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旅游营销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营销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营销的案例

第1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家乐 品牌效应 开发模式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独特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农业资源、淳朴的风土民情。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现代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在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已成为新型农业旅游形式,其中代表形式之一就是“农家乐”。

一、乡村旅游与农家乐

1.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标的一种旅游方式。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阔,种类多样,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这种“古、始、真、土”,无可比拟的贴近着大自然,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创造了最天然的条件。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景观、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乡村旅游也是可持续旅游。

2.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的过程,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形成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也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

3.农家乐概述

在乡村旅游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农家乐随着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而逐步扩大。农家乐是以乡村旅游空间环境与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三农(农村、农民和农业)独特的生产形态、乡村风光为对象,集观光、游览、休闲和娱乐等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选择短途出游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其大众化消费的市场品牌形象已基本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中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并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旅游口号。“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鼓励和扶持的形式,并进行行业规范化,各地旅游管理机构也将其纳入行业管理的范畴,并进行授牌和等级评定。

二、品牌

所谓品牌是指一个名称、标记、符号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它可以使消费者辨识某一特定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以便与竞争者有所区别。品牌就像一个人一样,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个性,品牌也拥有不同的个性,品牌个性是将品牌与人类特质联想在一起的组合,相对于产品给人的属性,即产品希望传达实用的功能给消费者,品牌个性更应传达符号上或表达自我的功能。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品牌的不同个性维度构成,不同文化背景会使品牌更具深层和抽象意义。品牌效由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效应,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品牌效应是品牌在产品上的使用,为品牌的使用者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是品牌使用的作用。

三、上王村农家乐的品牌效应

1.上王村的旅游产业

西安市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长安区南依秦岭,是西安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有西安的“后花园”之称。近年来,长安区将旅游业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发展已初见成效。2005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中外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00万元。辖区内农家乐项目规模化发展,其中上王村、祥峪沟村和黄峪寺村最为突出。

其中的上王村隶属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位于秦岭北麓,紧靠环山旅游观光路,东距秦岭野生动物园约1公里。上王村南面便是秦岭山脉,景色优美,多山涧深谷,是绝好的免费休闲观光健身旅游胜地,上王村农家乐位于秦岭北麓,秦岭野生动物园,黄峪寺,翠微宫等旅游景点近在咫尺,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成为上王村农家乐发展的自然资源。

“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玩在农家乐”是上王村农家乐的旅游招牌。上王村,民风纯朴,村民待人热情,朴实憨厚,秦腔、农民画、草编等等这些质朴的民间艺术都可以在上王村农家乐中欣赏到,游客可以尽情休闲娱乐,体味农家趣味:自采野菜、自摘水果、钓鱼、爬山、睡土炕等农家特色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

2008年上王村完成了东一街、东三街54户农家乐经营户房屋立面、庭院综合改造工程,街道拓宽1500平方米,绿化2200平方米,完成街道改线、改水工程;村内修建文化墙1800平方米,培养农家乐特色示范户34户;并聘请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对上王村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引进企业投资修建了172亩生态果业观光示范园,目前已完成投资80万元,栽植各种经济、观光树木2.8万株,为延长农家乐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基础。

2. 上王村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如今的上王村已然成为一个亮点,“上王村”也成为了西安市及周边市民回归大自然第一个所想到的品牌。上王村的旅游经济收入也连年增加,既满足了游者出行的需要,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四季飘香的田园风光。早在2002年,西旅集团就与上王村联姻,确定8户作为市郊一日游、感受农村田园风光、品偿农家乐美味佳肴的定点接待户,后取名为农家乐。2003年,首批15户农家乐由西安市旅游局授牌,并于当年成立了农家乐管委会。以经营农家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在2004年为上王村创值300万元;2005年创值600万元,经济增长率达100%,同年被评为市级旅游先进单位;2006年,全村以经营农家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创值7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并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仅2007年上半年,上王村163户人家中,就有105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全村年接待量达60万人次,全村旅游收入约1000万元;2008年该村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较2007年翻了一番,农户平均纯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解决了五六千人的就业。

随着上王村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也是接踵而至,络绎不绝。上王村成为了一个具有仿古和田园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接待村,并已被确定为全国农家乐标准化示范村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结语

