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水产养殖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产养殖计划

第1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传统表层增氧技术(如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具)虽然对表层增氧效果较好,但存在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水质改善的效果不明显,底层水体由于残余饵料和排泄物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使水质变坏,水中的固体沉淀形成了一层沉淀物,沉淀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混合在水中,增加水产养殖品发病的几率,降低其品质。

耕水机健康养殖技术是通过机器桨轮翼的旋转,生成围绕机器中心上升的循环水流和扩展到水面的水流,将水体底部的水引导提升到水面,经吸收氧气和阳光后再循环回水底。使水体充分暴晒于紫外线下,消除多种有害菌类和气体,通过水体的循环使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颜色明显变浅,水体溶氧总含量增多,上、中、下各层溶氧均匀度显著提高,鱼群浮头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形成完善的食物链,降低了饵料投放量,提高了饵料利用率,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的溶氧量,溶氧均匀、噪声低、能耗小,通过气泡上升还带动水体循环,明显改善底层水质,解决目前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表层增氧方式之间不适应的问题。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和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对目前通常使用的机械式表层增氧方式的一次技术突破,它提高了增氧区范围,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并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产量提高显著: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使养殖物种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提高。可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缩短养殖周期: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可以明显缩短养殖周期,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可以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氧气充足,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大大减少鱼类因水质不良引发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水体形成立体循环的水流,从而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盐度和藻类的分层,降低气温、气压、雨水对池塘水质稳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以使大部分池塘底部无底泥堆积,与传统养殖方法比较,底泥的平均厚度减少5厘米以上,且养殖品种的“霉味”、“土腥味”明显降低。

(4)节能:传统增氧机械的功率一般为750~3000瓦,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均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150瓦,为传统增氧机的三分之一,而耕水机的功率仅为25~60瓦,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5)安全:耕水机为无噪声低速运转,微孔曝气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没有像水车、叶轮那样的运转部件在水中搅动,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噪声和震动对鱼虾保护膜的损伤和易造成疲惫厌食等养殖问题。

第2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1规模化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1.1集约化程度不足

集约化程度的高低与规模化水产养殖有着密切关系,集约化程度高则可以让不同的水产养殖户共同使用相应的基础设备,养殖户之间还可以有共同的市场和供货商,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目前还存在集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这样即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说,集约化程度不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中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也不例外。水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大力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环境下,水资源被污染会对水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受到污染会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大量有害物质的进入给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进而直接影响到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1]。

2影响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因素

2.1技术和环境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要想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其决定因素是技术水平和环境条件。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如果没有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十分不利;其次从环境条件角度来看,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的大小,是否会遭受环境污染及污染后的防治能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专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环境是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要素,两个同等重要,必须有效控制。

2.2水质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水质也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水质的好坏主要看是否能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水质是否含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的氧气和有机物。水色是由不同浮游生物繁殖的比例所决定的,不同水体中生长的藻类也是不一样的,不同藻类含有的色素也不同。而藻类是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生长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再次就是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适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还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浮游生物量过多,会把大面积的水体覆盖掉,缩小水体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使水体中可供水生生物呼吸的氧气浓度降低,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成长。因此,控制好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规模化养殖的成效。

2.3水生生物疾病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也会遭到一些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都非常快,如果未及时发现或采取防治措施,会造成水生生物发生病害,严重的甚至会死亡,这就会给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水生生物的疾病,养殖户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养殖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病害防治系统,及时监测水生生物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生病害,及时防治,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2]。

3提高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策略

高效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优势显著,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

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具有很多的好处,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就是其中的好处之一。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提高养殖效率,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规模,能够为批发和零售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因其养殖的水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宣传让千家万户都能知道所养殖的水产品,使其销售至全国各地,获得消费者的追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2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品的质量

规模化水产养殖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水产养殖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另外,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还能提升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确保养殖出更加优质的水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这也需要从源头上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乐于接受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为规模化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为养殖出高质量的水产品提供保障。

3.3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全面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规模化水产养殖因其充足的货源不仅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能提升水产品出口的效率,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将中国的水产品销售至世界各地,提升中国水产品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并被广泛应用。由于规模化养殖业是在露天环境下操作的,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使用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3]。

第3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关键词] 池塘标准化 水产养殖 现代渔业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65-02

一、池塘在养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养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大部分池塘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沿用旧的养殖体系,养殖的种类繁杂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养殖的水产品容量较少,致使水产品的产量过低,安全质量也较低。同时由于过度的挖建池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池塘的整体利用率也降低。养殖时的技术要求不达标,养殖产品的存活率也受到了影响,陈旧的养殖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渔业的要求了。

