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教育信息化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信息化教学

第1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幼教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走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这种教育手段与其它教育手段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多媒体电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从而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提起幼教信息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公开教育课上播放多媒体课件,而在我们幼儿园也没有教师自己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是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请计算机专业人事为我们量身订做合适的课件,很多相关的素材还需要我们自己从图书上寻找或是动手绘制然后再扫描……似乎电脑就是个播放器、存储器、打字机等.不可否认,硬件设施是幼儿园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但真正幼教的信息化不但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软件,也就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那么什么是幼教信息化的真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即信息化平台下的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充分利用网络最新的教育动态和形式,不断更新园所得教育理念和模式,其次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育教学工作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等。但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幼儿活动的教学资源,提供活动资料,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地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适宜的用起信息技术到活动中,使得幼儿活动后还清楚到底学的是什么!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启动和激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有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还是“艺术教育”,都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就此而言,我认为,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科学启蒙活动中,应努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儿童生活,游戏,活动(和学习)中的“玩具”,让幼儿在课余时间中尽情玩乐,在玩乐中探索。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科学实验活动。一些科学小实验必须靠幼儿亲手尝试才能培养他们在实验中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和观察能力的锻炼。目前的多媒体课件只能提供视觉和听觉的信息,根本无法达到的活动的目的,不算课件设计得多好,这样做就完全失去了实验“过程”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能够让幼儿观察,体验,尝试的小实验,不适宜选用课件来替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很多的院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可能已经比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儿园中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条件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需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方面的条件:

(一)硬件设施

设备和技术问题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在园内要安装宽带设施、幻灯、投影、录音机、音响、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同时,实现园内教师的教案、课件、经验、活动反思等资料的共享;也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利的帮助。当然要想应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教师的备课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多媒体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满足教学性要求,选题是否恰当;内容是否满足教学需要;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深、难易是否适中。其次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要正确,符合逻辑;模拟仿真要合情合理、准确真实。三是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即图象、声音、文字设计十分合理;画面、色彩、声音是否清晰、醒目、适当、声音和图象是否同步;交互设计、页面跳转是否正确。四是满足艺术性要求,课件是否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多媒体选用十分恰当、画面是否悦目、声音是否悦耳;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为了能够更加完善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室里也应有提供一些必备的条件。如计算机投影仪等,以便教师在上课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选用自己合适的多媒体设施来配合自己的讲解。

(二)软件设施

第2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1教育信息化对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1.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推广

信息化教学设计首先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他个人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学习为中心,结合系统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从而科学地安排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能构建信息化环境,使学生轻松地从中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当然,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地的在教学设计和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或设备,而是在课程安排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索,促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会自我构建知识框架,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1.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

目前,多所初中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基础部,用来管理和从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还有配套的上机实践教学。学校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大都会采购多媒体设备来,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软件来实现此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服务终端来控制学生的电脑,为学生示范操作,传授知识。随后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练习操作,提升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化的普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而图文和表格元素的加入,使课堂讲授变得更加形象直观。这些信息化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有良好效果。

1.3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

多数初中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知识零散,且不属于主要学科,学校和学生不注重计算机学习,部分学校为增加主要学科的学习时间,挤占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数量,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把计算机基础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同样违背了信息化教学的宗旨和目的。因此,为杜绝这种问题的出现,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网络教学平台。这种平台能在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生可以下载共享资源,在平台进行知识交流,还可以利用平台发送邮件向教师求助。此外,老师和学生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历、经验、感悟及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使学生能随时随地从上面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能否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在于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网络平台在给学生带来学习自由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约束性,一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会对其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2初中教育信息化的未来

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而这种教育的实施预示着未来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促进了当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各校教育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应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信息化教学。学校也应积极改革创新,引进信息化先进技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资源,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结语

第3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英语;教学方式;探索

一、教育信息化的群

教育信息化即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指的是充分使用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子设备等加强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意义

农村的学生受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不善言谈、自信心不足。而这时,教育现代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使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教学的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拓宽了知识的来源渠道,给教师更多的教育灵感。

2.有效改善“教育关系”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观念,进行信息化教育,才能有效地改善“教育关系”。信息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这样学生就能从其他渠道获取教师并未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独的讲解者,以此来改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下农村英语教学方式

1.互联网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学生得以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接受到更加优秀的教育。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互联网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取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远程教育的“班级里”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此外,互联网远程教育经济实惠,学校不用建设教室,但照旧收取学费,办学成本、费用降低,虽然设备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是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2.翻转课堂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它使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内化这两个环节的位置颠倒,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提供视频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答疑以及作业等,它是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能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实现了“以学定教”,给农村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的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农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其全面发展。

3.“多鼠标系统”的应用促进课堂互动教学

“多鼠标系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一台电脑,若干个鼠标,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活动,这与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相比,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这一系统目前也正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实施,它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轻松,改善了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灵活,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不断更新。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将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琰,曹进.“人件”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英语教育的首选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8-52.

