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养殖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建设理念―――五个“以”
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应依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定。山东省2012年正式启动“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以培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这决定了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也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本课程建设理念为:依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保障,以因材施教为特色,全面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在完成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凸显课程自身的特色,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为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课程内容的模块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模块结构
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开设的“水产养殖生态学”课程,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水域污染生态学五大教学模块,涵盖十余个理论专题。其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四部分,为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为课程的核心;全球变化对水域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和水域污染生态学两模块为拓展模块。所有模块均密切结合水产养殖理论与实践,加大与学科的有效结合,深化专业层面的知识渗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知。
(二)模块特色
1精炼学科经典
生态学基础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是最成熟和最经典的部分。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和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特征两大模块是课程的核心。所有的模块需在32个课时内讲述完成,因此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一大难题。我们的思路是进一步的凝练和浓缩基础知识体系,做到少而精和重点突出。对两大核心模块进行重点和详细讲述。
2密切结合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水产养殖生态学也不例外。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特别关注水产养殖实践中的生态学问题,做到生态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密切结合,用实际的水产养殖实例诠释生态学的原理。如讲授温度的生态作用时,我们会介绍鱼、虾、贝、参等养殖常见种对温度的要求及温度变化的反应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增强专业知识,且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创新―――“一平台四结合”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平台,创新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因此,包括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在内的国家教学资源库是高校可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与平台;许多高校的网站都设有“精品课程”专栏,这些也是可以获取和学习的宝贵资源;青岛农业大学网站中也设有“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另外,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包括电视专题片、DISCOVERY、BBC等相关资源,使之转化为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授课方式,可生动有趣地传授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过程实质上是继承已知和探索未知的过程[4],科研以教学为基础,科研成果反馈于教学。教材是前人成果的沉淀,为已知,科研是探讨未知。大学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已知知识,还需担负科研任务,以探求未知。通过科研活动,变未知为已知,促进教师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的过程又可为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多,受困于生态学的知识框架,往往缺乏生动鲜活的实例,学生听课容易感觉乏味。因此,我们采取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深入浅出,逐渐引导出知识点的本质。比如在讲授生理干旱环境时,让学生考虑一下口渴时有一杯高盐度的水在手中是不是也不能喝,就是有水而无法利用,不能解决口渴问题。这正如生理干旱环境一样,周围环境中有水而植物无法利用,表现出缺水干旱的症状。这种现象为生理干旱,这种环境即为生理干旱环境。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授课中我们依然坚持教师讲授为主,但更加强调和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师生互动更能体现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尊重,更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师生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的转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积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学是另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为学生设计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研题目,鼓励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实践操作和讨论启发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定期汇报学习效果,没有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
5教师主讲与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
借助校内教师主讲,校外专家专题报告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经典理论;然后根据课程的知识系统组成结构,形成不同的学术专题。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外聘授课专家的方法、结合主讲老师的科研优势,对设置的不同专题,邀请该专题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这种方式首先能够更充分地把一个问题讲透彻,知识点集中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解决了教科书理论知识滞后性的问题;第三是专题讲座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发现生态学学习与水产养殖学专业知识的关联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四是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更为广泛丰富,更有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应重点在于把握课程和专业特色,重点在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应随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不断对课程建设的内涵进行探讨,不断革新课程的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定华,彭慧.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8):23-25.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建设;发展
“水产养殖学”是湖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新开设的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部分深受传统“轻农、歧农”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水产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读此专业低人一等;其次,考生和家长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就业状况过度担忧,由于对该专业的就业状况不清楚,导致片面地认为水产类专业不好就业,工作环境差和劳动报酬低等,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报考本专业。近两年来,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源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入校的较少,许多是调整志愿无奈进来读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家长对水产养殖专业也不认同,担心孩子读完大学仍旧无法“跳出农门”。这些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有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念头。
