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磁疗灯照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25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苯海拉明注射液1 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1 mL注射双定喘穴,同时用磁疗灯照射2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穴位注射;磁疗灯;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如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穴位注射和磁疗灯(TDP)照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在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患者中,选择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的患者共250人,将其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25例,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5±2.3)岁,病程2.5~22.0 a;对照组125例,其中男72例,女53例,年龄35~75岁,平均(51.3±2.8)岁,病程2.0~20.9 a。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1)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a以上;(2)排除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3)1周内咳、痰、喘息症状任何1项加重或伴发热、气急,肺部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罗音,胸透或胸片可见肺野纹理增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双定喘穴进行穴位注射(注射液:苯海拉明1mL+维丁胶性钙1mL),同时用TDP照射此穴位20 min,每天1次,3d为1疗程,视病情所需可连续做1~3个疗程。
1.4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2]:(1) 临床控制: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完全控制,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和干湿罗音消失,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增多体征明显改善;(2) 显效: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基本控制,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和干湿罗音改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增多体征有改善;(3) 好转:界于显效与无效之间;(4)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无下降,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增多体征无改善。临床控制、显效和好转为有效治疗,一并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起效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患者在接受穴位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不适,嘱用热水袋做局部热敷或单独用TDP照射2 d后症状完全缓解,可继续治疗。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呼吸系统中一种进展缓慢、渐进加重的疾病,常因急性期失治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本病多由呼吸道反复感染及过敏因素等原因引起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平滑肌痉挛等病理改变,病程长,反复发作,如治疗不当则可加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发作常由于冬、春气候变化大或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本实验在运用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平喘、支持治疗的同时,采用穴位注射联合TDP的治疗方法,用苯海拉明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在双定喘穴位直刺0.6~1 cm内注射,同时用TDP照射20 min。此法为中西医相结合,定喘穴是经外穴,是人体的俞穴,古代医家认为:刺激一定的俞穴,可将各种刺激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以抗御病症,协调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激定喘穴则可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3]。穴位注射法既可直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又可以药物的持续刺激而加强效果。TDP照射可温熙、刺激定喘穴起到治疗作用,尤其适合肺寒患者,同时TDP可消炎、改善微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及酶活性功能,可促进呼吸道炎症吸收及局部注射的药物吸收。药物苯海拉明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也可抑制组胺收缩支气管的作用,加强镇咳药的功效[4]。维丁胶性钙为含钙制剂,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慢性支气管炎由于呼吸道受病毒、细菌的侵害,局部粘膜出现红肿渗出、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5],用苯海拉明、维丁胶性钙可减轻组织细胞的分泌,减少痰液量、减轻喉痒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咳嗽伴鼻塞流涕、喉痒、喘息患者。
第2期 徐辉燕,等.穴位注射联合磁疗灯照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穴位注射联合TDP照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 (P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91453.
[2] 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0,3(1):61.
[3] 杨医亚.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93.
[4] 樊德厚,王永利.中国药物大全.西药卷[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24.
[关键词]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广谱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562.2;R5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4-130-02
Clinical Features of 3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DU Weilia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irty-four cas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were selected in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were compared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Results Fungal infection in hypoproteinemia, invasive procedures,using two or more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corticosteroi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The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common pathogen,12 cases were recovered in this group,improved in 11 cases, 6 cases of no change, 5 cases died.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was 67.6%. Conclusion Nosocomial fungal infection is an important secondary disease,and analysis of the elderly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related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important.
