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一、主题:了解民生,服务社会

二、对象:全院高职XX级、高职XX级各专业学生

三、途径:开展社会调查。

四、组织形式:以个人或小分队活动为主要形式,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系要提前认真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学生安全意识,不鼓励学生到未知危险的山区等地进行实践活动。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签订《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责任书见附件)。学生在实践活动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注意活动期间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文明实践,平安返校。

2、科学可行、以人为本原则

实践活动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学生可自主联系相关思政课老师,寻求指导。各系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在实践各环节为学生提供政策和经验上的指导,为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3、合理安排原则

各实践小组应做到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充分准备,恰当分配任务,活动中指定专人作好纪录,对收集的问卷、调查资料等作好整理分析工作。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重点突出特色活动、实际效果、先进典型和社会反响等。同时重视媒体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媒体联系,力争获得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增强我院社会实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六、总结与评优:

1、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个人或小组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交一份调查报告和实践地接收证明到本系(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调查报告格式和暑期实践报告撰写见附件)。

2、各系认真进行总结,每个系于下学期开学两周内均需交一份社会实践总结。同时附5张以上数码照片(照片要求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并配有照片注释)。

3、思政课部将召开全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会,会上请各系推荐优秀团队和个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总结会上同时进行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及个人的表彰工作,并组织部分获奖者赴韶山、南岳忠烈祠、屈子祠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社会调查活动。

七、参考选题: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围绕以下选题开展,也可另拟选题。

1. 城市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2.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4. 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

5.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

6. 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的实施及农民满意度调查

7. 同学家乡所在地科技、文化、教育、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调查

8. 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9. 赴上海世博园考察参观活动

10. 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11. 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2.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

13. 公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问题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趋向调查

16. 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7. 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8. 家乡之最调查

19.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20. 调查湖南人才市场动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1. 家乡普法宣传调查

附件1:XX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

附件2:实践地接收证明(样本)

附件3:调查报告格式

附件4:暑期实践报告撰写

第2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20-02

导言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其中年龄在19岁~3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69.4%,年龄在31岁~4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22.4%,年龄在41岁~5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8.2%。在受访者的职业信息中,学生占40.8%,专业技术人员占10.2%,农民工占14.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2%,军人占8.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10.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6.1%。在受访者目前所在地区中,农村占16.3%,新型城镇占46.9%,文化城镇占36.7%。

三、研究结果

(一)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文化遗产资源严重流失。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者、保护者,增强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文化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对“文化安全了解”一题中,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其中选择“不太了解”的占46.9%,选择“完全不了解”的占26.5%。体现出了人们对文化安全的认识不足。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喜爱程度已经超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有59.2%的受访者在“对外来文化的喜爱程度”一题中选择了“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但是,只有49.0%的受访者在“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一题中选择了“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数据表明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较多,如外来低俗文化的传播、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遗产遭到掠夺、文化遗产遭到忽视、价值观扭曲、文化产业落后等。从问卷所得数据中发现,选择文化遗产遭到忽视的比率最高,占受访者的67.3%。各地区对保护我国文化安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所采取的措施仍旧以“宣传教育”为主,然而采取“加强立法工作”、“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走出国门”等其他措施的并不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众多问题

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度较低

很多人仅仅听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真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却少之又少。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一题中,有61.9%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只有4.8%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了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一题中,正确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五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的受访者较少,尤其是“口头传说和表达”一项仅有35.7%的受访者选择。造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普及度较低的因素有很多,不可否认的是这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

2.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的人员较少

生活中很少有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工作。在“您周围的人,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吗”一题中有92.9%的受访者选择“没有”或“不清楚”。由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宣传工作人员的责任就越发重要。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从事该方面的工作,进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65.3%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认识不够”,有61.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有38.1%的受访者认为“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有59.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资金”,有52.4%的受访者认为“传承人老龄化”,有47.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诸多其他问题

在“您所在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有哪些”一题中,选择“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健全档案资料”、“加强立法工作”的比率没有超过半数,尤其是“加强立法工作”比率只有7.7%。数据表明,一方面我国各地立法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对于已制定出有关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法律和法规没有做好宣传与落实工作。在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方面“发放各种资料比如宣传册、海报”,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宣传方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职业的人群选择的宣传方式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学校开设课程组织学习”方式为例,针对学生、军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的人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农民工等职业的人群只有少数人赞同这种方式。

四、讨论

(一)增强人们的文化安全意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一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却与我们的民族智慧和灵魂血脉相连、保留着我们最纯粹最古老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的精神财富正迅速离我们远去”[2]。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造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涂成林和史啸虎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正遭遇严重的集体失忆”[3]。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会导致一部分人产生相反的错误认识。他们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不胜数、不需要重视的,文化安全意识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有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因为缺乏保护濒临消失,如果这些语言消失了那么这些民族也不在存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其地位并加以保护。

(二)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通过调查发现资金投入不足是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政府投入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基金会或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来拓宽资金来源,缓解政府部门在资金投入这方面的压力。再者,我们要重视培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培养专门人才,让他们走到社区、家庭中去普及关于非物质文化的知识。同时我们应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机制。不可否认,当代青少年因为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正逐渐消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4]。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是以人为载体的,采取口耳相传的形式继承下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失现象与缺乏传承人有关。目前很多掌握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已经八十多岁,呈现老龄化特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群众基础,通过各种方式让各种职业的人群去了解、接受并喜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保护机制

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方面采取措施的力度不够,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应该多举行传统音乐交流会或原生态民歌比赛,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了解、喜爱传统音乐文化”[5]。在学校可以开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供广大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该方面的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部分地区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有得到重视。上级下达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没有贯彻实施;全面深入的普查、宣传、保护工作没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不健全,部分地区只是临时负责小组在做相关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不配套,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保护,等等。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民群众喜爱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重视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J].前沿,2011,(21).

