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课典型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整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249-02
一、微课视频特征分析
1.通过网络传播。微课是指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简短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互联网相关平台在线观看微课或者下载微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微课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优质微课推荐给学生或学生家长。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升级,微课的传播越来越方便。
2.微课时间较短。微课是指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的简短教学视频,以6分钟左右为宜。由于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其内容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因而适合用于时间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化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微课视频所用的时间较短,符合信息碎片化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的学习规律,也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因而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微课主题鲜明。微课的内容一般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对该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一般针对重难点知识、实验操作、典型例题等。这就决定了微课的主题较为鲜明,讲解较为详细。因此,微课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也适合对某个知识点不解的学生课下观看,进而理解该知识点。
二、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的优势分析
微课的特征决定了微课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多媒体教学的突破;那么,其整合具有哪些优势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知识多为概念性或者事实性知识,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语文观念的塑造,为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基。而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尚浅,对语文课堂的有意注意品质低。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所决定的学习特点,注重与小学生兴趣的合理衔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无意注意品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采用有趣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小学语文课堂,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里完成对语文的学习。
微课集图文声于一体,能如动画片般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微课的引入,能将学生对视频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知识点上。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整合,能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让语文学习符合学生兴趣。
2.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本所包含的知识有限,单一的教材知识讲解较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课本字词句段的讲解,应该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微课视频内容虽围绕单一知识点展开,但由于视频种类较多,且视频集具有感染力的声音、丰富多彩的画面、必要的文字说明为一体,因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微课的引入,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微课的丰富性。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扩展学生语文认知。
三、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1.微课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有效整合。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环节为课堂接下来的讲解奠定了感情基调。良好的新课导入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文章情感走势做铺垫。微课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有效整合,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趣味,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网络筛选下载微课或者自制微课,在课堂开始时播放,渲染教学氛围,奠定文章讲解的感情基调,在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新课讲解之上,提高新课教学效率。
例如:在语文出版社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由于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所限。如果,只从文章的语句中去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显然是不会很深刻的。即便是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很难做到透彻的理解。因此,老师可以采用视觉效果极佳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开始,呈现的是大草原的远景――蓝天下满眼绿色,再现近景――高低不平的草滩,清亮的湖水和各种各样的野花。画面中配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随后,出示课文,老师范读,学生便会直观真切地在美的情境中去感悟课文,激发爱草原、爱伟大祖国的情感。文中的词句,理解就轻松多了,
2.微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阅读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主旨;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差,难以通过老师讲解理解文章主旨。这时,老师可利用微课,将课文的中心人物、重c事件串联起来,通过图、文、声,较为直观地将课文主体展现,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文章主旨。微课的引入,能升华学生阅读质量,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关键词:微课特征;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字”便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本文就微课的特征与应用现状,重在改善和促进课堂教学提出了策略,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夯实基础。
一、微课的特征
1.短小与使用灵活
就目前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微课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为最佳。它主要把教材知识点碎片化,把复杂的内容制作成适于课堂、可移动于终身教育的视频小单元,便于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
2.资源广泛与切身
课题实施得出――微课教学内容范围广、集中。主要以视频为呈现形式,包括导入、三维目标、教学内容、资源辅助、反馈与练习等,为学生设计适于课堂教学的切身情景。
3.目标与主题明确
微课围绕知识点或单元复习,展示了内容设计、活动开展、资源呈现、评价效果等,使学习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容精细,互动效果更强。
4.结构完整与独立性强
微课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与知识结构,其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的视频有较强的独立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学习。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
1.用于新授课,辅助目标达成
(1)预习:制作微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出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学生在课下学习提供微课。
(2)深入课堂教学中。微课可以进行新课导入,微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微课可以巩固练习,微课进行小结拓展。
