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系统控制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主动振动控制TMS320F2407实时性
主动振动控制具有隔振率高、适应性强、可抗强冲击振动等优点,可使关键设备在恶劣冲击振动环境下可靠工作。但是,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对相位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系统具有极强的实时性,否则由于相位滞后,控制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在数字式主动振动控制系统中,通常在单片机难以达到实时性要求,本文采用高速DSP器件解决控制的实时性问题。
TMS320LF2407是TI公司专为实时控制而设计的高性能16位定点DSP器件,指令周期为33ns,其内部集成了前端采样A/D转换器和后端PWM输出硬件,在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的同时可简化硬件电路设计。本文在总线模拟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以TMS320F2407为核心的数字式主动振动控制系统。
1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1.1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隔振对象通过弱性体与基础相连接,基础振动(振幅为u)通过弱性体(刚度为k)传递到隔振对象上,引起隔振对象振动。传感器置于二者之间检测相对位移并输入到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经过功率驱后输出到电磁作动器控制隔振对象的振动,同时控制器根据隔振对象的加速度反馈实时调节控制参数。
1.2系统数字模型描述
根据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建立的系统振动模型如式(1)所示。为使隔振对象加速度x最小,控制力f的计算式如式(2)所示。其中,u-x为基础和隔振对象相对位移,可通过光电位移传感器(PSD)测得。
mx+cx+kx=cu+ku+f(1)
f=c(x-u)+k(x-u)(2)
式中,m为隔振对象质量,x为隔振对象加速度,u为基础加速度,k为隔振弹性体刚度,c为隔振系统阻尼。
系统作用力f由置于气隙磁场中的载流线圈提供。当在线圈上施加电压v时,其上的咯伦兹力f和施加电压V如式(3)和式(4)所示。
f=bli(3)
v=ri-bl(u-x)+l''''l(4)
式中,b为气隙磁感应强度,l为线圈有效长度,I为线圈电流,r为线圈电阻,l''''为线圈电感。
2控制策略及控制器
2.1控制策略
根据系统各部分数学模型可计算出控制电压输出,如式(5)所示。
v=(l''''c/bl)s-[(l''''k+rc)bl+bl]s-(rk/bl)s(5)
式中,s为相对位移u-x,s和s分别为相对位移的一次微分和二次微分。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控制参数并不能准确得出,而且有些参数如弹性体刚度、磁场强度等并不是恒定值。在控制过程中,先以估算值作为初始值,再以一定控制算法(自整定PID),根据加速度反馈,对控制参数进行实时校正。
2.2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控制器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位移传感器(PSD)输出信号经由信号处理电路、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经由电荷放大器后,再分别通过TMS320F2407中的A/D转换器输入到DSP核心中。DSP核心根据加速度反馈修正控制参数,由位移输入计算出控制量,进行PWM调制后送到PWM功率驱动部分,由功率驱动部分驱动电磁作动器进行振动控制。
2.2.1DSP及存储器
F2407中集成了32K字的FLASHEEPROM和1.5k字的RAM,由于控制算法的需要,本系统需扩充外部RAM。TMS320F2407片内的FLASH可用作程序存储器,但在开发阶段使用FLASH作为程序存储极为不便,因为每一次程序的修改都需要对FLASH进行清除、擦除和编程操作,而且进行CCS调试时只能设置硬件断点,故从调试的角度考虑,应扩充程序RAM。为了不增加系统复杂度,从扩充的数据RAM中分出一块作为调试时的程序RAM。如图3所示,CY7C1021为64K×16的SRAM,存取时间最小为10ns,故不需要插入等待周期,可保证系统全速运行。
在调试时,用跳线短接PS和与门输入脚,在存储映像文件中将CY7C1021前32K字设为数据RAM,后32K字设为程序RAM,可将程序实时下载到程序RAM中进行调试,避免了对FLASH的繁琐操作。当开发完成时将VCC和与门短接,同时修改映像文件,将64KRAM全部用作数据存储器,而将程序写入内部FLASH中,系统即可脱离开发环境独立运行。
2.2.2传感器处理电路及A/D变换
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需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A/D变换。前者输出电荷信号,应用电荷放大器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后者输出微弱的电流信号(数个微安),进行前置放大及相关模拟处理后得到表示位移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处理的此二路信号分别送入DSP片内A/D转换器的1、2通道进行模/数变换。
图4
2.2.3PWM调制及驱动
核心程序计算出控制量后进行PWM调制、功率驱动后输出到作动器中。PWM调制在片内完成,而功率驱动则需依靠外加的驱动电路来完成。商品化的PWM驱动器体积大、价格昂贵,在此采用了瞬息万变制的小功率PWM驱动器,其电路图如图4所示。IR2110完成初次驱动,将来自DSP的TTL电平转化为12W电平输出,推动由四个功率管IRF3710构成的H桥进行开关动作,H桥再驱动作动器施加控制力。
2.3控制器软件
2.3.1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要求较高的实时性和一定的自适应能力。算法由两部分组成,如图5所示,上半部分根据隔振对象相对位移输入完成的控制量的计算,下半部分根据隔振对象加速度反馈完成控制参数的实时优化。算法先根据式(5)估算出各个系数的值,运用PID算法根据隔振对象加速度反馈输入依次对各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最优控制参数。之后脱离PID算法,完全依靠式(5)计算输出。当中环境发生变化,控制效果变差时,再重新调用PID校正参数。这样既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又提高了适应能力。
2.3.2中断控制
根据系统控制要求,A/D需定时采样隔振对象加速度和相对位移信号,为提高效率,A/D转换结果以中断方式读取。因此中断控制包括定时器中断控制和A/D转换结束中断控制。
TMS320F2407有二级中断服务程序,分别为通用中断服务程序GISR和特定中断服务程序SISR。所有可屏蔽中断分为六级(INT1-INT6),如图6所示。中断产生时,系统通过通用中断向量表自动跳到该中断所属级PIVR的值,根据外设中断向量表,使程序跳转到中断对应的SISR中。所以进行中断处理需要二级中断向量表(通用中断向量表和外设中断向量有)和二级中断服务程序(GISR和SISR)。其中,通用中断向量表必须映射到零地址开始的片内FLASH程序存储空间中。
2.3.3PWM及A/D转换接口程序
PWM接口程序实现PWM初始化,控制输出的PWM调制、载波频率、死区宽度等参数的功能。A/D转换接口程序包括A/D转换初始化、转换的通道选择、定时启动和数据读取等部分。
3实验测试
一般强情况下,一个电力系统的变配电控制回路既可以采用强电方式也可以采用弱电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强弱电结合方式,所谓弱电控制系统就是在控制信号和测量回路内以小电流、低电压作为操作电源控制回路。弱电化控制的作用可以降低二次回路设备的绝缘要求,同时弱电控制系统的采用可以使弱电选线技术得到应用进而减少回路控制设备的数量。除此之外,弱电控制系统相比强电控制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低,对于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具有较大优势。相对于控制回路自身而言,控制回路断路器的跳闸、合闸、可靠性均要求较高,为此利用弱电控制系统控制强弱电的转换,相对简单易实现。基于以上特点,弱电控制系统因其自身优点得以广泛应用。
2弱电控制系统有触点控制回路的特点
弱点控制系统分为弱电有触点控制和弱电无触点控制两种类型,其中有触点控制回路的主要器件是由继电器构成的,其有以下基本特点。
