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17-02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 295

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2000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2001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2005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2006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2007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2010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2011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2014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2013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2011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1]。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门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2015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2],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3]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201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4],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5],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2-13,16.

[2]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53-54.

[3]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4]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关于印发《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函[EB/OL].http:///news/

第2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中职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50-02

一、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

1.完善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学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学校对原有的电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教师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室间间一套多媒体设备(含添置55寸液晶电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提供了保障。硬件建设,主要是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采取校企共建来实现。

2.建立组织机构

在加强学校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按照“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落实考评”的要求,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到保证和支持。领导小组对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部署,整体指导与协调。学校设有信息办,负责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日常管理、指导、考评等工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和专家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置职教新干线管理员岗位。

3.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制订并《新邵职业中专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新邵职业中专数字化教学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励与考核机制。为提高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对教师原创、上传的教学资源及素材采用积分的方法来兑现奖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的教师,学校对其课时津贴上浮20%作为奖励;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收集上,要求每位教师将每日上课使用的电子课件、教学用视频、试题集、电子教案等相关电子文档上交信息办审批,再由教师上传到个人空间,此项工作已纳入学校教学日常考核范围内。

二、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教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全员动员,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1)抓好教师培训

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在加强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师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学校实行“蹲点包片,责任到人”的办法,校级领导到各处室片区管理,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各专业教研组室、班级蹲点指导,形成人人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轮训、自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采取学分制的办法,教师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参加集体培训、抄写学习笔记和理论文章等途径,以每期修满24学分为合格。

(2)开展岗位竞赛

学校通过以赛促练,以评促建,分计算机专业教师组、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文化课教师组、后勤事务教师组先后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试、课件制作竞赛、优秀课件评比、教学资源上传下载利用率评比活动。

(3)实施课题引领

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资源开发管理与整合研究》、《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和论文评选,通过课题引领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促进他们专业发展和成长,并构建基于课题研究和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机制。

2.注重特色,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先进,按照“自主积累、网络采集为主,购买为辅,开发为补”的思路,通过抓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和“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审批、、维护、整合,实现了资源模块化,并不断完善。

(1)自创特色资源

学校借助省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在精品课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资源分为若干核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依据统一栏目框架开展课程资源收集、规划、整理、上传、,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2)引进优质资源

学校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购买了Pro/E 、CAXA-ME、solidword 、CAD/CAM、宇龙数控仿真软件、金蝶ERP等仿真实训软件作为资源,与企业或专业人员联合开发资源来补充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学校还通过参与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申请参研与使用优质资源。

(3)网上整合资源

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整理,然后加入资源库中。其次把学校积累的纸张载体资料、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可以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包含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和素材四个部分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专业资源包括专业介绍、专业带头人说专业、行业标准、专业调研报告、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负责人说课、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实训项目、习题集、教学案例、图片及其他。企业资源包括企业介绍、实训实景视频、新技术介绍、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企业文化等。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等。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千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3.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服务学校各部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各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加快,依托“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整合、共享和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构建一个可以提供中职学校师生“能用”、“好用”、“够用”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晓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吕少华,刘庆治等.浅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规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第3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技术;SA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073-02

1 昆山二中专原网络中心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昆山二中专)校园网始建于1997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基本覆盖了教育教学、实验实训、教师办公等区域,形成了高速、安全、可靠的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全交换校园网。随着网络技术地快速发展,网络设备的不断更新, 2004年对中心机房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更新,更换了核心交换机和服务器,但此后除部署“一卡通”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之外,一直没有针对其他软硬件进行全面的升级,导致大部分设备因使用时间过长,无法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求。原中心机房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无法启动。服务器等设备保修期一般为三年,三年以后可以申请续保两年。五年后,设备生产厂家一般不再提供相关服务,中心机房大部分服务器使用寿命均超过五年,无法得到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没有保障,这些服务器普遍存在硬盘损坏、光驱损坏等故障,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应用的正常提供。

2)服务器数量较多,管理难度较高。原中心机房一共有12台服务器,包括戴尔(DELL)、惠普(HP)、IBM等品牌,这些服务器所安装的操作系统更是五花八门,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Red hat linux、CentOS、Fress BSD、Windows XP等。不同的硬件品牌、不同的操作系统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特别是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很难找到配置相同的服务器来替代。