第4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48-01

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自21世纪开始实行教育现代化,目前为止,除了偏远地区,全国大部分学校,包括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化相关课程,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

1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那何为信息化呢?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领域的发展手段。因此,可以这么说,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1)首先,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从而走进学校的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形,软件应用及开发的能力。这类课程几乎持续教育的整个阶段,小学时期对计算机的认识,什么是主机,什么是屏幕,怎么开关机等等,到中学时期开始初步学习计算的应用,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给学生更深入的知识,比如计算机代码,操作系统,程序等等。(2)计算机技术初步应用到教学中。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始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电脑播放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些课程向更方便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更贴近实际。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4)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观念、媒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和教育事业融为了一体。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课堂,授课方式是用电脑放映的课件,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老模式了。课件上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些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差别很大,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2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学课件信息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大很多,上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那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网络上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呈现在教学课堂上,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电子媒体成本低。信息化教学实施以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多采用电子媒体的形式,把上课要讲的内容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些电子的课件保存方便且存放时间长。课件的制作是教师使用计算机完成的,在课堂上采用放映的形式,节约了教师备课的纸张和笔墨,以及粉笔等的费用。

(3)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教师讲课的课件,有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丰富了课堂内容。比如,地理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师可以用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什么是高原,什么是丘陵,山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图片就能分辨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可以查看名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查阅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就连实现国际化也成为了可能。

(4)电子媒介教学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都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学生为了更好理解和记忆知识,只能做笔记。多媒体技术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上课的课件学生可以拷贝回去方便复习巩固。课件上的知识点出现错误了,教师可以直接在原有课件上进行修改,方便快捷。图片、视频等资料更是可以实现网络传输,资源共享。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内容都是电子形式的,借助计算机、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传输,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5)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电子化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更为生动、直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纸张文字。

3 教师应转换身份,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料都可以下载学习,对学生的技能提高帮助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信息的占有者,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传递的作用,是学生和新知识之间的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僵局,而且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见识阅历的限制,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身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由之前的传道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引导中职学生整合各种资源完成学业。比如:教师在授课前,引导学生对新内容进行预习,预先掌握新内容,把没有看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在网络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名师讲课视频,了解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型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完成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所需的材料。

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扮演信息的传递着,而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随时补充自身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要教的课程,教师必须首先自己要熟练掌握,能够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去教学生。杜绝学生提问老师就卡壳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以随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随时随地学习就有可能倒退落后。还有些教师年龄偏大,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有抵触。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学习计算机技术,研究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方便学生的学习。第三,结合信息技术,合理设计课堂。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课堂设计时也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和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第四,给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后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复习巩固。富余的课后时间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拓宽视野,提升综合实力。教师若是完全占用学生的时间,就使学生时时刻刻陷入到紧张的气氛中,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论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也不在少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方法,也应该多注意研究班上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鞠宗其,林艳.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84-87.

第5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M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4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4-03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网络教学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教学观念、内容、资源等方面,网络教学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如何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和内容,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对以上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信息化网络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

开发式环境是网络教学带来的明显优势。网络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把学习时间、地点、进度的控制权交还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形成主动、开放、交互式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而电力电子技术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新器件、新电路层出不穷。网络教学可广泛涉猎、积累资料,随时更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用成果,更便于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器件、电路种类多,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器件的静、动态特性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网络多媒体具备集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可采用动态演示、在线式仿真、交互式学习手段,形成一个多维立体式学习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感知能力。网络教学基本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信息化网络教学模式下对教学主体的要求

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不仅仅体现于教学环境的不同。网络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教学,但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针对基于信息网络的教学环境,我们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对传统课程教学形成有力补充。目前,大多数高校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作为第二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辅助和拓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一方面,面对课时紧缩,教学内容与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做提示性讲解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电力电子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只能满足教材基本内容的教学,对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新器件、新技术等内容往往只能一带而过。网络教学平台则突破了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将学生应该掌握的教材之外的内容,通过网络第二课堂来完成教学,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应用与研究电力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2.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

