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

第1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服装面料 服装造型 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95-01

引言

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就是材料、造型和色彩,服装设计更是离不开这三大根本。服装设计并不只是需要画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效果,更重要的是怎样将服装面料与造型达成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相得益彰,从而给人们以美的视觉享受。只有做到了面料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设计师才算完成了一件成功的服装设计,以此可看出服装面料与服装造型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

一、服装面料与造型的关系研究现状

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服装面料与造型关系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以及相关专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组织结构和织物悬垂性的力学性能,这一研究发展至今,得出的结论是:组织结构的弯曲性能与织物悬垂性的剪切性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让专家们研发出了更多适合做服装的材料,即衍生了许多新型服装面料。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日本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服装面料的质量和弯曲刚度是其悬垂系数的重要决定参数。

二、面料与造型相互依存的关系阐述

1.面料是服装设计基础和主导影响因素

面料作为服装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起着不可或缺的载体的作用。所有服装造型想要体现的色彩搭配,款式风格,都需要通过各种服装面料的组合才能最终以服装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想提到的就是婚纱了,从名字就能知道婚纱的服装面料里一定会有“纱”这种材质,为了展现出新娘穿了婚纱后化身为仙女的那种美,选用白纱为一种服装材料,可以是头纱的点缀,也可以是大片的裙摆作为渲染,都将婚礼这一爱情殿堂的纯洁无暇体现得淋漓尽致。说服装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因为特定的服装材料奠定了整个造型设计的基调。面料的材质、结构和色彩不同,必将造成其适用范围的变化。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人机工程学、视觉效果以及服装功能的分析,决定整个设计要求,想象预期达到的设计效果,从材料出发,把握好大的设计方向,才能避免在设计中期由于材料选用失误而耽误设计进度,甚至是导致整个设计方案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说面料是服装造型设计基础和主导影响因素,因为它提供了整个服装设计工作的技术准备,即设计师大展才华的实物平台,毕竟现实胜过中不存在有像故事中皇帝的新衣那样脱离了材料的服装设计。

2.面料材质是服装造型风格形成的母体

所谓服装造型设计就是设计服装的风格,而不同风格的体现需要合适的服装面料来承载。意思就是,给定服装的设计基调后,各种面料的体现效果都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有那么一些相对较为合适的面料与某种风格相配对。换句话说,当给定设计师某一种服装面料时,他一定会有对由这种面料制成服装的大体风格的一种感受,这就是因为设计造型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成该服装的材料。或者可以理解为,在没有制成成品之前,服装面料就有了来自它本身的风格特点。比如提到蕾丝,人们脑海中就会有粉嫩,可爱,淑女和公主等词汇冒出来,这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形成了对蕾丝的影响,即它的特点和风格所在。还有皮衣的帅气和冷酷,皮质面料不论是用于男装女装,或是老人小孩,总是给人一种不那么亲近的感觉,这就来源于皮质那种厚重且自带光芒的特性了,形成了一种冷峻且不失气场的风格。总之,各种各样的服装面料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促成了服装造型设计的风格迥异,奇思妙想。

3.设计理念的革新促进新型服装面料的发展

前面都在论述面料对服装设计的重要影响,其实设计风格的千变万化也促进了新型服装面料的发展。因为设计师思维火花的跳动,涌现出很多之前很难实现的设计理念,只能通过发现新型服装面料才能满足。随着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发生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会开始发生变化,这两者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变革引起了对传统服装面料的全新审视,再跟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服装面料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新。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环保组织在做公益宣传时,用废报纸制成服装穿在模特身上展示,这传达的就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并不是说鼓励人们用报纸做衣服,而是启发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能多选用一些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的服装面料设计衣服,或许这样的作品更受环保人士的欢迎,而且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追求绿色也成为当前的大趋势,服装界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除了行走在时尚前沿的小众人群,绝大多数服装还是设计给广大老百姓日常穿着的。夏天的衣服轻薄凉爽,冬天的衣服厚重保暖,还有一个人们共同追求的就是服b轻便,以减轻人们出行的负担。而这种简约舒适的要求就促进了服装面料的一些功能性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比如很多运动品牌都能设计出吸汗透气的运动衫,还有轻便的羽绒服看似很薄,保暖材料都是高科技的新型面料,比传统的棉服好太多。

结语

在设计师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地选用服装面料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面料不单单是设计的物质基础,更把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思维展现出来,将设计师的精神理念传达给人们。服装面料与服装造型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纺织水平也处于不断提升的进程中,期间有大量新型面料涌现在市面上。要想将服装设计别具一格,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设计师必须学会利用新型面料进行服装造型的探索。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服装面料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可以提高设计师的预见性。合理、灵活的处理面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这对服装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谁又能否认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呢?

参考文献

[1]李晓露.面料性能与服装造型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3(6).

[2]车卫东,王京菊,唐怡.面料材质与服装造型风格的关系[J].纺织导报,2013(5).

[3]余卫华.关于服装面料和服装造型关系的探讨[D].苏州大学,2004.

[4]D陈昊.服装面料对服装造型的影响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2).

[5]刘怡.服装面料与服装造型的重要关系[J].艺术教育,2013(11).

