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

第1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海河流域;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维护;措施建议

2012—2014年,海河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形成了以重要河流省界控制断面、主要取水口、重要水功能区等重点对象的信息采集为基础、以水资源管理业务为核心的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建立了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水资源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部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支撑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信息化基础。而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技术系统为基础,以管理人员为核心的一个有机组成系统,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将是一期工程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若干特殊性,具体来看:1)整体性强,若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2)支撑软件繁多,除了采集、传输和存储的硬件设施外,还有许多软件在后台以封装状态运行;3)数据更新快,系统在运行中将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或补充,是水利行业的大数据;4)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快,系统软件的升级改造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制约。因此,水资源监控系统平台的运行管理问题已引起了从水利部项目办到各流域及地方项目办等多方面的关注。

1系统运行现状及其原因

1.1现状分析

目前,一期工程所购置的水质监测设备、改造的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站点及建设完成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监控中心均已在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特别是先进的水质监控设备在2013年初的天脊集团水污染事件监测与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初步的阶段性管理成效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即系统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对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平台尚存在着重要闸坝的监测数据尚未录入、海委及管辖区域内的重要取水口的全部信息尚未准确反映、各水文及水质监测站点数据联通不畅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在于运行维护和相关管理手段尚不完善。毕竟没有一个良好的运维跟进,再好的系统也无法发挥作用。

1.2问题成因很多

从事水资源管理人员谈到水资源监控系统时常说,想用的实时数据在系统上无法查到,最终还需要靠传统的方法去查看,久而久之,就觉得系统可有可无。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数据时效性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否保证数据及时地上传到相应的数据库是系统能够被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数据传输时效性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a.人工录入的时间应更准时,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进行关键时间节点的把控;b.自动传输设备在接入系统时存在故障,及时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查出原因是任何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加强数据的时效性保障程度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互联互通尚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全面实现是流域机构系统平台无法使用的又一个难题,其主要影响在于,无法(全面)掌握流域内各取水口、监测站点等其他重要管理环节的相关信息,对于流域内各省区的水资源管理信息无法做到实时的获取,从而给流域管理带来不便。3)用户和运维人员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对于一个运行状况良好的系统来说,用户和运维管理人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水资源管理系统通畅运行的核心环节。从管理层面来说,本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从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管理人员要定期地查看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从运维层面来说,运维人员是本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除了要经常对系统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对于软件和硬件进行及时的修复及更新,防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系统瘫痪。4)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尚不完善。由于系统平台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很多版块的应用效果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还有差距。究其原因在于:a.业务人员需要充分适应新的系统;b.定制工作要随着用户体验不断进行,特别是要提供适用于不同岗位的个性化定制。例如,委属各管理局的调度平台很多与其实际工作未能有效对接,重要信息点如重要取水口的取水信息尚无法直接点击查询。

2系统改进建议

2.1尽快开发基础数据

“维护界面”进行数据的传输目前数据更新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基础数据仍然是通过给后台管理员发邮箱的方式进行上传或上报,这就造成了很多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送到用户手中。因此,建议开发基础数据的“维护界面”并辅之以传统的上报方式。所谓“维护界面”即把通过Excel填报的表格融合于一个网页界面当中,各流域机构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通过账号登录实时填报,经该单位审核后提交中央平台,最终完成基础数据更新。此举既可以免去中间转换的步骤,使数据采集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2互联互通应加强监管,点面结合

系统能否形成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进而能否充当信息转换的枢纽,是该系统能否发挥永续利用效果的关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流域机构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进入中央平台的基础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对于基础和监测数据的上报和下达的“频次”要建立严格的规则,上级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建立考核机制;3)完善基础数据的关系,如测站与水库、水功能区间的对应关系等;4)互联互通切不可仅仅维持部分数据单向上传,而且在一定权限下,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数据应实现即时访问,例如,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一定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应做到中央、流域及地方第一时间完成共享,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会商,部署下阶段工作。

2.3系统服务可涉及多角度,兼顾多领域

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应用管理系统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让系统多角度应用。从本次开发的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除发挥常备功能外,还可以拓展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及管理年报的直报统计功能、《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网上审查功能、流域调水综合管理功能等,若能顺利实现上述功能,将极大地丰富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此管理系统还可以兼顾其他领域的工作任务,例如该系统的重要一个业务模块是水资源调度模块,该模块的开发软件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DHI洪水演进模型,因此,在汛期的重要闸坝及水库的调度决策上,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多角度实时仿真分析,进而优化调度方案。

2.4系统操作更加便捷

目前,多个领域的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实效与预期的效果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操作过于繁琐和复杂。针对该问题,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便捷化操作改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完善对于不同应用群体的个性化设计,这样方便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及时上手操作;2)开发手机App,并设置重要信息提醒功能,使得管理人员无需坐在办公室即可了解所需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流域内水资源实时变化情况。

3结语

一期工程的建设,为海河流域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流域水资源监控系统也已初步建成,能否让其成为未来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有力武器是二期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当中,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保证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对于二期工程也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系统运行管理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设备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还需要一批具有负责、求实精神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快速的,在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探索更先进、实用的软硬件更新换代技术途径,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对于本系统的管理和开发人员来说,要从细节、便利、可操作性入手,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程晓冰,石玉波.推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J].水资源管理,2007(1):52-55.

