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第1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烟用物资;管理模式;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26-02

烟用物资主要包括育苗物资、化肥、农药、农膜、烤房物资、预检物资、烟叶包装物资等。烟用物资管理从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烟用物资的采购、调拔、运输、储备、供应、损耗、资金回笼和信息传递等工作,具有业务链较长,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等特点,从烟用物资管理业务单位来看涉及从总公司、省公司、到市公司、县公司、烟草站等多个层次的管理人员,管理体系较为复杂。目前,烟用物资管理存在流程设计不合理、配送体系不科学、系统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对烟用物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烟用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并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烟草公司的管理成本。

一、烟用物资管理模式优化的意义

1.提升烟用物资管理水平的需要。烟用物资管理是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烟叶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烟用物资的采购、调拔关系到烟叶生产的顺利开展,与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关联关系。烟用物资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烟用物资的利用效率。目前烟用物资管理存在流程不顺、仓储管理方法落后、物资损耗严重以及工作量大、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企业管理人员、烟用物资管理员和烟农对现有管理模式均不满意,烟用物资管理体系变革迫在眉睫。对烟用物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思考和改革,有益于从系统的层面对烟用物资的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调配,有利于提高烟用物资的管理水平。

2.降低烟用物资管理成本的需要。烟用物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较为复杂的工作,科学合理地组织供应工作是保证烟叶生产进行的前提条件。烟用物资从采购、配送、调拨到仓储管理,运作环节长,存在损耗严重,成本高等问题。研究并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烟用物资创新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烟用物资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损耗、降低烟用物资管理的成本。

3.建立科学的烟用物资管理考核体系的需要。烟用物资创新管理体系,从公司层面对烟用物资管理的流程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通过建立科学的操作流程来规范烟用物资的管理,让烟用物资管理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这为烟草公司对烟用物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提供依据。有利于考核者对烟用物资管理员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科学的考核体系,帮助企业获得烟用物资管理的真实情况,而且创造了公平的考核环境,有利于提高烟用物资管理考核工作的满意度,同时监督、促进烟用物资管理工作。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国家烟草局在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应作为烟草企业的工作的重点。烟用物资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题,积极实践“卷烟上水平”战略。通过烟用物资管理体系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应用和推广烟用物资创新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践行创新型烟草行业的建设。

二、当前烟用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落后。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公司长期依赖专卖制度形成的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由于利润高、公司资金富足,一般不关注烟用物资的管理问题,在烟用物资的管理上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在物资的采购、配送和仓储管理上都没有进行改进,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家承诺要逐步对国外资本开放中国的烟草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变化,亟需改进。

2.烟用物资调拨、配送流程不合理。烟用物资一般由市公司负责采购,然后由市公司负责建立物资分配方案,并组织从市公司仓库向县公司仓库进行调拨;之后再由县公司向各烟草站进行调拨和配送,最终发到烟农手里,整个过程经历四、五次中转,产生了不必要的物资装卸、运输成本。同时,装卸过程多,产生的物资损耗也就多,这些损耗不仅产生直接成本,还增加了新的采购和物流成本。因而,物流配送流程的优化对于烟草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3.仓储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仓库面积不足、仓储管理方法落后是目前烟草行业仓储管理的普遍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县公司和烟草站仓库面积不足,在部分烟草站存在存储烟用物资时由于仓库面积不足而直接将烟用物资存放到烟叶仓库的情况,这造成烟叶仓库的环境恶化,影响到烟叶的标准存放条件,并有可能最终影响到烟叶的质量。同时,仓储管理的方法落后,没有合理的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数据获取效率低,仓库管理人员因为未能准确把握烟用物资的进库日期而先发放新入库物资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烟用物资过期损耗。总体而言,烟草公司目前的烟用物资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4.信息传递不通畅。由于目前的烟草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大部分沿用国有企业的模式,属“金字塔”式结构,这一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慢、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通畅给物流配送和仓储管理带来负面作用,增加了可能的管理失误,造成管理成本升高。更为严重的是,信息传递不通常,延长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时间,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5.管理制度不完善。烟用物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员的不足,在部分烟草站,存在烟用物资的发放、收款和做账都由物资管理人员一人完成的现象。员工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合理,烟草站基层员工工作任务繁重,常一人兼几人工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管理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根据烟用物资管理运营的实践进行制定,考核的方式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或者考核结论不科学,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当前烟用物资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烟用物资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1.解放思想、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烟草行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变化、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烟草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只有管理者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才可能在思想上对烟用物资的管理引起重视,同时,只有重视了,才可能关注管理思想的变革。所有的企业变革都是一次思想的革命,烟草行业要抛却垄断者的姿态,张开双臂迎接市场的挑战。要在烟用物资的管理上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要树立系统的理念、整体思考的方法,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检验,要有进行彻底变革的勇气,只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方法上学习先进、在行动上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烟用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

2.优化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对现有烟用物资调拨和配送模式不能拘泥于局部的改良,要利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对烟草公司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流程进行调研,掌握并绘制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管理的流程图,从宏观的层面掌握烟用物资管理的总体内容和框架。针对烟用物资的配送环节过多、设计不合理、运输成本过高的情况,重点研究物资调拨过程中不必要的中转流程,降低装卸成本和物资损耗。根据烟草公司的现有的流程和调拨节点分布,对关键业务流程和具有时间序列关系的环节进行标注,通过数学的方法,利用运筹学理论,对烟用物资采购和调拨流程及网络进行设计、优化提出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

3.建立科学的仓储管理模式。仓储管理是烟用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仓储管理存在库房面积不足、人员不足、物资过期、保管不善等现象,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在现代仓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成功的仓储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仓库。研究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可以操作的仓储管理工作流程,减少冗余的操作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搬运和转移,降低物资损耗。建立科学的仓储数据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的管制模式,减少数据录入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有效管理烟用物资的保质期,存储位置获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研究的成果,设计并建立标准化的仓库和仓储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物资的搬动和损耗,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4.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目前,烟草公司烟用物资的信息管理主要通过传统的渠道,分级向先进行传递,中转过程较长,流转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烟用物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采购、物流、管理、资金传递等信息的输入、存储、传递和保存等。研究最适合的信息输入和传递方式,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和新媒体,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信息流”的优化将直接提高“物流”、“资金流”的管理效率。

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模式创新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制度的方式保存下来,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减少沟通成本,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烟用物资管理的工作任务,管理制度等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和专家咨询,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首先要优化各级单位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要寻求与供应商建立科学的采购模式和物流配送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建立以安全、便捷为导向的资金流管理模式,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四、结语

烟用物资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卷烟生产企业的管理成本,在“控烟”形式越来越严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控制成本对烟草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烟用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提高烟用物资管理水平、降低烟草企业的管理成本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对烟草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EB/OL].