然而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节粮节地型产业,它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可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水产品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营养的优质食物,被誉为“健康食品”[1]。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288.36万吨,均占到世界产量的70%以上[2],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两个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水产养殖”。另外,湖州师范学院背靠南太湖,历来是水产养殖业发达的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地理位置,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学科是我校重中之重的建设学科,拥有水生生物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淡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我校要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也是申报硕士点,建设湖州大学的重要支撑之一,拥有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这些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校新办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我校水生生物学的优质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通过加强水产养殖学的专业宣传,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富有创新能力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生源质量
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秀学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设湖州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网站,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对本专业进行全面详细介绍。通过招生宣传,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本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内涵、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同时依托本专业的养殖基地和养殖实验室,普及水生生物学知识,宣传渔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其二,挖掘专业发展的优秀人物及其成功事例,组织编撰宣传材料,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水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熟悉本专业、进而热爱本专业。除了会议上、课堂上宣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立“名家论坛”,请本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到校讲学,介绍他们创业的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到水产养殖及饲料和食品的龙头企业、相关科研事业单位等参观学习,使学生真正看到水产业的希望,增强学生立志投身水产养殖业的信心。
3 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来之能用,能够立即担当起技术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转化到生产中,做出其他非专业学生难以做到的创新性贡献。这就要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3-5],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实训平台指导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一进大学就由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全方位引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大一第二学期起,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科研创新专项,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技能;进入大二以后,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课题,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服务地方等;进入大三以后,指导学生确定就业和考研方向;进入大四以后,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考研或就业等。让导师成为学生四年本科生活的“守护神”,从而增强师生感情,巩固专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2 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专业依托的“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践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3.3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学时安排,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够重视。然而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6]。
3.4 利用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强调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夯实学科基础,发挥本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所具备的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性课程的开设力度。
3.5 严格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普及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水产业精英人士或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别课题项目,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下转第20页)
(上接第57页)5 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吸引优质生源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方设法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引导学生考研继续深造。近年来,本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考研人数和上线率均在我校首屈一指,这对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有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考研视野,即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报考水产养殖相关专业,也可以报考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其二,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注重师范技能培训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如参加普通话、化学分析工、教师证、会计证等的考证培训,为从事相关教育或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其三,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水产业界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去基层,去渔区,去生物技术类企业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创立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确保新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森.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工业的成就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0(11):1-2.
[2]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3.
[3]石耀华,顾志峰,王永强,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77-79.
[4]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1.1残饵、排泄物、分泌物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1.2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面积
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采取集约化形式是多余的饲料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大量过量的水远远超过他们的纯化,污染水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部门可以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充分考虑水水产养殖和水承载能力的负载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保护海洋环境没有污染,水产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的前提。
