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低碳生活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生活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生活调研

第1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咏叹调;演唱诠释;歌剧;优丽狄茜

咏叹调《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声乐作品,在当今声乐演唱教学中也时常用到。由于其音域不宽,进行平稳,常常用作初中等阶段的声学教学选曲。可正是由于这首咏叹调长期用于教学之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为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总是在强调声音,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声音的问题。如气息的流畅,咬字的清晰,共鸣的寻找等。这样一来,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常常被声乐演唱者忽视,在正式的音乐会中,这首作品的上演率远远小于那些难度较大、戏剧性强的咏叹调作品。

笔者查阅了国内的声乐论文,研究这首咏叹调的人少而又少,难道这首作品仅仅因为其易于演唱就失去了被人重视和研究的权利吗?难道我们又走回到“阉伶时代”的“唯声音论”的老路上去吗?

很明显,一首咏叹调的价值,应该在其表达的内容和音乐的艺术特质上,教育意义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而国内声乐教学的现状却让一大批像《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一样优秀的声乐作品只能在教学课堂上使用,这可以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悲哀!

有鉴于此,笔者希望能够从艺术表演和诠释的角度而不是发声的角度来分析《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的演唱。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让演唱回归到表演的艺术上来。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首歌剧咏叹调进行演唱诠释。

一、理解《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剧情的审美精神,确定人物的角色塑造

作为格鲁克改革歌剧的第一部,《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无疑是最具历史意义的。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文艺女神卡里俄普的儿子。他的歌声和里拉琴演奏得出神入化,以至于石头都变得柔软起来,树木都拔起了它们的根,为的是跟在他后面,听他的歌唱。奥菲欧的新娘优丽狄茜是一位色雷斯牧羊人的女儿。但新婚不久的优丽狄茜就去世了,奥菲欧为了让自己的妻子复活,只身前往地狱。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故事早在歌剧产生之初就成为作曲家最喜爱的题材,因为故事表现的是忠诚,美好的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题材。格鲁克选择这个故事作为歌剧的角本,似乎就是在向人们宣告:这部作品一定会像其同名的前辈歌剧一样,被历史铭记!①

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如此感人至深,受人欢迎,主要原因在于爱情的题材。而格鲁克的版本除去展现一对年轻夫妻忠贞的爱情以外,在剧情的设计上又做了突破,让奥菲欧为了展现对爱情的忠诚而打破与天使之间的约定,这是因为爱而产生的油然而生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让奥菲欧的形象从神转变为人,变得更加感性,更加有人情味。在格鲁克的手中,奥菲欧由一位神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作为歌剧的表演者,在歌剧的人物角色塑造上,也应进行细致的揣摩。在人物动作上,应该表现显得顺畅、自然,体现出一种天生的和谐感;在表情上,应该以哀伤后的平静为主。

具体到《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个唱段,此唱段的起因是奥菲欧遵守着神指示给他的禁律,放开了刚刚复活的优丽狄茜的手,一直向前疾走,使优丽狄茜不得不拼命追随上来。可优丽狄茜仍然不懂,为什么奥菲欧连看她一眼都不肯呢?她埋怨着说,如果他不爱她,她还是宁愿死了的好。奥菲欧面对优丽狄茜的怨诉,实在是不能置之不理了,于是他忘掉了爱神所叮嘱他的话。奥菲欧转回身来,热烈地把优丽狄茜拥抱起来,但是她立刻就死去了。因此,此时的奥菲欧的悲痛应该更大,面对第二次失去妻子,这种悲伤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这也正体现了奥菲欧人性的一面。此段的演唱既不能悲痛欲绝,也不能太过克制,而是带有痛定思痛的无奈和惋惜。

二、追溯格鲁克对奥菲欧人物形象与声音定位,选择合适的声部与音色

这首咏叹调的演唱声部在格鲁克的手中就有过变化,1762在维也纳首演时是由阉人歌手――男性女高音来担任,后来在巴黎演出时又改为男高音担任。19世纪重新上演时又改到女低音。如此频繁的变化声部是否真是格鲁克本意呢,我要需要一一仔细分析。

维也纳首演时奥菲欧的扮演者古阿达尼(Guadagni)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男子女低音阉人歌唱家。巴黎的首演,格鲁克将剧本改成法文,奥菲欧的扮演者由阉人歌手改为高男高音(high tenor)。主要原因是:法国歌剧中的英雄人物都是用高男高音担任的,并且当时法国几乎从不使用阉人歌手。②

而柏辽兹的重演版是为女中音歌唱家波利娜•维尔朵特-加西亚(Pauline Viardot-Garcia)而专门改编的,奥菲欧由女中音(female alto)担任;在柏辽兹的时代,奥菲欧多为女中音或男高音担任,最初的阉人歌手的版本因为阉人歌手的消失而被淡忘。1950年才第一次出现使用高男高音(Coutertenors)模仿阉人歌手音色来演出③。

现代最普及的版本是1889年由里科蒂改编的,这一版也使用女中音担任奥菲欧一角。将柏辽兹的四幕浓缩为三幕;另一种比较特别的作法是将奥菲欧的音域移低8度由男中音担任。

