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母婴护理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母婴护理专业

第1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客户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我国最早在1998年就有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献介绍。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①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由任课教师设置项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参照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方法,最终完成这个项目任务,学习的重点在寻找完成项目任务的方法而非项目的结果,学生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各种能力的锻炼。我们以医药营销专业客户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征:

1.1 基于医药客户真实情景的问题

医药营销专业客户管理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它与传统教材上对某种定义的阐述不一样,它更接近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十分有效。使学生设身处地去处理或解决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医药营销实践客户管理工作技巧与能力。

1.2 教学任务中的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只有选择恰当的、高质量的、常见的实践案例为教学题材,才能起到既引入教材内容概念,让学生牢固掌握,又锻炼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②教学中我们选择治疗“痔疮”药品的客户开发,设计中详细地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叙述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事实,向学生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1.3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教学法是以医药市场客户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围绕医药市场客户管理的实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讨论式教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紧密围绕医药市场客户发生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能构建广博营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1.4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基于教学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型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它的着重点是通过寻找对医药市场营销问题的解决途径,让学生真正接受医药营销的现代客户管理理念、提高专业技能及市场分析水平,从而来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

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宜选择在完成理论教学课时时采用,这样以便在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巩固已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客户管理内容和技能后,便开始实施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结合现代医药市场的政策与特点,分析时把握准切入点、要点和注意点。

课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围绕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的现状,结合项目教学模式的特点,全面展开项目教学。客户管理教程与市场营销学、推销学、市场调研与广告等课程部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并且有些内容是相互交叉渗透,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教师把项目内容一周前向学生进行布置,学生以寝室为小组进行商讨,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并对整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项目教学案例的编写是项目教学的基础,教学案例是指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景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的教育故事案例。③所选教学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形象性、典型性。教学案例的编写是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项目案例的编写应体现引出所学知识的内容;项目问题解决后能提供反馈的信息;问题内容编写要能够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场景;提出的问题应体现“医药市场-基础知识-医药市场”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学生领悟医药市场的整体性、学科交叉性、融合性。④

查找文献资料,在讨论前一周将项目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以寝室为单位,寝室长为讨论主持人。寝室内同学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利用时间,这样既密切同学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教材、多媒体、图书馆、Internet等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小结。⑤

3 教师引导和小结

分析讨论时,教师首先回顾布置的教学项目,学生代表按照寝室先后次序发言。教师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疑点,提出新的问题,同时搜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便在总结时进行讲解。在整个发言和短评过程中,教师对发言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对正确的分析给予肯定,以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能深化学生对客户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后面的话语

项目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分析是客户管理教学中较为有效的辅助方法,对教师来说选择合适的问题案例是教学关键。对学生来说,问题案例的讨论需要应用相关的医药及营销知识,要重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在客户服务管理的讲授时,学生除要预习医药客户的类型、特点外,还要了解企业对客户等级的设置,运用医药市场现有规律对客户进行开发、维护、管理,使其为企业增值。而学生对教学案例讨论是有备而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案例来演绎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策略、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领悟医药市场营销的真谛,以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的高素质实用型医药营销人才。

*范平为本文通讯作者

L芑鹣钅浚?012年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JG-12-9-3)

注释

① 司建平.项目教学法在医药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152.

② 范晖,涂惠.PBL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开发[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001.

③ 范平.谈医药营销专业教学案例选择与开发[J].中国经贸,2007(1):76-77.

