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资源优化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源优化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源优化的方法

第1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力施工型企业;关键链;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0-2

0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市场化竞争也日趋激烈。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开始步入了各行各业高速建设与发展的白热化阶段。尤其是电力施工型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呈现去地域化、跨行业性等特征。面对几何级扩张的市场背景,传统的企业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与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电力施工类企业内部多项目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1]。多项目管理思维方式的引入就是帮助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的高度来衡量项目管理活动,其核心管理内容就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

作者所在的企业是隶属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电力施工类企业。该企业主营300MW及以上大型燃煤、燃气、核电机组的检修、维护、改造和技术咨询、培训业务以及各类工业锅炉、管道、地铁工程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试验。本文以该企业为例分析企业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模型。

1 电力施工型企业管理现状

国内电力施工类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企业。一类是以承接电站设备检修及日常维护项目为主;另一类是以电厂基建与设备安装为主。随着电力体制的逐步深化改革以及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入,该类型企业的管理体系设计通常以所承接的项目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以遵循业主意图及与签订的合同的条件下为业主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一般而言,从项目施工阶段开始作为一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起始,项目验收交付业主确认作为项目终止完成。因此,电力施工型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企业资源约束下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电力施工型企业面临的市场正呈现几何型扩张的趋势,然而行业内部技术核心骨干人员成长的速度却相当缓慢,甚至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与承接项目倒挂的现象。因此,目前面临较为紧迫的问题正是资源配置效率偏低,尤其体现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方面。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上述两方面之间的激烈矛盾日益凸显,暴露出了不少行业体制变革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企业内部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已然成为H公司的管理新课题。

2 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的流程介绍

电力施工工程项目无论是电厂基建类项目还是机组检修与日常维护项目都要求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项目执行过程中几乎每个分解后的任务工序都有非常强的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大部分的任务都有规定的紧前或紧后任务,不能随意变更。在这样的行业特性下,本文选择关键链技术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因为关键链技术的核心首先是关键链的确定,也就是项目分解后各个任务之间逻辑关系的确定,同时关注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资源流向与约束。其次,是设置项目缓冲,在关键路径中设置合理的缓冲时间来减少突发性任务带来的干扰,从而稳定整个链路。

电力施工型企业在多项目管理的背景下,本论文设计了基于CMMP的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模型,详见图1。多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循环应用模型中设计的三个阶段来实现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实时动态化管理[2]。

2.1 识别多项目群中的资源需求

首先,多项目管理团队结合项目集群内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并确定各个项目的进度计划;其次,估算各个项目所需要的资源种类与数量;最后,将各个项目的情况统一到同一时间轴上来确定各种资源需求的时间点与总的需求量。

2.2 分析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约束

多项目管理团队完成了多项目群中的综合资源需求后,就需要对这些资源需求进行详细分析。这个时候就开始正式引入关键链管理思维,首先确定各个项目的关键链并建立起项目与项目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其次,通过这些项目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来识别各种资源需求产生的冲突,并得出资源约束条件。最后,通过调整多项目群的关键链来化解彼此之间的资源冲突。

2.3 制定资源约束和进度计划

根据第二阶段分析出的资源约束关系,对每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细微的调整。同时,引入项目缓冲区从而保护多项目群的关键链不因特殊或突发性任务变更而被破坏。最后,根据资源约束情况以及每个项目运行的关键链综合调整每个项目的进度计划,确定在资源优化后的新的进度情况。

3 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

实现盈利是企业运营目的,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企业引入多项目管理思维,将企业管理分为三个维度来进行。第一层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项目组合管理;第二层为已确定的项目组合策略进行项目群管理;第三层为在项目群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管理[3]。一般而言,第一维度的多项目管理更偏重在策略选择的管理方向。第二、第三维度的管理侧重点在于动态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对项目资源需求的准确识别以及对资源及能力约束的准确掌握是制定资源计划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中枢,它需要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前提下,找出资源需求与资源约束的最佳平衡点,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项目管理是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从而将企业业务层面与战略层面更好地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开拓企业发展前景。所以,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相对传统意义的单项目管理更能适应现如今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徐霆.施工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第2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随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内各省区市都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规划发展,国内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就西南地区来说,云南、广西、四川旅游业的发展起步早,知名度高,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力度和文化资源对旅游产业的推动力度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地方历史文化的内涵很广,它包括当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物、宗教习俗、科技成果、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掌故、方言、谚语等。就这一点来说,地方历史文化对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其一,地方历史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人们的旅游已经从城市观光旅游――看高楼大厦,发展到文化旅游――品味旅游地独特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就贵州省来说,民族文化旅游是我们的特色,作为地方历史文化内容之一的民族歌舞、民族故事、传说、典籍更能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在气质,更能让旅游者回味无穷。