笔者从市面上看到的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版本非常多,如前文所述,演唱《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一咏叹调的声部选择是很灵活的。以下列出几个较常见的演唱版本:

1.英国女中音歌唱家贝克(Janet Baker 1933- )演唱版本,Kultur公司,1982发行。C大调

2.斯洛文尼亚女中音歌唱家丽波维塞克(Marjana Lipovek 1946- )演唱版本,ACCENT公司,1996年发行。B大调

3.秘鲁高男高音歌唱家弗罗伦斯(Juan Diego Flórez 1973- )演唱版本,DECCA公司,2010年发行。F大调

4.德国男中音歌唱家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 1925- )演唱版本,DG公司,1998年发行。C大调

5.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Maria Callas,1923-1977)演唱版本,EMI公司2005年发行。C大调

面对众多的版本,我们无权评价哪个版本最好,但我们可以认为,除去卡拉斯和费舍尔-迪斯考的版本,其它的版本都在向格鲁克维也纳的最初版本所选择的声音靠拢。奥菲欧是一位拥有完美歌喉的男性,同时也是一位神,格鲁克对他的声音的设定就应该是优美但不张扬,温柔深情而又坚定不移。因此,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奥菲欧一角的声部选择,并不一定要完全符合阉人歌手的标准,因为在当代的文明之下,阉人歌手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尽可能选择近似声音时,我们一定要符合格鲁克观念中的奥菲欧的形象。男子女低音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既有男性的阳刚,又有女性的温柔,还兼有稳重的特性,非常符合奥菲欧的人物性格。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找到阉人歌手来演唱,只能用女中音来代替,这也是这部歌剧最常用的声部角色。

三、分析音乐本体与歌词情绪,演绎出不同层次的细腻情感变化

《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首咏叹调充分显示了作者格鲁克歌剧创作的新观念。这首咏叹调没有采用华丽的旋律以展示歌唱家的技巧,而是与戏剧内容紧密结合,表现出奥菲欧再一次失去优丽狄茜后的伤心与绝望。为了保持古典风范,格鲁克的旋律写得极为朴素和克制,但音乐的情感和古典精神却通过这简单的旋律和伴奏表现得贴切而又深刻。

整首咏叹调的伴奏只使用弦乐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低音大提琴。第一小提琴几乎没有变化地重复唱词旋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做摇摆式的重复演奏;低音大提琴则做简单的对位式处理。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回旋曲,共有三个叠部,两个插部。主题简单,中等速度。其叠部主题是整首咏叹调的最优美、最吸引人的部分。在C大调唱出了失去优丽狄茜的痛苦和绝望。

两个插部都是两段式,但在旋律和情感上差异较大。

第一插部的第一段是四个短句,表现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声声呼唤,句法对称,可以看出此时的奥菲欧的情绪是相对稳定的。整段都在G大调上,多使用协和的主、属和弦。

同时奥菲欧还要为之前“不和她说话”的怪异举动进行解释“我要永远忠实于你!”。第一插部的第二段就带有这样明显的叙述性,表明了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忠诚。

第二插部的第一段则不同于第一插部。一开始就使用了不协和的C减七和弦,解决到G和弦上。呼喊因减七和弦的使用变得凄厉、绝望。自由延长上的休止让情绪显得更加不稳定。

第二插部第二段是全曲最阴暗,伤感的段落。这一段几乎都是e小调的下行音调,这也是全曲中唯一的小调段落。一次次的下行的旋律让这种伤痛之情显更加无法承受。这段奥菲欧的悲伤才真正走向了极限。

最后回到叠部时并没有照第一、二叠部的样子,而是有所扩展,由原来的8小节增加到15小节,形成最后的段落并结束,再一次强调了“没有你,我怎能活?”的中心思想。叠部歌词语言自然、含蓄,根据格鲁克的古典歌剧精神,应当唱得比较平稳,不能太过激动。因为格鲁克的这部歌剧讲的是神话故事,同是也是歌剧改革的“宣言书”,“朴质与真实”这一歌剧原则一定要在演唱中得以表达才行。

结语

综上所述,一首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不能因其技巧难度的高低而小视或重视。咏叹调的诠释不单单涉及到歌唱的发声,还要结合剧本、人物设定、舞台动作等各方面要素。具体在演唱“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首咏叹调时,要从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故事内容入手,找好奥菲欧角色声音的定位,在充分了解音乐内容和细节的基础上,有组织、有阶段地表现出失去妻子后的悲伤心情。这样的演唱诠释才真正要达到的艺术水准。

注释:

①现存史上第一部歌剧也是奥菲欧的故事为基础的。

②Stanley Sadie,“Gluck”.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③同①

参考文献:

[1]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科贝. 西洋歌剧故事全集.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4]于书正. 对声乐作品准确诠释与理性演绎的几点认识. 青海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

[5]严耀燕.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及其歌剧的审美取向. 艺海. 2009年第12期

第2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碳足迹;定量分析;节能减排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43-02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2008年6月,《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碳足迹持续增长了约两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程明显加快,其已大步迈向普及化。截止到2014年,中国高等院校共计254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2547.7万人。据统计,2009年高校的能源消费总量大约是3000万吨标煤,全年的水资源消耗量在40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校园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构建低碳校园刻不容缓。

