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湖南省*市召开内部审计准则研讨会。按照协会准则委员会*年的工作计划,这是继9月份山东威海准则研讨会后召开的第二次研讨会。这次会议研讨的是今年新起草的四个具体准则:它们是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计部负责承办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准则》、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财审部承办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的关系准则》、湖南省内部审计师协会承办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准则》、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审计部承办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准则》。上述四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已经于今年6月以前完成了初稿,各准则承办单位按照准则委员会的要求成立了准则课题组,由承办单位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教授执笔并组织理论、实务界专家进行了初步研讨,多方征求意见并多项修改,共同完成了准则的起草工作。在这里,我代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所作的努力和推动工作。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继去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之后,今年3月15日又了《结果沟通》、《遵循性审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等五个具体准则,从而使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今年5月和7月,准则委员会在北京和武汉两次召开操作指南研讨会,对《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操作指南》进行了认真的审议,从指南的结构、体例、内容、技术方法的选用,都做了比较全面地修改和调整,使两个指南修改稿有了比较一致的框架,审计流程更加清晰,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0月份,上述两个操作指南修订稿已经提交准则委员会审定。9月份在山东威海市召开了准则研讨会,对去年延续下来的8个具体准则进行论证和修改,与会代表取得了比较一致的共识,8个具体准则修订稿也按照会议要求提交了准则委员会。
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一些省、市、部门、企事业单位相续了有关内部审计的规定、办法和条例,进一步规范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以便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其防弊、兴利和增值的作用。这也是与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新形势相一致的。从国际上看,*年5月,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新了两个实务公告,并对5个实务公告进行了修订。两个新实务公告是“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对自我评价的独立审定”。修订的实务公告有3个涉及“质量项目评价和报告过程”,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可见IIA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作为内审发展的重要问题。
从国内看,*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的上述两个暂行办法已于8月30日起在中央企业施行。
今年8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该条例定义了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能,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成果利用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在今年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教育系统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做出了新的规定。
这些新出台的法规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出发,立足本行业或本单位实际,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为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能提供了法律保障。
下面结合近两年准则研讨会的情况,说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我想重申三年来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王光远副会长一再强调的: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贯穿内部审计准则的两个核心概念,不论制定任何一个准则都应考虑组织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2、内部审计准则规范的工作内容是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制定准则特别要考虑管理审计的需要。
3、现代内部审计倡导的防弊、兴利、增值的三大目标是内部审计准则一定要坚持的基本理念。
内部审计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中,根据单位不同情况,可发挥两个方面的不同作用。对尚处于粗放型管理的企业或正处于扩张发展中的企业,内部审计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多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即在建立内控制度上多发挥作用;而对已向高度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化环境转变的企业或是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又处于稳定发展的企业,内部审计则应对已设计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评价,在健全完善和促进内控有效性上多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要求内部审计要有更高的水平,更能始终走在内部控制的前沿。如我们参观的谏壁电厂,他们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是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它的各个控制环节都相当周到、严密,而且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控制,想人为地超越程序办事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电厂内部审计就面临新的挑战,要对这套系统作出评估,就必须要有更高的水平才能办得到。通过参观,可以使我们了解我们的评审对象,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学习这套系统,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促进本单位财务内控系统的建立健全;二是研究怎样对它进行评审。
内部控制评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主席瑞德里和国际内部审计专家麦斯。塞林姆和麦卡耐密(此二人合著的《风险管理——变革内部审计模式》一文, 《中国内部审计》2001年第5期文章中曾引用此文观点),他们分别从企业管理发展或内审自身发展特点出发,都一致地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第一次变革模式)主要注重“观察和计算”,是一种传统的“打勾和翻页”概念的审计,重点放在以审查帐证,确保资金安全、会计信息可靠、真实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上。
第二阶段(也称第二次变革模式)是以内部控制评审为主的模式。
第三阶段(也称第三次变革模式)是以风险评估为主的模式。
简单地说,是分别以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评审、风险评估为代表(或说标志)的三个不同模式或称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审计的环境是不同的,一个组织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与本组织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文化、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不能强求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
关键词:国有企业 审计 人力资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也呈现日益激烈化的趋势,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的保障,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无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然比较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显得十分必要。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国有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确保其独立性,只有独立了,在鉴定和评价上才能公正、公平。然而,就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来看,还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在一些企业中,审计机构与监察合并在一起;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则是财会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没有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有的尽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的设置,但其地位平行于其他部门。这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多为事后审计,审计结果难以运用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项目一般有三种: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发现违规行为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审计部门才介入,无法使企业及时避免经济损失,降低经营风险,没有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所以内部审计在许多国企中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部门,并不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国有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也就是按照财务报表项目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存在着其固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很难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一些报表之外的事项不能进行审计,增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扩展到有关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的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多数仅仅重视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专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尤其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比较薄弱,不能够灵活地应对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局面。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然而,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者仍然采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不能够熟练地掌握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撑专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测试方法。另外,从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与专业构成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不能很好的胜任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风险管理意见,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的防范。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亟待改善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检查、评价、鉴证等。一般认为监督是包括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内的各种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受到这种传统认识的影响,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更加偏重于监督这一职能,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加强风险管理、改善组织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注重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断优化内部审计环境,着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2]陈平.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6).
