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地铁防汛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铁防汛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铁防汛应急预案

第1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7月21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中央气象台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联合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主要内容为中央气象台、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总结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特点、成因,以及未来几天预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河南加油挺住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河南加油的正能量句子1、愿中原无恙,河南挺住!

2、愿这座城市的人们都能平安归家,郑州加油,郑州挺住

3、同胞们撑住,待在尽可能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加油啊!

4、虽然现在家里没水没电,但只要平安就好,郑州加油!

5、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救援人员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6、第一次感觉灾难这么近,大家一定要平安啊

7、好担忧,从天气异常变成了灾情,一直给家人打电话确认平安,还有很多战友在抗洪一线,大家,一定要挺住!郑州加油!河南加油!

8、祈祷雨停,抢险救灾。

9、太可怕了,郑州挺住!加油!一切快点过去!

10、亲历过暴雨洪灾,真的太可怕,保佑平安,平安

11、我本以为只是下了一场暴雨可当我看到有那么多的同胞们被洪水困住那么多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我希望我的家乡永远平安我家乡的同胞们能够跨过难关

12、郑州暴雨,子弟兵已出动!一起为他们加油,盼平安!

13、祈祷雨停,水退,人人平安

14、河南人民平安!不要有人员伤亡!救援队伍辛苦了!大家保护好自己!

15、河南加油啊!希望明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条消息是:早已雨过天晴!

16、此时此刻就想雨能赶快停,雨大的难以想象

17、郑州加油[泪],河南加油。

曾经经历三次涨水的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遇到水灾无助的我们,是多么孤独,多么无助。希望老天爷,拜托你早日停雨呀

18、我的老家郑州,鹤壁,希望灾难能够早点结束

19、郑州加油,河南加油!平安顺利!

20、无心玩耍,看了一天朋友圈的海!加油,郑州!

21、天灾无情,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郑州加油

22、传播爱,散播爱!助力一线展开救援!为河南祈福!许愿所有同胞平安度过此次洪灾!

23、平平安安,万事顺遂,郑州加油

24、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尤其是没有经历过洪灾的人,一定要加倍注意,钱才是身外之物

25、中原大地上,碰上这千年一遇的暴雨,希望洪水尽快退去,救援能够顺利。

26、高温是我们,暴雨还是我们,太难了。

大家注意安全啊

27、看得好揪心,河南加油!郑州加油!望平安

28、愿河南暴雨地区的每个人都能平安回家,祈祷雨停

29、在河南生活了20多年,并且大学生涯都在郑州渡过的我,看了今天的新闻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难过。

对老家、这座城市的牵挂,对当下处在洪灾一线朋友们的惦念,身在异乡的我只能希望暴雨尽快结束,各种伤亡减到最小,给郑州一点时间一切都会回到正轨。

河南暴雨最新消息郑州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

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郑州市的郑州、登封、新密、荥阳、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

暴雨致郑州地铁全线停运

自7月17日以来,郑州市连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发生积水等情况,郑州此次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7月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停运。

18时10分,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组织力量,疏散群众,共疏散群众500余人。

郑州机场:21日12点前不接收进港航班

据悉,截至20日晚9时许,进出郑州机场的地铁、城际列车已经停运,机场高速通行受限,旅客无法进出机场,经河南省机场集团与民航河南空管分局进行综合研判,上报民航河南监管局和中国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并得到同意,郑州机场决定,从7月20日20:00至7月21日12:00,郑州机场不接收进港航班。

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受强降雨影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7月21日1时30分溃坝。当地已提前转移水库下游群众。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根据《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河南省防指决定于7月21日凌晨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汛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紧急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全面进入战时机制。

中央气象台暴雨橙色预警:河南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

第2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地下铁道;施工;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19-01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地下铁道因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干扰和节约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中。

1 近年来我国地下铁道施工安全现状

地铁以快速、舒适,成为城市交通的首选。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争先恐后地发展地铁交通,地铁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然而,就在这表面上的喧闹和繁忙之下,地下的施工现场却频频发生地塌人亡的事故。接二连三发生的地铁建设施工事故,敲响了这项似乎阳光照射不到的地下作业工程的安全生产的警钟。

(1)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旁通道工程施工作业面内,因大量水及流沙涌入,引起隧道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三栋建筑物严重倾斜,防汛墙局部塌陷,导致防汛墙围堰管涌,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2)2007年3月28日晨,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工程发生塌方,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5月28日8时左右,南京市地铁2号线茶亭站西基坑东端约500立方米土体发生滑坡,造成2名工人死亡。

