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计算机专业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培训

第1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2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云培训;计算机类专业;云实验室;实训基地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7-0031-03

中图分类号:G642

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而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却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即来即用型”人才,能够熟练操作的“职业蓝领”;而计算机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理论强动手能力差,普遍没有工作实践经历,教育和就业严重脱节,导致了“用工荒”和“技工荒”。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无论是在本科还是高职阶段,都属于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究其原因,并非是该专业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然而,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如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学校想引进的工程实践人才学历达不到要求,专业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等。于是,许多高校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提及校企合作,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和一些生产企业、工厂的合作,却忽略了和学校具有同质性的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IT培训机构的合作。许多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参加这些IT培训机构的培训后反而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得不引人深思。据学者研究,校外IT培训机构具有课程体系较为实用、与相关的大型企业合作紧密、教师工程背景深厚、实验设备先进、实训基地贴近实用、教学资源相对集中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高校所缺乏的。

目前,高端的IT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何把大城市高端的IT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到偏远地区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来,吸收其优秀的教学资源为高校所用?云培训应该是较好的模式。

1 何为云培训

什么是云培训(Cloud Train)?著名网络服务平台“著云台”分析师团队结合云发展的理论总结认为,云培训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云计算平台开发及其在教育培训领域应用的总称,包含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和培训机构网站,属于大型教育培训平台设计技术领域。在这个覆盖世界的教育培训平台上,大家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分享教育培训成果,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

关于云培训的实践,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构建网上“云世界”在线学习平台,整合了学员在校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云世界”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使用传统的留言板、站内信、聊天室等方式与其他人交流,使用作业系统查看教师为自己量身订制的学习内容,并上传作业。学生还可以在公共大厅上传自己的作品供他人使用及点评。在“云世界”中,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在此组建课题小组,开发集体项目,提高协作能力及实战水平。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五方的参与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展示作品和对外宣传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水平。

另一种形式的云培训是采用远程教育、在线服务、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实现了5个Any,即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意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这个云培训平台中,学生可以直播或点播感兴趣的课程,接受企业优秀IT教师授课;远程连接培训企业的实验设备,进行真机演练。以较低的费用,享受企业的增值服务,实现一对一的专家在线答疑。使用考试测评系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同时对于想进一步发展的学生还可以亲临企业的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和项目实战开发。这种培训打破了传统学习地域性、时间性的局限,使在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发达地区的高端技术培训,使用高端的实验设备,随时随地加强技能训练。

相比较之下,第一种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培训,第二种方式侧重于远程教育本地化的实现。在计算机类工程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可以采用二者相结合,以第二种方式为主构建校企合作云培训教学平台。

2 构建校企合作云培训体系

1)网上学习平台。

通过合作企业的帮助,搭建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此专用平台上可以学习合作企业提供的IT技术培训课程,同时还可以在讨论组中与他人学习交流。教师可以在专业学习平台上学习公告及学习资源。

2)教学资源的建设。

合作企业挑选获得IT行业公认的、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双师型”教师授课,并采取高品质视频录播系统录制多位教师的视频资料,放置到网上,供学生选择。同时合作院校也可以把自己单位的教学资源提供给企业学员,达到知识共享。

3)远程直播教学平台。

合作企业利用视频会议软件,由企业资深教师实时授课,学生在宿舍中就可以参与“面授”,如同在教室里。在直播平台中上,学生能听到教师清晰的授课声音,共享教师的课件及操作步骤,还能与培训现场教师互动,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操作学生的电脑进行指点。

4)在线答疑系统。

合作企业采用多线程非阻塞通讯模式、高并发对话业务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弥补了远程教育缺少互动性的不足,学生可以在工作时间内与合作企业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5)云计算实验室。

合作企业采用先进的1200型高端网络设备,覆盖CISCO、H3C、IBM、HP、RED HAT LINUX等路由&交换、安全、语音和视频、磁盘阵列服务器等中高端设备来构建云计算实验室。在校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这些设备进行实验。

6)基地实训。

这是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培训企业建立了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训基地,拥有庞大先进的项目库和案例库,使学生具有真实企业项目的动手机会,以及贴近真实需求的职业体验。学校可以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实习,在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可以采用“拆毁重建”教学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系统集成核心技术,增加真机实战的机会。

