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调研书面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过与高校合作,录用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通过培训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代表,优秀者晋升客户经理。通过人才市尝网络进行招聘。(高校:扬州职大旅游管理系、镇江高专旅游系、镇江旅游学校)
二、岗位概述:
负责分管地区的市场调研、销售,掌握市场动态,完成片区销售指标。
三、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
1、参加公司新员工培训,了解、熟悉、掌握《员工手册》内容、公司文化、公司产品;(如:《员工手册》、礼仪素质训练、心理心态训练、公司简介和景点景区知识)
2、部门培训,了解、熟悉、掌握企业经营知识、销售途径、销售方法、市场调研方法、提高开拓和执行能力;(如:熟悉旅行社产品、旅游线路操作流程,了解旅行社计调工作等)
第二阶段:
1、根据市场目标,细化并制定所辖区域旅行社调研内容,确定拜访计划,做好调研表及拜访日志;
2、负责对所辖区域的旅行社及各类客户进行拜访、洽谈,确定目标旅行社及客户;
3、邀请重要旅行社及目标客户参观考察,确定合作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市场动态;
第三阶段:
1、掌握市场动态及合作旅行社、客户的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递交书面报告;
2、认真做好访客日志记录、了解近期旅行社线路推荐情况、旅行社收客情况、旅行社广告上线情况、旅行社的特殊要求,从中了解客户对公司的各项意见和要求,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一级领导汇报、反映;
3、负责了解所辖区域的市场信息,积极寻找和发现潜在的客户并及时整理、汇报,以便公司对该区域的市场掌控、调整;
4、负责重要团队、大型团队的衔接、接待工作;
5、及时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公司接待质量,并将问题反馈至公司;
6、积极参加部门及公司组织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7、建立合作旅行社的档案;
8、负责所辖片区广告投放的跟踪工作;
9、负责公司政策调整、重大活动举办的信息传达工作;
10、负责催收所辖区域合作客户的欠款;
11、每周日下班前将上周工作小结及下周工作计划提交旅行社市场主管审批;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思路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旨在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企业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活动,降低企业营销决策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1.《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文科功底好,数理功底较差,对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望而生畏,存在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2单纯依靠教材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际运用性不强。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的课程,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材大都以理论方法介绍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远或与自己无关,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学习效果当然也会不理想。
1.3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
本课程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再加上该课程中统计学方法应用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数据计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分组、统计、陈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学生练习时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导致相互之间抄袭现象严重。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课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丧失了师生交流、讨论的时间,造成教学信息量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1.4卷面成绩驱动影响学生实践作业完成质量。
包括本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的考核都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成绩约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驱动,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作业中弄虚作假,达不到规定的质量。
2.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五大内容体系,包括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五部分,分别对应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调查的认知能力、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包括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能力和问卷设计能力)、市场调查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查资料应用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完全按照市场调查实践的流程特点设计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从认识到设计到运用,实现从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从基本思维到发散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2.2通过参与式、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巩固对市场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例如,在针对具体内容的调查中,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分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情景的模拟,如通过让某学生扮演消费者,另一学生扮演观察者,观察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态、动作和对话等来揣摩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或通过电话访问模拟调查用户对新购买的洗衣机的购后评价;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模拟调查消费者对某品牌化妆品的认知和态度等。另外,案例讨论式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2.3通过课内实验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投入的增加,课内实验室已经比较普及,在教学安排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并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各种软件辅助教学,通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TSP(时间序列软件),EXCEL等。此外,在许多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都需给学生演示有关软件的应用,并安排3~4课时让学生上机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克服课堂上对繁杂的数学公式、统计数据的畏难情绪。