2.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净化厂工程,工程技术,鱼菜共生,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治理水域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没有二次污染,保证了水产养殖的良好水环境,市场发展前景较大,是获得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价值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
2.3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域环境,养殖管理手段违背了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必须要树立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产品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监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水产养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步伐,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管理机水产养殖业。
2.4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依据我国国情,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和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加强监管渔药使用和养殖废水排放,加大对渔药滥用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5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现阶段我国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及总体受教育程度上,这些人员缺乏保护环境和保护水域的意识,这样就认为的导致了水域环境污染较严重。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将最新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分步骤传授给渔民,提高渔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6净化水体处理方法
2.6.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原理是根据水体和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净化水体,该方法普及度相对较高。现阶段人类比较常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吸附法、逆渗透法、曝气法等对于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进行处理;如果如水,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使用吸附法利用多孔固相物质除去吸附的有毒物质,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如果有害气体,如氨和氯的存在,可使用水,曝气方法来改变曝气,去除有害气体。
2.6.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
3淡水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灵魂与先导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绩效与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重新评估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够符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理念。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理念应当具有层次性,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专业精神的指引,实现教学形神统一。
1.1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精神的引导作用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在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利益与冲突、经验与反思中不断发展。
1.2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改革水产养殖传统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2改革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
完善激励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过程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教师、学生、社会、专家多方结合的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科教学的活力。总而言之,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从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方法。
3重新构建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模式
3.1以水产养殖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素质、从业能力、岗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后,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针对性。
3.2将专业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构建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应当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找准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以到场地实习或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4调整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建立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必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互补,在人才培养、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向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上适当倾斜,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5结语
第一条为规范海域水产养殖退出补偿行为,维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及《*省海域使用补偿办法》的总体原则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批复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海域的滩涂养殖、浅海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退出的补偿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在市政府历次水产养殖退出范围以外,且19*年4月1日《*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实施前至今仍在使用海域从事水产养殖,以及实施后至今仍在使用海域从事水产养殖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登记的,依本办法给予水产养殖退出补偿。
市政府历次水产养殖退出范围以内的,按原通告的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和补偿工作。
镇(街)人民政府协助做好本辖区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和补偿的具体工作。
市、区海洋与渔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农业、建设、国土房产、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和补偿工作。
第五条海域水产养殖退出补偿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协商的原则。
第六条海域水产养殖退出补偿包括直接补偿和综合补偿。
直接补偿和综合补偿资金由重新获得海域使用权的用海单位承担。
第二章直接补偿内容和标准
第七条直接补偿是指给养殖者以货币形式支付海域附着物补偿费等费用。
第八条直接补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水产养殖的类型和设施状况确定。直接补偿标准按物价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见附件1)
本办法未涉及到的水产养殖类型的直接补偿标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区人民政府予以评估确定。
第九条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应给予养殖者合理的期限自行处理苗种和在养未成品。
第十条对提前退出的养殖者,给予适当奖励;对提前退出并自行拆除养殖设施的养殖者,给予拆除补贴。
第三章综合补偿内容和标准
第十一条综合补偿是指为维护退养村(社区)和受影响人员生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扶持补助措施。
第十二条综合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补助退养村(社区)和受影响人员落实人均15平方米集体发展项目(含“金包银”项目);
(二)补助退养村(社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补助退养村(社区)受影响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
(四)其他惠及退养村(社区)和受影响人员利益及转产转业等项目支出。
第十三条综合补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水产养殖类型、海域使用状况等因素确定。(见附件2)
第十四条综合补偿资金由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市有关部门对综合补偿资金的使用实行专门监督。