其二,地方历史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支撑,但是,地方历史文化更能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许多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都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作为独有的文化支撑,也因此具有独特的魅力。如云南丽江古城、西藏的神秘民族宗教文化等等。我省的旅游景点,尤其是新开发的一些景点,尽管天生丽质,山水风情胜过国内很多旅游景点,却由于缺乏历史人文背景的支撑,显得苍白,游客只是看看、走走,就没有更多的回味了。

其三,地方历史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行千里路,如读万卷书,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需求。因此,地方历史文化的不断挖掘和利用,可以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民族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从而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旅游点文化内涵。

其四,地方历史文化可以彰显旅游资源的个性。各省市在产业发展中,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来定位,竞相模仿景区的建设和布局,没有文化的差异,出现“千人一面”、“千景一格”的现象。要在旅游业发展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挖掘和整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自己个性,就可以解决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问题。

二、地方文献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来源

地方文献是以文字、图片、音像、口碑、遗存实物等形式存在的,记述、研究地方历史、现状和发展的重要资料,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社会、人文活动方式的记载,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沉淀。因此,地方文献是认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依据。

第一,地方文献记载特定区域人类各种活动印迹。我们人类的活动都是在某一区域进行的,即使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性仍然没有改变。人们在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活动,就成为地方文献记述、研究的对象。地方文献作为记述、研究地方自然人文、社会活动的载体,形成的各种资料就是地方的历史文化。

第二,地方文献的广泛性为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提供广阔的空间。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文献专题有不同时代界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献内容,几乎涉及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地方历史文化在地方历史文献中,只是散落在历史文献中的一颗颗珍珠,需要我们悉心研究,并把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第三,地方文献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追溯地方历史文化的文脉,寻找地方历史文化根源,离不开地方历史文献。作为地方文献,地方风情、风物的资料,地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知名人物、趣闻轶事以及地方文献古籍都是地方的历史文化的展观。

第四,地方历史文献是现代地方经济社会活动的凝结。地方文献具有“地方之百科”和“原汁原味”的显著特色,体现一个地域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它既是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土生土长”产物,既记载历史,又承接未来。作为专门的文献,通过对地方现代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文献整理,保留地方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现代历史。

三、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丰富贵州的旅游文化资源

第一,要宣传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发地方文献是发掘旅游景点中文化内涵的基础和前提。地方故事、地方谚语、掌故、神话传说、民族习俗、歌谣都需要在当地的文献中进行挖掘,求得诠释和注解。收集、整理、开发地方文献中各类信息,可以拓展旅游业的经营思路,增加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理解,并获得相应的开发政策和资金的支助,保障对地方文献实质性的开发。

第二,要注意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就图书馆来说,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只有把地方文献资源长期正规化收集、保存、整理、开发,才能够形成有规模、有个性、有特色、效益显著的藏书体系,才能真正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根据图书馆的科学要求和旅游发展的需要设计收集的范围、收集的重点以及布局。再次,注意地方文献的整理。注意分类别保存、收集整理。最后,还要注意编目的“地方性”。尽量使用地方性名称的主题词,加上地方限制,突出地方查阅目标,如:石阡木偶、关岭红崖天书、贵州苗族文化等等,然后,进一步开发二次目录,既便于找到与旅游相关的主题,又可以进一步深入查阅相关的研究与背景。

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保护性开发,扩大地方文献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地方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既有很强的生命力,又十分脆弱。贵州地方文献中,有很多容易消失和变化的东西,如:贵州的山歌、失传的口碑文献、实物文献等,以山歌为例,口传性、时代性、地方性很强,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逐渐失去其原汁原味的魅力。因此,运用现代数字音像手段对山歌、口碑文献、实物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挖掘,十分必要。

第四,要运用地方文献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是保存地方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地方历史文献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地方景点的开发必须从地方文献中寻找历史依据;请相关专家就某一文献主题的开发与研究作学术讲座;邀请地方旅游部门、旅游公司、文化T作者研讨地方文献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举办主题文献开发的学术会议;举办主题文献展览;邀请旅游团队来馆参观,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地方文献,使之成为地方文化,进而成为旅游文化的源流,丰富贵州旅游文化内涵。

第3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你院(1989)晋法民报字第1号“关于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是否应征得愿意并有能力抚养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意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认为:”收养“这类问题,情况复杂,应区别不同情况,依据有关政策法律妥善处理。

我们对下面几种情况的意见:

一、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及我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七条规定,收养关系是否成立,送养方主要由生父母决定。

二、我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是针对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收养关系已经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能否以未经其同意而主张该收养关系无效问题规定的。

三、在审判实际中对不同情况的处理,需要具体研究。诸如你院报告中列举的具体问题,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不愿尽抚养义务,以及另一方无抚养能力,且子女已经由有抚养能力,又愿意抚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为送养子女发生争议时,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考虑,子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继续抚养较为合适。

附: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夫妻一方死亡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是否应当征得愿意并有能力抚养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意的请示

                               〔1989〕晋法民报字第1号

最高人民法院:

你院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如收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并无不利,又办了合法收养手续的,认定收养关系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不得以收养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我们在试行中遇到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欲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坚决反对,要求由他们抚养(特别是夫妻为独生,子女亦为独生者),发生争执。二是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人收养(有的是有监护和抚养能力而不愿承担监护和抚养的义务)并办了合法的收养手续,但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特别是子女从小就由他们抚养照顾的)一经发现,便坚决主张收养关系无效,要求由他们抚养,发生纠纷。

我们认为: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系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在实际生活中,祖孙关系的密切程度往往不次于父母子女的关系。尤其在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抚养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习惯,有的子女从小就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照管。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往往是由两种情况引起的:一是另一方缺乏监护和抚养能力;二是另一方有监护和抚养能力但不愿承担监护和抚养的义务而舍弃子女。第二种情况,另一方在实际上已失去了作为监护人的条件。在这两种情况下,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因此,另一方将子女送他人收养时,应向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征求意见。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坚决要求监护和抚养,而且有监护、抚养的能力,则应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抚养,另一方与他人所办收养手续应为无效,这样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愿意监护和抚养,或者虽然愿意但无能力监护和抚养。另一方才可将子女送他人收养。

第4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为保证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云环境中资源的有效分配与高效调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模型-优化神经网络的资源需求预测方法(EMONN).分析了用户偏好以及资源配置需求,根据需求变化采用阈值法确定波动期与平缓期,通过基本预测器集成模型实现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的预处理.预处理结果经过加权,与历史数据共同作为神经网络(NN)的训练数据,保证预测结果精度.为改善神经网络的学习率与稳定性,采用自适应学习率以及动量方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采用统计指标对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精确有效实现用户需求预测.

关键词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资源需求预测;集成模型;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率;统计验证

在IaaS模式云计算[1]中,高效精确地为用户分配资源是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云中心根据请求以虚拟机(VM)形式为其分配资源,为保证服务质量,有必要根据虚拟机运行状态实现资源动态调整.然而,准备和初始化实例需要一定时间,使得资源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度,导致无法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弹性的资源管理[2],降低了云计算的服务质量,因而需求预测为资源动态管理与供给提供了重要参考[3].对资源需求和工作负载的预测已有许多研究工作,为了优化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部分学者采用常规预测方法,例如基于移动平均线的长期趋势预测算法[4]、基于FUSD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算法[5]等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负载预测,有学者将模糊系统引入虚拟机负载和资源预测中[6-7],提升了系统鲁棒性,但是预测精度不够高.针对云环境工作负载的非线性特性,有学者引入神经网络并结合典型预测方法[8-10].上述预测方法难以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自适应预测,其精确性和实时性有待提升.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集成模型-优化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采用基本预测器集成模型对需求情况进行预处理,并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利用集成模型的输出数据优化训练数据结构;通过优化神经网络传递函数改善网络权重更新过程;通过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学习过程.

1预测系统结构与资源需求情况

1.1预测系统云计算资源预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VM为虚拟机.资源需求预测之前,首先分析历史数据库中的用户请求,包括数据结构、内容和数量,得到用户偏好性选择、需求描述等.为了实现精确有效的预测,对不同的资源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长期需求、短期需求和需求抖动情况,并给出了区分不同情况的方法准则.对资源需求采用基本预测器集成模型进行预处理,对集成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后,输入至神经网络预测器中.神经网络同时采用历史数据序列和集成模型预测结果作为训练数据,以提升结果的精确性.引入自适应学习率以及动量法改善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预测输出值用来指导IaaS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资源分配.采用不同统计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至历史数据库中,为后续资源预测调度提供参考.

1.2需求平缓期基于平缓期的特点,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SMA)[11]进行资源需求的预测,提高预测精度.图2所示为长度为L的滑动窗模型。

1.3需求波动期指数移动平均法(EMA)[12]是一种短期预测的有效方法,由于其响应的快速性,因此适用于非周期性的快速变化时间序列预测.EMA对当前测量值给予较大权重,而对于较早时刻的测量值给予较小权重,可以对短期资源需求以及需求抖动作出快速反应.

1.4波动期和平缓期确定进行需求预测时,须明确当前需求所处时期,定义波动阈值(hu)和平缓阈值(ha)界定平缓期与波动期.

2集成模型-优化神经网络资源需求预测

2.1总体结构通过集成预测模型可以对不同的需求情况进行预处理,而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自组织特性可以提升预测结果的精度.将集成模型结果输入至神经网络,实现二者有效结合,是提升系统预测性能的有效方法.集成模型-优化神经网络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核心是采用两层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层为基本预测器集成模型,第一层的输出值与历史数据共同作为第二层神经网络训练值,以优化预测结果.