2.1基本要求
(1)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控制回路必须满足强电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2)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具备模拟量功能,可以表达电路器开、关位置信号,并且能够反映断路器自动断电和原位置不对应的现象及信号。(3)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选线控制必须保证一个时间控制一个对象,并有明显指示灯。
2.2选线控制方式
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可以采取一对一控制也可以采用一对多控制两种选线控制方式。其共有特点是控制台采用小型化的弱电控制设备,可以使控制台布置多条控制回路。根据应用特点,一般小变电所采用一对一的选线控制方式,带有多组发电机组的发电厂一本采用一对多的选线控制方式。
3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意见和经验
3.1强化日常运行管理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首先,要从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阶段做好规划,打好基础,并解决好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矛盾,以及整体系统的配套性和功能性。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必须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可借鉴5S运行管理体系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手段加强周围环境的整治保证周边无积尘、油渍、潮湿等现象。其次,要加强电工技术人员对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点巡检制度,加强零缺陷整治力度,做好日常点巡检记录以及劣化趋势记录分析。按《弱电设备检查保养计划表》要求,按时对弱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对系统维护要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实施,不能过频也不能过长。同时按照整体管理体系,做好弱电控制系统设备年检、年审工作。
3.2强化和完善制度管理
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制度,从制度上要求值班人员负责对弱电控制系统设备进行24小时运行监管,并明确职责。强化岗位制度,对无关人员的出入做好严格限制并作好记录。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确保弱电控制系统的功能性恢复以及安全性。此外对弱电控制系统的设备基础资料、技术档案、运行记录等必须做好综合管理以及存档工作,以便人员变动不阻碍工作的连续性。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日检、周检、月检及其他定检的点检模型,以便与科学化管理。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技术人员的专研和不断改善,多学习,多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是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有效途径。
3.3针对特殊问题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和季节性排查
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还要按照现代化安全标准体系做好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特别是安全问题必须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对涉及安全隐患问题,发现一处就必须整改一处,全力保证安全隐患零缺陷这一目标。此外,受季节气候影响,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结合所处周边环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手段,防止弱电控制系统的故障发生。
3.4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对于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弱电控制系统不是单独的一项整体性工程,其属于整体工程的辅助与控制环节,与其相关其他系统的好坏对弱电控制系统本身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统筹规划好各相关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是对强化其管理维护水平的必然要求。
4结束语
【关键词】固定转速;离心式压缩机;喘振控制;仪表;阀门
0.概述
对于固定转速离心压缩机(简称压缩机)流量、压力关系。当流量降至Q1,操作点移至S1,压缩机发生喘振工况,叶轮和扩散器开始出现倒流,出口压力降低,噪音和振动发生,压缩机失去维持稳定操作的能力。
1.压缩机的喘振控制工艺流程
喘振控制的工艺流程通常有热气、冷气循环流程以及冷气加热气旁通循环流程。
1.1热气循环流程
为热气循环流程。热气循环流程是指当压缩机的操作点达到S2时,为防止压缩机操作点接近或达到S1,从压缩机出口止回阀的上游(尽可能靠近压缩机出口)将压缩机出口气体通过喘振控制调节阀循环到压缩机入口,增大压缩机流量以避免喘振工况的发生。热气循环流程中出口管道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喘振系统的反应速度;较小的出口管道系统体积有利于快速降低出口管道系统的压力,在压缩机紧急停车时,有利于控制喘振。但其系统容积较小,压缩机启动过程中容易由于压缩机出口气体过热而引起压缩机喘振。
1.2冷气循环流程
为冷气循环流程。冷气循环流程是指当通过压缩机的操作点达到S2时,为防止压缩机操作点接近或达到S1,从压缩机出口冷却器或分离罐的下游将压缩机出口气体通过喘振控制调节阀循环到压缩机入口,增大压缩机流量以避免喘振工况的发生。相对于热气循环系统,冷气循环系统流程使压缩机出口管道系统有较大的容积,由于较大的管路系统体积,系统各参数的变化相对较慢(主要为压力、温度参数),喘振系统获得变化的工艺信号的时间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缩机喘振系统的反应速度,不利于在压缩机紧急停车时喘振的控制。但在压缩机启动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启动时的循环时间,降低了对压缩机启动时间的限制要求。
1.3热气旁通循环流程
为热气旁通循环流程。热气旁通回路是指系统中考虑了热气循环的同时也考虑了冷气循环,整个系统以热气循环为主,冷气循环为辅的一种气体循环调节模式。热气旁通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冷气和热气循环的优点,克服了热气循环和冷气循环系统的不足。在热气旁通循环系统中,冷气回路的阀门推荐选用调节型,而热气回路的阀门推荐选用快开型,冷气调节阀推荐独立于热气调节阀的计算口径。
2.压缩机的喘振控制工况
压缩机喘振控制工况通常可分为启动工况(发生在压缩机启动过程中)、正常工艺操作工况和紧急停车工况。
2.1启动工况
在压缩机启动的过程中,出口阀门关闭,气体在出口截断阀和入口截断阀之间循环。直至喘振控制调节阀完全关闭,压缩机达到额定转速,出口阀门开启,上游系统开始持续进气,压缩机进入正常操作状态。在压缩机启动过程中,由于整个系统处于密闭循环状态,所有功率消耗大部分用于加热系统内的气体,出口气体过热引起压缩机的喘振是在启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2.2正常工艺操作工况
正常工艺操作和紧急停车的控制与启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正常工艺操作情况下,压缩机的喘振主要是由于压缩机入口介质的组分、流量、压力等工艺参数发生变化引起的,压缩机的喘振曲线决定了喘振系统的工作性能。如果喘振曲线较平,说明该喘振系统对扬程的变化很敏感;较陡的喘振曲线说明该喘振控制系统对流量变化较敏感。
在正常工艺控制过程中,压缩机的喘振系统控制应该满足压缩机的操作范围要求。所以喘振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所有可能的工艺操作条件,避免压缩机在正常要求的工况范围内出现喘振。
