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会责任;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初的的同日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的责任在企业行为和经营决策时对社会负责。企业在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区、消费者、环境和政府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贡献,强调对员工价值的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不断的在发展,对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关各方的要求也逐渐在增加,为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会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便应运而生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个职业。其重要使命就是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投资者、管理当局、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和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披露意识不够强。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才700份左右,不足1/3,自愿信息披露的其他非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企业尚未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里社会责任对其的重要的意义,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依旧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状态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信息披露这项工作进行的更加艰难。这样做小则企业的长期发展收到了限制,大则使我国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了损害,更造成我国社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顺利进行。百年品牌是各个企业要想做到的,然而社会责任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品牌态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不扎实做好,一旦网络谣言泛滥,企业则会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的700多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完整规范的报告只有100份左右,大部分报告质量不高,不少企业几年的报告只略微改动,个别甚至一模一样。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其信息披露都只是片面的,内容并不充分,披露的程度更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只报喜不报忧(如更多的是对企业收益、社会贡献、员工福利信息的披露等),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就尽可能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得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准确了解,不利于对后续决策产生。
(三)制度不健全的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是属于义务范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受政府信息披露的影响微弱,仍未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制度上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相关会计准则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制度保障缺乏的情况下,法律无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导致企业靠主观意识来判断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履行义务来予以约束。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权威性也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而无法顺利实施。
(四)披露项目不规范。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信息会计核算科目,虽说有些信息已经披露但却无法单独列示,而核算却是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事项中。如“管理费用”科目纳入向环保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等;“营业外支出”科目纳入因未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企业所缴纳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的捐赠和赞助等;“固定资产”科目纳入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企业而投资的新设备;“应交税金”科目可以直接抵扣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等,导致报表无法将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纰漏出来,表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信息里披露中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形式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社会责任会计对相关信息的使用,也不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完善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为双刃剑,在企业的活动时受到其约束同时专也在受其保护。企业的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应用法律的形式协助企业规范其经济行为并加以约束,这一措施是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我国已经有出台一些法律条文,用来规范及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强制性力及内容比较宽泛度是这些法律条款的缺点,例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虽然其中有条款披露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法律义务中并没有强制性质的,规范仍是在行业自律内。社会责任会计的法规在我国应该更加快的完善起来。会计工作以会计准则为标准,起到了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会计核算的作用。因此,还应在结合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吸收西方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为社会责任会计建立起相应的会计规范和准则,在会计准则中应就不同行业如何披露、何时披露、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需要披露的内容、报告的类型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企业则必须按照规范和准则的要求去核算、计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披露。
(二)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众的强化。将相应的社会责任协会由政府建立起来,或是可以鼓励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机构由社会专业人士自发的建立起来,加强进行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使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今的网络十分发达,社会舆论的指向性是影响企业的行为重要因素。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履行情况都必须由社会舆论进的监督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对其进行评比,对履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给予鼓励,例如给予税收减免、贷款、审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大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找出一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企业并,针对社会责任履行这一点,进行突出宣传,使其成为其他企业的标杆,促进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披露效果不好和披露不及时的企业做出相应的惩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加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深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目前我国针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制度还没有出台专门,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企业审计也没有涉及,导致不单独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使得监管无法正常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展开。由于内控的监督,没有没有强制性,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虚假信息成分多,可以肆意地作假,让企业有机可乘,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大大下降。为保证得到公允性与真实性高的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制度实施力度,来提高审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因为审计工作而加大了有用、客观性的保障,是最科学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参考的基础,审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情况,并将有关的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能被相关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有一个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由加以报告和披露,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成为了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会计报表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新领域的社会责任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深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作用,不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深入学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方式。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促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这样,新形势下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的会计的发展。
四、小结
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做法显得越来越大势所趋。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内容相当有限,格式不规范,自愿披露的意识也不强等诸多问题。了解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觉得应采取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措施来进行完善。尽管与国家一流企I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举动才刚刚开始,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毕竟这也是一种推动企业成长、国家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不明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更有甚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二)立法关联度低,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国家已在《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了相关规定,但是这种分散立法的方式使得各法律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关联度低,还出现立法重复、空白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中宣示性、原则性规定过多、对违责任的企业缺乏有效监督和合理处罚,使得这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有限。披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披露的内容不全。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披露社会贡献和员工福利的信息较多,但这些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其次,披露的形式单一。会计基础型主要是在会计报表内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不单列社会责任项目。而非会计基础型文字叙述较多,比较性数字信息太少,满足不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最后,披露的可比性差。信息披露的方法简单,定性结论多,定量分析少,前后对比较少,导致信息的可比性不强。
