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污染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业区;水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6202
1引言
工业聚集区汇集了众多的工业企业,存在污水排放量大,污染负荷排放强度高,水环境压力大等环境问题。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推进,狠抓工业污染防治,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源头控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也迫在眉睫。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更好保障水环境安全,避免工业聚集区成为重污染区,本文对工业聚集区水污染防治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2盘锦市工业聚集区基本情况
盘锦市目前共建有6个工业聚集区,分别为辽东湾新区、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大洼临港经济区、盘锦高升经济区。园区内共有企业251家,日排放废水3万t,涉及塑料、化工、食品、制药、装备制造、危废处理、保温材料、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产业结构复杂, 污染物种类繁多, 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
3污水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6个工业聚集区中有3个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污染在线监控装置,区内所有企业均已采取预处理措施,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个别工业聚集区未建或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二是部分企业预处理工艺、设施不能稳定达到预处理要求,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及管理要求的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面临着改进工艺和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问题。三是园区主管部门、基层环境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企业环境意识不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污水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部分生活污水没有进入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四是区内企业自由集聚,分布松散,行业类型不统一、污染物繁杂,而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针对COD、BOD、氨氮等常规污染物,对难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不足。
4污染防治对策探析
4.1开展工业聚集区水污染专项整治活动
对园区及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大企业及园区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过总量排污的单位,下达限期治理任务,治理期间限产限排;区内所有企业必须全面实现废水分流分治、深度处理,达到车间排放标准;对企业环保“三同时”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限期整改;对达不到治理要求、产能落后、工艺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
4.2加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对未建及未建成集中处理设施的园区要加紧建设,每季度对筹建及在建情况进行调度,以确保2017年底前所有园区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园区管网建设,园区内所有排污企业必须全部与建成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链接;对园区内“十大”重点行业、污水排放量大、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4.3建成三级污染监控体系
建成市级环保部门稽查督导、所在区域环保部门监管、园区监管的三级监管体系,强化部门间协作。形成长效机制,安排专门部门和人员对工业聚集区水污染防治工作负责。
4.4加强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新建企业必须全部进入相应行业的集控区,实施“以大带小”、“以新带老”,对可能产生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的项目限进园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园区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以审批。加强对排污位单位的排放监督,增加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的频次,对排放不达标、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顿,给予高额高限处罚,并依法足额追缴排污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行政责任。
4.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推进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十大”行业的企业,对符合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条件的,要强制审核。督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设备更新,改进工艺设计等措施,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扶持建设一批污染物“零排放”企业,鼓励节能节水,循环利用。
2016年1月绿色科技第2期
5对策实施保障措施
5.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兼组长,各县区、(园区)分管副县、区长(园区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的机构,抽调精干力量,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将任务逐级分解到责任单位,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成效到位。
5.2推进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工业聚集区内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环保自律机制,增强企业环保主体意识,规范企业环保行为,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环保管理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加强企业自身监测能力建设,开展自行监测,制定减排措施,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5.3加强部门联动,确保资金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市、县区及园区相关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集中治理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来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5.4发挥舆论监督,强化公众参与
