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秘书 职业现状 建议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逐步增大,高等教育发展也日渐多元化,独立学院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办学力量也广受关注,而作为独立学院一支重要的管理队伍——教学秘书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也不容忽视。原教育部副部长、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

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各项教学任务的传达、执行、落实和归整都要通过教学秘书来完成,在处理上下级别、左右层面和前后期工作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枢纽作用,而面对时效强、任务杂、责任大、节奏快的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现状和队伍建设并不乐观,因而研究和解决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改善工作现状,对强化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独立学院教学秘书职业现状

由于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与公办大学的显著区别决定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在人员配置和机构设置上更侧重于精简、高效和高能,进而衍生出一系列诸如人员配置不足、工作量分配不均、职责不明确、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

1.工作头绪繁杂、工作强度高,疲于应付常规工作

教学秘书的工作对象包括各级领导、教师、学生、辅导员和职员;面向各级职能部门和教务处、学工部、图书馆等多个部门,工作上的交叉是教学秘书工作头绪繁杂的重要原因,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教学秘书工作复杂性的特点。

教学秘书的工作几乎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任务、教学资源、课程、教材、学籍、考试、考务、成绩等的管理,到教师授课、调补课、考核、工作量计算等,再到资料员、档案员、资产管理员等兼职工作,都被视作是教学秘书的常规工作,当然这还不包括许多无法量化和评价的隐性的、临时性工作。当前独立院校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基层教学单位,在教学秘书的设立上明显数量不足,繁琐的工作、复杂的关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已经使教学秘书只能停留在疲于应付常规工作上,无暇言及工作的创新和自身发展,更不用说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

2.身兼多重职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难以兼顾

目前,教学秘书身兼多职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中并不少见,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额外完成其他的兼职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概括来说是协助部门和领导完成好教学任务,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精、简、效、能”的运营机制和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一般教学秘书还会兼任档案管理员、资料室管理员、资产管理员、网络信息员等多种职务,工作时效性强和时间上的叠加,让教学秘书常常应接不暇,只能分工作的轻重缓急来完成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兼顾的矛盾。

3.教学秘书职业地位不受重视,发展空间小

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影响,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常被简单看作是教学事务的“零杂工”和工作指令的“跑腿员”,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甚至这样的岗位都无法提升到管理台面上来,加之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中着重考量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学秘书所涉及的管理工作从上至下无一例外的被忽视,职业地位甚至不及教辅人员,笔者调查发现教学秘书普遍对个人发展前景感觉模糊,认为没有可提升的发展空间,职业地位低、无政策依靠、有责无权、高风险低收入等问题已经成为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的瓶颈。

4.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情绪烦躁

通过长期实践和观察不难看出,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教学管理工作更突出时效性、精确性、周期性和连续性,大量的教学事务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无差错的完成,使教学秘书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可能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还会被通报、批评,甚至是诫勉、辞聘,所以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工作,教学秘书却不得不反复检查、核实,确保万无一失,长期处于高度工作压力下,情绪势必会烦躁,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独立学院的学生个性强且自立能力相对较差,遇到一点小事都要找教学秘书来解决;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基层教学单位间缺乏沟通和协作,往往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学秘书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克服重重困难,反反复复几次才能完成;制度的不完善和职责不明确,常常把原本不属于教学秘书本职上的工作推由教学秘书来完成,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带给教学秘书的是更多额外的工作负担。

二、教学秘书职业困境原因分析

1.对教学秘书管理岗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秘书往往扮演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工作苦累不为人知,职业声望不高常常让师生产生偏见,甚至不为领导层和管理层理解和认可。目前独立学院教师有教师职称序列、辅导员有教辅职称序列、实验员有实验序列,唯独身在教学一线,掌握着大量一线教学数据和经验的教学秘书没有职称序列;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校方在政策上也没有考虑到教学秘书岗位的特殊性,致使教学秘书一无政策依靠,二无制度保障,对前途发展产生怀疑和焦虑的同时,也没有了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再次呼吁社会和办学方能在岗位尊重程度和职业声望方面建立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

2.多头管理、权责分化

教学秘书在独立学院的结构设置中常处于多重“被领导”的尴尬地位。首先从部门职能划分来说,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从行政体制上属于二级学院管辖,而在业务上又受教务处领导,一方面需要考虑到部门领导下达的工作指令,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教务处的工作任务,由于沟通和交流不到位,很多时候教学秘书常被置身于两难的尴尬境地。其次从所在部门内部来说,由于教学秘书面向的群体较广,不但要考虑主管领导的工作指令,还受到教研室主任、教师、办公室主任等人员的影响。

