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第1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

一、基本情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既注重基础理论,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它是所有计算机课程的先行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Internet等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考试大纲要求,并为后继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

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缺乏学习积极性;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自信心骤减,开始自我放弃。这对教师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即在保障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如何兼顾并提高以上两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考试情况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期末要参加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既要应试,保障考试的通过率,又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实用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四、教学情况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因此高职教育的模式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在确保基础知识扎实稳固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多,课时却很有限,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来常规式教学,即按照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划分逐一讲解,改为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完成任务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锻炼综合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机房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即优化教学场景),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完以后,再辅以真实操作环境下进行实际上机操作,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又能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省掉板书时间,增大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刚刚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上机实践,实现知识的掌握及巩固提高,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接受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

第三,在课堂上,学生对动态的、色彩丰富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打字练习环节中,将游戏引进教学中使用《金山打字》软件,该软件中有许多打字项目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在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打字练习,提高打字技巧和速度。

第四,在学习powerpoint 模块时,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学习软件使用之后,独立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制作演示文稿并在其中插入任何形式的内容,如文字、图片、声音、影音、动画等。首先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所需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通过课堂提问和让学生上讲台实际演练等方法,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第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齐,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往往认为课上所学的知识自己都已经会了,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面貌和出勤情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为让计算机能力较高的学生担当“今日教师”的角色,和老师一起在课堂辅导时段帮助其它同学,为了做好辅导,这些学生必然会认真学习,成为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就形成了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良好课堂氛围,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五、对今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设想

1、改变该课程只注重统考的传统思想,把教师和学生从统考及格率的漩涡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授课计划加以调整,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

3、加大教材的更换频率,让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到计算机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计算机方面的操作技能,还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不是游戏机,而是学习科学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工具,要有日常维护计算机的意识和行为,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芳,张永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0期

第2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lked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the teaching, through case analysis, illu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mastering knowledge, so as to make it be directly used in practice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through their understanding to knowledge.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

Key words: the ba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teaching;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198-02

0 引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处理相关信息和解决相关问题。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极其必要的。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到社会实践环境中,这就关系到高校教师如何把教学教的更好,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将所学内容与各自专业知识相结合而奠定良好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实操性强,如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实操技能,在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革和实践。

1 教学模式

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并实施了“实践导学,因材实教”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实践导学”是用大量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中有实验任务、知识点提示、具体的实验步骤、问题及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按照引导和提示完成实验,以此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实例教学、边讲边练,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实例教学中教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实例教学中的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突出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课后都能掌握所学知识点,并且会应用知识点完成实际操作。这就必须课前备课要充分,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要明确,知识点要讲透,使学生能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举个案例说明。

案例1:在Excel2003软件中,“分页符”的应用。

在Excel中,有时数据表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要按不同类别或项目内容显示或打印,这时用Excel中的“分页符”命令就可起到按需分页的作用。

2.1 插入分页符 插入分页符的方法是:选择某个单元格,单击菜单“插入分页符”,Excel将在该单元格的上方和左侧插入水平分页符和垂直分页符。这时一页的内容就被水平分页符和垂直分页符分成4页显示,并可打印出4页的内容。如果一页的内容要分成左右或上下两页显示,就可在要插入水平或垂直分页符的位置下边或右边选择行标或列标,然后单击菜单“插入分页符”,这时在相应位置即插入了分页符。

2.2 查看分页符

2.2.1 在“普通视图”中查看分页符 单击菜单“视图普通”,在“普通视图”中可看到插入的分页符是虚线表示,无数点表示的是自动分页符号。

2.2.2 在“分页预览视图”中查看分页符 单击菜单“视图分页预览”,在“分页预览视图”中可看到手动插入的分页符显示为蓝色粗实线,蓝色粗虚线是Excel在此处的自动分页,外框蓝色粗实线是打印区域,表示可打印的范围。

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打印预览”,或单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将插入分页符后要打印的每页内容显示出来,方便检查分页情况。

第3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率,从而得引起大家的关注,也让一些急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教育人士看到了希望。