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是城乡人口互动、互相交流文化的桥梁。通过乡村旅游,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文化可以扩散到乡村并与纯朴的乡村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而乡村旅游要在众多旅游项目中取胜,一定要品牌定位,根据其竞争状况及产品优势,根据乡村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动机进行品牌定位,通过扩大宣传提高其知名度,让消费者能选择其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发挥其特色,即就是创立品牌,发挥其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赛江涛,乌恩,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河北林果研究 [J].2006

[2] 罗自力,开辟乡村休闲旅游,地理教育[J].2004.04

第2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 教学创新 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与教学经验,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旅游企业需求变化及各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有所变通。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这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课程来说, 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又能学而不死、学而能用,其教学体系应该有所创新。

1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将旅游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原理与旅游企业营销现象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地阐述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技能培养需要什么, 理论知识就学什么, 这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相结合, 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业的营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2 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以某个具体项目为例, 从项目的旅游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确认、市场定位、营销方案的确定到项目的预算与控制可以全程模拟, 也可以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教师在确定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选编好案例材料后, 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案例, 可以提前几天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 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充实论据。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沟通能力。

2.2 激励教学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极强的表达欲,只是有些学生敢于表现,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担心说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点到他们的名字强迫其发言他们则讲得很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状态、心理, 控制课堂节奏, 这对教者与学者同样重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接受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 竖起你的大拇指, 同时原谅他们的小错误并委婉地指出来。

2.3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影音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同学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拍的图片以及平时录制的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影音资料不断地、适当地做到课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笔者在开课前给学生观看录制的一段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节目,节目内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网销售经理,节目里谈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业描述:负责旅游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展等等,这些都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相关。在视图、视听的效果下,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hi138\Com]

3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两个方面。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等。我们可采用理论讨论、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布置学生就旅行社拟推出的某条新旅游线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 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亲自上街对市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市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撰写报告书。这种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应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扩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从而使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旅游企业真实营销现象,还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旅游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

4 旅游市场营销考核方式的创新

学科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客观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能手,素质教育下必然涌现一批高素质的奇才。我国高等学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成绩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试卷上的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客观上导致学生忽视实践锻炼和平时表现, 而只重视考前一周理论知识的突击复习,这种考核方式下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因此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学考核评定方法。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由教师提供多个命题,给学生充分的选择和准备时间,让他们递交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成绩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创新性、可操作性来决定。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完不成一个好的方案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关颖婧.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5(11).

[2] 李日欣.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探讨.商业经济,2007(1):1.

第3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市场营销概念解读、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等,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我国市场规律、了解我国市场秩序,并能够用上述理论进行市场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所有课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根本的、基础的、不可动摇的[1]。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及专业素养。

1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教学问题剖析及思政元素挖掘

1.1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教学问题剖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虽然市场营销理论引入我国已有三十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依旧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的不清晰、实践教学机会少、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2]。在从事市场营销教学工作的四年时间里,笔者通过访谈学生、教师互评、采访专家等途径了解到,仅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市场营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1教学案例陈旧,缺乏吸引力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课程中被普遍认同的有效教学方法,优秀的案例对于学生理解理论、应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而言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应用的案例多为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案例,虽较为经典,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陈年案例一方面难以适应当前市场规律,另一方面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1.1.2缺乏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本专业的结合市场营销学是管理学下属学科,是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师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需要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融会贯通。但是由于目前很多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缺少行业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较少结合专业特点和所属行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对行业市场认知缺乏,专业认同不足。

1.1.3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3]。在目前市场营销学授课中,教师对理论的讲解是较为成熟的,但是学生缺乏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最终,学生仅掌握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关应用操作技能缺失。

1.2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众多教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可以将这些要素总结为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对个人品格的提升以及对专业素养与科学精神探究三方面。其中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等,对个人品格的提升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等,对专业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精神的探究包括建立专业认同、坚持学术诚信、具有批判精神等。

2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要将这些元素整合并自然融入授课中,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进而实现最大效用。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以案例引入、理论介绍、学生讨论、理论总结作为授课思路。将思政元素与上述四个阶段进行融合,便能够形成一个关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范式。

2.1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案例引出理论

案例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优秀案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共鸣,其思政教育效果远甚于单纯的说教。[4]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中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在选取导入案例时,要能够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优秀国货品牌营销示例、国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人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企业以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优秀企业营销案例,都可作为导入案例。另外在案例的选取方面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引入优秀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案例。