2.2基本预测器集成模型在预测器基础上,集成模型引入自动回归模型(AR)和移动平均法(MA).设在时刻t预测器i的预测值为x(i)t,其对应权重为w(i)t,通过对上述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则集成模型输出值。

3实验与结果分析

3.1统计指标为了评估预测系统的性能,采用系列指标[13]包括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误差区间数量统计值(PRED(x))对系统进行分析.MAE是测量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误差均值的指标。

3.2预测效果对比与分析基于集成模型-优化神经网络的资源需求预测方法EMONN的预测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Q为访问流量.由图可见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误差较小.根据指标(11)~(13),对多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对于平均归一化误差值和最大误差,EMONN均达到最小,EMA和SMA的预测结果与EMONN较接近,而仅采用神经网络时,预测效果较差;EMONN在误差能量方面低于其他方法,约为AR模型的1/4;EMONN方法处于±5%的误差点数最多,预测误差较小,预测性能优于其他预测方法.

3.3预测方法学习过程优化仅采用神经网络时预测性能不理想,原因主要是学习率不够优化,本节讨论自适应学习率对神经网络的影响.图5为不同学习策略下的神经网络性能对比,m为迭代次数.不采用自适应学习率的神经网络经过2000个学习周期,均方误差(Pa)接近8.66×10-3,采用自适应学习率后,经过相同训练周期后,误差为3.1×10-3,二者比率达到2.8.因此,采用自适应学习率后,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有大幅提升,预测结果更加精确.

3.4集成模型对预测效果的影响图6所示为将集成模型预处理结果引入训练数据进行优化后的学习过程曲线.与图5相比,学习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1600个训练周期即达到训练目标值0.001,远小于仅采用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数据的预测方法,网络收敛速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其训练误差值达到了0.001,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采用不同训练数据结构的性能对比如表2所示.引入集成模型后,预测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尽管绝对误差仅仅降低了0.0031,但是提升了13.9%;优化前后的eMSE值分别为0.0012和0.0010,PPRED(5)值分别为302∶320,预测误差较表1有进一步降低.

4结论

第5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一定范围内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一定范围内同时进行多个工程施工项目是多项目环境下的混乱处理方案,主要原因是上文所述的共用环境管理库问题。在项目管理中,低效的资源优化带来的问题便为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在多项目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一个一个的入手,一个一个解决。然而,当前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则同时进行的其他工程都会受到影响。随着深入研究并构建了资源受限情况下的模拟方案发现,基于该问题所带来的隐患由来已久,想要解决此问题,要从根本入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调整和优化。多项目环境引起的工期延误多项目环境下的建筑施工问题较多,造成的各种结果也复杂多变。在容易引发的问题中,最常见的是工期延误。因建设工期延误而导致的项目总损失额在建筑施工团队的经费损失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果需要改善当前建筑团队的施工方案,则一定要及早研究工期延误带来的损失。只有及早改善,将损失降至最低,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任务。此外,多项目环境下的建筑施工问题研究还是一项长期课题,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

二、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经过研究和整理,对施工企业多项目资源调度问题进行了逆向思维研究。根据以往的探讨经验,尝试用新颖的手段建模,这样可模拟出一些关于多项目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可及时解决一些现有的资源管理问题。新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资源的问题时,最抽象的是建立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依次模拟将会发生的问题,并利用模型得出可靠的解决办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新型粒子群优化算法比较符合当前施工企业的数据管理工作,能有效代入数据,并使施工企业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促成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模拟资源管理数据时架设问题的出现和发生,这种方法是可靠的解决方法。但为了能找出问题数据并改掉错误,从而促成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最小的目标数据开始,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新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最小的目标函数为多项目资源调度优化模型,能及时改善企业资源管理分配中各个部分的经费预算。经分析得出,如果数据与实际中的有差异,则可及早改善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结束语

第6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效益

为了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的有效优化,我们要进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更新应用,以满足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对相关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保障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的健全,促进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实现, 实现其内部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系统的分析

1.为了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优化,我们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环节的分析,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系统的有效分析,促进其人力资源计量模式的健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其计量支出人力资源成本形式及其人力资源投入环节的优化, 实现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的稳定运行。通过对其计量人力资源价值模式的应用,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的需要。