[2] 董红浩.湖南中烟物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 李瑞玲.基于烟草行业BPR实施中的物流配送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

第2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仓储物流;成本控制

1.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现代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降低物流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费用支出项目,一般占总成本的30%一40%,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一30%的物流成本。在制造型企业中,仓储物流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仓储能够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能够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充分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仓储物流成本实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是增强此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

2.仓储物流的含义

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仓库管理”,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它表示一项活动或一个过程,是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运用现代技术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仓储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了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处理等六个方面。根据货物在保管过程中的支出,可以将仓储成本分为以下几类:

(1)仓库保管费。即为存储货物所开支的货物保管费用,包括货架货柜的费用开支、仓库场地的房地产税等。

(2)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一般包括固定工资、奖金和各种生活补贴等。福利费涉及到住房基金、医疗以及退休养老支出等。

(3)折旧费(或租赁费)。折旧费或租赁费是仓储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库房、堆场等基础设施的折旧和机械设备的折旧等。

(4)修理费。主要用于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定期大修理,每年可以按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投资额的一定比率提取。

(5)搬运装卸费用,是指货物入库、堆码和出库等环节发生的费用,包括设备运行费用和人工成本。

(6)仓库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管理仓储活动或开展仓储业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主要包括仓库设备的保险费、办公费、人员培训费、差旅费、水电费等。

(7)其他费用。是指保管过程中由于货物损坏而需要仓储环节承担责任的费用,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企业的制度标准,分清责任承担,合理计入成本。

3.我国制造型企业仓储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制造型企业仓储及其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在很多方面暴露了其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环节的衔接工作不到位。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衔接的,某一个环节的周期发生变化,将直接导致相关环节受到影响,而仓储物流作为最重要的衔接部分,不管是采购方面还是配送方面发生问题,都将导致仓储物流活动发生变化,可能产生库存浪费或者凝滞现象,从而提高了仓储物流方面的成本。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对于现代仓储管理设备的应用差异较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较为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以及条码射频技术的应用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停留在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整体仓储物流的运作效率。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化的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并没有把先进的仓储技术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

(3)仓储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管理型人才。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仓库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仓储的工作效率,较高的人员素质能够明显的提高仓储的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人员素质较低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仓储人才尤其是仓储管理型人才缺乏严重。

(4)仓储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部分条文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普遍不强,企业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如若发生仓储方面的意外或人为事故,企业很难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4.对制造型企业仓储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仓储物流成本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在企业物流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如何控制仓储物流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挖掘第三利润源,有着重要意义。

(1)制定完备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制造型企业应设立计划部门,主要根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周期。订单是公司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也是做好仓储作业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生产计划的制定环节,有时候会忽略实际的生产能力,而是盲目的根据订单数量来下达生产任务,这就导致生产线受限,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指标;同时,过量的采购,也会增加仓储物流的工作压力,承担库存风险。因此,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具有实质意义。

(2)监督供应商技术环节,确保所供应产品质量合格。制造型企业应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确定产品的设计和技术要求。在与供应商确定合作关系后,应该及时委派技术人员赴供应商处,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指导,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技术要求。

(3)提前仓库的验收环节,减少不必要的仓储物流成本。在供应商大批量供货时,应预先派质检人员赴供应商处,对产品进行抽检,而不是等到产品配送到公司之后再进行入库检验。采取这样提前验收的方式,能够确保公司内部仓储物流环节的简化,减少了退换货的程序,并且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供应商的物流成本。

(4)引进先进的仓储设备,建立自动化仓库。现代仓储物流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尤其是自动化仓库的发展,使人看到了现代仓储模式的巨大改变,从传统的依靠人力的模式,改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条码技术等,建立自动化仓库。这将极大的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5)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周转速度一快,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等。具体做法诸如采用单元集装存储,建立快速分拣系统,都有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6)研究保管的货物种类和数量是否适当。高价商品长期留在仓库中,就会积压资金,造成流动资金短缺。若是银行贷款,还要负担利息支出。而过分地减少储存量,虽对减少利息负担有利,但对顾客的订货来说又有脱销的危险,这也会失去盈利的机会。采用ABC库存管理法,可以实现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库存物资的不同价值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那些年耗用金额大的库存品,由于其占压企业的资金较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特别的重视和管理。

(7)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培植企业文化。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或地区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积极引进高素质仓储管理人才,并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文化素质,培植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能够增强员工对于工作的执行力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08):14-18.

[2]愈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化[J].今日工程机械,2006(09):57-59.

[3]姜超峰.我国仓储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0(03):25.

第3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粮食流通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志码:A

一、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开展了多种形式、规模的探索,从中摸索了不同方式的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融合信息技术的形式,将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管理中逐步推广应用,实现了粮食流通管理的新局面。

(一)粮食行业重视信息化创新。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粮食信息化建设发展,从粮食信息化编码标准到粮食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围绕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功能拓展,粮食行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并结合粮食实际需要,完善了国家粮食储备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和粮情测控及机械通风控制系统标准化软件的开发编制工作,为粮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粮食信息化技术研究已系统化。

信息技术已从计算机的应用、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过渡,这也给粮食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粮食流通信息的全面化、可视化、系统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技术需求,促使粮食行业开展建设粮食调控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全国粮调系统的建设,将纵向的粮食信息网络建设起来,形成了粮食流通管理信息的实施交流,同时以中华粮网等技术单位为代表的粮食信息技术企业,在全国构建了粮食网联化的粮食交易平台,拓展了粮食流通的信息量和内涵。

(三)粮食信息化建设示范效应突出。

“十一五”期间粮食行业开展了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建设,以粮食安全中储粮安全、RFID粮食信息采集溯源、粮食品质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上海市、浙江省都因地制宜的建设了粮食流通管理网络系统;苏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成品粮应急库采用了无线粮情测控系统;扬州直属库针对太阳能低温储藏稻谷综合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中储粮总公司启动应用了内部“中储粮业务管理系统”。

