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幼儿园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成因;中国内地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06-05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多,各地的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一直很严重,导致各地的学前教育改革遇到了诸多困难。困难之一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并且流失率和流动率双高。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又很难稳定师资队伍。在分析了香港特区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1〕后,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内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探寻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一、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
1.总体工资待遇偏低
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简称ILO)于今年2月在瑞士日内瓦就此问题特别召开了全球论坛,发表了题为《Right beginning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ducators》〔2〕的报告,希望各成员国政府能采取措施,切实改善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3〕
在我国内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一度并不存在偏低问题。这是因为在学前教育未被排除在基础教育体系之外前,幼儿园教师享有与小学教师基本相同的工资待遇。然而,自从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学前教育发展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后,〔4〕就逐渐出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且日益严重了。
为了解内地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状况,我们于2012年8月在香港大学使用Google Hong Kong 搜索引擎在国际互联网进行资料搜索。在输入“幼师”“工资”“问题”三个关键词后,电脑搜寻出1040000 项相关结果。根据其相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我们查阅了排在前200位的网页,获得了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当前内地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为300~3000元不等。最低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已经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也往往比同一地区小学教师的工资差一大截。可见,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相当严重和普遍。现摘录相关资料如下。
(1)《人民日报》在2010年6月28日的专题报道《幼儿园为什么缺老师?专家建议提高幼师待遇》中提到,“江西省九江市县(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一般为600~800元,个别规模大的民办幼儿园可以达到1500元,保育员平均月工资为400~500元,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没有落实”。
(2)2010年7月19日《深圳商报》题为《民办幼师工资和保姆差不多》的文章报道,“2010年,深圳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低的甚至只有1200元,比保姆的工资还要低”。
(3)2011年9月24日《扬子晚报》题为《广东部分幼师月薪最低750,公办幼儿园仍无编制》的专题报道提到,“在佛山,幼儿园教师工资不仅远远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差距也比较大。工资高的有3000 元左右,大多数为1000~1500元,最低的只有 750元,还达不到佛山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1100元/月)”。
2.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收入差异大
目前内地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巨大差异。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对该市284所幼儿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62%的幼儿园教师月薪在901~2000元之间,而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差距甚至达4000元之多。〔5〕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小学教师相同,与同级公务员持平,月工资为3000~5000元,并享有完善的社保、医保以及公积金待遇。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为1500~1600元,除去相关保险后只有1000元左右。同在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却相差这么多,导致民办幼儿园很难招聘到教师,更别说招聘到优秀教师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也就无从谈起。此外,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很多民办幼儿园经营者为了赚取尽可能大的利润,拒绝为教师购买医保和社保,更不可能为教师缴存住房公积金,以致进一步拉大了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差距。
面对如此工资待遇,许多民办幼儿园教师选择了转行。据报道,深圳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动率和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流动率有时高达40%。〔6〕而据《江淮晨报》2011年8月17日报道,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年跳槽率接近50%。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太低,福利太差,很难养家糊口。
3.在编、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异大
教师编制关系着教师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切身利益。在编幼儿园教师有国家编制,由财政拨付工资,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因为没有教师编制,其薪酬只能由幼儿园负担。在编和非在编幼儿园教师虽然在同一所幼儿园从事相同的工作, 但在工资待遇方面常有天壤之别,同工不同酬问题十分严重。〔7〕例如,在广东省,在编、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收入差距可达4万元之多。
除了工资收入外,在编、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在缴纳相关保险和退休金发放等方面的差别也很大。在编教师的保险缴纳制度比较完善,而有些非在编教师虽然享有医保、社保,但因为其工资基数低,所以缴纳保险的金额与在编教师差距很大。至于住房公积金问题,更是差异巨大。以青岛市为例。2012年2月28日《青岛日报》的专题报道《青岛幼儿园教师9成非公办身份,月薪数百无公积金》中提到,青岛市有1.7万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没有住房公积金,无法享受公积金带来的贷款买房优惠利率。更令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寒心的是,在编和非在编幼儿园教师退休后的待遇也相差甚远。由于身份不同,青岛市在编幼儿园教师退休后每月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退休金,而非在编教师只能拿到千余元。对于目前已经40岁左右的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因为年龄原因,缴纳社会保险的时间较短,退休后的收入更加不容乐观。
如果将工资、保险和退休金等合在一起考虑,那么在编和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有5倍之巨,待遇不公平问题十分严重。
4.城乡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异大
必须承认,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城乡差距一直相当大。这种差距反映在幼儿园质量、收费水平、师资水平、课程质量以及教师待遇等各个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待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往往更低,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流失率极高。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永州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最高只有600元,最低300元左右,平均月收入不足500元,而2006年永州市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已经是420元了。可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8〕即使在相对富裕的广东珠三角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的还很普遍,远低于同区域工人的月收入,接近甚至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却很大,基本权益又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量流失。