[2]武刚.信息化管理与运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8-20.

[3]王哲.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在高校供电网络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1:50-51.

[4]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8):133-138.

[5]李永峰.甘肃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探讨[J].中国水利,2016(9):43-45.

第2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是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措施,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目的。文章介绍了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现状,分析了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借考核之力全面推进全省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考核;三条红线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湖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加之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等原因,水资源问题开始成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按照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湖南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连续两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务院对省政府的考核,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于2015年首次开展了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从考核情况来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体系的建立和执行还比较薄弱,全省水资源管理水平依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1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现状

湖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相关要求。2013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阶段性控制目标,要求省人民政府对各市州的水资源管理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州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标志着湖南省正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3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分解到14个市州,明确了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组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奖惩措施。实施方案与考核办法相配套,构成了湖南省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依据。2015年1月,湖南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印发了《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考核的内容、程序和评分方法,标志着湖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建设的全面完成。2015年3月,湖南省水利厅全面启动了省政府对各市州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省考核工作组综合自查、核查和现场检查的结果,对各市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定并将考核报告上报了省人民政府,考核结果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各市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在省级指标分解的基础上,均完成了辖区内“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各市州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湘潭、永州、怀化、株洲、常德等市已开展市人民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正逐步在全省得到落实。同时,各市州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相关委局参与的考核工作机制,实现了责任到人。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和考核工作的全面开展,全省三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已初步建立。

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存在的问题

通过参与2013年和2014年国务院对各省政府的考核,以及开展2014年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的考核,发现考核制度体系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进:

(1)指标体系问题。

可靠可信的数据来源是确保考核公平的重要保障,由于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较薄弱,监控能力不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滞后,造成考核数据设置和统计欠妥。目前,大部分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尚未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只能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现状供用水量等进行简单的推算,缺乏足够的依据。由于一个地区的工业水平受社会发展水平、工业行业结构和节水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而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造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指标数据不合理。由于农业用水计量监测设施建设的薄弱,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成为了最大的难题。相对来说,水功能区的数据较为科学合理,但在考核时应考虑上游来水量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影响。合理的红线指标可以有效指导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合理的红线指标则会与考核的目的背道而驰,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考核模式问题。

参照国家考核模式,省考核工作组于每年的1月份下发考核通知,对上一年度各市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由于“三条红线”的数据要在每年1月份完成统计,选在年初进行考核有利于红线指标的评定。但是由于制度措施部分的考核内容未在上一年年初进行布置,导致基层不能对照考核内容开展工作,造成临时突击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考核内容没有考虑地域性差异,各地的水资源情况不同、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同、管理条件不同使得在同样的考核体系下造成考核的不公平。而在现场检查时,各个考核工作组评分标准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影响考核的权威性。

(3)考核责任问题。

落实主体责任是水资源现状的客观要求,更是贯彻水法、强化政府监督的需求[1]。各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案都明确规定将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指标突破红线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考核责任偏弱,规范和约束性不强的现象,易将考核流于形式。而在公布考核结果后,发现考核责任最后仍然落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人身上,造成了“水利”考“水利”的现象。

(4)沟通协作问题。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涉及10个部门,反映出水资源管理职能部门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水资源管理的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职能分散于多个部门,导致水资源管理责任不明、主体不清。而且部门间关于水资源管理工作欠缺稳定的沟通渠道,没有形成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缺少共同研究探讨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平台,造成在制定考核方案时不能有的放矢。

(5)能力建设问题。

水资源监控能力能够有效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但目前湖南省监控能力基础薄弱,仅完成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要求相距甚远,而建成的监控能力项目如何得到有效的运行维护则是未来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水资源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时效性、系统性要求高。目前全省水资源管理的机构配置和人员配备基础极其薄弱,本科生不愿进入基层、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较艰苦等因素造成基层水资源管理人才不济的局面,县市区大多无专职水资源管理人员。基层的水资源管理队伍一直在缺装备、缺专业人才、缺综合素质等情况下负重前行,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对策及建议

(1)合理确定指标,完善考核制度。

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计部门需要全面建立并完善用水量统计报表制度,健全取用水台账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考虑上游来水影响的水质评价考核方案,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考核的公平性。动态合理地调整考核目标值,确保真正发挥考核促发展的作用。建议国家提早考核方案或及早布置年度工作,制度考核内容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管理水平,考核方案内容应不超出年度开展工作的范围。通过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社会参与机制,搭建水资源管理网上互动平台,逐步将公众评价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来[2]。