[Key words] Elderly;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Risk factors;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老年人肺组织老化、肺功能下降,容易并发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抵抗能力差,易受致病因素侵袭,尤其是长期住院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且一旦感染真菌,病情易反复发作。本研究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4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67.6岁。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主要以痰的微生物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作为诊断的主要标准。痰中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同时痰中培养出同一菌种>3次阳性者,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除基础疾病表现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的表现;影像学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有导致真菌感染诱因,包括长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低蛋白血症等[1]。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喘症状,19例出现发热,5例出现胸痛,12例肺部听诊可及肺部音。外周白细胞升高27例,中性粒细胞升高30例;19例X线表现为两下肺纹理增粗、紊乱,12例表现斑片状模糊阴影,5例多发小空洞形成。同期选择我科单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34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一经确诊后即给予抗真菌治疗,予氟康唑(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207)200mg qd静脉滴注,疗程4周左右,注意在用药期间观察肝肾功能,如果用药3d后患者无明显好转迹象,可以改为伊曲康唑(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生产批号:X20010392)200mg qd,疗程2~4周,所有患者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和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改善(体温下降),肺部病灶吸收,连续2次以上深部痰液真菌培养阴性为痊愈;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34例患者中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8例,肝硬化或肾功能不全等低蛋白血症15例,糖尿病者1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及反复吸痰者11例。34例患者均使用过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19例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对照组比较,合并真菌感染组中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痰培养真菌种类结果
34例患者痰培养共送检127份,培养出7种共54株真菌,34例患者中24例为单一真菌培养阳性,10例为2种真菌混合感染,其构成比见表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 治疗效果
根据深部痰液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方案,28例用氟康唑治疗,6例用伊曲康唑治疗。经过4~6周的治疗,34例中痊愈12例,好转11例,无变化6例,恶化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为67.6%。
3 讨论
目前医院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率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老年性真菌性肺炎由2007年占总住院患者的4%上升至2010年的11%[3]。这固然和近年来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标本送检率和真菌检出率提高有关,但更多是因为其他因素。这里包括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高级广谱的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器官移植的深入开展,使医院内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加上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又加上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冠心病)、呼吸带黏膜受损、纤毛运动功能减退、肺部功能衰减,导致免疫力极度减退,更易引起真菌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34例老年真菌性肺炎无一例不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还有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19例患者,都是打破了自身的菌群平衡,另外有患者是由反复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引起。
在感染的真菌种类中,白色念珠菌仍为我科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占到了53.7%,本研究结果较文献报道略低[4],排在第2位的为曲霉菌,这需要引起我们注意。曲霉菌绝大多数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和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本研究中培养出的9株均来自于恶性肿瘤、慢性肺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特征为血常规粒细胞缺乏,需要结合微生物学检查或组织病理学确诊。
对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往往诊断困难,一些辅助检查如真菌镜检和培养、病理检查等取材困难,耗时较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所以作者认为可以参照英国抗感染化疗学会推荐的抢先治疗方案[5]。即当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特征如胸部CT出现不能用其他肺病解释的现象时并有下列1项者即可用药:①痰涂片有真菌菌丝或孢子;②痰真菌培养阳性;③血清学试验阳性。常用的药物如氟康唑、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
对我们而言真菌感染的预防意义要大于治疗本身。最常见的引起真菌感染的就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对轻度真菌感染,只要停用抗生素后,一般能得到控制。但临床上矛盾的是细菌感染未控制,不能完全停用抗生素,应与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可适当减少抗生素种类。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判断或药敏结果,尽量选用窄谱敏感抗生素,且时间要短,在细菌感染控制后逐渐停药。总之,两者合并存在时,用药会遇到矛盾。抗真菌药物对人体副作用大,不利于细菌感染治疗,而抗生素又会加重真菌感染,故应统筹兼顾,慎重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2] 陈文彬. 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 22(1):5-6.
[3] 李洪利,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陶凤蓉,等. 老年患者真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32-133.
[4] 祁卉卉,金先桥.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4):229-231.
[5] Boucher HW,Groll AH,Chiou CC,et al. Newer systemic antifungal agents:pharmacokinetics,safety and efficacy[J]. Drugs,2004,64(18):1997-2020.