7)在线考试测评系统。

合作企业建立了考试测评系统,测试系统录入国际IT认证考试题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自我测评,模拟考试。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

3 校企合作云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1)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组织考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教学任务到云培训教学平台注册学习。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到学习论坛中与其他学员或企业培训老师进行交流。这样的做法往往随意性较大,学生经常会学一些日子后就坚持不下来。学校辅导教师可以在网上学习进度表,供学生参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申请考核,学校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向企业培训学校提出考核申请。对成绩通过者,给一定的学分,并且可以参与企业培训的更高一级课程。

2)开设选修课。

自主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随意性较大,坚持到最后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学生,因此可以考虑开设专业选修课,一周设2节课左右,以集中教学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把这一周要学习的要点难点,向学生讲解,同时安排实验任务。学生课后再到网上学习平台听取企业教师详细讲解,这样可以保证课程有序进行。

3)使用企业远程实验室平台。

相比学校实验室,企业培训实验室专业性更强,一些高端设备的更新也较为迅速。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校学生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来使用这些真实的设备进行实验,只需要向企业购买一定的机时。为了减少学生的花费,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内相关的设备中进行实验,或者采用软件模拟的形式先行练习,然后再登录到企业远程实验设备进行真机实验,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在真机实验设备中所耗费的机时。

4)利用企业实训基地。

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安排有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见习通常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毕业实习一般2个月以上。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推荐离培训企业城市较近的或对企业实训感兴趣的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就业实训。在见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看,还可以参与一些小项目的实践。就业实训则可以安排毕业生系统学习IT工程师课程并接受项目开发实践。当然这需要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学费,学校可以争取一些政策性的补贴使学生的费用降到最低。

第3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近些年来,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很不乐观。虽然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增加了,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却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虽然需求增多了但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依然很难找到工作。

2能够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中职计算机学校通过当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无法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对口专业,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实现职业学校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这一最终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中职计算机学校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3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关系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就业能力提高,对于中职计算机学校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是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一些具体应用: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作用不言而喻,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日常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以及鼓励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及时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加教师的技术经验。另外,作为中职计算机学校的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多参加技术实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3.2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

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和约束,致使很多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配置,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设置时,要先对各专业进行必要的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一定规则排序,以确定专业的优势所在,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配置得到优化。例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在动漫设计行业、广告设计行业以及办公自动化行业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学校就可以加强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培训,以提高学校教学课程与市场行业之间的密切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3强化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中职计算机学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的与市场接轨,除了计算机课堂上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外,学校还必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另外,现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速度和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下才能保证自身所学知识没有“过时”,学生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口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培训,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实用职业技术能力;并且学校也应该及时更新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4结束语

第4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所以,要在高等教育中树立独立学院的竞争优势,人才培养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从理论、技能和创业素质三方面考虑,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既高于“二本”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创业素质,又强于高职学生的理论修养,并且也符合独立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要求[2]。

由此,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强调学生专业技能。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工科类专业,它的专业技术性强,应用面也很广。目前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论是在实验教学体系上,还是在实践项目内容上都跟不上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对计算机类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同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重要举措。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基础。我国高校计算机学科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当今社会的需求差距还是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常常只能照搬照套别人的东西,不善于把自己所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缺乏进行新产品、新技术革新的能力。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计算机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项目内容以及实验条件跟不上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独立学院本科培养的是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社会对这种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在本专业应用中的非技术的知识。所以,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由基础实验、综合实习和集中实训三部分组成。

1.基础实验:包括计算机各专业课的基本知识点的验证实验和综合实验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2.综合实习:包括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综合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集中实训:包括毕业设计和各类专业资格考试认证、兴趣小组和科技竞赛等。实训部分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应该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三)校企联合培养

为了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实验设备,借助企业工程技术的人才优势,把市场上的职业培训引入高校,在校内建立职业培训和高校的联合实训基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可以将项目经理,工程师请到学校,亲自指导学生做项目,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技术培训成本,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其中,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3]。