2.3紧急停车工况(ESD)
当因工厂停电或者其他工艺操作安全原因,导致压缩机系统在没有任何控制、调节的情况下停车时,如何快速降低压缩机出口系统压力是紧急停车的关键问题。要求喘振控制系统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喘振控制调节阀快速自动全开,提供足够的回流流量。由于热气循环系统出口体积较小,反应速度较快,所以针对紧急停车工况而言,热气循环流程是有利的。
3.喘振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选择
3.1喘振控制模型
喘振控制主要包括控制最小流量、控制最大压力、控制压缩比与实际流量的关系。喘振控制模型通常采用压缩比与实际流量的关系。这个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准确的喘振预测,同时气体组分的变换对喘振线的形状和位置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能维持喘振控制点和实际喘振点之间的安全余量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避免操作过程中因气体组分发生变化使操作越过喘振安全余量区而导致喘振发生。
3.2主要部件
(1)进口流量计、进/出口压力仪表、温度仪表。
主要用于提供喘振控制系统的工艺信号。由于现场将根据仪表系统对压缩机实际喘振线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验证,并使喘振控制线与之相适应,因此对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的精度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喘振发生的速度非常快,为使喘振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满足喘振调节的要求,所有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需要较高的。
(2)喘振控制调节阀。线性或者等百分比调节阀通常用作喘振控制调节阀。但是由于等百分比调节阀在低CV值时比线性调节阀有更好的稳定性,所以在选择喘振控制调节阀时,推荐使用等百分比调节阀。
(3)止回阀。压缩机出口止回阀推荐采用缓闭式止回阀。
4.结束语
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系统工艺设计应该根据离心式压缩机的功率等自身特点,结合工艺要求的操作范围、操作介质的特性、管路系统的特点,综合考虑启动、正常工艺控制和紧急停车等不同工况,选择合理的喘振工艺控制系统,避免因喘振造成压缩机轴承、叶轮、机械密封等机械部件的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1系统规范及环境随着变电运行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变电站内自动化和智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更是加快了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得以在变电站内进行应用,这是一个集电网测量、控制和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变电运行的水平。但由于该系统沿用的技术标准还是以前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在运行过程中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不符合的地方,从而导致通道、监视及一次设备开关机构等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问题频繁发生。
1.2安全防护体系电网调度系统在运行中受到较大的安全威胁,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物理层面上的威胁及内部计算机犯罪所带来的威胁。物理层面上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系统主机的硬件及连接的线路,一旦硬件受到损坏、发生故障则会导致一些重要数据丢失,从而给系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系统主机由于处于联网的工作状态,这就可能受到来自于网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的攻击,一旦网络安全防护不力,则会受到黑客、病毒的侵蚀,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系统的安全还涉及到主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一旦出现未经授权即存取、越权使用账号和口令等,用户拒绝系统管理,对系统的完整性进行损害等行为发生,则会给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1.3误下命令
(1)调度员作为调度系统的真正操作人员,由于其工作量较大,操作任务较为繁重,一旦调度员缺乏安全意识,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则极易导致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严格进行交接班,再加之对系统运行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导致误下命令。另外由于工作精力不集中,而且拟定调度命令时出现错误,再加之现场核对和交接班时交接不清,从而直接进行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
(2)调度员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仅不规范的使用调度术语,而且遇到问题往往凭借经验主观进行判断,从而误下命令,导致安全问题发生。
1.4误送电调度员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调度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关系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调度员误送电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没有对操作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同时对于工作许可和工作结束后手续也存在不清的地方,从而导致线路上还有多个工作组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就送电,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5延误送电延误送电多发生在事故处理工作中,这与调度人员执行意识差及素质差有很大关系,同时在工作时对系统运行状况及工作程序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对重要用户的用电出现延误,给对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6管理因素调度作业时由于人机混杂,如果管理混乱则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不能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为系统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再加之调度作业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这样就导致在运行过程中一些规章制度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不能及时分析出现的异常和不安全现象,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完善系统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从硬件安全出发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1)从操作管理入口着手,设定登陆和操作的权限,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和分级。可以按照对系统使用的权限来设计不同用户的使用范围。这要求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就需要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使用和管理规范,对非系统维护人员屏蔽某些功能,让核心数据得到应有的保护,也避免一些错误操作而造成的不必要误动或者事故。
