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服装设计阐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阐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阐述

第1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06)

摘要: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为试验处理,膜下沟灌(FP)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26~55 天,FG+H处理明显提高了20 cm处地温;定植后118~154 天,5、10、15、20、25 cm处地温均低于FP。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是FP 的2.2 倍。FG+H处理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壤硬度,而对土壤密度无明显影响。FG+H处理0~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FP分别提高18.4%、47.6%、34.9%和20.9%,且明显降低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FG+H处理相对FP 有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化的趋势。FG+H处理番茄采收期相对FP 推迟约10 天左右,但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 提高了19.9%。本研究结果表明,FG+H处理不仅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而且番茄产量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 :日光温室;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土壤理化性状;蔬菜产量

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500

0 引言

设施土壤是设施农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1],随着中国设施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及栽培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连作障碍以及灌溉施肥是影响设施土壤环境的2 个因素,轮作倒茬是缓解连作障碍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受蔬菜市场影响以及经济利益驱动,轮作倒茬难以实施,而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不仅造成水肥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土壤养分失衡[3]、C/N 比失调[4]、次生盐渍化[5]、酸化[6]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肥料种类对设施土壤pH和EC 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因此,改变灌溉施肥方式可以达到改善设施土壤环境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精准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时间、灌溉量及灌溉定额等技术参数对土壤pH、EC和全盐含量有一定的影响[8],水肥一体化不仅可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提高氮肥利用率[9-10],而且也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11-12]。若水肥一体化与传统开沟种植模式相结合,不仅会引起根系周边土壤随水流向沟底造成根系外露,而且也会降低养分利用率,高垄栽培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将会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已有研究证明,采用高垄模式种植大豆,不仅可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温度,而且也提高了大豆的产量[13,14];露地种植马铃薯采用高垄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增加马铃薯产量,而且也可提高氮素利用率[15];尤秀娜等[16]在盐碱地种植黄瓜时采用高垄栽培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改善了黄瓜品质,同时也起到淋洗盐分的效果,使盐碱土EC值降低了52%。

综上所述,高垄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露地生产,不仅能够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且也能降低盐碱土EC 含量,而设施土壤因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土壤环境异与露地土壤以及盐碱土。因此,该技术对设施土壤环境及蔬菜产量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为此,通过研究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以期完善该技术的研究内容,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南赵村,地处东经112°48′44″,北纬37°38′15″,属温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23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45 mm。温室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其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温室种植年限为3 年,供试蔬菜为番茄,品种为劳斯特,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是在种植行处建梯形高垄,下垄宽65~70 cm,上垄宽45~50 cm,垄高20 cm,垄上整平(如图1 所示),番茄定植在垄上距边缘5~10 cm 处,每行番茄铺设1 条滴灌管,定植后25~30 天覆盖地膜;以膜下沟灌(FP)为对照,种植行开沟,番茄定植与沟坡中上部,定植后25~30 天将地膜跨垄沟覆盖,膜下沟内灌溉;高垄覆膜滴灌(FG+H)和膜下沟灌(FP)面积均为400 m2。

选择株高20 cm 左右,6~7 片真叶的健壮番茄苗,于2010 年11 月6 日定植,2011 年5 月24 日拉秧。定植前每处理施腐熟优质鸡粪48 t/hm2,有机肥养分含量为全氮(TN)24.69 g/kg,全磷(TP)4.03 g/kg,全钾(TK)9.76g/kg。番茄生育期的养分输入量及灌溉量见表2。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番茄定植后,在FG+H和FP 区种植行的2 株中间安装5、10、15、20、25 cm曲管直角地温计1 组(每处理3 次重复),从定植后26 天开始,每天上午8:30—9:00记录地温。

番茄拉秧后,分别在FG+H和FP 处理区用铁锹挖60 cm土壤剖面(3 次重复),每10 cm为单位用硬度计(日本Daiki Rika Kogyo Co. Ltd.生产的Daiki A-1505)测定土壤硬度,避开土壤硬度测量点用环刀取样测定土壤密度;另在各处理区选择3个点位,用Hood IL-2700入渗仪(德国U GT GmbH)测定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

每处理区另选3 条种植行,在每行的2 株中间用土钻采集0~20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20 cm为单位将土样分开装袋并标记,带回室内风干后研磨过0.15 和2 mm筛,分析测定0~200 cm土壤NO3--N含量,0~20 cm土壤全氮(TN)、有效磷、速效钾(AK)、有机质(OM)、pH和EC。

NO3--N采用2 mol/L KCl浸提、三通道流动比色仪测定;全氮(TN)采用浓H2SO4消煮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有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AK)采用1 mol/L NH4Ac 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有机质(OM)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pH和EC 值按水土比为5:1 浸提,采用酸度计和电导仪测定。

进入采收期时,分别称量每次各处理区番茄产量并做好记录,按下列式(1)计算累计产量。

式中:Y:累计产量;i:第i 次采收产量;n:采收次数;ai:每次采收产量。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和Minitab 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地温的影响

由图2 可以看出,定植后26~59 天,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明显提高了20 cm 处地温,而5、10、15、25 cm 处地温与膜下沟灌(FP)相近。随着定植时间的延长,在定植后59~85 和110~115 天,出现了2次明显的降温过程,这主要是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致,在此期间,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与膜下沟灌(FP)地温相近且变化变化趋势一致。定植后115~118 天,不同层次地温迅速回升,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与膜下沟灌(FP)地温回升幅度相近。定植后118~154 天,不同层次地温均表现出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低于膜下沟灌(FP),这是受外界气候回升的影响,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灌溉频率相对增加所致。