为了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健全,我们要进行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历史成本模式的深化,促进其也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健全,实现其相关成本支出环节优化,促进其计价方法模式的优化。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该工作模式的应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环节的优化,促进其人力资源资本性投资环节的有效应用,满足人力资源成本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其人力自愿的耗用情况的分析,促进对其人力资源成本环节的有效控制,促进其操作模式的优化发展。我们也要进行计价原则的应用,确保其人力资源会计系统及其非人力资源系统环节的有效协调,这是人力资源系统内部环节的协调的要求。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化,促进其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质量效率的提升,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2.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重置成本法的有效应用,通过对市场环境的有效了解深化,促进该模式的稳定运行,通过对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情况的分析,促进其相关管理模式的资本化,促进其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环节的分析,促进其整体环节的重置成本管理的协调化。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价值的有效应用,满足实际计量方法模式的需要,进行其管理决策的深化,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西瓜。在此环节中,由于其重置成本估价环节的复杂性、主观性,我们要进行其内部结构的优化。促进其计量计价模式的更新,通过其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环节的应用,促进其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核算,以有效突破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为了促进人力资源环节的有效优化,我们要进行人力资源价值的深化,确保其企业的内部运作环节的稳定运行。通过对其推算方法的应用,促进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化,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管理模式的深化,保证企业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促进其其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及其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的应用,促进其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有效控制,确保其人力资源价值的有效核算,促进其内部工资薪酬环节的不断深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其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保证企业整体运作系统环节的稳定运行。该方法以效率因索作为末来工资的调整值,以调整后的末来工资报酬折现值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具体来讲是将职工末来工资报酬乘以反映企业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差别的效率系数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是在职工工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能够准确地、动态地反映人力资源产出的价值信息。但该方法对中小企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它用单个员工在末来5年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代表其对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末来5年的工资很难准确计量,所以们们会低估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

3.为了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完善,我们也要进行未来收益折现法的应用,促进其企业未来收益环节的完善,确保其人力资源价值系统的完善,促进其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环节的优化,促进其企业实际人力资源运作模式的深化,避免出现低估人力资源价值情况的出现,测促进其人力资源的使用年限环节的有效控制。我们也要进行商誉法模式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商誉价值的实现,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率的优化,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促进企业的经济运作模式的深化,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这种方法方法基于过去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更具有客观性,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与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导致其准确度不高;如果企业实际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收益时会低估人资源的价值。该方法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为依据,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发展指数,根据基期的人力资源价值推算出以后年度的人力资源价值。该方法目前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二、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的深化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行也是很必要的,通过对其相关模糊计量模式的应用,及其定性描述环节的优化,促进其人力资源价值的有效控制,确保其企业的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促进其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更新,促进其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满足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化,确保其企业内部环节的有效运作,因此我们要进行相关管理方法的应用,促进其企业的内部管理环节的优化,确保企业的综合运行质量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绩效评估法的应用,确保其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极其工作态度环节的有效优化,促进其实际工作的稳定开展,以确保其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保障其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并提供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有利于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技能表记载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各个员工的素质构成和能力特征进行分等衡量,如确定受教育程度、学习培训次数、 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工作态度、业务技能、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一些定量化数据并编制一览表进行分等衡量,以评价人力资源价值。

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模糊计量法模式的应用,促进其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通过相关方式的应用,实现其综合评价模式的深化,因此我们要进行其企业运作步骤的深化,通过对其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表现模式的应用,促进其测评环节的稳定运行。我们也要进行权数环节的有效运行,确保其各个特征要素的有效学习,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实际运作环节中我们要注意权数系统的内部运营的模式,通过对其内部环节的深化,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应根据它们对人力资源价值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它们的加权系数。第三步是评定计分,由考评人员对测评对象的各个要素进行评定计分。分值计量,对考评人员的评定结果进行等级分配率统计,并运用模糊知阵的运算,计算其分值。隶属度计算、根据计算的分值,确定其隶属度。在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时,由于个体差异使得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根据一般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不对称分布,可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成以下三类进行计量。

三、结语

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其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应用,离不开该系统的健全,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环节的优化,以保证实际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调控方式;优化调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48

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主要研究的方向在2个方面:泵站系统本身的优化如进出水池水位调控、出水建筑物类型、抽水能源单耗与流量、抽水流量和扬程等;泵站上下梯级间的优化如最优扬程分配、泵站输水系统、各条输水线路水位和流量分配、各泵站开机台数与机组运行工况等;梯级泵站根据泵站梯级间有无分无任务来优化调度,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保证正常输水的基础上降低年耗电(油)费和年运行费用,同时有利于增效、节能、环保,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外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1 水资源分布

根据2013年水利部公布水资源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m3,整体上呈现分布不均、时程变化大和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局面,同时还存在开发空间有限、用水量逐年增加和用水结构变化明显的现象等。如黄、淮、海3大流域,水资源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0%;而2013年统计的用水结构是用水量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2.1%,农业用水降低到63.4%,而生活、工业、生态用水相应增加到12.1%、22.8%、1.7%。而大体上水量的趋势是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内陆西北地区也是地大水少情况。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的情况,国内相继发展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例如南水北调;在管道输水过程中,正是由于水泵及梯级泵站的广泛应用,使得水泵的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1%。

据相关的统计可以发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建设、正在建设或者拟建的大型流域调水工程已经超过了160项,并且建设泵站也不是在世界各地遍布。国外如美国、前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印度等,都根据需要规划和建设了跨流域调水梯级泵站。建设的这些泵站其技术特点以及目的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北美的水电联盟计划,前苏联进行了二十几年研究和规划的“北水南调”也是离不开梯级泵站输送水,在1974年巴基斯坦进行了西水东调工程的建设,澳大利亚东南部规划建设了雪山工程,印度恒河区建设的调水工程以及法国帝朗斯―凡尔顿工程都是利用梯级泵站输送。