(2)注意保证主系统的功能和故障诊断。对于自动调度系统来说,其功能的是由不同的网络服务器实现的。在系统的建设、调试、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服务器指标的监控,以此作为依据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作出必要的调整,保证系统的基本功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应合理设计系统的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报错。
(3)注意计算机的防护。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对所有的计算机而言外界的攻击和病毒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在建立调度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软硬件的防护工作,包括防火墙和病毒检测功能的增强。同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2规范系统及运行环境的控制需要进一步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规范,对系统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解决,尽量做到变电站内四遥功能的实现,从而更好的推动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全面实施。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讲,为了使其能够安全的运行,性能更好的发挥,则需要设置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同时软件人员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软件运行的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变电站内的自动化系统设备需要进行了可靠的接地,做好雷电和过电压的有效防护措施,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在自动化设备机房内配置消防设施,从而确保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
2.3作好预防误操作、误调度工作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堵绝习惯性违章。无论是误调度还是误操作的发生,都与调度员工作的态度有关,所以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仔细的对各个环节做好检查和审核工作,努力克服习惯性的违章操作,有效的预防误操作和误调度的发生。
(2)加强设备的可靠性。首先需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调度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掌握,而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天气情况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这样在发生事故时,才能灵活的应对。其次,需要做好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对于重点路段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的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2.4完善系统跟踪管理措施,加强运行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宗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同时建立有效的巡视制度,分站设备巡视由变电站运行人员负责。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及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联防制度,将网络及系统安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加强工作责任心管理,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越权、误用及泄密。执行值班调度员要坚守岗位,重大操作还应进行危险点分析和事故预想。
3结束语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着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问题以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等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实行电算化后的系统正常、安全、有效的运行。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一)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控制范围扩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工作人员利用授权程序所提供的文件和口令,获得相应的权利,在会计电算化系统里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业务。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这就意味着在新的会计工作环境下,加强财务软件的系统权限控制、口令管理程序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系统权限控制等工作成为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内部控制的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如图:1)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三)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带动内部控制的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放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的存取方便了许多,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向着更加深广的方向发展,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会计电算化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将是一种趋势。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的重要性下降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电算化后,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如,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的报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手工会计授权下,对于每一项业务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工作人员的签名或印章。签名或印章的访写、仿造具有一定的难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方式是口令授权,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口令对于稍懂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财务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则所有的财务秘密均可见。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例如:收买公司业务人员,通过非法取得他人口令,开出销售提单;非法核销客户应收账款及相关资料;掌握公司顾客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走公司产品等。口令一旦被窃取,很难发现。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新的问题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被访问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可能导致审计线索的紊乱;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