教学秘书处于行政与教学的枢纽位置,最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对于教学秘书,应按工作时期、工作阶段和充当角色的不同应当赋予相应的职权,如在协助领导和教研室完成宏观政策修订时应赋予一定的建议权,处理突发和偶发事件时应当有决策权,对教师、辅导员甚至领导进行绩效评价时有考核权等等,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秘书只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不具有该有的权利。责、权分化只能让教学秘书的工作更被动,只有责、权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才会避免一旦工作出现纰漏,首先问责的是教学秘书的情况发生。

3.考核偏颇,抑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秘书岗位特点决定了其能及时、真实、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一线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相关绩效评价中更具有发言权,应成为其他群体的评价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及身兼多职的原因,他们与教务处、院系领导、教师、学生,甚至院系书记、辅导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往往成为其他群体的评价对象,只要某个环节发生失误,就会影响他们的整体考核结果,也必然会给他们增加思想负担,甚至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学校在考核教学秘书时,应适当考虑该岗位特殊的工作性质。

4.人力资源高效利用与办学成本节约之间的矛盾

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因为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仅仅依靠学生的学费进行办学,办学经费不充分。独立学院只能从各个方面节约开支,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独立学院希望聘用较少的人员,实现较大的收益,因而教学秘书只能身兼多职、高效工作。

5.过于强调服务职能,忽略了教学秘书专业素质培养和队伍专业化建设

管理能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又反过来影响管理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缺一不可。教学秘书本职就是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管理,可以说是服务理念的践行者。然而服务理念是指导思想或者说精神状态,而非主体工作,一旦两者的位置颠倒,产生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相比之下,真正意义上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践行服务理念。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秘书管理团队,不但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而且在独立学院的整体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强调服务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秘书专业素质的培养和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摆脱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的建议

1.要充分认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不只是一句口号,是要我们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在充分认识教学秘书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发展特点,切实制定出适合教学秘书发展的政策,改变教学秘书岗位是无技术含量岗位的想法。一方面切实做好人员的选聘、培养、晋升工作,提高教学秘书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声望,拓其发展出路,给其发展空间,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赋予教学秘书岗位一定的管理权限,制定适合教学秘书发展的职称序列,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对教学秘书岗位进行有效监控基础上,激发每个管理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在要求教学秘书完成一定工作、承担一定责任的同时,应该赋予相应的职权,让他们有权调动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在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时,也应给予一定的建议权,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实际。只有在责任与权利对等时,才能促进其主动工作、高效工作,也只有让教学秘书真正参与到教学和管理中,走到教学管理团队中去,才算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一支有机的、完整的管理团队。

3.采用积极的、更加人性化的考核措施

在对教学秘书进行考核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该岗位的特殊性,他们面对的群体广、接触的事情多,考核时不能以偏概全,要综合、全面地考量他们的业绩;另一方面,要采用积极的评价措施,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发生失误时,如何惩治,而在于如何促进教学秘书更积极地工作。

4.为教学秘书分担职责,充分调动所有职员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紧张,不愿在人力资源方面开支较大,造成了教学秘书必须承担更多的工作。独立学院的教学秘书不同于公办院校的教学秘书。独立学院的其他员工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态度也不应效仿公办院校。独立学院的基层领导,如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也必须承担一定的工作,甚至是具体操作性的工作,而不是只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既然独立学院的职员较少,就应该更多地参照工作量来制定工作职责,而不能仅仅考虑工作的性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分担教学秘书的工作量。

5.提升教学秘书职业发展空间,建设专业化的教学秘书队伍

树立教学管理专业化的理念,拥有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必须摆脱“事务型”、“经验型”的老观念,使教学秘书走向专业化。首先,给予教学秘书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让他们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促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其次,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制度倾斜,带着希望、带着目标去工作,才能更有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了解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困难,调动他们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探索教学管理规律。

[参考文献]

[1]张楚珊.《浅谈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系部教务管理能力》,《科教文化》,2009(4)

[2]倪丽梅.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11(1)(上旬刊)

[3]易秋芳.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第2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了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我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层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层和D层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2.王国海 杨树才 《改造“注入式”,寻求“导学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第7期。

第3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引言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从根本上说反思就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当做反思对象,采取在头脑中回放的方式,对其成败得失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合理利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利用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从理论上而言,只要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能够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1按照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得以规划和预设,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可行性的分析和预测。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地位进行估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

1.1.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可以说或是学生通过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涵盖了学生的“学”,是教和学矛盾统一的过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时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

1.1.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说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判,评判主要由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部分组成。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主要是指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考查、数学能力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和习惯及思维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主要是指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提高、教学经验是否有积累和是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效果等。数学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是思考教学符合预期的目标与否,若存在纰漏,则要怎样弥补。

1.2按照教学活动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1.2.1教的方面

对于教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取得进步。反思的内容主要有确定教学目标,处理疑难点,划分教学阶段,教和学的手段探究,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2.2学的方面

