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洪涝灾害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洪涝灾害预防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洪涝灾害预防措施

第1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1、番茄苗、茄子苗、辣椒苗

主要防霜冻危害措施有:

采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霜冻为害期间,每天中午揭膜(小拱棚两头)通风1小时左右,防止闷秧死苗。

增施暧性肥料,育苗期间多施干细粪、草木灰、草皮灰等农家肥,增强秧苗抗寒力,减轻冻害。

增施磷钾,育苗期间经常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叶面肥,可提高秧苗抗寒防冻能力。

霜冻为害期间,可在小拱棚再膜覆一层稻草保温,可明显减轻霜冻为害。

2、如马铃薯霜冻预防及补救措施

灌水及排水保温:如遇晴朗霜冻天气应在来临前1―2天往马铃薯种植田块沟灌半沟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应做到晚上灌水白天排水;如遇低温阴雨霜冻天气,应及时把厢沟疏通排干积水,以利于地温的提升。

增施热性肥料: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等,提高抗寒能力。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稻草、杂草、塑料薄膜等覆盖预防霜冻危害。

熏烟驱霜:在霜冻来临当夜11时左右,用炉或废旧铁桶装稻谷壳或木屑,上面覆盖少许土,每亩放置5―6个点,进行熏烟,改变小气候,达到驱霜减霜的目的。

及时洗霜减轻冻害:下霜后,每天清晨应勤巡查,发现植株有霜,抓紧在早晨化霜前及时喷清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缩小温差,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并及时喷施叶面肥,亩用尿素三两、磷酸二氢钾四两、红糖五两兑水100斤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马铃薯抗冻能力。

目前正处于播种或尚未播种的,应采取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或地膜覆盖栽培,确保冬种马铃薯安全越冬,夺取高产,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冬春作物低温冻害的预防措施

大幅度的降温天气来临之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寒保暖措施保护农作物,减轻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在低温高湿环境中,病害会加重。因此薄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要注意把两端的薄膜短时揭开,进行通风换气,提高植株抗逆性,并降低膜内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流行。

大棚蔬菜等作物,要注意防治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采用百菌清烟熏剂、腐霉利、扑海因等药剂防治。当前要及时加固大棚,以防大雪压垮骨架;密封好大棚膜,加盖一层棚内小拱棚;在大棚内用炭火加温,有条件的可在大棚内安装500至1000瓦的灯泡或使用沼气灯加温,一个标准棚0.5亩可安装2至3只灯。对于早春蔬菜,应及时加盖覆盖物(薄膜或草帘等);做好通风透光,出苗后根据气候、苗情做好小拱棚敞棚、通风;苗期应及时预防病虫害,重点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并注意轮换用药和安全用药,棚内不应在阴天喷药。

适当增施磷、钾肥、叶面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叶面撒施草木灰;增加作物抗逆性,预防冻害和病虫害。

作物受冻害后,植株抵抗能力弱,此时要注意检查,发现病害要及时指导农民用药防治,防止病害进一步蔓延流行。

4、严重受冻的玉米,要在田间解冻后每亩开沟施尿素6至10公斤,春节后及早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并及时清理“三沟”,以防渍害。

二、干旱

为了减轻旱灾,提高单产,应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农作物播种前,如玉米播种前要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结合锄草、追肥,搞好中耕培土,保水,保墒。经常观察田间土壤墒情,根据天气预报和玉米生长需水规律,确定是否需要灌溉,灌溉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沟灌,另一种是用机器管道实施浇灌。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建设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区,加大以增加河流与水库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为重点的人工增雨作业服务力度。加强干旱机理的科学研究,提高防御干旱灾害的科技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暴雨洪涝

通过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涝害的发生。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及时排出。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四、结论

第2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Louisiana Governor Bobby Jindal warned of the potential for flooding. “This is gonna be a slow moving storm. There's gonna be a lot of rain, and that water is gonna accumulate. And I think the biggest concern is that you're gonna have an accumulation of water cause that, that water is gonna pile up. It's gonna come so quickly and for such a long time, it's not gonna be able to drain.”

