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

第1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1 信息经济下的传统产业变革与升级

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更加广泛、深刻,传统产业也在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纵深发展。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生产方式、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渗透。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快生产流程创新与突破,对产业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产业之间也将以新的形式进行融合发展。例如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利用新的技术、资源和融合方式把农业由一次产业升级为六次产业,不仅拓展了传统农业功能和社会收益,并且,使得这些功能和收益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对生产业的各个环节的渗透和扩散,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生产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这影响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转型和升级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结构、竞争行为、盈利模式及市场绩效等方面,对产业组织产生深刻影响;对产业的空间布局及产业政策也将产生强烈冲击。因此,忽视这些新的变化,将无法对当下的产业经济现象进行更合理而深刻的解释,也难以对产业领域的现实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产业经济学的应用性将难以体现。

2 信息经济下的市场和产业分布变化

信息经济经济使得传统理论下的很多规律发生改变。长尾理论(Long Tail)和众包(crowdsourcing)思维已经深入到传统产业的很多领域,市场细分越来越细,“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概念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传统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处于需求曲线尾部的市场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集中度、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也正在发生变化。市场中的竞争行为也随之变化,处于需求曲线头部的一级或者二级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率也正在经历由盛转衰。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之后,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营销活动受时空限制越来越少,营销费用越来越低,营销结果越来越精准,广告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交易付费的广告付费方式使得广告费用大幅度缩减。这些信息经济下市场、竞争策略、商业模式的变化应该被充分关注,融入产业经济学的日常教学之中。

电子商务发展促成产业空间分布新格局。电子商务纵向延展,促进城镇资源快速流转,横向跨境布局,促进全球消费市场的形成。与电子商务相关联的企业如软件公司、代运营工地、在线支付、物流公司等围绕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聚集,也推动着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向“在线产业带”转型。信息经济下的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显著,与传统经济下的指向性集聚相比,经济联系性的聚集在加强,创新效益的分析也应该被进一步强化。

信息经济下,传统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在不断转变,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在催生,市场结构,消费需求和空间布局都在不断变化,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思维和新的理论,这对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是个挑战,具有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 信息经济背景下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3.1 教学理念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基本理论,对目前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独立的运用基本理论和概念分析我国目前产业经济当中的现状、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然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市场环境,这些新的现象应该被引入课堂,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摒弃单纯讲授传统理论的教学观念和对单一教材的依赖,结合网络资源和典型案例拓展学生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学科视野,强化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2 教学方法

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教学方法是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堂上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是基础,但是,让学生在置身市场和具体产业之中,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行为策略以及政府规制等。在创新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教、学、用协同的产业经济学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把“浸入式”的教学理念引入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对某个产业的基本情况做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就业的意愿对具体产业进行追踪研究,并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开展产业问题讨论,让学生能够把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深化对理论和现实的理解,并能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3 教学评价

要贯彻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必须相应的做以调整。单一闭卷考试形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考核方式需要与教学方式相配合,多元化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能力,以及发现、关注产业经济现象与事实。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信息经济下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变化,传统产业在网联网经济下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产业结构的重构、转型与升级,产业规制面临的新问题等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尝试撰写具体的产业经济案例和产业分析报告等。把考试与考查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3.4 教学材料

信息经济下的产业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丰富。毋庸置疑,选择一本经典但又符合当下经济形势的好教材非常必要,但是,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它的优缺点,为了扬长避短,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应该引入教学,包括经典案例,统计年鉴、行业报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网络公开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且可以作为课后辅助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产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让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内容形成综合知识结构体系,为其后续研究与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

第2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新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后出现的技术,该技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是连接全球内独立且分散的计算机的集合。在连接过程中,光纤、双绞线、电缆、微波、载波、通信卫星均为连接介质,不仅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及数据资源共享,还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处理和维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1 高速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可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提高协议处理的效率以及网络服务的品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这就要求通讯网络技术必须满足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用户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以良好的网络性能确保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灵活管理,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

1.2 综合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的革新,将其运用到传媒、教育、科研、医疗、企业管理等领域,同样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这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综合化的网络技术,必将引领现代社会各个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加快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其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工业高效化发展、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其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市场经济传统的运行模式。

1.3 智能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不断提升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应用接口、路由选择,以及更完善的网络管理和拥塞控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不再是以典型IP服务所提供的固定编码和标准分组格式,而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将网络内部执行转变为用户指定的应用执行。

2 互联网新媒体概述

2.1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是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互联网络,具备超文本、超媒体连接的特点,能够提供远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送、BBS、万维网、即时传呼、聊天视频、网络新闻等功能。互联网新媒体是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新”媒体,是因为这种媒体形式实现了媒体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转变为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突破了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突出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媒体发展的巨大变革。

2.2 互联网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大众化。近年来,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网络的普及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比较有序,无论是资源、技术、设备还是用户都发展快速,网络媒体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及国内各大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都获得了不断优化,终端产品的整体价格也大幅度下调,用户上网门槛的降低为更多社会公众接触网络新媒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多样化。网络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都应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其应用性和融合性也都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它的功能也随之变得多样化。网络新媒体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其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等,这些都是“新”的信息传输、交换途径;其二,网络专业性增强。专业的网络服务现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色,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上银行、网络新闻等等,同时各种“新”服务形式也正在不断涌现,网络新媒体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融合化。目前,网络媒体正在向宽带、移动和三网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用户、手机用户都大幅度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3G网络的正式开通,使得3G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同时三网融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人们在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时更加方便,这不但有利于促进移动多媒体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网络创新,进而促进产业文化升级。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

(1)对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打破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不均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送,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新媒体拓宽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便捷性提供了技术平台。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均都能够为受众提供24小时不断更新的新闻讯息,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新”传播途径――网络传播的优势。

(2)对受众互动的影响。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率的日益提高,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媒介将庞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有利于调动起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热情。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为受众设置了交流平台,使受众可以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参与信息传播,增加了网络信息的浏览量,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提高网络信息传递收益。

(3)对信息传播即时性的影响。实现信息传播即时性是互联网新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互联网新媒介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新闻事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重大反响,而传统媒介在新闻事件时需要经历一定的制作周期和传播周期,虽然能够保证信息的优质性,但是却牺牲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为此互联网新媒介成为了即时信息传播的首选载体。

(4)对信息保存的影响。相比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信息具备更强的保存性,在简单的操作下便可以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完整地保存在电脑上,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保存成本,在用户需要时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地调阅。这种“新”的信息保存方式,突破了以纸质为保存载体的限制,有利于减少纸质保存新闻信息所占据的空间,也弥补了纸质保存载体易丢失、损坏的缺陷。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仅仅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便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

(5)对信息内容结构的影响。在线视频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向声音化、图像化、直播化的“新”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信息传播内容结构的重大变革。在线直播可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既可以直播新闻、实事等信息内容,也可以上传用户周边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承载量不断增大,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多样化,使得信息内容结构不断创新。

(6)对信息传播成本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环境下,互联网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低成本运作,借助于网络平台信息几乎不需要付出费用,这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媒体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互联网新媒体则省去了绝大部分信息传播成本。

(7)对受众地位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受众置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让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受众通过收索引擎能够自主地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同时还能够在交流版块实现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媒体之间的交流,使新媒体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导向。

3.2 对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3G网络,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的正式融合,不仅拓宽了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范围,而且还使无线设备成为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新”载体。随着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手机逐步代替了仅有通讯功能的传统手机,因其具有独立操作系统、PDA功能、无线接入互联网、人性化设置以及可支持第三方软件等技术优势,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各种客户端,能够使其具备与电脑类似的功能,如信息浏览、发表观点、关注热点问题等,凸显了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优势,可以说,手机互联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为此,新媒体也将手机作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终端设备,纷纷开发了各种软件,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了解生活服务信息、浏览社会热点动态的需求。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可为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使得互联网新媒体从提供全面化信息向提供专业化信息“新”方向转变。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大商家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纷纷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实施营销宣传策略,在网络平台投入大量广告,以获取良好的宣传效果。如2012年,京东、苏宁、国美三大电商的价格战可谓是收效显著的网络化商业炒作,三大电商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要打价格战,使得众多网民对此深信不疑,虽然价格战仅是一种商家的炒作,但是却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达到了提高产品销售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电子加密技术、安全浏览器等网络安全技术逐步完善情况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可以自动识别钓鱼、木马网站,为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网络支付工具创建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商务形式。如以淘宝为例,仅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一天的交易额就超过了350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互联网新媒体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 规范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互联网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传播信息真实性差、传播侵权、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对社会舆论导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以规范新媒体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其一,突出管理重点。由于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方面应当区别对待,可针对各种网络媒体形式确定管理的重点,如对电影、科技类可适当放宽监管,对于一些专业报道政治新闻的网站,则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其二,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别,故此应采取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加大立法,使网络媒体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其三,应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网络媒体的管理任重而道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四,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建设新闻网站,使网络媒体肩负起网络宣传的责任,强化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智能化、高速化、综合化,势必会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新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有利于使信息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即时传播,而且有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信息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受众参与度,实现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为此,互联网新媒体必须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创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新媒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浩.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2).

[2]朱浩.网络技术发展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影响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8).

[3]苏滨.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5).

[4]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5]陈颖芮.探析互联网新媒体促进传媒经济发展趋向研究[J].魅力中国.2009(5).

[6]黄灰泽.黄宝雄.杨灿.面向互联网的新媒体业务融合平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

[7]范钟文.网络技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综述[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1).

第3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B2B外贸网站网站推广用户体验

某B2B外贸网站(以下称为A网站)为中国供应商和全球采购商提供线上与线下的综合服务:商业贸易机会撮合、供应商推荐、全球展会推广、即时通信、贸易社区等。目前,A网站汇聚了10万余家中国出口企业、30余万家采购商,他们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超过50%来自北美与欧洲。该网站覆盖农业、化工、纺织皮革、服装服饰等近30个行业,是中国出口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精品展示平台,是全球买家在中国的采购入口之一。

A网站当前的主要挑战是提高网站访问量和宣传能力并最终提升网站的销售能力。有报告显示,搜索引擎在网站推广途径中有效性高达87%。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已经成为B2B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之一。A网站作为国内知名的B2B外贸网站,主要开展B2B垂直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业务。该网站通过对互联网庞杂无序的数据排序计算,生成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为B2B的买家和卖家创造价值。

搜索引擎优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站推广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网站进行相关优化提高其搜索引擎排名,从而提高网站访问量并最终提升网站的销售能力或宣传能力,进而通过提升自身影响力来提高网站用户的体验价值。A网站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并实践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

A网站推广策略及效果分析

(一)网站推广策略

A网站利用半年时间采用了如下网站推广策略:

URL优化。A网站不断优化URL,提高URL与推广内容的关联性。例如搜索“塑料产品”,在搜索页的URL中包含了关键词和搜索条件。

关键字优化。A网站基于“长尾理论”选择流行度较低但描述特性详细的产品词作为关键字。由于搜索引擎偏好数据的原创性,A网站的关键字优化主要集中在人为进行数据编排的产品信息模块,这些模块的产品名都是经过人为筛选的长尾关键词。

网站设计优化。A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主,进行各种功能和链接的合理设置。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排除BUG,并进行网站改版,提高了网站的易用性和友好度。

网站内容优化。A网站每天在该网站的两个新闻站点大量的中英文行业资讯,这些行业资讯所涉及的关键词都是经过优化的热门产品词,并且每篇文章内部都会带有该网站相应产品页的动态链接,从而达到对该网站的搜索引擎的推广作用。

文章推广。A网站在PR值较高的博客、论坛和网摘上一些与其主流业务相关的文章,通过增加外部链接提高网站的访问数量和质量。

(二)推广效果及分析

经过半年多的推广,A网站的PR值由3提升到5。推广前,A网站的主要用户集中于中国,在美国等主要贸易进口国的用户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推广后,A网站的买家和卖家来自海外的比例均达到50%,该网站主站流量占79%,而其他子站带来的网站流量最多占18%,最少几乎为0。推广期间,A网站用户访问页面数量为8.89,被Google收录数量为1130000,反向链接收录量为1330。同时数据显示,A网站在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的流量水平较低。

从总体流量和收录量来讲,该网站与同行标杆网站相比还相差甚远。外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国际贸易总量下滑,内部原因在于网站运营时间短,认知度无法和标杆网站相比。而且,网站缺乏对推广方案的系统规划和评估,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优化等技术手段。

A网站为了达到网站推广的效果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包括:当用户在同类平台中进行选择时,他们更重视的因素有哪些?网站的功能如何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需求”?用户在考虑每个因素时怎样对A网站的品质与同类网站进行对比?A网站推广解决方案

A网站进行推广的实质就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A网站必须借助用户的认同来发现价值,即基于用户体验,从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提高网站流量和质量以及提高团队水平等方面系统提升网站推广的策略水平。

(一)提升用户体验价值

A网站首先应提升中国优质供应商信息的呈现质量。A网站企业产品展示只具有从“小图”到“小图”的功能,客户不能看到产品细节,因此也无法对产品质量产生直观的印象,无疑难以刺激海外买家的购买欲望。在B2C领域,国际上目前非常流行将产品展示为从“小图”到可以随意放大的“大图”,如美国的梅西百货()和国内的当当网()都采用了此种做法。根据ALEXA网站排名,当当网流量一度领先其竞争对手卓越网(),其中当当网的这项优化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A网站也应该采取此种做法,以增加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海外买家目前只能通过提交表单或E-Mail方式和厂家或A网站联系,这不符合互联网沟通规律和习惯,而且中国企业用企业邮箱和海外客户沟通时经常出现丢信或延迟等问题。根据调查,海外买家更习惯使用SKYPE和MSN即时通讯工具和Yahoo!英文或Gmail邮箱。A网站应提供SKYPE和MSN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的下载;建立和Yahoo!英文或Gmail邮箱的友情链接并确认优质厂家邮箱的可用性;为优质客户设置“在线英语小秘书”,提供人工热线服务等。

A网站对厂家的信息展示手段单一,很难精准的抓住海外买家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合成厂家照片和英语音频来制作低成本的视频广告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提高网站流量和质量

