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免疫学应用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学应用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免疫学应用教学

第1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一、引言

“微课”是指以新型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作为载体,围绕教学知识点而开展的优质性、个性化学习方法。由于其传递知识的途径和学习资源类型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结合了互联网时代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被中国各教育系统广泛引用。[1]微课的教育模式是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对互动性较差的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修正。近年来,由于移动技术和视频压缩传播技术的提高,微课在现今课堂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变革时代结合产生的产物,将互联网精神的学习思潮相结合,本研究为了评价其在免疫教学中的具体价值特做此调查,内容如下。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提出时间并不长,其具体定义尚不明确,但是有一个共识就是,课程教学中融入微小视频载体,重新定义课堂中师生角色的定为,将会有助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改进。

二、资料与方法

第一,资料来源。选择本校临床医学专业13级学生251名,随机分为两个班级,对照组131人(占51.8%),实验组120人(占48.2%)。两组学生性别构成、平均年龄、课堂考勤、学习基础情况的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资料可比性较高。第二,分组方法与处理。两个班于同一学期开课,教材均为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两个班级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备课材料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首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学生采取单盲方法,研究过程中并不清楚被纳入研究队列。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融入微课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方法,注重教学工具中图文等表现形式,但教学时间的总体设置需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第三,教学效果评定方式。学期课时完成后,所有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最终成绩按期末考试分数和平时成绩认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其一,平时成绩。由认可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参与积极性、课后作业完成速度与质量、课堂随机测验回答情况,按一定权重综合评分;其二期末考核成绩:严格保密两个班级考试题库,设置若干备份试卷以防泄题。两个班级采用同一试题进行测试,均为闭卷考试,试卷的评阅由未参与课题教学的第三方教学人员完成,排除阅卷因素对结果判定的影响。

三、结果

第一,两个班级平时成绩和两次测试成绩的比较。两班级的平时成绩(t=3.76,P=0.00)、期末成绩(t=4.58,P=0.00)、总成绩(t=7.26,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具体见表1。

四、讨论

第一,教师进行新型教学理论的广泛交流和思路创新。教师之间根据自身经验总结教学基调和主题,拟合不同的真实情景,加入智能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尽量扩展课堂思维空间,但是也不能无所限制的扩展,以免影响教学时间设定和教学进度安排。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做好认真登记,课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学校也应该给予平台建设方面最大能力的支持,若是自身硬件水平有限,可以采用高校之间联合设计的方法进行妥善解决。第二,注重理论与临床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微课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指导下,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免疫学理论知识与技术运用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以肺结核这一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为例,就其病因、典型症状、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把所学知识与实践进行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系统性有数量的掌握和综合性的应用,也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第三,微课教学的不足。本研究中以免疫学的学习为例探讨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应用,该课程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教材内容中不时涉及到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而且其涉及内容较多,所以微课软件需要做得简洁明了,但微课在这一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科学的控制课堂教学氛围,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25):813-816.

第2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免疫学检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7-01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这种方法也可以为我们医学检验教育所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检验专业是实验性极强的专业,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检验专业,实验课的教学相当重要。学生学习的内容需要到实验中去实践。为了提高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我教研室在单向扩散法测IgG这个实验教学任务中开设了探究性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全面提高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好的展现我校检验专业的办学特色。

以前各大医院经常采用的单向扩散法测IgG由于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试剂公司已不再生产,所以造成了我们开展教学实验的困难,买不到现成的实验试剂和反应板。但这也为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选择了2009级08检验大专班作为试验班级,提出了问题:能否自行制备所需反应板?具体的实验应怎么设计?结果是否准确?

1 布置任务

将全班56人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设组长一名;要求各小组参照教材及网上资料,制订出实验计划。任务下达后,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对照书本上的实验原理与方法,作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小组讨论可行性经教师审阅后执行。

2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某些必需实验材料由实验老师购入:标准品:11.0g/L、5.5 g/L、2.75 g/L、1.38 g/L购于BECKMAN公司;羊抗人IgG、琼脂购于兰州生物研究所;其余材料均由同学们在实验室自行准备。

3 正式实验

各小组根据自行制定的实验流程进行,基本步骤包括:

3.1 制板 每瓶30ml琼脂加入1ml羊抗人IgG ,混匀后用移液管量取约3-4ml迅速浇在洁净的玻片上;

3.2 打孔 用打孔纸和打孔器打单排孔,每张玻片四个孔;

3.3 加样 每孔用微量加样器加入10μl后静置15分钟;

3.4 温育 置37℃温箱,24小时;

3.5 测读结果 制定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品的含量。

4 结果汇报与讨论

本实验每个小组共让学生加入四个标准品和四个待测样品。各小组在实验后第二天测量了扩散形成的白色沉淀环的直径大小,自行绘制了标准曲线。每个小组都用计算机拟合了标准曲线,准确地得到了标本的测定值。为了确定本试验结果是否准确,按同学们的设计,我们把四个待测样品由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检验科的HITACH7180全自动分析仪用免疫浊度法进行了测定。同学待测样品测定的平均值及用透射比浊仪测定值结果如下:

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提供的四份标本的测定值进行了对比.其差异都在可允许范围内。讨论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4.1 此法稳定、简便、无需仪器设备。

4.2 重复性和线性均可信,结果准确。但灵敏度稍差、耗时长、影响因素多。

4.3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措施。

5 总结

5.1 探究式教学更能确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这是保证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前提。同时,让同学们共同做实验探究,互相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在临床检验科研团队中。

5.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换教学理念,坚持以导为主。敢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自行探索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加以鼓励和引导;并在必要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以上过程,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科研精神。

5.3 探究式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实验设计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提高了他们标准化操作、准确、规范的动手能力;实验结果报告和讨论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数小组还能将传统的标准曲线与计算机结合起来,也让他们认识到免疫学检验的发展方向。以上种种进步,足以使他们从机械的“操作者”变为“创新者”。

5.4 探究式实验,可以拓宽同学们的就业渠道。有关免疫学检测的上游技术(主要指新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改进和研发)主要由生物技术公司承担,检验医学生应该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改变我国免疫学检验在这方面相对落后的局面[2]。经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以后,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同学们将来除可以在医疗机构从事检验工作以外,还可以从事生物工程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 免疫学;免疫学技术;网络资源;双语教学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自双语教学开展以来,就一直面临着教材、师资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各种问题的困扰。而且由于课程教学课时紧,内容繁杂、抽象,因此,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难度更大。如何更好地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的双语教学工作,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和学习平台。网络资源具有其他传统资源所没有的优势。它资源丰富,无时空限制,更新迅速,同时又有方便、经济的获取渠道。因此,网络教学教研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在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的双语教学中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为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在此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双语教学方式必然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对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由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涉及范围广泛,如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种免疫分子及其受体信号的发现,为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增加了新的内涵,必将有助于了解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现今的大多数现代化临床免疫仪器依赖于进口,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另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杂志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可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通过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用网络双语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学科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免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优势

2.1 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对目前资源严重匮乏的双语教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另外,网络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3]。这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保证高效率的交流与反馈

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空间,例如,BBS、聊天室、E-mail等,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提供个别化学习空间

双语教学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如果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内容。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真实的身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可以不必顾虑语法或词句的错误,教师可以放下自己的“威严”,随时以“平民”身份介入讨论和交流过程,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这对激发师生双方学习本学科的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3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4]。双语教学的任务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关,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就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应地,专业水平的要求可以放宽。但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很深的了解。

3.2 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几乎没有外文编写的教材,现阶段通行的做法是直接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教材昂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易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可否通过图书馆购买教材,然后采取租赁的方法,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地推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再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由于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检验技术的理解。比较国内外多媒体课件,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必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 加强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5]。

3.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相当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的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弊端。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网络双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英语训练的场所,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因此,高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总之,网络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广大高校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将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鲍作臣.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9-10.

[2]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

[3]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9-11.

第4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高专护理专业 应用

PBL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据调查,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中采用PBL教学法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法是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解决。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进行分组共同讨论并总结。对于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将临床案例应用于基础医学中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提前进行思考。本次研究将分析PBL教学模式在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接受《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习的92例学生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各46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常规教学。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3±1.2)岁;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2±1.4)岁。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均对两组学生介绍医学免疫学基础、细菌总论等基础知识,同时选取消化道感染细菌、呼吸道感染细菌以及呼吸道感染病毒等相关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授课时,采用传统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介绍微生物学检测、致病性、生物学性状和相关防治知识等。

观察组学生实施PBL教学,授课老师上课前准备好需要的教案,设置引导性问题,并将学生分组,确定一名组长配合工作,上课前首先将问题提出,学生则通过预习课本、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分工合作,同时利用电子文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讨论提纲并作好相关的笔记。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同时由学生将讨论出的结果进行阐述,再由教师对总结出的结果进行点评。

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论教学进行评价。

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测验分数

观察组学生无论是基础分还是综合分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 基础分成绩 综合分成绩

观察组(n=46) 75.3±5.1 15.3±2.1

对照组(n=46) 56.3±5.6 8.3±1.2

2.两组学生理论教学评价

理论教学评价包括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体系,其中观察组自学能力(95.3±0.8)分、团队合作(93.3±0.6)分、思维能力(92.4±0.5)分、知识体系(93.3±0.4)分;对照组自学能力(86.4±0.6)分、团队合作(85.3±0.2)分、思维能力(88.3±0.5)分、知识体系(89.3±0.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三、讨论

PBL教学除了适用于临床学科之外,同时也适用于基础医学类的学科。基础医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多,同时与临床的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感到无聊和枯燥,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将PBL教学法应用其中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课[3]。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针对专科学生,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PBL教学,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PBL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学习,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4]。PBL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合理、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观察组学生无论是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等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饶圣宏.PBL教学模式在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146-149.