2.2结合旅游市场现状讲解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作为营销者,必须了解围绕顾客关系管理和伙伴关系管理的微观和宏观因素[4]。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能单讲理论不谈实际,而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与行业发展有关的相关政策、分析游客行为特征的变化等,并能够将这些趋势和变化应用到课堂中,改变单讲理论不讲实际的授课方式。为此,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地走出去,多与行业接触,了解行业前沿及企业用人需求,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在“产品策略”这一章中,可以将旅游服务这一无形产品与有形产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及旅游产品的认知;在“渠道策略”这一章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旅行社销售渠道与目前OTA销售渠道的不同等。2.3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市场营销学始终强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这两点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多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例如在市场调研相关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选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并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

2.4将营销道德作为升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市场营销学是将人置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考验人的品质与职业道德。[5]尤其是网络营销飞速发展的时代,种种不良营销行为涌现,使大众对营销的误解不断加深,甚至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时也会带入不良营销的观念。但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所用的大多数主流教材中,仅提及市场营销观念中的社会营销观念时,会对营销道德的内容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营销道德成为授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每节课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升华。例如,在竞争策略中强调公平竞争、反对恶意竞争,产品策略中强调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沟通策略中反对虚假宣传等不端营销行为等,以此引发学生对营销道德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项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153.

[2]马晓燕.高校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市场营销学》[J].学术论坛,2015(4):178.

[3]谭娟,龙桂杰.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5):87.

[4]缪小莉.浅议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教育经济,2019(10):116.

第4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 国外案例 影视旅游 发展规划

影视、旅游,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正在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时尚而潮流的旅游主题。现代影视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完整产业链的工业体系,目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给影视拍摄后的间接旅游商机带来更大的经济繁荣。

一、国外影槐旅游案例

在国外,影视旅游是一根两头甜的甘蔗,旅游靠影视剧作的魅力大赚其钱,影视剧作则通过旅游得以推广促销、提升票房。英国旅游局为迎接踏访影视之旅的游客。每年都推出一张“英国电影地图”,详细介绍67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110个旅游胜地。旅游者可沿着这些路线,游览影视剧作中主人公旅程的沿途风景,身处此境,重温影视剧作中演绎的情调。

美国每年的旅游收入中至少有2/3与文化旅游有关,尤其是各种专业艺术中心、影视中心、迪斯尼乐园等将产生出上百亿元的收入。可见电影产业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主题旅游规模。影视旅游在欧洲和美国的表现形式还表现在目前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电影节及奥斯卡颁奖典礼。影视节也是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节的开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洲大陆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大长今》于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在韩国播出时,曾经创下58.9%的收视率,达到收视之冠,并于2004年获得“第31届韩国放送大奖”、“2004男女平等奖”。2005年初至5月在香港播出时,收视率曾达到42点。由于《大长今》在观众中广受欢迎,使得拍摄此剧的韩国文化放送电视台将为拍摄《大长今》而建造的外景舞台――“大长今村”改为主题公园,在村内的每个场景都设置详细的说明。大长今村于2004年12月对外开往后,立即吸引了大批韩国本土、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游客前往追踪长今的踪影。现在,大长今村跻身于韩国民俗村,以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德宫之列。成为新的吸引游客的著名景点。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概况

中国影视旅游的产生,是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随着《唐明皇》、《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它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促进了无锡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多家影视城投资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其中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160万人次。

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与旅游的关系还停留在“影视剧+影视城”的简单商业开发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所以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缺乏政府引导,没有形成完整营销系统,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运营效益低,持续吸引力不强,文化内涵体现不足等问题。

三、中国影视旅游发展规划

(一)优惠产业政策扶持

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将极大地推动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在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影视业、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影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宣传媒介,影视剧的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影视旅游发展的基础。政府为打造一流的影视剧出台政策、法规以及优惠措施。如美国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向文化事业投资,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财政支持等。

同时,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举办影视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吸引大批旅游者。此外,可简化旅游者签证手续,购物减税、免税等方面的措施吸引众多旅游者。

(二)整合影视旅游产业链

中国影视旅游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紧紧围绕影视作品这一核心主题应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并系统性地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影视业与旅游业的紧密互动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影视经济”放大效应。在拍摄地点、演员服装、饮食文化选择等方面要十分讲究,这是影视业与商业紧密结合的重要策略之一。选择风景优美的景区作为外景地,或者根据需要搭建的外景地,影视作品拍完之后根据影视情节将影视外景地包装成旅游景点或建成主题公园。地方政府以及商家根据看到的影视作品巨大的营销效应将对影视剧拍摄给予诸多优惠与便利,如韩国免收景点场租费甚至出钱建造影视基地。影视作品中的衣服、食品、饰物、物品等都将成为精明商家争相生产、销售的旅游商品,而价格也会因为影视剧的营销作用而翻上好几倍。影视业与旅游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孕育了庞大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将促进影视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营销主体模式。由政府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例如企业、影视行业组织、媒体、社会组织等组成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策划、实施海外旅游营销活动。这种模式能够集中、统一、高效配置目的地各种营销资源,从而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模式。

