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江水范文

长江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江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江水

第1篇:长江水范文

1、1998年安庆站最高水位18.50米。7月13日8时,长江安庆站水位达18.40米,比1998年安庆站最高水位18.50米仅差0.10米,比1954年安庆站最高水位18.74米仅差0.34米,居历史第三高洪水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简称“长江海事局”)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置的交通运输部15个中央直属海事局之一,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行政正厅级单位。代表国家依法履行辖区水上安全监管、船舶防污、人命救助、通信保障和引航管理职责,管辖长江重庆至安徽段全长2100公里干线 、1000公里支流(汊河道)水域和19个水库(湖泊)。

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下设重庆、三峡、宜昌、荆州、岳阳、武汉、黄石、九江、宜宾、泸州、安庆、芜湖海事局和长江引航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15个局属单位。有58个海事处,126个巡航救助执法大队,10个引航站,13个通信信息中心(通信局、处)。现有职工7000余人,房船车趸800余座(艘),固定资产近16亿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长江水范文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水量充沛、终年不冻,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线航道流经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路运输大通道,是我国内河“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航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撑了沿江社会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更好地适应长江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必要对如何促进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长江水运发展基本情况

1、航道发展情况

长江干线水富至长江口航道里程计2838km,水富至宜昌1074km,可通航500~3000吨级内河船舶;宜昌至武汉624km,可通航1000~3000吨级内河船舶及组成的船队;武汉至长江口1140km,可通航3000~5000吨级内河船舶及其组成的船队。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南京以下常年通航3万吨级海船,5万吨级海船可乘潮到南京。

2、港口发展情况

长江干线现有港点220余个,一类开放港口口岸15个,沿江港口(不含上海港)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46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5个,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10.3亿吨,初步形成以重庆、宜昌、城陵矶、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等大中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型港口相结合,铁水、公水、江海河联运的港口体系。

3、船舶发展情况

长江水系省际运输船舶81万艘、1970万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达243吨。2009年,沿江七省二市内河货运船舶总吨位达到4070万吨,占全国内河的68.2%,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59吨,货运船舶总吨位和平均吨位分别是2000年的2.9倍和4.0倍。2009年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接近1000吨。机动驳船比重不断上升,一些新型专用船舶如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汽车滚装船、散装水泥船从无到有,已初具规模。

4、运输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提出,长江运输需求不断增长。200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13.3亿吨,是2000年的2.76倍,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5%,远高于1990~2000年5.3%的年均增速。同期沿江七省二市GDP年均增速12.7%,2000~200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与沿江七省二市GDP的弹性系数约为1.20,远高于1990~2000年的0.40,充分表明2000年以来,随着沿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煤炭、矿石和矿建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迅猛增长,带动了长江水运的快速发展。

据沿江七省二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率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对水运可持续发展有关热点的认识

1、转变水运发展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运输生产、作业效率和装备技术水平等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目前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水运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机遇,着眼长远战略目标,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升水运发展质量,拓展水运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水路交通运输业,着力推进水运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

水运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可以理解为以下三方面的转变:一是由主要依靠基础建设拉动向依靠港、航、船协调发展拉动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政府服务水平提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方向转变;三是由单一运输向综合交通运输方向转变。

2、提倡低碳水运

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测算,黄金水道建设每投资1元钱将拉动GDP增长31元,每投资1亿元而产生的货运量,公路为12.6万t,铁路为4.7万t,水运则为118.2万t。因此,充分利用天然的内河水运资源,发挥其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是缓解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土地制约和陆路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发展现代物流

伴随着沿江经济高速发展,水运事业日新月异,水路运输放开后,经营主体急剧增加,运力跳跃式增长,竞争日趋激烈,迫使航运企业提高经营手段,优化经营模式,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运输方式和运输质量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运输产品竞争力,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开始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造传统水运业务,加快升级转型。目前,港航企业与大型客户之间开展战略互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航运企业正试图逐步从单纯的承运人转变成为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的提供者。

促进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优化沿江产业布局

长江水运发展有力地带动和支撑了沿江地区冶金、电力、汽车、石化等产业聚集,使长江沿线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密集带。未来一段时期,建议制定长江水运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与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流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沿江开发规划,优先发展长江干流沿岸地区,继续鼓励和引导重化工业、装备制造、建筑材料等产业沿江布局,带动长江干线能源、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需求的稳步增长,通过现代物流的优质服务提高长江水运通畅能力,形成现代物流和水运快速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2、加快内河港口发展

为加快内河港口发展,促进内河港口、航道、船舶的协调发展,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加快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集中新建一批集装箱、多用途、大宗散货等泊位;研究建立扩大内河港口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资规模,政府也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港口建设的投入倾斜力度,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高度重视老码头的技术改造和能力挖潜,提升岸线资源的利用率,新建码头要将节能减排和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走绿色港口发展之路。同时,强化现有物流市场资源整合,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区域核心港口建设要与所在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进一步改善港城关系,创新港口及重点港区的布局设计。抓住当前新建和改扩建港口的契机,从扩展港口的功能入手,注重在港口地区规划建设物流分拨、配送及流通加工中心等,搭建起综合的物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推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功能在港口集成。要加快重点港区的公路专线,铁路专线的建设,以传统港口业务为依托,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发挥水、公、铁路便捷转换优势,大力发展以水铁、江海为主的联运,建设融仓储、中转、增值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并不断提高园区物流服务能力,让长江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3、推进船舶标准化、专业化进程

目前长江水运船舶众多,船型复杂,大批船舶技术状况落后,设施设备配置简单,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集约化要求和发挥水运作为低碳运输方式的优势。因此,迫切要求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低碳水运理念融入到长江水运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工作中,鼓励现有老旧运输船舶提前退出航运市场,加快更新改造安全、环保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船舶,大力发展干支直达、江海联运船舶和滚装运输船舶,提高技术标准,配置先进装备,适应EDI技术、GPS技术等的应用要求。

4、建立和完善物流相关政策法规

建议沿江各地方政府、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从整个流域物流发展大局出发,彻底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密切协调、形成合力,制定合理的规划,实现长江物流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江水运物流发展的现代管理体制、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规体系,加强物流的标准研发和推广运用以及水运物流企业资质管理,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积极引导物流企业的协作与联合,提升长江水运公共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5、完善长江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发展长江水运,必须保障航道通畅和保证良好的水上治安环境及航行秩序,要加快建设长江数字航道工程,开发电子航道图,进一步整合船舶VTS、AIS系统,完善消防、搜救及防污布局与设施。加快长江水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统运输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实现高效水运、安全水运、绿色水运。

第3篇:长江水范文

文/蒋高明

对今年的长江水灾,一些专家本能的解释依然是“天灾”。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前段时间连续大旱;现在长江上游又大涝。从客观上看,这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前两年曾有人预测长江洪水会卷土重来,但一些专家非常自信地辟谣说不可能。他们仅依据气象数据作出预测,却忽视了人的行为也会加重甚至诱发自然灾害。

第一,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第二,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第三,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降低。

第四,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为平地。

我们不能总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回避人类的责任。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难逃其责。

(摘自《新京报》2010.7.24)

问题奶粉何以一路绿灯重出江湖?

文/柳塘风

在国人心中,三聚氰胺的阴影尚未远去,被封存的问题奶粉却重出江湖。为何?