[2]雷鸣.多媒体结合PBL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5):135-137.

第5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教学

引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媒体进入各行各业之中,计算机技术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应影响。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计算机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深深的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的各个环节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教学就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翻转教学凭借主题鲜明、自主学习等特点被广泛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所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和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关注,它是以计算机为媒介,打破了课堂之上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听课的局面,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观看教师编辑课堂所学内容的教学视频,学生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互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之后在课堂上教师组织以小组的形式把视频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并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巩固练习。调查表明学生给在翻转课堂学习环境要比传统的学习效果更好,这种模式的主体、主角是学生,翻转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能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特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样也是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工具课,使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是病原生物和免疫学普遍都会受学生轻视,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微生物学的内容更加琐碎,不容易记忆和掌握,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现如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课堂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之上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课,导致师生互动很少,虽然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会利用一些多媒体动画、相关图片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面对庞大枯燥的知识,就无法了解学生具体能掌握多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师设计更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观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仅能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主被动关系,更能让师生气氛变得更加和谐。

三、翻转课堂教学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中的应用分析

(1)构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了教师在课外的教学作用,教师可以同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得学生的学习进度,该方式有效的为翻转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应该包括教师端口和学生端口,教师端口负责上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学习内容,例如文本教材、视频动画、相关图片等,学生端口负责观看文本教材、视频动画、相关图片、在线测试等功能,而且这个网络平台应该提供留言板块和回复板块,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由于医学学习方式与普通的科目不太一样,许多图片、视频内容相对血腥,如此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教学文本、视频资源、文本资料、微课堂等学习资料,应该选择较为合适的题材,供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资料来学习。每个班级同学的学习水平是不相同的,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点,在选择资源的时候,应该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学习资料和在线试题,从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习资料不宜过多,过多的学习资料显得学习更加沉重,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资料尽量挑选生动有趣的资料,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3)课堂活动的进行。由于在课堂要讲的课程,学生在课下已经有自主学习经历,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解决,由于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科目的内容比较繁琐,所以教师也不再是传统课堂一样授课,而是打入学生内部,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等活动,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和反馈。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做一个书面调查,从而了解高职学生是否习惯、喜欢翻转课堂教育方法,并在学生的反馈中找到问题,通过对其不断完善、改良,教学模式评价不应该单单是学生的评价,教师、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其中,进而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束语: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法,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新兴的教学方法体现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训之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师生间主被动关系,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证明了现代教育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理念的教 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第6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激趣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92-02

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在揭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移植排斥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医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现医学免疫学教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两部分,其中基础免疫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主干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学生普遍反映该部分知识抽象深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困难、枯燥,难产生学习兴趣,是医学专业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免疫学教师面临的难题。为让免疫学基础课能生动有趣,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并将所学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联系科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

医学免疫学的每一个知识点,从发现到证实,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科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将这些科学故事穿插其中,既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又能引导出相关免疫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医学人文教育。这方面常可用的例子有如下几个:

在医学免疫学绪论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前人发现“人痘苗”、“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故事作为铺垫,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具体化成同学们接触过的事物,能让同学们对“什么是免疫”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介绍免疫的概念、功能等抽象知识就水到渠成了。在有趣的氛围中展开一门新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

学习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等相关章节时,同样我们可以向同学们简要介绍科学家发现这些物质的故事。利用德国科学家贝林首次使用抗血清拯救患白喉的儿童的故事可以引出抗体的发现,顺势导出抗体的概念、结构、功能等学习内容。而补体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将博尔现补体的科学实验再次展现在同学面前,并引导着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推导:有种物质具有溶菌和溶解细胞的作用,但须有抗体的存在才能实现,即最初发现补体的存在。这个做法既吸引同学注意力,同时在推导的过程同学们就可以认识到补体的特性和作用。同样,在讲到淋巴细胞相关章节时,我们可以将B细胞、T细胞发现的一系列科学故事简要介绍给同学,从研究者在一个无关免疫的试验中发现鸡的法氏囊与抗体产生密切相关至最终确定哺乳动物的T、B这两种免疫细胞相对应器官,让他们知道这些细胞的来龙去脉,增添课堂趣味性。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诺贝尔奖有很浓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将知识点背后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人物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将科学思维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此外,讲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我们可以利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神仙用荷花、荷叶重塑哪吒的故事作为引导,从文学的幻想引导着同学们对现实中的器官移植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什么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由此引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非常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在最初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联系生活实例,增添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问题形式把一些生活实例,巧妙地与抽象繁杂的免疫学知识相联系,从现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知识转变成理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常见的感冒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生活实例,贯穿很多免疫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感冒有时好得快,有时好得慢?为什么感冒有的人好得快,有的人好得慢?为什么感冒后即使不打针不吃药,自己也能好?这些都是一些基本问题,学生容易作答,通过这些小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教师适当诱导,把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等内容融入进去,就能让同学们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机体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一定会印象深刻。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也是一个常用的例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的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通过提问同学们这些问题,可以引入免疫的概念、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教学内容。外伤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类似经历,在讲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理论时,我们也可以把它融入教学,皮肤屏障被破坏后病原微生物经皮肤侵入机体所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就是我们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

