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

第1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电脑美术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27-01

1 电脑美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新世纪是一个技术化的时代,谁都不能否认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电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普及,作为一种高级的设计工具,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劳动时间的缩少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更有着创作方式的改变,甚或是创作思想的改变。同时伴随着的是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变革,或者说是设计实现手段的变革。以平面设计为例,可以说一部平面设计史伴随着的是一部印刷史,伴随着的是印刷工艺的发展与变革;从铅版刻印到数码彩印,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几乎已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发挥。技术与艺术并重,未来经典设计应具有的又一特点。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电脑美术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升华,它更有赖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所以,电脑美工需要电脑技术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就拿设计软件为例,图像处理软件大王photoshop和绘图专家coreldraw以及动画精典3DMAXS等,给这种表现方法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容易。photoshop完美的图像自由组合给这种表达方式得到极易体现。电脑技术是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得快、精、准、美、特;只有精通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熟练技巧,才能很好的表现设计艺术。电脑美术设计有别于纯艺术,一些效果用电脑技术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技法、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感染力,尊重学生个性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拓宽学生发散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突发其想、出其不意。要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洞察和感染能力,特别是在最富活力和表现欲的青少年时期,抓住眼前的机会启发和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创造性的成长就开始了。人的主体性或说是个形是与生俱来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对人作为创造性个体的肯定与欣赏。在电脑美术教学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而学生越是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就越能激发起个人的成就感。因此,尊重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性思维是有益的。特别是在电脑美术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以科技为载体的事物,留有很大的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电脑美术实例,会有多种操作方法做出多种视觉效果。鼓励学生这种艺术表现,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是设计的生命、是致胜的法宝,它贯穿于设计艺术的整体脉搏,不论是传统设计还是现代设计都一样。

3 不断加强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与世界多元化融入电脑美术设计创新意识之中

越是民族化也就越世界化;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避免“天下设计一大抄”的现象继续蔓延。我们的设计既要具有民族的特色、要有文化根基,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好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电脑美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电脑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为一体;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是天生具有,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之与成熟的心智合一,是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这样,美术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才能为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优秀人才,让艺术之光永远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田少煦.数字设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美术观察, 2003,(3).

[2]周香.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3,(5).

第2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G633.6

一、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思维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后反映其内在的本质规律性。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基本方法,比如对比、分析、总结、演绎等,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知识,从而能够获得对数学本质规律的认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并非总是在解答问题,但是数学思维的形成却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把握上,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是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听得明白,但是一到自己解决问题时,总是纰漏百出,困难重重。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障碍。障碍产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来自于教师教学的疏忽,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研究学生的思维规律,增强中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1.教学模式单一固定

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模式普遍一致,也就是每个初中的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流程类似,由于个人想法不同,只存在较为细微的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其教学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教课的方式,大部分都采取依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即使老师会在其中增加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但依然是基于这一模式进行的稍微改进,效果并不明显,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变的解题模式和方法,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是反作用力。

2.教师对于教学方向的确定存在错误倾向

老师在数学教学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人的成绩和班级平均分数,教学和考试的内容紧密相连,而很少出现课外的内容,从而,比较容易使学生养成考试所考内容则为相应的复习内容,教师课中讲授的内容则为所学内容,对教师讲的内容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此产生怀疑,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没有任何好处,没有做好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

1.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只有教师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生才能畅所欲、大胆质疑,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束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营造愉悦的氛围,课堂教学只有建立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活跃,创新思维才能开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原有联系展开联想,探索新组合,产生新思路。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新思路新方法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训练式教学法

逻辑思维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复习课的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复习课需要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复习训练环节需要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通过引导学生纵向梳理数学知识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方式串联分散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教要采用层次化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强化逻辑思维的方法。第一,正确分析题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密度。在数学解题当中,解题之前的全面分析十分关键,只有弄懂题意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二,善于观察,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很多数学题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善于观察题目的结构来找到解题突破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或者知识变通来提高解题效果。第三,养成爱思考的正确习惯,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和拓展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自觉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在注重探究方式运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研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研究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让学生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研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

3.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合作或集体参与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朝多方向延伸,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创造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题方法开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固定,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避免思维固化。2.结果开放,同一个问题可以根据学生思维的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3.思路开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五、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今教育的突破口。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天然的优势。要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创设相应的开放型、发现型等教学模式;培养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身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周刊[J],2012,(5):32-35.

