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养老院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院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院应急预案

第1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为确保敬老院五保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结合敬老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应急组织

(一)成立应急指挥领导组织

(二)成立三个应急小组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火灾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火灾,第一发现人员要及时向院长报告,并拨打119火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同时向镇政府办公室报告,办公室人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并向县民政部门报告。抢险救灾组负责转移疏散住院老人,及时抢救物品并参与灭火,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尽量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情况紧急办公室要请求镇医院的医务员到场支援,抢救伤员。火灾发生后,财政所保证灾后恢复建设资金和人员医疗资金及时到位,确保灾后老人的正常生活,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传染病和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住院老人发生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件,第一发现人要立即向院长报告,并向镇政府办公室汇报,办公室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及时拨打120急救车,送相关人员到医院救治,食物中毒可先送乡医院抢救,危重人员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尽大努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三)暴力侵害安全事故处置

1、敬老院如有未经允许强行闯入者,应及时联系派出所人员将闯入者驱逐出住所。

2、发现不良分子或本院人员之间发生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者应及时救治。

4、若事故严重,应迅速向镇敬老院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5、镇敬老院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在第一时间及时向镇政府和县敬老院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三、突发事件的预防

应急组织要经常深入到养老院检查火灾隐患,禁止私拉电线和使用电炉、电热毯等电器,老人居室禁止堆放杂物,敬老院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定期巡查,尽量防止火灾发生。搞好院内卫生,保证食堂内无苍蝇、炊具洁净,肉类、蔬菜新鲜,不让老人使用变质食品。

第2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积极应对,科学处置,认真贯彻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国庆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方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市国庆节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防控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1.市卫生局:负责节日期间全市甲流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置、病人救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承担全市甲流疫情防控工作的专业指导;收集、汇总、上报甲流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承担市领导小组节日应急值守工作。

2.市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节日期间联防联控工作。

3.市委宣传部(新闻办):负责协调节日期间甲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报道和防控知识宣传。

4.市经贸局:负责协调节日期间应急药品、疫苗、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生产、购置和统一调配。

5.市教体局:重点做好学校节日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的甲流疫情预防和处置工作。

6.市公安局:密切关注节日期间与甲流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协助市卫生局做好疫情相关信息查询,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必要时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7.市财政局:负责节日期间紧急防控经费的落实,保证节日应急处置需要。

8.市交通局:负责对码头、车站等公共场所和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旅客甲流疫情监测,及时报告流感样病例,配合做好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人员的运送。

9.市外事办: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节日期间涉外人员医学观察、隔离治疗等处置工作。

10.市旅游局:负责落实节日期间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甲流疫情防控管理,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旅行团队游客和星级饭店入住客人的甲流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疫情趋势和相关信息,提出旅游建议。

11.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节日期间对甲流疫情应急处置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等质量安全的监管。

12.移动、联通、电信*分公司:负责保障节日期间应急值班、应急处置指挥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通信畅通,承担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任务。

市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节日期间甲流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按照《*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市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方案》明确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三、应急值守

市政府和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落实节日期间24小时应急值守,主要成员单位指定一名甲流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保持通讯信息畅通,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甲流疫情。各部门应急机动队做好车辆、应急物资的准备,安排好人员轮休,确保24小时待命。

四、监测预警

(一)全市各医疗机构负责做好节日期间甲流监测工作。发热门诊一旦发现学校、宾馆、景区、交通工具、养老院、看守所等单位或场所出现可疑聚集性甲流疫情,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局在必要时建议市政府预警信息。

(二)各基层单位(包括学校、社区、企业、农村)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做好辖区内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甲流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学校严格实行晨检制度、因缺病课追查报告制度和甲流疫情统计报告。企业负责本单位员工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要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及时发现流感样症状患者,并立即报告。

(三)特殊单位(敬老院、看守所等)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人员流感样病例与聚集性甲流疫情监测与报告。大型活动主办期间,主办单位专人负责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接待宾馆和旅行社每天对入住人员和旅游团队进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四)交通部门分别对乘坐交通工具人员及车站等场所进出人员,实施发热流感样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发热流感样病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立即通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信息报送

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和各单位在获知甲流疫情信息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制中心报告。市疾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核实,并向市卫生局及金华市疾控中心报告。市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政府和金华市卫生局。

重大敏感事件,如辖区内出现首发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是出现学校、医院、看守所、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甲流疫情时,市卫生局要在接报告1小时内向市政府和金华市卫生局报告,并逐级上报到金华市政府,其中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应报告完整个案。

卫生部门要严格执行甲流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督促本辖区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人)做好甲流网络直报。

六、应急响应

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响应的原则处置国庆期间甲流疫情,主要分大型文艺活动、公路和旅游、学校等四个甲流防控工作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七、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

(一)疫情处置

市疾控中心接到发热流感样病例报告后,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对基层防控工作指导。辖区内出现首发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出现学校、医疗、看守所、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甲流疫情时,及时报告市卫生局。必要时可向金华市卫生局申请援助。

(二)分级分类救治

对符合标准的甲型H1N1轻症病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由辖区责任医生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至定点医疗进行治疗。旅游团队可在当地宾馆实行,由旅游部门落实;需住院治疗的甲流病例要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必要时,市卫生局可建议市政府征用宾馆、学校等,改善通风条件,集中收治甲流病例;甲流重症病例要在市人民医院集中收治,由市卫生局组织相关学科临床专家组会诊,制定诊疗方案。