2.微课突出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每节课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将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考虑,确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解决。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形象的动画模拟微观运动,清楚地看出微观粒子运动、间隙、分开和重组,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3.微课使课堂变得高效有趣
结合微课的特点,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准备。如: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的学习中,教学难点是构建微观概念,有利于学生从微观反应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通过微课,学生看到水分子在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如何破裂成原子,原子又如何结合成分子,使得抽象教学具体化。
4.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安全、显著的实验效果
例如,九年级粤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药品红磷,因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具有腐蚀性,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直接闻。此实验探究不能在教室里演示,需在通风橱里进行。此时用微课视频代替,学生不仅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而且也安全,同时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达到了实验的效果。
再如,物质的燃烧实验、金属活性的比较实验及氧气的制造实验都可以制作微课视频,这样使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微课教学能让学生通过看、说、做、想在课堂中“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5.微课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学中,经常会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制成微课,促进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微课制作简单,内容简练,通过真实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
最后,如果我们制作了优秀的微课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能帮助学生整理完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学生在时间上选择自由,调动其主动地思考,学习起来愉悦。长此以往,微课便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总之,微课的引入使教育教学有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2]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一、开发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第一,选题要小而精,也就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讲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其二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教学组织思路清晰,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表现方式。
第二,经过设计的教学内容。这是指教学内容无科学性错误,表述正确无误,而且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富有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同时,资源齐备,如微课件等辅助效果好,围绕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得当。这主要指三点,其一时间规划合理,如课题切入迅速,能够吸引学生;总结收尾快捷,提纲挈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等。其次讲授线索清晰。微课讲授式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罗列论据要精而简。再次是语言得体和板书简约。微课是一种隔空教学,富有感染力、准确简明而又生动的语言和板书中的要点提示无疑是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工具。
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微课无疑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学习,家长辅导学生的有效碎片学材,她与慕课相媲美,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拓展,成了翻转课堂唯一难得的前置性可视资源。这种内容和形式的课堂变革,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极易被师生和家长接受。其意义不只是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而是构建自主、优质、高效学习体系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开发微课方面要实现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分解课程为多个微知识点,然后再针对某个微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第二步就是结合当下的录屏和视屏编辑技术制作完成微课。
微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视频短小精悍。微课因其的“微”特质,针对具体问题,时间短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旨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讲授一个知识点,长度以3-8分钟为佳,不宜过长。微课以视频形式呈现,提供给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和反馈。虽然微课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一小节“课”。这节课必然是有重点、有难点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讲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分配、讲授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必然有更特殊的要求。在课题导入上必须简洁,能够迅速切入正题;在讲授思路上必须清晰有逻辑性;在课题设计上注重趣味性,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题收尾时必须简单快捷,避免冗余拖沓;在讲授语言上必须口齿清晰,确保学生高质量的观看到视频。
1.实现动态教学。微课顺应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强化视觉效果。微课借助现代化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形态各异的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生动形象的视频与动画带给学生丰富的视觉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3.营造教学情境。微课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新颖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形象设计,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简单、具体,便于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策略尽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渠道,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发挥课堂的最大作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大量的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找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关键
1.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呈现一段介绍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视频,创设了圣诞节情境,同时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文化,知道圣诞节人们之间送礼物的风俗以及人们接受礼物时立即打开礼物的习惯与中国不同,渗透了文本中的文化意识,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阅读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激发阅读兴趣。
2.新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3-5分钟播放微课视频讲解二者区别,学生自主观看领会,就视频中的学习内容,可以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这样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既让学生学得相对自由、开放、轻松,又能取得比教师现场讲解更好的效果,省时省力又高效,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策略。