2.4通过校企共建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校外相关单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经营现场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对现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工作的直观认识,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第一,实行课程的校企共建。选择几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还有具有综合功能的统计局、工商局作为共同建设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聘请企业管理者、职能部门专家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第二,建设课程实践基地。选定课程共建伙伴作为课程建设与实践实习基地。并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系统的完整印象。
2.5通过课外市场调查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问题为主线,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5.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2.5.3市场调查方法的运用。选择几个课题,运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模拟实验。
2.5.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5.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交完整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1)在实施调研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承担一个调研项目,然后通过小组及老师的共同讨论,确定最终的调研任务。如南昌市人居状况满意度的调查、南昌市广播收听率调查、居民“亚健康”调查、蒙牛广告测试调查、康师傅饮品顾客认知度调查、南昌市统一绿茶消费需求的调查、大学生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调查等。(2)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呈递书面调研报告,并通过汇报讲演的形式进行口头报告,以避免学生实践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3.《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考核
在本课程考核上,应适当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驱动性。
3.1考核的内容。
实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情景模拟的表现、案例讨论的表现、习题作业表现、回答问题表现等;(2)实验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收集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结论的准确度等;(3)课外市场调查实践的成果。包括学生提交的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文本的质量及口头报告表现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堂表现、实验课任务、实践成效设置一定的比例,进而得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总评成绩。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对以上三个指标分别设置30%、30%、40%。实践总成绩应与理论卷面成绩一同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占到总评成绩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提交的各种实践作业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效果的最直观的依据,但是为避免学生实践过程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教师除了对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如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进行考核以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口头汇报进行考核,使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市场调查报告的汇报者,同时,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答辩小组成员,任课老师作为答辩小组组长。第二,每个小组的汇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组市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市场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市场调查的结论进行陈述,要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调查成果。第三,答辩小组对汇报者就调查过程中的难点、疑问、缺陷性进行提问,汇报者对此作出回答,答辩小组组长及各成员分别评定实践总成绩,汇总得出各组最后实践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春丽.《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钟敏,刘媛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以商务策划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
摘 要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被视为房地产企业经营和运作的生命线。本文透视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现状,剖析其处于困惑状态原因,提出企业要立足、要生存、要发展,营销所必须采取的新对策,对促使房地产企业迅速打开新局面,蓬勃向前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房地产 市场营销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当前,房地产企业正朝着理性化发展,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已被视为房地产企业经营和运作的生命线。面对市场营销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何针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房地产营销新的策略,迎接新时期对房地产企业提出的挑战,已是值得广大房地产企业者深入探讨的课题。