1.细胞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更新和老化。
2.血液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定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机能及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液凝固与止血;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3.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4.呼吸
肺通气和呼吸气体的交换的概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5.消化与吸收
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和大肠内消化。
6.能量代谢与体温
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的概念,体温的正常变动及体温调节;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
7.肾脏的排泄
肾脏结构和功能特点;肾小球的滤过机能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机能;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排尿反射的概念。
8.感觉器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视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9.神经系统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与突触传递的概念及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和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脑的高级机能。
10.内分泌与生殖
激素的化学本质、分类和作用机制;脑垂体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和生物学作用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生殖内分泌的概念及调节。
二.生物化学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结构与功能;酶原的激活原理和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维生素的作用。
2.物质代谢
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的特点和类型;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糖尿病、饥饿时三大物质代谢的特点;代谢调节。
3.信息的传递
DNA的复制、损伤及修复;RNA的不对称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修饰;逆转录及逆转录酶的概念;核酶;翻译过程;遗传密码的概念;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及基因转录调控;基因重组的概念。
4.器官和组织生物化学
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素的合成;肝脏在全身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胆色素的代谢,黄疽产生的生化基础。
三.病理学
1.细胞与组织损伤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坏死。
2.修复、代偿与适应
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再生。
3.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血栓;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炎症
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炎性肉芽肿、炎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肿瘤
肿瘤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肿瘤的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常见的癌前病变;常见肿瘤的特点。
6.免疫病理
变态反应的类型和发病机制;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自身免疫病。
7.心血管系统疾病
风湿病,心内膜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肌病、心肌炎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8.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各种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癌等疾病的病理变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各种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癌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9.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溃疡病、阑尾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慢性胃炎、溃疡病、阑尾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0.造血系统疾病
霍奇金氏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11.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血管间质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理变化;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血管间质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2.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梅毒、艾滋病的病理变化;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肺外器官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虫病、梅毒、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3.其他
乳腺癌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甲状腺癌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四.内科学
1.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结核性腹膜炎、炎症性肠病、胰腺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中毒的抢救原则;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心脏骤停和心脏性淬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心脏瓣膜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呼吸衰竭的分型、诊断,治疗;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革兰阳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肺结核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胸腔积液、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4.泌尿系统疾病
肾脏疾病的症状、检查、诊断及防治原则;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
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7.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类风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五.外科学
1.外科总论
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类型;输血的适应性、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预防;外科休克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类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感染;创伤;烧伤;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移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麻醉方法分类,常用物,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2.普通外科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腹外疝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腹部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疾病、肠疾病、阑尾炎、直肠肛管疾病、肝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腹症、胰腺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脾切除的适应证;腹主动脉瘤和肢体动脉瘤、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57400)
