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服装设计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现代女装品牌设计的特征
1.1 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完美融合
传统的服装元素并未随着服装设计的新潮化而淡出,反而随着各国对本国文化的重视而越发的高调起来。在高端的社交服装中引入装饰品,比如刺绣、珍珠、钻石等奢华的配饰,将给女性服装在品味和个性方面有一个大的加分。
1.2 简洁大方的同时突出个性美
首先,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造成了女性衣着打扮的多样化。同时,随着现代审美情趣的变化,现代女性已经不再满足于花色纷繁的服装,设计简单、颜色素雅的服装开始越来越受到女性的欢迎。舒适的宽松型服装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展示出女性的健康灵动之美。所以运动型服装占据了一部分女性服装市场份额。
1.3 女装男性化元素的增多
目前女性的经济越来越独立,很多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同时,女性服装的男性化趋势,彰显了女性对于事业的追求,这种趋势随着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设计思路的成熟,开始成为了当前女性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女性事业心在服装上的展示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 TPO着装规则在现代品牌女装设计上的应用
2.1 TPO规则的时尚性
TPO规则是当前流行的一种高端服装设计思路,结合当下的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了全球性服装品牌的标准配置和突出特点。众多国际品牌的新款服装大多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地遵循TPO的设计规则。TPO规则的内核就是让人们在服装的衬托下,更好地实现与周围环境、地位、时间、地点等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说,TPO的使用规则在男装中的体现更为明显,在女性服装中的体现不明显。目前很多女性服装设计者受到审美观的变化,开始有意无意地借鉴男性服装设计的优点,与女性服装的设计标准进行杂糅,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2 TPO规则在现代女装品牌中的应用
近年来,女装设计师通过对TPO规则的深度理解和挖掘,引入各种文化因素,在领口、袖口等细节方面进行改良,通过服饰来展示女性的自信和健康。男女服装设计思路的糅合,虽然初看较为杂乱,但是如果混合得当,就能发现蕴含在无序下的秩序,这种设计思路在创新的同时又与原有的设计思路产生较强的关联。
2.3 TPO着装规则下的品牌女装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完整性:女性服装的品牌发展到目前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格,体现在产品设计、款式特点、装饰特色以及营销手段。
(2)规范性:与非品牌服装相比,品牌服装遵循着规范性的管理机制,从设计到营销,团队运作带给品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必须严格保持产品团队的规范性。
(3)计划性:首先,品牌女装有着固定的进销网络,因此要受到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制约,这就使得品牌拥有者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品牌的产品设计和计划的完成中;其次,要通过严格的保密和生产计划来确保产品的后续运作能够按计划铺开。
摘要:美术与服装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美术是服装设计的渊源与内容,美术与服装设计的发展是统一的。
关键词:美术; 服装设计; 关系
人类服饰的发生与起源有着久远的历史,人类服饰从产生之日起,就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审美文化是人类诸种审美性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的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中国是以服装来代表文明,而且服装是我们所有思考其他一切人文创造的时候,一个最基本核心的东西。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上层建筑。它是以特有的视觉并通过感受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它具有生动感人,启人深思,陶冶情操等等的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的作用,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
一、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
服装上所谓的“线条”和“造型”,绝不是纸面上的线和形,而是立体上的三维空间中的线和形。心理学家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这些都成为平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为服装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又体现出其内涵。
提及服装,它我们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服装其实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体的一种延伸,或者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补充,或者是身体的一种展示。从深远意义上讲,服装设计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一个科技产业。它已经从一个很单纯的一个传统产业迈出步伐来。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是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将生活中点点滴滴呈现出来,那样会使其作品平庸化并且索然无味。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应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需要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构建和虚拟。由此看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连万书元先生也曾说道:“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没有体验,艺术的创作是无法想象的;同样,没有体验,艺术的欣赏和批评也是无法想象的。”从事服装设计,其灵感来自于对生活周边大大小小事物的观察,例如:漂亮的地板、美丽的植物造型,各式各样风格的建筑物以及不同的民俗文化等。只有有了生活的各种积累,经历,感受等,才可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令人惊叹流芳百世的作品。换句话说,美术正好体现了设计灵感的内涵。生活周边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由某种特定的线条,色泽,形态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修饰下得以完美无暇。而这种令人得以欣赏美感的过程便是美术的美育功能。所以,殷实的美术功底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先决条件。美术为服装设计所服务。一件好的服装设计作品需要选择很多的元素,不同的元素,局部的元素,哪怕是一个颜色,一个花纹,把它变成各种可能。
由此来看,美术作为设计和创作的基础,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
二、美术是服装设计的渊源与内容