1.2 管理调度方式

国外在20个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供水系统辅助调度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加拿大的多伦多以及美国的丹佛和费城等,都是通过遥控设备来将管网中控制点的压力、出厂流量、出厂压力、功率、水位以及温度等运行参数及时的传输到中心调度中去,对于出现的超常现象则需要自动的报警,并将其作为控制人员操作和控制的依据。现在日本、法国、美国以及英国等一些国家的城市已经实现了供水系统计算机优化调度管理,并进行了调度管理软件的编制,比如美国和英国的OPWAD等。为了预防泵站紧急事故,国内已经再利用计算机监测,为了准确及时掌握泵站实时动态,已经把遥感技术运用在一些大中型泵站上。

在我国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努力的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泵站供水系统优化设计、模拟和水厂水质控制中去。在供水系统优化和调度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进行了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比如WNW等,并在广州等地进行了尝试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国内受到积水手段和国内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供水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获得成功的案例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要求提高,进行供水系统调度优化是供水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国内针对梯级泵站调度管理复杂等特点,从检验各种设计、控制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工程安全运行和保证水源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设调度管理系统。梯级自动化调度系统构成主要包含了下面几部分:分别是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平台、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系统运行实体环境6大部分组成,包括水量调度、闸站监控、视频监视、安全监测、水质监测、工程防洪等核心生产应用系统,还包括与企业运行相关的办公运营应用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功能监控、调度、运行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利用调度运行管理信息化决策会商职称环境以及信息化作业平台,能够实现调度和管理的自动化,目标实现能够保质保量及时的实现。

1.3 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

1.3.1 模型研究应用

最早提出水库调度优化概念的是UBeTKOB,并使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研究水库优化调度问题;Young以Hall等人研究为基础,应用动态规划方法研究了单一水库的最优控制问题,随后各个学者又将单一水库调度模型扩展到多水库情形;受到水库调度优化启示,国外相继涌现了利用动态规划方法(DP)(1968)、遗传算法(GA)(1999)和蚁群算法(ACA)(2005)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在多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中。21世纪以来,国内诸多学者也把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等许多新兴的算法应用到了泵站优化调度过程中。为了解决更加复杂的技术优化问题,收敛速度更快,搜索精度更高,于是混合粒子群算法诞生,即周期离散为若干时段并进行流量分配,通过计算各时段内的各机组耗电电费以逼近泵站实际耗电电费的免疫粒子群算法(IAPSO)(2013),能够有效地解决梯级泵站优化调度问题,降低了泵站运行成本。后来,学者们逐渐尝试将基本粒子群算法(PSO)、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APSO)、动态规划与模拟退火相结合的混合算法(DP-SA)(2013)结合,并应用于梯级泵站输水优化调度实践上。这些新兴的方法和传统方法结合的算法,也进一步完善了对数学模型研究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问题。

1.3.2 有无分水任务

史京转等(2012)采用动态规划和模拟技术相结合的算法,建立了级间无分水任务的多级泵站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数学模型,运用Flex语言编程对多级泵站进行优化计算,证明了改善级间流量配合也是提高多级泵站效率、降低供水能耗的主要途径。适用于多级机组间无分水的多级泵站。梯级泵站级间有分水任务;都是通过分水流量来控制,各种水力条件要比无分水任务的复杂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均不多。

泵站优化调度主要包含了调度决策以及管理技术的优化,也就是在一定时期中,根据一定标准,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确保泵站运行目标函数能够达到极值。从输水距离长短和泵站数量及泵站等各方面因素思考,梯级泵站作为一个系统本身便比较复杂,进行优化调度时不但需要考虑到上面的几种因素,还应该和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政策结合在一起。要求不同,调度时其目标也会存在一定差别。鉴于泵站的用途、自然环境、机组形式以及水泵型号等方面,决定于调度的目标有最小弃水量,最小能耗、最优组合及最佳工况点等。因此泵站的水资源优化调度也是一个综合性复杂问题。

2 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1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1.1 梯级泵站优化调度存在的问题

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虽然有所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泵站的自动化系统不健全,只有少数大型泵站实现了局部自动化控制;

大多数泵站的优化调度研究将仅仅局限于泵站,或者考虑的因素多少是否都对梯级泵站优化调度有作用; 梯级泵站系统本身便比较的复杂和庞大,地区用水量以及径流来水量都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其进行预报和预测范围都比较大,很难确定其准确性;

模型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模型本身便比较繁琐,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求解梯级最优时计算时间比较长,甚至还有些模型算法为了克服存在的维数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假设以及简化,这样模型很难对其泵站群实际情况进行描述,优化的相关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