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创造一个学生自主、时空不限、资源丰富、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但现实中,有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学习状态松散;学习目标不明,一味求新求多;钻研精神欠缺,深入探究不够,往往导致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得不到充分释放。因此,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更新角色,既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以自己为中心进行“一言堂”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式”学习状态,也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对其网络学习管理过于松散。教师应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整体引导,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实时指导作用,为学生细化阶段性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步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效果反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指明解决的大体思路,引导其借助平台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学习,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建立一个“目标―学习―发现问题―再学习―解决问题―树立新目标”的循环模式,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3.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

网络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很小,很多知识都是由教师直接传送,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其实就是完成信息的存储,并没有参与信息的处理和再加工,无形中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而网络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其在网络平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将慢慢摒弃遇到问题坐等教师解决的习惯,积极地、有目的地主动探究、发现、搜索、分析、归纳各种信息,慢慢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也必须随之转变思维,学会自我管理,合理确定学习目标,摸索学习方法,调配学习时间。学生将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撰写学结,完成一个特色化、自主化、高成效的学习设计。

网络教学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要求

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基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的优势之一,就体现在资源丰富、传播存储灵活快捷、更新速度快。合理编写、搜集、组织信息化教学对提高网络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网络教学资源组织结构如下页图2所示。

1.基本教学素材应适合网络教学特点

目前来看,多数网络教学平台都是将课堂教学的素材直接搬到网络平台上,并没有针对网络教学平台注重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可拓展性强等特点对传统教学素材做相应调整、修改和补充。这种照搬,使得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得不到体现。同时,这些资源内容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在课程平台上往往都被单独列出、彼此独立,不利于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因此,我们应结合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对素材进行针对性修改和补充,使之不仅在内容上能有机联系,也在形式上有效融合,并通过教学内容这根主线合理串联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信息化教学资源应注重有效性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极大扩展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难免带来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弊端,使得资源混乱重复,影响了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应兼顾合理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资源的组织者不能将资源简单堆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搜集有价值的资源,根据教学规律对其进行整合,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教学。

3.信息化教学资源要形成有机融合

教学资源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而教学内容本身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应遵从教学内容,在形式上与之形成有机联系。教师应按照教学需求去管理这些资源。具体应做到:①对基本的教学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例如,电力电子技术第三章整流电路的教学,教师可以将该章节的内容简介、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方法、重难点解析等元素与教学课件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到一起,构建一个综合性教学课件。②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从本质上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再认识。例如,电力电子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变流电路及其应用,在理论学习环节就应引入实践内容,形成“理论―仿真―实验―课程设计”的多维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该章节内容的同时就树立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③将教材内容与学科新发展进行有机融合。电力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更大范围了解和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的要求。④将理论与工程应用相融合。电力电子技术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技术,因此课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平台资源管理者和组织者可以将电力电子技术典型应用相关知识与技术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了解其应用领域,掌握典型的应用电路及电路,了解常规的控制与驱动芯片的性能与应用,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有力补充,以便为培养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结束语

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学新常态,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有针对性、选择性地组织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都将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学习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都值得我们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6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物理教学 应用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

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是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的起源。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T)在社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 “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将教学达到一种更新颖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是同国际信息化接轨的需要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教育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对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这是我国政府制定的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二)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其内容和更新程序甚至比在学校中获得的更新更快,这就使得以往在教育中充当知识的传播者的教师风光黯然失色,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被大大地削弱,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提醒人们思索:信息时代我们的教育要怎样进行?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教师要改变以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不断以更先进的知识强化自己,使自己具备现代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积极地推行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化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需要。

(三)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创新人才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技能三方面,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可以为创新教育的实现提供更加理想的操作平台,要产生创新教育的功效,就必须依托信息化先进的教育思想、策略、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和合作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

三、信息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物理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冰冻状态小金鱼的复活”、“不同频率的声音”、“周游世界的小水滴”、“紫外线与臭氧层”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持久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比如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磁感应》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采用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方法去寻找产生电流的方法,但对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缺乏本质的认识。在实验后解答“为什么无论是导体还是磁体在朝某些特定的方向运动时,导体中均有电流产生”这个问题时同学头脑中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图景,因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利用课件演示,在磁场中加画磁感线后,无论是导体还是磁体运动时,磁感线被切割的现象,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认清了概念的本质,容易找到导体在磁场中做了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的本质特征。可见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发利用网上物理资源

如今,整个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源可谓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如何将网上的物理资源利用应用到教学中?