One of the areas at risk is the Louisiana city of New Orleans. The city is more than two meters below sea level and shaped like a bowl, making it prone to flooding.

In 2005, New Orleans suffered devastating damage from Hurricane Katrina, and Mayor Mitch Landrieu is urging residents to be ready for Lee. “We are all prepared and should prepare for localized flooding and we've taken all necessary precautions to do that, and we're encouraging citizens in New Orleans to make their preparations. Again, you know, prepare for the worst and let's hope for the best.”

随着热带风暴Lee逐渐向美国墨西哥湾逼近,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油气生产者关闭了运作平台,并把工人从墨西哥湾撤出;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也都宣布全州处于紧急状态。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博比•金德尔警告说,可能会发生洪灾。他说:“这次飓风可能因移动缓慢造成大量雨水积聚。我认为最大的担忧是雨水聚集到一块会造成洪水泛滥,到时候来势汹涌,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排干。”

第3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一、秦皇岛市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针对当前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秦皇岛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1.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1)加强自然灾害防护,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2011年的4·12森林火灾造成较大损失,一个重要原因是抚宁县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空气湿度低,而相关部门却未及时实施人工降雨等预防措施;2012年夏季的洪涝灾害,除自然原因外,也与下游河道阻水严重,水库不能及时泄洪、调控水位有重要的关系。秦皇岛市森林覆盖面广、气候湿润多雨,遭受森林火灾和洪涝灾害几率高、影响大。政府相关部门需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2)完善景区安全标识,增强游客安全意识。秦皇岛市每年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是景区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景区应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实用并人性化的安全提示标识,并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其次,应加强导游的专业培训,在导游服务中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3)加强社会治安服务,创造协同治理模式。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2002年厦门市创建了“110”调度指挥大厅,并于2004年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由“110”对外统一接警,统一处警。该系统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目标。秦皇岛可在借鉴厦门市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市特点,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方法。另外,还可建设和完善社区自治模式。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会志愿者担负起社区治安服务,一些社区成立了治安志愿者巡防协会,社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秦皇岛市可延续这种治理方法,继续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2.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首先,应加大资金和技术设备投入,加强本市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力图从根源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大气污染和海洋水污染具有特殊的“连带效应”,即城市周围的大气和海洋水质状况也会对本市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大气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应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3.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分配机制(1)公共服务的供给坚持社会的需求导向。在公共服务领域,传统行政指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忽视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政府本位代替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在当代,公共服务的供给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评价机制。(2)秦皇岛市的优质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戴河区,而另外两个区域山海关区和海港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对落后,造成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易引发市民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应提高对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山海关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视,力求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区域分配的均衡。

二、加强和创新秦皇岛市社会管理的保障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需要有制度和法律为保障及经济基础为支撑。1.制度保障城市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有制度基础作为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革新。十报告中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也应涵盖各方面的综合指标,为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创造宽松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法律支撑我国关于城市社会管理的现有法律、法规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形成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环境。秦皇岛市可根据发展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关法规文件,使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等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3.经济基础对城市社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创新性的统筹规划,需依靠充足的资金投入来确保有效实施。秦皇岛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政府应增加社会管理创新的财政预算,健全社会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加强监管,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作者:盖宏伟魏秋霞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4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6

1 当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的气候整体呈现异常态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温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气温方面。根据《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资料,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81℃,其呈现高低温异化,极端气温事件出现频率增加。

降水方面。全国平均降雨量达730mm,较2015年偏多13%,且降雨多为暴雨等极端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除了气温、降水的变化以外,2016年国内的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也呈现多发态势,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 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联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多等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病虫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种类和发病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呈现爆发态势。

气候变暖导致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延长。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导致暖冬现象极为明显,给予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空间,延长了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加重了病虫害对越冬农作物的侵染。部分病虫害甚至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地理上的危害范围不断拓展,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降水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强。一般来说,降水稀少是有利于大部分害虫的繁衍的,如玉米粘虫等,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形成极为庞大的种群数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降水增加同样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连日降雨也会导致农作物病害呈现高发态势,危害性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变异。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以生物链的形式存在,当气候发生较大的改变时将促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病虫害类型,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危害性和危害机理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效果降低或失效,造成病虫害的迅速蔓延态势。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分析

