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

第1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产品的空间位移和旅客出行,以及为产品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物质载体和公共设施,是由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是社会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交通管理体制、交通从业人员等共同组成服务社会经济的完整交通体系。根据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把交通基础设施分为公路、港口、机场、铁路和城市管道等,更细的划分还包括道路照明系统、停车场设施、道路标志牌、交通广告设施、高速收费站等等。而按其可见性,交通基础设施又可分为交通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其中硬件基础设施按其流动性可划分为可移动基础设施和固定基础设施两类。

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城市交通运输得以存在的硬件支撑,可以通过各个路径和方法对交通的低碳发展产生影响,是低碳交通发展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基础。例如,孙红霞(2011)认为低碳交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形成。王光荣(2011)在研究天津市低碳交通发展时认为低碳交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另一方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冷静(2011)则提出通过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一体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提高停车泊位供应等措施来实现低碳发展。而卓健(2010)在研究低碳交通发展时,则指出法国的《交通出行规划》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一是重视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衔接与互补,二是充分考虑交通系统与用地规划之间的整合联系,并将发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以上这些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对低碳交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由于各个研究并未将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所以在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低碳发展的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本文选择将交通基础设施抽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研究其对低碳交通发展。另外,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具有规模大,占地面积广,使用时间较长及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在建设过程或是后期运营过程都会对所在区域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使用不可循环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等,都会对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发展低碳交通,必须首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低碳化。结合以上研究分析,并综合卓健(2010)提出的法国《交通出行规划》所带来的启示,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交通体系发展特征,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低碳化,并有效推动低碳交通发展。1)提高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自身的低碳环保性,主要包括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低碳性和发展低碳性基础设施两个方面;2)增强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及其之间衔接的有效性,一方面提高硬件基础设施系统间的衔接有效性,另一方面提高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的衔接有效性;3)实现交通设施与用地规划之间的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因绿地侵占或植被破坏所带来的碳吸收量的减少,实现城市优质规划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目标。

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自身低碳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低碳化推广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及新型低碳材料在公路、地铁、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鼓励施工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工程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基础设施设计前瞻性,注重长远发展。如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推广温拌沥青技术,温拌沥青的铺路方式比采用普通热沥青铺路要节约30~50%的燃料,减少有害气体排放40%,并具有延长施工季节、延长路面寿命的优点;再比如在地铁运营供电系统中采用逆变装置,它能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回馈的能量实现再利用,可节约高达8%的车辆能耗。推广低碳性基础设施的应用在运载工具方面,推广利用新型能源的环保运输工具,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出低碳车型,淘汰高能耗车船,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禁止老旧汽车上路行驶,确保2013年后在线运营的车船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在场站枢纽和线路通道配套设施方面,积极推广太阳能设施如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道钉、LED节能灯具、太阳能路灯等的应用。

2建设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指通过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场站等基础设施,将区域内不同地点连接起来,在物理上实现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无缝衔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不仅能促进城市土地空间的合理布局,还能大大缩减人们的出行里程和时间,是提高城市交通低碳性、便捷性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交通网络建设虽然布局范围广泛,但资源整合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广州,由于大量的地铁站点未能辐射到居民生活区域,并缺乏配套的P+R设施,居民无法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致使私家车依然大量上路。而在香港则约有70%的地铁换乘站点可以实现同月台换乘,换到另一条线路大概只需15秒,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使得公共交通成为大多数香港居民出行的最佳选择,因此要大力发展低碳化公共交通,必须首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交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交通硬件基础设施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全面推进公交主干网络、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在轨道交通、大型住宅区附近建设配套的公交站点、出租汽车候客站等,不仅可以提高市民出行质量,而且保证了市民出行安全。某些城市地铁运营站点附近,由于缺乏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得黑车运营大量盛行,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落实重点地区停车规划,提高停车场配建标准。在火车站、公交及地铁站点建设一批“停车——换乘”设施,充分利用资源,扩充停车能力,实现客运枢纽、公交停车和社会停车的多重功能组合,为市民由私家车出行改为公共交通出行提供条件。3)在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的地段设立自行车站、自行车租赁点,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解决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4)建立快速公交(BRT)专用车道,在主要道路两侧划出一定区域作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降低交通安全隐患。建成与硬件基础设施配套的一体化软件设施上世纪30-50年代,各国城市都曾将大规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改善交通拥堵的法宝,但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增加供给无法根本解决交通问题。除了要加强道路建设、完善道路设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必须依靠高新科技手段,利用智能交通等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管理,构筑一体化“数字交通”体系。1)着重建立由线圈检测、摄像监控、GPS定位、手机定位等手段构成,以智能城市公交调度系统、数字交通监控系统为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监控体系。根据智能体系反馈的各道路车辆行驶情况,交通部门可以对道路车辆进行快速有效的指挥和疏导,提高交通运行效率。2)构建一体化电子服务系统,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等电子服务系统的应用。例如,ETC系统可以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并自动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中扣除相应资金,这种收费方式不仅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而且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3)构建一体化电子服务设施。在主要人流集散地配置公众交通服务查询终端,实现交通信息对公众的及时,让市民选择最方便快捷的出行和换乘方式。比如通过在公路沿线或站台设置电子显示设备,方便候车乘客清晰地看到下一趟车的到站时间、线路走向及车辆所在位置。