对于学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成败,将此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依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教学反馈中。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应和对课堂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等诸多内容。

2.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2.1坚持编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理解和人生的真实记录。教师通过自己编写的教学日志,可以扬长避短,改进教学工作,最终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日志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随意编写,编写好的成品可以拿出来供其他人观摩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的宝贵经验得到了积累,将获得一笔十分宝贵的教学财富。

2.2应用案例

案例主要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的一些典型事例。一般情况下,案例是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出现的让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这些案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答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是通过自身的分析、反思和观察完成的。

2.3观摩听课

这种听课不是把评价作为主要目的,只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所以被观摩的教师并不会出现进展的状况。听课的教师能够通过其他教师的现状进行反思,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2.4行动研究

从根本上说,行动研究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反思活动。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整并对一些不合理做法做出调整和改进,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如下: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确定行动研究的手段—落实研究步骤,对每项结果进行记录—编写阶段性结果—制订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教师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往往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将获得的理论结果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继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2.5教学工作者成长记录袋

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对一些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此外,还包括教师自身对一些教学典型实践的解释和看法。积累多年的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第4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

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组织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与其他综合课程有所不同,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培养。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关系转化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搜寻思想进行培养,不禁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现这些课程教学的乐趣,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及能力。数学活动指的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教师对各项课程资源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的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能力进行锻炼的以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目的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室设定的情境中,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充份利用学生的游戏天性,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及课堂张力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精心培养,合理开展组织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落实贯彻升本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竞争力,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兴趣的重要途径。下文相关论述中,笔者主要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出发,围绕利用数学思想技术学活动积极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办法及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二、如何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对提升小学数学课程质量措施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已经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数学家与工作者来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着教学主题的位置,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参与的权利;其次时候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较为重视学生的应答、应试能力,对于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

(二) 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内容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利用学生的游戏天性,营造轻松开阔的数学学习氛围。比如就《东南西北》这一课程教学的开展来说,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方向感及判断力进行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蒙眼取物”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作战的模式,让小组同学进行方向语言提示,最终实现团队取物的目标。不管是蒙眼的学生,还是进行提示的学生,都能在实际的活动中掌握方向判别的基本要领及实际运用的方法。再比如《年月日》这一章节教学来说,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三、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组织开展数学活动,不仅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利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应从坚持“从内容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组织开展趣味性活动,营造轻松开阔的数学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争取为小学数学课程质量的提升及学生的综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于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朱黎生. 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第5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经济数学课程往往面向经济类学生而开,因此,在学习经济数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类学生,对于他们来讲,学习经济数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思维方法的制约。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是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而文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恰恰就在于此,对数学的思维方法不习惯或难以适应。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中,有些是独具数学特点的,这些思维方法在其他文科课程中很难遇到。如构造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极限等。文科生接受起来困难较大,因而难以适应。逻辑严谨是数学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要求在演绎推理中有根有据,结论确定无疑。这些要求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难以完全适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头脑中应该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才可能用头脑中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其次是急于求成,情绪不稳。文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所学课程能够提前阅读全书或有关章节,即使存在旷课情况,通常也可以通过自学而弥补。然而,这种自学方式对数学学习来讲是不适用的。与文科课程教学相比,数学教学具有有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即数学内容必须按步骤进行讲授,而不能前后顺序颠倒,也不能跳跃式地教学,否则,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后续学习将会步履艰难。由此可见,学习数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节逐章地展开。如果不了解数学课程的学习特点,而采用文科课程的“急于求成”的方式学习,是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的。

最后是死记硬背,缺乏兴趣。文科学生习惯于背诵课本知识,特别是结论性的知识,他们在学习文科课程时,通常是到了每学期的期末,只要将主要内容看看,重点内容背背就有把握参加并通过考试。这种学习方法是不适应于经济数学的学习的。当然,数学中的某些内容,如数学公式和法则,也需要记忆,但是只记住这些结论还是不行的,还应该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习题。数学学习需要理解,功夫主要在于平时,这一特征是经济数学学习与文科课程学习的主要区别,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就很难学好数学。类似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可取得的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提高经济数学学习效果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讲好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中,要向学生讲清开设经济数学课的必要性,分析经济数学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要结合文科学生的自身特征,向学生讲述经济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搞好经济数学教学的“开局”。

其次,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和思想。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尤为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济数学内容较少,其中操作性、应用性的内容多于理论性内容;二是经济数学的部分内容不能直接应用于经济实践,但其思想方法对分析、处理和解决经济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将某些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后,建立数学模型,也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再次,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牵线搭桥,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建立连贯,在优秀学生与差生之间建立连贯,这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数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最后,要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利用答疑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参加班级或小组活动,个别征求意见,个别辅导等。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了解、努力解决,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和畅通的沟通机制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袁秋梅.谈谈经济数学对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市场,2007(3):82.