第2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优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53-03

随着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一些民营的综合门诊部、中医养生馆、妇婴护理中心等医疗服务衍生机构应运而生,非常需要有关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而当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教育内容却很少有涉及课程这方面的课程设计。作为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它的发展应符合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一、优化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要使中职护理教育在护理人才教育市场站稳脚跟,办出中职教育特有的优势,必须把握用人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结构,不能一味追求“精”和“高”,不能和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相提并论,必须根据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因此,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时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又努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21世纪的职业演变速度将高于20世纪。因此,与社会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及时反映社会发展、职业发展。

2 坚持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改革应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中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尤其是护理专业技能形成的实践环节,这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

3 坚持与地域需求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杭州地区的护理相关行业正在不断衍生和变化,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也渐渐从综合性医院向社区、中医养生、母婴护理、综合门诊等场所转移。笔者在对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已毕业的学生目前就业单位的调查中发现,在二级以下综合性医院就业的只占20.11%,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就业的占15.95%,在中医养生会所工作的占15.36%,在母婴护理机构工作的占13.64%,在综合门诊部就业的占12.03%,在医疗营销机构工作的占4.95%,还有选择到非护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占3.1%。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体现与杭州地区护理服务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强调以目标岗位群为基点。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课程改革。

二、优化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

1 以就业为导向,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教育应当首先致力于个性的培养和社会生活的准备,那么职业教育也要具有这个功能。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学的质量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进行课程选择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一方面,人具有社会性,就业是社会对个体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实体,发展是对个体自身提出的要求,因此, “就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应成为课程重构的出发点。

(1)课程目标需有职业性。职业教育与职业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职业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培养后备的专门人才,即为学生“就业”做好方向准备。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除可在公私立医院、医药企业等就业,也可做家政,当特殊家庭人员如慢性病人、瘫痪病人、老年人、产妇和婴幼儿的专业护理人员。故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招生时要深入社会市场做调查统计分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力求设置能培养出服务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流、专业的职业特色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2)课程目标需有地域性。地域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民风民俗、教育资源等相协调,即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培养目标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人需求,所以专业课程建设要根据动态的劳动市场相对灵活地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课程设置应是一种市场主宰的“需求驱动”模式。因此,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结合本地区特有的医疗护理服务市场需求,尤其要注意适应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

(3)课程目标需有专业性。专业性是职业高中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行业不同。专业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要充分凸现其专业特点,即为学生的“就业”做好技能准备。因此,杭卅1地区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源于专业,在大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就业方向课程,形成就业能力“1+1”的选择模式。

(4)课程目标需有发展性。发展性是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共同点,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没有发展性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发展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要充分体现其教育特点,即为学生的“就业”做好能力准备。因此,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求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人培养成为生活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即使人成为能够主宰自我并能动作用与外在世界的“人”,实现人生命的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杭州地区目前中专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如何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合格的中专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是现阶段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以能力养成为核心,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问题”。“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因此,“技能+创新”既是上述因素对课程内容选择的要求,也是“就业+发展”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具体体现。

(1)课程内容需有时代性。时代性是社会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学习的本质是知识重组,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杭州地区日益发展的护理服务需求之间的不同步,导致课

程内容滞后。时代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内容选择上,必须摒弃过时的教学内容,增加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涉及母婴护理、中医养生、医药营销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内容需有逻辑性。逻辑性是人的思维方式在教育内容上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实践表明,事物的逻辑性越强,人就越容易认识与掌握。逻辑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内容编排上,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由低到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

(3)课程内容需有情景性。情景性是专业的学科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的情景呈现得越具体、真实、感人,越容易拉近它与学生的距离。情景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内容设计上,必须增添一些典型的鲜活的教学场景。学校要按照职业工作环境来设计和建设,如建成模拟病房、门诊部、社区服务站、母婴护理中心等与实际工作场景相似甚至相同的实训场所,把教学内容也以一个个源于实际工作场景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有亲临工作情景之感,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融入企业文化,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成为一个准员工。

(4)课程内容需有融合性。融合性是学科的渗透性在教育内容上对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由于知识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使得相近或相邻学科中出现了相同的教学内容,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重复。融合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内容规划上,必须理清知识的脉络,提高学习的时效性。课程内容融合性还须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来支撑,因为中等职业课程不仅要满足知识与技能综合化的需要,也要满足职业实践活动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与结构要十分灵活。