3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绿地侵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2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民建筑;施工;创新

引 言: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工民建筑也随之飞速地发展了起来,在工民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关键和决定性因素之一,因为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施工技术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的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业正在朝着高技术化、生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工民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特点

1.1 科学性

工民建筑施工的创新首先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科学技术都是源于实践的,最终也必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将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英明论断同样适用于建筑业,如果没有科学性做为建筑企业的创新,建筑业可能还停留在建筑基础还要靠人力挖掘、盖高层楼房所需要的材料完全需要人力运送的时代。现在拥有的先进的挖掘机械、高层升降式运输机械、甚至模块式堆垒的建筑模式,都得益于科学元素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

1.2有利于全面展开工程造价工作

创新在工程施工机械、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工程管理方面都能够得以体现。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可以更加的迅速、准确、公正地对工程相关的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汇总。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对于工程的成本、工程整体造价、各局部工程的造价进行预算。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与成本,便于管理者们很好地把握重要工序,还应该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预测工程的量本利。

1.3有利于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

工民建施工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整体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创新施工技术的技术措施与理念有着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的特点,通过合理采用创新施工技术,传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低、停滞不前的现象得以有效地避免,在完成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工民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

2.1环保技术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由此产生。面对这些环境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步提高,节能减排作为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建筑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环保问题加以重视。然而,企业和单位对环境保护重视的不够,更多的是关注利益。当前,必须要对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环保技术、环保意识加以重视,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2.2科学监理技术

作为建筑行业施工管理手段之一,科学监理技术对工民建施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必然离不开科学监理技术。科学监理技术切实保证施工技术真正落实,并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应用。

2.3低碳建筑技术

低碳建筑技术是现代建筑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公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一项重要要求。通过资源评估和技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开展低碳建筑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可以实现低碳甚至是零碳排放。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当前碳基主导型的建筑电力消耗结构。随着太阳光电、光热和采光遮阳、通风等建筑技术的应用,低碳产业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2.4信息技术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必将导致“技术观”的转型,传统的工民建筑技术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满足新技术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工民建筑的施工必须融合信息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对于新技术的对象、目的和结果等问题要进行重新思考与分析,从而建立新的建筑施工信息技术观。

2.5现代科技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工民建筑施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GPS测控技术不仅精度高、使用方便,还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建筑物外侧观测基准点时,可以利用GPS测控技术,来实现外控基准网测定。

3工民建筑在应用创新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3.1对于节能环保技术

首先,节能、绿色技术的具体实施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制措施,相应政策,还需要相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如规划、环保、开发、设计、监督等部门。其次,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制措施来推动,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利用行政审批权和政府宏观控制的手段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最后,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对于应用节能设计、绿色环保的工程项目,应给予优惠政策,对甲类地段和适宜建筑的较好地势,优先规划建筑节能、绿色环保设计方案。

3.2对于科学监理技术

首先,对于国外先进监理理念,国内的监理单位要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进行吸收和借鉴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国内工程监理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监理经验的积累十分重要,工程监理工作完成后,监理单位可以组织人员对阶段性的工作做出总结和建议。最后,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监理法律知识是监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好这些技能,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并对科学监理方法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

3.3对于信息技术

首先,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资料的管理,采用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这种模块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而且实现了快捷录入、规整存档、便捷查询、报表简洁输出。其次,在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购进度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都可以使用网络计划图来进行编制;还可以根据网络计划图的资源生成表格形式的主要材料采购计划、工程用设备采购计划及工程用设备清单。最后,在质量控制方面,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按模块划分的质量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创造优质的工程。模块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记录)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

4结语

工民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创新施工技术也被全面应用于工民建筑行业中,通过融合世界建筑行业先进施工技术与先进科技,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工民建筑行业的需求。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只有坚持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对现有的工民建筑施工技术加以革新和改进,逐步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韬.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科技的有效应用[J].工程科技,2012(14).