1.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众多的物理教育网站,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物理信息资料和课件。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在网络中交流教学心得和课件,实现资源共享。

2.利用网络辅助教学进行教师辅导下的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先选定合适的学习题目,然后确定教学目标,在校园网上建立相关主题需解决的小问题。随后把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或探究,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取舍、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后各小组将探究问题的结果总结交流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与帮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括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伍柳亭,钟以俊.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教育学刊[J],1999(4):2~4.

第7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构建 创新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国运的兴盛与衰亡,系之于教育;而教育能否被振兴,全民皆有责。由于我国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使得普通高中向多样化发展,利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是一种用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通过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式来推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积极贯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核心。

(二)信息化时展的必然

现今社会,已将信息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得到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教育、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影响。通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手段、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方式的能力的综合表现,评判人们最基本素质能力,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也是对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需求。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

(三)学校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现代教育信息环境的研究,寻求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的方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将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师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也做为研究目标,以期能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树立起新型的教学观与人才观,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进行大胆创新,并且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与积极地探究活动,借此打下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的坚实基础。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将布鲁纳的结构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模式”、以及发现法教学模式,作为课题研究的依据。这三种理论中,发现法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特点为:将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作为前提,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时获取知识给予重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囊括了教师、学生、媒体、教材这四大要素,也体现出这四大要素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协调统一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因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景、会话、协作等学习环境因素的利用,使得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及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达到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目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教材内容作为学生主动进行构建意义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教师讲授的必须内容。多媒体的运用也将作为学生用以创新活动的工具而不仅局限于教师讲课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以及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综合刺激,对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以的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借此来开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学科整合新理念

学科整合作为新课改中的一个新兴理念,对于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得课堂成为真正的获取知识的场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为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进程做出有利贡献。通过这种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

(二)构建符合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经久不衰,其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仍旧占据重要地位。可是,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将聚焦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中,就会发现其在直观性、启发性与有效性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科学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对各个教学要素的重组,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变,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进程也得到相应的影响。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信息素养以及研究能力 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通过进行课程整合,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采用任务驱动与行动研究的策略,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巨大的改变,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作为教师,不仅会关注课程的改革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会关注自身的素养与能力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都会得到提高。进行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惯性教学行为,不断地寻找新的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教学观,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学科整合的先进理念,拥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意识。若能有效的进行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培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熟练,且业务精良,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团体,这将使学校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前进巨大的一步。

(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的学习策略,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构建适合于现代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自主、上进的学习环境。努力使得学生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大部分能进行自主信息处理,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得到巨大改变,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水平。

第8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现代外语教学 教育信息化 深层次融合

随着我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实现地域间的教育差异以及为社会成员构建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2010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我国从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的教育改革总方针,其中有一个章节一整章的篇幅都在详细阐述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根据刚也显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构建完善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教育中优质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教育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语教学在我国属于重要的课程,学习群体格外庞大,所以如何高效、深层次地实现外语教学的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势必会渗入到各个领域当中,教育当中教育信息化就是其体现之一。教育信息化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来说,许多人对于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许多教育工作当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上个世纪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模式的重点是将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运用到教育当中。这项举措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并且,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对于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的技术化教育模式转变为包括有组织管理以及观念制度的综合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当中,对于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育方式的强有力支撑,这种模式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教育的相加,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教育信息化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具有着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对于教育领域的深度变革,从而使教育模式彻底向现代化的角度转变,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所以说,教育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教学方式带动教育制度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智能化,对于教育更加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只是教育方式的改变,它更注重从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模式甚至是思想观念角度都进行变革。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对于教育有着绝对的控制,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模式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帮助转变这种情况,信息化的教育中,老师的主导地位相对受到控制,学生的主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学生的引导者与协助者。

二、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的作用

在外语教学当中,由于外语教学是语言学习,所以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教育信息化可以很好的为外语教学营造一种优质的学习环境或者学习情景。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当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一些语法与词汇的知识,教育信息化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结构,有利于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的最新型的外语人才。与其他学科比较,外语的教学具有独特性,一门语言的学习掌握更加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单纯依靠课堂的听和说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教育信息化,将多种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当中,可以帮学生经常营造出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从海量的数据库当中直接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将所找到的知识同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结合起来,最终建立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这对于学生提高外语的绩,提升综合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的是最初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而且僵化。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虽然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但是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都难以得到发挥。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就有点舍本逐末了。使用教育信息化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学习和解决平常遇到的学习问题。例如在传统的教育当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不懂的词汇可以通过查词典或者问老师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遇到一些不懂的语法词典就排不上用场了,当学生又不能及时询问老师的时候,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如果多采用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这些学习上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信息资料库查询。由于网络上的信息相对比较驳杂,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统一建立相对比较权威完善的信息资料查询端口,让学生自由地查询平时学习当中遇到的问}。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善资料库,通过让学生边学习边搜集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另外,外语的教育信息化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实现途径