“美术的起源是美术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探讨美术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年代。美术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及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人类争取理想生活的一种手段 ,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关于服饰起源的原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三说:御寒防暑说,羞耻说,服饰和美观说。人类在地球上是无所不在的,是从不同的气候、风土、风俗习惯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过来的。所以衣服发生的起源靠单一的动机来说明是很困难的。根据民族的不同,混杂有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时也会出现几种动机相互交替、变强、变弱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把衣服发生的动机分成两大类来考虑:其一,人类从自然环境中保护自身,为―厂维持生命的生理卫生的机能;其二,为了满足显示自己的欲望,为了夸示身份和地位的社会生活的机能。因此可以说,服装受保护、装饰、遮羞、吸引异性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因素支配和影响下产生的。随着不同需求的出现,它们给服装设计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为服装设计者获得灵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有了灵感以后,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就会将社会上存在的某些形象加以夸张、变形、省略、转化为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形象,用作于服装设计的造型基础。所谓服装设计,就是设计者将设想、构思变成服装成品的主要手段和过程。
任何设计都具有外在的视觉形式和内在的美的本质。美术在服装设计方面不仅体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连色彩、内涵也包括在内。其中“形态”是由点、线、面、体来组成,形成一件作品的形状、造型和空间;“色彩”依靠色相、明度、彩度来表现;“材料”则透过材质和质感来呈现。这些形式要素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彼此相互影响。服装的外观美则要通过与人体的结合来表现的。色彩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色彩往往在服装设计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把美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进行了解,然后加以运用。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创意,有个很好的服装设计构想,但表达不出来,提起笔不知往何处下,画不出来,用笔从局部画起,头脑中没有整体观念,从局部到局部,最后拼凑成画面,画面琐碎零乱,不统一,那也没有用。以上出现的问题,说明末经系统美术训练的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造型基本规律的认识很不够,显得盲目、幼稚,那么从事服装设计的话,也是力不从心,所以,服装设计的过程,应是美术运用的过程。美术是服装设计的内容。
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决定了美术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正如日益发展的服装设计行业一样。所以在从事服装行业时,应将美术应用得应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更完美的服装设计作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审美主体视野下的审美文化自由意识探析》吴建新 等理论导刊 2009年第2期.
[关键词]形式美内容美聋哑人服装设计特殊性
[作者简介](1980-),女,北京人,天津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天津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根植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0-47)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91-02
在服装设计中,形式美与内容美通过服装设计作品时刻呈现。形式偏重外在,展现受众的直感反应;而内容注重内在,表达抽象的意念。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协调统一。聋哑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聋哑人对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感悟和认知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性。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1.形式美的特殊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可以被感知的元素会作用于受众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于受众生理感觉器官的部分,如款式造型、色彩设计、面料材质等可以被看到、摸到的,我们就称之为“形式”。服装设计最终能够使服装产品的受众感觉舒适、放松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服装设计的形式美必定是建立在人类的某些共同感知之上,生理上对舒适性的需求导引了对“统一”的偏好,然而心理对于求变的要求则引领了对“多样化”的偏好。但是对于聋哑人来说,对服装设计形式美的体悟和信息传递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交流的对象有限,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由此导致的轻微自闭以及习惯性逃避令他们在服装设计学习阶段会出现设计信息、元素摄入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聋哑人在情绪上反应强烈并且不稳定,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他们在接触有关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信息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激烈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冲动,设计元素的存储、借鉴却缺乏持续性。
2.内容美的特殊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蕴涵于形式中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反应的东西,如审美价值、思想理念、时代文化背景等我们就称之为“内容”。而能够被我们的心理所接受、认同或引起共鸣的内容就是“美的内容”。服装设计的内容美是形式背后的内涵给审美主体带来的抽象美感,是由服装产品受众在看到服装外在的形式之后产生的联想引起的。对于聋哑人来说,对服装设计内容美的感悟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聋哑人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他们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诸如这些心理上的反应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形式背后所蕴涵内容的判断和探索。另一方面,聋哑人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而不习惯深入探索。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这便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牵绊了聋哑人对于服装设计内容美的深入理解。
二、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植入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
