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污染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嘉兴;污水处理;实践
Abstract:“Jiaxing Mode” for centralized treating the integrated sewage of Jiaxing Cit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present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were also analyzed, in respect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 Some measure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urface water were finally proposed,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areas with shortage of clean water.
Keywords:Jiaxing;sewage treatment;practice
1.前言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省嘉兴市,是太湖流域下游平原水网地区,境内河道总长1.38万公里,河道分布密度为3.5公里/平方公里。嘉兴南临杭州湾,作为流域主要入海通道,嘉兴境内75%的水量为入境水,地表水环境主要受上游水质控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嘉兴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之一。但与此同时,嘉兴水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内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极低,江南水乡城市遭受水质性缺水的严重困扰。如何解决水污染这一瓶颈制约,是关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2.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嘉兴模式”的创立与实践
造成嘉兴区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流域上游来水水质不达标,或水质较差;二是区域内水体纳污量较大,造成水质恶化。从嘉兴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境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受上游水质影响较大,近几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是引起嘉兴市域内水体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随着嘉兴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境内各类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也随之增长,内源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通常,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源、工业源、农业种植和养殖源,以及大气、土壤和固废污染源等。因此,为缓解嘉兴地域内的水环境形势,嘉兴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决定采取内源控制措施,首先重点解决境内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源问题,实施“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并于2000年成立了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般来说,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类模式。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BO(Build-Operate,建设-经营)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方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民营合作)等多种方式[1,2]。“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是一项大型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旨在将市域内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收集输送、处理达标后排海,大幅减少生活和工业源对内河水体的纳污量。工程采取跨区域联建的方式,服务范围包括嘉兴市区、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及嘉兴港区,以及上述区域所属的乡镇;工程范围覆盖了市域内除海宁市和桐乡市的大部分县(市)区域,目前,达到约1860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工程分两期建设,总设计处理能力60万吨/日。工程已投入资金19亿元建成嘉兴市污水处理一期、二期两项工程,日均采集、输送、处理污水规模60万吨,近期日均处理污水已达45万吨。累计建成污水输送主管线137公里、污水输送提升泵站17座,相关县(市、区)同步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662公里、污水输送泵站136座。该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高市域范围内的污水入网处理水平,有效地缓解了嘉兴市水环境污染的形势;通过实行“政府主导建设-公司独立营运”的准BOT市场化运作方式[3],开创了水质性缺水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的“嘉兴模式”。
3.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工程效益分析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稳定运行,嘉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联合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接纳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一期工程”采用循环式氧化沟好氧生物工艺。自2003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随着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接管和排放标准亦作了相应的调整,不同时期的进出水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接纳标准及处理前后水质情况
时 间 工业废水进水平均浓度(mg/L) 出水平均浓度(mg/L)
CODCr NH3-N CODCr NH3-N
2003.11――12月平均值 817 65.6 283.5 51.6
2011.5平均值 387 19.10 86.40 9.79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进合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印染、化工等行业,这部分经预处理后的废水成份复杂、生化性较差,使一期工程的氧化沟生物工艺处理效率不稳定。自运行以来,处理出水达到《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中的一级标准限值,即主要污染物指标CODCr≤300mg/L、NH3-N≤25mg/L的要求。但随着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要求的提高,目前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即CODCr≤60mg/L、NH3-N≤8mg/L的限值,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一期工程处理工艺正着手进行提标改造,以进一步强化其脱氮除磷能力,提高处理效率。
随着嘉兴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日处理30万吨的联合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亦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采用“水解酸化+A2/O”生物工艺,对水质的适应性更强,处理效率更高。该工程的全面建设,不仅提高了嘉兴全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工业废水接管率,而且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10年的84.1%。自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实施以来,每年减少内河水体CODCr纳污量约3.8万吨,累计削减水污染物CODCr总量已达30万吨。随着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嘉兴市的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自2006年以来,市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劣V类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为39.1%,较2005年下降了33%;主要水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总体亦保持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水质的逐步好转也为嘉兴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6亿元, “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4%。