以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为中心来设置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点。从国外中等职业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来看,“双元制、MES、EBE和单位行业训练课程开发的基本思想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目标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课程开发强调行业向导,课程目标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不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实际需要为中心,根据工作岗位具体的任务和技能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重视职业分析,强调能力本位,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核心思想。”

3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说,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开设顺序、时间分配、实习实训的安排等。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体系构建得越科学,课程实施得就越顺畅。在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合格”是指课程体系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特长”是指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某一方面的能力有所突破。因此,它是“就业+发展”的课程目标在的课程体系构建上的具体要求。

(1)课程体系需要整体化。整体化是从功能的角度在体系建构上对学科设置提出的要求。整体化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学科设置上,必须从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方面全局规划。专业性课程模版由于目标明确,内容短小,便于灵活组织合成适合需要的课程。

(2)课程体系需要结构化。结构化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在体系建构上对学科设置提出的要求。认识论研究表明,知识结构越清晰、层次感越强,越益于学生构建。结构化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学科设置上,必须使开设的学科之间形成层次和梯度,合理安排好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笔者认为,对于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应当顾及用人单位护理人才需加强的能力结构,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课程的课时,要与学生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应更注重护理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在设置和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以及对专业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为了以满足行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应适当广泛地开设与护理岗位相关的基础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

(3)课程体系需要个性化。个性化是从学生个性差异的角度在体系建构上对学科设置提出的要求。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个性化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的学科设置上,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一定的选择材料的自由权。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应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

综上所述,杭州地区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实施“就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技能+创新”的内容整合、“合格+特长”的体系构建这一课改策略,形成以学生能力建构为重点、以学习领域为中心、以学习模块为内容、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中职护理专业新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李香群,职业课程设置角度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J],北京:卫生职业教育,2008,(1)

第3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助产护士;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干预

助产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要求能独立接生及护理,因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同时随着近来人们对母婴健康的广泛关注,及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这就要求助产士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1]。本文通过对我院18名助产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选取我院从事助产士工作的18名女性助产士,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7.3±3.7)岁;护龄3~20年,平均护龄(8.2±2.5)年;其中10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选取的20名助产士均无心理障碍、身体健康。

1.2 方法 所有助产士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①焦虑自评量表(SAS),本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评分采用计算指数的方式,得到越高,则表明该名助产士焦虑症状越严重[2];②抑郁自评量表(SDS),本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评分采用计算指数的方式,得到越高,则表明该名助产士抑郁症状越严重;③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本量表共包含5个内容、35个条目,采用计算指数的方式,得到越高,则表明该名助产士受到的压力越大[3]。所有问卷均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18份,全部回收。

1.3 统计学处理 本资料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助产护士工作压力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调查发现,助产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2.98±0.72)、护理专业及工作(2.93±0.58)这两个方面,见表1。

2.2 助产士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助产士焦虑和抑郁评分(45.93±13.76、53.34±14.05)明显高于比常模水平 (P

2.3 压力源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助产护士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管理及人际关系、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资、工作环境及资源、总压力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见表4。

3 干预对策

3.1 调整好心态 助产士在面对压力时,应当端正自身态度,面对现实,开阔胸襟,明确自身价值,自尊、自强、自爱,定期进行自身心态调整,同时,该科护士长应当积极与助产士谈心,由此了解助产士心理状态,了解其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对其进行有效疏导、帮助,预防及排除不良情绪的产生[3]。

3.2 改善管理 在进行管理中,应当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及时,对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同时助产人员编制应当适当增加,从而减轻助产士高强度的工作,对其工作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助产士排班应当科学合理,使其能够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应当给予具有优秀的助产士以适当的物质政策扶持,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动力。加强对助产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给予适当的进修机会。

3.3 提高业务素质 助产士应当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开阔视野,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中,提升自身服务,努力争取得到认可,得到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吴志云.助产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及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O):1820.