120急救中心配备专门医务人中、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负责甲流病例的转运。

(三)医疗感染控制

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规范发热门诊,对有发热流感样症状的探视人员应当限制进入病房,接触发热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药品储备。市府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分别落实相应应急药品、应急物资储备。

(二)通信保障。移动、联通、电信*分公司负责做好节日期间应急通信保障,特别是应急值守、相关领导、应急救援队的重点通信保障。

(三)经费保障。市财政局负责我市甲流防控经费的投入,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和甲流疫情处置等经费。

第3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由县领导带队,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在危险化学品、冶金建材、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学校医院养老院、涉氨涉氯、乡镇园区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治理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责任分工

(一)危险化学品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安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安监局、商务局、质监局、消防大队、经济开发区

整治重点:深入排查危化企业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隐患;严厉查处危化品车辆在厂区内及周边违章停车现象;检查危化品设备和管线防低温措施落实情况;检查防静电、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审批、备案情况;检查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监控和作业场所通风情况;检查所有加油站安全防范措施和设施设备情况;严厉打击非法加油车。

(二)冶金建材执法检查组

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安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安监局、质监局、经济开发区、消防大队

整治重点:冶金铸造企业煤气和高温液态金属生产、输送、净化、贮存、使用各环节的主要设施设备、管网及附属设施设备、管网在线检测设备、事故救护设备、高炉转炉周围设施设备、高温液态金属装运设施设备;水泥生产企业煤粉制备、料仓、料库的安全管理,陶瓷生产企业气源和防高温伤害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

(三)烟花爆竹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安监局局长

翟新村供销社主任

成员单位:安监局、公安局、供销社、市场监督管理局

整治重点: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检查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安全条件是否达标,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有无应急救援预案。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等行为,严查超量储存、违规经营,切实做好烟花爆竹运输、经销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工作。

(四)人员密集场所执法检查组

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兼农工委书记

副组长:消防大队指导员

成员单位:商务局、文广新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电公司、市场建设服务中心

整治重点:加强对文化活动、商场促销、农村集市等大型群体性活动的监管,周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控,严防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检查劳动密集型企业、仓储物流、高层建筑、超市、宾馆、饭店、网吧、文化娱乐等场所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安全标识和应急防范措施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五)建筑施工及燃气安全执法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住建局局长

成员单位:住建局、安监局、质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各乡镇(街道)

整治重点:

1、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值班制度落实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临街临边防护和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规范;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燃煤锅炉、热交换站、供热管网等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燃气站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供气管线及用户燃气设施的完好情况。

2、严厉打击非法存储、充装、运输、销售液化石油气行为,取缔非法液化石油气充装“黑站点”。各乡镇(街道)负责对本辖区液化石油气站点进行摸排检查,并于1月10日前填报液化石油气站点情况调查表(附件3)。在此基础上,由住建局牵头,联合各成员单位,逐户发放《取缔液化石油气非法站点通告》,督导非法站点自行取缔,对不按时限要求取缔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强制执行。

(六)交通运输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交通局局长

交警大队大队长

成员单位:交通局、交警大队

整治重点:以县经济开发区和过境主干道为重点,严厉打击未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车辆和人员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等非法违法行为;彻底整治无证经营、非法改装、违法挂靠、违规装载等突出问题;以客运企业和客运大巴为重点,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专项治理。

(七)特种设备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质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质监局、住建局、商务局

整治重点:医院、宾馆、商场、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锅炉、液化石油气瓶等压力容器及管道。

(八)学校、医院、养老院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教育局局长

卫计局局长

民政局局长

成员单位:卫计局、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消防大队

整治重点: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和养老院的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善,是否制定了应急疏散预案;校车是否合格,是否存在超员、超载现象;供热、燃气、电路等设施是否安全。

(九)涉氨涉氯检查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安监局局长

成员单位:安监局、质监局、各乡镇(街道)

整治重点:所有非安全许可管理的涉及液氨液氯化学品企业(食品药品加工企业、果蔬存储企业)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重点是自动监控、泄露监测报警、通风、防火防爆设施维护及运行情况。

(十)各镇乡、工业园区检查组

组长:各乡镇(街道)、园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成员:各乡镇(街道)、园区分管副职及安监员

工作重点:召开本辖区安全生产会议,进一步强调各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导各企业迅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属地监管原则,积极对接各检查组,认真排查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作坊式企业、农村集贸市场、液化石油气站点以及村(居)民燃气、用电、柴草堆放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督导及时整改。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迅速开展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此次专项行动历时3个月,各执法检查组和各乡镇(街道)、园区要克服厌战情绪,反复检查、反复督导,不间断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2、全面排查,严格执法。各检查组要按照方案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做好协调配合,安全检查要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要注重实效,严格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一盯到底,确保隐患彻底整改。凡是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整改的,要严格处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产停业整顿;对整改无望的,依法提请县政府予以关闭。各执法检查组统一使用《县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表》(附件1),谁检查、谁签字,由牵头单位存档备查。

第4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12月,我院共收治咳嗽发热病人671例,经抽样作病毒分离,其中28例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及时治疗,细心病情观察及护理,25例痊愈出院,3例转上级医院。

1.2 病情分类标准

1.2.1 高危病例 ①年龄<5岁的儿童;②年龄≥65岁的老年人;③妊娠妇女;④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血管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⑤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1.2.2 重症病例 ①合并肝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②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③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孕产妇。

1.3 治疗原则

1.3.1 疑似病例 诊断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应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应尽快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奥司他韦治疗,以便及时诊断或治疗。