1.在教学中培养聋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是可见的,内容美非但不可见甚至是抽象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抽象的理论,能够代表和演绎更普遍的具体,因而能够最终指导服装工艺实践。但是多数聋人学生认为抽象地学习是困难的甚至有点可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聋人学生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三大构成,它们可以被看做是培养聋生抽象思维能力最恰当的切入点。抓住这个切入点,锻炼学生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构想以及由具象到抽象的创意图案绘制,这将会为之后的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效果图等学科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中采用与审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服装设计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蕴涵于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了解中,在服装作品艺术创作中,既有普通美学的一般规律,也有这门学科所独有的、大量的特殊规律。作为聋人学生,由于他们本身活动的场所少,交流的对象有限,在学习阶段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支持和帮助,因此这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或他人欣赏和评价服装的艺术实践相结合,并按照美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断提炼和积累经验,这样制作出来的原创服装设计作品才会显得丰满、生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适当地增加聋生的欣赏与见习类课程,在服装设计、面料设计展示观摩欣赏中,学生可以摄取大量的信息,并主动进行筛选与品评,为今后自己进行设计创作积累有效元素。服装公司等实习基地的见习对于聋人学生更加重要。在校学习最终要走向就业,而学习服装设计基本的就业方向是服装公司,在学习期间,了解公司的运营、服装的生产销售流程,相比较空洞的纸上谈兵要更有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
3.创造聋人学生独立思考的环境。形式美与内容美可以帮助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服装艺术实践,但它并不能提供现成的公式,让学生按照这个公式去设计创作。这便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既要认真分析前人的意见,分析其合理和谬误之处,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普通的知识体系,又要不断总结和提炼服装设计的特殊性。以上关键两点其实正是聋人学生的薄弱之处,对于他们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克服其单向性思维的习惯。例如,在谈到服装审美时,往往只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忽略其功利性及经济性的渗透作用等都是片面且孤立的。由此看来,为聋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环境相当重要。服装设计专业多数课程还是有一定自由度的,任课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可以把创意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并将诸如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缝制工艺等关系紧密的几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把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也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完全正确,但经过教师辅导与纠正后,学生们会自发地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的学习与实践铺路。
4.在教学中注意探讨美学发展脉络。服装设计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哲学美学并不断发展至今。我们想要在教学中融入形式美与内容美,就必须首先通过分析、比较美学的起源、不同流派及其观点,以此来丰富聋人学生的美学知识,培养美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聋人学生来说,平时学习、生活中接触美学的机会少之又少,枯燥的理论学习又往往容易使其厌烦。教师不妨利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情境化的阐述方式来讲解美学理论。在讲解西方美学中的“模仿说”时,我们可以借助古老的传说或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将艺术视为一面镜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欧洲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将艺术视为一面镜子,从中看到艺术是现实的影子,继而形成了主导西方艺术界的“模仿说”;苏格拉底和格罗康讨论艺术模仿时用镜子来比喻绘画,认为画家像旋转镜子的人,拿着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马上就会造出高山、大地、草木、动植物等诸如此类生动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并激起他们聆听的欲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传递出去。
服装设计的美在于整体结构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其中包括直感与抽象的融合、外在与内涵的交叉以及公用属性与审美属性的统一。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影响,聋哑人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欠操控性,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沉而含蓄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比较发达。在聋哑人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抑弊扬利,使他们在感受到欣赏对象的款式、色彩、肌理等特征时,能够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自发地跟随教学过程去感知美,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深度,进而挖掘他们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意思维,进一步提高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付黎明.设计美学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赵.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刘晓刚.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7](英)荷加斯.美的分析[M].杨成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英)鲍桑葵.美学史[M].彭盛,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9]管德明,崔荣荣.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10]刘蕾,侯家华.服装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1]范梦.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2]杨辛.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省略
[关键词]时展 设计 中性化男装 趋势
服装款式的多元化是目前服装业设计和发展的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对服装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中性化男装作为一种新型的服装设计理念,改变了过去男性单一、简单的服装搭配,在男性的服装搭配中,加入更多的时尚化元素,充分展现男性的个性和魅力。
中性化(unisex)是指处于两种对立的元素之间的中间元素,既不完全属于这一方,也不完成属于另一方的中立性性质[1]。中性化男装是通过对男性服装特点和女性服装的特点,进行结合设计。设计中性化男装并不是一味的借鉴女性服装设计理念,而是通过结合男性的身材、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和设计,服装设计的重点在于突出男性追求时尚、流行观念的时代感和男性自由、韵味十足的性格特点。