1起源与发展

现在大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太过于传统,学校忽视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几乎不以学生为核心,都太在乎教材的内容,让教材引导学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学习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转课堂”作为一大热点出现在教学应用中。它以微视频的方式实现了老师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翻转课堂的起源于美国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他们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方式上传于网络,供学生下载观看学习,一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反响,成效非常显著,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可与效仿,从而开始在课堂上广泛的实施。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上就区别于,传统课堂完全以老师为主要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改善这种尴尬状态的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打破这个规律,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新的转变,使学习氛围又活跃了起来。老师从主导性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发性,从而使得学习更加的高效,课程进度展开更加顺利。翻转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思路的同时将信息化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翻转课堂的特点

2.1教学视频碎片化

所谓的碎片化教学视频是指,将长时间教学内容精简化,在依然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同时取其精华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内容一般都控制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间之内,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期,翻转课堂把学习时长调到最小,这样既提可以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度,同时减少学习疲劳。方便学习,非常生动且形象,时间短而内容精。翻转课堂在视频教学期间学生可以自主调节,在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选择暂停或者回放,增加学习自主性而不是被动型,因此学习效果会更佳。从而学生放下手机,爱上课堂。

2.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学生在教室学习,往往会被学习内容以外的因素影响、分神,例如教室内杂音、物体等干扰。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只有知识点内容的画面和画外音,这样可以避免了对学生任何因素的信息干扰,使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于视频学习,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这也是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视频之间的差别之处。

2.3学习过程自主性

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在自动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远高于被动学习。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相对轻松愉快。对于一些学习吸收较慢的同学,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认真分析学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分段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特点,在每个小节过后都会对这个阶段的学习做一个检验,会通过前面的视频提出几个问题,若答对可以继续学习,若依然存在着疑问可以通过回看继续学习。

3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课前自学直接影响本节课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是否可以快速掌握,因此课前自学在学习吸收中起到了的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就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课前自学模式。它会在课前明却指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并提供相关书籍、视频供大家观看参考、预习,在提高大家自主学习之后,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大家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因此学习较为认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这样有助于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有了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学生学习起来不那么吃力,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吸收,在加快学习同时可以留有更多时间供老师、学生交流与探讨。翻转课堂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结束后,用课后测试来检验本节课的内容是否完全掌握,用来巩固学习内容。由于课中学习内容完全内化,因此课后多加练习便可以来巩固知识点,不用担心课后遗忘,最好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时间段,翻转课堂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要点。

3.2实践性较强

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数学生听从一位老师讲课,听课较为吃力,而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的一一做出解答,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率也相当低下。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落后,从而对学习丧失学习兴趣。而翻转课堂中,是一对一教学模式,中间会有大量时间供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讨论、实践、互动,并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明确树立学习目标,使得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起来更有方向。翻转课堂在提高学习同时培养实践能力,真正地达到“教有所重,学以致用”。

3.3翻转课堂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是现代化教学,在实施时必须是在具备稳定快速的网路条件下进行,学生也必须拥有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这是翻转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而翻转课堂的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也要具备专业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制作生动、高效的学习视频,吸引同学观看视频兴趣的效率。学生也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网络软件,才能有更好的实践性。

4小结

翻转课堂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门教师创建视频,并有针对性的把学习内容分个总结,供学生在课后、家中观看,创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让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更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它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同学是否能高按时学习等,这都是翻转课堂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但我国现处于翻转课堂初步推崇阶段,只有不断学习实践积累才能更好弥补其中不足之处。传统教学已经受到翻转课堂影响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顺序。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导性,相反老师成了辅助。计算机基础教学,使得网络、学生、老师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8).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

[4]李晓红.空间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

第4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应该要在当前的教师专业标准之下,可以利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评价经验,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

 

积极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作用和目标,即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评价体系不健全。为了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体系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评价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并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的机会。

 

不同的学校对于各部分评价的侧重有所不同,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完善评价体系,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评价体系陈旧

 

当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以及基本技能的考察较多,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此采用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这种评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好,因此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而有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计算机学习难度较高。因此如果进行统一评价,则会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准。

 

1.2评价过程中的双向交流较少

 

当前很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一般都只有教师的评价,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权重单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是学生自己,因此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评以及自评,才能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断发展。

 

1.3评价目的不够明晰,随意性较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对计算机基础的考核目标有新的规定,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评价应要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评价并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

 

1.4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很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都还延续比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不够,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策略探讨

 