(2)明确考核责任,强化结果运用。

各级人民政府作为考核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要真正做到奖惩分明,奖罚到位。完善问责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相关问责制度机制的法律法规、使得问责行为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同时,要妥善处理地方政府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真正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

(3)强化考核支撑,提高能力建设。

要提高全省监控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达到现状能监、报表能传、统计能算、红线能现、考核有据、决策有助的目的[3]。各地要落实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和省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组织编制市级监控能力建设规划,推动水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配合做好相关运行维护工作。要提高基层管理能力建设,通过考核促进政府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快解决水资源管理人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提高工作条件、经费保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4)加强部门沟通,建立协作机制。

为避免工作领域交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整合水利、环保、国土、气象、水文、地质系统监测资源,按照部门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范围,分别在天上、地面、地下立体空间里实施监测,统一水资源信息,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实现全省水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流域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横向和纵向联动机制,建立“一龙治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统筹取水、供水、用水、节水、耗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工作,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强化政府在考核工作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高位推动考核工作的开展,真正通过考核促进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

4结语

“十三五”期间是深入贯彻治水兴水新思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期。考核作为推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体系,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能力建设,加强协作沟通,才能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者:闫冬 孙昱 单位:湖南省水利厅 湖北省天门市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李昊,孙婷.监督问责机制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中的应用[J].水资源管理,2014,(13).

第3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一、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体系是发挥系统作用的关键。为此,初步设想的运行管理体系(见运行管理体系构图)为: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对应用系统进行业务管理、政务及信息,公众在通过信息平台获得全省水资源相关信息和基础数据更新录入、维护;软件开发商负责应用软件、中间件的后勤维护更新;市数据分中心负责数据库的管理维护;网络提供商保障传输网络运行畅通;水资源监测系统服务提供商为在线监测提供服务,通过各级运行维护实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管理运行维护体系结构图

二、建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一)建立运行管理制度

1、明确网络中心,数据中心等运行维护管理机构的地位和职责,明确各机构的业务关系和管理目标。

2、建立运行维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运行维护管理的任务、系统文档、硬件系统、软件的管理办法,数据库维护更新规则,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办法等。

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运行维护水平,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发挥作用。

(二)明确管理岗位职责

1、管理岗位的设置。设置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应用系统管理员等岗位,管理岗位之间可以互相兼职,但不能缺位,应用系统管理员包括各镇(区)及有关单位的水资源管理人员。

2、网络管理员职责:①负责有关计算机网络设备日常维护运行工作,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查;②自觉执行单位、部门制定的各项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制度;③负责计算机网络设备使用技术培训工作;④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络设备日常备品、消耗品及设备升级改造方面的计划编制等工作;⑤负责管理好授权网络管理员的账号,及时为其他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指导帮助;⑥配合好有关部门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改造等工作;⑦做好网络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及时对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实施。

3、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①整理和重新构造数据库,数据库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有新的信息需求或某些数据需要更改,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整理和修改,负责模式的修改以及由此引起的数据库的修改;②进行实时监控:在数据库运行期间,为了保证有效地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使用存取活动引起的破坏进行监视,对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使用效率等进行统计和记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实施;③恢复数据库:数据库运行期间,由于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会使数据库遭到破坏,进行必要的恢复,确定恢复策略;④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备份;⑤对数据库用户进行技术支持。

4、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①针对网络构架,提出合理的网络安全方案及实施办法;②定期进行安全扫描和模拟攻击,分析扫描结果和入侵记录,查找安全漏洞,提供安全指导和漏洞修复建议,并督促实施,协助操作系统管理员及时进行应用系统及软件的升级或修补;③定期检查防火墙的安全策略及相应配置;④定期举办网络安全培训和讲座,讲授安全知识和最新安全问题,以提高网络管理员、操作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

5、应用系统管理员职责:①负责应用系统的安装和调试;②负责应用系统设置、使用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③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检查;④及时了解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并督促实施;⑤负责用水户设备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明确系统维护管理经费渠道

维护管理的经费保障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遥测站点和应用系统软件在质保期内由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商按合同要求维护,超过质保期后采取专业管理与市场化维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或在征收的水资源费中列支,确保维护管理的需要。

第4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补偿机制;市场调节;综述

引言:水资源关乎国计民生,不仅仅是自然资源,更是战略性资源。但是近年来,由于以牺牲环境而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水质在持续下降,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这不仅危害自然环境,也加剧了资源的短缺, 2012年1月我国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

一.中国水资源及水保护的现状

(一)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特点如下:①降水量小。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012 m3,平均降水深648毫米,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度798毫米和亚洲平均降水深度741毫米。②人均水资源量小。全国现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③区域分布不均衡,城市分布的水资源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缩小,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南部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以上,而北部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约80%。④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内径流量和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夏多冬少的现象非常普遍。