透视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状况,关系则显得更加复杂,处境也更为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府宏观政策调控。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后市场,2008年底,因一系列经济政策刺激,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前结束调整而迅速升温,到2009年楼市的高价却超出了大部分社会成员的购买能力,同时引发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年底,于是新一轮宏观调控又开始了。2010年后,面对某些城市火箭般上升的房价和舆论压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又连打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如:大建经济适用房、社会保障房,银行接二连三调息等,这一系列宏观调控,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地产的生存环境。二是房地产价格波动不定。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激烈的金融动荡,且逐渐蔓延到许多领域,尤其是房地产价格。2008年我国房地产商品价格曾一度走低,可2009年楼市,突然又呈现上扬态势。之后两年来,各地房地产价格时起时落,面对跌宕起伏、波动不定的楼市价格,人们难免对房地产市场前景持观望态度。三是商家回收利润心切。由于房地产行业房价的不断上涨,新楼盘开发又层出不穷,商家为了尽快实现资金回拢,获得巨额利润回报,于是各种促销手段五花八门。造成整个房地产业呈现宣传营销过度的态势。四是顾客消费趋向理性。鉴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还未实现规范化,而消费者的理念又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心理日渐成熟,消费行为也愈趋理性。加上最近国家一批批经济适用房、社会保障房建成,于是有的人就想参与申请,等候优惠,购房的急切心情相对也就有所松缓。五是营销人员素质不齐。眼下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目光短浅,在招收营销人员时没有把好素质关,导致营销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些人缺乏企业长久赢利与发展的意识,往往对购房者的个性化需求重视不够,单纯采取扬长避短方式,未能诚恳把自己产品推介给客户。
二、剖析房地产营销困惑原因
面对当前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在发生的一场史前无例的变革,市场产品挑战更明显,竞争的局面更加激烈,房地产业利润也逐年缩小,细加归纳主要原因有五:一因市场调查缺乏真实。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时,只靠报纸或网上收集到的信息,缺少专业咨询,更少于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故对房地产需求前景未明。他们很少认真考虑过实用性,更没有考虑到会转嫁给购房者身上的成本及高房价。二因产品定位出现偏差。因为房地产市场调研考察缺乏真实性,必然导致房地产商家产品定位出现偏差,缺乏科学性,结果胡乱定位叫价,而不顾当地经济收入水平和财力基础,以及居民的多元需求及承受能力,更没顾及到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无明确目标,盲目兴建。造成诸多楼盘滞销。三因商品卖点把握不准。开发商和策划大师们往往热衷于概念炒作,有的房地产商家一味想制造轰动效应,实际没有自己的特色卖点。四因广告宣传攻势过猛。处在低迷期,房地产商往往过度偏爱广告攻势,而不重视多与购房者进行人文交流,忽略了对于现代人文需求的深层次思考。五因企业营销创新乏力。由于消费者购房需求呈多元化,大多趋向于理性购置,而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者却仍然固步自封,或者局限于人员素质,企业中缺少真正懂创新、会创新的人才,盲目地为创新而“创新”。
三、探索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对策
纵观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表现,一个房地产企业要想在营销上扎好可持续发展稳健的根,只有转变战略。具体可采用以下对策:
(一)准确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
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是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在市场调研之前,企业应制定严谨的市场调研计划,确定好考察流程。开始进行市场调研时,要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规模、特点和消费对象的关系,整体性把握,包括地域的分类、顾客的愿望、消费者需求的建筑类型、物业管理等方面都得认真地全面摸底。调查结束后,还应仔细地进行造价分析,科学地预测市场前景。通常一项正式市场调研的全过程可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四个阶段。调研要做到深入全面,数据要真实可靠,分析综合要科学有据,调研之后要形成市调书面报告。
(二)谨慎实施房地产商品策划
市场目标分析与市场产品定位是房地产营销策划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由于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消费者需求层次也已迥然不同,这就要求房地产业者必须以最大诚信去努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广大房地产商必须明确其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真正从企业自身特点和消费者购买力出发。房地产商品策划定位观念应当是动态的,它必须随着顾客偏好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外部环境的变迁作出适时的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有不同周期,在兴建的不同周期,商品策划将随之发生变化,策划者应实事求是随时作出适当调整。
(三)用心打造房地产特色卖点
一个开发项目,往往卖点很多,规划、房型、景观、配套、生态环保、物业管理等都可以成为卖点,均必须用心打造。例如: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可以促进物质与精神、经济与人文的和谐发展。人们要求看的环保,吃的环保,住的也要环保。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楼盘的环保、绿化建设、房子低碳建筑材料的选用,低碳设施的配备,都应融入到房地产建设和营销卖点策划之中。此外如质量品牌,它既是营销的重头卖点,又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房地产,即使是再新的营销手段,也无法改变企业商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品牌正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整合。要打响品牌,还应依赖消费者帮助宣传,因为他们的口碑体现的是诚信,企业可试通过人际传播方式打响品牌卖点。
(四)全面提升房地产广告质量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越来越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广告营销转型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商品高度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另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压力,使消费者更趋向于理性化,很多经典商品广告营销策略已开始无法应付,企业再不寻求新策略,讲究营销新方式,重视广告创意,提高广告品质,指导未来市场发展,企业就难以立足。房地产营销广告最重要是要有针对性,广告媒体选择不能盲目,更不能误以为广告是万能的。要预防产生许多负面后果。
(五)竭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营销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竭力提升房地产从业者的素质,是提高房地产销售效益的重要策略之一。房地产企业领导应积极创造营销员工进修学习的机会,主动为营销人员搭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广大营销人员要勤学习、多实践,要注重吸取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不断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认真总结失利的教训。在新形势下,营销者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确立服务营销新的思想理念,勇敢地面对房地产市场竞争,不断创新,尽快提升自身素质。营销人员还必须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爱岗敬业,不断拓宽营销渠道,认真处理好企业、顾客、社会三者的关系,必须努力将自己造就成知识型、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浪潮中的胜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由衷感到一个房地产企业,要想真正寻得新形势下营销新对策,就必须务实求真,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营销手段。只有认清形势,努力转变营销策略,讲究营销方式方法,房地产营销才会迅速打开新局面,进而促使房地产企业赢得更高利润,蓬勃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媛媛.房地产营销策略及对策探析.财富前沿.2009.12.18.