2.污染问题严重,增加了病菌的滋生

由于池塘底部污泥的清理不及时,造成多次的堆积累加,时间一长,池塘的水质就会受到污染,导致病原菌的生长,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的提高。同时池塘周围垃圾的随意丢弃,又没有专门的人进行按时清理,长此以往,池塘整体受到污染,养殖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渔业建设的长期发展。

3.池塘管理措施不当

在池塘管理上,缺乏相关的法律条例规定,而池塘主人对于管理又缺乏科学认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池塘长期的管理处于低效甚至停滞的状态,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4.池塘标准化资金不足

由于池塘多为私人进行承包,所能使用的流动资金较少,无法满足池塘标准化改造的要求,严重拖缓了池塘的标准化进度,不利于现代渔业的长久发展建设。

二、如何加快推进池塘的标准化改造

1.定制科学有效的养殖体系,合理利用资源

进行单产养殖,提高池塘养殖的容量,也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的渔业承包管理体制,控制好鱼塘的养殖规模,增强水产养殖的组织化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业化水平。

2.积极改善池塘的污染状况

对池塘底部的污泥进行及时的抽水清除,减少池底的污染物,降低病原菌生长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水产养殖时药物的投放,保证水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对池塘及其周围丢弃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垃圾长期的堆积,影响池塘的整体环境。同时定时更换池塘的水,保证池塘的水质,实现水产的健康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也同样决定着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程度,保持生态的稳定平衡,也是现代渔业的重要要求之一。

3.加强对池塘水产养殖的管理

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池塘养殖的管理条例,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有效执行,池塘的主人也要加强对池塘的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加快池塘渔业商品化的推进,为水产品提供一个更广阔的销路。了解池塘渔民的真实意愿,通过规划和实施对于水产养殖的经营权的流转可以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

4.实现渔业在发展方式上的转型

扩大池塘单户承包的面积,推动池塘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改变并调整旧的养殖品种,建立健康、标准、科学的养殖模式,推动渔业养殖向节电、节水、节地的健康持久方向发展。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发挥现代渔业技术在池塘养殖业中的作用。吸取各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大胆积极的进行创新,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改造补贴以及验收的标准,加快传统渔业在生产养殖模式上的转型。

5.加强对池塘改造的全面部署

认真分析池塘在改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新技术的研发,改善养殖生产的条件。延长池塘承包的时间,多吸纳扩张改造的资金,地方政府对于池塘养殖户进行足够的财政拨款借贷,让池塘的改造之路可以更加通畅。通过对池塘渔业的扶持,提高从事池塘渔业养殖人的积极性,加快现代渔业的建设,推动养殖效益的不断提高。对于池塘养殖的机械,饲料,也要积极进行补贴,不仅要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还要保证用于养殖的池塘最大程度的得到利用。同时对各地的渔业主管部门也要进行积极考核,对池塘养殖进行持续不定期的考核,将池塘标准化作为一项行政任务纳入地方现代渔业建设的考核之中去,推动池塘标准化的深入展开。

6.政府加强宣传鼓励

政府加大对池塘标准化的宣传,让人们更大程度的认识到池塘养殖标准化的好处,同时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对池塘的标准化进行科学指导示范,积极引导人们想水产健康养殖的现代渔业发展。

三、池塘标准化所带来的好处

1.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池塘标准化以后,形成了新的水产养殖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对于养殖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大大提高,因此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2.推动优势产业链的建立

池塘标准化以后,健康的水产养殖体系得以建立,现代渔业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对水产养殖形成商品的集聚,增强了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推动了渔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3.加快了传统渔业的转型

随着池塘的标准化,传统的渔业生产养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有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变,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水产养殖。

4. 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善

经过对池塘的基本改造,不仅壮大了农村的经济实力,而且也推动了农村渔业生产设施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小结

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池塘的水产养殖在整个渔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池塘养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池塘标准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发现池塘水产养殖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一个大致合理的概述,让我们对池塘标准化带来的水产健康养殖以及现代渔业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落实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 谋划部署2010年渔业工作[J]. 中国水产,2010,03:8-20.