(2)形式多样的主题影视营销活动。策划、实施影视旅游营销活动方面要创意匠心独具,而且表现形式差异化、创新性。例如美国在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各大城市不定期地开展主题影视旅游宣传活动以吸引旅游者。巧打“名人牌”,聘请知名度高的影视明星参加海外旅游营销活动,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来吸引旅游者。

(s)传统与新型营销手段的互补。为提高其影视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方面花费巨额资金在传统营销媒介上开展旅游宣传,还邀请海外旅行机构和旅游记者参加体验旅游活动,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轰炸”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另一方面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健全旅行社电子网络系统,作为联系海外市场的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以多国文字向各国旅游信息,推销旅游线路。

第5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本文通过对于近年来数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个案研究、个案间的比较,发现了实证研究在旅游网络营销中的重要地位,并评析了目前此类实证分析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旅游;网络营销;研究方法

1前言

依靠网络营销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越来越普遍。旅游产业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适应旅游网络营销而建立的网络媒介。这里所说的旅游网络营销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旅游网络营销是指各类与旅游业相关的组织、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一系列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狭义的旅游网络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以销售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活动①。本文以广义的旅游网络营销为基础。为了了解旅游网络市场营销研究的方法,本文选择了《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研究》(张瑜,2013)、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高婷,2010)、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朱冰倩,2013)、微博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彭敏,2013)、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冯玲玲,2011)等五篇硕士学位论文,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2论文个案分析

高婷(2010)在《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中,运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研的方法,探讨了自媒体及其在旅游领域中的作用。这一研究中,作者首先将自媒体对需求的影响分层展开,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最后运用量化分析对于前述的理论分析进行测量,遵循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走向实践再回归理论的道路。在实证研究方面,该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和量表两种手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自媒体。其一,通过调查了解自媒体的使用状况和在旅游消费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其二,通过量表,考察自媒体旅游信息对旅行者出游策略的影响。量表的设置参考了口碑研究、信息搜寻研究和网络上传信息意愿研究等来设置,并以假设检验来监测研究之合理性。这一研究在方法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样本对象的选取上欠缺考虑,以及某些准确性的控制方面。前者主要在于样本选取方面是否具有随机性,即他们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全文中未见证明抽样合理性的叙述。后者作者亦有发现,“量表设置是参考其他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因而可能会造成问卷量表衡量的误差……问卷所涉及的答案需要受访者回想过去的经验,资料准确性难以保证。”

张瑜(2013)在《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研究》中,选择使用了层次分析的评估方法对延安旅游网络营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从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和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分析出旅游网络营销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网络性、中介性、服务性,并据此提取出后续实证分析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建立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指标体系的模型主要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模型为参照,结合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的实际情况,以网站、游客、旅游企业、营销效果、社会效果这几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各个研究对象又以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个指标。最后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说明,将旅游相关方的各个绩效评价有关的元素进行分解,一般分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层次明确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决策分析方法。该研究在用统计指标体系分析的同时,也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延安旅游网络营销的基本情况。这一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其一,旅游市场的动态性。在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中,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而改变,在现有的旅游市场中,游客实地挑选快递邮寄的现象已初见,但该文没有考虑其指标的建立;其二,论文的第四章所讨论的旅游网络营销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问题,以及评分中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在评分中由于游客调查问卷的不全面与评分人员个人认识能力的限制,结果的科学性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考量。彭敏(2013)在《微博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一文中,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的方法完成研究。该文章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等作客观和系统定量分析,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特征,通过对数据进行频率、均值等基本统计学分析,以及对应分析等定量分析。以达到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内容的目的。同时,该研究充分运用了QSRNvivo8.0、RostCM6.0、EXCEL和SPSS17.0,对收集的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以提高材料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只选取了微博排行前3位的旅游微博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仅限定为3个月。由于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网络营销传播的效果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那么,3个月的研究时段略显不足,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朱冰倩(2013)在《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归纳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分析,阐述新媒体背景下旅游纪念品营销方式的转变,并发掘新媒体营销的优势,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新媒体营销的具体渠道及策略。该研究,用归纳法对旅游纪念品营销、新媒体营销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新媒体及旅游纪念品营销的相关文献,提炼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用问卷调查法,从实地调查问卷、网络调查问卷等调查分析大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设计及营销等问题,调查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信息的主要获取途径和来源,以便于对新媒体在旅游纪念品营销中的运用更有针对性;用实证研究法,以大庆旅游纪念品营销为案例,从开发理念、到设计制作,再到营销策略和后期的营销保障,将新媒体贯穿融合全过程,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冯玲玲(2011)在《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中,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比研究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的现实。该研究,通过旅游网络营销市场的调查问卷,用SPSS13.0进行分析,细分和定位新疆旅游网络营销市场;通过对实施网络旅游经营者的访谈,了解旅游经营者的竞争优势和目前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的企业存在问题;通过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进行比较,将新疆和发达地区的旅游网络优势对比,挖掘新疆旅游的潜在比较优势。这篇文章融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且由于有调研数据的支持,能够比较好地支撑作者的结论。

