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74-02
本文就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有效提问,建设高效课堂,开展探究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实践。
一、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的深广度把握中的困惑。对于教材的深广度,自课改以来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在规范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呢?关键还是要以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师用书为标准,而不是以统编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标准。
2.新老教学方法冲突中的困惑与思考。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内容,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但却不见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应对高考,我们不得不再找出以前的旧资料,充实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又一次陷入题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对新课程,是放弃沿用已久的教学方式,实行新课程、新教法;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采用新课程,应用老教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3.教育观念更新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
二、进行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
1.进行兴趣化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①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③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④开展课外活动法,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2.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②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③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学困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活动。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③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课程设计、有效提问,建设高效课堂,开展探究性教学实践
1.优化课程设计、有效提问,建设高效课堂。①优化课程设计。就知识的分类来看,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种。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各有其适用的知识类型,各有其存在的必要。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式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②开展有效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开展探究性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②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③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④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⑤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唯一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困惑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4).
[2]沈惠,吕琳.中学化学教学目标个性化设计的基本思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要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创设“英语智慧课堂”。
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以信息化元素成就英语智慧课堂。表1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 运用信息技术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显现英语智慧课堂
利用PPT、Flash等制作课件,改善视觉效果,增大信息量,优化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真实语境,创造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徜徉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生”动,才能生动,唯有生动的、有新意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本单元的话题主线是青少年的困惑,其实作为初三学生是很有感触且有共鸣的,他们会有很多话想说。教师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学生平时埋头作业,无暇顾及娱乐和爱好的情景,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青少年跟父母、老师之间因学习和玩乐的矛盾而引发的一些不愉快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现心中的困惑,拍成MV等。这样会迅速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配合老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Get the students interested,使智慧之花在课堂上萌动!
2 巧用信息技术元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凸显英语智慧课堂
由于注入了多元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多感官并用,提升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多维度注入情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驱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出心中的困惑及找到解决的方法,当眼前的画面、耳旁的声音、自己参与的MV等出现时,学生心中想要表达的愿望一定会喷发出来,“会”就大声说出来。至于心理工作者的建议抑或父母、老师的建议,可以用拍摄成几分钟“微课”的形式告诉学生,感动、理解之情油然而生,师生情感达到互通互融的,课堂教学的实效达到至高点。Get the students focused,智慧之潮在课堂上涌动!
3 活用信息技术元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实现英语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元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勇于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身上才会迸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才会形成和谐乐观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才会拥有今后经营自己幸福人生的能力。
首先,本单元教学中所需的一些画面、场景,还有MV的拍摄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完成,教师只是一名协助者和帮助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体验着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其次,单元里出现的语法内容是有关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其实学生早有积累,教师只要布置小组任务:Try to find structures with “Verb+to do” as many as possible!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一人动笔,组员齐动脑,激励学生思考归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最后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学生集体的作品。
还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他国家他们的同龄人有什么困惑,可以从网上了解,可以从在国外的亲戚朋友那儿了解,然后对比找到自己的乐趣,正确对待不如意处。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和好朋友或父母、老师“share problems and happiness”。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智慧之果在课堂上滚动!
如果说信息化元素是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保证,那么智慧型教师是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是否有敏锐的洞察、灵敏的反应和灵活的应对,体现在对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和创造性的驾驭。教师的智慧包括:
一是知性智慧,就是教师对于教育场景、教育过程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直接做出判断的能力,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广度;
二是理性智慧,是更深层次的智慧,是教师对于原则的把握、规律的把控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能力,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高度;
三是情感智慧,情感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智慧的维持,它建立在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师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宽度;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英语
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新信息化水平的强大冲击。在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国际教育资源交流的综合作用下,翻转课堂成为了中小学新教学改革的热门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最先兴起并在国外一些国家趋于成熟。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也开始认识、了解、学习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如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安徽省百所名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等[1],这些例证都证明国内教育界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并有了初步的研究和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的试行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否能真正本土化,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开展讨论,希望能用微薄之力推动翻转课堂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以江苏译林版Fun with English三年级上册Unit8 Happy New Year第一课时的课堂实践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中年级英语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以“Happy New Year”为主题,让学生学会节日问候并询问物品名称。需要学生掌握物品名词doll/ball//CD/robot, 学会准确使用What’s this/that? This is for…句型询问物品和互赠礼物。熟练运用节日祝福语Happy New Year!并能做出回答。教学主题极具文化特色,需要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体验节日氛围和人物情绪。老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西方节日文化,并让学生根据录音找出读音规律。
二、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学习策略、资源内容。观看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文化介绍和重难点分析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重难点词句及语用功能,让学生初步分解感知课文。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巧设导学案,以旧引新,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快速地同化新知,找出困惑,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1: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有关西方过新年收礼物的文化差异的微视频。并让学生知悉新年收礼物时要做的两件事情。先送祝福“Happy New Year.”在当面拆礼物,同时礼貌询问“What’s this?”