第4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2013年县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严格落实水产养殖污染整治措施,继续推进发展水产标准化和无公害健康养殖,不断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水平,改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完成2013年度水产养殖减排指标,促进全县水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减排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做好渔业水域污染减排工作,对促进全县污染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部门、县定的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好污染物总量的增加;要认真研究分析全县水产业的实际和水产业的现状及县辖内的水质情况,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行资源综合利用。

(二)加大减排宣传,发展健康养殖

对在全县境内进行水产养殖的渔业单位和个人,要加大水产养殖减排任务的宣传力度,取缔网箱养鱼、肥水养鱼,严禁向水库内投放化肥、农家肥、禽畜粪便,严禁向水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和违禁添加剂,调整养殖模式,推广稻田养鱼、藕鱼混养,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膨化浮性鱼饲料,发展无饵化、清水养鱼和发展滤食性鱼类、增加滤食性鱼类的增值放流数量,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加强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执法巡查,开展污染减排专项检查的监察行动,严格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以开展整治违规养殖行为手段,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对违反健康养殖的渔民予以处罚,对落后的生产养殖技术坚持予以取缔。对污染物不能达标的水产养殖企业和基地实施限期治理、整改,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叫停,直至达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完成2013年水产养殖减排任务,县水务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减排领导小组,分管水产的副局长主抓减排工作,局属单位及全县水产养殖企业为减排工作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设在水产渔政管理站,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负责落实减排计划,制定减排工作规划,及时协调解决、督促、推进减排工作,做好上传下达,加强协作配合。

第5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关键词 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39-02

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是我国水产养殖大省,区域内水系发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养殖水面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3.6%以上,是我国第二大水产品生产省,是广东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该校于197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第1批本科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是广东省重点学科,1988年获准设立水产养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准水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而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并且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1 抓住机遇,贯彻战略部署

目前,党的十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务院通过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农业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三大方向,即推行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变;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促进水产养殖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入后建博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此时与同样开设有水产养殖专业的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相比,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每年培养的水产高素质复合创新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在质量上与兄弟院校的毕业生也有着明显的差距[1]。因此,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探索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缩小与一流院校的发展差距,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2 立足应用,培养“三能”人才

“因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广东海洋大学在华南地区海洋和水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在南海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均居国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海洋和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及“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等相关成果在南方各省的推广面积达2.2万hm2,培养对虾养殖技术人员2.4万人,实现产值116亿元,新增利税11亿元,解决了近50万人就业。在水产科技的有力支撑下,仅湛江地区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均为全国第1位。

辉煌成绩的取得,与广东海洋大学“肩负海洋使命,培养三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源[2]。水产博士点的建设和取得,更是如虎添翼,为水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创新广东海洋大学校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一个新颖的课题。

3 依托科研,创新培养模式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体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自从2008年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以来,水产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快速、重大的发展。近年来水产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50余项,总经费10 352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行业公益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等近40项,经费逾4 000万元。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或源期刊论文100余篇;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省一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4项,授权专利23项;目前建有8个省部(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仪器总值逾5 000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4 000 m2,水产学科科研条件及水平获得重大的改善和提升。实践证明,以科研为依托,致力于教学、科研及实践的创新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科研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拟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契机,依托科研,努力探索教育、科研、实践三大人才培养工程的创新模式。

3.1 依托科研,致力教育创新

广东海洋大学定位为具有鲜明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高校,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始终是该校的发展主题。

3.1.1 本科教育创新。一是特色专业培育。加强水产养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以省级和国家特色(重点)专业为建设目标。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科学指导、分类培养、自主选择的培养机制,探索和构建结构合理、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有效统筹学科、专业、师资、课程、教材、基地等人才培养要素,逐步构建适合研究型教学学院要求的多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体系[3-4]。三是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实行专业首席教师制度,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完善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助教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选派教学骨干赴境内外参加课程教学能力培训和交流;以科研项目、教改课题、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加快培育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3.1.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一是实施优质生源工程。启动校内本科生专业教育与考研课程辅导项目,提高本校本科生考研的积极性和成绩;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健全学院、系(科研团队)、导师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与兄弟院校建立研究生调剂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吸引优质生源树立良好的口碑。二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围绕3个方面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中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招生录取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选择权利;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建立和完善导师资助制度,使研究生的培养围绕导师的科研课题来进行,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三是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项目。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申请承办研究生学术论坛与暑期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实施优秀研究生论文培育计划,全面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3.2 依托科研,致力学术创新

3.2.1 实施学科项目培育计划,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广东省“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瞄准国际前沿,紧扣南海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建设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抓手,推动实施学科建设项目的培育计划。

3.2.2 加强科研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积极争取“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获教育厅滚动支持,做好“广东高校热带海产无脊椎动物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的建设工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支撑服务体系。

3.3 依托科研,致力实践和就业协同创新

3.3.1 依托科研基地,打造生产实践大平台。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为社会,为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生产实践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主题[5-6]。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占地20 hm2,基建投资近3 000万元。主要包括有海洋生物繁育车间、种苗标准池、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和专家楼等科研设施。另配有完善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玻璃钢培育系统、海水渗滤与引水系统、淡水热水深井等配套设施,可供逾300名学生同时进行科研、实践和生产实习。近年来,以海洋生物研究基地为依托,先后立项并完成了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农业部广东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对虾种苗种质分析实验室、病害防治实验室、环境检测与控制实验室的建设。科研生产实践大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为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也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南海区域海洋与水产科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科研基地[7-8]。