三、巧用比喻、拟人等方法,调动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想象,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趣味化、通俗化,渲染乐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思维调节到一种兴奋状态,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免疫学教学中比较经典的拟人比喻是:把我们人体看作国家,免疫系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和治安管理系统,肩负着“攘外安内”的职责;这个系统有完善的部门,有各种兵种,有常规和现代化武器军事设施等;我们的中枢免疫器官就是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是士兵的战场,免疫细胞是各种士兵,免疫分子则是各种武器;而我们免疫应答过程,就像军事作战,而入侵我们体内的抗原就是敌人、小偷等坏人。将复杂的免疫应答看成是打仗、抓坏人的过程,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一举多得。

抗原提呈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难懂的过程,但是也是必须让学生熟悉的内容。我们找到一些联想方式,非常生动而准确地演示了抗原提呈的过程――内源性抗原提呈和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都可以看作是T细胞“吃大餐”的过程:抗原提呈细胞可以看作是农家乐、餐厅,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可以看作是餐馆自己饲养的鸡禽或从外面采购的食材;而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是后厨房大厨,根据不同客人的要求对“食物”进行各种加工,形成的抗原肽就是大厨们做好的菜;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可看作侍者,是递呈抗原肽的服务员,专门负责上菜给客人,客人分别是CD4+和CD8+T细胞,他们对服务员还很挑剔,CD4+T细胞表面的T细胞抗原受体只接受由MHCⅡ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而CD8+T细胞只接受由MHCⅠ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以独特的形式又表现出来的,我们将这一比喻穿插到抗原提呈教学中,在课堂上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一种知识学习的境界,对学习方法有指导意义。

又比如,在讲授抗体时,可以让同学们把它的形状想象成一只大龙虾,虾带齿的钳子部分类似于抗体的Fab段,身体对应恒定区;在讲解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时,可以将B细胞想象为一位待字闺中的姑娘,那这个枯燥而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完全可以想象成B细胞这位姑娘佩戴着抗原信物在相亲会寻找到它的意中人辅T细胞,并结婚生子的故事。这些有趣而贴切的比喻不但能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现在高校课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表现出来,让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我们免疫学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讲解到免疫应答时,T、B细胞如何以淋巴结或脾作为免疫应答场所进行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过程复杂,可以将这个过程制作成动画或利用英文原版教材配套的动画素材向同学们展示,从时间、空间上提醒同学们要以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免疫学问题,文字与动画恰当地整合,让讲授内容更形象具体,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降低了教学难点,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漫画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同学眼球,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的漫画,并适当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例如在讲到免疫记忆时,我们插入了一幅非常形象的漫画,戴着警帽的免疫细胞一手拿着某个病原体的“通缉令画像”,一手拿着枪,在巡逻过程中不断辨别所遇到的事物是否是其通缉令上的事物,这个漫画很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什么是免疫记忆。

在免疫教学中,面对众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免疫应答机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不易。《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主张,指出了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从教师方面而言,是“教然后知困”,只有知道困难所在,才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总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素材,让组织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志于学、乐于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使免疫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 体态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礼记·学记》上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有着重要地位。

1.表情运用的艺术。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换的节奏,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自觉地变换身体姿态、视线和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课堂上许多用语如Stand up!Sit down!Come here!Go back to your seat!等,不能马上被学生所吸收。学生通过教师手势的暗示性作用,如:Stand up!可以双手手心稍向上提;Sit down!双手手心稍稍向下;Come here!可掌心朝教师本人并向学生招手;Go back to your seat!一只手掌心向上指着学生的位置。又如:需要安静时,将一食指放在双唇前并说“嘘”;需要学生听录音时,手指耳朵并点点录音机;需要学生两人一组操练时(固定搭配),可伸出两手指作旋转状……简简单单的一个手势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

2.课堂“第二语言”——手势运用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小学生“car”时做开车的动作,教“watermelon”时做抱西瓜的动作,教“doll”时做抱着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初学英语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体态语使语言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四肢等多种身体器官,通过视、听、说、唱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解决母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