首先,封存的问题奶粉何以没有被销毁?2008年查处、封存的问题奶粉及乳制品,按当时的规定,是必须全部销毁的,如今又重新上市。问题在于,这些毒奶粉有没有被销毁?如果有,是哪个部门?

其次,这些被封存的问题奶粉,又是如何改头换面重入市场的呢?这是比销毁更严重的问题。其时,按照职能部门的分工,生产环节的问题奶粉由质监部门负责查处、封存,而流通环节的问题奶粉则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封存,全国食品整顿办及各地食安办则负责统一协调。那么,这些问题奶粉又是如何绕过这些责任主体的?设若说仅仅是企业在干偷鸡摸狗的事,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不管是问题奶粉的封存、销毁责任,还是问题奶粉改头换面重新流入市场的监督,都无不显示职能部门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漏洞和责任缺失。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部门严格把关,就不大可能出现封存的问题奶粉一路绿灯地重出江湖。

(摘自《羊城晚报》2010.7.14)

地方政府是新拆迁条例的强大反对力量

文/ 陈方

国务院法制办1月29日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已过半年,仍无正式出台的时间表。

现在难产的原因新闻里已经表述得相当清楚,地方政府是新“拆迁条例”面世的很强大的一股反对力量。这些年来地方财政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财政,如果条例实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将遭到严重遏制。小小条例挑战着地方政府的核心利益,难产自然在意料之中。问题是,新“拆迁条例”如果当真“胎死腹中”,那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去面对《征求意见稿》时的浩大声势?

(摘自《华西都市报》)

英语非要从娃娃抓起吗?

文/ 赵玉成

我国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育,但实际是很多地方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是否重要到我们要全民从娃娃开始学外语呢?

如果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学外语,到参加高考,至少经过14年学习,按照现实情况,其中学习外语要占据其1/3大概4年多的时间。如果完全不学外语的话,中国数千万学生就可以早进入社会4年,这其中节省下的人力资源不可估量。

可惜的是,即使是通过高考英语之后,大多数学生要流畅阅读原版书籍、与老外会话也依然困难。这次上海世博会,缺的就是各种小语种翻译,最不缺的就是通过了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但口语、书面语都不怎么样的半吊子外语人才。

第4篇:长江水范文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8-0186-01

1长江水电开发现状

长江全长6300km余,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上游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干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共约2.68亿kW,占全国的38.6%。其中,技术可开发量达1.97亿kW,潜力巨大。在我国已规划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中,金沙江、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和乌江等5个水电基地位于长江流域,仅这5个水电基地技术可开发量总量超过1.6亿kW,占十三大水电基地技术可开发量总量的55%。因此,开发长江水能资源在我国能源战略布局中处于突出地位。

长江水电开发的同时,同步考虑了水电工程防洪、航运、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其中三峡以上最大防洪库容约为340亿m3,三峡防洪库容约为220亿m3,为长江下游的防洪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增加了枯水期流量,提高了航运保证率;为沿江供水、灌溉等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2长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实践证明,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工作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江流域的水库对淹没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动植物栖息地具有明显的扰动作用。与此同时,水库的建设还对河流当前的水文形势造成恶劣影响,导致鱼类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部分鱼类的洄游通道甚至受到了阻碍。在水库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气以及废水,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都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长江流域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所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该区域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比较高,很多珍稀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水电开发的过程当中,随着开发力度的增加和用水量的提高,长江流域的排污量在持续增加,该工程对河流的扰动影响和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在三峡工程验收之后,有工作人员对建设前后工程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水库区域及长江下游的水文泥沙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水温延滞的现象,下游河道冲刷的情况也明显超出了預期。在水库区域的一级支流回水区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的现象。在水库区域的干支流,鱼类数量和种类都明显减少。

3长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宣传、落实管理

在长江水电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做好宣传,使公众能够了解当前长江水电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人们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开发项目。与此同时,在开发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从人口、资源、环节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处理好开发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当中能够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切实落实后续的设计,做好对施工期环境的监理、完善环境保护验收制度。最后,对于长江水电开发过程当中中小型水电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批,加强建设管理工作,对那些规模小、影响大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3.2整体规划、合理开发

在长江水电开发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针对项目的特点来做好整体化的规划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到项目对环境承载能力影响的叠加性和累计性特点,做好对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做好对重要生境的维护。与此同时,建设部门还需要积极组织开展流域和区域的规划活动,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定一些不开发的区域,并在该区域当中通过封禁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与保护。对于那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机制,促进长江水电开发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

3.3机制创新、观念改革

第5篇:长江水范文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垸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多数城市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区内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已设计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

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目前城市江段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质量性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2)经济损失巨大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繁,仅1996年不完全统计,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达100余起。1997年10月8日,装载460余吨国家一级危险品-工业纯苯的“赣抚油0005号”油轮在长江云阳段触礁,货舱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城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每挑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省,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

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

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6篇:长江水范文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河,它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青海省、西藏、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

二、长江水污染情况: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城市有186个,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有4个。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多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长江水污染程度在加深,长江水污染形势很严峻。有关资料显示,长江的污染状况超出我们的想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质恶化已危及城市饮用水、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专家预言,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据调查,长江的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2003年,长江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达164亿吨; 二是农业污染严重。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村生活污水等。 三是船舶污染。长江航运业十分发达,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大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都对长江水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三、长江水资源污染的保护措施:

我认为,要有效保护长江水资源,必需大力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优化和节约利用,在上游搞好水土保持工程,关闭沿岸污染严重的工厂,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并通过宣传教育唤起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应该明白:保护母亲河——长江,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血脉和摇篮,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因此,我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长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让碧水蓝天常在,让江河湖海常存!

第7篇:长江水范文

杨传堂强调,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培育长江流域经济新增长极的迫切需要,是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迫切需要,是长江流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深入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和总理的批示要求,切实增强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长江水运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据统计,“十二五”前两年内河水运建设中央投资达到180亿元,已超过“十一五”中央投资的总和。纳入《“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88个项目中有50个项目已经开工,占项目总数的57%。长江沿江亿吨大港达到10个,长江干线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超过1080吨,三峡船闸过闸船舶平均吨位达到3445吨。长江水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但与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目标任务相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航道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内河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协调、法规政策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关于水运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杨传堂指出,要继续把加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稳步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全面加快水网地区航道网络化建设,合力加快长江水系重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快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港航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

关于过船设施能力提升的问题,杨传堂指出,解决好三峡船闸通过能力问题,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现有设施通行效率;二要抓紧开展新通道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同时,在重要支流的水利水电梯级开发中,同步建设或加紧改造现有通航设施,不断提高枢纽通航能力。

关于复杂航道科学治理的问题,杨传堂强调,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强长江干线重点河段、重点滩险航道整治的基础研究,扎实做好前期论证;二是要推进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加快开工建设一批航道整治工程。

