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兽医技术培训

第1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一、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的现状

(一)人数及职称情况:

全镇现有镇农业服务中心一个,负责畜牧兽医工作的有六人,(其中本专业人员4人),村级畜牧兽医室16个,( 13个村级兽医),防疫员工资每月100元补助。

(二)学历状况

村级兽医人员中专13人,乡镇人员中大专文凭5人(非专业1人),中专1人(非专业1人)。

(三)年龄结构:

村级兽医13人中,40岁以下6人,40—50岁6人,50岁以上1人;乡镇6人中14人,40—50岁5人,50岁以上1人,无40岁以下技术干部。

二、目前养殖户对畜牧兽医队伍的需求

一是由于现在鸡鸭猪牛等动物及其产品大幅度涨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农民对畜牧兽医技术需求、防疫要求大。

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央国发〔2012〕2号文件的出台,助农增收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畜牧业的发展也成广大农村增收的热点。

三、目前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存在的问题

畜牧兽医人员是农村动物防疫体系中的最重要的成员,它不仅担负着辖区内的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任务,还依法承担着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承担畜牧、饲料等公益性职能,目前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是龙山镇1991年拆区并乡后从原来的5个行政村增至16个行政村,农户增至4000余户。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技术干部是直接面对农户的前线人员。但是,在职畜牧兽医干部无40岁以下技术人员,防疫、检疫、出诊、品改、草地、渔业等等工作压在身上,很难兼顾抓好工作,特别是当前畜牧示范点不断增加,农户要求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就越显我们的乡镇畜牧兽医力量不足。

二是人员的构成是在建立畜牧兽医局时有些人员是从其他专业转移过来的,没有专业资格,无专业技术,只能做一些服务宣传工作或者防疫工作,在技术上无法给农民以更多的指导。

三是游医(畜牧兽医)在乡间流串,他们根据传统经验有一定的疫病治疗手段和方法,农民为图方便常常找游医为牲畜医病,但是由于这些游医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论证,时常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四、提高镇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畜牧兽医人员是城乡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必须落实于这块基石上。如果体制改革只停留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这一层面上,不加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培养,就会是悬空,就会失去根基,就无法真正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城乡畜牧兽医队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1、严格畜牧兽医人员准入。制止非专业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让本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城乡畜牧兽医队伍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第2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一、主要职责

市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畜牧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地方性政策和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定全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组织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

(三)负责制定全市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负责动物防疫、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兽药残留监督、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工作。

(五)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工作。

(六)负责种畜禽、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工作。

(七)组织并拟订兽医、兽药、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畜禽品种标准的实施意见,负责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监督实施。

(八)组织实施畜产资源、饲料地资源保护工作。

(九)指导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十)承办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畜牧兽医局内设5个副科级机构: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政务,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会议组织、新闻宣传、文件材料的收发、打印、保密、档案、接待、安全保卫、清洁卫生、车辆管理、印章管理;负责局机关人事、老干、劳资、培训教育、计划生育和日常党务等工作,承担材料综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负责起草重要报告、综合性文件和工作总结;拟订局机关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及基建维修管理;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二)兽医科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兽医、兽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全市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组织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负责动物防疫、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管理工作;拟定动物疫病防控政策、规定;负责组织动物疫情的分析、报告和;负责全市畜禽防疫疫苗的组织供应工作;承担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和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畜牧科(挂市饲料工作办公室牌子)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畜牧、饲料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畜牧饲料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实施;拟定畜牧业发展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拟定全市畜禽良种产业建设规划,指导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负责种畜禽管理,组织地方种畜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组织推广良种良法,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研究组织全市饲料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及牧草种子质量监督管理;负责全市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负责饲料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组织牧草、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政策法规科

负责组织拟订国家、行业、地方的兽医、兽药相关标准的监督实施;负责官方兽医管理和职业兽医资格审查;负责兽医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以及兽药广告的审查;组织拟定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组织实施并定期评估。负责全市畜禽品种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实施;组织并协调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承担畜牧兽医行政许可规定的有关审批工作;承担市有关部门的建议提案办理和畜牧兽医行政复议工作。

