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社区经济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经济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经济工作汇报

第1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20xx年6月16日,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6月26日,市效能办下发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通知(宜市效能办字[20xx]16号)。为传达贯彻落实好吴省长的讲话精神,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会上传达了吴新雄省长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听取了区效能办关于前阶段全区机关效能建设的情况汇报;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江胜文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上研究部署了全区下一阶段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二、召开了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市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吴省长讲话精神的通知以及领导小组会议的内容,同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吴新雄省长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回去后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讲话内容,贯彻落实好吴新雄省长和江胜文区长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写好汇报材料上交区效能办。

三、下一步机关效能建设的工作措施。

1、加强效能督查力度。为贯彻落实好吴省长的讲话精神,全面了解我区效能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年初成立的四个督查小组为主要工作人员,对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的效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查岗与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单位、各部门执行上级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市纪委“六条禁令”和区委“八个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监督区级单位效能工作。认真执行好省、市效能办的工作要求,保持与省、市效能办工作步伐的一致,同时创新自己的工作特色,尽量做出一两件特色工作。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效能工作的指导督察工作,使效能活动的目标要求传达到位。

2、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切实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投诉有门、办理有效、结果透明、督查到位”的效能投诉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投诉中心建设,规范运作,建立重要投诉件跟踪回访和“一诉一整改”制度,不断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加强投诉网络建设,拓宽投诉渠道。建立效能投诉综合分析制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健全效能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的人和事,及时给予效能告诫。建立健全主动服务企业和接受企业诉求机制,着力解决各级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办事行为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完善新闻制度,建立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制度;加强网站建设,规范政务公开网页的设置,充分发挥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

第2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第二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及其职工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条  到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工作的党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以下简称被保险人)参加社会保险,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被保险人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原在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第五条  被保险人参加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被保险人原在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历年个人应补缴的部分由原单位负责补缴。

    (二)个人帐户补缴办法。凡1992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按本市规定的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比例,自1992年10月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992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按本市规定的缴费基数和个人缴费比例,自本人参加工作之日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被保险人自1998年7月1日以后应按11%的规定标准建立个人帐户,个人实际缴费不足规定标准的差额部分一并补缴。

    (三)被保险人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由企业为其办理相应的养老手续。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及有关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问题,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如遇国家和本市对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进行调整时,按统一调整后的规定执行。

第3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一、2012年工作完成情况

1、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第11个“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我区充分利用第11个“世界湿地宣传日”的有利契机,以《关于开展xx年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指针,对全区的湿地宣传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分管副专员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各地也都以不同形式,同报社、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单位联合进行了广泛的湿地宣传,重点宣传湿地类型、功能、效益、法规及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湿地在减贫方面的重大作用,形成了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民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2、编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湿地资源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委托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规划院编制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对xx年~2030年间湿地资源保护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安排,确定了我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湿地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和对已破坏湿地的功能恢复等重点和优先项目,纳入我区“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林业集团公司“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及全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3、组织开展了“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根据我区“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规划内容,我们组织开展了嫩江源湿地保护与功能恢复示范项目初步设计可研,开展了北极村、绰纳河、额木尔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并组织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

4、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工作聘请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的湿地专家来我区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较深入地研究了寒温带森林湿地火干扰后的恢复和岛状林成因等,研究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应用“3s”技术,初步建立了嫩江源湿地空间数据库。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建立湿地资源“生态定位站”。

5、开展了全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专项检查组织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配合国家林业局驻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对全区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结合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绿盾行动”,把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作为主要内容,及时制止了一些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6、全面开展了砂金停采和流域湿地保护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区的部分区域曾一度大规模进行过砂金开采,不仅造成流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也严重破坏了湿地资源。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砂金停采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禁止了砂金开采,成效显著。同时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都充分考虑保护湿地资源的需要,增加生态保护设施的投入,在不破坏湿地资源的情况下,优先争求湿地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充分体现湿地优先保护的原则。通过有效的保护,黑龙江、嫩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7、组织完成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评估工作按照(黑林办发【xx年】56号《关于做好〈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评估调研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各县、区、林业局及湿地自然保护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个别走访的形式,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制定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科学地总结了立法以来的工作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综合评估报告如期上报。

8、积极协调配合,圆满完成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调研组在大兴安岭期间的调研工作任务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调研组于7月27日到达我区,对我区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听取了我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汇报,参观了大兴安岭资源馆和湿地监测项目,深入到南瓮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北极村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项目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调研组对我区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针对我区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双拥工作总结

2012年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施工工程部门工作总结

2012年拓展部工作总结

2012年度交通公司工作总结

2012年采购工作总结

电子媒体部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部门工作总结

二、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全国林业厅局长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建设为己任,按照国家林业局工作部署,围绕全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我们将充分利用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多重效益和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开展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从而转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利用大兴安岭资源馆这一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使未成年人从小形成保护湿地的生态意识,让全社会重视与支持湿地保护工作。

2、加快实施《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步伐,科学有效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规划》是指导今后我区25年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中长期规划。我们将结合实际,严格按照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要求,争取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尽快组织实施,积极推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3、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对现有自然湿地实行普遍保护。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将更多的自然湿地尽快纳入保护范围,在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方,因地制宜建立自然保护小区或者湿地公园,结合生态区建设,今年争取完成大青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图强十八湾湿地(县)级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建设,逐步加大我区自然保护面积。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依法打击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自然湿地等违法行为。

4、积极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贮备申报工作。按照全区“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的规划内容,筛选1~3个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项目,做好项目贮备,编制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时上报国家林业局,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完成《嫩江源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和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5、积极做好南瓮河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各项准备工作。我区嫩江源湿地、呼玛河流域湿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为进一步强化对大兴安岭流域湿地的保护,今年将认真组织做好南瓮河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国家应该加快湿地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湿地保护专项法规,使湿地保护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鉴于大兴安岭林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巨大作用和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国家加大对我区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与倾斜。建立完善的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对于受益的省、区应该通过生态效益补偿方式给我们以补偿。