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及时宣传报道正面典型,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实、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和部门要进行舆论监督,对典型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并跟踪报道整改进度。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了解水污染防治的途径和平台,有关部门要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强化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1工艺流程及废气排放环节
1.1.1纺纱工序a.清梳联:本工艺主要包括开棉、清棉、混棉、梳棉四个步骤,由清梳联一套设备来完成。清梳联主要设备包括:往复式抓棉机、重物分离器、单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主除杂机和梳棉机。b.条卷:将梳棉机出口的棉条进行并合、牵伸,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平等程度,并使小卷的重量、长度达到规定值,且保证小卷边缘的平整度满足要求。c.精梳:由于条卷后的原棉纤维中含油杂质、棉结、纤维疵点,因此需要进入精梳机除杂;除杂后的条卷进一步分离纤维,长度不达标的短纤维被进一步去除,从而使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得到提升;精梳后的棉条最终被拉至到一定粗细,且棉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得到提高。d.并条:将多根精梳后的棉条进行并合,棉条长片段不匀现象得到改善;然后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利用并合与牵扯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棉条;最终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供后工序使用。e.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然后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粗纱卷绕和细纱机上的退绕。f.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管纱,便于搬运及后工序加工。g.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质,以提高纱线的品质。本工序主要废气产污环节为清梳过程中棉尘的排放(G1)、粗纱、细纱工段的棉尘排放(G2)。
1.1.2织造工序a.络筒:在络筒机上将松式络筒变为普通络筒。b.并线、加捻:部分烘干后的松筒及原纱通过并线机将两股纱线并合,然后利用加捻机进行加捻。c.上浆、烘干:部分原纱在整经前需通过自动上浆机上浆并烘干。d.整经:根据工艺设计的规定,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为形成织轴做好初步准备。e.织造:利用箭杆织机及提花机进行织造。f.割绒:部分高档毛巾需将表面的毛圈进行剪割处理,使织物表面布满平整的绒毛,使其比普通毛巾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柔软度。本工序主要产污环节为织造棉尘的排放(G3)、割绒棉尘的排放(G4)、织造废纱的排放(S2)。
1.2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纺纱车间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飞花),主要来自于清梳联(G1)和粗纱、细纱、络筒工段(G2)。清梳联工段棉尘产生量约为46.9t/a,通过型号为FD51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69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8mg/m3,排放量为0.47t/a,排放高度为15m;粗纱、细纱工段棉尘产生量为187.5t/a,这部分棉尘被纺纱设备自带的吹吸风机进行循环过滤,吹吸风机收尘效率在97%以上,棉尘的排放量为5.6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织造工序中的络筒、并线、加捻、织造工段同样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G3),棉尘产生量为29.3t/a。这部分棉尘被设备配套设置的吹吸风机循环过滤,吹吸风机综合收尘效率在90%以上,棉尘排放量为2.9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在割绒工段会产生一定量的割绒棉尘(G4),棉尘产生量为439.6t/a,通过型号为FD23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54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97mg/m3,排放量为4.4t/a,排放高度为15m。
2结论
关键词:氯碱行业 汞污染 现状 对策
汞污染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字眼,汞本身作为一种对人体、对自然、对各类生物有着极大的强毒性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汞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使得汞及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并进一步走向恶化。
要想解决汞污染的问题,就必须得知汞污染的源头在哪。我们知道,我国的氯碱行业是汞的主要排放源和生产源,如果想要减少汞的排放量,这一行业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注重汞污染的源头,在广泛分析了汞污染的污染、危害和治理对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氯碱行业的汞污染做出重点探讨,针对氯碱行业的汞污染有目的地提出减少氯碱行业中减少汞排放的对策和措施。
一、汞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1.来源
汞污染共有两大类来源,一种是天然因素,另一种是人为干预造成的结果。
天然因素:在自然界中,地理中存在着很多的汞元素,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地质中存在的汞元素得以释放。几乎所有的矿物质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汞元素,自然界释放到空气中的主要为单质汞,其余的还有二甲基汞、挥发性汞及其化合物等等。
人为因素:人为的干预也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把汞作为原料来使用,在产品的加工或者使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中,某些行业或者企业具有典型的代表,例如荧光灯、含汞触媒的生产和使用。第二种情况是人类把汞作为杂质,有些产品当中会包含汞元素,在生产或加工时,汞元素会随时挥发出来,然后飘入到环境之中,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汞物质的开发和使用等等。
2.汞污染的危害
笔者总结了汞污染危害的特点,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汞污染的来源多,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宽泛,主要的是氯碱行业。第二点,汞可以通过大气或者水流等方式进行扩散和蔓延,我们不能够采取有效的、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成绩的措施来治理。其跨区域的污染特征,使得汞污染可以肆意扩散,治理难度较大。第三个方面就是汞可以以微小的剂量对人体产生极大地影响和危害,并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整个环境造成污染。汞污染由于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特性,使得治理方法难上加难。
二、我国氯碱行业汞污染状况
1.乙炔法所占比重大,含汞触媒需求量惊人