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1984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国家、社区、媒体、环境等。随着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及一些损害利益相关者事件的发生,股东至上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声讨。企业的很多经营决策都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研究表明,当企业满足预期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时,股东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提高,同时企业的整体价值也会得到提升。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若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便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例如,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金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否则员工没有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影响企业的盈利。企业还要承担必要的社会公益责任,因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更愿意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打交道。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的价值是刻不容缓的。这就需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也就意味着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管理者而言,要重视自身正确思想理念的树立,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管理要了解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二)加强社会责任的立法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点,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制度。第一,建立起以《公司法》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再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第二,应对违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以此来约束企业,促使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开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选活动
从2001年起,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观察报》社发起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提出最受尊敬这个概念,倡导企业关注利益目标之外的事,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等,希望借此帮助社会营造一个企业重社会责任、重诚信的氛围,为营造有信誉、讲责任、重道德的商业社会做一些事。同时帮助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树立卓越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的尊敬。所以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重要性,激励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第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商业道德、人力资源,企业收益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相关部门应规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要求企业加强在会计基础上披露社会责任成本信息,防止信息失真。第三,上市公司自身应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加大货币性信息披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五)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第一,通过以新闻媒体、消费者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渠道监督方式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第二,建立社会责任诉讼制度,对违责任的行为提出诉讼,促使整个社会形成积极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尚蒲,蔡茂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
关键词: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购买意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企业利润和对企业的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环境和社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由于消费者是利益相关者中能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群体,消费者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消费者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此起彼伏。处于风口浪尖的食品生产企业更应该重视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感知与响应,制定适当的战略,这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研究重心已经从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转移到了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的研究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建议。本文所进行的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还能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的,但真正开始关于CSR问题讨论的时间是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 Bowen)发表了他的《商人的社会责任》后。卡罗尔(Carror,Aichie,B,2000)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里被社会要求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世界银行定义的CSR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认为,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的行为符合道德,经营上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只是对股东负责。
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张彦宁(199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既包括强制的法律责任,也包括自觉的道义责任。李炳毅、李东红(1998)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企业在经营理念以及战略管理过程中应提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卢代富(2002)亦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独立于企业经济责任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企业责任,是除尽力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外应履行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在 1963 年在一份内部备忘录里的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被界定为“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社区、环境等。我国学者郭红玲(2006)在关于企业 26 项社会责任活动重要性排序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果为,有 65.7%的回答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应该是与消费者相关的。她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排序,先后依次为消费者、员工、股东、社会整体。
2.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常亚平、阎俊等人(2011)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品价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中指出,消费者愿意购买企业为了弥补承担社会责任多支出的成本而提高价格的产品。王昶、周登(201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国外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未来发展的好坏与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密不可分。消费者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最为重要的群体,企业更应注重其行为态度。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社会各界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国国内针对国内该社会现实状况进行的研究仍然比较少。虽有一些关于国内的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但是,直接针对食品企业、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研究的依然不足。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相对欠缺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消费者群体的研究。消费者群体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的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极度重视,对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很有必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研究。
(三)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向的研究缺乏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是,具体到消费者在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后的后续行为意向如何,这样的研究却很鲜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何,这直接影响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因此此项研究十分必要。
四、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影响
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响应的正向影响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其行为的实际感知。在此感知之前,消费者会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有特定期望。当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大于这种期望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正向加强。
(二)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消费者感知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时,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归因。当消费者将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归因于虚伪而利己的宣传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但不会有正面影响,还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有所不同
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不同内容,依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而消费者购买意愿受企业对利益相关者中不同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是不同的。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般有食品生产企业对环境、社区、消费者、国家、员工、竞争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食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关注的社会责任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
(四)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的影响