A网站通过建立与海外站点链接的方法提高网站流量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其注重员工工作经验的书面化,形成知识共享中心,既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又可以缓解互联网公司人员流动频率过快导致推广策略难以持续的风险。

论坛、博客、RSS订阅、维基、网摘等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A网站博客站点的利用率和功能的开况并不理想,文章的量和频率都很低。A网站可以通过开通论坛和增加订阅资讯等web2.0功能提高网站的粘性。

(三)提高团队水平

A网站运营团队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用人准则,但在中高级互联网人才难求的前提下,启用新人是必然的选择。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文化,充分挖掘“80后”新人的潜力,将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对年轻人授权、指导,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让他们看到前途,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

结论

B2B外贸网站的主要客户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对B2B外贸网站的需求不仅是获得订单,还要借助网站提供的服务提高自身的订单生产和交付能力。中小企业特别需要有诚意、有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专业人士长期深入到企业中识别挑战、定义问题、剖析原因、提出策略和解决方案。A网站应积极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深度商业研究,定期完成商业报告,白皮书、出版专著、撰写商学院案例等,进而提升客户体验的价值,提升网站自身的运营水平,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团队。

参考文献:

第4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平台;国外P2P模式;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这是2015年两会上,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时提到的。尤其是在2015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平台数量突破4900家,贷款余额高达5800亿元,成交额也破万亿大关。但是出问题的平台也屡屡被爆出,近三成平台因各种问题死亡。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P2P网络借贷发展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国外成熟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取长补短,对我国P2P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外成熟的P2P网络借贷平台

(一)英国Zopa模式

1、发展背景

英国Zopa公司是全球第一个P2P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平台在2005年成立,当时英国的整个行业几乎被银行垄断,然而这种垄断性却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难度,种类少、速度慢、手续长,人们对银行贷款现状越来越不满,Zopa平台应运而生。在2010到2014年Moneywise杂志的排行榜中,Zopa平台被评为最受依赖的贷款提供者。目前借出额已经超过8亿英镑。然而英国P2P网贷(借贷众筹)法规是在2014年4月才正式实施。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Zopa公司都是依靠自身的自律意识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2、运作模式

Zopa网上互助借贷公司是凭借信用评分机制来筛选出合格的借款人,借款人的信用总共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A*、A、B、C。出借人在平台上可以浏览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及时间等信息,以此来决定是否出借,同时选择的借款人等级越高,相应的收益率越低,两者之间呈反比例关系。

3、利润来源

Zopa借贷公司的收入来源于借贷双方。一方面收取借款人每笔0.5%的费用,另一方面收取出借人年借款额0.5%的服务费。公司主要是以收取服务费为主。

4、服务流程

Zopa会将借款人划分为A*、A、B、C四个等级,贷款人除了根据平台上披露的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及期限等信息,再依据自己可以接受的贷款利率进行出借。并且出借的款项会被分散匹配到多个借款人,以达到风险分散的作用。同时Zopa的贷款需要借款人按月分期偿还,一旦出现当期贷款无法偿还的情况,Zopa会提供催款服务,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出现坏账,Zopa甚至需要动用自身资金去填补坏账漏洞。

5、违约率

通过运用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与风险控制手段,Zopa一直保持着较低的违约率,两年前的违约率基本上一直维持在1.5%以下,而最近1年内实现零违约率。前不久,Zopa更是向大众保证:"我们今后将无违约率",可以看出其风险控制的效率越来越高。

6、风控模式

贷前安全有保障。Zopa对借款人的审核标准是各家信用评分机构的信息,也包括其负债记录、还款违约记录等,以此来确保借款者有足够的能力在未来还债;贷后违约有保障。Zopa在2013年推出"Zopa的安全基金",该基金负责在借款人违约时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并由信托机构P2PSLimited保管;分散投资风险。贷款人的资金通常会被分散到50个以上的借款人手中;实施资金分离制度。Zopa的运营资金和借贷资金分开,同时将借贷资金存放于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一个单独的账户里,这就防止了其跑路及倒闭的风险。

(二)美国Prosper模式

1、发展背景

Prosper成立于2006年,它是美国首家盈利性P2P借贷平台。在当时成立时,已经有立法和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可依。2008年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对P2P企业进行整改调查后,要求小额信贷公司注册为证券,遵守《证券法案》这项法规,同时要求企业报告书的系统对普通的民众开放。使Prosper的发展拥有法制化的保障。

2、运作模式

Prosper根据借款人注册的信息对其信用进行评级,总共有AA、A、B、C、D、E、HR这7个等级。同时也会根据信用评级来确定贷款利率以及服务费,等级越低,收取费用越高,贷款成功率越低,反之亦然。

3、利润来源

Prosper的收入来源于借贷双方,从借款人处收取每笔借贷款的1%-3%费用,从出借人处收取年总出借款的1%作为服务费。它是比较单纯的信用中介模式,进行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4、服务流程

在Prosper平台上提出申请,平台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评级,出借人筛选出合适的借款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网站只是提供信息、协助交易的媒介,自身并不参与交易。贷款人自行评估风险,借贷利率由贷款人通过集合竞价产生,利率低的会匹配交易。

5、违约率

Prosper自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多次改变合格借款人的平均分,所以他们的情况会有很大不同。近几年来看,Prosper违约率最可靠的完整年度是2010年。Prosper公司在2013年改变了发展策略,为FICO评分超过700分的人发行贷款,它和Lending Club在2014年的违约率几乎相同,所以Prosper的违约率也大致是5%的水平。

6、风控模式

Prosper信用评级:平台披露出不同评级的借款者可能出现的违约率;由于借款人的信息透明化,出借人可以根据列表,选择多个优质的借款人来分散风险;借款人是需要按月付息还本的,所以平台可以及时跟踪借款人,以减少出现坏账的可能性;Prosper公司及其业务受到政府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法律会保障其权益。

(三)美国Lending Club模式

1、发展背景

Lending Club是全球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2006年10月成立。平台成立初期正好赶上Web 2.0的兴起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者的兴起对于其建立网上借贷平台提供了可能性,而金融危机促使金融机构开始收缩信贷,出现了借款者无法申请到个人贷款的局面。在2007年12月,Lending Club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商量权证和监管的问题,至今依然走在法制化监管的道路上。

2、运作模式

Lending Club采用以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来确定不同利率的模式,属于不担保、不碰资金、不承担违约赔偿的第三方中介的平台。Lending Club通过Facebook等具有高传播性特征的平台,将借款人和出借人进行匹配,还引入FICO、A-G等信用评分系统,出借人可以看到借款人较为详细的资料,并依据风险等级等资料决定是否进行交易。最后合作的银行开始发放贷款,银行再以无追索权本票的形式将债权出售给平台,平台再以还款票据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

3、利润来源

Lending Club在借贷双方配对的过程中收取交易费,在1%-6%之间;另外还收取面对个人投资者的服务费用,主要以两种形式收取,一是发生在借款人已经还贷,按投资者单笔本金金额的1%收取,二是收取维护费用,按投资者每月底的借款总资产年化平均的1.3%收取;同时还向投资基金收取管理费。利率在每年0.7%-1.25之间,超9成营收来自交易费的佣金。

4、服务流程

借款人在网上提交借款申请,平台通过三大征信局调出其信息,并进行信用审核评分。假如通过了信用考核,Lending Club会自动确定其借款利率,如果借款人接受这个借款条件,交易平台上就会显示此标的,满标后,平台会放款给借款人。

5、违约率

Lending Club网络借贷平台在2007-2014年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2010年发行的贷款处于已经完成的状态,所以可以说这几年的贷款损失率为5%。违约率一直在改善,风控能力不断增强。

6、风控模式

依据美国三大征信系统,审查借款人的借款次数、借款期限及违约情况等信息;FICO对消费者的评分范围在350分到850分,而Lending Club借款人的分值需要在660分以上,债务收入比在35%以下等标准,再加上自身的内部评分方式,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定价;假如发现借款人有欺诈的行为,平台将会自行回购所申请的借款。

三、对国内P2P平台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托管模式

建立第三方托管模式能有效的将自有资金和投资者的资金相互隔离,该模式对于国家更好的建立P2P网络借贷行业的规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改变国内某些平台债权转让模式,降低出现资金池问题最后转变为庞氏骗局的风险,从而促进整个P2P行业的发展。

(二)健全信用系统建设

P2P公司应该和其他的网络借贷平台开展合作,探究研讨国内网贷平台个人信用评级系统的建立,为国家制定行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起促进作用。并且应该努力促进和其他行业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对接,尤其是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大数据系统进行对接,当然也包括通信、支付宝等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全行业信用系统的大数据系统。

(三)提高网贷管理水平

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比如:在技术水平上可以效仿"Prosper客户组"模式,这样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实现他人的监督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信贷风险。再辅以个人信息征信系统,根据等级确定相应的借贷金额、期限等。并且要对借贷双方提供的身份证、工作证明等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同时也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以及资金的保护处理。

(四)加强网贷数据透明

P2P公司要想达到规范性、安全性运营,需要加强自身平台的透明度。首先将自己必要的财务数据公开,如坏账率与流动性指标的披露。然后平台应该准确告知投资人投资的风险,帮助投资者识别这些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同时要有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级机构等。完成其数据、法规、资产饱和度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使国内P2P平台的发展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王小丽,丁博. P2P 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 J].国际金融,2013(3).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金融研究,2012(12).

[3]吴晓光.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

[4]张正平,胡夏露.P2P 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3).

[5]刘宇梅. P2P 网络借贷法律问题探讨[J].法治论坛,2013(4).

[6]沈霞.P2P 网络贷款的法律监管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2

[7]王小丽,丁博. P2P 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 J].国际金融,2013(3).

第5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生鲜食品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营养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农业大国背景下,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鲜食品销售质量以及运输安全性,保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有利于实现生鲜食品跨地区流通,长期保持稳定销量,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生鲜产品销售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文章主要对区块链技术概念与特征进行深入概述,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发展特征

1.1概念界定

区块链技术表面来看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但是其本质原理较为浅显易懂。具体来说,可以将区块链整体看做一个分布式地图,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内,均拥有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这些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可以借助区块链中不同链条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在进行信息融合共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还可对一些市场交易技术进行高端隐私化处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市场金融交易领域,因此,为保障市场用户的信息交易安全与资金交易安全,区块链技术通常借助全方位加密手段和高技术秘钥科技对一些数额交易较大、信息较私密的事件进行系统加密处理。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借助自身高科技数据计算系统对一些权力主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平衡,最大化保证其保密性同时,也平衡了主体权力的运用,促进市场公平性,杜绝不必要交易成本的浪费。

1.2发展特征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系统内部的非对称高端加密技术与时间戳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特点。传统互联网交易管理中心通常总是在不受任何约束情况下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中心的权利逐步向绝对化趋势发展,大幅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与之不同,区块链技术主要采用高度合理的去中心化模式,并不依靠交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块链技术主要依托高端加密数据测算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即使在某一层发生信息泄露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具备区块链安全性能。现阶段,在互联网交易中均采用对应秘钥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应秘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信息漏洞。而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是非对应秘钥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三是具有反复验证性能。在区块链中具备时间戳技术,可以依托该技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搜索与查找,且在时间戳技术的系统控制下,用户信息很难被恶意修改与盗用。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组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提供信息的网络平台,造成了产品信息错位、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导致产品市场供需不到位、信息输出混乱等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均没有属于自身的独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即使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库,但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产品供需信息仅仅取决于各自企业拥有的局部市场消费现状。这些信息流动性差、准确性低,较易受到局部消费市场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风险升高,提高生产成本。

2.2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具体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其他物流运输人才培养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区别。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在掌握相关冷链加工、运输、储存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后,还需要深刻了解食品安全、农业、生物等几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掌握冷链物流基础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加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外行,缺乏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以冷库为例,许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冷链基础知识,经验尚且不足,物流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在运输途中操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冷链产品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运输追踪系统单一

现阶段,我国生鲜食品的全程追踪监控与运输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为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度,需要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生鲜食品进行全方位追踪监管。但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主要存在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运输监管力度不足、全程运输追溯信息系统欠缺等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生鲜食品冷链安全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具体追踪管理,导致无法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运输追踪信息数据。由于收集的运输信息不全面、追踪系统不完善,在运输中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原因,错过最佳解决时间。同时,由于生鲜食品安全信息与生产信息不太透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合理管理。

2.4冷链物流运输温度缺乏保障

冷链物流运输产品一般均具备易损坏、易腐败、价值较低及大小不一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包装结构等指标均具有较高要求,必须达到冷链运输规定标准。但是在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温度运输控制中,尽管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了温度控制工鞥,但仍无法建立全方位温度控制系统,即无法实现运输温度全程控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环节都是独立且单一的系统,因此,无法保证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长期保持很稳状态,且由于温度缺乏具体保障,更易致使冷链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规范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例如冷链运输作业基本标准、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设定标准与温度控制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物流标准,实现产品链上各环节信息收集与管理均有基础标准可依。完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个人运输信息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保障冷链物流信息的运输安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检测作用,采用“分层检测、相互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及时介入网络信息平台,将运输车辆温度情况、运输定位纳入综合监控范围,促进冷链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其次,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报告等政策规划创新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需要将区块链技术重点作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基础,进而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完善消费市场准入机制,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构建环境。最后,加大冷链物流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需要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流通区域通行权、土地买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关于区块链技术、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打造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全面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茁壮发展。此外,鼓励这些新型企业积极与信息化院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冷链物流基础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知识的物流信息化高端人才,优化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夯实基础。

3.2创建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

冷链产品和其他产品在物流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冷链产品具有储存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回收处理性能低等特征。为提高我国冷链产品市场交易量,政府和相关运输部门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依靠建设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来促进产品销售。对此,可以创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指导的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来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所谓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冷链物流进行集中管理。该管理平台与电商销售平台相似,当装满产品的冷链物流集装箱达到指定地点时,可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以此获取集装箱货物重量及运输编号等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数据传输平台呈现冷链物流集装箱图像。相较于传统集装箱物流运输过程,冷链集装箱物流运输可以充分借助此项智能平台,大幅度缩短集装箱扫描时间,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该智能平台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集装箱内冷链产品种类进行分类,例如一些保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会在平台检测中加入温度、湿度数值,以便选择更好的运输路线。

3.3建立全程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

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主要涉及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且要求产品在全程中处于低温运输环境,以此充分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冷链物流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运输各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全面覆盖,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紧密联系,提升运输效率。第一,生产信息化。以农产品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程度、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将其录入信息库,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及研究,以此优化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达成生产质量化、智慧化目标。第二,加工信息化。产品生产后,在产地进行简单分类、挑选与包装,最终进行装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例如产品监测过程、加工环节、加工日期等信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平台,以便广大用户在各大销售市场通过智能手机对产品加工信息进行查询,也有助于督促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品储存信息化。通过各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各地冷链企业的不断加入,需要增加冷库数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储存管理系统,实现储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此外,运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对冷链冰库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进而形成智能化冷链储存仓库,提高冷库运输效率。第四,运输信息化。将区块链技术与湿温传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找到冷链检测系统中,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进行不定期监管,以此提高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长期发展性工作,应当杜绝出现“一蹴而就”“单一化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健全已有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时有效预防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也能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冷链物流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智能信息化系统在运输中发挥督导作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也能提升产品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许雯宏,李海洲.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J].包装工程,2021(11):6-7.