[2]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涂成林,史啸虎.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第3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分析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接受社会锻炼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要接受社会实践,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必须离开学校,真正地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虽然现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环境也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少,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再加上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实践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们提高自身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的良好途径。因此,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无论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还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探讨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心理安全问题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走形式,是学校的一项教学任务,不需要认真去实践,只要有实践报告成绩即可,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热情不高,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有人看,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才最重要的想法非常普遍。这样的想法极容易使学生产生浮躁的心理,他们对实际的情况认识不够明确,对社会以及以后的就业都不了解。这样就会使他们以后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调节不当就会出现心理安全问题。

(二)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目的性――唯利是图

笔者对一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都做过产品促销员、宣传员、以及餐厅的服务员等。在被问起为什么要参与这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他们往往都回答的比较理性,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等,还有的同学回答的比较直接,他们毫不避讳的说做兼职或者实习就是希望能够多赚一些钱来替父母分忧或者使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充裕。可是有的学生却一味的盲目的追求钱财,忽视了自身价值的实现。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非常少,如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失去了理性,利令智昏就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在我国,一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误入非法传销组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高职学生多数缺乏社会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容易受骗上当

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多,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事物分辨能力不足,同时又比较缺乏相关方面的指导。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在做兼职或者实习的时候对用人单位缺乏提防,轻易地相信他们的许诺,最终付出的劳动和辛苦得不到兑现,却无处申诉。另外,社会上还经常有这么一部分人,利用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差的弱点,以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引诱大学生为他们打工,让他们做很多很繁杂的工作。这些人采取奸诈的手段不与大学生签订任何的劳动合同与实习协议。这样,在付出了辛苦和努力之后,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他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大学生大部分都年轻气盛,处理问题争端的方式往往会有些偏激使得问题处理不当,甚至还可能对他们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二、造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不科学

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是推动社会实践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大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负责人来负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只是由辅导员做一些简单的安排。有的学校虽然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但办公室的负责人员大都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也很不科学。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从确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题与基地、预算活动经费、编制活动计划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应该有具体的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使得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有迹可循。真正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一项培养方案来实施。减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隐患。

(二)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指导不够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自我知识结构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当学生们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的时候,也为他们的老师增添了一份身为师长的责任。作为我们年轻教育工作者,虽然有工作的热情,缺少处理有的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我意识到这也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注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去为学生服务。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工作分析

(一)加强社会实践安全的宣传工作,增强学生、学校、社会的安全责任意识

大学生之所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除了社会的复杂性与大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差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结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安全意识。同时,如果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安全宣传工作到位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顺利进行,还可以提高学校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因此,只有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积极地开展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成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认识

参加社会实践的高职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学生,他们都具有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要做好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安全工作,最终还要通过学生自身来实现。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安全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起安全意识。充分地认识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利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自我健全意识。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实际上就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化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到社会公民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以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对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担当新的社会角色做好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杨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04).

[2]史俊贤,马涛,宫永纯,王建雅.关于加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07).

[3]吴义太,姜丽.试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

第4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信用卡 风险

一、引言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近50%的大学生打算办理信用卡,而这个比例在发达的大城市更高。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大学生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收入基本靠父母支援;同时缺乏理财意识,理财能力较差,基本属于“月光族”;再加上对信用卡的业务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在使用信用卡时更容易陷入信用卡借贷困境。因此,对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和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也能推动全国信用环境的改善和信用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现状

银行将目标锁定在大学生群体,主要是看重他们的超前消费意识和未来消费潜力。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持信用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风险也在逐渐加大。目前,大学生信用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违约逾期欠费情况较严重

大学生属于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虽然刷卡消费的次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但普遍还款能力较弱,加之毕业时,找工作压力大,时常忘记还款。

(二)坏账不断增加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离开了原学校所在地,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未偿还透支金额就离开或是将卡丢弃,银行不知学生去向而无法追讨,致使银行蒙受坏账损失。

(三)大学生缺乏信用意识

在银行竞争激烈的地区,大学生办信用卡只需填写一张表格,还可以领到一份精美的小礼物,大学生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而且,很多大学生不了解信用记录的重要性,逾期不还款,产生不良记录,对今后进入社会进行贷款、保险以及出国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成因分析

银行把信用卡市场份额作为第一目标,造成前台发卡人员盲目重视发卡数量,简化办理流程,忽视了大学生的还款能力,为发生信用卡风险埋下隐患。

(一)信用卡在校园的营销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发卡人不是银行正式员工,银行考核发卡人员仅以发卡数量为唯一指标,有的银行甚至雇佣一些在校大学生进行疯狂营销,造成信用卡发放混乱。

(二)银行忽视持卡人的质量

盲目追求数量,造成客户质量下降,大学生信用卡坏账率在逐年攀升。

(三)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后期管理和服务未及时跟上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在校期间收入不稳定,但未来进入社会后将是主要消费群体,而银行只顾眼前,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和管理严重缺失。

四、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应对

(一)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是将信用管理、理财基础和金融学等课程列为基础课程,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信用知识和理财知识,了解信用记录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重要性,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不仅如此,还应从心理上进行辅导,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诚信意识

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和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不仅有利于信用卡业务的长远发展,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立足点。

(三)加大大学生信用卡审查力度

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资信审查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第一道关卡。银行应首先从自身内控制度做起,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并加强对信用卡审核部门的监管力度,保障信用卡业务审核流程严格有序。其次,发卡机构应严格审查大学生申请人的申请资料,保障各项内容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大学生缺乏稳定收入,父母是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表格填写有必要经家长同意。

(四)完善银行信用卡的营销机制

信用卡风险管理应从营销环节就开始。银行应尽量避免用礼物来诱导大学生办理信用卡,而且要加强对银行发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办理人员应向大学生宣传信用知识和讲解信用卡功能,使大学生不仅办理信用卡,也要使用信用卡,减少“睡眠卡”的产生。

