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劳动是每一个的必然归宿
劳动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劳动是人获得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不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价值的实现,劳动正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是在技术经济的背景下,劳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劳动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就开设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这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巨大。应该说,没有劳动内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实践中,还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别是在劳动与技术课方面有明显不足。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家校双方都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好逸恶劳、动手能力差、轻视体力劳动者等等。当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而,陶行知说“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强劳动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习分为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学习两种。多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学校已经适应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但属于实践能力学习的劳动与技术课则不适合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要紧紧地围绕着劳动实践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会涉及一些手工制作,这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很好契机。比如,在数学课中会涉及很多图形,班级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引导对这些图形加以制作。物理课中,半导体、滑轮等也都可以在劳动实践课中让学生进行制作。第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扫除就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好机会。校园板报、班级板报也是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舞台。第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给父母洗脚”“周末我做家务”等活动,然后教师通过家访和课堂点评,总结相关情况,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加强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报纸义卖活动、市区街道清扫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社会生活。
三、在劳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于实践,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第一,学生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种参与到了劳动场面中却飘在劳动实践表层的行为是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要谨防劳动实践中的假“实践”,要把劳动实践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二,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教师主导的强势职业心理。通过让学生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开创创新性的学教活动。第三,教师通过及时评价,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但如果不是严重的错误,教师不适合把问题全部抖开,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发挥、革新的余地,这样可以锻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容易培养各自的创新能力。如果是复杂性的、规模化的劳动场合,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师要教育、启发学生通过默契协作,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结
劳动是应该从少年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思想,初中生要树立劳动观念,并培养出初步的劳动技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劳动实践间活动中打造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根本责任与使命。增强劳动实践的具体步骤是,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第二,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第三,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 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2]刘天成.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规范研究课题研究报告[EB/OL].2008-12-22 [2013-07-01].
一、“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连续评选四届新时代好少年,XX市好少年10个,XX县好少年42个。在XXXX开辟“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展播”专栏,刊发事迹22篇;在中小学、社区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报告会20场次,在全县学校、公共场所新增“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展板200余块,营造了学习宣传“学先进,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
二、“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搭建传承红色基因平台,建设红色教育基地5个,在XXXX公众号开辟《学习》和《教育》栏目,刊播系列红色微视频12期。利用清明、七一、十一等节假日,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全县近6万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举办全县经典诵读大赛3期,开展“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共向省厅上报视频材料10余个、作品30余幅(篇)。市委宣传部、教体局组织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XX县作为全省试点,全县所有学生能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传统剪纸、皮影戏、大红拳等走进校园
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动中学生注册志愿者11281人,组织参与全市周末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和学校志愿服务,每个月末的周末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0次,参与学生学生志愿者达到10万余人次,社区和学校志愿服务活动3480场(次),参与关爱老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志愿服务活动4169场(次)。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罐。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如果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这项成果,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另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至14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无独有偶,日本中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实在怨不得他人,从72分钟比12分钟的数字里,就不难得出,责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不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大问题。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将后患无穷。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现代企业教育,2006;
[2]李小雁,李智军.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商场现代化,2006
[3]勇健.市场营销教学重在实践应用.山东电大学报,2001;
[4]杜玲.浅谈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参考文献:
[1]朴光浩.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6):53-54.
[2]吴高林.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56.
[3]杨素花.浅析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5):17-18.
[4]孙君君.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4,(4):101-103.
[5]陈红宇.浅谈市场营销实践中项目管理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149-150.
参考文献:
[1]丹下博文,姜旭.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1,12:11-14.
[2]陈淼.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商,2015,42:249.
[3]吕薇.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河南科技,2015,23:229+231.
[4]佟姗姗.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好家长,2016,34:247.
[5]车鹏.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4:94.
