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科技金融发展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金融发展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金融发展研究

第1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技金融;金融发展;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53

1引言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有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的持续发展。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充分认识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发展科技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协调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从而使科技与金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得益于中部崛起国家政策的支持,信阳市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面对这一机遇,很有必要从战略上和体制上重新审视过去的政策和策略,调整我市科技金融结构的布局,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结合。

2科技与金融的相互作用机制

科技提供技术,金融提供资金。一方面,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资金与技术在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自由均衡流动,大大缩减了企业融资时间,降低了科技研发成本,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效率,为科技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技术资金,而技术资金依赖于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萌芽于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资金与技术的交换和传递在资本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运用的越来越高效、越来越频繁,从而有效的推动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二者共同支撑着现代经济的增长。

2.1科技创新助推金融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基石。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浪潮,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一部分流通在外的货币数量便为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开拓了空间,金融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以电子货币和网络交易为主体的新的交易方式和工具,这些方式和工具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性,拓宽了信息的交换渠道,其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货币、存款、债券和证券。金融领域的竞争重点开始转向为全面的科技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已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2.2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的支持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得到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才有保障。研究和开发费用的持续有效投入是为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成果收益。然而,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金融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首先,在研究开发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某个具体的项目,其资金需求量都是最大的,这一阶段中的金融资本多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投入到科技研发项目中,从而推动科研项目的市场化;其次,在科技成果转移与分散阶段,金融则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金融的有效支持将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使科技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通过企业的发展体现出来;最后,在科技产业化阶段,企业在运用科技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突破,金融资本得到了良好的回馈,科技技术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实现科技与企业发展的良性融合。

3信阳市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3.1信阳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相对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其他省市而言,信阳市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园区。2015年间,全市有6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和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分别被授予全省十先进、十快产业集聚区;国际家居产业小镇被命名为中国(信阳)新兴家居产业基地,已签约项目63家,开工建设30家,建成投产10家;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荣获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奖,上天梯被确定为国家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近年来,信阳不断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上天梯产业集聚区等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或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批准光山县紫水湾农业科技园区等8家单位为信阳市农业科技园区,信阳地区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整体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以来,在金融市场方面,信阳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呈快速增长态势,金融运行状况基本平稳,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体系建立完成,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4%和16.5%,增速位居全省前五位;在保险行业方面,保险

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保险深度为3.53%,保险密度为1347元/人,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2.5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5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9.99亿元;在科技活动投入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额为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51.18亿,比上年增长27.3%;在科技产业融资需求方面,我市科技金融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模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农业等产业都稳步发展,科技产业在河南省经济建设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3.2信阳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科技金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渠道单一

近年来,虽然财政性金融支持、银行信贷支持、风险投资支持等金融支持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生物制药、软件开发等部分行业融资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由于其尚处于萌芽生长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其经费来源仍以自筹为主,金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只有极少数实力较强且信誉好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对于多数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由于自身没有规模优势,科研和经营风险均较大,只能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拨款才能解决科技研发中的资金问题,但是单一的政府资金毕竟有限,因而不能充分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从而最终影响了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升级。

3.2.2金融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

一方面,在整个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由于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不紧密,融资、补助的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多,没有发挥出信息平台应有的资源共享作用,导致体系内部各个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影响着信息及资金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资模式,对技术型创新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信阳地区风险投资环境还不够成熟,其资金供给还不能满足我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要求。

4科技与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完善信阳市科技金融的支持政策

首先,信阳政府应当在资金与技术的注入方面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尽可能大的扶持,改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其次,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完善信阳市科技金融的支持政策,将企业、金融机构进行整合,推动技术资金规模化平台的建设;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快高新区和科技园区由量到质的发展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的整体科技含量,形成规模化的技术产业集群。

4.2促进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融合

在科技扩散的关键时期,我市应继续落实国家鼓励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确立政府主导式投资方式的前提下,将宏观政策与金融市场相结合,加快风险投资产业建设,扩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为风险投资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金融对科技产业化的影响力,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扩散,真正实现成果转化。

4.3营造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良好环境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营造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良好环境,从而提高金融资金利用效率;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公平和谐的市场秩序,完善科技信用评级制度,大家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为信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娇.辽宁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J].辽宁经济,2014,(02).

第2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2010年我国确定了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市、江苏省等地作为科技金融试点,而北京市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示范区,是我国科技金融的风向标,多年的努力终于让中关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第一,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北京的人才比例在全国位于第一,逐渐成为了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北京市的科技人员数量呈大幅度提升,在一万人中就有着338名的科技人员,近年来北京科技人员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37%,超过了上海、江苏等地。

第二,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不断提升,2015年研究投入就达到了8.9%的增长速度,研发投入强度为2%,其中北京市的科研投入强度远远超过了上海等地区,是我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同时中关村内股权投资的机构也超过了上一年。从此以外,中关村还形成了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成了北京股权投资的重点,比如大数据金融、P2P等,同时还成立了北京市科技创新板。

第三,股权投资发展稳定。股权融资主要包括上市、代办股份转让和股权投资等[1],2015年一季度,北京市海淀区股权投资机构增加了49家,其中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新增21家,占了将近全市的一半,2014年海淀区的被投金额为409.13亿元,远远超过了前几年的水平,而2015年的海淀被投金融实现新高,达到了645.34亿元,比上年高出了200多亿元,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

(二)北京科技金融体系形成

北京市中关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初步建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其中“一个基础”是指将企业信用体系看做是整个科技金融的基础;“六项机制”是指技术和资本高效对接机制,其中包括了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激励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以及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只要是指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不同融资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贸易融资等十项融资渠道。中关村还组建了多个服务联盟,比如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服务联盟等[2]。

二、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投入与国际水准差距很明显。2015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内部支出虽然比上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科研经费投入相比也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但是和国外水平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一个地区如果科研经费投入增加,那么这个地区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提高[3]。同时从科研经费的活动类型来看也很容易发现北京科研经费的问题,2015年北京科研经费用于基础研究的金额为1909930万元,用于应用研究的金额为1594874万元,用于试验发展的金额为8747665万元,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算下来北京市的科研经费投入结构是有问题的,应有研究实际投入与应该投入的差距较大,实验发展也同样太少,北京市应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

第二,企业的作用弱化,政府的作用强化。企业的作用被政府的过分参与所掩盖,科技金融要求发挥企业的作用,而不是让政府越俎代庖,不断用政府的资源去实现经济发展,这样只会使得企业失去竞争力,在社会中无法立足最后惨遭残酷的社会所淘汰,政府在整个科技金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也不能一味靠政府,企业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第三,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北京市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够完善,科技金融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应该做到适当披露,以防一些企业心存侥幸,在没有披露信息的情况下搭便车,北京市中关村先行先试的优势令北京市成为国内科技金融的佼佼者,但是也要注意加强信息的共享和联通,促进科技金融更好的融合。

三、北京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风险控制,减少政府干预。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对科技金融发展来说很重要,政府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不是直接去干预,北京应该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并将风险控制与中小企业咨询服务进行结合,同时要设立一些中介机构进行监督。

第二,建立社会性科技金融机制。所谓社会性科技金融机制是指通过一些科技金融中介来促进科技金融,目前北京的科技金融中介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科技金融中介的数量以及种类,如今拥有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也不能独当一面。建立社会性科技金融机制对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北京市需要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从而起到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目的。

第3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风险资本;金融机构;高科技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引言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支生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在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融资瓶颈等诸多问题。风险资本的介入无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解决至关重要,但其他金融机构与风险资本进行有效互动却能在战略层面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双高”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顾名思义,既有“科技”的特性,又有“中小”的规模障碍。一项成功的“科技”能够转化出成本低、效益高、性能好、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产品,使得投资于该企业的资本投资利润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和产品。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科技创新内涵的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性的特征。近几年,正是一大批具有这种高收益、高风险基本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高风险性特征,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的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风险,大多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应当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1)风险预警机制。包括建立从风险评估信号和指标体系以发现风险,到风险发生后快速反应,达到风险控制的整套体系。

(2)内部约束机制。通过约束企业内部各运作主体按既定目标要求和具体标准从事相应活动,以达到控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3)激励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达到预定目标时设定相应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安排。

2.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风险转移功能

企业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在企业组建、运作以及上市过程中来自于企业外部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大多具有不可确定性。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行业性政策风险、贸易风险、机会风险等,而其转移方式主要有:

(1)利用风险交易机制转移风险。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源于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转移,通过将与该抵押贷款债券相关的抵押贷款资产池中所有的风险和收益也就顺利转手给投资者,从而实现风险转移功能。

(2)建立外部风险共担机制分散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不确定因素占绝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独自承担风险过大,如何分散风险投资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显得尤为关键。引入更多相关金融机构主体实现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互动既能解决风险投资机构独自承担的风险,又能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增信的作用。

三、风险投资与其他金融机构互动机理研究

风险投资机构愿意与其他金融机构互动的原因主要从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1.互动的外部激励――政府推动各主体间互动

风险投资由于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收益相匹配而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我国风险投资却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此,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多类金融资本涉足股权投资领域,使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拓宽,促进了风险投资机构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互动。如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就为中国的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业资本的活跃,同时完善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客观上促进了风险投资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2.互动的内部激励――互动主体之间风险收益相匹配,

各主体之间之所以进行互动,原因在于各方风险收益结构的相匹配: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争取最大的盈利,这与风险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和风险大相矛盾。但是,根据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可以看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不仅不会危害银行的安全性,反而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收益性。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过剩,急需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问题,同时我国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等。通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既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能解决流动性过剩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

(2)我国大多数担保公司资金实力弱从而导致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承受风险能力也较低。除此之外,担保公司还存在业务结构单一,风险较大的问题。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互动,能够降低其独自代偿的风险,提高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同时,有利于争取与银行开展业务,并改善与银行合作时的条件,最后还可能扩大其资本金的担保放大倍数,提高担保公司业务发展的空间。

(3)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具有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的高科技企业,但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风险过大且资金不如银行富裕。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取“投贷联盟模式”与商业银行签订联盟协议,当自己所投资的中小高科技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在为其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直接贷款,这样就提高了自由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机会成本。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利用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找到合适的项目,为商业银行提供高回报的收益机会。

(4)租赁公司能渗透到各行各业,在特定行业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它比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更了解企业资金的实际用途,且更清楚企业设备的性能、产品的销售、经营及纳税等情况,经营范围十分广阔。但是,多数租赁公司也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助力,一方面,租赁公司获得充足资金;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借助租赁公司在企业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互动创新投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方式。

(5)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有着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在经营企业年金业务上还具有绝对的精算技术优势。通过与风险投资公司的互动,能够发挥互补优势,降低投资风险的作用。

四、结束语

风险资本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互动无疑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也有许多现有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如美国的硅谷金融集团互动模式、国内的上海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投贷保联盟”模式以及浙江中新力合担保公司主导发起的“桥隧”模式等等。现今我们不能急于跑步完善,而要通过学习国外现有模式中易于借鉴的,逐步试点推进。大胆实践,小心总结经验和教训,再一步步的推进创新,将风险投资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互动不断推广,以实现在各互动主体自身价值提升的同时,达到推动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芳,来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探讨,新西部(下半月),2007(9).

第4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8-0060-0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其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着重扶持和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但运行一段时间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无论从业务发展、制度安排还是政策扶持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如何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一、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基本情况

政策推动之下,与前些年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地区情况不同,近年来山西商业银行对深入县域、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态度颇为积极。以较晚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领域的国有银行为例,国有大银行正积极重返农村金融领域。农业银行正在积极调查摸底,做前期准备工作,其近年来开展的支农“惠农卡”业务,已经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为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开展打下了基础。商业银行也把农村市场作为其业务拓展的一个主攻方向,以长治为例,长治市商业银行已经在长子县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还要陆续在其它市县开展。工商银行也将农村金融作为下一步的着力点,以比较发达的县域经济为重点,把机构设置和产品的创新作为突破口,计划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县镇增设工行金融机构网点。

近年来,在山西银监局的大力推进下,山西省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山西省辖内共有11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开业,村镇银行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3月末11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237505万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全省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41089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4.07%,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运行良好,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无不良贷款,盈利合计392万元。

二、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山西省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改善农村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业务发展、制度安排、政策扶持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一)业务发展方面

1.从业人员素质低,制约机构健康发展。在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中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员少,而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几乎没有。虽然员工整体学历较高,大专以上学历不少,但是缺乏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利于其信贷业务的顺利展开。

2.业务品种少,难以满足客户需求。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结算等,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业务品种少,不能满足客户实际需要。如在农村汇款,村镇银行办理不了,需要委托给其他银行办理,这无疑会增加汇兑的时间,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成本。

3.吸收存款难,影响可持续发展。按照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无从做起。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服务对象大多分散在农村和小城镇,客户必须到网点来办理存款、取款业务,金融服务不够便捷,组织存款、营销贷款成本较高。

4.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一是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其所从事行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灾害能力弱,易形成自然风险。二是农产品需求与农户生产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隐含较大市场风险。三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农户认为村镇银行是国家对农民的一种扶助行为,在这样的银行借钱,可能先不用考虑归还,从而引发资金使用的道德风险。

(二)制度安排方面

1.准入门槛过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是低注册资本,即低准入门槛。低准入门槛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但准入门槛过低,将会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先天不足”――资金不足,进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以信用贷款为主,信贷资产的风险系数较大,同时还要应对自然灾害、动物瘟疫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违约风险。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在乡(镇)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适当提高准入门槛。

2.限制资本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限制了资本的投入,所以在其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村镇银行应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其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也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对于贷款公司,制度规定应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其营运资金为实收资本和向投资人的借款。村镇银行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限制了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个自然人、单一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向村镇银行投入资本;农村资金互助社各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安排,也限制了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投入资本;贷款公司的营运资金为实收资本和向投资人的借款。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制度安排,也使其资金实力受到限制。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鼓励资本投入。

3.忽视债权人权益保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提供贷款,而贷款制度的安排,又不要求贷款人提供担保品。所以,如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或破产倒闭,不仅难以偿还存款人的存款本金和利息,损害存款人的权益,而且投资人也难以收回投入的资本,损害投资人的权益。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加强债权人的权益保护。

4.监管指标不合适。如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低于5%时,适当减少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资本充足率高于4%、低于8%时,督促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力度,适时采取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措施;对贷款公司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时,适当减少检查频率;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4%,或不良贷款率在5%以上时,加大非现场监管力度,督促限期补充资本、改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降至4%以下,或不良贷款率高于15%时,责令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重组。限期内不能实现有效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时,责令投资人适时接管或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指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因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任务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贷款服务,而服务对象又是风险较大和不确定的对象,所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有时可能会较高。如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不良资产率来衡量,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就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安排,调整监管指标。

(三)政策扶持方面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2010年5月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银行的全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其金融保险业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及小型加工业等支农任务,却没有享受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农村信用社所得税全免,而村镇银行却按25%征收;营业税农村信用社按3%征收,村镇银行却按5%征收。

2.缺乏社会认同,吸储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加大支农力度,老百姓对他们信赖度和认同度较高。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银行,老百姓对其认知度不够。加上村镇银行开设网点较少,缺乏品牌效应,吸收居民存款难度较大。今年一季度,山西11家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16.09亿元,仅占全省存款总量的0.08%。

3.监管力量薄弱,金融监管难以到位。一是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村镇银行成立后,伴随其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管,将面临更复杂的监管形势。二是村镇银行监管半径大,越过县乡两级,监管成本高。三是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增加监管难度。因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要根据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有效监管。

4.筹建过程缺乏有效沟通机制,业务开展被动。一是村镇银行筹建方对相关业务缺乏充分认识和准备。筹建人员以为,审批方面只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取得银监、工商等营业许可,业务方面只要依赖发起行的平台把系统与发起行对接即可。二是银监部门与人民银行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银监部门负责村镇银行筹建的主要审批事项,掌握其筹建过程的大部分信息,而需要为村镇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的人民银行则对此知之甚少。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民银行无法及时掌握村镇银行的特殊情况,尽早沟通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从而使村镇银行业务开展受阻。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在科学布局上,全力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结果,要保持其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发展,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把握政策,因势利导,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切忌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行政推促。在建设思路上,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有序推动。在方法举措上,要注重完善机制,创新模式,提升效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村镇银行为了吸储方便设在中小城市,网点延伸不够,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有些甚至偏离了服务宗旨。因此,各级政府要对辖区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作出科学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行政监管部门,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管理,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协调沟通联动机制。

(二)在业务发展上,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定质不定形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中心展开,时刻反映服务“三农”的业务特质,同时由于“三农”金融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量体裁衣”,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深入农村群众,利用有利的人缘和地缘,充分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上大胆创新,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利用决策链条短的竞争优势,发挥好贷款的“短、频、快”特点。立足当地,针对不同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产品,实行差别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员工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育有一定文化背景,熟悉当地情况、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员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减少信贷风险。