(五)加强透支管理、透支额度控制及交易监控

透支是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由于透支的产生和信息反馈存在时差,因此,银行就处在了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持卡人的日常监督,防止持卡人扩大透支和拖延还款。此外,还应严格控制新卡额度,对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开卡额度应控制在五千元以下。

(六)注意加强催收环节

加大催收力度,采用短信、电话、邮件、信件等方式通知透支未还款大学生,并对按时还款的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奖励。发卡银行必须在信用卡产品推出的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催收机制和流程。

(七)提高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意识

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首先在申领信用卡时,应选择适宜的信用卡产品,不要盲目追求过高的透支额度。对自己的信用卡要妥善保管,信用卡丢失后要及时挂失。第二,进行网络交易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他人利用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最后,在发现信用卡账单异常后,应迅速通知商业银行冻结账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五、结论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习惯,培养理财能力,能促进整个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继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现代信用卡管理.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 朱芸芸.善用信用卡:大学生理财新模式[J].今日科苑,2007(18).

第5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背景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汕职院)成立于2001年,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至2012年9月,共有学生约6000人,教职工435人。办学12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旅游正逐步在本校中兴起,市场潜力巨大。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各年级发放150份,男女均等,回收145份,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100%),通过对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建议。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从调查显示看,喜欢旅游的占总人数的81%,一般的占12%,不喜欢的占7%,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二)消费水平不高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费用大多数来自于家庭。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从调查显示:旅游花费的来源有48%来自家庭支持,有30%来自平时节俭,有12%来自奖学金,还有10%来自兼职收入。对于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来说,每次出游的平均开销,100元以下占21%,100―300元之间的有32%,300―500元的有37%,500元以上的有10%。这说明大学生用在旅游方面的开销并不高。

(三)旅行社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

调查表明,50%的同学是通过网络搜索旅游景点。通过旅行社咨询的只占20%,电视约占15%,其他占15%。由此可看出,多数学生不是通过旅行社来了解旅游信息的,说明旅行社提供的信息比较滞后或者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途径,只是采用简单的电话咨询和报纸宣传,很难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也可能是因为旅行社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到的相差较大,导致学生对旅行社失去信心。

(四)现在的旅行社服务不满

针对旅行社的服务,有62%的大学生认为旅游时间受到限制,78%的学生认为玩得不够尽兴,有65%的学生认为旅行社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旅游线路。可见,大学生对旅行社提供的线路和服务都不太满意。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旅行社不重视

汕尾大多数旅行社认为,汕尾高校不多,消费能力不高,而对于学生出游要求又比较多,安全责任大,出游时间有限制,利润又太低,所以都认为不值得去开发。但是我们从上面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高校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利润不高,但也要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旅游产品不符合大学生需求

目前汕尾市约有30家旅行社,针对校园市场开发的主题线路还没有。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线路还是以简单的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产品缺乏特色,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仍处于停滞阶段。

(三)旅游产品价格高

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看,学生不选择旅行社安排出游,主要是因为价格贵,而且旅行社的价格一般以团体包价为主,行程大多是旅行社设计的常规线路,价格为一个总的价格,灵活性较差,直观上让学生很难接受。

(四)旅行社形象不好

大学生涉世经验比较少,对旅游常识掌握得比较少,但是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近几年,社会上对旅行社的评价不好(出现强迫购物,羞辱客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形象,于是大学生很难对某家旅行社在短时间内产生信赖感。

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旅行社的创收,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我国的一个特殊情况是,由于存在安全和责任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学生旅游都持不主张、不鼓励、不组织的态度,甚至有些班主任还时常告诫学生要少外出旅游。大学生外出旅游本应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有力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组织学生旅游应当给予支持并加以指导。

1.健全法制体系

针对大学生旅游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政府应该健全社会的法制体系,出台旅游法或者其他与旅游有关的法规,规范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的行为。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旅游安全机构,完善旅游保险,加强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等,提高大学生旅游的安全意识。

2.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

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一些如青年旅馆、旅游宿营地等价格较便宜的住宿地点,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适合自己又便宜的配套设施。

3.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密切与旅游企业、高校联系,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4.提供优惠政策

英国为鼓励学生旅游,特规定凡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乘火车可以买半票。德国法律规定26岁以下的学生坐火车可以得到特价优惠,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场馆设施也有学生特别票价,学生们持学生证,交一张照片和9欧元就可从学生后勤处办理一张国际学生与大学生证(ISIC),凭此证可以坐飞机的特价,还可以便宜地在国内国外的青年旅馆过夜。我们也应鼓励交通、餐饮、旅馆、景区等对于学生应收取较低的费用。

(二)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旅行社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设计出更适合大学生的旅游线路。

1.专题修学旅游

它是以某个专题为考察学习目标,比如美术专业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出去写生,旅游管理专业每学期也要组织学生出去考察学习,学习如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等。旅行社就可以针对这些需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线路,并且跟学校签订长期的合作合同,根据师生的要求随时调整旅游线路。

2.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它以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让旅游消费者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在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旅游需求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工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电子设备运行与设备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到各企业参观学习。旅行社可以通过与企业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工业旅游产品。

3.毕业旅游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毕业生外出旅游,旅行社可以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为主题设计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也可以设计以沟通感情,回味友谊为主题的毕业旅游线路。

(三)宣传促销及交易渠道

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方式来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1.建校内门市部

首先旅行社要与校内的旅游管理专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校内建立一所旅行社门市部。这样不仅能给学校带来部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有了学校的支持,旅行社在校内开展活动就更方便。而且门市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学生要了解旅游信息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门市部。门市部的员工要由兼职学生组成,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旅行社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一定的经营成本,而且还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旅游市场市场的需求和旅游偏向,更好的收集客户的意见及建议。

2.与校内协会合作

当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后,旅行社就要慢慢的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可以先把重点放在旅游协会上,把旅游协会作为一个点,然后由旅游协会内部的学生发展到摄影协会,美术协会,交友协会等各个协会。由旅游协会协助旅行社为各协会组织旅游活动。比如:以协会与协会之间的名义联谊出游。当协会有一些展出或者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将出游照片放到展出和活动的现场,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参与进来。