第2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服装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衣料、手艺等物质的东西,更需要在款式设计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艺术是情感化的技术,技术是精确化的艺术”正好可以形容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定位,特别是对于物质与精神双重性都极为重视的现代人来说,买一件名牌的衣服,看重的不仅是其在质量、工艺上的保证,更多的也是来自那些国际一流服装师们精心的设计。现在许多独立服装设计的出现,也正是迎合了一部分小众对服装的需求。

服装设计艺术美

美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审美并不是虚空的,它附着于具体的事物中,通过设计师精妙的编排得以产生。我国历史中各个朝代都对服装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它一部分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也受到地域的限制,而其追其美的目的是不变的。如魏晋南北朝飘逸的“神仙装”,将一个个门阀字第装点成“翩然若仙”的景象,俨然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客。而相比于受满族影响严重的清代袍褂、琵琶褂,完整严谨,呈封闭状,形象肃穆、庄重,两者之间也是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如此之大的变化。但在当时朝代来看,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却都是当时审美所能接纳的,这也就说明了服装在审美中的多样性与文化性,当然其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关联。而中国宝贵的服装资料,也可以成为现代设计借鉴发挥的地方。复古的艺术思潮已经深深撼动着人们的审美,将古代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许多现代设计师选择的方向。

服装设计理性美

服装设计师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承载了某些科学的任务,他必须熟悉和深入了解当代人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对服装的工艺熟练掌握,同时也要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如市场需求及市场规律等。其实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人类一看是选择穿衣,大多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如冬天太冷,需要衣服御寒等开始的,之后才是对美的追求。而现在一些公司开始考虑到大众对功能需求的回归,开始推出一些适合冬天使用的保健、电热棉背心等等,或者在夏天推售布料清凉的衣裤,以满足不同时期人对服装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一些特殊职业者如军人提供远红外电热迷彩棉背心等等。科技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而在服装领域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据科学家语言,在以后的服装中,智能化、人性化会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加入,从材料上看,国内已上市大豆纤维面料、纳米面料、牛奶面料、莫代尔面料等高科技型面料,人们可以通过服装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现代服饰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应用

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服装设计美学必然也包含科学技术美,设计的灵感是取自于生活,也是为大众服务的,需要对其的审美需求及功能需求进行多方位的揣摩。服装设计以自然的形式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来表现设计细节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内容与表象的互相统一,以及细节和造型的相互融合。 它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对造物的完善,功能的效率通过使用工具所体验到的一种美感,而另一方面科学也为人类的造物提供了精细化的可行性。

例如在服装的款式创意设计中,现在比较流行的斜裁裙、斜裁裤,就需要设计师要对斜裁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并把这种技术手法与色彩、造型结合在一起,而在材料的选择上,也需要对现代比较流行的面料肌理进行筛选,对各种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有全面的认识,再与造型、款式、色彩等结合起来。再比如某位好莱坞女郎所穿的天鹅晚装亦是技术与艺术的堪称完美的搭配。该服装上半身几近透明,将天鹅的长颈由左至右的绕过脖子,垂下天鹅头正好遮住前胸,近似芭蕾裙的分色下装取代天鹅具体的身体,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没有技术手段作为支持,艺术表现性就无法正常实现,而没有艺术的核心力量,技术也只是拥有一些并不适用的东西。

结语

服装设计正是有了技术与艺术两方面的条件,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艺术设计要遵从技术设计的规律,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在技术上易于实现,最终推向市场,取得市场的认可。而艺术设计师设计创新发展的推动力量,需要结合美学理念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多舒适、美观的服装。

第3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老年服装设计;传统文化;创新

一、中国老年服装设计现状分析

(一)中国老年服装市场现状

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比上一年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这是历史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老年人数居世界首位的“老龄人口大国”。

截止至2009年年底,中国有一亿六千七百多万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以每个老人平均年消费3000元计算,全国就会有5000多亿元的“银发”消费市场。根据全国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截止至2009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老年人服装市场更是供不应求,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二)中国老年服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老年人的服装消费观念非常节俭,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怀有强烈补偿消费心理的老年人,渴望补偿以前没有实现的消费需求和愿望。随着持有享受生活、追求品质生活观念的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现代老年人对审美、娱乐、健康的需求意识和消费欲望越来越强,他们比传统的老人更主动、更强烈、更舍得为满足自己更高的物质、精神需求而投入和消费。据有关专家分折,服饰穿着的消费占老年人消费领域比例的三分之一,服装的消费需求也由传统的满足护肤防寒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追求品位、时尚、讲究环保和健康的新趋势发展。

中国大陆地区现有的老年服装设计与开发,与老年人的实际消费需求相比,尤为欠缺。有业内人士预计,在2010年以后五至十年内,我国老年人服装需求量将在10亿套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左右,这个被许多商家忽略的“银发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老年服装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老年服装的消费方向性和结构设计应用性研究相对滞后,阻碍了老年服装的发展速度。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增长开始衰退,视力下降、动作协调性变差、思维能力下降,对于日常服装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甚至出现全新的服装产品需求。现有市场上的大部分服装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老年人很难适应,设计师有责任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强化服装产品的舒适性、功能性、卫生保健性、便利性和安全性,设计出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服装产品。

(三)老年品牌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如何整合继承传统文化与老年服装设计创新,是当前中国老年服装设计师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继承传统是老年服装设计创新的前提。不了解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就无从谈起。虽然我们已经有了20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然需要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地学习传统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老年服装设计创新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老年服装设计的影响

中华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秉承了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不可或缺的审美传承性。近年来“中式服装”受到大量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其已经成为无法替代的时尚潮流。传统中式服装的主要款式特点是前开型的斜襟和对襟式样,多用带子或纽袢固定衣服,女装是上衣下赏的式样,男装是上下连属的袍衫或上衣下赏的式样,穿脱方便。衣身的造型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是最适合老年人穿着的款式之一。现代老年服装应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为设计底蕴,接受西式服装时尚的熏陶,进行改良、创新设计,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式风格和谐并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时尚化趋势。现代老年服装的创新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审美观点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道”与老年服装的和谐

对“善”的重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的出发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儒家认为艺术审美要包含道德内容,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把“善”的观念应用于老年服装设计审美上,就体现为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一切老年服装产品都要兼养人的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达到“体舒神怡”的效果,因此对老年服装设计的思想、技法、表现形式提出了多种社会性、功能性的标准。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与儒家的理性相比,道家审美更注重个体的感性体验,并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超越意味,以“有无相生”的玄妙之境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形象,表现在老年服装设计上更突出奇特变化、率性发挥,强调意蕴和灵性感悟。