3、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和调整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提报的“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尽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并协调落实已经批准项目的年度计划和资金,确保国家湿地工程计划项目有效实施。

4、加快湿地认证工作,依法确立湿地的属性和保护地位,明确湿地保护主题,为依法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双拥工作总结

2012年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施工工程部门工作总结

2012年拓展部工作总结

2012年度交通公司工作总结

2012年采购工作总结

第4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尊敬的各位女士,同志们:

今天,全**各族各界妇女代表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5周年,举办“建巾帼新功、创最美家庭”主题实践活动展演。首先我代表**委、**政府向全**广大妇女和妇女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各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妇女事业发展的社会各届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全**各级妇联组织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转型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紧紧围绕全**中心工作,在女性素质提升,巾帼岗位建功、妇女创业就业、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经济建设和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是我**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的开局之年,是新常态下推动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时期、新任务对我**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要把握机遇、认清使命,以不让须眉的巾帼之志,满腔热情地投身我**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热潮。下面,我代表**委,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为推动**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广大妇女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以贡献求地位,以作为求发展。前不久召开的**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着力稳增长,着力促转型,着力攻改革,着力防风险,着力惠民生,不断增强**持续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这些新目标、新任务就是全**工作的大局,广大妇女和各级妇联组织要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在一切可以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扎实工作、贡献力量,创造突出业绩。农村妇女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城镇女职工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在岗位上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机关、事业单位妇女要立足本职,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扎实工作、建功立业。女科技工作者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中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勇攀高峰。女企业家要适应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做强做优企业。各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动,着力扶持妇女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充分调动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要积极拓展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渠道,为创业妇女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跟踪指导等服务,推动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要推进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手工编织等产业发展,引导她们实现灵活就业、就近就业。要以“女性素质工程”为抓手,为各行各业各界的妇女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培训、教育的机会,帮助妇女拓宽视野、开阔胸襟、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第二、弘扬美德、树立家风,在促进社会文明创建中作出新贡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既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妇女最具影响力的社会领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文明才有基础。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科学教子、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尚,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和家庭践行家庭美德的内在自觉,做积极向上、文明高尚良好家风的建设者,做和谐文明家庭的创建者。要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社区的“妇女之家”的组织阵地优势。广泛发动妇女和家庭参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展示家庭文明风采活动。使这项活动成为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中的独特作用的有效载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和谐文明的生动实践。

第三,履职尽责、服务民生,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谋求新作为

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始终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各级妇联组织要继续贯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基本方针,依托妇女维权合议庭、“110”家庭暴力报警点、维权服务站三个主阵地,深入开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行动。要注重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加强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分析,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等方式不断拓宽妇女维权的渠道。要充分发挥妇女维权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多部门密切协作立体出击,构筑妇女儿童维权的社会化体系。要广泛吸收动员巾帼维权志愿者、爱心妈妈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弱势妇女群体帮扶、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维稳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将服务送到基层、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第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在推动妇女工作创新开展方面下功夫

创新是做好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根据**实际和妇联职能定位,积极发挥“联”字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妇联工作取得新进步。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妇女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认真研究解决妇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级人大要加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执法检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宣传舆论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妇女工作和先进妇女典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我们在**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共同谱写妇联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全**广大妇女节日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第5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副主任于文波、吴晓光,驻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王峻岩,副主任刘丰艳、柳涛,副巡视员郭俊英、吴国良,主任助理孙邦群,白城市副市长包维国,九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主要领导出席会议。省农委各机关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参加会议。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会议精神。九市(州)农委和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主要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工作汇报。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任克军主任首先全面总结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年初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突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十大产业系列,强基础、调结构、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建制度,加快推进“五大一强”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形势喜人。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8697.6万亩,比上年增加323.1万亩;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棚膜蔬菜、人参、林蛙、食用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园艺特产品精深加工。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棚室3.1万亩,占全年建设任务的60%以上;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6月末,全省猪、牛、羊、禽发展到1680.7万头、587.5万头、407.4万只和2.4亿只,同比增长8.4%、2.4%、5.5%和3.2%。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8.4万吨、25.5万吨和21.9万吨,同比增长7.1%、3.3%和5.1%;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同比增长21.3%;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27元,同比增长24.7%,比全国同期水平(3706元)高出2521元,增幅比全国同期水平(20.4%)高出4.3个百分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结合全国增产千亿斤商品粮规划的实施,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协调地方资金配套,加快推进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农业六项工程和两个示范区共落实资金17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工作继续加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完成14项地方标准的审定工作,筹建吉林省农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11个,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示范推广工作;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推动全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农业保险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农垦系统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得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已批复完毕,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对今年包保责任进行分工。强化宣传工作,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80亿元,同比增长18%;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先进性建设、作风建设、勤政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全省农业系统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在谈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时,任克军主任指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形势不容乐观,任务更加繁重。

一是复杂的宏观环境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压力加大。二是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压力加大。三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加大。四是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压力加大。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压力加大。六是融资难贷款难的压力加大。

在谈到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安排时,任克军主任强调,下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个主题,牢牢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年初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安排,在抓统筹、抓重点、抓薄弱、抓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继续推进粮食增产工程和项目建设,落实增产措施和责任,确保粮食和农业获得好收成,力争全年粮食生产实现600亿斤的历史最好水平。一是抓好田间管理。以争积温促早熟为中心,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适时应用促生长发育和促早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促进作物早生快发,确保安全成熟。二是抓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三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四是注意灾害性天气预防。