[2]郑君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化路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1):18-20.

[3]尹传忠,谢毅峰,武中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8):33-38.

[4]张馨.新型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7):103-107.

[5]张森,叶剑,李国刚.面向冷链物流的区块链技术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03):12-15.

[6]刘森,王英卓.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冷链物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9-11.

第6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探索之中,并无共识性的界定。在本报告中,尝试作如下理解和表述:流通,是指由实体经济运行引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流通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流通现代化,它是指:在实体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凭借先进理论、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即流通体制创新、管理机构创新、流通结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流通秩序创新、信用体系创新、中介组织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产业政策创新等等。

流通创新的关键是首先从流通的本源问题、终极目的问题来思考才能理出头绪。否则,不知根源和终极缘由,有关创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创新的评价标准问题便无从谈起,甚至会误入歧途。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特别是现代物流的讨论越来越“热”,甚至有些神秘化嫌疑,其实大都是转述、抄袭、照搬国外文献,并无原创性。面对某些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浮躁炒作,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理出头绪,澄清真知,抓住要害。

流通效能的本质就是“减少耽搁或停顿”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作出的最高概括。

一、从时间继起角度看流通效能的本质及其政策含义

经济发展史显示,分工导致了效率的提高,但分工不断细化加深了社会化生产、特别是社会化现代大生产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极大增加了不同生产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联系、协调方面的困难,例如搜寻、信用、谈判、购买和销售上的困难等等,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耗费了大量时间,造成形式多样的耽搁或停顿,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这种日益脆弱的关系,时时刻刻成为各种“耽搁”的缘由。

流通过程之所以有存在的理由,并不在于这一过程能够增加物质产品、物质财富的数量,那是生产过程的功能。流通过程之所以不可避免、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不可替代,就是因为它必须弥合化解社会和产业分工导致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空矛盾。考察生产的效能,是看其以尽可能最低的资源、人力耗费(生产成本),提供出物美价廉、满足消费的有效产品;考察流通的效能则要看其以尽可能最低的资源、人力耗费(流通成本),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入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因此,减少耽搁或停顿是对流通效能的天然的本质要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尽可能减少一切耽搁和停顿,使尽可能多的稀缺资源处于实际发挥作用的最佳状态,从而减少直至消灭处于实际上的闲置状态,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懈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今世界无论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向现代流通这一脆弱的动态过程“输入智慧”,向这个“难以廓清边界”的独特产业领域投入着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专门人才,都在搅尽脑汁挖掘着没有止境的流通效能。而经济学的结论却是如此简单:不经过流通过程,社会财富只不过是观念的、想象中的存在,并不会带来任何效用和效益;社会财富总量既定以后,货畅其流,减少耽搁或停顿,就是财富实际效用的真实增长,反之则是财富实际效用的虚假增长。如此简单的结论却可视作流通研究的经济哲学基础。

在人们熟知的沃尔玛公司,凭借先进的信息、补货系统,可将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摆上货架的时间平均控制在5-7天,而一般公司需要30天。这就是沃尔玛领先于所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其真谛并不高深莫测,而刚好抓住了流通的本质,深得商业经营的要领。

常常被忽视的流通业的重要性只有在“出事”的场合才会引人瞩目。2002年9月27-10月9日,美国发生了罕见的码头工人封港事件。基于严重的劳资冲突,南起洛杉矶、北至西雅图,美国太平洋沿岸29个主要港口全部“停摆”,所有进出口货物“耽搁或停顿”下来,全美进出口贸易顷刻“半身瘫痪”,美国多年来打造的精美的“全球供应链”遭到了人为“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每天就达20亿美元之巨。

这场美国20多年来最激烈的劳资冲突事件虽然由于布什总统出面干预而暂告结束,但所造成的后果和教训都是极为严重的。其中,仅仅为消除罢工导致的大量积压,就需要4-5个月。“封港”事件终于使人们领教了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面。有分析家认为,这次事件充分展示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国经济的一个“精美”的薄弱环节,即全球供应链是何等的脆弱;而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政府如何加强对港口、货站等维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物流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零库存”生产、贸易方式的局限性如何弥补等等,都将是紧迫的全新课题。

美国也有正面的样板。“9.11”事件之前美国曾有过近10年的经济繁荣,同其经济节奏的加快和流通效能的提高密切相关。凭借率先崛起的互联网技术优势,美国的库存控制和资本周转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停顿和耽搁”的时间与次数大为减少。经济分析家认为,“美国企业界在控制商品库存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已经大大有助于减少经济起伏不定的现象”;“更充分地利用技术,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已经使许多公司能够避免库存失当和剧烈波动”;“美国英特尔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强生公司和波音公司等纷纷发现,减少商品库存量是今天迅速变化的经济中一项可行的战略。各公司希望从这种做法中得到新的竞争优势”。美国奥本大学教授保罗.斯瓦米达斯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71%的制造商利用这一可行的战略,已经使商品库存时间从1990年的2个月、1993年的1.5个月明显下降到1997年的1.2个月。而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的周转时间已经从1987年的27天,缩短为1998年的12天。

资料表明,1990-1998年,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的1.14-1.29%。这个指标表示,由于经济运行的节奏加快,同量流动资本处于沉淀状态的份额极小,周转速度普遍较快。

种种迹象显示,依靠互联网技术,更加注重从流通效能、从经济节奏和停顿与耽搁之中挖掘竞争优势和开发利润源泉,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突出特点。

流通效能高低或耽搁和停顿程度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且可互相印证。主要包括: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或周转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天数);库存率即库存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流通费用率即流通费用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含物流费用);员工人均销售额;营业场所单位面积销售额;利润率;固定资本折旧率;等等。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分析评价的指标可以有更多的细化和变换。

寻求解决方案,修复加速复杂化的经济体系,是流通创新的真正由来,也是发达国家对流通创新备加珍视、不断努力探索的原因。电子商务既是产生于此,也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科学技术、人类智慧和市场体制等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将耽搁消灭为零”、用时间消灭空间、将空间距离极大缩短,令时空同时趋向为零的强大手段和创新思路。零距离、零时间的“零时空”已经成为可能。19世纪“用时间消灭空间”与21世纪的电子商务是改变人们经济思维的“两张牌”的融合。新世纪新主题是经济社会在总体上,向加快节奏、减少耽搁的流通领域“投钱和找钱”、“投小钱、找大钱”。

相比之下,中国的问题有些尴尬。至今尚未完全意识到21世纪这一全新的重大主题,在体制、政策、机构、技术和企业这五大层面上,有意无意“增加耽搁”的现象随处可见。换句话说,在即将尖锐化的“减少耽搁和停顿的节奏较量”面前,中国似乎还缺乏准备,在体制和政策上还在有意无意地漠视这一经济节奏较量、流通效能竞争的时代潮流,还在时时“增加耽搁”、处处“制造停顿”,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认真去搜寻和研究中国的这些表现、证据、指标和原因,是流通创新的起点。

中国长期、巨额的库存就是最大的耽搁、最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占压了巨额的流动资金,致使数万亿元的流动资本被节奏放慢悄然吞蚀掉了。例如,由于忽视、轻视对经济节奏和企业流通效能的统计、监测,对周转速度放慢和库存增长缺少警觉,致使在“八五一九五”期间,国民经济至少累计蒙受了本可避免的上万亿元的隐型损失。1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当然有目共睹,但这是以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巨大的资源--资本投入和消耗占用才换来的,同中央所期待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差距较大。

总之,马克思所说的“用时间消灭空间”,当代经济学所说的降低交易成本,这些理论都很重要,都是进一步探讨促进流通效能的本质,“减少耽搁”,减少、乃至消灭资源配置停顿时间的两把钥匙。而目前人们关注的一切相关问题,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诸如提高竞争力,理顺流程、降低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库存、加快周转、增加利润,适销对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重建诚信,发展物流配送,推行电子商务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流通效能的本质要求有关,并受其支配。

评价流通体制和政策是否合理、效率高低的首要标准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耽搁”而不是增加和制造了“耽搁”。流通创新的本质就是在“减少耽搁”这一要害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提出全新的思路和政策主张。即通过体制的、政策的、管理机构的、科技手段的和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将流通过程中的一切“耽搁”和“停顿”尽可能地“消灭”,全面加快经济运行的节奏、效率和质量。

因此,认真去搜寻和研究这些表现、证据、指标和原因,是中国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起点,而要作好这篇日益紧迫的大文章,迫切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急起直追,付出多方面的艰苦努力。

二、从空间并存角度看流通效能的本质及其政策含义。

流通效能的本质从时间上看是“减少耽搁和停顿”,从空间上看则是“优化资源配置”。

流通业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外大量案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沃尔玛和P&G的产销联盟

美国长期以来推行宽松的流通业政策,鼓励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推行电子信息化的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流通领域中的主导权逐步由生产企业转向商业零售企业,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面对这一对峙现象,在80年代中期零售商沃尔玛和大型生产商宝洁公司(P&G)结成了战略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借助于计算机开始实现信息的共享”。这一产销联盟迄今为止仍然被称为供应链管理中的典范。

按照这种模式,沃尔玛公司的全球采购,同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制造商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伙伴关系。用沃尔玛公司自己的观点来解释:零售业能够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为生产商创造订单、寻求销路、减少库存、加快周转,为居民户带来实惠,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所有这一切,刚好是流通企业在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过程。所以,政府支持流通业的发展,就等于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2、伊藤洋华堂的创新和发展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了“自愿加盟连锁业者计划”,随后又积极推进现代化电脑管理技术,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对连锁超市公司给予各种优惠,并从60年代起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近期日本政府针对流通领域又实施了缓和限制、禁止垄断、促进竞争和改善基础设施、完善贸易规则等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流通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结构调整。

伊藤洋华堂就是得益于这些政策而发展起来的著名超市型零售企业,其2000年的营业额和利润都排名日本第一。在日本经济,特别是零售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伊藤洋华堂2000年的营业收入在较之上一年下降了7%的情况下,代表企业生命力指标的企业现金流量却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3%,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伊藤洋华堂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是与其在20世纪80年代导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利用共同配送体制,充分与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合作,促进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分不开的。可见,零售企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上游的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繁荣经济的重要作用。

3、上海联华等的成功发展

在中国,一些大型连锁式商业企业异军突起,也开始走大进大出的经营路子。例如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111.4亿的销售总额成为2000年全国最大的零售商,2001年上海联华再次以140.6亿的销售额、1225家店铺的业绩,名列榜首。上海联华在确定了流通现代化发展方向后,由累计亏损560万元转变成为目前拥有大型超市、药业连锁等五大业态的大型商业企业,其2001年净资产回报率为18%。再如江苏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由一家果品食杂公司演变而来,6年间大力发展农村连锁,开拓农村市场,2001年网点总数达到670家,实现销售额52.4亿元。

上海市还对几万个商业零售小门店实行连锁便利店式的改造,采取入股的办法,每个店配一台电脑、一部电话,需要什么就把信息发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按他们的要求和时间送货。这样既可以培育出几个大的配送中心,而且这种传统的小流通企业很快就能与现代流通接轨,商品品种增加,采购成本下降,社区服务功能增强。上海市的这些做法与上海联华等的成功发展,同样展示了连锁商业对制造业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案例可以看出,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重要功能,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1各种流通企业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以大额订单的方式,对商品及其制造商实行优胜劣汰,从而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商业企业或销售商的订单给谁,谁就能够发展;反之,拿不到订单的生产企业或制造商就必定要被淘汰出局。在这种场合,如果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长期滞后,必然加剧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品淤塞、流通不畅,最终导致第一、第二产业的销售困难,随之出现库存积压、成本上升和资金拖欠、银行呆坏账增加,而由于企业之间出现信用危机,必定使得生产企业竞争能力大打折扣。

应当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各项经济政策安排的要点,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同人们期待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的总体要求相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成效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除了某些政策中的缺憾以外,轻视、忽视流通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也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流通业天然具有调整结构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中国结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同流通业受到轻视、忽视和发展滞后有极大的关系。

此外,人们对外商进入中国流通业的后果也缺乏应有的警觉,认为这不过是流通业内部的事情,最多不过失去一部分流通业的市场份额,倒闭一批经营不善的商业企业,无伤大局。其实不然。外资进入流通业,受影响最大、最深的并非国内流通业,而是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拥有的巨额订单、大规模采购,虽有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贸出口的近期作用,但也存在凭借流通业优势和定价优势向制造业终端、乃至向中上游产业链实施纵深控制的战略考虑。外商所给出的批量和价格“订单”,事关众多制造商的销路和生死。因此,壮大国内流通业十分迫切,意义深远。外商果真大规模进入,决不仅仅是中国流通业的命运问题,还将主要牵涉到和控制到中国大大小小制造商们的产供销命脉,直至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中国在对外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也应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国内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后续发展,作出独立自主的某些政策安排。