活动2:学生观看关于文中第一图升降调和连读的分析,了解升降调、连读符号及重读符号,依照《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根据课文录音将整篇文章的对话进行升降调、连读和重读符号的标注。
活动3:依照《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完成导学案:总结知识点,引出对主题的思考,提出疑惑。
Unit8 Happy New Year!导学案
题1:当你新年遇到亲人朋友可以说:_______________.可以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礼物可以说______________.
(目的:让学生总结文中有关新年祝福和送礼的重点句型,并感受文化差异。)
题2:在新年的时候你可以送亲人朋友什么礼物?(不少于五种)
(目的:更多地引导学生学生回忆学过的词汇,并尝试使用新学词汇,达到以旧引新。)
题3:你的困惑与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让学生对自学能力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方便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培养主动性、自觉性和思辨能力。)
课中: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自学的收获和自己的困惑,共同探究、互助成长。
活动1:复习回顾自主学习的重点句型,展示模拟真实语境,创造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计划。让学生回忆新年的祝福方式、如何有礼貌和与亲人朋友送礼或收礼,关注学生发音时升降调、连读、重读是否正确。
活动2:分组讨论操练,互赠虚拟礼物。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发现语言的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和听说技能。教师课间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课后:梳理新知、总结扩展,知识迁移,搭建新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1:扩展其他相近的节日文化,让学生思考圣诞节、复活节、生日应该如何送礼和收礼。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四种语境(新年、圣诞、复活、生日)下应该如何送礼收礼的语言整理和书写,助力学生完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整合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形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引起课改专家与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
如何跨越整合理念、技术以及策略的高门槛,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有效整合与高效整合,真正惠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同步发展,我校在整合理念、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引进了概念图这一先进的工具。
概念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随着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以Inspiration为代表的,一批功能强大的概念图绘制软件的普及与推广,概念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课件制作等,作为指导师生整合教学的实用性工具化平台的价值日益显现。
概念的界定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是指以概念图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概念图应用软件为基础性整合平台,并可实现与信息化媒体资源,以及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多元整合的教学形式。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现论。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概念图提升整合教学能力的师训研究
课题组从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出发,通过报告、示范、展示、研讨、评优竞赛与网络研习等活动,结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深化概念图的理论研究,从教与学两方面梳理概念图与教学的内在联系,发掘并拓展概念图在整合教学环境中的功能与应用方式。按学科分类下设11个二级子课题,通过概念图在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指导和优化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
(三)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应用模式的建构
以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为整合教学实践的基础平台,积极探索这一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同时重点研究概念图Inspiration与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的有效融合。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并总结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教学中的六大应用功能
鉴于概念图绘制软件Inspiration良好的易用性和功能性,课题组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与学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提出并总结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整合教学中的六大功能: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功能、高级思维的发展功能、合作交流的媒介功能、促进教学的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功能,以及构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功能等。
传统的概念图通常是用手工绘制的,只要有纸和笔,即可绘出教学需要的各种概念图。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目前手绘概念图已逐步成为师生常态的思维工具与研习策略。实践表明:师生共绘概念图不仅仅可以促进教,而且同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它既可以充当教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学的工具;既可以建构知识与思维路径,也可以同步发展认知与思维能力。
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一款集整合技术、功能、理念与应用策略为一体的信息化专家平台,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的推广与普及,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快速成长,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总结并提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与课程整合的两大操作策略
策略一:“放眼网络、内外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构策略