(五)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例如:在录入原始会计数据期间,录入的错误数据就会再次用到会计科目汇总的过程中,影响到会计科目汇总的结果,导致科目汇总数据的错误。在进行经济指标分析时,又可能会再次使用到错误的科目汇总数据。从而,因一个数据的错误而导致一连串系统的错误,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失真。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出色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要对手工系统环境下的结构做出调整,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会计业务操作员、出纳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形成三类工作岗位:系统设计与维护岗位、账务处理岗位和专业核算岗位,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以示范农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于2013年10月引进以色列设备及技术,建成3500耐以上的玻璃温室大棚,建成投人使用1年来运行良好。现将该玻璃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于无土基质设施栽培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自动化控制玻璃温室大棚系统设计
1.1玻璃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系统材料和结构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一70%。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肩高约8ma大棚管理系统采用JPK-013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启电脑,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在桌面点击海峡农业示范园控制系统图标,点击特殊菜单,点击登录“开”,弹出对话框,再次输人另外一个用户名及密码,就可进行参数操作设计。设计结束后,下拉特殊菜单,点击退出“关”。把目标温度设计为300C,降温需求百分比为10%。
1.2系统功能及操作设计方案
1.2.1夏、秋季的操作设计方案根据南方夏、秋季需要降温的要求设计操作方案。
1.2.2冬、春季的操作设计方案根据南方冬、春季的气候特点设计保温操作方案。
2玻璃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管理要点
2.1水肥机一体化系统管理
水肥机由以色列Galcon公司提供。操作步骤:电脑开机一桌面一点击Client系统一点击Mixero
2.2分区设计管理
2.2.1水肥机一体化分区管理将整个温室分成6个水肥灌溉区域,即与电脑连接的6个水阀所控制的灌溉区域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区域布置见图to水肥机装肥料母液的肥料桶共7个桶,A,B液各3个桶,另外1个酸液桶,分为3个组别,酸液桶共用。针对不同作物,每组的肥料母液可以有所区别。A桶(Fert.1)和B桶(Fert.2)吸量都设为5.0L/m3,酸液(Fert.3)吸量设为3.5I}/m3。1区、2区种植瑞丰番茄,2014年5月31日移植;3区种植金玉满堂番茄,4区种植串串红铃番茄,3区、4区均为5月22日移植。从移植到7月2日每天灌溉1次,清晨5:00开始滴灌,时间为10mino7月2日开始增加为4次,每次3min。因为3区、4区结果多,植株细弱,7月6日再增加1次,即3区、4区结果期每天灌溉5次,每次3mino5区、6区分别种植金石王1号和金玉满堂番茄,2013年11月9日移植,前期灌溉同3区、4区,因结果盛期需肥水较多,增至每天7次(表3)。
2.2.2各区域的项目编号绑定及灌溉时间表(Irri-gationProgramNo.)设计各区域的电脑识别代码及灌溉时间表设计见表30
2.3灌溉时间等数据的设计及修改
在Mixer的图案里,点击IrrigationProgramNo.,在左上角白色框格里输入所要修改或设定的项目编号(ProgramNo.),回车,再在左上角白色框格的左边,点击锁匙(解锁),选择要修改的数据,输人要修改的数据,全部修改完毕,再次点击解锁,点击确定(sure)完成修改。其他项目的修改过程同样。
2.4所需EC,pH值的修改及其感应器校准
点击FertilizationPrograms,在肥料项目号7,8,9栏目内修改各种植区所需的灌溉水肥的EC,pH值。2014年种植番茄,1,2,3,4区的EC值设置为1.5ms/cm,爪6区盛果期设置为2.0ms/cm;pH值都设置为5.7。当发现水肥机上的EC,pH值有偏差时,要用标准液来进行校准。
2.5洗盐
点击右上角IrrigationPrograms进人操作界面,点击ProgramSettings进入灌水数据界面。程序号(Prog.No)要选择灌溉肥料没用过的空白号。优先权(PrioritySetup)选择low。灌溉间隔天数(Irri.Cycledays)选择1d,时间单位(Irri.Unit)为min;灌水量(Quantity)为持续灌水60min,肥料(Fert.Prog)填写0。开始(StartTime)写0:O1,结束写23;59;各区的间隔灌溉时间(Duratior)写250min(洗盐1轮60x4为240min,其间休息10min。这就是洗盐1d的循环模式。
2.6过滤器清洗
每个肥料母液桶下面都有1个过滤器,选择在没有灌溉的时间段里,关闭水肥母液桶的开关,把过滤器小心拧开,用清水冲洗过滤片,干净为止。然后在灌溉之前装回,打开水肥开关。水肥机后面也有1个过滤器。
2.7混合桶溢水问题的解决
灌溉是边混合水肥边进行灌溉,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等来电时,电脑不知道混合桶的水肥该往哪个区走。因此,当看到混合桶溢水时,应立即手工把混合桶里的水肥舀出1/2。
3小结
【关键词】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监控系统;超限事件
1 现代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现状
飞行运行品质监控(FOQA)是一种主动性地预防和减少飞行事故的航空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监控和评估飞行运行品质。该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日常飞行中飞行数据,提高飞行机组的操纵品质、改进标准操作程序、完善飞行训练大纲[1]。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的价值在于通过监测飞行参数超限情况,尽早地识别出不符合标准的操作、存在缺陷的程序、航空器性能的衰减、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不完善等安全隐患,为改进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目前,各航空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形成了以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资深飞行员、机务维修人员以及飞行品质监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飞行品质监控队伍体系,建立了公司层面的飞行品质监控系统,从QAR数据采集、超限事件分析和验证、信息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规定开展飞行品质监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航空公司必须向管理当局提交飞行数据监控结果的国家[2]。