1.3.2 确诊病例 对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并依照卫生部和湖北省诊疗方案所提出的治疗原则,积极进行救治。①一般护理。休息,多饮水,进食富含营养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心理干预。②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③中医辨证治疗。对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尤其是病情较重者,在积极采取西医治疗措施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1.3.3 重症病例 对于少数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受损或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应转入上级医院,由具有较强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2 医疗应急系统的组织与实施

2.1 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应急方案

2.1.1 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治工作专班。

2.1.2 明确职责 ①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责疫情报告及住院情况通报工作;②专家小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治疗、转诊、疫情报告及填卡工作,落实《防治指南》在我院的实施及全员培训工作;③院内感染防治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防治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工作;④疫情管理及报告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疫情管理及报告工作;⑤护理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护理工作;⑥保障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物质、器械、车辆、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需要。

2.1.3 门诊预检分诊 门诊部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标识醒目易懂,对疑似或发热病例指导到发热门诊处理,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

2.2 合理调配,保障应急

2.2.1 院总值班室及院办公室必须重视全市各医疗单位甲型H1N1流感紧急救援情况,及时调派车辆及医务人员,特殊情况及时报告院长或值周领导处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2.2.2 严格责任追究 对工作不力导致防治工作障碍者将从严追究负责领导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2.3 启动应急预案

2.3.1 门诊分诊 ①门诊导医台预检分诊。②轻症: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居家观察隔离;③留观病例。留院输液治疗病例收入发热输液室,有住院指征者及时收住感染病区,给予抗病毒治疗;④确诊病例。收住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⑤重症:经我院专家组会诊转诊上级医院治疗,由专人专护专车护送。

2.3.2 住院治疗 ①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完善诊疗记录。④进行健康教育。

3 结果

2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部治愈,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体会

4.1 提高防治水平要强化培训。应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等培训工作,熟悉甲型H1N1流感诊断治疗标准,落实重症及住院甲型H1N1流感抢救治疗工作。

4.2 甲型H1N1流感就诊和治疗要便捷。应开设甲型H1N1流感门诊室,住院部开通甲型H1N1流感专用通道,并隔离出甲型H1N1流感的专门病区,进行分诊分流处理,以便让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诊治。

第5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一、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组织实施省4项、市4项民生工程,并配合实施1项省民生工程,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1、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以来,继续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全面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年月日起,由134元/人.月提高到150元/人.月。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则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截止5月底,享受低保对象人数为846人,月份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1.65万元。

2、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

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从年4月1日起,集中供养人均290元/月,分散供养267元/月。截止月底,全区在册五保供养对象72人,其中11人为长龙村五保人员。月份共发放五保供养资9.63万元。

3、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年,继续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好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持有《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重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并对符合《市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规定的救助对象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取消13个救助病种的限制,按个人基本医疗自付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比例分别实施分档救助。月份,我区共救助城乡特困群众20人,其中城市19人、农村1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31万元。

4、实施敬老工程

完善居家养老制度,扩大辖区独居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年,对居家养老对象按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对象进行摸底,月日起,正式开展低偿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无偿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为每天一小时,每小时10元,低偿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为每两天一小时,每小时5元。截止月底,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共38人,皆为无偿服务对象,月份共发生居家养老资金8.32万元。

5、完善城乡特困群众“阳光”救助制度

根据《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对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基本生活应急、司法、重大节日补助等专项救助,使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基本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月份,共救助对象28户,发放救助资金3.15万元。截止月21日,我区认定低收入家庭1244户。

6、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镇敬老院规划新建108张床位,开始筹建,月份主体两栋三层楼房土建工程建到第三层,月日封顶,主体完工,现正在实施房屋内外粉刷。

7、加强城市托老机构建设

年增加城市托老机构床位130张,养老院和光明康复养老中心通过租用场地改扩建兴办,月底完成内外部设计改造及内部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的制定,目前,养老院和光明康复养老中心正在实施内外部改造及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8、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社区活动场所建设)

到年底,我区的目标任务是通过新建、改扩建,完成2个社区工作服务和活动用房建设,分别是、社区,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其中“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并具备开展民政、社保、残联、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功能。

月份,社区工作服务和活动用房改扩建项目,完成立项,月日开标,月日开工建设,月日工程封顶;社区工作服务和活动用房新建,月份完成立项、规划选址和设计方案,月日开标,月底开工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月份制定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设计方案,月底开始实施,目前其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已完成50%以上。

以上三个个场所建设年9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二、其他各项民政工作:

1、社会救助工作:

认真年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工作;慰问年度低收入家庭1157户,173550元,慰问城市低保家庭3016人,535500元,慰问农村低保家庭848人,81622元;;做好救济对象元旦、春节期间一次性救助帮困工作;组织各镇街办低保工作人员参加城乡低保业务培训会。

2、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

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站,5月中旬提出了《关于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组织街道负责人赴区考察社区建设工作;调整提高了全区退养居干生活待遇。

3、福利生产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时开展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工作。

4、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布置并做好区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及日常管理工作。

5、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完成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金的上报、发放工作和重点优抚对象各类补助的发放工作;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优抚对象的临时补助工作;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拥军优属活动,落实区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及走访部分优抚对象活动;圆满完成全区两年一次双拥合格单位申报工作。

6、认真抓好殡葬改革工作:

5月份召开会议,布置安排城市主干道出殡车辆综合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城市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治理出殡车辆乱撒纸钱乱扔鞭炮的现象,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组织开展我区向西南旱灾和地震捐款活动。

动员全区在岗在职干部、员工、离退休人员及辖区单位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指派专人负责。此次捐款活动共收到向西南旱灾损款38490元、地震捐款94953.2元。

