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微生物学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学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生物学学习方法

第1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应用

微生物教学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够实际的推动微生物领域的发展,能够为微生物产品的研究发明奠定基础,促进微生物作用的拓展,同时能够发展微生物发酵以及微生物处理来代替化学物质,这样能够实际的保护环境,能够保证在经济,生产发展加快步伐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微生物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应用领域较为复杂多样,导致微生物教学进步缓慢,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造成阻碍,需要对此引起重视,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改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

1.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的不仅仅是微生物基础知识,同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以及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研究手段以及实验方式,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微生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意义。微生物教学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微生物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深入化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而微生物教学是培养微生物人才以及完善微生物领域知识的重要步骤,因此,针对微生物教学进行相应研究是较为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学方式探究过程发现合作学习方法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微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研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该种学习方式较为合适微生物教学,但是随着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保证微生物教学的质量发展,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1.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合作学习方法认识探究

微生物教学中教师是引导教学走向的存在,同时能够影响教学具体知识以及具体内容,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主要影响合作学习方法效果体现的问题就是教师对该种学习方法认识存在偏差性以及存在误区,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身为主体,在小组分配上,教师通过自我理解进行分配,在小组研究过程中教师给予过多的干扰以及意见,在小组探讨过程中给予学生独立讨论的时间过于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过多,导致的结果就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较为缺乏,导致合作学习方法无法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制定相应政策以及进行相应宣传,让教师理解合作学习方法的真正含义,了解其的真正作用,同时学校通过听课以及随机调查课件有效限制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程度。这样能够较为有效的推动合作学习方法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属于自我的课堂,进而增加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

1.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体现模式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体现模式存在问题,在传统微生物教学模式上添加小组探讨模式,具体体现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课题探讨,教师给出固定的课题内容,给予学生固定的资源探讨范围以及固定的资源搜索内容,让学生以此做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一知识,有基本性的了解,学生主要理解以及学习知识的渠道还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能够获取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这一现状提出的对策就是学生根据彼此的了解自主组队,队员组成需要包括不同能力的人员,需要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学生探讨的主体为半固定形式,学生探究方向以及探究资料自主确定,并且根据课外搜索探讨结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之间的辨析,能够全面的增加学生知识面,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获取不同的见解对于教师的自我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1.3.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设计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合作教学方法设计不理想以及不贴合实际是现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具体体现为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法应用过程中过度参考以及过度引用成功例子以及成功案例,导致的结果就是设计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课件较为脱离实际,不符合具体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成果较为不理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就是教师需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变化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教师结合微生物教学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配合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

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分析

2.1.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使用的效果较为凸显,能够实际的促进微生物教学发展,其使用的方向以及层次方面较为清晰,在全面改进合作学习方法之后,进行其的应用的全面探讨,这样能够为合作学习方法进一步推进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微生物学》中,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通过学生的意愿以及其的实际能力分为4-6人一组,进行每周2-4次的课堂探讨,每次给出一个半固定课题,比如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让学生自主分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或者通过文件形式记录探讨过程以及显现探讨结果,在课堂上教师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完善各组的结果。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定,对于表现的优异的给予课程加分的奖励。

2.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操作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分为2-4人一小组,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实验,各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对于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微生物的形态以及各项数据的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实验,实验主题以及实验内容学生自己制定,教师只提供学生实验场所,学生必须得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随机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情况给予实验分数,独立实验为主要实验分数。

2.3.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W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分为8-10人一小组,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达到教师给予的实习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提升自我,给出小组最终成绩以及心得。

第2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科学方法教育;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95-02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项重大任务,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一项关键性的内容[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目标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融为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3]。事实证明,科学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涵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当青年大学生一旦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大大提高智力和能力水平[4]。

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方法与技术广泛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危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5]。细胞生物学实践教学既是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又是课堂理论技术的继续补充和深化。现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普遍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过程,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从而得出可预知的结论。长此以往,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1)泯灭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 习得的知识和技术高度碎片化,缺乏整合性;(3)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高度“休眠”,缺乏实用性,甚者产生“学无所用”的困惑。为了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评价等多方面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一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更新实验项目,统筹课程安排