2.2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硬度和密度的影响

土壤硬度是指破碎土壤所受的阻力,硬度越大破土的阻力越大,作物根系生长的阻力越大。0~60 cm土壤硬度测定结果显示(图3),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相对膜下沟灌(FP)土壤硬度变化幅度较大,除了30 cm处23.2 kg/cm2与膜下沟灌(FP)24.8 kg/cm2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层次的土壤硬度明显低于FP(P<0.05)。

土壤密度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与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有机质含量有关,由图3 可以看出,FG+H处理0~60 cm土壤密度的变化范围1.4~1.6 g/cm3均高于FP 的1.3~1.5 g/cm3,但统计分析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指土壤中的孔隙全部被水充满时,单位水势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是反映土壤饱和渗透性能的物理性质之一。其数值越大,表明土壤的渗透性能越好。由图4 可知,FG+H 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40 mm/h 显著高于FP处理18 mm/h(P<0.05),说明FG+H 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能,这与闫映宇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2.4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0~200 cm土壤剖面NO3--N含量高峰值出现在100 cm处33.9 mg/kg,膜下沟灌(FP)出现在180 cm处192.7 mg/kg,与定植前(基础土)相比,FG+H和FP 不同层次NO3--N含量均高于定植前,但统计分析显示,FG+H处理与定植前无明显差异(P>0.05),FP与定植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硝态氮淋洗与灌溉方式、灌溉量、氮素施用量以及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由灌溉量和氮素输入量可知(表2),番茄整个生育期,FP 累计灌溉量3360 t/hm2是FG+H 处理2160 t/hm2 的1.6 倍,FP 氮素累计输入量638 t/hm2是FG+H处理308 t/hm2的2.1 倍,这可能是FP处理0~200 cm 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FG+H的重要原因。

2.5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养分及pH、EC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0~20 cm 土壤全氮(TN)、有效磷、速效钾(AK)、有机质(OM)含量,相对膜下沟灌(FP)分别提高18.4%、47.6%、34.9%、20.9%,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土壤pH高于膜下沟灌(FP)0.04 个单位(P>0.05);EC 值相对FP降低了19.1%(P>0.05)。

2.6 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由图6 可以看出,在定植后136 天时,膜下沟灌(FP)处理番茄进入采收期,相对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处理(FG+H)番茄采收期的146 天提前约10 天左右。在定植后136~161 天,FP 处理番茄产量高于FG+H处理,定植后161 天至拉秧,FG+H 处理番茄产量高于FP。就总产量而言,FG + H 处理番茄总产量190119.1 kg/hm2显著高于膜下沟灌(FP)158577.7 kg/hm2(P<0.05),总产量相对提高了19.9%。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温度受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如耕作方式、灌溉方式、作物种类、天气以及土壤类型等[18],当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条件一致时,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则成为影响土壤温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定植后26~59 天,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处理(FG+H)相对膜下沟灌(FP)明显提高了20 cm 处的土壤温度,而这段时期正处于设施蔬菜根系生长阶段,从而有助于培养壮苗,为抵御低温胁迫和提高产量奠定基础;由于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处理(FG+H)每次灌溉量均低于膜下沟灌(FP),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步回升,土壤蒸发量加大,因此,必须增加FG+H处理的灌溉频率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所以,在番茄生长后期(定植后118~154 天),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均表现出FG+H处理低于FP。

土壤硬度和密度均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土壤硬度达到1.5 MPa 即15 kg/cm2时(1 MPa 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的承受压力为10 kg),能促进甜菜侧根系生长[19],当土壤强度达2.5 MPa即25 kg/cm2时,根的生长完全被抑制[20],并且在同一生育期,紧实土壤(密度为1.55 g/cm3)相对疏松土壤(1.25 g/cm3)有利于激发黄瓜根系加粗生长[21]。本研究中FG+H处理0~60 cm 土壤硬度变化范围在18.3~23.2 kg/cm2,FP 在23.5~24.8 kg/cm2,且FG+H处理0~60 cm 土壤密度在1.39~1.6 g/cm3的变化范围略高于FP 的1.31~1.56 g/cm3,因此,FG+H 处理相对FP 是否有利于激发作物根系生长,还需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因素包括土壤水分特性、质地、土壤结构、土壤中阳离子组成与含量、土温、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方式等[17],本研究结果显示,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高于FP对照,其原因需作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硝态氮是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性氮素,不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水移动[9]。FG+H处理相对FP 在低灌溉量和低氮素输入量的基础上,降低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该研究结果与前人[9,12,15]研究结果相同。虽然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的肥料施用量低于膜下沟灌(FP),但收获后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与膜下沟灌(FP),因此,在采用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时,还需合理施用肥料用量。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对0~20 cm 土壤pH和EC 值虽然无明显影响,但相对膜下沟灌(FP)有降低土壤酸化和盐化的风险。

对番茄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FG+H)处理的番茄采收期相对FP 推迟约10 天左右,但在定植后161 天至拉秧,FG+H处理的番茄产量始终高于FP,最终,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 提高了19.9%。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适当选择定植时间,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相对膜下沟灌(FP)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的温度、硬度和入渗性能,降低了硝态氮的淋洗,同时番茄产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乃明,常晓冰,秦太峰.设施农业土壤特性与改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10.

[2] 史静,张乃明,包立.中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7):787-794.

[3] 王立革,王劲松,焦晓燕,等.山西南部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26(5):218-221.

[4] 吴忠红,周建斌.山西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5):136-140.

[5] 陈碧华,杨和连,李亚灵,等.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水溶性盐分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1):241-245.

[6] 周德平,褚长彬,刘芳芳,等.种植年限对设施芦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2):459-466.

[7] 李海云,王秀峰.不同阴离子化肥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26-128.

[8] 张玉龙.保护地土壤水分管理及其土壤退化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5-6):378- 382.

[9] 韦彦,孙丽萍,王树忠,等.灌溉方式对温室黄瓜灌溉水分配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67-72.