PVC是世界上通用的五大塑料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可靠品,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近今年来,我国的PVC领域发展迅速,在2001到2007这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产量就突飞猛增,由原来的3.1mt增长到10mt左右,跃居世界前茅。我国的国情使得我国在PVC生产时,采用的原料生产法基本上是以乙炔法为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生产方法还会存在下,并且会快速发展,对汞的需求量也会快速地增加。我国的汞资源已经基本上枯竭了,要想保持活力就必须大量进口,而国际上却纷纷禁止汞的出口和交易活动。因此,我国的汞污染看似会下降,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一问题还会继续并且长时间的存在下去。
2.汞的使用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我国氯乙烯合成中采用的是列管式转化器,新装触媒后反应的热点在转化器的上部,温度控制在150摄氏度或者更高,在触媒中的氯化汞和还原出来的金属汞将会有一部分升华到空气中,造成汞的浪费。在乙炔法PVC工艺生产汞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环节即转化器、除汞器和组合吸收装置。这三个环节中的汞流逝较为严重,但管理措施却相对落后,造成汞的流逝较大。另外,含汞废水的排放得不到有效地监管,废水中汞的含量也较多,但由于没有纳入环境监管的视野和范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盲区和安全隐患。
3.废弃含汞触媒回收处理环节存在污染隐患
在我国,拥有废弃含汞触媒回收处理权利的单位并不多,只有六家,他们分别为贵州4家,湖南、河南各1家。正因为单位缺少,以及技术的欠缺使得每年还有很多的含汞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很多含汞触媒不知去向。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使有权利处理的单位在二次处理时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得而知,并且在监管过程中也缺乏有力的体系。甚至一些不法回收商人违法回收含汞废弃物,使得汞污染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
三、汞污染治理的措施和策略
1.控制氯碱行业的肆意发展
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我国的PVC快速发展,各地纷纷上马这一项目,不管自己的技术是否成熟,不顾条件是否允许。如果对这一趋势不尽快制定措施加以制止和禁止,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氯碱行业将会遍地开花,给汞污染提供一个可趁之机,使得我国的汞污染治理难上加难。从环境保护这一角度来说,必须对此采取严厉的措施,应该充分考虑环境的容忍度,不宜再大规模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如交通、市场、资源等因素合理地布局。另外,汞的使用也应该列入到氯碱行业的发展规划当中,真正地把汞污染的源头遏制住,从而,在源头上切断汞污染。
2.要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巧妙地调节
针对我国汞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学会用“无形的手”去调控,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巧妙调节。可以考虑对氯碱行业征收环境税,减少汞的排放量,还可以尝试实施汞的定量配置制度,限制汞的无限制使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汞的需求还很大,但是进口、生产、使用等情况的统计工作不到位,无法真确把握汞的治理分寸。以后要加大监测力度,有效地统计好与汞有关的数字。
3.加强回收监督,强化管理力度
由于汞的挥发性质,使得汞的流失必不可免,为此,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强对汞的管理力度。例如,废弃汞属于废弃物,废弃的含汞触媒、含汞活性碳等要交由专门的汞回收单位,回收利用,科学处理。在我国,尽管汞的回收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但是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失误。一些汞回收单位回收废弃汞的处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监管,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要加强监管力度,对氯碱行业进行重点监测,监理各个企业的档案,对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严密监控,禁止污染物转移。
4.加强汞产品的研究工作,减少汞的使用量
我国汞产品的替代工作还相当落后,在技术投入方面还有欠缺。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并在资金上、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保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改善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而造成的汞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强制性地关闭一些汞生产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减少汞的使用量。
四、小结
汞污染的主要源头在氯碱行业,要从各方面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从而在根源上减少和杜绝汞污染的现象,我国的环境改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标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问题;对策
1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的意义
工业园区内聚集着大量的工业企业,其日用水量、排污水量巨大,因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受污染水体难以恢复等特点加大了工业园区有效处理污水的难度。因此,要做好水污染防治处理工作,避免污水交叉现象出现,以此保护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1]。
2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现状
2.1产业结构复杂
目前,工业园区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工业发展形式,其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但工业园区复杂的产业结构导致其排放的污染物十分繁杂,因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开展并不顺利。
2.2污水处理方式不科学
集中处理污水是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该方式虽然减少了污水处理的预算成本,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一般情况下,工业园区的污水经集中处理后会通过园区内的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整个过程中,各类污水汇杂在一起,如果采用同样的处理手段就很难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且工业园区在排放污水时,未对污水进行预先净化处理,或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导致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逐渐严重。
2.3水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是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在开展污水防治工作时,未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4污水处理系统功能不完善