[2]武银燕.浅析房地产营销策划及策略.中国有色建设.2008.2.3.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教学法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89-01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过程
(1)市场需求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通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公司、监理单位等相关行业、企业调研,获得相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管理等,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兼顾随着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将更高。
(2)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以及同行业、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认真论证,将相应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和工作标准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编制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职责手册,同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这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领域开发
(1)设计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改变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在项目课程中,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项目(模块)支撑课程标准,在纵向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适度横向引入知识点,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3)确定工作任务。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企业一线专家与专任教师组成研讨小组,对职业发展阶段划分和岗位提升能力要求,找出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共同讨论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并归纳出工作任务的框架。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设计
(1)目标设定。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能够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学生能够具备建设施工合同谈判、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控制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2)工作任务。根据建设单位合约部人员、施工单位投标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招标机构招标工作人员、监理机构合同管理人员、工程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等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正确组织工程招标活动、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标书评审与评价、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签证和施工索赔、合同争议处理等岗位能力,分别要求学生分组编制完成一份完整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施工合同、索赔报告、合同争议处理报告等工作任务。
(3)课程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将全班学生每6~8人分成一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
任务布置:教师课前布置工作任务书,并简单介绍完成任务的要点。
收集与构思:学生根据接受的工作任务书,利用课后时间,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自主收集信息,查阅文献资料,对完成项目的方法进行构思,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交流与讨论:小组成员在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交流后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安排完成一份工作成果。
汇报与总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担任汇报会的主持人,按小组分别派一名汇报人上讲台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本组其他成员可以就不足和疏漏进行补充汇报。各小组汇报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评价:提高过程评价的权重,学生成绩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能力;选择资料的利用价值,运用资料的使用能力,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工作能力,项目作品的知识掌握程度、项目作品成果、书面报告;自律遵守工作纪律,参与小组集体活动情况和小组研讨的参与程度。
4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课程改革。搞好课程改革,总的原则是减少文化课,多开专业实践课。不要过多地讲解复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安排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次课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要适宜,要边做边学,要把学生的看、听、做结合起来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2)教师角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角色,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文件准备。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组织好教学内容,把有关的知识、技能、标准组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编制适用教学的校本教材,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主导作用向引导、指导、协导转变。教师是工作任务的设计者,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教师备课量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学习质量评价出现多元复杂情况。思考教学过程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时,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从企业对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归纳出教学过程中可执行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衔接性、难易度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将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两大部分,并在学时设计方面加大了实践课程学时的比例,构建为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并重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具体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理论内容体系的构建
理论内容就好比思想和灵魂,这部分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内在,分为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网络营销理论及网络营销工具与应用三大模块。关于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如SWOT分析、STP战略、4P策略等这些现代市场营销学中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网络时代的典型事例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STP战略时,可以引入搜索引擎发展变化这一事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信息激增,促使了搜索引擎工具的诞生,其定位就是广大通过网络搜索信息的网民;由于网民在网上搜索信息的类别越来越多,又促使搜索引擎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机票搜索引擎、团购搜索引擎等等,其定位就是对于网络信息有不同需求的人以便精准快速的为其提供搜索服务。理论内容部分中的现代市场营销学原理和网络营销理论是学生实践和日后就业的基础,要注重对于学生思想、分析方法方面的培养;而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部分则应注重对于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内容好比肢体和语言,这部分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外在。在理论内容的思想、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网络营销策划案的实践任务为主线,设置了SWOT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模拟、网络市场调研、STP战略分析、4P策略的应用、无站点的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基于站点的网络营销方式的应用以及企业网站的诊断与分析八个模块的实践内容,通过实际训练加强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步入工作岗位后必备的应用技能。
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构建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采用“传授-接受”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理论内容以“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主,根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探索讲练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教师传授知识时,应善于枚举案例、实事,启发式教学;其次,以个人或团队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基于真实网络环境的授课实践,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设置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进行网络营销,熟悉各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使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增加学习能动性,提高应用能力。基于网络环境不断扩充知识与技能,实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使内容过渡更自然,学生思路更清晰。