建立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农作物病虫害并非突兀发生,其发生和蔓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将导致青椒白粉虱的发病概率大幅增加。所以,应该加强对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特征,重点监测农田中可能发生的农作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爆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机理,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积极培育并选择具有较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深耕灭茬,改变病虫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害虫的死亡率;科学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的施肥比例,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药剂的合理应用,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和施药时间,取得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借助生物链理论进行病虫的防治,降低病虫的数量。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力度。整体来看,国内农作物病虫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危害性不断加剧,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发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手资料,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气候恶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将不断加强,这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技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防可控,将因病虫害发生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金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及区域动态预警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4):91-92.

[2]赵敏琦.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02):108.

第5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一、排水管线防洪排涝体系概述

城市洪水指城市上游河流或者城区山洪沟发生降雨,形成洪水,穿越城市,导致城市内河道水位上涨,形成灾害。城市涝水指因大雨、暴雨或者持续性降雨使城市低洼地区淹没或积水。洪水和涝水特性不同,但又都和雨水有关联。

城市防洪是将城区相应防洪标准的洪峰安全通过泄洪河道。城市排涝是将城区相应排涝标准的涝水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排涝系统排到涝区以外。城市排水是将城区相应排水标准的雨水在规定的时间内排出管网系统,进入河道、水塘、湖泊等。

目前,城市防洪涝综合系统由源头控制、大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源头控制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减小排水系统的压力。小排水系统主要指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大排水系统是在小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加上排涝系统内容,包括城市内河、滞洪区、排涝闸泵等。

镇江“大排水”系统属于水利排涝范畴,“小排水系统”由属于住建局排水范畴。两个系统都承担着暴雨带来的洪涝水排除任务,紧密相连,但毕竟分属水利、住建两个行业,采用的行业规范、设计标准和管理手段各不相同,已经将有机的防洪涝综合系统分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

二、 影响镇江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的客观因素分析

1.洪水。排水管线排水量一般是与该地区正常聚集的水量相适应,洪水导致水大量聚集时就会超标引发灾害,因此减轻排水管线防洪能力的首要预防措施就是防洪堤。镇江市区南部为丘陵地区,北部为沿江滨水区,主城地势基本为南高北低,因此城市防洪主要格局是南防山洪,北防长江洪峰。2014年末市区有防洪堤119公里,河网水系发达,借助金山湖等湖泊、河流的蓄洪行洪功能,能够抵御较大的洪涝灾害。目前洪水对镇江排水管线的冲击力较小,但不可不防。

2.水系。城市雨水通过管道系统收集后,排入各级河道,这些河道的过流能力、水位情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排水状况。长江作为镇江市排水的最终受纳水体,对镇江市的排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江河道及其支流。镇江市主城区的水系主要包括:金山湖及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三条主要城市河流;主城区南部有较大河流7条,以小金河为骨干河道;城市东冀的水系主要包括:太平河、大港河、捆山河和沙腰河;城市西冀的水系主要包括:老便民河和高资港。

3.降雨。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更加频繁、强度更大,给城市排水管线带来的压力也越大。镇江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063.1mm,2014年又降至36.8℃,并且2014年8月降水日数19天,日照只有85小时,全年日照时数也远远低于以往年份,极端气候的产生让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显著提高。

三、影响镇江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的主观因素分析

1.防洪排涝机构。防洪排涝机构是一种“一龙管水”的管理机构,明确计划,保证排水、防洪、排涝综合规划调研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提前进行前期大量的研究和试点项目的实施,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得出综合治理思路,为规划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提升排水管线防洪排涝能力。镇江市防汛防旱办公室为市水利局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镇江市给排水工作由镇江住建局下属给排水管理处负责,目前并未实现城市防洪排涝一体化管理。

