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安全文化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文化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文化调研报告

第1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以事关安全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和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联系实际确定课题、领导带头进行调研、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求真务实取得成果的要求,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把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调研课题

1、局领导调研课题(4个):

季东方局长:坚持安全发展,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徐庚富副局长:企业安全费用提取调研;

高冠堂副局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薛明生副局长:如何加强安监队伍建设调研;

2、科室调研课题(6个):

办公室: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教育;

综合科:应急救援数字化平台建设调研;

监督一科:危化企业如何实现人防、技防、设施防的有机结合,达到企业本质安全;

监督二科:夯实基础,自主管理——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监察大队: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企业;

培训中心:拓培训思路、变服务方式、解企业难题。

三、调研安排

1、时间安排:本次调研集中安排从发文之日开始进行,4月25日前完成并提交调研报告

2、主要形式:通过深入企业、走进一线,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进行。

四、调研要求

1、精心组织。要把专题调研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深入调研、取得成果。

第2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西曲矿紧紧围绕西山煤电集团公司“34811”年度工作目标来部署全矿各项工作,以“保安全,促生产”为总目标,层层细化落实,责任分解到矿属各部门,从而形成全矿上下“一盘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党群部门深入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职责。矿各党群部门坚持按照“研究、融入、服务”6字思路落实安全保障工作,把抓安全的侧重放在总结推广先进安全理念、营造矿井安全氛围、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行为规范方面。二是制作安全宣教精品,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推广安全理念。抽调政工部门业务骨干在走访职工、深入分析汇总矿井安全案例的基础上,自行制作完成了图文并茂的井口安全主题文化长廊;编印了包括安全理念、意识、管理、制度、责任、操作六个方面内容的《安全文化口袋书》3000余册;把职工易发性的221条习惯性违章制作成小册子,发到每一名井下职工手中;开展了面向生产区队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整治问卷调查”活动,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汇总分析后形成调研报告。三是力争做到日常安全教育活动有特色、有效果。在“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过程中,及时提炼推广“54321”工作法。坚持开展安全“”。针对煤矿事故案例,分别在采区队组召开了爱心恳谈会;矿长、书记、安监处长与“三员两长”面对面地共同探讨安全形势,探寻标本兼治良策;组织一线职工及时学习安全制度、规定、安全工作经验教训。对七大区35个生产队组进行了“习惯性三违”闭卷考试;为了有效推行“教练式培训大比武”深入开展,由矿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多部门协同配合,开展了分专业的“教练式培训现场答辩”竞赛,极大地提高了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四是把班组长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明确了班组长岗位以及班组长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位置。新制定了《班组长管理制度》,《班组长绩效考核细则》,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班组长身边无事故”活动,矿135个班组、班组长、验收员、跟班队长450多人全部纳入活动范围,每月对班组长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排名排序,在井口候车室张榜公布,班组长安全管理考核奖罚力度空前提升。西曲矿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做法,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西曲矿被中国企业文化学会授予“中国安全文化典范单位”称号。

二、千方百计落实民生、尽心竭力关注帮扶弱势群体

西曲矿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民生改善,逐年制定落实“民生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工程有投入100多万元新建的旨在改善职工就餐条件的零利润职工食堂1处,对住宅区老化的1万多米进出户供水、供热管网进行了免费修缮更新,对全体职工进行健康普查等,无一例外都是涉及面广、真正与职工生计息息相关的实事。在关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西曲矿积极拓展帮扶方式、扩大帮扶范围。在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站救助中心”,在进行物资帮扶、经济帮扶的同时,还注重心理帮扶、精神帮扶;不只是笼统地针对贫困职工,还细化到困难党员,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患大病职工、统战人士等多个层面。积极开展贫困职工子女的助学帮扶工作,逐年向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申报子女就学困难户,全部是四年制的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3000元。对达不到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助学帮扶标准的19户20人次,矿发放助学金23000万元。西曲矿还首次成功举办了大病职工趣味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80多名患大病职工和家属,以行动展示了矿山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强化团队建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3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以实现全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为第一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区下辖1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790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是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的“半壁江山。全区现有书报刊零售场所33家,音像制品零售单位14家,印刷企业41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7家,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所2家,立项筹建歌舞娱乐场所5家,立项筹建电子游戏娱乐经营场1家。

