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课即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微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左右。微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在讲台上把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教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课中可以节省下来。
二、微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课与说课等同起来。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的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只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在要求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精要。在微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课的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
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做,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的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因此,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微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尤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得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时了,但也许会导致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环节设计;导入;基础讲解;要点突破;知识应用;总结
微课是指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是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配套部分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并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杂乱无章而设计随意的微课则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好的微课能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在微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上应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和环节,现在我们以微课《介词 across,through的区别》为例做具体讲解:
一、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尽量要做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导入环节应把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可以引入成语、杂志、歌曲、电影画面、时尚话题等。我们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要与所讲解的知识点有联系,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讲解如下:
大家好:欢迎来到微课堂,首先在课堂开始之前,我给大家推荐一部杂志,它的名字是《ACROSS》 ,它是中国第一家集人文旅行与品质生活为一体的旅行月刊,比若说像穿越“西西里”,穿越“维也纳”,或者是穿越“不丹”等,它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杂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介词across“穿越”的用法以及与through的区别。
二、基础知识讲解环节
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是微课的核心部分,主要是针对这一选题的知识点进行最基础的知识梳理与讲解。讲解如下:
“across”意思是“穿过”,多指从表面上穿过。
Be careful when you go across the street. 过马路时要当心
“through”意思是穿过,指从某一空间或内部穿过。
This river runs through our city.这条河穿过我们的城市。
三、要点突破环节
要点突破环节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横向与纵向知识点的辨析与比较、也可以是历年中高考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讲解如下:
across与cross都有“穿越”的意思,他们的用法有什么区别呢?
across是介词,介词单独不能使用;而cross词性则是动词。Don't go across the street.
Don't cross the street.
四、知识应用环节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练习巩固,练习题得设计要适当,把握好难度,最好是分层次设计,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在视频外单独设计学习任务单,使之形成完整、有深度的学习链条。在选择试题时,我们一般直接选取能有效凸显这一知识点的历年中高考试题或者自己独具匠心地设计1-2道典型的试题。讲解如下:
例题:Can a plane fly _______ the Atlantic Ocean?
Yes,but it needs to go_________ the clouds for hours.
A. across, through B. through, across
C. across, across D. through, through
【解析】考查介语辨析用法。across,表示从物体的表面“穿过,越过”; through表示从某物的内部“穿过”,句中“飞越大西洋”要使用fly across; 从云层中“穿过”,要使用through。故选A。
五、总结环节
总结环节其实就是对我们这一节微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再一次把高频知识点、难点再简单的呈现一次,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还应加入适当的结束语,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讲座。讲解如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介词across、through的用法,大家需要注意的是across是从表面上传过,through是从空间内部穿过,大家掌握了吗?今天的微课堂就进行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英语微课堂的其他内容,再见!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一节优秀的微课,教学环节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录屏软件的熟练应用也是微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条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时时刻刻播种和精心雕琢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教育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化;微课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108-02
“微课”即细微、微小、微型的教学课堂,所呈现的内容是零碎的、单一的,要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将课程内容某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知识以及疑惑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来,要想制作好一个优秀的微型课堂,其至关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
1 微课研究背景
1.1 微课研究现状
“微课”即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依阿华大学所提出的,再由斯坦福大学最早开展了“微课”教学。国外的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的纳皮尔大学提出的OML为代表的“微型”教学则是“微课”的初型。在国外,所设计和制作的“微课”重点内容在于生活、工作和自身发展的微型课以及学校教育的微型课。
而在我国,由于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已逐渐在互联网时代中兴起,如“微信”、“微电影”、“微博”、“微盟”等迅速崛起,已在当今社会中形成了巨大的“微”革命和“微”动力。“微”由于其微型、精炼的特点更加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微”时代的诞生给互联网时代带了巨大的冲击和优势,同时也给借助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领域带了不可预计的影响和利益,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远程网络教学模式,致使“微”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暂露头角。
1.2 微课研究的意义
对于“微”课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通过“微”课程的开发,能帮助教师明确和剖析课程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课程中知识点、任务点和技能点。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借助“微”教学形式将课程进行碎片式的分割和打散,目的就是让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变得清晰、明了、透彻,并运用简短、浓缩、精华的语言和教学形式通过“微”视频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观看和学习碎片式的“微”视频过程中,就能顺其自然地掌握教学内容中各个任务点和知识点,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散而不缺,教学内容碎而不少,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变得“微”而不失授教效果,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微课教学策略