8、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工作: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上半年共办理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8件,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政协委员提案2件,内容涉及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老龄工作及社会救助工作等。

三、加强自身建设,切高履职能力。

以民政“提升年”和开展“学、讲奉献、提效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关注领导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作风效能建设,开展能力建设、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等民生工程工作,加强指导、监督,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2、加强基层政权与“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全省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立社区服务站,发挥社区职能作用。

3、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完善东郊办事处“村改居”工作,全面实行社区化管理。着手启动村、新庙村、联合村和新建村“村改居”工作;

4、整合街道行政区域和社会工作资源,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街道办事处,将矶山街道和凤凰山街道进行合并;

5、继续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确保完成“三连冠”创建目标。对驻区部队及部分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为辖区内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

6、巩固完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

7、做好山公墓扩建、指导工作,积极支持相关重点工程的建设,主动配合区政府做好被征用土地中的坟墓迁移安葬等工作。

第6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本规划是区政府统一部署全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15年我区防震减灾事业的奋斗目标。

一、我区地震活动概况及防震减灾工作现状

(一)地震活动概况和趋势

我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断裂带中段,多条北西向断层与——带交于与湾,地震地质背景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十余次中强地震,1604年海外的8级大地震使当时的、兴化两府遭受严重破坏。近十年来,沿海地区曾发生多次中强地震。例如年月25日海外发生5.3级地震,震区一部分民房建筑物遭损坏;年8月5日惠安海外4.8级、年8月29日永春4.7级地震,均震感强烈,与此同时,台湾强烈地震也时常波及我市,特别是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地震,沿海地区强烈有感,对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家标准GB18306-2001),区位于地震烈度7-7.5度区。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地震活动仍处于高发期。所以,作为市核心城区的我区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二)现有工作基础

通过这几年特别是“的建设,我区已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遥测观测台网信息为主,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点和宏观观测点为辅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建立了震害防御、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的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震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地震救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我区已初步建立了区政府统一领导,8个街道办事处以及10个地震应急保障计划责任单位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年重新修订完善了《市区地震应急预案》,保证我区区域内发生地震灾害事件时,地震应急工作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2.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1)地震监测预报:建成市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终端和我区首个自动化、数字化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站。信息终端实现了地震监测、预报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观测台站填补了我区在地震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空白,初步建立起以接受省、市地震遥测观测台网信息为主,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点和宏观观测点为辅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2)震害预防:依靠社会力量,初步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防震减灾宣传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校园和进机关活动,常规宣传与强化宣传相结合。我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震灾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三网一员”(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震情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已基本完成,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由区地震办和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共同建立的区防震减灾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每年都有超过1万名的中小学生在基地接受了防震减灾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05年被国家地震局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3)地震应急救援:由区政府、地震应急保障计划责任单位、社区以及群众构成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以和省、市地震局会商系统联网的“市防震减灾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区域节点”、市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终端以及海事卫星电话等资源为基础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初步建成,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依托区消防大队成立了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了、东美两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先后投入57万元购置各种高科技应急救援设备。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在规模、装备、救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3.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依法行政取得较大进展,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有关规定,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薄弱,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普及率还不高,与现代媒体的结合程度不够,工作机制尚不够完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2.区、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力量需进一步增强,应急演练应进一步常态化。

3.全区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石头结构和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民居需改造,医院、学校等重要的公共设施防护水平应适当增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规律,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区综合防御地震的能力,为我区初步建成经济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高新人才聚集、社会文明祥和、生活环境优美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核心区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切实推进城市的地震安全工作,提高医院、学校等重要公共建筑的设防水平,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力度和抗震加固力度的监管,加强避难场所建设。

2.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重视和加强地震科技的攻关,提升地震科技与防震减灾业务工作的联系程度,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3.强化宣传和教育: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参与程度,提高对地震信息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总体目标是:大幅提升我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地震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预防更加到位,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更加及时、有效。为实现《市防震减灾规划(2001—2020年)》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在遭遇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时,为“房屋基本不倒,社会保持稳定”奠定好基础。

(二)指标体系

1.城市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80﹪以上的建筑物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遭遇6级左右地震、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时,不严重破坏,能够维持基本功能;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基本达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2.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能力:90﹪以上的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遭遇6级左右、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时,不严重破坏,不引发严重次生灾害,能够维持正常功能。

3.民居地震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住建、民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因地制宜推进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

4.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70﹪以上的人能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正确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科学应对地震谣传事件;发生有感地震时,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不发生人为伤害事件。

5.震后救助恢害能力:拥有避难场所,建成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法制保障能力

依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开展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地震应急等工作的行政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地震部门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业务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地震应急准备,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区政府、街道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及其办公室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建设指挥平台。街道、企业、学校等要设立地震应急管理责任人。

要完善区政府、街道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备案和督查制度,定期进行地震应急检查,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全面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救灾措施,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人群密集场所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经营管理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

要不断建立、完善地震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行业抗震抢险专业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区地震救援队伍协调和调用工作机制。

要建设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完善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人群密集场所要配置救生避险设备。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三)强化新闻宣传工作,提升信息公开水平

坚持地震新闻宣传和应急处置并重原则,将新闻宣传工作摆到防震减灾工作重要位置,纳入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掌握地震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强化舆论引导,实现被动宣传向主动宣传的全面转变,实行向社会开放,与公众良性互动的新闻工作策略,使公众关心、了解、支持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营造成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宣传部门与地震部门相互协作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制度,形成快速响应、密切协调、分级处置的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工作机制。