3.眼神的运用艺术。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使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由于体态语的抽象程度比较低,往往较为形象,所以能更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教学实践证明,要扩大学生对教师发出的有用信息接受量,就必须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其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8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关键词] 护理类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高职高专;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8.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c)-086-04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new teaching material Pathogenic Biology & Immunology about nursing specialiti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ANG Jian, GUO Suhua, ZHENG Changjiang, WANG Xiaoliu, PAN Xiaojuan, WU Suhong, LUO Xiuzhen, HUANG Lifeng, ZHANG Haiyan

(Zhangzhou Healthy 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uccess and failure to write a new teaching material Pathogenic Biology & Immunology about nursing specialiti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ethods: Used three kinds new teaching materialPathogenic Biology & Immunology about nursing specialiti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s sample book, fact-finding results in recent three years′students and teachers were analysed. Results: 100% of the teachers and 93%-97%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immunology part was too hard, numerous and abstract. 89%-96%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ought that knowledge volume of three copies new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all too large or a bit too large, and Zhao′s was specially large. Conclusion: Teaching material′s knowledge volume, words of writing, in order to write, appendix and others important things must be specially paid attention when we write a new teaching material Pathogenic Biology & Immunology about nursing specialiti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o that new teaching material having been written is still more practical and perfect.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ities; Pathogenic Biology & Immunolog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ew teaching material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希望有一本可以得心应手的教材。这本教材,应该是既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知识与动态,又能够深入浅出地被现在的学生所理解;既做到内容充实丰富,又符合现在高职高专教学时数越来越少的趋势――宜精辟扼要,而不应篇幅过大;宜简明易懂,而不应晦涩曲折。多年来,经过多轮多个范畴的教材修订,不断有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出版,这些新教材的编写者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的工作是值得尊重和肯定的,但无庸讳言,目前十分令人满意的新教材还真不多。以护理类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高职高专教材为例,近两年中,我们所用过的三本新教材,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而现实的情况是:近年来,国内大学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已经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只要愿意上学就有学可上。因此,当各本科大学招生完毕后,来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在中学里最不能读书,或最不愿意读书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但学习精神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其中相当部分甚至个人品质也很恶劣,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部分由于这些原因,卫生部对医学高职高专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这样的原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教育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1-4]。有感于此,我们历时三年,对近三届护理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师生们在使用新教材后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新教材样本

①陈兴保主编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2004年7月第5版教材(简称“陈版教材”,下同),供医学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1]。该书理论教学篇幅380页,加附录共390页。教材内容的编排,按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顺序。我们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在三年专高护、高助产、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时数为:微生物与免疫学63学时,寄生虫学18学时。②刘荣臻主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006年1月第2版教材(简称“刘版教材”,下同),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2]。该书理论教学篇幅272页,加附录共277页。教学内容的编排,循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顺序。我们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在三年专中西医高护、高助产、高护函授等专业的教学中使用。教学时数为:微生物与免疫学63学时,寄生虫学18学时。③赵富玺主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004年1月第1版教材(简称“赵版教材”,下同),供高职院校的护理、临床、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工艺技术、药学、检验等专业使用[3]。该书理论教学篇幅401页,加附录共466页。教学内容的编排,按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的顺序。我们于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在五年专护理、英护、助产等专业的教学中使用。教学时数为:微生物与免疫学48学时。

比较三本新教材可以看出,其中“赵版教材”篇幅最大,“陈版教材”次之,“刘版教材”最小。最大的赵版教材,其理论教学篇幅,比最小的“刘版教材”超出近130页。

1.2 对象

本次研究涉及学生班级24个,共1 287名学生。主要为护理类专业(包括三年专高护、高助产、中西医高护、高护函授;五年专护理、助产、英语护理等班次)的学生,其中采用“陈版教材”教学的学生共11个班,620名;采用“刘版教材”教学的学生共7个班,共335名;采用“赵版教材”教学的学生共6个班,共332名。

本次研究除本院病原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答卷外,还有部分来自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闽东卫校、闽北卫校、龙岩卫校、莆田卫生职业中专等六所兄弟院校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教师以个人身份参与。参与调查答卷的教师共18人。兄弟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为“陈版教材”和“刘版教材”,教学时数均为全书(微生物、免疫学、寄生虫学)64学时。

1.3 方法

在学生或教师中进行的研究,均采用调查问表为主、个别询问为辅的方式。学生问表只写班级,不署姓名,以便使学生打消顾虑,回答时尽可能客观真实。问卷基本内容见表1。

表中除前后两处需要学生稍作思考后填写外,其他均为打勾选择答案,并且其中大部分问题可选择多个答案。教师问表只填所属院校,也不署姓名。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学生问表大致相同,仅形式上稍有差异。另外,多增加了第6题(你认为该书寄生虫学部分:A.内容太多;B.内容太少;C.内容量合适;D.部分章节应适当简化;E.应删减不常见的虫种内容;F.可以少讲或不讲,主要由学生自学)。学生问表的第6题变成了教师问表的第7题,其内容基本相同。教师问表的填写及选择答案的方式也与学生问表大致相似。