2.1 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关键性
在制作“微课”时,切记一定要与“说课”区分开,“说课”的重点就是一个“说”字,详细地“说”一节课如何上、准备怎么上,而“微课”则是将某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或一个任务简单、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习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受益。
“微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授课,是便于学习者能更好地对授课内容深刻理解,但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学生的参与。因为“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授课是不一样的,“微课”是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录制的视频展现出来,所以是可以不需要学生的参与,而传统的教学是在真实的课堂上进行授课,但与传统课堂教学共同之处就是“微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有问题情境的引出、课堂活动的设计及知识点问题的解决等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情境的导入,要时刻预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疑惑及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答、现场操作及全过程的点评环节,要让学习者从“微课”中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中获取知识点和技能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取舍教学内容也是“微课”教学中的关键。“微课”教学由于短小精悍,基本控制在5-1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内容就需教师要合理、科学地筛选和把握,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就必定会拖长教学视频的时间,也就失去了微型课堂教学的意义;若教学内容筛选的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教学质量,将有些教学内容省去不讲、不操作演示,很可能会失去这次微型课堂知识点和技能点展现不清、表意不透彻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因此,“微课”教学应正确处理好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有效把握两者在“微课”教学中的关键性。
2.2 设计好开头与结尾
“微课”教学的情境导入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导入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在开始部分进行生动引入,并借助事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等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使学习者慢慢地融入到课堂中,对于“微课”而言,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就需要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或省却“微课”教学切题的引入部分,反之,“微课”教学切题的引入就需要对教师在切题的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切题引入要简短、精辟,内容新颖、情境生动,做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中关于数据的筛选知识点部分,像如何快速筛选出商品数据信息内容,一般此知识点切题的导入大多数都是先介绍庞大数据信息的繁琐性和难操作性,再介绍利用数据筛选工具带来的好处和意义,这种思路对于45分钟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微型课堂来讲就显得过于累赘,应直截了当地切入课题,此知识点可直接导入某商场、超市在面对庞大数据信息时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他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又是谁解决了这些困难和困惑,提升了那些面对庞大数据信息操作员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切题就显得直接和高效。
“微课”除了开头要设计好,结尾设计同样有讲究。课程教学结尾收的好可以起到提纲振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尾既要精明扼要,又要深化课堂,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回味无穷、耐人寻味的感受。
2.3 把握节奏与流程
无论是“微课”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节奏和流程,但对于“微课”而言,在授课时更要讲究语言的生动简练、语速的轻重缓急,要更富有感染力、渗透力和节奏的严谨性,不能牵涉任何与授课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不能出现冗余的语句。因此,“微课”对于教学过程节奏和流程要求更为严格,如在录制教学视频时,要注意语音、语速的清晰和节点,不能含糊不清、拖拉、繁琐,或语言与画面不同步甚至失真和不符,这都将严重影响“微课”视频的录制;同时,“微课”教学流程也要设计的得当,思路要清晰,内容要紧凑,形式要多样,重难点要突出,结论要具有代表性,拓展要有前瞻性,使整个“微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把握好制作“微课”的节奏与流程,不仅能高效、快速地制作出好的“微课”作品,同样也给自己录制视频和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也为后期视频的剪辑与制作时间节省了时间,使“微课”制作的效率事半功倍。
3 微课设计与制作策略
3.1 微课选题要新颖、明确
微课的主题和名称是吸引学生学习最至关重要的元素,“微”型课程教学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任务点或某一个技能点而开展的教学与实践操作,因此,在“微课”的选题上没必要选择多个任务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教学,选择的内容较多或知识面广泛也就违背了“微”型教学的初衷,进而也就变得与传统教学无明显的差异了。“微课”的选题恰恰要注重某个知识点、技能点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中用途,教学内容一定要新颖,具有代表性,可以是实时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可以是当前教育教学倾向及热点关注的知识和领域,受益面要广,实用性要高,主题要鲜明,有亮点、有特色,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主题。基于此主题的“微课”才能受到广大学生、教师的关注。
3.2 微课教学设计要合理、科学
“微课”不仅仅是拍摄一段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包括教学内容、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等其他辅助资源的设计。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总结这几大方面,而教学背景就是要明确本次授课的现状;教学目标则是要明确本次授课的意图和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要明确本次授课的教学形式,以及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怎样的教学思路,借助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流程实施教学,同时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重难点是明确本次授课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则是对本次知识点进行详细地分解和剖析,通过情境引入或案例引入的形式切入主题,提出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引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相关实例演示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引导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自制一个仿真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演示进行自主探究,摸索规律,为下一步实操教学做好铺垫,紧接着在实操教学中,剖析知识点,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进行自作和练习,以巩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实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并让学生课后继续完成拓展任务,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3.3 “微课”的制作工具选择
1)摄像机拍摄工具,采用该种工具一般采用三机位配合黑板或电子白板,方法是对教学过程同步摄像,可以录制整个教学场景,但后期的视频编辑需专业人员和设备才能完成。
2)手机拍摄工具,采用该种工具一般采用直接在白纸上书写,将手机固定在白纸的上方,特点是工具随手可得,但只能表现手写的场景,画面质量较差。
3)屏幕录制软件,采用该种工具可能电脑操作过程中的屏幕和PPT演示文稿进行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特点是操作简单,录制效果清晰,但需进行后期处理。