(二)柔和、内敛的特点与老年服装的和谐

现代老年服装与中国传统服装的空间造型有着很大区别:中国传统服装是宽衣博带的平面结构,线条宽松流畅,极少暴露身体,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表现的是一种矜持之美。现代老年服装的结构多由西式服装改良而来,胸围和臀围的加放量减小;应用腰省和刀背缝,以此突出腰部曲线;上袖取代了连衣袖,使得服装贴合人体,更突出人体曲线之美。但作为代表中华文明一角的现代老年服装,仍然会深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表现出柔和、内敛的特点。

(三)儒家、道家色彩与老年服装的和谐

中国约五千年前就建立了以宇宙时空变化为基础的色彩象征体系,将赤、黄、青、白、黑作为“五行”的色彩象征,因此“五色”成为中国传统色彩的基础和正色,并有着吉利祥瑞的寓意,其它色彩被定为问色。随着历史发展,儒家和道家按照自身的哲学观念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审美内容,影响中国传统服装也呈现各具特点的色彩风格。道家选择黑色(玄色)为“道”的象征。《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为一切彩色的止熄,以黑色为最高的色彩崇拜。例如中国水墨画中由墨色的浓淡干湿形成的墨色渐变的那种微妙审美情趣已在老年服装中得以应用并为之推广。

(四)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与老年服装的和谐

中国传统图案多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为题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早期以自然崇拜为主的龙凤、兽面、云纹等图案,到明清时的“万事如意”“连年有余”“金玉满堂”等形式各异,装饰效果强烈的图案,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象征性

元素。各种图案与装饰相对的独立性使得他们可以大量的应用到现代老年服装中去。

三、老年服装创新设计的类型与方法

站在立足于中国庞大的老年服装市场,同时面向国际老年服装市场的观点上;站在与国际老年服装品牌、产业效益优势相比中国老年服装品牌、产业效益滞后的严峻现实面前,中国必须以品牌推进产业提升的战略来统观中国老年服装业发展的格局。如可以将其分为“四个中国风格老年服装类型”设计:

(一)传统服饰传承发展型老年服装设计

传统服饰传承发展型的老年服装设计是以专一民族为指向、以传统民族服饰为蓝本,融民族宗教、图腾、历史与自然生态、民族审美文化于一体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的复制与设计。亦可适当吸取国际时尚流行趋势中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新型面料和先进技术进行传承与发展式的设计。其设计产品面向国内外民族老年服饰文化的教育、交流,传统民族文化建设项目中的博物馆展示。满足民族区域的少数民族习惯于以传统民族服饰来展现自己生活的日常着装、节日盛装、旅游文化的市场需求。

(二)传统服饰应用创新型老年服装设计

面向不同地区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的,吸取并融合国际时尚流行趋势的理念与元素,使之形成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创意形态(包括艺术化的舞台表演服)的,有专一民族指向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时尚的、创新的老年服装设计产品。

(三)中国风格的时尚创造型老年服装设计

面向需要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愿望,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设计的根基,不受专一民族文化指向的限制,以国际时尚流行趋势为依据,使之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国际时尚风格的创造型老年服装设计产品。

(四)中国风格的自由创造型老年服装设计

面向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设计的根基,不拘于“朝代多元融合脉络文化”元素或“少数民族多元发展脉络文化”元素。服装设计师要熟知国际时尚流行趋势并具有超前的趋势发展的预测能力,使服装传递出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深藏其中的民族精神;设计作品朝向高端品牌市场与高级定制、时尚趋势方向发展,展现出具有独一无二的、富有中国气势、国际时尚风格,起到带动世界老年时装潮流作用的服装设计产品。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老年服装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老年人的体态特征及心理需求,从老年服装的款式、结构、工艺、面料及流行心理、消费行为等几方面入手,对各部分设计进行全面分析与细致归纳,正确处理服装的审美功能、使用功能与舒适性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老年服装的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老年服装设计创意中去,是解决我国老年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要做到老年服装设计世界性和本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为今后中国传统文化在老年服装设计中更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华梅冲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0.

[2]黄士龙编著冲国服饰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3.

[3]赵逸群编著.中式服装制作技术全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9

[4]李晓娥.老龄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6.5

[5]陈明明.老年产品的设计特点探讨.[J]美术大观,2009.7.

第4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创新;服装;设计;造型

1 创新对服装造型的重要性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精神及文化的追求日益提高。而服装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其体现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及标准。人们经历了原始的单纯遮羞到如今美化这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服装其意义也有了质的飞跃。服装的创新是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理念,由于当前科技的进步也给服装造型带来了更多的新意,使得其品种繁多,种类极其丰富。这也给服装设计师带来了更为自由的选择设计空间,服装的创新在服装造型的设计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服装在类别中不仅可以起到对人们身体的保护作用,更是展现自我风采的一种方式。服装造型设计可以运用具体的物质来进行表现,并且以人为对象来开展的造型活动,这也是与雕塑等艺术品的不同之处。根据各种材料的应用来实现其形态上的创新和艺术体现。

2 服装造型中的创新方式及策略

创新是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不断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对服装造型而言其价值在于图案的奇特及面料的新颖。具体的策略是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当前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精华,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及素材与当今的时尚元素相结合,这也是当今服装造型设计的主流。对自然的形态、自然的肌理及自然色彩和环保材质等种种常见但却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服装设计造型各个方面的渗透,从而使得创新方式得到更为深刻的扩展。由于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信息产业化更是传递着自信和魅力所在,对设计不断创新,并讲求时尚,在服装中彰显出自信。就比如法国时尚大师皮卡尔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不管是男性服装、女性服装,还是童装,都可以进行灵活的设计和创新,把握时尚脉搏,并能够在各个领域进行自由的驰骋,从而创造了“卡丹帝国”的神话。服装设计创新是源于生活,所以设计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3 服装造型创新的策略体现