现代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至少包括三个专用系统[3]:机载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地面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其过程是在飞机日常运行过程中由机载数据记录和采集系统记录采集飞行数据,飞机落地后由维护人员拆换储存介质,再交由译码部门进行译码分析,数据处理分析与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指导下次运行。该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对于以后批次飞机可以提高飞行机组的操纵品质、改进标准操作程序,对飞行运行品质和航空安全起到管理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超限事件[4-5]的发生,降低了飞行事故征候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目前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的特点是基于当次飞行进行事后分析,对当次飞行任务没有实际监控作用,故在此提出新一代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理论模型,用以最大化地减少超限事件,降低事故征候和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运行品质,保证运行安全。
2 新一代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理论模型
2.1 新一代FOQA理论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
新一代FOQA理论模型由日常运行、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监控信息数据库、飞行品质监控小组、飞行机组五个要素组成。该理论模型的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记录日常运行中根据飞机操作活动划分的阶段,包括飞行前、开车、滑出、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进近、最终进近、着陆和滑入等,并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
第二,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将所记录的数据和处理分析结果发送至监控信息数据库。监控信息数据库将所接收的信息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便航空公司按月向负责合格证管理的民航地区管理局飞行标准部门报告其通过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得到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
第三,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将所处理分析结果发送至飞行品质监控小组,供飞行品质监控小组了解和监督飞机运行情况。
第四,飞行机组可以随时查看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所处理分析结果,了解运行情况,一旦有超限事件发生飞行机组能够及时作出修正,避免出现连环超限事件。
该模型中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是将现有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数据管理分析系统集合在一起,即三者融为一体安装在飞机上,实时记录采集数据并处理分析,得出飞行结果,再通过数据链通信方式将处理分析结果发送至飞行品质监控小组和监控信息数据库。
2.2 新一代FOQA理论模型的创新之处
2.2.1 一体性、实时性、高效性
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系统集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数据管理分析系统为一体安装在飞机上实时记录采集数据并处理分析,得出飞行结果。所得结果一方面可直接被飞行机组实时查看,了解飞行情况,提高情境意识。另一方面将处理分析结果发送至飞行品质监控小组,以便飞行品质监控小组实时了解和监督飞行运行,具有实时性和高效性。
2.2.2 三重闭环管理
该系统可以实现飞行数据的实时记录及处理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处理结果可以被飞行机组所查看。飞行机组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飞行结果,保持较好情境意识。若有超限事件该系统将会提示警告,使飞行机组作出修正,避免连环超限事件发生。
第二,处理结果发送至飞行品质监控小组。飞行品质监控小组可以实时了解飞行机组的飞行状况,对飞行机组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
第三,处理结果发送监控信息数据库。飞行品质监控小组可以根据监控信息对飞行标准程序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并监控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该系统的五个要素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三重闭环系统,可以对不良天气和人为差错提供一个实时的监督和反馈,从而提高飞行机组的操纵品质,减少监管人员的工作负荷,最大化地减少超限事件的发生,降低事故征候和事故发生的风险,保证运行安全。
3 总结与展望
3.1 完善法规规章
第一,制定规章对飞行运行品质监控数据进行管理。制定相应法规规章保护数据不得用于约束和惩罚,仅用于安全目的,免遭滥用,保证机组人员的信息不泄露。
第二,制定规章约束飞行机组和飞行品质监控小组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修改,删除飞行运行品质监控数据,保护航空公司的合法利益。
3.2 加快实施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工作
航空运营人要认真落实民航局“两个100%”(100%安装 QAR,对所有飞行活动进行100%的监控)的要求,遵守民航局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快实施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工作。
各航空公司应建立一支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监控小组,包括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资深飞行员、空管员、签派员、机务维修人员、航空心理学专家以及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工程技术人员等。该小组成员必须政治过硬,专业娴熟、作风严谨;定期参加相应培训工作,尤其是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工程技术人员,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必须精通;定期对该系统全面检查,并对其可靠性做出评估。
3.3 创建飞行运行品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飞行运行品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6],例如,创建飞行运行品质监控协会、创建飞行运行品质监控论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部分飞行运行品质监控信息,扩大飞行运行品质监控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全行业性的飞行运行品质监控统计分析,可以使航空公司与民航局实现信息共享,以弥补单个或少数航空公司监控机型和监测数据量的不足,同时有利于局方对行业安全隐患的监测和相关解决方案的制定。
3.4 提高系统可靠性
该系统应该配合飞行机组自愿报告信息和地面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一起对比使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和提高该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苗凌云,俞力玲,等.公务机飞行运行品质监控[J].中国民用航空,2013,12 (Vol. 167).