在教学方式上,遵循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1)案例教学。理论内容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此法。(2)专题讨论。例如以比购网、团购网等为例,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网络营销的新模式如团购营销模式、返利营销模式等进行探讨,并启发学生畅谈未来可能的网络营销发展趋势。(3)模拟与展示:为增加课程的互动性,设置“一分钟自我介绍”、“网络营销自己”、“消费者购买行为模拟”等课堂模拟环节。(4)个人任务驱动。例如利用E-Mail营销、Blog营销、SEM等对淘宝网店及学校网站进行宣传与推广,在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实践任务中则要求学生自选网站,并对网站流量、PR值、Elaxa排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给出评价及改进意见,并进行对已知网站进行搜索引擎优化的训练。(5)团队项目驱动。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进行网络信息搜寻、网络调研与分析、SWOT分析等,寻找可行的项目进行网络营销策划,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要求与考核标准,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6)组织网络营销策划竞赛和淘宝网店装饰竞赛。项目小组完成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最终以书面报告和PPT的形式提交,然后每个小组进行营销策划方案的演讲,并将这一活动环节设置为竞赛评比的形式来完成。同期开展淘宝网店装饰竞赛,加强学生在技能与店铺设计营销方面的能力。通过学院组织的技能竞赛形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团队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团队间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学生在选题、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所不同,这要求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更强,指导能力更强,课程设计与准备工作要更充足,在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需要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2)教师应调整自身的心理素质,注意角色的转变,起到主导和引导学生的作用,而非直接告知、要求学生如何执行。(3)由于实践课堂相对自由,实践课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于一些自主性差的学生要及时督促,注意为其设置难易度适当的任务。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课程比例的加大加强图1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其次,在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应在学生总评成绩中加大平时技能的考核比例,加大对于网络调研、网络营销策划等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方法多样灵活,除传统的笔试考核以外,学生在平时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团队演讲、平时成果等都应纳入考核中来,以最大程度的激励学生从基本知识、技能操作、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口才等全方面锻炼和发展。最后,在双边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同时重视收集已就业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应用情况的反馈,以便设计更符合就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关键字:经济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most enterprises exist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economy,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xecutive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project analysis, the study adopt rational choice project, strict verification procedures,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key links, made a feasibility report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new project investment risk control, ensuring maximum investment retur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enterprise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Keywords: economic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建设项目取舍立项的主要标准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设计人员要转变观念,要像对待工程技术方案一样重视经济评价工作许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编写过程中,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经济评价非常重要,在经济评价的内容、范围和深浅程度的规范化方面。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对设计项目管理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投资,还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
(二)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
如果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在设计前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一些功能要求,设计中的变更工作量就会减少,设计周期就会缩短。由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不够,使设计者无从下手形成边设计边施工,势必给施工和项目建设管理带来困难经济不稳的因素。
二、进行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是现代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所必备的技能,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对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壮大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经营或管理领域的人员高度重视。
三、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市场供需预测和分析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或预测,要有翔实数据,或要合理预测和要根据数据分析细分市场,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结构分析国内外市场供给情况调查。第一层次是了解整个供给市场构成形式,第二层次是分析现有产品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营销手段、盈利能力。第三层次是根据自身产品逐渐锁定目标市场,进行差异化分析。。
2、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4、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
主要有经济环境分析,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重点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财务、人力资源、产品营销等职能战略分析,竞争对手、自然情况、经营业绩、所能支配各种资源社会信誉等情况分析,以及合作的忠诚度等。
5、合作者的情况分析
合作方包括合伙人、外来投资者等。所谓合作者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指合作者现有的资产、负债、人员构成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实力分析
(2)合作者的管理水平
(3)经营状况分析
(4)经济实力分析
四、投资开发可行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意识不高。一方面由于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种新型学科,企业对其认知能力、熟悉程度并没有完全普及,甚至存在认识上或理解上误区;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原有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造成对投资检查、监督,包括责任追究不力,直接减弱了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其三是受传统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习惯于按长官意志或集权办事,对可行性研究的程序性和科学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第四是缺乏必要科学手段
2、管理不到位。一是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机制不够全面,对投资行为检查、监督、追踪,包括责任追究不到位;二是对开发的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计划兑现率不高等;三是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程序不够落实,包括深度不够、内容不全面、关联要素分析不够等问题,直接导致投资开发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和效率,造成投资质量不高、资金不安全等问题,甚至出现重复投资,造成内部无序竞争,自毁根基等问题。
3、开发与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新开发项目的实施后追踪考核不足,造成开发前、开发时高度重视,开发后无人问津等现象,直接导致了项目的长期效益;另外,新开发产品的营销策略不能和原有企业营销组合有机结合,市场间的相互依存、接续能力不强,影响了项目开发质量。
五、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对经济建设的措施 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进行科学分析。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业主服务的精神,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六、加强可行性研究所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实业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机制