第3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一、贴近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在诸多学科中,教者往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年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不断探索。

首先是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兴趣是关键。我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春夏秋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神秘色彩和乐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了大自然和生活中蕴藏着更多的科学奥秘,并能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总结事物的特征。在《植物的身体》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和自建的资料卡,通过比较对照来发现植物身体六种器官的一般特征,同学们积极踊跃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其次是确立目标,顺利观察。教者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观察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教者要充分均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差异。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年代,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是教师难以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且更需要切实深入学生,设法去了解他们的多种能力。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心应手。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起积极性。把课本的相关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去思考,在课堂上去展示,时刻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评价,使学生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第三是指导方法,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事物的特征就难以揭示出来。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我在科学课上主要指导学生两种观察方法:

1、有序观察法。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学生能够按着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抓住主次,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大自然的事物千差万别,教给学生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确立恰当的观察顺序。教师要时刻本着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他们认识水平较低,思维能力也不强,教师有必要把观察的顺序予以点拨,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确立自己的观察顺序,建立自己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达到观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观察总结法。观察总结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认识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及其标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经线,纬线等标识这一概念,使学生对这些标识的认识在观察总结中牢牢把握住。这和死记硬背比起来真是事半功倍。不断观察,记录,总结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切实要予以重视。

二、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具备观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的有无和大小主要有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策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有那些能促使人们产生新奇,独特想法的思维方式,这也是诸多创新活动所必需的。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一是用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胆猜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民主,给学生创造一个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空间。三是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受知识和能力限制,思维还没有那么定势,往往想出的问题有些怪异,甚至出人预料,这也正是他们创新意识的体现。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容不得有半点疏忽,要切实抓住这创新火花,并让它绽放异彩。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主要从几个活动入手。一是研究讨论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实验,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由师生进行评价,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若要有创新就一定开动脑筋,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新的科学知识。二是巧设实验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深入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某种假设,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开手脚,大胆操作。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新颖,最科学。使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去寻求新的方案,更能表达出其创造性。比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有一个同学在被踩瘪的乒乓球受热鼓起来现象的启示下,设计出了用矿泉水瓶捏瘪并将盖拧紧,在将这个小瓶放入热水中,小瓶又鼓起来。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小瓶又瘪了。这个实验足以看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硕果。三是发明制作活动。科学课本中,涉及制作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把制作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有超常规的做法,敢于别处心裁,把新颖,独特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创新思维,制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教给学生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必要的创新思维方法。例如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在没有明显意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某种新念头或做出某种判断的思维方式。直觉的判断,切不能强迫学生很快的周密的阐述理由,更不能因其离奇而横加指责。要循序渐进,不能抑制学生知觉思维的发展。凭直觉判断通过观察实验判断正确与否。

逆向思维就是朝反方向去想。按一定的逻辑朝正方向思考问题是人们的日常习惯,一旦不按常规反过来想,又能得出一种新的结论。例如《昆虫》一课教学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有害的昆虫就理应彻底消灭,才能对人类有好处。”这仿佛是千真万确。可是有位学生却反过来想:如果把害虫全部消灭掉,后果会怎么样?经师生的共同讨论后,得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的见解。

第4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其所说的案例,即指拥有普遍性抑或代表性的特征事例,其围绕事件而展开,并对其进行陈述.案例必须适合教学的最终目的,师生围绕着该案例进行审查、深度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交流.所以,应用的案例中每一个步骤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并能清晰见证其背后隐藏的教学任务.实施案例教学,师生间能紧密联系,加深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效果显著.

二、初中数学教学于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与意义

作为一种对学生逻辑思维、推理和判断要求非常高的数学科目,与文科科目不同.文科类科目大多需要的是大脑的记忆,例如语文、英语等,但数学要求更多探究与创新能力,并且是手脑并用.中小学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老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对学生的导向工作.“学”不仅要满足于“会”,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法”.学会学习嘛,也就是让学生变得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加强并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缘由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事例,大多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内容提到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平时生活和日常学习里的某方面.因此,人们谈到:好案例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其将数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其中,得以能够让数学的“实用性”鲜明地表现出来.结合案例教学法,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引导教师教学,学生快速地就会对抽象的理论和生活生产的实际结合感到兴趣,从而渐渐开始变得乐于好学、探究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很有效地改进了学生对“灌输式”教学法带来的倦怠现象.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第5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对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格外重视,对预定俗称、习以为常的“备、讲、辅、批、考、评、纠”等常规管理持理性反思的态度。因此管理者要改变思维模式,要细化、优化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者要学会系统思考、学会创造性、研究性的工作。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完善。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在解决问题与学习过程中,推动主体经过变化、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获取新知识与新能力的受主体个性特征(如动机、态度、情感、兴趣等)制约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如何创新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自觉的培养创新精神,将其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和转变方法。