4)专业微课制作系统,以专业制作系统并辅以手写笔,实现非常方便地手写输入,能轻松编辑语音和视频,并能非常方便地生成各种视频文件。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也随着兴起,“微课”教学必将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作为近几年新型而时效的教学资源,也必将成为当今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办好开放大学,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开放大学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开放大学的特色还在于它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以实施远程开放教育为主,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社会各角落,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对于大部分在职人员而言,由于工作、生活的原因,他们很难有大段的时间用于学习、接受再教育,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又迫使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因此他们对教育学习资源的要求也趋向于碎片化、微型化、灵活化、智能化,以满足自主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新要求。传统电大远程教学资源往往过于冗长,且与智能移动终端的兼容性较差,未能满足现代移动微型学习的要求。而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二、微课程的概念、属性及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一系列“微”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研究者关注较集中的是微课程与微课。微课程与微课,从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微课程与微课是不是一回事呢?学者金陵的研究发现:微课、微课程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还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技术角度看,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微课是教师授课课件的浓缩版或改良版,但单纯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微课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更加容易对接。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引用金陵的观点为微课程下操作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由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它应当具有课程的属性。从课程学角度看,微课程至少应具备三个属性: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存在,它的实施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使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容易满足人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进行思考,也可以在不理解的时候重新学习领会,直至完成学习目标。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前,把内化知识活动挪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制作得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前,才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因此说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有研究者将微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
三、微课程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也从最早的电视教学到网络教学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学习,相应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也逐渐的多元化,从教育电视节目到网络课程再到微课程。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转型发展而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最能体现开放、灵活、全纳、公平、国际化等先进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特色还在于能够尽量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包括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广大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走在科技的前沿,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网络,用现代技术手段,集聚优质资源,推送优质资源,让老百姓共享优质资源。只有这样,国家开放大学才能壮大和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wfz。nerc-edu。com/)宣布正式启用。这成为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开放教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预示着微课程在我国开放教育领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微课程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情景化、智能化,并且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开发,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学习环境要求低,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自主学习,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分析,微课程“模块化”设计,更适合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学习者可灵活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在上下班途中、在午休间隙等都能进行短时间的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开放大学秉承了原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模式以远程教学为主。众所周知,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移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联系。微课程除了能够满足常规远程教育的要求,还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同时,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它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建构,这种课程模式更加符合远程学习规律。将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常规远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远程学习的效果。
四、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构建与建设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有研究者通过对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
1.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应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应该将“生活”看作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节点的获得,新连接的形成,最终聚合成更大的网络,或者解构成更小的结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并与周围的世界积极互动,或建立新连接,或强化已有的知识网络,从而学会学习。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准备情况,为微型课程的设计打下基础,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课程学习的共同经验,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在微型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共同经验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或事件谈起;或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标、模型;讲解学生熟知的故事;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可以挖掘和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置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架和指导。
3.突出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型课程目标明确,一般只设置一到两个学习目标,应清晰地描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微课程的内容精,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应尽量选择合适的例子、案例、故事,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来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在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
微课程的设计应清晰地描述微型课程的问题背景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于真实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设计学习发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相关,并且能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而“学会合作”则被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成为个人和信息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基础,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合作学习作为高级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必不可少;因此微型课程应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可设计“笔记本”、“书签”、“学习跟踪”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资源。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即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而目标定向的资源链接会吸引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甄别、比较、提炼,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7.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支架。
