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文后记范文

论文后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文后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后记

第1篇:论文后记范文

对土地的利用比较经济,有安全感且防风沙,坡顶与内部顶棚可以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层,夏天减少太阳辐射热,冬天抵御寒冷的空气,山墙和屋顶比较厚重,可以尽量减少热量流失,防止冷风渗入,最终满足保暖要求。乡土材料的应用晋中一带,植被分布广泛,树种繁多。为当地人民建造木构架房屋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因此寿阳当地的传统民居主要以木构架为主要形式。晋中大部处于黄土高原,有着丰富的黄土资源。黄土具有均匀的质地,具有抗压抗剪强度较高的物理特征。因此,在寿阳传统的建筑中,土坯墙、陶瓦的建筑语汇随处可见。

寿阳一中气候适宜设计策略研究———规划篇

寿阳一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北部,占地约330亩。用地呈L形,东西长643m,南北长403m。项目用地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最大高差约20m,并有两条冲沟经过。总建筑面积为101182m2,容积率为0.61。项目用地北临307国道,南临北大街—麻花路—支十二路,东临平阳北路,西临石门东路。西面与寿阳县气象局一路相隔。功能规划设计学生日常活动最多的区域就是教学区内院落空间及其活动操场,因此将教学区放置用地南侧,用地西北侧和东北侧分别安排为运动区和生活区,对教学区呈环抱之势(图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冬季西北寒风对于教学区的影响,同时使其充分享受到夏季东南风的快意。竖向规划设计项目用地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最大高差约20m,并有两条冲沟经过。因此设计中充分尊重原有地形的基础形成,用地北侧布置食堂(4F,H=20.4m)、宿舍楼(6F,H=23.05m)、体育馆(2F,H=14.65m)等建筑高度较高的生活运动区,南侧布置教学楼(3F)、行政图书馆(3F~4F)、艺术楼(3F)等建筑高度相对较低的教学功能区,形成北高南低的建筑空间格局。由此,冬季寒冷的西北风被有效地阻挡,夏季温暖舒适的季风被充分利用在学生活动较多的教学区内。交通规划设计在教学区内设计了连廊空间,将各年级的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图书馆楼等连接在一起,在加强了各教学功能联系的同时,有效地抵御了冬季的寒冷与夏季的炎热,足不出户就可以到达其他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选用了较为耐寒的当地针叶、落叶阔叶树木。教学区合院与行政楼的桑梓园;主楼前后的兰花广场、桃李园;艺术楼的礼乐院;宿舍区的清斋明斋,以及场地北侧的兰在幽林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院落空间体系,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调节了院内环境的微气候(图略)。

第2篇:论文后记范文

一、学术热点:日本战后经济体制源于何时?

对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形成于何时,日本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论说,一种是“文化传统说”,另一种是“战后改革说”。前者认为:“日本的经济制度具有日本固有的文化背景,根植于民族特性。日本型企业和官僚制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藩’和‘家’。可以认为连带意识和平等主义的根源,早在农村共同体中就已经存在。”后者则强调:“战后的日本是在战争的废墟上站起来的‘新生的日本’,同以往的日本有本质的差异,同以往的历史没有联系。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的生日是终战日,我们的父母是战后改革’。”由于“战后改革说”代表了长期占据日本史学主流地位的“战后史学”派的观点,因此在日本最有影响。

但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否定“战后改革说”的动向在日本学术界已经出现。1977年,木神原英资、野口悠纪雄发表了《大藏省·日银王朝的分析——总体战经济体制的终焉》一文;提出了强调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存在连续性的“假说”,认为“战争结束时,日本社会的形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特别是作为实行金融统制之基础的战时经济体制,却基本上得以存续”,“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体制,基本上是战时总体战体制的继续”。1978年,中村隆英在《日本经济——其成长和结构》一书中指出:“战后和战前,不是飞跨战时联结起来的。战时形成、战后继续保持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技术、生活方式、习惯等,实在是出入意料之多。虽然这些东西在形成的时候,以后会变得怎样没人能够预料,但它们却构筑了战后的企业形式、生产组织乃至生活方式。”1988年,山之内靖发表了题为《战时动员体制的比较史考察——为了了解今日日本》的论文,认为日本为进行“总体战”而进行的战时动员,“形成了某种‘全体主义’。这种‘全体主义’,是形成战后日本‘体制社会’的起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日本面临种种经济难题为背景,诸多学者对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日本战后经济体制是战时经济体制而延续”的结论。1993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编纂出版了由8位学者共同撰写的《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源流》。该论著撰写者对日本金融体制、企业体制、劳资关系、业界团体、财税政策、农业状况等各经济领域在战时和战后的变迁,进行了详尽的历史性考察和比较分析,指出日本至战前30年代的企业统治,即由财阀家族确保股东的经济体制,是盎格鲁—萨克逊型的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一经济体制转变成了“日本型经济体制”。正是这种转型后的体制,构成了促使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制的原型。他们通过各项考察后最终得出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都是在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为了对国家资源进行总动员而实施‘计划经济化’的战时经济的需要,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实施‘统制经济’的需要而制定的。”1995年,山之内靖、J·维克特·考希曼(J.VictorKoschmann)、成田龙一主编了作为13位日美学者共同研究成果的论著《总体战和现代化》。该论著同样对构成战后日本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考察,并最终得出结论:“战后各项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战时的各项改革是共通的,这些改革使战前经济体制的制度性基础彻底解体……使战后体制向战前体制回归的道路被封闭。日本的经济虽然也算是市场经济,但是其制度性基础中,包含着在战时计划、统制经济的基础上导入的要素。可以说,日本的经济体制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体制。”问同一年,野口悠纪雄发表了《1940年体制一再见了,战时经济》(按:他所谓的1940年体制,即战时体制),考察了“1940年体制”即战时体制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1940年体制”的关系、“1940年体制”的基本理念、日本经济体制面向未来的选择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出了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的存续关系:“在战前具有浓厚古典的自由主义经济性格的日本企业和金融市场,在战时经济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日本型企业、间接金融体制的原型,存在于战时经济之中。”

