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突发疾病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强化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和污染程度,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编制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8﹞875)、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函》(环办函〔2013〕5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8〕44号)、《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16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三)定义
本预案所指的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五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阳新县范围内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五)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加强预警、提前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六)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下级预案包括县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方案和相关企业单位操作方案、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应包含本级政府相关部门重污染天气应对实施方案和相关企业单位操作方案、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当国家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黄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时,本预案要服从国家区域性、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黄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指挥和决策。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和湖泊局、县气象局、县供电公司、各镇(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贯彻指挥部的指令和部署,组织重污染天气应对研判、会商以及相关信息和上报,督导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落实重污染天气职责分工,组建重污染天气督导检查组,指导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管理有关工作,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县委宣传部负责预案的宣传工作,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对公众健康防护,建议性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措施的宣传力度;
督导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信息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引导公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供公众的防范能力。
2.县发改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组织相关企业编制和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
协调预警或应急状态下的能源保障工作;
负责对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3.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幼儿园及学校落实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应急响应措施,开展学生防护大气重污染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4.县经信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负责对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5.县公安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制定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协同开展高污染排放车辆检查等其他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工作。
6.县财政局负责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工作所需县级经费保障;
保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大气重污染应急所需资金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7.县环保局负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统筹协调;
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会同县气象局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预警建议,并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指令预警信息;督促制定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执法检查方案,并督导落实;
加大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力度;
落实大气工业源“一厂一策”,实施应急减排清单式管理。
8.县住建局负责督导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拆迁工地、预拌混泥土企业、预拌砂浆企业、建筑工地及工程机械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9.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加强城区道路清扫、冲洗作业;
加强渣土车运输扬尘污染监管和查处力度;
实施餐饮服务业油烟、露天烧烤、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
10.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督导矿山企业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11.县交通局负责开展城区违规运输车辆查处、加大公共交通运力应急保障力度,督导城区进出口道路、公路建设工程机械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大宗物料运输物流企业错峰运输管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12.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并组织落实;
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
13.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开展大气重污染防病知识宣传,组织、协调医疗机构做好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疗和救治工作,及时处置应重污染天气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14.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商品煤质量监管,锅炉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和锅炉生产、进口、销售环节环境保护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击生产、销售非标车(船)用燃料等专项行动。
15.县水利和湖泊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扬尘控制实施方案,并督导落实。
16.县供电公司负责管控企业用电量调度,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7.县气象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气象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及时提供重污染天气气象预报信息,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与,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各镇(区)对本辖区内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负全责,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体系,制订和完善本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降低人为活动对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监测网络,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会商研判机制,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每日对气象要素与污染成分聚合态势和aqi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出、调整、解除预警建议,为预警、响应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预警
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统一以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指标,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以aqi>200持续天数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基本条件。
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统一由低到高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三级,各级别分级标准为:
(1)Ⅲ级(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2)Ⅱ级(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并将持续3天(72小时)且出现aqi日均值>300的情况。
(3)Ⅰ级(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并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aqi日均值>300并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
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坚持预防优先的原则,当预测未来24小时出现pm10均值浓度>150μg/m3、pm2.5均值浓度>75μg/m3、或臭氧(o3)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160μg/m3,且未达到黄色预警级别时,应加强公众健康防护信息提示,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临时管控措施或提前采取黄石预警响应措施。
因沙尘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参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沙尘天气相关要求执行,不纳入应急预案范畴。