上述四大问题导致了内地幼儿园教师队伍出现“五多五少”:一是非在编教师多,在编教师少。二是低学历教师多,高学历教师少。三是无职称教师多,有职称教师少。四是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多,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少。五是流失的教师多,转入的教师少。刘霞2009年对广州市1598所幼儿园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五多五少”确实存在。〔9〕可见,制定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二、导致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有制度建设缺失,还有政府投入不到位等。
1.法规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10〕然而,1995 年10 月6 日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却将幼儿园教师限定为“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幼儿园的教师”,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抛给各级地方政府处理,在制度和法规上留下很大的弹性,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和待遇不明,缺乏相关保障。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还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助标准……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然而,这里并没明确“教师”是否包括幼儿园教师。〔11〕即使包括幼儿园教师,恐怕也只包括那些公办幼儿园里的在编教师。对于那些没有编制的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以及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教育规划纲要》仍旧语焉不详。
2.编制困局
2001年,为了节省政府开支,裁减编制,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这一意见将幼儿园教师排除在编制标准之外,导致全国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长时间停留在1990年的水平。这一政策导致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只出不进、只减不增”。一加一减之下,我国内地幼儿园教师队伍逐渐演变成民办、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占主体的格局。刘霞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广州在编幼儿园教师不到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0%,仅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40%,而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没有编制,每年市里提供的新增编制微乎其微。〔12〕因此,除了极少数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外,其他绝大多数在职幼儿园教师都面临身份不明的尴尬。
3.制度缺失
《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教师职务核准制度。完备的制度建设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却未能得到切实执行, 导致许多不合格人员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而教师登记注册制度和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迟迟未能建立,导致幼儿园教师缺乏独立的职称评定体系,在各方面制约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了“幼儿园各级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条例,自行拟定”,但实际上各地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普遍被纳入小学教师的职称系列,并参照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专业要求及标准执行。这一制度设计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导致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愈加狭窄,进而压缩了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和兑现的政策空间。〔13〕据2012年5月31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公布的《顺德区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顺德区幼儿园教师离职人数为717人,流失率达15%,其中未领取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离职教师总数的60.45%,未评职称的教师占离职教师总数的67.44%。可见,制度的缺失无疑会加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失。
4.工资标准缺失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切实落实《教师法》的这些规定,既没有妥善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和编制问题,也没有专门制定幼儿园教师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标准,导致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出现各种问题。《顺德区学前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自从学前教育市场化改革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日益模糊。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标准、聘任退休、业务培训等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导致幼儿园教师很难享受到教师应有的权利,与同样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形成鲜明反差。
5.政府投入不到位
在过去10年中,内地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0.03%~0.05%之间。可以说,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不到位的。因为没有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应有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导致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严重落后于大、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政府的财政支持,许多幼儿园不得不依靠市场走自负盈亏的道路。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财政补贴,私人办学者为了及时收回投资成本,很可能会压低教职工工资,提高学费标准。
6.缺少针对农村幼教发展的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格局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学前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也会不同,导致内地学前教育出现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国内地的幼教政策很多都是依据城市发展情况制定的,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考虑不足,也很少出台专门针对农村幼教发展的政策。缺少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近20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更是得不到有效解决。有鉴于此,《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011年9月5日,刘延东同志在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开展巡回指导等方式,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网络,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这些专门针对农村幼教发展问题的政策反映了中央支持农村幼教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然,具体的贯彻落实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严格来讲,内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前些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够重视。在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当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倍努力,认真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编制、待遇、职称、培训以及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智慧、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还需要各级财政切实加大投入。令人欣慰的是,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地政府相继行动起来,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如为公办幼儿园配齐教师编制,支持非公办幼儿园实行聘用制,建立省级幼儿园教师专业认证制度,制定省级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和执行保障措施,重点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问题等。我们期待,这些政策能够切实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内地幼教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香港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62(10):1-4.