(四)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提前上岗实习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更贴近前沿技术,了解企业的需求,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学生毕业设计也可以采用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的方式:毕业课题的选题与项目制作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培养的要求与规格由校方规定执行。这种培养方式不仅使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更加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而且也保证了毕业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与行业同步。

(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就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操作动手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研项目,送教师出去参加专业培训,鼓励教师申报课题,申请项目。高校只有建设一支属于自己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三、总结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有的课程计划都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moe.省略/

[2]肖满生,刘双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5):95-97,96

[3]沈凌,彭庆喜.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12-213,213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重庆市西永保税区IT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3092)

第5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教学 学习定位教学 实施方法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较快发展的今天,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大学生发展是一直被探讨的热点问题。现代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计算机工作者着力探讨的问题。现代计算机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1],肯定了计算机专业培训的重要性[2],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好一门知识,是计算机教学中值得肯定的教学手段。

当今教育倡导主动学习,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主动地复习、接收、探讨知识,学生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即对知识的掌握在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多方式,如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位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本文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分析并探讨学习定位方法的实施。

二、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存在以下特点。

1.专业结构多样化

计算机专业结构的设置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2000年前后,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大体相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方面的普及,当今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多种多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软件技术”、“信息管理”、“应用技术”,等等。

2.层次结构复杂化

当今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层次也有较大的变化。早期,高校中计算机一般分为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两个层面,当今高校中计算机教育存在多个层面,有本科教育、三本教育、专科教育和二专等多个不同的教育层面。

3.兴趣爱好多种多样

当今的大学生较以往更加凸显个性,兴趣爱好也各异,譬如有的学生偏向喜欢编程,有的学生偏向喜欢网络,有的偏向喜欢应用方面的软件,等等,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各门功课的学习要求也不相同。

4.学生基础差异化严重

由于复杂的层次结构,导致各个层次间学生基础相差较大。在层次的内部,对接收本科教育的同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差别不大,对于三本、专科和二专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差别相当明显,特别是有些专业,内部的学生有的可能高中就读的是文科专业,有的就读的是理科专业。

5.就业目标不明确

通过教科过程和学生的探讨发现,多数学生对自己现在学习的专业情况和以后自己的发展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不明确是困扰学生的一个大的问题,这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迷茫,找不到落脚点。

三、实施学习定位教学的必要性

1.学习定位教学的定义

学习定位教学是指在计算机专业结构和层面复杂化的前提下,基于学生基础差异化和就业目标不明确的特点,依托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设定学习计划,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学学习方案。

首先,学习定位教学方案从实际出发,是在计算机专业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次,在现代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根据个体兴趣差异设定学习方案,符合个体的学习要求。学习定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标”可依,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必要性

我们对不同的班级抽出6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1)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明确的学习定位?

(2)设定学习定位的档案,会不会对你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发现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定位的人占71.67%,可见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处于迷茫状态;另外可以发现如果学生的学习定位明确的话,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建立学生定位的档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学习定位教学实施方法

分析当今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相应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能满足或合适所有人的需求,如果某些学生对相应课程不感兴趣或者是对教师教授的方式不易接受的话,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不了解学习的作用、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混日子,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感觉很盲目,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探索知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定位,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能干什么,按照目标前进。我们可以用关系图表示,如图1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1.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和技术教育

对各个专业和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不同方向、计算机的发展现状、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等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的情况、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需求情况,明确自己在计算机的整个专业整体中的定位。

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情况,特别是自己所处的专业方向和教学层次,找出适合本专业的多个合理的发展方向。

3.让学生找出符合自身发展意向的计算机相关发展方向

由于各个学生的发展兴趣不同,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师的指导教育和自己的调研找出符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方向。

4.和相关专业教师探讨

学生定位了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后,可以找相关专业和方向的老师进行单独探讨。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导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如果想在相关方向进行发展需要哪些专业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平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发展动向,等等。

5.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根据上述4个过程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可以为树形结构,根节点为自己大学毕业要实现的学习定位,一级节点是自己每个学年达到的定位目标,二级节点是每个学期达到的定位目标,三级节点可以是每个月对自己学习的定位等。建立好自身的学习档案后,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修改和完善。