二、信息化对粮食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将引导粮食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度统一。粮食行政管理单位对需要对粮食流通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保障粮食仓储信息、价格信息、流速信息、流量信息能够及时的、准确的体现,支撑行政单位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粮情测控系统作为信息化技术在粮食行业管理中的应用,彻底改观了粮食仓房管理的形式,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一定能提升粮食行政管理的水平。从原来计划调运、信息统计滞后的管理模式,将变为时了解粮食流通储藏信息、现场可视化监督管理、流通信息可追溯的方式进行转变,实现粮食流通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二)信息化发展将变革粮食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是我国正在发展的高新技术,粮食行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把分散的、自然的、缺少组织化的粮食收购、流通、储藏、销售等环节进行连接,将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集成,不仅能够提升粮食流通的效率,而且实现了信息透明,减少了粮食流通主体的风险,带来的是粮食企业管理模式革命性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信息化技术使粮库作业信息的实时、快速、准确采集,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以及作业流程精准控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营私舞弊现象。

三、粮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试点建设分散,没有形成综合效应。

信息化发展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引领了信息化化发展的方向,但是在目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没有全面开展的情况下,几个孤立的信息化示范不能全面体现信息化技术对粮食流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能有效的发挥信息化技术促进流通效率、提高管理能力的效果;同时信息化技术初期投入成本高,直接效益体现慢,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企业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粮食信息化的必要性就被抹煞,约了粮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二)粮食信息技术规范没有统一,难以指导信息化建设。

粮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规范。但是目前信息化建设工作因为没有统一的指导,各建设主体自行编制建设规范、信息交换编码及系统构架,导致各信息化建设主体的建设系统不能有机的结合,将会形成信息孤岛,粮食流通信息只能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采集,对跨区域的信息无法做到预留信息交换通道,从而将会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难度增大和信息标准的不统一,出现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和增加重复投入的现象。

四、促进全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统一粮食信息化建设思路和认识。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粮食仓储管理和流通过程的探索证明,粮食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粮库经营管理效率,还能提升粮食流通管理效益,实现粮食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为保障粮食安全,迅速有效的实现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支撑,粮食行业应当统一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认识,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资渠道对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粮食流通建设纳入本身基本建设中,营造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开展粮食流通信息化顶层设计。

粮食流通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流通与粮食流通的关系,需要将管理、经营、监管、流通等领域的信息实现有机贯通。因此,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对保障粮食流通稳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高效的建设方案不仅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更能够保证粮食流通的稳定、安全、高效,为实现宏观调控、保障应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粮食仓储信息化标准或通则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础,粮食仓储信息标准化对粮食流通信息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粮食主管部门按照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成果,以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粮食技术应用方向为手段,以实现粮食信息化全面应用为目标编制统一的标准或通则。粮食仓储管理信息化通则的编制应分层面,抓重点,以简明适用为原则,借鉴有关省已建设成功的仓储管理模式和江苏的粮库管理信息化模式,形成具有全行业适用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指导通则,逐步开展我国粮食行业仓储管理信息化通则的研究。

(四)进一步争取支持示范性建设并加强信息技术研究。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监督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大示范的引导作用,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粮食信息化技术工作的投入,在统一、可行、高效的原则上,开展粮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成效,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化示范,引导全国粮食系统实现信息化。同时,加大信息化技术研究力度,实现粮食信息化技术在适应实际省生产的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提高精度、拓展检测领域、降低成本、增加耐用性,为粮食行业真正实现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五、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粮食行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契机,也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手段,更是促进粮食管理方式变革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大胆设想,谨慎论证,加大投入,构建粮食信息化体系,为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粮食行业大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小平,欧阳超.信息化技术在粮食仓储物流企业中的创新应用.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9,16(5).

[2]李绪强.Access 2000在粮库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6,(2)

第4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我们首先来分析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它们规模小、可抵押物少、风险大,容易受到经营环境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类型比较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睥睨率高,这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

同时,我们再来反观金融业的特殊性,它所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而且,从银行融资的手续繁琐,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金融企业的“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借“势”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谓借“势”融资,就是通过依靠信用度高、保证能力强的企业、机构,或者联合若干弱势中小企业形成联保体的方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独立融资中存在的信用度低、保证能力弱的根源问题。以下通过几个案例说明借“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要点。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建立联合担保体”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企业联合担保贷款是通过3家以上企业自愿组成一个联保体,其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联保体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从而获取贷款。该产品由几个小企业自发组成团体贷款,银行在不要求抵押或担保的情况下,团体成员间相互承担连带责任,一旦成员无力或不愿意偿还债务,其他成员就须替其履行相应义务;如果团体的债务没有全部偿还,则所有团体成员将无法从银行获得再贷款。如果能将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不光规模大了,力量强了,信誉也高了,银行与其合作的积极性就来了,所以,对于一般民营企业而言要多寻求合作,合作不光可以带来融通资金的便利,还可以在技术、管理和市场上获得优势和支持,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联保贷款行为本身就属于经营行为,参加联保小组的企业,须将厂房、机器等资产评估,资产抵押,责任连带,一家企业如果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其贷款由联保小组的其他成员企业共同清算。因此企业失信的成本非常高,违反联保协约,不但周围企业瞧不起,也会失去外界合作伙伴。所以,没有友谊和诚信,也就没有合作,没有相近的经济实力,很难走到一起。

依靠供应链形成合作关系

背景

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看,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围绕在大型企业前后的供应商或销售商。如果生产经营相互依赖度较高,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种类型的企业由于与大型企业的紧密度较高,当大型企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时,如果不及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就很难“傍”住大型企业,由此中小企业就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产生融资需求。

此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除了通过大型企业提供担保银行融资外,银行推出的厂商银、保理融资等金融产品也非常适合。以下通过两个案例说明如何借大企业的“势”融资。

案例

1厂商银业务

某企业是医药销售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建立了较大的销售网络。目前药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因此具有庞大的市场销售网络对大型医药厂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药厂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虽然各药厂对该公司的账期及赊销比例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优惠,但随着各大药厂销售规模的扩大,该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占用的流动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而该企业由于属于流通企业,没有更多的固定资产可用于抵押贷款。经过了解,并与该企业的某大型制药企业及银行充分沟通后,策划公司建议并协助该企业银行申请办理了额度为3000万元的厂商银业务,极大地缓解了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上的压力。