对服装造型进行设计时要着重考虑面料、质地、纹理、色彩及光泽等特性,并要发挥其创造的优越性。在设计中要想使得这些特性自然的显现,避免造成突兀,就需要首先充分的了解它。比如面料如图1为观察服装结构线的特殊性、面料变化规律所做的标记线,要对款式及选择有所注重。设计师灵感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对设计要素要有所侧重,才会发现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方面,具有创新的方面,并以此为中心来创造和发散思维,并优化设计要素。

服装的轮廓线、局部造型、结构线及工艺手法等,都是服装在空间造型中的影响因素。要对服装设计造型的形式感进行构造,并还要及其注重其功能性。设计师对构思要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就需要将其掰开、糅合并进行再组合,使得技术的构造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具有广泛、雍容的内涵。服装在色彩上的创新是设计中较为容易感知的要素,色彩对服装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就如服装画家安卡罗,其极其注重服装设计图案的表现,更是被称为“色彩的魔术师”。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色彩可以调制出女性高贵典雅的品质,也可以设计出休闲时尚的风格,色彩是极具个性的,灵活的运用便可以将其发挥到极致。

对服装的材质,设计师可以进行更为丰富的应用。就如纺织品、金属、塑料及皮革等,将这些材质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师可以挖掘其深层次的材质美,从而传达出具有精神层面上的个性原色,使得服装赋予生命活力。

服装造型的创新其设计造型、面料及色彩这样三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并且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知识结构在审美意识上的不断更新,现代服装设计也拥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设计理念想要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就需要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服装设计,来凸显出服装造型及服装色彩的魅力,从而使得服装造型创新具有多维性的视觉审美效果。并真正创造出服装最为本质的美。

4 服装造型结构上的创新

服装造型要想实现创新,就需要探索和创造服装中最本质的美。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造型的完整性也不再是评判标准。新的结构主义更注重部件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征,而完整性不仅仅是指作品本身的统一,更在于表达中的充分,结构的设计。要想实现服装在穿着中的效果,就需要对服装的结构和面料进行设计,如图2为设计中对各个部位缝扎法的运用。从而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服装造型在设计思维中重点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 白爽. 关于服装造型设计的思考[J]. 职业. 2010(17)

[2] 姚丽超. 浅析服装造型中线的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9)

[3] 徐仂. 服装造型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大观. 2009(04)

[4] 郑丽娜. 自然形态中的服装创意[J]. 美术大观. 2009(08)

[5] 孟庆波. 浅谈影视服装造型中结构设计的作用[J]. 艺术科技. 2013(05)

第5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人文精神,服装潮流

潮流就是主流,就是现在大众的趋势,大众的喜好。放在服装上来说,就是现在穿什么时髦。说到底,潮流就是一种跟风行为而造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潮流一词在服装领域里出现的最为频繁,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与时俱进,不仅是年轻女孩,喜欢关注服装潮流,把自己打扮得很时髦,其实人群也是一样的。可以说,追逐潮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是大势所趋。

一 服装潮流的内涵

所谓潮流,不过是人们因为向往而追随着某种事物,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行为现象。尤其是在服装领域,潮流是个不可回避的词语,而且似乎已经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号。很多人追求潮流,是为了追求个性,而事实上,一旦潮流形成了,个性就很少了,更多的是共性。但是 ,人们依然对服装潮流趋之若鹜,我们看那一季比一季热的时装周就可窥一二。现在,世界各地的品牌,尤其是一些大的品牌,那些所谓引领时尚的品牌,在每一季,都会自己的潮流趋势。他们潮流的趋势是多种多样的,有高级定制,服装服饰的,概念的,成衣的等多种形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能很多人趋之若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时尚爱好者,会对其顶礼膜拜,从而成为其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有的人脚步快,有的人脚步慢,脚步快的人就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和先锋,而脚步慢的,则成为众多追逐流行的大军的一员。其实归根结底,所谓潮流,就是一些人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态度而已,反映在服装上,就是一些品牌设计师用一些元素将自己当下的态度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来,再加上众多时尚爱好者的追逐,服装潮流就形成了。

二 服装设计与服装潮流的内在关系

服装设计与服装潮流可以说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确切的来说,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是现有潮流还是先有设计,这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服装设计与服装潮流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当下的潮流,出自于设计师之手,反过来,这一季人们对服装的选择又影响着下一季的设计。设计师也是在考虑了消费者的需求之后,开始进行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是服装构思及完成的一种行为,是服装整体的策划过程。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服装设计的精神追求,服装不仅是一种蔽体工具,它还应该是人性化的,可以体现设计者的某种理念或者是诉求,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第二,是服装设计的时效特征,这个又回归到服装潮流上,也就说,设计者们要准备的预测出下一次服装的流行趋势,从而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样的服装才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才会有市场。第三,是服装设计的价值取向。这个也是与市场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设计出的服装一定符合主流价值观,是为众多消费者所喜爱的。第四,是服装设计的物质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服装设计中材料的重要性。第五,是服装设计的技术支撑,服装设计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设计者有着良好的专业性。

三 服装潮流的分类

服装潮流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的。在笔者看来,潮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化的社会潮流;一种是个人化的态度潮流。具体体现在服装上就是成衣和定制两种形式。服装潮流代表着服装设计的走向。因此,服装潮流的分类事实上也是服装设计的分类。

与市场化相对的是个人化,其表现形式是定制。在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市场上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成衣,或者是他们不愿意选择市场上的成衣,更多的时候是追求独一无二。这个时候就出现定制了。定制这个词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这说明定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之后才出现的,代表着一些所谓的上层人士的需求。在笔者看来,既然是定制,那么就没有什么潮流而言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定制的服装中一定包含这需求者对于服装的独特理解,或许是他的一种感觉,又或许是一种态度,总的来说,是一种个人潮流,是属于定制者一个人的潮流。定制的服装无论是什么样的,它一定是包含着定制者对时尚的态度和理解,定制一定是一种追求时尚的行为。定制者在对潮流进行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看法,然后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服装,来代表自己的时尚态度。

在今天中国的作为定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个性化设计,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贴牌或者是加工,从本质上失去了定制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定制根本就没办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北京飞形色高级服饰定制社的设计总监陈曼花女士认为,随着市场的日趋发展,定制为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的服装市场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尤其是在服装定制方面,也会变得比较冷静。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化,在定制服装的设计上,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而不是一味的山寨或者是模仿,真正体现出定制的特色。

四 结语

服装设计和服装潮流并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在当今社会下,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服装潮流和服装设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潮流是一种态度,设计与潮流唇齿相依。服装设计不能跳出潮流,潮流引导服装设计。当然,关于服装设计和服装潮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潮流设计者。

参考文献:

[l] 朝晖.品牌制胜[M].重庆出版社.2002.