目前来说,教育信息化与外语的教学的融合程度还相对较低,尤其是我国的部分教学当中还在针对教育信息化是否应该存在进行辩论。教育信息化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很好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有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实现:

1.采用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绝对不仅仅知识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简单融合,而是需要与外语相关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整合的,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就是我国所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理论,它主要是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在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作为被动者的地位是不利于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的。外语的教育信息化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的主体地位固然是一次削弱,但是却能够将二者的能动性进行了最大化的发挥。以往的教学当中,许多时候教师犯了错误学生或者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以后也只是自己悄悄怀疑,而不敢指出。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许多信息知识,可以自发的寻找一些依据来指出教师的不足,甚至批判教师的错误。这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范围,让学生不在仅仅依赖于老师。

2.提倡教与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部分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出现了教师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这对于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是非常不利的。教学信息化固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但是教师的必要引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与学并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当中,不仅仅只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辅的工具,而是要将其作为促进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以及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功能性工具。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把握自己的定位,既不能过多的控制学生,也不能过度的弱化自身的地位,要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把控。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向要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考察。通过信息化教育,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外语素材,多练习,多交流。

四、结束语

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实从主体角度讲,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在被逐渐弱化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对于现代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方式,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处理教学主体的变革,但是目前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王静.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常态变化与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视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02:3-9.

[2]贾永宁.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 2013,07:138-139.

第9篇:教育信息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工程教育 课程教学模式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163-02

1 教育信息化发展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发展贯穿于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教育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第一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年以来国内便开始计算机学科教学。第二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中期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第三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并从事教育信息化。第四阶段,21实际以来,开始逐渐注重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全面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融于日常教学,建设应用教学平台,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迅猛变化,我国工程教育的教学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必须做相应的改革,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三大方面全面实施信息化,尤其注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的全面整合。不少高校都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平台;加强教育技术的师资培训,拓展教育技术的渠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等。

2 教育信息化内涵及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应用

2.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它最主要的特点:(1)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2)强调基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以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3)强调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信息化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工程教育应充分、及时地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使受教育者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以机械、土建类专业为例,近年来上述专业的课程教学特别是基础课的教学(如制图课程、力学课程、机械基础、建筑基础类课程),许多学生都觉得单调、枯燥,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针对目前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这一现状,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学进行改革,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的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和应用。

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于本类学科,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形成本类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根据体系分类,确定出具体的教学重、难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解决途径。一方面根植于校本资源,务实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研究教育信息化下开发本类学科课程。

2.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

2.2.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导教学模式

此模式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的整合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CAI)的特效功能有利于辅助教师的主导教学,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教学模式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完美地将教学内容与媒体表现形式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2.2 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探究模式

此模式首先要为学习者布置一个有趣可行的任务,同时提供完成任务的指导性资源,并明确任务目的和评价方式等。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探究模式学习可由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6大模块组成。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

2.2.3 基于主题的协作学习模式

由计算机支持的基于主题的协作学习模式是指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由多名学习者针对某一主题或中心内容,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互相争论,以掌握教学内容的合作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学习过程中一般要求学习者组成“学习者共同体”,与同伴充分沟通交流会商、知识共享、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活动。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例如人际交往、团队合作、集体主义、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

通常来讲,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

(1)创设情境阶段:主题必须是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同时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支持的真实情境,学习者也可以设计他们自己的学习主题。此阶段应尽可能就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自主理解,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获得真实体验。

(2)学习合作阶段:主题通常来源于实际项目,所依托的理论知识涵盖多学科,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学习者能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而不是只依靠教师指导。

(3)资源支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通过信息搜寻工具、信息交流与合作工具、认知工具来表述观点,支持学习。

(4)成果评价阶段:通过设计评价工具(例如电子绩效系统)可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方面,学习者公开分享自我见解以获得反馈,并修正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使学习者认识和承担自我学习的责任,学习者和教师通过一起学习产生一些见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