[3]张会娟.决策权、组织内风险与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思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
[4]刘昱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9,(06)
[5]谢晓燕,张心灵,陈秀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选择——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关联的分析[J].财会通讯,2009,(09).
[6]辛如冰.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个小金库案例的评析[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
要想更好的建设一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新队伍,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制定一套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制度。各个医疗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坚持每天持证上岗,并不断改革和完善内部设计人员的资格考试措施。(2)鼓励医院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设计师的考试,以确保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国际肯定和认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让所有员工通过组织理论研讨和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等,来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提高其工作质量。
二、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措施
随着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及工作体制的不断改变,对我国各大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就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以更好的完成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的发展。1.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时医疗机构改革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组成部分,因为医院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内部设计已经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内部控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进一步的监督和控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同时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和直接对象。因此,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过程中发挥了评价、监督和控制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医院财务的风险和损失。2.根据独立性原则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医院机构应该根据独立性的原则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以及相关人员的配置等,通常需要由医院的主管人员对财务内部设计工作进行直接领导,并与医院的财务、监督以及纪检部门单独设立,为他们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医院一般会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多与纪检部门进行沟通,将监督与服务共同进行,并将内部审计实施在医院的各个环节之中。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就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来完成,并要求每位审计人员熟记审计风险意识,并具备预防和化解审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从观念上、思想上更好的理解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以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除此之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掌握相关的医学、计算机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的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医院还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以更好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和完整性是外界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唯一了解方式,但是有的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出示真实的财务报告,也有的企业在财务报告的编写中由于不重视而出现错误,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很多关注信息的个人或者企业利用了错误的信息,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内部审计的作用非常重要,这其中体现的是对信息使用者的公平问题和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负责。
在国际中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美国安然”、“世通财务”等发生后,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中心逐渐转移,原来的监管过程中只注重财务报告本身的信息质量,但是逐渐发展为重视财务报告本身信息质量与建立健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并重。我国财政部会同相关部委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制度的监管部门是国际资本市场,这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今后的企业日常业务中与财务报告审计一样,逐渐具有周期性和频繁性。显然,对内部控制审计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辅相成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由内部审计直接决定的,内部控制就是在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同时产生的影响。内部控制的质量直接由内部审计的质量决定。近些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加强,学者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内部审计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却也包含在其中。内部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以审计部门规模和负责人素质为主,内部审计的改进就是内部控制质量的改进。
2.制度的背景
2.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审计的评价本身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操作的一个过程,内部审计人员的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的失控环节或者是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来进行漏洞的填补和控制环节的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加强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得到了提高。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一种审计的方法,将审计的重点难点和范围进行了划分,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评价的是企业的整个控制系统,审计得到的评价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审计的过程中工作量十分的大,详细的对审计范围内的业务进行检查和总结,正确的出具评价报告。
2.2政府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早在1991年的时候,中国就有过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讨会。当时的研讨方是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和中国审计学会,研讨会将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题,并且对中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内部审计的真实性是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也直接关联到内部控制的质量,所以,内部审计也要受到管理,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合适内部审计的真是、有效性。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要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所以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要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2.3内部控制审计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界定
内部审计的狭义的内容就是为了使财务报告保持真实性与合理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真负责是对企业的负责,审计报告的准确也是企业对外信息使用者的负责。在内部控制审核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内部控制设计,其次是评价其合理性,最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是一项与其他财务无关联的业务,在内部审计的工作的进行中不仅仅是局限于财务报表。执行财务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同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将其作为财务报告审计的成果之一即可,不需单独作为一项业务。所以,从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用一个较大口径的内部控制比较适宜。既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又可以扩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让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工作时提高了质量,与此同时也无须做重复的工作。
3.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结果
3.1关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