课题组积极地引导教师把目光投向网络,重点依托互联网免费性、共享性资源,以及学科软件平台,提升信息化资源建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把教师有限的时间放在资源的合理选择,以及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设计上,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劳动,有力保证了整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如生物教学中引入的Flasteethwise,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认识牙齿、组装牙齿,而且还可以练习如何正确刷牙等,很有趣味性;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引入的七巧板Java动画资源软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造型,尝试各种拼接技巧,同时还提供涂色美化的功能,学生非常喜欢;再如在物理光的色散教学中引入的Shockwave动画资源,不仅可以定性地比照各种色光透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而且还提供了偏折角度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他们在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不足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互动过程,有力支撑了新课标各学科的教与学。
策略二: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
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一样,博客、魔灯以及一些学科类的教育软件,功能强大且简单易学,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往往各具优势与不足,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旨在通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多元平台整合,取长补短,弥补概念图单一平台在整合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功能不足,拓展优化概念图的资源开发功能、网络互动功能与课程开发功能。
(三)基于Inspiration等信息化专家平台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初步形成
本课题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纠缠于空泛的理念、策略以及纯粹的技术培训与灌输,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引入技术零障碍,但又饱涵当今先进教育理念与策略的概念图Inspiration、博客Blog、摩灯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又一次快速成功地跨越了整合技术、理念以及策略的“高门槛”。
Blog具有很好的互动特征,但由于本身技术的限制,它的页面结构和呈现方式,则明显逊色于Inspiration的表现。鉴于此,课题组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整合策略,实现了Inspiration和Blog两个零障碍专家平台的优势互补。借助于Inspiration与Blog的课外整合,有效打破了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了隐性课堂显性化,封闭课堂网络化,静态课堂动态化,交互形式多样化,教师同行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与Blog进行深度研习和交流反思,有效推进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共享度。
相对于Blog而言,Moodle在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更为专业,功能也更为强大。不仅在信息管理方面支持的类型更为丰富,而且最为突出的是,互动形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回复,还可以是投票、讨论、测验、评价、问卷调查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又可以在远程网络教学与管理方面游刃有余。而且概念图Inspiration与Moodle的整合也有利于改变Moodle课程界面过于线性化、单一化的不足,课题组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Inspiration 和 Moodle 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当然随着整合教学的发展和需要,网络互动平台也会不完全局限于Blog和Moodle,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整合的理念加以发展和充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这两个平台应该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网络互动平台的首选,因为它们既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也没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但是确功能强大,非常适合整合教学的现实需要。
(四)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师训策略与模式日趋完善
课题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培训与发展的过程,在启动阶段,课题组主要围绕与概念图有关的理论专题研习、技术培训展开工作。整理了《概念图参考文献专辑》,涉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对概念图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每学期均组织2次以上的专题学习,有效推进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师的整合教学开始呈现出许多个性化的亮点,当然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对此课题组及时开展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展示研讨、教师论坛,以及理论与技术的高级培训,坚持扶持与推进相结合,在有效分享科研集体智慧的同时,有效化解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课题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和深化。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将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力争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现管理增效。
2.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实现课堂高效。
3.加强集体备课,实现教研增效。
4.启动强化教师学习,实现优师增效。
5.推进信息化教学,实现信息增效。
三、工作措施:
(一)精细常规,求规范要质量
上课:
本学期教学管理的重点将放在课堂改革上,深入开展疑探教学模式。教师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严格执行上课制度,上课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课堂要具有三个特征: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条件创设上,体现对学习困惑的点化、点拔上。
听课:
本学期,学校将加强对各位老师随堂推门听课力度,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本学期听课分为几种形式:一是教导处实行点课听课(通知和不通知相结合),了解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学生的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指导。二是进行“每人一堂公开课”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磨课、听课,评课,研究最佳教学方法。三是各种活动积极自动或按学校安排听课。
作业批改:
严格作业管理,作业的布置、设计、批改,改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上下功夫。作业批改要及时,书写与格式要规范。
各学部教导处每月要进行作业、听课、作业批改常规教学检查。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以促进作业质量的提高,教学设计优化。对检查中出现问题的教师,教导处要进行跟踪抽查,直到整改到位为止。
(二)加强集体备课,实现研究增效