(四)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是一项开放事业,需要多部门共同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要相应制订积极稳妥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措施,继续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农居等宣传力度,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促进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实现全面覆盖、家喻户晓。

(五)加强地震安全建设,提高民居建筑抗震性能

要加强民居地震安全工作。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建立与财政和经济社会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对社区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全面推广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应用《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新建社区民居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的危旧民居要得到有效改造。

五、主要建设内容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升级改造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设备

采用最新的数字化地下流体前兆设备,对现有的前兆观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数据采样率,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分析管理信息化,确保地下流体前兆台网连续可靠运行。为全国、全省、全市地震趋势会商提供第一手资料。

2.建设宏观观测网络

根据新的地震趋势,及时调整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群众性地震测报和宏观调查网络,适当增加地震宏观测报网点,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中的作用。采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宏观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宏观观测点、人员及观测资料的实时动态管理。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住建部门要在执行《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20))的基础上,建立抗震设防指标体系,明确全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抗震设防的指导性目标。要做好全区危旧房的改造,提高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特殊场所的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政〔〕27号)、省政府《关于研究石结构房改造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33号),结合新时期“三旧”改造工作及“造福工程”的部署要求,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石头结构”和“不符合抗震规范”小区的成片改造成计划,并抓紧实施。

教育部门要按照省、市校安办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建设资金,推广实施校舍地震安全工程和加固工程,确实保障校舍安全。

卫生部门要根据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建筑物抗震安全排查的结果,切实做好各类医疗机构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改造和建设,确保医疗卫生单位建筑物的安全。

2.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要认真遵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加大教育普及工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推进我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在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活动,到2012年,各街道的中心社区都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内容并建立相应的宣传教育普及机制,使社区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得到全面提高,应急意识得到普遍增强。

对现有的区防震减灾教育基地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管理。积极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至2013年要确保我区有2个以上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

在社区、街道防震减灾宣传员、宏观员、测报员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民居建筑物的抗震知识和震灾自救常识宣传,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震灾自救互救能力,到2013年,要使社区民众的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职工地震知识宣传教育力度,2012年在我区进行企业职工防震减灾教育示范点建设,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促进全区民营企业职工防震减灾教育的全面开展。

至2014-2015年,要在普遍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把重心逐步转移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震灾自救互救教育的模拟演练上,在社区、学校建立一套模拟演练的机制,提高全区人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救助能力。

(三)地震应急和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1.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根据震情变化、机构、职能调整及国家和省、市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机制,加强应急工作检查。每年度组织检查区直10个应急保障计划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检测反应能力,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并采取措施整改解决。力争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要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度。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2.建立地震救援体系、完善社会救援联动机制

“十二五”期间,全区要基本形成以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区、街道两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1)要加强依托区消防大队成立的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东美两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的应急救援演练培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真正具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要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配齐配足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人员、装备,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2小时内救援队伍即可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十二五”期间,区财政应逐年增加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充实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每支队伍人员保证30人以上,每个年度至少组织2场专业培训,开展2场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2)加强区直行业(专业)抗震抢险专业队伍建设。根据《市区地震应急预案》规定的区直行业地震应急保障计划,区直住建、交通、卫生、经贸、农林水、环保、公安等各相关部门应抓紧行业抗震救灾队伍建设,配备专业抗震抢险设备。要加强培训,强化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和抗震抢险能力。在“十二五”期间要逐年更新装备和专业人员,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

3.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系统

根据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制订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采购预案,建立并逐步完善应急储备物资管理制度。

4.规划建设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应坚持“平灾结合”原则进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步到位,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形式远近结合、覆盖面大、配套到位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办〔〕48号)要求,我区在年底前要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处。其中至少有1处场址有效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参照Ⅲ类或高于Ⅲ类标准建设),其余避难场所场址有效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人员容量不少于2000人,配套建设完善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厕所、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等,并设立明显标志。

应充分利用周边的公园、广场、绿地等空旷场所加强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改造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住建、教育、地震等部门要共同协助业主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公园、广场由住建部门负责承建;学校操场由教育部门负责承建;空旷地和绿地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承建)。

六、保障措施

(一)推进管理改革,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防震减灾工作涉及到社会各方面,要健全与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推进区、街道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发挥机构的防震减灾基础性作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特别要做好规划的统筹衔接和条件保障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制定有关行业规划时,要注意与本规划相衔接。

(二)建立和完善地震科技投入机制

要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做出统筹安排,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同级财政预算。要继续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防震减灾投入体系,加大对地震监测、预防、救助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的资金投入。防震减灾资金投入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随着财力的不断增强而相应增加,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防灾建设达到同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合作与交流,推进地震科技进步

围绕防震减灾的关键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防震减灾能力的进程。加强国内与国际地震科技合作交流,特别是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地震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科技与防震减灾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7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为先,把疫情常态化防控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把肺炎疫情防控由多管齐下的应急状态转为科学精准的赏态化防控。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拂施,强化责往担当,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严防本地疫情反弹,严防疫情暴发流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依法防控。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落实部门、行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二)科学精准,突出重点。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趋势变化,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科学防治,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着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联防联控,统筹兼顾。落实社区和单位联防联控,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应急处置,实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三.重点任务

(一)保持有效防控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

1,保持组织领导机制不变。保留现有各级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及各社区书记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设置精简高效的实体化办事机构,完善日常运转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保持联防联控机制不变。严格落实防控工作属地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社会协同的防控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覆盖街道、村居(社区)两级工作网络,实行网格化防控。