〔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Final report: Global dialogue forum on conditions of personnel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R〕.Geneva:The Global Dialogue Forum on Conditions of Personnel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2012.
〔3〕周欣.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全球对话论坛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9(9):50-53.
〔4〕李辉.我国幼儿园适应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J〕.幼儿教育,1994,(1):32-33.
〔5〕〔9〕〔10〕〔12〕〔13〕刘霞.《教育规划纲要》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基于广州市的现状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01/502(1/2):16-22.
〔6〕徐必如.最低工资标准难以稳定幼师队伍〔N〕.南方都市报,2010-11-26.
〔7〕易凌云.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师,2009,(7):41-44.
〔8〕骆正军,张伟.突破“瓶颈”天地宽:永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
〔11〕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93(11):18-20.
Chinese Kindergarten Teachers’ Salari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Li Hui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近几年来,重庆妇女事业伴随着重庆全面快速发展而同步发展,重庆妇女理论研究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密切关注全市妇女及妇女事业发展中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整合妇女研究的各方资源与力量,开展了多层次、跨学科的妇女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妇女理论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主动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推动我市妇女发展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应有贡献
(一)围绕妇女发展开展研究,实现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妇女理论研究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和先导,妇女工作的发展推动妇女理论的进步。按照妇女理论研究为妇女工作实践服务的原则,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以促进男女平等、构建社会和谐发展为基本点,紧紧抓住妇女及妇女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其中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全国、市领导的批示,较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依据
农村妇女现状调查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2006年4-6月,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对农村妇女生产技能状况、现实生活情况、婚姻家庭关系、参与村委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建立了重庆市农村妇女现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调研报告《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得到全国妇联和市领导的肯定,并被重庆市政府研究室编印的《决策参考》采用,课题的3个子报告分别在国家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引起了积极反响。
农民工婚姻状况调查为新时期和谐农家建设提供依据。2006年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以农民工为主体进行深入调查,完成了《关于重庆市以及农民工离婚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的报告》。《报告》得到全国妇联黄晴宜书记、市长王鸿举和时任市委副书记邢元敏的肯定和批示,部分内容以《内参》形式上报国务院,为重庆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农村留守女性遭受犯情况调查成为保护妇女权益、完善农村综合治理制度的先驱。在几年的农村工作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受犯的问题日益显现,及时联合重庆市女检察官协会开展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女性遭受犯情况的专题调研,经过为时近1年的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我市农村女性遭受犯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2008年形成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女性遭受犯情况的调查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肯定和重要批示,市政府相关部门就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正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女干部参政情况调查为培养使用女干部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抓住重庆市各级党政部门干部大换届之机,2006年我们开展了全市处级女领导干部实际配备情况的调查研究,其调研数据为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庆市女干部人才库作出了积极贡献,翔实的《重庆市妇女参政情况分析及建议》调查报告,为大换届中使用配备女干部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现实依据,得到了市委及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为建立重庆市女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点,多次组织专家、实践工作者开展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专项调研,积极研究了我市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教育监护、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2005年,《农村留守孩子情感缺实心理矫正的长效机制》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两篇论文参加“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2007年,《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成长状况的调研报告》和《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其中《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委的全文转发。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为研究制定女大学生就业制度提供参考。针对女大学就业难的现实,积极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女童就学与女大学生就业论坛”,收到来自各理事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的论文及调研报告30多篇,其中20多篇高质量的文章从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市场需求、就业保障、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并为重庆市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几年来,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结合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确定年度研究主题,于每年年初下发涉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主流化、妇女发展的六个优先领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的课题指南,积极引导广大会员、单位会员和各级妇联开展妇女理论研究和调研,主动积极地服务于妇女、妇女事业及妇女工作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共收到来自会员、理事、会员单位和基层妇联组织的相关论文和调研报告200余篇,推荐到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
(二)整合理论研究资源与力量,实现理论研究的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妇女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我市妇女理论研究依托研究会这一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拓展妇女理论研究的领域,开展多层次、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较好地形成了妇女研究的合力,提升了全市妇女研究的水平和理论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依托大专院校和社科单位开展妇女理论研究。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以设在各大专院校的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为重心,联合社会研究力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发展的阶段性和战略性的理论研究,包括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妇女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留守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国家、市级学术刊物上发展了相关的理论文章,在国家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受到好评。