本学期教研活动按三个层面进行,1.每周至少一节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内容为下一周要进行公开课的教师所讲课题,本学期“每人一堂公开课”活动都要采用集体备课模式进行。2.信息化课堂展示活动,在“每人一堂公开课”基础上,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要进行信息化课堂展示,要采用白板、课件、各类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上课。3.示范课,由城区下派教师在本学部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
进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录课,择优进行上报。
(三)加强教师学习,实现优师增效
我们要通过教师培训使全体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和适应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乐于奉献,并使一部分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
加强教师业务理论学习,要侧重于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等方面学习,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将观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教龄在5年以内的心教师和新转学科5年以内的教师,各学部要为这些教师配备骨干教师采用结对的方式促进其迅速成长。
(四)推进信息化教学,实现信息增效
翻转课堂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基于翻转课堂之《健康上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收集不良上网的案例并说明其危害性,了解常见不良网络行为和理解健康上网意义;
2.举例说明网络的两面性,理解网络的工具性质;
3.能够举例说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的行为规范,形成网络行为规范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网络改变生活”及“构建身边的网络”后展开的,学生对“什么是网络和网络的意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态度,这构成了学习的基础。作为数字原住民,网络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和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但往往认识比较简单和片面,往往陷入困惑和迷茫。同时,此阶段学生爱冲动,好幻想,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这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有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是自主学习阶段设计的重要一环。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目标是否清晰明确、任务是否有趣、难度是否适宜等直接关乎自主学习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本文中,以金陵提出的“任务单”结构为模板,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形式和内容如下表1所示:
(四)课堂活动设计
1.答疑解惑(10’)
师: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绿色上网-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并根据学生课前PPT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挑选出一份做的比较规范的PPT,由这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生: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并作简要说明;其他学生听取学生代表的报告,并思考自己的问题
师:留出3分钟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修改课前任务,并引导其思考“网络的利弊”。
生:根据教师在自己小组PPT上给与的建议及对优秀小组报告的思考,修改充实自己的报告
2.情境任务:辩一辩――网络利弊面面观(20’)
(1)提出研究问题,小组讨论,形成初始观点;(2)展示汇报:小组汇报,师生提问;(3)再次小组反思交流,升华观点。
二、翻转课堂之《健康上网》教学设计反思
(一)“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中,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和地点都由自己选择,同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QQ、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交流平台进行沟通,对有困惑的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其次,由于学生课下已基本理解本来课上教授的内容,师生就有更多时间针对存在问题深入探讨,对部分学困生予以更多地关注,这也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关注学生对信息文化的深刻理解
为了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不良上网的危害及网络行为规范的认识,促使网络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首先,笔者在本课的的答疑解惑环节,以学生真实的问题和困惑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让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PPT的完成情况及困惑,并适当的给予指导;其次,在情境任务环节设计了“辩一辩:网络利弊关系”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并将小组内达成的观点及理由向全班分享,而其他学生要对其进行点评,最终通过多次的讨论、分享、评价等过程促进学生远离网络不良行为,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
(三)重视学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就本节课而言,笔者主要在情境任务环节采用了课堂讨论的协作策略。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使学生有机会养成以尊重、信任、合作和关爱。为了促进有效的讨论,本节组织的讨论活动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①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可以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②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③教师要考虑如何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
④关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强调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一种反省自己思维活动和评估个体学习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始终。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正如W.Gagnon,Jr.和Micgelle Collay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一书的“反思”一节中所言:“反思让学生和教师有机会重新思考他们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有机会开始用现有知识整合新的学习,有机会计划新知识的应用,也让他们有机会在很多的情况下为下一个学习情节设计策略”。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是通过设计“观点记录卡”来支持学生的反思。在情境任务重学生展示观点和理由时候是以“观点记录卡”中的记录为依据的,这有助于学生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调控自己的思维,同时其他学生也可根据汇报学生的情况反观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并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2]金陵.话说“自主学习任务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22.