2.1.2 梯级泵站优化调度展望

现在方法和最优化理论也不断的成熟,灰色理论、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计算方法愈加成熟,也更好的运用到了泵站优化调度中去。并且,泵站工程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泵站运行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优化调度理论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鉴于梯级泵站系统的复杂性,大中型泵站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也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才运用,这样会加强人和机优点的结合,有利于管理。

泵站作为水资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泵站的优化调度研究将不仅仅局限于泵站,而会更多地从水资源大系统来全面的考虑,如包括泵站工程、蓄水工程、输水工程和控制调节工程等。

如何使梯级泵站的优化调度模型更加体现其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是今后应考虑的问题。

模型算法的局限性主要解决研究者是否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和实地勘测操作,或者参与工作,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适合地方局域性数学模型去解决。

2.2 意义

梯级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指的便是通过优化技术的运用来提高科学管理的科学性,努力找到最合适的调度策略,在确保其运行安全、满足水量需要以及输水水压的情况下,不断的降低其运行的实际成本,将其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效益发挥出来。在优化调度梯级泵站时,不但需要考虑到单个泵站的实际运行效益,还需要全面考虑泵站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的世界情况,对其进行协调和统筹,让各级泵站和用水之间更加和谐。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大型跨流域抽调水工程和区域抽调水工程的实施,人们将会更近一步体会到梯级泵站优化调度研究带来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黄林泉.机电排灌节能节水技术经验和论文选编[C].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 金明宇.大型引水工程梯级泵站优化调度模型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3] 仇宝云,袁寿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梯级泵站的几个问题[J].灌溉排水学报,2003(2):69-73.

第8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资源平衡;网络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了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和达到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性,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系统化管理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限于资源的约束,网络计划的作业之间除了存在工作逻辑的联系,逻辑上无关系的作业也有可能因为需要同种资源而存在联系。因此,在安排各项作业逻辑关系时就要考虑资源的限制和资源的供应过程对网络计划的影响。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不仅可以方便资源调配,而且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本文通过加权平均将多资源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总承包工程施工专项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计划图和计算可以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这种线路上的工作,花费时间长,消耗资源多,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工程项目有效地组织起来 ,明确地反映出整个项目的结构、相互关系,使组织者能够统筹兼、抓住关键, 确保计划实现,避免造成浪费。与关键线路相呼应,利用网络计划可计算出除关键工作外其他工作的机动时间。对于每项工作的机动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工作中利用这些机动时间,优化资源强度,支持关键工作,调整工作进程,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使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有很大帮助。虽然一般认为网络计划是进度控制的手段 ,但从影响施工现场质量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采用网络计划技术 ,将有助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2.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尚处在中间状态,虽然我们在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跟踪调整方面,较少落在实处,基本停留在编制上,主要影响为工程设计多变,材料供应跟不上,应用者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编制与网络图绘制上。许多企业运用网络计划,或因招投标文件所要求,或为投标施工组织增加“技术含量”。所以如此绘制出的网络图不是错误连篇,就是华而不实,根本谈不上如何运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或画出几张网络图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网络计划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于实际进度滞后的项目通过改变某些后续工作的逻辑关系或缩短某些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 ,并制定相应保证措施来调整偏差。在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中,只是确定各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之间的所有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控制。

3.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分析

3.1资源优化

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是在资源供应有限制的条件下,寻求整个计划工期最短的方案。“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这里所讲的资源优化,其前提条件是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资源强度为常数,而且是合理的;除规定可中断的工作外,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衡量资源不均衡程度的指标有三种:资源需要量不均衡系数、资源需要量方差和极差。三种指标均是值越小,资源的均衡性越好。在实际工程中,很难使上述指标都达到最小,一般选用方差作为衡量指标,即资源需要量与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3.2多资源优化

资源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要素,它通常包括:人力,包括各专业、各种级别的劳动力以及不同层次和职能的管理人员;原材料和设备,它构成工程的实体,例如常见的砂石、水泥、砖、钢筋、木材、设备等;施工所需设备,如塔吊、混凝土拌合设备、运输设备和施工工具。此外,资源还可能包括资金、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专利技术和方法等。工程中各种工作所需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决定了每种资源的需求曲线不尽相同。调整网络计划的非关键作业会对各种资源的均衡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在改善有些资源平衡效果的同时又破坏了另一些资源的平衡状态,加大其不平衡程度。简单的重复使用单一资源均衡优化的方法不能解决多资源优化的问题,甚至出现矛盾。如果引入权重系数,,且所有种资源的权重和为,即。根据工程实际,按照各种资源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资源指标,可以将多资源平衡问题转化为单一资源平衡优化。这样,对网络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就是找出满足工期规定条件的网络计划关键路径和关键作业并计算总工期,计算各个非关键作业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保持关键作业不动,调整非关键作业的开始时间,直到综合资源指标分布函数方差最小。