(3)2008年1月17日下午,广州地铁5号线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导致珠江大桥引桥下的双桥路旁地面突然下陷;4月1日,深圳龙岗区的地铁3号线工地进行桥墩浇铸混凝土施工时,母板突然发生坍塌,混凝土倾泄而下,造成三死两伤。

(3)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杭州地铁萧山湘湖站施工现场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该路面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21个鲜活生命陨落。

2 原因分析

(1)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地铁施工事故,不少与急功近利,违背科学“抢进度”有关。交通隧道工程界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院士告诫说,不合理地赶工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

(2)前期准备不足,中途变更失控,是地铁施工事故频发的另一诱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专家表示,对线路设计的前期论证做得不够扎实,给后期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工程实施甚至没有依靠专家意见,施工在危险情况下进行,极易出现事故。

(3)地下作业让地铁建设施工本身存在风险,对施工技术的成熟、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赵铁锤在杭州地铁事故现场怒斥施工方“没有培训过,让你上天开飞机开得了吗?农民工在家种菜种地,过来怎么能干这活”时,地铁工程项目背后“层层分包”的现象被逐一剥落,层层分包的背后是利益的层层剥离,势必造成工程造价的层层下压,这正是地铁建设的巨大隐患。

3 对策

3.1 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流程

为确保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和线路的正常运营,在新建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安全控制技术流程。

(1)施工前,通过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变形控制标准的制定,并结合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施工中,通过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既有地铁结构的动态响应及安全状态,根据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必要时启动异常情况处理预案,以实现新建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3)施工完成后,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恢复或修复工作。

3.2 加强对地铁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应结合地铁工程实际,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导则》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要求,制定《地铁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要点》,细化地铁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监理第二道安全防线的作用。

3.3 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抓好教育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不仅包含对全体建设者甚至和它相关人员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施工氛围。通过各种培训的方式,使员工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3.4 搞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加强科学的定量研究,展开科学监测、信息化传输和反馈控制

如建立地理地质信息系统,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等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将地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流沙、软土、管线及其他危险物等地理地质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同时,建立施工安全远程监测系统,一旦土体发生变形产生过度位移,监测系统就能够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后及时反馈指挥部,这样就能加强预警,在事故的先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

第3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安全运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保障乘客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管理

第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有关规定,依法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

第五条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可以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并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可以进行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并报有关部门备案。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安全设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新建、改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不得投入运营。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特许经营协议,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则和设施保养维护办法,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不得擅自调整。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

第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佩戴标志、态度文明、服务规范。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配备急救箱,车站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乘客疏散,并尽快排除故障,恢复运行。一时无法恢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行的,乘客有权持有效车票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按照单程票价退还票款。

第十二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行为:

(一)在车厢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二)在车站、站台、站厅、出入口、通道停放车辆、堆放杂物或者擅自摆摊设点堵塞通道的;

(三)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四)攀爬、跨越围墙、护栏、护网、门闸;

(五)强行上下列车;

(六)在车厢或者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乱写、乱画、乱张贴;

(七)携带宠物乘车;

(八)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乘客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腐蚀性的危险品乘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品的乘客,应当责令出站;拒不出站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的行为的投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投诉,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责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第十六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反恐、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等有关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按期更新,并保持完好。

第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维修更新,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的使用期限到期。

第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关键部位和关键设备的长期监测工作,评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对土建工程的影响,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安全运营对策。

在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性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运的知识和要求。

第二十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在以下范围设置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周边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

(一)新建、扩建、改建或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爆破、地基加固、打井;

(三)在过江隧道段挖沙、疏浚河道;

(四)其他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上述作业穿过地铁下方时,安全防护方案还应当经专家审查论证。

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

第二十三条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

(一)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装置;

(二)损坏车辆、隧道、轨道、路基、车站等设施设备;

(三)损坏和干扰机电设备、电缆、通信信号系统;

(四)污损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站牌等标志,防护监视等设备;

(五)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应急管理

第二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地震、火灾、浸水、停电、反恐、防爆等分专题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当发生地震、火灾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和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到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

第二十六条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危及安全运营的紧急情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第二十七条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情形,并且无法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线路运营或者部分路段运营,但是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并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据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十九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公安部门及时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依法进行现场处理。

第三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乘客伤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能够证明伤亡人员故意或者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投入正式运营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保证车站、车厢整洁,出入口、通道畅通,保持安全、消防、疏散导向等标志醒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安排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或者未在车站配备急救箱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发生运营故障时未及时组织乘客疏散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营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设置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防护监视、紧急疏散照明、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并保持完好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定期检查和及时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作业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征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时,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三十九条个人或者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遇有恶劣气象条件时,未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客流量急增危及安全运营时,未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停止运营时,未提前向社会公告和报告主管部门的;