保持“四早”机制不变。继续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单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到一旦发现疫情立即上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二)突出关键领域和环节,强化完善疲情防控措施。1.强化海上疫情输入防控。严防疫情从海上输入,按照属地原则,加大对海员、船上务工人员及其他出海人员的摸排力度,做好人员登记,入惠返惠时其本人、亲属和用人单位要提前向所在村居(社区)申报人员姓名、入惠时间、交通方式等信息。返惠后及时纳入社区疫情防控体系。2.强化特殊场所卫生治理。落实落细养老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的防控措施,制定周密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传播。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全面实施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定期开展排查筛查,禁止有可疑症状的人员上岗。3.强化学校防控措施落实。按照《省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要求,压实各地属地管理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开学返校节奏,推动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认真落实“一校一案”,进一步细化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学校开学各项准备,严格执行开学条件核验制度,坚决守牢“条件不达标不开学”的底线。加强日常防控管理,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新模式。做好学校师生员工中的六类重点人群摸排检测工作。开展以师生员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监测及接触史.旅行史排查,及时摸排检测有风险的人员。实行“测温+健康绿码”入校,严格落实晨午晚一日三检和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实行校外住宿教职工员工和走读学生“两点一线”管理。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健全学校定点医院和送诊绿色通道,优化体温异常师生员工核酸检测流程,缩短检测时间。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组织经常性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隔离、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时间处置,严防疫情扩散。强化学校联防联控与工作联动,组织教育、卫生院、市场监管、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常态化巡诊巡查,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检查指导。健全学校与家庭、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完善校医配备制度,引导学生家长自觉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推动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复学工作,确保每一个师生员工安全健康、每一所学校开学平稳有序。4.强化社会管理。实行“红色物业”,选举业主委员会,推进“全科大网格”。探索在住宅小区成立专属网格党支部,配套产生党小组长(楼长)、单元长,填补小区管理空白。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夯实社区防控基础。5.完善社区服务与疫情防控。根据县疫情风险等级和社区疫情划分,科学精准实施社区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和服务群众工作。聚焦恢复秩序提供服务,低风险地区或未发现病例社区,应解除社区封闭式管理措施,不再设置“硬隔离”“物理隔离”。除疫情防控重点人员外,原则上不限制人员流动和进出社区,不得超范围实施人员隔离措施,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继续实施人员和车辆出入登记、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按规定有序恢复社区综合服务,有条件地区可建立快递员、配送员准入机制。加强社区防控工作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和隔离人员回归社区。坚持“外防输入”策略,健全由村居干部、网格员、基层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疫情防控小组,持续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和社区居民健康监测,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准备、重点人员管理等工作,将社区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切实做到“四早”。动员农民群众开展群防群控,减少农村大集、家族聚餐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做好外出打工人员防疫常识教育。提升社区防控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监测、社区随访、人员登记动态化和信息化管理,做到社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为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奠定基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科学消杀、宣传引导和志愿服务,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6.完善复工复产精准防控措施。落实复工复产要求。除国家和省根据防疫情况公布的复工复产限制措施外,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自主决定复工复产及相关生产活动。压实用工单位防控责任。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属地、部门和行业管理责任,切实把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单位)一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辖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报告疫情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实。严格实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一米线”等措施,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职工宿舍的通风消毒和环境清理等工作,做好员工日常健康监测与卫生管理。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为员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实施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减少人员聚集。员工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及时送到定点医院进行确诊。7.完善公共场所常态化防控措施。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全面做好交通场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人员出入管理,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通风、人员防护、检测筛查、客流量控制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从严控制、审核、组织举办各类涉及人群聚集性活动,切实做到健康码必验、体温必测,引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防止聚集扎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科学合理调配公共交通运力,引导乘客隔位就座、分散就座,降低人群密度;积极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缩短购物排队等候时间;抓好住宿经营单位管理,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旅客排查登记和报告工作;大力推广使用自动测温筛检,提高查验通行效率。抓好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认真制定应对预案,妥善周密安排,加强外来人员核查,全面落实交通出行、就餐购物、外出旅游等环节的防控措施,采取门票预约、分时错峰、流量管理等手段,科学分流引导人群,避免人员聚集,严防疫情传播。

(三)突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落实精准化防控措施1.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强化工作衔接,做好籍境外人员的沟通安抚,指导其在当地做好防护。落实入境来惠人员提前3天报备要求,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与县指挥部联系和对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做好各类入境人员筛查管理,进一步健全入境来惠人员从口岸集中隔离到飞机入鲁、“点对点”接转、全面检测、医疗救治、社区管控的管理闭环,保证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无缝对接与全链条管理。所有入境来惠人员隔离期满后,应及时纳入当地疫情防控体系,做好随访登记,继续进行14天居家健康管理,无可疑症状的,期满后可申领健康通行码。2.加强重点地区来惠人员服务管理。严格排查登记,进一步压实村居(社区)和用工单位责任,提前进行疫情重点地区来惠人员摸排,及时向上级报送相关信息。加强关爱帮扶,妥善解决重点地区来惠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决避免“身份地域”歧视。3.加强无症状感染者和出院患者健康管理。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和管理,继续坚持“五个一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部开展核酸等实验室检测,并扩大检测筛查人群和范围。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和出院患者要做到“出院有人接”“隔离有人管”“康复有人做”“居家有人访”,实现在院治疗和出院管理全闭环。4.加强居民个人防护。增强健康意识,加强居民个人防护指导,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外出活动和人群聚集;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采用正确洗手方法;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四、强化学习宣传加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宣传,加大肺炎疫情防控由多管齐下的应急状态转为科学精准的常态化防控学习宣传,加大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理念学习宣传。完善健康公益宣传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肺炎防控知识。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舆情监测研判,主动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将公共卫生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进健康防病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