(三)在职能定位上,明确“三农”服务宗旨,做强不做大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创新之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明确自己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扎根农村,履行支农重任。在服务“三农”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灵活便捷等优势,做强而不做大。因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过于庞大,就可能丧失根植本乡本土,对乡情民情知根知底的优势,其管理的行政化、组织体系的官僚化就会凸现,这样就大大强化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其难以实施灵活有效的经营策略,以致脱离“三农”服务定位。

(四)在发展方法上,充分利用控股银行资源,依托不依靠

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最大股东一般都是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形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区域性商业银行,有的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但不能过分依靠控股银行,否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变成控股银行的附属机构,这可能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过程中行为扭曲,从而丧失灵活性。制度方面,应依托控股银行已形成的良好管理理念、机制和办法,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特点的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业务方面,积极与控股银行合作,联合开展银团贷款等服务,满足贷款金额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缓解村镇银行的资金不足问题。网络方面,借助控股银行已有金融服务网络、畅通的支付结算渠道和其他硬件设施,减少运营成本。人才方面,利用控股银行较高的金融政策水平、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选派、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村镇银行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在政策扶持上,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农村金融是弱势金融,服务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农村弱势群体,直接关系“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得税和营业税征收标准应低于其他金融机构,应该享受农村信用社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建立财政风险担保与损失补偿机制。发挥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杠杆作用,政府建立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补贴,为其分担风险,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强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把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注重经营效益与“三农”发展有效对接起来,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真正成为农民的好伙伴。四是建立政府的扶持引导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各类扶持政策,结合实际,应该在扶持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对新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县财政应给予适当补贴。

(六)在融资渠道上,积极搭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本运作平台

足够的资本注入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通过吸收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实体组织等多种途径,拓宽资本注入渠道,特别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引导农村地方企业、自然人与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建立资本联结关系,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渠道多元化。

(七)在金融生态上,努力创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生态新环境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公平、积极的金融市场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农村金融消费者更多地了解金融知识、使用金融工具。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社会信用评级活动,培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对信用环境好的行政村、乡镇和诚实守信的农户,给予更多更优惠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提高,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黄韩星,《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8(12)。

[2]刘伦,《全新模式打造村镇银行》[J],《银行家》,2007(4)。

[3]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4]牛娟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负重前行,市场化机制严重滞后》[N],《金融时报》,2009-01-14。

[5]纪瑞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准人门槛带来的隐患》[J],《红旗文稿》,2008。

第5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发展模式;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和科技融合;内容产业

文化与科技融合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新的方向。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化融合科技,或者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科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也许两年后不需要实景演出,运用虚拟的技术完全模仿出从实景演出当中看到的所有景观,达到和在现场看实景演出那么好的效果。如果某一天中国的图书全部装入在iPad里面,或者是教材装入到iPad里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整个出版业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韩国和新加坡已经正在试点,据说上海也在开始试点。3D技术的出现使多部经典影片改编成3D版,成为经典电影复活的“仙丹”,有效地延伸了影片产业链条。在未来,经典影片改为3D版重新投入市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2011年9月3D版《狮子王》以3015万美元成为当时北美票房冠军。3D版《泰坦尼克号》也在今年4月在全球首映,展开新一轮的票房攻势。再如,未来视频的方式就是iTV这种方式,现在的视频还没有真正到互动,以后可能大家能通过iTV直接编辑一个故事就在电视上进行互动。如果iTV成为可能,对美国三大广电网的冲击将是最大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跨界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影响制造业升级和文化产业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一、数字化与平台产业模式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为内容产业、传媒与平台产业、延伸产品和一般文化制造业的产业等三个大的模块或者部分。文化内容产业是体现文化产品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它才是文化产业的重点内容。在一些国家,人们有时也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追求达到“内容为王”的目标,以此来表达重视文化内容(产业)及其地位的意味。

在三个主要部分的产业结构中,传媒和平台产业的企业获利最多,而且多数是实力较强的企业。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从收入结构和商业模式上看,传媒和平台产业的范围还包括了电信运营商与网络技术公司的多数业务。其中的网络技术含门户、搜索技术、视频、社交、微博、硬件等都是媒介化的内容、内容下载平台、交流和消费的终端平台等。以音乐产业为例,中国移动的无线音乐平台年收入接近300亿元,而音乐创作与制作的企业(或者个人)的版权收入仅为20亿元左右,二者相去甚远。当然,传媒与数字化平台产业的企业发展也需要内容为王,不能因为平台的模式而忽视内容产业的发展要求。

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驱动力

利用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文化元素与艺术的表现力,也可以提升和放大对文化艺术感受的丰富性、体验性与深刻性、敏锐性。与此同时,技术跟艺术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一个电子产品可以变成一个艺术的收藏品,在这里它的价值主要来源于艺术,如世界上有很多收藏苹果电子产品的人。通过对物質进行艺术上的处理,或者让物質本身变成艺术,是现在世界上产业高端化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数字文化产业目前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电信运营商成为媒体企业。作为媒体,它的承载能力如何呢?中国宽带速度比较慢,但是仍然在努力地去支撑和发展视频产业,因为视频产业是一个发展趋势。近期有报道说中国的网络速度排在世界100位左右,韩国排在第一位,香港排在第二位,说明国有电信又贵、速度又慢,会反对垄断。但这并没有淹没如下的趋势:人民网现在已经上市了,根据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未来两年还有30-40家官网上市。与这些趋势相伴随的是,电信运营商的固定电话业务的比重处于持续下降姿态,往往依靠宽带来增加收益。去年的游戏收入将近500亿元左右,预计它能够带动1000亿元的宽带的应用,这是电信业务的收入。现在传统的电信业务在萎缩,新的业务——宽带服务和内容产品带来的增长,特别是这几年视频网站的发展,给电信业带来了很大的收入,智能手机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收人。总之,电信正在变成一个平台,支撑内容。作为媒体有两个收入来源,一个是内容的下载服务,一个是广告收入,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活动,是可以广告的。电信有第三个收入,就是它是一个宽带的服务,属于流量的服务使用,所以它有三个收入方式。目前,电信在广告领域还是做得比较弱,但是在内容的下载和宽带服务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电信运营商成为媒体企业,就改变了整个格局,因为媒体平台是无限大的,不像之前任何传统的媒体,传统媒体都是有局限的,局限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如看电视,必须要到一个能看电视的地方。而在电信娱乐无边界时代,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娱乐。接下来的云计算,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网络空间连在一起,实行即时的桥接服务。很多流量使用比较大的公司都开始做云计算技术,根据自己的流量来调节服务。媒体企业如何管理内容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集合内容的平台。电信运营商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可能所有人都会变成内容提供商,所有的用户本身既是内容的使用者,又是内容的提供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边界的互动方式,所以就很难管理好内容。如果善于运用这种媒体的平台来进行内容管理的,比如中国移动,比较好地去实现内容的下载服务,它在这方面的业务水平和利润收益就比联通集团做得好几倍,其一年的音乐收入可能有250—300亿元之间。因此,如果能够对内容进行有效地管理,寻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企业便会发展得很好。

三、数字文化产业模式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方向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上,它主要特指的是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数字文化产业模式,主要包含如下几种——

其一,娱乐体验模式。存在几种力量驱动数字文化产业,驱动的核心力量就是娱乐内容体验。众所周知,娱乐最主要的本質特性是最好能够实现互动,如果能够体现同时互动,其体验性便更强。娱乐体验模式最核心的形态,一种是以技术为主的,比如动画电影;另一种是以技术和体验互动为主的,比如游戏。所以,这些方式的体验,可以通过动画电影和游戏来达到。动漫产业发展做不上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的动漫、尤其是动漫电影早已进入到3D时代,而中国还处在2D、二维阶段。中国的动漫基地或者动漫园区是很怪异的事情,因为动漫是属于漫画,是属于出版业,动画是属于影视业。国外电视台的人基本上是不做漫画的,做动画电影的人也不做漫画的,那是两码事,以前可能有关联,现在关联度已经很弱了。如果建立一个动漫基地,事实上漫画和动画都不能发展起来,因为整个产业链条和产业环境根本就不是和这个基地相关联的。未来的动漫也好、电视也好、电影也好,基本上都数字化了。为此,核心的形态就是影视行业和游戏。以后的游戏的形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前是网络在线游戏,在日本主要是单机电视游戏,中国的游戏主要是网络在线的多人游戏。但是最近最风靡的就是在iPad和手机上的游戏,叫小游戏或者单机游戏,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游戏针对平板电脑,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趋势。还有很多体验式的,比如数字虚拟演出。在这里面就出现了娱乐无边界和数字综合化的娱乐两种趋势,一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娱乐综合化的趋势明显,比如有一个iPad在手,什么样的娱乐基本上都可以拥有。所以为什么电子阅读器除非很想阅读的人才专门买电子阅读器,否则就是流行iPad,这就是一个趋势。而且,其中的综合化的娱乐会给所有做娱乐的人们带来竞争,除非你的娱乐特别好,否则人们会跳到另外一种环境去消费。在这里面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应用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应该去关注这种数字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现在实际上已经把它变成一种技巧了,在应用美学里面,信息技术可能就是一种不同的技巧,可能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科技。信息技术跟应用美学结合,怎么样来促进娱乐体验,这就是未来最重要的方向,即娱乐体验这种模式会大行其道。