牛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或卡他性肺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其病理学特征为肺泡内充满了由上皮细胞、血浆和白细胞组成的卡他性炎性渗出物,病变从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开始,而后蔓延到邻近的肺泡。临床上以出现弛张热型、咳嗽、呼吸次数增多、叩诊有散在的局灶性浊音区、听诊有哕音和捻发音等为特征。
1 病因
引起牛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不良因素的刺激:受寒感冒,饲养管理不当,某些营养物质缺乏,长途运输,物理、化学因素,过度劳役等,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呼吸道的防御机能减弱,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的寄生菌大量繁殖及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成为致病菌而引起炎症过程。能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病原菌均为非特异性,已发现的有肺炎球菌、猪嗜血杆菌、坏死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衣原体属及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Ⅲ型副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②血源感染: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至肺脏,先引起间质的炎症,而后波及支气管壁,进入支气管腔,即经由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炎,最后发展为支气管肺炎。血源性感染也可先引起肺泡间隔的炎症,然后侵入肺泡腔,再通过肺泡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孔发展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于一些化脓性疾病,如子宫炎、乳房炎等。另外,鼻疽性支气管肺炎也是由血源感染途径而发生的。③继发或并发于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过程中:如结核病、牛恶性卡他热、肺线虫病和衣原体等。
2 临床症状
病初呈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但全身症状较重。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潮红或蓝紫,体温升高1.5~2.0℃,呈弛张热型,有时为间歇热,个别衰弱的病牛缺乏体温。脉搏频率随体温升高而增加,呼吸频率增加,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是固定症状,由干而短的疼痛咳嗽,逐渐变为湿而长的咳嗽,疼痛减轻或消失,并有分泌物被咳出,流少量鼻液,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
临床检查如下。①胸部听诊:病灶部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听到捻发音,融合性肺炎可听到干哕音或湿哕音,支气管肺泡混合音,病灶较深,则浊音不明显。其他周围的健康肺组织部位肺泡呼吸音增强。②胸部叩诊:病灶浅在的可出现小浊音区,融合性肺炎的,可出现大片浊音区,病灶深在的,扣不出浊音或呈浊鼓音。③血液学检查(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增多(10(10)~2×10(10)/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以上,出现核左移现象,有的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总数可能增加不明显,但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增加。④X线检查:表现斑片状或斑点状的渗出性阴影,大小和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不清,可沿肺纹理分布。当病灶发生融合时,则形成较大片的云絮状阴影,但密度多不均匀。
本病的经过与发病原因和机体的状况有直接关系,自然病程一般1~2周,发病5~lOd,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降至正常。使用有效抗生素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d内恢复正常,呼吸困难和咳嗽也随之减轻,逐渐康复。有的病牛发病后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疾病恶化,可在8~10d内死亡。若病期延长,则转变为慢性,少数并发化脓性肺炎或肺坏疽而死亡,存活的动物因肺脏结缔组织大量增生,使肺有效呼吸面积减少而出现呼吸困难或气喘,病牛极度消瘦而丧失生产性能。有的病牛病变广泛、多叶受损;有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幼龄、老龄或营养不良的牛,病情较重时,均预后不良。
3 诊断
根据咳嗽、弛张热型、叩诊浊音及听诊捻发音和哕音等典型症状,结合X线检查和血液学变化,即可诊断。本病与细支气管炎和大叶性肺炎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①细支气管炎:呼吸极度困难,呼气呈冲击状,因继发肺气肿,叩诊呈过清音,肺界扩大,热型不定。②大叶性肺炎:稽留热型,病程发展迅速,叩诊大面积浊音区,听诊肺泡呼吸音消失,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有时可见铁锈色鼻液,X线检查见呈均匀一致的大面积阴影。
4 治疗
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抗菌消炎,祛痰止咳,制止渗出和促进渗出物吸收及对症疗法。
首先应将病牛置于光线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且温暖的畜舍内,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草料和清洁饮水。
抗菌消炎:临床上主要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用药途径及剂量视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常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链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也可选用氯霉素、四环素等广谱抗生素。有条件的可在治疗前取鼻分泌物作细菌的药敏试验,以便对症用药。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一般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多杀性巴氏杆菌用氯霉素,每天10mg/kg·w肌肉注射,疗效很好。氟哌酸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巴氏杆菌及嗜血杆菌等有效。对支气管炎症状明显的,可以将青霉素200万~400万IU、链霉素1~2g、1%~2%普鲁卡因溶液40~60mL,气管注射,每日1次,连用2~4次,效果较好。病情严重者可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钠(先锋1)、头孢唑啉钠(先锋V),肌肉或静脉注射。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5~7d,或在退热后3d停药。
祛痰止咳:咳嗽频繁,分泌物黏稠时,可用溶解性祛痰剂。剧烈频繁的咳嗽,无痰干咳时,可选用镇痛止咳剂。
近年来,肺结核病发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不典型肺结核经常出现误诊而延误治疗。许多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影像有相似之处,即异病同症、异病同像,易相互误诊。我院收治不典型肺结核30例,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8~72岁之间。居住农村为26例,城镇4例。
1.2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10例,咳嗽伴发热7例,咳嗽伴喘息2例,单纯发热3例,发热伴咳嗽、咳痰5例,咯血3例。X线胸片显示斑点状、斑片状增密影8例,云絮状增密影13例,类圆形或球形增密影5例,大片状实变影4例,其中近肺门处(左/右)病变8例,右肺下叶病变7例,双肺中下野病变6例(20%),左肺上叶病变5例,右肺上叶病变4例,双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首次试验阴性,1周后行复强试验仍为阴性)24例,占80%,弱阳性6例(20%)。所有病例均常规行2~3次24h痰找抗酸杆菌均为阴性,其中3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刷片及涂片病理检查病原菌亦为阴性。30例中6例血白细胞计数在(12.2~17.9)×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为0.80~0.85;24例血白细胞在(3.1~9.4)×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为0.60~0.74。