二要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力争全年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830亿元,增长19%以上。一是深入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搞好组织发动和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新建棚室5万亩任务目标。突出抓好棚膜蔬菜园区和省级标准园建设,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提高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人参振兴工程。推进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完善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制定“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标准,做好长春农博会、东北亚博览会、全国农交会、韩国及海南“长白山人参”品牌推介活动等筹备工作。三是启动“特产之乡”评选认定活动。突出蔬菜、人参、食用菌、鹿、林蛙等重点项目,率先在蔬菜产业进行试点。

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增长18%以上。一是推进项目建设。以年初确定的18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为重点,帮助加工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积极搞好与省外重点龙头企业对接活动。三是认真抓好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把握投放重点,有效破解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大型强势龙头企业。

四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一是开展好专项整治。围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取得实效。二是推进标准化工作。完善充实省级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省级地方标准的审定工作,抓好世行项目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工作。三是全面完成年度监测抽检工作。重点抓好例行监测、秋菜抽检,筹建常态化监测点,在全省开展重点、优势农产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工作。四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工作。

五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一是组织召开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我省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推进我省现代农作物种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二是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编制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和落实好今后10年推进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四是制定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推进方案,成立推进工作协调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负责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拟定重大政策措施。

六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剩余债务化解工作。做好各地化债方案的审核批复,加强调度、督导和检查验收,确保各地足额落实偿债资金,按时完成化债任务,为国家验收做好各项准备。二是加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动力度。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进一步做好九台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的协调和跟踪工作,争取尽快获批。四是做好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基础工作,组织各地对2008年审计锁定的乡村公益性债务重新进行清理分类,为明年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

七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搞好规划布局。完善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和1000个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个村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功能分区,规范建设节约土地、设施配套、座落有序的农民新区。二是提升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集中培育2~3个标准较高、相对集中的样板区。三是办好农村民生实事。抓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社区服务中心、户用沼气池、电力设施、村屯美化、合作医疗、最低保障、文化设施、义务教育、养老保险、扶贫开发等十三件民生实事。四是加大工作推动力度。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好省市县三级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责任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工作督查调度、衔接落实和检查考评,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要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坚持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以建功“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狠抓“五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即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先进性建设、作风建设、勤政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提高落实能力、监管能力、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指导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合力。

第6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一、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基本情况

20年以来,我区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和互相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列管的归正人员486名(其中刑满释放人员435人,解除劳教人员51人),帮教率达98%,安置率达92%,重新犯罪率连续二年控制在3%以内,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坚持组织协调一体化,着力夯实工作基础

1、建立组织网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政法委副书记、区府办主任和司法局长为副组长的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小组成员由综治办、司法局、公安分局、法院、财税局、工商分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领导组成,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同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8个街道、镇,也相继成立了党委、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全区135个村(社区)也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从而形成了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目前,全区共建立安置帮教小组164个,帮教人员980人。为全区搞好安置帮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2、健全工作制度。为了使安置帮教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制定了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的九项制度。即:报到登记制、司法所长首谈制、档案管理制、回访谈心制、了解考察制、工作目标责任制、例会分析制度、信息情况报告制、年终考核评比制度。为了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区创建平安江北的一项工作内容,列入单位目标管理考核。

3、深入开展对归正人员的重点排查工作。每年都要对回籍的归正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清基本情况,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归正人员列入重点帮教对象,由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干部组成帮教小组,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帮控措施。同时,每年对归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析对策,以便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二)坚持帮助教育科学化,着力提高帮教质量

1、帮教工作社会化。根据市局的会议精神,要求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结合江北区实际情况,我们在四个城区街道开展了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把热心社区帮教安置工作的离退休党员、干部等组织成帮教安置志愿者队伍,现有帮教志愿者360人,积极开展“一帮一”、“二帮一”和重点对象“三帮一”的结对帮教活动。

2、关心生活、注重实效。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各镇、街道都开展了对重点帮教对象和生活困难的归正人员进行走访帮教送温暖活动。两年来共走访了237人,对82名有特殊困难的归正人员发放了22800元救济金和物品。200年,孔浦街道归正人员鲍某,由于年龄偏大,又无其他特长,一直找不到工作,家庭生活又困难,仅靠妻子退休金800元还要供儿子上大学,情绪极度低落,司法所了解这些情况后,多次向有关部门联系,为他学习新技能提供便利条件,还减免学杂费2800元。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司法所长对归正人员首次谈话制度。为使回归人员顺利渡过从“大墙里”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在全区范围内对归正人员实行司法所长首次谈话制度。对刚回归的人员,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人生奋斗目标,鼓励、帮扶他们重新就业或引导自主创业。平时注重了解归正人员生活近况,对确有困难的及时给予救助。通过对归正人员定期的走访、谈心、慰问,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消除他们的顾虑,从而也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隐患。

4、开展“大墙内”的帮教活动。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帮教组,赴有关监狱、劳教所和少管所等,对江北籍罪犯开展帮教活动。向服刑劳教人员传达家乡政府和人民的问候,并发放一些生活用品,同时提出了要求他们正确把握自己,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的希望。促进了服刑人员的改造,并为归正人员安置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三)坚持就业安置市场化,着力拓宽安置渠道

充分发挥各种安置渠道的作用,拓宽安置面,①引导、扶持归正人员自谋职业,经有关安置帮教小组联系协调,尽量给予一定的优惠照顾,目前经商的共58人。我们根据兄弟单位的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会同财税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企事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的通知,对安置归正人员,可按下岗待业职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②帮助回籍务农的归正人员落实责任田。已落实187人;③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全区8个街道、镇依托现有的市场、企业建立过8个安置基地,共安置了43人。江北永发运输公司被确定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后,先后共安置了6人,并对他们进行帮教和管理,无一个重新犯罪;④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归正人员,与民政部门联系给予社会救济,对符合享受最低生活标准的给予解决低保金,目前享受低保的归正人员共有95人;⑤落实了安置帮教专项经费。200年,区政府财政分别下拨了安置帮教专项经费2万元。2005下拨了5万。