第4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排水规划;科学性;严肃性;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问题提出

2010年5月 7日凌晨,广州及广东多个地区受到雨侵袭,不少街道、商铺、停车场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10亿元[1];2010年9月3日和 7日,宿迁及附近多个地区受到长时间连续雨侵袭,不少街道、小区、商铺、停车场、开发区、新区、附近农村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22亿元[2]。每逢雨季,内涝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通病。城市内涝暴露出很多问题:有排水规划问题,有城市建设问题,有城市管理问题等等。本文从排水规划角度,总结和反思如何减少因排水规划不合理带来的损失。

2、城镇排水规划的科学性

2.1 充分调查研究是做好城镇排水规划的重要基础。

目前,许多城市城市建设中,资金投入的方向不够精准,重表面轻内在,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维护管理不到位。对许多城市的排水管道的雨水口,有人做过实地调查,发现太多的雨水口总是堵塞。淤泥等建筑垃圾非法排放,堵塞了排水管道,致使地下水倒灌,加剧排水困难。

现行防汛标准早就过时,沿用至今的各城市防汛标准,所依赖的统计基础基本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统计资料,排水标准比较低。很多停车场不仅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而且也没有配置适宜能力的排水泵。很多城市排水应急体系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应急体系。

国内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原有的农田、草地、林地逐渐被建筑物及不透水的柏油路、水泥路面取代,阻隔了雨洪向土壤的渗透,使得积水现象更易形成;路

面硬化面积越来越大,过去径流系数在0.3左右,而现在很多城市能达到0.7,甚至更高。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不得不向地势低洼的区域扩张,可调蓄雨水的湖泊、河沟、水塘面积不断减少。

过去的城市规模有限,城市结构也比较简单,雨水排出去相对容易。现在城市迅速扩张,城区不透水的硬化面积增大,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降低,内涝的特点也变得更为迅猛。尤其,现在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地下停车场、地下旅店、地下仓库,还有地下商店街、地铁运营系统等等,成为易受暴雨洪涝袭击的高风险区域。

由此可见,如果不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城镇排水现状和排水条件,编制出来的排水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2 有针对性、有预期能力的科学规划是城市排水通畅的保证

首先排水规划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任务中[3]。

另外,近年来,南方地区强降雨天气增多,雨的降雨量最多时接近100毫米/小时[1],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该适当提高,特别对于城市重要地区和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区域,更应该适当提高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因地制宜地科学地制定防汛设计标准,并进行合理规划。城市排水标准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而相应提高。城市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而设定不同的防汛建设标准;

城市规划设计时,应该有个损益比的考虑,提高标准所能避免的损失和需要的投资之间也有个平衡的问题。至于超标的暴雨,往往是短时间的,可能没法说什么标准就是一定不出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应急的预案,这个预案有没有贯彻到位。因此,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也不可能无限增大,要应对超标准的暴雨,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非常重要。

事实证明,排水规划不仅要在工程内容上的科学规划,而且还应该结合规划成果的实施,特别是规划实施后的运行管理上提出具体措施。

在排水规划时,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发达国家,城市内涝发生率很低,源于其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高度重视,管理到位。例如,德国汉堡等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水期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另外,不少国家还在城建中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措施。城市也应该有排水的出路,日本东京就将几条河边上变成高尔夫球场,实际上就是蓄洪区,暴水经过相当于给高尔夫球场浇一遍水。

与此同时,排水规划还应该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便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细化分工和执行。例如,在遇到大暴雨时,水务部门处理排水、交通部门疏导路面车辆、公安部门维持秩序等。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地下停车场等,应提前做好准备,如,抽水泵提早就位等。由有关部门紧急通知车主,将车子临时停至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停车场,或许能避免损失。

3、城镇排水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实施实际情况中,为了经济效益,不按规划实施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为了快速推进开发区的建设,减少工程投资,原本规划中要求的道路、场地控制高程被降低了;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百年一遇的大雨不会很快就到,将规划确定的河道防洪标准降低了,或推迟到二期或预期建设。事实证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排水设施等地下工程更应该是百年为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应该随意更改规划要求和规划内容。而且规划成果要有延续性,甚至较地上设施更需要精心设计和精心规划,因为后期重来,意味着付出的代价更为庞大。

城市安全不可马虎,应在规划成果中加以强调。日本后期,为了应对城市水灾,在大阪和东京修建地下河,将地下河修到地下27米深,东京更是深达60米,正是这些看起来投入巨大的不断被强化的措施才能保证城市的安全。我国的城市洪涝应急体系,和国外的差距还很大。只是笼统地提红色还是橙色响应级别,而在日本,已经做到:针对具体地区采用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置响应级别,并且会在第一时间明确地反馈到公众中去。