[2] 孟少妮.浅析服装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04期。

第6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能力导向 专业能力 课程体系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51-03

一、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我国服装设计高等教育相比国外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从只有专业的艺术学院、纺织类大学、轻工类大学到今天的许多综合类大学相继开办服装专业。如今,我国高等学校的服装设计类教育已经开展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少院校对服装类课程体制的设置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如在基础课的设置上,已经不只是传统的素描、色彩,而是加入与服装设计相关的特色课程,如人体速写、织物速写等。更加重视课程与市场的相结合,开设了服装品牌设计与策划、服装营销等课程,同时加大了校企间的合作。这些改革使服装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以应用技术型为定位的三本独立学院,其服装设计类专业相对设置较晚,起步较弱、积累较少,课程体系设计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的结构单一。根据高等教学课程体系论的解释,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不仅是课程的横向和纵向的结构关系,也是逻辑顺序与要素直接的结构关系,这两种结构关系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始终,渗透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课程的实施。但是在许多院校特别是以应用型技术为定位本科院校,不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模糊、课程内容混乱。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的。目前许多学校服装设计类专业基本都是在基础课程的框架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课时总数上控制相对严格。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也是如此,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几大模块组成形成纵向课程体系,所占比例较大,形成一种线性模式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认为专业教育就是应该围绕专业课程设置来进行课程体系规划,但是横向课程主要是指任意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将具有不同特色和特长的学生统一向一个模式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主要重视服装设计类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人文科学知识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面窄,适应能力差。

(二)课程类型结构模糊。课程类型结构是课程的制定与设置过程中的基础依据,也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考指南。但在服装设计类本科教育中,课程类型结构模糊不清的问题还是较为常见的,主要体现在如“必修课”与“限选课”“选修课”划分不清,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15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罗列出“基础课”“专业必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这种课程划分模糊,针对性不突出。特别是“专业必需课”“专业限选课”的设置模棱两可,课程性质区别不明显。

(三)课程设置与服装行业现状脱节。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从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出发,应准确的分析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社会经济需求的复杂性决定的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目标的多样化,需要我们准确分析社会经济需求和受教育者就业发展需求,科学把握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的内涵和外延,以满足服装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核心,将岗位需求所需要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为切入点,更加切合市场的需求确定服b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素质培养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但是,目前不少院校的服装设计类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的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过、岗位适应能力差。而服装设计类专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且行业变化快,这就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师资梯队配置不合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和改进,同时,也需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服装设计教师队伍。但是目前三本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扩张较快,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年青教师一毕业就加入教学队伍,缺少实战的锻炼经验,对于能力培养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对培养目标认识模糊,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应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则是讲得比较肤浅,或是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明确能力培养的要求及培养目标,将专业能力要求进行细化

(一)培养要求和目标定位的细分。培养要求和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培养要求和目标对课程设置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对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的引导,学校制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应根据自身学校特点以及办学特色和优势,应该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学生今后所就业的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导向,来制定培养要求和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学院或独立学院,在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后,在更加具体的培养方式方面,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细化。

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服装设计与服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能在有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服装创新开发和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同时也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 沟通和团队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其知识结构细化要求:(1)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服装设计款式、结构、工艺设计方法;(3)掌握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4)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5)掌握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6)了解国内外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其能力结构细化要求为:(1)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2)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3)具有服装产品创意设计、制作的能力;(4)具有服装生产管理、 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5)具备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总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后,应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个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的重心及其课程之间的关联搭配应紧紧围绕实现分目标这个中心来组织和配置,使之形成一个课程体系。这样将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且教学目标相对集中的课程,构建成一个课程体系,既整合教学重点分布使之执行起来脉络清晰,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目标考核和评价。

三、确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明确课程重点

在服装教育过程中,服装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服装产业发展格局相结合,不断优化服装课程体系。因此,要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首先,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界限,使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相互交融,提高服装教育质量。其次,整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变从前独立设课、各成体系、互不相干,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优化、突出那些对培养、提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起重要作用的课程。最后确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明确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重点。

(一)根据服装设计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将培养能力的课程进行规划和细化。明确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应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所对应的课程进行归类。例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明确出了专业能力的共性指标,主要细化为四个方向(造型基础能力、设计能力、服装生产与管理能力、服装市场营销能力)并针对共性指标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明确细分所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见表1)。

(二)明确每门课程的重点及能力培养,细化课程的设置。在对所需要具备的设计能力所对应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可以设置每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根据能力的阶段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为每个主体能力设定一个明确的操作方向,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主要体现在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小的主题。明确每个主题的能力和目标,并以此来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见表2)。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服装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就必须通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模块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一是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科特点,进一步范、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以服装基础理论、服装设计和制作、服装营销管理为主干的基础课程体系。(下转第88页)(上接第52页)二是充实专业课程,扩展专业口径。依据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打破专业壁垒,添加选修课程,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充实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理论修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添加本学科前沿课程,以利于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概况和学科前沿成果。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当前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是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以能力培养导向的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以模仿和观察为主的教学学习方法,有利于整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此同时,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情况的反馈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宝.高等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J].职教论坛,2012(28)