第3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设计;低碳建筑;生态原理

一、生态环境与怎样低碳建筑探讨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那么对碳吸收的有两个方面:①主要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②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二、环保建筑、降低碳排放量迫在眉急

据统计,全世界39.2%的能源消耗来源于建筑物生产原料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58.5%来源于建筑物维持功能上。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约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积的40%左右,欧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

(一)将“低碳”提上议程。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低碳减排正式成为国家责任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产业,必须正视产业的现状。最近,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5个省和8个市开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试点省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十二五”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将“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议程。

(二)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三)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三、建筑物生态化管理

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重复利用可利用材料,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一)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筑物。

(二)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第4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计划的逐步实施,各地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施工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市政工程项目一般处于闹市区,涉及到工期时间长、工程量巨大、人流和车流影响复杂等,因此,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好坏直接对施工项目质量、安全以及进度影响巨大。如何进行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实现施工项目的优质、低耗和安全是整个市政工程管理的核心。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技术管理特征

1.1整体性与阶段性

市政工程往往分为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的阶段,各阶段的任务相对较为独立,并往往由某一个参与方主导,由其投入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各阶段的任务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建筑各阶段的工作应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2应用与管理主体的变化性

市政工程各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且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随着建筑阶段的变化,项目应用与管理的主体相应的会发生变化,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1.3系统性与复杂性

建筑全过程管理既涉及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又涉及不同的工程阶段,此外还牵扯到海量的工程信息,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应用与管理主体的变化等则决定了市政工程的复杂性。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2.1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管理

审图重点是解决图纸模糊的地方、错误漏项的地方、节点做法和材料设备使用等超配的地方,以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图纸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总体审查,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审查等;第二,建筑施工图审查,包括图纸深度、总平图、建筑立面及剖面、建筑详图及其他审查等;第三,结构施工图审查指南,包括基本参数、主体结构梁部分、主体结构板部分、主体结构其他部分审查等;第四,机电施工图审查,包括系统部分、管道布置、排水、消防审查等;第五,室外环境设备,包括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园林配置审查、智能化审查等。另外,其它分包尽量自行算量,而不是采用外包咨询公司计算工程量。因为合约人员在自行计算工程量时,易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如找出图纸模糊的地方、建结不符的地方、图纸错漏的地方,甚至找出图纸超配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节点,然后请设计部及时修改图纸,这可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自行算量的优势有两点:一是通过自行计算工程量进行合约审图,把设计图纸问题解决在招投标阶段,这可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并加快了项目施工速度;二是通过计算工程量,发现图纸超配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节点,然后加以优化设计,从而降低建安成本,一举多得。

2.2强化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要强化工程策划,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全貌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到事前策划控制和事中动态控制相结合,编制合理且执行力强的工程策划,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施工条件和施工计划的随意变动,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管理水平。市政工程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由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建商四方共同参加,设计单位介绍工程主要设计方案和难点、设计节点和难点,承建商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业主和监理单位提出施工要求、技术措施等注意事项,共同指导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发生、双方的扯皮发生。施工图纸会审和交底内容包括:第一,图纸说明是否齐全;第二,地质及外部资料是否齐全;第三,总平面图和施工图是否一致;第四,设计图纸之间是否矛盾或者遗漏;第五,设计节点是否合理等问题。设计院设计期间审图和招标时审图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发生,而中标后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是为了施工而明确的,防止施工错误、施工遗漏等再引起的经济损失,防止双方对合同理解不同引起的施工扯皮、施工索赔等问题。所以中标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重点不是审图,而是交底,审图工作已经在设计院设计期间和招标时完成了。

2.3保存有价值的技术文件资料

首先,是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第一,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第二,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第三,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第四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第五,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第五,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其次,为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第一,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第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第三,施工总结材料。第四,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第五,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再次,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施工现场测量放样与复核工作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等。

3结语

市政工程工序复杂、体量庞大,牵涉到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一是保障安全需要;二是保障国家投资资金能够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能够促进美丽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技术措施都不能掉以轻心,分阶段找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与对策,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

作者:周丹静 单位: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涛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4(8)

第5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字: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建筑协会(UIA)第18届大会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主题来讨论,大会指出:“建筑及建筑环境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当前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在技术方面的发展主要是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一方面在建筑节能方面不断提出更为先进的目标,另一方面把建筑节能与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相结合,使节能建筑的内涵更加丰富,而不仅仅局限于减少建筑的能耗。

据统计数据显示,建筑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建筑业能耗占整个社会总能耗的30.2%,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物资、材料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占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左右,能源消耗总量的3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左右。由此可见,建筑业能耗是非常大的,因此加强建筑业的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实行低碳建筑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对于建设工程一项来说,施工阶段的能源、材料的消耗是最大的,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严重的。所以,想要降低建筑能耗,就要从施工技术入手;想要建设低碳建筑,也只有通过低碳环保的施工技术手段才能够得以实现。