在实业项目投资开发前,加强组织力量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形式、投资风险、投资效果资金筹措等。要认真分析项目可依托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好铁路的综合优势和各种资源。
2、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投资的实业项目必须从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到投资决策、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项目后评估,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当聘请有相当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论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报批。
3、建立健全实业项目开发责任机制和效益跟踪机制
加强投资项目后期的管理,使项目达到良好运作,是投资能够取得收益的重要保证。建立实业项目效益跟踪机制,主要是进行投资项目跟踪分析。
4、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七、可行性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增强投资项目开发工作与实施品牌战略紧密结合的意识,从市场需求入手,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抓住机遇,加快培养和提升多元经营企业的市场研究和开发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创造一批有市场、有发展、有特色、有效益的拳头产品,发挥品牌效应,形成和强化北京局多元经营的支柱产业。
2、在确定项目投资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分析和把握市场,研究产业布局,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规模适度,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3、在推进实业项目开发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要主动争取用好用活国家和地方,以及行业、系统内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好自身行业、业务覆盖范围的综合优势和各种资源,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项目或产品。
投资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技术,目前对其用途和功效的研究还处在一种实践探索阶段。对真正的企业或经济实体而言,自身独立从事研究论证的能力相对不足,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程序和方法,需要经营、管理者严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灵活多变的手段,简洁实用的语言创造性地实践和探索适合自身企业或自身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程序和方法对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江灵.《加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J】.企业家论坛.2002
2.罗乐勤主编.《投资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3(8)
3.余长国.《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J】.经济师.2002
4.王立国主编.《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特性的吻合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证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最低。
5结语
关键词:强化预算管理 管理模式 企业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面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具体规划。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手段,逐渐被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与接受,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己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的目标。通过预算指标可以控制实际活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通过有效地方式实现预期目标。
2、全面预算经过综合平衡后可以提供解决各个部门冲突的最佳方法,代表企业的最优方案,可以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地进行。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局部计划的最优化,对全局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各个部门因其职责不同往往会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比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预测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生产部门可能编制一个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计划,但销售部门可能无力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认定应该扩大生产能力,财务部门却认为无法筹到必要的资金。为了使各个职能部门向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他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搞好各部门预算的综合平衡。各部门协调一致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3、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预算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标准,使各性活动得实际执行、有章可循。预算标准可以作为个部门责任考核的依据。经过分解落实的预算规划目标与部门、责任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成为奖勤罚懒、评估优劣的准绳。
二、企业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为预算而预算,普遍不注重预算的实际应用
目前许多企业对预算的职能认识不清晰,对于编制预算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导致了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管理相脱离,无法发挥编制预算应有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将预算的重点放在数字计划上,致使预算成为只有数字与表格的空壳,编制预算只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无法起到管理的作用。企业无法将自身的预算管理与自身的战略管理相结合,不能正确处理好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企业风险控制、企业资源管理分配等之间的关系。预算脱离了实际应用,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显然这样的编制是无法经起市场的考验的。并且,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数采取的是固定预算,导致预算缺乏弹性,无法做到较强的应变能力。
2、预算的执行力及反馈不足, 预算管理效率低
企业预算的执行力不足,导致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低。编制预算重形式过程而轻具体的作用效果,一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排场大,动静大,但实际效果却如同是在走过场,企业预算人员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编制预算,并且也没有信息反馈机制。一些企业虽然有定期的预算的执行分析结果,但是由于一些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在市场发生没有预知的突变性情况时,预算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导致预算的作用无法发挥,成为一纸空文。
3、缺乏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都需要适当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绩效受到影响。企业财务编制预算需要完善的管理,然而如今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考核来进行奖惩制度时,过多地强调了对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的客观原因,而忽视了主观原因。并且,往往在考核的过程中掺杂有个人情感关系,导致考核结果并不公平与公正。另外,缺乏合理的配套的奖惩机制,考核只是单方面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无法产生效果。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1、树立正确地预算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管理模式
企业需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以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结合为指导的预算理念。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集战略化、系统化、人本化于一体,切实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做好预算管理的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与企业资源考察,并确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做好企业各期预算的衔接工作,避免了盲目预算。把企业预算管理和企业绩效评价、企业资源、企业风险控制相结合,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成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铺垫。
2、强化预算的控制、执行、分析、考核、调整,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把年度预算细化为季度预算或月季预算,保证每个阶段预算目标的实现。员工需要全面投入,经营者需要悉心指导。认真执行预算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工作切实到位,并且在整个企业需要树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观念。
