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爱国之情?当然要走进历史,走进诗人。

初步理解诗意之后,我首先讲解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十二世纪初,金兵南下,因为游牧民族精于马术,骁勇善战,更因为宋朝君臣长期贪图享乐,居安不思危。宋朝军队一败再败,连皇帝和皇帝的父亲都被敌人抓走。于是大臣们纷纷南下,逃到杭州,推皇帝的弟弟做了新皇帝。此时,抛出一问:“如果你是新皇帝,会怎么做呢?”学生纷纷发言:

生:“招兵买马。”

生:“学习勾践,卧薪尝胆。”

生:“重整旗鼓,和敌人决一死战。”

……

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这时,出示宋代诗人林升的诗《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学生的估计与历史事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简单讲解之后,师略加过渡:“一边是金兵占领区,老百姓的颠沛流离,一边是南宋君臣在杭州的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爱国诗人陆游弥留之际,都未能见到祖国的统一。他写这首诗时,会是什么样的心境?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教师加以朗读中停顿的指导: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了对历史的了解,有了朗读的初步指导,诗中所洋溢的“悲”情得以初步展现。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但理解还需深化。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陆游临终时“悲”的是什么吗?

生:悲没有见到祖国统一。

生:悲南宋君臣贪图享乐,不思报国。

生:悲老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生:悲自己一生空有报国之志。

……

走进了历史,还需走近诗人,学生深入理解之后,情感才能得以升华。

师:陆游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稍作讲解之后,重点解析诗题。

师:秋天气候特点本来是早晚温度低,题目中“秋夜将晓”告诉了我们时间――秋天,天快要亮的时候。这时候,诗人为什么还要出来乘凉呢?

生:诗人睡不着。

师:那为什么睡不着呢?

生:他一定是想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落到了敌人手里。

生:他想到了老百姓还生活在敌人的铁蹄之下。

生:他想到了南宋皇帝正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

……

诗人写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已67岁高龄,北方领土也已经沦陷60多年。《示儿》则相传是大诗人陆游生平最后一首诗。透过这两首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

生:这是一位深深爱着祖国的诗人。

生:这是一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

生:这是一位非常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

……

第2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第3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国庆节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第4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经典爱情语句.

此文章是由()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喜欢,并支持我们,我们会做的更好!——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始链接,谢谢合作!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5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唐·杜甫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汉·曹操

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宋·陆游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宋·陆游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 唐·杜牧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先秦·屈原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1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龚自珍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歌 / 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魏晋·曹植

1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19、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凉州词二首》 唐·王之涣

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先秦·屈原

2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22、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2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2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25、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唐·杜甫

26、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27、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2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宋·陆游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3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3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宋·文天祥

3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近代·鲁迅

3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 清·徐锡麟

34、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塞》 清·徐锡麟

35、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唐·曹松

3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3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宋·陆游

3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宋·张耒

3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少年行四首》 唐·令狐楚

第6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一、搞好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也就会层层翻新。那么,如何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呢?我认为教学中重视诗词的朗诵是必要的手段。古今诗词中有大量的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歌颂民族气节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沁园春·雪》等;还有歌颂人生壮丽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也有激励好学乐进的,如汉乐府的《长歌行》、陶渊明的《杂诗》、孟郊的《劝学》、文嘉的《明日歌》等等,这些诗词主题健康、高尚,语言脍炙人口,教师在教学时应搞好主题朗诵,创设情境,铺陈氛围,让学生在吟诵中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人生观的教育。那么,在作文时,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未雨绸缪,再也不会无病了。

二、诗词教学和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中包罗万象,蕴含了许多美的东西,细心挖掘,心灵自然会受到陶冶。这里有美的四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金秋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严冬;这里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的凄凉,也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这里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也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未酬……不论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还是征衣、暖裘、冷泪、香尊,都包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体味。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作品中的美,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自觉培养审美意识,为作文内容的拓展和主题的升华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诗词教学和欣赏有助于学生锤词炼句