一、 中性化风格形成的原因
现如今的社会男女平等,男性开始更多的注重着装问题,摆脱过去沉默的着装特点,追求个性魅力。这是世界经济、文化快速发现的重要体现,是时代进步的主要特征[2]。
1.现代审美观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出现“新爱德华式”服装款式,这首一种新型的男装混搭式样。这种服装能够充分展现男性的个性和风采,受到了大量男性的追捧[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的加深,这种新型的审美观念开始传入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男性审美观念的逐渐转变,男性不再满足于中山装、西装等单一的服装款式,开始追寻服装搭配的个性化和创新化理念。经济水平的提升促使男性也开始喜欢购物、俱乐部等娱乐活动。男性对审美的要求逐渐增多,不仅要穿出品位,更要求穿出个性。
2.男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受我国传统父系主义的长期影响,中国男性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的同时,社会也赋予了男性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使男性广泛具有强大的责任感和生活的压力[4]。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逐步增长,男女平等的理念开始在我国逐步推广并深入人心。女性渐渐开始追寻理想,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男性在社会中的压力。男性开始追寻个性,通过服装搭配,表现自由、洒脱的性格特点。
3.科技发展与现代人观念转变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类机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类劳动,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理念。在社会中的发展中,男性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从事者,而是渐渐的趋向于脑力劳动,随之男性的体型也从粗壮型向瘦长型转变,社会中的男性们开始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追寻生活的质量和穿衣的品位,对服装的要求也在逐渐改变。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岗位中,男性的中性化穿衣特点会比较明显。例如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男性,穿衣特点会展现出男性绅士的风格[5]。现代化的时代特点使男性像女人一样,开始注重对领带、发型的细致打理,开始追寻高品质的生活理念。
二、中性化在男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中性化男装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男装设计的个性化、男装设计的时尚化和男装设计的流行化三个方面。以下为三种个性化表现形式的具体阐述。
1.男装设计的个性化。中性化男装的设计特点在于突出男性的个性和与众不同,将男性以往沉闷的着装特点进行彻底的颠覆。男性需要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展现男性的独特魅力[6],而目前市场中的中性化男装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利用嘻哈、摇滚的风格加入女性化的时尚配饰,表现男性的活力和自由;运用收腰、紧身等服装造型,以及大胆的运用蕾丝、流苏等装饰完美结合,展现男性阳刚中又趋于阴柔的另一面。
2.男装设计的时尚化。近年来的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国际服装展览中,对男性服装的设计开始呈现中性化的设计特点,刮起了一阵束腰的风潮。在很多设计师的男性服装设计中,都加入了或大或小的束腰设计,展现男性的身材特点,这是男装逐步发展的重要表现[7]。例如Gucci的男装设计对经典款式的再造,将过去的经典服装加以创新和打造,加入现代中性化的服装特点,使经典的服装更加具有现代化的个性特点,引发男性的青睐。
3.男装设计的流行化。根据最近三年的男装设计趋势来看,男装设计更加趋向于中性化的设计特点。在男性服装设计中,加入时尚流行元素,使男装更加具有时代感。例如在近几年十分流行的荷叶边服饰设计,男性服装设计师将这种流行于女性服装设计中的元素加入到男性服装设计中,展现男性的阴性美,使男人看起来更加的另类、精致。
三、 中性化设计中对于面料与配饰的运用
男性服装的中性化设计不但满足了男性对于展现个性的服装要求,也充分展示了时展对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改变。对中性化男装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对面料和装饰上的设计展现。
1.中性化面料在男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对男装进行中性化设计时,要注重对服装面料的改变和创新,将具有女性化风格的面料应用于男装设计中。例如采用带有褶皱、薄纱及具有悬垂等质感的面料,加以深入的改造和突破性的创新,一改以往男装的硬挺和古板,而趋于柔和与随意。最近几年来,国际服装设计师对男性的中性化服装设计基本采用十分流行的荧光、丝绸、镂空等面料,或者是丝与莱卡纤维或者金属纤维进行合理的混合搭配,制作出柔和而又妖娆的中性化男装。例如在对一些在办公室工作的都市白领男士的服装设计,要注意面料配色的选择,尽量采用看起来十分清新、整洁的面料,能够显示出男士洁净、清新的面貌。合理的选择服装面料,使时尚与男士服装设计更加贴切和融合,充分展示男士时尚、前卫的性格特点。纵观2010年至今的各大服装秀场中,对男性服饰的设计多数呈现中性化的设计理念,精美的染色布料和条纹、格子的广泛应用,展现了男性在现今社会中的时尚需求,所以在面料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创新理念和创新设计。
2.中性化装饰元素在男装设计中的应用。自2010年起,在中性化的男装设计中,刮起了一阵束腰配饰设计的风潮,在服装搭配中,加入时尚的配饰不再属于女性的专属特权。在对中性化男性服装设计中,要注重对装饰元素的设计,装饰元素是整个服装设计的点睛之笔,精美的装饰元素设计能够使整个服装焕然一新。Jean Paul Gaultier在男性服装设计中,大胆的将经典的男士西装融入极具现代感的背带、搭扣等装饰设计,使经典的款式在新颖的搭配中,增加了时尚感和整体性。在中性化男装设计中,为强调男装设计的个性化,可以在男装设计中,加以适当的创新元素。例如将珠饰、蕾丝、镂空花纹、丝绸等合理的加入到服装的设计中,使这些装饰元素不再成为女性服装设计的专属品。再如在男装的衣领上面添加珠饰,增加服装的立体感效果,服装可以进行适当的镂空设计,使男性的身材能够显露出来,告别过去的单一、保守,得到思想和自由的解放。在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加入近几年十分流行的流苏设计,应用于男装的腰间、袖口等地方,显现出男性的个性和美感,这种男装的设计是十分惹人眼球的,深受个性潮男的热爱。
中性化男装是一种男装流行化发展趋势,它不但改变了男性的外在形象,改变了人们对于男性一贯的看法,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中性化的男装设计,带给了男性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对生活的激情态度,使不同男性的阴柔美、清新美、含蓄美、时尚美等等对服装的要求都能够具体显现,使男人更加具有韵味和性格,通过服装的穿着和对饰品的搭配,展现男人在都市中的时尚感和艺术性。注重男性服装设计的个性化特点,对不断发展我国的服装业,提升我国综合经济水平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惠,郑高杰,陈明珍.浅谈中性化男装的形成及变化[J]纺织科技进展2010(12),21-23.
[2]李紫星,罗杰文.近代服装中性化的变迁及其原因和特点[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32-35.
[3]梁亚林,郑素华,陈璐.中性化服市场消费需求及发展前景预测[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10(10),11-13.
[4]Janice Wong,Kim Au Tse Hoi Yin,Tan Chi Wing.2008 A/W Paris,Milan,NY Collections[J].明日风尚(时尚美容).2011(08),31-33.
[5]王晓艳.解读“中性风”服饰――浅论选秀选手的中性形象对青年造型艺术的影响[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21-24.