4.项目管理软件资源平衡实践分析

4.1适应性调整

Primavera早先版本的软件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对项目资源使用的规划只能由软件自动按照相应任务的计划时间将资源预算量分摊到每个时间周期中去。单纯使用软件功能规划资源的方式并不灵活,资源的分布柱状图非常平齐,这种情况在工程中是不现实的。目前的P6软件允许用户在软件自动分摊周期数量的基础上手工编制或调整资源在每个时间周期内的使用数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的规划项目资源使用。

4.2 P6软件资源平衡

用手工计算的方法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计算调整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起到作用。在工程上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为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提供便利,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分析与优化,使网络计划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简称P6,是用于项目组织协调的综合计划与控制软件,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总承包工程中应用P6软件编制施工专项计划,按照多资源加权平均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的方法。专项计划的资源需求集中分布在工作周期的前半段,部分时段超出了资源限值,而且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了最高峰,工作周期的后半段资源需求较少,整体分布不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进行评估,近似认为该专项计划每日的资源综合指标限值为90,需要用P6软件的资源平衡功能对施工专项计划进行资源平衡。在工程实际中,资源的限值并不是一个绝对严格的数值。现场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供货进展、工作难度的不同、施工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劳动效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权重的分配和权值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资源综合指标的数值。

5.结束语

资源优化的准确性受原始数据收集积累以及资源权重系数的影响。因此,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数据要多收集、整理,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才能逐步提高资源均衡优化的质量及可靠性,使之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网络计划的资源均衡优化只是相对均衡,不可能绝对优化。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辅助措施,才能真正满足资源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第9篇:资源优化的方法范文

一、QoS优化存在的不足

QoS优化面临着网络延时、数据传输错误和数据包丢失等不足之处。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的实际情况会对路由器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所以当路由器的缓冲区已满,传输的数据就会出现其中一些数据甚至所有的数据丢失的现象,而且这种数据包丢失现象无法预料。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客户端无法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这种情况将被反馈到服务器当中,再次发出请求,于是就出现网络延时的现象。网络延时情况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数据包丢失是无法预料的,有些是由于路由阻塞造成的,有些是由于不同路径传输造成的。在网络数据的传输当中,因为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路径传输,传输路径的好与坏、远与近等情况都会造成数据最终抵达目标处的顺序和时间出现偏差,同时在数据传输时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以数据将会被接收端顺序重排,这种现象叫做数据传输错误。除此之外,数据包损坏和传输路径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解决数据包损坏的情况,接收端需要配置能够识别已经损坏的数据包的设备,将损坏的数据包过滤,最后反馈到服务器当中,重新发送。

二、QoS优化的实现

1.综合服务优化。在确保带宽的条件下,实现“端到端”的QoS综合服务优化。所有的路由器在网络安排下都应该具有支持综合服务的功能。可靠服务和受控负载两种方式的质量优化共同构成了综合服务,可靠服务保证了带宽的充足资源,不出现网络延时现象,而受控负载则保证了每个数据包的完整传输。这种质量优化是针对整个网络进行的服务质量优化,其适用于较小范围的网络,因为其具有减轻路由器符合,并且所有网络都能够支持此服务的特点。

2.服务类型优化。服务类型实现计算机网络质量优化的方式主要是对服务类型字段进行修改,其字段通常由八个二进制位组成,在数据包包头中位于九至十九位之间。服务类型相应的位数分别代表着延迟、吞吐率和优先程度等。

3.业务流量优化。在以上三种QoS优化的方法当中,对业务流量进行调整是QoS优化的最有效方法。业务流量是整形局域网流量的工具,在网络边缘。业务流量优化不但能够设置带宽,还能够运用于业务的归类,同时,也能够对一些突发的传输情况进行有效解决。

4.区分服务优化。即使经过综合服务优化和服务类型优化两种优化之后,计算机网络可能仍然存在一系列错漏之处,而区分服务优化则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区分服务优化的尺度性较为出色,在跨网方面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在网络中区当中,区分服务优化将通信业务进行分类,然后形成分区服务路由器。这种优化形式的优点在于分类之后,使用边界式操作减少维护QoS状态的程序。所以,区分服务优化能够适用于广域网和大型局域网当中。

三、QoS优化的模型

1.调度模型。调度模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QoS对网络带宽进行合理调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单个任务和多个任务共同构成调度模型,每个网络都有不同的调度形式。

2.分配模型。在网络资源配置中,QoS的资源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分配模型能够有效解决QoS带宽问题和网络资源分配问题等。

3.参数配置模型。参数配置模型在所有的优化模型当中是最为有效的模型,因为网络硬件都要依赖于其参数的设置而有效运行。参数配置模型主要包括传输节点功耗配置和拥塞窗口大小配置。

4.部署模型。部署模型通过将网络资源和网络框架进行相互结合,有效保证了QoS的优化、服务器的使用率和网络的顺畅。部署模型主要包括软硬件部署、服务器部署和防火墙部署等。

四、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