3.巩固操练环节:我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视频内容为运动会做解说员。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说,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以致用的快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前置性学习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33-02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便于因材施教。微课,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几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开展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将微课有机地融入到前置性学习之中,能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开始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比例知识,特别是正、反比例,反映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蕴涵了基本的函邓枷耄加上两个概念的学习方法相似,使得结合微课的前置性学习概念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得以巩固,因此,笔者选择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作为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前笔者研究课本、教参,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了“正比例课前任务单”,并制作微课视频。周末,笔者把制作好的微课到班群,然后让学生预习课本,带着自己的疑问观看视频,再结合课本完成任务单,最后笔者收集学生的任务单仔细分析,精心备课,在课上答疑解惑。课后,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在微课与前置性学习中的收获及其感受,笔者惊喜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收获亦有不同。以下是笔者对班上四类典型学生进行的案例研究。
一、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开放性的前置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亦琳(化名)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她为代表的这类学生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能快速地掌握学习要领。在“正比例”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她通过结合课本观看微课视频后迅速掌握正比例相关基础知识。通过思考,在任务单上提出了对新知识的疑惑:圆的周长和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呢?她能思考到C=2πR,圆周长和圆半径的关系和正比例字母公式[yx]=k(k一定)对比起来,多乘了一个π,那么C和R是否还成正比例的关系呢?纠其原因,是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C和R的比值是2π,而2π又是一个定值,所以两者可成正比例关系。还有亮宇(化名)同学提出来的困惑:圆的面积和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呢?S=πR2,S和R2之间比值一定,那么S和R又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呢?这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思考又更进了一步。还有学生提出了什么是“相关联的量”等剖析概念的问题。收集了这些问题和学生的思考方向,笔者再在课堂上开展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对之前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有效地达到了新课标对学生“四能”的培养目标。亦琳同学告诉笔者,她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学得快”。简单的话语,反映了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需求亦有不同,大班式教育或许让这些学生有时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这样开放式的前置性学习,就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正好贯彻了新课标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感官刺激是一种接受信息很好的方式
梁俊(化名)、陈伽(化名)等同学通过前置性学习也收获颇丰。他们思维活跃,但定力不足,课堂上极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喜欢讲小话。而前置性学习,利用微课视频,则可以对他们的视觉听觉造成冲击,加之微课具有时间短、重点突出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实为对症良方。这类学生一般结合课本看一遍视频,就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了基础知识作为垫脚石,配以学生活跃的思维、爱表现的个性,他们信心倍增,听课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笔者惊喜地发现,他们变得爱回答问题,能积极参与课堂研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延长了不少。梁俊同学通过自学,还发现了生活中的正比例实例:在规定时间内,跑得越快,就能跑得越远,即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体现了建模的思想。还有陈伽同学也想到,去超市买物品,钱越多,可以买到的数量越多,即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这样的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使他们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体会成功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同步发展。
三、表述的过程,就是思维形成的过程
有目的性的前置性学习,对于像卢小格(化名)这样学习态度端正,但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来说,效果也是显著的。他们可以按照任务单的指导方向,有目的性地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课本,充分理解知识要点,再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使之得到整合、内化。小格告诉笔者,这样观看微课视频的学习方式很适合她,因为可以“想看几遍就看几遍,不懂的地方还能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这样的学生,整理新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课上有限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形成思维的需要,他们迫切地需要像这样留有充足时间、空间的前置性的学习方法。小格在观看了3次微课视频后出色地完成了课前任务单,与平时她的作业完成质量相比,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四、有针对性的帮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类让笔者感到欣喜的答卷是小敏(化名)同学的,以她为代表的这类学生思维比较慢,自学能力也比较弱,平时学习比较困难。那么,她是怎样如此出色地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呢?小敏如实地告诉笔者,平时妈妈会每天带着她预习第二天的功课,这次任务单是在她和妈妈共同观看了微课视频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繁杂,是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综合相结合的特点[1],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又要求学生熟悉加工工艺和过程,理解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因而对缺乏宏观和微观协同思维的学生而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引入国内外新成果,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造,以机械制造技术的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为引导,从系统工程论的视角讲授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并重点讲授服务于本地机械制造行业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一种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5-12分钟或更短时长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异军突起,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网络学习新体验,其出现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1微课教学的形式与本质特征