6.定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定和学生的自我评定

学生的定位学习档案可以分为两份,由相关教师和学生各执一份,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考察和学生的自我评定,用于鞭策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可以发现,因为学习定位的档案是结合个人兴趣建立起来的,所以其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自我监督管理,完成得体,很容易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满足感、成就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若完成不得体,需要相应教师进行鞭策,使其积极前进。

五、实施效果

我们对抽出的来自不同专业的60个同学进行调查,通过教师召开座谈会,学生主动查找,共同制订出每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进行3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定位教学后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较好地衡量自己在整个学科中的定位。

2.对自己兴趣爱好进一步明确清晰。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兴趣爱好的同学,在教师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通过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

3.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着重点。通过档案的建立,学生都表示自己学习的重点得以凸显,对学习的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对其进行取舍性的学习。

4.档案里的短期定位直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以上的同学认定自己对待学习的心态发生积极变化,有了预期的定位,使自己的学习不再盲目。

5.长期的学习定位激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要达到长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必须时刻了解最近最新的和自己目标相关的技术,促进学生探索性的学习。

总之,实施学习定位教学档案方案后,能多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定位不清晰、不从实际出发和反复定位等问题,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配合加以完善。

六、结语

本文从当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征和学生特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提出了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思想。从学习定位教学档案的建立分析可以看出建立学习定位教学档案是必要且易于落实的,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爱武.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之我见[J].商情,2010,(31):90-93.

[2]余冬梅.计算机专业培训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4):45-47.

第6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协调发展判断、创新、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与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以期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具备从事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然而,制约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是否具备利用专业知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成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其它能力不同的是:实践能力只能通过专业实践与训练获得。

与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进入高校时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学能力不强等特点。因此,更加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某独立学院对2002级至2004级计算机专业部分就职IT企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7%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在就业的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感到因缺乏专业综合能力难以胜任工作。这与当前IT企业期望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一至三个月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愿望有明显差距。

该院未能与IT企业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联系,除了少数学生能够自己联系IT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外,其他学生难以获得工程实践的机会。因此,学院有必要设计工程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模拟工程实践。

此外,该院越来越多的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是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纷纷参加培训。据统计,该院2002级至2007级计算机专业参加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所在年级人数比率依次是:37.5%、24%、24%、39%、21%和8%。由于这些学生需要同时兼顾专业课学习和职业培养,专业课程学习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培训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失职。

针对这些情况,该学院于2007年和2008年秋季学期前十周,尝试为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准毕业生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软件工程项目实训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2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

2.1课程目标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应区别于一般计算机专业课程。课程设置需以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指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通过全真或者仿真的工程训练,侧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工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如下目标:

(1) 扩宽专业知识面及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各种分析、选择、比较,掌握软件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4) 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5) 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2教学内容

该课程需强调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原理或者观点。在已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软件配置管理、项目管理、快速原型技术、人机界面技术、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新技术等方面的训练。除了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还应兼顾当前人才自由流动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及时反应国内主流IT企业的开发技术、平台和开发流程。以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为先导课程。

2.3教学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课程应该确立“学生和指导老师双主体,在实训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各个阶段,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并适时给予适当指导,以团队形式在仿真企业真实应用场景的实验环境里,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完成中等以上规模的应用系统的研发”的原则。团队规模一般为五人,按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项目管理环节灵活设置成员的角色。以团队为单位按要求通过综合课程实训后才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

2.4教学实施

结合2007年和2008年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情况,一个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建议如下:

(1) 教材:讲授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组织教学内容,或者选择内容适当的教材。但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选择J2EE和.NET平台之一的主流开发技术。

(2) 课堂教学:48学时(16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工程实训:352学时;整个教学用时:400学时(8学时/天*5天*10周)。

(3) 实验室提供仿真IT企业开发平台的环境。项目开发期间,学生能够使用主流开发技术与工具进行项目管理、版本管理以及软件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任务。

(4) 课程考察方式:课程结束时提交团队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源代码、可执行版本以及相关开发文档。

(5) 指导老师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对项目各个阶段进行检查与评价,对团队选择开发技术及开发中存在的困难提供适当的建议。