2.预警条件
当预测可能出现上述重污染天气条件时,应当按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上限确定预警级别。
3.预警
达到县级预警条件或接到市级预警启动通知时,县指挥部办公室拟制《启动阳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建议》报指挥部审批。启动Ⅲ级(黄石预警)由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启动Ⅱ级(橙色预警)、Ⅰ级(红色预警)经指挥部同意后由县长批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县的预警信息,通知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响应。
4.预警的调整与解除
当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可以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提前信息。当监测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严重污染,且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不会有明显改善时,应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及时调整到相应级别的预警。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且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从高级别启动预警。预警调整、解除的主体及程序和预警信息相同。
四、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启动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后,即启动本预案。预案启动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和具体应急行动方案,迅速开展应急响应。
(二)分级响应。按照预警时确定的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当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当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当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当市级预警时,应当启动不低于市级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已启动红色预警时,仍执行Ⅰ级应急响应。
(三)响应措施。预警信息后,县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企业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采取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
1.预警Ⅲ级(黄色)响应
(1)健康防护措施。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停留在室内,暂停户外活动;
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室外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2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1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限行管制。
2.预警Ⅱ级(橙色)响应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儿童、老年人和病人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并加强防护。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暂停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3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2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禁行管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一律禁止室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
3.预警i级(红色)响应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儿童、老年人和病人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并加强防护。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暂停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4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3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禁行管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一律禁止室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
五、信息公开
1.信息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内容应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重污染天气可能持续的时间、潜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议、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
2.信息公开形式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媒体以信息、科普宣传、情况通报、专家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3.信息公开组织
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信息公开,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处置。
4.信息报告
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辖区内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级别预警的启动、级别调整和解除情况每日通过网络或传真按时上报。内容包括发生重污染天气城市的预警启动时间、级别、主要污染物、采取的应急措施、预警信息情况等内容。
5.响应终止
预警解除即响应终止。响应终止由市级指挥部办公室下达指令,县政府根据指令,结合当地重污染天气实际下达本级响应终止指令。
六、总结评估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应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过程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应急响应终止后3个工作日内,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报县人民政府和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当发生大范围区域大气重度或严重污染时,在县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督导下,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主动、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本地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确保环境安全。
(二)物资保障。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储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应急仪器、车辆和防护器材等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采购、储备、管理,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和完善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系统,各成员单位应明确应急负责人和联络员,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四)监督与考核。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预警响应不力、履职缺位,失职、渎职等行为依归追责。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人;跌倒;安全隐患;护理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32%,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老年人口绝对数世界第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意外跌倒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干休所老年人由于年岁高,疾病多、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行走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跌倒。为避免老年人跌倒,需了解及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
1 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其中包括
1)衰老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并且往往伴有视力减退。当环境突然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时不能及时做出适宜的动作,容易跌倒。
2)老年人易患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容易引起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3)骨骼肌肉的因素 下肢髋、膝、踝的退行性关节炎,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腰背脊柱的劳损退变使脊柱对下肢的重新调整代偿能力下降。足部疾病(骨刺、滑囊炎,趾甲畸形等)可提供错误的下肢本体感觉信息,诱发跌倒,还有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69岁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0%,男性为13%,85岁以上女性超过50%,男性为31%。干休所老干部平均年龄87岁。而造成跌倒的原因多样。
主要有:卫生间及家中装修地面湿滑、不平整;采光过强或过暗,家中家具摆设过多过乱或者随意放置杂物;穿过于紧身或狭小的衣服或不合脚极容易滑倒的鞋子;家中床过高,上下床不方便;床过小,难以在床上坐稳或者家庭病房老干部家人看护不利容易发生坠床跌倒。
1.3药物影响:老年人多有神经衰弱失眠、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常服用药物如镇定催眠药、降压及利尿药,扩血管药等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有研究表明,临床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的药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视觉、平衡、血压代谢等(血管扩张药、降压利尿药)况且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与年轻人不同,故易产生反应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的概率增加。
1.4疾病因素:目前干休所的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居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低血压、眩晕症)等原因可以使老年患者发生跌倒。而老年患者患帕金森病、脑水肿、周围神经病变等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这些因素也可引起老年患者发生跌倒。