第3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湖北省远安县连续18年保持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畜牧业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湖北省远安县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建成1个10万只现代化标准蛋鸡养殖场、1个万头猪场、1个千头肉牛养殖基地、1个千只山羊养殖基地、1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培育各类养殖大户930余户等。另据统计,2009年全县出栏生猪28.5万头、牛0.45万头、羊4.2万只、家禽42.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4亿余元,农民人均增收达到280余元。

1队伍建设现状

远安县辖7个乡(镇)117个村(居)委会。2004年9月,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检疫上收归县、防疫乡镇扶持、诊疗市场开放”的改革思路,远安县将动物检疫、动物防疫、动物诊疗三大职能进行了彻底分离,成立了7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保障性、公益性和盈利性等三大服务体系。2006年,该县通过“完善防疫工作机制、完善防疫投入机制、完善防疫工作机制、完善防疫考核机制、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动物防疫服务体制。经过改革,全县动物检疫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动物防疫工作创造了新历史、动物诊疗工作达到了“三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业务部门满意、人民群众满意)。

截止2009年底,全县7个乡镇有132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其中,动物防疫员40人、动物诊疗人员92人;具有兽医师职称6人、助理兽医师职称27人、技术员职称59人。

2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层次偏低。据调查,动物防疫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6人,占乡镇畜牧兽医工作队伍总人数的12%,高中(中专)学历24人,占总人数的18%;动物诊疗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7人,占总人数的35.6%,高中(中专)学历45人,占总人数的34%;防疫和诊疗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尚无一人。

(2)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龄趋势明显。在乡镇动物防疫人员中,18~29岁6人、30~39岁8人、40~59岁26人;动物诊疗人员中,18~29岁13人、30~39岁18人、40~59岁61人。部分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性不强,对事业的热情也随之逐渐减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活力。

(3)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人才短缺。132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均为兽医专业。在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国家承认的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文凭57人,占总人数43.2%,余下占56.8%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均为跟师学医。

(4)人员分布不够合理,影响产业发展。全县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动物防疫人员40人,动物诊疗人员92人。各乡(镇)均没有负责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3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压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畜牧业发展更加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因此,全面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尤显重要,需要高度重视。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一流队伍。

(1)加强技能培训,挖掘技术潜力。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以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重点,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综合业务培训相结合,区分知识层次、年龄层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县校合作”、“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抓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编写《远安县畜牧兽医工作手册》,下发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手中,规范行业行为、统一服务标准等。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解决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丰富激励手段,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采用“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为目的各种激励手段,不断营造和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让广大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感受有一种“家”的温暖,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归属感,进而调动和激发大家投身于畜牧兽医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携手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

第4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农村

1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

1.1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村畜牧工作一般主要由各县畜牧局或农业局管理,但兽医工作各地几乎都没有单独设置管理机构,这种结果造成管理不能实施统一,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1]。如一部分屠宰企业的检疫商业部门在进行管理,卫生部门也在进行管理,还有内外检分设等,这些职权交叉和分离的现象给防检疫工作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困难,防疫工作的协调难以统一,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1.2防疫工作管理紊乱

我国农村兽医管理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农村兽医的防疫工作管理中,往往只看表面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管理紊乱。在一些兽医问题的处理上,甚至视同于一般性的农业技术来处理,方法片面,往往致使大量兽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加之农村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经费严重缺乏,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3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

我国兽医管理目前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管理比较混乱。虽然目前已制定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兽药管理条例》等,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如执业兽医的管理、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很多方面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导致管理十分紊乱。

1.4缺乏专业兽医人才

我国农村兽医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基层,很多兽医都只有小学文化或者没有受过教育,甚至很多兽医进入这个行业只是为了一份工作,他们的技术只停留在现象上,而且都是长期经验所得。据统计,在我国县乡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兽医主要在35岁以下,而这个群体仅占基层兽医的28%。而部分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兽医工作者,则多数在县级单位工作,与基层兽医严重脱节。兽医人才的严重缺乏让乡镇防疫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在乡镇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对畜禽疾病的堵、防、检、控等工作都难以落实。