3)没有统一的存储备份,服务器数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中心机房的服务器均独立存在,没有统一的存储服务器。每种应用的数据只保存在某台服务器中,当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如无法启动或硬盘损坏等)时,里面的数据很难恢复,2013年1月损坏的Dell 4600服务器的中部分数据至今未能恢复。事实证明,仅仅依靠单台服务器做RAID备份或每周将数据备份至移动硬盘的方法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必须有一台存储服务器做实时、异地备份。

4)服务器使用效率低。中心机房的12台服务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CPU,大部分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均低于5%,极大的浪费了软硬件资源。

考虑到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学校申请创建高水平现代化中职学校后,资源中心、协同办公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系统都将逐步实施,同时学校原有的应用,如教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服务、校园网站、电子图书服务也将进行升级改造,新应用的部署和原系统的改造,将产生大量重要的、过程性数据,因此必须通过单独存储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

2 虚拟化、SAN网络存储技术简介

所谓服务器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服务器,每个虚拟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服务器的工作效率。VMware公司在虚拟化和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该公司的vSphere 是业界领先且最可靠的虚拟化平台,vSphere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底层硬件分离出来,是一款可以独立安装和运行在机上的系统,不需依存于宿主操作系统之上,选择该软件可以更简单、更灵活、敏捷解决服务器虚拟化问题。

SAN是一个集中式管理的高速存储网络,可被用来绕过传统网络的瓶颈,它支持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的直接高速数据传输。SAN存储区域网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的高速光纤存储网络,这种网络采用高速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SCSI-3协议作为存储访问协议,将存储系统网络化,实现真正的高速共享存储,同时可实现平滑简单的扩容要求。

3 网络中心升级改造具体方案

为了彻底解决原网络中心存在的问题,适应学校的新发展,2014年和2015年暑期,学校分二期对中心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存储中心及虚拟化软件,有效地整合了相关资源,同时确保了资源和应用的安全、稳定运行。新的数据中心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新数据中心首先增加四台高性能服务器,在内网区域(Trust)用三台DELL R720服务器(16根8GB内存、2颗六核至强CPU)通过VMware vSphere软件构建一个虚拟化集群系统,外网区域(DMZ)采用一台DELL R720高性能服务器实施虚拟化,同时采用一个原有的性能较高的旧服务器对所有的虚拟机进行VC中心的备份。内网三台服务器协同工作保障了业务系统的高性能运行,同时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来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通过虚拟化集群技术实现了内网任何一台物理服务器宕机或损坏时,另外一台服务器可以接管其上面的业务系统,不会造成应用停机,确保服务器的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另外,外网区域通过原有的服务器对新服务器进行容灾备份,可以保证外网服务器如果出现故障也能得到及时的恢复和切换,进而确保学校对外服务的正常提供。

配置二台DELL光纤存储交换机和一组存储盘柜,构成双机冗余SAN存储交换网络,确保物理网络的安全,可以避免因光纤交换机故障导致服务中断。内、外网区域所有服务器通过光纤存储交换机实现了与光纤存储设备的高速连接,存储为应用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保障。此外,光纤存储易于扩展,当信息量增加时,可以直接添加硬盘来进行扩容;另外,配置一台现有存储主柜的扩展柜,用于对目前的存储容量进行进一步的扩容,保证有足够的容量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业务扩展需要。通过SAN网络存储可以动态扩展磁盘容量,允许多台机器同时访问。有效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符合未来虚拟化发展趋势。数据中心新增设备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4 新数据中心运行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升级改造,新建的网络数据中心成功实现了统一存储、内外网自动备份、高数据安全性、服务器虚拟化,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对于原网络中心,其性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1)服务器数量大幅减少,使用效率全面提高

新数据中心建成之后,物理服务器的数量由原来的12台减少到5台,但虚拟机的数量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6个,平均每台物理机上部署了3~4个虚拟机。4台DELL服务器共512GB的物理内存理论上可以创建上百个虚拟机,因此,仍有相当大的使用空间,可以满足五年以上的应用发展。另外,物理服务器数量的减少,占用空间、电源的消耗也随之减少,达到了绿色、环保的效果。

2)服务器管理难度明显降低,新应用部署简单快捷

服务器实现虚拟化后,通过VMware vSphere Client客户端软件可以对所有的服务器进行远程、集中管理;且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各虚拟机之间切换灵活;通过“摘要、虚拟机、IP池、性能、警报”等选项卡可以对服务器进行资源分配查看、权限分配、实时性能监视等具体操作等。通过“新建虚拟机”可以快速安装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和新的应用;通过虚拟机克隆、迁移等功能可以实现虚拟机或应用的快速复制或迁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可以给虚拟机灵活的分配CPU资源,内存、硬盘空间,虚拟网卡数量等,不受物理机的限制,同时避免了物理机上安装系统的硬件限制、兼容性要求以及资源的使用不平衡等问题。

3)服务器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保障

内网服务器的虚拟化集群技术实现了任何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直接接管其应用;存储盘柜中的硬盘采用磁盘阵列技术(RAID),可以避免因硬盘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或应用中止现象,确保服务器上应用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双光纤交换机的冗余部署既实现了服务器与磁盘高速连接,也避免了交换机的单点故障,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荀莉.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

[2] 张祺午.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 2011(12).