以学校修订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为契机,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在开课时间上,系统教授完相应理论课程后,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效地衔接,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剔除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系统性强的实验项目;将学术研究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改造成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和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如活血化瘀药通过诱导LDL受体表达降血脂的研究,经过适当调整,改造成膜受体表达检测的综合性实验。

2 自编实验教材,重新设置内容

根据精选的教学内容,编写《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指导用书。在教学过程中,以自编教材为主,并参考其他辅助教材。授课教师讲解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方法和应用范畴。实验一:细胞冻存复苏;实验二:细胞传代;实验三:细胞活性测定及结构观察;实验四:细胞成分分离纯化;实验五:外源基因转染;实验六:单克隆细胞株建立;实验七:药物筛选;实验八:细胞融合技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参考使用。

3 构建多层次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实验项目的优化重组和交叉融合结果,构建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三大模块:

(1)基础实验模块。基础模块包括细胞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实验技术,如常用细胞结构观察技术、细胞内生命活动检测技术、细胞内组分分离技术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动手实践,夯实学生基础实验技能,并且熟悉技术的应用范畴。

(2)细胞操作模块。细胞操作模块包括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传代培养技术、冻存和复苏技术、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评估技术、基因转染技术等。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细胞培养、细胞计数、细胞成活率的检测、MTT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活性等相关技能。本模块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点技能。通过本模块,学生充分掌握细胞操作的基本技能。由于细胞操作技术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干扰因素繁多等特点,细胞培养室在课余时间通过预约开放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以巩固学生细胞操作技能。

(3)探索性实验模块。本模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标书撰写技能,学生通过文献查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出科学假说,撰写项目研究申请书(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为模板);二是实验设计能力,给定选题,根据已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现有教学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讨论其可行性。学生以项目为核心,以团队为单位学习知识、参与实践、完成项目。通过本模块的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全面开放实验室,以科研带动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有限的教学课时已不能满足实验的课程设计。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方式、手段的革新,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包含两个方面:实验设备资源的开放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设备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合理的实验方案申请适合的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完成技能训练或实验设计;教学内容的开放,也就是教与学的开放,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的选择,实验运行的环节,完成实验的形式的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5 建立相对合理的模块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以原有单一的考试或实验报告成绩来考核。我们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评价的指标也应该以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为依据。以现代的教学质量观来指导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考核指标,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实验模块(20%)、细胞操作模块(30%)、探索性实验模块(50%,其中标书撰写占20%,实验设计及操作占30%)。

二 存在问题与对策

1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实验教学需要有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实验教材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求把教学重点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学习,问题在于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等知识学生是不可能生而知之的。查阅现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不难发现现有教材几乎没有关于这些方法论的介绍。教材编写方式都是独立且结论式的,由科学原理、材料、步骤甚至实验结果构成教材内容。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专门编写了符合科学方法教育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详细阐述各项实验技术的性质、操作程序、适用范围,将方法融于结论性知识的陈述中。

2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实验教学需要有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所蕴涵的科学方法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根据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原理构思的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整理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等。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细胞操作和探索性设计,这三层次内容是相互连接、不断递进的,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基础实验侧重仪器使用及数据处理方法,细胞操作实验重视操作方法、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和结果的分析归纳方法,而探索性设计重视实验的设计思想及各项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我们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遵循由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以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开放性实验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从而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为不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科学方法教育是提升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6]。细胞生物学实验科学方法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到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实验技术、科学研究方法及获得的丰富体验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在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技能方面有了全面的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教会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阳国亮. 高校应加强科学方法教育[N]. 中国教育报, 2009-05-25.

[2]王尚芝, 韩静, 孟双明, 关翠林, 王海清, 郭永. 大学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科学方法教育[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3): 95.

[3]丁建洋. 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大学本质的回归[J].中国高教研究, 2011(08):72-76.

[4]郝京华. 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问题[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06):16-20.