参考文献:
[1]池州市政协三届二次常委会议.关于加快杏花村建设步伐、推进主城区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池州.201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琪”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县政府办:
根据要求,现将2020年我局“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和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中,涉及教育科技和体育工作的建议提案共3件,主要集中在师资配置、留守儿童关爱、校外教育阵地建设上。做好建议提案办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局聚力“三高”扎实推进建议提案办理。目前,3个主办件全部完成,其中A类(已经解决)2件,B类(正在解决)1件,实现了按时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三个100%。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点站位,主动履行职责。建议提案体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民生的真切关注。教育部门上下感同身受,满怀人民情怀,始终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履职尽责,主动承办,脚踏实地,努力把每一件建议提案办好,让一批师生或群众受益,让教育实实在在惠民利民。
二是坚持高标推进,严格办理流程。坚持局主要领导重点督办,分管领导跟进督办,局办公室全程督办。及时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完善工作方案,逐一细化工作任务、办理规程;局党委会每月“过堂”,办理汇报会逐件“会审”,局办公室对照时间表逐一“筛查”;明确基本流程,步步相扣,缺一不可;严格执行“答复意见书”格式标准,建立“层层把关”制度,确保件件达标过关。
三是坚持高质办理,强推事业发展。坚持将建议提案办理作为阶段性头等大事,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认真梳理意见建议,聚焦热点焦点难点,有机融入全年工作重点。针对20号提案提出的“青少年校外阵地建设”,与当前研学实践紧密对接,着力打造县域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基地集群,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性校外阵地的有益补充。针对30号提案提出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强化部门联动、动态化管理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强化阵地建设、全方位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强化活动开展、多举措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针对61号提案提出的“城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多途径充实农村师资,近五年累计补充教师736人,其中2020年补充170人,大部分直接分配到农村学校;全力提升师资素质,组建首批县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14个,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扎实开展支教工作,选派331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支教;出台《西充县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切实做到教育理念联享、学校管理联抓、教师队伍联建、学生成长联育、教育资源联用、教育质量联提、问题矛盾联处。
三、努力方向
建议提案是代表履职行权、委员参政议政的具体实践。建议提案办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一是健全办理机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健全一套可定性、可量化、可考核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二是巩固办理成果。坚持“事要解决”原则,已经解决的要“回头看”、巩固成果形成经验,正在推进的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通报进展。三是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压驱动、创新思路、务实举措,朝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接力奋进、奋勇前行。
特此报告。
各位老师,大家好!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德育工作。下面我就一年来的工作作以下简单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帮助指正。
一、规范常规教育活动
少先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非常琐碎,为了让班主任老师在开学初对自己的工作有个全方位的把握,能更有效的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初,我一如既往的把开学工作及整个学期的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将少先队工作计划、红领巾广播站、班队活动、黑板报布置等,尽早发给每一位班主任。
本学年,我继续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安排好每周国旗下讲话的学生,选择好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提前一周把讲话稿交到讲话人员手中。坚持实行每日升旗制度,加强对四——六年级的升旗手的培训,提醒监督他们每天进行升旗。
在学校的安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各中队选拔的值周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周学生牺牲休息时间,检查学生课间追跑、上下楼梯滑行、高空抛物的危险行为,使得这些行为在学校逐渐减少;讲脏话、带零食、买玩具、乱丢乱扔等现象明显减少,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的日益增多,通过对各年级队干的培训和实践中的及时指导,使队干的上岗能力得到了提高,更让他们体验到队干岗位的崇高,增强了红领巾的荣誉感。通过对队干的适时表扬、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体验到了付出与成长的快乐。一批批得力的小干部也在磨练中脱颖而出。
在德育宣传方面,红领巾广播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阵地,更是锻炼队员能力的广阔舞台。学期开学前,我便结合大小节气及学校的重点工作,对一学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从一——六年级都参与,给孩子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培养了一批热爱红领巾小广播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和信息员。
对一月一次的黑板报和一月两次的少先队活动课,我也在开学前根据年级课程的差异进行了具体安排,并进行定时的检查。
一学年下来,分别队大队干部及各类优秀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了评比,颁发校级荣誉称号。
培训和监督少先队大队委及红领巾监督岗有序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二、学校活动为窗口
除了常规工作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一年一次的大队委改选及对大队干部工作职责的培训
2.开展了天星小学“五月欢歌,悦动童年”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3.开展了天星小学元旦“义卖活动”。
4.组织全校同学积极参加“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六十年”“最美阳台”“我为祖国点赞”的征文、朗诵比赛。
5.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上期进行了“高效完成厕所清洁竞赛”;下期进行了“教室清洁竞赛活动”,并持续开展每月家庭劳动完成与登记,每月一收回,期末评选出“劳动小使者”。
6.组织开展了三次社会实践活动。
7.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园是我家,保护靠大家” “与零食说拜拜”” 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 “创编课间小游戏”“劳动使者”、“建国七十周年”“ 红五月诵经典” “价值准则检测”等中队教育活动。
8.组织开展每年两次的应急避震防火疏散演习。
9.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完成了价值准则的自查和调查报告。
10.本学年的重点工作:创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包括垃圾分类等自查整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1.重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除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外,本学年,我担任了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备好每一堂课,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艺术,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努力,虽有收获,却也有许多遗憾,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模仿心理 向师心理 趣味心理 探究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6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变化的要求,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呢?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洞悉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根据不同心理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增强德育效果。
一、根据学生的模仿心理,发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认知系统不够完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仿效教育者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育者自身形象如何。“打铁还须自身硬”。教育者必须重视“人格力量”的发挥。所谓“人格力量,就是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那么,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怎样才能具有“人格力量”呢?一是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教育者行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应保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二是要有奉献精神。试想,教育者对国家、集体利益漠不关心,计较个人得失,对工作缺乏热情,怎么能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国家,树立远大理想呢?因此,教育者必须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发扬“春蚕”、“红烛”的奉献精神,不记名利、乐于奉献、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二、把握学生的“向师心理”,提高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度