一、把握好创新课堂教学的七个策略:

1、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环境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态度要和蔼可亲,以微笑面对学生,有幽默感;同时,能创设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环境;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家长的压力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

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语言给予学生恰倒好处的鼓励和点拨,尽量缩小师生间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建立这种民主、平等、敢想敢思的优良学习氛围。并且要爱孩子,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做学生的朋友,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承认学生间的差别,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启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民主、和谐、富于教育意味的环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创新意思,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媒介,也是教师传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凭借。教师对教材研究和熟悉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强化教材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看到,驾驭教材,就可以在课程改革中取得发言权。而小学中,各科教材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苦钻研,认真筛选,并在系统地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计划时,从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牢牢抓住教材中的“创思点”,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原理,精心设计,构建学科创新教学体系。

3、认真制定学科的创新目标。

学科的创新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1)知识结构和学习水平。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章节创新知识点及学生应达到的创新学习层次水平。(2)创新目标细目。对各创新知识要点的不同层次学习水平提出具体要求或做出具体解释。(3)创新性形成练习题。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既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有了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所以说,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万万不可忽视。

4、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搞创新教育只能强化基础知识,而不能削弱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不能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用坚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学生创新的资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创新思维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知识学活。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创新需要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激励学生主动猜测与积极探究。通过质疑过程,使教学呈现合适的层次序列,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从而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

5、乐于听取学生的创新观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而教师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应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

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出探究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创意的学生对同样的事情往往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具有接受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6、善于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生命的碰撞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所以教师在鼓励、激励学生的过程中,不应仅满足于认知的评价,还应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感染作用。在注意表彰学生的创新活动时,鼓励创新发现,重视创新活动过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且评价以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完成作业时,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答案,以增强其创新思维。

7、精心组织学生的创新实践。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在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在实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对其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十分有利。实践证明:实际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让学生参加感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及多种能力,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在活动中不断的扩展,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中的五个转变方法:

1、把教师讲明白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省悟明白为主。

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教师讲得明白,学生也听得明白,这是单向灌输的主要表现之一。而教师讲得明白,体现的是教师的能力,并非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始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作为教学目的的体现者,能否真正掌握知识,就在于自己能否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去辨析、去领悟。

我们提倡学生自己省悟获取知识,但不是一概否定教师的讲。有些知识,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领悟到,教师必须讲解。但这种讲解是一种引导,区别于强制性的无目的的灌输。讲要抓住时机,做到三个“切忌”:一是切忌匆忙。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学生留足省悟的时间,不要迫不及待地讲解结论。二是切忌浮躁。有些教师在问题提出后怕冷了场,总是串来串去,问这问那,常常会把学生的思路打断了。三是切忌在学生的“困惑”尚未形成时讲。学生的“困惑”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讲,就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良好效果。

2、把教师发问为主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主。 教师依据教案的设计问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能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定向思考、去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因此,要求教师把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一旦有所发现,学生就会获得一种巨大

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成功感和自豪感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题海战术、应试训练为主转变为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只学不用,知识的价值就无从呈现,就课堂教学而言,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例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掌握这些例子,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且能运用已知解决未知,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当前的现状是,教师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此其一;其二,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知识而非学生应用知识,所以,要求教师把学生应用知识的权利无条件地交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在课堂上应用知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第一,应把设计习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第二,应当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第三,必须重视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其次,要开放课堂,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将学生的所学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扩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

4、凡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把教师演示为主转变为学生独立操作为主。

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明显弱点。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实验和操作,往往是老师先动手、先演示,然后学生在动手进