2.1评价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引导教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要重视个体差异,关注成长历程,重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当前的评价模式遵循的原则包括四个,第一是形成性原则,即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第二是主体性原则即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是激励性原则,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四是发展性原则,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是为了肯定发展中的成绩、优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为了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2.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1、不断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学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使得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内容,更加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指标不仅要涉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面,还应该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计算机的态度、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了解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自信地进行学习。

 

2、教学评价应该要更加重视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要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在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反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方法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先进的教学观念得以应用,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践性课程,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只看到测试结果,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过程的评价,从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对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上机操作问题进行测试,考核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学评价发挥相应的作用。

 

3、促进成绩评定标准开放化。在评价方式上多样化是促进评价水平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要将学习目标不断具体化,对学习评定标准进行改革,增强评定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及开放性,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适用哪种教学评价手段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依据评价的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科学地选择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或者选取多种评价方式组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

 

4、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纳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范围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内容从技能考试转变成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制定客观、公正以及合理的评价标准。

5、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基础,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评价的时候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评价,否则很容易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受挫。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学生自己为标准,对学生取得成绩进行公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变化,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成绩,缩小与高水平者之间的差距。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越来越重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不断提升。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要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第5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差异性;差异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差异较大。根据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实施差异性教学呢?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认为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要针对计算机课程自身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平时教学的观察,本人认为学生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差异

虽然现在初中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但是教学的时间很短。有些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在某一方面应用得很熟练,而有些学生基本上仅限于打打字,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学习兴趣的差异

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兴趣也不同。比如说、,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软件操作时比较吃力;有些学生接受得很快,但缺乏脚踏实地、创新的精神,所以成绩仍不理想。

3.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生学习态度大致分为四种:(1)学习态度端正,也有学习能力。(2)学习态度不端正,但有学习能力。(3)学习态度端正,但学习能力较差。(4)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也差。

如果我们老师对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的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脑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情绪,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

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笔者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多教学模式。比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目的都是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说,我们在讲Word2003的排版时,可以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一项“制作班级小报”的任务给学生,让他们课前准备素材,然后课堂上对素材进行排版编辑,作品完成后进行点评展示,最后打印成小报进行展览。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任务中来,每个学生都能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2.理解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起始时间不同,即所谓的零起点问题。家庭条件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热情的差异、学生所在地区的差异等,使得同一课堂里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很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它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多赏识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育学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赏识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学生,不能嫌弃他们、讨厌他们,而是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自尊心,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期待受到尊重和关注。行为科学认为,对人的激励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给他信心,他就有信心取得成功,就会去努力。教师要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合理设计达到学习成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比如,获得表扬的机会、阶段成功学习目标的达成等,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第6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实战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有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教学技巧 分层教学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已广泛湛透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直是中专及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从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本门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基本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演练技巧。

一、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

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努力进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之后,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知识基础及对本门科目的学习要求等。对学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制定目标的时效性,可实施性。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要求应高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同一专业教学,也应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起点每时每刻有进步,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提高自信心,找到自信,从而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难度不等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别,布置难度不同的练习任务。例如,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模仿教师所做实例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自信,努力进取,执着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操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深刻体会到:“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二、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吃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超越传统授课方式,从而有效挖掘学生自主探知知识的能力。

Word、Excel、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系列软件中最常用的三个应用软件。作为这三个软件,从操作窗口组成到基本应用操作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说学习了Word、Excel为学习PowerPoint打下了一定基础,做了有效铺垫。在进行PowerPoint教学时,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excel,把握知识的纵向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超越传统授课方式,采用研究式、归纳式和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展开教学。下面,我以PowerPoint第一部分教学为例进行浅析:

1.课前准备。有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本章知识,并与WORD、EXCEL进行比较分析。

2.作品欣赏。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我先以作品欣赏的方式展示融合本章基本知识点的案例课件:“绿色校园从我做起”——心灵的呼唤。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章知识。

3.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把握本章知识,我又把案例课件分解为四个案例教学实例,接下来让学生再欣赏“作品分解欣赏1”。让学生对“作品分解欣赏1”进行设计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制作思路,降低实现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制作尝试。设计分析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上机制作尝试。我做必要辅导提示。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实施步骤,探讨制作方法,总结主要知识点。由学生归纳实施步骤,以讨论、提问等方式探讨制作方法,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进一步比较PowerPoint启动、退出、窗口组成、视图方式、新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及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与word、excel的异同点,增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近而让学生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熟练正确启动、退出程序和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类型判定方法。