工业园区在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时,通常先以预处理的方式来进行污水处理,然后再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以实现污达标排放的目的。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部分工业园区没有对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与详细规定,导致各个处理环节独立进行,无法做出科学的污水管理。此外,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工业园区没有明确污染物的类型,从而使污水处理工作变得复杂起来[2]。
2.5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不合理
在实际建设中,部分工业园区对环境的保护程度不高,还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发展目的,因此,在其选址上只注重园区的位置与面积问题,没有对园区的区域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等问题进行合理考虑,这些问题对于污水处理排放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工业园区不规范的规划建设既影响着水污染防治的效果,也影响着工业园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2.6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随着我国近年来逐渐重视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优化,但还不完善。如部分园区还是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工业园区没有具体的相关标准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鉴定,部分企业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严重破坏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严重影响[3]。
3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对策
3.1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提高工业园区的污水治理效果,在其建设之初便要以绿色环保为基础进行规划,同时,在园区规模建设上也要科学规划场地选址,以及根据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工业园区的场地建设与建设面积。此外,相关部门也要科学规划运营理念,提高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门槛,并针对园区内部进行严格监控,建立起科学管控制度,以及吸收水污染防治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各部门水污染处理工作的责任,并进行阶段性评估,通过奖罚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以此共同完成污水防治的任务。
3.2工业园区合理的污水处理方式
3.2.1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提高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问题,园区管理人员必须提起重视。要根据园区的真实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整顿,设立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及时优化工业园区内的污水防治系统,以此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营,并且,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检查工业园区的污水防治落实情况,要确保所有处理程序都符合相关标准,以此提高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防治水平[4]。3.2.2进行污水分类处理工业园区相关人员应重视污水集中处理带来的问题,要避免因不同污染物的汇集而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的后果。因此要合理进行污水分类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应采取不同的处理与净化方式,以此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3.2.3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同的工业园区其污染状况也不一样,所以,在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时,应结合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的管理力度,并作出适宜的调整,这样既可以保障企业获得相应的发展,又保证水污染防治工作可以有序进行。3.2.4寻找新型水源,减小用水压力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工业园区要积极寻找新型水源来缓解用水压力。目前,园区水资源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污染现象也逐渐严重,不仅影响了园区的周边环境,也降低了工业生产效率。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相关人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要使工业园区的污水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与优化,且作好宣传工作,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节水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5]。
3.4加大监管力度
一些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减少污水防治成本,会出现污水偷排的行为,因此,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对企业污水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并准确计算出企业的用水量以及污水的排放量,以此作为监督的依据。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当结合工业园区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检测,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并制定出合理的惩罚机制,以此完善监管制度,从而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应加强群众力量,可通过真实举报有奖的方法,提高对工业园区的监管力度,以此提高工业园区水污染的防治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了相关优化政策,希望能为工业园区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制度、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提供帮助,使我国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朱孟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20,51(6):246.
[2]彭宽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与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2):69.
[3]毛玫清.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以及方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95.
[4]金明,王岳阳,金选.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7):253-254.