[2]卓宜.基层医院助产士压力源和母婴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 1(9):131-132.

第4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 临床护理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疗效果,而产科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助产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群体,其护理工作关系母婴生命的健康,甚至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院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护理及助产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

近几年来我院产科临床一线新补充了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护士,使产科护理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护士占40%。她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1.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

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3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

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

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所以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 对策

2.1定期检查,严格管理

护士长应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分析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2.2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聘请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并传授和孕产妇、家属交流的技巧。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的培训、考核,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注重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妇产科护理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业务素质更高,应急能力更强,所以,要定期进行岗位练兵、业务学习、操作技术考核等,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2.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

护理工作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护理教学查房中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护士要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士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2.4完善业务能力

护理是一份技术性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应保持不断进步,加强培训实践,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按时书写护理文书,内容要清楚详细,不得随意更改。随时掌握新型护理技巧,同时改正以前不当的护理行为,对危重患者要严密检查,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

3 体会

3.1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并每月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因为只有不段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不同层次的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她们养成科学坐月子、科学母乳喂养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3.2密切了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病人遇到困难时也想到找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也重新树立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

3.3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3.4降低了产妇的住院费用

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产妇及家属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增进了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第5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一、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目标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保健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上以满足社会急需的数量为主,未重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教育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没能明确地定位于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1】。

(二)临床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随着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升级,有些医院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接收实习学生,接收的医院也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加上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减少,人才培养目标较难实现。

(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突出实践教学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护理学校仍旧沿用医学类通用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多为理论讲授,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护理仿真实训基地,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的,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2】,教学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更多的培养,毕业后临床适应时间较长,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护理专业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医院为依托,培养护理岗位所需人才,按照行业对护理人才规格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3】。“双轨”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护理工作过程相符,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在护理岗位上的见习、实习、工作内容相一致;“双控”指校院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起到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在双轨、双控实施过程中体现“双向融合”。

(一“)双轨”的实施步骤

1.学校和医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医院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的每个细节,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和课程调研,通过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方式,使医院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校完成的全部学习内容与医院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内容相一致,最终实现护理专业课程的完全工学结合。我系护理专业通过三次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职业岗位工作结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护士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形成了基础护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护理评估、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成人系统疾病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患沟通与心理护理、突发事件的应对、门诊与病房管理13门学习领域的课程。依照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临床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培养渐进的过程(辅助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序化,形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并在2010级的学生中实施教学。

2.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依托医院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实习环境中,完全实现与实际岗位角色的互换,即“教师”为“带教护师”、“学生”为“护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

3.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师资培养。学校实施教师的AB制的培养制度,即专任教师一年在医院工作,一年在校任教,派遣大量的教师到护理一线工作学习;同时学校聘请大量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护理专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师。学校和医院建立师资共享的培养平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学校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4.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医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深层次合作,在医院建设示教室和学生的实训室,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施、各种教学模型,医院参与建设学校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以及实训实习全部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实现学生所学与将来就业后的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

(二“)双控”的实施方案

学校和医院双方就人才培养过程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共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

1.成立由学校和医院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每年两次的联席会议。在联席会上,广泛听取护理行业专家、临床护理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2.建立以学校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优质带教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在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及在实习基地的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共同制定护理教学与实习管理制度和出科考试制度,使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学校护理系与医院护理部主任、带教老师的三级联系网络,严格管理见习、实习环节,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实训实习教学研讨会,聘请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参加,研讨新形势下改进顶岗实习工作的办法,进一步修订实纲、实习标准及《顶岗实习任务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与质量的全程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理论和管理水平。

4.与行业和医院等资深的护理专家共同制订临床带教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另外,通过辅导员对实习队长的管理,时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临床教学联席会议的长效制度、学校和医院建立的互联管理网络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医院双向管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双向融合”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联动,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以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缩短学生进入岗位的适应期,实施人才共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一学期: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识护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去医院感受护理工作,对护理这个职业有认同感;通过“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学习,能够辨认各个系统的形态结构、知道人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如何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学期:学生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讲授和带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熟知临床患者基础护理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临床护理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讲授“健康评估”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去医院进行临床患者健康资料收集与评估,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