第3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引起人类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基本性状、致病物质和机制、免疫应答、检测方法、防治措施的微生物学分支学科[1],为一门基础的医学课程,也是执业医师法中规定的所有临床、公共卫生、口腔执业医师必考的7门医学课程之一。然而,课程涉及大量知识,内容繁杂,不易记忆,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医学微生物学烦琐、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教学工作者不断反思,不懈努力的目标。现就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

随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出现,使得该课程内容正不断增加,教学压力日渐增大。而且,该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学科,基础学科中,与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密不可分,同时与临床多学科内容相互渗透,例如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外科学、内科学等。按传统的方法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是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关键。特别是学生接触该课程的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论部分的内容,引人入胜的讲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绪论的讲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方法,并提出一些问题,逐渐揭开谜底。比如通过讲解2010年爆发的甲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诊断、防治措施,使学生了解各论的学习方法,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而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就要认识微生物的本质,让学生主动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内容复杂、知识量大,而且,微生物体积微小,肉眼又无法识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教学效果[2]。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感知材料,能够分解知识,充实内容,最大限度地传达教师意图,使讲授的内容一目了然,容易记忆和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些光学显微镜图和电子显微镜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展示给学生,甚至可以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兴趣,开阔视野。

多媒体授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利于保存和修改,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使重点难点更加清晰。

三、联系实际,利用案例教学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联系临床实践,,能够启发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和创新的理念[3]。其中,案例教学法备受推崇,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本方法不仅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可以减少学生受思维的束缚,开阔学生视野。

首先,教师要根据所讲的教学内容收集案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论题,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同时能够体现出典型的相关知识。授课中以病例、问题为先导,把理论与病例和其他基础课、专业课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温故知新及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学生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预习。通过预习,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而且会有疑问和收获,而疑问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供师生共同探讨。其次,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导入案例,并注意问题的讨论及总结。在案例导入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时机外,更要控制好时间,以免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在课堂讨论时,先由学生提出及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提出不同意见,然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所提问题和回答内容与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贯通梳理。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增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应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调查。对学生而言,要调查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使其感受到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的关系。通过引入临床病例并提出相关问题,考查其是否强化了记忆,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以后的临床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应从所选案例是否典型,理论分析是否深刻,以及课堂互动的情况等方面考核案例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不仅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能够融会贯通,而且要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微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以上是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推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严杰.医学微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第4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摘要:工业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探讨PBL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通过设定问题、课堂讨论、教师分析总结、实验方法设计、教师审核、实验操作等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工业微生物学;PB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8-02

当前,“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观点已得到了全世界政界和科技界等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微生物教学如何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要求,探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当今工业微生物理论与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BL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领域教学中发挥了突出作用。PBL教学法中教师为辅助,以问题为主轴架构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PBL教学要求教师设定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问题,引出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PBL教学侧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学习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技巧。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自身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完成教师设定的问题,彻底改变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二、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PBL的应用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外型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微生物通常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应用微生物等;需要化学类、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基础。由于工业微生物学内容庞大,传统教育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削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应贵在教导学到真本领,学生厌学是失败的教学。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⒎⑹皆擞枚嗝教褰萄В把PBL作为钥匙开启主动学习的大门,设定问题探索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的内涵,便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将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密切结合。[2-4]

1.理论教学中的问题设定。PBL教学法设定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宜,教师按照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设疑1:在你的生活中,认为哪些是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微生物形态特征,得出概念)通过微生物的用途、与人关系、微生物形态,掌握微生物概念、特点;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认识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微生物应用与危害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设疑2:什么细菌?结合细胞生物学学习(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细菌形态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3:雨后土腥味、大气中最初的氧气哪里来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4:什么真核微生物?(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得出概念)

设疑5:酿酒、面包怎么制作的?(讨论、放微生物图片、总结特征、概念)结合生物化学学习

设疑6:微生物靠什么生活?(讨论,得出结果)