关键词:南京市;十三五;工业危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67-03
Abstract: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Nanjing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were summarized,an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anjing;The 13th Five-Year;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化学反应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等特征。尽管工业危险废物的总量相对较少,但因其对环境造成的后果严重,始终是固废处置的重点和难点[1]。工业危险废物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在工业危险废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黑色金属冶炼等为主的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危废逐年增多。据统计,5年间共产生危废195.5万t,较“十一五”增长了68.9%,年均增长11.1%。而危废的处置利用设施和能力没有同步增长,不能满足工业危废处置利用的需要。因此,为了在“十三五”期间加强南京市工业危废的环境管理,提高危废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确保危废处理处置无害化,切实防止危废污染环境,有必要进行南京市工业危废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危废的产生、处理处置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危废处置利用及完善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十三五”期间危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1 “十二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工业危废产生及处理处置状况 根据南京市环境统计资料,“十二五”期间,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为30.17万t、32.52万t、37.70万t、45.81万t和49.34万t,较“十一五”增长了68.9%,年均增长11.1%,基本呈逐年增长态势(图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产生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危险废物种类为废碱(HW35)、精(蒸)馏残渣(HW11)、废酸(HW34)、废矿物油(HW08)和其他废物(HW49)等。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危险废物主要处置利用方式是焚烧、综合利用以及填埋,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利用和企业自行处置利用为主。5年间,虽然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已达约99%(2015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6.67%),但综合利用率只有约50%~65%(图2)。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本地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较弱,到2015年年底南京市共有29家企业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其中危险废物集中焚企业2家,危险废物填埋处置企业1家,综合利用企业19家。每年仅有约75%的工业危险废物在南京市本地处置,其余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需转移到镇江等周边地区处置。另外“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每年都有少量危险废物贮存,2015年约有1.65万t危险废物处于贮存状态。
1.2 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长,处理处置能力不足,造成了一定数量的危险废物贮存于各大企业。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次均未能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体系,很难对危险废物实施从产生、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统一监督管理,致使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一定问题。
1.2.1 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尤其是焚烧处置能力不足 南京市以化工、钢铁和电子为支柱产业,产生了大量工业危险废物。十二五期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介于30万~50万t/a,仅约75%在南京市处置利用,25%的危险废物需跨市转移。企业的焚烧设施与工艺也较为落后,亟需升级改造。另外,废酸、废碱、有机溶剂等缺乏综合利用单位。危险废物贮存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另外危废跨市转移既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又存在巨大的运输安全风险。
1.2.2 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方式有待改进 2015年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总体综合利用率为62%。从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看,大多停留在作为燃料、筑路等较低层次上,缺少高附加值、深度加工的产品,而且量大面广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危险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也存在一定隐患。
1.2.3 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与环境形势不相匹配 近年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的逐年增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技术能力落后,危险废物处置设备急需更新。同时,南京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强度不够,尚未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亟待建立科学规范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随着新的管理职能不断强化,管理执法队伍力量不足,难于全面掌握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流向等情况。
2 “十三五”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形势
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南京市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根据《南京市环境统计资料》得到单位工业总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从而得到危险废物的排污系数,按照南京市工业总产值计算危险废物产生量。危险废物年产生量预测数学模型为:
式中:W-规划期末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单位:万t);δ-预测基准年单位工业总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单位:t/万元);α-衰减系数;n-预测时段(单位:a);M-规划期末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以2015年为基准年预测,万元工业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78kg/万元。分析2011年以来南京市万元工业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南京市危险废物排放强度年递减系数变化于0.06~0.17,中值为0.08,平均危险废物排放强度年递减系数为0.10。由于递减因子不稳定,而且减排空间不断减小,所以预测公式中α取最小值0.06,2020年南京市危险废物预测产生情况见表1。
随着资源回收技术的不断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果危险废物能实现远期85%的综合利用率的话,预计2020年南京市分别大约有8万t危险废物需经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但如果以2015年62%的综合利用率来估算的话,2020年南京市大约有21万t需经其他方式处置。就以上趋势分析看来,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是“十三五”面临的2个主要压力。如果远期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不能达到85%的话,那么南京市目前的危废处置建设状况尚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如何处置未来增加的危险废物,将是南京市固体废物未来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
3 “十三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3.1 “十三五”期间工业危废污染防治总体目标 根据《南京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南京市“十三五”期间工业危废污染防治总体目标为:围绕“十三五”环境保护基本策略,以保护环境、防治工业危废污染、减少工业危废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加强南京市的工业危废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业危废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工业危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危险废物的跨境转移,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工业危废处理处置体系和稳定运行机制。综合分析2015年南京市工业危废污染防治现状、《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以及《南京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设定南京市工业危废管理指标为:到2020年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3.2 “十三五”工业危废污染防治主要对策建议 工业危废的处理处置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模式,需要从产生、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2]。为实现上述目标,解决南京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2.1 完善工业危废的行政管理体制及信息化平台建设 结合南京市工业危废管理实际状况,完善立法、执法和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明确调查、惩罚等行政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工业危废管理信息网,加强危废全程监管能力建设,与工业固废的管理一并构建固废处置流程的监控一体化系统,全方位掌控危废的产生和流动情况,统一归口危废产生、处置企业、以及运输等相关信息。完成动态数据库建设。加强检查、企业申报登记、监督以及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加强危险废物应急能力建设,有效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增加执法人员编制,解决管理执法伍力量不足问题。
3.2.2 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处置能力 南京市近期应加快威立雅环境服务公司、化工园天宇、长江江宇、江南、江北环保产业园等危废处置项目的建设步伐,远期积极争取在这些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再上几个危废处置设施项目,提高危废的焚烧与填埋处置能力,解决南京市危废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力争至2020年,危险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能力达20万t/a以上,实现危险废物的本地处置以及焚烧、卫生填埋等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安全处置。
3.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危废处置行业的发展 制定科学完备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建设计划,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解决用地、资金等相关问题。加强危废处置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通过多种手段解决企业研发投入高、危废处置利用利润微薄、提档升级难等问题。支持鼓励危废处置利用企业积极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运行等优惠政策。完善《南京市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对危废企业申请该项补偿的节能规模要求。通过绿色信贷、减免税费、土地有偿使用等优惠补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危废处置利用行业,重点鼓励投资危废焚烧处置、废酸处置利用等南京市目前处置能力缺乏的项目。
3.2.4 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着力提高危废综合利用水平,重点研发危险废物再利用与安全处置的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优选和风险评价机制与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决策支持软件。
参考文献
[1]再协.2016年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概况[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7):13-17.