3.举办高校导游大赛

随着学院对旅行社品牌的影响,慢慢的旅行社就可以开展一些全院的活动。旅行社可以每年举行一次导游大赛。让大家对导游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让那些对讲解、表演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去表现自己。学院这方面的人才肯定很多,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现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挖掘更好的人才。旅行社可以将拿了一定名次的学生签约到自己的旅行社,甚至可以给他们做宣传海报,把活动的层次提高,吸引更多新生的眼球,从而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开展宣传促销,除了要针对大学生,还要针对家长,提高家长的旅游意识,可起到促进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作用。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旅行社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兴趣,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中来。为今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尔然,王丽清.大庆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商业经济,2010-03

[2]霍力.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商业研究,1997-3

[3]李飞.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第6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武汉地区大学生众多,根据2013年楚天金报有关报道,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104万,是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1]大学生业余生活丰富,除了学生、体育锻炼,旅游成为很多学生日常生活之余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的经济条件背景下,旅游日益成为居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为意向,高职学生也不例外,通过旅游,高职学生可以增加见识,提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旅游中锻炼自主生活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感情,是培养人际交往一个很好的途径,也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的合作意识。研究高职学生旅游的意向和消费倾向,通过对这个群里的调查,较好的制定高职学生旅游产品、进一步规范高职学生的旅游行为,提高安全意识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选取的调研对象

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二年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其中选取了航运物流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四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作为主要的调研对象,其中发放调查问卷的总人数为200人.样本问卷调查分为基本情况和旅游行为的选择题,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旅游行为主要是对旅游出行的意愿、精力和态度进行调查。[2]样本回收183份,样本回收率为91.5%。其中回收的样本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见表一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由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专业设置导致了生源的特点与其他武汉的高职学院有些显著地不同,主要表现在男生比例相对高、工科相关专业设置较多、来自农村地区的生源较多。通过对高职学生每月生活费的调研得出,由于家庭的背景不一样,生活费相对比较悬殊,其中最低只有600元,最高达到2500元,其中通过对生活费的平均计算,大约在900元左右,在武汉地区,高职学生每个月如果有900元的生活费的话,除去生活等必要开支,有一定的结余。

(二)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

通过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出,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接触广播电视以及专业旅游推荐会的机会比较少,在获得旅游产品信息渠道的时候更多的采取了网络、同伴和校园的传单,其中同伴介绍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这与高职学生喜欢群体旅游的原因是息息相关,很多同学在旅游出行的过程中,更喜欢推荐同伴一同前往。高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校园传单又是最直接和简单的信息获得通道,这两种方式在高职学生获得信息途径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

(三)旅游动机的调查

在旅游学的理论中,专家指出旅游动机,只是旅游者更为深刻的旅游需要的反映。这种动机对旅游者具有目标导向的作用,在调查高职学生在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高职学生的旅游动机,动机决定了最终选择的目的地。

通过表三的显示得出,高职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为了到户外去与自然的亲近、在旅游中得到新奇的体验,所以高职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非常集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自然风光和运动探险。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自主问答题“你最想去旅游目的地是?”。在这道问题中,答案主要表现在:凤凰、、庐山、沙漠等。

(四)出行时间调查

在对出行时间的调查中,高职学生的旅游出行时间比较集中,其中80%左右的集中在暑假和五一。在平时的双休和课余时间则是比较少。在183人中有120人会选择暑假,比例达到66%,由于暑假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在暑假容易邀约到高中或者是初中的老同学一起出游。五一期间由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学生则选择在这个时间去春游。国庆节出行的选择比较低,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校在9月中上旬才开学,国庆节离暑假太近,很多旅游消费在暑假已经进行,国庆节的全民出游,很多景点、酒店和交通不堪重负,很多高职学生也会主动在国庆节避开高峰。寒假由于天气较冷、回家过年等原因,高职学生旅游出行比例也比较低。

在旅游出行天数方面有两个数据。一个是理想出游时间和实际出游时间。其中理想出游时间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7天以上,而实际出游时间95%左右的高职学生选择了2到3天。很多学生期望较长的出游时间,深度的旅游,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管理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得不在整个出游时间控制在3天左右。

(五)单次出行费用调查

表四 学生单次旅游费用的调查

费用区间 100以内 400-600 800-1200 2000以上

比例情况% 21.2 54.5 16.4 8

通过上表四显示,80%左右学生的单次旅游消费在600元以下,这是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生源特点,学生的旅游出行只能局限在省内或者是周边的2日到3日游。其中有20%左右的旅游单次消费在100以内,这样的消费能力比较适合武汉郊区的一日游产品,所以木兰山、木兰天池、江夏的龙泉山等景点是学生最喜欢的目的地。

(六)其他的调查结果

除以上的调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调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行为的数据。如90%以上的学生在出游会选择3个以上的同学结伴而行,采取的自助而不是团队游的形式。团队旅游费用较高,尤其中团队的行程不自由、没有个性化体现、旅游体验无法得到保证等原因。在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方面,由于出游的目的地不远,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把汽车作为出行的首选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旅游消费方面,其中交通、住宿和吃基本占据了学生出行的全部费用,因为学生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的体验,在费用方面和其他类型旅游者不一样,旅游产品消费和旅游购物的费用基本没有。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武汉地区大学生众多,高职学生出游行为应该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武汉高职学生的旅游市场是一个积极培育的阶段,绝大部分武汉高职学生是积极的旅游者,他们旅游的动机很集中,自然观光是首选,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资金有限导致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距离近,消费谨慎,自主旅游比例大。武汉高职学生更适合选择武汉市区、郊区一日游产品和短线的周边游。