2保理融资

某中小企业是为某大型特种钢铁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供应商,他们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历史,目前特钢厂对该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依赖程度非常高。由于特钢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也给作为材料供应商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商机。为此该中小企业急需融入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因没有充足的抵押物等原因,该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策划公司接受融资策划服务委托后,发现由于结算模式上的原因,导致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长期维持在4000万元左右。我们公司为该企业策划并协助向银行申请办理总额度为2000万元保理融资业务。

合理利用动产资源

背景

“有多少钱就能做多少钱的生意”,中小物资经营企业经常抱怨说,由于资金全都“卷”进生意里去了,没有钱投资固定资产!依靠专业化管理的大型仓储公司以仓单质押融资是中小企业借“势”融资的另一条途径。策划公司利用某大型专业化的仓储公司仓储管理和信誉优势,为仓储公司和银行牵线搭桥,共同建设中小企业仓单质押融资平台。把企业沉淀的动产盘活,利用金融杠杆把生意做大;仓储公司增加仓储规模,增加了收入,稳定了客户;由于有仓储企业提供的回购保证,银行降低了业务成本,规避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形成了稳定的业务渠道。

案例

某物资公司利用仓单质押业务将存放在仓储公司仓库里的金属材料质押给银行,利用质押额再次进货,购进的金属材料同样存放在银行指定的仓库,仓储公司受银行委托对这些金属材料进行监管,物资公司每卖一批金属之前,必须等值抵押金额存入银行,仓储公司依据银行签发的提货单放行。结果是物资公司实现零库存,通过质押库存变成现金,只要向银行存入质押额度一定比例的价格风险保证金即可。具体地说,自有600万元资金可以做到1000万元生意。仓单质押期限一般为半年,像金属材料,质押顺利的话,一个月可以周转一次,融入的400万元资金全年可以多做4800万元生意,放大倍数惊人。

充分利用政府平台

背景

辽宁省政府为吸引国家开发银行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按照省中小企业厅与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签订的贷款合作协议的框架要求,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辽宁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担保机构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用与促进会共同组织实施“两台一会”(以下简称平台)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该平台重点支持企业发展前景好,但以企业自身能力难以在银行获取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

第5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原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销售管理很多还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或者只是局部范围内的计算机管理方式,无论在资金、仓储还是在销售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传统的销售管理模式中,纸单据及手工管理是其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带来是风险控制能力差,数据可靠性差,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低下,统计分析难度大,抽取对企业有用信息的可能性极小!显然,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特别在我国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难度提高,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1.2现实意义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市场销售,降低销售及仓储管理的成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营销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即建立一个有助于企业加快作出决策的稳定、可靠、可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计算机网络营销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选择韶钢钢材营销作为设计的标的,这是考虑韶钢钢材产品的品种规格比较多,企业的规模比较大,拥有几个相互独立的成品生产厂。并且选择大宗商品钢材的营销作为设计目标无疑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相当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2.1韶钢营销计算机管理现状

韶钢目前有一套以桌面数据库FOXPRO开发的各生产厂独立的产销存管理系统,该系统实际只具备简单的生产入库数据和销售数据的输入、修改、查询、统计功能,是一个局部范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部门之间缺少应有的衔接,人控的可能仍然很大,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一致性差,简单的说,该系统只拥有一个简单的进出物流的管理而已,财务、销售、综合管理和统计部门基本无法有效使用该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第三章系统设计

第四章系统实现技术

第五章系统测试与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光晶、尹立民等.Decph:5.0开发与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新思维创作室.Decph:4.0实用编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3.DogglasScherer等.Oracle8i数据库开发技术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郭振斌,黄业清.Delphi高级界面特效制作百例.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5.牛光涛等.Delphi6.0网络实例编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6.EvicSperleg.企业数据仓库规划建立与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7.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王强王宏安金宏等实时系统中的非定期任务调度算法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No.3

9.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No.9

10.吴敏薛风何蓓一类onetoone营销优化模型及解决方案.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4No.4

简单介绍

第6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projects on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and data management practice of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University of Bat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including implementing funding agency policies, integration and discovery of research data, multi cooperation of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research data;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UK

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的发展,使科研数据管理成为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部分。英国是最早实施E-Science计划的国家,众多学科数据中心拥有良好的数据管理传统,在一系列资助机构政策和政府项目投资推动下,近年来英国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成效显著。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考察了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发展状况,并在典型案例分析中,探讨了其发展特点和路径。

1 背景

2001年,英国政府投资启动了为期六年的“E-Science核心计划”(E-Science Core Programme),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和工具的建立,促进E-Science的广泛应用。尽管数据管理并非“E-Science核心计划”一期重点解决的问题,但在大型E-Science项目中数据管理的意义很快显现[1]。2003年,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了一项关于E-Science数据管理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英国尚缺乏政府层面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基础设施的全面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国家数据能力的建议,重点是由JISC和“E-Science核心计划”共同资助成立英国数据管理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DCC),为英国高校的数据管理提供专门知识和建议[2]。

英国对科研项目产出的数据管理已有多年历史,只是数字化科研数据的增长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管理与长期保存的需求。英国的多个研究理事会都投资建立了特定学科的数据中心,收集和保存资助项目的科研数据,使其能为后续研究所利用。如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建立了英国数据存档(UKDA)中心,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HRC)建立了虚拟艺术数据服务和历史数据服务中心,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建立了国家地理科学数据中心、大气数据中心等多个数据中心[3]。

NERC、ESRC和AHRC等设有数据中心的机构早在1996年至2000年间就相继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签署《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科研数据的宣言》,并于2007年《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科研数据的原则和指南》。英国作为成员国之一,为响应OECD的政策,英国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包括惠康基金(Wellcome Trust)、研究信息网络(RIN)及英国研究理事会的其他4个专业理事会均了数据管理政策。这些政策对其资助项目科研数据的管理、保存和获取做出了明确要求,并将受资助者实际遵守情况作为今后是否给予资助的依据[4]。