3.3.2 院企协同创新,“订单式”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广泛建立学院与企业的联合,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强化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自2007年起,广东海洋大学与国内著名的水产企业联合,陆续开设了“海大班”、“粤海班”、“恒兴班”等,2012年又开设了“通威班”。企业定期安排高级管理人员、技术总监、营销精英及技术骨干进校为班里的学员免费授课,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训经验,并提前接触相关公司的企业文化。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熏陶下,逐步增强了对水产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学生就业有针对性,缩短了就业链条,节约了就业成本[9-10]。据统计,近几年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每年到水产行业就业的高达95%以上。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水产学科90%左右的毕业生一直在水产行业就业和创业,并在本行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为水产学科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达到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强化产学研结合培养水产创新型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2(9):20-21.

[2] 张光亚.广东海洋大学三能人才培养的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08-109.

[3] 陈京华.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0-21.

[4] 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4):54-55.

[5] 黄进强,刘哲,蔡原,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与实习教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1,14(1):177-179

[6] 安振华,王平.水产养殖专业苗种繁育和养殖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5-340.

[7] 陈马康,魏华.面向21世纪的水产养殖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4):340-342.

[8] 张安国,杨凤影,侯文久,等.水产养殖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140.

第6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每年5-10月份是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时节,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产养殖病害多发季节。今年1-4月份监测结果显示,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并且有发病早、范围广、死亡率高的特点。前不久,*省*县网箱养殖鮰鱼暴发了细菌性病害,造成*乡28个养殖大户、488口网箱死鱼15.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为防止今年水产养殖生产暴发大规模病害和疫情,确保水产养殖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现就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高峰季节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

当前正是水产养殖病害全年的第一个高发季节,一旦暴发疫情,对水产养殖生产危害极大。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级水生动物防疫、病害防治和技术推广机构切实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要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及时病害预警预报信息。认真组织开展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养殖户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二、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地区病害防控工作

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历年病害频发地区的监测和防控,防止疫病暴发和蔓延。已经发生严重病害的,要及时做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防止病害传播蔓延。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科学确定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注意水质调控,确保水质清新。要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在指导防病治病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规范用药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严禁使用禁用药物和其他投入品。

三、认真落实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任务

今年我部继续在部分省(市)实施鲤春病毒血症(SVC)等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年初已下达监测任务。承担任务的省(市)渔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保障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机构)在具体实施中,要严格按监测方案做好抽样和送检工作,做好与实验室检测单位的工作衔接,发现阳性样品后,严格按照水生动物防疫技术规程予以预防和控制。各实验室检测单位要对病料样品以及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的病原微生物依法严格管理,其存留、转运等均应符合《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

第7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型地方高校与地方联系日益紧密。在“立足本地”、“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可以结合本校专业,把加强地方文献工作作为本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创建及投入使用过程的论述,探讨了这一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42-02

1问题的提出

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开展较晚,馆藏数量少,多为一些地方年鉴、会议记录之类,纯专业学术性尤其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师生特别是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图书馆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馆藏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文献,把网络上、民间和教研室老师手中的分散的相关文献,运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组合成一条既是专业的、学术的,又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文献链,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丰富馆藏。

我馆把水产养殖专业作为突破口,因为:①这个专业有高水准师资力量。水产养殖师资阵容“少”而“精”,包括辅导员、实习员在内共8人,研究生学历占50%,双师型100%,每年都根据水产行业变化,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更新、调整教学大纲,编写讲义。有几门专业技能课讲义已被省内多家学校选为教材。突出了我院以培养实用能力技术人才为宗旨的高职特色,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水产养殖业在盘锦地区发展比较普遍,有地方特色。图书馆选取这个专业,有一定的地方资源优势。②以点带面。可以通过水产养殖专业“精品课”的“点”,带动促进其他骨干学科的“面”。

我院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服务于地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其目的是培养地方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重,整合各教学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资源,使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建立学院各专业精品课程体系。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就以其独特地域性、实用性和良好就业渠道,过硬师资队伍和高度敬业精神备受家长与学生欢迎,建校至今效果显著。2005年,该专业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馆决定在特色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创建特色“地方文献水产养殖数据库”。

选取水产养殖专业为突破口,更重要的原因是该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地域特点最突出,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关系最密切。有地域特点、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比较容易产生地方文献,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也迫切些。