行机械的模仿,教师这样做遗害无穷。其一,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其三,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根除教师演示实验带来的危害,教师必须做到:一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实验,尤其是没有危险的实验,都应让学生独立操作,将结论的发现权交给学生。二是注重诱导学生问题感的形成。指导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观察数据的整理、引导结论的提出。三要抓住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明确地提出问题,并交给学生通过实验思考问题的方法。四要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五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5、把以强制性教学管理为主,转变为科学、民主的管理为主。

课堂是一个集体的组合,是一个小社会,因而课堂教学离不开管理。教学管理调空着学生和课堂教学节奏,引导课堂教学行为,制约着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能力是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层面,重视管理的作用,讲究管理的方法,强化教学管理的效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人的能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和情境,那种排斥压制个性、标新立异的情境,都是极不利于学生思维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探索求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

第6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中国在进步,科技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大力提倡国民综合素质,这离不开社会科技的发展。想要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就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民族的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青少年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创新也要从青少年培养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开阔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对青少年良好的教育和创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科技馆作为为大家服务的一个平台起到了不可取代的社会意义。

1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我国目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已经很健全,在教育设施方面和教育内容方面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都已经逐步完善,这些对国家和国民有利的因素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到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并且提高了青少年自身的科技素质,这些对青少年来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就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青少年培养对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掌握对自己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事情,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科技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在发展科技馆事业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程了,最近的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青少年科技馆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科技馆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非常的重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法宝就是教育和经济,青少年要想成为前辈的接班人,从小就要培养出探索、创新的能力。青少年正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阶段,需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青少年科技馆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愿望,科技馆可以让青少年在学习创新教育的阶段起到引导和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科技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3 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经济体,传统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在青少年从小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学习创新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科技馆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利用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和传播科普知识和科学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弥补了黑板教育模式的不足,让青少年在教室外可以学到教室内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3.1 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得以发展靠的是科技,一个国家想要科技兴国,就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科技馆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部分,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实施科学发展,让科技在实践发挥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技术带来更大的突破做贡献。

3.2 科技馆在教育中的启迪作用

科学创新就是求知答案的过程,是求知欲的动力。要培养青少年问为什么的习惯,我国教育喜欢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唯一明确答案的问题,对于那些发散思维的问题很少。科技馆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做出一些根据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题目,这样可以更好启发学生散发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科技馆更好的在启发教育方面帮助孩子,科技馆在启发教育上为青少年做出了很做的努力和贡献。

3.3 科技馆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

科技馆在开展的一些科普活动中,有青少年科技竞赛,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对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实验参加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模式。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做到了对科学知识实践普及的效果,让他们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竞争的意识。

3.4 科技馆起到了青少年创新的作用

科技馆培养了很多教育科技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件很大的教育工程,它是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的环境条件。科技馆是否能不断的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关系到科技馆能否继续下去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科技馆的前途。利用可行的有限资源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3.5 科技馆起到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技馆以学习对象为中心,对学习者建立了责任和义务,学习中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意识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强化教育恩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科技馆教育除了科技知识教育以外,还有专题的科普讲座,有人文关怀主体,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很好的素养。

第7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一、新常态究竟新在哪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新常态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来讲,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将带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的趋势性变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常态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在,应与经济发展中一些短期现象、局部问题区分开来。我感到,准确理解和认识新常态,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何谓“新”。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模式,要看到经过30多年的大开发、快发展,传统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亟待转换;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条件,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口趋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难以再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环境,要看到冷战结束后由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带动的一轮增长周期已经进入尾声,国际和国内总需求增长放缓,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二,何谓“常”。常是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存在的状态,如果把经济发展中一些短期的、偶发的问题,一概归结到新常态上,是不准确的。比如,2013年以来金融市场虽然出现所谓的“钱荒”,造成一时的资金紧张和利率上扬,但这只是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偶发现象,从长期趋势看市场融资成本应该是趋于下降的。

第三,何谓“态”、态即为状态、态势,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总体表现,不应是某个行业、个别企业的特定表现。比如,近年来因煤炭和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火电行业逐渐走出低谷,钢铁行业经营情况也有所好转,部分传统行业景气回升;又如,当前因卢布汇率大幅波动,一些对俄罗斯进行贸易的企业,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我们不能将这些情况当做是新常态下导致的结果。