五、强化保障措施

第8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为进一步吸取事故教训,确保全乡社会面火灾形势稳定,结合全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部署,决定自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乡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刻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按照市委、市政府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整治什么隐患”的原则,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坚持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社会共治,全面排查整治重大火灾风险隐患,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较大火灾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高风险领域隐患排查治理

1.加大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治理力度。各部门要督促属地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内设经营场所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巩固强化“七个一”活动成效,集中开展联合检查、综合执法。针对前阶段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各地要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落实“一家一策”,督促照单整改、照单销账,形成工作闭环。

2.加大生命通道治理力度。各部门要组织开展消防车通道划线管理工作“回头看”,及时修复因车辆碾轧导致模糊、无法辨别的消防车通道划线、标名等,确保标识清晰、车道畅通。对2020年尚未完成标识化管理的老旧小区,应在2021年1月底前进行挂牌督办整改。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方案。要发动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一次消防通道清理行动,指导制定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集中开展消防车通道障碍物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

3.加大高层建筑综合整治力度。要严格落实高层建筑整治“四项要求”,健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履职承诺制度,推动管理使用单位全面排查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落实维护保养制度;推动全面自查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防火封堵不严等问题;指导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小区建立一支微型消防站队伍。各部门要适时组织对前期发现的高层建筑隐患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抽查复核,重点督办一批久拖未改的高层建筑严重问题。

4.强化燃气、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各部门要组织村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发动单位和群众开展燃气安全自查,开展燃气使用场所、瓶装液化气经营场所、燃气供应单位及调压站场等燃气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严禁在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地下或半地下室使用液化石油气。村建等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开展易燃可燃施工装修材料、火源管理、临时水源、应急预案等方面自查自纠,督促单位严格执行电焊等明火作业审批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动火作业处于应急处置力量全程进场监护中。

5.深化突出隐患综合治理。各部门要结合属地实际,对工业集中区、物流集散地、易燃可燃夹芯板材、易燃易爆危险品、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重点整治违章搭建、违规操作、违规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违规使用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突出问题。对存在严重隐患问题的,依法依规采取行政处罚、停产停业、停止使用、临时查封等措施。对久拖不改的场所,综合采取集中约谈、联合执法、挂牌督办、点名曝光、信用惩戒等方式,形成整治震慑。

(二)严格落实重点时段安全防范措施

春节、元宵以及各级“两会”前后,要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节庆活动、仓储物流、旅游景区、民俗活动场所、商场集市、民宿客栈等人流物流集中场所以及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紧盯烟花焰火燃放、临时设施搭建、电气线路敷设等环节,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分时段集中开展检查,加强值班值守,在重点场所和部位前置力量开展流动巡防和蹲点驻守,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准备。

(三)全力打牢基层一线火灾防控基础

各村要进一步强化村级消防工作组织建设,依托社会综治管理网络,组织公安派出所、综治办、安监站、市监所、村居微型消防站等基层力量,针对分布在乡镇及城乡结合部的“三合一”、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沿街店面等小场所、小单位,进行分块立体网格化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要全面开展乡镇消防委托执法,充分整合现有执法资源,实现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履行消防监督执法和宣传教育等消防工作职责。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通过监督员挂点、文员派驻、集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乡镇消防执法水平。“百日攻坚行动”期间,乡镇每月完成不少于2起消防行政处罚,各地消防委托执法开展情况将纳入冬春火灾防控内容进行考评。

(四)全面做好灭火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本系统行业高风险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指导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消防部门要紧盯季节交替,充分预判可能发生的灾情,加强火灾风险高危单位熟悉和灭火救援演练、配齐配强装备器材、强化值班值守和指挥调度,切实做好灭大火、抢大险的准备。要加强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联勤联训,加强巡逻检查,开展经常性拉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完善与微型站联勤联动、调度指挥、联合处置等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灭早灭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集中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各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要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工作,将消防知识纳入国民、普法、科普、职业技能以及行业自律重要内容。宣传办要将冬春消防安全宣传纳入当前宣传工作重点,组织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强消防知识普及宣传,加大火灾警示宣传和隐患曝光工作。学校要开展1次寒假消防安全教育,重点普及火灾危险辨别和火场逃生知识。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要摸清本地区孤寡、留守以及行动不便老人的情况底数,于春节前组织村委会上门开展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一人一册”,落实消防安全看护措施,督促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消防、市场监管、项目办、文明办等部门要督促社会单位落实“四个能力”建设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要分类组织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控室操作人员以及员工开展“两节”前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各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物业服务单位等基层力量要深入社区、农村、沿街店铺、出租屋等开展提醒式宣传教育,重点普及冬季取暖、燃气使用、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常识和“小火快跑、浓烟关门”等火灾逃生知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抓住“两节”返乡重点节点,利用车站等交通枢纽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宣传,营造浓厚消防安全氛围。

三、职责分工

各村各部门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结合《XX县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XX市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建立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机制的通知》、《XX县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县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分工安排,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四、阶段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月10日)。

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拟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节点,广泛动员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月11日至3月20日)。

结合《XX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乡《关于加强全乡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岁末年初消防工作特点,聚焦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春节、元宵和各级“两会”期间消防安全形势平稳。

(三)督查验收阶段(3月21日至3月31日)。

乡政府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法,固化工作成效,完善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长效机制。乡政府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实地核查任务完成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依托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成立全乡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应急管理办,承担日常协调、指导、督促工作职能。各地、各部门也要逐级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牵头负责人员,加强调度指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延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做法持续建立隐患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责任清单“四个清单”,做到隐患问题要查清,整改措施要明确,责任到人要落实,切实整治消除一批火灾隐患。