2对农村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农村兽医工作管理体系

政府要提高对兽医工作的重视度,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门的内设机构,各地县要实地调查出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根据实际研讨出可行的兽医管理模式,按照程序向上级报批。上级部门要杜绝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对申报方案深入论证后给予批复,并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对由于管理方面造成的重大疫情要依法追究各级管理部门及实施部门的责任。

2.2大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力度,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将已经考核录用的乡镇动物检疫员、防治员的编制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其他站股室划出,按乡镇设立相应的畜牧兽医站,对畜禽的防疫和检疫及公益性技术进行推广服务,县级兽医管理机构统一对人员、经费和业务等进行管理。同时,鼓励和引导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人员领办、创办经营服务性实体。

2.3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对我国动物卫生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完善,抓紧制定兽医管理和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兽医管理工作得到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促进兽医工作的健康发展。

2.4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兽医专业人才

基层兽医是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担负着千家万户的畜禽诊疗任务,加强农村兽医队伍的建设,成立兽医行业协会,规范从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兽医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兽医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更新兽医知识。大力向高校引进兽医专业人才,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5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养殖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67-1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差

现有的小型规模饲养场(户)的场地、圈舍、环境、消毒设施、饲料加工、粪污处理设施等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畜禽的生长和发育,圈舍的走向、地面、通风设施等设计不合理,净道、污道没有分设,多数养殖场未按规定在场区门口和每栋圈舍门口设消毒池,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多数没有完善,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分开,人畜混居,既不利于管理,也增加了患病风险,影响到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2 管理水平低

目前规模养殖场(户)的投资者多数以前都未曾接触过畜禽养殖行业或者是养几头的小户,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都是一边干,一边摸索,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多数养殖场未建立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抗风险能力弱,未能严格按照动物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引种混乱,对购进的幼苗没有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就投入到大群饲养,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不能正确选择饲料、兽药等物品和严格遵守休药期,既影响了畜产品的安全,也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技术力量薄弱

现有小型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还有部分小型养殖就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主要靠当地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指导,但由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缺乏,无法满足需要,从而在疫病防治、生产技术上出现问题,造成了经济损失。

1.4 各种记录不齐

《畜禽养殖档案》是对其养殖过程中的生产动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防疫、诊疗、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的记录,对以后的养殖生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多数小型养殖场都没有建立,部分建立了档案,记录也不全,无法对整个生产计划做出周密的部署,对养殖业健康持久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 应对措施

2.1 搞好基础建设,增强经济效益

场址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圈舍的设计上要有利于采光、通风、保暖、消毒等养殖措施的实现,圈舍的走向一般采用东西向,以利于采光,各栋圈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少于5m,圈舍要有通风要有设施,有利于空气的交换,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净道和污道分设,建有专门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可采用“猪—沼—农”或“猪—沼—菜”的物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在场区门口、各栋圈舍门设消毒池,对进出的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池内的消毒剂要常添加,定期对场内的环境、道路、场地,圈舍进行消毒,以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规模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制订出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可依照国家标准并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进行制订,因病设防,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才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要正确选购和使用饲料、兽药,以免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的失误,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严格引种程序,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的饲养环境的品种再进行引进,引种时要让才方把该做的防疫都做了,引进后要观察一段时间,确定无病后再进行合群;另一方面是当今的国际化商品市场对畜禽产品需要的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重视,肉食品安全问题也更显突出,只有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够严格遵守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养殖场的业主要掌握一定的养殖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正确制订生产、管理计划,要加强对其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养殖专业知识,以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可以请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到场里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将人员送到其他养殖场进行学习或委托专业学校进行培训,最好是聘请专职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负责场内的动物疫病防治、养殖生产工作,严格遵守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规程,合理使用兽药和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以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2.4 建立养殖档案,完善各种记录

第6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深入研究落实,现就研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步伐