1.5心理因素:有些老年人由于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自尊心太强不愿意麻烦家属和子女,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平衡的信心和跌倒时的情绪也是影响跌倒的因素,害怕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
2 干预措施
2.1评估跌倒的危险性及做好健康教育
1)做好个体评估。卫生所分管医生根据老年人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平时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做出评估。医生巡诊时详细分析家中环境,特别指出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地点,如厕所、浴室等,以引起家人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家属陪护,对于无家人陪住的独居老人,更应是重点关注对象。
2)采取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干休所制定跌倒的应急预案。干休所院内有斜坡的地方安装不锈钢扶手,便于老年人行走。雨雪天工作人员电话温馨提示老人减少外出。家中安装呼叫器遇突况及时通知卫生所。指导老年人日常生活,平时地面应保持干燥,如果刚擦过地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滑。厕所和浴室内照明光线要充足并安装扶手。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告知家属协助其大小便、下床活动、坐卧轮椅等。对老人的陪护及其家人讲解如遇摔倒应如何处理。
3)心理行为的护理干预。使老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正确对待体能衰老,保持平和的心态,量力而行。老年人跌倒一次后,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动,有的因本身疾病长期卧床不起,而易产生消极心理,对这类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因此,对于有这种跌倒恐惧心理的老人,卫生所人员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帮助老人克服恐惧心理。因此,卫生保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于有效评估和积极消除各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评估,必要时心理干预以及老年人和家属子女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2药物指导
提醒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人此药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需卧床休息半小时以上以免引起头晕跌倒。服用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时也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也需卧床休息。服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应严格遵医嘱,不可停服、漏服,或私自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压的骤升骤降引起头晕导致跌倒的可能。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等)最好在白天口服,以免夜尿增多,增加跌倒机会。
3 结论:
干休所是老年人聚居的地方,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地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伤害的严重程度。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不仅可减少医疗费用,还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负担。所以,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做好健康教育是预防其跌倒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卫生投入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政府投入的资金如何监管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强化其职能以及资金监管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问题;对策
1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
1.1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1.2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1-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
1.3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2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存在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3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成功防控美国白蛾疫情。2011年春季由于气温上升较快,美国白蛾越冬虫蛹提前孵化成虫,白蛾进入羽化旺盛期,办事处配置了专用车辆、高枝剪、药品、防护服等设施,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防治专业队,对42株各类树木近500平方米面积进行消杀,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二是确保棚改拆迁工程顺利推进。在经八纬一拆迁片区及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强调预防为主,靠上工作,反复入户将矛盾提前化解,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紧急事项发现及时,处置到位。三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在2011年5.1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辖区三江源面馆青海回族群众治安案件的处置工作中,办事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解释工作,稳控现场局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圆满解决了地区突发性事件。四是确保了安全度汛。自7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辖区经七路口处地势南高北低,经七路口排水不畅、垃圾聚集,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办事处防汛突击队队员及时对经七路口、经八路民生大街口等地段进行清理疏通,将堵塞的垃圾污物及时清理出下水道口,并在部分下水道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雨后积极协调环卫部门对民生大街、经八路、口等多处地段进行彻底清扫和冲刷,确保了雨后交通顺畅。
二、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1.社会稳定方面。目前,随着地区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大范围地开展,因城市管理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事项可能会大量增加,地区各类重点人员的防范控制暨维稳工作仍是稳定的重要任务。针对以上情况,为进一步巩固地区良好的稳定工作形势,对于地区可能出现矛盾纠纷及问题的重点工作,着眼稳定,先期介入,加强预防和化解;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处置”规范办理工作,快速妥善的解决好地区不稳定问题;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困难帮扶、人员盯防等方面落实责任,做好地区重点人员稳定工作。
2.防汛防灾方面。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主次干道20余条,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60多家,防汛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民生大街北端与经七路交集处口是由南向北行洪必经地段。遇有雨情,雨水自南向北沿民生大街流入护城河。口由于地势低洼且护城河已经部分蓬盖,如雨水较大较急时容易形成大量聚集,排水缓慢。并且上下班高峰期该处人、车流量很大,给交通疏导及排水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地区防汛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地区低洼地集中在行洪通道附近,地势较低易形成积水,且防汛设施老化排水泄洪较慢。面对这一情况,办事处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加固防洪设施,设立防汛警示标示,扩大排水泄洪口;定期开展防汛队伍演练,组织地区各单位防汛抢险队、民兵应急连开展抢险救灾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抗洪抢险实战能力。
3.卫生防疫方面。街道地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4个家委会,现有居民1.99万户,5.86万人,驻有省委、市委等省、市机关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中小学校97家,是市的政治、金融、商务、基础教育中心区。党政机关多,商务楼宇多,学校多,开放式小区多,特殊的区位特点给我们的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压力。为此,办事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辖区20家医疗机构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确保灾后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同时,通过地区援助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救助。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一报、一网、一手册”的宣传教育载体作用,通过绘制语言生动、寓教于乐的黑板报、文化墙,开设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卫生防疫常识。针对美国白蛾、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及时对辖区树木及居民院落、楼洞、卫生死角进行无缝隙全覆盖药物消杀,为社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办事处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总体部署,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以“六个抓”(抓机构、抓预案、抓设施、抓队伍、抓宣传、抓排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1.抓机构,完善应急管理网络。一是调整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社区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地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二是规范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和社区的年度计划范围,完善《应急管理值班制度》、《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值守人员、信息报告员、应急救援队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三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建设。在街道八个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站,大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点,逐步形成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管理工作架构。