在指定给学生某一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该提供支架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提前了解学生在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尽量提供设计好的工具与模板等学习支架。学习支架可以采取图标、活动板、word文档、excel电子制表以及概念图等形式,随时可获得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有目标。
(二)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属于微型课程体系,它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实施和微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微课程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程设计首先要遵循前文提到的七大原则;其次要充分把握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等特征。微课程开发,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7个基本步骤。微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通过灵活快捷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微课程应用模式,将开放大学微课程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各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课程资源,主动获取知识,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微课程的评价,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开发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还要引进包括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自身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五、微课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 音乐鉴赏课 高中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5-01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十分重要,对高中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要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1]。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落实,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程度,确保音乐鉴赏课的有序开展。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大部分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几乎仍然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适应的学习方式,以及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时新性[2]。微课通过音、视等多个学生喜欢的动感表达方式,主动参与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和节拍等多个角度参与式品鉴音乐,取得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配以文字、声音、音乐或动画等,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它是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
1 微课在实践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而言,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具体表现在微课实践和微课制作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微课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准确。目前,大家对微课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而该作者认为微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资源。
(2)微课理解深度不够,微视频特色性差。目前微课形式还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采用摄像机课堂拍摄,教师讲授,效果和特色性差。对于微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表现在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和深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服务于微课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并突出自己的特点。
(3)微课应用和机制水平不高。由于微课制作软件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大多数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脱离了应用的目标,导致教学模式创新性小,应用范围小,微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优秀的微课平台凤毛麟角。
(4)专业领域微课实例欠缺。目前微课研究集中在概念阐述和中小学课程上,而针对高中以上的专业领域微课的深入分类研究和应用推广欠缺,即具体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不多。如针对高中音乐应用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微课实例欠缺,而这种微课案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紧、生活枯燥、教学效果难保证,而音乐可以调节和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复杂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大量微视频的开发,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去弥补课堂教学效果不足,并舒缓紧张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微课在制作方面的不足
微课制作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内容的选择。应选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来进行微课设计,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或课程内容,比如:音乐鉴赏课中交响乐的欣赏,则可以通过微课,增强学生对交响音乐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特点的了解,体会其交响乐的艺术特性,即音乐的戏剧性。使学生充分掌握交响音乐利用其擅长的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调动管弦乐器丰富多彩的交响性音色和创造多姿新颖的管弦乐音响,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绚丽斑斓的社会生活。此外,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的内容[4]。
(2)授课方法的安排。授课方法包括授课老师的选择和微课内容安排的节点的选择。高中音乐课微课教学可以由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描述和鼓动能力强的教师主讲,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音乐内容的想象,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画面感和具体的想象力。微课内容不同,讲授中使用的顺序也应有所区别,比如: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知识,应该在具体音乐实例讲授前播放,并应增加内容的感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作为实例的音乐微课内容,则突显音乐内容的效果,教授的目的性。比如:讲授音乐改编的作用和效果时,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方法,在微课教学模式中集中凸显出改编的效果[4]。
(3)视频的制作。微视频制作方法有外拍式、录频式、软件合成式。采用哪一种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像学校有微格教室,则可在微格教室中录制完成后进行剪接就可。也可以在网上收集精彩的视频,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剪接。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增加微视频的动态感、空间感的美。比如:PPT字体不要超过三级文本,行距1.3~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
3 展望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轻松、更容易和更高效。未来其发展应在软件可用性,操作性和质量效果完善的基础上,降低价格和硬件的要求,真正推广到各种层次的教学领域中去。并将微课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贯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1(4):293.
[2] 柴占红.对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探索[J].大舞台,2013(9):217-218.