1河流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在中国水资源量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有1 / 3的工业废水和9 / 10的污水未处理之前排入河流,湖泊和水库。46.5%的河流被污染。目前全国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每年可达445×108m3 不包括在县和乡镇企业污水,约80%是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高水污染导致水环境恶化。在国家七个流域,太湖,黄河,淮河流域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河流污染。海河流域的污染,松辽流域也相当严重,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河流。

水的使用价值在不断损失。根据七条主要河流和内河的110条重点河流的统计资料,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的河流占到了32%,第Ⅲ类的比重为29%,IV、V类占比为39%。超过1/4的人口在中国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

2地下水开采过度

由于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工业和农业的正常运转,导致地下水的严重开采。据统计,中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64,漏斗面积158000平方公里,其中矿区严重面积达67000平方公里。过度抽水造成海水对地下水的入侵,水污染等现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而对岩溶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给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障碍。

3水土流失严重

此外,中国是一个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每年有所记录的土壤流失量50亿吨。这不仅导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而且导致了水资源生态结构的严重失衡,破坏了正常的水循环。同时,河流冲积物中含有的氮、磷等矿物质,是河流和湖泊等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污染源。

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

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反映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与发达国家保护的具体措施,在中国提供水资源管理现状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在中国水资源管理的改进建议。从发达国家利用市场经济来调节水资源不难发现,水资源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以最先进的方式保护水资源。

(1)补偿机制的建立

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于Y金短缺。日本采用水资源补偿方式管理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公共财产在经济中的外部使用,因此建立补偿制度可以筹集资金用于河道管理。其法律体系以“水资源开发促进法”为主导,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促进法》、《工业水法》,《新水法》等水法和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的其他法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河道管理费原则由国家负担,二级河道管理费原则上由各地州承担。

我国于2008年2月28日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在财政转移支付中明确表明要开展生态补偿。这将为进一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制定实施措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但与日本相比,在水资源补偿方面,中国仍然缺乏综合立法和专项立法。只有单项法律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补偿机制。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制度。因此,中国可以从日本的管理风格的学习,明确管理费的收取和使用,利用补偿机制提高流域管理基金。

(2)建立水资源保护市场经济机制

为了更加合理地管理水资源,美国水利工程的投资来源日趋多样化。通过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在我国建立一些试点地区,逐步实现水权管理。最后在我国建立水银行机制合理管理水资源。

(3)建立以流域为单位水资源管理机构

大江大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非常有必要进行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国共有六大流域, 其主要流域管理机构为水议会与流域水管理局。水议会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它由三部分构成,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官员和专家代表、地方行政当局的代表、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用户代表,各占 1/3。 流域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批准流域水管理局董事会提交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其他计划。 经流域委员会通过的行动计划和政策纲要必须得到执行。流域水管理局是一个独立于地区和其他行政辖区的流域性公共管理机构。在管理权限和财务方面完全自治, 同时在流域内还必须执行流域委员会的指令。同理,我国有七大流域,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流域进行协调管理。

(4)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

国外发达国家的流域管理都是在公众参与的前提下建立实施的,如澳大利亚的全流域管理模式,荷兰的理事会模式,法国的水务局模式等。他们都专门设有宣传的部门,主要负责宣传水资源保护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让公众主动,自觉地参与水资源保护与恢复行动在此基础上,这些模式都有十分完善的监督协调机构,并明确执行机构和监管机构和的具体职责。因此,我国也可以赋予相关单位权力,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关于水法律意识,水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做到人人节水护水。

参考文献:

[1]王媛,盛连喜等,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J]2008,19(3):10-13

[2]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J]2009,18(2):116-119

[3]谭梅兰.谈如何提高水利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6):23.

[4] 吴维,吴明,郑贤来,张诗洋.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27(8):3-4.

第5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节水用水;问题探讨

1 唐县水资源概况

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部,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人口53万。县域西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唐河纵贯全境,注入西大洋水库。通天河斜穿西北山区,城北河、放水河由经中部丘陵及平原地带东注。县域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地域差异明显,降水量年度分配极为不均,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毫米。

唐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648万m3。其中山区及山丘区水资源总量为12804万m3;平原区水资源总量为5844万m3。人均水资源量占有量33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5%,属极度缺水区。

唐县山区地表水比较丰富,平原区河流很少,且只有汛期特大暴雨才能形成径流,并且需要迅速排除,故平原径流的可利用量极少,故主要以地下水资源为主。唐县河流水质水质状况比较好,河流常年有水。县内第二大河通天河目前已成为季节河。其它放水河、城北河等小河流均已断流。

2 全县年供水量

唐县境内的供水工程主要为分为蓄水工、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目前,全县境内现有蓄水工程有102处。其中大(一)型水库1座,总库容10.7亿m3 ,兴利库容3.005亿m3;小水库2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总库容1296万m3,兴利库容716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61.5平方公里;小(二)型水库22座,设计总库容477.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10.9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7.83平方公里;塘坝76座,总库容为89.175万m3。 现有引水工程10处,提扬水工程30处,总供水量550万m3。

地下水供水工程,全县农业灌溉机井保有量2247眼,其中浅井2217眼,深井30眼,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8608万m3.