[10] 吕谋超,蔡焕杰,黄修桥.同步滴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水氮分布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27(3):24-27.

[11] Ayars J E, Phene C J, Hutmacher R B, et al.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of row crops: a review of 15 years of research at the Water Management Research Laboratory[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9,42(1):1-27.

[12] 聂斌,李文刚,江丽华,等.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番茄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及灌溉水分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102-107.

[13] 刘丽君,马秀峰,乔栋,等.大豆高垄平台土壤生态环境动态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215-220.

[14] 孟英,刘丽君,祖伟,等.三江平原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3):11-13.

[15] 井涛,樊明寿,周登博,等.滴灌施氮对高垄覆膜马铃薯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3):654-661.

[16] 尤秀娜,卜崇兴,贾永霞,等.高垄覆膜滴灌全价营养液对次生盐碱地种植黄瓜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3):51-53.

[17] 闫映宇,林新慧.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60-165.

[18] 陈新明,刘立库.不同灌溉方式下番茄根系层土壤温度分布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5):101-105.

[19] 张春峰,刘峰,祖元刚,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3,3(04):13-18

第2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设计;实施思路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项目评估等任务的教学方法,以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具有目标指向多样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同时,它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可有效地通过项目的开展将课堂和社会联结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激发作用,可充分展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服装设计教学开展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服装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我国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目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未能将实践和理论学习很好地融合,当真正从事服装的实际设计时,学生会觉得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存在很大差别,由此更有可能造成学生对服装设计丧失信心。

第二,有许多高校虽然有在服装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但是落实不到位,操作水平过低。比如,一些高校制订的项目方案过于死板,常沿用上个学期的项目方案,这样的项目往往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实施思路

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考虑让学生设计出符合当前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服装类型,让学生在真正的服装实践设计当中,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提升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教师应根据当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周密的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的每个环节都符合实际。

其次,根据指定项目方案严格实施项目计划。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按照寝室、人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按照项目计划或任务有序地开展项目,确保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能分配到一定的工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根据项目难度和进程为学生提供适时的资源和策略帮助。

再次,完成项目任务后开展竞标活动。无论是整体任务还是项目中的子任务,都可以针对项目开展最佳设计方案竞标活动,让学生在竞标的过程中对设计理念、设计流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进行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教师对本次项目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估,还应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即对项目中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对学生各个小组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好坏进行评估,对本次项目的所获所得进行评估。

总之,服装设计教学当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建设。当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项目教学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严格按照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刺绣、剪纸、编织、手工是我国传统服装制作的主要标志,使服装的民族风和复古风服装不断地增强。工艺美术彰显了时尚化,新元素的融入使服装时尚与流行同步,更具魅力和个性。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的服装设计现状,阐述了工艺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工艺美术;服装设计

随着设计艺术的广泛应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美和实用性互相依存也互相对立。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遮体御寒和保护身体的需要,而且还彰显不同的艺术风格。服装设计的工艺美反映在对服装材料的再造处理上,通过对构成材料辅以不同的设计,能够突现全新视觉效果和全新设计立意。当然艺术美也体现在穿着者的形象上,包括他的风度气质和品格。工艺美能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现有的成果,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生理特点,以实现人―服装—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一、现阶段的服装设计现状

现阶段的工艺设计在服装应用是为了降低成本,使服装的整体做工都显得精致。过去的服装设计是为了追求流行而仿造其它的手工工艺,没有自己的个性,在创新的基础上一味追求时尚,如:在休闲服装上运用精致图案的刺绣、在西装上运用饰物、在老年服装中运用亮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分类也将更加明确,服装要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就得彰显出个性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而工艺美术对个性的张扬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在服装设计的未来应用中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二、工艺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刺绣工艺是美与实用的统一,不仅能增强服装的形式美感,还能增加服装的实用功能。中国元素被作为一种时尚的追求,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秀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服装的纹样色彩斑斓,魅力无限。古代的二维设计与现代的三维设计就是通过对色彩的分割,不同材料和面料的混合搭配,结合当代世界流行元素,使工艺美学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刺绣最基本的是用彩色线刺绣,或者是在在特殊的织物与材料上刺绣。不同的刺绣工艺代表着不同的刺绣方法,就可以形成富有变化且具有立体感的图案。彩绣的布面肌理丰富、图案层次能很好的表达设计效果,又可以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的形状、色彩、纹样贴缝固定的技法与其它刺绣工艺技术结合,能给服装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服装设计中,用刺绣工艺可以体现服装风格。

(二)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素有“民间艺术之母”之称,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外服装设计中都得到了应用。中华民族的剪纸艺术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给设计师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意。可以说剪纸艺术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在形式和内容上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丰宁满族剪纸,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形态,而使服装画面的黑白关系明确,虚实对比强烈,让服装增添了性感、妩媚、前卫效果,给人更加鲜明的视觉冲击。

(三)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材料的选择。

服装面料风格各异,根据服装面料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编织材料,使造型个性更为突显。如柔软型面料就搭配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羊绒等编织物,显得飘逸而又具有亲和力。在服装设计中要掌握好编织材料本身以及编织材料与服装面料之间配色的基础知识和配色方法,最常用的配色方法一般用于生活装,给人以温和、鲜艳、明快的感觉。

2.突出个性化。

编织工艺使变化与统一互相融合,展现了编织工艺丰富性与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当然服装领域的编织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取材广泛,不同的编织方法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编织纹样。

(四)手工工艺在服装中的作用。

手工工艺能改变服装面料色彩与图案的作用。刺绣与贴布不但能起到了改变色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变原来的黑色低沉的色彩,使服装的整体色彩有所改变。服装面料图案可以改变其原来的图案造型,如在叶子图案的服装上贴上花朵,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叶子图案,使得服装的个性化得以张扬,更加迎合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个性化的服装会使每一件服装都独一无二,不但是对服装手工制作的歌颂,而且也更具灵动性和个性。服装中的手工工艺把服装的定位彰显出来,同时也标注了服装的文化方向。随着服装设计的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工艺美术只有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才能给服装带来更具有时代感的特征和魅力。

作者:肖东 荆馨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江宁.古代服饰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M].广州,2003.