在谈到促进水运转型升级问题时,杨传堂指出,要加快运力结构调整,确保到2020年实现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水系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超过1200吨;要优化运输组织,加快集装箱运输发展,促进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运输,开展甩挂运输,扩展江海运输,着力培育内河航运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着力推进重庆长江上游、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第8篇:长江水范文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养殖业较以前又有显著的发展,养殖技术有很大的进步与提高,青、草、鲢、鳙的养殖方法尤为完善,并有鱼类专著和农书等相关篇幅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养鱼理论。如明代黄省曾所著《养鱼经》及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及其他文献都总结了当时的养鱼经验,从鱼苗孵化、采集到商品鱼饲养的各个阶段,包括放养密度、鱼种搭配、饵料投放、分鱼转塘、施肥、鱼病害防治、桑基鱼塘生态养殖等都有详细记述,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以下主要从鱼苗的生产与贩运这一侧面来揭示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养殖业。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苗生产和贩运业,已往学者的研究已有涉及[1],但多为断代渔业史或渔业通史中论及,专文论及鱼苗生产与贩运的则较少见。论及时期也以唐宋居多,明清则相对较少。事实上,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鱼苗的生产与贩运更加兴盛,况且这二者之间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 鱼类的繁殖习性

1.繁殖季节

鱼类产卵孵化后称为鱼苗,俗又称鱼秧。各种鱼类的产卵繁殖对季节要求有所不同,有在夏间产卵的,但大多数鱼类的繁殖季节在春季,如农人广为养殖的一些鱼类如草、鲤、青等鱼类就多在春季产卵。浙东一带,“土人率以陂塘养鱼,乘春鱼初生时取种于江外,长不过半寸”[2]。诗文中有关鱼苗的吟咏,亦大多与春风、春草等相连。如明人诗《戏为友人千鱼苗》云,“闻君凿池种鱼子,远注浔阳一泓水。春风昨夜化灵苗,中有十万横波尾”[3]。《渔人》一首云,“江头春草生,江上春水长。十日不出门,鱼苗大如掌”[4]。又如《湘江渔父词》云,“柳花飘尽荻芽长,艇艇鱼苗有数筐。日晩江光看渐远,贩儿灯火下瀟湘”[5]。

2.产卵场地

不同鱼类的产卵繁殖对场地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鱼类喜在静水中产卵、有的鱼类则喜在流水中产卵,但大多选择在江河河口或两种水系交汇、浮游生物饵料丰盛的水域为其产卵场,或称繁殖场。江西九江湖口一带为鄱阳湖水系汇注长江处,向来为一大型鱼类的产卵场地,上述《戏为友人千鱼苗》中之“浔阳”即指此地。又如史料记载说安徽新安山区一带,由于没有大型湖泽产鱼,宋代时民人食鱼即主要靠疏凿池塘养殖鲤、鲩与鲭等鱼类。而其鱼苗来源则为“首春,鬻鱼苗者来自湖口界中。买才数寸,日取草饲之”[6]。岳阳城陵矶一带是洞庭湖水系汇注长江处,也是一个较好的鱼类产卵场,史料记载云有“鱼苗洋湖,在巴陵县北十五里”[7],古巴陵即今岳阳。此外,江上凡为江河水系交汇处,一般都可能成为鱼类的产卵繁殖场地。如上述浙东一带土人养鱼,即乘春天“鱼初生时取种于江外”。又如《渔人》诗中云江上之鱼苗,《湘江渔父词》中所云艇艇之鱼苗等。

[1] 如陈伟明《唐宋时期的渔业生产》,载《农业考古》1994年第3期;又如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中关于“鱼苗装捞专业化”等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

[2]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浙江通志》卷一百六。

[3] (明)刘嵩《槎翁诗集》卷四。

[4] (清)胡文学辑《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5] (明)张吉《古城集》卷六。

[6] (宋)罗愿《新安志》卷二。

[7]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九。

二 兴盛的鱼苗生产业

1.鱼苗的捕捞采集:

据丛子明等编《中国渔业史》研究,隋唐以前,淡水养殖所需鱼苗尚少有自江河中捕捞者,养殖者或“求怀子亲鱼”放入池中,或用天然孵化之法。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一转引《农圃四书·鱼种》云:“古法俱求怀子鲤鱼纳之池中,但自涵育;或在取近江湖薮泽陂泖水际之土数舟布底,则二年之内土中自有大鱼宿子,得水即生也。”唐宋以后,人们则多自江河中捕捞鱼苗售卖,养殖者购鱼苗入池饲养。明清以后,养殖所用鱼苗几乎全部取自江河而很少再用天然孵化之法。《农政全书》卷四十一云,“今人但上江贩鱼,取种塘内蓄之,饲以青蔬,岁可及尺,以供食用”;“今之俗惟购鱼秧,其秧也,渔人泛大江乘潮而布网取之者”。渔人在大江上乘潮布网而捞集鱼苗,并将所得鱼苗售贩于池养之人。这在明代学者黄省曾所著《养鱼经》中亦有记载,“仲春,取子于江,曰鱼苗”[1]。在九江下游的安庆地区,凡于池塘圩泊蓄养鱼类之人,“每年值春夏之交,在江上小孤山上下择流水回旋处捞取各种鱼苗,分别蓄置塘堰中,俟养成后取之”[2]。

以上多指的是江西九江湖口一带的鱼苗采集。前已述及,其它凡江河水系交汇之处往往也有鱼苗出产,如丹徒县高资地区的孩溪江即为一例。孩溪江也是一个兴盛的鱼苗产地,每年三、四月间渔人用特制的渔具捕捞鱼苗。方志中对其鱼苗捕捞采集方式记载颇为详细,“鱼苗俗名鱼秧,一曰鱼花,出高资孩溪江中。三四月间诸鱼哺子,于是渔人结小方囊连缀数十,置沿江浅水中”捕捞鱼苗以出售[3]。

2.鱼苗的选种与培育:

刚刚孵化之鱼秧极为细小,所谓“初也,如针锋然”[4]。又有诗云,“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5]。但经验丰富的渔人“取水视之,才如蚊芒,辄能辨其种类多寡”[6]。也就是说,渔人对于刚采集上来的细如针锋的鱼秧,就能分辨出是什么鱼,数量有多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些鱼秧中往往混杂有肉食性的害鱼苗如鳢鱼苗等。如果没有及时将那些害鱼苗剔除掉的话,则养殖用的青鱼、草鱼、鲤鱼苗等就可能被它们吃掉。因此要将“能伤其众,稍大而黑鳞者去之”,即剔除不利于养殖的肉食性害鱼苗。

刚从江河中采捞到的鱼秧极为细小,因此,要用精饲料喂养一段时间,其喂养方法为“饲之以鸡鸭之卵黄或大麦之麸屑,或炒大豆之末稍”;待其稍长才能入池养殖,即“大则鬻鱼池养之家”[7]。当然,鱼苗的培育方式视所采集到的鱼秧规格大小而各异。明代黄省曾《养鱼经》云,“仲春,取子于江,曰鱼苗。畜于小池,稍长,入中塘”。对于长约半寸之鱼苗,宋代时即“以木桶置水中,细切草为食,如食蚕”[8]。

3.涝户、鱼苗厂与鱼苗街

前已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湖水系交汇、饵料丰富之地往往是良好的鱼类繁殖场地,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江州”,即江西九江地区鄱阳湖水系与长江水系交汇之地。江西九江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鱼苗孵化产地。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编修的《绍兴府志》中说,绍兴、诸暨以南大片地区的大户人家,都从江州(即今九江)鱼苗贩子中买苗种凿池养鱼[9]。

在九江湖口一带,由于处于江湖交汇之地,是良好的天然鱼类繁殖产卵场地,鱼苗捕捞生产规模非常大,有专门以捕捞鱼苗为生的渔民群体。明代陆深《俨山外集》卷二十对此有详细记载,下引为证:

今人家池塘所蓄鱼,其种皆出九江,谓之鱼苗,或曰鱼秧。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无别种也。盖江湖交会之间,气蕴所钟。每岁于三月初旬,挹取于水。其细如发,养之舟中,渐次长成。亦有盈缩,其利颇广。九江设厂以课之,洪武十四年,钦差总旗王道儿等至府编签渔人,谓之涝户。

据此条材料可知,江西九江一带有一独特的渔民群体,他们专门以捕捞采集并培育鱼苗为生。明洪武十四年,朝廷官府专门派饮差总旗王道儿等人前往九江府编定签发这一渔民群体,并把他们称为涝户,意为专门于江湖中以捞取鱼苗为生的人户。每年三月上旬,涝户们于江湖交汇之水流捕捞鱼苗。鱼秧刚上水时,细如发丝,涝户们即于舟中培育。大约即以前述之法,也就是用鸡蛋或鸭蛋蛋黄或者麦屑、豆末等喂养,等长到一定规格大小即卖于各地鱼苗贩运商。

渔民的鱼苗捕捞与售卖获利颇丰,因此官府特设有税收机构向其征收课税。记载,早在元代至大年间(1308-1311年)即在德安县南三进四十步设有鱼苗仓,后毁于兵火,仅存址基[10]。明代江西九江府设有专门机构——鱼苗厂以向涝户征收鱼苗税,即前引之“九江设厂以课之”,厂址就在德化县湓浦门外龙开河渡口。在嘉靖《九江府志》卷9《职官志·公署》中,鱼苗厂作为公署与各河泊所并列,官府并对其征收一定的鱼苗税以补财政。[11]

鱼苗厂之西有鱼苗厂巷,又称鱼苗街,路通湓浦港[12]。估计就是以鱼苗捕捞生产和批售为业的渔民——涝户的居住聚集地。前述《戏为友人千鱼苗》诗云,“闻君凿池种鱼子,远注浔阳一泓水。春风昨夜化灵苗,中有十万横波尾”。虽不乏诗文之夸张,亦可见该地鱼苗孵化及捕捞生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

除上述最为典型的鱼苗生产基地九江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其它水乡也有以捕捞鱼苗为生者。如在太湖吴中地区,有诗云,“官舍晩凉飞燕子,水乡人静卖鱼苗”[13]。又如在安徽安庆枞阳一带,明代张煌言有《枞阳谣》云,“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灯火湖光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14]。

[1] 《丛书集成新编》第四十七册,第571页。

[2] 民国《宿松县志》卷十八《实业志·渔业》。

[3]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4]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一。

[5] (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九。

[6]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7]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一。

[8]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9] 丛子明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渔业史》,第44页。

[10] 同治《九江府志》卷七《地理志·古迹》。

[11] 河泊所是一种渔业税收与管理机构,详细情况参阅拙文《明代江西九江地区的渔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2] 嘉靖《九江府志》卷二《方舆志·坊乡》。

[13] (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三。

[14] 《御选明诗》卷十四。

转贴于 三 鱼苗的贩运贸易

1.规模盛大的鱼苗市场

适宜的自然水文环境使江湖交汇处之鱼苗产地具有丰富的鱼苗资源,从而形成规模盛大的鱼苗市场。宋代时安徽新安山区一带的池塘青鱼、草鱼、鲤鱼养殖,其鱼苗来源即依赖“首春,鬻鱼苗者来自湖口界中”[1]。如前引之文云“今人家池塘所蓄,其种皆出九江”,“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无别种也”,可见其产量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亦可想见其鱼苗市场之兴盛。

湖楚一带同为江湖交汇之区,也是鱼苗的盛产地。明代太湖流域淡水养殖的鱼苗来源 地即为楚中地区。有方志记载云,“池鱼,一名草鱼,产楚中。贾人贩鱼秧到此,蓄之池中,至一二尺即市之。此中不产子,楚中长至四、五尺者方有子”[2]。由此可知,太湖嘉兴一带所长的草鱼,其体形尺寸一般尚达不到繁殖标准,只有湖湘一带长到四、五尺长的草鱼才能怀子繁殖。商人每年到湖广一带贩买草鱼鱼秧在该地区出售,当地民人购买鱼秧于池塘中放养,待养到一、二尺长即可捞取上市售卖。

当然,除了九江湖口、湖楚洞庭这些规模巨大、覆盖地域广大的超大型鱼苗市场外,其它一些江湖交汇之地也有规模较为可观的鱼苗市场。如丹徒县高资地区孩溪江的鱼苗市场,也出现“取之市者,千里争集”的盛况[3]。

2.鱼苗的长途贩运

规模盛大而集中的鱼苗产地市场与各地淡水养殖业对鱼苗的大量需求,推动与促进了兴盛的鱼苗长途贩运业。每至春间鱼苗孵化时,各地鱼苗贩运商即前往鱼苗产地批贩鱼秧至各淡水养殖水域出售。上述《俨山外集》所载云“南到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这一广大地域范围的淡水养殖,其所需鱼苗都取自于江西九江;太湖地区嘉兴一带的草鱼养殖所需鱼苗取给于湖楚洞庭。如此,则每到春天三四月间,各地鱼苗贩运商必大量云集九江、洞庭等地批贩鱼苗,再经长途运输转往各地出售。例如,太湖流域每年春天即有专用的“鱼秧船”,前往鱼苗出产地――九江贩运鱼苗。同治《湖州府志》卷三十三《舆地略·物产下》记载:“鱼苗出九江,曰鱼秧。春间以舟由苏常出长江往贩,谓之鱼秧船”。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亦有类似记载。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中亦云:“鱼秧,细如针缕;蓄之池,三年可食。在乡以此贩鬻。”

丹徒县高资地区孩溪江的鱼苗贩运,“船载肩挑,云屯雾散”[4]。其它又如《湘江渔父词》云:“柳花飘尽荻芽长,艇艇鱼苗有数筐。日晩江光看渐远,贩儿灯火下瀟湘”[5],贩售者为减少因鱼苗死亡损失,连夜星火赶运“下潇湘”而去。

人们通过长期的鱼苗捕捞生产及装载贩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宋人周密(1232-1298)所著《癸辛杂识》中即记及鱼苗装载有特制的装盛工具“鱼箩”,有换水、激水等运输方法,至养蓄地时“纵鱼苗于广水布兜中养之一月半月”,即下池蓄养前先对鱼苗进行锻炼[6]。人们认识到鱼秧的生命力较弱,而且由于数量众多,装载密度大,很可能由于缺氧等原因而大量死亡,因此鱼苗贩运对运输条件与技术的要求都很高。

明清时期,人们更已纯熟的掌握了鱼苗装运技术。如丹徒高资孩溪江地区的鱼苗贩运,有专门的装盛器具和激水加氧装置,以保证鱼苗的高存活率。在运输途中的时间必须尽可能短,同时要求水中的含氧量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稍低就可能导致鱼秧大量死亡。所以贩运者“云屯雾散”以缩短运输时间;容器中鱼苗数量巨大,便采取“昼夜摇动,瞬息不敢稍休” 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确保其高存活率[7]。