E-Science计划的实施、国家数据管理机构的成立及科研资助机构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的,推动了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的迅速发展。英国相关机构基于高校科研数据管理不同层面投资启动了多个项目,很多高校也结合自身特点就科研数据管理的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2 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相关项目

2.1 JISC资助的相关项目

JISC作为英国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为英国高等教育领域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战略指导、咨询建议和资金支持。JISC资助了很多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相关项目,本文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加以介绍。

2.1.1 DISC-UK数据分享项目

DISC-UK数据分享项目(DISC-UK DataShare project)于2007~2009年获得JISC资助,由JISC投资建立在爱丁堡大学的EDINA国家学术数据中心,爱丁堡大学数据图书馆牵头,与牛津大学和南安培大学共同建设。DISC-UK(Data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Committee,英国数据信息专家委员会)是由英国数据馆员和数据管理者所组成的联盟,如英国高校图书馆和院系的数据支持专业人员,该项目是在这些数据专业人员的现有合作基础上建立的[5]。

DISC-UK数据分享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E-Science技术应用、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要求、开放获取运动发展等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探索高校科研数据共享的新模式、新流程与新工具。项目旨在通过高校数据支持人员和机构仓储管理者的合作与知识交流,发展英国高校的分布式机构数据仓储模式。三所大学分别基于不同的仓储平台,建立了机构数据仓储及相关服务。其中,爱丁堡大学采取独立的数据仓储系统,并设计与该校的科研出版物仓储实现互操作;而牛津大学和南安培大学则选择与各自的科研出版物仓储同一系统的建设方式[5]。

2.1.2 数据审核框架项目

数据审核框架项目(Data Audit Framework projects)于2008年获得JISC资助,其目的是为英国高校掌握其拥有的数据及实际管理情况提供必要的审核工具,以推动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发展。该项目共包括五个子项目,其中一个为总体的框架发展项目,由格拉斯哥大学人文先进技术与信息协会(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HATII)与DCC共同承担,负责创建数据审核框架和在线工具;其余四个是框架实施项目,由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学院及皇家学院分别承担,作为具体应用案例,检测数据审核框架的有效性并促进其利用[6]。该项目的主要产出是为高校核实所拥有的数据及评估其管理情况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工具和实施指南,涉及前期规划、数据识别与分类、数据管理评估、调查结果与建议等各个阶段[7]。

2.1.3 管理科研数据计划

管理科研数据计划(Managing Research Data programme)是JISC资助的大型项目,共分两期,分别包含若干子项目,旨在通过发展和支持科研数据管理来推进英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其中,一期项目为2009~2011年,包括科研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科研数据管理计划及其支持工具、科研数据引用、链接、整合与出版,以及科研数据管理培训资料等多个项目系列[8]。一期项目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工具、技术和服务,并且针对若干学科领域发展了相应数据管理培训材料。二期项目为2011~2013年,在一期项目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能力。其核心是17个科研数据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帮助高校建立或进一步发展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及支持服务,涉及发展本校的数据管理政策和实施路线、数据管理指导材料和培训活动、项目进程中动态数据的管理和存储系统、数据仓储平台及数据目录等多个方面[9]。

2.2 DCC及其机构参与计划

作为数字保存和数据管理的国家机构,DCC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期活动主要是参与公众和商业部门的项目活动,与国际组织、标准组织合作,开发数据管理工具;二期活动则更多地直接参与研究社区的相关活动;从第三期开始,DCC转为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展专门服务,加强高等教育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技能建设[10]。

2011年,DCC由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的高校现代化基金(Universities Modernisation Fund,UMF)资助,实施了为期两年的机构参与计划(Institutional Engagement programme)。该计划通过与21所英国高校的密切合作,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和支持,以提高科研数据管理能力。DCC针对各参与机构的特定需求和重点,协助其开展一系列数据管理活动,从需求评估、制定政策和方案、提供培训到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数据管理服务。这21所参与机构涵盖了各种高校类型,从而为英国各类高校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11]。

3 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实践活动

3.1 爱丁堡大学的科研数据管理

爱丁堡大学科研数据管理的负责部门是其信息服务部。信息服务部包括爱丁堡大学数据图书馆和EDINA国家学术数据中心。爱丁堡大学通过DISC-UK数据分享项目和数据审核框架实施项目建立了科研数据仓储,并调查了本校研究人员的数据管理状况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信息服务部于2009年建立数据管理指南网页;数据图书馆尝试为地理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提供数据管理培训课程,随后又为研究生发展了通用的数据管理培训[12]。2011年制定并了英国高校第一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确认了研究人员和大学在数据管理中的责任[13]。

为贯彻学校的科研数据管理政策,信息服务部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制定数据管理实施路线。该路线分为数据管理计划、动态数据管理设施、数据管理工具与服务、数据管理支持4方面。其中,数据管理计划部分是对科研数据收集之前的计划制定提供支持和服务;动态数据管理设施是为科研活动使用中的数据提供存储平台和数据处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与服务是对项目结束后数据产出的描述、存储和提供获取;数据管理支持就整个科研全程提供咨询与支持服务,重点是为研究团体和专业人员提供定制化的培训及尝试深度数据管理咨询服务[14]。该路线对各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目标、负责单位和行动措施都予以详细规定,从而确保了该校科研数据管理的有效实现。

3.2 牛津大学的科研数据管理

牛津大学依托于各类项目,发展了一系列数据管理设施和服务。在DISC-UK数据分享项目中,牛津大学图书馆利用Fedora平台建立了Databank数据仓储。2009年,牛津大学承担了JISC管理科研数据计划一期项目SUDAMIH(Supporting Data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for the Humanities,支持人文学科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发展了协助人文研究人员管理数据的软件工具、培训材料和课程[15]。

为整合已有的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牛津大学在2011年实施了Damaro(Data Management Roll-out at Oxford,牛津大学数据管理推出)项目,获得JISC管理科研数据计划二期项目资助。牛津大学实践的重点是发展该校科研数据产出的元数据目录――Datafinder。Datafinder记录牛津大学的所有科研数据,提供其所在位置(本地或大学外的系统)信息,并与该校的研究论文仓储(Oxford Research Archive,ORA)整合,ORA中的研究论文与Datafinder中对应的科研数据相互提供链接。牛津大学还为研究人员开发了在线科研数据库服务(Online Research Database Service,ORDS)等数据处理和协作工具,研究项目结束或数据出版时,ORDS收集的元数据能自动在Datafinder创建记录,使大学可以跟踪研究人员的数据产出[16]。