由此可见,该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对水污染防治“嘉兴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般来说,对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是节约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方法[4]。对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的模式,寻找一条治理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就嘉兴的实际情况而言,创立“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准BOT模式”是嘉兴市特殊地理位置和特定水环境的必然选择。从多年来的污水处理实践和思考中,我们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嘉兴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符合嘉兴市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创立和实施,有效缓解了嘉兴区域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境内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污水集中收集、远距离输送、集中处理后排海成本高,要使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嘉兴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由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营运。由于工程建设投入巨大,在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下,企业经营所得还不足以偿还项目贷款。作为嘉兴市重大民生工程,目前该污水处理工程实行公司经营与政府补贴双轨制。
三是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多管齐下,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水污染物减排工作重点应逐步从城市和工业向农村和农业转移。根据嘉兴市环境监测站的分析报告和2010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目前嘉兴市的工业污染源排放对全市COD、氨氮和总磷三项主要指标所占比重均相对较小。而养殖业和生活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和生活源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养殖业及种植业是总磷的主要排放源[5]。因此,在目前工业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已经很小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嘉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尤其是要降低水体主要超标项目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种植业、农村养殖业和生活源的水污染物控制,并做好河道的清淤保洁,实施嘉兴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第二步战略[6,7]。
5.结语
虽然水污染防治具有流域性、整体性的特点,但一个地区的区域水环境改善仍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可塑性。多年来,嘉兴联合污水处理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嘉兴市内河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全市的节能减排,对改善嘉兴市域内的水环境质量、消除边界污染纠纷、推进嘉兴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联合污水集中处理“嘉兴模式”的创立和实践,也为水质性缺水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周阳品,黄光庆.中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 (6):526-528,529.
[2]杭志勇.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70-71.
[3]常纪文.重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投资、收费与运营市场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60-62.
[4]常纪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市场化模式研究[J].产业与市场,2000(2):39-41.
[5]嘉兴市环境保护局.嘉兴市水环境质量变迁原因分析[Z].2010,06.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六、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状况
(一)在我国,有限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状况更为突出严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农村。这地区的人口比较分散、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供水成本较高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要想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困难就显得特别大。
(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饮用水越来越不安全。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存在着安全问题。据资料记载,到2004年为止,我国尚有33%的农村没有用上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及50%。
(三)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记载,截止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村民饮用水比较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招到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按取水水源的不同,饮用水可分为,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江河湖泊水、池塘水和其他水源的水等几类。饮用这些饮用水水源的农民分别占全部农民的32.2%、、20.9%、24.9%、6.9%、2.3%、12.7%。在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三种水源中,除去水源被污染与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只占总户数的62.7%。
二、对农村饮水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众多
《环境公报》载明,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有670亿之多,在对全国七大水系407个监测点的调查了解得知,只有38.1%的水源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对二十八个重点湖库的调查发现,只有7湖库的水源个符合饮水的标准,比例仅为25%。通过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发现,有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水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达数百种之多。先前水质超标一般都是物理与细菌方面的指标,而如今却是化学与有毒物质指标严重超标。
(二)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严重超标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不但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而且严重的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我国高氟水源区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黄淮海等地区。
(三)我国饮用水中的病原菌与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
饮用水中铁锰等的含量也是严重超标。还有,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季节性缺水与水源保证率低等的各种问题