目前,国内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还没有硬性规定必须做,所以,有很多工程建成后是否对排洪设施有影响未充分估计到,造成了不必要的危害。例如,宿迁民便河上一座桥梁就成了9月7日城市排洪的阻水构筑物。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立法要求:对于城市排洪有影响的建、构筑物必须做洪水影响评价,否则不予上马。

城镇排水规划的开放性

暴雨导致的问题要求,今后政府决策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好的城市规划是有一定的预期能力,例如,巴黎的下水道就经受住了数百年城市扩张的考验,一直沿用至今。

城市河道景观和河道的排洪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从景观来说,希望河道水面高一些,尽量亲水。实际上,大多数河道都兼有排水功能,所以,这种情况不利于道路排水。从行洪来说,希望水面不要太高。实际上,很多河道均兼有景观需求,此时又不符合景观要求。因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双重要求的平衡,甚至要牺牲一定的工程投资,来满足功能要求。例如,国外一些城市有专门的引水管道,将上游的洪水转输到城市下游去,但是这个成本很高,这种城市不多。

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提前试行相对较高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当然,提高标准会带来投资大幅度增加。在规划中,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积水和滞水。积水是应消除的和避免的,滞水是与规划标准、经济条件、以及规划定位联系在一起的。新建区,可以倡导,排水系统宜采取开发厚度排放,包括蓄水洪水保持在开发前的水平,开发后的生态跟开发前的生态相近。改建区,宜通过分散式,改变它的产流量,来提高标准。规划中应提倡,将雨洪收集起来,一方面,降低雨水径流量,减少管道冲击负荷。另一方面,可以加以利用,降低自来水的用量。可以考虑参考美国做法,在城市建设上,强调源头设计,提倡绿色基础设施,着力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排水设计理念还很落后,仍停留在管渠的建设上,以排为主,结果排不胜排,灾害不断。

因此,在排水规划内容上,应增加以下开放性章节,让国内排水规划提升一个层次。(1)暴雨雨水的管理,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实时控制;(2)改善雨水系统条件,充分运用一些生态方法,如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3)雨洪调蓄有机结合,雨洪调蓄池的建设,必要时采用地下调蓄库 ,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4)就地滞洪蓄水法律要求;(5)洪水保险,保障公民受灾的重要举措。

5、结语

城镇排水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安全工程,每一个环节均很重要。在排水规划中,无论是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还是规划实施后的运行管理,我们均应贯彻以下原则:适当提高管道建设标准,排水和蓄水并重,高额保险作保障,强制立法行问责。

科学规划是城市排水和城市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认真实施排水规划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城市是否内涝、城市居民是否受到雨洪的干扰是成功排水规划能否为民造福的重要标志。在具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相关规划编制单位的足够重视,才能保证我国的排水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水网.从南方洪水看城市排水管网应对能力.2010

第5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处理措施;风险。

一、前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课题,《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经国家住建部审批后,于2010年10月14日正式实施。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被《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深基坑施工技术技术”列为推广的新技术之一。

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深基坑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个性。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失稳、渗流引起土体破坏、基坑周围地面变形过大都可能引起事故。②具有很强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表现为其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时间效应表现为土体蠕变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降低。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地基土有非均质性,深基坑工程外力不确定性、变形不确定性和土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基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④具有开挖深、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⑤深基坑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二、深基坑工程的事故产生的原因

1.按照责任单位

事故按照责任单位共分6类,包括:①建设单位无计划盲目建设,无限度地压价,无限度地压缩工期;不适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开挖方法或者支护方案。②勘察资料不详细,勘察资料提供的数据不全面;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失误,勘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均比实际数值大,使支护结构设计不安全。③基坑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采用的计算模型错误,支撑结构设计失误,设计计算错误,超载取值有误,止水帷幕设计有误,设计安全系数过小;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做出判断。④施工组织设计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支护不及时、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超挖、基坑长时间暴露;处理水患措施不力、基坑施工经验缺乏。⑤现场监理失职,不熟悉深基坑施工、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⑥监测数据不真实,监测点布置不合理等。这些单位造成事故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2.按照破坏模式

基坑工程事故按照破坏模式可分以下几种破坏模式,各破坏模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1)刚度破坏包括围护墙体的强度破坏和支撑结构的强度破坏。