3横向对比分析

前面在每篇论文的角度,分析了其使用的研究方法,下面进行简单的横向对比,进一步分析学位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表1中是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汇总。可见,实证研究法是旅游网络市场营销这类应用性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统计数据与推断的实证研究十分流行②。其中,统计技术尤其受到学界的重视。纵观这几篇论文,的确体现了统计方法与技术应用的繁杂。然而实证研究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在论文的结构中得到足够的体现,以至于,摆现状、将问题、提策略在几篇论文中仍然能够看到影子。这一点使得硕士生从事的学术研究停留在政策建议这一块小角落,而不能更深入地探讨旅游网络营销行业的话题。

4结论

前面分析了五篇与旅游网络市场营销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论文的方法构成多种多样,各个角度的论题都能综合运用定量定性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研究。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全面地认识实证研究的含义并将其融入到论文的撰写和研究的开展中,是我们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石秀珍.新媒体中的旅游产品营销新策略[J].管理观察,2013年15期.

[2]温芳,杨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南京《夜泊秦淮》为例[J].中国市场,2013年09期.

第6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提起“上会”一词,很多旅游业内人士都不会陌生。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博览会种类繁多,参加各类展会也成为业界人士主要的工作之一。

每次参会通过对参展单位宣传资料的分析,和各展位宣传的感受,对大部分参展单位的营销都可以有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以200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为例,谈谈展会营销的几种方式。

多次参会的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实用为主

多数旅游经营者已经参加过无数次展会,未免有些“疲”了。在展会上到底该提供些什么?答案很简单,解答旅游者最关心的问题,提供对旅游者最有用的信息。

案例:福建

关键词――实用 美观

我拿到的有关福建的宣传资料只有一个折页,共八面,但包含了非常多的实用信息,是本次展会我见到的非常出色的一本。

折页第1页用“山水画廊――魅力海西”和漂亮的客家少女像人们全面展示了福建的旅游资源:山水、客家文化;第2页简单介绍了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台湾海峡西岸等字样”,让人充满期待;第3页的旅游地图,标明了各个景区分布,让游客直观了解景区景点的位置和特色;第4、5两页展示了10个旅游热点景区的特色和属性;第6、7、8页最有特色,共向游客推荐了5条景点旅游线路。这些线路有景区景点推荐,天数安排、住宿等推荐。结合第3页的旅游地图,基本可以满足自助旅游的需求。

对参展者来说不太熟悉的旅游目的地――花样创意 新招推广

精彩的创意总是最能吸引眼球,对首次参会或者以前做推介比较少,参展者不太熟悉的旅游目的地来说尤其如此。

案例:台湾

关键词:大头贴 政治人物 台湾普通话

台湾省展览单位数量很多,规模非常大。进入展区,数个大头贴机器非常突出。每台机器前面都有十多人排队,我绕着机器观察好久,并有幸看了一位朋友的大头贴。原来大头贴背景是台湾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这显然给没有去过台湾的内地同胞带来了全新的接触。通过免费拍摄大头贴推广旅游,确实是一个很出彩的创意,既引发了参展者的出游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宣传机会。

展会上郝龙斌邀请大家去台北的巨幅画像十分显眼。郝龙斌是现任台北市市长,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推进海峡两岸关系上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他在奥运会火炬入台问题上的积极态度给内地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由他来做台北旅游代言人,自然很受大家欢迎。