太湖流域前往九江地区贩运鱼苗的鱼秧船,由于鱼苗在运输途中因数量多、易缺氧而窒息死亡,故鱼秧船以极快的速度行进,而且要采取活水舱等供氧措施。关隘都不能延滞其运输时间,以使其到达目的地、进入蓄养池前仍能保持高存活率。此事由苏州督抚批示、饬令执行并进行备案,所谓鱼秧船“其行甚速,关隘不能阻止,由苏抚示饬在案”[8]。可见其时官方对淡水养殖业的重视程度,以及鱼苗贩运所需条件与技术的特殊性。

太湖流域的鱼苗贩运除以船运输外,又有“由四安旱路步贩者,谓之秧担”;由于以船运输所需之成本远远高于肩挑负担贩运,故“近日多用担、少用船者,以省费也”[9]。即减少运输成本以求多有营利。

3.官方干预与税收管理

在鱼苗的长途贩运过程中,也有官方的参于与干预。如上述清代苏州督抚批示、饬令并备案的,对于太湖地区贩运鱼苗的鱼秧船,为缩短其运输时间而确保存活率,“关隘不能阻止”。又如在高资孩溪江鱼苗产地,由于“贫民无赖在于出处及沿途勒索,所费不资。同治初年渔人控诸抚宪,丁公日昌揭示通衢,令所属文武佐贰各官在在弹压,由是费减”[10]。由于鱼苗贩运受到上述运输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就给沿途的敲榨勒索提供了方便。渔人贩运鱼苗的成本费用过高难以获利,以致清同治初年渔人不得不诉诸官府以求保护。官方采取了较强硬的措施后,渔民的贩运成本降低。但由于自然水文条件已有所改变,天然鱼苗资源也就大为减少而“苗亦渐稀矣”。

明清时期,对贩运鱼秧的鱼苗船征税较重。如康熙朝《大清会典》卷三十四《户部·课程三·关税》记载:“鱼苗船,贩卖满贯船曰全苗,征二料银二十五两;本地装载船曰半苗、曰划苗,各止征一料银十七两五钱”。鱼苗船与茶船一样,都要“照商船之例征收”船料税银[11]。前述太湖流域湖州府地区鱼苗贩者为避重税,故“多用担、少用船者,以省费也”之记载即可为证。这种情形在清人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几片红旗报贩鲜,鱼苗百斛楚人船。怜他性命如针细,也与官家办税钱”[12]。

鱼苗的大规模生产与贩运已如前述,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兴盛的淡水养殖业。史料中亦有淡水养殖的直接记载,如:“渔业分两种,一家鱼、一野鱼。家鱼者即池塘圩泊人力蓄养之鱼也,养家鱼者必先造作池塘圩泊,购买鱼秧,用食料蓄养,其长成甚速,隔年即可出售,获利极为丰厚。邻县怀宁、桐城等处筑池蓄鱼以营利者,其成效甚著”[13];怀宁县“鱼岁有常课,乡间塘多养鱼花,每岁终以网取之,通呼之为塘鱼”[14];青鱼“大者长三、四尺,产于江者曰,养殖于河沼者曰草青……草青则乡村池沼都有养殖,大约二、三年即可捕捉以出售或自用”[15]。

[1] (宋)罗愿《新安志》卷二。

[2]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3]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4]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5] (明)张吉《古城集》卷六。

[6] 丛子明先生等主编《中国渔业史》,第44页。

[7]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8] 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一《物产二》。

[9] 同治《湖州府志》卷三十三《舆地略·物产下》。

[10] 光绪《丹徒县志》卷十八《食货志十一·物产二》。

[11]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七。

[12] (清)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十四《鱼苗船》。

[13] 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

[14] 民国《怀宁县志》卷6《物产》。

[15] 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 第四节 水产商贸与市镇发展

一 各鱼市、水市的地理位置

鱼市一般都集中在交通便利的江滨水浦、津梁渡口、大小港湾,或者鱼利丰富的湖泊、鱼池、陂塘等地,其鱼市规模有大有小,贸易额有多有少,因地而异。以下分类叙述:

1.江滨水浦

“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1],初春时,鱼市价格颇高,渔人争先恐后将鱼船划向江滨水浦吆喝卖鱼,大大小小的渔船不计其数,错落有致的列成繁荣兴旺的鱼市景观。又如明人何景明《大复集》卷11《津市打鱼歌》一诗云:“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大小船只使用网罟鱼梁各与江上取鱼,渔获物数以百万计,夜来涨水,淹没了水中的沙洲,渔民捕获的鱼儿更多,第二天早上,家家均于江滨鱼市出售鲜鱼。

2.津梁渡口

津梁渡口大都亦有渔市之设,有诗为证:

“鹧鸪声断雨初晴,渡口风来水气腥。村北村南齐晒网,钓舟闲在夕阳汀。”[2]

“津晚人争渡,林寒鸟独还。渔翁收网去,几个钓舟闲。”[3]

“横湖如疋练,风景此中稀。日暖赤鳞跃,天晴白鸟飞。寒松蟠石岸,春水没苔矶。几度斜阳晚,渔舟渡口归。”[4]

3.湖塘、港湾

在各大小港湾及鱼利丰厚的湖池陂塘边大都自然而成渔市,有诗为证:

“僧居映柳庄,渔市入横塘。”[5]

“湖乡风景三秋后,佛界轩亭四望开。……鱼商酒市晴偏集,钓艇莲舟晚共回。”[6]

“风雨方知客路难,飞鸿相逐渡江湍。港收渔市舟归晚……。”[7]

“纵横如叶傍汀沙,谁识张骞海上槎。白鹭行边长作市,黄芦深处即为家。云迷短棹穿荷叶,笛弄西风起浪花。几度雨晴归晒网,鸳鸯浦口夕阳斜。”[8]

设有河泊所的水域一般都有一定规模的鱼市、水市,有些市镇即与河泊所同名。如沔阳州明初设沙湖河泊所在州东一百二十里,黄蓬湖河泊所在州南二百里[9],该州有沙湖市“在州东二百四十里”,黄蓬市“在州南二百里”[10];其位置亦基本于河泊所公署设置地点相吻合。又如岳州府巴陵县明初设有鹿角古塚湖河泊所,公署在县南五十里[11];该县有鹿角镇在县东南“洞庭湖滨”[12]。华容县明初设褚塘湖河泊所在县西南二十五里[13],即有褚塘市在县南二十五里[14]。南康府都昌县明初设有柴棚河泊所,公署即在柴棚;柴棚镇在“县东南七十里鄱阳湖中”[15]。

与各鱼市、水市的地理位置相对应,凡江滨水浦之墟市都会有兴盛的水产商贸活动。从前已述及的明人富宁《南市渔歌》及何景明《津市打鱼歌》二诗的诗题也可推断“南市”、“津市”都是以渔业贸易为主的商业市集。在江西地区,有些河泊所的公署就设在水滨的市场边,对渔船征收渔税,“公庭依水市,官税在渔船”[16],所谓水市,可能就是以鱼类贸易为主的鱼市。湖口县之风俗,“乡务农业,市熟操舟”[17],从事商业的人员都能熟练的操纵舟船,说明市场也以依托水滨的居多。又如九江府小江市,“一名官簰夹,去府治西五里许,有河汇于大江,水涨通龙坑、赤湖等处。舟楫上下皆泊于此,又陆通德安、瑞昌……商贾贸易、四时如一,亦要会也”;杨家穴市“一名断腰,在江北岸,去府治二十里许。前有夹洲,袤延七八里,可泊舟楫,商贾交易不绝”;女儿港市“去府治三十五里,临宫亭湖,与大孤山相对。一港委曲,可泊舟楫,又陆通府城,四时贸易无异”[18]。小江、杨家穴、女儿港三市均为天然良港,故发展为大型的江滨水市,四时贸易十分发达。可以推断,在这些水市上,鱼市贸易肯定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卷3《捕鱼图歌》。