第三、四学期: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通过在模拟或真实环境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比如成人系统疾病护理、儿童护理、母婴与妇科疾病护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使其具备专科岗位能力。

第五、六学期:经过在校外实习医院轮岗实习,进一步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技能,检验学生岗位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然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现代护士必将是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物

近年来,护理人才缺口较大,护理专业竞争激烈,我们国家需要护士,但不是传统的护士,而是现代护士。现代护士必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护士因和医院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和护理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后很快适应角色,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第6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入1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第7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临床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2]。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临床教学的质量,只有较高的临床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护理人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3-4]。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护理专业学生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女34名,男6名,年龄17~20岁,平均(18.4±1.0)岁;情景教学组40名,女35名,男5名,年龄18~21岁,平均(18.6±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2方法

1.2.1常规教学组

主要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课程安排,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教学,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临床实践技能的练习。

1.2.2情景教学组

采取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情景教学组织实施步骤:①准备阶段:根据情景教学目标和护理实践技能,制订情景教学相关案例,创建相关的情景环境,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活动计划,具体的案例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的护理问题、护患、患患之间的矛盾问题、骨折术后拔除尿管问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h护理问题。②情景教学实施阶段:利用情景模拟系统,如多媒体辅助模拟人、HPS、Simman3G综合模拟人、Microsim模拟系统,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完成情景再现。如气管切开患者突然出现痰液堵塞呼吸道的情况,吸痰时,家属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质疑,此时护理人员耐心地和患者家属沟通,正确地向患者解释痰液堵塞气管的原因,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护患矛盾、患患之间的矛盾是临床常见的矛盾,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为患者创造和谐的护患、患患环境。骨折患者术后24h要遵照医嘱将尿管拔除,如果遭到患者及家属拒绝,护理人员要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劝导患者了解尿管放置的利弊,遵照医嘱拔除尿管对于患者的意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h,患者要保持平卧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术后巡视,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③对情景教学的评价反馈阶段:通过情景教学的实施、讨论、总结和汇总,对于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进一步修改方案,循序渐进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学生笔试成绩

主要对教学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和实习结束成绩,对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5-6]。

1.3.2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分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情况,评价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要求,态度严谨认真;②讲解护理学概念清楚,护理学内容熟悉,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彻;③愿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护理课程的学习;④教学语言生动简练,条理分明清晰,语音量适中;⑤体现临床护理学新进展,将理论和实践联系;⑥结合各项临床问题,尤其是对于重点讲解疑难病例;⑦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积极调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⑧板书工整,教具和电气化器材合理应用;⑨把握好教学进度,对各项内容时间分配合理;⑩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不是灌输形式。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教学质量评分越好,总分为100分[7-8]。

1.3.3教师对学生实习行为评价

观察两组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能力、动手能力、同学之间合作关系的评价情况,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越高,总分100分[9-1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比较

情景教学组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比较

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以及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比较