[关键词] 服装设计;设计理念;品牌
1 引言
服装是个文化消费产品,科技、时尚、审美是时装品牌的三大要素。对服装而言,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加入WTO后,我国服装业目前最缺的就是品牌,无论是面料品牌、设计品牌还是服装品牌都匮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会长林崇棠曾撰文指出,企业应该把创立国际名牌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并认为,“让中国名牌叫响全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唯有如此,才能让我国服装业的“命脉”不被国外的名牌掌控,才能使我国服装业立于世界。
2 我国服装业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我国纺织服装以贴牌加工(OEM)起步发展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纺织服装大国,以至于欧盟美国针对中国不断掀起纺织品贸易战。而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并非是发达国家所想象的金矿、银矿,而是重重困境:越来越低的加工费,越来越短的交货期,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越来越复杂的贸易政策,越来越少的利润……我国服装业的困境是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竞争不重秩序,重外向型激励不重内在改革的缩影。
这些困境的根源是我们对服装生产没有主动权。我们是OEM中的接单方,而非发单方。其实很多企业在早几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尝试着去创造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品牌或成为OEM中的发单方。目前,国内已有80万至90万个服装品牌,但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在未来竞争中,也无力与洋品牌抗。中高档市场,总是洋品牌在一路领跑,洋品牌的服装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换句话说,消费者更喜欢“洋设计”。国外的市场也是摈弃中国的设计,而只许中国生产。所以,创立我国服装品牌的根本在于提高设计水平。
3 形成中西方服装设计理念因素的不同
理念源于哲学范畴,即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设计理念是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是时代的产物。讨论设计理念,我们不能抛开理念形成的大社会环境,下面分析影响形成中西方不同服装设计理念的各种因素。
3.1 社会审美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一直处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崇尚儒家文化,提倡内在美;西方除了中世纪外,基本都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推崇人体至上。到了二十世纪,西方在经历了反叛的文化冲击后,服装设计理念开始朝着解构主义发展,服装彻底改变几千年形成的固定模式,一度出现“衣非衣”的现象;而我国只有在改革开放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着装观念才有改变,但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
3.2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同。当西方发明缝纫机而使用机器制作衣服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手工作坊上;而当我们还在苦心钻研服装款式变化时,西方已经将设计理念转移到利用科技改变面料进行设计上来了。在西方服装CAD及其配套的CAM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服装业最具影响的产品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服装设计理念和习惯,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成本,而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对服装CAD及其配套的CAM的使用还不是非常普及。再如,日本在十年前就发明了热定型处理面料的压皱技术,而我国在近几年才掌握、使用该技术。
3.3 品牌理念的不同。品牌理念是整个品牌从企划到运作整个过程的行动指南,是渗透到品牌各个方面的品牌经营思想。设计理念不能离开品牌理念,品牌理念是设计理念的自然延伸,品牌理念为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成功的服装品牌首先要树立品牌形象,确定品牌理念,然后再根据品牌理念确定设计理念。国外的很多服装品牌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有一套非常清晰明确的品牌理念和风格统一的设计理念。而我国大部分服装企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急于做品牌,忽视产品品质与品位,并在品牌成立之初,不能明确地确定品牌理念,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慢慢确立品牌形象。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在品牌运作初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品牌的不断壮大,根基不牢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
3.4 设计师艺术修养的不同。设计师是品牌服装的灵魂,一个服装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师是否能够很好地诠释品牌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设计师除了有敬业精神,更要能不断寻找灵感源,寻找文化与时尚的结合点。如皮尔・卡丹著名的灵感来自中国古建筑的“飞檐走壁”系列,以及迪奥的首席设计师约翰.加里阿诺许多灵感来自我国传统服装、少数民族服饰以及京剧文化等等的服装系列。我们也不断看到国的一些服装设计比赛上强调“融入本民族元素”的字样,但能做到真正领悟民族文化内涵并能成功重新演绎的设计师却比较少。
4 提高我国服装设计水平的途径
4.1 增强品牌意识,争创服装品牌。企业品牌的建设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建设,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利益。我国服装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打好根基,扎扎实实做品牌,一位著名的美国咨询顾问曾针对中国服装自身的品牌问题这样说“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距离疾跑”。
4.2 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加大投入.服装品牌文化还体现在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品牌的科技含量对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 进一步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设计是服装企业跳动的脉搏,设计师是服装企业的关键。在树立起我国的世界知名服装品牌过程中,设计师将起着决定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紧跟时尚潮流,缩小与知名服装品牌的差距。一方面,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设计师的文化内涵。我国服装和国外真正的差距是设计师文化内涵的距离,是市场观念和品牌规划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世界上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都是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如立领、盘扣、团花锦、斜门襟时常出现在T型台上。因此,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传统的服饰文化应该也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要善于培养设计师的主人翁精神。国外知名的服装品牌绝大部分都是设计师自己创立的,当时的设计师都是公司的股东。而反观国内的情况,设计师基本没有自己的品牌,有一些个人的时装公司,也比较小,难以成气候。为此,需要进一步培养设计师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将市场与设计有机结合。
关键词:模糊性;服装设计;审美追求
1、前言
非物质社会,在一切转瞬即逝、欲望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更混杂、更虚幻、更强烈、更另类的刺激与惊喜,服装物品的精神审美功能则更加为服装艺术所强调,而模糊理论在服装中的设计来表达出设计者创新的理念和穿着者的个性恰恰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倾向。当下的流行时尚特征是边界的消失,各种新与旧、男与女、老与少、藏与露、世俗与崇高、边缘与主流等等都彼此交合互渗,混杂共生,失去了既往的边界,一切都在打破重组、更新,一切又都彼此混合,接近雷同,迫使一切重新定义。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成为时尚的象征。①