①围护墙体的强度破坏:由于超挖、超载、支撑不及时等原因使得土压力引起的墙体弯矩超过墙体的抗弯能力,导致墙体裂缝或断裂破坏。

②支撑的强度破坏:当设置的支撑强度不足或刚度过小时,在侧压力的作用下支撑破损或压屈或折断引起的破坏。

(2)稳定破坏包括滑移整体失稳、踢脚隆起失稳、管涌失稳、底鼓失稳、槽壁坍塌失稳、坑内土体滑坡失稳。

①滑移整体失稳:在松软地层中,由于支撑位置不当或施工中支撑系统结合不牢固等使得墙移过大,或者地下连续墙插入比过小导致基坑外整个土体产生大滑坡或塌方使得支护系统整体失稳。

②踢脚隆起失稳:软弱的粘土层中,基坑开挖使墙体向内侧挤压,基坑下方的土体向上抬起,如果墙体的插入比过小,开挖到一定程度后坑底土体就会隆起,坑外地面下陷,严重时,会导致墙体坍塌,支护体系破坏。

③管涌失稳:在含水的砂层土中采取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坑内挖土抽水使坑内外产生水头差,如果止永帷幕深度不够或者止水帷幕在较深位置存在缺陷,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粗颗粒先后被渗流带走,土体内形成通道,即管涌,严重时,会导致地面下降,围护结构破坏。

④底鼓失稳:如果坑底有薄的不透水层,而且不透水层下方有较大水压的滞水层,当土重不足以抵挡下部水压力时,坑底会发生隆起,严重时,墙体失稳。

⑤槽壁坍塌失稳:在饱和含水地层,由于墙体存在裂缝等质量缺陷时使得围护墙墙的水效果不好或止水结构失效,导致大量的水夹带砂粒由接缝涌向坑内,严重时.引起支护结构失稳和地面塌陷。

⑥坑内土体滑坡失稳:长条形基坑内分段开挖时,由于放坡过陡、降雨或其他原因引起土体滑坡,有时土体会冲毁基坑内支撑和立柱进而导致基坑破坏。

(3)刚度破坏:由于围护结构刚度不足、墙体渗漏引起地层损失或者由于高压旋喷土体加固造成土体破坏使得围护结构变形过大造成周围建筑物、路面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3.与水有关的事故

软土基坑中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地下水,许多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特别是暴雨渗入、管道漏水等对基坑有很大的危害。水患是造成许多基坑工程事故的直接或间接的客观原因之一。根据对75个地铁基坑事故的统计,与水有关的基坑事故约占基坑总事故的70%。

三、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应急处理

深基坑工程不可预见因素多,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应急准备,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1.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

(1)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取坡顶卸载,降低水位,加强监测。

(2)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有滑动趋势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需对支护结构进行回填反压,等基坑变形相对稳定时,采取支护结构补强措施,可采用增设锚索(杆)或增设支撑结构等。

2.踢脚失稳

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坑底桩墙前堆砂包反压,在基坑外侧挖土卸载,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如在档土桩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等。

3.管涌失稳

停止基坑开挖、停止降水、灌水反压,等管涌、流砂停止后,进行坑外桩后压浆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措施。如果管涌水流很大,可在出水口上堆压砂包以分散渗透路径减小动水压力,然后再进行双液注浆。

4.槽壁失稳破坏

(1)若发现连续墙渗漏或者止水帷幕止水效果达不到要求,应立即对漏水量大、漏水点较深的情况,采用双液灌浆进行堵水,采用水泥浆和水玻璃的混合浆液进行堵漏,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

(2)若漏水点较多,必要时,需在止水帷幕外侧进行旋喷加固。

5.围护结构位移过大

(1)由于支护结构位移过大坡顶产生裂缝时,需采用黏土或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封堵,以免雨水溶入,土体软化,坡面水压力增大,寻致支护结构位移进一步加大

(2)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

(3)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增大内支撑预应力。

6.周围地面沉降过大、建筑物破坏

(1)在需进行沉降控制的建筑物和降水井之间设置回灌水井或回灌水沟,通过水井或水沟向土层注水以维持坑外地下水位的原始高度,减小土体有效应力从而减少地基沉降量。

(2)通过劈裂注浆使得地层中形成脉状或厚板状胶结体,达到地基土体加固的目的。

(3)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立即用支撑加固或拆除。

7.水管破裂

先关掉给水阀门,探明裂口位置、形状及大小。如果裂口不大,可将木头削成与裂口相同形状并楔入裂口,然后浇筑水泥砂浆。如果裂口很大水势无法控制,需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四、工程实例

1、概况

2010年8月,广东省湛江市某深基坑发生一起管涌坍塌事故。因大量水、流砂涌入旁通道,引起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三幢建筑物严重倾斜,防汛墙由裂缝、沉降演变至塌陷,由渗水、进水发展为结构损坏,附近地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并发生了防汛墙围堰管涌等险情。