[2] (明)史谨《独醉亭集》卷下《渔村夕照》。四库1233-145

[3] (明)胡俨《颐庵文选》卷下《龙沙夕照》。(江西)四库1237-628

[4] (明)程本立《巽隐集》卷2《横湖》。四库1236-169

[5] (明)杨基《眉庵集》卷7《江村杂兴之十五》。四库1230-403

[6] (明)张羽《静庵集》卷3《登德清百僚山》。

[7] (明)高启《大全集》卷15《过吴淞江风雨不可渡,晚觅渔舟抵松陵官馆》。四库1230-201

[8] (明)史谨《独醉亭集》卷下《南浦渔舟》。四库1233-154

[9] 嘉靖《沔阳州志》卷7《创设志》。

[10]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11。

[11] 弘治《岳州府志》卷3。

[12] 《大清一统志》卷359《岳州府二》。

[13] 弘治《岳州府志》卷6。

[14] 《大清一统志》卷359《岳州府二》。

[15]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4。

[16] (明)王直《过江西河泊所》,同治《南昌府志》卷6《地理志·市镇》。

[17] 嘉靖《九江府志》卷1《方舆志·风俗》。

[18] 嘉靖《九江府志》卷2《方舆志·坊乡》。

二 水产商贸对市镇发展的促进

以上论及数量众多、贸易兴盛的鱼市、水市设置于各河湖水系的江滨港湾、桥梁渡口等交通要道,沿江的各大小市镇也大都分布于江滨港口等江河交汇之地。这二者之间无疑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繁荣的水产商贸必然促进饮食业及居住业的发展从而加速市镇的发展,而便利的水路交通与繁荣的商贸又加强了各单一市镇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沿江市镇体系的形成及整合。以下即具体论述水产商贸对市镇发展的作用:

1.饮食业

水产贸易对饮食业的促进作用在饮酒与治鲙两个方面体现最为明显。前文已述及渔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凡有渔民处,必有酒;凡有渔村、渔市处,必有酒店。明清时期文人所作的诗词,往往是打鱼与饮酒并提、酒肆与鱼市并列,略举几例如下:

“连复井络,犬吠杂鸡鸣……垂帘酒肆列,入市鱼舟腥。”[1]

“绿阴夹道树重重,人杂渔樵远近通。回望酒家山色里,青帘斜飏落花风。”[2]

“湖乡风景三秋后,佛界轩亭四望开。……鱼商酒市晴偏集,钓艇莲舟晚共回。”[3]

“青枫岸隐白鸥沙,篁竹林中有酒家。日日得鱼沽一醉,何须分外作生涯。”[4]

“万嚅长江远,扁舟一叶孤。山连彭泽县,水接洞庭湖。客市鱼堪买,人家酒可沽。”[5]

饮酒则必有下酒之菜,傍鱼市而开的酒家,各类鲜鱼便是其最好也是最易得的菜源, “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砍鲙不论百”[6]。因此,各类鲜鱼的饮馔加工工艺即治鱼鲙之法必定日益精湛,有诗云:“日高湖冰解作块,水落旧痕出洲背。渔翁招摇沉网罟,上客游观缓裘带。跃青跳白举数尾,鲂鲤不言羊豕脍。……玉花行看登翠盘,素鬐早已扬清濑。”各地的名特优菜肴也因繁荣的商贸而得到传播,有诗为证:“平湖如席洲若块,渔子击水惊鱼背。一网数鳞如拾芥,骈头贯?相萦带。饔人挥刀飞雪花,座客停餐谈玉脍”。[7]

繁荣的商贸必然聚集大量的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人群,有人群聚集,则饮食业必盛;聚集人群越多,饮食业也必然越发达。明人薛瑄《敬轩文集》卷4《出汉口五首之四》诗云,“人家楼阁枕江烟,江上危樯泊万船”[8]。汉口的迅速发展是从成化年间汉水入江口改道之后开始的,其后很快便形成一个商业巨镇。商贸盛时,汉口江上停泊着数以万计的商船货轮,其时该地所聚集的人群数量可想而知。而饮食业的发展也必须同时跟上商贸的发展,这是一个自然的调节过程。前已述及,湖广为货物鱼盐之地,即言汉阳地区本身,其渔业经济也是十分发达的,水产贸易必定亦很发达。因此说,繁荣的水产商贸不仅促进了饮酒业与治鲙工艺的发展,对饮食业的其它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居住业

同上述对市镇饮食业的促进作用相对应,繁荣的商贸也必然促进市镇居住业的发展。衣食住行总是相提并论的,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四人方面,而商贸活动即涉及到食、住、行三大方面,可见商业贸易的重要性。水产贸易是商业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对市镇居住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可以说,渔业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市镇的形成或促进市镇人口及规模的发展。

繁荣的商贸对市镇居住业的发展之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于系列配套服务性店铺市肆的发展,既包括数量的增长,也包括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其中又包括旅店建筑装璜、各类店铺是否齐全等硬件设施和店铺服务态度等软件设施。这一切都处在一种自然发展、自我完备的过程当中,即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然,同时也取决于官方的政策与管理。

可以这样推断,某些大型的市镇,最初就是由一些小小的渔村或鱼市、水市发展而成的。正德《安庆府志》卷8《建置志》记载,望江县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在急水沟,县南五里”;武昌湖河泊所“在武昌,县东北七十里”;泊湖鲚湖河泊所“在香草镇,县西四十里”;漳湖新口河泊所“在大沟河,县东北七十里”。而修于明代后期的万历《望江县志》卷1《舆地类·乡镇》记载,该县之市镇有“香草镇,在县西三十里,民居八十余家,泊湖所在焉。万历九年裁革,所基存。秋冬客旅鬻贩鱼盐舟聚于此”;“苏家嘴镇,在县北三十里,居民八十余家,武昌河泊所在焉。嘉靖三十九年裁革,所基存。秋冬鬻鱼之旅舟聚于此”;“新沟镇,在县八十里,民居夹岸七十余家。漳湖河泊所在焉”;“埭沟镇,在县东七十里,民居七十余家。昔漳湖河泊所在此,后移于新沟”。