1.3 误诊疾病:误诊为肺炎16例,肺癌3例,肺中叶炎症伴肺不张2例,肺脓肿2例,支气管扩张4例,支气管炎2例,肺纤维化1例。误诊时间12~90d,平均23d。
1.4 确诊方法: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12例镜下所见支气管呈瘤样增生,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开口,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18例镜下见各肺段支气管开口正常,未见病变。根椐X线胸片病灶定位行肺活检,病理确诊为肺结核。
2 误诊原因分析
2.1 临床表现不典型:约50%肺结核病例有受凉或劳累病史[1],临床又以高热起病,以咳嗽、咳痰为主,酷似大叶肺炎。本组咳痰者占75.2%(36/48),肺部阴影伴咳大量脓痰时易误诊为肺脓疡,咳较多黄痰时易误诊为肺炎,咯血量较大者易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本组以年轻人和老年人多见,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为其它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致使临床医师忽略了肺结核的诊断及相关检查。当治疗效果不好时,考虑肺结核,经纤支镜检查而确诊。部分病例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血白细胞增高,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2.2 影象学表现不典型:由于肺下叶结核增多,使病变影象复杂[2],本组中2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呈瘤样改变,阻塞支气管,X线胸片呈块状影或伴有肺不张,易误诊为肺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部分病例合并感染,X线胸片呈一般肺炎征象,结合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极易误诊为肺炎。
2.3 对纤支镜肺活检诊断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组病例在病程早期均未考虑纤支镜检查,经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再行纤支镜检查取活检,经病理学确诊。
2.4 诊断思路狭窄。由于肺结核的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多样化,大部分误诊病例合并化脓菌感染,出现其它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之辅助检查的误导,致使思路狭窄的临床医师发生误诊。
3 减少误诊的体会
3.1 临床医师对有肺部阴影的病人,都要考虑排除肺结核的诊断,进行肺结核的相关检查。
3.2 影象学诊断要重视对特殊类型肺结核X线表现的识别,必须结合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误诊。
3.3 重视纤支镜检查对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扩大应用范围。对一些特殊类型肺结核,临床不易确诊,纤支镜检查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早进行,有利于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治疗。
4 讨论
肺结核与肺炎均为常见病,好发上肺,肺部X线表现有时难以鉴别,单凭X线胸片诊断常易误诊,但二者临床表现有差异,病程也不一样,详细采集病史、综合诊断、短期复查一般不致误诊。
肺结核与非结核性炎症在X线胸片表现和体征上常存在差异。非结核性炎症从X线胸片上看,表现为渗出性炎变很轻,但体征却很明显,肺部往往可听到干、湿性音,在老年患者尤为显著。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表现很严重,甚者表现为“白肺”,而体征却轻微,甚至无任何体征。这是因为普通肺炎为渗出性炎症,而肺结核为肉芽肿性病变。下肺野结核有时不易与慢性支气管疾患鉴别,反复查痰,必要时行纤支镜检有助于鉴别。小儿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应结合病史、结素试验、肺部X线改变综合诊断。至于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寻找病原学、细胞学或病理学的确诊依据,单凭X线表现或CT检查时常误诊。肺结核常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而易被误诊,虽然这种类型并不常见,但近年研究显示,这种不典型肺结核逐渐增多,痰涂片细菌学检查及皮下结核试验经常被认为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阳性率往往较低。有文献报道认为,痰涂片染色结核杆菌发现率仅为3.6%,而结核菌素试验对于某些老年人假阳性率在30%以上,而对于有结核密切接触史或陈旧性肺结核者则假阳性者则更高。
白春学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呼吸内科主任、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肺癌学组副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慢阻肺、肺癌、肺血管病等呼吸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普通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和周三下午(高级专家门诊)
目前,全球约有6亿慢阻肺患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慢阻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2%,吸烟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约为不吸烟者的两倍,我国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约100万。据广东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或误诊,也就是说,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病。今年的11月15日是第五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本刊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向大家介绍慢阻肺诊治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远离慢阻肺之害。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慢阻肺的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慢阻肺“难控”,面临三大问题
1.诱发因素没有很好控制
没有很好控制的COPD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气候变化,以及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差,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缺乏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2.病变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可导致气道和肺的组织病理学破坏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慢阻肺进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早期诊断不够
慢阻肺的死亡率之所以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诊断不够。就连医疗技术较发达的美国,其慢阻肺的漏诊率也高达50%左右。
及早检查,发现慢阻肺
1.重视早期症状
对慢阻肺临床表现的高度警觉和及早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慢阻肺患者多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接触史,有不能完全逆转的气流阻塞,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但也有例外,比如不少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直到疾病中晚期,才出现活动后气急、呼吸困难的症状;部分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但一直未引起重视;还有些肺气肿患者,以软弱无力、体重下降等不适就诊,若不仔细询问,更易漏诊。
为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有危险因素接触史的咳嗽、多痰者,咳嗽、咯痰超过一周者,应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和评估慢阻肺的“金”标准,能客观地评判气流阻塞程度。
2.监测高危人群
有慢阻肺高危因素(如吸烟、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过敏)者,以及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随访肺功能,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存在下述5个问题中的3个以上者,说明慢阻肺已离你不远了,应尽早去医院就诊:①你是否经常咳嗽?②你是否经常有痰?③你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气短?④你的年龄是否超过40岁?⑤你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过烟?