总之,20世纪90年代后,以日本经济风光不再为背景,对日本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是否存在连续性的探讨,构成了日本学术界一个持续的热点,其影响波及日本现代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通过初步的历史考察,笔者认为至少就日本经济体制而言,战时和战后无疑存在连续性。

二、历史考察:日本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是否连续?

按照《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中的论述,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具有五项特征,即:(1)不是股东,而是经营者的“企业所有和经营的关系”;(2)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为代表的“企业内的雇佣关系”;(3)以下包制或系列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间交易关系”;(4)以银行借贷为中心的“和金融市场的关系”;(5)以行政指导为中心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如果我们认同该论著对战后日本经济体制之特征的概括并逐项进行历史考察,那么当不难发现,这些特征都是在战前呈现雏形、在施行战时计划和统制经济时期最终形成、在战后得以延续的。

就第一项特征而言,战前的日本企业也曾经是股东。但是1937年的爆发,使前此日本“股东”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使日本企业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极端的股东,向极端的从业人员180度的转变”。曾赴美就职、后任日本电源开发总裁的高琦达之助,在1954年曾对他1916年和1947年两度回国时获得的不同印象作了生动描述。对前一次印象,他这样写道:“我首先没有料到的是,第一,在会社从业员不知情时,会社的股票已经从A大量流向B,而在股票流动时主要经营首脑已发生更换,经营方针很不稳定。第二,经营首脑主要不是着力巩固会社的基础,而是竭力博取股东的欢心和获取高额红利,以及竭力使股价上扬。”对第二次印象,他却这样写道:“股东的权益完全被无视,事业的经营由从业员执其牛耳,恰好同我大正五年(1916年)第一次回到日本时截然相反。”

日本经济体制的第二项特征同样是战时的产物。在战前,日本的劳动力流动曾经相当普遍。在明治时代,熟练的机械工人在全国到处流动的状况,至大正时代仍得以继续。大正年间大阪市的《劳动调查报告》曾这样写道:“不管怎么说,我国劳动者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同一个企业里工作的时间太短。这种状况无疑使我国工业不断蒙受极大损失。”没有终身雇佣,也就没有与之密切相关的年功序列。但是,同样由于的爆发,为了摆脱通货膨胀的困境,日本政府对经济进行了战时统制,并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对形成终身雇用和年功工资序列产生重要影响的法令,有1939年颁布的《从业者雇人制限令》、1940年颁布的《从业者移动防止令》和《工资统制令》。前两项法令禁止随意招募员工和随意离退职,使职业流动现象几近消失,后一项法令则不仅扩大了工资中的定额部分,而且使基本工资定期、自动提高作为一种惯例在全国迅速普及。1939年3月,作为施行上述法令的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又规定了“初任给”,即对刚参加工作的员工的工资数额,根据地域、年龄、性别进行统一规定。另外,自1939年9月开始,又施行“工资冻结”,即一律不准擅自加薪的工资统制。1942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重要事业所劳务管理令》,规定在某种条件下,如果获得厚生大臣的许可,企业可以不施行“工资冻结”。所谓的“某种条件”,就是制定加薪规则,事实上,日本政府“规定一年一次必须以所有从业人员为对象,按照最高、基本、最低基准额进行加薪””2)。如尾高煌之助和中村隆英所指出的:“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过程,年功序列工资和根据工作年限升职制度,在全国得以普及。”构成“企业内的雇佣关系”另一个侧面的企业内工会,也是在战前工人运动的推动下呈现雏形,在战时最终形成的。在这方面,为战时经济需要而组建的“产业报国会”,可以说是战后企业内工会的母胎。按照中村隆英的观点:“战后按照占领军的指令迅速组成的许多工会,均以该组织(产业报国会)作为母胎。”“按企业形成并存续至今的日本工会,事实上只不过是战时产业报国会等组织变换了一下名称。”