第4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生态时代 绿色产品 服装设计

一、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和主要内容

1、绿色服装设计的内容

绿色服装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节约资源的目的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并且要考虑服装材料的回收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也要考虑服装材料价值的高低,在回收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这也是在生态环保时代做绿色服装设计最基础的工作。二是在服装行业普遍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并且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全面落实绿色服装设计理念。逐渐树立生态环保的生产制作理念。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三是对服装设计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尽量节省成本,做到符合我国建设经济节约型的社会的要求。四是在产品的包装上,推行绿色包装理念,不仅能够为服装产品营造一个好的形象,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为了促进生态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向全民普及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并且创建一个促进绿色产品消费的平台,进一步实施绿色营销策略,推动我国绿色服装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服装设计理念逐渐产生,这种理念把服装环境的属性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符合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是一种贯穿与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也是在当前生态环保的时代重要的设计方式。绿色服装设计不仅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还把健康因素添加到设计的环节中。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最主要的是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目标,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环境。从而达到艺术与环境的平衡。而且通过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环保的知识。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变现形式和设计策略

1、绿色服装设计的变现形式

(1)简约主义

绿色服装设计主要是坚持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提倡保护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材料,在设计中坚持简约主义,形成一种简洁、准确、凝练的风格,既实现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又为产品树立了新的特色,赋予产品独具一格的魅力,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际价值。

(2)环保主义

这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利用上,坚持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既凸显一种怀旧风格,又展示了产品的节约理念,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的维护,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贯彻设计者对自然环境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美的展示。

(3)自然主义

自然、健康、简约是现如今人们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同时也体现在服装产品的设计上,设计者将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入一起,表达了设计者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2、绿色服装的设计策略

绿色服装设计主要以环保为目标,在满足环保目标的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以下从绿色服装设计的面料、外形和色彩三个方面来分析设计的策略。

(1)面料

首先,绿色服装设计的面料选择主要是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性。最好的选择是含有纤维的面料,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纤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可以回收再利用,提高循环利用率,如果没有被回收利用,也具有降解性,可以直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分解。再者,纤维具有保健功能,是作为环保服装面料的最佳选择。还有就是一些可再生的废弃资源可以作为纤维的原材料。通过以上对纤维优势的了解,纤维作为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面料是十分环保的选择。其次,在选择符合绿色服装设计标准的面料时要注重原料的天然机理。因为面料的天然肌理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服装材质的健康性,减少对人身体的伤害,也可以选择一些原生态的自然材质,能够让消费者体会到自然美,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2)外形

在服装外形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处理,无论是西方流行的三维立体结构,还是东方流行的二维平面结构,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体感到更加的舒适。绿色服装设计不应过分的追求外形上的创新,应注重表现人体的自然形态。在绿色服装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风格的部件来实现服装外形的多样性。例如可以为一件服装设计多种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领、袖口、口袋等配件,让人们在进行服装搭配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更换,参与到服装设计当中。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与本性,提高服装的使用率,并增加其生命周期,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物尽其用,自然环保的目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注重外形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其生态性和环保型,将服装设计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无害于生态环境。

(3)色彩

在所有的色彩当中,绿色是最能代表大自然的颜色。它具有象征生命力、清新和活力以及舒适等特色。绿色更能够对人们内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服装设计师在选择颜色搭配时,通常会选择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绿色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色调。以达到与其他颜色的一致性,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焦点,虽然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但是国际市场上已经生产处各种具有绿色服装标识的服装,如防晒、防辐射、防紫外线的服装等。相信随着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我国绿色服装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绿色服装设计为主导。总之,在我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绿色服装设计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其他学者能有更深一步的研究。

第5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服饰;元素

0 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服装的传统艺术风格主题表现从70年代至今一直盛行不衰。人们纷纷探寻,实践新的设计方法,创造新的设计风格,从历史、传统艺术及自然中寻找灵感启示。这充分表现了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需要以及尊重历史、重视文化传承意识的觉醒。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和文化生态保护的呼声渐高,传统服饰元素一直是被众多设计师反复表现的主题。

1 传统服饰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1.1 增强视觉冲击力

传统服装元素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是其能够与其他民间艺术予以区别的显著标志。将我国传统的服装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增加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我国的传统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片面展示,而是通过三维立体的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使得传统文化艺术的形象更加突出。最重要的是增强了现代服装的视觉冲击力,融入了传统服饰元素艺术的现代服装所体现的魅力,给人更好的视觉享受。

1.2 拓展服装设计的表现空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国外的许多设计师纷纷将我国的传统服饰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中,而且我国的旗袍、盘扣、龙纹、苗绣等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元素,也倍受国外设计师的青睐。将我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提升现代服装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艺术形式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服饰文化艺术有效拓展了现代服装设计的表现空间。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升现代服装文化内涵,现代服装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能够赋予现代服装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底蕴。从艺术角度来看,服装本身就是艺术品。在现代社会,要想赋予服装这种艺术品新的文化内涵,必须要从其他艺术品移植造型或者选取其他艺术之中的某一元素进行再创作。当然,作为综合性的心理反应,大众审美意识需要认知和精神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人类内心世界,以赋予理性的审美情感。所以,将各类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服饰元素的表现形式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有效提升服装的文化内涵。