2.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分离纯化、性质鉴定、微生物检验等,也可以划分为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和微生物常规仪器使用的基础性实验部分,以及多种技能运用的微生物综合类实验项目。通过技能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科学态度,为今后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通过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增长学识并发展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PBL通过问题设定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向激发学生思考、动手,进而掌握技能,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弊端,让学生产生真正在探索和发现的思维。每一个实验题目(常见微生物是什么样子,微生物的食物是什么,微生物怎样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等等)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而来,通过讲义了解初步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相互切磋,在探索中学习。通过微生物的采样、分离、观察、培养,巩固微生物理论学习。教学相长,研究新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去探索发现,并得出结论。将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学生日常操作和实验态度、实验过程报告及实验技能考试的比例分配好,细化评分标准。为了使PBL教学法能落到实处,考核也要紧跟教学的需要,带着问题来实验,否则不能参加实验,在边操作边切磋边讨论中学会实验技能,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成绩中平时学习态度占10%,实验报告占30%,实验操作考核占60%。[5-10]。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都强调了学与做的结合。工业微生物学既是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用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就如当初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发现微生物一样,肯定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的肉眼难以看清的世界,肯定学生学会的最基本的实验技巧,培育科研兴趣,当这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教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对实践的观察,通过这一个点的兴趣进入对这一学科领域的钻研,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背诵理论。PBL教学法强化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克服“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把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真正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薇,王宜萍,彭宏艳.生物化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创新教育,2016,(1):75.

[2]龚劲松,李恒,李会,等.面向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5,(3):100-103.

[3]胡先运,江家志,刘瑛.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竞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6,(4):534-535.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3):414-415.

[5]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6]黎勇,齐泽民.微生物“能量代谢”微型课程(网络课程)的构思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21-222.

[7]谢永芳,何晓红,江怀仲.工业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工业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901-9902.

[8]徐晓宇.制药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3-194.

第5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7-0102-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与世界各国在文化教育的交往日趋密切和频繁。自2003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我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而汉语基础则参差不齐,因此我校采用英语授课。医学微生物学是留学医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对留学生学习临床课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谈一些具体的体会。

1.突破语言障碍是教学的先决条件

对于留学生教学,我校采用全英语及适量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因此。语言上正常沟通是教学的先决条件,语言障碍也是教学的瓶颈。如何运用英语正确表达专业术语与常规交流,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要求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英语口语与表达能力,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听力水平,听懂学生向老师反映的问题与疑惑。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比较流畅地互相交谈和沟通。保证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尽管都能熟练掌握英语,但又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英语发音时会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例如印度口音常常把th发成t等。因此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理解和表达的差异。这又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了解。并且尽快习惯对方的发音特点。这个问题在教学初期尤为突出。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学双方不断磨合,彼此都适应了对方的发音特点,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外语培训,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授课,不定期开展中外教师交流会,探讨教学中存在问题,交流学术意见,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和课堂语言交流能力。多数留学生对中文有浓厚的兴趣,我校对留学生开设了中文课程,但留学生学习中文时间短,水平参差不齐,中文程度低,对专业术语理解力差,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了解大多数留学生的中文水平,适当把握好中文教授的尺度,让学生正确理解其意思,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造成问题的积累,影响学习效果,也影响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微生物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内容繁杂,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留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繁琐,不易记忆,在学习上深感困难。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才能保证提高教学实效性。而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根本措施就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 了解留学生特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而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又存在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从小接受西式教育,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应是加速学生获得知识的催化剂,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讲授的职能由传授、灌输知识变为自学和研究上的指导,而学的含义也由接受变为理解和探求,实现教师由教授法转为指导法。学生由接受式向探索式转化。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重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教会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学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并能为将来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用。

2.2 病案教学法

医学留学生的毕业志向绝大多数是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对其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学上尽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基础课讲授的枯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比如:讲到幽门螺杆菌时。要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案相结合起来,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对基础与临床学科相互关联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又例如在讲流行性感冒病毒一课时,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流行性感冒病例。然后提问,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根据是什么?再结合当前流行的禽流感来讨论如何控制感染,阻止新病例发生。通过这个病例和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病案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更要结合临床实际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病案和资料供学生讨论;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还要给学生留下新的问题,使之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尝试通过查找资料来扩充教科书缺乏的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医学新科技、新动向。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及尽可能多的新信息。