一、调研概况

1.碳足迹简介。国际社会现在通常用“碳足迹”来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它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四年级的学生。调研初期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用计算软件CarbonFootprintLtd()处理数据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学生进行回访,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是否能有所提高。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能源使用。教室和宿舍是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这里同样也是照明器具、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最集中的地点。由于多数高校疏于管理以及学生节能意识淡薄,教室的电力消耗总量是相当可观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节电意识,大多数高校会对宿舍采取一些限电措施。经过对学校宿舍管理部门的咨询得知,每个学生的宿舍用电标准是5KWh/月,而学生在教室和在宿舍的用电量相差不多,因此,估算平均每人用电90~130KWh/学年。但是这部分数据在采集和估算上存在困难,而且寒假期间学校耗煤量大幅度下降,所以煤炭量采用的是人均67.8kg/a。天然气使用量也采用国家统计值,为人均21.3m3/a。经保守估算,学生的能源使用人均碳足迹值为0.3t~0.35t。2.交通工具。大多数学生在出行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在校期间,学生都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出行距离较短时,公共汽车和地铁是学生的首选;出行距离较长时,火车或者长途客车是学生的首选。调查显示,学生本项碳足迹值一般也不会超过0.7t。如图1所示,有76%的被访大学生的碳足迹值在0.1t~0.3t区间内,而该值超过0.7t的只占被访者总量的1%,这充分说明学生交通工具的选择并不会极大地影响个人碳足迹,所以对校园交通方面改造的意义不大。计算发现,远距离出行时,如果只考虑碳足迹的影响,更推荐搭乘客车的方式。同样地,距离近出行更推荐乘坐地铁。3.生活方式。进行调研前,同学们认为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会对碳足迹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计算结果却了这个假设。考虑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筛选出了食物偏好、有机食品、进口食品及商品、包装、家具家电以及休闲这6个方面。如图2所示,有超过一半的被访学生的碳足迹值在1.5t~2.5t之间,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生活方式碳足迹值超过了4.5t。虽然大多数学生该部分碳足迹的计算值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该值与之前得到的交通工具计算值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三、调研评估

说到降低校园碳排放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定量地分析这些行为时,经常会得到与猜想不符的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对世界认知的过程。这就是KenBain提出的“误判”理论,它为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在进行调研前,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源使用是形成碳足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交通工具的影响,而生活方式的影响排在了最后一位,但调研结果与此猜想却恰恰相反。所以从学生方面来讲,形成碳足迹的最大因素不应该是能源使用。由于学生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通过改变交通方式来减少其碳足迹的意义并不大。从学生层面来看,他们在校园内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和骑车,所以这方面并不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自身碳足迹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办到的。单就休闲这一项进行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改变经常去电影院、酒吧和饭馆这一习惯,做到尽量只做零碳排放运动的话,就可以降低0.5t左右的碳足迹值。

四、降低校园碳足迹的可行性建议

工业化国家平均碳足迹值为11t,全球平均碳足迹为4t,中国人均碳足迹为3.84t,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为2t。由此可知,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1.支持垃圾回收利用与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减小垃圾处理的压力。我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关注度较低,国民意识也较淡薄。通过该碳足迹计算器可发现,如果能够分类处理全部的生活垃圾,那么个人碳足迹值就会降低0.5t左右。2.打造绿色校园。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增绿工程,通过绿化实现固碳增汇的目的。在校区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种植一些绿色时令蔬菜供给学生食用,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降低碳排放。首先,学校的部分食材成为了有机食品,这降低了一部分碳排放;其次,在食材的运输环节又减少了一部分碳排放;最后食堂要配合引导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吃蔬菜和白肉,这既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又降低了校园碳足迹。3.节约用纸。高校的纸张使用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打印纸的重复利用率却很低。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原因是高校内的打印复印费用较校外要低很多。假设一个学院每天200张纸用于双面打印,则可以减少的碳足迹为17t左右。商品包装同样是校园用纸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改变这个习惯而尽量去挑选包装简单的商品,则个人碳足迹值会减少0.5t左右。

五、回访调研

回访调研是本着三个目的进行的:一是加强学生的经验交流,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和引导,三是为建设低碳校园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将碳足迹的基本数据及调研结果制成展板向学生展示,并组织大家参加学院开展的节能减排教育课。初期调研完成一周后,我们再次组织之前参加调研的学生进行后期调研。调研前,55%的学生把能源使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排在了第一位,却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最后一位;调研后,这种排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学生把“能源使用”排在最后,还有78%的人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首位。同时,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调研前,一半的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度较低,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还有13%的人在生活中根本不关注节能减排;调研后,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都有提高,32%的人选择了“非常关注”,另外有43%的人选择了“关注”,并且“不关注”的比例下降到了5%。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碳足迹调研分析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要确保低碳校园的建设,就需要在形成低碳意识的基础上,全体师生积极行动,改变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文军.低碳经济:国外的经验启示与中国的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第3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积极开拓创新,作为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全委同志,依照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计划,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市这一战略方针,积极组织开展我市经济和科技领域的视察和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不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开展对引资企业的帮扶工作。不时加强学习,实践中开展履行职能的创新。经过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一、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