二、存在的问题

依照中央综治委等六部委《关于做好释放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这几年来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安置帮教工作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目前实施的《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主要着眼于归正人员的按时报到、安排落户、落实帮教等内容,对安置工作如何衔接则显得不够;安置与帮教工作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安置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归正人员工作无着落、生活无保障,将直接影响帮教效果,甚至导致重新犯罪。区司法局及下属司法所由于职能所限,不可能成为安置工作的主导力量。这也给帮教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

(二)衔接管理难。归正人员的衔接管理包括监狱、劳教所与归正人员原籍街道、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的衔接等,环节较多,必须做到环环紧扣,而目前对归正人员的衔接管理仍处在逐步磨合和完善的阶段,加上归正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增多,以及旧城改造、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等原因,要做到不脱管、不漏管难度极大。

(三)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大气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视角往往只盯在经济工作上,肩上承担的压力大,对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已无关论,认为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司法行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二是吃力不讨好,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是工作的政绩,而抓归正人员工作是要投入人、财、物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从而放松了这项工作;三是有的部门认为帮教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就由司法行政部门去管,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职能和政治责任,形成了一个部门唱独脚戏的局面。

(四)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过硬的措施。安置帮教工作涉及思想教育、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甚至包括解决归正人员的宅基地、住房问题、家庭问题等。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比较单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调众多的部门和单位。一些单位和个人都知道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促进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大好事,是“安民工程”、“新生工程”,但一旦需要有关部门参与,要安置归正人员,做好帮教工作,则过分强调自己的困难,不能积极支持和配合,难以形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局面,没有过硬的措施。

(五)缺乏有关优惠政策和必要的经费支持。如何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政策的支持,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我们区的优惠政策制定是没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的力度不大,应该与民政企业的优惠同等对待。帮教活动经费问题逐渐成为帮教工作的突出矛盾,也将直接影响帮教工作质量的提高,没有经费事情办不成、办不好。区级归正人员帮教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200年专项经费分别为2万,而街道(镇)级则几乎没有专项经费,平时以民政救助为主。

(六)城镇归正人员就业安置难。城镇归正人员一般都是青少年,他们犯罪时多数是待业或无业人员。当前企业改制、下岗待业职工增多,其本身再就业也存在困难,而作为原来就是待业或无业人员的归正人员,安置工作就更难了。目前,我区各街道、镇依托市场、企业建立的安置基地,由于优惠政策的力度不够,有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我区各街道、镇依托市场建立的安置基地,由于优惠政策的力度不够,有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作用。一方面,如何安置归正人员,无具体规定;另一方面,社会对归正人员就业的安置心理承受有限。其一,这类人员始终被怀疑是否改造好了,安置他们会不会成为包袱;其二,下岗待业的人员尚未安置,还优先安置归正人员,岂不是遵纪守法的人反不如违法乱纪的人。正是由于上述种种的原因,归正人员回籍后工作安置难是普遍现象。这些人一旦工作得不到妥善安置,没有生活出路,游手好闲,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甚至走向重新犯罪的道路。

三、具体对策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

1、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只有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安置帮教各项工作的开展才有可能。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为指针,紧紧围绕预防、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是落实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维护稳定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2、要突出两项重点工作。两项重点工作是指安置和帮教工作。这是工作的内涵和目标,必须规范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同时,要处理好安置和帮教的关系,不能只重帮教而轻安置,更不能重安置而轻帮教。

3、要做到三项措施到位。一是组织建设要到位。着重抓好指挥协调、部门配合、建章立制、检查落实和考核奖惩等工作,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区、街道(镇)村(居)企事业单位三级安置帮教工作网络。二是队伍建设要到位。这里的“队伍”是指综治办、司法、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财政等主体的专业化队伍,街道(镇)村(居)干部、共、青妇社会各界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三是经费要到位,这是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条件。

(二)加大力度、大胆实践,把握好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1、认真抓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工作。归正人员回归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是做好帮教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安其身”才能“安其心”,安置的重心是“就业”,使他有事做,有饭吃。在目前下岗职工较多的情况下,对归正人员的就业安置确实带来更多的困难,但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就业渠道多也是一个有利的方面。要转换概念,采取双轨运行。把以往安置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到社会行为为主,逐步过渡。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如办实体企业,依托现有企业建立安置基地等为归正人员解决就业安置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协助归正人员积极参与劳动市场竞争,自谋职业。对归正人员待业期间,确无生活来源的应予临时性救助,对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员,办理最低生活保障。

2、强化措施,切实提高帮教的实际效果。归正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性格脾气,追求目标及对生活的欲望,悔改的心态、决心、行为等不同,必须搞清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分层次管理。对一时失足确已悔改的人员由家长、亲属、村(居)干部帮教;对常有不良行为的人员由村,社区帮教小组进行帮教;对在服刑和劳教期间表现差,反复多的;社会背景复杂,人际交往混乱的;个人经历特殊、安置困难的;服刑和劳教后家庭情况变化大,表现不稳定以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应列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一是落实重点对象的帮教责任人。明确责任,加强工作,负责到底。建立由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干部参加的重点帮教小组,对重点对象,实行重点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二是落实重点对象的考察,每月至少一次走访帮教,每季进行一次现实表现考察,并记录入档。三是落实重点对象的帮教措施。针对重点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帮教工作中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采取超前帮教、跟踪帮教、引导帮教、联合帮教等形式手段,教育挽救,促进转化,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第7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在*市委、政府和宜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拓宽监管领域、开展“两项活动”等主题,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着力营造全民创业和良好环境。今年以来,我局凸显全民创业主题,在优化登记服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延伸商标服务、拓宽消费维权上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继续实施“五大服务工程”,全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截至6月底,我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61家,其中新发展民营企业65家,个体工商户115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新申报注册商标8件;全市系统共受理消费投诉182起,调处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69万元。