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可能会花费更多成本。消费者会关注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转移方向以及转移程度。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至消费者时,消费者购买意愿不会降低,甚至还会提高。但是,当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过多地转移至消费者或者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借口大幅提升产品价格时,不但不能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而且可能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时下备受关注的行业为切入点,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受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因素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归因、食品生产企业对社会责任不同方面的履行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花费的成本高低。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建议。
1.企业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期望。在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时,参考消费者的期望决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频率等。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更多地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进行广告宣传时,弱化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使消费者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归因于利他而非利己。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充分了解消费者更为关注企业履行哪方面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应领域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得到消费者的支持。
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应当适当地进行转移。事先要做好调研,了解消费者所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参考文献:
[1]沈弋.企业经营管理与社会责任之战略耦合[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晓峰.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法制建设滞后。我国虽然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涵盖面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经营者认识、学习社会责任造成一定的困难。(2)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地方政府仅仅是看到当前利益,而没有看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长远利益。(3)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主要是通过媒体监督的方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监督,还必须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媒体报道失实,不客观公正,自身的公信力差。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4)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考虑员工切身利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没有很强的自律意识。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步骤。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一种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高度一致性。(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既来自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来自社会影响力,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应通过履行企业责任来获得。通过履行企业责任,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赢得社会信誉。(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途径
(1)完善相关法律,制定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应建立规范的明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关法律、法规约束体系,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制定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2)消除就业歧视。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逐步建立完备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就业歧视是企业责任感丧失的表现,违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3)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诚信经营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和谐社会需要企业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4)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5)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今时代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企业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过程中,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走绿色发展道路,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6)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管理者应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7)关注社会事业。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和谐。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M].1999
[2]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吴黄影.公司管理层和公司社会责任初探[J].企业导报.2010(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法律规制
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外,所承担的维护国家、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主要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和治理以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公共事业的顺利实施等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决定了企业并不是孤立生存和发展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在整个经济活动运作的环节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 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维护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好运行,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走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知名度,从而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因此,充分考虑企业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承担能力的前提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格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其得到应有的福利,促进社会的稳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企业自身形象,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运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建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和技术给予了企业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应该为社会完成的职责,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由于许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最求利益最大化,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劣质产品造成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权利受损的事件频繁发生;只顾短期利益,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和产品保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行等。
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我们应该认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视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事实,加大力度改变这一情况。
4 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状
由于企业的最大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使企业立刻得到物质上的回报,甚至存在短期内与企业最求营利的目标相矛盾的表象,使得企业很难积极主动的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规制。
我国《公司法》第五条中设有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但只是一带而过,过于抽象的概念原则,很难被实际应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在《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单行法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条文都零散而模糊,尚未形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并且缺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公司法中所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法律责任,可以依靠法律的强制力强制履行,而一些道德层面上的社会责任,例如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在国际市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等,只能寄望企业自愿的履行,这就需要政策和法律通过激励来改善。
5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5.1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体系。《公司法》中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仅仅是企业的法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公司法》第五条的规定发展为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条款,并通过与其他部门法相结合,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落实,具有实践价值和效率性,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要对现行法律体系中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问题有关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目的为指导,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个层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将散见与个法律法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规则,应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理论重新整合,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建立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法律机制。
5.2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中法律责任的部分可以利用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针对道德责任的部分,则需要采取政府引导、法律保障、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与企业自身规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例如从市场准入、财政税收、市场管理、科技引导等方面,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行产业政策优惠等。
5.3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将企业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内部自觉的监督。同时依靠国家政策,强化政府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对监管不力的政府机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公开监督制度,依靠社会和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李东方.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衡爱珠.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9(212).