战胜慢阻肺,遵循五原则
1. 知己知彼患者应接受健康教育,掌握慢阻肺的基础知识,了解病变程度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密切配合医生治疗。
2.避免发作戒烟、远离粉尘和有害化学物质,不但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减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尽管戒烟很难使慢阻肺患者的气道阻塞完全逆转,但可明显减缓肺功能损坏,延长寿命。
3.密切监测监测咳、痰、喘对判断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咳、痰、喘症状突然加重,往往提示病情由稳定期突然转变为急性加重期,需要加强治疗。痰量增多、颜色变黄,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应立即留取痰标本分离鉴定,并给予相应治疗。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对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改善症状稳定期的治疗主要为健康教育、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为改善症状,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抗胆碱能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规则吸人糖皮质激素等,应避免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康复锻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质,包括免疫功能。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应用长期氧疗。
5.及时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迅速纠正生理学异常。痰量增多、脓痰,伴发热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糖皮质激素和控制性氧疗,都可有效改善症状。伴呼吸衰竭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若无效,还可考虑有创机械通气。
专家指点:慢阻肺患者过冬不用愁
慢阻肺患者很怕过冬,原因是冷空气会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同时,为了御寒,人们常在冬天将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增加了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进而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慢阻肺患者如何安全过冬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诱发因素戒烟,避免烟雾和粉尘吸入,避免接触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各类过敏因素,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与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居室应定时通风。
2009年1~11月收治急腹症患者200例,年龄2~85岁,男122例,女78例。
儿童腹痛患者年龄2~15岁,男42例,女16例,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为多,共46例。其中右下腹痛18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0例,脐周痛12例,上腹痛4例,全腹痛4例。患儿疼痛程度多数能耐受,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少数为持续痛。伴有恶心12例,恶心、呕吐者28例,腹泻13例;发热36例,其中高热2例,中度热29例,低热5例;少数患者伴有皮疹、腹胀、血尿、便血、惊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
青少年、中老年腹痛患者年龄16~60岁;男60例,女48例,以中青年腹痛患者为多,共78例。60例男性腹痛患者中左、右侧腹痛27例,转移性右下腹痛20例,上腹痛4例,下腹痛6例,全腹痛3例。患者疼痛程度多数难以忍受,男性的忍耐力比女性的忍耐力差,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胀痛、隐痛,常伴有血尿、便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大汗、面色苍白、腹肌紧张、反跳痛,少数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心前区疼痛、尿中异物等。
48例女性腹痛患者中已婚38例,未婚6例,绝经4例。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多以急性下腹部疼痛为主,共42例,少数患者左、右侧腹痛,疼痛性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隐痛,可伴有停经、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脓性白带、腹部压痛、坠胀、血尿、休克等。
老年人腹痛患者年龄61~85岁,男20例,女14例。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病较多,腹痛部位多以上腹部为主,共22例,下腹部6例,左、右侧腹痛4例,脐周痛2例。除腹痛外,常伴有胸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疼痛多为持续痛、绞痛、胀痛,有时呈阵发性发作。
结 果
病因明确的腹痛共179例,有40多种病因,以内科性疾病为主,少部分为外科性疾病。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疾病共有149例:腹部B超确诊的有胆结石7例,胆囊炎4例,胆道蛔虫症1例,夹层腹主动脉瘤1例,双肾及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10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13例,卵巢囊肿及并发症1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7例,右卵巢黄体破裂出血2例,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各1例,肝、脾破裂各1例。经消化内镜及病理学上确诊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全胃糜烂出血性胃炎48例,消化性溃疡10例。临床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急性胃炎20例,急性胃肠炎18例,肠道感染7例,胃肠穿孔、肠扭转、肠绞痛各2例。腹腔外脏器疾病,其中30例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引起的腹痛,以儿童多见;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各2例,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铅中毒、腹型荨麻疹各1例。
内科性疾病引起腹痛,分别给予抗生素消除病因对因治疗,解痉止痛对症处理,外科性疾病引起腹痛,经内科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这些患者中误诊8例,包括阑尾脓肿3例,异位妊娠2例,黄体破裂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均经确诊后治愈出院。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课堂互动;技巧;教师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一、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快速发展和个性定型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和谐的、自由的交往,这种交往有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等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言语理解能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运用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交往方式进行教学。