1.3 提升服饰意蕴美感

我国的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特殊的意蕴,但是,古人在创造文化艺术时,并不是为了刻意追求这种文化内涵。传统文化艺术的形成往往是按照自身内心世界进行安排,并合理地进行视觉化安排。但是,也许正是这种发自内心而产生的传统元素才使其真正实现了艺术化。与此同时,这种极富有主观创造性的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在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多数艺术形式不会被机械化的制作过程所束缚。通常情况,工艺制作者会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闻所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因为艺术作品不仅仅体现了独到的制作方式,更加能够折射出制作人的内心世界。中国传统服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以上的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之中,意蕴的体现既能够为服装的艺术品位提升档次,同时也能够增强空间环境的生命力,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有效提升服饰的意蕴美感。

2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方式探究

2.1 色彩的运用

将传统服饰元素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时,首先要注意服装色彩的协调性,在服装色彩协调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服装自身材质色彩搭配的协调性。第二,服装语言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在我国的传统服饰中,色彩不仅体现了服装的颜色属性,而且也体现着服装的品位。服装色彩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显现出来。在商周时代,黑色代表着天神,代表着权利的统治。所以,国家统治者的服装往往以黑色为主色调。而这种色彩文化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如果服装主色调为黑色,那么则意味着可以将此类服装运用到一些庄严肃穆的场合中。其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要注意高纯度单彩的运用和表现。在我国传统服装色彩运用中,特别强调“绿叶配红花”“黄马配紫鞍”等用色规律,这些高纯度单彩的运用,使服装的颜色对比鲜明,更能彰显服装的美感。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传统服饰中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性和主体色彩性,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彰显服装的主题。而将这一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往往能够收到同样的效果。例如,《蝶恋花》服装设计中,整套服装以白色为主色调,再加上丝制的服装材料,可以彰显出女性纯洁、柔美的一面,深受现代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2.2 制作工艺的运用

中国传统服饰采用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结构简单舒展,使服装呈现出一种二维化的平面设计效果。在古代,中庸、和谐、富贵吉祥等文化元素会被运用于服装中。在服装制作中,还会运用到刺绣、手绘、镶嵌等制作工艺,通过这些制作工艺,可以使平面化的传统服饰拥有丰富的色彩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仍然可以将这些制作工艺运用其中,虽然很多传统服装制作工艺可以通过机械化实现。但是,利用机器制作出的服饰仍然无法与纯手工制作的相比。在服装设计中,通过手工制作完成刺绣、手绘、镶嵌等工艺,可以使服装显得更加细腻、柔软和舒适,而富有层次感。另一方面,传统服饰设计中的手工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让机械化加工完全替代手工制作,必须将这些手工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制作中进一步发扬。其次,在我国传统服饰设计中,还会使用到镂刻法这种工艺,可以为服装设计各类花纹,增加服装的美感。而这种工艺同样可以被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例如,将人造皮革的镂空图案运用于现代女式晚礼服中,从而使得女士的一部分皮肤显露出来,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若隐若现,含蓄的美感。

2.3 面料的选择

丝绸作为中国的特产是我国传统服装设计中,使用最多的面料。丝绸因质地光滑、柔软、细腻,尤其被广泛运用于富贵之家。丝绸的运用,能够很好体现我国传统服饰的韵味,给人一种自然优美的感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面料的选择比较追求舒适和自然,而且,丝绸质地柔软,亲近肌肤,非常舒适。所以,同样可以将丝绸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现代服装设计要想应用好丝绸这种面料,就应该在色彩和图案方面下功夫。这样,设计出来的服饰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利用好传统服饰元素,使其能够符合现代服装设计流行的趋势,并且在图案和设计上面要有所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敏霞,雷冰帆.畲族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2(06).

[2] 陈敬玉.景宁畲族服饰的现状与保护[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3] 叶桦.畲族编织工艺艺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3)

第6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是与人生活最为密切的艺术产品。服装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产品,它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并以人作为产品的主体。一方面:服装作为一件商品,他要满足人们穿着的基本需求,如:保暖、遮羞等物理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更多的放在了对美的追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运而生的是对服装本身美感的强烈渴望,以及服装对穿着者的修饰性。此外服装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因为不同的人与服装的结合都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这也是服装作品所独有的魅力。

因此服装设计也备受瞩目。

我国的服装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到今天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教育之路。但似乎这一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实践。相对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民办高校的招生与学生就业率直接挂钩。民办高校没有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要想有好的招生就需要严抓教学。然而在民办高校服装专业的招生生源中绘画功底参差不齐,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办学道路,才能让其在茫茫服装教育大军中有一席之地。

《服装效果图》课程现状分析

《服装效果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服装设计师阐述设计灵感、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并为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生产制作提供指导依据,呈现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着装关系的影像,也是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服装效果图借助于美术的形式表达服装设计,具有形象、生动、清晰和一目了然的优点,弥补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表达的某些不足,特别是对服装造型、结构部位的表达具体直观,更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随着服装教育的成熟和服装专业门类划分的更加精准,《服装效果图》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分类。在国内服装教育中一般将《服装效果图》分为艺术型服装效果图和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两种类型。艺术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时装画、时装插画和商业广告画。实用型服装效果图主要包括服装设计草图、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平面款式图。

艺术性效果图主要借助美术知识绘制一些传达主观审美的绘画作品。而实用服装效果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依据服装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市场定位、流行信息等诸多因素,运用一些绘画技法传达设计师设计意图的手段。

服装专业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想的出但是画不出的困惑,又或是在设计之处就陷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这一切都反映出现行的《服装效果图》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与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相对分离,使得效果图的绘制成为一个空架子,不能起到效果图应有的表达设计意图的作用。

(2)在教学中不能将时装画与效果图很好的区分教学,两者侧重点未能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挂钩,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影响今后就业发展。

(3)效果图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传统教学形式多以临摹为主,对人物形体、动态变化的成因往往是模糊的,造成服装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性,不利于设计风格的形成。