关键字 英语; 信息化; 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跨时空教学。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给教与学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教育的媒介,它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更应该是“自学、自悟、自立”的工具,我们现在在很多省市对农村的中小学进行信息化教育,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化培训,很多地方收到了很好的成果,需要加以推广。
一、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变革
1.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还可以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授课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势必会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听来则是一种享受,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
计算机和网络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外国人交谈网上交谈。
3.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网上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选用的有:21st Century, 21st Century School Edition,Beijing Review, Shanghai Star, 以及China Daily 等报纸。可用的栏目有很多,如People, Lifestyle, Letters from readers, World, Culture, Campus trends, City 等。这些栏目里的文章故事性强,语言也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看懂。
二、注重教学设计理念的培训
信息时代知识的增加、更新和发展都是非常快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掌握时展的脉搏,改变传统的教师把知识分解,嚼烂后塞给学生搞满堂灌的所谓“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快速学习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的真正职责在于:告诉学生知识宝库之门在什么地方;并把开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开门;指导学生挖掘和整理知识的方法(沙里淘金)。教师的工作应主要是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怎么样才能启发和激发学生想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
1、注重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行为和最终的教学结果。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真正的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观念。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
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有效的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利用率低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培训中,要重视教学设计方法的一些细节内容,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比如,为了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可以对现有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修改,使教学设计模式更符合教师的日常备课过程。
3、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提倡“做中学”
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师不但要掌握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教学设计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实践中渗透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的精髓,在做中学和体会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
三、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意识的培养
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认识过程在意识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在学校培训中,首先应着重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让教师亲身体验、感受信息技术给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尝到应用信息技术的甜头,从而从内心深处认可、接受信息技术,首先培养他们从心底深处热爱、喜欢信息技术的情感。培训后,要及时总结、评价推广应用。
1、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评价和反思是提高老师专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学校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学校老师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就能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就会用新的教学理念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案,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便在反思、反省中不断成长。
2、具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终身学习的意识
信息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不仅给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而且给人们提供了实现终身学习的条件。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应用教育技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促进自身素质结构不断完善的意识,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高素质的教师。
3、具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教师要能够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意识。
总之,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把远程信息技术真正的落到实处,开展起来,为学校和学生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玉环、陈庚、金以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状况分析与探讨[J] .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2月第二期
论文摘要:面对教育技术专业如何发展,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等诸多问题,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教学人员感到迷惘和困惑。分析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促进教学技术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当前教育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O引言
教育技术起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地形成和完善之中。我国在1983年,把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目前,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课程体系都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教育技术专业如何发展,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等诸多问题,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教学人员感到迷惘、困惑。所以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促使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步人良性循环、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当前教育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电化教育的一个定义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南国农,1985)。电化教育另一个定义是:“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李运林,1998)。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1994年AECT)。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南国农,2004)。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其内涵与我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提出“现代教育技术” 的概念,应符合我国的实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已习惯于将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通用,即教育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所以在本文中,也将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概念作为通用称呼.可以互相换用。
2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电化教育的应用到教育技术的普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成效显著。但是,结合快速发展的教育革命,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技术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2.1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不同步
这个问题的主要表现是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轻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投资力度大,发展速度快,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软件资源匮乏.尤其是高质量的软件匮乏,导致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严重脱节.这已成为我国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主要障碍。应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并行建设,探索出一条软硬件同时有效建设的道路。
2.2教育技术学科体系还不完善