一是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大力推进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农村网络监管,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经过2年的建设、改造、提升,目前,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全区47家网吧的全覆盖。净网先锋三项指标一直处于全市领先位次。二是用管理措施规范经营,促进网络文化市场依法经营。实行了周巡查和夜突查制度,在强化日常巡查的基础上,把周末、节假日作为检点时段,把农村网吧作为重点对象,采取错时检查、反作息时间检查、每月随机组织一次夜间突查等措施,严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为。出台了《关于优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布局的通知》,合理优化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布局,力避不正当竞争,使网络文化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统一制作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督公示牌》,明确了监管责任人,规范了证件悬挂,进一步明确了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确切年、月、日,有效杜绝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充分发挥“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联合工商、公安开展了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目前全区没有一家黑网吧。去年以来,共检查网吧1517家次,责令改正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及安全隐患83处,查处违规案件12起。在去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市里先后对我区的网吧进行了4次测评,均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通报表扬。三是用社会监督推动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健全了“五老”义务监督员制度,全区共聘请“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82名。去年8月,市关工委主任张之荣一行来调研时,对我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是用创新举措正确引导,助推网络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成立了中小学生互联网家长培训学校,正确引导家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文明上网,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指导中小学生上网的管理体系;成功举办了首届区电子竞技大赛,提升了网络文化经营单位的良好形象;举办了网络文化管理经营座谈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网络文化市场活力,促进了全区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区文化市场的大头在农村,农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广,动态性强。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是实现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此我局组织了精干力量,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广泛调研,撰写了关于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实行了“队伍、职责、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在全市第一个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由副书记担任,文化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派出所长、工商所长、广播站长任成员,各村居设一名文化市场管理巡查员。这样区、乡、村三级文化市场队伍建设,实现了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全覆盖。其次是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对乡镇、街道,村居制定了文化市场巡查报告制度,乡、村两级主要巡查文化市场是否有非法演出、是否有非法出版物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快速上报、上报问题快速处理。三是区里对乡镇、街道的文化市场暨“扫黄打非”工作制定了考核细则,并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对全区的集市和庙会日期统计并制作了分布图,为全面掌握农村文化市场情况,及时有效开展管理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去年我区共开展农村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5次,收缴各类图书、音像等非法出版物7900余件,没收卫星天线735个,没收接收机263台,拆除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80余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赢得了广泛好评,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优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强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抓住关键环节,堵塞“三个渠道”。一是堵塞印刷渠道。严厉打击非法印刷盗版图书、教材、教辅读物等行为。二是堵塞切断流通渠道。协调交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在物流、仓储等流通关节把好关口,确保无外地盗版图书进入我区;对图书经营单位严格实行进货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核实进货单,确保了销售环节无盗版。三是堵塞终端渠道。定期巡查区、图书馆、校园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性阅读场所,实现全方位监管,确保阅读环节无盗版。

以节假期为重点,以集贸市场及重大活动为重点,以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各项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分别开展了2012年春节、两会期间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平安世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8次。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地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二)做好“五个结合”,形成“五个机制”。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行动相结合形成常抓不懈机制;坚持主管单位主抓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坚持依法打击与繁荣发展相结合形成健康发展机制;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打击相结合形成长效警戒机制;坚持管理教育与适度处罚相结合形成管理教育机制。通过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扎实开展。

我局连续两年荣获市文化市场管理暨“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执法队伍为第一保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

按照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201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实现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执法职能三统一。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现有干部职工15人,局机关下设办公室、扫黄打非工作科、监督管理科三个职能科室,下辖一个副科级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稽查大队下设三个稽查中队和监控指挥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区委常委会听取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专题工作汇报,区委书记刘占仁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职责,牢记使命,争先进位”等6点要求。并解决了资金、人员等问题,为开展工作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去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区。

建局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在加强学习研究、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了办公场所及执法设备等硬件建设,先后配备了执法车辆2辆、执法设备一宗。提高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的正规化水平。为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我们以开展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年为总抓手,实施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大练兵。深入开展了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促进了管理执法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第4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力建设企业、临时用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随着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用电需求量不断加大,许多地方电力基建单位电力建设施工力量不足,应急招聘或雇佣临时工人员、安全措施不落实、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突出,少数企业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安全工作力度逐级递减,过多强调企业效益,忽视安全生产教育投入。安全隐患随之增大,这样给电力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对这种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与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迅速摆在了许多安全管理者面前。