关键词 微课 特点 实施 优势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2
Abstract The micro class,which is the new education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age,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students to learn anytime and anywhere, but also br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icro classes, with the way of 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 and the key breakthrough in the key point and difficulty in teaching, that opens a new world for our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micro class; characteristic; implementation; advantage
随着微博、微信、微讲座、微电影等信息传播方式的逐渐盛行,人类进入了一个多样化的“微学习”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建设和学习模式,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应。
1 关于微课
我国微课的最早实践与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①
微课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一种新微型课程资源,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微型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②(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微课主要是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2)用时短。微课的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3)易制作。由于微课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创作者。(4)易传播。“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或者下载,可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求。(5)易扩展。因为微课短小精炼,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
2 “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什么需要微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微课,因为其“短、小、精、悍”,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每次利用简短的几分钟,就可以将有疑问的知识点或技能解决,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微课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微课在教学中的的实施一般可按照以下5个阶段进行:确定选题教学设计微课件制作录制微视频微课。
3.1 确定选题
确定选题是制作微课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选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选题要“小而精”。教师精心选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针对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2)微课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比较有求知欲、对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制作出满足学生需求的微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2 教学设计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为使微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首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设计。③教学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教学设计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质量。教学设计包括分析学习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流程及练习设计等环节。笔者以电子表格Excel章节的《邮件合并》微课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3.3 微课件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一般采用录屏的方式,所以,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就成为了关键环节。制作PPT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PPT不要制作得过于繁杂,力求简洁,注意留白。(2)注意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3)使用适当的字体,补充字体不要超过两个,所有幻灯片字体的风格要统一。(4)切记不要使用太多的艺术字和动画。艺术字太多显花哨,动画太多容易分散注意力。(5)插入的图片要清晰。如果是网上下载的图片,要去掉水印后再使用。(6)如果有需要,可以插入Flas、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
3.4 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录制微视频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录屏软件,并能熟练操作,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PowerPoint 2010、BB FlashBack Pro等软件都可以进行屏幕录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 Studio。
无论选择的录屏软件是什么,录屏的操作步骤大致如下:(1)打开做好的PPT演示文稿。(2)启动录屏软件。(3)单击“录制屏幕”按钮,开始录制工作。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放映PPT的速度要适当,讲解PPT的声音要洪亮、饱满、有激情。(4)PPT放映完成后,单击“停止录制”按钮,并导出视频。如果对导出的视频效果不满意,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Premiere Pro、BB FlashBack Pro等软件进行后期处理。(5)如果有需要,可以给视频添加背景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3.5 微课
微课的共享与应用是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所以微课是制作微课的最后环节。一节完整的微课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配套资源,教师将需要的微课资源打包上传到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以供学习者下载观看学习。
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的微课资源也要有所区别,如表2所示。
4 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具有如下优势:(1)益于直接学习知识点。与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分为课前复习、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程小结等诸多环节)相比,微课去除了繁琐冗余的铺垫,④将所学知识点制作成了一个个只有数分钟的微课程视频,学生能从微视频中直接学习所需知识点。(2)益于按需学习知识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很多章节,每个章节又有很多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可根据需要从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中搜索自己最想学、最需要、最感兴趣的知识点的微视频进行观看学习。(3)益于便捷学习知识点。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知识,而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学生可通过校园网或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实现自主学习。(4)益于有效学习知识点。微课用时短,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5)益于巩固强化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视频或者通过完成微练习,达到掌握、巩固、强化知识点的目的。
5 结语
微课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微课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师通过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进行基于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课学习和反思,分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了他人的教学智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注释
① 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6-21.