(一)继续实施各项服务经济发展举措。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的要求,继续推行了“导向服务”、“帮困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五项服务举措和工商顾问、轻微违法友情提示等十条落实措施。

(二)四大举措贯彻落实全民创业意见。今年,省局出台《关于运用工商职能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6条)后,我局高度重视,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四项实施,全面贯彻全面创业精神。

一是全面宣传26条意见、积极调研落实举措。我局积极利用电视、红盾网、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省局“26条意见”,并印制“26条意见”宣传单2000份,置于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基层分局办事厅向社会全面公开,让群众对省局26条知晓明白,全面了解工商部门支持全民创业的各项措施。我局同时迅速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主要负责人汇报,并按照市委宋书记的批示,主动联系*市委办公室成立了“落实省局26条意见课题组”。5月19日,由*市委办公室的专班到我局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注册分局、基层分局负责人召开了落实26条研讨会。

二是取得市委政府的支持,将全民创业目标分解落实。为保证全民创业目标落实到位,我局制定了取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支持,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协调和安排将全民创业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落实的工作思路,并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积极努力。1、积极汇报*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转变地方主要领导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全民创业仅靠工商部门发个营业执照,制定一批扶持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培育、真心服务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2、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出市场主体突破性发展5年规划。我局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以现有登记在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为基数,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使全市市场主体在5年内实现登记户数翻一翻的全民创业目标,并由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全民创业主要责任人,将目标任务数按年度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乡镇负全责的良好创业氛围。3、在全民创业由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情况下,我局制定了由市局注册分局牵头,各基层分局按照行政管辖区划对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全民创业进行全程指导,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措施。按照市政府的安排,我局在年终还将参与市政府考核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民创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从而保证了全民创业目标的迅速开展落实。

三是制定四条落实措施,全力扶持全民创业。1、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提高办事效率。对所有创业市场主体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只要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受理后一律半日办结;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特殊情况的,不分工作时段,一律随叫随到、随到随办。2、在*范围内,只要是申请从事创业经营的,一律免收办照工本费,进一步为创业人员的减轻负担。3、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5000元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对申请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再设最低资本限制。4、强化对涉及26条事项的监督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监督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中出现不积极主动服务、办事推诿拖拉、故意刁难、“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并按《*市委市政府对损害机关效能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严肃处理。

(三)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截止今年6月,我局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比去年增加了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蓬勃发展。今年初,我局又抓住*市“*蜜柑”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功注册的机遇,大胆采取引导组建集团合作社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合作社”的模式,来整合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散的资源,指导成立了以*市红花套柑桔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联合其他10家柑桔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的湖北*蜜柑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整合后,该集团农民合作社出资总额达到856万元,辐射柑农6万户,联接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15万亩,拥有核心示范区1万亩,原生态精品果园9个,柑橘园总面积23.5万亩并建有“生产服务、农资配送、市场营销、技术培训”四大网络,具备水果自营出口资格。合作社的产品畅销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知名连锁店和全国26个大中城市及果品市场,精品*蜜柑还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越南、香港等国家或地区。

(四)全力参加*市“灾后重建”工作。去年,*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在灾后重建中我局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一是组织送温暖活动,为困难户落实灾后重建资金2万多元。二是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减免政策,减免各类规费3.5万元。三是新设立了32个红盾护农服务站,发放涉农合同示范文本55本,受理消费者申投诉23起,依法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8万元。四是对食品、建材的10个种类,19个批次的商品进行了商品质量监测,对171公斤不合格食品进行了退市处理。

二、努力营造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市场整治力度,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上半年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245件(以市局名义处罚150件,以分局名义处罚85件),罚没收入万元,其中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1件,案值41.15万元,罚款金额9.2万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件,案值4.2万元,罚款5万元。还积极参与了市政府扫黄打非工作,出动人员60余人次,检查印刷企业、出版物市场、书店、摊点等26家(个),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440本(册、盘)。

(一)、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我局主动联系*市公安局开展了“利剑1号”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人员1276人次,查处传销案件6件,取缔传销窝点48个,清查教育遣散传销人员893人。在我局的积极推动下,*市政府将打击传销工作列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实行一票否决,民政局还拨付了打击传销专项经费,负责传销人员遣返。目前,*市已经建立了由市委综治办牵头,13个相关部门联动,社区、村、组参与的打击传销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今年,我局重点完善了食品送货下乡备案制度,增加和细化了部分内容,明确规定了食品仓库备案、送货车辆备案、送货品类备案、送货责任人备案的“四备案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登记备案食品送货车85辆,送货食品2562种,食品仓库61个,实现了农村食品物流全过程监管。2月份,我局作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县级工商局参加了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局长胡卫东同志还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3月份,宜昌市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召开了现场会,全面推广了我局食品送货下乡备案的做法。

(三)深化农资市场监管,争创特色红盾护农工作。今年3月份以来,我局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着眼点,联合市农业局、畜牧局对建立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开展了调研。5月28日,*市人民政府以“都政办发[20*]90号”文件转发了我局会同市农业局、畜牧局制定的《*市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从6月份起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加强了与相关农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努力形成联合执法监管链,做到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确保农民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开创农资监管工作新局面。