三、关于农村供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饮水工程的建设与供水量的标准相对较低,就现在而言,供水工程建设的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而水质污染的问题仍然在不断恶化。我国的农村饮用水的处理设施大多都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一般都都是未经处理直接饮用,直供到户。即使地表水源也只是在水源处投放药物消毒,进行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工程一般都是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它的这种特点,注定会出现维护、管理与经营的难度都比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领导与责任分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水源加强控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中,将任务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进行落实,并完善领导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在各方密切配合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共同努力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好做实。环保部门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进行加强管理。
(二)对饮用水工程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与实施方案
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施工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想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较大,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地方确定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后,再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具体提出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的方法,工程施工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方案的实施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合理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水源分布、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情况,经过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方案。
(三)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
虽然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实际的污染负荷想要降低难度很大。我国农村有将近三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饮用水的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一亿。因此,想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必须对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要高度重视。应采取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划定保护区,对破坏涵养林与保护设施的行为要严格惩治。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以及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要严格控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加强对集中供水的水源的检查保护。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农业肥料。
(四)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力度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重点要解决的是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健全对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确保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定的要求与实施程序进行施工。应确保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强对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加强对其源头、水厂以及采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水、制水、供水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水源的环境、供水的水质等状况,定期对供水做好检查。供水单位则必须有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水质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而且应采取必须的消毒与净化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
(六)做好以点带面效应
结合对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工程,加强对示范工程的指导工作。示范工程要把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和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在对饮用水安全发展的方法、技术指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优秀的经验,树立标杆与样板形象,用来带动全国类似该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不安全的饮用水与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给人类造成很多的痛苦。维护人类生命的健康,首先要从安全的饮用水与合格的卫生环境做起。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水库水资源传统水库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水库是由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和自然构造的资源部分组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工程部分是指各种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资源部分是水、水库岸坡及其流域。
西大洋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始建于1958年1月,1960年1月完工。西大洋水库是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现在承担着为保定市区提供生活用水的职责,同时也是北京市应急用水储备地之一。水库位于大清河系唐河出山口唐县境内的西大洋村下游1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20k,总库容11.37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Ⅰ级。
笔者作为西大洋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水库管理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水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入90年代,水环境恶化、干旱缺水与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危机越来越向我们逼近。未来水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针对水资源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将水资源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防治水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水资源的管理。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笔者将水库管理分为传统水库管理及现代水库管理进行分析讨论。
二、传统水库管理
现代水利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水利而言。传统是对以往的总结和概括。传统水利是以兴利除害、防洪渡汛、供水发电为主。回顾过去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面对现实也有严重的不足,那就是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资源。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
管理主要是通过规程规范来实现。传统的规程规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设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要求;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由其它行业借鉴,各水库管理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参照。在这三方面中,第一部分偏重理论分析,难免有脱离实际之处。第二部分虽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却是被动的和初级的。按现代观点他是传统和落后的。第三部分虽然是应该和必须的,但如果脱离实际则变成抄袭而流于形式。总之传统的规程规范由于经验不足,重建轻管等原因,理论内容多,实际内容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看起来很全面,不少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执行,流于形式,特别是工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规程更是如此。这必然导致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变成了故障找人;养护流于形式,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只有修理,必然形成以修代养。