其二,延伸产业链模式。数字内容可以对传统产业链进行延伸。比如音乐,究竟是因为数字音乐的下载冲击了唱片呢,还是因为唱片本来就是在下行?或许两方面都存在,但数字音乐肯定对于传统音乐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补充,因为人们可以更深地去体验音乐。传统的唱片业,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高峰,高峰的时候它的总产值是440亿美元,现在可能下降到不到一半,大概40%左右,接下来会更惨淡。但数字音乐现在就比较灵活,比如像中国移动的数字音乐基地,它就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了延伸。现在从图书到电影、到动画、到游戏,它都可以去延伸。换句话说,对所有传统产业都可以加上数字化的色彩,而且这个数字化非常快地促进了品牌积累。像Google、脸谱网等都是在很短的几年之内,品牌都排在世界顶级了。现在有很多艺术授权的延伸产品也是数字化的,比如游戏《愤怒的小鸟》,可能要上市了,其实很多人替它生产了很多种产品,《愤怒的小鸟》在全世界正在玩的人是2.3—2.5亿人次每分钟,所以它一下子就成名了,包括以前的《植物大战僵尸》。凡是形成品牌、有黏性的都是可以艺术授权和延伸的产品。包括现在的体育娱乐等的数字转播也是一种延伸。总之,可以延长产业链,对传统的产业链也好,或者是在某些产业领域,它的链条延长。

其三,平台模式。平台模式分为这样几种平台:一种是完全以广告为收入的平台,比如“360”,基本上是以广告收入为主。一种是广告与内容平台,像腾讯基本上是广告加内容平台,而百度是以广告为主的平台。还有一种是像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属于内容下载平台,像盛大文学可能要打造成一个内容下载的平台。盛大学其实如果在国外是可以赚非常大的钱的,因为国内的盗版太多。还有在线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如现在的文交所。还有电子娱乐终端平台、在线互动娱乐平台。总之,平台模式通过技术发展很快。

其四,消费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带动了消费的模式,如围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可以下载很多内容,这里的消费是非常大的,包括现在的电子产品就变成了时尚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时尚化,时尚消费,从原来的时尚业转向电子业,作者把它称之为电子时尚业,或者叫时尚电子产品业。硬件和软件一体化,硬件和软件一定要做到很完美,不断淘汰旧的东西。其实这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行当就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实际上就是很快地把过去的东西抛弃了,这就拉动了消费。大家很好奇的是,安卓系统安装在那么多手机上,仍然竞争不过苹果手机,因为苹果公司虽然系统比较封闭,但是它能保障两件事情,第一,是提供内容的人有足够的回报,只要提供好的内容;第二,它的内容是可以管理的,很难被盗版,它能保证价值实现。而其他的手机系统是无法实现这两件事情的,因为这两件事情与系统的关系不是很密切,手机系统更多地强调一种技术开放性,让使用者能够便利,但是技术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内容的丰富、内容的好品質。所以说,好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有数字内容的体验消费、数字内容产业和广告的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都是可以带动消费的。

其五,技术支撑模式。因为数字技术对内容有很好的拓展,如音乐的数字技术或者是音乐的平台技术,也包括游戏的新的平台。通过自身技术的硬支持,苹果公司现在才使得其最好的形态是软件商店。实际上,技术的提升,也在拓展一种云计算的技术。亚马逊这几年发展得不错,网上书店经营得很好,电子阅读器的销售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前一段时间,还开辟了一项新的业务,绕过传统的出版社直接跟作家签约。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笔者在好几年前就提倡一个概念叫“全民创作”,其实国外的人都是自己试出来而成为一个畅销作家,根本不受任何限制,想写什么就写,写到最后说不定真的很厉害。Google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真正的技术支撑,现在的脸谱网最重要的形式是属于内容互动的形式,变成一个内容平台,几乎在互联网上很多种应用的内容它都有了。谷歌不一样,它一直是以技术见长的,包括搜索技术,这是一种技术支撑。做平台的时候,对技术其实有相当大的需求的,包括网站本身,比如苹果、亚马逊、谷歌,他们对技术有很大的需求。就像IBM开始转型为做解决方案之后,它实际上需要并购非常多的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包括技术咨询公司。像脸谱网也是,它要整合其他第三方的服务。在整个的过程中,技术的支撑是必要的。

其六,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营销模式。现在有一种娱乐广告,其实它本身是娱乐的,但是里面可以是有广告内容的。其实植入式广告的种类或者方式是非常多的,过去是由故事通过直接对应植入广告,而现在不这样做了,而是针对一个对象,比如给腾讯做一个形象宣传,可能不会去讲腾讯公司本身,而是通过讲一个娱乐的故事,受众仍然能够对腾讯公司留下印象,甚至更为深刻,只不过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娱乐,而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植入广告了,而是娱乐广告。娱乐广告有什么特点呢?娱乐广告由于本身的娱乐性受众都会去转载,所以只要娱乐广告创作出来,它本身就有自然传播的力量,不需要再去传播。网络成长速度真的很快,2011年手机的广告增长了85.6%,网络广告已经首次超过了平面媒体广告。微博现在也有很多应用的营销,还有应用动漫,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就是无处不在的应用动漫。比如医院里要做一个宣传,用动漫的方式来做所有的传播。

数字化的展示营销,就是营销模式的改变。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表明,针对16—36岁的受众人群,或许只要掌握网络营销技术就行,别的都不需要,因为它的人群非常集中地在使用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共通的、无边界的平台,但是它又有一些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和互动点,所以营销的方式可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的营销都是一种炒作式营销,恐怕现在的营销要更深地去掌握文化跟技术融合的方式。如果在网上要做营销,最好就是能够在其他传播领域先给受众留下印象。比如,从事明星经纪工作时,不要尝试先在网络上成名,因为这样引起的负面东西很多,可能需要在别的领域先成名然后再在网络上传播;如果迅速在网络上“成名”,便很容易盖上很深的网络烙印,就像以前把一个产品定位在中低端,后来要把它改到高端,难度就很大。

四、文化产业升级转型

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的文化产业具有这么几个特性:一是丰富性的表现,如立体化等艺术表现力。还有多样性的表现,包括有远程体验的形式和共同体验如游戏等类型和模式。还有一种体验性表现,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可以体现,而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变成一种身心的体验。还有创新性的表现。丰富性表现、多样性表现、体现性表现、创新性表现,这就使它超越了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它的冲击对象是几乎所有传统的文化产业和电子产品、广告创意设计等,纸質媒体首当其冲。纸制媒体数字化阅读和内容下载的转型,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海量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报纸都不能转型为电子阅读,像《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平时看起来都做得不错,但是你放在网上的话,就发现每个领域就那么一点点。第二个条件是海量内容还必须是专业化的海量内容,比如搞体育的,体育有巨大的海量内容,专业性的海量的内容,这是跟第一个条件合在一块的。加上这个条件以后,单张的报纸跟单个的出版社基本上不可能实现转型到电子阅读。第三个条件是海量的内容和专业化的内容还必须是前沿性、新潮化的。汉王现在有海量的内容,但是第二个、第三个条件都没有。第四个条件,还要有专门针对特定的专业和主流消费者。第五个条件需要具有企业自身某个核心竞争力要素及商业模式的持续提升和改进。中国的门户网站扭亏为盈是在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SP,我们通过这个网站去下载音乐,然后网站跟移动分成音乐收入。换句话说,平台模式不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平台模式是指大的方向的商业模式,不是指具体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商业模式像腾讯是平台、百度是平台、新浪是平台,但是像新浪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很多商业模式构成的,它里面有游戏、有体育、有财经、有广告,它是组合式的。就是平台的收入可以是组合式的,像广告那样依靠广告其实是很少的。我认为腾讯将来是一个伟大的公司,腾讯比较会做应用,但是在技术的领先性上不够前,它有很多创新,可以把技术做得特别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它再把搜索技术做上去,搜索技术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以后包括图片,所有的东西都可能离不开搜索技术。搞网络的人转型很容易,搞网络的人转型过来做出版很容易,搞出版的人转型去做网络很难。所以对我们传统的纸質媒体来讲可能还可以存留五年,五年之后基本上就惨淡了,整个纸質媒体都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在新技术平台下的新的文化现象:微博、舆情。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各种各样的舆论很快会到达,而且会互相影响,我把它叫做一种强化的过程,甚至谣言的传播也很快。文化传播形态也发生变化,娱乐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传统的传播不太受重视,所以新闻的分量正在下降。新闻在最高峰的时候大概占整个媒体产业的18%左右,所以媒体还是以娱乐为主。现在我估计下降到10-12%左右,总之,新闻所占的比重在减少。