组织开展防震抗灾视察活动,围绕人民安居乐业。受到各方重视。

市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日渐强化,近年来。购置房屋时对房屋抗震特点、已住房屋的抗震能力以及地震应急演练等方面,有强烈的知识需求和保障需求。为此,和全委的同志一起,政协分管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教育、科技、医疗、气象和建筑行业的政协委员,开展了防震减灾视察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市地震局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配合。委员们通过观摩模拟地震的演示、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和专家的介绍现场咨询互动,对我市地质结构主要特点、预期地震的概率大小、地震监测与预报的基本现状、防震减灾主要措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等方面,有了深入的解,对我市地震业务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作了共同的剖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对政协委员关注防震减灾工作给予肯定。

深入组织开展创立“低碳”调研活动,围绕经济健康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闻风而动”甚至“动在风前”以在低碳经济为主流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如何密切关注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动向。借助率先构建“低碳”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以尽快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大突破。这是市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和全委同志一起,及时组织开展“关于打造‘低碳’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经济社会部门和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等途径,解决我市打造“低碳”乡村的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分析优势与劣势,汇总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7项共20多条意见和建议。如:注重规划先行,城镇规划中不断融入“低碳”理念;立足节能减排,构建“低碳”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农村”新形象;培育全民“低碳”价值观,建设“低碳”文化;运用科技手段,创立“低碳”信息管理系等。这些建议等到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指示,引起了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还参与了由市政协统一组织的多次视察和调研活动。如:关于地税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气象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视察等活动。还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际,另外。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帮扶引资企业稳步发展。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

积极带头并要求全委同志,作为经科委主任。将招商引资和企业帮扶工作牢牢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重视对已经招驻的企业的帮扶。经常走访进驻软件园的炫彩软件有限公司”解他经营状况和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作。办公用房调整、与本市金融业协作、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了企业大力协助。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目前开发区中具有较高软件开发水平的企业之一,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广阔。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一年来,委的同志多次奔赴昆明、苏州、南京等地,动员一切力量,托亲找友访问企业老板,收集和分析一切有价

宣传投资环境,值的信息。发扬“钉子”精神,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目前,有几位企业家即将来考察。

创新我委的业务管理工作。围绕组织经济科技调研职能。

一直注意改善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一是不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政协委办负责人。从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方面,围绕工作目标,带领全委人员,扎实开展工作。履行职能的同时,注意总结组织视察调研工作的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解放思想,更新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加强与外市政协经科委的工作交流,向兄弟市政协经科委学习取经,拓展视野,广开思路,取长补短。三是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各派、委员小组、县区政协经科委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发挥与县区政协建立正常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交流工作经验,拓宽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创新我委的各项工作。

二、理论学习、品行修养、廉政建设

不时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学习立身”理念,注重实效。强化学习意识,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渴求、一种责任、一种任务。不只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还注重学习经济科技、法律法规以及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依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安排,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充分认清发展面临的机遇,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规范自身廉洁自律行为。作为临时在政协机关工作多年的一名正处级干部,从严要求。注重自身廉洁奉公、克已自律的修养。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下属、家属、子女和身边人,从易发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部位、环节抓起,源头控制。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营造反腐倡廉氛围,强化廉政意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廉洁自律的意识,自觉接受倡廉教育,规范廉洁自律的行为,严格遵守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规范。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踊跃参与各项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不折不扣。提高廉政意识的重要途径。自己积极参全市和市政协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严格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一年来,自己及分管处室同志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违章违规行为。家人都在非经营性工作岗位上,没有违反规定和纪律。如: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收受干股等行为,没有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没有利用职务便利相互请托,为自己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当,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利用和支配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自己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等。

第4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多维角度;中国低碳乡村;产业发展;策略

乡村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是农业生产总量和劳务输出总量,其中,种植业过程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是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而导致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是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经济的增长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逐渐凸显出产业趋势与中国低碳乡村发展之间的相互劣势。因此,要想实现生态型与低碳型乡村发展并存,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低碳乡村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的发展模式体系,从碳能源的排放角度对低碳乡村的发展方向进行诠释,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平衡、环境文化等等多种层面实施乡村低碳化的发展路径,以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生态领域,从而达到低碳乡村发展的高效目标。

1、现阶段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1.1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导向,而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的总量极高,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业人员的比例随之减少。例如,工业、建筑业、餐饮业等从事人员逐渐居多,由此可见,中国乡村产业的结构现状是,农业虽然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但重要性已经处于下滑阶段,随着工业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明显较为劣势。而中国乡村产业结构的特点又是多样且复杂的,所以,要结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资源状况以及地理实际情况来决定产业发展类型,做到因地制宜的实际效果。

1.2产业趋势现状分析

中国乡村从事人员是直接体现中国乡村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乡村产业转型趋势的优势与劣势。从经济学软件可以分析出中国乡村从业人员的主要分布情况,同时反应乡村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按照比例预测发展趋势的上升与下滑状态。例如,根据各个乡村产业转型趋势,可根据地区间的差异,包括环境、气候、资源、地理等,选择合理且科学的产业转型路线,实施正确的产业基地,使产业类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并长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2、 产业结构对低碳乡村的影响