2、服装的审美与时尚
追求时尚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的解释为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时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服装设计中,设计的各种手法理念都嫁接于时尚,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那种虚拟、混合的不明性质和新鲜、神秘的意趣。设计师通过对时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正确把握将有利于设计上的不断创新,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类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和自身的发展而相继产生发展的。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服装着装状态、受众的理解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包含在人们对服饰的选择、试穿和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得出审美的结果。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本身是无法精确的控制、分析。②审美心理是各个要素是综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审美要素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基本要素。这些因素属于精神层面,精神意识的情感因素自身具有模糊的特性,而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黑格尔曾经说过:“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隐约的部分。”因此,人们审美时的心理现象是高度整合综合模糊运用的过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③
审美受制于客观因素,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时尚,审美时尚是一种给追随者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时尚。人类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使“时尚”成为人们竞相摹仿、追逐的消费浪潮。④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时尚,这样的服装也包容了群体的审美心理,它体现了着民众的审美倾向。
3、服饰审美中的理解模糊
服装审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服装以其神秘的、朦胧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艺术特质传达着视觉张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审美受到审美者文化素养、经济、年龄、受教育程度、、习俗、价值观、感知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感知服装美是重要的,它依赖于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态度。审美个体有差异,使人对服装兴趣的大小,对服装美的注意程度和对服装行为所抱有的审美期望不同,所以,对服装感知的程度也不同,产生的想象和情感以及对服装的理解就不一样,美的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审美过程其实就是服装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服装是具有想象力的,是供人欣赏的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非说教,人能够最大可能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服装作品的“二度”创作。人的内心世界是及其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也是丰富多样性的,审美在模糊不定中彰显多种可能,这使服装设计作品得到多维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艺术本文的理解,审美理解需要的不是一种复制态度,而是一种生产性态度,一个开放性过程,我们要从心底出发理解服装审美。审美理解具有无限多样性,其包含“解释性循环”:根据细节来理解整体,又必须根据整体来理解细节。审美理解过程就是在服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断地往返过程。审美理解的关键步骤是“视界融合”。⑤服装设计作品除了承载服装设计师本人的思想理念,还应该更多地在欣赏群体中获得“再生”。因此说,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接受者的审美理解有者模糊的难以表达的一面。超级秘书网
4、服装的产品意境生成
随着人类生存需求的发展和对世界不断的感知,在人类的意识中,已不再是仅仅靠知觉来认识和表达世界了,而是用心、用意识去感悟和理解世界,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通过表现心灵,进而阐述世界和事物的规律,这样服装设计中意境的生成尤为重要。服装意境的创造与表达始终与社会经济、消费群体的审美标准密不可分,消费者根据设计师创造的赋予情调的形态语言和赋予意味的着装表现及特定的衣着情节所传达的信息,加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浮现相应的景,感受设计师所抒发的情,从而领悟到设计师追求的艺术境界,服装设计的意境由此形成。意境包含主体的品格、个性以及审美感情、心态、理解、想象和趣味等多种主观因素,并形成一种综合形态,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突破具象范围去感受、丰富和联想犷追求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这些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以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满足和快乐。意象的生成是审美的关键。模糊性的开放性、暗喻性是意境本身产生货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之所在。在设计中追求审美意境,以其模糊性创造的模糊美吸引观者的良好途径。吴亮认为“如果他过于理智,过于自觉,他就断不能即兴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⑥
5、结论
服装是极具流行性和时间性的产品,它们不时被淘汰翻新,并不时地受时尚、受众的审美理解、产品所表达的意境等的影响,使之演变得更具个性与时代感,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风采,这也是服装设计的审美追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唐玉宏,《艺术审美创造和模糊性思维》,文艺论坛
[2]/view/169606.htm
[3]张会锋,《论图形设计的模糊性》:〔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贺阳,《鞋子的时尚审美》,时尚研究,2005
1.信息技术的主要优势
计算机的作图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能够非常清晰的表达出我们想要设计的样式,能够随意的进行配色,能够随时对我们的构图进行修正,能让我们的设计达到最满意的状态。另外计算机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参考流行趋势,能够让我们把握流行趋势,从而设计出符合流行趋势的服装。其次,计算机作图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作图,能够很准确的确定我们需要的尺码、色彩,甚至连布料都能自如的选择。综上,计算机作图能够帮助设计者快速,轻松的设计出作品。