(四)全面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水平,巩固完善消费维权网络。一是通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纪念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维权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消费维权环境。二是制定完善的12315工作规则,以制度保障12315中心和维权站点的规范化运行。三是延伸维权网点,消灭维权死角。我局在原有的144个基层维权点的基础上,又增设了80个基层维权点,其中企业维权点60个,集贸市场维权点5个,学校维权点15个。四是加大了对电信、保险、天然气等公用企业和大型超市维权点的建设和培训力度,争取通过企业内部维权体系,及时化解纠纷和矛盾,防止社会群体投诉事件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和作风建设。

(一)全面深入开展“两项活动”。省、市工商局关于开展“两项活动”的精神传达后,我局迅速按照省局和宜昌市局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到“两项活动”上来,并以“两项活动”全面开展指导和带动全局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局长胡卫东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参加的“两项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整体指挥和督办;二是组织了专题讲座,胡卫东局长为全体干部职工就“三个明白”进行了详细讲解;三是围绕“提高工商执行力,开创又好又快工作局面”、“文明执法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和“自觉做到勤政廉政”三大议题,召开专题讨论会,全局干部职工人人都写出了心得体会,办公室组织编发两项活动专题简报19期。四是结合《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了一次廉政党课。五是学习刘江涛同志先进事迹及其他正面典型事迹,并结合天门市城管执法人员打人致死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要求干部职工认真开展文明执法教育。六是积极组织系统干职工募捐。全局139名在职干部职工为四川省汶山地震灾区捐款10350元,我局还组织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员募捐善款224164.50元。

在完成上述统一部署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出了一定的特色:

1、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两项活动开展后,我局紧紧围绕“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这一思路,加大督办检查的力度,保障“两项活动”认真扎实开展。一是盯住会风会纪,追究开会迟到、接听电话、交头接耳或擅自离开会场的人。从4月17日全省工商系统加强执行力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我们在各类会场都设立了会风监督岗,迟到席和讲话席,以督促会议纪律的落实。二是盯住政务执守,追究反应迟缓、应急不灵,脱岗、离岗和怠岗以及不经批准请人顶替值班的人。根据政务快捷反应机制的要求,要确保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严格值班纪律,健全快捷通畅的指令落实反馈机制。三是盯住“四创一保”(*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平安县市,保湖北省最佳金融县市),追究责任不落实,履责不到位的人。“四创一保”工作是*市今年重点工作目标,我局将所涉及的工作全部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督查和责任追究。四是盯住“两项活动”的具体要求,追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空对空不落实的人。我局的“两项活动”实施方案将活动内容和要求细化到每个阶段,要求在职干部职工100%参与、100%自查不足和问题、100%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100%收到实效。五是盯住各级禁令,追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

2、强化勤政廉政意识,制定六条廉政公约。我局在开展“两项活动”过程中,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工商执行力,从宗旨意识、廉政纪律、干部任用、依法行政、勤俭节约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廉政公约,班子成员和全体中层干部都在廉政公约上签署了姓名,承诺共同遵守。

(二)认真开展“两项清理”活动。一是开展行政处罚案件执行情况清理。从20*年至20*年,我局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601件,其中以市局名义988件,以分局名义613件,罚款未执行到位185件,涉及金额70余万元。我局本着对当事人负责、对案件办理人员负责的态度,确定了清理原则,即:尚在执行期内的案件、坚决执行到位;当事人确实无执行能力的,由案件主办人调取相关证明材料后,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放弃执行,因主办人失职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严肃追究责任。目前所有案件已经分解了责任,明确了完成时限,清理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我局将结合“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力,做到依法行政,规范办案。二是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及自查自纠。我局成立了由纪检组长任组长为负责人,监察室、财务科、基层单位报账员为成员的专项清理工作专班。按照清查范围和清查内容,自查属于“小金库”收入金额124350元,支出金额89898元,滚存结余34452元。清查结束后,我局立即下发整改通知,迅速整改,确保财务监督落实到位。目前,涉及违规的分局已经将收支及结余全部上缴财务科,原由注册分局代管的经纪人协会帐目,也经过中介机构审计后,上缴局财务科代管。下来,我局将加强财务制度落实的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提高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推进依法理财进程。

(三)以执法三制推进法治化建设。一是按照上级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全面修改完善了我局行政执法三制方案,根据基层分局和直属分局的不同职责细化了考评标准。二是加强法制培训工作。年初我局即制定了20*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对本局的法制培训工作做了系统化的安排。3月初我局举办了第一期法治工商培训班,对各分局法制副局长和经检办案人员进行了封闭式培训和考试。三是开展了行政执法岗位每月个人自查互评和每季度评议考核。4月份,按照上级要求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案》,开展了行政执法岗位工作人员每月个人自查和所在单位评查工作,并根据考评情况制发了行政执法三制考评情况通报。

(四)大力推进全员绩效考核。按照省局统一要求,我

第8篇:社区经济工作汇报范文

这次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和经验:分析探讨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今明两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多次研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下午,黄小晶副省长还要作会议总结、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九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是*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出台了《福建省今明两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意见》,进一步充实并确定了90家重点企业和90个重点项目,并确定了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5项重点名牌产品和30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培育九大产业链的新思路;突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展开“数字福建”建设,经过努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一)产业结构继续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特点,目前我省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5年的21.7:42.4:35.9调整为*1年15.3:44.70。一是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林、畜、渔比例关系进一步协调,种养业结构更趋合理。粮食生产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高产优质,*1年全省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占早稻面积的比重上升到5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名特优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食用菌、花卉等已发展成为我省农业的优势产业;海水养殖、乳品生产取得长足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取得新进展;我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数量已达180个,位居全国第四。农业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51擎,全省已有6个国家级、l00个省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984个。农业生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渔业为主的沿海蓝色产业带,以商品粮、农林产业为主的山区绿色产业带,以经济作物为主的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二是工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型化方向升级。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主导产业地位开始显现。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电子产业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有较大进展,区域布局有所改善。一批重点扶持企业不断壮大;专业化分工协作取得进展,初步出现了一些产业链或产业群,汽车产业链、制鞋业建陶业、石材业产业群初步形成;资产结构有所优化,全省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80%,有12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一批总量过剩、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已被淘汰。工业生产力布局的区域特色开始显现,初步形成了以闽东南为重点,以福、厦、泉三个中心城市为依