2011年全县地表水年供水量5644万m3。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50%平率年)7743万m3,从水量上看,尚有2099万m3的潜力可挖(未包括出境水量,2011年全县地表水出境水量为9283万立方米)。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平原区超采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县城平原区主要位于县城东南部,属唐河冲洪积扇平原,含水层厚度为3—40米,主要由砂、卵、砾石组成。由于埋深较浅,易于开采,故此地区多为自备井开采。农村用水几乎家家潜水泵,农田多为井灌区,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受传统“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观念影响,加之目前农业用水除电费外没有收取其它费用,节水意识淡薄。平原区一些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没有节水措施,“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平原区分布的几眼观测井计算,2011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7.69米,亏水量为2674万立方米。自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补采不平衡,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下降达14.09米。

3.2 山区部分地区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农田靠天吃饭。

唐县县域内山区面积达70%左右,由于缺乏资金,打不出深井,部分深山区目前仍然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现象,有些自然村要到几里外的邻村去挑水。山区部分农田为旱地,靠天吃饭。

3.3 县城城区存在吃水难问题

唐县县城位于县域东南部,丘陵区与平原区交界地带,全部采用自备井。城区北部因离山丘较近,随着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原来的自备井已经干涸。地下为山石岩层,已无含水层,无法开凿更深的自备井,部分单位小区不得不实行定时供水,个别单位有拉水吃现象。

3.4 水资源管理亟需加强。

县城内各企、事业单位和部分个体户的均采用自备水源井,不利于统一管理 ,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同时,自备井用水户为追求自身利益,无计划、无序开采地下水,给本就脆弱的地下水带来严重破坏,取缔自备水源井成为建立统一、完善、覆盖面广的县城供水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利用率。

针对平原区仍然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效率低现象,建议大力兴修节水灌溉,修建管灌、滴灌工程,种植节水作物。对工业企业,加大监管力度,严把审批关,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修建节水设施,提高重复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

4.2 山区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在山区因为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应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解决部分旱地农田灌溉问题。在饮水困难的山村,着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多方筹措资金,打深井,实现村镇统一供水,解决吃水难问题。

4.3 县城加快实施统一供水进程

在城区利用自备水源和南水北调分配水量,修建统一供水工程。目前,唐县已有部分小区和单位用上了自来水,但一些个体户、商户、私企业单位及城中村因为还可以用到廉价的自备水源,统一供水工程进展缓慢。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制封闭自备井,加快实施统一供水工程,统一安装量水设施,即可以促进节水用水,又方便统一管理。

4.4 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按照水法规要求审批用水许可,凡是取用水户必须安装量水设施。凡是新建项目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实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高耗水企业做水平衡测试,严格控制用水定额,对超定额用水量不予审批。

在掌握全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及供水工程可供水量的基础上,制定出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编制水权分配方案,将水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各行业之中,同时,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全县及其水源地的产业结构,做到以水定发展、以水调结构,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第6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费;征收;依法治水;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V69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03-02

前言

西北某市行政区域上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极度缺水地区。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429m3,远高于全省人均用水量是232m3;2009年用水总量高达15.65×108m3,年耗水量9.0351×108m3。该市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地表水源占其总供水量的比例在50%以上,污水排放量超过2×108m3。这些数据表明,该市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但人均用水量又严重偏高,属于高耗水地区。控制调节用水量刻不容缓。

而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控制与调节水资源使用的最现实途径,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足额收取水资源费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措施,体现国家对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该市按照国家及省相关部门的要求,逐步开展水资源费征收,使全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依法管理轨道。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水资源费的征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连续多年市一级完成上级下达的水资源费收取任务,其中2007年,全市水资源费征收额达1 070.8万元,市本级超额完成了征收任务。理顺了内部水资源管理体制,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

这些资金全部上交财政后,由财政统一调配,主要用于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考察、调查评价、监测、规划;水资源保护及管理和节水项目研究开发等方面。既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又促进了水源涵养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当前水资源费征收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资源费征收过程中仍存在着应征未征、征收不到位、不按标准征收等问题,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和个人对水法规不甚了解,对实行取水许可、依法缴费存在逆反心理和消极抵触情绪,借口企业效益差不积极履行缴费义务;有的单位因利益驱动,不按规定装置量水设施或不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量水计量设施,还有的将正常的缴纳水资源费“乱摊派、乱收费”混为一谈。