2建立该数据库的途径

2.1以地方文献资源整体布局与规划为依据

根据1999年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原则,我馆依靠本院专业文献优势,根据我地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按学科系统性和相关性原则,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不断调整和充实与地方经济相关的专业文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是我院为了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而开办的特色代表性专业。我馆在收集地方文献时,既要考虑图书馆自身建设,针对学科专业现状与未来,又要考虑到本校、本地区其他文献收藏单位的收藏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要与本地区各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和分布形成统一的、协调优化的整体。

2.2收集要按照加强重点学科,综合布局的思路

图书馆不能只单纯收集某一具体学科地方文献,还应包括交叉、边缘学科的文献资源。具体方式有: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系统调查和跟踪,做到心中有数。②与政府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及自由撰稿人沟通。③与我院被评为AAA级单位的档案室、市档案馆、博物所、党史办公室及与地方文献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建立联系。④指定专人负责,尽可能用购买、手抄、借抄、互惠交换等方式收集。

2.3与教学科研部门密切合作,注重数据库的实用性

图书馆员深入到水产养殖专业教研室队伍中去,参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与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协助该专业教师实施培训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增设弹性的教学活动周等,从他们那里收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和师生要求,设置几个主要版块。数据库中的许多信息被收入学校教材和其他文献,其中《盘职院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手册》极具代表性,读者好评如潮。

目前,《养殖专业技术专业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已结题,并被我院推荐为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奖提名;由本院教师自编的专业技能教材《虾蟹养殖技术》被评为“精品课”;《海淡水名特优养殖技术》教材收集了一些新兴的、符合盘锦及周边地区养殖要求的、养殖前景好的养殖品种,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较先进的养殖技能,以满足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现已被省内外多所学校采用,被评为辽宁省100种“精品课”之一。

通过我馆“水产养殖地方文献信息库”提供的优质信息服务,促进了水产养殖专业精品课的产生,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尤其是改写了我地区不能开展河蟹人工育苗的历史。我院毕业学生已陆续补充到全省及盘锦地区多个养殖企业、厂部等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在科学、环保、高产的理念下,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促进了我地区蟹产量和出口量。全市河蟹养殖面积已达134万亩。科学养殖,打造品牌,促进了河蟹产业大发展局面的形成。

2.4服务个性化

由我馆精通业务、熟悉学科知识、电脑操作娴熟的骨干负责,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本学科需求,在专科地方文献数据库中,增设若干个小的独立的空间,由学科带头人或课题组提出申请,为水产养殖教研人员单独使用,使之成为他们专用的专业课题研究讨论场所,便于他们在自己空间中收集收藏与本学科有关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这些小的独立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小的数字图书馆,又相当于一个网上论坛。如:我院的“水产养殖精品课”学科带头人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馆里为他建立了数据库链接,并指定专人跟踪提供专门信息服务。

2.5数据库并入校园网

将地方文献专科数据库并入校园网实行全文检索,聘用本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兼职管理人员,确保地方文献精品数据库有较高的使用率。

3注重数据库之外的图书馆传统文献收集和服务

我馆在开展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时,不放弃其他传统的文献收集和服务。通过我馆架起专业学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主动与其他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资深教授、专家联系,把盘锦地区资深水产养殖专家请进图书馆,与学科带头人面对面沟通,由他们推荐、圈定该专业所需文献,以提高文献收藏水平。让院外专家也参与到我院水产养殖课题研究中来,提升“精品课”的知名度及专业水准。

对于学科精品课研究课题所需文献分别采取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等方式,核心期刊等连续出版物必须尽快收集齐全,并重视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根据水产养殖学科的特殊性,注意收集《专题文献科学技术革新报告》、学术会议等特种文献,以及内部刊物(口头、实物文献)、灰色文献(如科技报告、政府出台文件、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发表的出版物)等。

4地方文献工作展望

4.1根据专业需要,完善地方文献工作

目前,我院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计划,缺乏必要政策支持,缺乏系统、规范的科学管理,所收集地方文献数量少、种类单一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还有待提高。

我院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都具有明确的专指性。图书馆应根据地区地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特产资源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利用高校馆在人才、技术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当地这方面文献予以搜集、整理、加工,并进行数据处理,将地方文献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已有“水产养殖地方文献数据库”。

对不同载体、不同版本与不同出版发行单位,或没有正式出版发行但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充分利用我院已有馆藏文献资源,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各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从而全面推动我院“精品课”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能为其他专业数据库建设提供经验。

4.2利用网上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

依托科技下乡政策,农村科教、水产养殖、政策法律和劳动市场需求等信息,形成网上虚拟图书馆,供我院师生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查阅,提供对口的信息导航,甚至直通车信息服务。将开启信息大门的钥匙交给广大师生和养殖农户。