从形式上看,微课教学模式以兴趣激发和智慧启迪为教学目的,将课程按照知识点或教学重、难点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是一段5-12分钟的视频[2],适合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以其短小精悍和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大众欢迎。从本质上讲,微课解决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批量化教学模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自治、自组织和自适应性的特点,其表现在:①允许学生建设自己的专属在线学习资源库,给予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打破了传统上由教师“大包大干”的课堂灌输。②微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同时满足了具有不同禀赋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认识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往往会湮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而通过微课这一泛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终身学习这一目标成为可能。
2基于微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2.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模式的多维特征
从系统工程论的思维考虑,基于微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翻转课堂,其本质是在“互联网+”思维启发下,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Internet(包括移动互联网)为工具,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四个关键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模块化、可视化、泛在化、柔性化等特点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蕴含了时间-空间-结构相融合的多维特征。
(1)时间维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体系需要随着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目标的引入而不断的演进,在演进中得以完善和进化,就如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2)空间维度: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体系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深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其拓展需要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如将各个教学资源网站进行互联互通,甚至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免费下载和资源共享。
(3)结构维度:指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的项目学习法为引导,通过需求和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协同创新思维,以增强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制作精良、观赏性强的系列微资源来激发学生兴趣,但其自身存在一个先天性不足:就是教学内容的科学系统化与微课的碎片化之间的矛盾。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的设计和实施要有系统的顶层设计思维,从系统科学角度设计具有逻辑性和整体性的微课体系,成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项目学习法提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的教学目标,以此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群,将各个微课以项目导向或需求导向进行衔接,从而实现知识点的穿针引线,提升学习的系统性,实现碎而不乱。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各个相关知识点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课程知识点设置的主题化、模块化;②将各个知识点,依据教学目标或项目学习法,进行知识点逻辑衔接,形成5-12分钟的微课;③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工具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广泛深度的传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④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建立该课程的微课空间和微课群,培养学生的众创意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实践
由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是包含单一知识点的视频,仅靠此视频难以满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需求,必须通过整合多个微视屏及相关辅助教学资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以便完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任务。如“机械加工工艺”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为主线,带动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机床、工艺及夹具等内容的视频串讲,在此过程中,适时切入机械加工工艺原理的动画,为学生诠释其基本原理。
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云服务平台
为使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教学体系良性化发展,赋予其更多大众化和服务化属性是必然的选择。为实现该目的,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将所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优质“微课”资源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一个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云服务平台,学习者通过统一的接口接入“云”中,既节约了成本,也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业余学习和互动学习需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云服务平台架构分为五层:用户层、业务层、组件层、工具层和基础层:①基础层: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包括应用服务器及相关存储和网络设备,提供计算、存储、带宽等按需的硬件服务。②平台层: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支持微课注册、、搜索匹配和学习平均及综合管理等平台工具。③服务层: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如系统接口和运行环境,存储并管理各种服务构件。④业务层:根据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调用服务构件组合成不同的服务。主要包括互动教学、创新实践、校企协作、在线作业、考试管理等服务;⑤用户层:给学习者提供各种移动终端接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课云服务平台的接口进行访问。
4结语
教授。
对数学学科而言,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数学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另外,数学思想在小学学科里的渗透也是新课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函数的思想、工程方法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寓理于算的思想。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通过微课中的动图,可以反复观看疑难点的优点,我们可以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做有针对性的微课。
我在知网上阅读过不少有关微课的文章,下载了二十篇有关微课教学的文章,都仔细地研读了一遍。概括起来,我国的微课可分为三类:
(1)传统微课形式――“教师自娱类”。这类微课形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将教师上课的重点反复观看,弥补在课上出现的对知识点理解的不清晰。它的缺陷是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提炼。
比较典型的就是同一类问题,学生当初明白了,可是过后又不太清楚,教师这时可以将微课制作好,放到学生QQ群内,供他们随时观看。如:动轴的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值域的问题。
(2)生本微课形式――“学生探讨类”。这类微课形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一个微课讲究将一个问题研究透,变式练习和训练与之对应。它的缺陷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高,它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考试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最近发展区有了解。如:讲解对数的新课时,学生对对数的概念不了解,教师可以做成微课,专门讨论对数符号“log”的来历。
在微课的设计中,要求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如需罗列论据,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微课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优势互补微课模式――“技能―技术”。不再仅仅是单一的PPT做成的微课,而是加入了动画、图片、互动等丰富的素材进行填充,后期用专业的编辑软件进行一系列的编辑,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理性的认识。