二是广泛发动研究会理事、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具体参与重点课题及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来自我市40个区县(自治县)的85个部门单位中富有妇女工作实践知识和经验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研究力量,开展妇女现实问题研究。2007年联合重庆市女检察官协会从库区和谐家庭建设、农村留守妇女受害问题、妇女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形成多篇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调研报告,有3篇文章编入《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暨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得到全国妇女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重庆市各派妇委会针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活动,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其中民革重庆市委妇工委撰写的调研报告还代表重庆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三是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在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将妇女理论研究融入妇女工作实践。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根据各区县(自治县)妇女问题的重点、难点和各地妇女工作特点,统筹指导全市妇联系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先后在黔江等5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美德调研活动、在江津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专项调查、在渝中区和沙坪坝区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在渝西片区开展了农村剩余女劳动力有序转移途径与对策研究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及方法调研、在主城区开展了城市社区家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和妇女就业与创业问题调研、在重庆市政府幼儿园和重庆市景德幼儿园等6个单位开展了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调研和分析,以及进行了“妇联组织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作用”、“妇联组织如何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妇女参政议政状况”等问题的调研,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增强了我市妇女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是开展各级学术研究活动,提升研究水平。2006年与重庆市委党校、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平等和谐发展”系列论坛活动,其中“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女童及女大学生就业”、“女性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与新农村建设”论坛,共收到论文近100篇,其中12篇论文被推荐并入选全国妇联妇研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年会论文汇编,另有多篇论文在《重庆发展》等市级以上公开发表刊物上刊登。成功承办全国妇联在渝召开的全国省市妇联主席关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作用”的片区研讨会,得到全国妇联的肯定。协助全国妇联妇研所在渝召开“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构建中国妇女教育体系研讨会”,与重庆工商大学联合推荐的27篇论文全部获奖。通过广泛组织和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活跃了我市妇女研究工作,推进妇女理论研究创新。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研究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长期以来狠抓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学会的职能作用,增强了研究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会员队伍稳步发展,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目前,全市各区县都设立了妇女理论研究机构,大部分在渝高校、党校成立了妇女研究中心,社科院和部分党政部门也加入到妇女理论研究行列中来,一大批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专业人才被吸收为会员,逐步形成了由妇女理论研究会牵头,以妇女工作者、高等院校、社科系统、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为研究骨干,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的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新格局。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按照《章程》开展工作,探索建立管理制度,积极为会员提供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及时为会员提供学术信息,组织会员申报全国、市级学术研究课题项目,为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其中《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的对策研究》课题被重庆市科委列为2006年社会科学软课题,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根据这一课题写出了1个主报告和3个子报告,在市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二是建立片区理论研讨会制度。到目前为止设立了主城区和渝西片区两个理论研讨片区,每年召开一次片区研讨会,为基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受到了基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欢迎。三是完善评选表彰制度。从2005年起,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妇女理论研究工作的考评机制和奖励办法,把妇女理论研究工作纳入重庆市妇联对各区县(自治县)妇联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创新工作加分范围,并定期在全市范围开展年度优秀调研报告和论文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妇女理论研究工作热情。
几年来,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推进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会员的辛勤努力、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代表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向各位会员和参与、支持妇女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工作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是重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推进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妇女事业创新发展,妇女理论研究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全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总书记对重庆做出的“314”总体部署,深入研究我市妇女及妇女事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主动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和全市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实践,努力开创我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贯彻落实*精神,促进妇女理论创新
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精神武装全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头脑,用*精神指导全市妇女理论研究工作,是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以及广大会员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要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妇女理论研究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女理论研究工作的认识,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指导妇女理论研究,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研究妇女问题,把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我市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作为妇女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抓住妇女在参与、生存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国情、市情和妇女的需要出发,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探索规律,积极推进妇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更好地为妇女发展,为建设新重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妇女运动和妇女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重庆新一轮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结合我市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实际,有重点地开展妇女理论研究。