2.抓预案,完善应急预防机制。一是分类编制预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神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分类制定《地区灾害救助总体应急预案》、《地区应急处置预案》、《全运会期间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企人员稳控工作预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内容,特别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社区减灾工作档案,具体细化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深化预案配套工作。制作各社区应急疏散示意图,标识党政机关、社区居委会、医疗救护、紧急疏散点的具置。充分发挥“地区援助中心”的作用,对因突发性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特困群体进行救助。有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财务室每天预留10万元以备突发事件应急使用,并指定两辆专用车辆随时听候应急调度。利用社区“舒心话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旦发生灾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3.抓设施,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一是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在民生大街地势低洼地段和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区域,设置明显标志,使居民知晓本区域的应急设施及行走路线。二是重点地区设置应急设施。督促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等;在辖区各居民楼栋、门店配备消防灭火器,做到防患于未然。
4.抓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健全救援队伍体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重点建全五支队伍,即:由办事处工作人员组成的约20人的抗洪防汛应急救援分队;由政法科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组成的维稳应急分队;由经济发展科和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中队;由城管科和执法中队等部门组成的城管协管队;由社区服务联盟单位、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组成的治安联防队。五支应急队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实施联动。二是强化队伍实战演练。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抓好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的培训工作,联合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低洼地区防汛救灾演练、民兵应急演练等活动,同时聘请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作现场指导。通过演练,有效增强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全面提高队伍的应急水平。三是加强群众自救演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紧急疏散、邻里互救方案演练;与百江燃气公司等驻地单位开展燃气罐着火等危急情况的自救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让社区居民认识到预案的启动、响应等基本程序,真正掌握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病人现有或潜在的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对老年病人护理工作中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结果:住院老年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7%以上。结论:认为对住院老年病人实施风险管理, 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关键词】老年病人;风险管理;质量和安全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1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住院率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病人高,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5638例,平 均年龄75岁,其中危重病人678例。设有床位300张,护士101名,年龄23.5岁;学历:本科5 名,大专72 名,中专24 名。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现有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010年我院主要发生过的护理风险事件有:跌倒5例(昏迷2例,骨折2例、死亡1例、)、坠床2例,皮肤损伤5例(热水袋烫伤2例,压疮2例、使用留置针破损2例);走失1例,输错液2例,发错药7例
1.2.2 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分析风险事件产生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规章制度如核心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未严格执行。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理论知识及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对护士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各病区大、楼层高、床位多,危重病人多,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这些状况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1.2.2 患者的自身因素:老年人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特点。老年病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减退, 视力下降,加之感觉功能障碍引起温觉,痛觉等功能迟钝,感觉、运动功能衰退。脑部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痴呆、精神等症状,患者自控能力缺失。
1.2.3 环境因素: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摇床柄未归位,部分床无床档。卫生间狭小、光线暗、扶手已坏。走廊地面滑,特别是刚擦完地,地面潮湿等原因均易导致跌倒,
1.3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3.1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等,请我院律师定期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3.2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
1.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对转科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实施分别为1个月或3个月一对一培训,鼓励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学历继续教育,每月组织护理查房,每月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1.3.4 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 。护士长按质量控制体系每周或随时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质控,并注重细节管理,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病区各室的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人,人人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5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人员紧缺情况下,护士长做好弹性排班,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
1.3.6 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经常老年协助病人整理房间,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每个卫生间光线明亮,地面有防滑地板。更换两侧有护栏的病床,护士及时病人拉上床档。病人外出携带信息卡或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
1.3.3 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病人综合满意度、压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 结果
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明显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3 体会
3.1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对策。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2 护理风险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老年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常见不安全问题得到较好预防和重视。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人常见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的分析,并采取细致规范的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3.3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优化了一系列工作作流程,如:输液流程、坠床、跌倒流程等,这样不仅方便护士操作,而且约束和指导护士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行为,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活动的督导和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护理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它是高风险的职业。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护理管理者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杨秀丽.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3] 王卫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4] 章春玲,梁慧如.老年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6,16(125):3609-3610.