(4)与设计法则、服装美学知识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服装形式美、材料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5)民办高校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进入服装效果图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基础技能培训,提高绘画技能熟练度,为服装效果图的学习打好基础。

《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改革措施

对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服装效果图》课程进行改革,为了满足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教师应该对服装效果图绘制的课程进行更为适用的设置和调整,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推动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现将原有的《服装效果图》更改为《服装设计效果图》,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在现实工作中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借助电脑软件和高科技技术的便捷性,结合手绘效果图完成《服装设计效果图》课程建设,做到各科程教学内容、学习进度的最大化衔接。

1.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效果图》分两个学期开设,分别是两个学期各有一个阶段的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每阶段设置为36个学时,以讲授和指导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

(1)手绘第一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结构、动态形态、服装造型、服饰搭配以及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

(2)电脑第一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Adobe Photoshop 软件和运用Adobe Photoshp进行抠图、修图以及服装人物、面料效果、色彩运用等基本操作。

(3)手绘第二阶段

通过教材、服装杂志、秀场图片等素材,讲解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绘制技法以及服装与人的着装关系的表现。

(4)电脑第二阶段

通过讲授、演示的方式学习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软件和运用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进行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服装面料等基本操作。

2.教学计划

(1)以“讲、练、创”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讲是讲解知识要点,包括讲解基础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服装形式美学法则、服装造型、面料、色彩以及基本绘制技法法。做到精讲、简讲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讲授的形式形象生动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练是通过分析思考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练习。从而能够熟练掌握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色彩和服装整体效果的技法。

创是指进行创作实践,主要指“以赛代练”和“项目式教学”为导向,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市场、企业挂钩,进行有针对性的服装实训练习。通过学习和练习,利用综合知识进行创作。

(2)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多层次立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讲授临摹练习、通过分析人物、看图归纳创作练习、通过命题创作参赛练习的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和练习任务,对每个阶段制定计划,让每个阶段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3)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如果)今天我们依然漠然地对待急需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服务的服装行业,以唯美为标准,单一漂亮的时装画和别出心裁的创意服装来麻痹学生。引导学生那就是极大的悲哀了。

所以不再只关注服装效果图的艺术美感而忽略掉服装设计、制作的可能性和实现性,还应该兼顾服装设计的材料美、色彩美、工艺美等相关知识。《服装设计效果图》考核分为设计效果图考核和后续相关联的版型课和工艺课的完成进度。做到让每个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

3.教学方法

根据《服装设计效果图》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通过“讲、练、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服装效果图课程内容设置中的弊端。从而做到从设计构思、设计草图绘制、服装面料色彩的搭配、服装电脑效果图的绘制、服装平面款式图到成衣制作,综合安排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课之间达到最大化的衔接和运用。

(1)在时装画的手绘教学阶段,对人体比例、人物动态、着装关系以及服装造型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做到精与简相结合。用简单的语言、简练的线条、简化的形体讲解来绘制精准的人物比例动态和着装关系。

①人体是由为躯干、头部和四肢三个方面组合而成。通过对人物形体进行几何化、体块化的分析和归纳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复杂的人物形体简单和直观化。如:将人体结构分析理解为一些几何形体,胸腔为倒梯形、臀部为正梯形,圆形的头部以及圆柱的四肢等。

②人体比例:正常男人体的身高为8个头长、女人体为7个半头长的比例关系。但在服装人体中,为了强化模特的高挑以及服装的着装美感,一般将人物比例夸张,绘制成9个头长到11个头长不等的比例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晰的告诉给同学们,比例夸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下半身和脖子的拉伸来完成,其他比例照旧,营造出上身短下身长的黄金比例。

③服装人物动态:在人物动态的绘制时,往往会出现人物动作不协调、重心不稳等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人物中心线,重心线,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以及头部、躯干、四肢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营造具有形式美学的韵律。

人物中心线是以人体脊柱为纽带,链接人物头部、胸部与臀部的中枢。在人物静止站立时,便是人物的平分线。但在人体发生变化产生动作时,人体中心变会产生向左向右偏移。而这时在人物中间仍然会有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那便是重心线。

影响人物动态最大的因素是胸部与臀部的扭动,导致肩线和腰线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号“”。胸部与臀部扭动幅度与肩线和腰线夹角相联系,人物的重心线偏向于夹角夹角符号(“”)小的一侧。而头部与四肢的变化是与其协调产生美感做出的呼应。

④着装关系:着装关系是指人穿着服装后产生的人与服装、人与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服装基础设计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法则和形式美学规律,并应用于服装人物绘制、服装造型设计、服装材料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

(2)加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的关联性教学,不要使两者孤立。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教学,做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功效。

服装效果图的绘制主要采取手绘+电脑的模式完成。通过手绘阶段解决主要解决服装的比例动态以及服装的造型款式问题,再利用电脑软件绘制和填充服装的面料、色彩以及制作整体服装的效果。

①熟练掌握Adobe Photoshop 、coreldraw和Adobe Illustrator等软件基本操作,并利用这些软件绘制服装人物、服装面料、色彩以及服装整体效果和服装平面款式图。

②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中充分利用软件的便利性和素材的丰富性,特别是在服装材料质地、色彩以及服装效果的表现中,替代手绘技法不容易表现的问题。

在电脑效果图教学之前,使用手绘一阶段绘制完整的人物与服装着装关系的闭合线稿。通过扫描或者拍摄等方法,将线稿放置在电脑中,再经过电脑对其抠图、修图后进行服装面料、色彩的填充绘制以及制作服装整体效果。以此减少手绘技法教学中学时要求多、绘画功底要求高和掌握难度大等问题。

另外我们还要在后续的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课程中对服装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单一教学环节变成一个整体教学体系。