② 胡铁生,胡永春.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课;教学
随着人们对教学要求的提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悄然进入教育领域。下至幼儿早教,上至高等教育,微课已不知不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微课是经过精心信息化设计,以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依托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既简短又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又引入了巨大冲击。
1高职高专引入微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高职高专在内。但高职高专学生既是当代大学生,又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其它大学生,他们的综合能力良莠不齐,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差异性也极大,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互联网+”微课的到来冲击了这一现状,教学模式亟待转型。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大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但对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还有待改善。微课作为新教学资源的生力军,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时俱进,主要针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微课萌生初期以实录为主,随着教学要求的改进,微课课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微课的类型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如新课导入类、小结拓展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等,也可以拓展成班会类、实践类、活动类等等。微课开发设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过程与内容也越发精细。微课的制设计与作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种将知识艺术化的过程。
2微课在电气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电气专业具有侧重实践性的特点,是工学类专业中最注重实践与理论能力共发展的专业之一,因此进行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应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基础。可现实告诉我们,电气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实践操作、漠视动手能力等问题,这导致电气专业学生的电气专业水平滞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2.1教学环境的“多元化”纯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受专业建设规模、实训场所稀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不得不忽视学生强化技能知识点、技能水平的时间和机会,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而微课的出现,让各种教学环境“时空交叠化”。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让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将实训场所、工厂生产车间、生活展示等“移花接木”到课堂,学生可将学习与巩固练习同步进行,还可对所学进行拓展与应用。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吸收消化诸多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现有的微课内容可以上传到校园学习平台或云平台,这样大家在宿舍或家里同样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点和技能的补充和拓展部分共享,更利于学生学习的巩固与进步。2.2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往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对知识的应用性很是模糊。而微课让教学不再是教师以为的讲授,而是已简短、生动、趣味化的形式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跳出师生对立的关系,而是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的学习,将自身与微课视频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融合,体验角色互换后带来的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样微课既是教师上课的辅助工具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帮手,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平台。同时它也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提高技能变得更简单化、更趣味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效果。当然微课对专业教学的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在课前准备环节、课堂实施环节,还是课后反思环节。这样更能激发教师去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前将所有资源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对所授知识点有针对性的优化,也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新的微课的课题下次再搬到课堂上来讲解。这样既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微课在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开展
高职高专的微课探究的重点应该是根据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利用新思想、新方法帮助广大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与效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微课程在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要有专业特色,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巧妙分类,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微课程的强大效果。3.1微课教学的实施3.1.1微课的选题虽然微课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设计,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微课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重难点,或是容易忽略的细节。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选择微课程的课题。可根据电气专业的特点,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将纯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知识及系统设计知识等选择相应的微课,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理解并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3.1.2微课的研究制作微课的研究制作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随着科技技术不断精进,微课技术的艺术性已不再局限于教师出境实景拍摄及传统PPT演示,软件录制、虚拟仿真动画、数字故事等形式也加入制作大军。虽然电气专业知识是工科类知识,但在微课的帮助下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如,电气专业存在很多很多理论性知识,它们通常是新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采用自己拍摄讲解或借用专家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重点的原理与应用的讲解,可采用PPT/手写板录制、虚拟仿真动画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既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又能让讲解更为简单清晰,还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更易掌握相关知识;诸如《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PLC技术》等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开展有一定难度,在一体化教学的引导下可分化为多项任务,可从认识、分析、实施等多方面制作相关微课课程。3.1.3微课的成果展示与反馈任何微课作品完成后都要向学生展示,通过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学习,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反馈。不同的微课银呈现形式不同可能在学生中的反响存在差别,不管是静态文字的表述,还是动态现场的展示,我们要区别对待,但关键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能利用这些微课完善自己的课堂、优化自己的课程。3.2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如今,各大高校或互联网平台上的微课数量与日俱增,可大多是个人行为,对专业知识的的谱系化仅具有零散性、随意性。由此可见,针对电气专业学科进行微课体系建设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可以采用不均一格降人才的方法,鼓励不同风格的老师开设微课专题,在教学的隐性竞争机制下优化教学资源。再将这些教学资源整合,在校园网站、学习平台或云端共享,以便广大师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或进行学科建设。当然,微课教学不能只注量的变化,同时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遵循“短小精透”的设计准则,拓展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应用性。微课程应当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丰富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4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必将成为新的教育主流之一。它也将为高职高专的电气专业教学带来巨大变化,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感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在电气专业教学中如何将微课更好的开展,还需要广大师生不断的探索和磨合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便有更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红艳.关于高职高专微型课题研究的思考———以课堂教学为例[J].经济师,2015(3)246-248.
[2]张海燕,等.微课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2016(11)161-162.
[3]张银.微课技术在电类专业课中的探索和应用[J].新课程:教师下,2015(3)82-82.
[4]蒋丽娟.微课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00-101.