2.绿色施工技术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材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不降低施工质量的标准和保证施工安全。绿色施工技术主要就是实现“四节一环保”(其中四节指的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就是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技术使得施工过程更为安全、高效、环保,最大程度的节约了资源的消耗,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施工阶段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在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上很多人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很多人将绿色施工看作是绿色建筑,看作是文明施工。绿色建筑指的是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而绿色施工的落脚点是建筑施工过程,更加强调对过程的控制。对于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的关系,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的实施是对建筑施工整体方案的优化,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施工中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材料的选用、现场施工过程的实施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2)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的重要体现。建筑业是消耗自然资源、能源较大的行业之一,建设活动进行时对各类材料的消耗、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类资源的占用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建筑活动带来的建筑垃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实施绿色施工改变建筑业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3)绿色施工是转变建筑企业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一步。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出从根本改变了建筑行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建筑业从高能耗转变为高效率,从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式管理。以此同时,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不管是从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方式都有利于建筑行业以及建筑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3.施工企业实行可持续绿色施工技术的建议

施工企业在创建绿色施工时,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实施:

1)重视前期的策划和设计工作,尽可能的贯彻实施动态控制。虽然绿色施工是在施工阶段进行的,但是建设工程前期策划、设计阶段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对策划、设计阶段进行总体优化,那么之后要想实施绿色施工也就困难重重,为此就必须要对前期的整体方案进行优化。在前期阶段要充分的考虑绿色施工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在施工中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要抓好前期工作还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工程检验、验收等一系列阶段进行控制。要在控制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的方法,分阶段,分时期,分部位的对绿色施工的实施情况进行检验、监督和管理,确保实施的质量。

2)采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协调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阶段通过BIM进行三维碰撞检测,能及时发现并调整设计,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施工中的浪费;施工阶段通过BIM施工虚拟模拟,提供有关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帮助施工人员实现建筑构件的直接无纸化加工建造,实现整个施工周期的可视化模拟与可视化管理,可以迅速为业主制定展示场地使用情况或更新调整情况的规划,改善施工规划,从而节省施工中在过程与管理问题上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

3)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到材料的使用、以及对材料的回收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木材、钢材、水、电等资源的消耗占整个社会总消耗的40%左右。实施绿色施工就要从施工材料下手,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还要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材料除了要满足质量和环保的要求以外,还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保证材料的强度合格;装饰材料要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最后还要加强对材料使用量的控制,合理编制材料使用数量计划,减少材料的浪费;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实现材料及废料的回收利用。

4)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来提高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为了保证施工企业能够顺利、高效的实施绿色施工,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对绿色施工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实施绿色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普及,让项目建设的各个参与者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让每个施工人员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绿色施工当中,主动的去落实绿色施工的方案实施。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按照绿色施工方案编制专项施工计划外,还要对方案、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对工序工艺管理、现场材料加工管理、现场管理等不断改进、调整,保证绿色施工的质量。

5)加强创新能力,对落后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在现行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中有一些是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它们对材料的浪费严重,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必须要对这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进行一定的改进或是给予废除。目前,一些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在不断的推行当中,如逆作法施工,不仅降低了施工的噪音还防止了粉尘的污染;一些新材料也在推广使用,如: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

6)土石方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土石方施工要在充分掌握、了解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的实现挖填土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施工过程中采取覆盖、洒水等措施控制扬尘的出现,对出入施工现场的车辆给予必要的清洗。夯实回填施工中选用噪音量小的机械,优先采用分层填筑压实的方法。对施工现场的用水进行优化管理,可以在现场设置沉定池、储水池,实现水的多次重复利用;对施工进行中产生的污水、废水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可以排放。加强对建筑拆除后的废物回收,如回填施工时可以利用废弃的混凝土作为回填材料,尽可能的对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优化施工组织计划,合理选择施工机械,使机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耗能;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土地占用,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7)混凝土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材料的堆放和使用,对于模板来说,要增加循环使用的次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做好施工前的材料计划合理利用材料,模板加工时要准确,减少模板的再加工,做好对下脚料的收集和再利用;模板堆放时要注意防火、防潮;拆除模板时要禁止乱扔乱放现象的出现,避免对模板的损坏和浪费。钢筋下料时要严格按照钢筋配料单进行,下料时长短搭配组合使用,有效的节约钢材;对废料进行回收,最大程度的进行再利用;钢筋堆放时要按照使用顺序进行编号,注意成品的保护。混凝土浇筑之前要提前计算混凝土的用量,浇筑中对各环节加强管理,减少混凝土的浪费,少使用料斗、手推车运送混凝土,不得不使用的要做好防漏、防洒的措施;混凝土养护时对用水量进行控制,杜绝无人看管的自由洒水,对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毡布、塑料布、草栅等材料,及时给予收集回收,留有下次继续使用;对浇筑之后的场地进行清理,将洒落在现场的砂石统一堆放到相应的废弃材料堆放处。