(二)强化监管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强化条线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火灾防控工作合力。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消防安全执法上下协作、联动响应,织密联合执法链条。

(三)强化督导问责。

第9篇:养老院应急预案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上半年及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意见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及二季度工作情况

上半年,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全县各级牢固树立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着力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排查治理,狠抓事故隐患整改,着力夯实监管基础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今年上半年发生各类事故45起,同比上升55%,死亡11人,同比下降15%。其中,发生交通事故44期,同比上升51%,死亡10人,同比下降23%;发生工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上升100%。(2014年上半年,发生事故29起,死亡13人,全部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全县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梨花节、五一及夏季等6次集中性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出动检查人员11015人次,开展检查3085次,查处安全隐患7590条,已整改7318条,272条正在整改。其中:查处重大安全隐患69条,已整改37条,32条正在整改。检查期间,县安委办每天将当天检查情况以短信形式发送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各镇(街道、开发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并定期编发简报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大检查深入开展。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全县上下齐抓共管,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6月8日至18日,在全县范围内对21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了夏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场所856家、农机707台,查处隐患1503条,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其中,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单位、场所数量较多的有:中阳里街道51家、王沟镇48家、开发区47家、师寨镇44家、孙楼街道43家、水利局36家、安监局34家、住建局33家。检查数量较少的有:华山镇25家、首羡镇27家、范楼镇29家、欢口镇31家、梁寨镇31家、国土局9家、文广体局10家、农委11家。查处隐患数量较多的有:开发区134条、中阳里街道73条、顺河镇72条、孙楼街道69条、欢口镇68条、住建局148条、水利局56条、发改委48条。查处隐患较少的有:首羡镇34条、梁寨镇42条、大沙河镇42条、赵庄镇46条、常店镇48条、农委7条、供销总社7条、文广体局10条、国土局11条。商务局未报送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为做好这项工作,县政府抽调了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组成15个督查组,分赴各镇、街道、开发区,督促做好夏季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其中:县人社局开展督查11次;农机局10次;安监局3次;卫计委2次;公安局、国土局、文广体局、住建局、市场监督局、发改委、教育局各1次。县商务局、园林旅游局、水利局、交通局未报送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为做好排查整改工作,县安委办按照行业和领域监管的职能分15个检查组,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期间:邀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培训中心副主任相桂生来丰举办了专题讲座;举行了6月16日安全生产广场咨询日活动,邀请了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观摩;组织集中观看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集中销毁了73万余元的非法烟花爆竹;安监局投入6000多元购买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光盘和3000余册新安法、职业病防治法读本,发放给各镇、各有关企业,并组织进行了集中收看;6月2日,县安委办组织各镇(街道、开发区)分管负责人观摩了李堂煤矿应急演练,丰成盐化工、吉林森工、天虹纺织、银龙电缆等企业也开展了应急演练;通过气象、电信平台发送安全短信近5万条;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员、班组长培训班11期,627人参加安全培训。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6月底以来,出现了事故高发的苗头,我县建筑施工行业内接连发生人员伤亡事故。6月21日镇昌运农资有限公司工地发生触电死亡事故,7月1日顺河镇一建筑工地发生人员坠落伤害事故(后因手术死亡),7月10日金地首府建筑工地桩机致人死亡事故。仅6月份安全生产月期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起,同比上升33.33%,死亡3人,同比上升300%。分析这些事故的原因,集中暴露出一些地方和行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懈、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等问题。全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隐患共性问题突出,隐患总数仍然较多,建筑施工、消防、道路交通等行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安全监管力度仍需加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怕繁琐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继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从重从严惩处非法违法行为。

二、下一步工作意见

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接连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6月26日,芜湖市境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人死亡。6月27日,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培丰镇一关闭煤矿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造成9人死亡。7月4日,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一鞋厂发生房屋倒塌事故,造成12人死亡。 特别是6月27日,台湾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举办“彩虹派对”大型活动时发生可燃性彩色粉尘爆燃,造成大量人员受伤。7月12日,河北省宁晋县东汪镇一家烟花爆竹非法窝藏点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汛期已经来临,高温高湿、雷电大风等灾害天气增多,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夏季历来是事故高发期、易发期,我们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摸排薄弱环节,不断强化安全监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见到更加明显的效果,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进街道。紧紧抓住“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这个核心,看清事故向镇(街道)和村转移这个趋势,重点盯住小企业、小作坊,大力推进“五级五覆盖”和企业责任“五落实五到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全方位、立体式的责任网,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逐条落实新安法要求,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企业不履职是最大的隐患,今后在深入企业过程中,各镇、各部门要由帮助企业查隐患向检查企业自发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转变,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二是分级分类进行全面彻底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和“三个必须”原则,各镇(街道、开发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组织各类企业进行彻底地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客车驾驶员“五不两确保”和“安全带—生命带”专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煤矿与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粉尘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以煤矿和建筑施工安全为重中之重,以养老院、休闲娱乐中心等为重点场所,以公路事故高发区域、危桥险路等为重点路段,以危化品运输车、大客车、校车等为重点车辆,从严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同时建立隐患治理销号制度,建立台账,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确保整改彻底。

三是依法依规、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新安法要求不含糊,采取断然措施不犹豫,严查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等行为,对非法违法“零容忍”,“四个一律”立场坚定,严管重罚旗帜鲜明。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