4.3编制内部刊物,宣传馆藏地方文献

为扩大馆藏地方文献的传播度,以吸引更多的读者,编目部门可将已有或新购地方文献,编制成不定期刊物,用来介绍馆藏及新入藏的地方文献、编录成果等,还可以登载一些读者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心得、意见等,此刊物可以内部赠阅,起到较好宣传作用。此刊的内容也可同时制成地方文献专门网页,链入本馆主页。

4.4建立专业队伍,开展地方文献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工作者最后完成的是一件符合用户需求的情报产品,而不是一次文献的简单堆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课题的收集、整理、编辑加工,最终为读者提供一套满意的咨询目标产品。因此,培养一支有知识、有创新、肯钻研、高素质的开发研究专业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4.5增设有利于地方文献工作开发的咨询部门

开展好与公共馆的馆际互借,并通过联机检索、联合编目、协调采购,依托网络服务等方式与本地区公共馆地方文献资源互相补充,实现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郭孟秀.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特色与专题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建设,1998(4):19-20.

[2]王菁,李东风.高校图书馆建立研究生论文数据库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1998(5):45.

[3]彭萍.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2).

[4]姚宏伟.网上地方文献信息――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值得关注的领域[J].图书馆杂志,2004(10).

[5]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第8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养鱼“打药”趋于常态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海淡水养殖池塘总面积达4100万亩,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养殖方式。在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长江两岸广袤的原野上,天然湖泊和人工精养鱼池联排成串。

中部湖区主干道、乡村公路两旁的鱼药店几乎与饲料店数量一样多。随便走进一家占地近百平米的“鱼药超市”,就能看到各种药物堆满了几个大货架。货架背后,还有用大袋、大桶盛装的各种药物。从标签上看,“养水王”标称用菌类、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活性酶等合成,老绿、黑臭、铁锈和白浊的鱼池水用后就能变清;“黄金氧”、“久久氧”等则用“免疫酶”、解毒剂、增氧剂制造,投进水里能大量增氧。

一些长期从事水产贩运生意的“鱼老板”说,有多年经验的养鱼户和一些鱼药门店老板如今都算得上是“兼职鱼医生”。有“鱼老板”算账说,如今精养鱼池成本投入中,鱼药花费约占5%甚至更高。养一季鱼,投放从治鳃病、肠炎、烂鳍到肝病等的药,加上人工授精、孵化等环节,用药少则几种,多则十多种,已经趋于“常态化”。

禁药“药残”暗流涌动

一位在政府机构从事水生动物防疫检测的专家说,鱼药是精养鱼业主要生产资料之一,但投喂鱼药也会带来“药残”问题,如抗生素等“药残”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内陆很多水产大县公共财政每年大约要投入上百万元,组织大量人力、物力采集数以千计的水样和鱼样进行化验。一些水产大省的水产部门干部或专家一方面肯定,随着监管政策落实,上市水产“药残”合格率有了很大提高;一方面也坦言目前“药残”和使用国家禁用药问题,在少数养殖领域依旧“阴魂不散”。

今年年初披露的信息显示,农业部渔业局去年组织27家水产品质检机构对全国30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展的一次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就从随机抽检的997家水产养殖单位中发现有25家单位样品含有会对人体或者环境构成危害的禁用药物。其中,一些省份出产的甲鱼、对虾、河蟹、青虾、鲫鱼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还有些省市的鲫鱼、草鱼、鲤鱼样本被检出“孔雀石绿”。在发现的问题中,草鱼、河蟹体内五氯酚钠、对虾体内氯霉素残留等问题也被查获。

兽药、人药鱼也照吃

一些业界人士和专家指出,我国目前针对水产领域“药物依赖”的相关管理措施还有很大提升和完善的空间。一方面,政策严令禁止很多违禁品在水产养殖业的使用,但却允许其他领域公开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些药物,这使得一些唯利是图的养殖户通过合法渠道花点小钱就能轻易买到这些违禁品。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证明很多药物可以兽用或人用,但若鱼用却会带来危害。目前,我国水产药物研究缺乏独立性,新药开发水平不高,真正的鱼药可选择的余地有限,这导致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鱼药涌现,其中很多实为兽药和人药。

一些专家担忧地说,伴随着不断上升的行业景气度,我国水产业养殖主体越来越多。至“十一五”末,农业部渔业局初期建立的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生产单位数据库内,就已经收集整理各地有近10万个水产养殖单位,而尚未被纳入“数据库”视野的散养户和新建规模化养殖单位还多如牛毛。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能兼顾生产和质量安全的公益性技术服务体系没有得到相应增强。相反,基层过去作为“单位人”的“水产技术员”,却被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鱼医生”取代。

