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

第1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第2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一种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设计、生产化学产品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现代内涵,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化为产品,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提出的同时,也提出了绿色化学实验的五“R”原则,即Reduction―减量(减小试剂用量)、Reuse―回收利用、Recycling―循环使用、Regeneration―再生利用、Rejection―拒用(不用危险品)。具体地说,就是化学试剂、溶剂、催化剂、化学反应、途径、产物、剂量等绿色化。

绿色化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达到零排放。绿色有机合成应该是原子经济性的。原子利用率越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越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化学实验中有时直接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氮氧化物的性质实验等,会造成对实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有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没有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和药品,但药品用量过大,造成浪费。化学工业生产和化学品的使用造成的环境副作用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化学实验绿色化”即化学实验洁净化,是将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的一项技术,是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创新的结果。化学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目标,从长远看是选择无污染的物质,合理设计实验装置,严格控制实验过程,妥善做好实验后处理,使整个化学实验实现零污染,近期目标是用绿色化学理念,大胆改进化学实验,努力使其污染降到最低。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指导改进化学实验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原则,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讲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卤素”中讲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中讲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1、结合化学实验题,优选实验方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识选择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2、实验试剂绿色化。实验试剂绿色化包括使用无污染试剂或将试剂减量实验微型化。

以最少的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3、通过多媒体来仿真化学实验,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在遇到危险性较大、或伴随有毒、有害物质生成较多的演示实验时,尤其是对一些试剂昂贵、实验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如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属等)的实验,并在整个实验中排放较多的有毒气体、有毒废水,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实验,通过媒体辅助来演示部分实验,还能够节约药品、水电、时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可提高部分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同时还让学生在观察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体验了多媒体技术的绿色环保价值,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形象地展现实验操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规范实验操作和要求,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要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实验时,心中都有节约的观念、环保的理念、安全的意识,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上开始陶冶和训练。首先教师要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对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实验中再从严要求。这包括在实验态度上养成严谨、认真、客观、从容的品质;药品按规定用量取用、实验操作规范,遵守实验守则,不随意带出药品、不能品尝药品,不私自做有危险性实验,不随意倾倒实验垃圾,节约水、电、酒精燃料、试纸、滤纸等,爱护实验仪器,实验后按要求对实验后的剩余物进行处理、洗涤实验仪器,收拾实验台面,整齐摆放好实验器皿、药品等。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往往含有酸、碱、重金属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一般实验室的废液都排入下水道,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应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给学生,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又可使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实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第3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老年电动代步工具 外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053-01

在市场上,老年人用品短缺以及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老年人消费市场得到很多关注。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电力能源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有可能成为今后代步工具的良好能源。市场上现有的老年电动代步工具大多线条生硬、色彩沉闷,缺少美学元素和人文关怀。造型是产品设计中相对来说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目标消费群在观看产品的时候能给其视觉冲击的就是产品的造型和色彩。所以,本文主要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对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外观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1 老年电动代步工具造型设计简述及方法

老年电动代步工具本身包含很多方面,有造型、色彩、材质、技术等。其中造型设计中包括外轮廓、形体、线条、曲面的处理。不同的外形、搭配不同线条走势以及不同曲面处理会展现给人不同的感觉。设计师在老年人代步工具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好体与体之间的矛盾交接,再用面、线条与体配合做出一些为微妙的变化让产品造型充满感觉。比如线条走势平稳、倾斜度较小仔搭配上稳重形体和变化不大的曲面便可以是豪华稳重的风格;线条走势速度感强、倾斜度较大、延伸感强,面的转折较为急促,这样处理的造型呈现运动风格;那么,圆润可爱的产品造型风格便是线条在处理上弧度没有急促的转折,面与面之间的过度和体与体之间的衔接都很平缓,大多采用圆或者椭圆来在塑造形体。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已经衰退,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度下降很多,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多的是受到心里层面的影响,并且老年人待人接物较为从容、祥和。所以在老年代步工具造型设计在风格上要圆润、柔和或者稳重。老年人对这样的造型接受起来更容易。

1.1 整体造型

在某个层面上来讲,人都喜欢有美感的事物。好的产品品牌在造型设计上是非常有讲究的。老年电动代步工具服务的是弱势群体,具有更宽泛的研究空间。下文主要从仿生、品牌的延续、整体性、指引原则这五个方面来简述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造型设计。

仿生手法。设计中的仿生手法的对象是我们生活环境中生物,所以老人接受起来更容易、更加有亲切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电动代步工具造型设计的一个研究方向。模仿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初级阶段,通过模仿可以启发设计思维、提供表达方法,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资金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一些自然形态上产生灵感,通过模仿自然形态的特征来进行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对自然模仿的例子有很多,其实质都是接受启发,通过模仿自然形态的特征设计出不同凡响的产品造型,这种做法称为仿生。运用仿生方法第一步是无论在形态上的直接模仿还是针对形态的语义和神韵的借鉴,都要首先确定仿生对象(这个仿生对象可以是大自然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内部结构),再对总体形态和特征线进行有选择的提取;第二步是将仿生对象特征抽象化,使目标消费群看到它的第一眼便产生微妙的联想。通过仿生手法寻找老年人容易接受的风格也是一个良好的确定造型的途径。

品牌的延续,所谓品牌的延续也就是特征和技术的继承,一个系列的产品总归有特征的延续和技术的升级,像同一品牌的汽车,雅马哈电动自行车、苹果手机等,他们都有相似的元素、特征线和升级的技术。这样的相似元素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把它们联想成具有时代感的系列产品。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尤其是品牌产品设计中,产品忌讳多而杂,反而是一个系列的升级让人感到亲切并且有值得信赖的感觉。

1.2 造型设计原则

我们把老年电动代步工具造型设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它包括整体风格、整体协调性、指引原则等。整体风格在上文中提到。老年人在心理上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觉。圆润、柔和的风格便是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主线,我们要在产品造型视觉上有这种展现。