二、新常态的河南特征

河南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同时受基本省情决定,在一些方面也呈现出特有的个性特征。一是结构调整压力更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后,我省煤炭、有色、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需求空间受阻,而新兴产业短期还难以形成巨大拉动力,结构转型任务艰巨。二是需求增长潜力更大、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投资、消费需求具有很大增长空间,保持较高投资增速仍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平衡当前人口红利与未来人口负债的客观需要。三是基础条件支撑更强。我省人口红利具有从总量向结构和质量挖潜的空间,区位、交通、物流优势突出,生产要素保障能力较强,特别是近年来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增后劲的大事要事,发展载体集聚辐射能力日益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日益突出。

三、新常态需要新思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一味走老路只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必须跳出传统观念、惯性思维束缚,主动求变、以变应变,积极创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提高驾驭管理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战略思维。要有登高望远、统揽全局的视野,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敏锐研判、积极应对,做到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跟上发展步伐,抢占发展先机。二是创新思维。创新是新常态下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们绕不过的“坎”。要形成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下大力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思路、新办法解决问题,以新科技、新产品增强实力,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活力。三是辩证思维。历史辩证地看待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性变化,认识到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同时,也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结果。四是底线思维。凡事把问题想在前头,把风险看到明处,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积极防范煤炭、钢铁等行业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隐形失业显性化、小微企业关停倒闭、非法集资事件等社会稳定风险,把潜在风险因子可能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新常态应有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不是被动适应,而应主动作为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中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讲话总纲,就蕴含了从认识到适应、进而主动作为的递进要求。我们应深刻领会和把握,在全省发展和本职工作中积极作为,通过作为来克难攻坚,通过作为来趋利避害,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勇挑发展重担。新常态下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我省也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但是增长速度降低了,绝不意味发展任务减轻了。在“三期叠加”阶段,同样是实现8%的增长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克服更多的困难。同时,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要创造更多就业、更优效益、更高质量,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第8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理论支持,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缺乏探究性的内容,只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全面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严重影响了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当前,由于升学压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被削弱,化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卷面分数,重理论而轻实践。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错误的认为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只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教学仪器,忽视了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发了了改革,强化了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对基础化学概念的理解,使得抽象的化学方程式更加具体和生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模式。实验教学不仅向高中生传授了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动脑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了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分析

1.转变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需要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从老师讲解新的化学基础知识到向学生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最终得出相关结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采用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目标正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实验协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锻炼高中生的观察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化学探究性实验,处理好符合化学教学课程的实验内容。

2.强化实验教学模块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因此可以强化实验教学模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化学成绩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带学生外出采集工厂废水样本,通过实验的方式,根据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检测出废水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探讨出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保护环境,化学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设计出污水处理方案,并在实验室内验证学生的思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

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明确化学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出发,利用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当学生遇到生活问题时,可以巧妙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化学问题,例如,草酸钙沉淀易产生结石,菠菜、竹笋等不能和豆腐混合食用;用小苏打清洗锅碗上的污渍;水果可用于解酒;自来水煮沸3-5分钟再熄火,开水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物质处于最低值,适合饮用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4.展开绿色化学实验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开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绿色化学实验是对化学发展的新要求,其指设计出对环境没有或产生极小副作用的实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可以进行密闭实验,如遇无法进行密闭操作的实验,加强回收和通风,避免对师生健康的危害。高中化学实验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具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之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转变化学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模块、促进实验教学生活化、展开绿色化学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雅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神州,2012(28):168-168.

第9篇:创新思维带来的好处范文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中获得的教育、受到的影响(其中有着不少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目前,不只是大学生,老师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真实时空与虚拟时空的集合体。信息的交流和自由传播会给教育带来很多影响,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所以,一些良性文化及信息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而此时,一些非良性文化也会乘虚而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作为一所高等院校,既要保证受各种信息影响的教育者能够正确施教,又要保证受教育者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培养其战略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所面临一个很大问题。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此外,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国内外各种高端科技争抢人才的集中地和场所。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谁能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方面获得主动权,得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经济竞争中谁将取得胜利,由此看来,人力资源的争夺战现已蔓延全球。但是,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在这场战争中的归途却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便可以直接进入不错的公司,并很快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有的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求职时困难重重,即使考取研究生,攻读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结果仍然不理想。在这种两难的境地里,对学生本人、对社会、对学校都造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对大学生而言,学习生活的压力、就业竞争的压力、专业学习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冲淡了他们满怀喜悦和憧憬迈入心中"神圣殿堂"的时候的兴奋,这种强烈的刺激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而对教师来说,知识不断更新的压力,竞争上岗、轮番淘汰的生存压力,协调、处理工作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等等.所以,高校采取有效的手段,在引导大学生的研究方向,及早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在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潜能,并创造机会使其实现科技方面的创新。