四、发展武汉地区高职学生旅游的发展意见

(一)加强高职学生出行中的教育、监控和管理

高职学生的安全是各大学校最重视的方面,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家庭和学校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高职学生出行,脱离了学校的监管,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安全是高职学生出游最值得注意的问题。除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外,班长和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动向实施的跟踪和报告,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上级汇报。高职学校要形成相关的应急管理制度,各大景区和保险公司要配合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短期的保险产品等等。

(二)针对高职学生出游特点,旅游产品设计多样化

各大景点要根据高职学生出游的特点,制定出产品的内涵和价格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旅游线路,如拓展旅游、真人CS,篝火旅游等等。由于高职学生的出行目的太单一,景点要更多改变这种现象,大力发展科技游和红色游等产品来吸引学生,一方面增加高职旅游出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对高职学生旅游产品的宣传

第7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整合性软件;研究与开发;构件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00602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科研基金资助(KYCX110408Z)

作者简介:杨航(1989-),男,云南通海人,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程佳(1991-),女,湖北浠水人,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王新年(1969-),男,湖北孝感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0引言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各类软件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网上错综复杂的软件,常常让人眼花缭乱,有的软件功能繁杂、广告繁多,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当腾讯QQ、360安全软件、搜狗输入法等一系列目的性、整合性较强的软件一出现,就成为软件中的新宠。当前的整合性软件360安全软件是目前整合性最强的软件之一,但其功能主要偏向于安全方面;与“秘密日记本”对比,收费,功能复杂;与“心灵键盘记录器”对比,属于木马类软件;与“P2P终结者”对比,这是一款控制网速的软件,在宿舍里相当实用,但其并没有设置使用权限,这样就容易造成泛滥。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需要一款能管理学习时间、便利生活的软件。目前,整合性的生活模块涉及较少,是从最贴切的生活模块出发,落实到实处为大学生服务,并且免费,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1需求及用户群体分析

软件系统主要针对对象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根据沈阳工程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大学生上网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44%、36%、12%和8%。每天上网时数小于1小时、1-3小时、3-5小时和大于5小时者分别为24%、34%、20%和22%。

而在笔者自己做的问卷调查中,是否经常忘记论坛账号密码的,是的占35.92%、不是的占64.1%;在是否经常不知道钱用在什么地方上,不知道的占51.5%,知道的占48.5%;在换了台机子时,是否想要你的QQ聊天记录和QQ表情,想拥有的占44.7%、不想拥有的占55.3%;在是否苦恼过宿舍的流量分配上,苦恼过的占65%,不苦恼的占35%。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软件的用户群体是现在上网的主导力量,而他们所使用的有将近80%的软件中涉及到了账号,对于一些安全意识不高的人来说,很有可能只使用一个密码,而这样安全性大大降低,使用这款软件可以改掉他们只使用一个密码的习惯,可以做到一个密码管理一群号码。

一部分学生也有写日志的习惯,还有更大的一部分学生不知道钱用在了哪,使用这款软件能使他们记录自己的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总之,面向大学生整合性软件开发,具有相当的使用群体。

2软件系统架构

图1软件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本软件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学习、生活、应用3个大的模块,同时,因功能实现的不同,这3个大模块又在各自的体系结构内包含一个或几个较小的子模块,比如学习模块中包括“教师作业记录”子模块;生活模块中包含“论坛账号密码记录”、“QQ聊天记录随身带”和“日记和流水帐”3个子模块。

根据软件设计实现的功能,各模块之间的调用也有其特定的原则。首先,应实现软件的登录模块,这一模块的设计,既要满足保证整个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下行模块的可用性,上述3个模块统一于登录模块,同时面向对象语言的封装特点,3个模块之间从设计到功能的实现,整个过程中互不影响,这也是软件安全性与软件体系结构构件化的一致要求。在完成各个大的模块下各个小模块的设计工作后,最后所有的模块统一于退出模块。可以说,整个软件是被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来完成最终的设计工作的,同时考虑到安全性,相关模块之间只有单向调用关系,而这种调用关系又是通过各个接口实现的。

由此可以看出,模块之间的规范化和接口的构架在整个软件中显得十分重要,进一步说,这是整个软件的核心设计思想。综合这些思想以及软件的长远规划和维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一个好的体系结构,既要有十分好的稳定性,同时也要能够适应需求和技术变化,好的体系结构能满足用户在整个软件系统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多的要求,又要支持稳定的接口规范,由此选择可复用的构件,其优势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能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从出错率和长远软件的维护角度来看,复用带来的好处也是相当明显的,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效果十分突出。这也是基于当前国内各种软件低复用率的一种突破性尝试与探索。

在一个小的模块里,比如登录模块,通过从接口语句开始编写操作的代码来实现调用“学习板块”模块,这是整体的模块调用模式。至于模块的具体实现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方面,编程环境提供有具有集合、列表等可复用构件的类库可直接引用。另一方面,对于需要但类库中未定义的类,必须重新定义及其相关的操作,显然,从面向对象语言的封装性以及软件设计必须考虑到的安全性来看,这些操作都最好设计成相应类的私有操作,这也是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一直遵守的两个原则。

而对于模块间接口的架构,首先是接口的必要性,这是跟软件的模块化相统一的,既能保证各个模块的独立编写,又能保证一个模块的变更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影响。至于具体的实现,则是在上级模块中通过对下级模块的声明来定义相应的接口。如在“论坛帐号密码记录”模块中定义“退出模块”模块的接口,这是本软件设计及实现的又一原则,只有特定的模块之间定义对应的接口以达到单向调用的效果,除此之外,各模块之间应避免存在接口,例如“学习板块”模块中不应有到“退出模块”的接口,这样会导致可能的编程错误导致软件的直接关闭,换句话说,用户本来想从“学习板块”中调用“教师作业记录”,这样在“学习板块”就把软件关闭,也就达不到查看作业记录这一功能了,这也是基于模块化和安全性考虑的。