二、电力建设企业临时用工现状

现阶段,电力建设企业使用临时用工现象较为普遍,然而临时用工相较于企业正式员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给企业用工制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矛盾日趋复杂,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为此,笔者在对电力建设企业临时用工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电力企业临时用工的现状,主要情况如下:

临时用工普遍服务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临时用工是外来务工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是初中以下学历,由于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临时用工大多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在电力建设企业这样的素质要求较高的建设单位,临时用工很难达到施工标准。

不关注企业的发展,企业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体系

“临时”即不安定、不长久意思,这种观念同时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产生影响,在临时用工的管理制度上体现是“不健全、不规范”,而管理行为上的体现是“管理的随意性与间断性,造成劳资双方的关系简单,临时用工们不太关心企业的发展,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此外,业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部分临时用工没有签署劳动合同或协议;对所使用的临时用工缺乏一致的管理标准;存在大量没有为临时用工购买社会保险现象;薪酬管理主要由本单位或参照地方社会化用工标准执行等。

人员流动性强

首先,受资金限制,支付临时用工的工资待遇能力有限,导致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电力企业工作技能的员工,流向了其它电力企业。其次,部分外地工由于的家庭与自身的原因主动放弃了工作。还有其它的原因,如员工违反制度、不适应工作要求而被辞退等等。电力企业是按岗要求招聘临时用工的,人数基本固定,并且招聘渠道又较窄,人员的流失对电力建设施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个别员工的问题,易引发整体上的不稳定

随劳动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宣传力度的加大,临时用工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而我们延续下来的劳资关系存在弊病,这样的弊病在正常的工作中不太突显,但在个别情况下,如个别人与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时,非常可能波及到整体,引发临时用工整体上的不稳定,对正常电力建设施工秩序产生影响,甚至激发严重的劳资冲突。

此外,存在部分临时工进入企业是经熟人推荐的现象,有些临时用工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

三、如何加强电力建设企业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

如何作好涉外电力安装工程雇佣临时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大多电力基建单位面临的严峻问题。临时雇佣人员当中,他们不乏技艺双全者;但绝大多数临时雇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盲动与劳动纪律松弛、流动性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劳力、轻技术的思想,一旦对他们安全管理不到位就后患无穷。这就需要各个用工单位把临时工的安全培训教育等置于应有的高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满足我们的工作需要。

1、加大临时工素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对他们实行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保证他们的劳动所得,并引导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必然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目标的认同与追求。但他们的行动也来自对政策、法令、规范、措施、细则的认识程度,如果认识程度不到,仅按《安全规程》及《操作规范》的要求做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剩余未做的工作必然存在安全隐患。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他们从事安全生产,是一个现实问题,决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所能回答,对他们“以包代管”反而害了他们,如果把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通过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有效地约束他们,从而促使他们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等于找到了抓好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的源头,抓住了根本。

2、加强电力建设企业临时用工入职审查

招用临时用工时,要求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 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要求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为了防止事实劳动关系的不清楚和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顽疾,劳动合同法强调劳动合同的书面化,不管订立、变更、解除、终止,一律采取书面形式。

3、完善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岗位工作规范及标准,合理设置临时用工岗位,并制订临时用工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规范与标准。

4、加强企业劳动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理解 ,正确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处理技巧,提高劳动用工管理能力。

5、树立企业的团队精神

团结与和谐的工作环境,可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热情,是高质量服务与完成困难任务的保证。团队精神的建立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

(1)处理问题的公正性,出现问题如何处理,是受管理者自身对问题的认识和一些其它因素影响的,但整体上是应该追求公正的,失去处理问题的公正性对团队的伤害可能是长久的。

(2)员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的分配,笔者认为员工间待遇分配上的差距应主要体现在岗位的不同上,而额外奖励要尽量做到团体奖励优先,分配上过大的差距,对团队造成长久的伤害。

此外,还要加强临时工队伍的党团建设,开展各类活动,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增强临时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所有电力基建单位的临时雇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摆在突出地位,对此采取合同化与必要的刚性化管理,可以使用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来协调和规范当地临时雇工人员的行为,减少企业的损失和事故隐患的产生。因此严厉的奖、惩制度便成为保证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使当地临时雇工人员从安全价值体系中看到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加强电力基建单位临时用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临时雇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才是解决电力基建单位临时用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之根本。

参考文献:

曹晓钢 石建学 王妍:《新时期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7期

第5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Abstract: With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the green marketing is no longer one simple kind of marketing idea revolution. It has involved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nsumer,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carrying on analysis of the green marketing systematically, it proposed strategic combination suggestion,the government regulated, the enterprise assists, the public scrutiny. This was helpful to our country green marketing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thus it had the extremely importantstrategic sense.