2.3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医学留学生,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接受西式即时提问,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更容易开展讨论式教学。如在讲“结核杆菌”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该病在当地的发病率如何等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寻找答案,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氛围热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不仅教师向学生提问,也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在课后还采用电子邮件等方式进一步和学生交流,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4 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从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致病机制到检查方法,都与实验密不可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同学们在实验室、标本室里学习,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加强了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独立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很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等工作,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可以增强学生实验的积极能动性,也能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对于热爱微生物的同学,还可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师只

给出实验题目,由学生自行安排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学生首先要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方案及步骤,安排实验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觉得设计实验新鲜有趣,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幻灯、多媒体课件、模型、标本,甚至黑板画图,形象而直观地讲清难点、突出重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做到声图并行,令抽象的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对于语言沟通不十分顺畅的医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如讲述病毒体的对称性时,没有直观的教具帮助理解,学生对五邻体和六邻体的概念十分模糊,通过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图像的演示,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把干扰素的作用机制用Flas表达出来,非常形象直观,这种教学效果是其它教具无法比拟的。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有关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丰富,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使用导航系统和搜索引擎搜索专业网站。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掌握学科的新动态。

3.小结

第6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信息不断输出与输入的活动,想实现良好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中教师要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发挥好传授与引导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1启发式教学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启发式教学重在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

1.2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中描述性语言居多,学生不易理解,此部分结合多媒体手段形象记忆非常重要。另外恰当的比喻也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多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实例讲述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与具体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微生物形态时可以紧密结合实验课,再结合微生物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去介绍它们的特性及用途。讲解微生物处理污水原理时,可将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等穿插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注重归纳总结在课堂中运用归纳总结法也很有必要。归纳总结强调及时才可能有效。此法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每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小结。目前,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引课,而在授课中和授课结束后没有精心设计,草草收尾,使整堂课显得“虎头蛇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楚知识点,又要及时归纳总结,把知识引向新的高度。课后归纳总结可以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串讲”,也可以打破章节限制对以往所学课程进行“串讲”,使学生学习时不仅形成以教材目录为顺序的纵向知识体系,还能形成以内容为基础的横向知识体系,化点为面,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能更灵活的应用知识。

1.4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讨论法把问题形式改变为讨论式。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其他同学随时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或者否认。这种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组织能力,气氛活跃,比单纯的提问式有更好的效果,也能使教师不断摸索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防止前松后紧,最好能和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

1.5教学手段科学化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声、光、动画可以更好地显示一些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解决了传统静态教学的难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多媒体技术要运用合理,多媒体多以图片、动画呈现,少有文字描述,教学时更要结合教材将书本上冗长的描述和直观的多媒体知识结合在一起。如果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结合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呼应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基础知识牢固、实践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素质”人才是该专业的目标和责任。实验是重要的研究性教学环节,在实验项目的开设中,注意紧密联系理论课教学环节,不能使二者脱节。在教学中应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来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呼应的教学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互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目前,大多数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较为单一,多为一些以增强感性认识为主的验证性实验,缺乏能够和环境工程实际应用系统结合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置会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认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还要提高学生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几个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实验,把独立的实验操作融入到综合实验中。

第7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中职护生;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进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满足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要求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改革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经常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免疫“战争”的导火索―抗原。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通俗地说,免疫就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就是抗原的进入和出现发生的一场免疫应答[1]。

2.2 采用比喻学习法,有利于难点的记忆

在医学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运用巧妙记忆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内外源途径的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记不住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究竟是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还是CD8分子。其实,在这里可以应用一些记忆技巧,即因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结合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选择和小个子CD4 结合。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种记忆技巧。

2.3 利用图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

在学习免疫学时会遇到很多概念,有时仅看书本上的文字叙述很难理解其本质含义。如,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通过看图,则可以轻松理解这些概念。T淋巴细胞膜上有CD2受体(E受体),通过E花环试验,T淋巴细胞与绵羊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了“玫瑰花环”。而B淋巴细胞没有CD2受体,没有结合绵羊的红细胞,没有花环。通过图解,学生能很快能区别T和B淋巴细胞,也有利于实验课镜下区分T和B淋巴细胞,图表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对所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笔者认为,虽然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但是学好免疫学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并记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知识。