(1)整体协调性,产品的整体风格已经确定,风格需要元素来体现,这些元素包括外轮廓、线条、曲面、体。产品的整体风格在产品的视觉中心要有符合元素来体现,再利用线、面、体等元素辅助视觉中心做好产品造型设计,达到主次分明又相互协调统一的目的。

①对比原则。对比是协调造型自身元素的一个方法。这里所说的对比是产品自身元素与自身元素的对比。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比可以展现稳重、夸张、科技等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把握好这个度对产品造型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②重复原则。老年人的产品除了看上去有亲和力之外,还应该成熟稳重。那么重复原则可以很好地展示稳重这一感觉。产品造型细节上的设计缺少不了图形、纹理和材质的应用。在产品局部上,选取简单的图形或者元素做重复工作会让产品看起来稳重并且不失单调。

③对称原则。对称原则类似重复原则,也是展现在产品稳重的另一种方法。

(2)指引性,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在使用新产品的时候会不知所措。所以在产品造型上必须有指引性的辅助功能。这种指引性指的是在产品造型上利用一个弧线划分区域或者利用凹凸变化在无形中提示使用者应该保持怎样使用产品。

2 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色彩选择

色彩,是一种很好理解的情感,属于外观的一部分。从出生起,我们就从周围环境学习其他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和应用。不同颜色诠释的情感也不一样,并且有可能每种颜色传递的情感往往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颜色来搭配,共同发挥作用。

老年人的视觉也随着年纪的增大而逐渐衰退,高纯度、明快的色彩并不适合老年人。在情感上,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急需感情上的满足,暖色系能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在老年人电动代步工具色彩选择上,要使用明度、纯度低、暖色系的色彩搭配。

3 结语

在国内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越来越强。对于商家,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但对于设计师又何尝不是一次有挑战的的尝试。通除了技术,外观是最直观的能让目标消费群体产生心理反应因素。外观也是消费者是否选择产品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所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或者心里需要,通过外观设计我们可以改变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低端设计和低端制造。

参考文献

[1] 梁景红.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设计配色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周力辉.动感形态与汽车造型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 运动素材 教材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79-01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程标准为体育教学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要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以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能够得到快乐。生活中,体育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二 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是指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从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民倾注的文化因素。

三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另一种认为,具有统一规范的赛制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广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半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至此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四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作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而定,具体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二是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三是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四是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上缩减化;五是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第5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化学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生产、生活、工业、农业、国防、高新科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下一代乃至下几代人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把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实践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能够强化学生“化学对生活有用”“化学与生活有关”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中加入化学在健康、环境、饮食、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一)课堂引入回归生活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可以点出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可以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引好路。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这个环节含糊,那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引入呢?我认为引入的起点一定要低,低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尽可能回归到知识的原始状态。例如教学《盐类的水解》时,可以这样引入问题:“碱的水溶液由于C(H+)<C(OH-)耐显碱性,酸的溶液由于C(H+)>C(OH-)而显酸性,正盐的组成中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但它们的水溶液并不都显中性,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这个问题揭示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学生们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就得以突破。又如,在学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某些人的观念是否正确:“碘盐中含有碘,加热的温度太高碘会升华,故炒菜时不应先放盐”。学习《氮的化合时》时,引用谚语“雷雨发庄稼”等等。现实生活能帮助我们的教学简化、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二)创建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感觉到生 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尤其在科学技术和物质 生产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 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在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主张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化学的关系并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

例如,在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可这样设计:首先展示一张没有电池的音乐贺卡(打开,不会响)。接着,把连有导线的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分别插到同只一番茄中,再把导线接到音乐贺卡的正负极。(贺卡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教师提问:第一次贺卡为什么不响?第二次贺卡为什么响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第一次没有电流,第二次产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番茄能让贺卡响起来?换成其他液体或导体行不行?怎样证明有电流产生?接着,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提供的物品(铜片、锌片、铁片、石墨棒、稀硫酸、果汁、酒精、电流汁、无电池贺卡等)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三)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中的元件做实验,使化学教学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贴近,消除其畏难情绪及对化学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出化学规律。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现行教材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一技术一社会”教育思想。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播放了《央视315晚会曝光行业黑幕 一次性筷子大多有毒》的视频。这种通过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练习,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进教学评价,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1)开放式书面评价。“生活化”的习题应以真实的科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依据来编制,提倡开放性、应用性,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中的酸雨、臭氧空洞、水污染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身边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

(2)活动式多元评价。主要是指以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和撰写与小型调查相关的总结、建议、展望等书面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对“甲醛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以在学生完成“如何解决室内装修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过程中进行。

(3)档案式过程评价。档案式过程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如探究实验“测定酸雨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的“学习档案袋”可以有如下内容:实地取样、测定方案的讨论记录、网上下载的相关材料、解决的合理化建议等。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尽量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真正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学生,为其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

[1]张磊卿.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0).

第6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 运动素材 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第7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动物福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03-03

一、探索背景

近年来,虐待动物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人士呼吁政府部门建立相关法规惩处施虐者,保护动物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已成为共识。当前在很多高校的医学、生物学、兽医学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以及科研中都涉及到实验动物[1]。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现有学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499人。本人在指导学生的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动物福利问题,出现了在实验过程中给动物造成非必需的痛苦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物福利观,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某些高校大学生频频上演的虐待动物事件,不仅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甚至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各大高校,尤其是医学或者兽医学学校开设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物福利观、增强动物保护意识、善待动物、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以后的科研以及社会生活中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各种动物资源。

二、动物福利的概念

1976 年,休斯将农场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1988年,Fraser 提出动物福利的目的是在极端的福利与生产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1990 年,台湾学者夏良宙提出,从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动物福利是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动物康乐就是动物自身感受状态,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美国动物福利专家称,动物应有五大自由:转身自由、舔梳自由、站起自由、卧下自由、伸腿自由。英国农场动物福利法规定有“五不”:无营养不良、无环境带来不适、无伤害和疾病、无拘束地表现正常行为、无惧怕和应激。