鉴于现行政策的某些局限性,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发挥流通业的作用。尽管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但是由于产业主体技术与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通常不可能在一两年或者更短的时期内完成,因此产业政策历来是属于中长期政策。同时,这些旨在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的各项产业政策,通常是要“花钱的”,为了推行这些政策,政府往往要拿出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力度不够,或者某个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对产业政策的最终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初期又往往很难看得出来。

另外,为更好发挥流通业的作用,流通业本身也应当得到同第一、第二产业同样的政策支持。诚如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所说,在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下,流通业应尽快从末端产业向先导产业转变。但长期以来,中国流通业的政策欠帐颇多,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而流通业政策的欠缺,特别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至少制约了流通业在扩大内需、带动民间投资、加快社会经济节奏方面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实施,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

因此,要强化对流通创新,发展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这里所说的政策,不是以往主观随意性很强的“政出多门、自乱其制”之策,而是有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依据,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掣肘)、透明度很高、一视同仁的经济政策。例如,设计适应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产业政策当中的流通产业政策;在流通产业政策当中制定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商业企业政策,批发业和零售业政策,工业企业发展分销体系的政策,物流产业政策,进出口业务政策,高效统一的流通主管机构的设置政策;等等。

为加快中国流通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所有的政策调整当中,最要紧的政策是“放权政策”。一是政府最大限度地放弃以往事无巨细的审批制度。这种缺乏市场经济依据的权力独揽,不仅是的温床,而且是对国内批发、零售业的巨大束缚。二是配合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将原有政府职能交由各种民间商业协会承担,推动民间商会组织名副其实地尽快成长,以便在“入世”过渡期,使已经同政府完全脱钩的大量批发、零售企业找到合法、可靠的社会依托,实现平稳过渡。

重复建设屡禁不止的局面只有流通业强有力的介入才能够被打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就的放大的自然经济格局远未改变,大而全、小而全、地方保护、自以为是、自成体系,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排斥市场化的区域分工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朗,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之间经济结构严重雷同。

目前,中西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两种重复建设迹象值得高度警觉。一是相邻地区之间搞“相互模仿式的重复建设”。例如,高估自身的优势而低估劣势,不顾资源、资金、交通、通讯状况和市场需求,纷纷争打旅游牌,不惜加重生态环境破坏,盲目大上旅游项目;个别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曲解“大开发”的含义,不计后果,盲目招商引资,对外来投资项目来者不拒。二是重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而不问销路前景的弯路,在产业发展上搞“尾随式的重复建设”。

导致以上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目前,在不少地区、部门,包括政府政策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变轻商思想,在结构调整中只求速度、政绩,不求质量、效益,对制造业百般呵护,而不肯在改善流通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在中西部地区,有一种观念十分普遍,即认为“上经济就是上工业”,“上工业就是上(传统)项目”。显然,这种“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极大地阻碍了流通业的发展,阻碍了流通业在结构调整中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西部地区更加迫切需要发展商贸带动式的新型经济。

这种局面仅仅靠现行的各项政策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必须要有流通业的支持与配合,要依靠流通业天然所具有的调整结构的功能来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状况。

三、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的政策建议

简要考察流通效能的两大本质之后,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积极促进流通创新,使得中国流通业快速发展到足够强大。为此,政策建议的核心是:为提高流通效能,优化结构、减少耽搁与停顿,必须加快用新理念、新技术率先改造流通领域、壮大流通业和实现流通创新的步伐,切实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十五”期间,为中国流通领域的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组织体系创新探好路、开好头,并切实取得突破性进展。

1、在新时期要突出强调减少耽搁与停顿的重要性,切实完成“第三个转变”,从提高运行效率和流通效能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认识流通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60-80%,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40%左右,而中国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33.6%。而其中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更低,除个别年份,流通业占国民经济的产值份额均不足10%,而世界各国这一份额一般都在12%-16%。

流通业水平滞后于生产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以物流成本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低于10%,欧洲占到10%左右,而中国在20%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的竞争实力。因此仅仅看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还不够,更应该注意到流通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基于这样一个认识,首先要改变流通企业“小”、“散”、“乱”、“低”(水平)的现状,由此形成连锁反应,以促进其他产业的结构优化。如前所述,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流通业结构优化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那些失去竞争优势的“重复建设项目”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要强调国民经济中的流通业功能,出台流通业政策,确立其先导产业的地位。流通业政策要纳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确立流通业的先导产业地位。中国承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向外资全面开放零售业,具体内容是加入WTO后一年内允许外商控股;三年内取消合营公司的数量、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五年后除少数重要商品和仓储式超市外,取消一切限制。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中国一些城市近年来已着手进行国有资本退出流通业领域的试点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迄今为止,中国共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356家,实际吸收外资30多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所有外商投资项目数和吸收外资金额的0.1%和1%。“麦肯锡”甚至做出了这样的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将由国家级零售“大腕”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尽管很多人对这个预言不以为然,但随着流通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加入世贸的承诺逐条兑现,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流通业却是大势所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重要,相反,外商的进入,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加促进了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向上的水平提高,而本来流通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也更加有效地呈现出来,因此应出台相应的流通业政策,使之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要强调完成“第三个转变”。流通领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利税、在GDP当中所占比重,为经济增长指数“贡献”百分点之外,更在于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循环,加快资本周转和运行节奏。如果流通领域长期滞后,流通效能始终低下,必然加剧流通不畅、周转缓慢的局面,导致第一、第二产业销售困难、资金拖欠、银行坏帐和企业之间的信任、信用危机,降低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为此,需要从中国流通效能不高、资本周转缓慢,商品流通不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第三个转变”的历史性任务。这就是:中国不仅面临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借助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完成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资本周转和流通速度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三个转变”。

借助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是从中国的实际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绝非画蛇添足,也不是对“两个转变”的简单重复。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无不叫喊“资本不足”、“资金短缺”,但同时又放任经济节奏的缓慢、迟滞,任凭已经投入的巨额资本沉淀、休眠、凝固或隐性闲置。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表面上的“到处缺钱”,而是循环太慢,缺少“动感”,几个钱不顶一个钱。

因此,在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要点中补充一个思路,就是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政策设计要有利于工商企业从周转、流通效能“找钱”,“向节奏要效益”,唤醒、激活已经投入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不是继续无节制地增加投入;即使需要投入,也必须首先选择有希望“四两拨千斤”、激活原有资本、令其加快周转的商业领域和环节。否则,再充裕的资本也填不满节奏放慢带来的无底洞。1

2、将减少耽搁与停顿、提高流通效能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精确化、数量化,以全社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全社会流通费用率和全社会产品库存率为核心,建立“第三个转变”和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分析、。

为此,理论界和政策研究机构要系统跟踪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纳入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要提出并细化加快周转的分阶段目标,为工商企业加快周转提供督促指导和政策援助;评价企业经营是否改善,要突出其资本周转速度、库存状态、流通费用率是否有所改进;要恢复、细化全社会工商企业(而不止是国有企业)动态性统计指标。确认上述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即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仅仅出台财政、货币、产业等相关政策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地出台有利于发挥流通业调整产业结构作用的政策。而这样的政策成本极低,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

加快建立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以产权改革、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现代化进程已经全面启动。流通现代化的普遍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凭借流通创新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针对这一最新动向,有关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活动也已经全面展开,但大都局限于一般化的定性分析。因此,进行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属于弥补缺陷、填补空白的定量式、精确化、动态化的跟踪分析。这项研究将建立分析框架,筛选出一组或多组评价指标,对中国流通现代化的状态、程度和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同国外的差距等等,进行准确的量化比较和分析监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项研究的最大特点将是精确、可靠、实用,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以往的各种盲目性和种种失误。因而,对于宏观决策和微观咨询都将具有重要价值。1

3、第一、第二产业要积极参与流通创新。

促进流通创新不应当仅仅限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更要积极参与。目前,许多人把流通创新和流通现代化仅仅看作是流通主管部门和流通企业的事情,这个误解亟待加以澄清和纠正。因为,以生产者为中心,以短缺和卖方市场为基础,中国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纵向切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纵向管理体制如今已经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发展一、二、三大产业和强化产供销横向联系的要求南辕北辙,特别是从计划经济纵向归口管理角度所形成的“农口”、“工口”和“商口”的界限已经不复存在,“农口”、“工口”埋头生产不问销路,产供销相互脱节,“工业报喜、商业报忧,产品积压、财政虚收”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因此,在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过程中,要避免割裂其内在的横向联系,要从更为广阔的宏观范围和视角考虑问题,应当引导第一、第二产业的广泛参与,否则不利于从根本上排除由部门分割造成的流通阻隔,特别是不利于解决第一、第二产业销售困难、库存积压、周转缓慢的问题。

与此相类似,要正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不可只重视城市而忽视农村,只重视东部而忽视中西部。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消费人口的67%,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中一半左右是农民消费,因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而迄今为止,促进流通创新,很少考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为此,要重视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建立适合农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层次的零售业态,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打破城乡阻隔,逐步构建全国的商品畅销体系,形成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城市与农村一体化的流通网络。其中,尤其要注重培育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产品购销组织,发挥“三农”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作用。

4、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当是流通创新或流通现代化的动力和基础,不应被遗忘或淡化。

流通创新或流通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终是动力和基础。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是流通创新的主体,同这一进程有着最为密切、不容含糊的经济利益关系。只有产权制度清晰、经济利益前景明确,才可能调动这些企业在流通创新进程中的积极性,而流通现代化也才有切实可靠的动力和后劲。

目前,社会各界在谈论流通现代化时,大多限于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等具体问题,明显存在忽视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一要害问题的倾向。而在产权改革被搁置的场合,流通现代化实际上将被釜底抽薪。

5、要积极培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型商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实行流通领域资源重组,多元化培育现代大制造商、大批发商和大零售商,为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优化经济结构奠定可靠的微观基础。

商业资本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历来是最活跃的资本,天然具有伸缩、扩张和转移快捷的灵活特性。在新时期,商业资本(含批发商、零售商和制造商的销售机构)扩张有许多事情可做,但有两件大事最为重要。

一是大举进入、大力发展现代批发商业,在商业资本当中要抓住“入世”前后的最后机会,注重资本市场运作,实行资产重组,尽快推出中国自己的大批发商、大经销商。外国商业集团之所以规模巨大,诀窍在于一手抓连锁,一手抓批发。因为,谁都看得明白,孤立地吊在传统零售业上,永远也不可能壮大。中国遗漏的批发商空白,十分“耀眼”,如果自己还不“亡羊补牢”,那么按照“入世”承诺的时间表,用不了多久,只能恭手让给精明的外国商人了(准确地讲,外商在l992年中国有限开放零售业以来,早已打着“零售”的旗号,大做批发生意,填补这一“空白”了)。

二是进一步改革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推出重量级大零售商,开创零售业内含化发展的新阶段。

20多年来,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始终是主流。目前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百货业资源过剩,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大型零售商业资本集团过少,国际化、超大型资本集团空缺。面对零售业商业资本过于拥挤、低水平过度竞争和外国商业资本的压力,中国零售商们片面追求外延、粗放、数量扩张的增长势头已经难以为继,亟待开创大型化、集约化、内含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时期,零售业的繁荣决不可再指望“从一棵白菜到十棵白菜”的平面扩张,商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工业曾经走过的弯路,商业不可再走。

“十五”期间,零售业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资本重组,“做大、做实、做强”,借助市场力量,在中国推出举足轻重的大零售商。发展模式和思路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战略调整。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各种细节,而在于“对内开放”这一要害。多年以来,零售商们期待着以资本为纽带,对商业资源实行“三跨”重组(即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区),尽快形成规模巨大、实力强大、连锁型的重量级商业资本集团。但“三跨”口号喊了多年,成效极小。究其缘由,不是众多小有成绩的零售商们不愿为之,而是无法为之。因为,大大小小的零售商,至今受制于延续了几十年的“条条块块”管理体制及其潜移默化的神秘影响。由于条块体制的掣肘,导致了目前商战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被动局面,即商业领域内耗加剧、合作困难、纠纷不断,而向外发展、应对外商则又显得缺少经验和底气不足。

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隐型限制,违背了资本重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客观要求,阻碍了中国零售商们加快市场化、提高资本集中度的步伐,致使本该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实、做强的巨型零售商业资本集团,始终没能及时长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向“入世”以后的新形势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我们自己;不是来自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而是来自“对内开放”的不足。主管部门权力过大,地区之间相互封锁,束缚了零售商们的发展。经验教训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在不同地区、部门、所有制零售商之间寻求合作的场合,惟恐吃亏导致合作失败的先例数不胜数,而联手成功的先例却非常罕见。中国迫切需要国内规模普遍过小的零售商,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双赢(多赢)目标,进行强强联合、资本重组,尽快提高零售商的集中度(资本领、市场份额、货源份额、利润率等等)。在最为关键的“十五”期间,所有的政策设计,都应紧紧围绕积极鼓励而不再有意无意、情不自禁地限制零售商们实行“三跨”合作。

6、加快反垄断立法,改变碍流通的条块分割体制和政策,为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法制保障。

目前形势下,在所有法律法规当中,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应当位居第一,而绝不可以同其他法律法规平起平坐,任何淡化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立法中头等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1这是因为,昔日国家、政府垄断型经济,在今天要出台自己的反垄断法,其难度和重要性都不可低估。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入世”’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曾经拒绝市场竞争的我们自己。

正是由于这一深刻背景,中国国内迄今为止的不公平竞争、限制公平竞争的现象随处可见,许多国内商家,特别是个体、私营商业,并未充分享受到国际条款中规定的“国民待遇”。这首先又是因为国内普遍存在着行政化垄断所造成的。因此,中国以往久拖不决、如今最为迫切的是要亡羊补牢,依法反垄断、反歧视,剔除各种习惯成自然的保护主义,加快“对内开放”的步伐;大幅度剔除行政管制,加快改变迄今为止大政府、小社会、小市场局面。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中要将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作为重点调整的对象。出台反垄断法不仅对国内有利,对促进大中小商家成长有利,而且对开放和维权有利。否则,中国很难依法防范、制裁外商或内商可能发生的垄断行为。