最后,微课按其服务对象与课程目标,可以分作以下用途和类别:
服务于教师:教师是微课服务的主体,针对教师的微课又大体上分为课堂教学微课、班级管理微课、情感沟通微课、家校合作微课等类别。
服务于学校:与服务于教师的微课程相比,服务于学校的微课其着眼点在于学校层面的提升,因此其受众不仅包括一线教师,还包括学校管理者。这一类微课可分为以提升学校校本教研质量为目的的研究型微课、以推荐简单而有效的研究工具为目的的工具包微课、以打造学校特色和提升学校知名度为目的的学校品牌微课、以拓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视野为目的的拓展视野微课等类别。
服务于学生:其他类微课主要指向教学和管理方法,服务于学生的微课程则主要指向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面向学生的微课程可分为学科知识微课程、思维训练微课程、学习方法微课程、社会实践微课程、个性成长微课程等类别。
服务于家长: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是在学校中完成的,可实际上给予孩子最初教育的恰恰不是教师,而是家长,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初场所也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因此,随着微课开发的持续推进,面向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微课也日益丰富起来。这一类微课可分为家庭教育微课、亲子沟通微课、家校合作微课等类别。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是时展与进步的趋势,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保证微课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以促进高质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庄迎娟.浅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才智,2014(32):191.
[2]黄剑.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微课的有效性[J].情感读本,2015(35):118.
[3]叶媛吉.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教育,2015(33):25-26.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微课 创新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微博、微电影、微信等新兴媒体迭出不穷,人们已经步入微时代,这些微媒体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微时代下的微学习,“翻转课堂”和“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热点。把“翻转课堂”与“微课”有机结合并应用到“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学生的情况,创新设计并制作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型微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的需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拓展。
1微课的定义及特征
微课的全称为“微型教学视频课例”,也可称为“微课例”或“课例片段”,是以精小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在时间上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支持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在线学习、按需学习等学习方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最早由美国提出,学生更多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自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师生之间主要是交流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创新设计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二者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2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创新设计
在微课制作时,关注介绍微视频的拍摄和剪辑等技巧比较多,忽略了微课作为课程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相关研究比较少。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微课创新设计,不仅要考虑视频的拍摄和编辑,更要注重微课的设计,只有二者的有机融合,方能制作出精彩的微视频。创新微课设计开发主要环节如下。
首先,梳理选择哪些内容需要制作成微课并做好系统规划。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微的特点,又要兼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有其独立的特点,也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要认真梳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重难点,针对数控加工中基础的、有代表性的知识重难点或技能节点制作相关微课(如:FANUC数控系统面板介绍、工件的装夹、刀具的选择安装、夹具的选择安装、切削用量的确定、数控机床对刀操作要领、G90指令的使用、G71指令的使用、G73指令的使用、螺y件加工及典型的教学项目载体数控加工操作演示等),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微课资源库。
其次,微课的创新设计制作要坚持“目标明确,讲解透彻,操作演示过程清晰”的原则,遵照“内容设计-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应知讲解-操作演示-媒体设计-视频编辑-学习小结”的制作流程。科学精心的创新设计,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清楚相关知识技能要点;精彩的情境导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需求;巧妙的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在观看微课时的思考;精辟的应知讲解,抓住学生专注学习的几分钟;熟练规范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的技能点,有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媒体设计,能提升微课的制作质量和表现力;简短的学习小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所讲授的知识点和应该注意的技能操作要点。
最后,微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资源,在创新设计时还要考虑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微任务和微思考等)的互补。例如:学生在自学“G71指令的使用”微课时,配套相关的微任务(单调递增形状简单阶梯轴的加工)和微思考(非单调递增手柄形状的轴类零件该如何进行加工呢)等。这样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呈现实时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教学效果会更好。
3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能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翻转课堂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微课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及推广。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为微课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把制作完成的微课上传至我校的“微课程云平台”,如图1所示,生成微课二维码,粘贴在数控实训室、教室或上传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微信群中,学生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扫码观看;学生自学时可通过“微课云平台”的留言区、课程微信群和课程QQ群等方式与老师、学生在线沟通、讨论;实操加工时也可边看边做,反复观看学习,提高数控机床操作能力。课堂上师生更多的是互动交流,分析数控加工工艺、探讨数控程序的编制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创新设计应用,构建的是一个实时、开放、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环境,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66-03
An Exploration of Micro Course Development Practice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FU Kuiliang