第6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所谓“数学反思”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那么在反思中该反思些什么呢?针对每天的数学教学内容加以思考,有什么想法就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1. 数学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写下来与老师交流。

2. 疑惑难题。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

3. 意见建议。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对数学老师另有看法,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4. 创新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等。

有内容可写了也需注意写流水账,应付公事,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字数不限,篇数不限。

学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东西凝结了学生的智慧,作为老师应加以重视。

第一、认真品读。仔细品尝这回味无穷的“麦拉鸡翅”,品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要深刻研究,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改进的,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的等。

第二、整理归类。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看看学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想法是有创新的,有参考价值的。

第三、批语及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可以面对面的回答,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第四、指导鼓励。老师看了学生的数学日记后,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实施,数学反思如同一道营养大餐让我可爱的学生们在学习与各项活动中大放异彩。班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 兴趣高涨 爱上数学

数学反思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 再现生活 体验生活

数学反思就是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 发现问题 及时反思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4. 敞开心扉 亲密朋友

学生能把自己在学习数学历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反思的形式写下来,学生的数学反思里有欢喜、有困惑、有笑声、也有忧愁,无语的宣泄出来、记录下来;让数学反思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5) 蕴育知识 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让“数学反思”成为蕴育知识的摇篮。

第7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指导;小学;高年级;数学;建议

当前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数学兴趣不高、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起来较为吃力的现象,鉴于这种状况,教师要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和第一要义。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在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在学生学习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一定不要忽略赞美对学生所发挥的正面作用,适当的赞美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尤其对于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帮助。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充满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在课堂上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镜框,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要想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此充满兴趣,积极的进行思考,想各种办法来解决,最后他们达成共识:只要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镜框面积,就可以知道要买多大的玻璃了,这样再把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开始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乐于探究和讨论,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效率。

三、把数学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加强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比如请同学们计算家里一年的水电费、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开支等,在这一过程中,无疑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在同学们学完长方形的计算面积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计算黑板、教室等的面积,还可组织在学生之间交流计算技巧和心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数学的劲头会更足,而且由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勇于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对待学生要耐心、亲切,在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努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其次,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交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三是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权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组织学生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有课堂主人翁的感觉。

五、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彼此之间的个性不同,造成他们的学习必然存在差异。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秉持尊重的态度,实行分层教学的方式。所谓分层教学即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提问问题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所设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选择的请不同的同学来作答,避免出现很简单的问题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来作答,这样根本无法激起他们思考的欲望,或者难度很大的问题请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这个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即部分教师为了自身的方便,要求所有学生做统一的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这种状况必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顺利学习,因此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做到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思考上升的空间,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之下,数学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教师要从基础题着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习题训练的难度,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错题本”,让他们记录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并写出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对正误两种方式作出分析和比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长此以往,必然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的数学素养。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分析中我们可知,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作出积极努力,就一定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7)

[2] 牟瑛.营造充满探索的数学课堂环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3] 潘善菊.直面“长”“宽”“高”,构筑实效的课堂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7(04)

[4]王北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魅力中国.2009(34)

第8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一、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和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既然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安排学生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测量方法上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说将国旗降下来,把皮尺系在穿国旗的竹竿的顶端,让它同国旗一同升起,记录下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则利用比的知识,线测量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再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应用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子长度=旗杆的高度: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项活动是我们所教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变得那样的贴近,数学课也可以变得生动,给学生带来快乐!

三、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作业设计时,我们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第9篇: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数学是高中课程任务中的关键内容。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着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习信心。而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迈出改革的步伐。然而,仍然有不少学校以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关的策略和准则。

一、创新性教学方式具有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教师都会强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而创新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是当前高中学科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创新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给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带来指导性意见。

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就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凸显出来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只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增添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内在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发地学习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纠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便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科学软件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展示和方法演练。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原本无法传授的知识就能传递给学生。长期发展下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正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作用之一。

3.凸显数学的文化探究性

数学是一种利用符号、图像、数据等对知识进行表现的一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就高中数学本身而言,其中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层次的内涵。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学要鼓励学生用探究性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来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传授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各种手段来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并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良好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充分凸显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较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且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文化探究性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探讨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综合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究过程中,依然要具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1.整体发展原则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是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选择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成员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有利的引导和建议,确保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此外,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确定教学方法,而应保证整体发展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

2.民主性原则

毫无疑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具体来看,教师应该确保民主性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知识灌输的机会,并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吸收效果的提高。

3.感情鼓励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如果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是不会有很好起色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使其获得内心的鼓励和支撑,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继续学习的勇气。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结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完善。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隆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2014.

[2]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