更正
张伟丽您撰写的论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07月、第30卷、第7期、录用并以出刊,现更正作者“伟丽”应更正为“张伟丽”
更正
胡玲撰写的论文《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中的应用》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30卷、8月、第8期、第25页录用并以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during the disposable sterile effective usage. Items Application method of PDCA cycle method through plan, carry out, check and summarized the surgery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goo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from before the law raised from 94.67% to 98.6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pplication method improves the PDCA cyc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The operating room will continue to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perating room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PDCA cycle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effective operating room utilization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九、医疗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门急诊247632人次,收住院病人26722例,全年开展手术4982例次,增幅11.5%。医疗收入17293万元,增幅10%。门诊收入3854万元,增幅12%;住院收入13439万元,增幅9%。
十、新风正气蔚然形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质量服务提升年”等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严格奖惩,弘扬正气。把救死扶伤、热情服务、廉洁行医做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把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作为铁的工作纪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每周行政查房、查岗,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投诉全院通报处理,对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进行经济责任追究,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硬件建设实现跨越。投资****万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项目于3月开工建设, 2018年春节前主体施工至十层。投资82万元,对住院楼进行了内粉装修,更换了病床,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呼叫系统,完成了燃气锅炉改造,使两个病区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筹资208万元,购置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等医疗设备95台件,为临床科室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关键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龄发展趋势,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老人群体是安全隐患较多的人群,其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心理状态转变较快,社会功能减弱,应对自身控制环境突发因素能力日趋下降等。现将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总结如下。
1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安全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记忆力逐渐衰弱,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加上视力下降的影响,从而增加普外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如下。
1.1老年患者容易跌倒 普外科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降低,夜间光线模糊、地面湿滑、障碍物等会导致患者跌倒[1]。患者头脑反应减慢,记忆力降低,尤其是走楼梯或跨障碍物时,快速转头、站立等情况下,由于无法及时判断危险因素而导致跌倒。
1.2老年患者压疮风险高 大多数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在手术后,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由于缺乏足够的活动量,加上未能及时翻身,容易引发局部压疮,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舒适程度。
1.3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漏服药物的问题 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普遍存在漏服药物的问题,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呕血、呕吐、痰液黏稠无力咳出等问题的影响[2],导致患者呼吸道堵塞,从而增加窒息的风险。
2普外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相关原因分析
跌倒、压疮、漏服药物等作为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上述安全隐患,对造成上述安全隐患问题,总结如下。
2.1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与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书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只停留在表面,落实不够到位。在普外科安全管理方面,医院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经验,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2.2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经研究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低下,责任意识淡薄,这也是造成普外科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部分医护人员没有按照医院规定定时巡房,忽视了对患者的关怀,健康指导不到位,导致患者及家属无法预知风险的产生。由于医护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夜间更容易出现各种突发事件。
2.3老年患者自身特点的影响 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具有明显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腿脚不利索等安全问题[3]。普外科住院患者大多合并严重的疾病,在手术后更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3加强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对策
对于普外科住院老年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必须长期实践安全管理对策,才能持续提高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3.1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普外科疾病较为复杂、变化较快,与其它科室对比,普外科存在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及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下,医院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采取科室主任负责制,积极处理各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在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中纳入安全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结合普外科的工作性质,从而制定可行行、针对性的普外科管理质控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灵活掌握质控标准的普外科疾病临证护理。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方式,促使普外科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最后,根据普外科应急预案,制定普外科工作流程和预案,积极防范安全隐患。
3.2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隐患,医院可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综合评估培训效果。在强化学习与制度督查过程中,在普外科管理中制定服务行为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规范服务。为了全面提高普外科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使其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通报各种医院有关的安全信息。同时,构建沟通管理系统,制定沟通的内容及流程,有效约束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及言行举止,确保沟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普外科中制定出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使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并做到考核细则与奖效挂钩[4]。
3.3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特征,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通过集体授课、新闻媒介、张贴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宣传意外伤害防范的重要性,免费发放《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伤害救护手册》[5],以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对于久病卧床、服用镇静、降压、降糖药物的老年患者,必须慢慢改变患者动作,避免避免性低血压而造成跌倒、摔伤等问题。对于能发生压疮风险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通过评估高危患者病情后,实施重点预防计划,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并记录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落实交接班工作。对于容易发生漏服药的患,医护人员应该综合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状况、药物反应等[6],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护理对策关键在于评估与记录跌落事件,改善老年人住院环境,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讨论
普外科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普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较多,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较高。因此,必须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保障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培训考核,及时发现与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晓玲,李悦.住院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5(1):19-22.
[2]张疏宜,吴东梅,范国才.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444-445.
[3]董梅.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6(5):2690-2690.