第十五条除上述补偿外,市、区财政各按每个退养村(社区)100万元以上额度安排专项资金,由区人民政府用于惠及退养村(社区)和受影响人员的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增加收入的发展项目。同时,鼓励市区财政加大扶持投入。
第四章水产养殖退出与补偿程序
第十六条水产养殖退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水产养殖退出公告;
(二)办理水产养殖退出补偿登记;
(三)签订水产养殖退出补偿协议;
(四)清理和退出水产养殖海域;
(五)支付水产养殖退出补偿的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对拟退出水产养殖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该海域毗邻的镇(街)、村(社区)公告。公告内容包括:
(一)拟退出水产养殖海域的方位、界址;
(二)拟退出水产养殖海域的用途;
(三)办理补偿登记手续的地点;
(四)水产养殖退出的期限;
(五)禁止事项及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公告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告的海域内抢种种苗或者抢建海域附着物。
第十八条养殖者应当在水产养殖退出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养殖权属证明或者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到区人民政府指定地点办理水产养殖退出补偿登记手续;逾期未办理登记的,以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核实情况为准。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告之日起成立专门机构,接受养殖者的登记申请,及时确定水产养殖补偿的对象及其养殖海域情况,并在该海域毗邻的镇(街)、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5日。
第十九条区人民政府应当与养殖者签订水产养殖退出补偿协议。
水产养殖退出补偿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海域使用的方位、界址、面积;
(二)补偿方式、项目;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关键词:水产养殖;渔业水域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S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7(b)-0000-00
一、现行的水产养殖水域类型
我国现行的水产养殖水域类型一般有池塘、水库、江河及近海开发养殖等这几种。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网箱养殖、温流水养殖、稻鱼工程、生态渔业等不同养殖模式的相继出现,呈现了水产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水产养殖的类型及其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
当前,在水产养殖活动中,主要有两种养殖方式,一种是投饵集约化养殖,另一种是非投铒集约化养殖。而对于投饵集约化养殖来说,它又有两种养殖方式,一种是网箱养殖,另一种是池塘养殖。对于网箱养殖来说,鱼类的营养主要是来源于投放的饲料,而不管是对于鱼糜还是配合饲料来说,它们的利用率都不高,而未被利用的饲料深入水体,与水产品的粪便共同存在于水体中。在沉积物分解以后,无机营养物被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导致渔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对于非投饵集约化养殖来说,主要的养殖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海藻养殖系统,另一种是贝类养殖系统。在海藻养殖系统投入苗种以后,通过太阳能和赎回的营养物质可以实现产品的经济化。
2.1养殖行为对水体PH值的影响
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水体的营养负荷,但是海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碳酸盐的平衡,进一步导致水域的ph值增高。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来看,水产养殖的对象比较单一,而通过人工投饵可以是使整个系统的营养层次受到影响,导致物质循环的环节受到影响,同时能量流动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结构不合理,所以很难发挥食物链的正常作用。
上述的多个因素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而其自身的调节能力也会变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调节才能防止出现环境问题。对于养殖活动来说,它对于景观生态的影响是必然的,而因为养殖设施比较粗糙,质量比较差,所以会导致水质变色,同时水产养殖基地会出现异味现象。另外,由于生物残体在长时间不处理下会出现恶臭气味,进一步破坏了景观的美化,残留的化学品也会对生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水产养殖时,要利用多种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控制水产品出现病害,加强滥用违禁添加药物影响,导致水体环境出现污染现象,水中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长时间的水产养殖后,因为水产品的粪便个尸体等多种物质影响导致水域的ph值升高,由于水产品的呼吸作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中非离子氨的百分比含量也会受到影响,下表是在养殖后水域ph值变化举例。
从上述水产品养殖水质PH值要求来看,其最佳ph值在6 .5 ~ 8 .5之间,如果ph值超出这一范围,若水体偏酸性,水质恶化,养殖品种易发病,鱼类容易死亡;若水体显碱性,生物血液载氧能力下降,水产养殖动物自身缺氧,容易导致死亡;如果水的ph值不合适,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有机物难以分解,那么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冲击,水域富营养化,破坏水域环境。
2.2养殖行为对水体溶氧的影响
通过水产养殖,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通常情况下,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要控制在大于4mg/L以上,溶氧充分,水体中的水生动物才会活动活跃,摄食能力强,抗病力强,个体生长快,水产品产量提高,水域环境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如果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到4mg/L以下,水产养殖生物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严重时还会出现因为缺氧而出现泛池,随之水产品大量死亡;如水中的溶解氧全部被消耗和变化时,水质会下降,水域环境中水体生物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下表是水产品养殖水域溶解氧值变化。
2.3养殖行为对水体氨氮的影响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主要是一是饲养投喂,二是水生动物体的排泄物,三是外来性污染源等造成。一般理想的水体环境养殖指标氨氮不能大于0.2毫克/升,大于此指标,会表现出水体氨氮超标,水体生活的鱼类在富营养化的水体生活,此时的水体PH值、溶氧等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水体生物易得病害,缺氧泛池时会伴随大量养殖品种死亡,养殖风险就会增加。
三、污染防治策略
1、要想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污染治理模式,就要完善和渔业养殖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实地调查时,通过分析养殖区域的养殖负荷量,进一步和环境负载量相结合,实现对环境和养殖两个方面的有效评估,防止因为盲目扩大而导致的环境超载负荷,减轻水产养殖对于水域的环境破坏,实现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发展。
2、在水产养殖领域要建设完整的水产养殖业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是农业部门与水产系统分管的行业,其中也有环境部门的参与,所以我国要吸取国外的相关水产业综合治理的体系,通过和国内具体状况相结合,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管理。
3、通过提高养殖业人员的环保素质,实现对养殖业整体环保水平的提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要分析现在的水产养殖存在的影响环境的隐患,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对养殖户的培训来提高其技术水平。在发展中,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来提高养殖户对于渔业水域环境的重视力度,以此来增强养殖户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感。
4、在水产养殖中,通过水净化技术来净化渔业水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水产养殖净化体系里,通常使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三种净化水体的方法。由于这三种方法的处理方式不同,加上其优点和缺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各个养殖户要按照水质的状况和成分,结合自身经济水平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
综上所述,渔业水域环境受水产养殖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要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防治,不仅要从制度方面入手,还要从技术上加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好渔业水域环境污染问题。以保障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渔业水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内水产养殖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边蔚,王路光,胡晓波,等.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6): 91-93.