2.行政干预。为发展地区经济,政府大力开发工业园区,并加大招商引资兴办工矿企业,从局部利益出发,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造成大量新改扩建项目在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和办理取水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开工建设及凿井取水,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个别单位以招商引资企业有优惠条件为由,拒绝缴纳水资源费,从而导致水资源费征收工作难度加大,部分企业未征收水资源费。

3.执法力度不强。收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有的征收人员不了解依法收费的精髓,没有熟练地掌握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拒交的企业或法律政策问题时,做不出圆满、合法合理的解释,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未能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促进征收工作。

4.计量设施安装率较低。主要是企业效益差取水单位装表率不高,计量设施安装率较低,或计量设施简陋,测量精度难以保证,误差大,人为因素多,不能按照实际取用水量足额收交水资源费,容易使水资源费征收出现人情收费问题,至今仍存在包费和协议收费的情况,致使水资源费不能足额征收。

5.管理体制不顺。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是一个循环统一体。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与上下游、左右岸、千支流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涉及到水务、环保、矿产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未形成一个有权威的统一水管理体系,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水利部门与有的部门职能交叉,如地热水、矿泉水本都属于地下水的范畴,但水利部门征收水资源费,矿产部门征收矿产资源费,交费单位以“不能重复交费”为由拒交,影响了水资源费的落实。

二、对策和建议

1.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持之以恒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的意识。主要采取“二化”、“三多”、“四面”的方式进行宣传,“二化”是普法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三多”是普法方式多个、普法场合多种多样、普法内容丰富多彩:“四面”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缴费单位、面向水事案件多发地,使取水单位充分认识到取水许可、用水要交费、依法交纳水资源费是获得取水权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为征收水资源费和管理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积极沟通、部门协调。依法收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仅依靠水利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力争取得地方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3.完善计量设施。对取用水单位安装合格的取水计量设施,全面实施计量收费,对未安装计量设施的,一律限期安装,保证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同时也避免引起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

4.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重视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结合收费工作实际,组织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新型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收费队伍。规费征收历来是一项烦琐的工作,要善于运用工作技巧,在实践中加强练习,以训练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表达方式与协调技巧。

5.理顺主管部门与征收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上门收取水资源费的机会,向广大取水户宣传水资源费征收法规和政策,同时,与他们加强感情交流,倾听他们对水资源费征收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理顺并协调好征缴双方之间的关系,使双方达成共识,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征缴关系。

结论

水资源费征收问题主要是征收单位未意识到水资源的资源属性。当前国家对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相关管理条例出台时间呈现加密趋势:2000年该省人民政府下发《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9年该省颁布了《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1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29号)进一步对水资源费的征收底线进行提高。这些都说明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适当的压力传导将为更好地解决当前水资源费收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一条有益的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效率。

参考文献:

[1] 史璐.中国水资源费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J].理论月刊,2012,(4).

第7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机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也逐渐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有限的水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年来已经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科技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措施和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大陆东侧,跨高中低三个纬度区,受季风与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很大,致使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但水资源可利用量仅8,140亿立方米,人均和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在年内分配上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随季风出现的次数、季风的强弱及其夹带的水汽量在各年有所不同。年际间的降水量变化大,导致年径流量变化大,而且时常出现连续几年多水段和连续几年的少水段。一般来说,我国南方属于低纬度湿润地区,降雨量较多,雨季降雨集中,气温高,蒸发量大,水文循环强烈;我国北方则属于高纬度地区,冰雪覆盖期长,气温低,水文循环弱;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能力大,但实际蒸发量小,水文循环也较弱。

另外,对于我国绝大部分河流来说,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少雨雪,各河流均为枯水季。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径流量也开始增加。我国降雨量和径流量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以及年际变化大导致了水资源在时空分配上不均匀。

2、水量在地区上分布不均衡。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湖南、广西、云南和东南部等地区水系发达,水量丰沛,其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而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部和北部、东北西部等地区干旱少水,水资源严重缺乏,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900立方米左右。此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相似,呈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减,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并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的浪费。农业用水是用水中的最大户,但我国农业用水利用方法还比较落后,灌溉基本上还是一种浪费型的漫灌,大部分水量被蒸发掉。在工业用水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虽然已提高到50%以上,但比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是低许多。

2、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二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这种对水资源的分散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病,水的开发是国家投资,用水却是无政府状态,造成了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现象。

3、忽视节水方针的实施。我国用水量在逐年迅速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6,500亿立方米。这种用水迅速的增加,使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对水的需求,长期以来国家基本上执行了开源与节流并行的方针,但实际上是重视了开发新的水源,却忽视了节水方针的贯彻。

三、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1、加强管理,改变水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与制度,提高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三个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更新,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杜绝浪费。