要加强妇女基本理论的研究。妇女基本理论研究是对妇女现实问题、妇女发展实践进行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理论概括、理论升华,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各位会员、团体会员和各地妇联组织要重视妇女基本理论研究,从我市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进行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参与发展,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以及妇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为妇女发展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要加强妇女问题对策研究。我们要抓住现实生活中妇女生存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侵害妇女权益、影响男女平等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在重庆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314”总体部署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妇女和妇女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要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市进城务工妇女、农村留守妇女的权益维护问题、和谐社会创建与婚姻家庭和谐问题、城市妇女就业与创业问题、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等现实性问题的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妇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促进妇女现实问题解决,使妇女研究在推动妇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加强妇女工作的研究。当前,实现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重庆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跟上加快发展步伐,在参与加快发展中实现妇女工作的新跨越,是妇女工作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我们要结合重庆和重庆妇女工作的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将妇女理论研究纳入妇女工作实践,增强妇女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实践性。各位会员、团体会员和特别是各地妇联组织要围绕“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展调研,适时我们将以“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妇联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围绕这个课题开展研讨,收集汇总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妇联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发展妇女理论研究队伍。目前,我市参与妇女研究的范围已从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和妇联系统扩展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热情关心和积极参与研究。但妇女理论研究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口学、法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需要动员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广泛地吸纳党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拓展党政部门的同志参加妇女理论研究,以便推动研究成果进入决策,有效地促进妇女问题的解决。要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在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及时研究妇女群众的重大难点问题。要不断调整充实联络员队伍,在市妇联机关业务部室、市直妇工委、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职能部门、女职工集中的行业等设联络员代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要通过学术活动吸引人才,通过加强培训培养人才,通过评奖评优激励人才,把热心妇女理论研究的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不断壮大妇女理论研究队伍。为更好地整合研究力量,各区县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健全妇女理论研究队伍,并充分发挥好作用。我们还要积极发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社科部门建立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以推动妇女理论发展。
为了研究分析新形势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幼儿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市教育局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市政府徐恒菊副市长、市教育局常逢生局长分别召集相关同志座谈了解,市教育局有关职能处室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同时发动广大幼教干部和一线园长提交调研报告。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当前我市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现状,并初步形成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考虑到农村幼教工作长期以来积欠的问题较多,短期内难以全部解决,市政府、市教育局决定暂不召开高规格、综合性的农村幼教工作会议,而是根据轻重缓急,按部就班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难题进行各个击破,最终实现幼教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次幼教工作研讨会,也是基于这一考虑召开的。下面我想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全省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今年6月26日至27日,省教育厅在扬州江都市召开全省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会议。全省13个大市教育局分管幼教工作的的副局长、基(幼)教处长、幼教干部,苏中、苏北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苏南部分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计150余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和基教处、师资处、人事处、规划处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回顾总结近几年来全省幼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全面部署今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工作,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会议时间一天,26日下午与会代表首先听取了江都市教育局的经验介绍,接着参观了江都市(邵伯镇)农村幼儿教育的现场。27日上午进行经验交流,无锡市、连云港市和扬中、海安、姜堰等县(市)作了发言,会议结束前,省教育厅周厅长作了讲话。会上还下发了省厅此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
会议认为,“十五”期间全省幼教事业规模得到了发展,优质资源得到了扩大,幼儿园布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社会力量办园得到了加强,队伍素质得到优化,外来人员子女入园问题得到了关注,苏南地区还开始关注和推进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争取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这是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保证;二是坚持了分区规划、分类指导,这是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快了机制创新、强化了制度建设,这是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会议指出,当前幼儿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还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和发展不全面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偏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幼教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地方村办园(班)布点仍然过于分散,规模较小,办园(班)条件简陋,办园经费严重不足,保教质量低下;个别民办幼儿园在招生、保教、收费、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
会议要求,到2010年,全省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学前特殊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每个县(市、区)都要有一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50%的乡镇(街道)中心园达到市一类园的标准,所有村办园(班)达到合格园建设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逐年提高专科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比例,幼儿园园长、教师全部持证上岗;所有省示范园和一类园都要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试验。在具体措施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二是要抓住农村幼儿园规划、办好乡镇中心园、重视村办园(班)的建设、利用社会资源举办幼儿园等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三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幼教队伍;四是要切实提高保教质量;五是要从落实经费、强化责任、加强协调和督查等方面切实加强对农村幼教工作的领导。
二、关于我市幼儿教育工作的回顾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改革与发展总揽全局,坚持硬件投入和软件管理并举,使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事业规模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城乡共有幼儿园1009所,在园幼儿13.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79.46%,与“十五”初期相比,增长7个百分点。东台、大丰、盐都等地城乡幼儿园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到位,绝大部分村办幼儿园实现了按大、中、小三个班进行分班教学,在园幼儿均达百人左右,这些地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经基本达到或超过了90%。盐都区还因此被省教育厅表彰为首批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与此同时,射阳、建湖、亭湖、滨海等地注意调动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积极性,坚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这些地区的县城幼儿园中,民办园或单位办附属园占90%以上。民间资金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幼儿入园率,也改善了各类幼儿园的办园状况,为幼儿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龙头、集体办园为骨干,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儿教育格局。