[3] 郑鹤锐.浅谈中等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9).

第4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当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广泛重视,江苏省常州市诸社区居民学习十分高涨,他们也热切盼望学习方式更加自主和有效,学习安排更加灵活和便捷,学习内容更加多样和丰富。在传统教育中,融入新媒体学习,为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常州也是社区教育引导城市之一,于2014年开始打造“常州终身教育在线”改版升级工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工程、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程、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工程四大工程,全力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力争在2016年30%的镇、街道建成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目前,从常州市2014年的数字化学习社区推进来看,常州市的数字化学习推进状况良好,根据《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意见》,就获得11家的单位申报项目,根据最后的考评,以包括天宁区青龙街道的8家社区依托良好的学习装备条件、注重应用的基础上,获得2014年常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此次评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广大社区注重信息化运用。根据笔者参与的课题组的《常州社区居民学习需要与社区教育数字化程度现状调研报告》来看,常州社区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采用新媒体学习”效果更佳,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上网学习会越来越受欢迎,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会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会成为社区居民、信息技术、社区教育共同推进与发展的成果,也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学习的重要路径。

二、新媒体应用于社区教育的实施途径

广义的新媒体学习是学习者在新媒体的作用而发生影响的过程,狭义的新媒体学习是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化学习以及网络化学习。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学习者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学习,本文所讨论的新媒体学习主要是指狭义的新媒体学习。系统化的新媒体学习需要社区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并进行针对式服务。所以,硬件设施与推广服务就成为新媒体学习应用于社区教育的两大重要条件。其中,新媒体学习的硬件设施除了基本的网络平台,也需要系统的学习资源,推广服务包括新媒体环境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系统支持服务。

1.学习平台的搭建在新媒体飞速发展之时,各种互联网纷纷建设,诸多网站、微信讯息都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多多少少能提供一定的学习功能。但对希望得到实质性教育的社区居民而言,一般化的数字网站往往功能局限。社区要提供相应的整合式的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特定的服务。目前,在常州地区,常州市级层面提供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各直属区,包括钟楼区、天宁区、新北区、武进区、戚墅堰区都纷纷开通了区域式的终身学习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新媒体服务。新媒体教育应该做好一定的需求分析,做到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保证居民学习的方便与快捷,不要降低社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数字化学习应该一般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与作业、测评、互动等多项功能,包括学习资源、名师答疑、学习测评、相互评阅、交流互动、个人设置等多个环节。

2.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新媒体学习资源是新媒体教育成功的重要硬件保证,也是社区居民进行新媒体学习的一大基石。社区大学设立信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终身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和管理、服务信息渠道。[4]常州市教育局也意识到学习资源的重要,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推出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里的资源涵盖了道德讲堂、文化素养、现代生活、教育辅导、职业技能、休闲娱乐六大资源,其中既有生动的教师讲课视频,也有不少课件、文字材料。对于整个社区新媒体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常州仍然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还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大市的网站来看,资源较为丰富,但就各区来看,并不是每个区的资源都十分丰富,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新媒体资源建设各个区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不过正因为新媒体资源的共享性,优质资源仍然能互通有无,相互共享。在建设学习资源库时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目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的资源较多,但也存在个别资源较为粗糙的情况,因此,资源进库需要一个良好的评价体制。目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上大部分资源对社区居民很实用,当然也存在少部分资源中,教师讲授过于抽象,不符合社区居民需要,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体系;另一方面,社区新媒体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教育力量参与,并不断扩充资源库。