市政府把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农牧“主辅换位”这一总目标,认真实施《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作为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养奶牛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多角度宣传我市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奶户的养殖积极性。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步调,明确市政府对奶源基地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决心。二是加快推进《五常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在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奶牛发展规划。三是根据龙头企业辐射范围和收奶范围及奶牛的基础条件,确定牛家至山河公路沿线14个乡镇为奶牛生产带,重点发展奶牛园区、奶牛小区和奶牛养殖专业村,使之成为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主体,逐步消灭奶牛养殖空白乡镇,基本形成以常庆乳业为龙头,24个乡镇为奶源基地的生产格局。到2010年底要外引、外购奶牛10000头,可繁奶牛4000头,存栏总量达到3万头。根据全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要求,全市奶牛存栏达到7.2万头,年产鲜奶19.5万吨;存栏5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500户,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小区达到20处;机械化奶站发展到100个;平均奶牛单产达到5.5吨。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财政增收5000万元。使全市奶业发展再上心台阶。

二、落实任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奶源基地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市政府要求市畜牧兽医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监察局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完成以下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二是推进养殖规模化,力争使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0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5%左右。三是合理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四是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不良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六是建立奶业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和疫病检疫防控体系,确保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奶源基地健康发展。

三、强化措施,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奶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省级财政对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基础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二是扶持良种引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科技推广。三是扶持饲草饲料生产。重点推广青贮、黄贮饲料,支持草场改良。四是扶持粪便资源化处理。重点扶持规模化牧场、规范化小区的奶牛排泄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建立生鲜乳收购、交易、质量监管制度。认真执行《黑龙江省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并坚决制止随意拒收生鲜乳的行为,维护奶农利益。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管理制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租用等方式对现有的奶站进行接管。切实规范生鲜易行为。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并协商确定生鲜易参考价格,确定在每年4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向社会。物价、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依法进行了查处。

(三)加快奶业科技推广。加大了以“三进五到位”(进村、进场、进户,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到2010年计划培训200名基层奶牛防疫和繁育技术人员,同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奶业科技服务队伍中,建立高素质的市、乡、村三级奶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开展奶牛饲养先进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活动,逐步实行“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科学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奶牛群体高产、全价配合日粮、奶牛疫病防治、青贮生产、优质牧草栽培和乳品安全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培训基地。以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奶牛生产科技园区为依托,集中轮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层层扩大受训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四)鼓励培育新的奶业主体。制定奶源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乳品企业自办万头牧场,把我市奶源基地建设成“养殖、生产、研发、储备”为一体的现代化乳业基地。常庆乳业计划利用世行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日销售鲜奶100吨。目前,政府正在与企业就转贷担保手续问题进行协商,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将会按计划如期施工。

(五)发挥奶业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奶业龙头企业、奶牛场户及涉奶部门、企业参与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奶农成立奶农合作社或奶农协会,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挥奶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奶农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奶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协调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和谐共赢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整合现有奶业资源。按照全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奶农饲养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常庆乳业同我市31家奶站签订回购、租赁协议,保证常庆乳业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现已同3家奶站签订了租赁协议,市政府为保护奶农利益不受损害,对鲜奶予以财政补贴。

四、加强领导,强化执行与考核

第7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三农 扶贫 生态畜牧业 绿壳蛋鸡 肉羊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56-02

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统筹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而且联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长顺县委县政府的综合调节下,将长顺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作为 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问题有机转型为“生态畜牧业”问题,以绿壳蛋鸡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我县生态畜牧业。

二、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EAH)是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共生原理,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禽业等产业,因地制宜,合理整合,达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位合一的产业体系。以绿壳蛋鸡、山羊养殖等为中心,种植业、林业、草地建设配套结合发展。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退耕还林、果林建设等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林(果)下养殖、草地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基地化发展,以促进我县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产业基本情况

1.产业条件

长顺县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全县草地逐渐增加,退耕还林加之原始林地,草地、林地占地面积达160万余亩。属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县交通公路逐步实现乡镇沥青路,村组硬化路。地表水多,水源充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产业区养殖土地资源充裕,地势、地形、防疫隔离条件好,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环境。

2.产业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县羊存栏量31.75万只;禽(绿壳蛋鸡)存栏量406万羽。全县畜牧业产值达5.65亿元,其中:生猪产值0.8225亿元;牛产值0.3285亿元;羊产值0.5658亿元;禽产值1.3145亿元;禽蛋产值2.6225亿元。发展养羊农户2万户,绿壳蛋鸡养殖户5万余户。