(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医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根据表现方式的差异,教学行为可分为显性教学行为和隐性的教学行为,显性教学行为有言语行为和动作行为等,隐性教学行为有教学的流程和师生的思维活动等;根据效能的不同,教学行为又可分为积极的教学行为和消极的教学行为,积极的教学行为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积极倡导;而消极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起阻碍作用,教学中应尽力避免。
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控制显性教学行为,还要考虑隐性教学行为,善于利用积极的教学行为,控制消极的教学行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三)课堂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医患沟通的技能
医学是研究人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进步。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考虑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知识的教育,培养能掌握预防、教育、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医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医学知识,还要学习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互动教学是学生学习职业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教师提供了一种人际交往的示范作用,通过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这为医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课堂互动的一些教学方法
1、课堂互动要围绕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
对于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着重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领下掌握临床医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目标。
例如,支气管哮喘课程中哮喘定义的讲解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因为哮喘的定义中包含了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特点以及哮喘的本质,
内容众多,深刻理解了哮喘的定义才能掌握哮喘的本质。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多设立些课堂提问,如参与哮喘发病的细胞组分有哪些,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哮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哮喘的气道阻塞特点是什么?哮喘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哮喘定义的理解,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掌握哮喘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样通过这些提问的反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哮喘这个疾病的了解是否深入,是否已经掌握了哮喘的要点。
2、课堂互动要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学生进行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据既往教学经验一般多选择在以下几种情况时:
(1)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刚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探讨新的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的知识或尚未了解新的知识时,代表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3、灵活变换互动技巧
(1)直接课堂提问
比如,对于肺炎按解剖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肺炎这个问题,因学生有之前病理学的基础,就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回答,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2)间接提问
间接提问一般适用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要让学生思考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可以先提问学生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是什么,根据右侧中叶支气管走形特点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容易发生右肺中叶综合征,从而深刻理解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再比如,要让学生思考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可以先提问学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来启发学生去思考它的治疗原则。
(3)反问
反问主要是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准确程度的提问方式,比如,在提问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时,教师可以用反复咳嗽、咳痰,每年发作 3 个月,反复 2 年以上就可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来干扰学生,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进行反问,让学生明白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必需除外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它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疾病,以达到牢固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目的。
(二)课堂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互动教学实施的成败与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学校和学生要高度负责。医学生的课程大都是比较枯燥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在上课前备课充分,对讲授的内容熟练,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2、合理搭配教师层次