3.教学方式的支撑新媒体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当前的社区学习者打造了优良的新媒体学习环境,但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方式支撑。教师在通过新媒体平台给社区学习者讲课时,要特别注意和一般给在校学生讲课不同,因为社区居民往往来自不同的社区群体,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养、职业经历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人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自身的学习需求也不同,相应的新媒体学习探索也不同。经过2014年的有意识的方式探索,尤其加上2015年名师社区联合工作室的推动,目前常州也已经基本具备几种社区新媒体学习方式:自主新媒体学习方法、讲授式新媒体学习方法、合作型新媒体学习方法、活动式新媒体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社区居民、不同的讲课内容、不同的教师特长等进行比较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4.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是能够保证社区的学习者顺利完成新媒体学习,同时保证学习质量效果的重要组织条件。学习支持服务是在市教育局、网站平台、市社区合作教师、相关管理人员等诸多人、物支持下进行的。所以,当前的社区教育基本分为以下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1)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宣传资料进行推广;(2)培训,对一些不会使用新媒体的群众进行新媒体培训服务;(3)导学,教师直接针对社区居民学习进行指导,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4)热线,提供专门的电话、邮件、贴吧、QQ服务,并对常见的社区学习者不懂的问题进行归类;(5)评价,建立一定的学习归档制度,对擅长进行新媒体学习并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2013年,常州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培训一结束,为鼓励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积极使用新媒体进行培训和学习,常州市财政局就评出了“常州市2013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优秀奖”,通过各直辖区县参加培训的比例、考试总成绩、考试成绩相同情况下的累计在线学时等进行评比。这种奖励目前在常州各社区新媒体学习中使用还并不多,应该大规模进行推广。

第5篇: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年年抓、重点抓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对杭州市中小学教育收费情况的调研,试图从学校本身存在的困境和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心理出发,从教育收费管理部门职能发挥方面来分析、论述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不规范甚至部分部门、学校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如何积极应对、发挥作用。课题组认为,除了体制性的问题、社会综合性的问题以外,教育是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和保护都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造成中小学在收费问题上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明朗、措施不得力。无论是部分地方政府行为,还是学校内部管理,或者是学生家长的心理反映,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中小学教育不规范甚至乱收费问题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因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而较长时的存在。

一、杭州市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近年来,杭州市根据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治理教育乱收费放在全市纠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加大从源头上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了规范收费行为,近年来,杭州市先后转发和自发了有关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的十几个文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教育收费方面的精神,清理现行的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的收费项目。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合力,同时也研究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如,杭州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专门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对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等重点、难点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在杭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通知》、《关于杭州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确实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代办服务项目,为此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56号令)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教计[]163号),杭州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办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为学生提供代办服务行为。为进一步增强规范收费的自觉性,强化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措施,杭州市教育局每年与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学校分别签订了《规范收费责任书》,明确了收费工作的领导责任,将规范收费工作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和中小学校长年度考核目标,列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范围。9月,杭州市监察局、教育局、纠风办出台了《杭州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规范收费责任及违规处理办法,把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具体化,使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2月份,杭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分管市领导在会上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月份,杭州市教育局和教育工会一起组织对部分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6月份杭州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各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有关高校分管领导到杭州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接听热线电话,及时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难问题。杭州市教育局先后在学校(单位)基层干部会议、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基层干部读书学习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上级有关收费工作政策,对学校进一步加强收费工作的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工作要求,并重申了有关纪律。秋季,杭州市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实行了第三轮教育收费的轮查工作,对违规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推行校务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

在强化规范教育收费的同时,注重宣传和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每学年开学前,学校通过公示栏、校务公开栏或印发收费联系卡等,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杭州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统一印制《杭州市区中小学收费联系卡》23.3万张,开学时及时发放给每位家长,接受家长的监督检查。在物价局检查分局的监制下,杭州市教育局统一印制了《杭州市区教育收费公示栏》880张,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统一向社会公开教育收费依据、项目、标准和范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查字典 域网加大公开的力度。市属高校均实行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杭州电大还 编印了《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汇编》,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宣传。各级纠风办、物价局、教育局、财政部门都公开了教育乱收费监督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的投诉咨询。

(三)加大教育乱收费检查力度,严肃处理教育乱收费问题

每年杭州市都要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活动。通过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对全市教育乱收费情况重点检查的工作部署,采取交叉检查、下查一级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并及时受理群众关于教育收费问题的投诉。

近年来,杭州市通过扎实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严肃查纠各种乱收费行为,确保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教育乱收费的责任追究力度,对各种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并严格按照《杭州市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试行)》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杭州市教育局制订了《杭州市教育系统反腐保廉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将加强财务监管,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坚持学校(单位)所有收取费用进入财政专户储存,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收费票据监管制度和资金储存、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捐资助教款财务监管。