我国学者在解释“动物福利”时指出: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而动物福利的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动物福利包括物质(身体) 和精神两个方面,通俗的讲就是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要人道,尽可能的减少痛苦、不得虐待动物。动物福利所强调的不是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动物福利实质上是以人为本位的,是指在动物保护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人们给予动物的保护措施使其康乐,而人类也可以从中更好地受益。

三、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的探讨

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善待动物、倡导生态文明、保持生态平衡, 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保障。目前,动物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更是在国际贸易中设置动物福利壁垒。而我国的动物福利发展状况相对落后。

《动物福利保护概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该课程需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问题,论述动物保护的内容和意义、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动物异常行为、动物试验、人类娱乐活动等和动物保护的关系,同时还应分别介绍家庭宠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等保护概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介绍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面了解动物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掌握常见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到动物保护的行动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针对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的矛盾,需合理安排课时,从而达到全面地学习动物福利保护的目的。课程教学计划是 32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

表 1《动物福利保护概论》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共32 学时)

序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 序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

1 第一章 动物保护的内容及意义 2 9 第九章 畜禽的保护 2

2 第二章 动物的痛苦 2 10 第十章 实验动物的保护 2

3 第三章 异常行为与动物保护 2 11 第十三章 家庭动物的保护 2

4 第四章 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 2 12 第十五章 经济动物的保护 2

5 第五章 动物的保健 4 13 第十六章 园养动物的保护 2

6 第六章 动物试验与动物保护 2 14 第十七章 野生动物的保护 4

7 第七章 人类娱乐活动与动物保护 2 15 合 计 32

8 第八章 动物保护立法及动物保护组织 2

2.教学方法的探讨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模式,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型性教学。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大学生对动物福利问题的认识,引发大家的讨论,同时配合采用课程报告等方式进行辅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促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动物保护的内涵和意义。例如,2012年10月发生的四川“虐猴男”笑着活剥猴皮事件;2016年7月13日发生的天津虐猫,小猫被切掉半张脸事件;更有2015年3月31日,成都某大学生因与宠物店老板协商不好退款金额,当场虐死仅两个多月的小猫等等。这些损坏动物福利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人们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竟会如此残忍,面对幼小的生命,因自己的一时愤怒,竟然活活虐死小猫,不禁引起人们对青年学生动物福利意识淡漠的担忧。而发生在2016年7月23日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泰国普吉岛大象在海啸中救孩子” 事件,又代表不同的动物角色立场。此类教学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是尝试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表达观点和如何把握动物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平衡,对每章教学重点教师应当做到精讲并反复强调[2]。

重新审视和组织教学内容,建立优化的动物福利保护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讲授经典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跟紧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动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另外,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使用规定教材外,同时将国内外其他的优秀教材引入到课程内容中,作为学生的主要参考书。此外,还可以介绍与动物福利保护相关的中英文杂志,以及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网站和课程网络课件地址,供学生进行查阅,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2)创新性应用研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4-6]。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从传统的知识获得过度到知识和能力的并重。最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借助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的热点研究问题,如“实验动物的福利”、“经济动物的福利”的问题等,开展以3-5个学生为1小组的专题演讲。这一教学模式,将会大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寻找和学习知识。同时,此类教学方法的开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查找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可采取20%+20%+10%+50%的方式,分别是期中基础知识测试、热点研究问题完成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末开卷综合测试。最后,为了让课内课外结合,同时提高设计效率,可以容许学生课内将笔记本电脑带到教室,课上完成大部分设计,课下继续完善,并且课下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典型问题老师集中讲解。课下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邮件、QQ或者微信同老师交流

(3)专题短片回放, 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动物保护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或经验为基础,感官可以使动物保护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这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经典短片回放,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创造愉快自由的学习情境,会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和疲劳,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相关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类教学模式更加直观性,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动物福利保护概论》集各种动物的保护于一门课程中,各种野生动物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7],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下,野生动物行为的观察更加直观和形象。通过播放记录动物短片,如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迅速了解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播放关于学生动物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动物福利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动物福利问题的甄别,并将知识点贯穿于短片中,让学生了解动物实验中需注意的动物福利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4)科研专业知识的融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专业的最新动态及相关科研成果写入课堂教案或讲义,融入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动态和走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8]。例如,在动物福利和畜牧生产章节中,关注畜牧生产过程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关注动物传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注重动物的健康问题;关注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将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引入课堂,例如为提高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动物福利问题而研发的智能化母猪饲喂管理系统,让学生们了解现代化畜禽生产的发展方向,以及动物福利概念在生产中的渗透。另外,以科研式教育为辅,能使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形成特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5)组织参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和流浪动物收留机构

去动物园参观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流浪动物收留机构、民间动物救助站等,切实体会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直面受伤动物带来的震撼可以强烈刺激人的内心,同时在参观的过程中注重与动物福利保护人员的交流,认真体会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且反思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观看救治好的伴侣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也能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动物的情感。

(6)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全面发展

《动物福利保护概论》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承担《动物福利保护概论》课程的教师应当具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需要了解动物立法、饲养管理、行为学、防疫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学科动态和走向,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切实保障动物的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加深对动物福利内涵的认识,定期接受以实验动物福利规章制度、相关技术为主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中使动物福利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

四、小结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动物保护概论课程的学习,能使大学生们认识到动物保护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动物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教师作为高素质人群更加责无旁贷。将《动物保护概论》作为选修课引入到高校大学生教学体系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动物保护意识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对《动物福利保护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学生掌握了动物福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

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任务艰巨的工作,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永刚,闫秀明,胡立磊.高校动物实验教学与实验动物福利[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 (2):208-210.

[2] 董晖,李磊. “动物福利”教学设计 [J].生物学通报,2010,45(10):20-23.

[3] 陈吉刚.微生物学合作式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2):84-87.

[4] 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25,30.

[5] 刘新,方芳,陈冬梅.探索研究型的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884-885,888.

[6] 徐大勇,李峰.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81-84.

[7] 闫大任.《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 (5):54-56.