教育技术专业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个教育技术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教育技术学”的著作和教材.从中阐述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基础,都是来自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等,缺乏对自己基本理论的描述。而所谓学科基本理论应该是对这门学科所描述事实的规律性表述。教育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我们在谈到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时.描述的往往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缺少一种对教育技术学本身透彻的精练的描述,包括对学科属性、研究范畴的界定等。
2.3培养目标笼统课程设置繁杂
许多院校以教育技术的定义作为专业培养的目标,即培养能够在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育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各级中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丁_作,适应教育技术部门、广播电视部门、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T作。培养目标不仅涉及了教育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5个范畴,而且还包括教育、广电、网络等几大领域。可见人才的适应面十分广泛。这就导致了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庞杂,涉及教育心理学、物理、数学、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影视传播、文学艺术等学科。由于科目繁多,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加之缺乏科学的系统设计.课程之问不能有机融合。
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路与对策
3.1强化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环节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教育技术理论来指导。目前加快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从电化教育过渡到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其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倘若我们不考虑国情、不加过滤、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那只会将理论束之高阁,无法与中国的教育技术实践相结合。因此,加强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首先应遵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夜郎自大,要踏踏实实、讲求实效,切忌赶时髦、喊口号、做表面文章。应采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努力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脉搏。准确定位、探索规律、揭示特性、澄清谬误,引导学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3.2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发展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视频会议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我国的教育技术经历了无线电技术、音视频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两个发展阶段.随着教育媒体的发展,音视频媒体技术向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将会加速,数字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将成为主体性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推广应用。其中,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已成为核心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将在实践应用领域中崭露头角。教育技术正不断将新科技吸取转化为适合教育技术的新观念、新媒体,进而促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产生更大的改变,使现代教育技术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3.3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就教育技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不断提新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是一件好事。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冈此,教育技术学科的人才标准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是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4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培养目标是育人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是课程结构设计的依据,也制约着学科体系的建设,决定着专业发展的方向。许多院校在确定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时,过于注重就业的适应面,而忽视了精品人才的打造。培养目标模糊笼统,导致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总想面面俱到,结果顾此失彼,造成课程设置庞杂,毕业生样样都知道却都不精。所以确定适合于本校情况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校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培养目标应该具体明了。建议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中等学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育媒体编制人员、教育技术和管理人员。
4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反思种种课堂教学现象
1.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而,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且不乏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有时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它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里,不能不令人思考.
数学课上,学生独立思考要不要?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我们却把它演绎成热热闹闹的“走过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切莫让“合作”变成“合坐”!
2.交流成了命令
交流应视情况而定,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汇报,不必每交流必以小组内先行.而我们的许多老师,每每一个问题必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重复进行.
其实,学生的各种想法、分法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之时,也正是互相交流之时,教师一定要先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不但降低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浪费时间之嫌.难道学生的交流,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服务吗?
3.情境过于泛滥
很多数学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原型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因此出现了许多情境创设泛滥的现象.这些讨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本身的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些知识的教学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间接经验出发.不能因为复杂的生活情境冲淡了数学本身的“数学味”.
二、反思教师的观念转变
1.穿新鞋,走老路
部分老师把搬掉讲台就叫“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课桌摆放位置就叫“转变学习方式”,把一味的肯定叫做“转变评价方式”……,似乎一下子课程改革已顺利实施.但事实如何呢?不言而喻,这是对课改理念的模式化、表面化、绝对化理解,势必会步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2.全盘接收,奉若神明
许多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顺序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审定出来的.他们在编写时必定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自有贯穿其中的道理.所以,上课时不敢轻易改动,对各种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深信不已,几乎全盘照搬,结果南桔北枳.
3.穿旧鞋,走新路.
教师是课改的灵魂.教师观念不转变,课改无异于缘木求鱼.而更新观念,贵在自身的努力与领悟.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反思,惟如此,我们才会很快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昂首迈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三、我们需要冷静的态度
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现象,我们必须持冷静的态度,在迷惑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实践中创新.要成为21世纪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呢?
1.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脱出来,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感情的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其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作为一名教师不应把他们看成一种知识的容器.当前教育的状态是,与其说学习是学生一种负担,不如说是教师生活的一种要求.教师对考试的看重程度,超乎了学生.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考试制度造成的,但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在目的上及其社会价值体系上对受教育者作为人本身的否认的结果.考试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应付型知识还原者,而不是知识创新人才.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知识为本.创新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在教育观念上和理论上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模式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