古人很注意诗词语言的锤炼。贾岛“推敲”的故事传为美谈。古人也有“佳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说法,许多名篇佳作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如:王荆公“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黄鲁直“高蝉正用一枝鸣”中的“用”字,都是经过反复斟酌而最后敲定。还有一些叠词的运用也为诗词增添了佳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词人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卓越的艺术才思。另外还有许多成语也出自古代诗词,如:“蓦然回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柳暗花明”(陆游《游山西村》)等,为我们汉民族语言增添了亮点。除此之外,一些韵词佳句也广为流传,成了人们交际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珠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学生领悟并能熟练掌握这些语言,不仅有助于他们写作时的锤词炼句,而且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也会给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第7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1、,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2、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

3、,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贺知章

5、,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7、,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孟郊

8、,桂树何团团。

,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

9、,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王安石

10、,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11、,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4、,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15、,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7、

,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18、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0、

,春风花草香。

,沙暧睡鸳鸯。《绝句》杜甫

21、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2、

,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

。《鹿柴(音寨)》王维

24、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王翰

25、

,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王昌龄

27、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28、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杜牧

29、阳春布德泽,

。常恐秋节至,

百川到东海,

,

。《长歌行》汉乐府

30、

,一行白鸳上青天。《绝句》杜甫

31、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32、墙角数枝梅,

。遥知不是雪,

。《梅花》王安石

33、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石灰吟》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5、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七步诗》曹植

36、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37、

,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苏轼

39、

,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李商隐

40、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

41、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2、平明寻白羽,

。《塞下曲》卢纶

43、

,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44、西塞山前白鸳飞,

青箬笠,绿蓑衣,

。《渔歌子》张志和

45、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江雪》柳宗元

46、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47、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48、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郑燮

49、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独坐敬亭山》李白

50、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张继

5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寻隐者不遇》贾岛

52、不要人夸颜色好,

。《墨梅》王冕

53、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李绅

54、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杜牧

5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寒食》韩翃

56、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57、野旷天低树,

。《宿建德江》孟浩然

58、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59、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60、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61、

。《秋浦歌》李白

6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商山早行》温庭筠

63、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64、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

65、

,上有黄鹏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韦应物

6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乌衣巷》刘禹锡

67、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杜牧

6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竹枝词》刘禹锡

6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秋夕》杜牧

70、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赠花卿》杜甫

71、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72、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军听了军愁,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73、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74、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75、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76、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

77、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78、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7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杜甫80、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学诗词填空练习(答案)

1、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音现)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8、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4、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绝句》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音寨)》王维

24、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王翰

25、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出塞》王昌龄

27、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2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29、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30、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鸳上青天。《绝句》杜甫

31、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3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5、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

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

39、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李商隐

40、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

41、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2、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4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44、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

4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4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4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4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

4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

5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5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贾岛

5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53、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李绅

54、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

5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韩翃

5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5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

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5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6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6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李白

6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温庭筠

6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6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

6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

6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6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

6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6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7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杜甫

7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72、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7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7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7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7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

77、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7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第8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关键词:对话;文字;小学;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1-01

一、教学问题分析

(一)师生重视不够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现代文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只是要求背诵。有时为了赶进度,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

(二)考试方法失当

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现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句及意思为主。只考讲读篇目,不考阅读篇目,只考教材上的篇目,一般不考课标推荐的篇目。

(三)教学方法枯燥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常常走进以下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二、小学诗词教学拓展与深化的策略方法探微

(一)紧扣一个字眼

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在教授《示儿》时,有老师从一个“悲”字入手,紧扣这个“悲”字层层深入,让学生读出了陆游心中的“悲”,悟到了陆游心中的“情”。首先让学生找一个饱含着诗人情感的字(即悲),接着追问诗人为什么悲伤,再问为什么不见“九州同”呢?这时出示课外的林升《题临安邸》,让学生读后谈感受(悲伤)。这个时候授课老师补充到:如果老师告诉你,这里的游人不是别人,正是南宋的统治者。都城沦陷了,他们却逃到杭州过起了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日子,小朋友们再读读又有什么感受?眼看着金兵入侵,国土沦丧,陆游是多么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首付祖国的河山啊!同学们人,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们看出来了吗?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了吗?他等啊,盼啊,望啊,恨啊……如今,诗人已重病在床,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同学们这一望就是60年那!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最后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读《示儿》)。