2、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资源管理。由于目前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因而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一是难以筹集资金,使水资源工程建设无法顺利进行。二是水价太低,使节约用水难以开展下去。收水费是运用价格杠杆作动力,促进全民节水,价格太低,反映不出供水的实际价值,则这种动力作用就会无效或低效。另外,节水需要节水设施,需要投资,水费太低,节水设施建设的成本则会很高,因而难以投资。三是现有供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日益老化,难以更新,而且无法稳定水资源开发管理人员队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全民节水防污宣传也难以顺利进行。

3、深化水价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已成事实,然而另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水价改革是建立节水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强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水价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实现水管单位良性运作的需要。

水价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使水价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使供水、生产正常耗损得到合理补偿,使水利投资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将水价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促进水务一体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目前我国政府定价的水价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在水价政策上,既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改变水价权过于集中的状况,下放水价审批权;其次,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两部制水价。主动争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创造有利于水价改革的政策环境;最后,建立水价改革工作网络,确保国家对水价改革指示精神的传达贯彻,确保水价改革的贯彻落实。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同时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又起步较晚,因此开展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水源紧张、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具体特点,尽快建立起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科学体系,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瑗,盛连喜,李科,孙弘颜.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9.13.

第8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

1水资源管理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维持着经济生产能力、人类生活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有效进行水资源管理可以保证人类的长治久安,使人民免于饥饿、减少疾病和自然灾害[1]。由于水资源开发不断增加,水管理的重心逐渐从开发新的水源转为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现有水源,用水需求管理也逐渐成为水资源管理的一项新内容,尤其是在缺水地区。

水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精神价值,必须很好地在政策中得到体现。由于水资源具有有限性和脆弱性,因此,需要共同保护,并有明确的分配法规,即优先保证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环境和其他所有经济性用水。政府应在考虑个人和集体用水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和分配水资源,建立水法、水资源保护合理条款,这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水管理有许多方法,如运用法规、经济手段和其他鼓励措施促进各部门更有效地可持续性用水,保护生态系统。污染水源者必须得到严惩,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商业用途用水者可以为综合有效用水的管理提供捐助,也可以采用各种志愿协议的形式,促进受益者积极参与有关行动[2]。

水管理需要解决政府各部门之间如农业、环保、供水和卫生设施、工业、能源、交通及其他部门分散的用水和水管理局面,防止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预防和减轻因气候变化和水土管理不善造成的洪涝和旱灾所带来的影响。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合理利用公共基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水部门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水工程系统的初始投资或后期偿还、设备运行费用和折旧等。公共基金通常是水部门的主要资金来源,应由政府谨慎投资,以提高水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水部门要把所有公共资金用于投资、运行、维护和折旧,只有当牺牲其他所有部门(健康、教育、交通、研究、农业等)的利益,优先提供给水部门时才有可能,这有利于政府集中资金直接用于减少贫困和向未获供水者供水的水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培训与教育。成功的水管理需要有受过良好培养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他们可以在水行业的各个领域卓有成效地工作。完善的水管理还需要每一个人熟悉水的知识,因为每一个人都使用水并且有可能对水的有效管理做出贡献,对人进行有关水的教育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起点。非常有必要在学校中(也可以在公众中)开展一些有意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教育年轻人的目的。

(3)发挥公共和私营组织的作用。任何国家都会有许多组织涉及水管理,包括公共机构、研究和培训机构、公共和私人水服务组织和各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只有通过这样的组织,人们才能利用他们的才能、知识和改善水管理的经验[3]。随着人们对水管理的认识的变化以及综合水管理的实现,许多组织需要进行相应改革。水资料的管理对综合水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增加资料的传送和共享。对水的研究重点是提高用水效率,研究和创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合用较少的水为人类获得同样或更多的效益。

(4)水技术推广。综合水管理要求用新的观点审视水利用技术,除那些加强供水的技术如脱盐、筑坝或长距离管道工程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低成本使用技术,这对提高用水效率有积极作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水管理经验,包括节水技术、重复循环、废水处理、重复利用和分离不同质量的水等,需要找到将这些创新技术推广到城市的供水和废水系统以及推广到农业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

(5)水管理的多方参与。新时期需要人们聚在一起共同考虑解决水危机问题,其中包括从最高政府到普通个人的所有阶层,动员全社会重视和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这里包括多种组织形式的水资源管理。一是非政府组织管理。水的受益者参与研究水战略和政策目前已被认为是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前提。大的社区组织,如流域和用水户联合会、水社区组织等,通过正式的管理机制和明确的管理态度,分担有关责任,参与水的管理[4]。在做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时听取广大公众的意见,专业组织和科学组织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二是私营部门管理。对于私营部门是否应该在水服务管理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曾有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私营部门采取怎样的形式参与水管理。为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私营部门,不论是国际公司,还是小地方服务公司,都必须改变它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为水是生命,所以成为水管理中的一方也意味着必须承认应履行的相关责任以及履行社会、环境和道德上的义务。用水户、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的联合运行以及接受新型的合作伙伴,各方都和谐地进行商