三、现代水库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展望发展,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1.现代水库管理不但要管好工程还要管资源
水库管理工作是针对水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水的安全、水的利用还应包括水的好坏和水的多少。管水的单位不管水的好坏和多少,显然是不合道理的。所以现代水库管理范围应向上游延伸和扩大,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不但要管好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还应管理水库岸坡,流域植被。管理的职责,不单是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水质水量,合理利用。当然由于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受到制约,但我们应该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库区植被、水土流失,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写出分析报告和治理改进建议,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2.现代水库管理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水库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单是针对防汛度汛,应该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所谓预防,就是超前工作,有备无患。这既体现了管理的主动性,也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性。就一般概念而言“管理”重在预测,没有预测,管理是被动的。也只有真正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是其现代化的必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水库管理工作是上百年的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多有变化,然而管理是连续的,技术资料也必须是连续的。所以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是水库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资料档案重在收集建立。收集的前提是基层工作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工作记录既是履行职责的标志,也是以后工作的依据。工作记录必须严格、真实、准确、全面,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记录要作到及时填写、及时上报、及时分析整理、及时归档保存。这些要求应体现在管理标准中。
四、结束语
现代水库管理虽然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但工程管理仍然是主要内容。因为资源只有通过工程才能发挥效益。工程部分又以闸门启闭机等机电设备最容易出问题。总体上看工程管理的内容是看管、运行、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安全鉴定、更改修理、除险加固、直至工程报废。
参考文献:
1 张岳.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体制势在必行.中国水利2002.8
2 张岳.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用水审计制度.人民日报,2001.3.26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343.1 文献标识码: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1001
一、引滦水资源的现状
天津市饮用水水源主要是以“引滦入津”的滦河水为主。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地位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在设计保证率75%时,每年向天津供水10×108m3。滦河原水从河北省滦河上游的潘家口水库经过30km进入大黑汀水库,再经94 km进入天津境内的于桥水库,从于桥水库到尔王庄水库99 km,最后经过26 km暗渠进入宜兴埠水源厂,通过宜兴埠水源厂输送至芥园、凌庄、新开河3个水厂,引水线路全长234 km。整个工程由取水、输水、蓄水、净水、配水等工程组成,改善了水质,缓解了天津市的供水困难。
二、引滦水库水质污染主要原因
随着引滦沿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滦水源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引滦上游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未经处理的污水和选矿厂尾矿沙直接排放,污染物入河入库总量增加;水库移民返迁重回水库周边居住,生产生活垃圾无序堆放,水库非法捕鱼及周边养鱼、采砂等活动突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水体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自然污染 自然污染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形成水体过程中产生,以及水体承载物性质所决定。地表径流污染:一是库区植被面低,水土流失严重,一些水库周边均是以农田、坡地为主;二是集雨面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沉积物遇涨大水直接流入水库;三是库区上游河流、溪沟的污水直接流入水库;四是库区周边环境差,人口密集,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排入水库。
2、库底积沉物污染:一是水库自身淤积多,二是水库都实行过施肥养鱼、网箱养鱼,大量未溶解残留物积沉在库底;三是水库干枯或涨水、气候变化,库底积沉物都会出现二次污染。
3、人为污染 人为污染主要是由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又无法转换,最终流入或渗入水体行为。如:畜禽养殖场、集中式屠宰场、水产养殖场、农村农药化肥施用、集镇生活污水排放、乡镇垃圾散放、加工企业、“农家乐”等等。
三、水库水质污染管理分析
1、管理体制障碍:水管体制改革前,多数水库都是自收自支,工资、管理经费无法从政策上得到保证,水库生存条件受限,不得不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个体经营者,用以勉强维持水库的生产生活秩序。水资源保护与其他产业利益之间一时难以找到平衡点。个别库区边还存在加工型企业、家庭作坊和小规摸家禽养殖,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基本没有水资源危机感,缺乏水环境、水质的保护意识。
2、利益驱使:生活污水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水库,特别是利用库区水资源和环境开办旅游业,开发“农家乐”的趋势越来越火爆,一些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池处理通过污水沟向外排放,而直接排入水库。还有一些加工作坊把含化学制剂的加工废污水均直接排入水库内。个别小型水库周边村民直接将畜禽圈养在水库边。
3、水源保护区地界不明确:水库水源保护区地界没有划定,确界立碑工作没有跟上,加之建库时移民安置历史原因,就近安置较多,人口密度大,库中岛屿居民都未迁走,人为再生污染严重。
4、水库特性确定:一是历史上集约化网箱养鱼,大面积肥水养渔业的兴起,已造成库区底质污染严重,短期内无法将底层污染物排除,即使陆域范围内已采取保护措施,水库水质彻底恢复仍需较长时间;二是水库水面普遍实行承包养鱼,目前使用的生物剂饵料其主要成分仍为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三是水库水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速度受限,一旦遭受污染,难以及时恢复;四是部分水库的使用功能不高,对水质的要求不严,其保护意识及保护水质的迫切程度不是很强烈。
5、水库自身杂草、漂浮物污染 部分水库周边或库湾生长有水葫芦、杂草,水面漂浮有农作物积梗、纸屑、矿泉水瓶等废弃物品造成的污染。
四、天津引滦工程水库水环境整治的路径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水环境治理整体原则。在治理中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旅游等多种功能,完善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卫生管理、河道管理、排水管理、水源保护等制度,完善防治预案,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这是水污染防治的有效的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1.1严格控制选矿企业准入,关闭无污水处理设施的选矿厂及排污企业。
1.2 按国家水源地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禁止新建对水质可直接造成污染的各种企业和设施。
1.3 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水库水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