[2]U.S.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U.S. effort to implement flight oper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J].Flight Safety Digest, 1998, 17(9): 20-25.
[3]咨询通告.飞行运行品质监控(FOQA)实施与管理[R].AC-121/135-FS-2012-45.
[4]马丽莎.基行运行品质监控的飞行训练支持系统设计[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08.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管道检测;称重
正文:
随着我国各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断建立,我国压力容器制造、检测等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压力容器的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作为压力容器运行维护的重要安全措施,其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制造、使用与维护对于使用者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压力传感器构造自动控制系统是压力容器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在积极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1.压力传感器及其自动控制概述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主要是通过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压力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信息后,传送至自动控制单片机或计算机,由计算机对预设信息进行对比后,做出实时的反应,以此完成自动控制的全过程。
2.关于压力传感器构造自动控制的分析
2.1利用压力传感器构造的管道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根据管道压力检测设定数据选择合适的压力检测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将信号转换为4-20MA信号给DCS,然后由DCS对检测到的信号与设定信号对比,输出一个4-20MA的模拟信号来控制现场的压力调节阀的阀位,从而达到通过传感器来控制阀开度的自动控制功能。利用这样的原理及控制系统可以对锅炉压力、输送管道压力等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减少人工监测的弊端。
2.2压力传感器在制药行业自动控制的应用
在制药行业中对于压力传感器构造的自动控制系统有很多,最为典型的是片剂自动数粒装瓶机。其是利用压力传感器对瓶中所装内容物进行实时监控,在装到设定重量后,由传感器将信号传到PLC控制模块,由模块将信号转到传动系统将瓶转入拧盖系统。在该系统中还常常将红外光感传感器共同使用,增加数粒准确性,保障产品质量。类此的自动控制系统在食品制造行业也有很多的应用。
2.3利用压力传感器构造饲料分装自动控制系统
在饲料行业中的分装系统是饲料制造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控制工序。利用物理压力传感器构造的自动分装系统实现了物料的快速、准确称量,实现了自动分装及配料、进料控制。其主要分为高速分装系统及自动称量装料系统构成。
高速定量分装系统由微机控制称重压力传感器的称重和比较,并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定值称量,控制外部给料系统的运转,实行自动称量和快速分装的任务。采用单片机和V/F电压频率变换器等电子器件,以及中央处理器,BCD拔码盘作为定值设定输入器,物料装在料斗里,其重量使称重压力传感器弹性体发生变形,输出与重量成正比的电信号,传感器输出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V/F转换器进行A/D转换,转换成的频率信号直接送入微处理器中,其数字量由微机进行处理。微机一方面把物重的瞬时数字量送入显示电路,显示出瞬时物重,另一方面则进行称重比较,开启和关闭加料口、放料于箱中等一系列的称重定值控制。
自动称重和装料装置的实现是通过装料的箱子或袋子沿传送带运动,直到装有料的电子称下面,传送带停止运动,电磁线圈通电,电子称料斗翻转,使料全部倒入箱子或袋子中,当料倒完,传送带马达再次通电,将装满料的箱子或袋子移出,并保护传送带继续运行,直到下一次空袋或空箱切断光电传感器的光源,与此同时,电子称料箱复位,控制电子压力称的电磁线圈a通电,漏斗给电子秤自动加料,重量由微机控制,当电子秤中的料与给定值相等时,电磁线圈a断电,弹簧力使漏斗门关上。装料系统开始下一个装料的循环。当漏斗中的料和传送带上的箱子足够多时,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必要时,操作人员可以随时停止传送带,通过拔码盘输入不同的给定值,然后再启动,即可改变箱或袋中的重量。 该系统选用不同的传感器,改变称重范围,则可以用到水泥、食糖、面粉加工等行业的自动包装中。
3.各类型压力传感器发展分析
随着压力传感器在各行业自动控制应用的不断加深,传统压力传感器技术已经不断满足现代科技的要求。为此,更多新型的压力传感技术正在不断的研制与开发中。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新材料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为传感器自动控制技术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抗腐蚀的陶瓷压力传感器没有液体的传递,压力直接作用在陶瓷膜片的前表面,使膜片产生微小的形变,厚膜电阻印刷在陶瓷膜片的背面,连接成一个惠斯通电桥(闭桥),由于压敏电阻的压阻效应,使电桥产生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高度线性,与激励电压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标准的信号根据压力量程的不同标定为2.0 /3.0 / 3.3 mV/V等,可以和应变式传感器相兼容。通过激光标定,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传感器自带温度补偿0℃~70℃,并可以和绝大多数介质直接接触。陶瓷是一种公认的高弹性、抗腐蚀、抗磨损、抗冲击和振动的材料。陶瓷的热稳定特性及它的厚膜电阻可以使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40℃~135℃,而且具有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电气绝缘程度>2kV,输出信号强,长期稳定性好。高特性,低价格的陶瓷传感器将是压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国家有全面替代其它类型传感器的趋势,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陶瓷传感器替代扩散硅压力传感器。蓝宝石压力传感器、压电压力传感器等新材料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为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论:
随着压力传感器构造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各行业应用的不断加深,自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企业也面临着更高挑战。这就要求自动控制开发企业必须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人才战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应用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客户的售后服务,加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以保障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准性,为压力传感技术的应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治理措施
前言