乡村在生产碳排放的基础上取决于乡村产业的类型,而产业结构又是决定低碳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农村在生活中达到碳排放量极低的效果,对低碳乡村来讲,产业结构至关重要,不但直接体现碳生产排放时的污染现象,同时间接体现节能减排的作用。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的提升内在空间,无论在生产上或者质量上都要逐步提升,才能长期立足于趋势的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要求下,必须做到符合时代需求,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方可实现社会与经济同时发展的共同目标,也可以实现社会与生态并存的友好关系。现阶段,随着产业转型带来的经济效果,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产业转型的初期,工业及农业等高污染产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的不规则现象,不仅对环境本身造成影响,同时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要加强各行业间的低碳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意识到保o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创造更好更安全的和谐居所。

3、 多维角度的中国乡村发展产业策略

3.1确定低碳乡村发展路线

首先,在低碳乡村发展过程中,要先完善发展路线,对其遇到的问题实施整体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时改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产生,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为乡村低碳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勘察当地实际情况,核实地区资源现状,对其优势选择正确的产业方向,使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来满足该产业的价值。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于在市场上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同时体现于是否带动当地经济效益,并解决多数居民的就业问题,使从业者收入得到提高,并提升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使大部分人都能从中受益。因此,要想把低碳乡村发展落到实处,需要着重分析发展方向,完善发展路线,以保证这一战略高效完成。

3.2做好低碳乡村发展的调研工作

针对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利用不同地区的独特资源来巩固低碳乡村发展的实力。例如,对于乡村设立旅游景点时,可引进其他地区景点的独具特色,其目的是创造更完美的旅游项目,为满足人类的需求打造更为理想的公共场所。当然,在引进新型产品时,需要审核当地环境以及地势的条件是否满足新项目的采用,在保护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开发实用且安全的产业来促进低碳乡村的发展。由于在低碳乡村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资本投入,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性策略,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确保引进的产业与区域相符合,做到真正互补的同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而相关政府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使生态与经济友好并存,从而逐步实现低碳化乡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乡村发展需要综合协调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使其各大要素共同达标,以保持生态平衡,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要以人类的健康为主,以多种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低碳乡村更好的发展,为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彬如,韦{兰。关于低碳乡村内涵与外延的研究[J].甘肃金融,2013(9):12-15。

[2]牛立业,赵永峰,孙小平,等。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532-535。

第5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有的缘自产品。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展出的闹钟、蒸汽推动纺织机,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的电梯,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缝纫机,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电灯、汽油驱动的汽车,1900年巴黎世博会出现的电影,还有先后出现的食品琥珀爆米花、“蓝带啤酒”、麦片、箭牌口香糖、碳酸饮料、汉堡包、炸鸡腿、比萨……不少在世博会第一次露面的新奇展品,在其后的岁月里逐渐衍变为风靡全球的畅销品,一宗宗大生意、一个个大企业、一项项大产业由此茁壮成长。

有的缘自理念。1851年伦敦和1867年巴黎关注工业技术,1873年维也纳转而关注农业,1898年巴黎和1893年芝加哥则率先注视现代城市建筑技术与艺术,2000年汉诺威之后则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将目光投向城市与绿色、低碳……世博会每一次主题转换,都预示着人类商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前景。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难得机遇,是城市化浪潮与低碳化努力相互砥砺的重要平台,也是对人类商业未来进行划时代思考的最新契机。

我们相信,世博会亦让商业更精彩。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新沪商》杂志编辑部“上海世博会与中国商业未来”课题组,专门就该主题设计问卷展开调研。本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调研涉及面主要是企业家和学者,其中企业家分别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学者涵盖经济、金融、文化、管理、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

本期刊登的是本调研的第一部分“上海世博会与企业观博意愿与行为”,重点披露企业家和学者的观博行为与意愿;有关“上海世博会与中国商业未来”课题的其他调研成果将陆续予以公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们参观世博园区、领悟世博精髓提供借鉴。

调查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等形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

受调查对象中,企业家占2/3,专家占1/3。

其中,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家问卷,分别为30份、40份、30份,分别占企业调查问卷总量的30%、40%、30%;

来自经济、金融、管理等经济类研究领域的专家问卷,以及文化、哲学、社会等其他研究领域的专家问卷,分别为35份、15份,分别占专家调查问卷总量的70%、30%。

受访对象年龄层次跨越老中青三代,比例分别为25%、40%、35%。

受访对象对上海世博会知晓率为100%;75%左右的受访对象已经以各种方式参与世博园区建设、参与世博展览以及相关世博论坛活动,或者参观过世博园区,其余人员皆准备近期有相关安排。