“台北好精彩,欢迎来体验”――这是本次展会上我听到的最精彩的宣传语。并不是因为内容新颖,而是那独特的发音给人印象深刻,台北美女工作人员用台湾口音的普通话读出来之后,别有一番风味。

成熟旅游目的地――推广专项旅游

如果要推介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名声在外,常规的推介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么推介会正是细分市场,吸引专项客户的时机。

案例:云南

关键词:高尔夫 高端

提起云南,人们自然想到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等等,但是这次云南的推广却异常单调――高尔夫,只有高尔夫!唯一的解释就是云南旅游开始向高端市场迈进。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了解一下,这次他们只带来了7块高尔夫球场的宣传,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云南旅游转型的一个大动作。拿回来一份旅游宣传册,仔细阅读之后,不禁感叹“云南又一次走在其他省市的前边”。云南已经跨越了传统的山水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当“七彩云南”成为一个共识,也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寻找新的旅游热点,保证云南旅游的持续吸引力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措施。高尔夫在中国已经是一个趋势,去年有著名大学把高尔夫列入选修课,甚至有些夏令营开展高尔夫教育等,这些虽引起一些争议,但是也说明了一个趋势。随着高收入家庭的增加,高尔夫这项贵族的运动在中国市场巨大。云南抓住了这个机遇,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打造“山地球场”、“湖畔球场”、“玉龙雪山下的球场”、“古城旁边的球场”等,充分体现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发展。

第7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旅游从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是我们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企业对我们的学生持怀疑态度,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觉得我们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欠缺,我们的学生去了企业后往往不能直接上岗,必须经过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后才能上岗。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塑造和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要想决定这个问题,只有进行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发,即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正是这一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课程开发模式。

学习领域是理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是“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课题单元”。据此,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至少包括三项内容,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这些内容应该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领域来完成的。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 同时包含相应的学习时间。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行动导向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实现,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定位

《旅游市场营销》是导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旅游市场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相关企业的产品服务开发与调整、旅游市场调研以及促销、沟通工作打下坚实的任职基础。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想

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即: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以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基于旅游营销计划制定的工作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设计了4大工作任务11个子工作任务训练项目的教学内容。

2.课时分配

3 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三、课程考核

(一)《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及方式说明

学生的成绩评定以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为指导,以评奖激励为手段,主要根据理论认知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60%)、考勤(10%),课堂讨论的参与度(20%)、作业、实践报告(10%)等四方面构成。除理论认知和考勤外,其他两部分的考核要遵循态度与业绩兼顾、规范与创新兼顾的原则,必要时可吸收合作企业的评价意见,做到客观公平。

(二)《旅游市场营销》过程考核说明

1.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2.考勤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考核的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

3.作业、实践报告是指每个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完成的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报告,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及市场营销计划书等作业。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

四、课程具体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改变以前老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在于:一切为了应试,关注于对知识点的灌输,对考点的背诵。由于没有和实践相结合,没有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都空洞而宽泛,很少有细节能力和品质保障。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实地操作、“体验式”教学、“融入式”教学等方法。同时,利用师资优势,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8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众多领域学科,并且既包含理论知识类,也包含实践技能类,使得旅游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必然会造成知识信息的碎片化。而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若想在与其他专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并区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寻求一条宽基础有专攻,能综合有实践的专业特色之路,而案例教学法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信息碎片化;案例教学法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几所专职院校的培训,发展到如今的专科、职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旅游教育体系,使得旅游管理专业被正式纳入教育部管理与指导范围,并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转专业就业以及硕士、博士招生时导师不愿意接收旅游专业毕业生等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导游、服务生、前台等职位不具备高等学历或理论知识的人也可以胜任,并且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大学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管理实务与操作技能方面,却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大学四年的课程虽然涵盖了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中文、外语、传播,网络、市场、营销、策划等非常广泛的领域,但是到了具体某个岗位竞聘的时候,以上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又比相对“略懂”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硕博导师组建研究团队时淘汰科班出身考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旅游行业中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和策划岗位,一般本科生又是无法企及的。由此种种致使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选择范围日渐狭窄,长远来说必然会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及教师失去信心,最终影响学科发展的后劲。作为朝阳产业的一门热门学科,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急需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道路,而想寻求这条出路则必须要从了解自身专业特征出发,明确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与教学特征