8)建筑防水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建筑防水应优先选用新型环保的材料、选择环保的施工工艺,尽量避免采用热粘法施工,热粘法施工即需要耗费较多能源,加热过程中又会产生环境污染物,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选择采用冷涂、冷粘等低能耗且环保施工工艺的防水材料,以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

9)脚手架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脚手架施工时要遵照设计用量进行,现场禁止乱堆乱放,防止对周转材料的损坏和丢失。施工时要合理配置,长短搭配;能够选用悬挑脚手架最好,能够大大的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施工前对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保护,对损坏部件及时更换和维修,保持脚手架完好的工作状态;因周转材料的用量大,合理安排周转材料的进场时间,安排堆放地点充分利用场地,减少对场地的占用;规划好脚手架的周转顺序,提高使用效率。

10)合理选用施工机械: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应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效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尽可能的做到不在小工程上使用大机械,以免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应选用新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问题的探讨是不会停止的,反而这一话题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温总理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温总理为此指出了实施纲要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因此,作为能耗最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也最大的建筑行业来说,一定要加强对能源节约,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排放。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2]蒋竞,潘娟.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引入及推广[J].施工技术,2009(5): 42-44.

[3]任宏,陈婷,叶晖. 可持续建设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8-11.

第6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 节能环保; 低碳生活

Abstract: low carbon that the idea of an "low carbon era" comes, its development will have a current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idea cit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is paper, new state border state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 showing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of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design some experi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w carbon lif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新州际坦洲住宅小区位于中山市坦州镇南坦路与谭隆路交汇处,是由中山市新州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开发的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81279.02㎡(合271.92亩),总建筑面积为351150.78㎡,该住宅小区住宅层数由6至18层组成,均以一梯四户为主,共分6期兴建。

2 规划理念设计

突出生态社区的设计理念,注重社区概念的塑造,突出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形成流动的多变的空间景观,营造和谐居住家园;结合新城市主义概念,创造多层次的休闲活动空间,融合生活,使生活向外延伸,提高小区活力。提高人居住品质,以建筑塑造环境,环境丰富生活,多样性的住宅产品,力求尽可能多的住户获得最好的景观效果。提倡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策略,积极应用新技术及新型节能环保材料。

3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分析

3.1低碳城市住宅区将是未来一大趋势,具体来说,低碳住宅应具低碳、节能、环保三个特点,其设计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住宅区居民生活低碳化,首先在于充分使用新能源和生物能源。建筑设计的空问的充分利用以及低碳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

(2)低碳环保型城市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注意节能。使能源在使用中及家庭生活交通上节能,使用高效空调、照明及节.能家电。同时要是能源以及住宅区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

(3)低碳环保型城市住宅要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问层次感,住宅区要多以水为主题建设园林景观。低碳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区内主干道应采取迂回形式而不是画十字.打格子,为道路景观提供变化。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水资源为居民不但提供有品位的生活,也使耗能少和低碳成为现实。

3.2 现时主要的“低碳建筑”技术有:

(1)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

(2)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

(3)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4 小区节能环保设计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物是能源和资源的固化物,据调查表明,产生废气的50%来自于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中的40%来自于建筑,建筑物的总能耗占25%一28%的比例,占有总能耗中的相当大的份额,因此.节能将是实现低碳建筑的关键,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将从节能设计人手。

4.1 优化配置水资源,打造节水型住宅小区。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大节水力度,从水资源、供水系统、用水方式等方面采取节水措施,打造节水型小区。

4.2 全面构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建设滞、渗、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从径流源头控制暴雨径流和污染,将雨水径流大部分用于补充地下水,同时变废弃雨水为资源,补充建筑杂用水及小区的景观、浇洒道路、绿化灌溉用水,以减少自来水用量,从供水节能的角度构建低碳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4.3 倡导固废资源资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严格执行废物强制回收制度,完善社会化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

4.4 中水回收。目前绝大多数楼盘的小区水景是完全的人造景观。利用中水打造“水景”。人造水景必须是生态的、环保的、节水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尊重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的。对于这些水的采用都是经过人工湿地自然过滤的废水再利用供给的中水,用于小区绿地的浇灌用水、人造水景的用水。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节水、节能,把大量的洗澡水、洗衣水、景观用水、使用过的循环水回收后集中人工湿地进行过滤再利用。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之后用于小区绿化、冲洗路面、浇灌屋顶植物,由此可降低小区管理成本。利用中水来营造水景,要注意尽量建造观景为主的设施,少设置水与小区居民接触的旱喷泉、儿童戏水池等,既保证业主的身体健康又能够在节水节能的情况下,为小区景观增添亮色。