“惠渔”才有健康保障

一些水产养殖主产区干部和专家认为,我国水产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控制“药残”并逐步减轻对药物的依赖。为此,需要一手抓监管创新“治渔”,一手抓水产养殖业基础改善和政策扶植“惠渔”,只有标本兼治“两手抓”,中国水产业才有希望高质量健康地发展。

据了解,我国内陆省份人工养殖水面的基础,绝大多数成形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之前。很多早期建设的养鱼水面本身建设标准就不高,加上长期使用缺乏维护而逐年淤积,更是导致很多鱼池水深从3米以上缩减至两米以内。加之养殖水面存在的水源、输电、公路配套不到位或不完善,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等先进渔业机械设备难普及。在如此恶劣的生产条件下,密集养殖鱼类相互之间摩擦造成的体外伤等水产病害必然多发并迅速蔓延,健康养殖也就无从谈起。养殖户为维持生计,必然依赖用药。

第9篇:水产养殖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强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水产健康养殖。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并举的理念发展养殖业,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业生态环境改善,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稳定养殖面积,通过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增加设施投入,促进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养殖业。

二、工作目标

**年通过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区,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年计划创建6个示范场(区),使全市示范场(区)达到20个以上,达到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的作用,促进养殖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水产养殖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普及,明显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养殖技术水平,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三是强化水产品质量的源头治理保障质量安全。全年对养殖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测样品400个以上,药残检测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加强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水产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等支撑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养殖行业的管理。严格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继续推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权制度建设,全市养殖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和颁布有新的突破,水域滩涂养殖证发证率达到80%以上。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创建工作

主要内容:**年创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场2个,示范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创建循环节水池塘养殖示范场3个,示范面积600亩以上;创建大水面养殖示范场1个,面积1000亩以上。严格健康养殖示范区的申报工作,从严筛选,优先从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选择一些积极性高、带动力强的园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水循环利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养殖用水的排放;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支持,达到依标生产的目的;通过健康养殖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管理水平。引导生产者树立生态渔业的观念,在发展精养高产健康养殖的同

时,提倡利用生物特性多品种生态养殖,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利用湿地进行大水面生态养殖。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重点,保护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创建第三批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同时对第

一、第二批健康养殖示范场(区)进行监督和检查,保持其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步骤:4月底前,市局选择确定第三批农业部水产健康示范场(区)申报单位名单并报农业部;5月至10月对第三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申报单位的创建工作组织培训、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对第

一、二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示范工作进行复查,发现不合格单位上报农业部取消其称号;10月至11月按照农业部部署组织对示范场进行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上报农业部。

(二)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及示范推广活动

主要内容:重点示范推广我市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南美白对虾,选择一个海水、一个淡水主养南美白对虾的区县作为**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海水养殖主推小面积高水位高盐度海水兑淡水全封闭健康养殖技术,淡水养殖主推以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为主的健康养殖技术。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普及先进、适用养殖技术、防病技术和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0%,示范户依标生产率达到90%。示范户平均亩产250公斤/亩,亩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总产量比原水平提高10%,亩经济效益比原水平增加10%。

实施步骤:1月~3月为筹备阶段,确定汉沽区1.2万亩和津南区1万亩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万亩健康高科技养殖示范区。在示范县各选择25个科技示范户作为科技入户实施点,为示范户提供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的产品与设施设备,使示范户的养殖能力和养殖水平得到更加快捷有效地提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500户。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主要围绕优势水产品南美白对虾产业带养殖示范园区及健康养殖示范区来进行,成立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入户专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和健康高效科技养殖示范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和论证;确定入户指导单位,指定入户技术员,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做好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4月~10月为入户指导阶段。以实施春季、夏季、秋季行动为重点进行入户指导,春季行动主要以实施养殖池水盐度的控制、健康无病虾苗的淡化养殖技术、虾苗的中间培育技术为主;夏季、秋季行动主要以实施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的研制与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及鱼病防治药物的监测、健康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进行。11月~12月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项目总结、抽检、验收,总结典型经验,形成验收总结报告,初步制定2009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方案计划。

(三)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搞好苗种生产管理

主要内容:组织做好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监督指导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工作,组织做好市级水产良种场监督检查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建立

良种补贴制度,鼓励引进、选育新品种、良种。规范和完善市级水产良种场管理。继续做好苗种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重点做好南美白对虾、良种鲫鱼苗种繁育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

实施步骤:4~5月根据项目指南组织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工程项目申报、验收工作;5~6月监督指导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工作及市级水产良种场的监督检查工作;4~5月对《市级水产良种场管理办法》(讨论稿)征求意见;4~6月对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主要检查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检疫证、生产记录、渔药使用情况。