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五年制护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不同,它着眼于普通水平的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护士过渡,更注重护士基本素质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中除了少数考研外,绝大部分是一、二、三级医院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他们面临的主要是来自就业及选择专业的压力,而非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护理学研究,故教学一要紧扣教材,使之能够顺利毕业,二要贴近临床护理实践,让他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尽可能多的直观了解;也就是教学时必须注意教学的实用性[11-12]。当前的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信息社会化和电脑的普及使得护理专业学生们获取信息、资料的途经既多样化又非常便捷。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新的信息及动态,在互联网上就能够轻松地查到,故护理专业学生们不喜欢老套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护理教学一定要注意施教的方法[13-14]。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实物演示、相关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技能等不同手段,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5-16]。护理专业是临床重要的一线专业,护理专业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观察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沟通水平、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护理人员团队合作能力,属于一种综合性能力[17-18]。国外情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②成人学习理论,强调的是需要终生学习,成人学习的动力是自我激励,以自身的目标作为相关性的导向;③头脑学习理论,是从处理事物基础经验,向复杂经验扩充;④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之间交互式学习,主要是个人、环境、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学生之间需要彼此依赖和信任;⑤经验学习理论,主要是强调通过反思,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提高理解和实施能力;⑥新手到专家理论,从初学者逐步发展变为专家知识水平的过程[19-20]。参照国外情景教学理论,我国专家也总结出了适合国情的情景教学理论基础:①主要是强调创建真实情景,通过切合实际的情景假设,最为接近护理专业学生生活体验,从而调动护理学院的感受和体验;②情景认知理论,是学习最容易发生于真实情景中,通过实践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和学习者身份统一起来;③情景学习理论,通过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自我实践经验的积累。本研究通过分析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情景教学组40名。观察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情景教学组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的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作为切入点,引导相关护理知识展开积极思维,从而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积极探究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解。指导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情景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认知、分析思考,通过临床实践的演示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中的疑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加深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层次。情景演示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解决护理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交流、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付 华 田维忠 邵红英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单岩,史小艳,李艳,等.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557-558.

[2]韦兰荣,周容,黄颖红,等.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5):1614-1616.

[3]KaakinenJ,ArwoodE.Systematicreviewofnursingsimu-lationliteratureforuseoflearningtheory[J].IntJNursEducScholarsh,2009,6(1):l16.

[4]吴涛.模拟临床情景教学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4B):1045-1046.

[5]RauenCA.Usingsimulationtoteachcriticalthinkingskills.Youcan'tjustthrowthebookatthem[J].CritCareNursClinNorthAm,2001,13(1):93-103.

[6]刘萍,田丽.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4C):1133-1134.

[7]DeckerS,SportsmanS,PuetzL,etal.Theevolutionofsimulationanditscontributiontocompetency[J].JContinEducNurs,2008,39(2):74-80.

[8]何兰燕,苏伶娥,李锦忠.情景教学在临床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59-360.

[9]CantRP,CooperSJ.Simulation-basedlearninginnurseeducation:systematicreview[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10,66(1):3-15.

[10]曾俊,杨荆艳,徐丽芬.情景教学在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教育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4):94-96.

[11]NormanJ.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on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J].ABNFJ,2012,23(2):24-28.

[12]吴祝花,邢桂红.人文关怀在放疗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2):3354-3355.

[13]SanfordPG.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areviewoftheresearch[J].TheQualitativeReport,2010,15(4):1006-1011.

[14]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对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3-374.

[15]FosterJG,SheriffS,CheneyS.Usingnonfacultyregis-terednursestofacilitatehigh-fidelityhumanpatientsimulationactivities[J].NurseEducation,2008,33(3):137-141.

[16]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63-65.

[17]NehringWM,LashleyFR.Nursingsimulation:areviewofthepast40years[J].Simulation&Gaming,2009,40(4):528-552.

[18]覃桂荣,雪丽霜,刘素娥,等.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581-582.

第8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说课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模式,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途径之一。笔者现对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共同构成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且《儿科护理》是护士执照必考内容之一;是护理专业,母婴保健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熟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科护理;掌握儿童预防保健知识。

1.2.2 能力目标:具备规范的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具有对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儿童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特点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1.2.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同情、爱护与关心。

2 课程设计

专任教师和临床儿科护理行业专家一起,对儿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岗位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根据临床儿科护士的工作过程,找出与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并联合执业护士考纲,确定并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L规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情境。

3 课程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学校专任教师联合临床儿科护理专家,根据临床儿科护士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科学、实用为原则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把儿科护理课程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分四个项目,十五个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下表: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高职护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各教学项目内容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每一个学习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为目标,通过导入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制定学习方案、教师评价方案引导、实施方案、教师检擞肫拦赖攘个教学步骤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与引导作用。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项目并不是具体病案,有很多解决的途径可供选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学法