日本现代经济体制的第三项特征(同时也是日本制造业的一大特征)也是在战时形成的。在战前,日本的大企业即使零部件一般也自己生产,并不采取下包的形式。但是,由于战争,很多企业的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作为一种紧急措施,不少企业采取了将部分产品,特别是零部件交中小企业生产的“下包”方式。由于这种紧急措施不仅强化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且使中小企业因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订单而减少了破产和被大企业挤跨的风险。所以,下包制或系列企业在战后作为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而得以保留。例如,根据美国学者约翰,多尔的研究,至20世纪60年代末,向丰田汽车公司供应零部件、作为其子公司的企业,40%以上都是在战时通过下包制,和丰田公司构筑起这种关系的。”

作为日本经济体制的第四项特征,即主要通过向银行借贷,而不是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融资的“间接金融”体制,更是战时的产物。在明治时代,日本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股份和企业内部资金储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属内部金融时代。在这广时代,由于财阀占有矿山开采和对外贸易等高收益产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因此一般均以企业内资金进行再投资,扩大再生产。不受财阀支配的一些产业,如棉纺织业和铁道运输业,则依存于以股东的股份担保金额支撑的内部金融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正式进入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期,以往通过内部金融机制筹措资金的做法逐渐捉襟见肘。于是,企业通过外部筹措资金的做法开始被普遍采用。日本金融体制开始呈现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二者并重的状态。不过,当时主要仍以直接金融为主。1937年爆发后;随着日本当局金融控制的全面强化,日本进入了“时局金融”时期,上述情况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据统计,1936年,日本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措的资金,占其资金总额的63.8%。但是战争爆发后,这一比率逐年下滑,再至1939年占33.6%,至1945年则仅占0.6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向银行借贷作为取代股票发行筹措资金的方式的比重,则自193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1936年为40.6%,1945年达到93.2%,即企业已几乎完全以向银行借贷作为基本融资方式。”不言而喻,间接金融体制是在战争时期形成的。

最后,以行政指导为中心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不仅是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东亚模式”的两大特征之一。但同样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在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中,日本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以前,日本政府事实上并不直接、全面地介入民间的经济活动。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概览当时一系列“统制立法”,我们便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在战时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仍是保护、扶持乃至救助民间企业。只是为了发动对华侵略,日本当局开始真正将国民经济转人“战时经济”,才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广泛介入民间经济活动,密切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正是在这一阶段,战后政府和业界团体双向关系或者说行政指导体制的原型,开始出现”。

三、福兮祸兮:如何认识日本“战时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因日本向和平国家转型而摆脱了军费负担,以及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劳动立法等经济民主化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按照野口悠纪雄的观点,日本经济所以在战后迅速恢复并马上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归因于在战时形成的经济体制。他这样写道:“‘日本型企业’的各种特征,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实现,起了发动机的作用。”“正是由于实行了金融统制,才可能对资本集约性战略产业实行重点资源分配,才可能在作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实现工业化。就这个意义而言,可以说在金融体制中维持‘战时体制’,是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原因。”不过,野口悠纪雄对“战时体制”的评价,绝不仅止于肯定它的积极作用,绝不意味着他称颂乃至推崇这一体制。相反,他认为这一体制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他明确指出:“迄今为止,虽然日本政府几度试图进行改革,但是这一体制依然没有改变。在日本走向未来的今天,1940年体制已经成为一大桎梏。”

野口悠纪雄的观点,有助于启发我们对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进一步思考。众所周知,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以此为背景,西方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开始探寻日本为何能创造“奇迹”,而上述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特征的核心内容,曾被视为日本创造“奇迹”的要因。

首先,将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日本特有的企业用工制度和机制的观点,曾经倍受推崇并非常流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兹拉·沃格尔于1979年发表的《日本名列第一:对美国的教训》,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沃格尔在该论著中通过对日本战后的政治、经济、科教和社会生活作了详尽的考察后得出结论:日本所以能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企业拥有一大批愿意为企业尽心尽力的职工;而日本企业所以能拥有这样的职工,就是因为日本企业具有“对企业忠诚,对工作热爱,以及为企业献身”的激励机制。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外交家埃德温·赖肖尔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里厄斯·詹森也认为:“终身雇用制度在日本发挥着良好作用。”“年功序列制度,也为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日本的雇用制度和工资制度显然对该国的工会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就间接金融体制而言,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银行一直充当了资金的提供者和企业经营风险监督者的角色。所以,尽管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企业规模急剧膨胀,但整体上金融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大的金融动荡。之所以如此,战时形成、战后延续的金融体制具有稳定性,是一大要因。寺西重郎提供的一个数据为此提供了证明:在战前,银行破产是寻常的现象,1902年至1919年的18年间,经营出现破绽的银行年均24.6家,1920年至1932年的13年间为43.5家,1933至1945年的13年间为7.8,但是在战后,直至70年代,没有一家银行倒闭。