2.城市排水规划政策。排水能力的提升,要政策先行,政策好则意味着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014年底《镇江市城市排水规划(2011-2020)》出台,引入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和城市雨洪灾害评估等雨洪管理理念,注重排水规划和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竖向规划的协调和反馈,结合绿地和生态景观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排涝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结合实际情况,2014年镇江市也明确了城市排水防涝总体目标任务:至2020年,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应对30年一遇的强降雨,城市面源污染削减80%。

3.排水管网设施。排水管网设施先进,可以起到“挡、分、蓄、滞、排”的效果,使积水在最短时间内排出。①地下排水管道。决定地下管道自身排水能力的因素很多:施工质量的高低、不同日期生产的管道配套使用、管道内的水质污染情况、普查数据准确及时等等。因此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查清管线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普查数据应准确、及时和完整,最终共享,为水利、城建、市政和公安等部门调取使用。②配套设施。镇江城区现拥有市政雨水排涝泵站21座,总抽排能力95.15立方米/秒;古运河上设京口闸、丹徒闸、丹徒南闸三座水闸,京杭运河(谏壁段)上设谏壁节制闸一座水闸,虹桥港设虹桥港闸一座,运粮河上设有二摆渡闸;镇江市区目前有润州区长山湾水库、友谊水库和珍珠水库等。

4.城镇化比率。城镇化比率增加导致城镇面积增加和人口聚集,在绿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地面硬化率攀升,城区雨洪汇流速度加快,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会增加内涝发生机率。

从表1中分析得出,镇江城镇化比率从2010年开始加快,建成区面积也逐年上升,而绿地比率最近三年基本持平,甚至在2014年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镇江2006-2015年统计年鉴

四、提升路径

分析源头控制、大排水和小排水的概念,将镇江城镇排水、内涝防治和防洪三套工程一并考虑。城市排水管线的建设既要考虑现实的排水和防洪排涝能力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尤其站在宁镇扬经济圈的角度看待问题是镇江城镇未来合理发展的关键。城市防洪排涝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从时空结合角度,提出建立专门的防洪排涝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部门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随着镇江城镇化比例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发展中心向南向东转移,原有的分区标准已不能满足管网的排水能力要求,在改造时应更加注重重点突出、合理分区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指导,调整区域防洪排涝等级。同时加大对农村河道的整治力度,使之与城市排水外排能力匹配。建立纵横兼顾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提出排水管线智能化管理,借鉴国外地下水道建设经验,试探性地提出未来镇江深层隧道建设意见。结合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特色,在防洪排涝工作中突出“水文化”特点,综合考虑景观生态融合,提高水土生态涵养和雨洪调蓄能力,把治水理念上升到水利、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并重的深层次阶段,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6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运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情监测系统对于整个水库的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预防警报作用,水情监测工作到位可以及时的了解具体的水位情况以便于及时的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防止洪涝灾害和旱灾。我国的水情监测系统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最初的人工监测发展到智能化监测,最近又有了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研究与具体的应用,本文在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于研究进行简单的探讨。

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述

1.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念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主要指的就是对具体的一系列水情、水文、雨情、水位、雨量等进行数据监测,然后待这些数据达到临界值后通过先进的报警装置进行自动报警,警示人们做出预防措施,预防洪涝灾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也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如遥感技术等使得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预测性更加强大,测报的数据也更加精确,使得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功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1.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和一般的水情测报系统来比,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在防洪涝灾害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该测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和普通的测报系统一样,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具体的水情进行监测,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有效的防洪效果。具体到自动测报系统来说,由于它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设备,自动测报系统又独具优势,其能够实现监测的范围更加广阔,监测手段更加便捷、监测数据更加精确、监测时间大大缩短,如此众多的明显优势让我们有必要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于将这项技术大力推广并且应用到具体的水文监测工作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1.3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构成一般来说,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监测站、数据传输通信网络、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以及预测决策系统。其中,监测站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对具体的水库实现实时的数据监测,达到全方位控制,根据科学的计算方法设置监测点,编制监测计划,对水情进行实时监测;数据传输通信网络是指把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实时的传输给接收方为他们提供真实有效的数字以便于他们做出决策,整个数据传输通信网络是一个庞杂的网络系统,通过各种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最终实现了整个网络的构建;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据传输通信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接收的一个系统软件,这些系统的实现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很多人工操作失误,使得数据更加科学,效率也更加高;预测决策系统,是自动测报系统的一个亮点,该系统根据数据接收系统接收到的数据会自动的进行分析,并形成一个初步的决策以供人们参考,这样就会节省了很多时间,使得防洪措施更加及时有效。