业活动的环境就会出现,以便减小在有些问题上的分歧。三是国际组织管理。国际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国际间、地区间和国家间水政策的研究与实施。国际组织通过直接的技术或能力提供支持。国际组织可以为政府间的谈判过程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并促进这种谈判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多方的参与。国际上通过的原则是支持国家政策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政府建立和执行有力的规定、经济手段和机制。国际组织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和透明的评价,促进与水管理有关的国际机构和其他重要团体的合作和联系。这项活动的另一方面是对通过的双边、地区和全球性协议(包括联合国公约,如儿童权利、沙漠化、生物多样化、气候、国际水体的非航运用途)的批准实施加强国际支持。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还可能有助于研究开发一些好的方法,来促进国际水体效益和边界水体开发机会的共享,这对于地区开发和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因为参与者较多,合作至关重要,联合国在建立新的全球水网络的合作伙伴中负有重要责任,它可以使水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并保证每个人为水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做出建设性贡献。

3参考文献

[1] 刘莉,张伟利.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管理机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237.

[2] 丁东华.陕西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水利,2009(6):7-9.

第9篇: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限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也逐渐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有限的水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年来已经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科技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措施和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水资源危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限制

1、水资源医乏与浪费情况并存。目前, 我国用水定额高、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与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形成了明显对比。“ 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仍在普遍沿用。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西北地区, 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将近90 % , 而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的只有0.3 一0. 4 , 高的也只有0. 4 一0. 6 。工业领域,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103 m3 , 是发达国家的10 ~ 20 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 % 左右, 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 5% 一85 %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方面, 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 % 以上。

2、水资源污染状况严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 大量的生活用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了江河湖泊, 水体污染不断加重。

2 00 3 年7 月水利部公布对全国近10 万k m 长的河流评价中, 被污染(相当于W 、V 类标准)的河长已经占5 0% , 其中有4 万k m 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4 0 0k m 河长鱼虾绝迹。

3、水资源过量开发。据国际通行的标准, 对主要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超过40 % 才能维持河流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71 % ,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 供芝, 海河流域达81 % 。在西北的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中国干旱区最主要的平原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65 % 以上, 远远超出世界干旱区3 0% 的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水平。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且难以补救。

4、缺乏利益补偿机制。首先, 农业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占7 0% 以上。水资源是农业生存的命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用水大量的被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无偿挤占。由于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 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 因此, 其节水积极性也难以调动。其次, 缺乏利益补偿机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 其一, 江河水利工程在带来流域防洪、除涝、抗旱、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同时, 难以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二, 国家所设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生态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特殊水域区的划定, 由于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的配合, 也会对所涉区域内已有的利益主体造成侵害。其三, 大规模调水虽然是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的一种形式, 但引水区的受益是以水源区可利用水量减少和用水成本增加为代价的, 在缺乏补偿机制的情况下, 水源区与引水区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其四,利益补偿机制的缺位, 使得上、中、下游的协同发展和生态均衡难以落实。

5、围绕各种用水活动发生的摩擦不断增加。近几年来, 行政区域之间、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各用水者之间、不同用途之间围绕各种用水活动发生的摩擦不断增加, 这突出表现在水量分配、径流的调蓄、各种水事活动之间的协调安排等方面。

二、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1、加强管理,改变水资源管理的无序状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与制度,提高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三个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更新,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杜绝浪费。

2、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资源管理。由于目前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因而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一是难以筹集资金,使水资源工程建设无法顺利进行。二是水价太低,使节约用水难以开展下去。收水费是运用价格杠杆作动力,促进全民节水,价格太低,反映不出供水的实际价值,则这种动力作用就会无效或低效。另外,节水需要节水设施,需要投资,水费太低,节水设施建设的成本则会很高,因而难以投资。三是现有供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日益老化,难以更新,而且无法稳定水资源开发管理人员队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全民节水防污宣传也难以顺利进行。

3、深化水价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已成事实,然而另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水价改革是建立节水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强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水价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实现水管单位良性运作的需要。

水价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使水价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使供水、生产正常耗损得到合理补偿,使水利投资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将水价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促进水务一体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目前我国政府定价的水价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在水价政策上,既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改变水价权过于集中的状况,下放水价审批权;其次,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两部制水价。主动争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创造有利于水价改革的政策环境;最后,建立水价改革工作网络,确保国家对水价改革指示精神的传达贯彻,确保水价改革的贯彻落实。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性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强化水资源管理已成为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现存于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法律法规和水价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的方向、深化水价格改革、加强水环境管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等主要对策与深层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黄瑞冕,陈胜.水资源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05)

[2] 祁泉淞.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02)

[3] 朱斌,郗小林.21世纪水资源管理的对策[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5(01)

[4] 何希吾,陆亚洲.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关于华北地区水问题的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9(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