2.5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时对2004级和200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发出并收回25份、67份调查表,合计两次调查数据。结果表明:86%的学生赞成在第七学期开设综合实践课程。94%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综合实践能力确实得到提高。74%的学生建议增加指导老师,每位老师最多指导二至四组。47%的学生建议教学用时延长至一个学期。38%的学生建议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开发环境需进一步完善。43%的学生建议开设网络工程方向的综合实践课程。38%的学生建议在先导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强编程技能和算法设计的训练。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在第七学期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有助于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显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统计与分析这两届学生在IT企业就职后的工作情况。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缺乏适合综合实践教学的指导用书。笔者选用教材时,曾在国内知名计算机专业书籍和教材出版社的网站上搜索,所找到的教材并非完全适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裁剪。

(2) 缺乏软件工程经验丰富的、能够胜任综合课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独立学院自聘教师的标准工作量过大,指导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还必须承担其他教学工作任务。因此,对于部分选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学生的指导不及时且不充分,这严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3) 计算机专业实验软硬件配置不合理。实验室缺乏部分商用软件,提供的开发环境难以完全仿真IT企业的真实开发环境。

(4) 由于在先导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未达到预定要求,例如学生编程能力欠缺、对主流开发平台与技术掌握不够,这也严重制约这些团队的开发进度。

3.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改善措施:

(1) 组织具有深厚IT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和教师,根据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特点编写合适的教材或指导用书。

(2) 引进“双师型”教师,构建适合综合实践课程及其先导课程教学的教学团队,在教授专业课时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聘请专业培训机构的IT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老师主持或者指导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

(3) 了解不同规模的IT企业的主流开发平台与技术,完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软件硬件的配置,建立仿真IT企业开发环境的实验环境,以满足综合实践课程教学需要。

(4) 重视先导课程的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指导,提高学生编程技能;展示综合实践课程实训中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提高工程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建议充分利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增加实训时间,确保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两个不同的项目。

(5) 加强与信誉良好、师资力量雄厚的IT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尝试合作办学模式。适当地修订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或者将课程体系中部分侧重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与培养机构的相应课程进行置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本文分析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建议没有与IT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联系的独立学院可以通过设置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在实验室仿真

环境完成生产实习环节;以软件工程方向为例,介绍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以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践表明: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庆成,朴松昊. 应用型本科学生基本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28-129.

[2] 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Discuss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prehensive Course

for Computer Speciali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YU Bo

(Swan Colleg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第7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专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4

2013年10月12日,以“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学科建设”为主题,“第十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院长/系主任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近200位来自全国高校计算机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聚一堂,研讨学科建设改革,交流人才培养举措,畅谈当前形势下计算机学科面临的热点、机遇与挑战,这次论坛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子。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下发以后,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近年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要求,确立了“专业立校、质量兴校”的发展思路,致使学校近几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对计算机操作熟练、有“实战”经验的网络管理毕业生更是受用人单位“疯抢”。所以说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的今天,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也会得以高速发展,那么相关单位对有一技之长的中等专业计算机人才更是需求有加。

1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滞后的原因

1.1 信息技术课设置有问题。一是信息技术课教学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教材内容陈旧;二是教学有随波逐流现象。教学内容盲从于教材,看到网络受到世人的追捧,就会一拥而上教学网络相关课程,多媒体很时髦,把多媒体工具又添进教学内容;三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没有专业特色。

1.2 教学方式存在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理论课多,实验、实习的机会抓得不够,忽视了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的教育,致使学生样样都会一点,技能水平不高,不能够在一个方面能够很专业,没有一技之长,学生无法按照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单位立即参与工作,社会适应能力差,出现学生的就业脱节。

1.3 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问题。一是大多数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都看重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在教学中常常表现出经验不足,不能够进行科研的问题;二是优秀计算机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市场”,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不够安心,导致计算机教师流失快。三是学校不能保证教师业务进修和自我学习时间,知识教师的知识水平不能够与时俱进,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学得知识在社会后“学非所用”,已是淘汰过时。