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用介绍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并不是直接发源于我国,最先应用该项技术的是美国和日本,我国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吸收了他们的经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我国在很多水电站等水利工程中都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三峡水电站、龙潭水电站以及二滩水电站等都实现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水情测报,在整个测报系统中,我们运用很多先进的技术来完善水情测报系统的设计,例如卫星通信技术,我们的三峡工程在建设监测站的时候就运用了海事卫星这一重要技术,将其作为一个通信信道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数据传输。同步卫星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通信网络的建设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同步通信卫星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距离问题,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有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延迟或者失真甚至是丢失,使得数据接收不到进而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引用了同步卫星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实现了数据的同时同步传输。此外还有气象卫星在水情监测系统中的运用,气象卫星通过监测,给监测站及时的传递气象消息,监测站对具体所负责的水电站进行观测,得出有效的数据,及时的掌握天气情况,进而为后面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便利。总之,进入到网络时代,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得到简化并且效率也都大大提高,不仅网络通信技术在监测站和数据传输通信网络中有所应用,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以及预测决策系统中更是少不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例如在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一些服务器和连接设备等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利用终端远程接收设备对数据进行接收,然后再用计算机进行高速的数据运算,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在预测与决策系统的设置阶段,这些先进的技术更是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预测决策系统相当于一个智能化的系统,那么这当中就免不了智能化的设备的应用,实际上还是对一些数据的设计与策划,当这些数据达到临界值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决策方案以供工作人员参考。简而言之,整个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由一系列高端的先进技术集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设置,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从而实现对水情的监测与预报。

3、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中的问题探究

整个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是在借助于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为了突破当前的难关,更要考虑到该技术在今后给人类创造的利益,以及该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广泛适用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提前考虑的。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从长远利益出发,使得系统设计更加完善,优化系统设计,延长他们的使用寿命。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我们的发展还是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在有关研究中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广泛推广,增加普适性。但是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紧跟时代步伐做出及时的技术更新,最终实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结语

水情监测系统对于整个水库的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防范作用,为防洪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该测报系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我们更应该紧紧抓住他的优势,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其特点,将这项技术具体的应用到实践中。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技术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在具体的应用时,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无论从自身还是在于其他系统相结合的过程中,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努力的对该技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晏忠林.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龙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2003.

第7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生态文明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生态制度文明、生态意识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其中生态意识文明具体来说,就是单纯追求财富增长已不再是人们的目标,不再以战天斗地为乐趣,而更多是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制度文明指的是社会需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保障生态建设,包括生态文明社会所要求的制度、法律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各个利益相关者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

1.1指标构建原则

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以及生态行为文明。并且遵循以下指标构建原则:第一,指标的选择应该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指标要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指标和云南省生态文明规划纲要标准,因地制宜。第二,所选取的指标能够有效的代表和评价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在尽可能少的选择指标的同时要具有代表性。第三,指标的选取与构建要具有科学性。第四,可行的原则指标。确保指标数据容易获得,易于操作分析,使城市生态文明程度可以得到定量的反映。同时,在参考现有的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以及生态文明意识子系统五个一级指标,以及30个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相辅相成,能够全面的反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1.2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诸如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方面,公众的生态文明观念薄弱,极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过程中。在《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在建设生态行为文明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生态安全、以及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制度文明就是要完善生态制度;生态意识文明就是要加强建设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工程和生态意识的提升工程。根据《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国内外现有的生态文明相关研究理论与结果,选择构建了以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子系统为一级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经济是任何文明的主要支撑,所以要高效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要更加注重此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评价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对象的经济水平,本文选取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评价指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都比较成熟,比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等,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选取了旅游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此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个指标归纳为循环经济指标,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2)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人们的生存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不得不顾及眼前的利益,用资源来换取利益,这势必会加剧资源消耗以致资源枯竭。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是生态问题的根源,是最严重的污染源,不消除贫困就不能有效的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贫困人口比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反应了被评价地区人民生活状态;社会保险覆盖率是指社会对社会成员所给予的必要的基本生存保障;基尼系数运用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方法,给出了判断地区贫富差距程度的方法。在此本文按照国际通用的原则,以0.4和0.6作为划分标准,即基尼系数超过0.4为收入差距较大,超过0.6为收入和差距极大。本文根据《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基尼系数的目标值为0.3~0.4。