杭州市教育系统先后组织98个检查组,检查学校673所,重点对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对下发的《关于杭州市区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择校”问题的会议纪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设立举报电话29部,全市教育系统共接受群众收费方面的投诉电话466个,投诉中大量的是咨询性的电话,属于教育乱收费、违规收费的举报反映问题36件,其中大部分已得到处理。如某重点中学违反规定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款,及时予以纠正,退还了所收的赞助款;某民办学校违反规定收取军训费,杭州市教育局督促区教育局进行了处理,退还多收款项。

杭州市物价局投诉电话“12358”,1—8月份受理教育收费咨询和投诉439件,其中投诉举报51件,咨询388件,与同期相比,咨询投诉件下降51.25%;投诉举报件下降72.55%。总体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群众对收费问题的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治理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规范教学行为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精神,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制定并签订了《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书》。强调开展任何形式的暑期教育活动,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原则上不收费,未经批准收取的各种费用,必须全额清退;并重申任何中小学校均不得利用假期给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上课,任何社会办学机构均不得利用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补习或高考(中考)复习;要求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检查和指导,坚决纠正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五)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除接受省市转移支付的资金外,得到中央、省市补助教育专款3896万元。杭州市财政对贫困县(市)农村基础教育扶持主要通过教育帮扶工程,定向定额给予补助。-,杭州市计划筹措3500万元对口支持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其中市本级和六城区每年筹措600万元,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每年分别筹措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实施3年间,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累计改造危房项目89个,改造校舍建筑面积158109平方米。开始,杭州市教育局每年在市本级教育帮扶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等地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到年底,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桐庐县、临安市和建德市的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344所,改厕建筑面积7813平方米,投入资金1051.98万元;淳安县60%的农村中小学完成了改水改厕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省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杭州市的顺利实施。现杭州市已完成了—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编制工作,计划食宿改造面积约为44万平方米,估算金额4.2亿元。

为了提高杭州市农村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市、区县(市)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杭州查字典 域网顺利建成,13个区、县(市)有100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接入杭州查字典 域网,且大部分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建有学校网站。各区、县(市)也建成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和均衡化。,全市小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12.47人/台,中学生计算机拥有率为8.29人/台,中小学生计算机平均拥有率为9.7人/台,学生计算机拥有率居全省(18人/台)前列。

目前,杭州市己普遍实施教育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资助和减免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费用。1月,杭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入学收费减免和补助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实行教育资助券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通知》;,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不断完善教育资助券、人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扩大享受教育资助券补助对象的范围。,全市共有3.3万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1480万元,,全市共有53117余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2140万元。同时实行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工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落实市本级和区、县(市)外来子女义务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妥善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42号),提出市和各区、县(市)政府原定的提高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每年提高若干百分点的政策延续到,杭州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定增长。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7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19.7%);占财政总支出(195.63亿元)的比重为19.80%,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4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7%,占财政总支出(238.33亿元)的比重为18.28%。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核定范围,各区、县(市)分别确定了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据统计,杭州市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78.85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为三类地区);农村最高为530元(西湖区),最低为180元(淳安县和建德市),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180元)。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城镇最高为810.04元(下城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农村最高为655.01元(江干区),最低为240元(淳安县),达到省核定的三类地区定额标准(240元)。杭州市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增长了38.13%,其中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9.50%;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45.56%,其中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增长了66.46%,杭州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或超过省核定的定额标准。

杭州市教育局、财政局、统计局还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和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标公布办法》,建立杭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公告制度,加大了社会监督力度,进一步推动落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杭州市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区、县(市)级财政统发制度,将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发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实现了区、县(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并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依法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

(七)均衡发展,着力治本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问题,杭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一是集团化战略稳步实施。自,杭州市积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杭州市教育局对全市名校集团化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现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团51个,成员单位达185个。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呈多样化趋势,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了优质资源,为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打下了基础。二是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活动。为了实现城市优质教育向农村地区辐射,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杭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区部分优质学校充分发挥其师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中小学开展结对互助活动。结对互助的主要内容有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培训,联合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师徒结对,师生结对和生生结对等。全市己有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此项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了办学水平,使更多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城乡中小学校结对互助活动是实施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的又一实现形式。三是通过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满足部分学生的择校需求,逐步实现“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据统计市区有民办中小学47所,弥补了杭州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择校引起的教育乱收费,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经过这几年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上级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决策和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治理教育乱收费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更加主动,措施更加有力,制度更加健全,收费更加透明,因此乱收费案件的数量、乱收费的金额逐年下降,群众对教育收费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二、部分地区学校存在教育乱收费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