教育心理表明,学生对教育者有着一种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尊重、敬佩、爱戴,甚至崇拜老师,认为老师是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把老师的话奉为真理。对此,教育者一方面要尊重、维护、培养这种“向师心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被信任度,更好地发挥这种“威信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之感,使其乐于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做到:(1)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那些颐指气使、胡吹乱批、盛气凌人,使学生感到厌烦的教育者的观点,学生非但不能接受,反倒产生反感。因此,教育者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得虚心恭谨、善于同学生交朋友,将心比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疙瘩”。(2)输诚坦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反映。教育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设身处地地了解、关心学生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3)不断学习,提高教育艺术。德育工作者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教育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材料运用等,做到朴实无华,通情达理,给学生以可亲、可敬、可信之感。
三、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讲究教育形式的活泼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者必须从“趣味”入手,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教育目的寓于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艺术之中,做到情深意切,托物言情,别开生面,以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广泛吸引学生参与,使之在美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总结体会,并自觉接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教育实践中,应注意三方面的结合。其中,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打破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陈旧做法,注意启动学生的“内力”,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其二,注意传统教育方式与新的内容相结合。寓教于乐、典型示范、报告演讲等,是我们开展德育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途理想、法制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就能使学生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愉快地接受新的教育。其三,注意课内课外“静”、“动”结合。课内传授知识、讲解道理,教育者要注意静中有动,善于枯燥的理论教育,抽象的法规教育,繁杂的思想教育等恰当地融进名言哲理,渗入幽默、诙谐的语言、活动之中;课外,教育者还要注意动中有静。善于创设一定的德育环境,引导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能正确交往。这样,就能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适应学生的探究心理,搞好开放式教育
心理学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他们亲身参与的活动中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教育者那里听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当代青少年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敢想敢为,强烈的好奇、探究心理驱使他们对什么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那种整天把学生死死地锁在校园里“闭门自教”的传统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国家不开放,经济活不了,学校不开放,效果好不了。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德育放在首位,从真正提高德育效果的角度出发,敢于放开、善于放开。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引导他们到社会中去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想一想,从实践中去体验、去思索。如,开展“两史一情”教育,就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纪念塔等一些名胜古迹,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到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苦难史,了解祖国的国情,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发展。又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者除了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劳动技能外,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有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服务性活动,公益性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洒小汗水,付出代价,体尝艰辛,学生定会感到劳动的意义与伟大,热爱劳动的观点与习惯就会自觉形成。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能增强德育效果。
当今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崇高的事业心,我们相信,只要积极探索,不懈努力,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及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充实新时代精神内容,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 王宝祥 主编
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具体来说,是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种种心理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意识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言行活动,逐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以及社会实践重视得不够,使一部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应当在强化道德实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方面下功夫,把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德育信念放在首位衡量,注重试卷评估与学生平时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和信念评估相结合,并以后者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发挥德育的功能。
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
例如: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三、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
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再如: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四、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
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五、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阅读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六、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
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言传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
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无声”和“有声”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打小报告”,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老师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到附近敬老院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班会上,组织学生们发言讨论,给出科学的德育评估,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下面的德育工作。每学期要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走进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走进附近农村,接受农村劳动教育;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祭扫当地的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把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紧密地联系系起来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