Abstract A procedural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solving problem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a resulting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Micro cours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he course is not only a kind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complement, but also is upend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micro course development practice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 is not only to inject new vitality for high quality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and it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mode for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micro course, continuously can promot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icro course
解决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的矛盾,需要一种发展的观点。教育资源从开发供给到应用的过程,使用者会不断提出需求,开发者也应不断去满足需求。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共享目的,从初期的硬件共享,到中期的软件共享,发展到目前智力型、过程性知识共享。现阶段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以参与性、过程化、视频化、微型化、解决问题为主等特征。
1 微课程是一种优质数字化资源
优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组织和编排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在网络上传播和共享的,供学习者学习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一般可以概括为5种形式:1)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为呈现方式的静态资源;2)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优秀教师资源;3)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互式教育信息资源;4)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寓教于游戏形式的信息资源;5)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自主生成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以上几类资源中,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本文与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加区别讨论)?这是一个值得磋商的概念。中央电教馆王珠珠在《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一个教育产品,它包含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作者(教师)的教育理念[1]。所谓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与学习者紧密结合,与恰当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资源。同时在教与学过程中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能,才会符合信息时展的根本要求。
从微课到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相比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2]。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微课只有与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是一种过程性、故事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微课开发与制作是微课程开发与作用的必经阶段。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 微课程是以若干节微课组成的专题式或主题式相对完整的体系,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根据优质数字化资源的特征可知,微课程属于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它要求突破传统知识型的静态化资源,是将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是一种特色资源建设途径,还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手段。
具体来说,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件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
2)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因为微课程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需要解决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3)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传播。
4)视频形式,不易侵权。微课程最终都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现代各项技术的发展使用视频类资源制作、存储、传播更方便,同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视频类学习资源处于戴尔“经验之塔”的中下部,提供的是直观具体的学习经验,此类学习资源更易于学习者接受、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视频类资源在传播共享的过程中易于保留原创者的知识特征,更易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5)方便共建,易于共享。微课程作为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有着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些优势: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时间短、任务小、易传播,微视频深受学生欢迎。微课程的开发易于被教师掌握和认可。
2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实践探索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从平台资源、空间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几方面进行共建共享探索。较成功并值得推广的共建共享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内校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区域范围内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相同水平、易于组织管理、便于沟通协调等特征。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属于“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种教育”“一校两制、一校两牌”的办学格局和模式。随着电大的发展,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电大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员的学习需求。仅靠中央电大统一建设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省级电大体系下各区电大现实的需求。而高职教育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尤其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得到优先发展。这两种办学体系的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通过共建共享达到优势互补,通过专业与课程这两种途径实现资源深度共享。
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笔者同时是这两个教学体系的课程负责人,担负着两种教育模式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资源建设、课程任课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测评等任务。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校级重点课题指引下,建设的任务包括平台建设、学习空间建设、微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其中会计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是以应用为导向,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高度融合,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指导思想来源于课堂和工作实际,注重教与学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打破资源静态、孤立和封闭发展的状态,通过一系列措施,通过全区师生共同参与、共建资源、不断积累和优化、共享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资源的滚动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程是重要载体,改革实践中着力体现职业性,资源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主要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大任务小步骤的教学活动设计、“牵着走―讲步骤、扶着走―讲思路、看着走―讲要求”三步实验教学法改革、“会做、知错、改错”三层职业能力培养[3]。