7、进一步提倡讲诚信、守契约、反欺诈、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强化“诚信促销”,为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优化经济结构排除信用障碍。

反欺诈在“入世”过渡期显得尤其迫切。随处可见的商业欺诈,伪劣假冒屡禁不止,工商企业信誉度下降,已经对正常的购买行为和正常的企业交往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许多场合,城乡居民就是因为担心上当受骗而拒绝购买的;企业之间也由于防不胜防的欺诈行为而放弃了许多商业机会,正常的商务往来和资金流动受到伤害。因此,在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的近期对策中,要依法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信守合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购物安全”和企业的交易安全,树立中国工商界在国内外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为此,要切实改变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打击、追究违法犯罪“成本过高”,“事前规范不足,事后惩处不力”的被动局面。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入世”过渡期和突出“第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讲求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信誉竞争,必须强化事前自律的守法意识,提高对违法犯罪事后惩处的震慑力,必须依法令商业欺诈者付出倾家荡产的沉重代价。反欺诈的要害在于打击职务犯罪、暗中保护和官员腐败,针对商业欺诈集团化、系列化、跨地区等特点,反欺诈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幕后的腐败势力。为此,应当进一步鼓励公众参与,完善举报制度,降低索赔成本,抓堵欺诈源头,从严细化法规,确保效果显著。

8、“十五”期间,对流通产业实施以互联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造和流通创新,为提高流通效能,优化经济结构提供现代科技支持。

按照“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思路,为了盘活资本存量、控制投资增量,新增投资的重要领域并非制造业,而是现代流通业。如前所述,结构调整困难、资本周转缓慢,主要是因为流通环节不顺,商品销售不畅,经济循环受阻,经济机体被流通瓶颈给“憋住”了。因此,“十五”期间重点解决流通瓶颈问题,有可能实现“四两拨千斤”,从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加快资本存量周转当中“挖钱”的目标。向流通领域投入“一份钱”有可能产生几份钱的直接、间接的回报。

最为重要的是,为在“十五”期间加流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和流通创新,要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促进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联动、组合,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加快互联网这一新商务手段的引入。其中,充分注意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之间交易的成功经验。美国《商业周刊》认为1999年企业对企业的交易金额为430亿美元,大约是企业对消费者交易的5倍,根据Forrseter的研究报告,到2003年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将达到13000亿美元,是企业对消费者交易的10倍,相对于美国贸易总额的9%,甚至超过了英国或者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美国汽车销量为3500亿美元,互联网相关产品的销量达到3014亿美元,只用了17年时间走过了汽车业半个世纪的历程。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企业交易网络化在未来几年中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中国理应为普及互联网技术手段创造体制、政策和法制条件,否则,将构成网络时代的最大障碍。

自2001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流通创新进程明显加快,这些进展对于提高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水平,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品流通速度,提高流通效率和流通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为此,在促进流通创新的中近期,迫切需要研究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保障电子商务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引导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积极开展以企业对企业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应用,采取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减少交易环节,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改善电子商务的外部发展环境,拓展电信网络,实现电信普遍化服务,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解决支付和交货手段问题,建立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认证体系、信用体系,提高电子商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要鼓励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合作与相互渗透,合理规划工业企业的分销体系,为加快制造业的运行节奏和提高流通效能,提供政策指导。

多年来,国内一直存在两种流通模式的争论。制造业强调要借鉴欧、美企业集团产销合一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商业界则强调要借鉴日本产销分离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其实,脱离具体产业和产品生产、消费特点,搞“模式争论”没有意义,且容易绝对化、片面性。政策研究和制定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要遵循规模效益和交易成本原则,推动工商企业所选择的销售模式,能够在竞争中达到规模效益,从而有助于降低社会总交易成本;产销合一与产销分离应当以总交易成本最低为依归、保持均衡。面对买方市场,工商之间相互挤压不是出路,必须探索新型的利益关系或利益共同体。鉴于中国工业企业众多而规模过小,信息化水平低、资本实力有限,建议除少数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自设分销机构以外,其他大多数企业应当以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为基础,实行产销分离、工商关系协调的产销模式。多年来,理论界一直在探讨产销分离和产销合一这两种经营模式。

实际上,无论是产销分离还是产销合一,都具有其现实的存在意义。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有句名言,“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通常所说的产销都是存在于供应链上的生产和分销,因此,鼓励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合作,正是在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流通业作用的最佳途径。

产销合一也有理由被一些大型生产企业所采用。如海尔、伊利集团,量身定制了企业内部完善的分销管理系统,大力推行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管理一体化。当然,这些企业的产品的最终销售场所仍然设置在商场、超市中,毕竟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就是这些商场、超市。因此,产销合一也不是绝对的合一,而是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产销合一”。目前国际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竞争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提供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由此看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分销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谁掌握了分销渠道的控制权,谁就占有了竞争中的主动权。

另外,大型商业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流通趋势,它不仅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从整个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则体现了流通业在生产和流通中主导作用的增强。商业企业兼营生产或生产企业兼营流通业这种相互渗透,在发达国家已很普遍。如大型零售企业设立加工厂,生产面包、糖果;商业企业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同大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订立供销合同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商业企业实施自有品牌(PrivateBrand)战略。例如英国超市销售的商品30%以上为PB,最高达54%,美国超市40%以上的商品为PB。

近年来,在中国也出现了“订单农业”新概念,即大型超市、大卖场集中采购生鲜农产品,同优质农产品基地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从而直接淘汰那些没有市场的或没有效益的产品,促使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化。而且,这种“订单农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大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也可以将这种做法推广到各类农产品的采购上,从而进一步理顺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如前面提到的粮棉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3)中国信息网络化建设,必须坚决突破条块体制的束缚,建立“大网络”的概念,走综合化、社会化的新路子。

目前,国内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互联网的技层面上,忽视发展网络系统的体制、政策和法律条件,结果导致斥巨资“大办”信息中心成为新时髦。但仔细观察,绝大多数都是在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各行其是,互不搭界,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条块分割封锁体制使得“谁也办不大,谁也办不象”。“中心”过多、过滥等于失去“中心”,商品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不方便、费用高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同商品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本质南辕北辙的做法必须尽快改变。中国信息网络化建设,必须坚决突破条块体制的束缚,建立“大网络”的概念,走综合化、社会化的新路子,对现有“一家一户”封闭运行的所谓“信息中心”,通过联网的方式,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重组,按照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要进一步突破各种行政化体制障碍,走“电子商业”的创新之路,充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远程传输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率先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交通发达地区,建立起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使全国各地工商企业都能方便快捷地同时上网,随时查询、随时输入供求信息,进行网上交易,并进一步与国际互联网络相联通,形成开放式、通达全球的信息网络。发展这一网络的关键,是收费低廉、服务周到、切实保障市场化调节,防止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产品入网。果真如此,这个网络的吸引力、参加者就会与日俱增,进入高效快捷的良性循环。

(4)针对物流业发展滞后、格局散乱、家底不清的情况,要对中国目前的物流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

重点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仓储设施和运输能力的种类、结构、分布、水平、闲置状况以及现代化升级改造、存量重组的可能性等等,以便为制定宏观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采取快速折旧的经济政策,加快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物流业的技术水平;要深入研究物流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指导中国的物流实践,推动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

在积极稳妥发展的前提下,也要防止把“物流”作为泡沫来“炒作”,避免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对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物流领域的投资行为,应当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加强指导和规划,注重存量重组、升级改造,避免铺新摊子。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防止政府“拉郎配”,即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整合物流组织,强化市场调节,促使物流企业改变经营观念和进行制度创新。其中,要对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科学分析,特别是对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自办的传统物流的成本,与现代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成本,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后者的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寻求转折点,开发物流新需求,从而促使企业自愿放弃传统物流,转而大规模接受现代物流。假如缺少企业需求这个微观基础,任何与“第三方物流”有关的设想和规划,例如建立配送中心、兴建物流园区等等,都将导致惨重失败和严重浪费。

(2002年10月)

部分参考文献:

卡·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贾履让张立中:《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2月

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原田忠夫常清:《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3月

〖日〗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译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2月

〖日〗林周二:《流通革命》(译著,第53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3月

〖美〗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陈文玲:《日本大型百货企业经营准则与服务规范》,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12月

陈文玲:《流通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

陈文玲:《日本大流通体制与企业运营体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10月

黄国雄曹厚昌:《现代商学通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7月

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第1、2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2001年6月

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徐从才等:《商业产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8月

张声书:《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2月

丁俊发张绪昌:《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丁俊发:《商品流通热点探索》,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5月

向欣:《电子商务与流通革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

丁俊发:《中国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3月

丁俊发:《中国加入WTO流通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

荆林波:《解读电子商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则:《中国经济发展前沿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6月

荆林波:《把电子商务推上新平台》,经济日报2002年8月5日

张旭宏:《改善流通环境加速资本周转提高流通效益》,国家计委《经贸情况与研究》

2002年2月9日

方虹:《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

张弘:《立足中国国情加快流通创新》,财贸经济2002年第4期

宋则:《透过“洪城商港现象”看思路创新》,中国商报2002年5月14日

宋则:《新世纪流通创新的理论思考》,商业时代2002年第12期

宋则:《加快流通创新步伐》,经济日报2001年10月29日

宋则荆林波:《流通业态变迁及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建议》,中国社科院《要报》编辑部

2002年3月《专供信息》和《领导参阅》第17期

宋则:《流通创新需要关注新动向打破新僵化寻求原创性》,财贸经济2002年第8期

1本报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度重大课题《“十五”期间中国流通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阶段成果

课题组顾问:刘国光、王洛林、黄海

第7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水产养殖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生产管理、水产物流等行业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相关知识。此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掌握专业外语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紧缺。水产养殖英语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水产养殖工作者获取科技信息,进行科技交流和业务洽谈的重要工具。它对收集国内外有关科研信息、拓宽学术思想、增强科研创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型、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水产养殖专业外语一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或院级限选课来进行组织教学,计2个学分,32个标准学时,与作为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相比,水产养殖专业外语的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改善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对提高水产领域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并可为水产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一、在本科生教育中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从1990年起,水产品的产量连续10年均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渔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日益频繁,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1]。目前,水产养殖业正经历时代的变革,从过去粗放型靠天吃饭到如今工厂化、集约化,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质量逐渐提高,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模式以及对外贸易,无一不需要英语,这就使得英语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地位达到历史空前高度。而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就依赖于高校的培养,这就意味着高校水产专业需要将专业英语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从而适应当今世界行业的要求。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身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相关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水产类高校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二)行业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自产自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国内现有养殖品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除产量不足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外水产品也越来越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2]。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仍然处于落后的生产模式,养殖技术也不够先进,粗放的管理导致养殖产量遇到瓶颈,再加之近年来养殖环境恶化,养殖产量迟迟不能提高,面对国内日益庞大的市场,显得乏力。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群众也不再满足于国内的种种水产品,把目光瞄准于国外的许多水产品品种,例如三文鱼,金枪鱼,龙虾等。目前,国内一些高素质水产养殖从业者以及专家教授已经把目光放长远,学习国外先进养殖技术,引进国外养殖品种,或者进行贸易进口或展开合作进行养殖。这一情况就使得新时代的从业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从而与国外从业者展开对话和合作,并提高自身实力,逐步改善国内养殖状况。因此高校开设水产类专业英语符合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是水产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高校的大学生们对自己要求也逐渐提高,渴望探索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和知识。在信息如此膨胀的今天,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相较于上个世纪已经取得进步,但是相比较于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还有差距,而且专业英语方面更是还有很大不足,所以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全国农业院校积极参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在农林专业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这无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动力与机遇。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时综合能力的考察更加严格,因此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提升自我素养,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砝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现状

(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水产相关的高等院校没有统一的水产养殖专业外语教材。已出版发行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相关教材和辅助书籍主要有王吉桥主编的《FisheryEnglish》和《EnglishforAquaculture》、自编教材以及其他辅助工具书等[3]。且这些教材的编写素材主要来源于专业文献、官方报告(如FAO渔业报告等)和外文书籍。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主要以教师的自编教材为主,将自己较为擅长或熟悉领域的专业文献及书刊中的文章整理汇编形成授课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方式。然而,这类自编教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容更新不及时、系统性与连贯较差、在科普与专业之间难以做到良好的平衡,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水产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难以做到由浅入深、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讲解,更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这类自编教材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书面语言,课堂及课后练习主要以专业词汇、词组和英汉互译等传统练习方式为主。这就导致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际效果,学生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枯燥

目前,水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如句型分析、阅读翻译、词汇讲解等,课堂容量大,但授课方式枯燥,缺乏基于专业知识的听说综合训练,教与学难以开展频繁有效的互动,这就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课堂气氛也较为松散[4]。同时由于专业原因,该课程也比较枯燥,这就导致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较低,与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而且,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文献的讲解为主,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也较为单一,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单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权衡[5]。此外,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单调的考试题型和不科学的考核方式,都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三)师资力量不足

据统计,目前从事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英语专业教师和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或英语水平很高的非英语专业教师[6]。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以扩充和阅读理解为主,具备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但在英语发音、口语等基本功方面存在瑕疵,难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析长短句和难句。英语专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学基础,在语言和语法讲解相对专业,但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在专业问题进行拓展和分析,在专业词汇的讲解上也会存在偏差,以至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会差强人意。

三、提升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和工具,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和素材,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7]。因此,水产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制和课程性质进行调整。多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师来组建水产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联盟,或者引入国外经典水产专业的英语教材加以消化吸收。以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为目的,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可读性、全面性以及专业性的原则来开展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应该系统地整合水产领域的各个学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应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对于比较枯燥难懂而又不可回避的学科或领域,应多选择科普性或专业性不强的文章,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现状相适应,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Sci-ence》、《Nature》、《Aquaculture》等权威期刊一些难度适中的期刊论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

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应具有多样性,使学生能力的培养能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即兴演讲、外文文献检索、讲故事等多样形式,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动的情形和氛围,让课堂活动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契机,组织国外专家讲座、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动,多与国外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视频交流和互动等。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利用留学生及交换生的资源,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互动,中英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MOOC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加方便的找到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水产相关的学习期刊资源和网站资源,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接触前沿性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微博等不定期的更新专业英语资料,把握相关专业研究前沿,让学生们根据内容多互动,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这个培养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且对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的结构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和要求[8]。首先,对多数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从普通教师向水产专业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通过深造和加强学习来适应新的要求与挑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教学所涉及的水产专业知识,这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其次,专业的教师同样也需要角色定位,即专业-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和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特点,还需要熟练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较好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在水产养殖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大趋势下,应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并对专业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训,例如输送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老师到国外有水产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或者在职学习等,让他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来尽快胜任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上的需要。再次,可以引进海归等高水平英语人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使现有教师产生危机感,从而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明俊超,蒋高中,袁新华.高校水产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58-160.