托的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框架。三是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由*5年占GDP35.9%上升至*1年40%。旅游业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0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0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94亿美元,居全国第4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8%。金融、证券业有长足发展,兴业证券、闽发证券、华福证券成为综合类券商;一批国内银行业来闽落户,福建兴业银行跨出省界,在上海、浙江拓展了业务,金融业务和服务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房地产投资继续看好,*1年房地产投资2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对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贡献率达到5%。传统服务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商贸、饮食、娱乐业国有资本成批量退出。国外大型商业集团陆续进驻我省,新型商业业态迅速成长,大型仓储超市、连锁经营、会展业等发展迅速。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中高科技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高技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7年14.3%提高到*0年的19.7%,*1年达到20.8%。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工业总值由*9年的351.87亿元(现价)上升到*1年的460.31亿元(现价)。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很好,规模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落后的生产能力逐步淘汰。近几年我省积极运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筛选6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以重点支持,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戴尔计算机、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等一批外资企业伴随着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管理方式的提高,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到*1年,全省已有外商投资企业8049户,与*5年比,增长40.2%,完成出口额103.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2.48亿元,与*5年比,年均增长18.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9%。*1年在外商企

业新登记的企业中,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网络、新兴材料、医药、环保产品等技术合量较高的高新科技项目明显增多。乡镇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轻工、服装、食品、工艺、纺织等主导的出口产品体系,到*1年底,全省有5000多种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双九一高”扎实推进。*0年7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出台了《福建省今明两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意见》,同时公布了“双九一高”项目名单,即90家重点企业(集团)、90个重点项目、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0一*1年共投入省级财政预算内结构调整项目资金6.24亿元,引导项目投资148亿元。到*1年底,90家重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10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75亿元,两年共新增上缴税金28亿元,平均每年直接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90个重点项目中已建成或基本建成40项,总投资136.4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50亿元,在建32项,继续前期工作的18项。6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产业化实施并产生效益的39项,总投资17.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年利税5.25亿元。二是“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编制印发了“数字福建”建设“十五”规划。三个信息化骨干工程进展顺利,其中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开通了大部分节点,改造了一批政务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了省政务信息网全网开通;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已建设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和地理信息、遥感、全球定位等系统,开始运行;省互联网交互中心基本建成。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功能导则”编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鼓楼区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示范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初步扭转了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滞后的局面,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在国内外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经济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农产品流通格局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仍然存在着经济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等问题依然明显,缺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为大企业配套

和协作能力不强。我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0%,与国内先进省市比还有较大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们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为主,一些新兴产业发育仍然不足。直接服务于经济市场化的会计、审计、法律、管理咨询、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

江总书记在“5.3l”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江总书记的讲话对新世纪之初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新的动力和压力。一方面,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步伐加快,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领域比较优势的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具有我省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批重点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电信、旅游、住房、社区服务、现代流通等服务业,使三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本来按照计划要进行调整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的“夕阳”产业的发展困难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低层次的规模扩张有可能抬头。要求我们抓住过渡期给我们提供的宝贵时机,在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书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国内来看,新世纪之初各省市都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使我省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都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本省实际,着眼于世界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在*0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上,我提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走“调快、调大、调高、调新、调活、调外”的路子。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新特点,明确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一目标,把握好今后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的成效。一是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趋势,着力构建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形成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中对我省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重组。近期首先要考虑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扩大对外开放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来巩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要继续努力扩大出口,以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改进利用外资的方式,加速技术转移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大市场准入的程度,利用国际市场竞争的诱导机制来调整产业比例关系;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在国际经济循环中强化我省产业竞争力。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注意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资源配置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带来新的国际分工。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质就是发挥比较优势的调整。我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的科学判断。比较优势总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对比来说的。我省劳动力成本较低,与发达国家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省经济比较活跃,外资企业多,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动态上观察,高技术产业也有成为比较优势产业的可能。为此,在结构调整中,要立足省情,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在新经济产业链中集中力量发展最终产品组装和需求量极大的电子元件、配件制造等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重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拓展主导产业链,着力发展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摒弃那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创造产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三是顺应消费结构

演变的趋势,着力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正处于由“吃”、“穿”为主进入一个以满足“住”、“行”、“娱”为核心的结构升级期,居民消费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衣、食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期,“住”正在成为现实的消费热点,“行”正在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热点,“娱”正在快速培育过程中,改善“住”、“行”、“娱”条件正在成为城乡居民新一轮消费的热点;由实物消费向精神消费、健康消费,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享受型消费转变。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后几年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包括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建筑业、建材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保健、旅游业、教育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把握消费变化趋势,有重点地对上述产业加以扶持和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对照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省里提出了今明两年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这次会上,供讨论研究,请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把指导意见制订好。本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导意见不是全面的调整方案,而是坚持有限目标的方案。它是根据“十五”结构优化升级专项规划和我省产业现状、各产业的发展机遇,从中选择发展条件比较成熟或对今后的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政府要着力抓的若干方面,通过政府的指导意见、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集中政府的有限力量,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希望通过这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那些