3.2 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

3.2.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2.2督促经常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免疫学教科书的编排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尤其是后面的章节所介绍的知识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节中所阐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这里提到了B细胞、抗原等名词,关于B细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学总论和抗原前两个章节中分别介绍的。有的同学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已经记不清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体的概念,甚至会听不懂课。为此,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尤其是在下一次课之前,完成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2.3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医学免疫学属于前沿学科,涉及范围广,其中渗透了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免疫学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经常给学生简单复习一下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免疫学。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免疫学,还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总之,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免疫学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免疫学的推进器。

4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一认识(理论)一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免疫学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自己设计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通过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的动物Ⅰ型过敏性休克试验[3]。此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以及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过敏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特有症状。与临床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很相似。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Ⅰ型变态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提高护生对防治青霉素过敏重要性的认识,使上述各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第8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PBL;医学免疫学;教学评估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方法。但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知识抽象,概念多,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与其他的基础医学课程如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联系紧密,而且与临床的皮肤性病学、肿瘤学、传染病学和内科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因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对于临床实践意义重大,故而是医学院校学生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

我国传统教学采用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导,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灌输的知识和体系。这种教学方式长期是我国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若干个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一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某些方面的不足。鉴于此,我们在本校2012级中医临床7年制1班引入了这种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校2012级中医临床七年制2个班级。其中1班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引入了PBL方式教学模式,2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

⒉研究方法

PBL教学实验班首先由教师系统讲授几章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引入5-6个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综合性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学生协同自主学习,分工协作查找相关文献,给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答案,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和汇报,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本门课程结束后4周采用同一份医学免疫学试卷进行考试,制订好参考答案后由教研室其他教师进行阅卷工作,阅卷结束后我们对试卷及考试成绩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分析。

二、结果

医学免疫学试卷卷面满分100分,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实验班和对照班级最终考试成绩和得分都呈正态分布,但是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有差异,结果如下所述。

1.试卷综合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知识面涵盖了《医学免疫学》教材12个章节所有内容,题量适中,题型合理,难度中等。通过对试卷的系统分析和统计,计算出各个题型相应的得分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2012级中医临床七年制1班和2班医学免疫学考试试卷

[题型\&分值\&平均得分率\&实验组\&对照组\&名词解释\&15\&13\&12\&单项选择题\&25\&23\&21\&多项选择题\&20\&16\&10\&填空题\&10\&8\&7\&简答题\&20\&18\&15\&案例分析题\&10\&8\&4\&合计\&100\&86\&69\&] 注:平均得分率=该题目所有学生得分综合/学生总人数

综合分析表1的结果,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班级,从试卷具体题型的完成情况来看,实验班级学生的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得分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班级。

2.考试成绩对比

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人数各为43人,总人数为86人。在课程结束后均参加了闭卷考试,无人缺考。对原始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图中显示,实验班级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级,80-89分数段人数也较对照班级多,并且不及格人数为0;而对照班级大部分学生得分都位于70-79分数段,90分以上的仅有2人,考试成绩明显要较实验班级差。

三、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同样的一套试题,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得分率有明显差别,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综合性不强的题型两个班级的得分率相差不大,但是在综合性比较强的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出现了较大的分差,尤其是综合性最强的案例分析题,两组的分值相差是最大的。从最终的各分数段学生人数来看,实验班级90分以上人数远多于对照班级,得分在80~89分之间的也远多于对照班级。

由此可推断,PBL教学模式是将典型的问题引入学生的学习,学生要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无形之中就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和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学生在搜集这些课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方能解决问题。

而在PBL教学过程中引入的综合案例往往是多个学科的结合和知识渗透,一些案例与临床联系紧密。因此,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医学免疫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学习其他课程,特别是临床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临床意义。

通过PBL的教学实践与实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查找资料和获取相关知识,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搜寻文献资料的任务;自己动手制作针对案例的PPT汇报课件,自己上台阐述观点。通过这个过程的自我学习,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使用PPT等软件、克服害羞胆怯心理以及与同伴开展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但是,我们在实施医学免疫学PBL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水平和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医学背景知识,要对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比较熟悉,而我校由于各种原因,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没有医学背景知识,这影响了医学免疫学在全校的推广,这就需要从事医学免疫学PBL教学的教师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部分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度也不够;三是教材的局限性,我们目前使用的是传统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材,与PBL教学模式不相适应,这给我们的PBL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曾常茜.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93-1195.