2、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发生事故的联络通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处在第7层承压水地层中,开挖过程中承压水冲破土层发生流砂,流砂的产生带动土层扰动、移动,造成结构破坏,引起地面土体深陷,继而发生地面建筑物倾斜、部分倒塌,防汛墙沉陷、坍塌等险情。事故原因是施工单位在发生故障、险情征兆出现、工程已经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施工,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调整施工方案,且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存在欠缺。总包单位现场管理失控,监理单位现场监理失职。

3、事故处置对策

(1)通过设立钢筋混凝土封堵墙、架设支撑和预埋加水管、设置混凝土塞以封闭 ,同时向坑内灌水,尽快形成和保持坑内外水土压力平衡。通过水压自动监控系统,实时检测水位、水压和流量。

(2)为防止海潮和地表水进入事故区段,抢筑防汛围堰、对风井实施加盖、封闭;采用旋喷桩,对渗水处紧急封堵、在主堤内侧增设钢板柱、对主堤和内侧地面进行注浆,采取吹泥管袋镇压棱体、土工布和模袋混凝土罩面,全面加固防汛主堤。

五、结语

(1)通过对基坑事故的研究,得出了基坑事故的原因,为今后基坑施工提供借鉴,减少工程风险。

(2)施工单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单位,约一半以上的事故都与施工单位有关,管涌破坏约占总事故的30%,与水有关的破坏约占总事故的70%。

(3)给出了基坑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质,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较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02

第6篇:地铁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完备的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暴雨来了,只要准备充分,也能把损失减到最低,何况城市暴雨只是短时内涝,只要抵住了最初的积水“三板斧”,后面都好说,不过,这最开始确是最难熬的。

首先,及时的预警和预警响应至关重要。一般来讲,暴雨预警分成4个等级,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12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为蓝色预警,一旦蓝色预警,城市各有关部门就应该做好排涝准备,学校应采取安全保障措施,驾驶员就应注意积水和交通安全;6小时内达到50毫米以上的,为黄色预警,此时就应开始交通管制,终止空旷地区的户外作业,切断部分高危电源,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至安全地带;3小时内达到50毫米以上,则应橙色预警,此时就应该注意防御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了;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则对应最高级别——红色预警,除特殊行业外,应停产、停业、停课,做好因暴雨可能诱发的各种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其次,城市应当备有应急预案,并实时跟踪降雨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城市管理者要事先进行分析,确定易损区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危险因素辨识,构建暴雨灾害演化链和灾害演化网,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建议和对策措施。现在,基于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结合城市的布局特点构建城市暴雨雨水管理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遍布城市的雨水收集点,实时精确分析和预测城市积水、排水情况,能够为城市暴雨响应争取主动权。这一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在国内也有了相关研究。

钻进世界名城的下水道

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在排水过程中至关重要,被称为“城市的良心”。在我国,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速度过快,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标准较低,这是造成暴雨积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鉴。

法国巴黎海拔较低,是一座盆地形城市,年降雨量超过600毫米,但是却很少发生内涝,这就归功于它完备的排水系统。早在1852年,巴黎的排水系统就被纳入规划之中,现在它的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已经达到2 400千米,规模比四通八达的巴黎地铁系统还要大。巴黎的下水道都在地下50米处,分成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其中排水渠十分宽敞,中间是3米的排水道,两边是宽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此外,巴黎下水道的每一个岔道都有名称,和地上街道名一致,熟悉巴黎街道的工人在地下工作再不必担心迷路,如果大街上某处发生阴沟堵塞,工人们直接通过地名就能在下水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处理。这样的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很大,但是后期维护简便,也不用挖开路面、切断交通后再处理。不仅如此,在这个管道系统中还设有各种闸门、蓄水设施、净化设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系统。现在,巴黎人又给这些下水道安装了电子系统,可以在办公室里随时监测、管理它们啦。

日本东京的排水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但也在迎头赶上,最典型的就是“首都圈排水工程”。该项目在1992年开始施工,历时14年,建成了一组总长6.3千米、内径10米的地下管道,另外还有5处单个容积为4.2万立方米的储水池和一个容积数十万立方米、配备4台航空发动机改装的强力排水机的地下水库,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整个工程总储量可达67万立方米,一方面具有巨大的蓄水容积,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泄洪能力。建成后的那一年,所在区域雨季浸水的房屋数即从最严重时的41 544家减至245家。

排水不用高科技 北京团城有奇迹

2012年7月21日,身处暴雨中心的北京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它的雨洪灌排系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足以令暴雨中积水成河的现代都市反思和羞愧……