2 结果

2.1 教材学习的难与易

对三本新教材师生们的评价基本相同,绝大多数认为学生学起来感到艰难(回答“是”的答案在94%~96%范围内;其中教师为96%,学生为94%),至于哪部分最难学,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免疫学基础部分(选择该答案者占总人数的93%~97%,其中教师为100%,学生为93%~97%)。关于难学的原因,93%~97%的人认为内容太多、太抽象;91%~95%的人认为书中语言晦涩难懂,专业术语、英文缩写太多;86%~90%的人认为学生(或自己)基础知识不够。至于课前预习是否能看懂选项,学生认为,免疫学基础基本上看不懂(选择完全看不懂者占93%~97%,看懂1/3~1/4者占3%~5%),微生物学大多能看懂1/3~1/4(选择该答案者为81%~85%),寄生虫学则大多能看懂1/2(75%~78%的人选择此答案)。教师的看法与学生基本相同,但认为免疫学基础学生是完全看不懂的(对三本教材选择该答案者均为100%)。

2.2 教材的知识量

师生们对三本新教材知识量的评价均主要是太大或稍大,没有认为太少或稍少的,但三本新教材之间有较大差异,结果见表2。其中,认为“赵版教材”知识量太大的评价,明显高于“陈版教材”或“刘版教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6、8.52,P<0.01)。

表2 三本新教材知识量评价

Tab.2 Evaluation on the knowledge amount

of thre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与“陈版教材”、“刘版教材”分别比较,均P<0.01

Compared with Chen edition, Liu edition, both P<0.01

2.3 教材的编排或讲授顺序

本项不专谈哪一本教材,而是谈对微生物、免疫、寄生虫三部分知识,如何安排先后顺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理解、接受心理。调查结果见表3。其中,第一种编排顺序的赞成率与其他三种编排顺序的赞成率总和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1)。

表3 教材编排顺序的调查反馈

Tab.3 Survey feedback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ranged in order

2.4 对免疫学部分的评价

师生们认为三本新教材的免疫学部分均需要改进。学生们多认为内容应该更少、更简明(对陈、刘、赵三个版本的新教材而言,有此意见者分别为92%、85%、96%),还要减少过多的英文缩写(同前,有此意见者分别为93%、90%、94%)。教师们则除了与学生有类似意见外,还认为需要增加更多的能辅助理解的直观性图表(对陈、刘、赵版新教材的这种意见分别为83%、94%、89%)。

2.5 对寄生虫学部分的评价

大多数教师认为,“陈版教材”、“赵版教材”的寄生虫学部分内容太多,需要删去不常见的虫种内容,简化部分章节,甚至有部分教师(61%)认为,寄生虫学部分可以少讲或不讲,主要由学生自学。

2.6 对教材总的改进设想

对上述三本新教材,师生们大多数(教师89%~94%,学生92%~96%)认为,有必要在每章后增加复习思考题,在书后增加更多的微生物、寄生虫彩色图谱;有必要附上教学大纲、课时分配表,特别是实验指导。“赵版教材”、“陈版教材”应减少过多、过于深奥的机制,过多、过于抽象的英文缩写和专业术语;“赵版教材”应删去至少1/4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94%)还认为,教材中较为孤立的遗传学内容(如细菌变异的机制、HLA的遗传特征等),在再次编写新教材时可以考虑删掉,以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并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 讨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三个版本的新教材虽然各有其优点和长处,但均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3.1 课后复习思考题

三个版本的新教材都缺乏课后复习思考题[1-4],这是一个较大的遗憾(虽可由作者或其他人另行编写、出版,但毕竟很不可靠、不方便,配套教材经常是买不到的)。令人担心的现实还在于,现在的护理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精神太差,课后不做复习思考题,很可能就会把课堂上教师讲的一切忘记,同时也无兴趣看书。假如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另行布置,则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懒于动手或疏于动手,不会予以抄写,但如果印刷在书上,对她们可能有一个促进和提醒的作用,也相对简单、方便。

3.2 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

三个版本的新教材附录上都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由调查结果可知,补充上这两个附件是必要的。它们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相当好的参考价值和辅助作用。

3.3 教学内容量与语言

三个版本的新教材,其教学内容量都明显偏大,语言都较为抽象难懂。“赵版教材”尤其如此(其主要部分――理论教学篇幅比“刘版教材”多近130页),这也是师生们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所面对的是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学生,而不是以前的大专生,甚至也不是以前从中学里相对拔尖而来的中专生。同时,我们的护理类微生物、免疫、寄生虫教学课时数正在不断减少(许多高职院校现在都已减至32~54学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可以把越来越深奥的微生物、免疫机制大量的编写给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教材的专业水平和理论造诣固然很重要,但教材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则更重要[5-8]。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使内容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这样,这门学问才能较容易地为今天的高职高专学生们所理解、接受。