[4]顾志英,黄利敏,张慧,等.普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外出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23-125.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做好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本县各地及有关部门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准备充分、反应及时、决策科学、措施有力,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上级森林火灾处置应急预案对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1.4基本原则
1.4.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办法。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森林火灾发生地乡镇政府的作用,落实应急处置责任制。
1.4.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各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森林火灾的快速应急能力。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落实森林火灾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1.4.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把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森林危害。
1.4.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森林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1.5预案启动条件
发生森林火灾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报请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立即启动本预案:(1)火场持续燃烧4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对林区居民地、重要设施构成极大威胁;(3)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4)乡镇政府请求援助或县政府已有明确指示。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本预案启动后,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下,由所辖地森林防火指挥分中心立即成立森林扑火前线指挥部,具体承担森林火灾应急处理的各项组织指挥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按规定的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配合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1森林扑火指挥部
2.1.1森林扑火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分管副县长
成员单位:政府办、林业局、监察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台、教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卫生局、工信局、电力局、气象局、大峪林场、联通公司分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分公司、人武部、公安局、县公安消防中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2.1.2职责任务
(1)综合调度。全面掌握火情信息、火场天气状况和扑救情况;协调组织扑火力量、通信联系、火场监测及部门间的协调等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工作。
(2)后勤保障。协调交通部门,确保扑火人员、扑火机具、扑火设备及救援物资快速运输;指导火灾事发地乡镇政府的扑火救灾后勤保障工作。
(3)现场督导。深入火场一线,对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和指导火灾事发地扑火前线指挥部开展扑火救灾工作,及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反馈火场信息,协调解决事发地乡镇政府在扑火救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2.2县政府应急支持保障部门
2.2.1组成
县森林扑火指挥部成员单位(不含乡镇政府)。
2.2.2职责
(1)县武装部及驻迁武警中队: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和有关规定,组织部队、预备役队伍、民兵参加扑火救灾工作。
(2)县公安局:负责组织火灾事发地公安派出所积极参加火灾扑救,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安全保卫、火场交通管制及火案侦破等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保持火灾事发地交通部门管辖的公路设施完好,保障扑火物资和扑火救灾人员快速运送。
(4)县民政局:负责协调灾民临时安置、生活保障和灾区重建工作。
(5)县财政局:负责为扑火救灾提供经费保障。
(6)县卫生局:在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负责紧急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7)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扑救的相关工作。
(8)县广播电视台:负责组织协调森林火灾的新闻报道工作。
(9)县气象局:及时提供火灾事发地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服务,适时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做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制作和工作。
(10)联通公司分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分公司:确保森林火灾应急处理通信畅通。
(11)县监察局:负责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因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力引发森林火灾,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问责。
3预警、监测、信息报告与处理
3.1森林火灾预防
县、乡、村三级护林防火组织要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区域的监督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有计划地清除可燃物,开设防火隔离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3.2火险预测预报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部门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有关地区可燃物含水率及火源、地形、可燃物类型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火灾的乡镇火险形势预测预报。
森林火灾发生后,气象部门应对事发地的天气进行适时监测和预报,及时为森林扑火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3.3火情监测
县、乡、村各级森林防火组织要对县内林区实施火情监测,并按规定及时、逐级报告。
3.4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部门根据天气趋势,制定人工影响天气方案,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尽快扑灭森林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3.5信息报告与处理
各基层护林防火组织对辖区内火情要及时上报,一般火情,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林火日报、林火月报的规定进行统计,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出现下列重要火情之一时,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核准情况后报县人民政府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受害森林面积超过5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森林火灾,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本县与邻县交界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