2学术交流对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

在高校,通过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对活跃校园的学术气氛、促进学科交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总体科研素质是有诸多好处的。西安工程大学在2003年正式制定了学术报告会制度,迄今已经施行了近十年。2012年金秋时节,西安工程大学迎来了办学100周年华诞。2011年底至今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以文化和学术为主题的纪念百年办学系列活动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汇报。我校先后举办了“办学百年庆典系列学术活动”、“经纬论坛”学术报告会、“在校内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精神,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报告会的报告人主要有四类:一是校内在教学、我校举行“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暨协同创新”论坛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学术带头人、青年科研骨干;二是校外与本校某些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企业、研究院专业人士;三是国外友好院校的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等。四是毕业于我校的专家。由西安工程大学科技处牵头,国际交流处或相关的二级学院协助,期间共组织了上百场大型的面向全校的学术报告会,以及十多场小型的仅针对相关专业或骨干科技人员的小型座谈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综其益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高校科研人员来说,学术报告会拓展了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向和探索思路。现在高校的科研开发人才有一种边缘近亲繁殖的现象,导师指导出来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同一所学校工作,而这些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都来自于同一个导师,思路不能有较新的突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大的局限性。通过邀请校外甚至国外的专业人士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与校内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并探讨,可迅速启发校内科研人员的新思想和新方法,通过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和工作经验有选择地吸收之后,可以拓展进行科学研究的途径。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针对纺织工程领域、服装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曾先后邀请澳大利亚Deakin大学、美国Texas州立大学等国外学者作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纺织材料形态表征方法及图像处理技术”、“人体三维扫描与虚拟服装设计”等尖端研究领域,在校内科研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二,学术报告会有利于高校科研人员在同一研究课题上促成交流合作,发展科研项目。而高校的科研人员中前期系统学习的一般过程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的特点,由于对其他专业的不了解,所以进行的科研开发通常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向,而无法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就算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要经历长时间的资料收集工作,才能找到两个学科的切入点和可以结合之处,进而进行研究。学术报告会的主讲人,都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有着不同的研究背景。在学术报告会中,能把他们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方向、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目的等方面告诉大家,从而给与会的科研人员提供进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进行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报告人通常会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已经有效地运用了学科交叉的手段,在报告中也会反映出交叉的思路和突破点,对科研人员也有极大的启发性。如果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将非常有利于高校组织和开展综合性的大型课题的研究。第三,学术报告会加快了课题组科研组织形式的正确转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有单一型、多头型、交叉型、三角形多能级型等几种科研组织形式。单一型科研组织形式是指一个人承担一个课题,人员比较单一,科研水平有限,不能承担重大课题;交叉型科研组织形式是由几位学术水平悬殊不是很大的科研人员共同承担一些研究课题。这种形式下的研究队伍精干,分工明确,可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和见解,故真正的学术交流会比较少,当课题组人员出现矛盾时,科研人员内部自动调节的能力差,往往要借助于课题组外的力量,才可以使课题组的人员达到动态平衡;多头型科研组织形式是指由几个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在一起共同研究一个科研课题;三角形多能级型科研组织形式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组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由科研骨干组成此三角型的腰,再由一批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生与实验技术人员组成三角形的底的一种科研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所需科研人员的有机组合,他们能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每位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对科研组织形式发展的要求。校内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等科技中坚力量在一场学术报告会中展示给听众的不仅仅是其学术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将报告人本身成功的科研组织形式向大家加以介绍,使科研开发人员对科研的成败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吸取报告人成功的经验,进而提高自我认识,由一种不自觉的探索组织形式到有意识的完成先进的科研组织形式,从而能减少探索时间,缩短成果的生产周期。第四,学术交流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一方面高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学术思想活跃、科研力量强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中则存在生产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交流为二者相互沟通、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新途径。高校通过邀请企业的领导及科研负责人与高校科研人员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学术报告会对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