1.4 完善《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多套应急调度方案,从上报程序、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上进行细化、量化,通过改变输水运行方式等方法及时控制受污染的水体扩散。
2、引滦工程管理性措施
2.1污水截流。避免水质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水流入水库。在建设截污管道的同时,将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严管水库上游的村镇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在污水尚未被截留的主要入口处建闸挡污。
2.2针对水库周边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主要是截留输入水库的污染负荷。对人畜粪便和污水污物大力兴建和利用沼气池处理或沤制肥料,建立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工程措施。
2.3对水库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按水库的实际情况,分别把上、中、下游划分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保护区等。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规划和方案,科学地利用水库的各种资源,防止无序掠夺水库各种资源现象的发生。
2.4还有就是离村庄太近,生活垃圾污染。水库沿岸及上游有许多私人经营的鱼塘,这些以网箱养鱼的鱼塘严重蚕食了水体污染。政府可以给予渔民适当补偿或者发展其他产业,以便清理鱼塘围堰、拆除威胁水库安全的建筑。同时,对水堤岸边进行生态修复,种植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吸收湖中的氮、磷,提高水的清晰度、透明度;种植沉水植物过滤、改善水质。另外,还可以在水库建设环水生态林,防止沿岸的水土流失。
2.5加强水质监测,保护水库生态系统
根据季节变化,制定相应水库水草防控方案,及时掌握水草生长情况,利用水下视频探头进行观测,详细记录水草不同时期的长度和密度,并在水库平面图上进行标注,写出水草生长不同时期的分析报告,分析其生长规律,计算出每个周期的水草打捞方量,汇总形成一套完整的水草观测分析资料,增强水草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在保护水质,祛除草害的同时,可以收获放养的草鱼、鲢鱼、鳙鱼等水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水库水质保护达到良性循环,通过生物手段治理和改善水库水环境。
结语: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引滦的一名职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水的自然规律,始终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实现水污染整治的社会化、多元化及效益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施工;污染;环境;保护
我们在进入一个新工地前,针对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敏感环境问题、敏感点和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做出具体的环保工作安排,使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文物。
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有关地方法规的要求,保护城市生态。
二、环保工作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由项目经理参加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工人进场和人员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的噪声、振动控制方案;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保护城市绿化的具体工作内容;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
2.施工阶段
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设计方案和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将环保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时调整环保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每周对环保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
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保工作计划;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和纠纷处理等。
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计划的执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状态时,要积极处理并及时通知业主。
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订减少和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施工噪声、振动、废气物等的控制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重大环境因素主要为:施工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废水、扬尘和固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1.噪声
噪声超标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降声措施。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方法。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安设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自备发电机做隔声处理,有电力供应时不许使用自备发电机。
2.城市生态
控制措施: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法规执行。砍伐或拆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严格执行某市对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规定。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以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为原则。施工筹划选用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3.水污染
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400mg/L;废水排水自然水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150mg/L。根据排水网的走向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4.大气污染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室外多人群活动的时段)。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辆携土。拆除构筑物时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5.固体废弃物
工程弃碴、建筑废料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制定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随意倾倒,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生活垃圾污染源控制措施,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或用于回填。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四、总结
建筑节能的关键是减少建筑运行能耗,随着建筑保温措施的加强、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建筑行业的能耗在不断减少,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应遵守建设程序,选择更加合理的工艺以及正确的管理方式,建设文明、节约、清洁、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叶忠文.环境意识在市政工程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年16期.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污染源普查工作 2、完成了普查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环保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局派专人分类收集污染源普查纸质、电子文档及声像等普查资料,认真审核后进行了装订、编目、立卷。目前,已经完成24盒污染源普查纸质档案整理。做到及时整理、真实完整、分类有序、安全存放。
3、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的编写工作。根据《技术报告编写大纲》的要求,县污染普查办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经过两个月日夜奋战,先后完成约4万字的工业、农业、生活、集中式四类污染源普查技术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