[2]翟松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徐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4(14)

[4]周小丽.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设计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6JGB519)

第7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土家织锦;现代服装设计;融合与借鉴;传承与创新

土家织锦造型精美、构图严谨、色彩丰富、主题多样,其构图与布局拥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情感及显著的民族特色。因为土家织锦的创作灵感均源自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那个时期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与艺术表现都上升了一个新层次。另外,未受开放性文化影响的、纯粹的土家文化形态是土家织锦最宝贵之处,故土家织锦备受现代设计的青睐。随着现代服装理念的不断完善,人们把服装的功能性定位进行了延展,舒适度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个性化已成为服装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1 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时尚界把中国元素的不断融入,许多服装设计师盯紧了中国传统元素,其中之一便是土家织锦,它在艺术表现上的鲜明特色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与开发利用。比如有一些本土品牌像秀之坊(湖南)、渔牌(深圳)等,通过技艺与材质的变化创新,使民族风格体现在了各种休闲女装上。但是我们发现许多服饰未能全面使用织锦元素,只是简单地小面积运用,同时织锦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过于单一、流于表面,过于传统化,时尚感与减龄作用不强。或者有些设计过于夸张,对于纯艺术的追求过于强烈,削弱了商业实用性,未能很好地与“人”结合。

2 现代服装设计与土家织锦的人性化结合与思考

2.1 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情感与个性需求

土家织锦在当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传统节日活动、结婚用品,以及日常用品如桌布、椅垫、被褥等,但其民族特色的鲜明性与现代服装的流行趋势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把单纯的土家织锦元素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很难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以土家织锦为代表的一类民族服饰存在一个明显的劣势,即样式过于陈旧,服饰造型比较宽松,虽然舒适度较高,但不能完美的体现身体特点及曲线美;且图案纹样的运用大多集中在服饰的边缘位置,如领口、袖口、腰部、裙边或裤腿等处,使服装造型过于呆板老套,缺少新意。这里,我们可借鉴唐朝及日本比较盛行的宽袖,再配以高腰风格,从服装外形的变化上做设计,这样就算全身运用织锦图案,也不会显得单调重复,反而能把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

另外由于土家织锦的颜色鲜亮明快,若简单拿来运用于服装设计,会使色彩过于跳跃,基本只能用在节日庆典等场合,并不适用于现代人的日常着装风格。因此,在面料的色彩选择上可采用与织锦底色一致但具备轻微反光的混纺面料与织锦搭配。

土家织锦色彩元素的运用要采取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可以可以对其进行图案延伸或变形,发散思维模式,并且要充分关注当下社会的服装流行趋势,使服装设计的现代气息更加浓郁,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

2.2 纹样设计融入创新理念,适于剪裁、重组

土家织锦的传统编织方法是通经断纬法,它运用单色棉线或蚕丝线作底线,彩线作花纬,在编织时不断变换纬线来配合整体构图与色彩搭配的需要。传统的编织特点决定了土家织锦的图案纹样存在单一性缺陷,像单一的垂直或水平,复杂一点的也只有45度斜线。这种编织方法使图案产生秩序感,但却缺少了动感的线条美,同时丰富的多维形象也不容易通过这样单一的编织方法表现出来,使土家织锦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直线条与折线等纹样在具体运用中不容易被灵活分割,使剪裁或折叠等创作手法不能完好展现,若强制运用会破坏传统纹样的完整性。这样现代的设计理念就无法与织锦元素充分结合。因此,在服装成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把土家织锦纹样加以再造,弱化其单一的线条特点,但要提取文化内涵,把不太适用的相关元素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创意。我们可以把其他传统技法如刺绣、镂空或印染等与织锦技法相结合,满足人性化的设计风格与理念,还可使织锦更易剪裁与再造。

2.3 色彩搭配要更加灵活多变

传统的土家织锦在原材料选择上经历了逐步演变过程,从麻线发展为现在的棉线、丝线。传统的棉纺线是采用纺车纺成棉纱,再把三根棉纱搓捻成一根,然后用矿物或植物染色,编织时经线用两股或三股合成,常用原色染色,也有红、黑染色,而纬线是由色纬与暗纬构成,色纬即纬线,颜色多样,暗纬是用梭罗线,用这种线来锁紧纬线,颜色选取比较单一黑色或白色。通过上述对于传统织锦的工艺或方法的深入了解,我们惊叹于土家织锦的独特技艺,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相对劣势,比如制作材料多样性不足,薄厚程度不可变,一般较厚,搭配色彩受天然植物的纯度或使用习惯等的制约。故因材料及色彩的影响使服饰设计无法适于现代创作之需,多变性与灵活性不足。随着现代纺织工艺与技术的飞速革新,土家织锦可以考虑用机制棉线代替原有材料,价格低廉不说,还免去了炼制染色步骤,直接就可以使用,且色彩丰富。为了适应现代服装潮流的变化发展,我们还可运用现代化的混纺工艺,把色彩丰富的不同材质纺线运用其中,再根据设计需要变化织线的粗细与股数,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2.4 土家织锦的规模化发展

土家织锦的传统织造效果全凭个人的技艺掌握程度,才产生有了织锦创造的手艺传承性,被传承的织锦工艺是严谨的、有收藏价值的,不过单凭个人编织不仅编织作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在制作时间与制作成本上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土家织锦的艺术表达也要与商业规模相互融合,这样有利于传统技艺的被认可与创新发展。我们要把土家织锦的技艺传承人与作品的规模化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高端创作人员的同时,保证织锦的多元化延伸。这种方法使土家织锦不仅能够保留纯手工的工艺特色,对现代服装的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让设计师能够全面运用土家织锦的元素特色,为设计灵感与受众采纳提供全方位保障。

3 结语

土家织锦是土家人通过长期的生活与创作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土家织锦的各种元素意境深厚,为现代服饰的设计提供了根源与灵感,它是现代创意的源泉。我们要充分领悟土家织锦的内涵与特点,结合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追求,在保留原有艺术形态的前提下,将传承与创新并行发展,延伸设计意境,为古老的艺术形态找寻生存空间,让传统融入现代,现代成就经典。

参考文献:

[1] 李巧云.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中湘西土家织锦元素的借鉴[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2] 陈忻梅.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土家织锦服装设计思考[J].艺术科技,2016(02).