再次,认为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主要得益于政府和企业间的“密切协作”的观点,也曾经盛极一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0年美国学者吉姆斯·阿布格伦在《探讨日本式经营——株式会社日本》一书中提出的“日本株式会社论”。在该论著中,阿布格伦将日本比喻为一个综合企业——日本株式会社,日本政府是“总公司”,各日本企业是分公司。虽然阿布格伦的原意,是讽刺日本依靠官民一体的体制追求经济利润,但是,这一比喻,又被视为官民密切协调发展经济的范例,是“东亚模式”获得成功的一条经验。

第3篇:论文后记范文

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防止因为温度差的因素而造成构建收缩问题的出现,已经完工的建筑物结构能够达到热胀冷缩的效果。混凝土出现硬化收缩的现象基本都是在施工结束之后的两个月完成,因为受到温度不断升高的影响,混凝结构的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出现一种挤压的力量。假如变形中受到约束,比较好的结果是建筑结构的内部发生温度应力,重则会产生裂缝的问题。在建筑施工时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的过程中使混凝土自由收缩,极大的减少了收缩应力。大部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抵抗温度应力,从而提高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达到保护建筑构件整体性的目的。

2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工作

1)在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在能够有效的降低温度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要通过后续相应的精密计算决定出预留的部位和距离的大小。2)必须保证在后浇带之处梁板的受力钢筋不能断开,要是连贯的。3)后浇带包括阶梯缝、凹凸缝以及平直缝四种类型,在设计的时候假如工程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那么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下室的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同时还需要按章钢板止水带。4)对于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要采用混凝土浇筑,起到连接牢固的作用,一般情况不适宜留直缝。比如梁和基础可以留企口缝,板可以留斜缝,但是企口缝有比较多的形式,具体施工中要采用哪种形式则要根据结构断面情况具体确定。5)进行基础垫层的施工中,位于后浇带处的基础垫层要降低到50cm至100cm,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施工缝、积水和垃圾的处理。假如在雨季施工,则需每间隔50m要设置一处集水坑,来方便对雨水和养护用水的排除。

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

3.1浇筑时间的把握

进行沉降后浇带工作的时候,要选择在整个建筑的沉降工作全部结束后。通常混凝土的构建收缩工作在两个月之内就会结束。另外,浇筑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类型不同,浇筑时间也就会不同。所以在伸缩后浇带工作,要根据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对没有收缩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也可以对通过使用普通水泥、膨胀水泥和外加剂进行配置,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在对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施工时,第一步要在施工缝的位置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水泥砂浆中所含的成分要混凝土中的砂浆量保持一致,之后用水对施工缝进行冲洗,并及时排除混凝土表面遗留的积水。对高层建筑和裙楼间进行后浇带施工时,由于主楼的荷载沉降远高于裙楼的荷载,所以要对主楼先进行沉降,然后对裙楼进行沉降,在该阶段的后浇带施工时间要选在主楼的沉降完全结束之后进行。

3.2混凝土浇筑时的技术

在对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对钢筋表面存在的锈层进行清理工作,同时对混凝土表面做凿毛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的厚度要根据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由于厚度过大对钢丝网模板造成侧压力出现向外突出的现象,以及可能出现尺寸偏差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垂直施工的地方要使用钢钎进行捣实,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要严格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水泥浆的严重流失,对已经硬化的混凝土的表面要使用凿毛机进行凿毛处理。对比较严重的蜂窝和孔洞进行修补时,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就用喷枪对其表面做清理工作。

3.3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要依据施工规范和具体的厚度制定工作计划,防止大型钢丝网模板厚度造成的侧向压力与向外突出的现象,造成尺寸的偏差。对于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伸缩后浇带的浇筑要按照先浇筑的混凝图的收缩情况来具体确定,通常是施工之后的42d到60d。有一些工程施工,设计单位有可能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又做出了具体要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有所保留,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要用水对施工缝做冲洗工作,使其能够保持24h的湿润,并且及时清除表面的积水,在施工缝处铺一层和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使用的混凝土要是无收缩混凝土,也可以配制膨胀水泥,或者在普通水泥中添加膨胀剂配制,膨胀剂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派专人负责称量膨胀剂。在该后浇带出的混凝土强度要提高一个等级,所以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3.4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对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的可以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毛,也可以按照现场情况或者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拆模和人工凿毛。对钢丝模板的施工垂直风,在混凝土初凝的时候就要用水压力进行冲洗,清除浮浆的同时还要让冲洗的部位露出骨料,以及冲洗钢丝网片,待混凝土终凝之后再将拆除钢丝网片,然后再立刻用高压水冲洗施工缝表面。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时间十分重要。所以要派专人对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的时间进行把握,以期便于选择最佳的冲洗时间。

3.5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对于地下室来说,防水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后浇带施工显得非常重要。地下室的后浇带施工要在两面三刀侧的混凝土龄期达到42d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所使用的混凝土应该是补偿收缩混凝土,并且强度不能低于两侧的混凝土。地下室和侧壁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低于28d,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严格处理。