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发改委、各级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工作,查处了不少违纪、违法问题,中小学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教育乱收费问题依然存在,涉及学校乱收费的投诉仍然是教为集中和强烈的问题。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在个别地方为什么屡禁不止,其根源究竟在哪里?课题组通过深入调查,杭州市部分地区学校还存在一些教育乱收费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部分地区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课题组在教育收费调查过程中仍然发现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较多,盲目择校,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招生工作,也为乱收费埋下了隐患。

2、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学生假日活动不规范。有的地方开展学生假日活动,名义上由社会力量组织,但实质上仍由学校组织,以原教学班为单位,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引起部分学生家长的曲解。

3、个别学校确实还存在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的现象。

4、个别地区教育经费不足,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此外,少数学校代办收费不够规范,学生保险仍由学校或教师统一代办;个别学校收费未及时开票,有的开票不够规范。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杭州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市纠风办、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了多次的杭州市治理教育乱收费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的教育乱收费主要问题是:

1、收取捐资助教款。其形式在高中阶段主要采取以借读生、挂读生的方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跨学区择校的学生违规收取捐资助教款,此款一般上交市财政专户或人民教育基金会。

2、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项目。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的通知》(浙政[1994]2号)的规定,其中,教育系统的军训费被列为取消项目。经查,全市部分学校仍然在向学生收取军训费,、还有部分学校向学生收取该项费用。如:市区某中学向学生收取160至170元不等的军训费。

3、有关行政部门越权出台收费项目。一是有些地方教育系统内部出台文件,要求下级教育业务各部门收取费用。如某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收费。如:某市镇政府根据上级政府([]33号抄告单)向全校学生以每生50元的标准收取学校危房改造金。

4、超范围列支代管费。根据浙江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坚决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的通知》规定:代管费的开支范围为课本费、音像教材费、作业本费、讲义费以及班会费共5项,但实际情况是:资料费主要是由各市、区、县(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业务部门下发学校资料后收取。如:业务部门以3.5元至4元/份(套)、6元/盒(磁带)的标准向学校收取教学质量监控试卷工本费;学校又把此项费用向学生收取。某县某中学,将老师外出考察学习的5700元费用在学生的代管费中列支;有的学校将原本不属代管费列支范围的报刊费、饮水费也列入代管费中开支。

5、自立项目收费。如:某区一所职业高中,以143元/生的标准,收取高职生辅导费;杭州某高校未经批准,自行出台政策,以60元/学分的标准向要求重修或选修专业课以外课程的学生收取学分费。杭州某高校以120元/生的标准,向部分休学的成教类学生收取休学管理费,秋季该校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名义,向部分专升本学生以1万元/生的标准收取学费。

6、重复收费。如:某业务部门以2元/本的标准,向学校收取毕业证书工本费,而学校又以2.5元/本的标准向学生收取毕业证书工本费。又如:按照浙江省物价局的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可向学生收取20元/生·学期的信息费。同时规定:已收取借读生费的,学校不应再收取该项费用。但部分学校仍然在收取此项费用。秋季,某区某中学,对该校300多名借读生重复收取杂费,标准是:130元/生。

7、其他收费不规范行为。①本应该体现“自愿”原则的学生保险费、生活用品、体检费、校服等,全市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学校方面为了学生考虑,以上几项费用事先都进行了招投标,价格也比较合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费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学校没有体现学生的“自愿”原则,在开学之初将这些费用与学费、杂费一起上缴学校财务部门。再由学校统一交给各相关单位。②跨学期向学生收取借读费。如:部分学校将规定按学期收取的借读费按学年收取。③以损坏赔偿为名收取押金。某区一中学,以50元/生的标准,向住校学生收取寝具押金。有的还提高标准收费。,某区一所小学对参加放学后活动的942名学生收取(放学后活动点收费)50元/生的费用,而标准应是48元/生。④“三限”政策执行不规范。根据浙江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收费管理的通知》(浙价费[]43号)的要求,从秋季起,对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杭州市物价、财政和教育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内部制定了收费标准,但从检查情况看,还是存在执行该政策不规范的问题,某些学校在招收择校生时各自为政,擅自扩大招生数额,超规定比例20%等。

(二)课题组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1、管理与使用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学教育质量,是造成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内部因素。