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筑牢学生的职业根,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会计信息系统微课程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同时也是建立在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框架下展开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此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和电大学生开设目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也不尽相同,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将两种不同体系的教学相互融合,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教学中进行反思――总结最有价值的经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2008年至今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高职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的经验有:大任务小步骤――将复杂的操作任务切分为较小的步骤向学生操作演示指导,讲练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便于学生掌握;录制短视频教学――验证性的、常规性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通过录屏工具录制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后会很快掌握要领,提高课堂效率;典型错误广播演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软件参数设置、软件环境等原因引起操作上的障碍和困难,个别错误进行单个指导解决,普遍性、典型性错误,利用广播教学软件进行全班演示指导解决问题。
电大教育与高职教学虽然是相同专业相同课程,但由于学习方式和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得出不同的实践经验:电大教学采用的是面授与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员在学校实训室学习没有障碍和困难很小,但在家由于各自学计算机和软件平台及网络等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操作和学习比较困难,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又因学员统一面授学习时间有限,就在网络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多引导学生提交和交流学习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步骤与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会计信息系统此课程在两种不同教学体系下有着一个共同点:学习者最需要的不是验证型的学习指导资源,而是解决问题型学习经验资源。
2)将经验总结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与方法。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某种情况下比知识型学习资源还重要。可将其分为设计型学习资源和非设计型学习资源。所谓设计型,就是指导教师根据经验对易出错的业务操作步骤不直接讲给学生,而是留给学生进行正常操作,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再给予指导解答。根据指导经验直接强调操作要领,学生也不会特别重视,因为学生没有“错误的经验”,在实践操作时仍然出错,出错时还要再演示解答和解决问题。而非设计型就是一种更真实的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对这类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境是不能设计、也不便于设计的,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听起来会更加认真,因为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更实际、更有用。
3)对成果进行共建共享式微课程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形成微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微课程开发,就是对往年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整体设计、统一管理、系统开发、使用中评价、进一步优化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这些第一使用者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建设促进学习,通过共享提高效率。学生参与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来源于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培训活动改革经验。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难得多,如果教师从头到尾完全讲,也必须要先做一遍再去讲,这样就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对培训活动安排加以调整,教会学生思路与解题方法,学生分工操作并把操作步骤和过程进行录屏,然后集体互相广播展示共享;学生做不出来的再由教师讲解并录制,从而达到共建共享目的。
教师参与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来源于电大开放专业教师教研活动和高职教育教师课堂经验总结。随着微课程在国内的兴起和实践,教师参加相关微课程培训之后,有着共同的需求目标,就是急需开发一列解决问题型的短教学视频,应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校级资源建设项目“会计信息系统常见问题与解决”微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引导下,教研活动改变了传统任务的安排,微课程开发不仅作为一个开发项目,而且作为教研活动,统一规划微课程开发,课题任务、分工、网上讨论、搜集数据按照微课程开发流程进行系列化开发。
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只有先共建然后才能共享。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教师和学生从使用者、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转变。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记录与总结,是开发微课程的第一手数据。学生参与微课程开发的实践,可分为记录学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录制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层次。最后在网上教学活动讨论区进行共享,从而达到学习经验传播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目的,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使用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生操作实践中出现的困难进行解决,是微课程录制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是微课程开发的主要实施者,主要任务有设计并解决问题、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分工协助录制高质量系列微课程。
3 总结与展望
微课程是一种适合学习者学习特征的新型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了使用者更好、更广地使用这一资源,除了开发出优质的微课程资源外,还要考虑微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活动改革,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平台的建设,先后经历自建阶段、付费购买阶段、校企合作共建共享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微课程的生命力在于优质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来源于课堂实际,来源于学生与教师的需求,使用者才会主动去使用。在开发与建设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教师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可以围绕一门课、一个专业,不同学校教师按照项目开发管理的要求进行共建共享。
微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需要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静态资源为基础,以动态生成性资源为建设重点。这不仅是微课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助推器。优质信息资源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改革先行,以建促改,以改促优,边建边用,滚动发展,让微课程从竞赛型、展示型应用转变到常规型、课堂型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
2005(5A).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微课被引进高校美术教学课堂。通过介绍微课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微课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在教学水平、知识传播范围等方面的体现,阐述高校美术微课教学设计原则,提出只有美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水平,依据微课设计原则进行美术教学,才能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高校美术;教学效果