2.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黑板、粉笔,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种变化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更为有利,教师可以通过声、文、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对设计的见解,还能帮助设计初学者更好的进行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展示各类设计,无论是从色彩还是细节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能够改变教学环境,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了。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的面对面交流了,课余时间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意的找教师咨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对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图片、文字、声响等多种形式整合表达的,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替换下来,能够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非常有效。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学能够打破常规书本的局限,能够增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的能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学生最新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在自助设计中能很好的把握生活中的各样色彩,紧跟时尚的步伐,设计出满意的作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收集,随时可以构成草图,并且能够很方便的对草图进行修改,且不会损害设计搞,最终完成设计图。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设计者的设计速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设计者的设计方案,运用这一技术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随意的展示设计的各种细节,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2.资源共享的优势
运用信息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打破了传统手绘设计稿都是“孤本”的尴尬局面,而且传统手绘本的占用空间大,还十分不好保存,很难随意进行查询,基本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运用信息技术则改变了这种状况,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很轻易的展示自己想要分享的设计稿,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设计稿。
3.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使传统教学发生改变,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能够通过网络中的各种设计作品甚至是时尚会来进行讲课,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厌学情绪降到最低。现代教育理论很明确的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由于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效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如果只是通过教师局限在课本上的传授知识,是无法很好的理解服装设计这门课程的,服装设计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还需要理解时尚资讯,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感。通过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增加教师授课的教学方式,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寻找到网络上的最新资讯,让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至于偏离潮流资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途径了解所学的知识,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让自己的设计能够充满时代感。
三、结语
面料、款式、色彩是服装设计不可忽视的三大要素,其中色彩在视觉感知中首先获得体验,而这种感知的差别、颜色的使用差异和个人对服装的审美爱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人们对色彩设想的不同,每一种色相都具有必然的象征性,也有着各自的情感,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兴奋、喜庆;白色代表纯洁、安静;蓝色代表深邃、雅致;绿色代表生命、和平等,几乎所有对色彩的渲染都离不开服装的审美效果,同样一种面料,同样一种款式的服装都需要选取不同的颜色来制作,形成不同的效果。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黑色和白色在色彩方面可以说是巍然屹立时尚界屹立不倒的支架底座,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周朝五国,还是20世纪的奥黛丽赫本时代,即使是在当今崇尚个性化的今天,黑白色都傲立于其他流行色的消消长长。它时而性感妩媚,时而低调奢华,时而摩登简约,时而单调平实,设计师们运用手中的魔杖,将黑白色灵活的与服装结合。
一、黑白色的语境艺术表达
早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黑白色就作为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出现过,周易学中的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就是很好的例证,其黑白二色就是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息,故变化无穷。易学通过阴阳之道来阐述宇宙的运动规律,从而使黑白两色上升到哲学领域。由此可见,在古人的色彩审美里,早已产生了对世界、对人生的哲理性感悟,它超越色彩作为物理属性的功能,将其推向美学、哲学高度。同时,随着长久的社会发展实践活动,人们开始将个人情绪赋予黑白色彩中,让其更加具有丰富又多元化的性质,如此来给人们的精神上留住长远的印记。然而,不同民族不同国度对于黑白的象征性表达有着各自的看法。例如,中国戏剧中的脸谱设计,白脸的曹操老奸巨猾,黑脸的张飞铁面无私,又如,古代周朝的冕朝制度中,对色彩有着明文规定,“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以下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以纹。”这里的"玄色",是先染白,后以黑染之。黑中扬赤的玄色,只有位高权重的帝王可以服用。相比之下,白色作为中国历代以来葬服的颜色,有着不吉利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黑与白就如邪恶与正义,黑暗与光明的对峙。《圣经》里黑山羊就很好的说明了西方人不喜欢黑色,明明是山羊,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是黑色山羊呢,其中的黑色就是对邪恶、不洁之物的命名。白色却是西方婚礼历来没有改变的色系,女士的婚纱、头饰,甚至包括婚礼上餐桌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主,象征着婚姻的纯洁与神圣。设计师们对于黑白色文化语境如此不同表达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能提高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还能在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进一步挖掘这一色彩在服装中的表现,赋予其在新时期的精神内涵。
二、黑白色的局限性
就一般服装设计而言,其色彩的运用并非直接和最终设计效果直接挂钩,所谓设计是将有规律性的融合一些庞乱、繁杂的事物,并有序的进行组合然后表达出来传递信息,是一个不断精练的程序过程,并不是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因此我们在运用色彩特别是中性色系黑白的时候需要斟酌黑白色相的明度、纯度力度并重视和详尽其精华,要理解和认识中性色的局限性,正确的运用黑白色彩的张力效果,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首先,中性色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黑白色彩固然神秘居多,但总觉得这种神秘带来了一些压抑,试想站在一望无垠的黑色夜空下没有一丝星光,黑压压的一片就如同看不到希望的边,令人窒息。但是,远处忽然闪烁着点点萤火虫的黄色亮光,那种视觉的感知足以撼动心灵。其次,中性色的开放感不强。黑色和白色可以同时拥有积极和消极的心理感受,黑色在积极层面上来说给人一种高贵、奢华、胜利的感觉,而消极方面则容易让人们感受到衰亡、贪念、空洞的气息。白色一方面有着纯粹、威严、圣洁的意味,另一方面却容易使人产生退化、沉沦和苍茫的感受。开放即包容,如何打开黑白色系在服装设计中的包容性,减弱那些消极的心理感受需要设计师们从服饰的整体视角来把控,在黑白色系的基础上,放眼配饰、妆容、发饰等来增强服装的生动和趣味性。
三、黑白色在女性服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黑白色是服装设计中亘古不变的基础色,这两种色彩的搭配让人觉得既简单大方又高雅有内涵。黑白色既是生活装的必备色系,也是宴会礼服的首要选择,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黑色和白色的运用看似浅显易懂,却在各种不完美的体型中无时无刻不显露着对女性的体贴和处处爱护。这样两个对比色的出现让人感觉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却又充满奥妙、难以捉摸却又触手可得,在我们远离了快节奏生活带给我们的浓重色彩和繁琐华丽之后,不禁让人觉得别有风味。