3.6预防水侵入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为了防止底板周围的积水侵入后浇带之中,在施工过程中,后继藕带内和后浇带两侧的50cm宽的地方,要采用砂浆制作高5cm到10cm,款5cm的挡水带。此外地下水也有可能会从垫层向上面渗透,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后浇带的位置处垫层上铺上二毡三油,之后在地板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地板面浇筑上一层10cm厚度的素混凝土附加层,也可以同时进行两者的浇筑。

4结语

第4篇:论文后记范文

【关键字】《论语》中的“文”;内涵;后世影响

中国古典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源头之一,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而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基石,《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在世界人类原典文化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语》自汉代起被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导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从《论语》的文学性上来说,作为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无论在文学成就、文学影响还是文学性方面来说,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可是,我国学者对《论语》中“文”的探讨却鲜少见到,本文将在这种现状下以《论语》中的“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论语》中“文”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论语》的主要文学色彩及影响

孔子生活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产生着剧烈变革的时代。人们摒弃了以往信奉神灵的观念,而越来越开始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孔子所处时代最为显著的变化。孔子作为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思想与文学追求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倾向。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文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每篇文章百余字,记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可是却向人们传达了极为深刻的内涵与哲理,具有着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对亚洲与欧洲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具有区别于中国之前散文文体的鲜明独特性,是我国散文发展早期较为成熟的作品,语言风格通俗、简洁、精炼、活泼明快,又有着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论语》散发出别样的艺术光彩。

二、《论语》中“文”内涵

2.1文饰之“文”

《论语》的文饰之文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

①文辞的修饰,文采。在《论语》第六篇中有这样的对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在传统的注释中将“文”理解为外在的礼乐修养,可是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则将“文”引申为对文辞上的修饰和文采一意。而且在《论语》中出现的“文质彬彬”一词不仅论述了文学层面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更为后世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

②掩饰、遮掩。在《论语》第十二篇中有这样的描述: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小人所犯的过错也要掩饰。曾经有一大批文人对文饰的这一含义进行过攻击,但是,我们需要用较为理性与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不能一味的对这一现象进行诋毁,也不能对这一作用进行夸大,而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发挥运用。

③礼节、仪式。这一用法在我国古典礼乐制度中最为常见。它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我国文字语句隽永的优点,也蕴藏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底蕴,这两者相辅相成,使我国的古典文学著作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论语》的“文饰”之“文”对文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拓展,对文学的魅力与力量也做到了很好的彰显,让我们从《论语》中感受到了醉人的文学之美。

2.2《论语》中的“文德”之“文”

“文德”在出现的最初被解释为品德之意,后来又用来表示文学方面的修养。《论语》中也对“文德”观念有着一定的体现。

在《论语》第五篇中曾有这样的问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传统的注释将“文”解释为谥号之意,是有相当意义上的偏颇的;现代人将“文”解释为文德之意,不仅能够完美诠释对话含义,对孔子的文学成就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在《论语》第十二篇《论语・季氏》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顿。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这里的文德主要是指礼乐道德和人文修养。孔子的文德不但在其文艺思想中有所体现,在其教育理念中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沿袭与渗透,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论语》中的“文”对后世的影响

3.1《论语》中“文饰”之“文”对于后世的影响

《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占据着正统的地位,再加上皇室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推崇,使得孔子的地位被推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论语》的发展,对后世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仁、义、礼、志、信等合乎道德规范的思想深深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一直流传至今,这对中国两千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语》中“文饰”之“文”对“文”与“质”这一关系命题的讨论与争议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语》第六篇《雍也》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述是文质关系的起源。“质”主要是指道德修养,而“文”则主要指文化礼仪,孔子主张君子的“文”和“质”之间发展要平衡,不能过于偏重某一点。到了汉朝后期,杨雄在孔子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万物皆文质,这进一步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也为“文质”理论的延伸奠定了基础。而南朝梁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则又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新的想法,将文学作品中的“情”和“采”与“文质”理论相互联系,认为“情”能够代表“质”,而“采”则能代表“文”,只有将“情”与“采”相结合,“文”与“质”才能相互呼应,才能使文学创作达到极致超然的境界[3]。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论语》的“文饰”之“文”对后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3.2《论语》中“文德”之“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论语》中“文德”之“文”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后世人们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上。

汉代的思想家与文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曾提出“人无文德不为圣贤”的观点,认为文章和道德应是一体的,文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他的文章充分表达出来,同时文章的优劣也能从一定的层面上反映出文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文德”观念在后世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

魏晋时期的曹丕在其作品《与吴质书》中提到过关于文德的论述,《文心雕龙》作为刘勰最杰出的作品也有关于文德观念的论述,认为人在努力写出好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而陶渊明高洁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文品格更是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称赞。

唐宋时期,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则提出了“文以载道”之说,极力强调文学的政治教育与感化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对撰文者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文德”观念作为文学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仅能起到对创作者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与人文修养的督促作用,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提高与繁荣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瑰宝,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讨论《论语》中“文”的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角度来进一步对《论语》做出阐释,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2-116.