[2]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3]谭海珠,杨锦华.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5(5):48-50.

[4]叶湘漓,雷立芳.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34-35.

第9篇:微生物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疑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a)-119-02

Medical immunology difficult question and answer for four plans

WANG Jian

(Zhangzhou Healthy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cuss how to resolve students come across the various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immunology curriculum learning. Methods: After a long research in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he use of metaphor analogy, review contact, imaging actually said that the deepening memory and so 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and the circumstances for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Results: It can be achieved giving image,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and avoiding misunderstanding, building effect etc.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an great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onclusion: As long as we are willing to use our brains, in-depth study, various difficult problems of medical immunology can be solved.

[Key words] Medical immunology; Difficult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比较深奥难懂的学问。由于其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难以形成印象,学生每学到此,莫不深感头痛。甚至有许多本科或硕士毕业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工作多年,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概念仍然一知半解[1-2]。能从何处着手,使这门过于深奥的课程,较为容易地被学生所理解接受呢?笔者在经过长期教学研究的揣摩和课堂授课的实际检验后,反复梳理、推敲、验证,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深思和采纳的。

1 比喻、比拟赋予形象

医学免疫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和概念,就其本身而言,已经脱离现实生活很远,是抽象后再抽象的集合。如果简单地照搬书本来进行讲授,学生往往听了半天还云里雾里、不知所然。例如,“免疫”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免疫耐受”又当如何?“抗原”自身已很费解,“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又是怎么回事?以抽象的语言和概念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是最使人费解、也最使人头疼的。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这些过于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事物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一定的形象,才便于学生理解[3]。例如,我们可以把人比喻为一个国家,把免疫系统比喻为这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这样,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就比较容易解释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分布与分工也较为容易说明了。再如,免疫应答与超敏反应的关系,学生总是感到费解,免疫应答不是专门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等损害的防御机制吗?为什么又会反过来损伤机体自身呢?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免疫应答消灭微生物就好像警察消灭匪徒一样,在射击匪徒的过程中,有可能误伤平民;如果匪徒过多,过于顽强,或躲在居民建筑物里,不得不动用炸弹等激烈手段时,还有可能毁坏民房和其他建筑物,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不应有的平民伤亡。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超敏反应的发生。这样一解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听懂了。

2 回顾、联系促进理解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概念是从抽象到抽象,如果我们不把一个内容的上下关系理清,并反复进行联系对比,学生往往是不易理解、也不易记住的,不但每一章节内的各部分应互相联系;各章节之间,尤应互相呼应,学生才容易搭起记忆的桥梁,做到融会贯通[4]。这在免疫学的教学上,特别重要。有许多内容,特别是在教学时段上分隔较远的内容,如果以为教师能够及时回忆并进行联系的,学生也能做到,是一种教学上的误解(这也是刚踏入教学领域不久的青年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主要是没有能做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学生对免疫学的内容绝对没有教师娴熟,对许多部分的理解,也还远远达不到教师的程度,更何况,免疫学是一门那么难懂费学的课程。因此,及时地对前面章节已经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联系,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是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的。例如,我们在前面章节讲过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等内容后,在新的一堂课中继续讲到免疫应答章节时,就应适当进行回顾,把前述章节的那些内容,与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具体作用联系起来,以便互相呼应、加深理解。这样,才能使各章节的那些看似抽象、纷杂、散乱的理论和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免疫学整体,学生才能够较为容易地做到上下联系并确实理解,同时较为牢固地记住这部分内容,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到这门以抽象和枯燥闻名的学问中去。