还没列入的产业,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或者不要发展,而是按市场的规律进行常态发展。此外,这个方案是动态的、指导性的,不是静态的、指令性的方案,不是所有列入的项目都必须完成,或者还没列入的项目就不能补列,而是仍然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调整,坚持市场取向,努力使社会生产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判断结构调整是否合理、是否优化的根本标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点要从直接配置资源、建设和改造某些产业、增加或限制某些产品的产量,转为以市场需求引导结构调整的方向。最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统计局对福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情况和本省市场货源结构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成果正在陆续出来,这对于引导企业开拓、占有市场和引导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运用好这些研究成果,并努力使之制度化,为企业和各级各部门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各级政府经济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善于从这些方

面来做好工作。坚持市场取向,还要进一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动力。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只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了,盈利能力提高了,才能增强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改造的步伐,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使企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产业重组建立公平、高效的运行规则。

二是大力培育产业链和产业群。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簇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许多大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集中于主业,把一些配套产业转移给别的企业,但是产业自身的技术联系又要求这些企业能够聚集在一起,使得配套更为有利。这一点我省就有一个很好的成功范例。我省东南汽车一个主厂带来了30多个协力厂,聚集在青口汽车城,使得东南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内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并以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外资建设二期项目等。因此,我们在推动产业升级时,一定要有产业链、产业群的意识。从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筛选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的行业,通过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龙头项目带动,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场竞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群。通过以下游引上游或以上游引下游,以龙头企业引配套企业或以配套企业引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以构建产业链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丰富招商引资的项目库,以配套优势促进产业的凝聚和扎根。

三是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信息产业具有一定基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人才优势,发挥信息化在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突出任务,大力发展我省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环保、海洋等产业,提高短缺的、技术合量高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要把现有优势产业做强做好。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加工制造业这一载体。目前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不多,大量的是传统产业。因此,在选准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重点的同时,要围绕产业升级这个中心,突出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用高新技术武装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近期重点是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步伐,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力度,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用信息控制技术改造提升大型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和自动化水平;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类、工业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流程的效率、检测和工艺水平;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系统。

四是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紧密相关,而解决好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事关内需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据专家测算,我省近年仅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5万人,目前我省城镇未实现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加上今年将有10万人左右的下岗人员,合计超过35万人。据一些专家分析,我省现在尚有7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待转移;按正常的工业化进程,每年也将有5万左右的第一产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如果按照近年的正常水平,我省每年仅能增加15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缓解就业压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千方百计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做到既支持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又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广泛吸纳劳动力,努力实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就业双重目标任务。

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防止重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一方面,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21世纪是人与自然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环境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主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所以,推动我省的产业升级,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几是新建和技改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产业升级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力争在未来国内外竞争和区域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最近省计委牵头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各市各部门要在建设生态省的总体目标下,编制区域规划或部门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明天省里还要召开环保大会进行部署。同时要注意防止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上项目一定要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实施,切不可为了上项目而不顾今后的市场需求,求得一时的政绩而上项目。

三、切实做好今明两年产业结构升级工作

做好今明两年的产业结构升级工作,对于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实施“十五”计划至关重要。这次会上讨论的今明两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四个实施专项、五个一批项目,经讨论修改后即将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的安排部署,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地组织实施。

一要切实抓好今明两年产业升级的八个着力点。这次会上讨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今明两年产业升级的着力点,这是在总结“九五”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基础上,从构筑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出发,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研究论证后初步确定下来的。今明两年如果我们能够在这八个着力点上下功夫,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调配合,切实抓好达八个着力点,力争使我省的产业升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积极推动“五个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切入点都要落实到企业和项目上。这次会前,省计委与有关部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五个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这些企业和项目,要抓紧进行论证实施,各有关部门也要制定出具体工作目标,把重点项目具体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建立项目进展情况的工作汇报及反馈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国家的支持。对已确定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从近几年各地的实践看,谁的项目前期工作抓得紧、抓得深、落得实,那个地方上的项目就多,争取到的资金也多,项目的进展也就快,经济发展也就有后劲。各市、各部门在抓好已列入全省产业升级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同时,还要按照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当地的各自优势和特点,选好选准一批属于自己管理的项目。

—三要积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加快构建山海协作通道。构建山海协作通道,是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的“三大战略通道”之一,对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引导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山区转移,鼓励外资企业与山区生产企业开展工贸合作,推动山海协作向深层次发展。沿海较发达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不断将轻纺、服装、建材等已具备了相当技术、市场,同时也具备了向山区转移、辐射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山区转移,可以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山区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的转移,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服装、电子零件、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加快构建全省山海协作战略通道。

四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运行环境。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工作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充分利用过渡的宝贵时间,吃透中央制定的各种经济政策,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做好我省对产业升级的扶持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切实负起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的责任。要强化协调服务意识,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企业及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反馈制度,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动态情况,及时帮助企业协调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建设用地、人才引进和扶持资金上优先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支持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要抓好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0年,省里出台了《关于印发省级财政预算资金按比例扶持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点重点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了省级资金的筹措渠道和要求。现在各部门都有不少的资金,但由于所分科目太多大细,撒胡椒面,造成资金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省级集中的资金仍然要实行“项目统一协调,管理各自负责,资金渠道不变,各自安排下达”的原则,重点用于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产业结构升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前期费用、银行贷款贴息和技术研究开发费用,体现政府资金的引导性和启动性的支持,以加快企业发展、项目开发建设的步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志性目标。

六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服务作用。发挥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导向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首先,要明确责任,完善分工负责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其次,各市、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要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再次,要大力培养、引进和选拔、使用人才。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选拔、招聘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充实到调整优化结构工作的第一线,特别要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放在那些举足轻重的骨干行业、企业、地区和重要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