[3] 李冰,张茜伦.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达[J].理论观察,2016(09).

第8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空间构成要素

服装的立体化设计通过运用立体造型手段,对服装空间进行有机表现,对服装样式造型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服装的立体空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不仅包括设计中的立体,而且也包括人本身的立体。服装设计属于视觉造型艺术,具有空间可视效果。

1 服装外空间分析

服装本身以外的所有空间都可以称为服装外空间,塑造服装的外空间,能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能够对人体进行美化与修饰。模糊性经常被认为是其特点。在对服装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后,服装形状经常会发生改变,形成一股向外扩张力即外空间扭曲,能够让人得到动感的享受。现代人张扬的个性通过服装外空间的扭曲设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这种设计也体现了设计者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握。这种设计突破了常规,能够体现出现代人对常规习惯东西的反感,因此,外空间扭曲变形设计能够得到现代人的喜欢。[1]同时,外空间扭曲变形设计受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1.1 宏观因素

服装只有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穿着者才会具有舒适感。设计服装必须对其实用性进行充分考虑,不仅应让服装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应让服装适应地理天气与人口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服装设计者应认识到服装穿着者生活方式会随着年龄、季节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结构对服装款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与促进作用。人们的着装会随着生产科技水平以及社会观念与价值标准的变化而变化。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经常会受到国家政治制度及社会状况的影响。服饰因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而容易发生变化;服饰风格因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经济会变得多样化;服饰的流行因社会文化观念与道德规范而受到制约与影响。[2]

1.2 微观因素

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一般由生活态度与方式以及个人需求构成。社会中的人心态各有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有所区别,进而其着装也就会不尽相同。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一样,那么着装风格也就会有所差异。同时,每个人对服装的颜色、外形以及图案喜爱程度不同,因此服饰的选择也就会因人而异。这些不同能够通过服装的风格以及颜色等变化可以看出。

1.3 环境因素

自然天气会对任何时代的服装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间断的。一个人的服装如果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就会受到环境的排斥。不同场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形式与气氛,也就会对其中的人的服装产生影响。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搭配的服装就会有所不同。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等在服装搭配上就有很大差别。服装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环境的气候条件,设计不同的服装。这种时间因素,会影响着服装的造型、面料以及装饰手法。[3]由于人是服装设计的中心,因此设计师进行设计服装前必须对影响服装设计的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类后,才能对服装设计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具有针对性。

2 服装内空间分析

2.1 软件因素

服装的内空间指人体与服装之间、衣服与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服装的内空间有效的让空气得到了流通,使服装具有了保暖散热作用,使穿着者感到更加舒服。服装穿着者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服装空间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变化。同时,服装内部空间能够改变穿着者的活动姿态以及审美需求。服装的内部空间因穿着者行为介入,服装就具有了实用功能。服装内部空间形态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基本活动需求。

2.2 硬件因素

服装的内部空间的构建必须与人体体型特征相符,服装内部空间形态经常会因为人体运动变化受到影响。因此,设计师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设计师应根据同构性特征,依据人体凹凸起伏的变化,设计服装内部空间。设计师可以通过收省、打褶等工艺对服装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设计,使其满足人体体型,从而使穿着者的人体曲线美得到展示。

2.3 相互结合

服装立体造型在结构上,必须具有完整性。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够构成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反之,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又能够分解成原来的几何图形。因此,设计师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完善,对组合服装的空间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具有完整的服装立体造型。

3 服装个性空间分析

3.1 服装的个性魅力

服装的个性空间能够通过对服装内部空间进行有机调节,从而掩饰穿着者的体型不美之处。这样,服装的魅力以及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都得到了展现。人体的魅力与独特的气质,都能够通过服装个性空间得到展示。[4]体型好的穿着者,身体与服装内部空间具有较强的合体性,人体之美能够得到有效展示;体型较差的穿着者,服装内部空间的伪装性,能够对其瑕疵进行很好的掩饰。西方服饰经常会运用服装内部空间的伪装特点,对人体的美感和魅力值进行提升。

3.2 服装的个性内涵

服装处于静止状态时,一般人看到的是其平面形式,而服装设计师看到的却是服装立体的纵深以及前后的关系,已经具有动态元素。当服装处于动态时,服装的不同构形变化就会被服装造型展示出来。服装内在空间蕴含的内涵,因人的肢体活动变化而得到呈现,进而人们获得对服装空间内涵的全方位感知与把握。

4 服装生命空间分析

4.1 服装的时空性

不同的时代风貌、审美意识以及时代特性能够通过不同的服装内部空间形态得到准确的体现。服装是时代的产物。人们通过服装的外廓造型进行分析,能够辨析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同时,服装内部空间形态与服装的外廓造型具有一样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服装具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人们能够根据穿着者的服装,对其民族、生活条件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进行判断。设计师根据服装能够将其内部空间以及外部造型等要素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而通过服装设计对时代的特性进行完美展示。

4.2 服装的亲和性

服装内部空间对人们的呵护即为亲,服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完美的结合即为和。服装与人的这种亲和性,使其具有了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人类对服装自然与健康品质的渴求,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追求。服装空间与人的互动体现了设计者亲和性的设计理念,服装的亲和性满足了穿着者的感觉、心理以及生理诉求。同时,服装与环境的和谐性也体现了服装的亲和性。

5 结语

设计者应正确处理服装设计、人体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服装空间立体造型设计,首先应符合消费者审美愿望以及穿着舒服需求。服装设计如果适当运用立体化空间设计元素对服装的空间造型艺术进行展示,对消费者的服装艺术感受与理解进行加深,那么消费者就会感受到设计师的情感及其对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婷,刘冬云.折叠手法在服装立裁中的应用研究[J].纺织导报,2013(12):73-75.