0引言
水产养殖是指商业性的饲养水生生物(包括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活动[1],按操作的基面性质可分为陆地、水面和滩涂等3大类。以陆地为主的系统主要包括池塘、稻田以及在陆地建造的其他设施;以水面为基础的养殖系统包括拦湾、围栏、网箱及筏式养殖,通常位于设有围场的沿海或内陆水域;以滩涂为基础的养殖系统包括基塘养殖和高位池养殖[2]。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而且目前水产养殖规模仍在继续快速增长中。在为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国的水产养殖正面临着水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社会舆论的监督、政策与法规的监控及水产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等各方面的压力,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广、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成本低、经济效益大等优点。利用遥感图像能快速提取所需水产养殖的专题信息,可帮助养殖场选址、决定养殖品种,开展养殖密度、养殖水体污染(赤潮、水质等)监测;结合GIS技术,还可对养殖区进行规划和管理,评估水产养殖区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理解和认识[3-4]。以往由于农业活动和降水作用导致的水质随季节变化明显,导致水产养殖遥感识别需要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数据来获取信息等原因,相对于在其他领域(如地质学和林学等)的应用,遥感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发展较迟缓[5]。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日益丰富的多平台、多种类、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契机;许多研究人员也对水产养殖专题信息的快速、高精度提取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使得遥感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用于水产养殖区域识别的遥感数据源、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和应用的趋势。
1多源遥感数据源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数据被用于对水域的观测。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在水产养殖信息提取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性,因而也对应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信息提取精度。一般来说,多光谱遥感记录了地物的反射、辐射波谱特征,拥有丰富的地物空间分布及光谱信息,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区域,是目前水产养殖区信息提取的主要信息源。但大多数多光谱遥感图像数据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即空间的细节表现能力比较差,将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融合,可有效提高图像解译能力。目前常用的识别水产养殖区的卫星遥感数据主要有全色图像、多光谱图像和微波雷达图像等,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波段、多极化工作方式、可变侧视角、穿透能力强等特点,SAR图像中则含有丰富的地表纹理结构信息。在沿海水域,由于海水对微波雷达的回波能量较弱,而养殖用的基座、围栏和网箱等回波能量较强,色调比周围的海水更亮,二者对比度较大,因而可从SAR图像中提取养殖区域的相关信息。此外,在进行精度验证时,还可利用GoogleEarth平台提供的在线照片,这为实地调查验证提供了便利。2水产养殖区域的识别方法由于受研究时间、研究区域和数据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还没有一种方法是最普遍和最佳的水产养殖区的识别方法。目前常用的水产养殖区识别方法主要有目视解译、基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基于对应分析的信息提取、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信息提取以及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等。
2.1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是遥感应用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根据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位置、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形及相关布局等)和解译经验,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循序渐进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专题信息。目前,目视解译一般都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在解译前先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图像融合等,有效地改善图像的可识别能力,突出主要信息,提高判读的精度。杨英宝等依据6景TM图像和3期高精度航片,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分析了东太湖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情况[6];李新国等采用3景航空图像对东太湖的网围养殖面积动态变化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7];樊建勇等在经过增强处理后的SAR图像上,对胶州湾海域养殖区进行了交互跟踪矢量化[8];褚忠信等利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对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与水产养殖场面积进行了人机交互解译[9];吴岩峻等用4景ETM+图像,经过多次外业调查,建立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海南省海水和岛上水产养殖区进行了勾画[10];宫鹏等借助1987—1992年和1999—2002年的TM/ETM+图像及GoogleEarth平台提供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部分在线照片,对包括海水养殖场在内的全国湿地分布进行了目视解译,并绘制了专题图[11]。目视解译简单易行,而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提取精度,适用于绝大多数养殖区域的识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当解译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解译经验不同时,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其结果往往带有解译者的主观随意性。当养殖区域水体同非养殖区域水体的光谱特征或空间结构特征等相似时,解译人员就很难根据标志将其区分开来,使精度受到影响;而且目视解译工作量大、费工费时,难以实现对海量空间信息的定量化分析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因此研究遥感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已成必然。
2.2基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
比值型指数[12]创建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同一图像的多光谱波段内,求得每个像元在不同波段的亮度值之比,构成新的图像,以压制某些造成光照差异的因子或背景的影响,增强地物光谱特征的微小差别,突出目标地物的辐射特征。比值型指数通常又会作归一化处理,使其数值范围统一到-1~1之间。马艳娟等利用ASTER数据,分析养殖水体与非养殖水体在图像各波段上的特征差异,构建用于提取图像中水产养殖区域的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aquacultureindex,NDAI);并分析用NDAI提取得到的结果中错分的受大气、传感器影响的水体与自然水体的各波段灰度值的分布,构建了用来进一步提取深海区域的指数(marineextractionindex,MEI),将近海水产养殖区的养殖水体与其他水体区分开[13],取得了较高的精度。由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方法只考虑各波段上的灰度信息,当部分养殖区在光谱上与深海水域接近或是当深海水域光谱并非均一时,会导致错分。该方法适用于养殖区与背景环境光谱差异大的地区,否则将无法克服传统遥感分类方法所普遍存在的“椒盐”噪声,从而影响信息提取的精度。