一、检查范围及检查内容
全县天然气加气站、门站、液化气冲装站、销售点、住宅小区、餐饮经营场所等燃气用户安全管理情况。
为切实开展好__县建设系统开展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经局领导研究成立__县建设系统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行动领导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燃气办,主任由吴建军同志担任,工作人员由燃气办、城建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组成。
(一)燃气经营企业(含液化天然气)安全生产管理情况。1、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情况。经营证照是否齐全、有效;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各执行情况;安全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巡线巡检、设施设备检测检修和保养记录;燃气工程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情况;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包括管道占压情况);履行24小时值班记录、应急演练、及时处置紧急事故、抢修服务职责等;入户安全检查及安全用气宣传情况。2、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情况(重点是各类燃气储存、输配设施以及强检的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报警系统、消防器材、避雷设施等设备完好和定期检验、运行情况以及燃气设施重点部位的防冻措施执行情况);燃气工程建设现场安全管理情况。3、企业消防安全建设情况。防火制度是否完善,防火安全责任制是否得以落实;企业员工是否经过消防知识教育培训;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水源是否充足;安全疏散出口、消防通道、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能否达到紧急疏散要求;消防器材是否完整有效;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易燃易爆场所防火、防爆等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情况
__县兴雅城市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对县城的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的建设及日常维护运行情况、设施完好情况、市政消防栓、消防水鹤要建立台账,以便于掌握全县消防栓、消防水鹤的完好情况。
各企业对辖区内所有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盲区,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强危险性较大的供气环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凡因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排查不深入、整改不彻底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将追究企业法人法律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企业(公司)要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迅速开展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政治工作,认真制定整治工作方案。企业按照自查、整改的方式进行。尤其时天然气管网和设施,居民用户以及煤改气锅炉用户和施工作业现场燃气地下管网保护情况,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督导检查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实施,贯彻落实省站《关于开展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督导工作的通知》(晋农生态发[2012]26号)要求,省站派出督导小组于11月29日~30日前往长治市和晋城市,12月4日前往晋中市,分别对三个市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抽查了长治市襄垣县、长治郊区,晋城市泽州本文由收集整理县,晋中市榆社县。省督导小组成员包括省站资源环保科赵少婷、阎宏毅及大同市农业环保监测站马军,三个市农业环保站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也参加了督导检查工作。
在长治市,督查组首先听取了长治市农业环保站的工作汇报,了解了全市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来到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范岭村,听取了襄垣县农委工作汇报后实地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同时针对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给采样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示范。接下来督导组来到长治市郊区西柏兔乡中村,检查了土壤采集工具等准备情况,在田间实地演示了土样采集整个过程,要求县农业环保站一定要认真规范采样。督察组连夜赶往晋城市,听取了晋城市环保站的工作汇报。第二日督查小组抽查了晋城市任务最大的泽州县,采样任务为1483个。督导小组前往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查看了土壤样品风干场所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来到泽州县夏村镇,现场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查看了现场填写表格并纠正了表格填写不规范的地方。泽州县土壤样品采集过程比较规范,并有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同时任务完成进度较快,检查当日已全部完成野外采样任务。
在晋中市,督导小组前往榆社县农委听取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榆社县采样任务498个,是晋中市最多的县,目前已完成样品野外采集工作。通过现场检查土样风干场所及风干方式,发现技术人员土样风干规范操作方面存在误区,部分样品在风干过程中有交叉混淆,督导小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重新采样,重新风干。榆社县农委表示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一周内完成重新采样及重新风干工作。
在三个市,督查组还分别要求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文件、数据、信息等资料的保密工作,档案及电脑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业电脑不能联接互联网等。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及病害防治现状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的规模较大,并且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呈整体下降的水平。池塘、河流、水库、湖泊、沿海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并且一些工业污染不仅仅对养殖产品造成了危害,还滋生了相当一部分的病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传统的水产品病害发病高峰期在夏秋两季,但是现在的状况是一年四季都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发病高峰期。病害的爆发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养殖场地都毗连在一起,相互的传染性较高。同时由于江湖水质较差,极易造成病菌滋生,为病害生长提供了温床。所以,病害通过水质传染的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了当今水产养殖病害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的现象。并且由于多个物种共用同一片养殖水域,许多病菌产生了交叉感染,产生了一些新的更具有危害力的病菌。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都是以药物为主,同时由于饲养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防治知识,病害的防治情况非常不理想。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养殖场都是个人承包,缺乏专业的养殖人员和病害防治人员。并且由于养殖工人水平有限,对于病害的防治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管理粗放的局面,并且管理水平较低。许多养殖人员病害防治与管理意识较差,特别是海水养殖和湖泊养殖产业,由于面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养殖人员的防治心理较差,认为有自然的庇护,水产养殖不会遭受太大的病害。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现在即使是海水养殖及江河湖泊养殖也面临着巨大的病害。船舶污染物、石油污染、外来物种、蓝藻、浒苔、各种水生生物、人类排放的垃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产养殖病害爆发频繁,但是人们的防治意识与管理意识较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害的发生。由于我国的水产品病害药业研究领域起步较晚,许多水产养殖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由于长时间使用药物,许多病菌已经对传统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这就需要新的药物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落后,渔药企业较少,并且企业创新精神较差,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也较差,不能有效地满足渔业养殖对药品的需求。面对工业污染时,防治手段更为落后。大部分养殖户只能看着自己的养殖产品被工业垃圾所污染。由于没有充足的预警与防治机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防治手段非常落后。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对策