摘要:
文章结合了微课和翻转式教学的优势,在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并从视频制作、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教学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微课制作及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及意见反馈。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翻转式教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所提出,并将其运用到阅读、种族管理、兽医学等开放在线课程中,同年秋季学期,由于采用了微课程的教学方法,该学院职业安全这门课程的选课学生人数激增至449人[2]1-13。在国内,2011年佛山市教育局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参赛的作品同步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在全国率先展开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3]。紧随其后,关中客对微课程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发展的适宜性做出了客观的阐述[4],2012年,张静然对微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性的梳理[5],董兴法等对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电子类微项目翻转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6]。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超过1600所高校、12000多人参与其中[7],至此,微课教学正式进入了大学教育的视野。丰富的微课资源进一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实施,即通过课外观看学习微课视频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而通过课堂上与教师的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目前各个网络平台上的微课资源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如计算机、外语、数学等[8],而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资源非常有限,究其原因,除了考虑到受众的广泛度之外,也存在着并不是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适合开展微课教学的问题,2011年关中客在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来源的基础上就曾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课程,微课在课程或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应性需要通过实践检验”[2]1-13。因此,本文将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为例,从视频制作、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应用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并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更多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微课翻转式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课程特点分析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授课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遥感导论及数据结构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有了初步的理解,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完整地阐述空间分析功能的理论基础及算法分析,为之后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进阶课程奠定基础。
(一)课程内容多、难度大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涉及了较多的公式推导和算法演算,如投影方程变换、最短路径计算、最大流算法步骤演示等,课程内容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难做到课时控制和内容深度讲解的有效结合,如果能把算法和公式的推导放在课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只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和讨论,将大大提高课时的利用率,并达到本课程理论学习深度的要求。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
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也涉及了较多的实际案例操作内容,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方法,教师也会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演示,但由于时间限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能把该部分内容放在微课中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拟操作,能使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微课视频制作
(一)微课视频特点
微课视频时间通常在5~10分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时间长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暂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分散注意力。同时,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微课视频须达到课题切入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的特点。综上,本课程选取了以下课程内容来制作微课视频(见表1)。
(二)视频制作技术
在视频制作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PPT结合手写板的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其中通过手写板技术对最佳路径求解和网络最大流等算法进行步骤分解演算,以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其次,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地图投影理论知识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
按照不同学者对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定义,归纳起来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9]。因此,翻转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只是“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应从视频制作阶段就纳入教学设计的内容中。本次课程的翻转式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一)微课视频内容的选取
此次选取的课程内容除了满足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知识结构完整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抽象难懂的概念或方法。如地图投影的内容,在此次的微课视频中用了一个“剥橘子皮并展平”的动画生动地诠释了高斯投影的过程,同时也较好地引导了学生对高斯投影方法所存在缺陷的思考。(2)复杂的算法演算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学生或对算法演算过程难以完全掌握,或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对算法中的某些步骤不能理解,这种不可复制地一次性讲解方式使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利用微课视频也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空间叠加分析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际的软件操作演示既能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同时较好的视觉效果也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空间叠加的意义。
(二)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要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标,课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这一无监督、无指导的学习过程,如何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学习任务单的布置与完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任务单中需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并完整地展示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还应包含学生问题反馈的内容,最后以作业形式提交。
(三)问题收集与分析
针对任务单内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分析,以便于在课堂上开展进一步的答疑和讨论活动。同时,收集对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分配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微课制作的水平。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这部分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内化”的重要阶段,由知识点回顾—答疑—讨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知识点回顾和答疑由教师主导完成,大约占到课时的50%左右,讨论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引导,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
(五)教学效果反馈
本研究选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三年级一个班级共39人进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的翻转教学试验,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在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两种模式交叉使用的情况下,以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的形式,并辅以内容分析法分别对37份有效问卷样本及38份访谈记录进行反馈意见的提炼。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从技术、效果和内容等多个方面评价本次课程所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此外,通过学生访谈,从翻转课堂的实施、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接受程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视频内容方面,66.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适中,讲解清晰;25.6%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少;7.8%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偏多,难以完全接受。在视频讲述形式方面,89.7%的学生认为形式新颖,内容形象生动,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所讲知识;7.7%的学生认为不太习惯没有教师形象出现的教学视频,对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0.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图1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制作的10个微课视频的满意度调查,从时间、内容、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图中列出的均为获得5分的视频投票情况。在课堂学习方面,23.1%的学生喜欢这种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46.2%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师引导和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30.7%的学生表示不太习惯自由讨论的方式,更希望由教师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式的教学。在知识的掌握方面,71.8%的学生认为这种翻转式的教学增加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再担心公式推导过快或者暂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可通过观看视频和课堂提问来解决;17.9%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所帮助,但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归纳总结才能完全掌握;10.3%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