在教育系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基本建设靠附加,教师工资靠财政,办公经费靠直管。”直管经费是有限的,主是靠争取,争取多少或争取不来,必然影响办公经费的开支,不足部分怎么办?农村教育费附加取消后,乡镇对中小学基本建设的投资空缺,学校设施维护经费发生困难。教育部门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从学生那里收取的学费、杂费、代管费等该用在什么地方,标准是什么,细到了每个人头。财政部门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也有明确规定,按照学校等级、类别来核定,民办学校的收费教育收费管理部门也有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造成一些经费挪用,短缺的部分经费则转嫁到学生头上。

课题组对全市中小学及幼教的经费开支情况作了调查,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情况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一是代管费不按规定使用。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代管费开支内容为课本费、音像教材费、作业费、讲义费、班会费五项,单独核算,多退少不补。但学校把上面“两报一刊”的任务摊派到每个学生头上,每人在20元左右,多数学校代管费超支;也有的学校对节余的代管费不退还学生,对超支的部分则计入下学期代管费中开支。

二是以开办实验班为名向学生搞赞助。一些学校已申请开办了实验班,但在经费没有来源、收费标准不提高的前提下,向学生收取赞助费。以某镇中心小学为例,开学之初向部分学生收取赞助费300元至元不等,用于购置多媒体设备。高中学校赞助的对象更普遍,费用更高。

三是以毕业班的名义进行暑假补习,收取补习费。对于高三学生,考虑到明年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允许高三年级学生暑期可以进行补习。但从有关部门检查情况看,学校在高三学生补习的同时,也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参加补习,收取费用。

四是对专项经费不专项开支。高一新生每年军训有明确规定,除交通费、伙食费和交给基地必要的费用外,不得增收额外费用。但有的学校对多余的费用不退还学生,而用于老师补贴和学校招待。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管理不严,收费情况比较正常的学校,经费管理、使用比较好,相反乱收费越是严重的学校,管理越是混乱。另一方面,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对学校经费使用监督不到位。中小学的经费使用每年向当地的政府送报表进行审核,财政部门只对财政拨款部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而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只有靠教育收费管理部门通过检查进行监督,无疑给教育收费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2、地区与待遇的反差引起学校及教师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是造成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客观因素。

在课题组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挑地区、学生挑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想留在大城市,不愿到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县(市);一些在农村偏远乡村的教师想办法调到城市;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外地读书,前几年杭州某一个县就有大约200名学生在宁波、诸暨、杭州市区、富阳等地学校读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生源紧张,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心理失衡。

一是地区间的反差。现在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那就是越是基层条件越艰苦,待遇越低,相反在城市、大城市条件越好。这种反差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些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差,对教师的工资补助不到位或标准比较低,对学校的支持力量明显不足,学校的一些教学设施、设备差,教学质量跟不上。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生源严重不足,某中心学校(含小学、初中)的学生只有五、六百人,而且近几年因一些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等原因流失学生在五、六十人以上,造成学校经费来源紧张。另外,农村贫困生相对集中,学校又得免去这部分学生的学费,增加了学校的困难。虽然浙江省各县市教师工资统一由区、县(市)财政拨款,减轻了乡镇负担,较好地保证了教师工资的发放,但偏远乡镇的学校教师困难比较多,一些年青教师对象难找,个人房子买不起。因此有门路的找门路,有关系的托关系,想方设法调到交通方便、工资待遇好的学校。为此,一些学校为了能够留住教师,除了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也尽力争取一些经费给教师增加补贴;实在争取不到的,也只好从学生身上利用各种名义多收费用,以弥补不足。

二是学校之间的反差。主要是指收费方面,同样是公办学校,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反差是比较大的。高中学校可以实行并轨收费,部分可以用于学校建设,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分数的高低来划定所缴费用,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高考班补课、辅导增加收入,无论在基数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是义务教育的学校所不能及的。另外在经费投入方面,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的资金比率是比较高的,因为高等教育可以直接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到区、县(市),政府、教育部门重视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也比较多,无论是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还是教师待遇、师资力量,都是本地区最好的。而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种普及性教育,不能直接体现成果,而且经费需要本地区自行解决,这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县市来说,困难比较多,经费解决始终不能到位。