3.3 巴斯大学的科研数据管理

2011年,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了其科研数据政策框架[17],并对受资助机构提出了涉及数据管理和提供获取的各个方面的9点预期[18]。与之前其他资助机构政策不同,EPSRC将政策遵守的责任主体限定为机构而不只是研究者。EPSRC要求受资助机构制定明确的政策实施路线,2012年5月1日开始执行,2015年5月1日以前应完全符合预期要求,不遵守的机构将不再具备受资助资格。

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一直是巴斯大学的重点研究领域,EPSRC是其最主要的资助者。因此,巴斯大学科研数据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满足EPSRC关于科研数据的政策要求。巴斯大学科研数据工作组2011年获得JISC二期管理科研数据计划资助,实施了Research360项目。该项目的中心就是制定一个完全符合EPSRC预期的科研数据管理实施路线,并发展具体运作案例来支持其执行。工作组在调查巴斯大学科研数据现状基础上,对应EPSRC的9点预期,制定了包括22个目标和举措的数据管理实施路线,规定了各目标实施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单位。为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工作组与查理比格里(Charles Beagrie)公司合作发展实际案例,借鉴其数据管理和数字保存成本/效益分析的丰富经验,探讨通过合理投资实现数据管理的可持续运作[19]。

4 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发展特点

4.1 以实施资助机构政策为中心

资助机构政策对英国高校的科研数据管理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英国研究理事会的七个专业理事会均要求在申请资助时要提交数据管理计划,因而英国高校数据管理实践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本校需求发展数据管理计划支持工具和相关指南。由于EPSRC的数据管理政策将政策遵守的责任限定到机构层面,且取得了更好的实施效果,包括巴斯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都积极发展数据管理路线和措施以符合EPSRC的要求。而这些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有赖于英国在科研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和服务上的大量公共投资。除JISC在科研数据管理项目上进行的重大投资外,英国研究理事会也支持将项目基金用于科研数据的管理和共享[4]。

4.2 注重科研数据的整合与发现

数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具有长期价值的数据能被获取和重用。从机构层面上看,英国高校通过其科研数据仓储和科研出版物仓储的整合,以及科研数据元数据目录的建设,实现科研数据与对应出版物的链接,促进科研数据的发现和获取。从国家层面上看,英国拥有众多的学科数据中心和不断增长的机构数据仓储,这些数据仓储采用了不同的系统平台和元数据标准,因而需要建立全国性的通用搜索网关,增加科研数据的可见度。为此,DCC在2013至2014年与英国数据存档合作,完成了科研数据注册(Research Data Registry,RDR)实验项目。RDR建立了英国高校和学科数据中心的科研数据注册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试收获来自英国九个数据中心和九所大学数据仓储的元数据记录,从而提供统一的英国科研数据注册和发现服务[3]。

4.3 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合作

英国皇家学会在2012年的《科学是一个开放性的事业》报告[20]中指出:“转变将数据视为私人领域的研究文化对于实现科研开拓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变革需要大学、科研资助者、政府机构及学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合作”。英国高校在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时,不仅实现了图书馆、IT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内部合作,还积极与DCC等国家机构合作,尤其是与学科数据中心进行密切合作。例如,英国数据存档作为英国最大的社会科学数据收藏机构,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在数据管理与共享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英国数据存档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协助埃塞克斯大学建立数据仓储和相关服务,实现了数据中心和机构数据仓储的知识交流和共同发展[21]。

4.4 注重国际交流与标准化

英国高校在科研数据管理实践中非常注重吸取国际经验。巴斯大学等高校在发展数据管理实施路线时都参照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制定的科研数据管理战略规划。为促进全球范围的科研数据共享与交流,推动数据驱动的科学创新和发现,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组织在2013年成立了科研数据联盟(Research Data Alliance,RDA)[22],DCC和英国一些高校也积极参与该联盟的活动。RDA致力于消除国际数据共享的障碍,加强科研数据的标准化。2014年,RDA元数据标准目录工作组着手建立各学科科研数据的元数据标准目录,以促进这些标准的应用,减少标准的重复研制。该项工作以DCC之前建设的学科元数据标准目录为基础,DCC和RDA围绕标准目录建设展开密切合作[23]。

第7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关键词:青工 物资管理 科研生产

一、成果背景:

我们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生产准备大队主要承担着全院30多个单位的科研生产物资采购、仓储保管及物资供应等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目前,科研生产准备大队现有员工20人,其中男员工8人,女员工12人。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油田内招子女工)8人,占员工总数的40%。作为科研单位物资管理的重要部门,实施物资流程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对全院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物流信息快速发展时期,青年员工已经成为油田物资行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物资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加之再过几年时间,单位老同志全部面临退休,业务管理出现年龄断层,年青同志需要接替物资管理重要岗位。重视青年员工的成长和培养,发挥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作用,科学、合理、高效地为油田的科技发展提供有利的服务保障,为研究院物资管理的未来发展建设一支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认真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二、成果内涵:

科研生产准备大队的工作专业性强、知识面宽,目前有材料采购管理、合同招投管理、仓储(保管)等岗位。8名青年员工分别工作在合同岗、仓储岗等岗位,随着行业物资管理步入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物流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对现有的物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市场经济给物资管理人员带来的新挑战,要让青年员工在3-5年的时间里,人人都能全面熟练掌握本岗位物资管理流程和全队其它所有岗位技能,接替老同志成为单位业务管理工作的骨干,从而解决业务年龄断层问题。我们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练兵竞赛”、“感恩成长”等多种形式,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步伐,引导和带领青年员工积极投身到为全院的科研生产服务,不断激发青年员工的岗位奉献精神和服务百年油田的责任意识。

实施过程:

一、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青年员工学知识、学技能、学管理,激发青年同志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热情。