[2]张玉秀.“参与型”课型在高职水产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06,04:43-44.

[3]王迎宾,王征.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211-212.

[4]王迎宾,王征.水产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0:69-70.

[5]张艳.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效应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6]张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7]何伟.关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270-272.

第8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很多人手头可能有这样一笔积蓄。这是一个你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数字。当你想为它细细做些规划的时候,却又突然发现这个数目非常尴尬。如果我们把投资分为金融性投资、经营性投资(也就是创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很显然,房地产投资的门槛你是跨不过了。那么在剩下的金融性投资、经营性投资和消费中,你又该如何分配呢?全部拿来炒股,会不会风险太高;全部投资债券,看起来收益又很低。

我们就从投资的第一步―分析风险开始,看看10万元可以做什么样的投资计划。强调风险,是因为每个人获得这10万元的方式仍然有很大差异。

接下来,我们为你展现了过去10年间,10万元用于投资股票、债券、黄金和保险分别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尽管过去不代表未来,但经验可以帮助你决策。我们还列出了10万元可以投资的创业项目,以及用10万元提升你自己的建议。

在P44至P46,我们总结了6种常见的个人 / 家庭类型,请理财师根据他们的风险水平和收入状况给出配置建议―你不必对号入座,但也许可以有所启发。

当然,拥有10万元的你在投资之外还有别的选择―消费。既然投资是推迟现在的消费以获得未来的购买力,也就是为了未来的消费,那么用你的10万元提早兑现你的幸福感也不错。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为你的10万元做个打算吧!

你能冒多大风险?

衡量你的风险承受力,是决定你投资风格和理财策略的第一步。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释。你既不能阻止一个爱冒险的80岁老头儿把自己每月赖以生存的退休金全部投入股市,也不能强迫一个28岁的保守小伙彻底解放他的银行存款。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国金证券理财中心上海区副总监宋静漪说,理财师在衡量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时会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所谓的主观因素由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决定,体现了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态度是保守还是激进;而客观因素指的是投资者的收入能力、家庭状况、年龄甚至性别等等。简单说,主观因素是指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而客观因素是指投资者能够承担的风险。

然而,一个人的主观风险承受能力与他的客观承受能力常常不相符合。但即便如此,即便你就是那个80岁的老头儿或28岁的青年,我们也建议你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很多时候,你的过度保守或过度激进只是因为你对自己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认识有了偏差。

就算你打算继续靠想象来判断风险,至少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想象偏离现实多少。

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4个因素

收入

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体系里,收入的权重占40%。一个80岁、拥有亿元资产,每年靠利息就能获得百万收入并满足日常所需的老人,他可以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远远高于一个每月结余不多的年轻人。

衡量收入能力,一个常用的工具是结余比率,即结余/税后收入。它表示了除去各项支出后,你每年或每月能获得的现金盈余是多少。手头有充分的结余,你可以拿来储蓄再投资的钱就更多;你能够承受投资失败的能力也就越强。通常,结余率超过30%,说明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和控制支出的能力较好。

除了收入的高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收入的稳定性。假如你是通过利息的方式获得了1万元,这1万元的稳定性就比较强,对应的风险就较低;假如你处在一个周期性行业,收入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波动剧烈,那么最好为收入低谷早做准备。

衡量收入稳定性还有一个指标,叫做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这个比率越低,你的收入越稳定。同样月收入1万元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全部来自于工资,而另一人的一半来自于工资、一半来自于房租收入,那么,后者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强一些。因为他即使没有了工资收入,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家庭状况

家庭状况在客观风险承受体系中的权重也为40%。一方面,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抚养,并且这里的老人不是那位极端富有的富爷爷或富外公,小孩也没有一出生就继承大笔遗产,那么家庭的日常开支和为老人、小孩准备的应急开支就有可能要增加,相应的生活压力增大,风险承受能力相比单身时会降低。另一方面,有了家庭后,理财师在衡量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就会将你的家庭也考虑进去。总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来说,个人/家庭的承受能力由高到低分别是:单身>双薪无子女>双薪有子女>单薪有子女>单薪需要抚养子女和老人。

年龄

正常状况下,年龄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低。这是因为年轻人拥有一种叫“人力资本”的东西。考虑到工资收入的成长性,拥有人力资本相当于拥有了大量的债券类资产,因此才有了那个著名的“年龄―债券”资产配置法。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年轻人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是因为当他们在短期内遇到账面亏损时,可以有较长的时间去弥补损失;而老年人就未必如此。年龄在衡量体系中的权重占15%。

性别

通常,女性被认为风险承受能力更低。这是因为她们往往:1.工资水平相对男性较低;2.承担着生育,以及大部分照顾孩子及老人的责任;3.寿命预期更长。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报告对2005年至2010年各国预期寿命的估计,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4.8岁,而男性则为71.3岁。这意味着女性要比男性多准备至少3.5年的养老金和应对疾病及意外事件的开支。

有趣的是,在实际的投资中,女性确实比男性表现得更谨慎,证明她们对自己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然,随着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男性的差别越来越小,性别在风险承受能力中占的比重也相应降低,为5%。

你的人力资本可能面临的风险

我们说收入,即人力资本是衡量你客观风险承受能力最重要的因素。那么人力资本又有可能面临怎样的威胁?

地理位置和通货膨胀

你可能很少把地理位置的因素作为风险之一来考量。试想一下,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为一个以中国为基地并以人民币支付工资的公司工作的人,如果中国经济现在进入长期的衰退,你的收入必然遭到重创,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大大减弱。可以说,你所拥有工作技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哪个地方生活,因此,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无法避免地受到所在地的经济、政治环境左右。

至于通货膨胀,很明显,如果你的工资涨幅跟不上这个可怕的数据,那么你的人力资本就等于在贬值。万一你一年挣到的钱还不足以满足你的日常开销,那就更别谈存钱保障未来和储蓄增值了。

一些特定风险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为一家外贸出口公司工作,那么你最该担心的就是产品主要出口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类似的因素还包括原材料成本、利率等等。

投资股票

过去10年10万元投资股票可以赚多少?

市场平均:3380元

股票型基金:78800元

购买优质公司股票并持有:952112元

关于赚钱的秘密,人们最无心保守的恐怕就是这条:“想赚钱就去买股票吧!”股票大师们都孜孜不倦地希望向人们证明,股票是比债券、黄金更好的投资,因为人们“也许不需要黄金、债券,但永远会想喝可乐”。

然而与大师们的说法相悖,A股在过去10年间的表现让大部分投资者感到了失望。过去10年投资A股会怎样?2002年至2011年,上证综指在1643点开盘,经过了从998点到6124点的一路迅猛上涨和之后的急剧下跌,最终以2199点收尾。10年涨幅为33.8%,年化收益率为3%。

这看上去是个正收益,也没有股指跌破2300点时媒体说的“A股十年零涨幅”那般恐怖。但若在这个基础上减去可怕的通货膨胀率―这10年间年均涨幅为2.7%―和佣金费用,股票的收益就丝毫不像大师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妙了。

如果你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购买一只由专业人士打理的股票基金,结果会好些吗?答案令人稍感安慰。股票和偏股型基金中唯一一只成立于2002年前的基金,南方稳健成长,它在过去10年间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78.8%,年均增长率5.9%,战胜了市场和通胀,可谓相当不易。

如此看来,至少在过去10年,股票实在不是什么值得投资的对象。也许有的人在上涨过程中赚了一笔,但很快又在之后的行情中交出了自己的收益,最终获得与通货膨胀基本打平的成果。你可能不禁要开始怀疑大师的力证是不是只是为了鼓吹更多的人购买股票,而股市只是一个用来骗钱的地方。

但大师们并没有说错。

有关股票的真实收益,有一个著名的“西格尔常数”。它是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杰尔米・西格尔通过统计1802年至2001年间美国股票、债券和黄金扣除通货膨胀后的收益得出的结果。它的内涵是,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率在6.5%到7%左右。相比之下,债券和黄金的收益率分别只有3.5%和0.1%。

西格尔常数说明,股票长期是赚钱的,并且比债券和黄金的赚钱能力更强。当然,有人会说,中国的市场和美国的成熟市场不同,不能用这个标准衡量,特别是A股还存在着令人诟病的分红问题。截至2010年末,A股的2035家上市公司在1990年至2010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1.6万亿元。而这20年中,A股包括首发、增发、配股累计融资共3.7万亿元。也就是说,A股投资者20年往股市中投了3.7万亿,拿回现金回报1.6万亿,算下来年化收益率才1.8%,既没有跑赢通胀也没有跑赢定存。对此,股票的反驳是:股票收益不只来源于现金分红,还有股价上涨的资本收益。纵观上证综指从1990年至2011年这21年的指数变化,你会惊讶地发现,尽管经历了从6000多点到2100多点的剧烈变动,把时间拉长后,指数仍上涨了近22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6%。同时,如果以199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则2011年的指数为261.1,上涨了2.6倍,年均通货膨胀率2.3%。就这21年的数据而言,A股的表现不仅战胜了通胀,甚至还好于美国市场的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A股确实存在着股民“七平一盈二亏”的状况。市场赚钱,投资者却亏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状况?巧合的是,贾森・茨威格也研究过这个现象。他发现,从1926年到2002年,美国股市的投资者获得的年均收益几乎比市场本身的收益低1.5%。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亦逃不过这个尴尬的局面。1991年到2004年,美国共同基金的年均收益平均值为7.4%,而基金投资者的平均年度回报仅为5.9%。

那消失的1.5%去了哪里?在贾森・茨威格看来,投资者会损失收益是因为他们不仅没有高抛低吸,甚至都没有买入持有。他们常做的事情是高买低卖―“在价格区间顶部进入,然后在底部将资金捞出”。

这个说法固然有道理。不过,如果仅仅从价格来判断“高抛低吸”,投资者如何知道股价不会跌得更低?要踩准一只股票涨跌的节奏,这种高难度动作只适合冲浪选手。那么,普通投资者要获得和市场相同、甚至超越市场收益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我们假设有一位投资者―就叫他“昏睡先生”好了。他在2002年买入了10万元的万科A,然后就陷入了长长的睡眠(这使他在几次大股灾时都没有抛出股票)。10年后,昏睡先生一觉醒来,想起了自己的股票账户。于是他打开一看:当时的10万元居然已经变成了105万元还有多。事实上,只要你持有任何一只我们在2012年第7期封面《寻找最赚钱股票》中提到的50家公司的股票,然后昏睡上10年,都能获得总收益超过430%,复合年化收益超过15%的收益。

投资股票,你是在购买企业的生产力。买入优质公司的股票并持有,是一种比在股市中冲浪安全感更强、同时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更高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买入持有并不等于买入一只优质公司股票然后将它永远地放在你的“自选股”中。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在不断变化,即使是优质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有可能随着管理层的变化、公司策略的制定而产生改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完全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追踪它的基本面变化,并且做出恰当的判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也是格雷厄姆为什么把积极型投资者定义为“一个愿意为投资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人”,并认为他们可以比保守型的投资者预期更高的收益。

假如你是一个没有太多时间分析股票的上班族,又想获得股市增长的回报,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做法做一位“纪律先生”。纪律先生通过定投的方式购买指数基金,并严格地执行停利和止损。A股在过去的10年中,尽管指数最终的涨幅不大,但中间却有很多上涨10%、20%的机会。如果纪律先生在每次达到停利点时就获利了结,在到达止损点时也果断退出,那么他在过去10年中的收益依然会相当不错。

做一名有纪律的投资者是个常胜方法,只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投资债券

过去10年10万元投资债券可以赚多少?