(二)梳理一条主线

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好一根主线。《如梦令》的教者对词的理解和把握都具有独到之处。他紧扣词眼“醉”字,精心设计教学主线,巧妙地设问词人为何而醉?而学生的回答往往停留在“陶醉”和“喝醉”上。经追问、引导,他们很快得出了:词人是带着喝了些酒的醉意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了。真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那么此刻作者喝下的是什么酒呢?(自然是甜酒、美酒、蜜酒……)讲到这一点后,有老师话锋一转道:其实词人一生留下的词并不多,但好几首中都留出现了“酒”学生自读品悟这次词人喝下的又是什么酒?(涩酒、苦酒……)的确,同一个人喝相同的酒,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有的老师在讲授时,出示资料并介绍了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学习到这儿,学生似乎都沉浸在词人凄惨悲凉的气氛中,老师深情得做出了小结:此时词人有多少不能排解的痛苦都化作一行行文字,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到一个凄苦的老妇,可谓尝尽了酸甜苦辣,想到这,怎不要――那次幸福、快乐的郊游呢?老师抓住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诗作,凸显诗歌的情感基调,更为独特的还是他营造了一个全面认识李清照的学习“场”。

(三)生发一种情感

在教《枫桥夜泊》时,老师在课尾声情并茂地说:“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但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千古绝唱――(学生们齐读)。于是,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出示陆游的《宿枫桥》、高启的《泊枫桥》,老师一一引导学生品读,点出这就是“经典”)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动,从此同学们你们会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们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同学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相信,当同学们学完,这感发“愁眠”的钟声将不绝于耳,刻骨铭心。

第9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范文

一、古典诗歌是语言艺术

语言制约着诗歌内容的表达,也有助于诗歌内容的表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语言特别注重抑扬顿挫,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而表现节奏的要素也是多样的,诸如平仄、顿、韵脚、双声叠韵、句式的长短变化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鲜明的节奏,就不是一首好诗。因此,注重诗歌节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如,李白的《蜀道难》,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在语言运用上采用了散文化句式,长短错落,加上“天”“然”“烟”“颠”等字的运用,使之在音韵上层层相叠,而且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旋律。因此,在错落有致的诗句中同样产生了节奏感,产生韵律美。正如古人评价此诗:“妙在起伏。”但是,语音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才能获得审美享受。

二、炼字是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

炼字,就是炼出“诗眼”来。在诗中,“诗眼”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的“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树阴”与“小池”用一“爱”字,优美的境界全出。就用句而言,对偶句的使用,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一对偶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纵横两个方面扩大空间,不但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扩大,而且在极度夸张中,表明自己的收复之心的不灭。

三、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中,注重语言特点,可以感受到作者孕育其中的思想情感。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开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者在阅读中就已经感觉到凄冷及其忧郁的情感。这种感觉恰恰是词人通过这独特的语言形式(由叠字形式)传达给读者的。为此,读者会想,在这样清冷肃杀的季节里,词人寻寻觅觅什么·或许是瑟瑟秋风中的一缕温情,或许是一份来自远方的安慰,或许什么也没有寻觅到……这时,远离丈夫的李清照,现在找不到生存的依靠与希望。因此,诗歌最后写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孤独、寂寞、痛苦、伤感萦绕在词人的心头,确实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到此,词人的情感得到集中的表现,而读者从中也感悟到词人内心的愁苦。

四、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存在与诗人的想象联想分不开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在前三行全写景,但这些景全是诗人眼中的“景”,即意象,它们给我们许多想象和思考。诗中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黄昏时的,而自己骑的马却是瘦的,风是西风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感受。这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为什么还在流浪,为什么有家不能回·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意象感受,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蕴。

五、“形象、生动、富有韵味”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

“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古诗句,所表达的是优美的景象,它们富有春的气息。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在泱泱的诗海中,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此等等,这些诗句中,形象鲜明,富有情韵。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形象性十分鲜明,它不但表明春天来了,而且春风把大地“吹绿”了,江南的春天,天地葱茏,生机勃勃。一幅江南春景图展现在眼前,我们似乎呼吸到春的空气,感受到春天清爽,我们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和惬意。这些形象不但给我们以感染,撞击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思考,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且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六、主旨是诗歌的灵魂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