第8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染发剂发展一阶段: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

1856年英国化学家W.H.Perkin发现了苯胺紫染料,为进一步合成苯胺系其它染料奠定了基础。1863年德国化学家F.W.Hoffmann发现并合成出了对苯二胺,为制造苯胺类氧化染发剂提供了最关键的功效原料。1883年法国巴黎Monnet公司首创世界上第一支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并取得了专利,此后相继传至中国和世界各地。1952年法国L’Oreal公司相继推出了各种彩色苯胺类氧化染发剂,1950年国际市场出现了染发霜,1963年又出现了染发香波,使苯胺类氧化染发剂花色品种日臻完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为人类美容美发做出巨大贡献,创建了丰功伟绩和不可磨灭的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120多年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它具有急性毒性、致敏性和潜在致癌危险性等副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染发剂的致癌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对苯二胺急性毒性

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CAS:106-50-3,分子式C6H8N2,相对分子量108.14,纯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未,微有芳香气味,在有机化学中PPD属芳香族或芳香胺化合物。F.W.Hoffmann之所以起名芳香族或芳香胺是因为这些化合物气味芳香。

现代毒理学资料显示,对苯二胺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毒性染料。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对人体或动物体半数致死量LD50

1992年日本[2]有一位男子使用PPD氧化染发剂,按说明书进行染发,染发后20分钟进入浴室,水蒸气凝聚在头发上,不慎染液流到眼睛里,第二天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因染发剂急性中毒损坏了眼球。

1992年苏丹[3]首都喀士穆有人使用制作氧化染发剂的苯胺染料对自愿受试者进行人体临床试验。31名受试者经口摄入对苯二胺染料混合物,其中有5名受试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3名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因急性中毒死亡。

1993年Lifshits M[4]报道有一位六岁儿童误食PPD氧化染发剂,短时间内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进食困难,随后由于喉颈部水肿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就诊8小时后由于出现不可逆心室纤维颤动而急性中毒死亡。

2.对苯二胺致敏性

染料的致敏性是指某些染料会对人体皮肤或呼吸器官引起过敏性作用,这种染料称之为致敏性染料。对苯二胺染发剂发明以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现它常引发炎症或过敏(Causing allergy)。1906年德国联盟理事会把它列入目录,此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禁用。目前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对人类高致敏的化学物质,某些人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染发者发生过敏时,接触染发剂的人体部位发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出现水泡、肿胀,有时红肿、渗液,流黄水,发出难闻的恶臭,有的出现过敏性昏厥或休克,有的过敏严重者导致死亡。其典型案例有:2000年8月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法国Camier生产的Movida染发剂进行染发几小时后死亡。验尸报告称是染发严重过敏反应所致。2004年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中年男子汪汉洲在武汉关山发廊染发后猝死,医生诊断结果是染发剂含有毒化学物质严重过敏致死。2011年11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染发剂后陷入昏迷,医生推测其症状可能是染发剂过敏所致。

目前PPD苯胺类氧化染发剂占国际染发剂市场80%以上。使用时其致敏发生率各国不一。以往国际公认的平均致敏率为十万分之四,即0.4‰。2003年Hall[5]对欧洲、北美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随机化226779个病例PPD斑贴试验阳性反应(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PD斑贴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随地区、国家、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如英国2.5%,意大利3.0%,瑞典4.0%,德国4.8%,美国5.0%,加拿大7.3%,新加玻8.1%等。 Hall流行病学调查PPD平均致敏率4.38%,高于此前国际公认致敏率0.4%的10倍以上。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PP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人类高致敏化学物质。

3.对苯二胺致癌性

染料的致癌性(Carcinogeic toxity)是指某些染料对人体或动物引起肿瘤或癌变的性能。我国著名皮肤医学教授朱文元[6]指出,在每次染发过程中有0.1~0.5%的染发剂被皮肤或毛发吸收,染发剂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发髓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当蓄积的毒素超过1%时极易诱发皮肤癌、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其后果不堪设想。

1975年美国科学院B.N.Ames等[7],使用生物评估法研究化学染发剂时发现,一些苯胺类染发剂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引起人们对苯胺染料与DNA相互作用后可能引起致癌作用的关注。Ames研究小组检验了169种化学染发剂,发现其中150种具有致癌作用,占染发剂总数的88.75%。此后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对于苯胺类染料及苯胺类染发剂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法国里昂实施了一项科研计划,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并相继编辑出版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至1979年已出版了《IARC专题论文集》1-20卷[8]。作者在查阅专题论文集1-20卷目录发现,迄今人们使用的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中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等12种苯胺染料中间体都已列入致人癌研究目录中了。

1994年7月15日德国[9]颁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次修正案,禁用了13种急性毒性芳香胺染料、27种致敏性芳香胺染料和20种致癌性芳香胺染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德国的日用消费品主要指纺织品、洗涤品、盥洗品、化妆品、染发剂、染色皮革品和染色玩具等日用制品。

2001年,一份题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患膀胱癌的危险》[10]的科学研究报告在EEC杂志刊发之后,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认为该潜在危险应予关注,因此建议委员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控制化学染发剂的使用。SCCNFP还建议对染发剂采取全面的安全评价策略。实施该策略的第一步是决定首先考虑永久性染发剂成分,在染发剂成分的公众意见征询中该列表成分未获明确的支持,因此永久性染发剂列表成分应被禁止使用于染发剂产品。

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定》(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根据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首次并警示欧盟成员国政府和民众长期使用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会诱发膀胱癌。该修正案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R.J.W.Hefford指出,对苯二胺、过氧化氢、氨是传统染发剂里固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它们生产染发剂是不安全的。

在研究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致癌性时,不应忽略过氧化氢致癌毒性的问题。资料报道,1980年日本食品界发现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11],经过两年反复多次动物试验证明过氧化氢确是一种动物致癌物,此后在食品中禁用。1990年Bracher M等[12]报道,经动物和人体临床毒性研究发现,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和过氧化氢