学生先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高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演练,熟练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深入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真实操作,体验其中的技术要领、体验护理患儿必需的职业素质,总结出护理经验。如儿童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技能中的难点,经验性很强,单纯靠在模拟患儿身上进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此时进行仿真教学法会有很好教学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长是年幼患儿的代言人与病情的知情人,家长知识缺乏常造成儿童患病,如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儿科护理要实现“以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也包括患儿家长。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家长,了解有关儿童营养与喂养、患病儿童的护理与病情观察、儿童素质教育等方面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教学手段

4.2.1 开展融多种教学媒体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内均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全套儿科护理教学光盘、图片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了10多个学习项目的电子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实训室配备了包括常见护理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该软件系统还配置了学生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操作考核反馈系统,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教学保障。

5 教学条件

5.1 师资标准

专任教师都具备以下条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一定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大的行业影响力,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实训条件

校内具有儿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和模拟儿科病房。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

在校外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医院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有巡回检查制度与计划,密切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6 考核与评价

采用多元嵌入式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6.1 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6.2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的互评构成,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构成。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6.3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60%+技能考核成绩×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作业、考勤、实训报告。

7 改革思路

加强教师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9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

方法:对选取的我市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的150例助产士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助产士工作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平均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常模(P

结论:应提高助产士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助产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助产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相关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69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6-01

助产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关系着母婴的安危,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她熟悉产程的进展,能够熟练应对产程的变化,而这些经验正是来源于临床实践和细微的观察,理解产妇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她和产妇零距离接触,是产妇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一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产程的处理和对难产的估计甚至可能超出一名普通的产科医生,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助产士集助产及护理技术于一身。而自我效能感有人将其定义为:是一种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其所涉及是自己能否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某些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技能本身因此助产士的工作压力极大,为了了解助产士的主要压力来源及自我效能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市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150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6家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妇产科150名助产士,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26±3.22)岁,护龄2~30年。学历有中专(45名)、大专(60名)、本科(45名),职称为主管护师(40名)、护师(50名)、护士(60名)。所有被选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年龄、职称、学历、护龄4个方面。②助产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由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5个方面组成,并采用1~4级评分法。其分数越高,说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③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10个项目(具体见下表2),均按1~4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我们的研究总共发放150份问卷均有效收回。

1.3统计学处理。根据SPSS16.0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2.1助产士工作压力来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助产士工作压力来源于多方面的,主要有学历、工作环境等方面,详细见表1。

从表1可见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存在多方面的,其中以专业的社会地位低得分最高。

2.2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所选150名助产士均经过了以下10各项目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问卷调查,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

从表1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41±0.43)分,与量表常模(2.8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压力与自我效能的关系。工作压力源中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其他4个方面则呈负相关(均P

3讨论

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动机来影响其行为活动的选择和努力程度、坚持性及表现。据研究发现助产士的压力是来自各方面的,其中助产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主要来源,主要压力源分别有专业的社会地位低、工作负荷过重、晋升的机会太少、担心差错与纠纷、报酬较低。具体说来:助产士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助产专业在我国尚从属于护理专业,现在还没有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晋升缺乏专业体系。助产士大多为中专学历,虽然少数达到了本科水平,但因工资与职称相关,所以助产士的辛勤付出却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目前在我国助产士的社会地位低,工资和其他待遇偏低。所以在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方面可以提高他们专业自尊心和专业自豪感。而且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助产士工作职能范围正在逐渐扩展,这就要求助产士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才能很好的适应其工作。

另外有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造成助产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而且这种关系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从而影响到助产工作绩效。综上所述,助产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其有多方面的问题,医院可以通过多项措施增加助产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生理及心理素质的健康,从而进一步保证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