国债:43948元

企业债:67603元

纯债券基金:75734元

有一句话叫“绅士更喜欢债券。”一直以来,债券都被当做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两种看法都站不住脚。

在2002年购买当时票面利率为2.7%的10年期国债的投资者绝对不会因为他们的决定感到懊悔。因为这个看上去极低的利率虽然毫无炫耀价值,但却神奇地与这10年间通货膨胀的涨幅正好持平,还可以让投资者避开几次股市大跌和漫漫无期的熊市。根据时间成立最长的中信标普指数,中信标普国债指数在过去10年的年均收益率为3.71%。

此外,投资债券还有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好处就是抗通货紧缩。没错,我们过去10年的生活一直与通货膨胀相伴,它侵蚀了我们手中资产的购买力。但中国历史上,在1990年代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这对投资者而言更是个灾难。因为通缩时期,物价水平持续大幅下跌,企业无法提高其产品价格,结果是你的工资收入一定会降低。同时,由于企业提高利润的压力增大,股票市场也不会有好的表现。也就是说,你的固定收入和投资收入都会变得非常差劲。而这时,持有债券的投资者仍然能获得每年3%的利息,并且这部分钱的购买力由于通缩反而在提升,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2002年,除了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品种还包括部分企业债、铁路债券和可转债。中信标普企业债指数在过去10年的年均收益率为5.53%。假如这位绅士同时又购买了一些企业债,那么他的收益率将超过4%。从过去10年来看,这个收益比股票好太多。

因此,认为债券的收益低并不正确。与之相应,债券也绝不是一种百分之百低风险的投资。特别是企业债和公司债。购买这些债券,投资者遇到的主要是信用风险,也就是企业违约的可能。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上,企业债、公司债违约的多为个案,有的债券即使违约了,也因为有国资背景而最终由政府“兜底”。对投资者来说,这就仿佛获得了无风险担保。但这种政府买单的做法本身不符合债券和投资规则―高收益必然匹配着高风险。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规范化,这种免费的“无风险担保”将越来越少。

购买国内债券还要面临流动性风险。上投摩根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赵峰说,目前,95%的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而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大部分流动性又较差。这意味着如果你持有一个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当你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并想把它卖出去的时候,你也许会找不到卖家。

从这个角度看,投资者想要构建一个自己的债券组合其实非常困难。你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企业信用风险,还要持续跟踪债券的流动性变化来决定买卖时间。所以,个人投资者想要分享债券市场的收益,最好的途径是持有债券型基金。债基的成立高峰在2003年以后,选取2003年至2004年期间成立的若干只基金为样本,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一级债基的年化收益率在6.4%左右(包含打新股收益率),纯债基则为5.8%左右。

归根到底,债券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它不像投资股票那样可以因为公司的收益能力提高而获得成长性。但是,不得不承认,债券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对象。对于债券当前的投资价值,赵峰认为,现在通胀正处于下行通道,债券基准利率大幅上行的空间有限。而目前公司债、企业债的绝对利率在5%到9%,处于历史均值之上。当你拥有10万元时,不如配置一些债券资产吧!

投资黄金

过去10年投入10万元购买黄金可以赚多少?

294200元

说到黄金,西格尔对于黄金投资的收益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不幸的是,从他开始统计的1802年,投资1美元买黄金,到2001年价值14.38美元,但期间通货膨胀了也达到了14倍左右,这笔投资基本没赚什么钱,而用黄金投资抵御通货膨胀只是一种错觉。

当然,作为手持人民币的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没有必要为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上涨买单。从这点上说,我们似乎比美国人走运一点。但是,通货膨胀往往意味着美元的贬值,这就造成了人民币购买黄金的另一种风险,也就是汇率风险。

由于国内投资者可以参与的现货黄金投资都是基于人民币结算的,所以决定国内现货黄金价格的因素就有两个: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以及人民币的汇率,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使国内黄金的价格产生变化。

我们来计算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国际黄金价格于2002年1月1日以297美元/盎司开盘,在2011年12月29日以1534美元/盎司收盘,期间上涨416.5%,折合成年化收益为15.3%。但是,作为一名不用受美国物价上涨影响的中国投资者,你并不能获得这全部416%的收益。因为在这10年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2002年初,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8.2757,而到2011年底已经变为6.3157。所以这两个时点的黄金以人民币计价,分别为2457.9元/盎司和9688.3元/盎司,涨幅为294.2%,年化收益11.4%。

如你所见,这个收益在过去10年里超过了债券和股票平均水平。但我们仍然不认为投资者应该就此便大举投入金市。原因有两个。我们知道,国内投资者投资黄金最主要的方式一是实物金,二是纸黄金。购买实物金,你可能会面临回购的问题。黄金的回购渠道并不多,而且回购时多需要缴纳手续费,会吃掉你的一部分收益;而购买纸黄金,你不拥有任何实际资产。它不像投资股票或债券,表示你对公司或政府资产具有间接索偿权。你的收益或亏损仅仅来自于数字的变动。

的确,黄金有一些工业和装饰用途,但这些需求远远不足以消化黄金的产量。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2011年,黄金的需求达到14年来最高,但主要受益于创纪录的投资需求、中国的购买需求和各国央行的购买。其中,投资需求占40%。

这个数字说明,至少有40%的黄金购买者不是为了将黄金用做某种生产性或装饰性用途,而是单纯地为了投资―他们买入时只是希望其他投资者将来会以更高的价格买入。

对这种行为最好的概括便是投机了。简单来说,投资黄金,尤其是纸黄金,是十足的投机。而即使从投机的角度来看,现在也不是一个好时点,因为黄金的价格已经涨得过高了。

投资保险

记住,保险不是一种投资品。更关注它的保障功能吧。

严格地说,“投资保险”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错误。因为保险并不是一项投资品。保险真正的作用应该是保障,跟获得更高的购买力没有关系。关于“投资型保险”,比如分红险这种奇怪的产物,如果保险推销员向你游说,很难保证你能不被他鼓动。因为经验是,只要你在保险推销员开口的前三分钟内没有拒绝他,那么你最终一定会买下些什么。下面,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问题,一旦你和保险推销员开始了超过了三分钟以上的交谈,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你的防御能力:

他说的收益是单利还是复利?

为了说服你购买,保险推销员通常会向你展现一个若干年后的收益率。比如,投保20年后返还150%的保费,也就是说,你将会获得50%的保证回报,平均每年的收益为50%÷20=2.5%(单利)。但是按照复利计算,20年50%的收益合年化收益率其实只有2%。别小看这0.5%的差异。经过20年的复利累积,最终的收益会差156266元。

分红率确定吗?

分红险的特点是,假如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良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红利分配。这说明,可分配的红利是不确定的。保险案例演示上也会假设红利收入在低档、中档、高档时分别会怎样。假如保险公司经营不良,红利收入为0,那么你不但得不到收益,还损失了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

同时,要记住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率和你的分红率不是等同的。比如,推销员会告诉你公司去年的盈利率是8%,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获得8%的分红收入。你能获得的分红率会由精算师重新计算,同样不能预计。购买保险,最好还是关注它的保障功能。

经营性投资

不花力气也能赚钱,7个行业你要注意。

手头有10万元想投资创业,却苦于缺少时间和精力,入股创业公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哪些行业值得考虑,哪些行业是一定要避免的?你又该如何甄别值得投资的创业者?我们有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哪些行业可以考虑进入?

家政服务类

月嫂工资超过医学博士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撇开炒作的因素,都市家政服务越来越稀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没有时间打扫卫生的都市人会越来越多,不管你是否认同月嫂们的职业价值究竟值不值4000元甚至更高的佣金,供需关系长期不平衡的态势仍然可以预见。因此,投资朋友的家政服务公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交通出行类

“在一定的地区内,几个朋友合伙创业提供旅游代驾、商务代驾等交通服务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创业方式,”同道创业总裁、安琪创投天使基金合伙人陈良红说,“这一类的创业一般几十万元的投入即可,收益可能不会太高,但比较有保障。适合资本较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创业者。”代驾公司、跑腿公司的固定投入很少,房租、装修、水电的开销几乎都可以省去,接不到业务时也没有太大的财务损失。虽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已经小有规模的创业公司依然可以考虑投资。

休闲娱乐类

目前,休闲娱乐的概念已经不局限在KTV、桌游店、茶楼,比如上海郊区兴起的草莓园,抓住农家乐、田园风光、自助采摘草莓等概念,取得了不错的回报。这类以城乡结合部为基础的休闲娱乐类创业项目,资本投入较少,前景不错。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一地区土地的增值亦十分可观。

社区教育类

社区教育类创业项目形式很多。比如利用自家车库、住宅加盟青少年培训机构,为附近居民区的小孩提供书法、美术、象棋培训等。这一类创业的支出主要用在了教师工资和加盟费上。由于预付学费,资金回笼速度很快。提供这一类的社区服务,利用区域性资源创业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经营性投资。投资门槛低,风险也较小,一般不愁客源问题。但在做实服务、巩固长期合作关系方面,仍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哪些行业是一定要避免的?

新型农业类

新型农业已经成了被众多媒体热捧的创业题材,政府的高额补贴也让不少创业者眼红不已。但由于农业本身的长线投资属性,资本量有限的投资者一定要避免。生态农业产品由于其产量低、价格高的特点,消费群体还很不成熟。同时,市场上以假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便是真正的有机农产品也无法被识别。“我们去年开发了700亩土地的生态农业,只拿到100万元的政府补贴,完全无法弥补亏损”,江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寿祥说,“新型农业是政府大力提倡的,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往往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如果创业者没有可靠的政府关系,拿到的补贴微乎其微。”因此,不推荐将10万元投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类的创业公司。

高新技术类

移动互联网是时下很潮的创业题材。Instagram被10亿美元收购,愤怒的小鸟太空版的下载超过5000万次……各种关于成功的App及其开发者的新闻层出不穷。事实上,根据市场营销机构App Promo的一项调查,绝大多数的App开发者甚至还在盈亏线上挣扎。有59%的开发者连保本都做不到,80%的开发者无法仅靠App维持自己的生意。对于以移动互联网、信息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为噱头的创业公司,普通人难以把握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且高新技术公司具有显著的高风险。巴菲特说,不做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高新技术类的创业公司回报率很高,股份升值很快,但我们依然不推荐非专业人士投资这一领域。

金融服务类

存款利率太低、理财产品收益不稳定,那么投资金融服务类的创业公司怎么样?金融服务类的创业公司,动辄以20%甚至30%的年收益吸引投资者。但如果探本溯源,往往会发现它们是以一种类传销的金字塔骗术在经营。投资者好像成为了股东,其实只是顾客。金融服务类的创业公司,组织架构复杂,盈利机制往往很模糊,属于高风险类创业项目。

谁是值得投资的创业者?

如果投资创业是一场比赛,选择行业、项目就是选择赛道,创业者则是赛车手。赛道太拥挤,好的赛车手也不能跑到前面。即便是一条好的赛道,也要审慎甄选合适的赛车手。

“关键是人要靠谱,很多人拿了你的钱却去瞎折腾,”陈良红说,“创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按时还钱就是创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做生意讲究信用,一个珍惜信用的创业者才有可能赢得创业这场长跑。”陈良红从事创业投资多年,他认为投资者不熟悉的创业者就好比“马路上的美女”,看上去非常迷人,容易让人头脑发热,贸然交往风险其实非常大。尽量投资自己生活圈子里的创业者,而不要在某个会议上听说了一个好的创业项目便心猿意马,这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创业投资非常重要。

你该注意哪些风险?

接受你投资的创业者常对你心存感激,但事业逐步做大后,很容易对投资者“出钱不出力”的情况心有芥蒂。也就是说,你所出的钱“价值变小了”。这种情绪经常是投资者始料未及的。

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即便是亲朋好友的创业公司,也必须在投资前,以书面条款的形式约定一系列的底线。比如股权可不可以稀释,如何进行分红等等,不仅如此,有时也要为双方的合作关系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担心合伙创业有风险,也可以选择一些可以单干的小生意。做小生意,要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的直接需求,生活服务类是我们推荐的创业方向。比如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居民区、商业网点开一家特色餐饮门店,做实口味、卫生和宣传,往往回报不错。另外,洗衣、洗车等社区服务类的创业项目,都可以考虑。与投资别人的创业计划相比,这种单干的小生意往往动员家庭的力量就可以完成,也可以享受到自主创业的乐趣。

去消费吧!投资你自己

不管过去还是未来,开心要紧。

投资自己是获得提升最有效的办法,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消费,因为前提是,你本身就是最大的未来财富增长点。

投资自己,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MBA。10年前,根据福布斯的数据,一位有7年工作经验,入学前平均薪资8.5万元的职场人,在读完MBA后,起薪便能达到16.2万元,几乎翻了一倍。不过,2012年国内一流高校在职MBA的学费都已经超过18万元,全日制MBA项目中,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费都至少要12万元,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的全日制MBA的学费也超过了30万元。看回报率,全日制MBA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年薪达到41.6万元,是入学前的4.5倍,年均薪资增幅17%。

你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证或许能够帮到你。比较火的金融行业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证以及会计行业CPA(注册会计师)证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证书的获取比较困难,常常需要经过多年的考试,外加一定年限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所以含金量也相对高。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权威数据统计出,有了这些证件工资能涨多少,但是大量企业招聘信息中对这些证书的期许却不容忽视。当然,除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外,考取这些证书的成本其实并不那么高,其中最贵的CFA,3年顺利地考下来,报名费用大约2万。其他证书的报考费就非常低了,例如CPA,单科60元左右,一共考6科,即使有需要重考的科目,费用也不过千元。

一个可能会被你忽视的投资渠道是行业论坛。MBA的附加值中,人脉是重要因素,其实你也可以有其他渠道扩充它。试试参加行业论坛、会议吧,它也是深入该行业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获得好的论坛、会议信息?可以先从三个维度分析自己:我在什么地方?什么行业?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例如,上海房地产行业的某建筑师。接下来,寻找并关注相关协会,比如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上海建筑行业协会等等。另外,还要关注这个行业的标杆人物、行业名人。然后积极关注协会举办的活动以及标杆人物参加的活动,既可以通过下载论坛报告进行自我学习,也可以实际参与到会议中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行业网站,这些网站不仅会提供行业活动的相关信息,还会有专业观点、职业报告等,作为职场人的你大可以积极参与这些兴趣小组,加入到职业的网络社交圈中去。这时候,锻炼你在公众前的表达能力也是一类有效投资。

至于消费,它一定是你最熟悉的事。你可能需要租房、买车、朋友聚会,把这些支出和能够给你带来回报的投资相比,你可能觉得不是那么划算。但是,将你租来的房子装置得更像一个家、花笔钱让你的生活更方便、拓展你的朋友圈,这都是挺好的事儿―你现在的生活因为这些消费变得更好。

有时候,钱花出去了,不一定能立即产生投资回报,比如旅游、度假,或者读书、培训,但是别忘记,你的价值,比起前面所说的股票、债券、黄金,要高得多。投资这件事,本来就是为了让你在未来更有安全感,为的是未来的快乐;把钱在今天消费掉,是为了今天的快乐。所以,别总是为一时的花销上涨愁眉苦脸,更有自信些。

我们接下来会采访几类不同的家庭,他们代表着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你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标签,找到和你最像的那一组,学习如何配置自己的10万元资产―或者,如何让自己更有效地实现财富增值。投资和消费这两件事会伴随你一生,开心点。