2006年至今先后有10名子女工调入科研生产准备大队,年青化、知识化为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他们虽然学历较高,都在本科以上,可是所学的专业没有一个与物资管理专业相吻合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这些青年同志能够熟练地独立地顶岗操作,但是,岗与岗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业务流程衍接以及专业知识深度上的提高,始终是青年员工渴求以久的愿望。为尽早地使这部分青年同志承担起我院未来物资管理工作的重任,我们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有针对性地从青年员工的成长出发,精心为他们设计成才规划,在突出他们个人岗位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较好地促进了青年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和培养措施,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为了把师徒结对活动抓好抓实,队领导也把这项活动列入日常的管理之中,成立了“师徒结对”活动领导小组,班子成员专门指定一人负责主抓此项工作。同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工作措施,为每个青年同志建档立卷,并把这项工作与年度综合业绩考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保证师徒活动的严格有序管理。结合青年队伍的实际,队里及时召开师徒结对拜师会,一个师傅带2名徒弟,师徒共同签订三年协议,形成合同管理。

2、内培外学相结合,强化内功,汲取营养,为青年员工全面掌握业务基本技能提速。

从2010年物资管理全面实行ERP软件工作后,新的管理模式及新知识新内容直接冲击到物资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尽快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从强化基本技能培训入手,采取内培外学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青年员工的全面掌握业务技能提速。队领导按照每个青年员工三年轮岗一遍的目标,同时结合他们的岗位需要,从不同的学习培训内容上做好合理的人员安排。

师徒结对后,每对师徒都非常珍视队里安排的学习、工作、互助的机会。有的师傅深入库区,实地教徒弟操作,有的师傅手把手在电脑上指导训练,还有的师傅边干边做之时,不失时机地传递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方法较好地在师徒活动中发挥了引导促进作用。青年员工都能正确地对待和把握自己的每一个学习机会,他们专心致志,不断进取,经过实践的磨练,在物资管理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业务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优秀青年已经走上了班组长的工作岗位,同志都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所有的青年员工都通过了物资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考试,同志经过自身的努力,先后分别都取得了全国物流师资格证,就连去年刚调来的同志也能独立顶岗,并通过了专业技能考试。今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安排10名同志参加外部学习,举办员工业务培训班两期。有3名同志实现了2个岗位的轮岗计划,能够很好地胜任和完成队里交办的本岗位工作任务。

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进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通过学习培训,使青年员工在本职工作上由“熟练型”向“精通型”转变,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二、明确工作内容,突出以岗位练兵为特色的科研保障服务竞赛活动。

我们把教育和引导青年员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鼓励青年员工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好地应用到科研生产实践中,让青年在岗位竞赛中增长知识,磨炼自我,砥励成长作为工作目标。结合各岗位的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物资“仓储杯”岗位知识竞赛、“三比三看”为内容的仓储保管红旗评比劳动竞赛,以及评比“三大员”(优秀材料员、优秀保管员、优秀合同员)和“科研保障我为先、争当服务明星我最棒”的主题教育活动等等。

“三比三看”内容:

①“比服务质量,看服务快捷、高效,服务优质全过程;

②比完成任务,看物资供应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物资出库率,仓储保管保养;

③比安全生产,看物资质量合格率、仓储管理无事故”。

活动中,建立了仓储保管红旗评比竞赛台。每季度按照工作量、学习态度、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评比,并把竞赛结果做为年度评选先、优、模和奖金考核的依据。全体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全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在“科研保障我为先、争当服务明星我最棒”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还带领青年员工深入到全院30多家用户单位,通过“三走一访”(“走基层、走班组、走岗位、访用户”)活动,了解用户所需、所急、所难,增强青年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青年女工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掌握了仓储保管知识、合同管理知识、《合同法》相关内容和物资招投标等专业性能很强的业务管理。经过自身的努力,她通过了保管员技能专业考试及物流师资格考试,并在为科研单位的服务当中深受各级领导和基层单位的好评。2011年荣获研究院第二届十佳服务明星称号。

三、通过感恩教育,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地开展油田物资管理工作。

2006年招收的子女工,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在艰苦环境下的锻炼。由于就业途径、岗位环境、工资待遇、提干晋职等诸多方面与正规院校毕业签约的大学生们存在很多差异,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开始追求高品质物质生活,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甚至个别青年思想上的惰性、工作上的依赖性、生活上的攀比性、团队协作上的孤独性都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近两年,油田公司开展了“珍惜、感恩、回报”教育活动,队党、团支部借此契机,通过会战传统教育、社会捐资助学、宣贯《员工行为准则》等方式,加强了对青年员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的成长与大庆油田和研究院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和事业融入到研究院的实践发展中。

针对青年队伍的实际,我们从关心爱护出发,加强正面教育和激励。一是组织青年员工到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一矿206队和大庆油田科技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经验,进行会战传统教育。在206队的光荣榜上有一个青年也属于油田内招的子女工,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吃苦奉献。搞革新、小发明,在参加全国石油系统技能比舞大赛中多次夺得桂冠,不仅入了党提了干,还当上了油田杰出员工。艰苦的工作环境,磨炼了青工为油田敬业奉献的坚强毅志,光环荣誉激发了奋发向上的革命干劲。这样一个生动的学习典型,让青年员工深受教育和感动。在参观学习讨论中大家说,同样是子女工,不同的工作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我们为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是请老同志为青年同志上一堂生动的会战传统教育课。

党团支部利用“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党课之际,请老同志给青年员工讲物资战线的会战史,讲物资工作对油田发展的重要性,讲敬业奉献获得收获的喜悦,为青年同志上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团支部还组织青年员工召开向青年先进典型学习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进一步明确工作奋斗目标,端正工作态度。

三是开展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如剪纸、绘画、摄影健身以及志愿者行动等,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陶冶思想情操,为实现个人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是深入校园开展捐资助学,用爱心奉献社会,激发青年员工的社会责任感。自2009年至2012年我们先后带领员工到黑龙江省泰康县一中开展捐资助学,帮忙贫困学生家庭摆脱困境,这项活动已坚持了三年,目前,在我们帮助的贫困学生中已有一名同学考入了省重点高中。

五是建立亲情关怀制度,开展生日送祝福、节日送慰问、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的“温馨四送”活动。为每位过生日员工发送祝福短信;节日期间慰问有偿人员和退休员工;在员工生病或家中发生困难时,班子成员到场慰问;建立困难员工动态管理档案,为符合困难补助条件的员工办理困难补助。队党团组织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锻炼场所,利用工间操时间引导员工主动健身,提高员工身体素质。用心倾听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身体力行,排忧解难,用真情感动员工,凝聚人心。

参考文献:

[1]刘单.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8)