对比二志所载可推知,正德年间各湖河泊所中尚只泊湖鲚湖所所在地成镇,即香草镇,而其它各地则均未成镇,因如已成镇,按修志体例当亦记为镇。但时至万历年间,各河泊所所在则都已成镇。从其地名中尚可看出前后之联系,如“大沟河”与“新沟镇”、“埭沟镇”;从二者之方位及距离更能进一步推断,埭沟镇可能即从原新沟河发展而成。估计由于鱼利的转移,漳湖河泊所由埭沟镇转设于新沟镇,“新沟”一名亦颇称玩味。望江县明初共设有四个河泊所,《万历志》中未记及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据《正德志》知其公署在急水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26记载,望江县有急水、新沟、埭沟、华阳、阳湾五镇。由此可以推测,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所在的急水沟至明代后期亦已发展成镇。又据《大清一统志》卷110记载,吉水镇,在“县南三里,本名急水,西通便民仓镇”;其方位及距离与《正德志》所载基本吻合。由此可以断定,急水镇即由原来的急水沟发展而成,后又改名吉水镇。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中之雷港口亦有雷港镇,在县东三十五里。由此可知,凡设置有河泊所的地方,基本上都发展成了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较多的市镇。上述香草镇、苏家嘴镇、新沟镇、埭沟镇四镇的人口规模基本上都是七、八十余户人家,以每户五口计,则各镇大约有350-400余名人口。其它各镇之规模估计大体亦与这几镇相仿。在各湖渔业经济有所衰落、河泊所陆续裁革以后,每至秋冬时期鬻贩鱼盐之舟仍聚集在原河泊所所在之市镇,说明仍有相当规模的渔业生产。由此也可以推知,明代前期渔业生产更为兴盛时期的渔业贸易当更为繁盛,其渔业贸易对市镇发展的推动也当更显著。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渔业贸易促进市镇的繁荣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在秋冬季节的捕捞盛期,其市镇经济要较春夏时期相对繁荣。

凡一定面积的鱼利较丰的河湖水域,一般都有河泊所的设置,这在第八章中已详细论述。河泊所建置办公公署位置的选择则有一定的规律,即一般都位于交通便利的江滨水浦、津梁渡口,如前述明王直所作《过江西河泊所》诗云,“公庭依水市,官税在渔船”。又如安庆府怀宁县山口曹颜河泊所设在皖水入江之口的皖口镇,又名山口镇,该地宋时即已成镇;宁国府鱼潭河泊所设在县东北三里的三汊河口,宣城县南湖河泊所设在县东北六十里的马山埠[9]。或者将河泊所公署直接创置于沿江的州治或县治,如扬州府高邮州河泊所设于州东北新城内,泰州淤溪薄湖河泊所与兴化县河泊所均设在州治或县治北门外,通州河泊所与宝应县河泊所均设在州治或县治南门外[10]。因此说,河泊所公署建置地点的选择与水产贸易对市镇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3.其它相关行业

兴盛的渔业贸易除促进上述饮食业及居住业的发展外,也能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第八章中曾述及捕捞生产盛时要有大量的渔业用盐,即水产防腐。渔业生产兴盛之地并不一定是盐产地,因此,其渔业用盐大都要从外地产盐区贩运。兴盛的水产贸易必定带动繁荣的盐业贸易,明清二代行盐引制度,因大有利可图,经营盐业的盐商在商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不乏豪商巨贾。盐商贩售之盐,虽以食用为主,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各湖区水乡,渔业用盐(为食用盐之特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本章第二节中已述及,在水产冰藏保鲜大量应用于渔业生产之前,鱼类防腐主要采用盐藏。一般用盐量占渔获物的二成,即每一斤鲜鱼就要用二两盐来防腐[11];而每人每天的食盐用量其实甚少,只是因人口基数高,用盐总量才高,因此相对来说,渔业用盐的比例还是较高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盐商的活动是较为活跃的,亦必促进市镇的发展。

本章第二节中已述及明清时期已出现较大规模的冰厂,尤其是在清代后期,沿海一带用于海洋鱼类保鲜的藏冰业已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清沈德潜《元和县志》中对冰窨位置、数量、藏冰的全过程及其用途都有详细记载,“冰窨在葑门外,设窨二十四座……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窨,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其藏冰主要用于鱼类保鲜,兼以消暑。尤悼《冰窨歌》一诗体现更为明显,“葑溪门外二十四,年年特为海鲜置”。从其开办冰厂、设置冰窨的位置也能看出其与渔业的紧密联系,正德《姑苏志》卷21《官署上》与隆庆《长洲县志》卷5均记载,明初设长洲县河泊所在石家汇南,洪武十年罢后,移置常熟沙头河泊所于葑门外,仍其旧名。可见,该地正处于渔业生产和贸易较为繁盛的地带,故而促进了藏冰业的发展。

[1] (明)孙承恩《文简集》卷12《咏城居》。四库1271-164

[2] (明)史谨《独醉亭集》卷下《山市晴岚》。四库1233-145

[3] (明)张羽《静庵集》卷3《登德清百僚山》。

[4] (明)徐有贞《武功集》卷5《题谢庭循沧洲渔趣图》。四库1245-218

[5] (明)唐文凤《梧冈集》卷2《湖口县》。四库1242-558

[6] (明)何景明《大复集》卷11《津市打鱼歌》。

[7] (明)孙承恩《文简集》卷21《腊月同霍渭厓诸公乌龙潭观打鱼用坡翁韵》二首之一。四库1271-264

[8] (明)薛瑄《敬轩文集》卷4《出汉口》五首之四。四库1243-100

[9] 《大清一统志》卷116《宁国府二》。

[10] 嘉靖《惟扬志》卷7《公署志》。

[11] 参考丛子明等《中国渔业史》,第78页。转贴于 三 市镇体系的形成及整合

随着水产贸易的兴盛,各鱼市、水市逐渐发展成小型市镇,与各市镇贸易的发展相对应,明初各府、州、县甚或大多数镇均设有税课司、税课局以征收商税。兹举一例:太平府繁昌县设有荻港河泊所,公署在春谷乡,则其地应有较为兴盛的渔业生产和水产贸易。《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年(1377)九月,“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商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1]。由此可略窥荻港镇的发展轨迹,税课局的设置是对其地市镇发展的认同和进一步规定。据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志记载,凡设有河泊所的市镇,几乎同时都设有税课司、局。而当市镇人口增多、规模扩展的同时,城镇治安也被提上了日程,于是又有巡检司之设。又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二月,太祖诏曰:“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自设置以来,未闻其举职者。今特遣使分视各处,谕以巡防有道、讥察有方,有能坚守是职、镇静一方,秩满来朝,朕必嘉焉”[2],凡治秩有序者则有奖。上述繁昌县荻港镇即设有巡检司。因此说,市镇功能是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的,而市镇的发展本身也就体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光绪《南昌县志》卷4《方域下·市镇》言,“市镇之设,所以聚商贾、通货财、便日用、利民生也”,这一叙述当可以大致概括市镇之功能。

商业贸易在促进各单一市镇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市镇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促进市镇体系的形成及整合。在古代陆路运载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的条件下,无疑是水路航运要较陆路运输便利,其经济效率也是前者高于后者。因此,河湖水系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都要较交通闭塞的地区经济开发早、发展速度快,前者市镇体系的形成也要较后者早,整合程度较后者好。也就是说,从地形、地貌而言,平原较山区经济发达;而在平原区,河湖水系发育良好的地方又要比水系不太发达的地方经济开发好,市镇体系的发展程度也是如此。凡商贾聚集、市场繁盛之地大多都是水路四通八达之地,以下以江西南康府都昌县的市镇体系为例,列表说明:

据上表可知,都昌县的市集数量多,且几乎所有的集市都为通水路者,仅新桥市未注明通水路,但据其市集名“新桥”可推测亦为通水路之市。集市分布于县境各地,中境、东境、北境又各有相对来说最为繁盛者,墟市体系十分发达。其它府县水乡之墟市体系亦同样如此,如南昌府南昌县“村居稠密,每七八里或三数里辄有墟市;每市所属皆数千户,大者近万余户,而市肆多者不过数百,所积之货皆日用之需;……市多滨河,西成之后,远贾争集,帆樯林立”[3]。可见其市集之密,市镇人口之多、规模之大,商贸交通之发达。具体例言之,南昌县三江口市(江本作港),“地界三县,东北属进贤,南属丰城,过河而东南为临川。三、六、九日依市为集。薰莸杂处,设有主簿稽查。”市汊镇“濒河为市,西南通瑞河、东南通两广、下通省会以达于湖,对河为丰城,稍西即新建。商贾辏集,帆樯如织,为本邑一大镇。设有巡检把总。”茬港市“地临大河,上通抚建,下达省会,地密人稠。一、四、七日百货辏集,远近皆至。”[4]

上述南昌县三大市镇之例不仅说明了该县境内有发达的墟市体系,也体现出其以水路与邻境、省会甚至外省相沟通,以商贸航运相联系的更高层级的城镇体系。因此说,城镇体系的形成就是通过繁荣的商贸而实现并最终达到整合的,即墟市――小城镇――地方城市(府、州县治)――区域中心城市的多层级城市体系的形成,都是在长时期的商品贸易过程中由市场本身逐步调整、整合而最终形成的。渔业贸易则在整个商品贸易中占据一定比例,故其对市镇体系的形成及整合也就起着相当的促进作用。兹举一例为证:安庆宿松地区有“贩鱼之船,一曰鲜船”;船贩“除贩运本境及邻境之内河通水各市镇外,并贩运出江,上或九江、下或安庆,均为极大之销场。盖九江、安庆轮舟便利并可将鱼用篾篓装置转附轮舟运至沪镇等处,故贩鱼营业者每以船贩为大宗也”[5]。我们从这当中便可清晰地看到一个多层级的城镇体系,即小城市(内河通水各市镇)――区域中心城市(九江、安庆)――大型港口城市(沪镇即上海)。其商品贸易主体就是水产商贸活动,其交通运输形式就是水路航运。运船规格又因各江河支流水力承载能力的不同而各异,从小型的船只到大型的轮舟,故其商贸状况亦由少量、分散售卖到大量、集中转贩,规模不等。

[1] 《明太祖实录》卷115,第1881页。

[2] 《明太祖实录》卷130,第2059页。

[3] 光绪《南昌县志》卷4《方域下·市镇》。

[4] 同治《南昌府志》卷6《地理志·市镇》。

[5] 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

小结

第9篇:长江水范文

长江电力是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9月29日。目前,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所生产的电能主要销往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重庆)、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及广东省等10个省市。

公司主要通过以自有发电设备发电向电网销售的经营模式获得盈利,其中,公司可控机组全部为水电,参股机组则多为火电设备。此外,公司受托管理三峡其他已投产而未收购的发电资产直至三峡发电资产全部被公司收购为止,托管期间三峡总公司向长江电力支付委托管理费用。

截至2008年底,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公司持有长江电力62.07%的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改时三峡总公司承诺所持45.03亿股在2015年底解除禁售,占当前总股本的47.84%。目前,其余小非和三峡总公司部分股权已经上市流通,具备潜在的减持压力。

持续收购打造阶梯性增长

资产注入将会迅速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自上市之后并不自建机组,均是通过收购(主要是向母公司收购)发电资产实现扩张。从收购历史案例来看,公司收购三峡发电机组单价在不断提高,单位折旧费用的上升提高了生产的边际成本。

2009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计划将三峡全部发电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目标资产未经审计的账面净值约838亿元,其中:拟收购三峡工程发电资产的账面值约833亿元,辅助生产专业化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约5亿元,目标资产收购评估价值为1075亿元,收购溢价率为28.43%。本次收购三峡发电资产机组规模为1270万千瓦,收购完成后实现三峡资产整体上市。收购采取组合方式支付对价:定向增发后中国三峡总公司持有长江电力的股权将由62.07%提升到67.44%长江电力资产负债率将从2009年一季度的33.68%提升到64.73%,在提高整体盈利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单位机组的盈利水平。在现金收购部分,首期现金对价为人民币200亿元,剩余部分延迟支付并支付相应利息。三峡总公司承诺本次认购的股份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并将考虑择机增持长江电力股份。

本次交易完成后,长江电力可控装机容量将达2107.7万千瓦,约为收购前的2.52倍;预计2009年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全年发电量为990亿千瓦时,约为长江电力2008年发电量442.78亿千瓦时的2.24倍。长江电力主营业务规模将成倍增长,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在水电行业的龙头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公司预计若完成并购,2009年将实现净利润63亿元。

未来注入仍会持续

本次注入完成之后,三峡总公司在建项目还有地下电站和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270万千瓦,目前在建2280万千瓦,为长江电力后续注入提供了巨大的贮水池。

地下电站主要承担调峰作用,年可利用时间一般为70~80天,年发电量为30~50亿千瓦时。地下电站除可在丰水期充分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发电外,还可改善三峡电站的电能质量,提高调峰能力。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设项目规划定为四级开发,四级的总装机容量约3850万千瓦,保证出力1263万千瓦~1636万千瓦,年发电量1701亿千瓦时~1890亿千瓦时。从资源开发前景看,由于金沙江干流有虎跳峡“龙头”水库,又有溪洛渡、白鹤滩两大水库,加上主要支流雅砻江上有两河口、锦屏、二滩(已建)等大水库,梯级水库调节性能好,预计未来年均发电量将较为稳定。

从三峡总公司所有在建项目看,预计2010年不会有资产注入的可能,2011地下电站可能会注入长江电力,2012年以后也具备注入地可能性和能力,因此,长江电力具备持续收购成熟发电资产的优势条件。

竞争优势明显

规模优势

本次三峡资产整体上市完成后,公司可控装机容量将达到2107.7万千瓦,巩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的地位,凭借规模优势公司发电成本低、市场营销能力强,从而提高了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根据国家确定的三峡电能消纳方案,三峡上网电价按照受电省市电厂同期的平均上网电价水平确定,并随受电省市平均上网电价水平的变化而浮动,而目前公司上网电价仍低于指导水平约6~7分钱/千瓦时。在电力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公司低电价保证了其优先上网和设备的满负荷运转。目前公司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签订了5年期购售电合同,随着三峡上网电价定价机制的逐步落实,三峡工程发电资产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设备技术优势

长江电力设备先进,技术优势强。葛洲坝电站21台水轮发电机组代表了当时我国水电机组的最高水平;三峡发电机组由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公司等国际一流厂家制造,是世界最大的水电机组,技术水乎国际领先。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盈利能力,巩固了公司的竞争地位。

假设与预测

关键假设

1、假设2009年公司完成三峡资产注入:股本增加为109.64亿股,在财务处理上按全年实行并表2、公司通过银行借款等途径支付200亿元现金对价;3、公司长期贷款率为5.24%,短期贷款利率为4.42%4、公司继续享受增值税超过8%的部分返还的优惠政策,所得税保持25%的税率5、上网电价维持在现有水平。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09~2010年,分别实现收入196.63、199.64、2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26%、1.53%和9.9%;实现净利润66.27、68和75.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6%、2.6%和10.8%,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6、0.62和0.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