第5篇:论文后记范文

关键词:北京奥运后奥运经济发展与展望

纵观现代奥运史,从“蒙特利尔陷阱”到悉尼“后奥运经济风险”,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国家和城市完全摆脱奥运后的低谷效应。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奥运经济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6篇:论文后记范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心绞痛

Clinicalanalysisof180caseswithpostinfarctionalangina

YuQiu-Ying.DunhuaCityHospitalofJilinProvince,Jilin133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softhrombolytictherapyforpostinfarctionalangina.MethodsTheoccurrencestatusofanginapectorisof54case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reatedwithearlythrombolytictherapywascomparedwiththatof54caseswithoutthrombolytictherapy.ResultsTheoccurrencerateofanginapectoriswas35.2%inthrombolysisgroupand40.7%innon-thrombolysisgrouprespectively,andthere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earlythrombolytictherap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annotpreventtheoccurrenceofpostinfarctionalanginapectoris.

【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ction;thrombolysis;anginapectoris.

溶栓治疗是近20多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进展,90%的AMI患者都是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所致[1],故溶栓治疗已成为AMI早期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并保持通畅;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心肌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研究溶栓疗法对AMI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本文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间,因AMI住院的溶栓和部分非溶栓患者试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溶栓组:2006年7月-2008年7月因AMI经早期溶栓治疗而资料完整者54例,胸痛及心电图(ECG)改变符合溶栓条件[2];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AMI患者54例,除未溶栓外其余治疗均相同。两组共108例,男74例,女34例;年龄36~86岁。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ECG、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查确诊,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梗死部位分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1.2.1溶栓方法溶栓治疗开始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即抗血小板,使用尿激酶静脉用量以2.2万u/kg体重为宜,70kg体重者约150万u,15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或生理盐水100ml糖尿病患者)稀释后30min内滴入或静注50万u尿激酶+25%葡萄糖液20ml,静滴100万u尿激酶+5%葡萄糖液100ml,之后辅以抗凝血酶治疗(多用低分子肝素钠)。

1.2.2观察指标溶栓前均做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2h内每30min内记录1次,后每2h记录1次直至溶栓后24h,以后每天复查;非溶栓者入院每6h1次,后每天复查,胸痛发作时随时复查。

1.2.3梗死后心绞痛判断标准胸痛一度缓解,ST-T段稳定或在恢复中,梗死后48h~1个月内又发生心绞痛伴ST-T呈进一步缺血改变,CK-MB、CK酶水平没有再次升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2结果

溶栓效果:溶栓组54例中有36例再通,18例未通,再通率66.7%,两组发生AMI后心绞痛比较:溶栓组发生AMI后心绞痛19例(35.2%),无心绞痛25例(64.8%);非溶栓组分别为22例(40.7%)和32例(5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3,4],AMI早期静脉溶栓虽挽救了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减少了泵衰竭、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但溶栓后仍潜在再缺血、再闭塞的危险。分析原因如下:(1)AMI时血浆栓素A2(TXA2M)明显升高,前列腺素(PGI2)降低,TXA2/PGA2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血管再通时进一步激活栓塞血管区的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启动和扩大梗塞区血栓的再形成。许多研究证明,溶栓期间凝血几乎与纤溶过程并存,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增强动态平衡,因而直接影响了溶栓的效果,也是溶栓后再堵的原因[5]。(2)心肌缺血溶栓后,冠脉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减少,松弛血小板聚集的内皮依赖因子明显受损,从而易于形成新的血栓,导致溶栓后再缺血、再梗死。(3)管腔尚存在狭窄病变,Davide等[6]观察到链激酶溶栓成功后,54%发生再梗死,再梗死和病变管腔的大小有关。(4)溶栓治疗后作为心肌梗死的病原学基础-粥样斑块破裂持续存在。胶原纤维暴露,加之偏心性粥样斑块局部剪切的理化作用,均为血块再凝固的高危因素。(5)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仅使部分濒临死亡的心肌逆转为缺血损伤心肌,以致缺血心肌数较非溶栓者更多,在氧供和氧耗上平衡稍一失调即可导致梗死后心绞痛。

Kickard等[7]发现,溶栓治疗可能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无论采用何种药物溶栓,无论是否加用抗凝剂或血小板抑制性药物,仍有再缺血的危险。本文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为了长期保存溶栓后存活心肌,预防心肌梗死后再缺血,必须根据冠脉造影血管病变的情况,必要时进一步选择血运重建(PCI或CABG)策略。

【参考文献】

1邵耕.溶栓疗法冠状动脉开通的诊断问题.中国循环杂志,1997,12:1.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328.

3RewkovaOA.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n,1998,99(4):15.

4HoffwasterHM,Sizabats,RastnerC,etal.Thrombolytictherapyinacutemyocardialinfraction.Circulatio,1998,98(23):23-27.