关键词:绿色营销;特征;战略;意义

Key words: green marketing;characteristic;strategy combination;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52-03

0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那种过度掠夺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却使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其中最严峻的就是生态破坏严重,资源无情流失。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用平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平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年,90年以后呢?[1]我们几乎不敢去谈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早就有这样一句警示语“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然而我们却听而不见,依然是严重浪费、严重污染。就在2007年3月22日,第15个世界水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又报道:有权威人士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60%的人口缺水。[2]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却是人类的严重浪费与污染。人与环境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如何解决这个千百年来的怪圈?千疮百孔的地球正以各种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绿色营销迫在眉睫。

1绿色营销及其将征

1.1 企业市场观念的演变以及绿色营销的涵义企业的市场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三次演变之后, 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约翰麦克基里特又提出了市场营销观念,即以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欲望作为市场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这是一次经营理念上的革命,指导着众多的企业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理念下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给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威胁和危机。例如,中国300多个城市中,188个城市缺水,所有主要江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长江更是由于遭受企业人为破坏、污染严重而在全球十大“最受伤大河”中排名第二。究其原因,市场营销观念只注重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如今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一的“经济”目标向“经济一生态”双重目标转变,于是经营思想上的另一次新的革命――绿色营销”应运而生。

绿色营销,国外有的学者译做Environmental Marketing, 1993年Water Codington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内涵是“将环境管理认知并作为事业发展的义务和成长机会的营销活动”。这便是早期的绿色营销观念,它是环境问题强化的产物。随着绿色营销实践的深入,不仅强调了环境保护,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这是一种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企业和环境负责的营销行为,它具有独特、崭新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它定位于节能与环保,放眼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人类只有依靠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营销的特征

1.2.1 绿色标志的采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征。它是衡量企业环保生产的标准,是由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根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保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更有利,是对绿色产品颁发的一种确认性证明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绿色标志是本世纪70年代末,在当时的联邦德国诞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标志已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大部分国家都根据环境标志计划,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颁布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术语、测试方法等,制定了本国的“绿色标志制度”。

1.2.2 绿色消费意识的建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提倡绿色消费意识,让绿色需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前,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同。2005年公布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超市购物时,60%的法国人、85%的德国人都愿意挑选环保商品;91%的美国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公司环保方面的信誉。[3]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消费的群体意识,就能创造出绿色消费的宏观环境。绿色消费意识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1.2.3 绿色产品的发展绿色产品突出的是人们对产品环保这一绿色属性的需要,是针对传统产品而言的。传统的产品是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传统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注重的仅是消费者眼前的利益,生产上也只重视劳动力和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在这种只追求一己、一时、高效的传统方式下生产出的产品必然与绿色产品有着质的区别,尤其体现在产品的寿命周期上。传统产品呈现出单一、线型的寿命周期:生产-流通-消费-废弃;而绿色产品是现代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它的寿命周期具有复杂、循环的特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生产。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的基础,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才能有效领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更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不仅有助于绿色营销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企业赢得大量的消费者,取得较好的效益。

1.2.4 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绿色营销对企业提出的绿色要求促使企业的营销策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营销策略中更要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企业在营销各个环节上实施的策略都要融入“绿色”的内涵。如产品开发策略上,强调的是对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产品包装策略上,更注重对无毒害、可分解或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定价策略上,重点通过传递产品的绿色价值、树立产品优质高价的形象使消费者接受绿色定价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绿色营销发展战略

绿色营销实施的关键是如何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用长远的眼光来进行绿色投入,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中那种杀鸡取卵的生产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控制,因此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市场的培育就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唯利是图的资本本性早已让绝大部分企业患上了“营销近视症”,要想通过企业自发地实现绿色营销,这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政府干预。我国政府的权威性一直很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以为代表的这一届政府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种高瞻远瞩的指导思想。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要实现绿色营销,就必须依靠政府,就应采取:政府调控、企业协助、公众监督的战略组合原则。