4火灾扑救
4.1分级响应
根据森林火灾发展态势,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调整森林扑火组织指挥机构的级别和相应的职责。森林火灾的响应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三级。
4.1.1Ⅰ级响应
当发生火场持续燃烧8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受害森林面积10公顷以上,或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县区交界地区的情况,需要跨区支援扑救的火场时,报请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4.1.2Ⅱ级响应
当发生火场持续燃烧4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受害森林面积5公顷以上,或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或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乡镇交界地区的情况时,县森林扑火指挥部立即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情况,调动扑火力量,同时,县森林扑火指挥部指挥长赴火场组织协调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4.1.3Ⅲ级响应
发现火情,当地乡镇政府先行组织扑救。一般情况下,发现火情后2个小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由县森林扑火指挥部和事发地乡镇政府在火场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组织扑救。
4.2扑火指挥
森林火灾发生后,事发地乡镇防火组织立即成立临时扑火前线指挥部,先行组织和指挥扑火救灾工作,待县森林扑火指挥部到位后交接指挥。扑火前线指挥部设立扑救组、后勤组、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等工作机构。
参加扑火救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靠前指挥,火场范围较大时可以分片、分段安排扑火任务,落实扑火责任;火情蔓延速度较快趋于严重时,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作相应调整,并坚持由上到下逐级指挥。
4.3扑火原则
4.3.1在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中,把保护灾区群众和扑火救灾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保护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作为重要任务。
4.3.2在扑火战略上,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科学技术研究,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3.3在扑火战术上,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4.3.4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包干、划区包片的方法,建立扑火、清理、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4.4扑火安全
在扑火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根据天气和火势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科学部署,确保扑火救灾人员的安全。
4.5居民点及群众安全防护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组织事发地乡镇政府、相关单位在林区居民点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制定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在居民点受到火灾威胁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居民。
4.6医疗救护
因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积极开展救治工作,伤员由卫生部门组织救治,死难者由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置。
4.7扑火力量
4.7.1扑火力量的组成。以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为主,以经过专门训练的应急扑火队伍以及火灾事发地群众组成的扑火力量为补充。火场直接扑打以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武警部队应急扑火队伍为主。负责火场清理和看守的单位、人员由火灾事发地扑火前线指挥部确定。严禁动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员和孕妇参加扑火工作。
4.7.2扑火力量的调动。发生森林火情后,事发地的专业扑火队伍应当迅速控制火势、扑灭火情。在火情不能控制造成森林火灾时,事发地的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武警部队的应急扑火队伍共同完成扑火任务。
4.7.3跨区域增援扑火力量。在森林火灾事发地扑火力量不足,需要增援扑火力量时,根据事发地乡镇政府的申请,县森林扑火指挥部调动其他乡镇的扑火队伍实施跨区域支援扑火。增援的灭火力量原则上以乡镇专业扑火队伍为主,县武警中队为辅;以就近增援为主,远距离增援为辅。
4.8火案查处
森林火灾案件由县森林公安局负责依法查处。
4.9信息
4.9.1森林火灾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和公共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未经核实或者没有事实依据的有关森林火灾的信息和传言。
4.9.2重、特大森林火灾及其扑火动态信息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森林火灾及其扑火动态信息的,由县森林扑火指挥部。
4.9.3森林火灾的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
4.10应急结束
重、特大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宣布结束应急状态的,依照《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请县政府批准后,适时宣布结束应急状态。
5后期处置
5.l火灾评估
火灾扑灭后,基层防火组织及相关技术人员要及时测量火场面积、森林受灾面积,绘制火场面积图,评估森林资源损失情况,并将有关材料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上报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报、瞒报。
5.2善后处置
在对森林火灾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事发地乡镇政府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导下,迅速采取措施,救济救助灾民,切实解决灾民的饮食和居住问题,保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群众情绪的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依照有关规定,对应急处置工作中征用的劳务和物资、装备给予补偿,并及时返还征用的物资和装备。征用的物资和装备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损坏或者丢失的,进行修复或者依法予以补偿。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被抽调参加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的,其工资和奖金由原单位照发,原福利待遇不变;城镇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和农村村民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的,可由事发地乡镇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因参加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导致伤残或者死亡的,其抚恤事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5.3恢复重建
森林火灾的恢复重建工作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协调事发地乡镇政府进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当地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督导事发地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5.4工作总结