许多水产养殖户因为无法提前得到相关的病害预警信息,只有在养殖产品受到病害的侵袭之后才能发现,并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往往只能起到较小的补救效用。缺乏专业的病害防治预警与监控体系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遭受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信息互通,及时病害预警。并且政府要积极地对相关的养殖水域的水质展开监控,及时发现工业污染可能会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在工业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要格外重视对水质的监控,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治监控与预警机制,来减轻病害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爆发突然、影响广泛等特点,要加大对病害危害的宣传力度,使得养殖人员充分提高对病害的防范意识。针对养殖户知识水平有限现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配备专门的技术咨询人员,必要时要进行上门指导。并且鼓励水产养殖户通过自学等途径,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对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的储备,将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促进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要加强养殖人员对于病害的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基层养殖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害,并且明确其种类,以便及时地采取预防与救治措施。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这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因为水资源的污染而逐渐衰落。国家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国际贸易日益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远洋货轮穿梭在我国的各个港口码头,而货轮带来的外来物种和生物极有可能在没有天敌的我国水生环境,对我国的水域环境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破坏水产养殖的环境,国家要针对外来物种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我国当前的渔药企业较少,针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药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强对相关的渔药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相关的科研工作以及新的病害防治药物的开发工作。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倒逼机制 财税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给首都形象和首都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该数值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值的1.5倍,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48.2%,北京市大气污染严重,需要发挥财税政策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北京市逐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包括增加空气质量监测站和细分空气污染源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处理工作等措施,2012年增加了对PM2.5的监测,确定了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思路,编制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于2013年3月实施,该措施具体部署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案和目标。表1是2003-2010北京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处理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状况:从废气治理的设施数的变化来看,北京市废气处理设施数量2005-2009年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甚至2010年投入总量较2009年还有所减少,而2010年投入量仅为2003年的1.08倍。从北京市治理污染的能力来看,污染处理能力逐年提高。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去除量进行综合比较:工业SO2排放量2010比2003年减少了一倍,但是去除量却是2003年的5.4倍。去除率由2003年的0.21增加到2010年的2.2。工业烟尘去除率由2003年的60.28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90.86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由2003年的27.63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45.94万吨。
总的说来,北京市虽然加大了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的投入,提高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能力,然而,大气污染一经形成,其修复与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
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机制下的财税政策支持
大气污染治理能够对经济系统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形成倒逼机制,如图1所示。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气污染治理急需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倒逼财税政策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大气污染防治效应。大气污染治理具有正的外部效应,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调控,通过财税政策的有效运用鼓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达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财税政策改革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首先,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的乘数效应。通过财政投资性支出等政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通过财政优惠政策扶持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利用,设立大气污染治理科研专项支出,加快大气污染控制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其次,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产量效应和替代效应。利用财税手段实行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污染产业退出市场步伐,推进环保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改变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