2.1 政府调控这是一种宏观层面的行为,而且是绿色营销得以实施的首要前提。综观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如荷兰就曾借助政府的力量成功地推行了“国家环保政策计划”,而美国政府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环保署(EPA,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负责制定和实施关于污染的标准。[3]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较短,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很难单凭市场机制来调控、实施绿色营销,而绿色营销已涉及到了国家的发展、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的安全乃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要将绿色营销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借助政府的权威性,宏观调控、实施绿色营销,以避免“发展陷阱”,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1 完善立法,规范绿色市场我国于1994年就在全国实行了产品环境标志制度,但未能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又于1995年,首次公布了环境标志产品目录。为了扩大影响, 1996年7月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55家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国企业经营思想大部分仍停留在以推销为主的营销导向阶段,把追求即期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行为的主要目标。这种经营决策与我们提倡环保、重视远期利润的绿色营销是相冲突的,同时又由于生态因素的外在性,使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无需由企业自身做出补偿,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越污染越发展”的企业行为悖论,特别是中国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表现尤其明显。因此,寄希望于企业生态安全意识的觉醒,去实现绿色营销是不现实的。要想打破这层坚冰,必须要加强、完善环保立法,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针对导致我国生态危机的三大根源:“三废超标”排放、生态资源滥采滥伐以及假冒伪劣产品,加重立法,加强执法,以重罚为主,实施环境有偿使用。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方向改善,彻底杜绝破坏生态安全的企业存在,以营造出一个能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市场。

2.1.2 加强监督,树立绿企典范绿色营销是着眼于未来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的市场上,即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法制,但要保证绿色营销方针、政策的实施,制约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监督力量,建立绿色监督机构,专门负责监督绿色营销立法的执行,同时健全监督体系,开展网上监督、电话监督、邮政监督等公众监督方式,让绿色监督号码也像110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话号码,从而形成一道绿色天网,让破坏生态安全的企业无所遁形。另一方面,绿色机构还需担负起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中,利用税收优惠等行政辅助手段扶持一批绿色企业典范的任务。所谓绿色企业典范,就是该企业能遵从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的发展原则(即3R+B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ing)外加“最佳化”(Best),也就是说该企业能将产品的寿命周期从资源废弃物这一单一的终结性线性过程转化为富含生命力的资源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日本的富士公司和美国的柯达公司就已在一次性胶卷照相机上采用了再制生产方式,把可利用的部件从旧产品中取出,进行再次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树立了自身的绿色形象,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市场上也迫切需要扶持一批绿企典范,以引导21世纪绿色营销的走向。

2.1.3 全面倡导,推行绿色消费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温饱等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人们才能对消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据调查,2004-2005年我国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大幅下降,为解决温饱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6项措施,而且正在执行,到2006年中国除了老、弱、贫地区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大部分地区应该说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我国已有条件而且必须将消费观念提高一个层次即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环境的危害,自觉抵制对环境有危害的消费行为。目前,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要求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受温饱经济水平的限制,而是因为缺乏绿色文化。例如:在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垃圾的可回收和不能回收标识分不清,即使能分清,也有一部分人乱扔垃圾,无视标识的存在。其实绿色消费也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要改善这种薄弱的局面,就要大力倡导绿色意识。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植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所谓“教育”,主要针对未来一代,除了在教科书中注入绿色文化,加大绿色比重外,还应通过多媒体、影像、生态污染实验室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以历史为镜,亲身感受到生态污染的严重后果,了解绿色法规,从而自觉地充当起绿色文化的捍卫者。所谓“宣传”主要针对成人,政府可以通过媒体或举办绿色节日等活动来营造绿色气氛,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自觉抵制非绿色产品,让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被迫退出社会市场。如21世纪,美国政府倡导掀起的“再制造”回收热潮,唤醒、激发了美国人的绿色需求,大大促进了美国的绿色工业革命。

2.2 企业协助

为了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微观层面上,企业也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2.2.1 大力创新,开发绿色技术美国学者保罗.霍肯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解决索取什么、生产什么和废弃什么这三个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问题。其实商业与环境之间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拯救环境就是拯救企业本身。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绝大部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因此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服务过程中,应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宗旨,要不断地研究、创造有利于生态环境、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科技成果,增强产品各环节的绿色因素,尤其是在生产环节上实现绿色化,杜绝工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就需要以绿色技术来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这是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从绿色资源的合理配置、清洁生产方式的推行到新兴绿色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企业全力以赴。