关键词:社会责任;循环经济;战略;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事。它不是一个部门或者某些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系中,企业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其应尽的义务,关系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河北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全球。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资源环境日渐恶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河北企业要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采用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有利于提升河北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企业适应环境形势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激烈竞争、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也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主要使用和破坏者。现阶段,河北发展循环经济还要以政府为主导,但要以企业为其主体力量。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生态生产方式,要将其转换为先进的生产力,关键是要依靠企业这个载体的转换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依靠企业从机制、管理等方面自主创新、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成员人人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中,必须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从某种角度看,企业就是社会公民,就要为社会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现代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今天,在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类未来最为严峻挑战的时代,是否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市场,最终还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从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看,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而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政府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政策机制、技术手段等引导、支持、激励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二、河北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某种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中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环保意识以及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和所在社区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对于企业内部,践行社会责任就是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和谐、共赢的氛围;对于企业外部,就是要求企业主动承担对生态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引导河北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对股东负责:就是要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短期利润,更要关注长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环保产品,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伴随社会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会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商品的制造过程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当然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行为。(3)对政府负责:就是要依法纳税,遵守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自觉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4)对所在社区负责:就是要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企业利益的实现是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的,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企业要积极参加所在社会的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5)对特殊利益集团负责。就是要求企业要重视环境保护,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对教育事业、科技事业的进步发展做出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回馈社会做出贡献。
三、推动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很重要。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推动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帮助环保型、循环型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第三,要通过有关政策机制、支撑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来约束、激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通过政策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通过政府政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这些政策既包括行政强制手段,也包括激励政策措施,通过两方面措施来引导企业。例如,可以利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环保绩效标识制度,与企业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利用业务量日益加大的发展趋势,实行“绿色采购”,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再生物品及节能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专向资金,对于积极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有力支持;可以对以企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可以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可以对企业所实施的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等等。
其次,通过支撑体系助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通过辅助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助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其具体内容可包括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信息监管体系等。从技术支撑体系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倾斜力度,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生产绿色产品,实现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运行过程,达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所需要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实现科研院所、大学等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从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着力于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力量,给企业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调动企业技术攻关的积极性,引导企业以发展循环经济来履行社会责任。其具体内容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用于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用于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就河北省而言,还必须紧密结合省情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努力探索适合河北省情的区域循环经济技术。通过上述努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能力。
从法律法规体系看,要结合河北省实际,把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有实效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如废旧包装容器回收法、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法等;还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要求现代企业生产者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要求,以此来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助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信息监管体系看,要加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工作,根据制定的统计指标及时做好整理、分析工作,为即时有效地监控创造技术条件,以便能够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保证发展实效。
再次,通过监督考核体系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在通过政府政策机制、支撑体系来引导、帮助和激励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来督促、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建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考核体系,要有意识地把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引入其中。其具体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当前河北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要真正体现奖优罚劣,以监督促提高的作用。要以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这些考核体系和指标成为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标准。要建立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透明度,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要充分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全员监督。要加大监督执行力度,要体现监督调控职能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执行。在明确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基础上,要加大监督,对企业是否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此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玉来.如何打造循环型企业[J].职业时空,2005,1:54-56.