第6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多年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棉袜生产的传统纺织企业,长沙市芘恩家纺有限公司积极进行发展战略调整,主动寻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谨慎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决定将市场盛行的棉袜生产转向生产袜业细分市场的中高端产品,领先向环保、低碳的未来经济主流靠拢,以木头、竹子这两个在我国家喻户晓无需使用化肥农药的天然植物作为纺织原料,创新利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木竹双组份天然功能纤维”新型纺织技术,凭借高端的纺织设备和完善的技术力量,研发生产了具有优越的舒适跟脚性、杰出的吸湿排汗性、天然分解异味除臭性、免勤洗易洁低碳护理功能的系列“芘恩植物功能袜”,并以其卓越性能在市场迅速崛起。

在有效拓展新型植物功能袜业市场的同时,该公司还通过举办公益活动、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免费赠送试穿等营销方式着力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理念。

2010年3月28日,芘恩与世界地球日“熄灯一小时”活动同步,在长沙4个小区同时开展了“爱自己 爱地球”的主题宣传活动,对凡是参加熄灯一小时活动的家庭或个人赠送芘恩牌“免勤洗易洁低碳袜”,公益的活动形式和高端的产品品质获得了受用者的极高评价。

第7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小区低碳停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经典生活小区的区位

沈阳“经典生活”项目坐落在素有沈阳三大商圈美誉之一的“北行”商圈,是2005年皇姑区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住宅、公寓、写字楼、商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项目。该项目将整合未来“北行”商圈业态,极大提升“北行”住宅文化品位,促进和带动区域建设的巨大发展。

二、现场调研资料

作为一个集住宅、公寓、写字楼、商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项目,经典生活社区是一个拥有大量私家车的社区。通过调研发现经典生活社区内的停车方式共有三种,分别是地下停车、半地下停车和地面停车三种方式。

地上停车 地下停车 半地下停车

通过对社区内部居民的了解,以及在文献研究2种方法,对以上三种停车方式做出简要的介绍,以及评析它们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2.1地下停车

地下停车就是利用建筑的地下室空间作为停车场地的一种停车方式。当汽车拥有量较大时,可考虑地下停车方式。目前我国居住区地下车库的常见形式是:地下结合人防工程做车库,上部为居住区中心绿地!这种形式不受建筑结构的影响,柱网可充分根据车辆停放尺寸要求设计,同时节约大量土地。

优点:利用了地下空间,同时提高了小区的绿化率,统一管理,方便安全。

缺点:建设与管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所需的费用比较高,服务半径远。

2.2半地下停车

A.低碳车库—自然采光通风

停车场也是居家生活的一个部分,现代人对居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停车的舒适性尤其是生态保护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让自然清新空气吹散停车场中的空汽车尾气,让阳光去除地下停车库的昏暗,营造出一种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由于整个停车场都是自然通风采光,大大节省了停车场的通风照明能源,可以大大节省居住的公摊电费,降低业主的居住生活成本。

B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

设计科学的半地下阳光车库,还可以成为楼盘小区内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例如合理利用山体落差营建的极具生态效果的半地下阳光车库,使清风阳光车库成为小区园林最和谐的园林景观。

C方便管理,价格低廉

相对于全露天停车场与全地下停车场而言,半地下停车场更容易管理。半地下阳光停车场管理费相对较为低廉,省却了通风抽风照明能源,自然也会节省大量开支,虽然有关费用可以像众多楼盘一样算入物管费向业主住户征收,但少了一些额外费用,显然对楼盘促销有益无害。

D创造生态效益,节省能源

建设有半地下车库由于车库高出周围一定距离,有助于解决首层私密的及首层住户防潮问题。并可以增加更多的绿化面积,提高楼盘绿化率。

优点:方便管理,价格低廉,同时能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使车库成为小区园林最和谐的园林景观。

缺点:由于其建造特点,比较适合建造于以多层为主的居住社区中,因此其建设范围受限,并且其建设费用比较高

2.3地面停车

露天停车最常用的有小区干道路边停放、住宅前后院空地停放和室外停车场(库)设置等等形式。现阶段,我国的居住区开发中大部分车辆仍是采用露天停放方式。露天停车按位置可分为路旁停车和独立式停车场地停车。路边停车常设在组团路或支路易采用嵌入式布局。独立式停车场地停车常设在小区或组团的出入口处或中心绿地的周围。

优点:停车方便且距离用户比较近,方便管理,费用低。

缺点:车辆直接暴露在室外,车辆易破损。比较紧张的城市用地中,无疑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

三、问卷调查与分析

3.1小汽车对居住小区环境的影响

有54%的被调查者认为小汽车对居住生活环境影响不太大,究起原因,一是人们对于小汽车带来的便利还在津津乐道,二是对小汽车产生的噪音和尾气污染有一定忍耐力。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己经能够接受小汽车进入居住小区这一现实,但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宁的居住环境,需要进行停车规划。

3.2停车数量调研

小区内停车数量应该是受到控制的指标,也是解决停车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居住小区停车位够不够用的感性调查中,54%认为不够用,27%认为基本够用,19%认为够用。现在经典生活社区中主要停车方式是以地下和半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所以现在有46%的的居民已经基本满足停车的需求。