2.3基于对应分析的信息提取
对应分析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又称“R-Q型因子分析”[14]。该方法已在生物和统计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在遥感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在遥感应用中对应分析方法既研究图像波段特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也研究像元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王静等应用该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了滆湖围网养殖区湖泊围网分布信息的提取[15]。该方法对遥感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并在分析前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图像预处理。此外,该方法并无法有效地解决“异物同谱”和“异物同纹理”的分类问题。
2.4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信息提取
空间结构分析的处理方法有邻域分析、纹理分析、线性特征提取等。其中,邻域分析是对波段每一个像元依据四周邻近的像元对其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16],分析和运算的像元数目和位置由扫描窗口确定;纹理表现是指图像灰度在空间上有序重复出现的特征,反映了一个区域中某个像元灰度级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基本分析方法有3类:统计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周小成等采用ASTER遥感图像,以九龙江河口地区为研究示范区,利用卷积算子,采用邻域分析法来增强水产养殖地的空间纹理信息[17];李俊杰等利用纹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co-occurrencematrices,GLCM),选用中巴资源卫星02星多光谱数据,以白马湖为试验区,提取湖泊围网养殖区,实验表明纹理量化的均值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水体、围网养殖区和其他地物内部结构的异质性,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8];林桂兰等利用方差算法对厦门海湾海上的吊养和网箱养殖进行纹理分析,得到养殖专题图[19];初佳兰等选用长海县广鹿岛海区的SAR图像,统计有效视数(ef-fectivenumberoflooks),并对图像进行多种方法滤波分析,提取了浮筏养殖信息[20]。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养殖区识别方法,适用于近海水产养殖地的自动提取,而不适用于内陆水产养殖地,因为后者在空间上的分布孤立,斑块小,与其他农用坑塘水体的空间特征类似,但仍可以作为一种遥感图像识别的辅助方法。
2.5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
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主要思想是:首先将图像分割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对象,然后综合运用地物的光谱特征、纹理、形状、邻近关系等相关信息,在最邻近法和模糊分类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分割对象所属类别,得到精度比较高的遥感图像分类结果[21]。对于养殖区分布的提取,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多精度图像分割、面向对象的水陆划分和非养殖水域剔除。首先,使用多精度图像分割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得分割图斑,并计算各个图斑的特征,为后继分析服务;然后,根据遥感图像中水域的辐射特性进行水陆分割;接着根据图斑的光谱、形状及空间特征提取出面状、线状非养殖水域部分;最后,在水陆划分得到的水域全图的基础上剔除以上提取的面状水系和线状水系,得到养殖水域提取结果[22]。谢玉林等利用该方法,对珠江口养殖区域进行了提取,验证该方法在水产养殖区提取上的可行性[22];关学彬等采用该方法对海南省文昌地区的水产养殖区进行监测,取得了理想效果[23];孙晓宇等采用该方法,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对珠江口海岸带地区水产养殖场的变化进行了提取[24]。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将处理的对象从像元过渡到了图斑的对象层次,更接近人们观测数据的思维逻辑,更利于知识与规则的融合。在很多情况下,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析方法会比基于像元的分析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解决常规图像分类时的椒盐噪声效应、结果的可解释性上有很大优势,因此在高分辨率图像信息提取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当特征及隶属度函数选取不当时,会出现较严重的误分现象,此时要结合目视解译方法,判别分类结果的合理性,优化隶属度函数,重新进行分类。
3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水产养殖产业 竞争力 烟台
一、现状与问题
(一)环境污染日渐严重,水产品食用不安全
由于现行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存在严重问题,致使在养殖过程中造成池底、塘底、海底严重污染。进而使海水养殖业出现,多发病、药物残留、环境污染三大问题。
(二)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研究薄弱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研究十分薄弱,标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现存的标准,质量不高,配套性不强,严重滞后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无标生产和无标流通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现行标准多为产品质量标准,缺少有关水产品生产规程、种质、产地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标准,使得许多水产养殖品一直沿用过时的标准。
二、原因分析
(一)养殖观念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最多的国家,单单纯氮肥年使用量2000多万吨,农药超过100万吨。化肥、农药、兽药、生产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都在环境上造成了水质污染。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水产养殖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目前我国存在的现状是高密度,多品种,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养殖单位、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加大了用药,部分养殖户为了私利使用一些低价高残留药物,养殖户没有科学的指导盲目用药现象也加重水产品食用安全问题。
(三)我国水产养殖质量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实际执行力度不够
很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不够重视水产养殖质量标准化体系标准是生产的技术依据,也是水产养殖品评价监督的技术依据。加强水产养殖品质量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和调整,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高起点制订适应国际贸易的一些标准和检测方法,来满足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的需要,遵守《2000年后的水产养殖发展:曼谷宣言和战略》文件中规定的“关于水产养殖和渔业产品残留物监测国际协议”。标准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现有的很多标准有些还停留在纸面上,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去年农业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在执行《2002年水产品药残监控计划》中发现,对于一些产品的标准和规范,不仅部分养殖单位、养殖户不了解,甚至有些主管机构和部门也知之甚少,或沿用一些过时的标准,或根本无技术指导。