1.4 教学设施的问题。一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就应该在计算机上上课,以便锻炼学生的上机实习水准,但就当前的情况来说不少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没有足够的机子应对,再加上有些学校机房设备老化,存在严重的设施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单位碰到流行新式的配件反而无所适从;三是学生的实验、实习课时随意安排现象严重,并且在学生的训练教学上缺乏目标和监督。

1.5 教学方法的陈旧。就当前来说还有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教师没有时代赋予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激情,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的先进性,不使用或者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教学,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1.6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目前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课题研究等因经费、精力等因素而使得教师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师不去研究教学,更不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最终使得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结果和社会需求脱节。

2 新时期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策略

2.1 学校和教师要按照《规划》要求更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科的前沿知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培养计划,适时跟进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把本专业建设成为集专业理论、学生实践、教师教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

2.2 学校和教师要制定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标准。一是培养爱岗敬业,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意识。二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社会的需求上下功夫。三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力争与时代同步发展,同时培养能够适应计算机高速发展而对知识进行快速更新的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按照《规划》要求强化计算机专业建设。一是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把教师送出去定期到高等学府参加各种计算机专业培训;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更要参加niit、思科、微软、ceac等考证,以此来保证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按照《规划》要求创设条件,积极推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建设等名师工作工程,以此来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与学术水平。三是强化与企业的横向交流与纵向合作,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让老师到企业锻炼,便于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教育出与时代同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四是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尝试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整合教学,尝试进行考试改革,实施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改革,采取激励评价机制。五是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分制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面和权力,使学生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上,这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尝试和探索。六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上机进行足够的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操作能力训练与考核力度,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即刻进入工作岗位状态。七是鼓励学生多参加人社部等部门组织的理论考试,让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文字录入技术鉴定,部分学生也可参加nit模块考试和niit培训,做到“艺不压身”,而且“强身健体”。八是是加强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积极推挤教学管理的创新。根据《规划》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建立建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运行机制,以运行机制来规范“备、教、考、评”等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机制。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按照《中职学校计算机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是注重提高计算机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专业要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学科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便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关部门的招工、就业市场的变迁和工作单位的变化,以便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走专门化道路,到社会上后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一技之长,为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

[2]黄新军.《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中国青年报.《机会改变命运中国应该向法国职业教育学什么》.

第8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Employment-Based Voca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Research

Chen Zhi

(Fujian Pingnan County Vocational School,Pingnan352300,China)

Abstract:The new situation required a comput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mployment-oriented.In this paper reflect my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teaching and discipline problems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promote comput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Vocational schools;Computer education;Employment

一、引言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我国培养大量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计算机专业在本科、大专相继设立和近年来高校扩招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计算机就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处于竞争的劣势,出现就业难、难以对口就业、就业不稳定的局面,这种局面困扰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反思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中职计算机教育未能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多方努力共同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的问题

1.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匮乏

中职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投入,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笔者所在学校有计算机专业学生三个年级六百多人,学生实践用计算机只有两百台,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一些必要的课程无法开设或学生无从实践。好不容易学到的知识与原理由于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不是企业生产操作岗位最需要的,造成了中职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师资队伍缺乏更新,教师素质不高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很多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有的教师通过短期的培训只会一点办公软件再加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上岗执教了,再说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较重,学期间的变化很大,甚至有的老师是在边学习新课程边教授课程。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少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间衔接脱节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延续传统的“学科型”体系设置的,课程多而杂且课程间衔接脱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中,开设了“编程设计”、“网页制作”、“动画设计”、“平面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安装与维修”等课程,这几类课程都是计算机中的重点课程,每一课程都有不同的知识体系,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是将其开设在一门专业中并不科学。[2]由于受学期课时数的限制,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到位,学生的就业方向定位模糊,造成学生什么都在学,却又什么都没学好,导致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低。

2.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仍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滞后,忽视全面考核

中职学校原有的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考核内容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陈旧的知识技能;(2)考试方式传统单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3)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不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这种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往往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生源素质不高制约着计算机中职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般而言,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层次相对较差,笔者所在的职业中专学校生源一般是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录取完后的生源。许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此外,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城市的那些条件稍好的学生只想着上网或玩游戏。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很低。