四、经验与总结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形式是能够完全接受并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30%左右)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其中除了个体的因素之外,整个翻转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
每个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平均包含1~2个知识点,可按照每个知识点的难度和复杂度来安排课前微课学习的数量,通常是2~3个微课视频作为一次学习的任务,一是为了保证课堂讨论内容的充实性,二是为了保证整门课程的教学进度。
(二)翻转课堂的开展
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来说,翻转式课堂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那些平时“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突然需要转变为知识学习的“主动”发起者,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行为表现上都是对学生的巨大挑战,因此,一开始的翻转课堂讨论很可能会遇到根本无法开展的情况,即使如本门课程在开展了五六次翻转课堂教学后,仍然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难以适应此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之前完全包揽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抛砖引玉的辅助引导者,这种转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目的[10]。因此,本门课程在课堂上的翻转式教学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开展,从一开始的“归纳—提问—总结”到后来的“归纳—提问—讨论—总结”,逐步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力以及由本门课程所延伸出去的知识的拓展能力等,而这些指标往往因为无法进行量化的考查而被忽略,但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才能真正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片面地提高考试成绩。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微课作为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将其整合到具体学科的常规课堂教学,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是未来微课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课堂翻转式教学可在提高常规教学效果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两者的结合势将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5.
[5]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6]董兴法,欧扬,肖金球,等.网络微视频资源引领电子类微项目翻转课堂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3(5):105-108.
[7]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2015-12-01].
[8]管会生,高青松,张明洁.MOOC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3(1):44-52.
[9]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微课程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76-01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学习领域出现了微课程。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教育者根据某一个主题设计并实施的规模较小的短时课程。在小学美术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2 微课程的概述
目前为止,教育学家们对微课程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美国教育家认为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有机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更为聚焦的体验。而我国的教育学家则认为微课程是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教学过程制作成视频,并以此为载体,从而将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知识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简言之,微课程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知识点、重点、疑点或者是考试题、作业题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微型教学。
微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微课程推动了美术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美术的理解是十分抽象和浅显的,对于某些需要掌握的理论小学生很难理解。微课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程不是枯燥的,它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具有十分强的操作性,然后再解决理论问题。其次,微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微课程虽然量小,但是它的内容比较集中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3 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3.1 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点:选题设计、时间设计、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语言设计等。例如,在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时,这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宣纸、毛笔、墨,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用传统的绘画工具绘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物画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段微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选题的设计。由于微课程本身就很微小,所以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短小精炼。这一课的选题就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画法。其次,时间设计。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定为8分钟左右。再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快速将学生引入正题,而且要追求生动有趣。
3.2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课单位、系列名称、本微课程的名称、知识点的描述、知识点的来源、先修知识、课程类型、适用对象描述、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内容讲授、总结收尾、教学反思等。比如,《有特点的人脸》这一课,开课单位就可以写上自己所在单位。本微课程的名称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像画法。知识点的描述可以描述为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与现代和西方有很大的区别,本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介绍,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自己画一幅人物画。适应对象描述:本课程适合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小学生对于人物绘画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处在低水平阶段,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创作。本文简单列举几项,其他就不赘余了。
3.3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
完美的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T的制作、明确的课程名称、包含信息的片头、具体的课程内容、片尾。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如录制时电脑的分辨率要调好、微课程的声音文字等要准确、讲解中使用的PPT要美观、简洁,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要注意视频格式等。微课程的制作设备和制作方法有多种,如可以使用智能机进行拍摄,使用电子软件进行录制,可以用手写板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专业电子软件进行录制、数码相机录制等方法。
3.4 微课程的评价
微课程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评价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要对课程活动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环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背景性评价、设计本身的评价、实施效果的评价等。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看选题是否小而精、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看内容是否科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资源是否齐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进入主题是否迅速、讲授的线索是否清晰、收尾是否快捷等。对于作品规范度的评价主要看视频是否完整、技术是否规范。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形式是否新颖、趣味性是否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作品后是否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程的使用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体现,它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小学生浸透在色彩艳丽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视频氛围效果当中,使小学美术课更亲近地走近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微课程的运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学生对美术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变得五彩缤纷,进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美术成绩。
(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山东 淄博 2554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