三、对策建议
(一)提倡海水健康养殖
海水健康养殖(Healthy Aquaculture)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海水健康养殖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针对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传统养殖技术的经验,对比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在海水养殖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概念。目前人们对海水健康养殖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就其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应是优良养殖品种,在无污染的水域,采用科学合理和先进的养殖手段或技术,获得质优、量多和安全的产品,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
(二)加强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建设
促进水产品的认证认可工作 政府创造条件,加强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提高产品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使水产养殖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规范行业经营。政府从政策、税收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和优惠,创建一批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水产养殖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帮助行业树立品牌意识,深入开展争创名牌的活动,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水产养殖品的产业化进展。在行业协会的主导下,进而搞好产品生产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作用。
1.搞好产品生产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作用 后的深化改革,土地的使用权分散到农村各家各户,产品生产十分分散,如何加强水产养殖品的生产合作和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是全面推广水产养殖品认证认可的关键,也是制约因素。积极探讨企业加养殖单位、养殖户;协会加养殖单位、养殖户和养殖单位、养殖户间的合作经营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使生产规模化,促进农村的产业化,使水产养殖品认证认可工作得以全面实施。
2.搞好科技支持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水产养殖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水产养殖品质量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无公害产品全面的技术指导,加大其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广高、优、新品种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饲料、肥料的使用,使产品达到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目前我们在技术推广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3.加大执法监督
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监督抽查 政府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同时,更应加强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击制假造假行为,保护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从业者,树立品牌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的监控力度,推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产前:以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为主。产中:以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保证检测为主。产中质量安全检测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产后:加强市场产品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及企业应及时曝光、处理,让消费者了解抽查结果,促进生产经营者重视产品质量,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同时完善检测体系,对质检机构不仅仅独有虚表。
参考文献:
[1]赵法箴.中国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4):1—5
[2]杨鸣,赵中华,郑冰.发展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的构想和主要对策[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1):68—72.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成本管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水产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是推动渔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要素,相关龙头企业更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特殊作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产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水产养殖企业控制成本侧重于传统的生产及养殖成本两个方面。管理者致力于影响生产成本或养殖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养殖期气候条件、苗种质量、饲料质量、养殖方式、饲养管理技术、病害防治等,来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渔业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各个部门的职能逐渐精细,成本控制的涉及面也变得愈加广泛。在水产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领域中,大部分学者把成本控制的研究重点集中于生产成本控制或养殖成本控制上,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其他方面却少有涉及。因此,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构成,并阐述了水产养殖技术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水产企业隐性成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
在整个企业财务预算的成本决策中,生产成本决策是成本决策的核心。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决策进行分析,可以让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最高效、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决策也是如此。例如,某水产企业计划在某地新建一个水产品养殖场。那么,确定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建造成本、经营成本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决策成本。在建造养殖场的决策过程中,选址是关键。选址时要考虑到交通、供电、水资源环境、排污条件等,特别是水资源环境要素尤为重要。因为,水产品养殖离不开水,较好的水质条件是水质清新、水交换好、饵料生物丰富、溶解氧等水化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体的养殖容纳量高。间接降低供氧积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成本、降低饲料及药品费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养殖收益。
2、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水产养殖企业的用人成本