3.4 实验指导

“陈版教材”与“刘版教材”均没有实验指导,这也是不足之处,而且长期以来,这一直是高职高专教学上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困难。经常是教材买来了,却怎么也买不到实验指导,任课教师只好把其他版本或其他专业教材的实验指导,临时油印或复印给学生参考,或抽出大量的课后时间来临时编制实验指导。对于教材主编者来说,同时编一个实验指导的举手之劳,却能给教学工作中的教师和学生们带来很多方便[4,9-12]。学生们带书时就等于带上了实验指导,也不会造成忘带实验指导去上实验课的情况了,这对今天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尤其显得必要。

3.5 免疫学化难解疑

免疫学一直是微生物、免疫、寄生虫教学中的难点。别说是现在刚入校的护理类高职高专学生,就是已经从医科大学中毕业了的护理类本科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它的许多基本知识也都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完全弄明白。采取多种办法(比如直观易懂的图表、比喻比拟的手法、抽象理论与实际事物挂钩的措施等)化难为易、解此难题,是广大微生物、免疫、寄生虫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目标[13-15]。我们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至少可以把教材的语言写得更简明易懂些,并考虑浓缩或删去部分并非必需、但又过于深奥的理论部分。比如,MHC(或HLA)的遗传特征、Ig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的机制等。一些可有可无的名词术语、英文缩写也尽可能地删掉。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得到部分减轻,不至于一看到免疫学庞大深奥的内容就心存畏惧,从一开始就产生害怕、排斥心理,以至影响了以后的继续学习。

3.6 对寄生虫学部分的处理

寄生虫学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一直是比较好学易懂的部分,但是近年来也是一直在淡化、轻化的部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已经基本上不讲此部分了,由学生自学,而把教学的主要时间放在免疫学、微生物学的重点难点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因此,在编写时对寄生虫学尽可能地扼要介绍,多数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学(放在参考内容部分)是可以考虑的[9],这能够留出一定的时间,为讲好、讲透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中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课时铺垫。

3.7 教材的编写顺序

看书或讲课的先后顺序也很重要[10-15]。如前所述,学习开始就让学生去学学科中最难的部分,是教学上的大忌。所以,我们需要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三至五部分内容精心安排,以符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前的中专教材,有许多是考虑了这个因素的,它们中的大多数就是按照:细菌学总论免疫学基础细菌学各论病毒学寄生虫学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是历届中专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摸、爬、滚、打,历经多次成败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是极富教学价值,但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教材编写中,人们或过于盲目崇拜本科教材的编写方法,或由于担心教材的水平,或因为其他原因,逐渐放弃了这种行之有效的编排办法。我们今天面对比过去中专生还要基础薄弱、毅力和耐心还要缺乏的护理类高职高专学生,很有必要重新拿起这个法宝,以尽可能地减轻教学上的阻力和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我院部分教师曾经在多年教学中运用这个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一个良好的证明。免疫微生物寄生虫的教学顺序是不好的,同样,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的教学顺序也不太好。因为在微生物、寄生虫的各论中已经涉及到了大量的免疫学知识,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学过免疫学,显然也是不合理的。调查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三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护理类高职高专教学的改革还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材的问题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让我们开动脑筋,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实际需要的宗旨,尽可能地完善我们的教材,把护理类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车轮推进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兴保.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90.

[2]刘荣臻.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77.

[3]赵富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6.

[4]许正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6.

[5]Harper DR. Molecular Virology [M]. 2ed ed. Springger: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1998:1-235.

[6]Roitt I. Immunology [M]. 3rd ed.. HK: mandarin offset Ltd,1993:1-156.

[7]Stites DP, Terr AI. Basic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M]. 8th ed.. HK: mandarin offset Ltd,1994:1-179.

[8]Levieson W, Jawetz E. Medical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M]. 6th ed..No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2000:1-338.

[9]汪学龙,沈继龙.浅谈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安徽医药,2004,8(5):81-82.

[10]孔祥雷,王俊,张超.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143-144.

[11]王治西,孙彦坪.新版《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材的优点与不足[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118-119.

[12]米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新高职教材的一点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16.

[13]于秀玲,闫珂柱.关于高校教材编写存在问题的新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5):59-61.

[14]汪正清,张锡林.病原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90(6):12-13.