3 图像实说、避免误会

书上画的免疫球蛋白,像一个形状奇特的大叉子。学生们总是感到困惑:这么一个叉叉棒棒一样的东西,怎么会有那么多神奇复杂的作用和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没有见过这样类似的东西,这有点近乎于神话了。为了解除学生的这种理解上的心理障碍,我们最好给他们进行实际说明。我们可以说,免疫球蛋白实际上虽是由四条多肽链构成,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既看不见,也没有书上划的那么直,之所以画成这个样子,是为了理解上的需要。作为一种蛋白质,它当然是有多种功能的,划得直,便于我们解说在哪个部位有哪种特性和功能。这样说明后,学生在理解上的心理障碍大都可以消除。另如,抗体的各种协同杀菌作用(如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虽然可以基本上依照书上的插图或类似的挂图、图片来进行解说,但我们必须同时声明,实际上抗体作为一种蛋白质分子,它的大小远远小于细菌细胞,两者相差悬殊。这犹如在地球上站着一个人一样,当地球缩小到一个篮球大小时,这个人实际上已经微小到我们无法看见了。同样,我们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菌细胞,但却看不见抗体这种蛋白质分子。如果照实画,那就没法画了,只能按照书上的这种比例画出来,才能便于理解。同时它自身也没有穿孔、杀伤等毒性作用,故抗体与细菌细胞的结合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甚至还不能限制大多数细菌的运动。它是借助于NK细胞、补体、吞噬细胞等其他杀菌因素来消灭细菌的,这样做接近于真实的补充说明,可能对学生的理解更有帮助。

4 深化记忆、巩固效果

医学免疫学实在太抽象,不但在学生第一次看过、听过后留不下什么印象,而且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听懂后,过后又会完全忘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课程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它从一开始就是抽象的,而且后面的内容又是在前面抽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抽象论证,不断推进,不断演化。在反复抽象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思维脱节,学生难以跟进。其次的原因是,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医学基础课又大都比较艰深,都要分去学生不少精力。另外相当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从免疫学教学本身而言,我们是应该多想办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和更牢固的学习记忆。除了前面所讲的那几点外,从笔者多年反复揣摩、反复验证的经验结果来看,在每堂课讲课前,一定要郑重叮嘱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要说明原因,以免学生等闲视之、不以为然),看不懂也要看一至数遍(要强调看不懂也要看下去这一点),以便建立起最初印象或至少引起学习上的疑惑或感到疑难,为接下来上课时能够用心听讲做好心理准备。在上课时,应要求所有的学生专心致志听课,而任课教师应调动一切语言的、声调的、动作的、形色的以及各种辅助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印象、加深理解[5-6]。这时教师要像一个小品演员或一个节目主持人一样,充分调动起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思考中来。课后则应要求学生,当晚把本次课学过的内容再好好复习一遍,时间不需太长,但必须做到。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回顾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并找到相应章节一并加以复习[6]。同时告诉学生,以上这些内容,应分别在1周、1个月、数月后再重复复习,以便加深印象,建立牢固的学习记忆。在这个深化记忆三步曲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时时鼓励学生,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在下课后的任何时候向教师请求解疑[7]。这是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最乐意采取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大多如此。往往学生的困惑之处只是一个小小的死结,如同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教师只需关键性的一句话,就可以点破窗纸,使之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是学生们在学习上极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也是学好这门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往往有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不愿意或不屑于做这一件对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事情。笔者所教过的课程或参观考察过的许多医学院校,成为医学专科院校中的一种极普遍现象。这是专业学校的历史惯性?还是现时社会大环境的熏陶?或是许多人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不值得去做或不屑于去做?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地从学生中发现问题,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把这门过于抽象、过于复杂、过于晦涩难懂的学问,较为容易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致造成费解、误解,甚至泛泛不着边际的局面。当然,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重视这些问题,反复研究,不断探索,不管什么样的疑难问题,都是可以化解的。

[参考文献]

[1]刘荣臻.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7.

[3]蔡翔.浅谈形喻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9-50.

[4]蒋萍,金毅斌.生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4):386.

[5]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53(9):64-65.

[6]张典,姜凤良.五年制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69-7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