5 低碳生活在居住小区应用

我们利用大量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兴建保障性住房时同步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组合,在新建小区内率先设计、实施和使用,建设“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区”。

(1)在小区住宅及其配套设施的整体设计中坚持以资源能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为理念。建筑结构材料应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否环保和节能为重要依据,建筑物围护结构能耗设计指标应超过三步节能标准(65%),力争达到并超过80%节能效果;小区路灯照明应以LED灯为主;用水可参考国外的双管路设计(饮用水和冲洗马桶水分开),污水处理设计应达到再生水标准,以便再利用于冲洗马桶、灌溉绿植等,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多级利用,减少自来水用量;设计建设固定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制定垃圾分类保障制度和实施政策,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

(2)政府应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遴选节能环保产品,推荐或强制使用。对建筑物冬季供暖进行综合对比,尤其应全面、科学地对比传统集中供热和其他各种新型供热形式,从中筛选出技术成熟、运行效果好、节能环保的一种或多种供暖形式,在新建保障性住房小区内推广使用;统筹安排生活热水供应,采用或推荐采用节能效果明显、无污染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类热水器,实现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3)应积极鼓励社区居民使用能效比较高的节能空调,或使用同时具备供热和供冷能力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家庭室内照明、炉灶、抽水马桶等以节能、节水产品为主.

6 关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体会

(1)因地制宜实现低碳环保

低碳型住宅区环境规划要突出结合自然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自然设计是指结合建设基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在人类居住过程中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也包括限制条件),促进、适应自然过秽,使建筑融人自然,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及其环境与更高层次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问组合、建筑朝向定位、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要充分利用低碳建筑材料和低碳技术。

(2)注重建立完善的后评价机制

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专业机构的实施推进、经济杠杆的运用、设计师有目的的引导等手段进行低碳项目的推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个理性的建筑设计过程加上一个具有延续性的环境性能评价过程,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由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最终可以转化为设计的优化策略。比如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不能单纯的从感觉上判断节能的效果,而是通过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获得科学的严谨的数据,从而从经济、环保等方面综合判断其应用价值。

7 结语

居住区内的低碳理念,是来源于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的,人们一向追求着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居住区的低碳设计也是为满足人们对于新的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也是设计师对于低碳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在做居住区的城市规划时,对于低碳概念的具体实施与应用,这些都是有利于民众的低碳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节能减排意识,最终能够真正实现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增加了居住区的整体节能水平,并且是有利于全社会的低碳建设的进程,为了打造低碳的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晓康,李国庆.居住区城市规划中的低碳理念[J].安徽农业科学,2011,(09)

第7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 景观设计;低碳;低碳建筑;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①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②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二.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①加速低碳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当务之急,要健全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制订低碳特征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加强基础性标准研究工作。建立低碳建筑标准研究机构,开展基础性标准研制工作。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低碳建筑的基础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

②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模式。与发达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接轨,建立低碳建筑技术、产品认证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保证建筑使用周期的合理性。在国外,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它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外国将建筑废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目前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他们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节能省地型住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宜居城市、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等发展理念,无不贯穿着“低碳”的思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三.生态位原理与低碳建筑探索

①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碳排放主体是排放在大气中的碳源、二氧化碳,对碳进行吸收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木碳汇,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量,二是贝藻碳汇,还有土壤固碳、海洋固碳,碳截存等方法。

②生态位原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根据生态位原理,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空间、时间和循环链维度上找准适宜生态位,有空位要抢占,有偏位要挤占。第二,要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因此,必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生态位分离会导致共生,共生才能促进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不同。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

③建筑生态化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和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碳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生态化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④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高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建筑到国外运用生态技术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建(构)筑物。

四.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①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我国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资源。

第8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成本;成本控制

目前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之中存在着较多的资源浪费情况,无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之下,有效实现成本的控制与降低,所以下文将进一步分析目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结合问题提出降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具体措施,以此推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较好发展,同时给予施工部门更大的工程利润。

1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施工上来看,施工方法不到位会直接导致质量不过关,所以很多的工程需要重新进行开展,这就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现象,并且在材料的管理以及应用上都存在着不足,比如仅仅选用低成本的材料但是却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或者对于材料的储存方式以及领用环节不完善等,造成大量公路材料的浪费与损耗,这些都会增加施工成本,不利用目前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1]从管理方法上来看,很多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都无法实现更新与优化,往往在数据的收集上会存在着时效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真实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为成本数据的核实造成障碍,不能够为成本控制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并且因为项目管理是一次,通常在整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而结束管理行为,所以在施工过程之中,一旦项目管理无法实现全过程化、全覆盖化,那么增加的成本是无法进行后期的弥补的,所以综合来看,需要从管理结构与施工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