3.3停车位置的调查

没有私家车的居民显然对此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22%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离家远近;58%的居民认为很迫切的希望汽车停放在自己住宅的单元门口附近,他们又更注意汽车的安全问题。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迅速回家这一目的,而与邻里之间的交流普遍缺乏,汽车在小区中成为加速隔离邻里的交往交通工具。停车位置的规划应该让居民开始重视回家的过程,增加邻里之间的交流。

3.4停车方式的调查

从被调查人群的停车意愿来看,更多的居民在拥有私人汽车后希望采用地下停车的方式,对各种停车方式选择比例如下:35%的人希望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其中50%的人希望汽车停放在自己的家门口的半地下停车库,即住宅单元楼附近;15%的人希望用地面停车。

3.5停车管理调查

小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停车主要是沿路边停放,停车管理的力度往往不大,各种形式的停车都会出现,停车管理不当是小区停车组织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小区内的私人汽车拥有者最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汽车停放收费。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得到详细收费数据,但是了解到地下停车是最昂贵,其次是半地下停车,最后是地面停车。原因是地下停车库建设费用高,其人工管理费用、地下停车场的灯光照明、排废弃的费用比较高,所以其停车位费用也比较高。

3.6居住区内行车速度调查

更多的司机认为小区内车行速度的控制主要是靠自我约束,结果如下:28%的人认为是小区曲折的主干道形式,26%的人认为是步行的人群和自行车流,38%的人认为小区内应该慢行。某地方的居住小区对行车速度采用如下管理方式,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化监视系统记录下速度过快的汽车牌号,并进行扣分累计比较,然后在邻里之间公开,这是一种邻里监督形式的管理策略,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四、总结:

①我国城市居住小区正面临私人汽车进入家庭这一现实,大量的私人汽车进入居住

小区。停车规划应从规划思想上发生改变,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

②小汽车的停放带来了诸如噪声,尾气等环境问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人们所重视,汽车的尾气成为小区内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半地下停车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节省能源,方便管理,价格低廉的一种重要的“低碳”停车方式。

③但是半地下停车由于其建设受到住宅类型的影响,所以以中高层为主的小区中,需要探索一种新的“低碳”停车方式

④停车管理的力度相差较大,在经典生活社区,主要以地下,半地下停车为主。停车管理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凡,刘东平.丹麦——零碳生活细节.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 李志英,陈江美.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3] 李明生,袁莉.中国低碳社会的模式与建设路径探讨.软科学,2010(4).

第8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低碳 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养活了全球60亿人口,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但不能忽略的是,为提高产量,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产生大量的化石能源与二氧化碳,给能源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造成极大的压力。因而,改革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势在必行。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强调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带动经济实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包含了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低碳事业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必须首先接受低碳技术的洗礼,以保障农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各个方面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含量)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量、增加高碳汇、提高变温室气体为宝的科学技术和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等各种先进技术,来提高土壤养分中的有机质,实现高效率、高碳汇、低能耗、低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低碳农业技术就是旨在运用低碳、高效、科学的农业技术改善农村现有的经济生活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双重配合,一方面,政府能为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等,另一方面,市场能有效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不断研发及推广等,但就目前低碳的发展状况而言,政府与市场均存在失灵的现象。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场失灵是指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就发展低碳农业技术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政府失灵

(1)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各地政府将节能减排加到各地政绩考核中,但是由于地方要为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经济收入,依旧鼓励一些大中型污染企业的发展和高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地方节能减排目标往往难以实现。(2)财政支撑力度不够。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高投入低效率的性质,使得政府在投资上更偏向于见效快的产业,忽略对低碳农业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3)不合理的财税体系。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新兴性,农业成果转化率低,政府在设计低碳财税体系的分配标准时,很难保证在城乡之间、贫富阶层之间和行业之间比例分配的公平性以及政策激励效果的长期性,阻碍了市场主体行为变革的速度。(4)政府绿色采购机制不完善。由于相关低碳农业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农业产业链跟不上,同时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往往选择高碳等非环保产品,低碳农产品市场份额越来越低。(5)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通观目前我国有关低碳农业的法律法规,《农业法》第六条、《节约能源法》第59条、《农业技术推广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2条、以及《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乡镇企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条款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仅从宏观上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原则规定,缺乏有关低碳农业的具体规定。

2、市场失灵

(1)低碳农业技术的负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产品或劳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这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是改革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技术革新,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但由于创新者必须承担所有的成本和风险,一旦成功,又不得不与其他市场主体分享创新成果。由此技术创新前期的社会边际效益往往大于个人边际效益,个人承担的边际成本却又高于社会边际成本。这种成本收益的严重不均衡阻碍了市场主体对技术创新的投入。(2)市场主体的行为难以协调一致。一方面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新兴性,不管其发展前景如何广阔,在发展初期,市场主体很难改变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整体低碳农业技术的市场消沉;另一方面市场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对待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态度不同,垄断企业可以将开发的成本风险转移到价格中,而非垄断企业只能自行承担成本风险,还需要在市场不太成熟时承担开拓市场的风险。

尽管政府和市场都存在有失灵,但是二者还是相互交替发展,不断配合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市场失灵对政府干预产生了需求,当政府干预的预期收益大于干预成本时,政府干预将让位于市场机制。当政府干预所带来的边际预期收益等于干预的边际成本,政府干预就达到了最优水平。而目前低碳农业技术属于新兴的农业产业,技术不是很完善,在发展之初,政府还需要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完善自身,同时补充市场机制的失灵,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中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的运行机制。