反应大分子黑色物质Bandrowski S basc对沙门氏菌,小鼠淋巴细胞和人体淋巴细胞有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2001年9月11日CSTEE.EU[13](欧盟环境和生态毒性科学委员会)关于过氧化氢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出结论,过氧化氢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突变性。

染发剂发展二阶段:无氨染发剂

氨水(Ammonia Water)是传统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里的一种功效成分。其功效作用是头发膨胀剂和产品PH调节剂。通常情况下染发剂工业使用25%的氨水,限量使用浓度6%以下。优点是功效作用优秀,且不残留。但是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粘膜、皮肤、头发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能损伤呼吸道和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性咳嗽,易发生中毒。染发剂产品添加氨水,给生产操作者和染发使用者带来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刺鼻流泪,伤害皮肤和头发,有损健康。因此寻找氨水无毒低毒替代物,更新有氨产品,研发并生产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势在必行。

2008年3月法国欧莱雅公司率先推出了无氨可丝莹温和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解决了消费者对有氨染发剂产品的种种后顾之忧,无氨温和。2008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突破传统,推出了完美10分钟无氨染发剂新产品,该新产品为消费者免除了传统染发剂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以及染发时带来的灼烧感和头发发痒等副作用问题。2008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广州温雅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染发剂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了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开创无氨染发剂新纪元。无氨染发剂突破传统,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外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有三乙醇胺[14]、氨基甲基丙醇[15]、葡甲胺[16]、L-精氨酸[17]等。现将其各自的理化特征、药典标准、安全性和同类物等汇制成表1,仅供参考。

表1目前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

染发剂发展三阶段:无过敏染发剂

1993年北京丽源日化五厂率先推出了光明无过敏特效一洗黑染发剂新产品。2002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章华生态焗油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蕴含天然灵芝等微生物类无过敏色原精华和中草药,不含对苯二胺,双重防过敏,配方极其温和,专为染发过敏人群设计。2005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五贝子天然植物洗染香波新产品。2008年韩国PRANA化妆品株式会社在我国市场推出了无过敏天然生物精染素新产品。无过敏染发剂突破传统,不使用对苯二胺,这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严格地说,无过敏染发剂使用的所有原料都应该是无过敏的,其中包括功效染料、基质原料、防腐剂、赋香剂、抗过敏植物提取物等。再者,所用的这些原料配伍性好,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不产生过敏性新物质。

功效染料方面,传统的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2-氯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等经美国CTFA(化妆品、盥洗品和香料协会)下设的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组CIR评审结果均为致敏剂。基质原料方面,不应使用矿物油。因矿物油会阻塞毛孔,令皮肤和毛发变油,引发过敏。防腐剂方面,不应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因为该类防腐剂会引起过敏和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18]。赋香剂方面,不应使用过敏性香料或香精。关于香精过敏率方面的调查研究已有许多报道。Buckley等[19]在历时近15年时间,对英国伦敦23846名香精过敏受试者斑贴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中,6.4%的男性和8.4%的女性对化学香精过敏,其平均过敏率为7.4%。因此建议染发剂或化妆品产品中尽量少用或不用香精,非用不可应严格按照IFRA(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安全地生产和应用香料香精。此外,无过敏染发剂生产企业各自都添加自已独有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以确保产品不过敏,但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密而不宣的。笔者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抗过敏植物提取物31种,均采自2003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563种天然植物。详见表2。

表2.中国充许使用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

染发剂发展四阶段:天然植物染发剂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染发剂均采用化学合成的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偶合剂、修正剂、赋形基质等复配而成。大量研究和报告证明,这类化学染发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可导致中毒,并诱发各种癌症。因此,染发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找安全无毒染发剂,开发天然植物染发剂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的染发剂生产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投入资金研发天然植物染发剂,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天然植物染发剂新产品。2003年青岛益品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推出了益品天然染黑剂新产品,2004年北京三精国药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三精红高梁染发膏,2006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章华天然植物中国黑新产品。2010年肖子英等[20]发明了乌饭树植物黑发霜专利新产品,并荣获了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证书和奖牌。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根据各自传统优势的色素植物资源相继推出了具有典型特色的植物染发剂新产品。例如,德国[21]推出了以春黄菊(Anthemis tinctoria)提取物为特色的春黄菊植物染发剂,法国推出了以洋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提取物为特色的洋苏木植物染发剂,英国[22]推出了以西洋茜草(Rubia coudifolia)提取物为特色的西洋茜草植物染发剂,美国推出了以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提取物为特色的接骨木植物染发剂,日本推出了以金合欢(Acacia concinna)树皮提取物为特色的金合欢植物染发剂,印度[23]推出了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提取物为特色的余甘子植物染发剂等。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几千年前印度传统医学家就用余甘子这种植物的成熟果实将白发染黑。当今人们崇尚天然,出于安全乐用天然植物染发剂,因此国内外天然植物染发剂再度复兴,重新崛起。天然植物染发剂的复兴和崛起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染发剂的突破和挑战,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染发剂的一次革命。

天然植物染发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植物染料。自古以来我国广西壮族人民就使用红草叶,蜜蒙花、紫蓝草、枫树叶天然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将糯米染成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加上白色糯米蒸制成“五色饭”进行食用。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人民就已使用靛蓝、菘蓝、茜草、红花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24]。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剂。中国首例使用植物草药染黑须发的则是2100年前的王莽。

天然植物染料的核心价值是,安全性高,色调自然柔和,气味芳香,无毒无害,染色、营养和药用功效三为一体,克服了化学合成染料致敏、致癌等各种弊端。此外,植物染料与环境亲和性好,废物废水极易分解和利用,基本上无污染,资源极为丰富,其应用前景广阔。