2.2.2 协调沟通,收集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要在分析自身经营特点和状况的基础上,协调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创建“消费者--企业”双向绿色信息渠道,从市场需求出发,多方面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深入地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合理地进行绿色产品的市场定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相当的绿色产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3 全面开发研制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的基础和关键,在研发时,一定要抓好两个环节。首先是产品的绿色设计,即产品要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国际环境标志制度为依据,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资源、能源,尽量不污染环境;在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耗能低,便于日后回收。其次是包装的绿色设计,即尽可能使用无公害的包装材料,同时包装材料要符合“可再循环”“可生物分解”的要求,尽可能避免使用塑料袋,易拉罐等这些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分解的材料来做包装。

绿色产品是受公众欢迎的,企业在研发绿色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种企业形象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海尔集团就因率先通过了ISO14000环保认证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形象,不仅在国内成了行业的领先者,而且由于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突破了国际贸易中的 “绿色壁垒”,在国外也通行无阻。

2.2.4 潜心规划建筑绿色渠道绿色营销渠道的畅通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既关系到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又关系到绿色营销的成本。因此企业在选择绿色营销渠道时,其一,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如关心环保,在消费者心中有良好信誉的大中间商,借助该中间商良好的信誉以及雄厚的销售实力,推出自己的绿色产品。其二,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以回收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招徕顾客。其三,成立绿色渠道信息网,及时捕捉市场的绿色信息,开辟出新的绿色营销渠道。

2.3 公众监督绿色营销最终能否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重要的还在于战略经营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正确的贯彻和执行,而公众监督可以对战略计划实施过程起到监测和反馈作用,以便政府和企业对绿色营销战略计划进行及时地修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公众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实际或潜在影响力的团体,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拓展绿色监督方式,畅通绿色监督渠道,就能对绿色营销战略计划起到动态监控。在方式上以 “绿色监督网站为主,有奖监督活动为辅”全面展开,并给予那些在监督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公众以“绿色形象卫士”的荣誉称号,从而促进绿色营销战略的公众监督工作。

绿色营销凝聚了一种全新的哲学理念,发展绿色营销,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助于解决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后芬.实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企业形象[R] jpkc.znufe.省略/2004/scyx/xwdt/articleshow.asp?articleid=279

[2]水危机[N].华西都市报,2007-3-22(36).

[3]贾凯君.新概念营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第6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记者:您认为当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付东海:我们的教育资源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个矛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尽最大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真正体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我们就很难走出围着应试教育转的怪圈,也无法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

比如,一些地方适龄未成年人入学难与学校布局问题。按照2010年统计数计算,首府城区常住人口118.8万,其中新城区人口35.5万,拥有中小学校数量分别占学校总数的37.8%和31%,略高于其他区的学校数,但仍存在小学学生数量普遍超编问题,这主要是学校分布不均衡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居住密度和居民年龄结构都在不断变化,而学校布局具有相对固定性,加上城市建设规划预留学校建设用地少,新建学校难度大,以及一些家长盲目追求所谓“名校”,这些因素都引发和助长了入学难等问题。新城区有10所城区初级中学,但城区发展极不平衡,学校布局及数量与人口增长速度严重失衡,需要尽快补充5所中学来满足“小升初”的入学需求。随着一些学校周边居住环境和密度明显变化、外来人口涌入和家长盲目择校等因素的持续影响,这些矛盾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当前,我们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除去此前已经实施的两轮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不说,在目前开展的校安工程中,我们就已对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第三十八中学和第三十四中学实施了改扩建,同时新城区已在东站附近立项新建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缓解东片中学入学压力。2012年呼和浩特市还计划改造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旧校区,于9月1日增设初中部,缓解中片初中入学压力。

记者:最近的教育安全、校车安全问题成为教育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3期刊登了市教育局关于“当前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校车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反响特别好。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对于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安全问题,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亮点?