3.技术实力

全县现有畜牧兽医技术干部64人,其中行政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乡镇技干31人)。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24人,中专以上学历21人。取得中级职称32人,取得初级职称13人。有乡办畜牧兽医技术人员64人,取得助理畜牧兽医师6人,畜牧技术员58人,村级防疫员(协检员)149人。县、乡、村初步形成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网络,能为长顺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养羊产业提供各种技术保障。

四、具体做法

1.精准扶贫

1.1 精准思路

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为核心,以“结对帮扶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术培训到户”为起点,坚持以“县级统筹,分层负责;群众自愿,群众受益;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的原则,把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户,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全面协调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

1.2 精准原则

具备一定劳动力、一定积极性与主动性、一定经济基础、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户。

1.3 精准方法

全县开展宣传、发动,农户自愿,村组公示,小组评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品种选择及标准

2.1 种羊的选择及标准

品种选择主要以南江黄羊、南本杂或地方良种黑羊为主,适应性较强、生长快、性成熟早、成年母羊四季、产羔率200%左右等优点,农户养殖效益明显。

种羊的标准:所采购种羊要求必须是体况良好,无生长缺陷的健康羊只。经产母羊占所购母羊的80%,初产母羊占20%,母羊平均体重30公斤,种公羊平均体重35公斤。

2.2 绿壳蛋鸡的选择及标准

品种为长顺县绿壳蛋鸡,引种地必须在县内的鼓扬镇、长寨镇、敦操乡等引种场选购。

绿壳蛋鸡标准:统一孵化、育雏,再发放脱温鸡苗给项目户饲养。鸡苗体格健壮、无病、无生殖缺陷,发放前一周完成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预防接种。

3.基础体系建设

根据我县喀斯特地貌,产业区内具荒山荒坡、灌木草地,资源极为丰富。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草灌结合的模式,以灌木林地、荒山草地为主,种植人工草地补饲为辅。采取刈割、晒制干草、青贮,积蓄饲料,协调完善饲草饲料建设。

圈舍建设:地势高燥平坦,舍外具有一定倾斜度,水质好,水源足,交通便,防疫易,环境好,舍内空度大。产羔室按基础母羊数的20-25%计算面积,鸡舍建设标准按10只/平方米计算。配套建好舍周围的围栏、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

4.经营模式

按照“以物投放、滚动发展”的原则,实行有偿技术服务,县畜牧部门负责对养殖户进行种草、建圈、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饲养技术指导。

5.运行机制

采取“项目补助”的资金使用方式,采购方式:集中采购的物资。

长顺县畜牧部门负责工程总体运行管理,负责工程规划实施,工程管理制度制定,资料收集整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对工程建设的“三个共同体”,即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者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并签定管理协议。

一是对养殖农户,建档立卡,建立技术培训、服务及信息咨询的平台,为其发展绿壳蛋鸡、养羊产业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对县域内所有种鸡生产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种鸡场种苗供应信息,对种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所发放种鸡苗必须是长顺绿壳蛋鸡。

五、产业化建设

1.市场前景分析

1.1 肉羊产业

羊是草食家畜,羊肉含脂肪、胆固醇较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农户养羊的良种化和商品化,促进农民改变传统意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快发展肉羊生产,提高人均消费羊肉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1.2 绿壳蛋鸡产业

经检测,绿壳鸡蛋营养价值高,高蛋白质,底胆固醇,营养丰富,保颜美容,健身防病。绿壳鸡蛋的当前市场售价是普通鸡蛋价的150%以上,产品远销,供不应求,生产潜力巨大。

第8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动物防疫;失败原因;对策

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动物防疫工作还是难题。安龙县实行“动物产地检疫”后,虽实行常年防疫,但目前广大农户接受动物防疫的力度还不够,已接种疫苗的畜禽仍有少数零星发生疫病,导致动物防疫密度不理想、防疫效果不好;加之新安镇属于县城所在乡镇,畜禽存栏量全县最大,管辖区域较宽、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较少,动物防疫工作量很大,致使畜禽传染病时有发生,并有蔓延之势,从而影响新安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就畜禽防疫接种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动物防疫失败原因