2003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中国已使用的化妆品成分名单》,规定了天然化妆品原料共563种(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等)。在法定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可以筛选出染发剂使用的植物染料,例如、黑桑、黑莓、黑芝麻、紫苏、紫草、紫芝、蓼蓝、菘蓝、马蓝、诃子、桅子、金樱子、合欢皮、牡丹皮、石榴皮、茜草、鼠尾草、苏木、接骨木、墨旱莲等植物提取染色功效成分,均可用作研发植物染发剂的植物染料。在563种天然化妆品原料中第287号指甲花(Lawsonia inermis L.)目前国际上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中。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第15条明文规定指甲花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指甲花醌(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是CMR物质,CMR(Carcinogenic Mutagenic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g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物质禁止用于化妆品[25]。2007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该规范规定了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例如:白芷、白附子、乌桕、含羞草、补骨脂等,这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包括其提取物及制品均不得用于化妆品产品中,虽然白芷、白附子有美白皮肤的功效作用,但绝对禁用于美白护肤品中。《本草纲目》载,乌桕子油涂头,变白为黑,但乌桕子油绝对禁用于植物染发剂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植物染发剂发明专利中竟然出现了乌桕和含羞草。

2004年6月9日,美国FDA了《植物药生产指南》。该《指南》已对美国植物染料和植物制品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发了世界各国植物药管理法规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中国植物染料和植物制品开发以及市场管理科学化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国际上对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印度、尼泊尔和日本等国家。关于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联合国发展方案(UNDP)计划的一部分,已举行过两次国际专题研讨会,分别在印度和尼泊尔举行。

第9篇:简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范文

关键词:问题学生;问题行为;赏识;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9-04

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笔者所带的班级都比较特殊。相对于普通班级,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少一些,学习成绩弱一些,行为习惯差一些,问题学生也多一些。面对这样的集体,我曾一度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他们也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他们也要走向社会,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他们也要面对以“优胜劣汰”为生存法则的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他们也要学会在这样的竞争中抬起头来努力去经营自己有尊严、懂责任、堂堂正正的人生!

可是,想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虽然他们也还是孩子,但有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根深蒂固。从哪里入手改变他们?怎样的教育和引导才适合他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问题困境重塑美好形象,感受做人的幸福?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开始认真研究问题学生,希望通过多方探究,寻找到适合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

一、提出问题――正视问题行为和问题学生

几经钻研,笔者终于发现,作为初中教师,如果不能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里将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转化或者淡化,今后想要转化他们将会难上加难。因为初一、初二的学生相对比较单纯稚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视线容易被转移,性格重塑的机会较大。所以抓住初中前两年易于转化问题学生的契机,深入研究转化问题学生的途径和方案,将有利于转化问题学生。

1、剖析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带有性或破坏性的行为。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总结出: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前者如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老师的教育,恶意攻击、打架斗殴,甚至逃学或在社会上违法等;后者如心理障碍、自闭自戕等。内隐行为在短时间里一般不会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行为,可是当它一旦发展成为外显行为,对自身对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

2、解读问题学生

顾名思义,问题学生指的是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所以,问题学生也不是天生的“坏蛋”,任何不良品质都是在后天生活中慢慢养成的。问题学生的情况相当复杂,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只有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问题学生才有可能转化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学生。

3、思考问题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家庭教育不恰当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很多父母,或者文化水平低,或者工作压力巨大,或者经常吵吵闹闹,或者推行暴力教育,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不良的媒体影响,污浊的社会风气的濡染,不好的同伴的带动,不当的学校教育等等,都是问题行为产生的土壤。

4、直面问题心理

“问题学生”由于受到批评较多,所以自卑感强,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行为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情绪急躁,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也会接受教育甚至帮助同学,但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他们的求知欲相对较弱,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二、阐释标题――领悟生命成长发展的动力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能呀呀学语,能站立行走,再过一年,能跑能跳,掌握了人类语言交流的大部分词汇。新生命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新生命令人惊叹的成长速度固然有生命发展本能的因素,但笔者以为还有另一种无比神奇的力量在促动着生命的成长,笔者将这个神奇的力量定义为淡化问题,真心赏识,聚焦幸福。

1、淡化问题――减轻问题学生成长的压力

新生命是在一个“淡化问题”的情境中缓慢成长起来的。孩子摔破了东西,妈妈的会毫不犹豫的说:“这东西怎么自己不长眼睛啊,你看,吓到我们的宝宝了。”孩子奔跑跌倒,爸爸会毫不犹豫的说:“爸爸给你打这块坡地,打这双坏鞋。”就是这样轻巧的绕过了孩子的种种小问题,使得我们的孩子忘记了前进路上的磕磕绊绊,抛弃了因为自己多种多样的问题带来的伤害,一路毫不犹豫心无旁骛的成长起来。问题学生也是一样,教师越是揪住他的问题不放,就越会强化问题在他们心底的记忆,反之,就会减轻问题学生成长的压力。

2、倾注赏识――激发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

新生命在家人浓烈关怀的情感氛围内快速地成长着,他从害怕变得大胆,怯懦变得自信,从简单的呱呱而泣到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没有哪一刻离开了父母亲人们倾注的“真心赏识”。这些赏识,给予了孩子成长的无限动力,它也给予我们沉重的警示: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倾注“真心赏识”了吗?尤其是对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我们有没有以“真心赏识”的心态来对待他们呢?任何问题学生身上,都有明显的优点,对他们身上的美好表现,如果我们能不失时机的给予真诚的赏识,一定可以激发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

3、关怀心灵――滋润问题学生成长的心力

教书育人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其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部分,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开展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时候更要懂得关怀心灵。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这需要我们有宽容心,宽容这些问题学生反复犯错误,甚至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有忍耐心,忍耐他们可能会有很长时间内在犯错误,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改正错误;我们要有理解心,理解问题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和心理原因;我们更要有爱心,爱心直击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逐步修正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让他们一点点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4、助力幸福――唤醒问题学生成长的潜力

美国著名关怀伦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在她的代表作品《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曾郑重提出:“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问题学生的幸福感相对微弱,“追求幸福”“幸福的个性”在他们身上也难寻踪迹。

正因为他们缺乏幸福感,所以他们也不懂得珍爱他人的幸福,问题行为也就会屡屡发生。所以,改变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教师必须尽自己所能,调动周围可以调动的力量,让问题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幸福,这样,才能唤醒问题学生成长的潜力。