内部控制的规模和质量是内部审计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保障。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大则可以主观的认为部门囊括了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也证明了企业对内审部门的重视,大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竞争性和相互监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在监督和控制方面的职能就会更加的有效。内部审计的规模越大,就会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越多的问题,这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的手段。所以,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改进正相关。
3.2内部审计负责人专业能力
内部审计的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决定着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水平,在审计的过程中以负责人为主要核心力量,所以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执业能力。审计或者是会计水平首先受着阅历的限制,一个有着十年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一定是比有两年审计经验的人员在工作方面得心应手的(不排除例外)。其次是资质的限制,资质高的审计人员在金融方面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懂得思维的发散,职称是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体现,比如,注册会计师或者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水平一定高于普通的审计师。再次是学历,学历的高低说明了在学习阶段接触的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反映了综合素质水平的不同,甚至映射了在工作中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责任心。另外,有过相同的工作经验也是十分的可贵的,如果审计人员之前在其他企业做过相同或者类似的工作,则谨慎度和敏感性以及执业态度都会更加有助于对内部审计的实施。因此,内部审计的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强一定有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就是一定有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及时、准确的反应问题。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内部审计负责人专业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内部审计负责人专业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改进正相关。
关键词: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3年3月4日,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于2003年4月12日并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本文试图通过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寻找二者的差异,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一、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比较
(一)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下简称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以下简称实务指南)。实务指南是依据基本准则、具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定约束力。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执业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具体准则的权威性虽低于基本准则,但要高于实务指南,并有法定约束力;而实务指南是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提供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不具有法定约束力和强制性,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参照执行。
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未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但依照国际惯例,职业道德规范应作为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的一部分,并在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
IIA的职业实务框架(PPF)于1999年6月经IIA董事会正式批准。PPF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和发展与实务支持。
1.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2.实务咨询,是内部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条款,目的是对新准则的解释和运用提供详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像IIA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SIAS)和新近流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项目、风险管理的细则、咨询准则、信息的安全准则等。
3.发展与实务支持,是指那些最近发展的实务,IIA往往以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参考书籍、研讨会文集、教育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推荐这些参考性意见。
在IIA所设计的PPF中,强制性指南属于第一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而在这一层次中,职业道德规范又居于最高地位;实务咨询为第二层次,具有指导性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则是第三层次,仅供参考。
二、内部审计准则之比较
(一)结构比较
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分为六章共二十七条。第一章为总则,主要说明制定基本准则的目的与依据、内部审计的含义及本准则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为一般准则,是关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条件的一般要求,主要说明什么人可以担当内部审计的职责;第三章为作业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实地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如何做好审计工作;第四章为报告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出具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主要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审计结果如何出具审计报告;第五章是内部管理,主要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如何进行内部管理,如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等;最后一章是附则,主要说明基本准则的与解释权及实施日期。
由IIA的最新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SPPIA)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提出内部审计的定义,该准则的适用范围,制订准则的目的,并简要介绍了准则的三个组成部分:1.属性准则,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征;2.工作准则,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确立了衡量内部审计业绩的质量标准;3.实施准则,是属性准则和工作准则在特定类型审计中的具体体现。上述的属性准则和工作准则应用于一般的内部审计服务,而实施准则则是针对特殊的审计业务或项目。此外,导言中还提到了准则的制订机构是IIA的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该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简要过程及努力等。第二部分是属性准则,确定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所要具备的特征,覆盖了4个主题:1.目的,权力和责任;2.独立性与客观性;3.专业胜任能力与适当的职业关注;4.质量保证和改进。第三部分是工作准则,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南,并提供衡量业绩的质量标准,可划分为7个主题:1.管理内部审计工作;2.工作的性质;3.业务计划;4.执行业务;5.交流结果;6.追踪过程;7.管理当局对风险的态度。第四部分是执行准则,是为某项特定的属性准则或工作准则的应用提供具体指南,涵盖内部审计的鉴证与咨询服务。第五部分为术语,对该准则中使用的若干词汇进行定义和说明。
从整体上比较我国的基本准则与SPPIA,可以认为SPPIA规定得更详细具体,而且充分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其内容十分丰富,实际上包括了我国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大部分内容。
(二)基本内容的比较
1.内部审计的定义。我国基本准则是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的: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SPPIA规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二者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基本职能、性质等方面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外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和水平。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它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管理当局发展为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我国仍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的阶段,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审计的重点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准则的适用范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适用于各类组织,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
SPPIA导言中确定的适用范围是:适用于各种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而不论该组织的目的、规模及结构如何;适用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的审计人员。