1.1疫苗因素

一是疫苗失效。一般来说,基层乡镇兽医站制冷保存条件较差,加之农村绝大多数畜禽分布零散,经解冻稀释后的疫苗在限制时间内不能用完,冻干苗又很难在限制的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保存运输不当致使疫苗失效,接种在畜禽体内自然无效[1]。二是疫苗受其他药物等因素影响。在接种疫苗期间,畜禽因感染服用抗生素、抗球虫等药物,使疫苗药效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水质不佳、内含公共消毒剂等都可以导致疫苗变性失效。常用的玻璃金属注射器、持针钳和注射用针头等用化学药品消毒,或在接种部位皮肤于接种前后涂擦酒精或碘酒数量过多,都可导致疫苗灭活,从而导致免疫失效。

1.2人为因素

一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免疫注射时,免疫程序不合理,特别是鸡新城疫疫苗(虽实行常年防疫,但接种疫苗的种类大多有2种以上,如禽流感疫苗、禽霍乱疫苗),一般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春秋两季对大群鸡进行一次性接种,因而使一部分雏鸡超前免疫,受母源性抗体的影响,使接种疫苗失效,另一部分雏鸡又因太晚已感染了鸡新城疫病毒,在村动物防疫员中有的粗心大意,对鸡Ⅰ系或鸡Ⅱ系疫苗使用及对象不能正确区别,致使疫苗不能产生应有效果。二是接种的方法和部位不当。有些村防疫员和畜主为图省事,不严格按操作要求接种,方法不当或接种部位不准,导致畜禽漏免或接种失败。三是疫苗的用量不准。疫苗有的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疫苗稀释的比例不准,造成畜禽体内疫苗获得量不足或超量都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

2对策

2.1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通过对畜禽防疫失败原因的总结,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新安镇动物防疫宣传和动物防疫员的防疫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好动物防疫,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使广大农户明白搞好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提高养殖户接受动物防疫注射的积极性,促使动物防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2保障疫苗质量,确保动物防疫效果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需要在2~8 ℃或0 ℃以下低温保存,加上使用得当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否则防疫无效,如某些村缺乏疫苗冷藏设施或人为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甚至疫苗已超过免疫有效期或疫苗稀释比例不当,使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虽然已注射了预防某种疫病的疫苗,但仍然会发生该种疫病,产生不良影响失信于民。因此,在开展动物防疫期间,要完善疫苗冷藏设施,确保疫苗在规定温度内有效保存,并且保证疫苗在免疫有效期内,进一步保证疫苗质量,并按规定比例稀释和使用好疫苗;同时加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防疫员真正掌握各种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动物防疫效果取信于民。

2.3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目前某些边远行政村组因重视的力度不够,无法确保动物防疫密度有效提高,现在业务部门虽已保证疫苗质量,但因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次数较少,甚至有些村动物防疫员嫌待遇太低,不来参加防疫技术培训,导致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较低;而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人员编制较少、任务重,且乡镇管辖行政村地域广阔,造成总体防疫注射密度偏低。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加大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搞好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和质量,实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最终把动物防疫工作搞好[2]。

2.4加强活畜市场监督管理,做到“以检促防”

通过总结畜禽防疫失败的原因,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的统一领导下,在镇畜牧兽医站的直接指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与周边兄弟乡镇配合,进一步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牲畜屠宰场(点)的动物产地检疫、出境检疫和肉食品检疫力度,有效地进行市(下转第361页)

(上接第359页)

场监督管理,对没有动物免疫标识或免疫标识不齐全、可能带有疫病的牲畜禁止其上市交易、进入屠宰场和运输出境;同时对村组动物防疫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使村组养殖户自觉接受村级防疫员的动物免疫注射,进一步提高防疫密度,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3-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注射时,站内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疫苗的使用操作规程,密切注意疫苗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准确掌握疫苗用量和畜禽注射部位,才能搞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注射工作,才能不至于使免疫接种失败;另外,在防疫措施上只有加大动物防疫宣传力度、增加对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和增加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及加强活畜市场、牲畜收购点和屠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达到“以检促防”的最终目的,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减少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地为畜主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参考文献

[1] 张开明,徐筱艳,况愿华.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40,344.

[2] 张若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3-184.