6.上机强化练习。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做进一步上机强化练习“比一比,练一练”,重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练习,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体点评,让学生来客观的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操作中的优缺点,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有利培养学生诚实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布置作业。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及学生在后面所要学的“Internet应用”基本知识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作业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到教师指定电子邮箱,从而在强化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出下一章所要学的知识,为学习好下一章节做有效铺垫,提高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课堂小结。由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教学重点,从而更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第7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11665.com

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学”

此课程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来学。

“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

三、具体教学案例

我曾经给几个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尝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

(一)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后,并不直接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的教学,而是进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教学。考虑到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本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前导,因此在当前的第二步(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的教学)安排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其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更多地教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部核心运用。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要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强调熟练操作,自主学习。这是对之前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到的软件概念的实践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软件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二)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办公软件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带来便利。

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笔者增加了“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一节课”等等教学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powerpoint制作市场推广计划等练习项目。

(三)对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学

文秘、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而是对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所以,笔者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四、教学小结

前面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情景教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围绕教学对象的专业不同进行案例情景的教学。在对不同的专业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后,进行了大量的反馈调查,运用对比法分析表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情景教学,可以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兴趣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让很多拥有电脑的同学更深入地了解到计算机的用处之广、之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在案例制作、探索过程中更牢固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

第8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优化教学 导入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必修课,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如何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

1.基础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又是计算机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的基础。

2.综合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内容。

3.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学生通过对办公软件的学习,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熟练应对一些文档的编排处理;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IE浏览器及电子邮件的使用,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兴趣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授“Word 2000基本操作”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演示或示范操作中设疑提问,教师先把“关闭应用程序的方法有几种”这一问题清楚地提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争论,举例子、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可见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一些电子小报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揣摩时,教师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作品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我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自己动手做出更美的作品来。”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3)任务式

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用演示式导入法学习完“Word图文混排”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贺卡,注意文字与图片的合理安排,并且将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并在全班展示。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笔者将相同数据信息分别用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展示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和好处,明确学习目的。

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习热情,巩固课堂知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讲练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教师应注重讲练结合。讲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再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习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巩固练习。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不断探索、创新,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知识性强的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计算机系统组成》,如果采取一般的讲解法比较单调,学生容易分心。但可以将相关内容做成课件,以交互的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常用设备的小图片,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3.提高计算机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进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计算机应用基础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的积极态度,不断探求,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达到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邵鹏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

[2]孙秀青.如何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学交流・理论版.2009.11.

第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公共必修课; 课程现状;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48-001

随着社会工作方式的变迁,计算机已成为各企业员工平时业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成为了全国各大本科、专科院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其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的不是很熟练。

其二,经历三年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刚入大学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充分,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

其三,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不少高校合班上课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大部分院校局限于学校规模、师资、财力等因素,普遍来说,一个教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辅导工作,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教师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任课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予以有效指导,在独立院校尤为如此。最后,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层次水平不一,相对公办院校,独立院校的学生接收水平可能有点差,使得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加大了独立院校教师们的任务。

二、如何教学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例如,对于ASCII码的教学,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感觉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先从一位二进制数讲起,1代表苹果,0代表橘子,让学生思考一位二进制数用什么来代表香蕉,依次类推到两位二进制数,从而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ASCII码的由来。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以小班教学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实施。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让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帮助相对较弱的同学,让大家共同进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某一知识点所带来的乐趣或用途。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任务,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是与他们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知识要能够同专业紧密联系,例如,对于艺术类学生他们可能要具备良好的photoshop的基础及操作能力,而会计系学生对于excel类软件的应用会多一些,那么在教学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延长这部分的教学时间或者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让他们可以发现更多不懂的地方,从而解决问题,为以后所应用。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目的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应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性质、教学计划和培养要求,合理制定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为了既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又能检测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应该采用“笔试+上机”形式,并要求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另外,教师可考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统一起来,要求学生期末学完后统一参加考证,并以考证成绩作为学生本科目的期末成绩。这种“考证促学”的做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证,使学生更加自觉认真地去学、去练,既增强了学习动力,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学计算机类其它课程,如Access,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三、总结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招生的扩招,独立院校招生的学生数目越来越多,但也因此造成了学生水平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本、专科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这样就给教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一名独立院校的教师,就要认清当前的现状,并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而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宁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5,77(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