微课学习概念的提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而成为随时随地发生的一种终身性学习行为。近年来,微课的兴起和发展给高校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喜爱。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是摆在许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主要指在10分钟内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由于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比较短,微课与传统课堂形式相比,内容往往十分精炼,且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注重突出疑点难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高校美术教学。
(二)微课的特征
首先,微课的特征体现在“微”上,上课时间、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这一特点。时间上,与传统的45分钟课堂相比,微课在10~20分钟之内讲解知识点,授课内容“小而精”;表现形式上,微课主要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来播放视频和PPT资料,较微型。其次,微课具有情境性特点。微课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依据课程主题进行视频制作和PPT设计。例如,体育课教学一般会选择体育馆作为微课制作背景,医学微课则会以医院作为背景,美术微课教学则会选择美术馆或美术实训基地作为背景等。由此可见,微课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与普通课堂有很大差异。最后,微课对象较为广泛,师生间的互动较多。微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而存在发展,因此,其授课对象并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只要打开多媒体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提出评价意见,教师依据学生反馈进行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后再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一)新颖的选题
选题好坏是衡量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新颖的选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制作微课通常要选择某个知识点作为选题,小而精的题目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能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微课选题时,高校美术教师可以依据学科前沿知识,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最后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实际选题。
(二)创新教学设计
要上好一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要围绕选题,突出重点,符合教学目标,注重实效,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使微课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设计,美术微课教学过程设计需要结合美术生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确保主线清晰,逻辑性强,并在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微课的趣味性特点,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美术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保证有效性,展现创造性
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要保证微课使用的有效性,而微课有效性的标准是微课使用是否恰当、能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实现教学的目标等。因此,只有保证高校美术微课使用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美术教学要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展现创造性。不论是微课视频的制作设计,还是其他资源应用,只有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因此,创造性要求微课设计不仅要以情景再现课堂内容,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进行创新性设计。
三、微课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的体现
(一)展示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优秀教师只能针对某个班的学生上课,其他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很难有机会分享这些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今,优秀高校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优秀的微课作品共享给广大学习者,通过他们给出的积极反馈和评价,鼓励其他教师认真工作,也使其他学生受到熏陶。优秀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微课实现与他人的互动,发现自身不足与缺陷,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加以改进,最终促使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二)拓宽知识传播范围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微博、微信的出现,使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网络和移动设备浏览新闻视频等信息。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这种网络媒体形式进行授课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例如,以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为核心的网络公开课程,受到全球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可见,微课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知识传播,将课堂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扩大了知识传播范围,拓宽了知识传播覆盖面,使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源分享到全球各地,让更多人受益。
(三)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娱乐性
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微课是教师精心准备、制作的一种教学资源。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斟酌确定的,虽然授课时间较短,但前期备课时间较长,目标也更明确。很多优秀的微课作品有别于传统课堂中枯燥乏味和纯理论式的教学,更多是在讲授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进行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事实表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所取得的美术教学效果更好。
(四)搭建高校美术教师交流平台
微课是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所有的高校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通过给对方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发现自身不足。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进行相互讨论,有助于高效解决教学难题,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突破自身的教学瓶颈,从而提升高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通过微课提升教学效果,需要美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依据微课设计原则进行美术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作者:黄小妹 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参考文献
[1]刘平.“三提升”提升美术教学效果[J].知识窗:教师版,2015,(1):54-56.
[2]舒艳红.高校美术微课发展的意义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2-64.
[3]陆正虹.关于提高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7,(3):41-43.
[4]吴婵.关于微课对提升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3,(10):94-96.
[5]夏荣宁.如何让高校美术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J].大众文艺,2012,(12):82-84.
[6]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