森林火灾应急工作结束后,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进行总结,重点是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扑火救灾的成功经验、应当吸取的教训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6综合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有线和无线通信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县与各乡镇以及重要林区互通,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森林火灾应急通信系统。
6.2后备力量保障
县、乡、村三级护林防火组织要加强森林半专业扑火队伍的建设,配备必要的扑火机具和装备。在重点装备半专业扑火队伍的同时,重视后备扑火队伍的装备工作,保证有足够的扑火力量参加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
6.3扑火物资储备保障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森林防火任务,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并根据各乡镇实际,对乡镇防火组织配发一定数量的扑火机具和装备。
6.4资金保障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所需的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
6.5培训演练
有计划地开展对扑火指挥员、扑火队员以及林区干部群众的扑火指挥、扑火技术战术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向群众普及避火安全常识。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本预案是县处置森林火灾的应急措施,预案实施后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定期组织评估,并视情况及时修订后报县政府批准。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森林火灾应急处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依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在扑火工作中牺牲的人员需要追认为烈士的,依据国务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对火灾事故负有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执行。
7.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102
目前血液透析已广泛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随着透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透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不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静脉针的脱出(VND)所致的大失血就是血透中最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1]。本科自1993年成立血透室至今,血透患者已达350例,月透析量超过4000例次。2011年发生1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静脉针脱出致严重出血事例。现将病例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1992年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995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但因排异反应于2006年移植肾衰竭,再次做规律性血液透析至今。每周3次,每次4 h。均采用金宝AK95s透析机,透析器为F6,哈娜好16G内瘘穿刺针,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 ml/min,为自体左前臂动静脉内瘘穿刺。2011年12月31日患者常规血液透析,13:00上机,透析开始患者生命体征正常。14:30主诉胸口不适,汇报医生,当时患者血压100/60 mm Hg,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予以相应处理后患者主诉好转。16:00护士巡视患者无特殊,测量血压100/55 mm Hg,检查穿刺针头处完好。16:10患者呼唤不适,护士立即去处理,发现静脉针头脱出,当时机器未报警(事后测试机器监测系统均正常),发现治疗巾床单有血液,估计出血400 ml。当时患者意识清楚,主诉头晕,测血压98/54 mm Hg,予以0.9%生理盐水600 ml加人体白蛋白10 g,50%葡萄糖40 ml扩容后血压128/66 mm Hg,急查血红蛋白9.8 g/L,较原来下降1 g/L,内瘘吻合处震颤明显情况良好。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2.1.1 患者方面 (1)患者为老年人,并且内瘘使用时间将近10年,致使内瘘处皮肤弹性变差,皮下脂肪和肌肉层已变薄,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管壁弹性小,脆性大,对穿刺针的固定作用降低;加上血泵对血管的冲击作用等使穿刺针容易松动脱出;(2)患者对血液透析中针头脱出严重性认识不足,治疗期间穿刺肢体局部未能制动,使穿刺针意外脱出;(3)患者配合不佳,过分干预护士穿刺点的选择,只肯选择在老疤穿刺。
2.1.2 护士方面 (1)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未能使患者掌握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2)护士穿刺技术不规范,未能做到采用绳梯法交替进行,避免定点穿刺;(3)透析过程中护士未能及时发现穿刺针已有滑脱的隐患。
2.2 防范改进护理措施
2.2.1 对有出血倾向、意识障碍、躁动、年老等高危患者,做好标识,在机器上摆放“小心出血”标牌,重点关注。加强制动,用约束带将内瘘肢体固定在床旁。
2.2.2 加强宣教,让患者充分认识针头脱出的危险性,积极配合做好预防。
2.2.3 加强巡视,透析期间透析针穿刺部位,必须充分暴露,避免被衣物或被子遮盖,以便于护士经常方便地巡视与处理。遇到特殊情况在透析记录单上详细记录。
2.2.4 穿刺针固定方法应统一严格要求,采用宽2 cm,长9 cm的纸胶布各3条粘贴在动静脉穿刺针上,并再加2条将动静脉穿刺针固定粘贴在一起。使用过的胶布不可重复再用。穿刺前应评估血管通路特点,对易于发生穿刺部位渗血的患者,更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2.5 每一小时严密观察机器参数情况,正确调整透析机静脉压报警范围(除不能人为调整的机器外)。
2.3 静脉针脱出(VND)引起的大失血事故虽然较罕见,但国外报道指出其发生率远超出一般的印象。Veterans Administration(美国退役军人管理局)[2]的报告指出:在2002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在350万次血液透析中,发生过49次出血事件,其中严重失血42次。目前对大失血尚无明确定量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短时间内失血超过总血量的15%~20%(相当于500~700 ml),即可导致休克死亡。由于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显著降低,透析中因超滤引起的血容量减少,常发生低血压,且又多合并贫血,故对失血耐力明显降低,在动脉泵速200~300 ml/min条件下。一旦发生VND的大出血,患者极可能毫无反应,而在1~2 min内就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本组病例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透析单位应加强对静脉针脱出的危险性的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其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防患未然。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警惕心,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护士应急预案的考核,以保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护士能熟练应对。护理人员应该明确知道不应依靠机器报警来判断静脉针脱出,而必须对VND制定有效的预防与监视措施。
参考文献
[1] Sandroni S.Catastrophic hemorrhage from venous needledislodgement during hemodialysis:continued risk of avoidabledeath and progress toward a resolution[J]. U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8,15(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