五、苹果公司的启迪

苹果公司是个经典的案例,有人把它叫做iGod。现在大家最期待的就是iTV出来。据说iTV是简单的全互动体验,如果产品出来,电视包括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现在的视频还没有真正的互动,真正的互动是iTV,以后可能大家能通过iTV直接编辑一个故事就可以在电视上进行互动。

乔布斯的一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从原来制造电子产品变成塑造世界电子产业,还改造了媒体,让所有的硬件都变成了媒体,而且还把电子产品变成最时尚的产品,改变了时尚业。所有这些冲击力,与乔布斯经营皮克斯公司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皮克斯到现在为止大概生产了14部动画片,没有一部是失败的,基本上没有电影公司能做到这一点。苹果公司的手机采取的是跟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把手机送给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把手机送给消费者,条件是预付两年的话费。那苹果公司获得了什么呢?它跟电信运营商分享收入,分享在手机上产生的所有的收入,既包括预付的话费的收入,也包括今后要在手机上娱乐的流量使用的收费。当苹果公司把手机扔给电信运营商时,自身已经变为电信运营商了。当苹果手机进入市场时,便迅速地跟诺基亚区别开来了,而诺基亚还是卖硬件,苹果公司已经变成电信运营商了。如果消费者使用苹果手机,便永远跟电信公司分成,成为苹果公司的终端消费者,既改变了消费方式,也改变了苹果的商业模式。苹果手机是智能手机,还可以下载很多东西来玩,玩的时候就产生了流量,便可以继续分享流量使用费。还有第三种收入,为了让顾客有更多玩的东西,苹果公司开设了一家软件商店,全世界的软件开发商给它开发软件,现在大概有超过60万款软件,当用户每下载一个软件,它都收取30%的服务费。换言之,全世界所有的软件开发商,即提供下载内容的开发商,加起来才是总收入的70%,而它一家就占总收入的30%。所以下载越多,苹果公司的服务收入越多,下载越多,流量使用的收入分成越多,两头大。一台手机变成有很多个盈利点,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

拿苹果跟索尼公司比较,索尼公司生产的随身听曾经创造了世界的辉煌奇迹,跟iPod差不多,改变了音乐的消费方式。只不过苹果公司是围绕着互联网,而且是尽量让产品非常时尚,苹果公司的产品让消费者爱不释手。所以什么是好的产品?是能够唤起感觉、唤起情绪波动的。所以,索尼公司跟苹果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艺术的追求受制于工程师的思维。索尼公司的人把自己定位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最好的电子产品,但是苹果公司是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艺术产品,把工程师变成艺术家,用艺术家和工程师这两类人的不同思维融合在一起,叫二合一。乔布斯不管是在理念还是在方法亦或在商业模式上有很多新的突破,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去看看《乔布斯传》肯定会有很多收获。我对于乔布斯印象的开始还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那种流线型的电脑,能够改变颜色,后来是他的动画电影;如果看过皮克斯所有的电影,会发现他把世界上所有没生命的东西都变得特别有灵性,连机器人谈恋爱那种感觉都会让人感动。所以这就是一种用艺术的精神去做产品,确实是很有特色的,值得大家去反复研究。影片《功夫熊猫》做得很好,看起来老外不懂中国文化,但是《功夫熊猫2》里面处理的太极球和太极推手,都处理得很有创意。

如果乔布斯当年没有把皮克斯公司卖给迪斯尼,只要再发展一段时间就可以买下迪斯尼,因为他只卖了74亿美元。两年以后,皮克斯公司本身就值300亿美元,而迪斯尼也就市值300—400亿美元。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在苹果公司获得成功,乔布斯靠皮克斯电影公司与迪斯尼合并,成为迪斯尼公司的CEO,绝对是没问题的。当然很多人都说他的性格很怪异,一会儿很理性,一会儿很感性。大多数人得出一个结论是:乔布斯是不可学的。中国很多人都在讨论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我觉得美国出了一个乔布斯以后也出不了第二个乔布斯,他就是一种很怪异的存在。

但是,他是把世界上很多资源都全部融合在一块儿才做出如此优秀的产品的,所以当奥巴马问他为什么把工作岗位放在亚洲、中国时,在他看来,美国人没有人愿意做。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够满足他的要求,比如,苹果手机在组装结束24小时之前而改变了创意,所有东西要重新装,需要半夜12点把所有工厂里的员工唤醒而开始重新做,24小时之后开始以一万台的速度装配。为什么要重新装配呢?因为不够满意,发现了一个更好的类型。这样的举措,在美国是不可能出现的,员工会到法院去索赔。所以他实际上是把管理的理念延伸到世界。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现在很多公司定位于世界公司,而不是某一国的公司,原因在于,不管是生产还是创造、消费都是没有国界的,很多时候是无法准确地说它是哪一国的,像IBM在世界上获得的收入已经远远要超过在美国的收入。

六、转变发展模式的视角与对策

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数字文化产业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无疑需要注重转型与创新。例如“双重化”的转型。双重化转型就是“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并重或者同步发展。因为平台的发展需要海量的内容。此前中国从未达到过内容为王,而在近年一下子进入到平台为王之后,就出现内容生产弱化的趋势。因此,现在需要重新回归到向内容化的转型,至少实现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的统一。

当然,数字技术化的转型也是很重要的方向和方法。目前,有四种基本力量在驱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即青少年消费者成为数字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数字化,信息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度增强,电信企业逐步成为媒体公司。由此,我们发现,文化产业的平台化和数字化趋势是一体的,今后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必须通过与数字化有关的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和像苹果公司的娱乐终端等的数字硬件产品平台来实现。

此外,娱乐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转型也很重要。现在娱乐化存在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娱乐无边界,人们的娱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娱乐,促进了更多的消费;二是内容娱乐综合化,大家在一个pad上面可以实现综合化的娱乐。而且,如果今后把所有教材放在pad上的话,那么纸質图书出版业将遭受到很严重的冲击。娱乐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对很多传统产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只有进行转变才会跟上形势的要求。

第6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技金融;发展;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前言

所谓的科技金融,就是利用制度与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科技与金融实现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企业与社会的资源,使其服务于我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导,金融投入为其主体,科技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多元化性质的科技投资与融资体系。科技金融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企业的资金与政府的投入、科技贷款与担保以及中介服务等等。科技与金融是不尽关联的两个行业,在进行结合之时必将存在一些消极因素。面对我国社会发展对于科技金融的需求,笔者选择科技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作为研究主体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1、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面对科技与金融整合的挑战,我国的相关人士开始进行科技金融行业的探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利于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阻碍了科技金融前进的步伐。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1有关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科技金融的探索,希望以此来推动科技金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性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科技金融中够的重视,使得科技金融的发展缺少主导力量。政府部门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相关政策不能有效地进行落实,这对于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我国的许多部门早在多年前就针对科技金融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等多个方面。正是因为政策涉及的内容过多,才使得政府关于科技金融的政策缺少系统性与全面性。没有了主干支撑,科技金融政府的制定与实施落后,阻碍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1.2科技金融信息交流效果不佳

加强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实现有效联合,才能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的科技部与财政部就科技金融发展问题已经与国内的许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一些科技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科技金融信息的交流效果不佳,交流平台建立不足,使得科技金融信息被封锁,没有作用于科技金融的发展。鉴于这样的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制度完善极为重要。