3界面及数据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面向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界面,然后根据界面来分析数据,编写程序代码。

(1)登录设计。常见的登录过程,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内容,如图2所示。在相应的设计中,需要定义数据字段{用户名,密码,用户级别ID,用户真实姓名,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用户创建时间}。

(2) 教师作业记录。在详细的作业记录数据库设计中,包括有{课程ID,课程标题,上课教师,作业内容,作业期限,存放时间,作业状态,是否重要}。如图3所示。

图2登录界面图3教师作业记录界面

(3) 论坛帐号记录。在论坛账号密码记录中,主要设计的数据字段有{论坛ID,论坛名称,地址,账号,密码,是否加密,存入时间,状态}。如图4所示。

(4) QQ聊天记录。QQ聊天记录中包括了{账号ID,所转移QQ号,默认转移地址,状态}。如图5所示。

图4论坛帐号记录界面图5QQ聊天记录界面

(5)日记流水帐。日记与流水帐模块的数据定义为{文章ID,时间,天气,日记内容,收入,支出,消费项目,消费金额}。如图6所示。

(6)宿舍流量控制。定义相应的规则,控制宿舍流量,其相应的数据列表为{IP地址,机器名,规则名,控制内容,详细信息,控制次数}。如图7所示。

图6日记流水帐界面图7宿舍流量控制界面

4结束语

本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在整合性上,但缺点在于安全性不足,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无法整合统一;而在后续的发展中准备集成到手机中,在手机中就可以拥有自己所需的所有信息,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帮客户保存,方便、实用,由于此类软件功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样也能将其用于各类人群,由于其侧重点的不同,满足不同的需要。参考文献:

[1]李月林.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EB/OL].sie.省略/jpk/jpk2008/shehdcb/xtyxszy/24shenyang.htm.

[2]佩措尔德.Windows程序设计(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童庆勇,盼卿.构件化软件体系结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23).

[4]SHNEIDERMAN B,PLAISANT C.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ifth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Inc,2010.

(责任编辑:杜能钢)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oftware for Students

第8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短期支教 活动模式 管理策略

支教助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类别,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体验农村生活、锻炼协作能力、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而且开辟了让农村青少年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健康成长的新渠道。虽然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短期支教活动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减少教育歧视,倡导教育公平,帮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短期支教问题颇多,效果难以持续。因此,立足短期支教的特点,优化管理策略,是培养高素质青年志愿者,落实农村支教助学的必由之路。

一、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三种模式

高校现行的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支教与助学活动大多采取短期形式,一般是高校在读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农村贫困地区从事支教助学工作,在支教地点不超过一个月。短期支教有三种活动模式,各有优点,在提升志愿者积极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教地受助学生的参与热情。

1.社会调研式

短期支教源于大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关怀农村儿童的意愿,可是由于时间限制和志愿者自身授课能力的制约,很难真正起到学科教学的作用。即便如此,短期支教仍受到青年志愿者的欢迎,原因在于其突出的社会调研作用。在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中,高校青年志愿者四人以上自发组队,在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后,与结对学校沟通相关事宜。志愿者后续的支教活动主要基于结对学校,围绕农村教育现状、农村学校考察、留守儿童心理观察等展开,造成短期支教的“三步法”流程。第一步,通过献爱心、送温暖等方式接触农村儿童;第二步,在几天的磨合中加深情感,取得信任;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从而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述目的和方式使很多人对短期支教心存质疑,但是本人认为短期支教的重点不仅在“教”,更在于“支”,即支援与帮助,落实在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中,便是主动的接触、了解和陪伴。短期支教的志愿者是老师,是研究者,更是受助学生的朋友。这和中长期支教一样,志愿者都寄托了深厚的情感,甚至因为时间短暂,他们会更加珍惜与农村学生的友谊。此外,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支教团体自选领队,协调分工,很好地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社会调研任务则要求志愿者控制时间、场地、教学活动,强调组织纪律性,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调研模式的反馈结果以直观的数据和文字为主,能清晰地反映农村教育问题,为长期支教活动提供依据。

2.助教基地式

暑假期间,志愿者们主要从事辅导作业、协助文体、开展德育活动等助教工作。为了形成支教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会选择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或者乡镇社区的公益中心建立基地,每年定时派送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助教基地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符合教育部提出“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要求,并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弥补农村教育的短板,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青年志愿者在教授课程时,把自己代入老师这一角色中,发挥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在教学上勇于突破和创新,让农村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例如,利用留守儿童集体住校的条件,白天排练节目,晚上举办文艺晚会;用比赛讲故事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这些教学活动迎合了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符合其学习规律,在短期教学中获得明显的成效。

助教基地模式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志愿者未接受过教学培训,如果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他们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支教地点的儿童年龄偏小,志愿者很难让他们都集中注意力,维持理想的上课状态。不过,作为“点对点”可持续的短期支教模式,建立助教基地是大学生建设农村教育的良好方式,不仅省去因不熟悉支教地区环境而损耗过多的人力、物力、经费,还能让志愿者们分享经验,消除疑虑,共同将短期支教转化成一项长期事业。

3.合作夏令营式

某些短期支教的信息来源于民间慈善组织或者公益机构,比较典型的就是合作夏令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夏令营的形式实现城乡同龄孩子的“一加一”结对交流,而青年志愿者则以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结对孩子的活动。合作夏令营中,城市少年、儿童组团前往农村,与当地同龄学生结对,开展一系列校内外学习活动,约有50%以上的活动在户外进行,例如素质拓展、田间劳动等。夏令营中,志愿者需要帮助城乡学生尽快消除隔阂,加深了解,更要把全体营员的安全放在着重考虑的位置,因此活动常采用金字塔形层级管理和分组责任到人的方式实现看管任务。