5RopiodHJ.Promotiomofthrombinactivitybysimultaneousthrombolytictherapywithoutsimultaneousanticoagulation.Lancet,1990,335:481.

第7篇:论文后记范文

塑件结构,材料为ABS+PC塑料合金。ABS+PC塑料合金可提高ABS的耐热温度,一般可达120℃左右,还可适当提高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提高更大。塑件外形为盒壳形,底面平整,侧面拔模斜度约26°,长×宽×高为227mm×207mm×39mm,壁厚2mm,体积为1.29×102cm3,壁厚较大质量偏重,为135.56g。整个制品该塑料制品侧孔和内凹非常多,对侧分型抽芯要求比较高,共需五个内部抽芯。塑件的外观要求平整、光洁、无裂纹、无杂质、无凹痕,并且要求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介电性能。

2分型面设计

本制品由于涉及内部抽芯,先设计主分型面,其次设计五个次分型面。考虑到上述因素及成型时的侧抽与脱模斜度,选制品的上表面作为主分型面。制品的内部有五个不同的侧凹,需要有五个内部侧抽,这五个内部的侧凹采用斜杆导滑式内侧抽芯。

3电话机后盖注塑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尺寸的计算

成型零部件主要由型腔,型芯和顶出斜滑块组成。型腔用于成型塑件的外表面,该塑件分型面设在接近下表面处,结构比较简单,型腔可设计成整体式的。型芯主要用于成型制件的内部结构,型芯上带有较多的侧抽芯,使得型芯结构较复杂,需要设计成组合式型芯,可节省体积、降低加工难度。开模时让动模提前分型带动斜滑块侧向分型。整个制品该塑料制品侧孔和内凹非常多,对侧分型抽芯要求比较高,共需五个内部抽芯。由于模具结构较大,侧抽芯滑块采用镶块结构。采用斜杆导滑来做滑块内抽芯,斜滑块的头部是成型制品的内侧凹,斜滑块安装在动模垫板上开设的斜孔内,在推出过程中斜杆要向模具中心靠拢,其下端安装有滚轮,在推板上滑动,脱模时制件一面离开主型芯,同时完成抽芯动作。

4结束语

第8篇:论文后记范文

首先从我国不断转变的经济体制来看,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若想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跟随市场的脚步及时创新和改革;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上看,经济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这就意味着必须创新企业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活力;而现代网络经济模式的到来则要求企业加快创新改革的进程,只有不断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而不会被淘汰。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特征

2.1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盈利就必须控制成本,因此就必须对企业经济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就是说要对企业进行财务、经营、人力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管理,才能达到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2.2企业经济管理的广泛性

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资源分配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几乎囊括了所有管理人员与员工,毕竟企业经营成绩的好坏与员工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营造一个健康的经济管理氛围也会促使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顺利进行。

2.3通过财务报表来反应经营情况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的一个直观上的反应。这就包括了企业全年上、季度上和月份上的财务指标,所以企业决策高层通常是根据财务报表的反应情况来调整企业的工作重心,一方面促使企业达到生产指标,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机遇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也随之有了回暖的倾向,近年来我国总外贸出口额相比金融危机时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经济贸易即将复苏,市场经济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这就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机遇,而且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遭遇了重大损失,这时如果能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就能很好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老旧型产业,为市场环境注入活力。

4、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

4.1更新管理理念

为创新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就必须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从高到低的进行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的培训,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要认识到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敢于创新的动力,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再适时引进战略意识以及危机管理等新观念,指引企业高层制定年度生产目标时能够从大局方面出发,科学先进的制定出一个战略目标。

4.2控制财务支出

控制财务支出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即对油费报销、公关接待、电话费、办公费等一系列成本的控制,做到不铺张浪费,合理有效的投入资金,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发挥作用。为了做到这点就必须重视财务支出的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成立财务约束制度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填堵漏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成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预算和计划能力。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财务实际情况来执行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避免出现对必要管理经费投入不够的情况出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企业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当作财务管理的核心,控制协调企业资金的投入,这样不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也能够更深入的控制企业,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

4.3创新经营方式

企业经营方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的多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若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形成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更新以前的经营结构,有弹性的创新经营方式,提高企业收益,为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努力。供应链方面应当扩展自己的业务,不仅只担当采购、生产、验货等方面的职责,应该转变思想,积极寻求合作、整合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综合性提升竞争力,而销售链方面则应该开拓市场,积极寻找新的买家,提升品牌效益或者结成经营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市场。

4.4强化内部监管,提升资源掌控力度

第9篇:论文后记范文

[]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裂

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发展。目前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开展有自身特征,需要把握手术技巧,熟练手术操作才能取得满足效果,否则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后囊破裂、角膜失代偿等。笔者经过约500例猪眼的练习,现将2003年6月以来开展的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3年6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来共行手术286例326眼,其中双眼患者40例80眼,男140例154眼,女146例172眼。年龄最大91岁,最小7岁,平均66.83岁。术前视力从光感到0.4。高度近视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32眼,外伤性白内障1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4眼,晶体不全脱位3眼,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1眼,角膜移植术后1眼。核的硬度从透明晶体到5级硬核,4~5级硬核35眼,透明晶体5例10眼,“冒烟”白内障40眼。