2.不切实际的职业规划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般而言,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蓝领”---应用型的一线技术工人,而那些“有一技之长、有责任心、诚实肯干”的毕业生会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目前计算机中职学生期望值偏高,大部分学生将职业定位为管理人员的白领或自己创业,而期望成为蓝领一线技术工人的学生非常少。

三、推进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学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培养计算机人才

1.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建设

首先,中职学校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设施设备建设上,学校应舍得花钱,确保教学需要。

其次,中职学校需加强师资建设。尽可能多地在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同时,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经常组织教师深入各个企业进行专业技术的实践,打造“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

2.制定面向就业市场的科学培养方案

中职学校的培养方案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急切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更从容地就业的方案。为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企业的需要,中职学校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式的培养。采用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提要求、下订单,学校招生、培养,校企共同考核、行业准入认证,然后到企业去工作,这样就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无缝连接”[3]。这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又成功的解决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赢。笔者所在职业中专学校就是采用订单式培养,重点考虑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合作为主、本省范围内的相关专业企业合作为辅。这样主要是因为距离近便于管理,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本地的合作企业中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企业主要有电信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超市、网络公司、电脑销售维修公司、电子企业等。

(二)学科教学方面:稳步推进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各项改革

首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计算机大领域中的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4]。具体要求为:(1)合理分配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及职业能力训练等在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比例;(2)建立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3)课程设置要以一种岗位需求为主干,辐射与之技能需求相近的岗位,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其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应当以操作实践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开展以就业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学生就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如在掌握软件操作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中,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的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加强实地教学和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就业环境。

(三)学生自身方面:提升技能,科学择业就业

1.端正态度,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之一,中职计算机教育要面向就业离不开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需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企业需要。同时,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当从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出发,不能追求理论上的高、深、尖,而应当追求动手能力上的“高、精、奇”,强调“熟”和“巧”。技术“不再多而在精”,学生只有具备在自身专业的某一领域的高超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

2.科学制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是人们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中职学生应当科学自身定位,认清就业形势,确定就业目标,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在初始就业过程中,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重视自身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勇气和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要能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各种挫折,遇到挫折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论通过计算机专业教材改革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广西教育,2011,4:39

[2]袁小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道德为根本"的中职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19

[3]石超.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中职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181

第9篇:计算机专业培训范文

1.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来说,在工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无法真正投入精力去钻研计算机课程。学生没有动力学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计算机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有预习,课后也不会主动练习,日积月累,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内容无异于天方夜谭,形成恶性循环。

2.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还停止于旧的时代,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下课后练习课堂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计算机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工场模式,没有注重学生差异,忽视教学规律,造成教育的一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无法弥补,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就业压力很大,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很多任职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很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从总体来看专业水平并不高,有部分教师甚至只能胜任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处理、办公应用等简单课程的教学,却无法把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等专业课程较好,除此之外很多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对其接触了解不多,再加之缺乏系统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更增加了教学的困难,教师讲解空洞无味,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困难。

二、解决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教学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推进计算机课程发展的首要之举,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体现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积极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断发展的学生。

2.设置全面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要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遵循计算机课程设置多样化与实用化原则,注意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及特长;其次要注意适当设置专业化课程,特别是在应用软件的课程设置上,学校更要精心选择一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软件供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因为应用软件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更新换代很迅速的,因此着重选择一两种代表软件进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职业学校应该分析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3.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其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都相对不高,导致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因此,加强青年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计算机教师应多参加各种各样实用的培训。计算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计算机知识,也就跟上追赶上现金高速发展社会。学校应组织计算机教师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鼓励青年计算机教师参加微软、思科等一系列专业认证考试,对获取证书的计算机教师提供鼓励性的奖励,提高计算机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积极性。第二学校内部开展评优活动。不要忽视计算机教室,为了鼓励计算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教师开展各种评优活动,比如推选教学能手和业务大赛等,普遍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术水平。第三完成计算机教师必须从“书本理论”的阐述者向“实践技能”的操作者转变。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改善计算机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否则,计算机教师水平再高,没有实践机会,只能是空头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技能才会提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