合作夏令营式短期支教的重点是增进城乡学生共情,以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除了考验志愿者的助教助学能力,更要求每个志愿者具备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背景孩子的领导能力。城市学生的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家庭环境要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对当地的熟悉度、适应性还有身体素质要优于城市学生。这些差异无形中会给志愿者的教学、管理任务带来困难。例如,田间考察时,事先排好的队伍在前进过程中会被拉长,体力好、熟悉路况的农村学生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而部分城市学生则跟不上行进的队伍。此时,若志愿者缺乏对所负责小组的掌控力,就很容易产生人员走失、成员受伤等突发事故。

作为短期支教的新型模式,合作夏令营结合了多方力量:政府、慈善组织、高校、城市各中小学、支教地区学校。这不仅拓宽了城乡教育互助的途径,而且对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二、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活动情况多变,很难实现全面有效的活动管理,尤其是安全、教学、情感态度和活动反馈方面,因其不确定性,更难以入手。

1.安全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的安全性是志愿者及其家长考虑较多的因素。如果能够做好前期安全培训、中期安全防范、后期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忽视专业的安全培训。青年志愿者支教前,大型团队会进行一定课时的安全培训,内容涉及交通、治安、疾病预防、溺水触电急救等。但在短期支教中,小型团队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忽视专业的安全教育,致使在外支教时安全意识不强,急救能力较弱。

第二,无法掌握支教地的安全隐患。支教地可能存在道路积水、电线等安全隐患,而志愿者事前难以察觉。支教地区学生虽熟悉环境,却缺乏安全知识教育,没有对这些隐患产生足够的重视。志愿者即使发现当地学生做出危险行为,也会疏忽大意,采取跟随而非阻止的态度。

第三,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前期准备时,志愿者要签署安全责任书,保证在支教期间遵守各项规定,这种明确划分义务的做法能有效减少因志愿者自身不当行为产生的安全事故。但除此以外,安全保障措施仍缺乏相对具体的标准。系统的安保措施应至少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为支教队伍配备随行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其次,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家、校、志愿者的沟通平台,及时将支教情况通知外部;再次,强调两人以上团体外出,保证所有成员之间联系通畅;最后,为参与短期支教的志愿者购买正规的意外伤害保险。

2.教学管理问题

教学是志愿者支教的主要任务,短期支教在教学管理上更具挑战性。在内容的选择上,短期支教多以辅导学科知识点为主,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非师范专业,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另一种选择是实行开放度高、趣味性强的素质课程,这能有效提高支教地学生的参与度,却不容易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教学方法上,除了讲授法外,更符合短期支教的方式是活动式,将知识寓于各种日常活动中,引导支教地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课堂活动方式会带来秩序混乱的问题,有时志愿者设计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性格外向、年龄较大、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能与志愿者互动,完成活动,反之则无法迅速融入团体,需要特殊关注。如果志愿者人力不足,素质拓展等课程便很难展开,这是短期支教的教学局限。

3.情感态度问题

支教地区很多是留守儿童聚集的乡村,受帮助的孩子在年龄上正处于感情脆弱,情绪多变的时期。在与他们接触时,若不能进行正确的情感管理,容易出现对峙和依赖两种极端,前者表现在一些性格叛逆的孩子身上,后者则出现在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上,无论是哪种,志愿者的离开都会给他们留下心灵上的伤害。究其原因,一是志愿者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支教活动中,志愿者充当许多角色,却无法取代他们的父母,过度的责备和放任都不是合理的相处方式。二是支教地学生自尊心强,同时也有自卑的一面。志愿者能与他们和平相处,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志愿者对短期支教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抱着功利性的目的,有的对教学敷衍了事,甚至采用不当的语言和行为。情感和态度属于细节上的管理问题,在短期支教中更重要,因为在有限相处的时间内,志愿者给支教地学生留下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此。

4.活动反馈问题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在后期反馈上向来较为薄弱,不及时、不深刻、不到位的活动反馈致使短期支教难以成为优秀的社会实践传统。具体来说,短期支教常选在寒暑假,反馈往往不及时,要到开学后才进行。反馈内容也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大多从志愿者个人成长出发进行总结,缺少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透彻思考。反馈形式上,某些支教团队会利用媒体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关注度,而大多数团队则因缺少经费忽视了后续的成果展示,所以即使在校内,短期支教活动的知晓度也不高。

三、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从志愿者培训与筛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成果展示入手,系统地解决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管理中的疏漏。

1.重视培训筛选工作

做好前期培训是高校短期支教活动管理的关键。对于初次参与支教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如何教学、如何行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支教地学生相处等问题上没有确切的认识。培训能让其在活动之前调整好心态,认清自身的责任,并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需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专业急救、教学技巧、活动策划、志愿者精神等,可以邀请专业教师授课,也可以是志愿者前辈分享经验、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等形式。培训结束后,适当的筛选有利于考察志愿者的思想水平、教学功底、心理素质,挑选出更符合短期支教需求的志愿者。

2.建立分工责任制度

团队管理理论提出,打造配合默契、凝聚力强的队伍,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度。各成员应划分责任范围,并承当相应的后果,避免因权责不明产生的混乱和问题推诿。短期支教中建立分工责任制度,将人员清点、经费预算、后勤补给等活动细节分摊到每个成员身上,可以有效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实现合理的人才组合,也便于带队老师指导,提高整个团队的支教水平。

3.健全支教长效机制

为了增强短期支教的效果,健全其长效机制是不可缺少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建立助教基地的方式延续短期支教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全面了解结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从而制订计划,每年定期向基地派遣支教队伍。这种长期派遣相对安全,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支教经验的志愿者,为宣传短期支教活动,传授支教经验提供便捷。另一方面,支教地的受助学生可以轮流接受帮助,并同志愿者保持长期联系,获得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将高校短期支教从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转变为持续的农村助教事业将是青年志愿者们努力的方向。

4.拓宽成果展示渠道

健全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是拓宽活动成果的展示渠道,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成为支教活动的后备军。成果展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环节,更是良好的宣传和动员平台。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分享、展板陈列或者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短期支教的现实意义将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调研式、助教基地式还是合作夏令营式,都提供了了解农村教育现状的良好途径。当然,短期支教也存在弊端,尤其是因为缺乏全面的组织管理产生的安全事故、教学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此只有加强志愿者的培训与引导,优化团队构建,制定分工规则,推行长效机制,拓宽反馈渠道,延伸短期支教活动的教育意义,才能促进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朝着规范、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城乡教育的公平公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福霞,万小煌,陈丽娟,王晓春.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4(9).