3、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造成中小学教育乱收费的外在力量。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学校教育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的人格、一定的技能、成熟的个性为主要方向,偏离了这个方向,将遗患无穷。而政府,代表政府的教育收费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和学生、学生家长必然担当起监督者的作用,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离教育健康发展方向的做法提出质疑,以保证教育者的良好行为和被教育者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被监督者的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职员工,则以教书育人为本,实现其应得的待遇和价值。如果一旦被监督者的力量介于监督者之间或超越于监督者之上,被监督者就不把心思用在教书育人上,想方设法谋取自身利益,那么就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甚至影响到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这种力量对比始终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监督者利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套取各种费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是为了孩子好,都愿意多缴费用。对此,有的学校也想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但也有学校借此盲目开办所谓的兴趣班、辅导班,以素质教育的名义收取学生费用。有的学校的教师为了增加额外收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单独辅导上,收取每小时20至30元不等的辅导费,而放松了课堂教学。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长,对学校几十元、百十元的收费也不在乎,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到区、县(市)重点学校就读,不惜多交1万至2万元甚至更高的赞助费或插班费,导致学校收费层次不断提高。

二是被监督者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无形中给学生家长施压。学校对于学生及学生家长有一种独有的权威性,再是学校以地区划分,学生入学则以户口为限,学校之间转学要交一笔费用,农村户口的学生到城镇则需要借度费或赞助费。一些学生家长特别是家住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收费较高有意见,但又不知是否是乱收费,即使知道收费不合理,又鉴于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在这个学校就读,因此也只好默认了。另外,一些学生家长经济条件相对宽松,对学校的一些“礼节性的收费”,碍于面子也只好交费,比如赞助费之类的收费。

三是被监督者以“投资回报给社会”为基调,不适当地实施赢利行为。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办学都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但投资教育在地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有许多优惠条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教育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私立学校的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一些高收入阶层把子女送到贵族一类的学校就读,一方面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则显示自己的财富。而投资者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奥妙,从中获取收入。在有的人眼里教育产业的收入不叫“赢利”,而叫“回报”。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一些由政府投资开办的学校,也借新学校的建成,高收费用,多收费用,一方面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则用于提高教师工资。在他们看来,既不贪污,又不挪用,收取的费用都用在了教学上,给学校乱收费找来了“合法”理由,这也是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被监督者借教育是“公共服务产品”,向监督者讨说法,逃避执法部门的检查

由于一些区、县(市)财政困难,教学经费不能全部到位,使学校乱收费有了借口,地方政府对一些学校的乱收费问题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对查处的违纪、违法问题只能对事不对人,多是以告诉为主、以退款为多,而且只是部分学生。一旦教育收费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学校则找到政府主要领导说情,避开相关部门,使一些比较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得不到有力的惩处。

中小学教育乱收费问题是在一种复杂环境下生存并且存在一定市场和空间的,不单单是收费问题,还涉及到体制和整个收费环境。解决这一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收费管理部门所能包揽的,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特别是政府、社会的支持。作为政府要加大对教育有关税费的征收和拨付力度,使学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以维持正常的教学开支。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系统内部的监管,严把财务关,截堵不合理开支和挥霍浪费,使原本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学校、用于学生、用于教学。但教育收费管理部门作为查处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行为的主要力量,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的对策

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行为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和任务,当务之急,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领导,强化法制观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治理乱收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教育这项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未来事业,事关党群关系的大事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大局出发,做到“严格管理不护短,令行禁止不走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收费政策法规的学习,深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乱收费的危害性,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收费政策,自觉抵制乱收费行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每年的适当时机或有关新的收费政策出台后,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总务科(处)等负责人进行必要的法规和政策培训,以增强法规意识和提高政策水平。

(二)加强宣传,提高政策透明度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对国家的各项教育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与“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宣传《价格法》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收费政策、项目和标准,做到家喻户晓,增强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学校在收费时,应自觉做到合法收费、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接受上级专业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学生和家长要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对学校不按国家规定的项目收费、收费不开票或票据不规范等行为,应予以坚决抵制,并积极主动地向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配置中小学校,该撒的撒,该并的并,进行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因地制宜办学,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的规模效益和职能作用。二是各中小学校也必须深化内部改草,倡导勤俭办学,实行教师上岗聘用制,打破教师终身制,同时,精简人员,减轻财政负担。三是完善民办教育收费的管理制度。自从允许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主确定收费标准,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了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扩大了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宽松的收费政策环境,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如“校中校,一校两制”的情况存在、对培养成本的组成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使问题更加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行为。

(四)规范择校及择校收费

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解决教育质量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尚需一定时期。但目前,对于普通高中的择校及其收费问题,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三限政策,课题组认为:只要规范操作,增加透明度,还是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