预算管理的责任需要落实到基层,有必要落实到每一个执行科室与科室的关键预算人员的手中,从而使员工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在具体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并且,需要建立起合适的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机制。预算委员会负责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推行预算管理责任化,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以对每个费用单位、每个部室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采取科学、严格地考察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企业的调整预算具体流程,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对预算调整的决策,一般遵循以下要求;
预算调整的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预算调整法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行最优化;
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3、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企业需跟上时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科学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准确、合理、科学的管理。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从而能够及时修订与更好的监控。显然,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得预算管理更为可靠,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适合自身的一套完善的工作程序。在全面深刻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管理与运作,使企业最大效应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促使企业逐渐走向集约型,促进自身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劲松.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调整与考核[J].交通企业管理,2003;08
[2]霍全平,赵冬梅.浅谈全面预算管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冯巧根.集团财务管理与电子预算[J].财会月刊,2000;10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面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有效的管理模式,已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日常经济活动的合理控制。但在实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普遍为预算而预算,不注重预算的实际应用;预算的执行及反馈不力,预算管理实效较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预算管理的作用未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一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结合实际为指导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二强化预算的执行、控制,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强化预算管理 管理模式 企业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面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具体规划。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手段,逐渐被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与接受,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己经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一、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的目标。通过预算指标可以控制实际活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通过有效地方式实现预期目标。
2、全面预算经过综合平衡后可以提供解决各个部门冲突的最佳方法,代表企业的最优方案,可以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地进行。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局部计划的最优化,对全局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各个部门因其职责不同往往会现相互冲突的现象,比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预测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生产部门可能编制一个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计划,但销售部门可能无力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认定应该扩大生产能力,财务部门却认为无法筹到必要的资金。为了使各个职能部门向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他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搞好各部门预算的综合平衡。各部门协调一致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3、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预算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标准,使各性活动得实际执行、有章可循。预算标准可以作为个部门责任考核的依据。经过分解落实的预算规划目标与部门、责任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成为奖勤罚懒、评估优劣的准绳。
二、企业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为预算而预算,普遍不注重预算的实际应用
目前许多企业对预算的职能认识不清晰,对于编制预算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导致了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管理相脱离,无法发挥编制预算应有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将预算的重点放在数字计划上,致使预算成为只有数字与表格的空壳,编制预算只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无法起到管理的作用。企业无法将自身的预算管理与自身的战略管理相结合,不能正确处理好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企业风险控制、企业资源管理分配等之间的关系。预算脱离了实际应用,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显然这样的编制是无法经起市场的考验的。并且,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数采取的是固定预算,导致预算缺乏弹性,无法做到较强的应变能力。
2、预算的执行力及反馈不足, 预算管理效率低
企业预算的执行力不足,导致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低。编制预算重形式过程而轻具体的作用效果,一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排场大,动静大,但实际效果却如同是在走过场,企业预算人员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编制预算,并且也没有信息反馈机制。一些企业虽然有定期的预算的执行分析结果,但是由于一些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在市场发生没有预知的突变性情况时,预算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导致预算的作用无法发挥,成为一纸空文。
3、缺乏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都需要适当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绩效受到影响。企业财务编制预算需要完善的管理,然而如今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考核来进行奖惩制度时,过多地强调了对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的客观原因,而忽视了主观原因。并且,往往在考核的过程中掺杂有个人情感关系,导致考核结果并不公平与公正。另外,缺乏合理的配套的奖惩机制,考核只是单方面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无法产生效果。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1、树立正确地预算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管理模式
企业需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以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结合为指导的预算理念。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集战略化、系统化、人本化于一体,切实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做好预算管理的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与企业资源考察,并确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做好企业各期预算的衔接工作,避免了盲目预算。把企业预算管理和企业绩效评价、企业资源、企业风险控制相结合,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成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铺垫。
2、强化预算的控制、执行、分析、考核、调整,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企业应当将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把年度预算细化为季度预算或月季预算,保证每个阶段预算目标的实现。员工需要全面投入,经营者需要悉心指导。认真执行预算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工作切实到位,并且在整个企业需要树立起具有法律效力的观念。
预算管理的责任需要落实到基层,有必要落实到每一个执行科室与科室的关键预算人员的手中,从而使员工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在具体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并且,需要建立起合适的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机制。预算委员会负责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推行预算管理责任化,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以对每个费用单位、每个部室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采取科学、严格地考察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企业的调整预算具体流程,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对预算调整的决策,一般遵循以下要求;