付东海:呼和浩特市在强化校车安全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呼和浩特市公办学校不存在自备校车情况,我们对自备校车集中的民办学校已经完成了全面摸排登记工作。在各民办学校建立统一的校车管理制度,详细掌握学生乘车状况,还对接送学生的车辆、驾驶人员的运营时间、行驶路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账全;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乘坐无安全保障的车辆。

学校安全工作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在学校的职责范围内不发生学生和教职工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等要求。我们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根据实际开展突发事件逃生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护自救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我们要安排许多宣传教育活动,也要进一步落实许多具体措施,欢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支持和监督。

记者:幼儿园报名难、收费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家长们怨声载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在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哪些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付东海:教育收费问题事关民生和社会风气,也关系到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社会形象,一向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为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大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意见》和《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狠抓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首先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系统内部抓起,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抓起,治乱先正己,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还有就是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市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深入各旗县区所属中小学、呼和浩特市直属学校等教学一线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旗县区、市直属学校保障经费的落实情况以及收费、服务性和代收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运用审计职能,强化学校财务监督,确保学校资金投入和收费收支管理的规范化。2011年9月到10月,我们会同呼和浩特市政府纠风办深入14所中小学,对学校收费、惠民补贴服务质量、师德品行及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议。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幼儿园入园难、收费高,还有个别中小学乱办班、“有偿家教”等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土壤或者根源上着眼并狠抓落实,既要堵,更要疏。要解决教育乱收费,不仅要抓好本系统自律机制建设,抓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而且要抓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还要积极帮助学校和教师多解决实际困难,社会各界也要提供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形成防治教育乱收费的“内力”,我想这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长远之道。

记者:职业教育也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呼和浩特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怎么样?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付东海: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当前,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整合与外延式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办学规模基本稳定,各学校建立了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中职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呼和浩特市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呼和浩特市自行举办的相关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从全国来看,凡是社会安定、经济活跃的地区,职业教育也都比较发达,作为首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必须得到充分发展和快速提升。呼和浩特市中职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合格率已经达到95%,“双证”持有率达到50%以上,就业创业率达到95%以上。

记者:据悉,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已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全国名校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分校对于呼和浩特市教育有哪些影响?

付东海:呼和浩特市城市人口190万,优质名校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东扩南移,赛罕区城建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各大机关、企业总部、高级院校陆续落户赛罕区,全区工业主要集中在金桥开发区,新建一所有规模的学校势在必行。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是京蒙教育对口学校,设计规模为64个教学班,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是赛罕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办完全中学,由北京四中主办。

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还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为立志成为知识学习者、实践探索者、真理传播者、社会推动者的优秀学生提供全面成长平台及创造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并将成为师生精神生活的家园和丰富人生的起点,在获得发展的机会、享受成长的愉悦、体会责任与良知、持之以恒地发掘潜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希望这所新学校为首府教育补充新鲜元素和活力。

记者:2011年,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校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全国名校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分校、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越来越高……2012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举措?

付东海:我们2012年的工作思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巩固和推广教育创新与发展成果,努力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教育强市”以及“人力资源强市”。

我们刚刚召开的呼和浩特市教育工作会议有许多具体部署和安排,归纳起来就是――今年首府教育要既抓眼前急事、具体事,也抓长远大事、基础事。

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先从具体问题抓起。继续加大学校建设步伐。首先,落实好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其次,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快呼和浩特市幼儿园建设进程。今年3月以后,呼和浩特市将有12所幼儿园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相继开工,并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秋季开学保证交付使用。第三,根据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克服各种困难,重点抓好呼和浩特市第十七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西校区改造、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西校区和市少年宫新址建设项目。

实现教育科学发展还要从推进教育改革抓起。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出台吸引国内外优秀教师到呼和浩特市任教的优惠政策,完善教师公开招考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成果,实行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建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和科学、公正、权威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性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机制。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四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多元化办学,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础教育阶段各类教育,将社会力量办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的扶持,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多形式、多体制举办基础教育。

相关链接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2012年最新动态

在2012年春季开学前夕,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知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由体育(健康)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早操、体育竞赛等组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活动内容。

根据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市中考将实行加授蒙语文(乙类)比例加分政策。即中考加授蒙语文(乙类)试卷由全市统一命题,满分分值为100分,统一纳入中考体系。在民族学校就读并注册的加授蒙语文(乙类)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把蒙语文(乙类)考试成绩按10%折合后计入总分,并按考生报考志愿统一录取。

为进一步均衡呼和浩特市初中教育资源,完善高中招生制度,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规定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呼和浩特市铁一中为示范性高中,继续按照招生计划和学校规模,将招生计划的50%对市内城区初中学校应届学生进行“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