员工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对企业造成过失性损失。企业团队整体水平差,工作效率低,对生产中突发问题处理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如果把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团队看作是一个木桶,各生产管理人员是每块木板,那么员工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高低就是每块木板的规格、质量。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构成团队的各成员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劣势成员往往决定整个团队的战斗水平,团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熟练度也影响着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这就要求我们对短板进行加长,增加木板的厚度,提高板与板之间的密合度以便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拥有较高水产养殖技术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养殖团队成员的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养殖团队的整体技术实力,以达到提高养殖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目的。
3、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管理信息成本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利用信息所花费的代价,或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决策损失和纠正支出,包括企业为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利用信息购买的设备、购建的设施和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购买信息商品的支出,由于信息错误或不完全形成的损失,以及纠正决策失误、改选决策方案的支出等。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传达错误等信息成本是隐性成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养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有些繁杂的工作需要下属去处理安排,那么在命令的传递过程中,有些技术类命令就会产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生产工作人员对一些日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表达不准确也会影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三、降低水产养殖企业成本建议
1、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
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水产养殖技术不应该只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它还可以被应用在决策、销售、宣传等过程中。水产养殖企业可以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视角来分析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以便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在水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还可以提高其运输成活率、延长其保鲜时间、增加其科技附加值,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宣传中,无论是以何种载体为媒介,以专业的视角示于人众人,会让人更信服、打动人,便于在消费人群中建立信赖感。因此,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企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
进行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水产养殖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以水产科学研究为先导,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实现水产养殖技术创新的活动。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应该增加科技力量投人和资金投人来实现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体系和技术专利,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国内不少知名水产企业,如大连璋子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他们通过增加科研资本投人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进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技术先进性、最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企业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
企业员工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理解、创造力以及应用能力如何,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实力水平,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在水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辽宁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为例,在从业人员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占24%,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4.2%,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占0.35%,而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竟然高达71.3%。因此,加强水产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产前教育培训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必要措施。
4、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共享
水产养殖企业从外部引进较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科学的消化吸收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组合或创新,以实现企业提高自身整体技术水平的目的。“合则两利”是至理名言,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彼此协作、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合理配置自身资源、降低企业成本、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5、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快速提升
水产养殖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是从产业高度实现了资源优势的合理配置,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提高效益、为科研机构指出企业需要的养殖技术、为学校老师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为学校的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供平台。达到各取所需、各尽其用,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整体性、社会性、合理性的迅速提升。
总之,只有加快水产养殖的技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水产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水产养殖企业完善成本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