但是,随着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增大,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处于环境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元的当代中国,人们几乎“谈化色变”,化工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矛盾有激化的倾向,化工企业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社会公众对其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亦是一浪高过一浪。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新形势,全面推进社会责任实践,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入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
通俗的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企业公民,从建立到消亡全生命周期中所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责任,它包括了企业应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行的各类责任,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社区,资源、环境、生态等,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根据“三重底线”理论,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领域,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三类。所谓“经济责任”,即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以及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等;“环境责任”,即履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责任;“社会责任”,是从狭义上讲的,包括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社区等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依据“责任层次”理论,我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三个层次。所谓“必尽责任”,指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如合法经营、缴纳社会保险、纳税等;“应尽责任”比必尽责任更高一层,指既符合但又高于必尽责任的要求,接近或超越行业平均水平,是所在行业期望达到的目标,如增加员工培训投入、增加环保投入、提高股东分红率等;“愿尽责任”是企业自愿行为,指企业在承担了必尽与应尽责任之后,有余力自愿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承担更多责任,如公益捐赠、参加公益活动等。
对企业社会责任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专门有一项叫社会责任的工作需要企业额外去做。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理念”,但并非“新事物”,它是伴随企业与生俱来的。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的,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涉及到社会责任问题,比如增加就业、依法纳税、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等,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它渗透在企业整体工作的各个部分,并非是说专门有一项叫社会责任的工作需要企业额外去做,企业做好了你应该做好的各项工作,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
误区之二:企业只要多做点公益事业,多捐些钱,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了。
事实上,做公益、捐钱本身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如果单纯以为“企业只要多做点公益事业,多捐些钱,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要先把除公益以外的事情都做好。公益是个自愿责任,企业做了是负责任的体现,但不做也不代表就不负责。例如,有些企业虽然没有向社会捐过钱,但产品质量过硬、员工待遇很好、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对自然环境没有污染、和上下游供应商合作得很好,这就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反之,若连起码的必尽责任都未做好,而是一味的热衷于所谓的公益和慈善,那只是沽名钓誉,履行社会责任则无从谈起。
误区之三: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之后履行的,我们企业现在实力还不够,等有实力了再考虑。
其实,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社会责任内涵会有所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层次和水平要求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不能认为是在企业发展之后才需要履行社会责任,“难道企业在初创或者经营困难的时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污染环境就是可以接受的吗?”实际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硬约束。企业履行必尽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然后努力创造条件发展自己,争取承担更高的应尽责任和愿尽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
鉴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至少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一种经营理念,是用来指导企业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是企业利益实现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一经提出就与现代经营理念不谋而合,现代经营理念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创造的总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其决策和行为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只考虑企业自身或少部分利益群体的利益,只有如此,方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铸造长青基业。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平衡机制,是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的有效机制。
任何事物的健康稳定发展都需要平衡。失去平衡的事物,是不和谐、不可持续的。如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失衡,就会发生劳资冲突乃至罢工、员工极端行为等事件;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失衡,就会发生消费者投诉、索赔乃至抵制等事件;企业利益与社区利益失衡,就会发生当地居民阻碍公司生产经营等事件。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内外部利益的动态平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硬约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已经不能仅仅只依靠过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硬实力,而必须依靠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集成与功能互补。而软实力的累积,离不开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目前,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已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
如今,已不是在讨论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业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那么,为了有效推动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我们首先需厘清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及其给企业、社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履行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等的责任,有利于改善我国整体安全生产状况,利于诚信环境改善及诚信机制建立,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履行对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责任,会直接降低三废排放量、增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环境保护能力,这些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具有以下五大价值。
第一,利于获取投资者青睐,赢得更多投资机会。企业若能履行股东责任,注重股东权益,关注股东诉求,规范公司治理,增加投资回报,带来社会责任溢价,相信投资者自然会对该企业有所青睐。而且,随着“责任投资”理念的推广,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作为企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成为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若能切实履行消费者责任,必然会注重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大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投入,严格生产流程,强化管理制度,进而助于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使企业提供更加有品质的产品与服务,进一步赢得消费者信赖,增加市场份额,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三,利于获得员工价值认同,成为吸引人才聚集的“洼地”。一个注重员工权益维护、重视员工职业发展、有着良好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的企业是大多数员工理想的去处,企业若能认真履行员工责任,保护员工权益,何愁吸引不来优秀人才?何烦留不住优秀员工?而一旦有了人才聚集,形成人力资本优势,企业便具备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
第四,增强各类合作伙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机会。企业若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利益,诚信经营,及时履约,形成“共赢”,便会增强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可获取更多市场机会。一个社会责任履行良好、能够给政府带来持续稳定税收,解决就业的企业,是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的,因此,同等条件下,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较好的企业无疑更易赢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第五,有助于树立立体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气质”,提升企业价值。企业若能最大程度的平衡各利益相关方利益,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气质”,推升股票价格,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样,企业就摆脱了简单关注规模、利润等短期目标的发展层次,提升到一个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更高发展层次。如何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第一,广泛凝聚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共识。当前,全社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关注,通过学习和实践,推动企业上下对社会责任价值的共识,有侧重地针对各个管理层级人员进行宣贯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比如,对于高层管理者,侧重CSR理念创新,使之根植于高管团队每个成员的思想之中,学会制定与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进而整体把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对于中层管理者,侧重CSR战略执行能力建设,使CSR战略能在各部门得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于基层人员,侧重案例教育,使公司CSR决策、CSR文化融入每位员工的血液里。