第7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 交互式教学法 应用 基本原则

交互式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教学素材以及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法利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一、开展交互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要加以重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结构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开展交互式教学,目的就是要倡导老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当中,对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中职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法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服装美术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入门学科,学生只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打好基础,才能促进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使用交互式教学法。比如,在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前,由于存在有一定的陌生感,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服装美术基础课程的乐趣。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中需要应用到的材料,然后在小纸条上写下一些常用的词语,比如电筒、电话、教学楼、水池等,然后让学生轮流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小纸条上所描述的内容。整个过程要求学生不能以表情、动作、声音来对内容进行表达,而是要在黑板上以画图的方式来把自己抽取到的内容表现出来,然后让台下的同学猜出所画的内容是什么。整个教学活动,对于一些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而言,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胆量,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完成这个游戏。这样的教学氛围,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欢,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在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法

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经过系统地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与设计基础。在进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服装设计课程实践的重要性。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虽然设计需要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服装设计需要与市场需求进行结合,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够完全地脱离社会以及服装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在学生意识中建立起服装设计正确的设计流程,了解到服装设计的不同分工。因此,在开展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服装公司需要进行专题设计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某一个服装品牌的设计当中,规定学生需要结合这个品牌的风格特征进行当季服装系列的设计。老师要让学生运用之前已经掌握的服装设计流程来开展,通过灵感来收集一些相关品牌的资料,然后确定所要设计的主题,在确定了设计主题后,进行草图绘制,最终制作出服装效果图。老师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参与到设计活动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构思,然后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来按照要求完成设计。在完成设计之后,老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针对其所设计的成品效果图进行讲解,并给予最终的点评。通过交互式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服装设计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而且整理资料的过程是需要对当前的流行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把学习到的服装设计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的实践,也培养了学生合理利用时间以及分工协作的能力。在设计成品讲解环节中,还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教学,为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灵活地应用交互式教学法来增强学生对服装设计各个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中职服装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 蒙古传统服饰 色彩符号 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66

Mongolian Traditional Costumes Color Symbol and Costume Design

WANG Bo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8)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described Mongolian costume, indicating the need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Mongolian dress color symbols; Next, the color symbol traditional Mongolian costumes included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various symbols colors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dress colors and symbol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re described. Hope this can b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ostume design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 from a national development help.

Key words Mongolian traditional costumes; color symbol; costume design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早已超出了为人们提供日常服饰的意义,而是朝向艺术设计以及服装文化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服装设计从学习国外的时尚设计转向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服装设计和研究上。探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色并从中学习传统文化、获得艺术灵感成为当前服装设计师们的“必修课”。

1 蒙古族服装概述

1.1 蒙古族服装发展现状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服装以长袍为主,在衣服、鞋子、帽子等服装设计上多以简便、保暖为主要设计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服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民族服装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使民族服装的特有风格减弱。

1.2 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的必要性

色彩符号指的是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所表达出来的民族文化以及情感,是符号语言的一个种类。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一方面能够促使蒙古族本民族的服装发展保证民族性;另一方面,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发展以及民族艺术的展示提供帮助。

2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

2.1 服装色彩的颜色偏好

蒙古族是我少数民族中医游牧发展起来的民族,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从小就对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耳濡目染,成群的牛羊和马匹即显示了民族的财富,也显示了民族辽阔的胸襟,而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历史,又使得蒙古族人血液中沉淀着无限的豪情和霸气。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在民族传统服饰中得以表现,色彩偏爱正说明了这一点。白色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使用最多的色彩,正表现了蒙古族服装中强烈的色彩偏好。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白色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如同广阔天空下的白云那样自由,又如同草原上的羊群那样温暖,一片片白色的羊群,也是部族富有的象征。白色不仅包含了这个民族美好的精神意义,也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成为民族传统服饰中被应用最多的颜色,白色,成为蒙古族固有的服装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符号意义。

2.2 色彩的浓度

蒙古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由于对某种事物的喜爱甚至崇拜,在可行的染色条件下,将这些事物的色彩运用到服饰当中,寄情于服饰,从而形成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古代。蒙古族的纺织技术和对纺织品的染色技术是有限的,大多数纺织品的成分是羊毛,由于羊毛本身质地较厚,平整度不如棉织品,对染色材料的吸收程度却相当好,因此,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在色彩上的饱和度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浓度很高。大多数传统蒙古服饰都是纯色的,很少存在渐变色或者浅色,而是使用较多的高浓度甚至偏深的颜色,如天青色、赭石、深红等颜色。除了白色之外,天青、赭石和深红等颜色不仅是取自蒙古草原的自然景观的,并且带有十分浓厚的生活色彩,羊毛纺织品和染色技术造就了蒙古传统服饰的色彩的“高浓度”特征,这也成为蒙古传统服饰的主要的色彩符号。

2.3 色彩搭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从整体上看,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是比较鲜艳明亮的,这种鲜艳和明亮通过不同的互补色的搭配展(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26页)示出来,例如,明黄色和天青色的同时出现,使服装的视觉冲击感更强;但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也重视色彩协调和色彩的主次关系,很多传统服装应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镶边,而服装的主色调却比较统一,红色、绿色和金色的镶边在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中出现,使服装显得更加有韵味。这些都是蒙古传统服饰中常用的色彩符号,这种色彩符号的产生与蒙古族的民族气质有关系。蒙古族不仅是个游牧民族,而且是个诗歌民族,蒙古族的很多古老传说、故事都靠诗歌传颂,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常使用排比和比喻等长句子,语言的艺术性很高。来源于民族自身的艺术气质体现在服装设计上,造就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的大气但又不失细节性美感的特征。

3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灵活地应用色彩使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特征明显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活使用,将使现代服装设计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淘宝网上热卖的“裂帛”服饰,设计师每年夏天都会以白色为主色调设计几款女士夏装上衣,白色的底色加上上衣衣领和袖口部分的镶深蓝色滚边的设计,与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相当吻合,因此,每年夏天,“裂帛”服饰都以“民族风”的极致显现,在淘宝网夏装热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风格极其明显的服装品牌,备受民族风爱好者们的追捧。