针对目前,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不间断的财政支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度保障,抑制市场机制的畸形发展,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而目前政府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方面的作用并未有效的发挥,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1、政府要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

低碳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可以不需要人工制造气温,尽量自然通风,自然的采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完整的,才称得上是低碳的。我国普遍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力量的薄弱,人们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上,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依旧严重,农村地区环境立法不健全,管理混乱,执法问题突出,农民环境参与意识淡薄等等突出问题,低碳理念尚没有很好的形成。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前期,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农民有低碳意识,从身边的点滴改变开始,形成整个农村低碳氛围。

2、政府需要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的财政投入和财税体制改革

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农业科技的公益性,而农业科技的公共产品性质,又决定了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主导性。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的高投入低收益,近年来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强,对技术的开发及完善不利,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联合高校等研究机构大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不断投入企业等规模化生产及利用。加大财政投入也可以缓解普通企业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前期成本风险,削弱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份额。同时政府还应改革低碳农业的财税体系,颁布相应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及研究机构不断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3、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技术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立法要充分体现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要通过立法,把节约能源、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建立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既要有低碳农业的上位法,又要有相关的法规、办法和政策等实施细则来保障低碳农业技术的从开发之初到实际大规模运用的顺利展开。三是要强化执法监督。在立法时就要对法律的实施进行预评估,充分考虑执法的可行性,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低碳经济法律各项规定的贯彻实施。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度。低碳农业技术的宗旨在于改善农村环境,所以在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的责任承担主体。

4、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机制

一是研究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绿色采购管理新模式,通过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和引导,全面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节约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二是充实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将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实施范围从现有的几十类节能、环保产品,扩展至政府采购的其他领域;采购扶持的范围逐步覆盖再生和回收利用、新能源等产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完善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监管和评估机制。在合同绩效评估制度建设中引入绿色标准,综合衡量合同的成本收益,并将其作为政府采购合同授予的评价标准;完善绿色产品信息库,丰富产品性能、指标、绿色性能和参数,帮助采购人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培训,帮助其满足绿色采购要求。

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之初,政府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来引导整个低碳市场的发展,相反,市场需要及时给予反馈信息,使政府不断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及方向,二者相互配合,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方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调研世界,1999(11).

[2]张仲威.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4(03).

[3]丁泽霁,杜志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面临的新形势―“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会议.

[4]叶普万,白跃世.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兼谈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科学,2002(05).

第9篇:低碳生活调研范文

【关键词】 低碳旅游;可行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旅游热潮也日益升温。近年来,针对能源消耗、环保低碳需求,我国低碳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单车游、徒步等休闲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针对现代人们旅游、休闲、锻炼的需求,旅游业必须加快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并根据现代旅游现状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此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缓解臭氧层危机、缓解能源紧缺为目标,以环保低碳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社会的构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义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其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进行绿色旅游,同时注重环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实现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臭氧层危机的目的。随着近年来低碳观念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基础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将传统旅游模式进行转变。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动力应用、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开展旅游项目,同时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引进节能减排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2.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业现状及意义: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实施。九寨沟电力游览车的使用与保持九寨沟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间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开车至郊外或旅游景点后,改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进行游览,实现了低碳旅游目标。这些与低碳旅游的目的与方法不谋而合,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现代低碳旅游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占用少、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强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低碳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旅游业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旅游业仅以盈利为目的,注重豪华、奢侈,因此导致了高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产生,传统旅游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现状以及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快低碳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2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人们认可度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低碳旅游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传统消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社会构建的需求。

从旅游业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来看,低碳旅游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同时,能做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不开车出行。在旅游区内应首选电动类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行李,以此减少交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我国多数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低碳方式,而自行车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旅游风向标。其次,低碳旅游饮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纸质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关键。多数旅游者已经采用了自备餐具、水具的习惯。一方面出于低碳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旅游过程中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间酒店住宿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床单被罩的更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时,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选择纸质包装或可重复使用手提袋,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旅游过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还应在景点游玩中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分类。将游玩过程中补课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背包中备废弃物袋回收废弃物,回到景点垃圾桶处处理。在现代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经深入到许多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开展、开发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国家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等工作将低碳旅游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推广。以《低碳旅游宣言书》中内容,将低碳旅游作为社会责任、作为习惯、作为道德最求。从景区绿色低碳做起、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绿色生态家园。通过景区宣传、日常宣传等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促进低碳旅游的实施。

3.发展低碳旅游的方法与重点

3.1注重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行为: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低碳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方式,在现代旅游中应注重绿色旅游、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从旅游者以及导游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发展意义。并通过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低碳政策倾斜等,促进商家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商家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导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虽然,低碳旅游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消费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许多景区不愿开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低碳旅游目的,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旅游业主管部门应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减税、政策扶持等促进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旅游者的参与,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国民低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现状,我国应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台。同时通过城市规划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虑以及相关建设的加强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出行习惯,进而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现状,在现代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分析》.环保资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