预算调整的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预算调整法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行最优化;
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3、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企业需跟上时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科学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准确、合理、科学的管理。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从而能够及时修订与更好的监控。显然,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得预算管理更为可靠,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有适合自身的一套完善的工作程序。在全面深刻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管理与运作,使企业最大效应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促使企业逐渐走向集约型,促进自身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劲松.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调整与考核[J].交通企业管理,2003;08
[2]霍全平,赵冬梅.浅谈全面预算管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企业并购工作的完成,并不代表整个并购过程的终结,恰恰相反,这只是整个并购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后的工作更复杂、更艰巨,更具风险性。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后,必然要进行重组或整合:(1)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管理人才,初步完成并购的前期工作后,企业就必须进行人事调整,派遣人员进驻被兼并企业,建立新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安置原有领导班子和富余人员,进行人员培训,通过充分调整管理队伍,提高并购后企业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管理协同效应。(2)为了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达到规模经营,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并购后的企业还必须改善经营方式,甚至要整合经营战略和产业结构,重建销售网络,同时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淘汰无效设备,进而调整其资源配置,使其达到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3)为了谋求财务协同效应,还必须进行财务重整,提高财务能力,通过并购行为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合理避税。如果并购后的整合与营运工作开展得顺利而出色,那么并购就会使股票市场对并购后企业的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股价的强烈波动,形成预期效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预测与评估不当,对并购成本的估算不足,对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并购收益过分乐观等,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为被并购企业所拖累,这样就出现了营运风险。
二、信息风险
在并购战中,能否及时获取真实、准确与有效的信息是决定并购行动成败的关键。如在并购前能够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情况,搜集到真实、准确与有效的信息资料,则可以大大提高并购企业并购行动的成功率。但是目标企业面对并购方的并购行动,决不会无动于衷,束手就擒,尤其是当对方强行实施收购时,目标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严守自己的商业秘密,从而使并购方无法获取实际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重要资料,给并购估价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在实际并购中,有好多企业就是由于信息不准贸然行动而惨遭失败的,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三、融资风险
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整合和营运,势必注入大量资金。一是要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整合改制,支付派遣人员进驻、建立新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安置原有领导班子、安置富余人员、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淘汰无效设备、进行人员培训等有关费用二是要向目标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拨入启动资金或开办费以及为新企业打开市场增加的市场调研费、广告费、网点设置费等。因此并购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并购动机以及目标企业并购前后资本结构的不同,还会造成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投入比率的种种差异。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1)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2)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是暂时持有还是长期拥有;(3)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
四、反收购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被并购企业对他方的收购行为往往持不欢迎和不合作态度,特别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反收购。一般说来,被并购企业主要是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实施接管防御的。
(-)反收购的经济手段
l、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l)进行资产评估。多年来,许多公司都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把结果编入资产负债表。由于通货膨胀,评估后资产的实际价值往往高于其历史成本,并且收购出价与帐面价值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提高帐面价值无形中就抬高了收购出价,抑制了收购动机。(2)进行股份回购。一是公司将可用的现金分配给股东用以购回股票(而不是支付红利);二是换股,即发行公司债、特别股或其组合以回收股票,通过减少在外流通股数抬高股价,迫使收购者抬高收购价格。(3)寻找善意收购者。选择与其关系密切的有实力的公司,以更优惠的条件达成善意收购。(4)采取“金色降落伞”和“银色降落伞”的策略,即与收购方达成补偿协议,要求目标企业在被收购的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或低层雇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离开公司,都可以领到一笔巨额补偿费。
2.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
(1)把公司内资产价值高、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经营潜力大的企业或子公司予以出售或抵押。(2)实施“毒丸计划”。该计划包括“负债毒丸计划”和“人员毒丸计划”。前者是指目标企业中收购威胁下,大量增加自身负债,降低企业被收购的吸引力;后者的基本方法是企业的绝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签署协议,在企业被以不公平价格收购,并且这些人中有一人在收购后被降职或革职时,则全部管理人员将集体辞职。(3)采取“焦土战术”。一是将企业中引起收购者兴趣的资产出售,使收购者的意图难以实现;二是增加大量与经营无关的资产,大大提高企业负债,使收购者因考虑收购后严重的负债问题而放弃收购。
3、收购收购者。即目标企业威胁进行反收购,并开始购买收购者的普通股,以到达保卫自己的目的。
4.适时修改公司章程。(1)采取“董事会轮选制”,规定公司每年只能改选很小比例的董事,使收购方在取得多数控股权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改组董事会或委任管理层,实现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进而遏制其操纵目标公司的行为。(2)采取“超级多数条款”制。公司章程都规定修改章程或重大事项(如公司的清盘、并购、资产的租赁)所需投票权的比例。超级多数条款规定公司被收购必须取得2/3或80%的投票权,有时甚至会高达95%。如果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有公司相当数量的股票,即使收购方控制了剩余的全部股票,收购也难以完成,(3)采取“公平价格条款”制。公平价格条款规定收购方必须向少数股东支付目标公司股票的公平价格(公平价格通常以目标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作为衡量标准,而市盈率的确定是以公司的历史数据并结合行业数据为基础的)。
(二)反收购的法律手段
所说的反收购的法律手段就是采取诉讼策略,目的是逼迫收购方提高收购价格,以免被起诉;避免收购方先发制人,提起诉讼,延缓收购时间,以便寻找善意收购者;在心理上重振目标企业管理层的士气。目标企业提起诉讼的理由主要有三条:一是反垄断厂是披露不充分,即收购方未按有关法律规定向公众及时、充分或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三是以十分确凿的证据,起诉收购方有犯罪行为。诉讼策略的第一步往往是请求法院禁止收购继续进行,给自己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抵御被收购提供不可多得的良机,不论诉讼成功与否,都为目标企业争取了时间。
目标企业的这些反收购措施,无疑对收购方的收购行为造成极大的威胁。作为并购企业,只有熟悉和洞察种种反收购策略,防范于未然,及早采取应对策略,才能避害为利,化解风险。
五、法律风险
各国关于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的细则,一般都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明确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时,“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时,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仍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其程序之繁琐复杂,收购成本之高,收购风险之大,足以令收购者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而且一旦收购成功,还有可能使收购方形成某一行业垄断,果真如此的话,收购方还将受到国家有关反垄断法律或政策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