2高速公路工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2.1正确认识高速公路工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工作归根到底指的是利用对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对工程开支的控制、调节以及限制,从而实现成本目标,将不同项目的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从企业发展上来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能够较好地提升社会积累[2],促进企业自身利润的有效增加,因为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所以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基础之上,落实好成本控制行为,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

2.2建立全阶段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上文提到过目前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不能够割裂开来,需要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全面覆盖,实现对于成本数据的有效收集,所支出的相应成本需要实时进行提交,以此增强成本数据的时效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活动进行提前规划,综合结合施工实际状况以及中标文件综合进行成本目标的制定,实现对于施工成本经济活动的规划与监督[3],加强对成本的决策与规划,对于可能出现的偏差需要提前进行预案的设立,落实经济责任制度,从而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前的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在施工进行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提交制度,对于一切的支出在核对的同时进行检查,利用完善的审核机制,将损失与浪费的可能性降低,同时结合先进的工程成本分析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针对不同项目中的成本偏差目标进行分析,加强管理,从而实现对于支出成本偏差的有效纠正,这里所需要进行的成本控制内容包括人工开支、工程材料开支、费用开支、劳动资料开支等多个方面,管理部门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开支环节加强管理,明确存在的差异原因,从而实现经济责任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成本的下降。在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收尾工作,避免出现多余的管理费用等[4],将相关人员进行清退,及时结算没有付款的项目,因为很多机械以及场地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然后加强对于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与汇总,联合预算部门进行整体清查,对比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经验总结。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之中眼光需要放长远,加强一定的保修支出会大大小于重修的费用,所以对比支出成本,管理部门及预算部门需要正确做出成本控制的相应选择,推动工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相应建设。

2.3加强成本控制目标及标准的规范化

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是仅仅从宏观的预算范围进行设定与控制,就能够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的而是需要相对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成本控制标准,所以在制定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标准的过程之中,需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分析差异影响因素,因为成本的增加与偏差往往是存在于工程的不同工作质量、工作效果上,所以需要加强成本节约与成本超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合理的额定范围。才能够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5]另外成本控制工作应该是全员性的,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体部门以及项目经理等,而是综合性地需要整个项目建设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所以想要实现成本控制,也需要将成本控制工作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才能够推动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化与规范化。同时在这一环节之中可以采取PDCA的管理形式,实现对于目标的分解与设定,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名职员身上,一旦存在成本超支的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上交报告,报告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就需要针对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进行综合处理,以此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

2.4从技术更新角度看待成本控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应用全新的施工技术,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促进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比如说一些公路往往在两年到三年之内出现病害复发的概率较高,但是将热再生施工方式应用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之中时,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路面的持久程度与耐久程度,避免出现工程复修等现象,但是应用新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施工前期成本投入较大[6],如果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注重短期效益,就可以选择在原有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善,如果立足于长期成本收益,可以应用新技术去进行高速公路的有效施工。

3结论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之中,普遍在成本控制上还存在着管理方法不健全、管理形式不规范等多种问题,所以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比如说管理体系、管理时长、技术应用等,以此推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志伟.浅谈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6(15):230-231.

[2]李锋.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降低途径[J].价值工程,2016(4):25-27.

[3]梁愉.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用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8):192.

[4]廖林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8):174-176.

[5]卫党委.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第9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施工;扩大基础;技术要点

桥梁建设可以有效缩短两地之间的交通距离,采用两点之间直接联系的方式发展交通运输,桥梁施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交通建设。任何建筑施工的基础都比较重要,尤其是桥梁工程中基础问题关乎桥梁的载荷以及桥梁的使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部分桥梁工程都会采用扩大基础技术进行桥梁的地基建设,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一般扩大基础都采用明挖方式进行施工,所以扩大基础也被称为明挖扩大基础或者浅基础。扩大基础是桥梁基础重要的施工过程,一般地基土质不一样,施工准备也不一样:地基土质较软,主要的扩大基础就要放在护壁施工中,要确保基坑的基坑壁稳固,保证施工安全;而地基土质较硬时,就可以直接明挖,扩大基础。桥梁工程中扩大基础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而且庞大的工程,为了保证扩大基础施工正确,保证桥梁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出的施工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市政桥梁工程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浆砌块石是桥梁扩大基础施工的一种方式,浆砌块石施工的主要技术控制点有四个:砌块前的必要条件准备(确保砌块的湿润、干净);确定施工环境的无水状态;禁止带水作业和不合理方式进行排水;最后还要保证基础边缘部分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较好,确保施工后不会因为地下水或者其他水源渗漏影响施工质量。浆砌块石施工一般采用分层砌筑的方式进行,进行第一层砌筑时,如果基底层是岩石或者混凝土,必须对基地表面进行清洗、润湿工作,然后才能进行浆砌石块施工。对每一层进行砌筑时,都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保证外圈砌筑的石块层与内层砌筑的石块层相互交错、成为一体。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每次砌筑时,都要安稳牢固地放置石块,保证石块之间的缝隙最小,同时进行砂浆灌注时,必须保证砂浆饱满,能够将石块之间的缝隙填充完整,确保黏结牢固。通常浆砌施工分为浆砌片石和浆砌块石施工,如果采用片石进行浆砌施工,一般以2到3层砌砖组成砌体的工作层最为合适,并且片石施工要注意每层的水平缝隙应该大致相同,还要注意每层的垂直缝隙相互交错,不能将缝隙对齐在统一垂直线上。最好选择形状方正、大小统一的片石进行外圈层的砌筑。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使用片石砌筑转角石,但是要注意与内圈砌层咬合衔接,要特别注意砌缝宽度不要大于4厘米。通常进行浆砌块石施工时,常把较大的石块或者片石放在下面,由大到小一次砌筑,确保砌体的基层稳定牢固。浆砌块石施工时要注意每层石块的高度大致相同,保证石块之间的缝隙不打超过3厘米,上下层的竖缝错开的距离要大于8厘米。