第9篇:畜牧兽医技术培训范文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安庆市畜牧业依靠科技创新由小副业成长为近70亿产值的大产业,带动50余万人就业。但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还有很大潜力。面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用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科技创新对安庆市畜牧业的贡献

依靠科技创新,安庆市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安庆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近十年来,安庆市加大了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一大批新品种新设备得到应用、先进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科技成果得到及时转化,安庆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饲养总量、出栏量大大增加。2009年安庆市生猪和家禽出栏量分别为249万头和5816万羽,比2000年增长25.1%和130.2%。牛、羊出栏量分别为6.4万头和5.1万头,比2000年增长34.5%和154.7%。全市肉蛋总产43.5万吨,比2000年增长54.4%。全市牧业产值68.89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4.7%,比2000年增长145.5%。畜牧业已成为安庆市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促进规模养殖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科技创新促进了安庆市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生产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生猪、蛋鸡、蛋鸭、肉鸡、肉鸭等几大产业基地,安庆六白猪、皖南土鸡、枞阳媒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也正在形成,构成了具有安庆特色的、趋于合理的畜牧业生产布局。目前,全市现有和正在建设的万头以上猪场22个,5万套以上的种(蛋)禽场11个,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22%。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4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生猪97万头,出栏家禽3800多万羽,存栏蛋禽680万羽,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的比重分别达38.9%和65.3%,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畜禽良种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

科技创新优化了畜禽品种结构,完善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种畜禽新品种100余个。在生猪生产上,以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国外瘦肉型良种种猪为重点,推广三元杂交猪生产,规模养猪场良种率达92%以上,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到75%以上,均比2000年提高40个百分点。在家禽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市场销路好的黄羽肉鸡、樱桃谷肉鸭和良种蛋鸡、蛋鸭,家禽良种率达70%,其中规模养禽场的良种率达95%以上,加快了安庆市家禽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四)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安庆市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共有47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国家级2家。畜牧流通组织日益壮大,全市有各种类型的畜牧经济组织72个,其中去年新增的专业合作组织6个,新增会员190多人。通过这些的龙头企业和畜禽专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加速推进安庆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进程。科技创新促进畜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的实施,加快了我市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步伐,全市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动物及其产品优质率达50%以上,已有多个企业的产品分别获得国家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增强了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将畜牧业科技创新纳入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对畜牧业的贡献率,使科技创新正真成为支撑安庆市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用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具体建议和措施如下:

(一)加大扶持力度,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撑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为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和市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二是加快市、县两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实施好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项目,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申报安庆六白猪、枞阳黑猪、枞阳媒鸭等品种资源保护项目,为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撑。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国内外项目、资金、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力度,为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撑。

(二)大力扶持和发展规模养殖业,夯实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规模养殖业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加大扶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力度,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的畜禽养殖。加大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配备和完善饲料、动物疫病等检测设施,加强消毒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畜禽原种场和良种场建设和改造,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规模养殖的比重和良种覆盖率。力争到2010年底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的比重分别达40%和68%,规模猪场的良种率达95%以上,三元杂交猪达到80%以上,家禽良种率达75%,大牲畜达30%。

(三)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力扶持和培育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各类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形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和扶持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高新技术引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财力,选准项目,引进和采用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开展质量认证,努力打造名牌产品,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抓住安庆市实施生猪产业发展/3610计划的契机,扩大猪肉加工量。以冷鲜肉、分割肉加工为突破口,以猪肉精深加工为重点,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优质高档品种比重,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10年畜产品加工、制造业增加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1B3。

(四)加强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和组织支撑

以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的配置,为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人才资源支撑。配置和完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提高为畜牧业服务的手段和水平。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畜产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种畜禽疫病净化为基础,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工作,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畜禽生产销售环节检验检疫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建立新型推广模式,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

突破传统的推广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协会组织的力量,形成推广机构带动,企业和协会等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形成科技人员、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快速通道。以提高县、乡两级推广队伍素质为重点,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畜禽良种繁育、养殖、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全省/畜牧科技进万家0活动这一契机,抓好畜禽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信息传递、产品促销等工作。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重点推广自然养猪法、三元杂交猪配套生产、畜禽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突出科技创新,加速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驾驭市场和科技应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