1.3金融创新力度不足

我国的金融行为的创新业务发展速度不高,金融业目前所经营的业务一般较为传统,没有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这也是我国金融业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表现。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资产证券化以及基金等方面,金融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技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与配合。但是,鉴于金融行业创新力度不足,使得这些需要金融服务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加快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我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加强对策的探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等相关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加大重视力度,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视力度,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共同进行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每一个地方可以成立一个科技金融发展的领导班子,从融资机构或者其它机构的建立开始,明确科技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责,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做出规划,并研究有效的执行方法。政府部门更应与监管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政策的开发来引导科技金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与科技金融体系建立与健全相关的政策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其进行修正与补充,使其与国家现行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人才政策者相符合,建立一个全面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发展。

2.2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

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科技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的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得以建立,才能使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有效沟通,了解科技金融优化政策,使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吕。另外,要建立一个科技金融专业组织,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网络上的实时咨询服务,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帮助二者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互利共赢。

2.3加大金融体制的创新

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加强金融体制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式可以有无偿资助与贷款贴息、科技信用担保等等。金融机构要建立一个投资与融资的基本,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吸引其它金融机构的投资或者私人投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利用我国的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需要金融体制创新的配合。

3、小结

综上所述,科技金融对于科技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金融服务的提供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希望政府与金融机构正视科技金融的正面意义,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政府扶持与业务创新来加快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春市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姜丽丽. 构筑福建科技创新金融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 海峡科学. 2010(11)

[2]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03)

第7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经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耦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文献综述

CarlotaPerz最早发现了科技创新与投入资金融合发展的模式:风险投资者在较高利润的激励下,会持续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使得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达到高度耦合。Thompson、Chardchales等(1993)对比研究发现获得了风投的高科技公司要比未获得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公司发展更有利。Berger和Uden(2002)研究显示银企之间不易量化的软信息交换可以相互促进;陈迅等(2009)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二者耦合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曹东勃,秦茗(2009)研究了技术和经济的进化路径,认为金融创新是得到了技术创新创造的利润,而技术创新也获得了金融创新的资金支持,从而扶持技术的发展。刘红忠等(2003)认为促进较好的科技资源可以激活金融资本,同时金融资金也可以产生科技产出;而张憬安(2010)认为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影响关系内,各个部门要协同配合。

二、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耦合机制的内涵及原理分析

物理学的耦合是指多个系统或体系之间互相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联动起来的现象,借助于这一概念,可以对创新经济中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这符合根据美国学者维克的松散耦合理论定义。金融创新的发展哺育促进了科技的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反过来科技创新也会通过政策、制度的传递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因此二者是相互推动、彼此影响,耦合发展的。本文利用这个概念对创新型经济的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情况来进行分析。

三、江苏省科技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5年底,江苏的研发(R&D)费1801.2亿元左右,占江苏GDP的比重约2.55%,比2014年提高了0.05%,2015年授予的专利有25万件,里面有发明类专利约3.6万件。2015年江苏省总共签定各种技术协议2.5万个,各类技术协议的成交金额达700亿元,比14年增长6.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为57 277亿元,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比2014年提高1%。江苏省企业共申请专利27.5万件,新确认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802项,已经建设部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9个,高科技企业累计达1万家。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研究人员约12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约8万人。全省有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95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 000个,科技服务平台290个。

2.金融创新情况

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如江苏省农行主要根据高科技信贷特点,设计了“担保+创业投资+贷款”模式、除此之外,还有“政府推荐+保证+信贷”方式以及“统贷支持”等推动研发新产品,如“点金石”、“金科通”和“好帮手”三大系列产品,起到了很好效果;江苏银行省行开发了名为“科技之星”小企业贷款业务,这类贷款主要投向那些从事高科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而浦东发展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担保资产缺乏的弱点,通过银行保险合作、财政补贴质押、联保联贷等业务,以及探索开发诸如集合票据、中期票据、信托债权基金等业务。交通银行的科技支行采取股权质押方式来授信,设计出“科贷通”、足额纳税企业的“税融通”、“基金宝”、“股权质押”、面向创业期高科技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创业通”、“订单贷”、“债权保险融资”、“应收租金保理”产品等业务品种。

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促进和带动了江苏省金融的发展,2015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 7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66.8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11.7个百分点。居民的储蓄存款额相比年初增长2 861.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这一项比15年初增长3 961.9亿元。年末在苏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78 866.3亿元,比15年初增加9 290亿元,比2014年末增L了约13个百分点。全省在境内、境外上市公司有276家,通过IPO、增发、可转债、配股、公司债在沪深两个交易所筹集资金约1 200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10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2 154亿股,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市价总值36 720.5亿元,增长87.1%。2015年末全省共有期货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135家;证券营业部683家,证券公司6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

3.江苏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制不够完善

这里的金融体制指影响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的体制,比如信用体系不完善、担保公司政府支持力度依旧不够、僵硬的金融体制和机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金融生态环境等。

(2)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不够深入

江苏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缺乏个性和灵活性,这可能由于受法律制度、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产品创新自主研发能力偏低,并缺乏整体规划,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开发不够,存在诸如品种有限,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前瞻性等问题。

(3)创设科技支行或相应机构的金融机构数量仍不多

目前江苏省只有部分商业银行如南京银行、农业银行、工行、交行等成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而其他的商业银行对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措施还是比较缺乏、进度比较缓慢或管理依然不够科学,例如邮政储蓄等面向连科技型企业的贷款都很少,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贷款没有专门的管理,分类到中小企业贷款之中,缺乏细致化的服务。

(4)服务科技金融的社会中介机构有待完善

调研显示当前江苏针对无形资产的登记、评价、交易流通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期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交易体系和市场还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相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及鉴定方面的组织和机构,缺乏较为发达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这使得各金融机构在开展无形资产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比较审慎。目前专门服务于创新型科技企业的金融担保机构还是比较缺乏,由于风险控制等因素,对高科技企业的担保条件较高,而且还要收取担保费、评审费等,担保成本也较大。

四、促进江苏省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1.依托优势,优化体制,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要引进借鉴已有的好的经验与做法,依靠江苏省科技创新企业较多、基础好和毗邻上海金融业相对发达等有利条件和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资源,探索把江苏建设成为科技金融发展创新试点省。政府部门还应该在体制建设上下大力气,以适应现代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2.促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助发展

大力创新产品与信贷模式。激励各个金融机构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流程、金融产品和服务等,积极研究和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根据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和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开辟畅通通道,围绕“创投+担保+贷款”模式、“政府推荐+担保+贷款”模式以及“统贷支持”等模式积极研发金融新产品,增强向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

3.促进科技型银行或部门、科技类信贷的创设与研发

要积极支持人民银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体系试验区”创建,促进科技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和落实,减少金融支持与科技发展的信息不对称。积极推进建设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并加大科技金融财政投入暴涨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应该把科技金融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以保证科技金融的支持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4.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提高科技产权的流动性,积极推进设立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产权交易平台,为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江苏省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加快与国内其他各个产权所联网,优化流程,提升功能,扩大交易量,形成区域性科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Gennaioli N,Shleifer A,Vishny R.Neglected risks,financial innovation,and financial fragil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104(3):452―468.

[2]Henderson B J.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0(2):227-247.

[3]童藤.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李海申,王雪祺,苗绘.河北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7-73.

[5]吴先满等. 江苏科技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5):64-68.