总的来说,旅游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等学科特点。由于旅游产业包含了诸如旅行社、景区、交通、运输、饭店、宾馆等多种行业,因此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就必然要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地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以便使旅游从业者或研究者在实际的业务操作实践或研究中能够以跨行业、跨学科的横向视野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从纵向来说,旅游专业不仅需要不断地随着社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新自身专业体系与理论,而且需要积极吸收多种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为我所用,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完善。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知识理论体系以及教材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而且随着全球化与行业多样化的发展,本科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要适应市场就必然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思维应用和与时俱进的能力。与自身专业特点相对应,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就具有了多学科性,方式多样性,实践性等特征。一般来说旅游专业课程包括旅游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经营管理、旅游英语、政策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饭店管理、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系统管理、高数、企业会计、餐饮经营管理、导游业务、地理学、旅游文化学等必修课程以及美学、历史、礼仪,计算机、摄影等辅修课程。其中,诸如旅行社管理、景区经营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课程不仅需要理论学习,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像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讲求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的多样性就使得旅游专业教学方式从课堂理论讲解,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实训室模拟等,到实地考察体验、现场实践、工作实习等不一而足,以实现学生对多个学科知识的多层次、多视角的比较与分析,能够以开阔的视野,全面而且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由此,本科院校的做法是一方面向学生讲授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旅游服务所需的各种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很多院校建立的各种实训室、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甚至有些大学在校内进行产业化的半学习,半工作的办学模式,比如国内的上海师范大学大学旅游学院、美国的由希尔顿饭店集团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捐资创办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饭店学院。教师和学生同处在饭店运营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1]。在这样的专业特性和教育体系下培养的本科生应该是既有广博的理论基础以及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广阔的跨学科视野,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知识信息的碎片化,旅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样样通”而“样样松”的现象,使其在人才市场上却不具有明显优势。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同样的大学四年内,学习十个学科知识想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人只学一个学科掌握程度,还要对各个学科融会贯通,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本科旅游专业来说,一方面,多学科理论与实践技能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如果走技能培训的道路则失去了与专职院校的差异性。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本科院校旅游学科特点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即宽基础+专攻+综合+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培养上努力做到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宽泛的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具备突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别的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跨学科和符合社会实际的综合交叉分析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样样通”往往“样样松”的困境,旅游专业毕业生才会具有比较优势。为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努力,而在教学方式上对上述目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手段之一无疑就是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及其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素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对案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式[2]。美国的哈佛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戴尔)于1870年创立了判例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3]。直至20世纪40年代,案例教学才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选题、编写、应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案例系统[4]。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与梳理。之后,国外有许多国家的旅游院校例如法国、加拿大、瑞士、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相继将案例教学法全面引入到旅游教学与实践之中[3]。由于案例法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而且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经多年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教育、医疗、法律等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建立了很多相关的案例资源库。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首先,从教学形式上来说,案例法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具体,对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直观而生动,使抽象晦涩的理论和规程变得简明易懂,使学生对授课内容更加容易记忆和灵活掌握。正如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发现:“一般人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5]。其次,从课堂气氛上来说,案例法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欲望。最后,从教学效果上来说,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思考、判断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实践性的教学也是一种案例教学,比如做床、摆台等,因此案例的本质是直观具体应用操作演习。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参与性、启发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表达应变、综合决策、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刚好符合了旅游专业的学科特征和培养目标。

四、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方向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相当成绩和效果,但是由于存在一些诸如旅游案例研究不深入,没有建立系统化的旅游案例库,案例本土化不够,案例更新不快,案例来源渠道狭窄,案例的加工不足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案例的搜集,整理,加工很多都是一线教师在做,本身时间精力不充裕,加之力量分散,而且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又比较缺乏,使得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同时,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当中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案例教学认识不清。课堂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单一,与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差别不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6]。显然,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案例本身以及案例应用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以上问题。第一个方面要提高案例质量。整合学科与社会力量,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案例库。该案例库首先要涵盖所有旅游专业课程,并在每一个领域和知识点上做到数量充足,同时既要有单个知识点的案例也要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的案例。以便教师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拥有较大选择余地,从而提高针对性。案例在搜集、整理和归类以后还要进行适当的“再加工”,即将现实案例通过一定的改编,去掉不相关的内容,增加必要内容,使之更加适合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案例库除了要涵盖国际国内的典型案例,还要适当提供一些具有本土性的地方案例。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有共鸣,更加容易接受和更加具有实践参考意义。案例库要做到适时更新,以跟上时代和专业发展的步伐。另外,案例库可以以网站或出版物等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以达到保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二个方面要提高案例利用质量。首先为了使案例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的案例。区分使用以理解和巩固某一知识点为主的案例和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案例。前者类似于举例,后者可拓展为结合现实社会现状与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其次为了让学生有切身的参与感、真实感,使其能真正面对现实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调掌握如何周全地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方法手段要多样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角色扮演到课外的参观座谈,实践调研、项目策划等方式都可以尝试。另外,案例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如文字、图片、视频、演讲等也很重要。再次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其在语言表达、思考创新、团队协作、应变与实践等能力,要将案例参与方面的成绩纳入总评成绩并加大比重。同时合理划分个人与小组成绩比重并鼓励和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展示,避免形成某几个人的个人展示。最后为了提高一线教师利用案例的能力,要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除了以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等形式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案例使用方法,还要让教师走出去,即让一线教师到景区,饭店,旅行社等进行实地调研,或直接在相关行业挂职。从而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案例,利用案例来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交叉与拓展。