(一)突出视觉效果
对于黑白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有着特殊的工具和自身的传递方式,它屡屡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观刺激。从自身的传递方式来看,在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黑白两色的强烈对比效果、黑白不同面积、形态的组合,同时还可以凭借黑白色在各种纹样图案中的变化来进一步丰富黑白色外在形式美的表现效果,增强视觉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二)不同职场女性服装中的体现
从礼节的立场来看,着装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穿衣。它是着装的人基于自身的审美情趣、资历素养、体型状况,同时依据不同时期、场所、目的来得心应手的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挑选、搭配和组合。因此黑白色彩作为永恒的经典色调深受广大业内和业余人士的欢迎,不断地成为近年来服装设计中的大热点。黑白色彩被普遍运用在不同场合的女装设计当中,并可以完美的配合着装人不同身份象征,堪称经典,比如晚礼服、休闲装或是职业装等。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的色彩流行动态我们可以看出,黑白色的组合搭配在服装业完美展现出了它的美丽,明确体现出了其格调特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1.晚礼服众所周知由于晚礼服是用以出席晚间活动穿用的正式礼服,是女士礼服中最高档次、最具特色、充分展示个性的礼服样式,与华美的装饰手套等共同构成整体装束效果。晚礼服一般需要明亮装饰加以点缀,才能衬托其在夜间光彩照人的一面,例如一些艳光四射的面料、褶皱、蕾丝花边、亮片,或是珠宝钻石等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其中晚礼服设计中基本色调运用较多的白色晚礼服,不仅拥有尊贵典雅的精神,同时还标志着一般女性洁白无瑕的特质。而与之相反的黑色晚礼服则给人一种华丽、冷傲且高贵的感觉,同时又肆意凸显女人原本性感的姿态,所以它们常常摆脱其他颜色的礼服脱颖而出。
2.休闲装休闲装又称便装。它是人们在悠然自得、随心所欲的休闲生活中穿着的服装,并将简洁自然的风貌展现在人前。一般情况而言休闲装主要出现在休闲娱乐活动当中,因此不仅在面料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其舒适度和吸汗、保温的性能,更要在色彩的搭配上体现出端庄成熟的女性吸引力,如此一来才能突显出着装人的个人特色,让人有种焕然一新的气象。无论是在日常场所还是在正式场合,选择极富个性的带有黑白色彩的款式设计都能够传递一种融洽的情绪,并在各类五颜六色的服装中崭露头角,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
3.婚纱古典简约不等同于低调无趣。无需夸张的裙撑或耀眼的装饰,一款设计简约、剪裁流畅的素净长裙足以展示气质新娘的不凡品味。2015春夏婚纱周上,除了经典的象牙白绸缎,设计师们还在婚纱的简约廓形上增添了漩涡蕾丝、水流亮片和民族风刺绣等细节装饰。如果你崇尚极简主义,青睐细节设计又希望展示身体的曼妙曲线,一条复古风情的流线型长裙便是最好的选择。
四、结语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我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企业一线,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市场应变能力差,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如何找出服装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新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专业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明确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2.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4.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5.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马克・吐温有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问题解决者。
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了设计案例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讲解了预备知识后,给出了解决该案例的思路,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构思,最后教师才给出能成功实现该设计案例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案例,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反思,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服装专业教学改变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是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以引导型代替说教型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例如,在讲解民族服装时,以往用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教师的提问是“民族元素有哪些?”以及“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则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是学生对民族服装的感受和理解;后者重“悟”,是学生对服装的作用和改变。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但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
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相互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职高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表现自己但缺乏韧性,承受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问题,阐述思路,讲解方法,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生生交流。以领子的制作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领子的基本型特点或示范制作小立领,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领型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领子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领子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服装综合知识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雷同,或风格相同,则是创作的大忌,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设计风格,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不同的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或给学生增加立体裁剪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七、加强学校与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园建立模拟工厂,实行开放式管理,提供可随时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地。如,服装设计CAD室、板房、工艺车间、服装成品陈列室等。但更好的是在服装企业的工厂落实好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服装工厂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服装纸样的制作及服装工艺流程等操作,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学生所学的服装课程是否合格或者优秀。同时也给企业录用人才、学生竞争上岗就业增添机会。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张.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