如今,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都非常的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噪音问题一直是人们公认的环境问题,这种问题可大可小,从小来说影响人们的生活,从大来说直接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噪音问题又被叫做噪音污染,在环境问题当中属于重点解决对象,想要解决噪音问题应该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在建筑物当中,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会在建筑物中安装暖通空调,由于暖通空调运行的原因,会产生较多的噪音,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怎样降低暖通空调运转时带来的噪音,是空调系统研究人员目前重要的课堂。在控制噪音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空调类型以及噪声源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来控制噪音,从而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远离噪音的影响,让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一 暖通空调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是居民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非常重要。暖通空调可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能够在建筑物内提升工作效率和优化生活的舒适度。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暖通空调的系统设计存在一定的缺憾,暖通空调之所以会产生噪音主要还是由于空调整体的结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综合这些因素,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将各个方面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尽可能在设计阶段就降低噪声出现的几率。现在从事暖通空调行业的人员多数没有进修过声学,所以,在设计时很难考虑到噪音方面的问题,让暖通空调在设计阶段就存在一定的噪音缺陷,从而导致暖通空调在运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噪音。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设计人员应该从设计阶段就重视这个问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考虑到后期噪音等问题,综合考虑建筑周边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各种环境因素。如果作者这种设计理念,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噪音问题的出现。在暖通空调安装阶段依然不能放松对噪音的控制,考虑的后期噪音的污染问题,安装一些降噪消音的设备,就能够实现对暖通空调噪音的控制效果。如果在后期发现噪音问题,再想安装降噪消音设备就会非常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前期就应该安装一些降噪消音的设备,从侧面降低暖通空调带来的噪音污染。噪音污染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头号污染问题,因此,这种问题应该得到相关专家的重视。
二 暖通空调系统噪音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避免不当施工方式带来的噪音问题
在建筑施工时,各种管道的排布的合理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噪音问题,因此,我们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以前就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道排布,让管道在建筑物内合理有序。其别是施工工序的安排,最大化的减少管道碰撞而出现的问题。在进行金属风管安装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与金属风管共同产生的风哨现象,不能让金属风管在安装中出现裂缝以及漏风口。相应的封堵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管道以及电线桥架穿过的位置,增加封堵施工,可以有效的防止噪音向周围扩散。当然这样还是不够的,后期的系统调试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使用合适的方法来减少横向管网的风量,从而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
(二)科学合理的降噪消音器
科学合理的降噪消音技术对于降低空调噪音来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在暖通空调设计、安装以及调试过程中都加入降噪消音技术。近几年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安装消声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安装消声器能够在空调运转时降低内部气流的运转速度,尽可能降低噪声的音量,根据相关统计,降低的幅度大概在24~40dB之间,同时我们还应该选择质量较好的消声器。空调类型的不同,所需消声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这与消声器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空调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了噪声源,因此,在消声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所选择的消声器要与暖通空调系统相吻合,将噪音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当中。除了安装消声器以外,我们还应该保证消声器能够在空调系统内部正常运转。因此,我们要控制管道当中的气流速度保证消声器能够稳定的工作。暖管空调在系统设置当中应该有噪声控制的选项与相应的标准,消声器工作特性应该与这种特性相匹配,只有这样,消声器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好。在安装消声器时,应该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来进行选择。
(三)减振隔振的方法
减振隔振的使用对于降噪消音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暖通空调不管是在启动还是运转时都有一定的噪音,主要是系统内部的风机、水泵和冷压缩机。当这些噪音产生过后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而是会通过管道内的基础管件传递给其他系统,之后又会传入到其他房间当中,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舒适度。我国在暖管空调运转之前就有减振隔振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带来的噪音,并且可以取得的效果还比较好。比如说,选择合适的材质铺设在管道与空调相关设备之间,让设备在运转时的噪音量降到最低,这样噪音就不会在管道内交叉传递。这样的减振隔振措施需要根据管道与空调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从而取得良好的噪声控制效果。
(四)对建筑内的设备房间进行降噪消声处理
建筑中的暖通空调设备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机房统一操控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机房往往会存在大量的噪音,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影响到其它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应该对这种噪音进行控制,除了以上所述的方式外,还要让机房选择的位置科学合理,让机房尽可能你空调房远一些。机房位置的选择就需要对噪声源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噪声的频谱,然后在根据频谱给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吸音墙纸与吸音的天棚。根据一般的检验来判断,风机房的噪音一般都是低频噪音。所以,石膏穿孔板和珍珠岩吸声板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降噪消音材料。
三 结束语
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降低建筑物内外的噪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的问题。而在暖通空调运转时难免会产生噪音,噪音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选择合理的方式减低不能从根部去除。
【参考文献】
[1]孙凌云. 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J]. 城市建筑,2014,02.
[2]孙凌云. 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J]. 城市建筑,2014,01.
[3]贾俊峰. 对暖通空调系统降噪问题的探讨[A]. 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