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陕西省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围绕我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总体目标,各行业系统的内审机构积极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扩大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2063个内部审计机构共审计项目38312个,查出损失浪费资金87429万元,采纳审计意见建议47177条,促进了部门、单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坚持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思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通过强化监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内审机构围绕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开展审计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在开展常规审计的同时将侧重点转移到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上来,通过探索、交流和实践,内部审计在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加强内部管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内审协会通过积极宣传,强化监管,指导各设区市内审协会、行业系统的内审机构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行业系统内审机构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自觉性。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内部审计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宏观、全局着眼,从管理服务着手,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现实资产的保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因此,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部门单位、企业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供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效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是合理确保内部审计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基础,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内部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基本路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开展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加快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实现从真实性审计向真实性与效益性并重审计转变。
二、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内部审计协会工作能力
近年来,在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内审协会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单位,从深化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法规准则推广学习,抓典型引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内部审计影响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和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跟上加快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协会的工作也要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一是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审计机关、企业集团的联系和勾通,积极争取法规政策上的支持,为内部审计职业化奠定基础,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举办各种高水平,高质量的活动来扩大内部审计在社会的影响力,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内部审计职业的新思路、新理念,让企业单位领导认识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加强管理实现发展目标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以典型引路,要深化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研究成果的深化利用。四是要更广泛的发挥内部审计协会交流平台的作用,服务于内部审计事业和会员单位。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用,使广大内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更广泛的空间学习、交流和提高。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准则的应用,加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三、要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随着内部审计社会地位、作用的不断提高和增强,社会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转型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给内部审计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要求,组织内部对内部审计的期望逐日增强,这就需要挖掘和培养内部审计人才,建立一支出色的内审队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就陕西目前情况而言,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看还是不错的,但要适应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要求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宏观意识。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扩充知识。要能够从宏观层面,体制、机制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要求大家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新知识,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工作实践运用新知识,逐步改善知识结构,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需要。很多企事业单位非常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人员素质,每年在预算上拨付经费予以支持;还有一些单位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培养公司管理人才的基地,发挥内审人员的管理才能。协会要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继续加大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针对性,提高教育效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保障。
四、国家审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即组织内部的一项单独性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其借助系统、规范的手段,审视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以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合法和有效,以此推进组织增大价值与提升运作成效等目标的达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合理与有效应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由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逐项业务工作实施有计划的监督与调整,真实地探究出内部审计工作所存的差距与不足,科学合理地确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之具体方法和手段,对于推动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面开展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制度欠缺,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
当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仅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且内容没有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致使内部审计与国家以及民间的审计于地位上存有差别,使得内部审计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未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大,未真正达到制度化和常规化。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工作很难展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的配设情况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都配置了单独的内审部门,配置专门的审计工作者;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配设内部审计机构,未配置专门审计工作者。其主要原因,是因体制编制所局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是没有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往往内审未真正做到名正言顺。
(三)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质量很难保证
主要是一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以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局限了其职权和自由权,及至对其功能不屑一顾。此种错误认识较为普遍,导致内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不强;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性不强。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种专业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审查与评定工作。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质很低,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者配置不科学;内部审计工作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社会交往、文字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少数内部审计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最基本的处事原则等。
(五)内部审计措施单一,内审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活动主要以财务收支状况展开,重点置于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而在评定内部控制制度可否健全、单位内部各机构职能可否到位等方面,未发挥应具备的作用。