第9篇:免疫学应用教学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school and is widely used by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as the classroom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it p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also tak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us to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建议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刘霞(1975-),女,四川安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工作;赫念学(1978-),男,陕西富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工程。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到,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图文并茂的书籍和报刊、有声音的广播等单一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了。对于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科技元素的参与,让传统的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使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在高职高专院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尤其受欢迎。为此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了解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优势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成熟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笔者的目的就是希望对应用者有所帮助,增加一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轻松的学到应有的知识。

1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1.1 应用现状 计算机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信息技术水平为各类课程全面实施开放式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云南很多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不低于15间,每间的学生容纳量不低于80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是一种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和传统教学等方式的种教学形式,体现了自主、协作的教学形式。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学校教师都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就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如“两课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公共基础课中的大学英语和应用文写作也有部分教师在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国家级的英语过级考试中,其效果就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一些。笔者所在学校的各类专业课教师,也基本上都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辅助完成教学,让学生不那么枯燥的学习。

1.2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 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认为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①信息集成性。②信息多样化:具有模仿、娱乐、实例、问题求解等等的生动教学手段。③信息量大、易操作:多媒体教学一般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容量很大,几张图片、文字、动作等信息,就能简单明了的把问题说清楚、把课本的知识点一一展现,且让学生很容易就接受知识。当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也很容易操作实现。实现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最常用的工具是Microsoft Office中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而对于一般会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师来说,该办公软件是很好学习和操作的,只要准备好上课要用到的相关的文字、图形、声音等素材,想好动作流程的设计,就可以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有了自己思想的课件到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会像长了翅膀一样,会飞的。④良好的交互平台。交互性是多媒体教学另一个重要优势。所谓的交互,笔者认为就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最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任务,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定的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设计。这种“任务驱动”的交互教学方式,以“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不断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到更多的知识。⑤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海量资源为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在很多的网站上有大量的学科课件、经典案例、课件制作技巧与心得体会、课件制作的各种工具软件、多媒体论坛、制作的论文等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教学课堂增光添彩,当然别人的东西也不能生搬硬套,合脚的鞋才不伤脚。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以上特点,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对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也可从实际出发亲身去对比一下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所在。当然,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此我不就不作讨论了。

2 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做出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让教学课堂充满知识、学习的氛围,笔者认为,这不是几张花哨的图片、动图效果就可以达到的。是要经过周密设计、精心制作,然后还要运用教师的良好口才,结合传统教学经验才可以实现的。

所以,在把多媒体课件用到自己教学课堂之前,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那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好自己每堂课的课件呢?笔者觉得应遵循相应流程,同时给了一些制作建议,仅供参考。

2.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①课程内容、素材的准备: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多媒体课件中里反映的课程内容应用符合。②课件制作构思: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做一个设计方案。③制作工具软件的选择安装。④初步制作、装饰: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对幻灯片中相关对象、元素进行装饰处理。⑤反复修改、调试:目的是让制作的课件输出之前更完美一些,少出错,符合教学需要是最重要的,当然也要让学生更喜爱这些上课的内容。⑥预演,生成自动播放文件或刻录光:设置插入过程中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入。

2.2 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几点建议 ①课件的内容不要只追求信息内容量多。太多的信息内容量,一个是讲不完,还有就是界面停留太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达不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②教师要注重提升艺术修养,制作中不要插入太多艺术效果,会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你制作的课件中只是一些对象、元素的罗列,那干脆就不要用课件来展示,还不如拿着实物来课堂上,让学生更有欲望想获取它的知识。但课件中对象、元素置入后,笔者认为要考虑它们的艺术展现,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要注意搭配吗?你加入的动作元素符合该门课程的要求吗?如何让学生记忆深刻,这还真考察我们教师艺术修养了。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在课件中选用多的图像、音乐、色彩和电子技术,学生才会更爱听课,更喜欢自己的教学,其实这只是一种跟潮流、追求形式而已,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用这类课件上课,可能一节课下来,学生只会觉得乱糟糟,教学效果会达不到预期。③课件设计结构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多媒体在知识展现、内容深浅、广度、层次及顺序排列等方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原则;在版面设计上要注意各种媒体所带来的听、视觉效果;重点难点的内容要力求文字、图形及声效的和谐统一。多媒体的应用要张驰有度,规范合理。④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先进,与时俱进。多媒体体现的就是一个科技教育手段,所以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就要体现出新、先进,且跟得上教学内容的最前沿技术,与时俱进。比如,学校的教材一般情况下预定的都不是最新的,教师在用教材备课时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技术就需要教师通过阅读、网络、期刊等方式收集、消化,然后放到课件中去,在课堂中作为了解知识,也可把课件拷贝给学生。

上面建议归建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运用制作好的课件时,还是注意防止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要把各种教学方式、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彼此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教学质量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 结束语

任何一所学校里的教师都面对着一群有思想、有个性和有创新的学生,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排斥的心理,要提升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活动里有科技、有创新,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丰富的知识加上精彩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按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也好,多媒体模式也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我们相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经过老师们的不断总结和探索,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折回头来说,你的多媒体课件做得再好,也还是要用心去教授对象,这才是为师之道。

参考文献:

[1]徐元英.关于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

[2]王靖亚.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3]张有录.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教学思考.甘肃:卫生职业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