1.2手术方式球周麻醉或表面麻醉,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核分离,最早的30例手术病人使用超斜面向上的方法,其后的手术使用超斜面向下,待核劈开以后,将斜面转向侧方,只剩小块核后再将斜面转向上。主要使用乳化劈裂法将核乳化吸出。注吸皮质,植入折叠晶体或普通晶体,注吸黏弹剂,恢复前房,切口不缝合或缝合1~2针。术中如遇后囊破裂,立即停止超吸,避免扩大裂口,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策略摘要:(1)改行ECCE;(2)前段玻切;(3)低灌干吸(无核有皮质残存者);(4)裂口小,人工晶体仍然植入囊袋,否则植入睫状沟或前房。

2结果

2.1后囊破裂发生原因20眼后囊破裂占超声乳化手术326眼的6.1%,核块坠入玻璃体腔3例(0.92%)。其发生原因,见表1。表120眼后囊破裂发生原因

2.2核分级和后囊破裂情况见表2。表2核分级和后囊破裂情况

2.332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2个时间段分布情况见表3。表3326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2个时间段分布情况20眼后囊破裂患者经妥善处理后10眼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8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晶体,1例未植入晶体。术后视力0.5以上者9眼占50.0%,0.2~0.4者8眼占44.4%,0.1以下者1眼占5.5%。

3讨论

以上数字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在手术开展前阶段发生率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后囊破裂的发生率逐渐降低[1]。从过程来看在超乳时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撕囊及注吸时出现较多。其中2眼患者发生于灌注液用完后前房消失,器械损伤后囊破裂,实不应该。从核的分级来看,硬核(4~5级)以上最多,还有高前额、小瞳孔和浅前房等非凡病例。从手术人数的阶段分析是个负相关现象,本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囊破裂情况和国内文献报道基本相符[2,3]。手术后囊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技术不熟练有关。因此摘要:(1)要正规化培训规范化操作,后囊破裂在国外有经验者仅0.9%[4],超乳术中前期后囊破裂达到10%。后期226眼时降至4.4%。因此成功完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减少其并发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强手术基本功的练习和强调正规化培训,遵循操作技术规范化[5]。(2)循序渐进,逐渐熟练技巧。初期最好避免轻易破囊的4级以上的硬核和高前额、深眼窝、小睑裂、角膜混浊、小瞳孔以及浅前房等操作难度大的病例,如本组后囊破裂70%是硬核组,因此2~3级核则比较平安。初学者勿做硬核,而选择3级核以下的病例,采取相应办法,这样才能使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可能降至最低程度。(3)对有红光反射的前囊撕囊时一般不困难,而膨胀期和白色内障则撕囊相对困难,前者因晶状体内压力大,撕囊中一碰即可能成放射状向赤道部裂开直到后囊,后者则因对比度差,而且前囊膜薄而脆,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撕囊,有可能牵拉力失控,致豁口无限裂开。以上两种情况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灼器撕囊,白色内障亦可采用吲哚青绿使前囊染色后再行撕囊[6]。(4)超乳的各个环节把握恰如其分摘要:①撕囊口外形最好是略呈纵椭圆形,这样便于劈核操作,便于吸除12点钟方位的皮质;②水分离时BSS中加盐酸肾上腺素以便维持较大的瞳孔,针头轻贴囊口缘的囊下,非凡是3级以下的核,使皮质和囊完全分离,必要时使核旋转多圈,有利于清除皮质,减少在吸清皮质时造成破囊的机会;③注吸时不要过分强调吸完12点钟的皮质,可以留待晶体植入后旋转晶体轻松吸取松动的皮质;④在中间挖洞后拦截劈核很好,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⑤植入人工晶体前扩大切口勿忘记先注足黏弹剂,同时切口不能过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时(推注器或镊夹)在弹开时不注重会翻转,调整位置时也可能造成后囊破裂;⑥重视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灌注液用完,前房消失等情况;⑦浪涌是超乳过程中造成后囊破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做硬核时,故术中要保持前房稳定。在核块或皮质快要吸完时停止注吸或超乳,利用辅助器械压碎之,再注吸即可避免浪涌。(5)强调练习。开展超乳之前进行动物眼练习,熟悉及把握仪器的性能,把握撕囊技巧,利于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6)出现后囊破裂,应尽可能植入人工晶体,清除干净突出的玻璃体,尽可能恢复视力。

[参考文献]

1何守志.重视正规化培训积极稳妥的推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中华眼科杂志,1998,34摘要:85.

2洪荣照,吴护平.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1998,34摘要:93-95.

3王文清,贾丽丽,杨冠,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原因的临床观察及防治原则.中华眼科杂志,2001,37摘要:325-327.

4黄红深.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损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摘要: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