(3)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9],这是支持生态承载力的一部分;涵义的第二层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这是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是解决生态承载力的焦点。在本文中,将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分为四个部分,以评估子系统组成。第一个部分:人口特征与资源的占有,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选取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第二部分是资源消耗,包括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水耗,前者是评价被评估地区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而降低单位GDP水耗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第三个部分是资源的利用,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不可更新的资源会日益枯竭,所以我们要利用可更新资源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所以选取了清洁能源使用率、主要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三个指标来评价资源利用;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污染排放,选取SO2排放强度和化学需氧量两个指标来评价。

(4)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上面。在具体措施上,要注重运用科学技术,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治理地区,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生态环境子系统中,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和旅游区环境达标率三个指标评价了被评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针对云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以及沙尘暴发生的情况,本文还选取了森林覆盖率以及水土流失程度两个指标用来评价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程度。

(5)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在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中既包括了生态文明意识发展也包括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选取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来评价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意识发展。2012年云南所受到的自然灾害有:低温霜冻灾害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造成了影响,农业经济损失了0.5亿元;在迪庆、丽江、昆明、玉溪、红河等州市发生森林火灾24起;全省各州市发生洪涝灾害251次造成63.9亿元经济损失;昭通、曲靖、文山、红河、迪庆、丽江、大理、德宏等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2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预防支出、施救支出已经灾后重建支出。预防在自然灾害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因此预防成本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灾害的损失。比如预防干旱和火灾的水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灾害发生后的救助物资和资金的准备,逃生的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等都属于预防成本。由此看出政府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所以本文选取了环保产业占GDP比重、预防自然灾害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两个指标来评价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制度完善情况。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程度指标是评价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参与度。

1.3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模糊分析法、二项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环比评分法等。其中层级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并提出相应决策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2结论

第8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 环境 因素 措施

为了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城市往往靠近河流。河流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水资源。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各年及各月分布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为4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而且暴雨集中,强度大,经常暴发局地突发性洪涝灾害,形成春旱夏涝的自然规律,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突发性洪涝灾害。

城市是人口集中、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富、人文景观最多的地方,也是经过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最集中的地方,无论从生存还是从发展角度考虑,其安全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防洪工程建成后,不仅使防洪能力提高到更高标准,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分析城市防洪工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对针对县城城市防洪工程的基本特点加以研究,以便筛选出主要环境因素,并进行分析评价。城市防洪工程往往涉及堤防、堰坝、泵闸、交通桥等项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宜确定防洪形势、城市生态、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人群健康、拆迁移民、施工等方面内容为城市防洪工程及环境评价的重点。并据此指导防洪工程及环境评价工作。

一、城市防洪工程及环境评价特点

(1)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固定资产集中,聚集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一旦遭受洪水淹没,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严重。要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实现人、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力求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内的主要景观之一,并成为休闲游憩性道路。整个城市将充分展示与自然环境的亲和关系及空间景观魅力。要求城市规划时对城市理想生态特性与自然、人文环境予以强化并合理引导,达到城市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物质环境的协调和谐。同时,通过自然环境风貌与人文环境风貌的有机构筑,使城市真正具有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文化城市的品味,成为市民富有自豪感的家园和理想的人居环境。

(2)防洪工程是公益工程

由于防洪工程是社会公益工程,本身无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在防洪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免因城市进水所造成的工农业生产、商业流通、居民日常生活、城市环境卫生、水源污染、人群健康等影响,有利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将防洪经济效益,尤其是社会环境效益讲透,这是正效益,可体现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城市基础设施复杂,要统一协调