财税政策倒逼企业和消费者个体改变其经济行为,致力于源头防治。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排污付费等财税手段使其有压力感、危机感;积极引导并促使其改变其生产方式,激励技术创新,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预防。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税收政策的运用使外部成本内在化,通过产品价格来引导消费,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来刺激生产者减少或改变其污染行为。此外,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总量不高且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是在污染治理投入中所占比重还很低,从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2年的1.24%,并且整个污染治理投入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很小。
大气污染治理投融资总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虽然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但投资总量不足仍然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投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环保主要投资范围是建设项目“三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在北京市的大气污染中,工业污染占据较大比重,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北京市通过各种渠道投融资致力于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补贴和企业自筹。以2003-2010年工业污染投资源来源为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北京市2004年以前工业污染投资以政府补贴为主,2004年后企业自筹资金开始增加,并且大幅度超过政府补贴数量,但是从总体趋势看,投资总量从2009年开始下降。大气污染防治具有正的外部性特征,需要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引导各经济主体行为,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总量的下滑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与不断增长的污染治理需求是相矛盾的。
(二)环保税收政策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
北京市对大气污染治理高度重视,但是重治而轻防,雾霾天气已经给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治理敲响了警钟。近来年,税收手段并没有完全发挥其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的调节作用,对减少重污染企业的排放和建立惩罚机制以缓解和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国环境税还未建立,缺少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税收手段。最后,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其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税收调节的主观和客观缺位。
(三)城市间的大气污染联防治理不够紧密
由于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在治理大气污染中需要形成区域联防体系。有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中,外来的污染物约占20%。由此可见,除了结合本市污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外,城市之间联防联治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季风气候等的影响,城市间的大气污染会相互影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分配不尽合理、“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存在及联防方案还未明确,统一的应急联动体系还未建立,直接导致大气污染治理执行力度不够。
大气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完善的财税制度保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充分发挥大气污染治理的倒逼作用,促进财税政策的优化,对完善财税体系、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政府预算支出管理体制以实现财政支出、投融资结构合理化
我国目前节能环保预算资金属于财政预算专项投入,用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增加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配套设施投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安排,配套改革。同时,扩大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融资渠道,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政府补贴和企业自筹比例,促进大气污染投融资结构合理化。
(二)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税制改革,充分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引导和调节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税种主要包括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一方面,推进消费税、资源税改革,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调控的目的。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将煤等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等纳入征税范围。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煤炭等应税品目,推动北京“三高”企业的产业转移。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煤炭从价计征改革,削减并控制燃煤总量;给予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奖励税和惩罚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加快环境税的立法步伐,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达到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目的。
(三)创新财政投入机制
除了政府财政预算投入外,积极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财政补助方式,支持污染企业减少排放和环保项目的研发与建设。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充分地利用信贷资金,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环保资金的不足;将“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结合起来,通过预算补助的方式引导和激发企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解决区域间联防联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促进区域联防治理体系的建立。
因此,在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背景下,优化财税政策,将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税收政策的产量效应、替代效应,促进北京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凤.绿色财税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2.储德银.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总量与结构效应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4(2)
3.苏明.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