第二,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顶层设计,有系统、分步骤地导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由于CSR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点多面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又与企业战略目标、各利益相关方密切相关,具备相当的重要性,再加上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需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简单的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或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而是要通过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顶层设计,以提升实践成效为目标,优化配置有限资源,合理规划提升路线,实现全系统的价值最优化。
依据“系统分析、顶层设计、专业解决”的工作理念,企业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导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首先,系统梳理、分析企业目前的发展战略、利益格局以及资源能力状况;其次,与标杆企业、行业规范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等相对比,找出差距,进而依据自身实际,设计“一揽子系统解决方案”;再次,设立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或委员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社会责任工作推进计划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项开展提升社会责任层次和水平的各项工作;最后,定期梳理、动态跟踪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社会责任报告或相关专题报告。
第三,将社会责任实践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管理工具,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社会责任实践不是一年一度的一次性事件,也不是一个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完成的工作,社会责任管理不能与管理系统脱节而成为一个孤立性过程。从企业决策、计划、方案到实施、检验,最后到构建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和审计社会责任报告,这样一个完整、有阶段性的过程,它包括企业愿景、战略和企业目标,从管理流程到绩效,涉及到企业管理最高层的承诺,且与企业管理各个层面都有关系。
企业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部门作为内部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责任的实践过程,将有助于建立内部互信关系,提高各部门对企业总体战略的认识,提高各部门间的工作协同,提升企业日常运作效率。
第四,加大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充分挖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都要求获悉广泛而可靠的信息,所以企业管理和监管层有必要重视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而社会责任报告恰好是企业同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接口,它对于企业发现机会、控制风险、制定战略、激励创新、增强员工动力、树立企业信誉和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提出几点可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譬如:
建立、梳理并优化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日常积累;
加强对社会责任管理及报告编制等知识的专门培训和人才培养;
主动、定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增强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引入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
第五,加强行业协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引导与评价。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当代中国,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娘家”,作为联系企业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在引导与规范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措施着手推进。
一是培养人才: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课题研究和宣传普及,推进专门人才的培训与培养,
关键词:食品行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改善措施
一、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食品加工以及销售企业在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社区和环境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等。它来源于对人类生命权力的尊重,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一是对消费者的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责任,食品企业首先应承担提供符合产品质量及安全要求的食品的责任,从源头上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2.食品健康责任,食品企业应以研发出营养健康的食品为己任,而不应为了短期的私利生产虽不会对人体有致命危险的事物,但可能影响身体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物,或者仅仅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生产出一些垃圾食品;3.食品信息公开的责任,食品企业应主动向消费者公开有关产品的真实信息,使消费者充分了解食品有关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合理的决策;4.食品安全与健康事故赔偿责任,当企业产品发生健康与安全事故时,食品企业应主动承担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赔偿责任,树立负责人的企业形象。同时,对有问题的产品应实行产品召回制度。
二是对股东的责任。盈利是食品企业存在的目的,股东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收益,所以食品企业对股东的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获得利润,并在日常经营中维护其利益。而食品企业要盈利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负有生产、盈利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食品数量与质量需求,从而实现股东利益的责任。
三是对企业员工的责任。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员工的素质和表现影响着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食品企业对员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应致力于消除就业歧视,为员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四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作为社会法人,食品企业应参与所在社区的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承担对社区居民应负的责任。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防止环境污染,尽量使用绿色包装,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上述四个方面的责任构成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其中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各责任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企业在强调核心和基础的同时要保持责任体系的平衡。
二、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基于对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分析,本部分从认知和承担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一)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现状
食品企业方面,之前有些企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感觉非常陌生,甚至根本不知内容是什么。在向政府提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仅有少数几家食品企业在其中,并且都没有把食品安全作为其中一项内容,不知是故意回避还是没有认知到。但是在当今食品行业的大环境下,频发的事故使得社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迫使食品企业不得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目前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二)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现状
近年来,食品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其承担现状令人堪忧。通过对商道纵横网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结果看出,目前食品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仅有4家,而目前在该网站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共有1003家企业。可见,食品行业普遍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尤其是对消费者的责任。食品企业应当承担保证食品的安全健康,主动公开产品的有关信息,还有事故赔偿责任。可从近几年的现实来看,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现状并不乐观,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接着2009年的“问题鸡蛋事件”,然后到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地沟油”等事件,无一不说明了食品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漠视。
三、改善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措施
针对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食品行业的特殊地位,我国必须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体系和监督机制,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下,强化食品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认知及承担。
(一)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1.全方位地向食品企业宣传社会责任观念