三、依托理论――寻找有效教育理念

1、平等关爱,换位思考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犯错误的同学实施批评时,首先要求我们从教师的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他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此时再适时的进行批评,这样批评的内容和方法才有针对性,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化”、“老一套”。问题生也是学生,是一个个蓬勃的生命。只不过是这个生命暂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因为有了问题,他们会自卑,会自弃,所以,他们比其它的学生更渴求理解尊重,更渴求平等关爱,在他们面前,我们绝不能高高在上,也切不可一言九鼎。我们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平心静气耐心执著地面对他们的一切。

2、心理疏导,健康宣泄

陶行之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古籍《增广》说的更中肯:“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如果只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很容易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情绪对立,导致“批评失效”。

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真诚的赏识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感情上与学生更亲近了,同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既治标又治本。”

3、“人道教育”,“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问题学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他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所至。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需要教师用心灵关怀把这沉睡的思维唤醒。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问题学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问题学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问题学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因此只有实施人道教育与和谐教育,才能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4、以生为本,终身发展

20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让世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取决于当前的表现是否优秀,而是取决于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思想。随着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终身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且成为一个人类塑造自身、完善自身的社会潮流。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每个班主任都应以全新的理念来管理班级。不能因学生暂时的不良表现而将学生的未来枪毙;不能以学生学习好、考高分、升好学校为目的,而应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规划,关怀学生的心灵,致力于学生的幸福,即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重构认知――搭建支撑道德的钢梁

问题学生很容易在暴躁和冲动中迷失自己,有时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惨痛代价。他们之所以无法正常控制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缺少正确的认知。所以要想转变问题学生,我们必须首先重构他们的认知。

1、珍爱生命――明确生命无价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如何让他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教育他们尽一切力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这些重要的认知,既需要学生自己的体悟,也需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对于问题学生,急需教师艺术的反复强调,真诚的多次提醒,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认知――生命无价。

2、关爱他人――懂得快乐关怀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高级动物,每一个人都是通过与父母、亲戚、朋友、老师、领导下属等等的交往和合作,脚手架式的彼此支撑,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不懂得关爱他人,就很难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人也会因此更加孤独焦躁,失去活着的动力和意义。所以,引导问题学生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引导他们巩固自己生存的根基,巩固自己快乐的根基,而快乐是冲淡一切问题行为的秘笈良方。

3、践行理想――寻找前进动力

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人若没有奋斗的理想,就会厌倦身边的很多东西。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自暴自弃恰恰是问题学生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个根源。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好比是学生的精神。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 而这里的有益人生的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理想。

4、感受幸福――追求和谐人生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对于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体验。一个感受不到幸福的人,很难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因此,致力于培养问题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致力于营造宽容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致力于淡化问题生的问题、真心赏识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将会提升他们对幸福的敏感度,也会帮助他们追求和谐交往、快乐交往的人生。

五、实践操作――建构有效转化模式

综观众多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文章,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理解、尊重、关爱、沟通,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心灵的感化教育。但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该是心灵感化与活动教育同步实行,内外兼攻;同时,也应该是集体引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只有在内外兼顾、同步实行的时候,对后进生的转化才更有时效。

1、建造一个温暖的“家园”――问题学生全局转化思路

(1)建设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使问题学生的活动有“家”可归

班集体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的最优化环境,是良好个性成长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它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集体利益是学生个体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可见,学生只有坚持把个人与班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而要达到这样的成效,首要一点就是让学生热爱集体,并以生活在这个集体中为荣。

要做这一点,班主任必须要有无条件的奉献精神,像家长一样,把班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用爱心、悉心、耐心构建和几十位学生共有的“家”,让每一位同学感到自己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班主任。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大量的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活动,例如,一张报纸,十个手指的力量,野炊等,对学校的各类活动,笔者也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奋力拼搏,同时,在活动中,尽量展现班级特色,鼓励全班同学在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相信:一个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集体必将为问题学生转化提供更优化的环境。

(2)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使问题学生的心灵有“家”可归。

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并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言论和意见。它与一定的规范相联系,对班级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很强的动力作用。由于舆论本身产生的压力能够使班级集体中的一些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因此笔者想方设法去培植正确的舆论,努力培养实现班级目标所需的主流舆论。

笔者在班级开辟舆论专栏,张贴热点论题和标语。例如论题有“努力是否就是成功”,“尊重他人是否就是尊重自己”标语有“我进步,我快乐”“我要努力使自己增加一个优点”,“今天,我要试着去赞美一个人”。等等。这些论题和标语,虽然简单,但是,生动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相信,它是无声的滋润。笔者的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愿意参与,他们既受到舆论的谴责,也在积极的创造健康的舆论。这种健康的舆论所产生的力量会使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有所遵循,使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逐渐走向正强化。

(3)制订一套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使问题学生的体验有“家”可归

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被肯定的需求,尤其对于初中生,老师和同学的承认,就是他的价值的展现。可是,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使自己的表现被别人认同。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便日渐丧失。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在班级评价制度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调动每一位同学公正、客观地将每位学生的进步表现都记录下来,通过阶段综合比较分析,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给学生一条成长的曲线,评定出各级各类“最佳”。新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成就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它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教师的单一评价和多元主体的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佳”,有一个最佳还希望自己有两个最佳。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最佳。因为他们在考试中得不到的荣誉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参加活动和各项竞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不再使问题学生永远只做一个望“后尘”的无谓陪跑者。班内的荣誉不再是学习好的同学的专利,只在某一方面表现不突出,但其它方面表现不错,同样也可获得荣誉。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向上的内驱力,使班内良性的竞争气氛非常浓厚。在这种评价的激励下,很多同学逐渐的改正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缺点,使自身的发展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4)构建一个互助合作竞争机制――使问题学生成长有“家”可归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除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奋斗,学会如何让别人尊重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受到团队合作的督促力量和来自于对手的竞争压力。所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多种独特的竞争机制。例如捆绑式竞争。首先是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让六个小组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小组的形成过程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组长由大家选出来,组长根据双方意愿挑选队员。