[2]柴艳娟.把握青年需求,做好青年工作[J].中外企业文化.2008,(12)

[3]仲波.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99)

[4]邓勉,盖琴元.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工作特点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9)

第8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2年5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7月17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5号予以公布,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出台背景及修订原则

2011年12月1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的条件和许可证颁发、管理的有关规定。为落实《条例》的新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对现行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进行修订。这次修订主要基于以下原则:一是使《办法》符合修订后的《条例》有关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规定要求;二是根据《条例》要求,进一步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的范围、调整对象、许可权限、程序、发证条件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起草过程

新修订的《条例》出台后,在前期调研论证、征求各地安全监管局和有关中央企业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7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起草完成了《办法》的修订草案,并通过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多次修改,修订草案逐步完善,最后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主要内容及修订变化

原《办法》实施10年多来,对严格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条件,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办法》是在原《办法》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修订完善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安全准入门槛。

原《办法》共5章28条,修订后的《办法》共6章40条,分别是总则、申请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经营许可证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条文增加较多的是发证程序和法律责任两章。

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关于适用范围的调整

《办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包括仓储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和城镇燃气的经营活动,不适用本办法。”这主要基于3点考虑。

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的规定,城镇燃气的经营被纳入该条例的调整范围。因此为避免交叉管理、重复许可,《办法》规定不适用于城镇燃气(含运输工具用燃气)经营活动。

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其厂区范围内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以及依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办法》第三条对此做了衔接性规定。

由于原《条例》未对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进行安全许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规范和加强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安全管理过程与方法。实践证明,原《条例》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的制度和措施,对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安全管理同样有效可行。这次修订时根据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办法》明确将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纳入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范畴,填补了制度上的空白,强化了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安全管理。同时,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践,《办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购买危险化学品进行分装、充装或者加入非危险化学品的溶剂进行稀释,然后销售的”及“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并经营危险化学品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关于许可权限调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2007]22号)中“对省级以下机关可以实施的,必须按照方便申请人、便于监管的原则,下放管理层级”的有关要求,考虑到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数量很多,都集中到省级或者市级政府部门办证,相关部门负担重,企业办事也不方便,而且目前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在机构设置上也已经健全,能够承担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颁发管理的责任。因此,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有关经营许可发证权限的规定,《办法》将经营许可证的颁发机关由原来的省、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调整为设区的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国家和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实施《办法》第五条第三款所列6类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审批、颁发;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办法》第五条第三款所列6类以外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审批、颁发。

关于发证的条件

为了进一步明确发证条件,《办法》将发证条件单列一章,在第六条中,从企业选址、布局、设备、储存条件、制度、管理人员资质以及安全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比原《办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此外,《办法》专门规定了经营剧毒化学品、带有储存设施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具备的特殊条件,设置了较高门槛,以加强对重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关于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衔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关于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办法》的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在经营许可证直接延期的条件中增加了“带有危险学品储存设施的企业,应当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证书(复制件)”的规定。

关于经营许可证的变更

根据10年来执法实践经验,《办法》的14~16条细化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的具体情形,规定了办理变更手续的时限,以及需要提交资料等要求。

关于行政处罚

修订后的《办法》,细化了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加大了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办法》对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法律责任给予了明确,规定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打非治违”重点,加大了处罚力度。《办法》规定了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条款并处罚款。

实施意义

第9篇:仓储管理的背景及意义范文

【关键字】典型工作任务 物流 课程体系

物流人才被称为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物流人才的总需求达到20万人左右。广西北部湾物流产业2010年物流人才需求总量约为62300人,到2015年将达到95800人。物流业急需大量掌握一定技能,有一定沟通能力,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胆地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系统的开发设计一套符合区域需要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同时也是迫切地。

一、物流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各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课程形式上纷纷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体改观甚微。由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等方面的限制,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物流管理的业务知识)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判断、领导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能(物流管理各领域的相关技能,如仓储盘点、入库管理、条码制作等)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

2、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

3、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4、从目前国内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看,认识实习、市场调查等巩固学生知识的环节过多,而学生动手实践或进行物流策划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过少。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环境的专业适应性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和价值

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能较好的解决上面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来的学科课程体系,以东盟及北部湾区域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根据工作任务的实施流程来设计教学单元。使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实际运营一致,将零散的学科知识按工作任务集合在一起,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典型工作任务是搭建在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立交桥。“做中教才是真教,做中学才是真学”,对于一个专业或一个职业,将来可能要面临哪些工作,把这些工作提炼出来,再分解成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涵盖进来、有机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散落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所以说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构想

1、构建服务北部湾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类专业课程体系

(1)与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依托“广西现代物流协会”及“广西国际货运协会”,对我省从事仓储、流通配送及国际货运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企业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对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等情况进行调研,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物流信息等职业领域。

(2)划分职业岗位,把物流职业领域划分为基层操作、职能管理、规划决策三个层次的职业岗位。并细分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

(3)邀请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分解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求。

(4)行动领域的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归纳出行动领域。

(5)重构行动领域并且将其转换为课程,在这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及职业成长的规律来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开发6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运输、仓储、配送、营销服务、货代报关、成本管理、信息处理等主要物流业务的工作过程,将《仓储实务》、《配送实务》、《物流营销实务》、《叉车操作与维护》、《国际货运业务》《物流信息系统》)6门课程确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重点加以建设。建设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

3、建设4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本特色教材

为适应新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实施的需要,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仓储实务》、《配送实务》、《物流营销实务》、《叉车操作与维护》4本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本立体化教材。在内容上突出工作岗位技能训练,在形式上每本教材配套有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案例集等资料。

4、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教学中鼓励以企业工作流程和任务为主线,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利于“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推行工作任务实践早介入,真正体现动手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5、构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确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考核和评价理念,推行综合性考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校内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全面衡量教学质量。

实训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和督促学生专业技能的积累。

6、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扩建物流仿真实训室3间。通过购置相关教学软件,使扩建后的物流仿真实训室能培养学生掌握运输、仓储、配送、货代、采购、供应链管理的操作,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和岗位工作内容。此外,进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和实训指导书的建设。

7、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现有基础上完成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并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课堂就是店堂,店堂就是课堂”的工学结合目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校外生产性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项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认为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彭华颖.工学结合下的高职物流校外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2]杨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