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错综复杂。在防洪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地下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排水排污管道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防洪工程如何与这些设施衔接,必须在城市综合规划中加以解决,否则将出现今天修堤防,明天为建各项设施而挖堤防的现象。这就要求当地人民政府广泛征求城建、环保、交通、电讯等部门的意见,统一协调,综合部署,使缆线、管线的预埋与城市防洪工程同步实施,以便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避免劳民伤财,减少不利影响,切实做到防洪与城建二不误。

(4)对周围景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求高

城市是人口大量居住的地方,为求理想的人居环境,体现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品味,要求防洪工程建设尽可能满足城市生态及景观要求,可通过防洪堤的美化、装饰等来最大限度减轻对城市生态及视觉环境的不利影响。

为充分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景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依据或民间传说依据,可把沿江的景点与城内的景点串起来,把城内与城外的景点串起来,借防洪工程建设之机,重塑城市的形象,建成一道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可大大丰富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改造后的城市河道将因其独具迷人的魅力而大放光彩。

二、城市防洪工程环境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防洪安全保障。根据资料统计,全国目前500多座城市中,近85%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威胁,在这些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65%城市的防洪能力达不到国家现行规定标准,有9%的城市几乎没有任何防洪保安措施。

城市防洪工程的目的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排涝、城市所在江河行洪之间的关系。目前一些城市尤其中小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防洪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和研究得不够,造成一些地方先建设后防洪保安的被动局面。

防洪工程建成后,改变了城市防洪条件,提高了防洪能力。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城市的防洪保安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1、城市防洪工程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及措施

(1)对城市排水的影响及措施

城市内的河道,为雨水的排泄通道,除低洼地区需用泵站排水外,其余能以重力流形式排放。实施防洪工程,阻挡外部洪水入侵城区,有利减轻城区排涝压力。河道中为考虑景观所设置的堰坝,要求河道蓄水面高程低于两岸排水口高程,对坡降较陡的河道,可设若干个堰坝形成梯级蓄水面,以防止对城市排水的影响。

(2)对城市排污的影响及措施

堤防工程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与城市排污相衔接,一般情况下,工程不改变其原有排污口的位置和高程,故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多能顺利出流,只是在洪水期,由于外河水位高于排污口高程,会对污水出流产生影响。由于现在城市规划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可将各排放口污水集中汇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到下游排放将不受影响。以保证城区河道水面水质良好。

(3)对交通的影响及措施

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期土石砂料的运输,如调度不当,将影响交通运输的畅通,使原本拥挤的城区交通压力更为加大。途中常常会撒落土、石、砂料,如不及时清除,将造成路面损坏,而且造成路面扬尘,遇雨造成水土流失。防洪工程建成后,由于路况的改善,有利于城区交通的发展。但堤防工程高出地面,对城区跨江道路的交通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求在堤防建设过程中尽量作好与沿江道路的衔接工作,避免不利影响。

消除上述影响的主要措施是:①加强城区交通运输的管理,及时疏导拥挤路段;②要求施工车辆在运输时加盖网罩,防止撒落土、石、砂料,并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教育,做到清洁装卸,清洁运输;③道路采用立交,与堤防交叉的道路,采用填高过堤道路,调整相关道路的坡度,在堤与路间形成的三角地带需作绿化,改善城市景观;④在交通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泥浆涌出,要求集中排放,统一处理,以免淤积河道,影响环境。

2、 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城市防洪工程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由于防洪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反复与城建部门协调、商量,各项工程措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故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相反,防洪工程兴建后,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

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防洪堤的填筑、料场的开挖,均破坏了局部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受一些破坏。而防洪工程兴建后,由于防止了洪水对城区的冲刷,有利于城区的植被生长和小区环境绿化,而且施工结束后在堤线上种植一些常绿观赏植物,河道两岸绿化带的建设使城区绿地面积增加,有利生态环境的改善。绿化带的建设还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景观,从而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