[2]孙燕琨.在校大学生的短期支教效果与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4(1).

第9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applied English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et the social needs, it is necessary for applied English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ost practice.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ores the way of reform,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关键词: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vocational college;post practice;problem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30-02

0引言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公司)或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是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衡量高等教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同时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其它国家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有必要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指出了目前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校外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改革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1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到校外顶岗实习都很重视,都在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但是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涉及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家长,关系到学业、工作、交通、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实习岗位难的问题工科学生顶岗实习较容易,比如电器类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企业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顶岗工作。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比较困难,首先英语作为语言,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课时有限,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到的知识也很浅显。其次,实践能力也比较差,虽然一般学校都建有语音实训室,但学生在实训室学到的知识很有限,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做事的机会很少;第三,企业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少,层次高,学生胜任的职务相对较少,他们毕业后很难在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1.2 学校管理难的问题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远离学校,再加上实习单位分散,学校和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给学生造成一种学校不关心他们的想法,这样不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其次,学生远离学校在单位实习,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成为社会一员,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有些单位安全设施不健全或管理不善,一旦学生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打乱正常的实习持续、也会给学校以及实习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和麻烦[1];再次,关于学生的实习考核,虽然各个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有相关的实习鉴定表,一般都由实习单位负责,但是,每个实习单位的要求不同,使得考核结果有失公平,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赋闲在家,而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有实习单位的鉴定,否则不予毕业,这样使得学生有造假现象。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缺少真实性。

1.3 学生的开课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缩短学生在校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第五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搞一刀切,让学生去校外实习,为了顶岗实习,有些学生提前离校,影响了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课业完成,我们大家知道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语言的学习者是需要一定的在校学习时间。这样给教师授课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些课程流于形式。所以,如何把握学生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的时间分配问题是一个需要再探讨的问题。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心理反差较大。在大学读书、生活,一切费用由其家长供养,心安理得,没有危机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优越的大学生活同现实企业(公司)一线劳动相比,是两个“世界”,顶岗实习是一种体力或脑力的付出,是靠这种付出去换取酬劳;而读书是靠家长供养,是消费型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工作经历,对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时间难熬,因此,厌倦情绪油然而生,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制情绪等。其次,吃苦精神较差。少数学生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再次,适应能力较差。从学校到企业(公司),这里面有一个观念转变问题,转变观念就要去适应企业(公司)的要求,因为这是工作,是生活,不是在学校。而有的同学正是缺乏这种观念的切换,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对专业期望值较高,认为所学专业同实习企业不搭边,因此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公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就拉开了同工厂的“距离”,这是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又一问题。再次,沟通能力欠缺。工作、生活环境变了,要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要求,就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中提高工作效果,方便工作的基础,但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抱怨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到企业(公司)顶岗实习,本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应该虚心好学,踏实做事,但从近年来几处实习的学生情况看,而企业(公司)对此有明确的不同反映。

1.5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缺乏重视的问题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大,学生盲目的选择实习单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及时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单位,甚至让学生去与自己的专业不相符合的企业实习,造成了专业不对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运用的机会[2],实习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不一致,失去了实习的意义;且有些实习单位由于害怕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安排和运转等,加上国家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对接受学生实习的热情不高,导致所谓的顶岗实习只是参观和简单的重复型劳动,这样的实习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还有些企业单位认为学生只是在这里实习,就业还不确定,只让学生去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学生不能去做深层次的工作,让实打折扣,同时,有些企业单位把学生当着临时工,廉价的劳动力,给学生的待遇比较低,而且没有任何保障,更别说升迁的机遇,让学生也失去了实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纲领,如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各个学校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到工学结合的路子上来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 ;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3]。

2.2 改变英语专业学生实训难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实训大部分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对具体的企业不甚了解,所以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聘请企业的行家到学校授实训课,也可以在情况允许下,把企业的人才聘为学校教师;针对企业需要英语专业学生量少的现实,增加校企合作数量,增加实训基地,这样可以分散学生去不同的企业实习,这样既减少了企业的负担,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2.3 构建切实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合法权益的制度学校应慎重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做大量的铺垫工作及考察,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职位升迁等。同时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如学生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企业如何指导和管理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但学生的权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可以在企业学到有用的实践知识,为将来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首先,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在思想观念上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其次,增强岗位意识。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他毕业后走向社会,基本上都要从基层做起,这是高职生必走之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增强社会经验。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一名高职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别人很自然要问到你有无工作经验,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5 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实习相衔接的原则进行学业评价。首先帮助学生自学,指明学习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不定期的电话交流,电子邮件,网络答卷等。同时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包括企业评分、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实习手册填写及实习论文评分,然后由上述三项得出实习考核总评分。考评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存入档案,并与学院奖助学金挂钩。另外,在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期结束时,要求实习生写出实结、实习调查报告和论文等。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4]。其次,对于顶岗实践的考核不能只单纯考理论或实践的某一方面,如果只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将使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处于不良状态,减少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毕业;如果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将使学生不认真实践,降价实习效果。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顶岗实践的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比例要慎重。

3结束语

组织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毕业生应用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及涉外业务操作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增强了有意义学习的主动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但是,高职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情况进行更加灵活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顶岗实习这一新事物就象一艘乘风破浪的驳轮,只要我们不断保养、不断完善,就一定会起锚,顺利远航。

参考文献:

[1]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圈,2007,(20):110-111.

[2]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