[2] 张龙琳,周莉,安妮.礼服设计中面料的立体构成技法[J].纺织学报,2011(08):102-106.

[3] 徐超.论构成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4.

第9篇:服装设计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影视剧;服装色彩;服装造型;服装与环境

由于中国影视剧起步较晚,又受到资金与当时条件的制约,服装设计在过去的影视剧作品中起到的只是简单的辅助作用。随着观众对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注重人物服装造型与色彩的艺术性设计,并把之作为影视作品中的创作手段之一,因为出彩的服装设计能为影视作品增添光彩,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所以,一部精彩的影视剧作品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还要有与之相映成辉的服装设计。无论是服装本身的色彩或造型设计,还是服装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都是一部好的影视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不少影视剧中的服装艺术是一章顺畅、自然的,穿梭在影视剧的无声的旁白。本文将从服装色彩、服装造型、服装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三大方面来探析女性电影作品中的服装艺术。

一、女性电影中服装色彩对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的反映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包括性格、气质等。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不同色彩的服饰,能起到和谐一致的作用,从而体现出色彩与个性和谐美的效果。而这种和谐美在影片中以对比的方式出现时,就有了一种不用言表便知晓于心的感觉。以电影《雪花秘扇》为例,导演在对两位女性主人翁的人物性格刻画中,没有使用大篇幅的有声旁白与过多的人物对话来表达,而是通过一次次两位女主人翁在同一画面中不同的服装色彩对比来传递的。妮娜与索菲亚是影片《雪花秘扇》中不同性格的两位主人翁,妮娜理性沉稳,而索菲亚则感性心思细腻。在许多幕两人独处的同一画面中,妮娜总是穿一袭代表理性与沉稳的冷色系服装,与她正好形成对比的,则是索菲亚那很快就能吸引人眼球的热情奔放的暖色系服装。通过演员的表演与服装设计的结合,更好更清晰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服装色彩不仅能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还可以反映出同一个人物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变化。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有这么一幕:主人翁在少女时期,总是穿着一件黑白格纹的衣裳,就像是她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一样,暗沉单调。而服装色彩的第一次明显变更,是在少女遇到心上人之后。少女在初遇心上人后,对着镜子换下了那套由一出场就出现的黑白格纹裙,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款式相同而色彩较之鲜艳的碎花裙。她的内心由一股极力要摆脱暗沉单调,憧憬明亮生活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着。而这股强烈的心理活动通过一幕服装色彩的转变来反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形式的无声旁白既传达了少女怀春的心事,又以隐隐约约的方式透露着一份少女的羞涩,也为之后剧情的发展起着铺垫的作用。

二、女性电影中服装款式对人物命运变化的反映

服装款式设计除了能透露出一个人的特点与品位外,还传达着一个重要的信息――他的身份与地位。服装款式能复杂能简单,从其中的服装工艺上亦能细微直白的体现出来。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在着装上对造型的追求,总是比较突出与严格的。影片《雪花秘扇》中,索菲亚笔下的雪花与百合,两人身份地位的变化由幼年起开始描绘,直至到两人故事的终结,服装造型设计上也经历了一次转折性的变化。雪花从小生活在家境殷实的环境里,百合则生长在普通的农户家庭,两人相连出场的画面中,除了环境的贫富差异外,服装造型是最直接阐明两人身份悬殊的重要表现。百合的服装款式简单、颜色暗沉且没有任何过多的装饰。接着镜头一转,出现在画面上的,是另一个服装款式讲究、浅紫色缎面衣料,衣襟、袖口与衣摆上有着精美花纹与细致工艺的小女孩雪花。不用做任何语音提示,从服装造型设计上,便可知晓两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形成了第一次鲜明的对比。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出现命运的转变是在嫁进不同的环境里后。百合嫁进商户之家,由贫寒女变成了享受锦衣玉食的少奶奶。之后百合的服装有了质的改变,做工精细的亮色缎面华服代替了过去的麻布粗衣。于此同时,由于家道中落下嫁屠夫的雪花,也由富家千金变成了村野农妇。服装造型上也褪下了制作精美的华服,换上了简陋的麻布衣。两人的婚后见面形成了第二次强烈的对比,是服装造型设计上的对比,也是身份地位的对比,更是人物命运转变的无声旁白。

三、女性电影中服装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对剧情发展的反映

在影视作品中,服装与环境可以相互形成对比,也可以融为一体。而这样的对比与统一,跟电影剧情的发展是同步的,是无需有声语言就在无形中潜入观众意识的旁白。以电影《恋爱中的宝贝》为例,主人翁宝贝是个患有臆想症的孩子,影片用2分半钟的片头向观众传达了这一讯息。而这2分半,都是女主人翁宝贝的服装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画面。幼童时期的宝贝穿着一条红色的连衣裙,置身在一片不管是人或物都是灰蒙蒙的环境中,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体现了,患有臆想症的宝贝与社会大环境下的格格不入的剧情。随着宝贝的成长与剧情的发展,陷入恋爱中的宝贝也开始想要摆脱自己的与众不同,融入恋人的正常社会中。宝贝的服装开始与环境慢慢地形成统一,不管是在色调还是造型上,都渐渐不再怪异与孤立。可是根据剧情的发展到最后,宝贝都没有能摆脱臆想症的困扰,她的服装再次与环境出现分离,最终又以一袭红裙离开了世界。这种服装与环境的对比――统一――再对比的表现手法,是剧情的一种有效的反映。红裙的出现不管是片头还是片尾,都是灰色调环境中的重要部分,都由同一个步调的无声旁白从剧情的最初引领向最后的发展。

结论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已然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服装设计虽然没有声响,却可以在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中像一章旁白般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