(二)环境管理工作
1、项目审批情况。完成了**锰业、富宇锰业及惠友锰业搬迁环评审批手续的基础工作;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搞好项目申报的环评审批工作;完成了**县换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兴农茶叶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完成了县中医院搬迁的环评审批工作。
2、环保执法情况。一是查处污染纠份案件。共处理污染纠份案件25件,其中环境污染纠纷3件、县长热线15件、环境7件。二是开展环境专项行动。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对城区陶瓷行业、有燃煤锅炉的宾馆、规模较大的餐馆,施行整改,制定了《**县城区大气污染整治方案》,开展了城区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的环境监管,巩固治锰、锌行业污染治理成果,防止锰、锌行业污染反弹,制定了《**县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专项动方案》,对全县有环境安全隐患的尾矿库进行全面整治。 (三)环境监测工作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技术规范的要求,我局按时保质完成了一、二季度的酉水河地面水常规监测;完成了碗米坡库区,大坝、隆头、清水坪点位的枯水期的地面水质全面监测,发出监测报告10份;另外高质量的完成了每月的白岩洞、格则湖饮用水源的环境月报监测并及时编制出监测报告。
(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厂区的“三通一平”及河堤护坡工程已完成施工,累计完成土石方填实约8万立方米,浆砌石挡土墙约6000立方米。目前,厂房和处理池正在建设,管网建设已完成招投标。整个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营运后可实现cod年减排1058吨,可切实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五)环保宣传工作
1、借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契机,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悬挂标语横幅;制作了《碧水蓝天写春秋》环保专题片,主要从污染源普查、钒矿“三禁”、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机关服务建设等五个方面宣传;在政府宣传窗口——led显示屏上连续一星期播放环保宣传片。从而扩大环保宣传面,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2、组织我县中学生开展《2009年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要求我县中学生积极参加此项活动,围绕我县水资源保护、节约水资源等方面进行构想。
3、聘请通讯员,实行重奖。聘请《**日报》、《团结报》社记者、通讯员作为我局环保通讯员。凡环保信息、通讯、调研报告等在国家级两办和党报刊物及省、州、县网站及刊物发表的均可获奖。目前,我局已先后在《团结报》和省、州环保网站刊登文章40余篇。
(六)、队伍建设工作 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培训会,开展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环保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辖区环境质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筑施工、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工业废气扰民问题还比较突出。
2、环境监督管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三同时”管理还没有完全落实,环境综合整治还没有切实到位。
3、环保能力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依法行政能力、综合执法能力、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能力还比较弱,规范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4、环保宣传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等。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炼钒保持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继续巩固电解锰企业污染治理成果,严防污染反弹;继续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2、继续抓紧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公里。
3、加大减排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根据减排计划,深入企业,督查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对国家、省、州重点控制的污染源按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减排动态,对减排任务行动缓慢的企业,提出通报,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或关闭,确保2009年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现状分析
专业实验下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介绍。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5类专业实验,上述专业实验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农林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多半从事与土壤有关的研究,导致了实验内容中还存在为数不少的土壤农化方面的实验安排,例如环境污染物的分析过程中所采环境样品往往以土样为主,对于水质或大气方面的实验较少。其次,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偏多,以环境监测实验为例,只进行简单的水质验证性实验,如浊度,混凝沉降的性能等的测定,限制了学生操作实验能力的锻炼。再次,实验过程将学生分为15人左右小组进行,容易造成小组实验中,仅仅动手力强的同学主动操作实验,其他同学只是在旁边观看,不能亲自动手参与的局面,并且,由于实验待检测的样品都是实验室配制的,使得学生在采样、预处理等环节得不到锻炼,造成与实际监测工作脱节。最后,在专业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导书的方法与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设计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管理课程设计、环境规划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指导教师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几乎都没有企业实际锻炼,缺乏现场经验,所以,教师在工程实际上的经验亟待提高,工科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尽管广开增加师资队伍的渠道(包括外聘和兼职等),但是其与教学资源发展不同步,造成毕业设计课程师资、基础教学设备资源短缺,师生比严重超标现象发生(实际中一个老师指导几十名学生的情况常有发生)[3]。其次,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毕业设计选题普遍比较落后,大量存在综述性课题,难以体现创新性内涵。最后,课程设计涉及多门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之间没有有效的整合、协调各个设计层次、内容,使得这些课程设计变为了简单的课程重复。实习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态环境综合实习,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实习,环境工程综合实习,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训练。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相应的实习基地匮乏,实习基地建设落后于实践教学需要。环境保护岗位一般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大部分实习仅限于参观实习。再者,实习经费短缺和实习基地容量限制。由于扩招,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目前有155人。对于认识实习问题不大,对于需要到现场实际操作的实习而言问题就比较突出,所有实习单位都不能提供一次性容纳近100人的生产实习场地,由于时间、场地和经费等的限制,这些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基本流于形式。对于农林院校,一方面应结合自己的生物特色,根据需要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对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对策