小组竞争主要从考试成绩、上课发言、作业、体育锻炼、行为规范、特殊贡献(组织班会、出黑板报、各级各类竞赛)等几方面开展竞争。每周进行小组排名,第一名到第六名分别积7分、5分、4分、3分、2分、1分。一个月为一个赛季,积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小组将组织一次户外庆祝活动。在评分的时候,有很多项目进行捆绑式评分,如上课纪律问题,为了督促问题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规定,一个人不遵守纪律,全组将要扣分。这样将使全组形成一个合力,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使问题学生的成长真正有“家”可归。

2、筹划一组励志的方案――问题学生个体转化思路

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在班级体这个大家庭中,问题学生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仅仅通过集体活动来带动个体的发展,那么势必使部分问题学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在进行群体性的教育的同时,必须对问题学生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这样双管齐下,才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1)一份砺志单――改正缺点才能“淡化问题”

砺,就是磨砺,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磨砺的就是他们战胜缺点和错误的韧劲。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的同缺点和错误做斗争,不改掉缺点,誓不罢休。当他们的某一个缺点的改正已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真心赏识的时候,便可以从励志单上划掉一个缺点,然后再向下一个缺点进军。

但是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种种不同,所以必须为每位问题学生量体裁衣,制定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个体教育方案。根据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笔者按特性和成因将问题学生分为以下几类:网瘾型,暴怒型,多动型,单亲型,行为偏差型,趋向自闭型、学习基础薄弱型,外界影响型,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设置不同的励志明细单,在这份励志单上,请学生本人、家长、最信任的班干部、班主任简述问题学生的优缺点及希望,然后以两周为一个单位时间,逐步改掉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

(2)一张目标卡――摘到桃子才能接纳“赏识”

为每人定制一个合理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有别于改正缺点和错误,举个例子,励志单是偿还所欠的债,而目标卡是赚钱。它由几个正向愿望组成,比如一张卡上可以写这样的内容 :这个星期,我要努力做到数学考试及格,帮同学拖一次地,问两次老师好。这样做,就是培养他们上进的精神,让问题学生看到进取的希望,更让他们相信所有的赞美和赏识都来源于自己的努力。

但谨记一个原则:“摘桃子原理”,即让每一位问题学生挂“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这样就不会担心他们因目标很难实现而自暴自弃。当他们品尝到自己摘到的桃子的美味的时候,下一次,他们会更加努力。例如:针对网瘾型问题学生,让他先担任电教委员,再鼓励他制作电脑小报,定期筛选美文佳作供同学阅读,最后可以鼓励他参加各种电脑比赛。这样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引导容易调动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容易让赏识更加可贵,更加有意义。

(3)一本诚信薄――平等沟通才能“关怀心灵”

交人先交心。特别对问题学生。从心理角度上看,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比优生更渴望同学和老师认可他,尊重他,他们比优生更有自尊心,并且非常脆弱。所以在班级内推行“诚信簿”制度,也就是让学生以周记或写信的形式和老师谈心,内容不限,可以写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也可以倾诉内心的种种情绪,甚至可以发发牢骚,讲讲与父母、同学、老师不愉快的交往。教师必须绝对坚守他们的秘密。并且保证给予满意的回复。

通过诚信薄,笔者了解了问题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师或安慰,或劝勉,或出谋划策,及时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烦忧,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及时地祝贺。这样,笔者和问题学生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次的沟通,架起了笔者和学生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一次庆功“宴”――真诚祝福才能“助力幸福”

当同学们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某一个缺点的改正认可时,当问题学生取得的成绩得到同学们的承认时,班主任可以会同家长及班级其他同学为问题学生准备一次特殊的庆功宴:一张特制奖状,一张带有荣誉称号的胸卡,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祝贺表示,一次联欢班会,一个向家长表示祝贺的电话,甚至还可以是老师们亲自送上的一份祝福……

笔者深感教育问题学生、关注问题学生的重要意义。对于他们的成功教育,意味着我们的双份贡献。对于父母,他们是唯一的希望;对于社会,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所以,尽管辛苦,笔者依然乐此不疲。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心灵感化与活动教育同步实行和集体引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后进生转化模式的实践与探讨,笔者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成效明显。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新的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总结创新,真诚的赏识与关怀,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六、建构意义――认识转化问题学生价值

转化问题学生,主要是引导问题学生关注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发展,缓解心理压力,健康宣泄情绪,激发并发展他们的潜能,专注于他们问题行为的转变,从而使他们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为家庭的和谐人生的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1、培养问题学生的自立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首先要作到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少是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是问题学生浪费在问题上的岁月实在太漫长了,只有淡化问题,倾注赏识,关怀心灵,才能调整他们与人敌对的心态并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才能使他们学会区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值得自豪和炫耀的东西,才能使他们具有非常明确的是非观念。这些,是他们以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石。

2、提升问题学生的生命意义

塑造生命是神圣的。青年一代是家庭的核心,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前进的动力。一个生命掉队,就会影响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如果有很多的生命掉队,就会增加社会的负担,造成更多人的生命质量低下。教师通过谈心、允于特权、赏识、鼓励他与同学交往,帮助问题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会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能力。

3、助力问题学生的幸福体验

转变一个问题学生很难。但我们从事的是塑造生命的工作,学生的喜怒哀乐,优劣得失,紧紧与我们的工作成效相连。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对于问题行为内隐的学生,更要体察入微,悉心辅导,要多途径的寻求解决他们心灵扭曲的良方,通过启迪他们的心智,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依赖,培养他们的爱好等方法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为他们重建感受生活的美好加油助力!

4、构建问题学生的心灵家园

“心灵,总要有寄托.”古今中外,无数伟人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描写、抒发或者论述。一个人,要想健康乐观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灵绝不能没有根蒂,无所依托。因为,只有心灵有了家园,人们才能将困惑倾诉,将磨难消解,才能为理想寻找支撑,为拼搏增添动力。精神寄托可以是一种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对于问题学生来说,重新调整他们的世界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容易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积极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