三、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展开内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主管单位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做好系统内部审计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1.应当科学界定内部审计职能。应当由市场主体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适应管理者的需要为基础,制约监督市场主体之内部分权行为;2.应当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谓审计的灵魂,抛开了独立性,审计的所有结论定会丧失单独的控制作用。
(二)进一步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应当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关系,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本单位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章制度等,对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政、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单独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权威和有效。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积极展开内审工作
借助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其参加学习与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讨会,让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明确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管理方法及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2.应当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入口质量关,将那部分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才调整到内部审计职位上来;3.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者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内容,增强其业务技能,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4.应当明确审计工作者职责,严格审计纪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制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制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程序等,达到有章可循。
(五)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优质高效展开内审工作
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在关注重点方面,应当以财务收支为主转变为财务收支同业务控制并重;2.在审计模式方面,应当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监督;3.在审计层次方面,应当由治标转变为治本;4.在审计结论整改落实方面,应当由自行落实转变为督促落实。
四、总结
摘 要 香港廉政公署为香港政府的高效及廉洁做出了莫大的贡献,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地区管理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廉署之于香港,就好比企业内部审计和企业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二者相似性即经验借鉴的可能性基础上,然后从制度基础上,借鉴廉署先进之处,来促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充分发挥。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廉署
随着世界经济的动荡以及企业内部舞弊现象的严重,人们纷纷从理论或实践上来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献计献策,本文企业内部审计与香港行政机关做出对比,以期能够从多方面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香港廉署和企业内部审计是在职能和独立性上也很大的共同性:二者都独立平级的其他部门,廉署只对行政长官负责,全权独立处理一切反贪污工作,而企业内部审计也只对企业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以及相关的治理机构报告;并且都是对其对象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查,以便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财经法纪。同时,香港廉署自成立以来就为香港政府赢得了“高效及廉洁”的美誉,因此,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如果能正确取经于香港廉署,并加以消化吸收,定能使内部审计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为现代企业保驾护航。
总结来说,香港廉署对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有以下借鉴之处:
一、系统布局,防治结合
廉署始终坚持执法、防治与教育全面的肃贪策略。为全面、系统、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廉署设置了执行处、防止贪污处以及社区关系处,三部门工作相辅相成,在“三管齐下”之下,分别从执法、预防、教育三方面入手,竭力做到为官者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以及不想腐败。数十年的实践验也证明,该反贪倡廉的方式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内部审计也要重视防御、自稳、监视“三驾”齐趋。廉政公署打贪治腐理念与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的观点异曲同工。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推进企业领导团队和审计委员会对市场风险的研讨,突出市场增长及其相应风险;②及早介入风险管理,以便建立有利的内控体系;③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强化审计重点,着重于实施审计;④与管理层协作形成目标和改进措施以便为市场的业务建立可接受的内控环境等。
另外,内部审计应在高论通畅的企业环境中发光发热当下,人们生活各方面深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社会舆论也在或推进或是阻碍企业的发展。良好的企业舆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还能加强全体员工交流与沟通。
二、加强基本制度建设
廉署的基本制度 一是公正、公开、择优的公务员选聘制度,二是就是司法独立。香港长期以来基本的制度是廉署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 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建设重要性及其相关的建议:
(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就是独立性,管理者及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首先,要建立监事会领导下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更有利于理顺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多个监督检查中心的混乱现象。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内部审计应当受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并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再次,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除了使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独立之外,还要使内部审计人员不需承担经营管理责任,只是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有关的审计责任。
(二)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如人意,部分财务工作者从原来的部门分离后便开始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其独立性差,也不具备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甫瀚中国的《2010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需求排名,有待提高的前五项分别是:1 信息技术审计-程序开发, 2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3 舞弊-舞弊发现/调查, 4 舞弊-舞弊风险管理/防范 ,5 运用自我评估技术。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企业内部审计也引入自动化控制程序,特别是云计算服务的使用;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自我评估能力的拓展,以协助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自我评估比传统内部控制技术更能及时识别风险,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资源;再次,关于“舞弊”仍然具有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继续加强相关与舞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此外,内部审计外包也是一种趋势。内部审计外包源于公众对公开化、透明化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个概念最先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但是内部审计外包确实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公司通常要签订合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公司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合同,便形成委托-关系,即经济资源的所有者为委托人,适用和控制资源的经理人员为人,但由于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一致,自然形成了成本,而内部审计外包能够进一步降低这种成本;其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内部审计外包时企业将会以自己完成成本较高或效率较低的内部审计业务推向外部,寻求更好的服务,包括等效低成本、等成本高效或者高效低成本,通常还可以借助事务所来帮助培训企业自己的内审能力,促进自身内部审计机制的成熟,虽然由大企业自己内审更好,但是可以用内审外包作为过渡,更快地成长。
三、总结
企业管理层通过加强内审的独立性,过渡阶段引进内审外包来加强公司内审进度;内审人员也通过自我提高,积极沟通,深度参与项目开发设计阶段提出流程改进方面意见,避免事后抓人把柄,主动为自己赢得话语权。符合企业价值的内审定位,不懈的努力创新,对于内审的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保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1]2011年内部审计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2]2010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
[3]陈艳娇.基于博弈分析的内部审计增值研究.学海.2012(3):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