第8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技金融;现状;市场培育;促进对策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化升级战略阶段,科学技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以金融资源为前提。为加快促进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发的国发〔2014〕49号《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服务上进行创新,创新层面包括组织体系、金融产品的融资模式,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以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科技金融”概念正是在加速科技创新现实条件下提出的,并在我国积极展开创新探索,加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如北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首建“新三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转让,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的有效通道;构建科技支行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则是江苏省在组织结构层面的创新方式。2009年10月末,中国创业板开板,至2014年共有430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达3.6万亿元(人民币),占同年全国GDP总量63.65万亿元的5.5%。相较于美国高峰期创业板市值达GDP的60%,我国风险投资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2014年初,首批企业集体挂牌以来,我国“新三板”近两年出现井喷行情。目前,新三板挂牌的公司约2200家,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加上在审企业和与券商签约的拟挂牌企业,总和接近6000家。“新三板”企业数量有望超越整个A股企业数量。各地区在科技金融“先行先试”的探索过程中,已经在组织结构及金融产品等方面对构建我国科技金融体系进行了创新,此时研究我国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问题,将为国内科技金融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实践意义。

二、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现状

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科技与金融创新行为的互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机制和摇篮。中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2011年由科技部、金融监管机构及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科技金融结合的试点城市。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建设,各有侧重的科技金融模式初步形成。第一,以行政导向为主,科技金融体系初见成效。通过政策引领,借助金融服务主体的多样化,为处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金融体系的科技创新主体,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三个不同的研发阶段,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配置方式。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融资支持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优化收益结构和分散风险工具,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分散了科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其带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进一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了科技企业内部治理风险。第二,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市场培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作为为处于种子期及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资金投入的代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密集度较高,数量占70%以上,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数量不足30%;科技银行以其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截止2014年,位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银行,数量达82家,占全国的50%左右;作为创业风险投资重要投资形式的天使投资,我国在2015年共投资2,075起案例,金额超过101.88亿元人民币。而仅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四省市的投资案例达1612起,投资金额为77.91亿元,占当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案例的77.7%,投资金额的76.5%;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渠道、资本退出渠道的“新三板”相较A股门槛较低,面向全国扩容,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在2016年1月“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分列前三位,三省市共占比41%;由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115家企业中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分列前三位,三省市共占比47%。总体来看,全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发达,中西部滞后的非均衡特点,且差距大有不断扩大之势。第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健全,金融服务创新不足。科学基础性研究因不能产生市场价值预期,导致以稳健性为宗旨,执行货币从紧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投入积极性不高,仍停留在传统信贷业务。虽然我国已设立创业板,但相对于初创期或种子期企业于亟需的发展资金而言,仍无法募集所需资金。产权交易市场也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风险资本趋向投放于处在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对新型金融工具及科技创新产品持谨慎态度,对金融创新手段如产业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债券、知识产权质押等主动展开的意愿不足。投资企业推出渠道不畅通,不仅影响创业风险投资的开展,又使得风险投资在支持高新企业融资的潜能无法有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存在着缺陷,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需要结合金融措施不同特征创新金融产品。我国目前科技金融创新而言,仍停留在表象,尚未结合金融工具进行有益的创新。第四,科技金融环境不够完善,配套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企业因专业性强,公众不熟知专业技术,资金供给方相较于资金需求方,更难以准确掌握相关技术与市场的专业信息,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也难以了解。信息不对称是科技金融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由此,构建公共信息平台的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与投融资密切相关的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匮乏。如在科技金融市场相对发达的江苏地区,至2013年,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400多家,而从事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仅有10家,缺少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此外,受各级主管部门影响,部分中介机构独立性缺乏,服务意识及服务功能不强,制约了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致使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未建立长期化、市场化合作关系。

三、科技金融市场培育促进对策探讨

第一,做好科技金融体系顶层设计,促进体系内部组织协调发展和深度融合。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首先,不断充实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企业间的合作与联合,推动科技企业改善组织结构,保证科技金融政策的顺利实施及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运作,保护科技创新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其次,由政府引导,以市场运作为原则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将政策型与市场型科技金融模式相结合,形成两者间的协同发展。政府在科技金融体系中是协调者,负责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发展,以市场化运营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运营模式。再次,针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区域资源配置的低效问题,政府可实施适度倾斜政策,深化区域科技金融的联动措施,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大优惠力度,吸引更多科技金融机构入驻中西部地区。第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体系。一种子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处于筹建期。种子阶段企业需承担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技术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个人积累或自筹资金、政府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投资。从长远来看,政府需要重点培育,成本更低、服务更全面的天使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融资方式。二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此阶段企业着力进行产品设计、样品试制、计划进行初步的试生产,风险转变为经营风险。资金配置上,因企业并不存在较好且完整的商业经营记录,无法顺利获得商业贷款,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天使投资、典当融资、场外交易等渠道仍需进一步培育。此外还可以采用基金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贴等多种引导方式,考虑从产业投资引导、中小额贷款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金融创新。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企业信用档案,培育良好的信用体系。三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累积了一定的资产和信用,经营业绩提高,该阶段企业会获得更多大型商业银行的青睐,资金来源将有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此外还可能吸引风险投资参与向更大规模发展,可通过担保和抵押等形式获得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和还可能吸引部分风险投资。此外,可以考虑加大政策性担保力度、建立科技保险体系等模式推动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四成熟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实力增强,品牌确立,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大幅降低,可抵押的资产增多,融资能力增强,可以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等方式增加财务杠杆的作用,科技金融的资金配置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以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得更大规模的融资。由此,需要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利用科技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竞争力。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企业处于不同阶段风险不同,而金融、风险机构等风险偏好客观存在差异,应分阶段、多层次的促使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资源供应方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与活动相匹配的动态的资金配置。第三,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与金融信息的对接。科技金融体系构建主要解决的是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原来零散的、条块分割的资金供给能有效组织,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主体系统是信息平台,包括科技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基础数据库及融资专业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数据库可以获取政府政策、企业方的基础信息及资金需求信息、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投融资要求及金融产品,供需双方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各自关注的重点内容。为解决科技金融供需双方技术问题构建的专业服务平台则是由主要由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主导,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核心,组织专家及专业金融机构,对提出要求的科技金融供需双方,就了解不透彻的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协助资金支持及专业指导。鼓励建立集咨询、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机构,涵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资质验证服务,律师事务所提供契约服务,担保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金融创新中介服务的作用凸显,为实现对优质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应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使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夏太寿.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6).

第9篇: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系统协同;耦合机理

一、引言

随着知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已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主要因素[1-3]。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使得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4]。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更促进了金融创新耦合体系进一步合理完善[5,6]。近年来,有文献开始探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双向协同关系。陈迅等指出金融创新同科技进步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童藤以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为视角,探究了两者互动、协同、匹配、共生关系。陈作章[7]等通过调研苏州市商业银行科技融资,发现在金融和科技创新耦合过程中,需要科技公司、保险、政府、担保等主体参与。王仁祥[10]等以面板数据为基础,以最优化为视角,对金融和科技创新最佳耦合协调进行了论证。这些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和科技创新间的双向关系进行了探讨,给出的结论有启发意义[8]。在国外关于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公共市场、科技、金融是各自独立的,还没有作为一个整体[9,10]。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阶段,金融创新投入主要在科技创新进程成果产业化阶段。政府对市场与公共金融创新的投入割裂了科技创新阶段的完整性与内在联系,对整个过程的科技创新资金需求未全面考虑,市场与公共金融创新的投入融合难以体现。文章将金融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耦合整体,全面考察了金融、科技、市场、政府创新主体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主体和客体要素

金融创新提供一定的资金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金融创新主体根据科技创新的审查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择优筛选。针对科技创新投资项目,金融创新会全过程对其进行事后监督与管理,这样就保证了投资效果按预期进行而不出现偏差。对于金融创新来说,通过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可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科技创新水平决定金融创新投资获取的绩效,同时提供先进技术手段给金融创新。因此可将两者当做一个耦合协同系统,也就是说,通过耦合协同,形成了属性不同的科技创新子系统及金融创新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个主体要素组成。根据时间的逻辑顺序对科技创新进行划分,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化三个不同的阶段。知识创新利用科学研究获取新技术及新知识,其中各大科研院所及众多的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其实质是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各个行业的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对于产业化而言,其实质是进行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同样企业也是产业化创新的主体。各大科研院所及众多的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力量与源头,通过给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来支持企业。

金融创新子系统由公共金融创新供给主体、市场金融创新供给主体组成。公共金融创新供给主体是科技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市场金融创新供给主体是银行、风险投资机构、资本市场投资者、天使投资者。通过两种方式,即间接调控市场科技的金融主体与直接对科技创新进行资助的主体,政府金融创新投入的目的是将投入的可持续性及效率保持住,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而市场金融创新的供给主体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对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而言,与金融创新主体紧密联系的是资金流。图1为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系统的主体与客体。科技创新主体诸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金融创新主体为其提供资金。根据创新项目及创新主体的差异,科技管理部门、政府财政部门选择差异化财政资金拨付方式进行资助,包括事后补助方式、定额分期补助方式、有偿使用方式等;通过可转换债券、股权、债权等投资方式,市场金融创新主体对其自身投资收益进行保障。对于市场金融创新主体、政府公共金融创新主体来说,两者都需要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才能完成资金回流,也就是说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知识经济增长的促进,进行资金回流,实现形式为创新税收,这样政府公共金融创新的投入就保证了其延续性;市场金融创新主体采用科技创新投资完成对资金的回流。