3、对人居环境及健康的影响及措施

第9篇: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石油;管道储运;安全管理

【分类号】:TE832

引言

世界各地的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带来了石油业迅猛的发展,这也给石油管道运输如何安全地进行带来了争论。在这种长距离输送过程有存在多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正视这些现存的问题并积极去处理。可是,在实际运送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的处理常常不尽如人意,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输送的成果的使用。可见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石油最后的效益。

一、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隐患

1.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当前,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一些方面存在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定位混乱及职能交叉的现象,致使在监管管道输运上存在不足,监管工作出现混乱。此外,多部门的交叠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财政、人力的负担。

2.静电带来的破坏

石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之中的各种成分之间、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产生静电荷。如果管道设施设计未考虑到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工作,长距离的输送容易引起静电荷聚集产生静电引起火花放电,引发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自然灾害所致的破坏

石油运输过程会经过多个省分,多个不同的环境、地带,难免会受到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其中主要是地震和洪涝灾害。当管道经过地震带时,突发的地震会不可避免地给管道的其中一段带来破坏,这会使整个石油运输系统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性质,当管道外部受到破坏时,容易带来二次灾害,会给居住附近的居民甚至更远处的居民带来安全危害,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4.人为因素产生的破坏

4.1.内部员工原因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所发生石油管道事故大约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意识不充分、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应急情况下出现操作过失等方面带来的事故发生。

4.2外来人员原因

国内外油价的上涨带来了各地盗油的热潮,虽然各地严厉打击盗油行为,但管道不可逃避地要经过一些社会治安不是很完善的地区,这就给试图盗油的团体提供了盗窃机会。全国各地不法分子进行非法盗油过程,都要对石油管道进行打孔,这不仅使石油大量泄漏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周边乃至大片面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对于管道的破坏,降低管道的防腐能力,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修。此外,原油的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增加地区的危害性。

5.管道腐蚀和老化

管道自身的腐蚀是目前造成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因素。石油管道放置比较复杂,交叉密度比较大,替换和维修比较困难,而且埋藏在地下不易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很多使用时间较长的管道由于管道本身的质量或是土质对管道造成的损坏等原因,出现管道腐蚀,造成管道内壁变形,易破碎,甚至出现石油泄漏等事故。

二、石油储运过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1.健全对管道储运的安全监管体制及法制

1.1对于监管部门,要求沿线的地区政府要不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石油管道安全的抽查、总结及协调处理工作。针对责任单位的违章违法的行为,要加大处治的力度。对于威胁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的行为,极力治理、整顿,责任到人,连带处治。

1.2.对于石油运输公司,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督促相关人员时刻履行石油管道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根据影响程度,进行一定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

2.防静电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引起静电,应该观察、总结产生静电原因,并及时对出正确的处理。尤其是检查管道与地面是否连接,以及接地电阻是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3.防震措施

地震会造成石油管道的扭曲甚至断裂,所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非常重要。在管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防震的措施,从而选择焊接方式及管道在各个位置的放置、距离等问题。

4.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害

4.1提高人员能力

一方面,给予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去操作,使人员规范化。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模拟突发事件,培养人员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实行责任制,选出有经验的人员作为组长,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责任到人。

4.2增加打击力度

石油企业应该协同当地的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油分子;加强对管道区段的监控,尤其是偏远地带;加强对防盗系统的研发,能快速定位哪个区段有非法的盗窃行动,全方位做好防盗工作。

5.防腐措施

防腐工作应该从管道内、外壁两方面着手,对于内壁的保护,主要有严格把控住石油天然气的质量以及内壁涂刷内涂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则进行输送和监管,严禁运送不合格的石油天然气。对于外部的保护,主要采用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对于防腐材料的选择,应该选用更安全环保、操作更简易、保持年限更久远、更适合当地地质的材料。

结语:这些年来,全球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加,各个国家、地区对于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正如前面所诉,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式各样,其所带来的影响涉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管道维修、人员伤亡、巨额资金的损耗等各个方面。故此,作为石油企业,应当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储运的安全性。另外,可以加强技术的更新,采用信息化的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作为政府监管单位,应严格把控住各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并去及时有效地处理,使管道运输能很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代宜勇.石油管道储运安全探析[Z].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