团城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城堡”,始建于宋金时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园林文化遗址。270多米长的城墙,看不到一个泄水口(吐水嘴),4 5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上,看不到一条排水明沟,但无论下多大的雨,雨水很快就渗得一干二净。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它古老却又先进的排水设计理念。

团城不仅使用吸水性很强的青砖铺地,而且砖形上大下小,呈倒梯形,砖与砖之间也没有灰浆,这使得渗水非常容易。团城的土壤层也有很好的透气透水性能,这些土壤按结构自上而下清晰地分为支撑层、有机质层和黄沙壤层。10厘米厚的支撑层主要成分有谷壳、石灰等,这能使地表水快速渗透,透气透水性都很好。

此外,团城中还有11个石质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而且每个水眼的下方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整体形成一个“C”形,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若遇到大雨,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在涵洞内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既涵养水源又滋润植物。

“软化”的生态城市不怕雨浇

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犹如钢筋混凝土森林一般,整洁的柏油或混凝土马路纵横交错,道路两侧用水泥砖堆砌成行人路面,就连种植树木的池子也被装饰过了,树根处的缝隙被小心地抹上水泥,再把小石子按上去粘牢。瞧,整个城市都被水泥以各种方式覆盖了起来,一尘不染,被塑造成了一个完全硬化的干净城市!但住在这种“干净、整洁”城市里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除了那零星的下水孔,这里就像游泳池一样密不透水,又怎能在下雨时不积水呢?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应该是一座能渗水、可调水、会用水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需要大量“软”的草坪、树林等绿地,它们不仅有利雨水的渗透,而且在气温较高时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汽释放到空气中以调节城市温度,还能吸附各种空气污染物,净化空气。

同时,对那些必须铺设的路面,应尽量采用透水材料,以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草皮砖等替代普通混凝土、沥青、釉面砖等传统建材。这样雨水将能渗透至路基下,甚至到达地下含水层,减少产生路面积水。其实,在我国古代用大块青砖铺地就是一种透水性施工方法,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地面透水的重要意义,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城市灾害和负面影响,有的可谓损失惨重。

此外,城市建筑的顶部也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应当重视屋顶绿化,增加城市屋顶的蓄水能力和小气候调节能力。

城市需要“近自然型河流”

河流是城市的血液,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大展台,是装点城市的自然景观,也是排涝的重要通道,同时输送水汽,调节小气候。可以说,处于水网中的城市是幸福的。

但近年来,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往往盲目采用建筑工程手段,造成自然河流人工渠道化、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规范化、河床防护硬质化,最后形成“三面光”的渠道。这样不仅建设和维护费用较大,难以持续投入,而且河流含蓄功能基本丧失,河道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自净能力完全丧失,最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大量繁殖,水质降低,变黑变臭,蚊虫滋生。最后,有些地方干脆眼不见为净,把“第四面”——顶棚也扣上了,自然河流逐步改造成了地下河兼下水道……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近自然型河流”概念正在发达国家兴起,德国、美国、日本、瑞士、奥地利等国纷纷大规模拆除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反思河流整治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实施回归自然的生态修复。要想让河流清澈美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回归生态平衡。

此外,西方城市还在大量兴建“近自然”的人工河、人工湖和护城湿地。这些水体不仅能在暴雨中吸纳雨水,还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吸附、沉降和分解作用,能将污物净化。特别是被称为“城市之肾”的湿地,堪比污水处理厂,解决生活污水游刃有余。在我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也正逐渐被认识,很多城市开始建造湿地公园替代旧有污水处理厂,既净化了水质还美化了环境,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雨水收集能够变害为宝

雨水是大自然的礼物,是一种重要自然资源,让它顺着排水管道白白溜走岂不太可惜啦?理想的城市要收集和管理雨水,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将它视为防洪蓄涝、减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创造人水和谐城市景观的有效途径。

现在,很多城市和设计师都在进行此类尝试,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形成一种产业。以新加坡为例,这个地处热带的城市国家年降水量超过2 000毫米,雨水充沛,可是谁能想到它竟是一个淡水缺乏国,因为地质原因,新加坡禁止开采地下水,狭小的国土又缺乏地表河流,几乎所有的生活用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人打起了雨水的主意,为了收集雨水,他们大力修建水利设施,兴建水库和蓄水池,同时所有的街道两旁以及居民小区都修建了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加以利用。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共有15个蓄水池/库和一个在暴雨时启用的防洪雨水收集系统,集雨区域占到了全国面积的2/3,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现在,新加坡政府雄心勃勃,正计划将这一范围扩展至国土面积的90%,他们的一位部长曾说:“每滴落在新加坡土地上的雨水,我们都会想办法把它收集起来。”

我国城市也对雨水收集进行了一些探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便大量利用了雨水收集技术。世博轴安装了发光二极管的巨型玻璃漏斗与白色的帐篷结构建在一起,它与一个7 000立方米的蓄水箱相连,用收集的雨水浇灌地面植物。造型如同帽子的中国馆不仅能够收集太阳能,还能收集雨水,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只是像世博会这样的应用,在我们的国家还是太少,规模也太小。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早日在我们的城市遍地开花,结合城市生态湿地形成生态城市水循环系统,到时,大雨不仅不是灾,还是城市的宝了!