三、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机理及动力学模型

1.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机理

耦合实质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在多个系统之间,通过各种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最后进行联合的现象。产业耦合属于一种动态关联关系,它以系统论为依据,在各产业间,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依赖。通过将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做为两个最基本的子系统,构成主体的要素则主要包括各行业的企业、各大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及政府等,当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出现不平衡时,通过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从无序状态转变有序状态,两个子系统间形成耦合效应。通过科技创新,会使金融创新要素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优势,可使金融系统内部信息透明化程度得到提高。通过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及耦合,金融创新能够确保科技创新主体的投资力度,科技创新通过制定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给金融创新的相关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活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就进一步的完善了投资理念、投资组合方式及相关的金融中介结构。通过科技创新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加上运营监管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可为金融创新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可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资源进行创新活动,并对金融机构创新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使得金融创新在良好环境中进行发展,并协调经济社会资源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两者的耦合作用包含两点:一是金融创新引导资金资源,使其流向高新技术企业,并筛选监督科技创新;二是通过科技创新,给发展金融创新带来技术支撑。科技创新对技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它推动着科研水平及效率的提高,进而使金融机构创新收益空间扩大,金融创新主体投资利润也同样得到提高,进而保证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供给方面看,因为有政府部门、科研管理机构在资金、政策及制度方面的支持,同时还有商业银行为创新主体的市场科技投资,金融创新子系统提供给科技创新子系统良好投资、融资资金支持及完善的监管体系。在金融创新支持下,科技创新主体选择质量高的项目实施研发,使得项目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通过先进技术在服务及理念上的推动,使得创新步伐加快,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发展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可起到激发作用,同时提供更为合适的投资方式给金融创新主体,使其资本集聚得到进一步扩大。从需求方面看,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额发展。科技创新主体在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时,由金融机构提供相应资金支持,金融创新通过一定政策,支持并监管科技创新活动。金融创新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相互完善的关系,当它们彼此适应及匹配时,才能实现耦合发展,达到耦合效应。若一个子系统滞后,其他子系统发展速度也会减缓,从而使整个耦合系统的发展受到影响。

2.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系统属于一种复杂的创新网络系统,其中众多政府部门、银行、科研院所、高校、投资机构、企业等为网络系统的主体,这些主体围绕创新资金,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该网络系统存在多个反馈环,因此系统是高阶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各主体表现为相互制约及相互依赖。各主体要素间由于相互作用造成时滞的存在,这样导致在时空上出现原因与现象、原因与结果的分离,因而通过判断及直观了解,很难根据经验对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因此,文章引入系统动力学,对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系统要素发展机理、动态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有效揭示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将金融创新主体及科技创新主体行为做主线,对客体要素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建立多重反馈回路。以资金为纽带,反映系统主体要素间作用、反作用的关系,图3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动力学模型。

(1)第一条反馈回路图4为第一条反馈回路,此回路反映的主要是政府公共金融创新进一步投入促进科技创新的过程。在政府公共金融创新投入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科研资金得到了增加,进而科技创新产出规模也随之得到扩大,这样就形成创新税收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会进一步增加公共金融创新的资本投入,形成良性循环。若要良性运行第一条反馈回路,就要财政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要具备较高管理能力,提高金融资本引导效应,同时增加公共金融创新投入,使得科技创新主体经费创新产出得到保证,这就需要科研院、高校、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水平较高,若主体创新水平较低,政府公共金融创新投入再多,增加科技创新产出也很难实现。

(2)第二条反馈回路图5为第二条反馈回路,此回路反映的主要是市场金融创新投资促进科技创新,通过建立科技基金和创业基金,政府金融创新支持市场科技金融,降低市场金融创新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盈利,扩大市场金融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产出。第二条反馈回路和第一条反馈回路相同,通过增长知识经济,提高创新税收,实现了政府对公共金融创新的投入,从而使资金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政府公共金融创新科学的、有效的对该反馈回路进行支持,才能良性运行,从而使其引导效应得到切实发挥,促使市场金融创新主体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积极投资。

(3)第三条反馈回路图6为第三条反馈回路,此回路反映的是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及商业银行加大对各行业创新投资,提高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产出,金融创新主体获得较高回报,促使其继续投资。因此科技创新投资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潜在金融资本有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入的趋势,从而使市场金融创新主体增大资金规模得到实现。

(4)第四条反馈回路图7为第四条反馈回路,该回路与第三条反馈回路相一致,但在内涵上,存在一定不同。第四条回路是企业科技创新产出对金融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产出较高时,以银行及投资机构为主的金融主体获得较高回报,进一步扩大金融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则有了一定的保证。若要良性运行反馈回路第三条和第四条,必须满足企业创新水平高、市场金融主体管理能力强的要求。

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管理模型

1.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目标

金融投资绩效与科技创新产出呈现螺旋式上升,持续涌现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产业化成果是其最终目的,并使得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所产生的创新税收得到不断增加,同时还要使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利润得到不断增加,实现此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加大金融创新投入规模;二是需要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科研资金及创新产出。通过进一步分解这两个条件,可分解出四个主要的关键点:一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二是提高金融创新管理水平、三是提金融资金配置水平、四是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2.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理论模型的构建

按照耦合原理,在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运动,属于一种自发的、自身存在的无规则的、独立的运动,其他子系统通过共同作用形成。系统在相变点处存在两种内部变量,即慢变量与快变量,根据系统相变进程由慢变量决定快变量,因而慢变量确定整个系统相变特征和规律,即系统序参量。系统通过转变,由无序结构变为有序结构,这是由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与耦合决定的,同时序参量要达到阈值,在序参量未达到阈值前,随着序参量的变化,子系统间的关联性也在不断变化。耦合系统由科技创新子系统、金融创新子系统组成,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从无序转变到有序。(1)子系统有序度模型有序度是判断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准,系统中各状态的分量通过占据不同位置,形成一种有规则排列,称之为有序。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耦合系统为S={S1,S2},变量ui(i=1,2,…,m)表示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第i个子系统序参量,uij代表第i个序参量第j个指标,它的值采用Xij(i=1,2,…,m)表示,αij代表系统稳定临界点序参量的上限值,βij代表系统稳定临界点序参量的下限值。

3.耦合系统协同度测算

(1)数据来源文章选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做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子系统的数据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风险投资利润率的数据来自《中国创业风险发展报告》,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表2为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指标。

(2)实证计算在耦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中,因原始数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的数据具有量纲不同,因此对原始数据采取均值-标准差法做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数据。

五、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结论及管理策略

1.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结论文章将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耦合整体,在对系统客体及系统主体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发展驱动模式,建立了科技创新及金融创新耦合发展动力学模型,对政府金融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主体、市场金融创新主体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系统耦合发展机理进行详细说明,分析表明实现科技创新产出与金融创新投资绩效耦合发展关键是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系统。确定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目标与关键控制节点,提出金融技创及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管理策略。并选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2-2015年,耦合系统协同度一直呈增加趋势,科技创新、金融创新间的耦合逐渐向理想状态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金融创新发展平稳,科技创新有序度明显提高,耦合系统协同度大幅上升。

2.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管理策略

要实现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利润不断增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加大金融创新投入规模;提高科技创新主体科研资金及创新产出。分解这两个条件得出四个主要的关键点:一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二是提高金融创新管理水平,三是提金融资金配置水平,四是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文章据此提出四条管理策略。

(1)加大金融创新投入规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是有效资金的供给,根据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情况,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高于财政收入。按照金融创新投入规模,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扩大投资数量;通过鼓励银行进行科技贷款,同时与证券交易所及证监会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2)提高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对内部创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有效结合产学研等方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高校、企业、众多的科研院所之间进行合作,整体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加强公共金融创新配置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在整个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专家、技术人员、各行业科研及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建立政府公共金融创新资金的管理制度时,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同时将公共金融创新投入结构进行优化,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方向进行确定,同时也要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将关于科技资金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等进行全面完善。

(4)加强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管理水平加强提高金融创新投资管理水平,引进高层次专家与技术人员,同时提升银行对创新项目风险评估能力、控制能力、筛选能力等,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对高新技术公司来说,要加强其诚信监管能力,强化对信息的披露制度,必须给资本市场提供真实投资信息,保障投资决策科学性。

参考文献:

[4]胡慧玲.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耦合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6):26-30.

[5]孙兆刚.创新驱动战略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2):30-35.

[6]张林,李雨田.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机理及耦合协调度研究[J].南方金融,2015(1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