1.2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比较简单:(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石块选材。要根据施工标准选择合适的石块,具体的选材要求是:必须保证石块表面无裂纹、无夹层,高度最好小于15厘米,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抗冻性;(2)必须选择抗压强度较大的石块。一般的石块抗压强度不能小于25mpa。要根据桥梁设计的载荷量选择符合强度标准的石块;(3)混凝土中石块的比例必须严格要求。混凝土结构砌体除了石块之外还有其他的材料进行固定基础,要根据所需要的施工类型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石块数量。一般来说,石块数量不能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但是采用片石混凝土进行砌体施工时,石块数量可以增加至50%到60%之间;(4)保证石块的干净以及距离。片石混凝土中石块必须保证表面干净,不能夹杂一些其他的杂物,影响片石混凝土砌体的质量。还要注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石块时,十块的距离不能小于1厘米,确保石块均匀分布,保证片石混凝结构承载力的均匀分布。另外还要注意石块要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填入一半以上。

1.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也是目前桥梁工程扩大基础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比较复杂。(1)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通常钢筋混凝土基础要在基底施工以及对基坑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之后尽快放置和捆扎。在安放钢筋基础时,要注意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才能确保钢筋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并且要同时安放墩柱或者台身钢筋的预埋部位,保证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时的定位准确,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放置的钢筋数量、直径、距离以及位置等进行验收,避免因为施工失误未被发现影响施工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时间人员浪费。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操作要求,一些高差不大的基础施工可以直接倾倒混凝土;但是对一些高差较大的基坑浇筑混凝土,必须设置串筒或者滑槽,确保混凝土准确浇筑,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2)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持续进行。混凝土有一个凝固过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逐层进行,并且要连续施工,确保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上层混凝土已经捣实完毕。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确保混凝土浇筑牢固衔接。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最好铺设草袋或者砂子,还要适量洒水养护。一般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需要养护7天7夜以上;而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以及含有塑化剂的混凝土则需要双倍以上的养护时间;(3)要注意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条件。扩大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基底有一些水源不能使用常用方法排出,为了保证基底的干燥,就要使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确保基坑的安全稳固。水下灌注混凝土包括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水下封底还是要进行排水后才能砌筑基础,封底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基坑底部的密封性,防止渗水。并且水下封底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管,确保导管有效作用。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要根据基坑底部的水量进行考虑混凝土的质量、水头大小、浇筑面积以及基地障碍物情况,在综合分析之后,才能使用。通常情况下,流动半径在3米到4米范围内可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出现较大高差,并且可以实现有效防水作用。对一些大面积的封底,要分层进行灌注。

2检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

2.1地基检验要求

地基深坑内的承载力必须满足预先设计承载力的要求,根据施工前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进行检验。要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相关的人员、单位进行实地查验,确保地基土质的承载要求符合设计标准。还要对混凝土灌注进行必要的查验:一般来说,水下混凝土只存在表面与水接触的情况,所以,必须保证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状态一致。

2.2基坑回填要求

基坑回填必须保证除了筑路以及管线上方回填土方之外,填方轻型基石压实度不能小于百分之八十五。填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能使用会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同时基坑填筑必须分层进行、分层夯实。直接浇筑的混凝土填充基础要符合验收质量。基坑回填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一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3结语

桥梁工程中扩大基础是保证桥梁建设的最重要的施工工程,影响桥梁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必须对扩大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要求和验收,确保基础施工质量达标,保证桥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桥梁设计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利萍.浅析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2]张彬,张会权.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3]徐丽娟,杨子英.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低碳地产,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