教研室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应在年教师年龄和学历层次搭配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安排,形成合理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建立和完善集体各课制度,鼓励和支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师授课考评制度,对教师考评不应仅仅看重于其科研能力而应该更关注其教学能力(包括同行听课评价、学生课堂情况反映等),切实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全面、科学,客观,达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目的,使教师在科研创作和教书育人过程平衡起来,使教师感到搞教学不吃亏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这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动”起来的基础。
结语
综上,有效地课堂师生互动能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及时给教师反馈信息,有助于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知识水平能力;充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肺真菌病;临床影像学表现;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96-02
在临床医学中,随着激素类药物、抗癌化疗类药物及广谱抗菌素等药物的普遍应用,在临床中,免疫机能受损患者受到肺真菌病感染的概率不断增大,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影像学表现对于肺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对其予以简单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8例肺真菌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在22岁到75岁之间,其中有13例患者只进行了平片检查,而其他45例患者进行了平片与CT检查,这些患者分别进行了脑脊液培养、纤支镜活检、手术、痰培养等检查,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检查之后确定患有一定的肺真菌病,通过相关的检查,诊断有2例患者患有肺着色菌病,4例患者患有肺毛菌病,有8例患者患有肺念珠菌病,有15例患者患有肺隐球菌病,有29例患者患有肺曲菌病,其中诊断出肺癌患者4例,肺结核患者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患者大部分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咯血与咳嗽,并有胸痛、发热等症状。
1.2 误诊情况
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误诊数量最多的是肺癌,其次是肺结核,纵膈淋巴瘤、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肺炎等也存在少数的误诊情况。
2 结果
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主要表现为:两肺6例,左肺20例,右肺32例,对其病灶的形态进行简单分析,有34例患者出现团块球状病灶,其主要表现为轻微分叶、边缘清楚,其中有2例患者的病灶周围具有低密度的晕征,6例患者团块状病灶周围具有卫星病灶与毛刺,8例患者团块状病灶中具有支气管征,4例患者中具有随而改变位置的洞中球征,有14例患者中存在新月形低密度影。有2例患者影像中存在巨大团块影,表现为密度不均,其中心多房性坏死现象严重,采用CT增强扫描,其病灶的不均匀现象强化。有2例患者出现大的肺脓肿改变,其左上中下肺野中存在多发斑片状阴影。有2例患者显示右上纵膈旁具有肿块影,并且外缘具有长毛刺,并表现出右水平叶间胸膜增厚,对其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发现其右肺上叶后段及右下叶尖段存在隐球菌病侵。
3 讨论
3.1 肺真菌病的诊断
一些患者由于长期进行抗癌治疗,受到抗癌化疗药物的长期作用,还有一些长期使用激素与抗菌素药物的患者的免疫力容易受到损害,或者是肺部感染时间较长难以治愈的患者,应该考虑患有肺真菌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原发病灶不能解释的团块阴影,如果病灶中含有洞中球征、新月征、空气支气管征等,怀疑患有真菌病,并且极有可能是肺曲菌病,如果在CT检查的过程中,团块状病灶周围具有较低密度影晕征,从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可能是结节周围出血所导致的这是肺曲菌病中常见的征象。
如果患者具有皮肤破损感染史,或者肺部等脏器中出现脓肿现象,采用常规的治疗药物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应该考虑是着色菌病感染。另外,毛霉菌病容易侵犯大小动脉,这会导致血管的栓塞,导致相关组织的坏死,所以在临床中如果出现长期无法治愈的肺脓肿,应该考虑是毛霉菌病的可能,本次研究中,发现的4例毛霉菌病患者都表现为肺脓肿。
肺隐球菌病及肺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炎性改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实变阴影、结节状或者小斑点状的阴影,形成孔洞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肺隐球菌能够导致形成孤立的淋巴结肿大与孤立性肿块影,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很多肺真菌病影像表现为多数的无特征性,但是最终的确诊还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
3.2 肺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肺段肺叶中出现的小斑点状或者实变阴影、渗出阴影,应该将其与一般性的肺炎进行鉴别,如果仅靠影像学检查是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的,单发得尤其是边缘具有毛刺的病灶应该注意与周围型的肺癌进行鉴别。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真菌的结节主要是炎症靠近胸膜表面的结节,其胸膜的增厚情况要远远的超出肺癌。在影像学鉴别的过程中,要注意空洞性病灶与空洞性肺癌、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进行区别,如果其具有明显的洞中球征,则可以诊断为肺真菌病。如果其CT增强扫描曲菌球不强化,那么久可以将其与结核孔洞与空洞型肺癌进行区别,多发结节的真菌病应该与转移瘤进行区别,也可以采用CT增强的方法来进行区别。
4 结束语
肺真菌病是临床中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疾病,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激素、抗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在长期的药物作用下,其免疫机能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导致其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在真菌的临床诊断中,要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肺部疾病进行区别,临床中的影像学资料是肺真菌病诊断中重要的诊断依据,本文就对其各种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各类肺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英清,卢艳丽,杨瑜,施子廷,粟占三,陈梦红,施晖,陈小波,王燕,李重颖,林淦河,姜兆侯.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9):325-326.
[2] 阎旭,李云卿,王晖,祁吉.肺真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附12例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5):215-217.
[3] 罗百灵,张乐蒙,胡成平,李芳.肺真菌病54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7):5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