五、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庞杂而不精深。而走出“样样通样样松”困境的出路是广博的知识面基础上的专攻以及综合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说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字型结构,“T”字型的“I”主要是指纵向知识,指旅游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而“T”字型的“一”主要是指旅游专业理论和应用[7]。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考虑,是实现“T”字型人才培养结构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谷慧敏.世界旅游饭店教育名校之美国篇[J].饭店现代化,2005(3):45-47.

[2]马永青,张志鹏.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2):178-180.

[3]江文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化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4]王丽.案例教学法在《旅游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刊,2010,23(4):97-99.

[5]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6]鲍富元,陈卉.《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应用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17-218.

第9篇:旅游营销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在线点评;形象感知;内容分析;黄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是影响旅游者意向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内容和提高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面。因网络信息技术和Web2.0应用的发展,社会化媒体队伍日益壮大,网络口碑(在线点评是其主要构成)等用户生成内容(UGC)不断涌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领域也掀起一番热潮,在线旅游市场兴起,点评、攻略、游记、博客、微博等网络信息资源彰显巨大价值。基于旅游目的地视角,通过网络口碑的分析可促进其旅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改进,有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发现旅游者的问题和需求、分析竞争优势与劣势,从而进行针对性营销,减少游客抱怨,树立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和声誉。在线点评等网络口碑信息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和形象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基于网络文本信息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十分必要。

黄山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更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海内外,是我国山岳型旅游地的杰出代表。近年来,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2年景区共接待游客300.8万人,同比增长9.6%,2013年共接待游客274.65万人,仅门票收入达49626.33万元,带动了黄山市乃至皖南区域整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为将黄山打造成国际性精品旅游地,还需进一步挖掘其竞争潜力。鉴于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政策背景,黄山景区应走数字化建设道路,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景区与游客的沟通,增强景区管理的科学性。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研究其网络口碑传播中的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对黄山风景区整体旅游形象的完善、目的地管理组织营销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Hunt最早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形象是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居住地之外地方的总体印象[1]。直到80年代末,旅游形象概念的界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定论。Crompton界定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信念、看法和印象的集合[2],这是认可度较高的定义。国内对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王克坚在其著作《旅游辞典》中界定了旅游目的地形象[3];文春艳等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4]。不少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Gartner指出目的地形象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5]。然而,在目的地形象构成研究方面,Baloglu等的“认知―情感”模型最具代表性,他们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构成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部分构成;情感形象感知在认知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二者共同影响整体形象感知[6]。而后,Echtner等指出目的地形象由功能形象、心理形象和整体形象这样一个三维框架构成[7]。同样,Baloglu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目的地形象主要受刺激因素和旅游者个体因素影响。其中刺激因素包括信息来源、先前经验等,旅游者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6];Um等也曾指出认知形象感知主要受外部刺激因素影响[8]。保继刚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感知距离因素影响[9];其他学者以具体的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发现市场距离[10]、突发事件[11]等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Gunn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主动进行信息积累前形成的原生形象、游前主动收集信息而形成的诱导形象、综合目的地吸引力、个人偏好等因素进行决策、旅途中再次修正原生形象而形成新的诱导形象、参考目的地的其他服务继续修正形象、旅行后经总结与讨论最终形成的复合形象[12]。本文以Baloglu等的“认知―情感”模型为基础,认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感知构成,后续研究亦从此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