合理规划你的10万元

不同类型的个人和家庭,应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

我们总结出最有代表性的6类人群,并请元鼎财富事业发展部总监刘佳栋、国金证券理财顾问袁新宇,以及恒安标准人寿理财师刘启斌为他们提供理财建议。你可以参照他们,梳理出自己的财富方案。

CASE 1 : 单身 低收入 无负债

文静在外贸公司担任销售工作,月收入3500元。她与父母同住,有一辆小车,不用负担房贷、车贷,每月日常开销1000元。她每年最大的消费支出是旅游,约7000元。工作5年后,文静存满了10万元。

文静爱好摄影,曾想过投资10万元开设一个个人摄影工作室。长期来看,她希望自己成家后能在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段购置一套150万元左右的房产。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文静未来打算购置房产或者创业。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建议理财走保守路线。可以用其中的8万元作为购房或者创业的启动金,配置为低风险债券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

建议利用其中的20%,即2万元投入职场,若能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突破,提高自己的收入,则对于未来的购房或者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文静每年花7000元旅游,达成该计划需每月准备600元。则每月节余可为该笔资金做一个储蓄计划,每月600元储蓄在一只债券基金中。

扣除日常开销和旅游基金后,每月有1900元节余,可做应急准备。由于文静日常开支不大,可将其中的1000元用做银行存款或配置货币基金,其余配置较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定投来配合启动金。

建议配置250元 / 年的10年期定期寿险,保额10万元。文静目前没有商业保险,本身收入不高,未来10年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10年,购买一份定期寿险完全有必要。

CASE 2 : 单身 高收入 无负债

乔三石大学时在电脑市场做销售,存到第一桶金;2008年离职做了1年的SOHO设计。他只用了2年多便存到第一笔10万元。乔三石在杭州居住,每月房租1500元;日常消费也不高,平均每个月1500元。乔三石曾投资过少量股票,2008年开始股票大跌,他在高点把股票卖掉了。无负债。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PLAN A: 如果要买房

假如考虑在杭州定居,乔三石可购买一套小户型过渡。如购买一套单价在2万元、4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需首付16万元,加上税金装修等共需20万元。贷款30年,按基准利率计算,每月还贷约4200元。若准备买房,他应选择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以尽快存够首付。建议10万元一次性投入货币基金。

PLAN B: 如果不买房

假如乔三石暂时没有买房计划,可尝试为将来某一目的,比如买房、结婚、养老金等的启动资金做合理配置。10万元中的70%可做权益类投资。乔三石有证券投资经验,可考虑部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特别是目前沪深300的估值处于低位,可以部分入市。例如4万元投资股票,3万元投资平衡基金或者ETF。

20%低风险资产配置,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比如2万元的债券基金。

10%做流动性资产,满足家庭紧急备用。可以选择5000元银行存款,5000元货币基金。

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好的乔三石,也可考虑吸纳部分贵金属,比如直接购入实物贵金属或者纸黄金、纸白银。或者选择市场上的创新金融产品,比如目前流行的P2P产品,年化收益在7%以上。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乔三石每月结余7000元,建议按照买房与不买房的需求分别以1:6和4:3的比例用于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定投。

CASE 3 : 已婚 有房 有负债 无子女

宋少博在北京一家研发中心工作,月收入6000元;妻子在外企做HR,月收入5000元。两人现在还没有小孩,每月生活开支2000元。

宋少博单身时买了房,父母帮他付了首付。现在夫妻两人一起还贷,共计贷款50万元,分30年还清,月供2700元。目前有10万元银行存款,房子现在价值120万元。两人想为孩子未来出国留学准备一笔教育金,并为养老做打算。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宋少博家庭收入、开销稳定,贷款偿还额在合理范围内,但以所有积蓄用现金存储形式来说有些过于保守。他们家庭开支较为稳定,可以留下月支出3倍的钱,即(2000+2700)×3=14100元作为备用。考虑其他资金紧急用途,可将10万元中的2万元留做家庭备用金,其中5000元到1万元可选择货币基金,其余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

为孩子积累教育金的投资应该偏向保守稳健,可拿出50%至60%做相对保守的储蓄计划。建议拿出5万元购买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

剩余的3万元可考虑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基金。鉴于宋少博家庭的投资需要偏稳健,同时考虑到目前货币政策的降准和降息的可能,建议用其中的2万元配置债券基金。

最后的10%可做稍激进的投资,以增加组合的整体收益。推荐波动率大的股票型基金,或可以尝试目前市场上的分级基金。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每月节余6300元,该好好利用做一个长期准备金,可利用部分(比如4000元)投资股票或者偏股型基金作为未来家庭养老金的储备。

宋少博家庭有房贷2700元 / 月,建议针对此项做风险防范。可购买10年定期寿险,二人的保险支出约为320元 / 年。

CASE 4 : 单身 高收入 有房 有负债

29岁的周知月收入1.7万元。他于2009年1月买了一套小户型住房自住,目前价值85万元。月供4300元;还有5年还款期。他同时贷款买了一部15万元的车子,月供2200元,还有4年还款期。目前他手头有10万元存款。周知计划在3到5年内结婚,并购置婚房。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考虑到周知未来3到5年有两大人生目标需要实施(结婚、婚房),因此非常需要对现有资产和每月结余进行规划。周知的消费很高,月支出达到了收入的75%,因此储备家庭紧急备用资金非常必要。其每月固定花销为3500+2200+4300+1000=11000元,可以储备3个月,约3万元在紧急备用金账户。持有形式可以为1.5万元活期存款,1.5万元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

10万元中拨出60%左右作为购置婚房和结婚的启动资金,假设是6万元的启动资金,若能够配合每月5000元的再积累投入一个年回报率8%的组合(平衡基金或者偏股型基金),5年后可以积累约45万元。

可考虑抽出10%的资金,即1万元投资风险较高的投品。比如分级基金、贵金属等。主要目的是通过较小资金的尝试和学习,掌握投资工具的使用。

提高结余比例。周知虽然收入高,但是消费比例过大,结余过少,只占到了收入的25%。建议慢慢提升到40%左右,即6800元,以便日后更快地积累结婚款和购房款。另外,汽车贷款的还款利率偏高,也可以考虑适时还掉部分车贷,以减小总负债和月还款金额,即增加月结余。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周知正值事业上升期,可适当尝试点风险较高的投资工具,但可能工作太忙,不太建议投资股票。可用每月结余的3000到5000元投资指数基金。

他每月有4300元房贷,建议为自己购买一份保额、期限与房贷相对应的消费型寿险产品平衡风险。

CASE 5 : 已婚 有房 无负债

张锋夫妇的月收入为1.75万元,他们去年刚刚还清了房贷。他们有一个4岁的儿子。目前两人的房产价值为200万元左右,想在小孩上学前换一套学区房,价位大约在270万元。同时希望以后送孩子出国留学,费用大约在50万元左右。手头有10万元存款。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张锋家庭工作稳定,结构非常稳健,建议适度添置家庭保障。家庭备用金准备:固定花销=3500+3000+700+300+1200=8700元,应急资金=3个月固定花销,即2.61万元。考虑到小孩有不时之需,建议配置3万元,其中1万元银行存款,2万元配置流动性较好,收益高于活期利率且风险较低的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

结余比为50%,非常理想。若能善加利用或能满足换房资金和教育金的储备。例如将7万元作为3年后孩子上小学所需要的换房启动金,配合每月5500元的追加投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组合配置(如平衡或偏股型基金)中,假设8%的收益率,则届时会有近30万元的储备,在今后换房时,稍加利用公积金贷款或许就能满足换房需求。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希望在未来送孩子出国读书,则可通过海外基金的形式完成。海外的产品相对丰富和成熟,同时也可尽早进行外币储备,现在人民币处于强势期,适当配置外币和海外资产值得推荐。建议可在香港进行开户,选择较为成熟的债券基金或者全球配置基金,年化收益率在8%至10%。若按每月投资与2000元人民币等值的外币,到孩子上大学时(还有16年)可积累约70万元的教育金储备。

根据以上建议,每月将还会有1300元的结余。利用这些结余,为家庭购置保险。例如选择保额在30万元的重疾险,年保费在1万元左右,可大致保障该家庭的意外情况。

CASE 6 : 已婚 无房 无负债

陈书颖和丈夫刚结婚不久,和父母一起住。他们平时花销不大,有一辆父母帮着买的车,目前手头有10万元积蓄。考虑到以后会有小孩,他们想在5年内换一套房。总价在180万元左右,首付60%,即108万元。其中父母可赞助30万元,希望自己存够剩下的首付。

怎么配置10万元积蓄?

陈书颖家庭花销合理,结余充分。不过,即使没有任何的贷款还款压力,还是要准备部分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两人每月固定开支为1500+2000+1000=4500元。建议他们准备1.35万元的备用金。其中5000至6000元可采用以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形式持有。

购房资金的准备是陈书颖家庭目前最大的理财目标。建议使用10万元资金中的大部分,例如8万元来作为购房启动资金,每月再追加3500元,适当配置投资标的。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整体估值较为合理甚至偏低,建议可选择偏股型基金,争取收益率在8%,则5年后可储备约37万元,要完成78万元的首付还有些距离。届时可以降低自己的首付,配合公积金贷款来购置目标房产。

陈书颖夫妇还非常年轻,应该每年投资一下自己的职业技能,若能在5年中慢慢在职场中得到职位和薪水的提升,则未来在购置房产后可明显减轻贷款压力。

怎么配置每月结余?

第9篇:互联网农业行业报告范文

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实践能力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旨在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模式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收效甚微,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通过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使实践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和领悟,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

2.以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直接目标

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能力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式教学恰恰是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反思和领悟以达到训练和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内容

体验式教学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只有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才能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训练与培养实践能力。

4.以学习体验的引发为核心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只有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才能达成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1)理论性较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这些理论较多而且较抽象,如何使抽象的理论便于理解和掌握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能透彻理解知识,更提不上知识的应用。而体验式教学则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促使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领悟并学会应用理论知识。

(2)实践性强。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更好实现组织目标。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体验式教学正是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来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验性强。每位学生对自已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但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学生的这种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有正确的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正是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达到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2.学生应用能力现状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在针对毕业生的很多调查中指出,“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多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组织行为学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想。这一设想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三个方面。

1.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的设置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我们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创设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践性问题情境引发学习体验,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在组织中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并进而联动知识意义的建构、个性品质的养成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

2.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训练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过程来看,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就是围绕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而创设的。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始点。真实的情境是学习体验产生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理论知识、现实生活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在创设情境时,要将书本知识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只有在真实而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得以激活,积极的学习期望才能得以形成,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②从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自主地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实践性问题的引发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指明方向。

(2)构建并选择解决方案。实践性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构建备选方案。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对实践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需要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去收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合;引导学生根据对问题的认识构建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论与评价,从中选择出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

(3)实施解决方案并评价。相对较优的方案生成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其能够亲身将选择出来的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价方案的优劣。解决方案的实施与评价不仅能够检测解决方案的优劣,而且能够及时捕捉解决方案的缺点与不足,为后续调整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此外,还能让学生体会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成功与失败,在情感上得到提升。

(4)调整解决方案。在前面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方案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决,使解决方案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

(5)全面反思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对是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但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已,发现自已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已;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更大的热情。

3.实现条件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体验,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要能够引发学生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

(1)师生关系的重建。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地去体验、学习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开放、积极的氛围,只在需要时进行指导与引导。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2)教学方法的创新。体验式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溶入情境,引发体验。

①测评法。在个体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已、认识他人。而每个人对自已、对他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一定全面或正确。通过测评,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认识与测评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探究原因,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②团队任务法。在群体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团队成员间以及团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间的差异,亲身体验到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团队完成的任务类型多样。

③辩论法。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并试图解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但在解读他人时,总是有一些固有的观念或直观经验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用具有科学的理论取代那些流行的、固有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设置了“神话还是科学”环节,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提醒学生注意在组织行为学中存在一些非常流行的观念,并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正固有的观念,提高预测能力。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扮演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角色,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一方面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扮演,可以体会到理论知识并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发学生体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体验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引发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目的是否达到是评价的重点。

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践性问题。所以,对于教学组织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合适,是否能将理论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以及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氛围是否开放、积极,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教师指导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否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

(2)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发了学习兴趣,是否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实践能力,所以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上接第20页)学习、工作以后,有意识地回顾自己行为的得失,可以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方向是否合适,这个过程也正是辅导员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提供建设性意见的阶段。笔者认为,高校实习就是实施或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好时机,同学们把自己的规划积极付诸于实习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小实践,也不同于正式参加工作,它使得毕业生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岗位和单位,拥有最多包容、学习的空间及对就业工作的切身体会。

4.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交流平台多、信息传速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毕业生可从官方的职业出版物、书刊、杂志、互联网、用人单位等获得职业信息,也可以从工作见习、行业展览会、人才交流会等其他途径获得相关职业信息。在毕业之际,辅导员更加可以利用优势,扩大信息量和加快信息传速,调动全体教职工、学生,通过一切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并将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推行“一帮一,一带一,党员做模范”的活动,各班级从上到下一盘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为就业工作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专业素养、面试技巧和自我展示的能力、简历制作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大力倡导并推行这种“帮扶互助”行为,常用的方式是由一名能力强、资源多、经验足的同学帮助一名待就业同学。在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提供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面试技巧,并给予多方面的指导。

四、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成果及心得

我校把毕业生就业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从系领导到辅导员都早做准备,搜罗信息,组织探讨。我系强化以“就业观”为重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信心,找准方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排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时机来临之后要懂得珍惜,先就业再择业。在全系齐心努力下,人文与管理系今年的就业情况较往年同期相比高出了20个百分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整合系里的资源,帮助学生尽早就业。

就业关乎民生之基,和谐之本。从宏观来看,就业法规制度的完善,高校就业考核体系的建立,政府优惠政策的力度,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都是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大问题,国家、政府、高校等各层次所要做的还有很多,笔者在此只是细数一二。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国家各项政策、就业信息和学生就业意向沟通的渠道,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力量,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姚战军,陈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读与写杂志,2011.

[2]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