在当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要利用各种方法使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督促他们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首先应通过媒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履行社会责任光荣的浓厚氛围。让食品企业在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中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企业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政策引导,如对公众投票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给予税收或其他方面政策的优惠,以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并培养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习惯。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建立客观有效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这几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事故”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从中不难看出,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的缺失。在公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已不仅仅是一个动听的口号,更是企业获得消费者认可,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食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形式之一,在被赋予存在和经营权利的同时,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负责。因此政府应逐步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在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范畴作统一界定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包括定期的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认证体系(如SA8000),以及包括社会舆论监督、消费者监督在内的多重评价体系,推进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机制,以敦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环境审计;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获取利润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根本利益,也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污染物的产生者和排放者。切实保护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更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可以引导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环境审计既是评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
一、企业环境审计的内涵
企业环境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环境报告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并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其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履行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活动。它的目标是“确保受托责任主体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理想环境”。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主要审查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和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足额到位,是否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设备设施。比如是否用于建设矿场扬尘筒仓或防风抑尘网、污水处理厂以及设备改造,是否进行矿山植树造林等。
(二)审查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和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情况
主要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了环保措施,环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有关建设项目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等制度。审查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设立环保组织机构,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等。
(三)审查环境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
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都会形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对环境活动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审查:环境活动会计估计的正确性及其会计估计变更所产生的影响,环境管理费用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环境税费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违反环境法规支付罚金的会计核算,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四)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
环保法规要求,一些工程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审计环境报告主要是验证报告中有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审查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实施,环保工作是否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环境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真实等。
三、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环境审计是确定和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此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了危害,应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其次是法律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要求企业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产环境责任。再者是经济环境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下,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付、处罚以及治理花费方面的责任。
(二)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并且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否则任何一项或几项环境决策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机,引起财务失败,严重地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清算。重视环境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生存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关注自身生存的根本原因,也使企业环境审计有其内在的动因。
(三)企业环境审计是提供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信息的客观需要
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而发生环境费用支出,治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支付环境直接费用和环境教育宣传费用;或企业积极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经济收益。这些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借以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改善管理措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环境审计是通过定期开展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分析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的环境因素,健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就成为企业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环境审计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企业进行环境审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也消耗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开展环境审计,促使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利益,促进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可以监督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措施,所以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源的约束。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开展环境审计,尽早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推广企业环境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必须关注五点:
(一)关注环保管理部门是否设立
环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可见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环保管理部门,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无人问津,环保工作将无法开展,企业就没有环保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境审计人员也获取不了有效的环保资料信息,环境审计将不能有效进行。
(二)关注资源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
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是决定资源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开发设计、先进的设备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关注资源环保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资源环保法规制度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外部动力和法律保障,企业内部健全的环保制度是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法规制度的保证,这样企业内部形成的环保制度化、长期化的体制,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四)关注环境会计资料的健全性、真实性
环境会计资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污染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染的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给环境审计增加了难度。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提供越完整、越健全,审计结果就越可靠,越能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在环境审计时,应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外部节能减排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是否健全、真实;这些专项资金是否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储备项目以及使用金额多少是否合理。
(五)关注周围相关环境实景
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是获得环境审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直接证据最为可靠。因此要实地考察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山林植被是否保持,是否适度合理地造育林,河水是否污染严重还是水质较好,地面是否塌陷,周围居民的房屋建筑是否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损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