暴雨启示录

7月21日的北京暴雨,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教训深刻,我们反思这场灾难,当有所启示,有所改变。

一方面,暴雨反映出了城市公共信息传播的不畅。当日,气象台连发5次预警,级别一路提升到橙色,预警虽然了,但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不够,有关部门缺乏协调,有市民根本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暴雨之后,痛定思痛,北京市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建设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屏和手机短信在内的统一的预警系统。

另一方面,暴雨也反映出了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滞后。整座城市发展规模远远超过了排水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设计能力,扩大排水系统规模势在必行,此外,加强城市地面的吸水和渗水能力也极为重要。同时,在道路设计时应增强易积水区的排水和截水能力,如下沉式立交桥中有一条道往往是低于地面的,极易积水,这次北京29处主要积水点中有22处就是因为立交桥成了“临时湖泊”,结果导致交通瘫痪。

从人的方面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和市民对突发自然灾害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暴雨中,人们仍在“正常生活”,甚至曝出了当晚北京某奥赛补习班20多个孩子竟无一迟到的消息。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人们普遍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应对方法,也暴露出了城市公共安全宣传和科普不足的情况。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应该对暴雨、积水和洪水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如雨天保持警惕,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家中应该常备至少3天需求的矿泉水(每人每天大约4升)和不易腐败变质且食用方便的食物,还应备有退烧药、泻药和创伤药等药品;为防止停电,手电筒和备用电池也必不可少;雨具和安全绳,在必须撤离的时候也很有用。一旦需要撤离,要关闭总电源和煤气开关。

在雨天户外行动时,要远离地势低洼的封闭区域,如地下室、地下通道和停车场等;要远离孤立的高大树木,防止雷击和被断枝坠落砸伤。如果涉水,如水深没过脚踝,那一定不要下水,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浑浊的水下到底有什么,积水处往往都是地势低洼、有沟或者有洞的地方。车中常备安全锤和灭火器。不要试图开车冲过不明深浅的水区或激流,洪水造成的伤亡事故中,有近半数与车辆有关。0.6米深的流水,就可以冲走大多数小型汽车和货车。如果车在水中熄火,请迅速弃车逃生。

尽量避开河道,一旦看到水位上涨或者河水变浑,迅速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一旦情况危急,逃跑路线应和河道流向尽量呈90度角,向高处奔跑,切不可沿着河道方向奔跑。不要试图捞取水流冲下来的木料、家电等物品,水的流速加上漂浮物的自重,会把你直接带到水中。

回到家中后,先不要松一口气,要仔细观察有没有受损的电线、煤气管线,确认地基墙体等是否受损。如果闻到煤气味,或听到气体泄漏的嘶嘶声,请迅速撤离并通知消防队。

小 链 接

布拉格的“移动城墙”

再好的设施也有应付不了的暴雨,面对这种情况,捷克首都布拉格就有一个好的应对办法——快速组装防洪堤,构建一道可以移动和拆卸的城墙。平时,一块块铝合金防汛板被储存在仓库里,一旦需要,在一天之内就可以组建起全长17 116米的防护系统。

荷兰的“水广场”

荷兰鹿特丹市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无水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则变成一个防涝系统,雨水流向地势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积水。而池中收集到的雨水,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人类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城市的硬化表面还会吸收更多的太阳光能量。这些巨大的热量使得城市变成冷凉郊区环绕中的“温暖岛屿”,因此得名 “城市热岛”。热岛效应虽然使城市的冬天变得略微好过,但是夏季却更为难挨。不仅如此,热岛效应使城市拥有了自己的风场,由于热气不断上升,周边的空气向城区补充,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同时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干扰作用。科学研究发现,与热岛效应同步,城市还更加容易降雨,称为“雨岛效应”。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市区气温高,携带大量水汽的上升热气流在高空遇冷形成降雨云层,从而引起降雨。

创意设计:雨水收集大楼

处处都需要水时,为什么不能利用整座大楼收集雨水呢?雨水收集大楼拥有一个碟形顶部,外壳由水槽构成,用来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然后用这些水冲马桶、洗刷机器、打扫卫生,或者用于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