(四)进一步推进水生动物防疫工作

主要内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组织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做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组织做好鲤春病毒病的监测工作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渔业职业兽医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编写职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组织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水产苗种检疫,从源头控制病害传播,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年继续采取机场和产地检疫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放在产地检疫,进出市苗种检疫率达到90%以上。发挥区(县)人才和技术在水产苗种检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经由各区(县)进出市苗种的检疫,原则上委托给区(县)进行检疫。市病害防病中心负责机场检疫和全市检疫人员的技术培训,依据每年的病害监测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检疫方案、检疫项目,指导区(县)的检疫工作,对区(县)目前没有能力检疫的项目由市防病中心协助检疫。年底根据各单位检疫的实际工作情况下达检疫经费。

实施步骤:4月组织水生动物防疫法律知识培训、下达鲤春病毒病专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出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4~5月研究制定《**市渔业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市渔业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会议》,安排布置执业兽医相关工作;5~6月出台《**市渔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试行)》、《**市渔业处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编写培训教材;6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培训及资格考核工作,7月颁发**市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并完成渔业执业兽医和水生动物诊疗机构注册,8月公示注册机构和个人,10月对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进行总结。4~7月组织开展水产苗种检疫工作讨论会,安排布置检疫工作,组织检疫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水产苗种检疫工作。

(五)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内容:**年在做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同时,鼓励和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将重点放在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测上。计划全年新认定无公害产地20处、面积4500公顷;推荐产品认证45个。**年认证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各1个。创建4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区县”、10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乡镇”。组织全市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改进抽检方法,加大水产养殖环节药残监测力度,计划全年组织2次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残留监督抽查,抽检样品数量增加到400个以上,同比增长50%。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增加样品检测项目和提高样品检测速度。

加强用药管理。以鲫鱼出口项目为重点,加强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建立

药残监测制度。投放苗种做到来源清楚,在生产中期或后期进行药残检测。二是严格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市水产局组织技术部门和渔政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无生产记录及违规用药行为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实施步骤:全年开展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7月组织开展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行政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产地环境是否污染、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对存在问题坚决依法予以查处。7月对鲫鱼出口生产基地进行药残检测并检查。10月组织开展“**市中秋节、十一黄金周节日期间水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对全市水产品生产基地、部分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进行监督抽检。11月下旬开展“元旦、春节节日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活动,将对全市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全面开展水产品监督抽检。

(六)积极推动养殖证制度建设

主要内容:制定《**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组织制定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要从渔业生产现状出发,充分考虑渔民所需空间,处理好水域、滩涂养殖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养殖功能布局。同时要将适养的浅海、滩涂、水库和盐碱地资源尽可能纳入规划,报政府批准。落实《物权法》要求,继续组织核发《养殖使用证》,作为渔民确权使用凭证,保护广大养殖生产者的自身权益,**年全市养殖证发证率要达到80%以上。

实施步骤:4月制定《**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4月下旬召开全市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动员会议,指导区(县)编制《水域滩涂规划》。5~8月全市组织核发《养殖使用证》。9~10月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检查养殖证制度建设情况,养殖证发放落实情况。11月召开养殖证制度建设工作总结会议,对成绩突出的区(县)予以表彰。

(七)全面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

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完善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职责和任务,突出抓好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和养殖过程中的药品使用的执法检查,取缔无证生产和查处违法用药行为。切实加强执法人员和养殖生产者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增强养殖生产者的守法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逐步建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执法机构为主,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协作配合的水产养殖业执法工作机制。

实施步骤:3月底下发《**市**年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并做好执法前的准备工作。4~6月市渔业执法机构组织各县渔业执法部门检查国家级、市级水产良种场和苗种场,并到机场对外省市进入我市的苗种检疫情况进行检查。7~10月检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渔药使用情况。4~10月市渔业主管部门将组织2次以上督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组织第一次督查,8月上、中旬组织第二次督查。11月由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组织区县渔业执法部门对全市水产养殖专项执法行动进行总结,于11月20日报市水产局。

四、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各区(县)渔业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制定本区(县)的实施方案。为保证本“行动”实施,做到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成立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领导小组:

渔业管理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申报、检查、验收,养殖证制度建设、水生动物防疫、良繁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工作。

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项目申报、督促检查、协调,组织验收。

科技市场处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组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和技术推广工作。

渔政环保处负责组织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执法检查。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负责执法工作。

市水产研究所、技术推广站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工作。

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

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负责水生动物病害防疫检疫,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技术指导工作。

各区(县)成立相应的由局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市、区(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执行的情况。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区(县)的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将推进行动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积极完成推进行动的各项目标。在工作中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水产健康养殖创造良好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