以创新、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整合实验项目,杜绝土壤农化实验等农业环境保护类课程充斥环境工程实验课程的现象。进一步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从必要性方面而言,实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学校工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根据教高厅[2004]21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对于工科院校各专业的实验有如下要求:A级: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C级: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50%~60%,效果较好[4]。其中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相关的综合知识或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按照要求进行试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依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器材选择、拟定实验过程以及后期的实验数据的获取和整理等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验的开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以及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改变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设计性实验方法具有多样性,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才智、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改变了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和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的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从人才全面培养的角度考虑,在专业实验中开设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营造出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当代年轻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加强实验教学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一些特色院校,只有培养适合特色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科研和应用人才才是人才培养的方向。而目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现有的实验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为例,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分析、检测、评价等多个实验模块,分为基础验证、综合设计以及研究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设计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这个综合实验题目,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由学生选定某一特定区域后,对其大气、水、土壤和固废,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基本情况进行实际监测。二是在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环境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标准对所选区域进行现状评价。新增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见表1。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原则:①通过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行的实验内容重新设计,给予学生选题的充分主动权,为他们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对他们完成每个实验题目的时间仅给予宏观控制;②通过自己设计监测方案、开展指标监测、完成分析报告、编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等环节,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研究能力、综合总结、组织协调能力等;③增加复合污染控制实验方面的内容,例如土壤生物中重金属污染控制实验课,结合铅、锡、锌的复合污染现状,由学生依据所学基本知识再结合查阅资料,拟定步骤,老师给予适当指导,由学生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学生建立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的全面认识;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数据处理分析和环境评价的方法。依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高设计环节教学质量配合专业培养突出“厚基础、宽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解决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环节指导教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先后引进了多名具有较强的工科背景的硕、博士来校工作。#p#分页标题#e#
同时送出了部分优秀教师赴国外著名环境工程研究室研究和攻读博士学位,把握国际领域相关研究前沿。2008级以后要求毕业设计必须以工程实验为背景进行撰写。要求指导老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科研经费才能具备指导资格。使学生在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农林生产实际以及科研前沿,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得到锻炼。杜绝毕业设计中出现综述性课题。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系统、全面考虑,通过农村生态环境水质、大气、生物综合规划设计,既保证设计内容不重复,又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有效整合课程设计的层次和内容。通过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结合影像资料和可视化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就是生产实习,如何保证和提高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农林院校的一个难题。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确保生产实习质量的保证。本着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从2008级开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先后与多个企事业建立了联系,例如:在水处理方面与西安市自来水总公司曲江水厂,西安创业水务公司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与兴平化肥厂,铜川市水泥厂,陕西社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渭北电力公司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方面与宝鸡啤酒厂(有机废料处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三民垃圾中转站和兴平市星光良种猪繁养殖有限公司确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另外,学校在农一站新建的资源环境实验站也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迎接实习教学任务中。
在与众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并且不断完善的各类实习基地的同时,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来校讲课,强化学生在环境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农林高校而言,由于受到扩招及实习经费短缺和实习基地容量限制,这个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并且短期内就传统方法而言很难有所突破。通过把计算机仿真作为现场实习的重要补充,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影像资料和可视化教程讲解工程案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收到良好效果。例如人为设置一些生产中常见的非正常情况和生产故障,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业控制键盘上对生产的全过程或者个别岗位进行控制,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污染物处理系统性的认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各处理单元熟悉各处理过程的常用原理及效果,也可以在仿真操作中反复练习工艺操作过程,强化系统性训练。特别是可以在人为设置工艺条件下进行系统开停车、工艺条件的调整、工艺和设备故障的处理等操作,而且,系统中还设有评分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工作站对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施实时监测,每次操作结束后,系统可以自动对每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