3.2 添加色彩配饰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复古元素

蒙古族民族服装发展到今天,民族服装设计本身的传统元素逐渐减少,现代设计的元素逐渐增多,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很多传统纹饰和图案都被现代的几何图案代替,服装的裁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追求民族服饰的传统性、体现少数民族的固有特征始终是民族服装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很多设计师采用了在偏向现代设计感的蒙古民族服装中使用传统色彩符号的方法,突出现代蒙古族民族服装的复古元素,使民族服装的特征更加明显,使人们在穿着民族服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3 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统一使现代服装设计体现时尚感

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原色表现为主、纯色对比为主、组合中求和谐等三种方式。以原色表现为主就是在民族服装的设计中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中的某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重点突出服装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纯色对比为主的方式则是以具有鲜明对比性或是互补性的原色配合使用,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强烈对比烘托服装整体效果;组合中求和谐的方式则是将不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比例进行组合,使得服装色彩整体上呈现调和统一的氛围。在传统服饰的色彩表现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五色天马,其创造性地将多种色彩表现方式融合在一起,在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现代服装的同时,提升了五色天马的服装的品牌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有着十分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色彩符号,这些色彩符号不仅蕴含着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且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美学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对这些传统服饰的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应用,不仅使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风格更明显、文化审美价值更强;也使得当前蒙古服装的时代感增加。对蒙古传统服饰中的色彩符号的应用,是蒙古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张瑞霞.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与服装设计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5-117.

[2] 陈皓月.蒙古传统纹饰的发展与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3(9):225-226.

[3] 邓玉萍.行走于时尚的边缘――论现代民族服装的设计趋向[J].艺术百家,2012(12):331-332.

第9篇:服装设计阐述范文

 关键词  现代管理学科  服装企业  设计管理  品牌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出于对服装设计能力迅速提升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设计管理早已悄然走进服装企业家的视野,并且已经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设计管理的引入的确为我国的一些服装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进入品牌化经营时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和运营检验之后,在我国的服装业界中,对于设计管理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设计管理在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设计管理应用效果的提升作深入探讨,以便理清思路,使其能够在服装企业的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服装设计角度

         从完型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设计三个学科的角度综合出发,解析人对设计的认知和形成规律,对设计做出一个新定义。这一新定义有助于设计者从目标和元素去深入理解设计的对象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风格和设计的剖析及操作机制,有助于让设计脱离对天才和灵感的单纯依赖,通过可复制、可提升的行为模式充分发挥天才和灵感的作用。

         2. 服装设计管理的基本概念

         20 世纪中期,设计管理的已经萌芽,首先受到英、日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并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种文化交融,给设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设计管理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越来越广泛的行业领域中,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日本《设计管理》一书中对设计管理所下的定义是:“设计管理是为图谋设计部门活动效率化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

         3. 服装设计管理的组织机构

         从设计工作分配角度来划分,主要有品牌设计师制、产品设计师制2种类型。

         在拥有多个品牌的服装公司中,常常采用设计总监与品牌设计师相结合的设计制度,在品牌设计师下面再按照产品细分设立产品设计师和设计助理,形成分工负责的多层化设计组织结构。在单一品牌的服装公司中,一般采用首席设计师与产品设计师和设计助理相结合的设计制度。

         设计管理对于部门内部工作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各个设计岗位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解并分配设计任务,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潜力,保证部门内部的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管理并不仅仅只是部门负责人或设计总监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这是一项逐层递进式的工作,每一个级别的设计师都对下一级设计师担负着管理的职责,其间的区别只是职权范围和管理内容的大小和多少之分。

         4.服装设计管理的内容

         (1)明确设计的目标。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还包括具体的开发项目和设计的数量、质量目标、营利目标等。

         (2)设计程序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规模、产品性质和类型、所利用技术、目标市场、所需资金和时间要求等因素的不同,设计流程也随之相异,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但都或多或少地归纳为若干个阶段。

         (3)企业设计系统的管理。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能最大发挥,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

         (4)设计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是使提出的设计方案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确的设计程序并在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进行评价。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5)设计管理设计。

         从商业设计链管理的角度来看,服装设计管理涉及的范畴受服装设计的商品特征影响,同时受市场需求和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共同影响,涉及以下五个范畴:a设计技巧,专业素材、及行业技术;b风格与审美规律,及审美环境;c行业盈利特征、产品的盈利驱动力与竞争环境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d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与设计的工作特征;

e消费群的生活方式与动机在服装消费上表现出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综合统筹五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才能形成完整持续的设计管理模式。

         5.服装设计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1)服装设计管理的目的,不是把服装设计局限在设计本身来考虑设计问题,而是把设计放在企业的全程盈利连和营运链中,通过服装设计创意规律、新产品盈利规律,发现、研究在企业不同阶段与设计相关的所有问题,继而通过建设和优化企业现有的设计营运体系,解决设计环节需要提升的各种问题,使设计产出达到风格影响力和盈利的同步与匹配发展的目的。

         (2)服装设计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a服装设计管理在企业中把设计师放在合理的位置上,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和分工,充分调动起各部门的积极性,使之能切实地为企业的效益考虑。

         b服装设计管理在优化企业产品定位、稳定企业设计力量方面体现出优势,有利于产品和品牌风格的延续,把因设计人员不合理流动所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c服装设计管理增加了服装设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控性,把设计纳入全面企业管理的范畴,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和管理2门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d服装设计管理在设计这一环节摆脱了服装企业凭借感性经验运作企业的陈旧方式,把设计师的个人才华和科学的理性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产品对市场的把握度。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