二是办园条件逐步改善。近几年,各地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助、幼儿园自筹等多种渠道,努力增加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园条件。目前,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内部装备水平均有新的提高,一大批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已经达到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园33所,一类幼儿园159所,在一类以上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幼儿人数达5.5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40.2%。办园条件的改善,为高质量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队伍素质得到优化。“十五”以来,我市一直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通过学历进修与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我们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前教育大专、本科自学考试及各类培训,提高了广大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全市5766名专任教师中,公办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77%,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39.2%,未达大专学历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多在进修大专学历。在抓学历提高的同时,全市各地还非常重视抓教师的师德建设和综合技能的提高工作。2004年上半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幼儿教师上岗考核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幼儿园登记注册换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所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必须持证上岗。各地认真贯彻《通知》要求,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强了广大幼儿教师勤业爱幼的责任感,提高了她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一大批骨干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一些地方幼儿园还通过向社会招聘有专业特长的教师的办法,满足了幼儿园对多种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市幼教现有在职特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后备人员7名,学科带头人36名,教学能手189名,一个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群体正在形成。
四是教改研究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各地以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以实施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保教工作研究,促进保教水平和办园质量的提高。市和各县(市、区)多次举办骨干教师培训和竞赛,以及现场观摩活动,帮助广大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一日活动安排,强化卫生保健工作。通过努力,我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治园”、“科研兴园”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推进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为幼儿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事业规模的增长与基础教育总体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我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连续几年均达100%,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05年达86.12%,今年预计可达90%;到2005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实现“双高两基”,部分乡镇已申报教育现代化乡镇评估,而同属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事业规模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有两个县城乡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仅有50%多,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幼儿入园率偏低。此外,全市“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为数也很少。这不仅与人民群众对于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也与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改制”乡镇中心园的发展与“中心园”的地位和职责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将乡镇中心园改制后所得经费主要用于填补乡镇财政缺口,很少用于教育,更没有用于幼儿教育,有的还作出了诸如“施教权”等一些违规承诺,导致乡镇中心园投入不足,应当承担的示范辐射职能大大削弱,还引发了许多矛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三是村办幼儿园(班)发展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村办园(班)布点过于分散,规模较小,但撤并十分困难,致使相当数量的村办园(班)条件简陋,办园经费严重不足,日常保教难以为继,保教质量低下。四是民办幼儿园办园总体状况与依法规范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个别民办幼儿园在招生、保教、收费、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教育等相关部门尽管多次进行联合整治,但仍然缺乏长效的管理和整治手段。五是队伍素质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中心园改制造成部分公办教师调离到小学任教,而大部分在职教师为幼师职高班毕业的临时聘用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加上部分改制园和民办园靠压缩人员、增加班额等方式追求办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致使幼儿园教师总体数量不足,而且素质较差、情绪不稳定。一些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农村幼儿园工作,直接影响了职中幼师班的招生办班。对此,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加强投入,深化改革,努力推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
三、关于“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幼儿园、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以规范办园行为为前提,以大力发展事业规模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规模为重点,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办园责任为关键,着力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和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规范化水平,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继续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为主体、以社区办园为基础、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90%以上,第一、二、三板块所有县(市、区)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分别达到95%、90%、87%以上,学前特殊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率也要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08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市、区)要基本完成农村成型园建设,所有村办(成型)园均要达到县级二类园标准;第一、二板块各县(市、区)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含已改制的)均要达市一类幼儿园标准,第三板块各县(市、区)要有80%的乡镇中心园(含已改制的)达到市一类幼儿园标准,同时全市要创建省、市示范性幼儿园20所以上。积极举办亲子园,在此基础上建成一定数量的0-6岁示范性托幼中心。提供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保教咨询服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全市所有幼儿园园长、教师全部持证上岗。
四、关于当前需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稳步提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且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作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和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三个核心指标之一,体现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关怀和重视,标志着幼儿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幼儿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而农村幼儿教育又是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提高。只有不断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实现与其他各块教育的和谐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市教育的均衡、优质和协调发展。可以说,加快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已成为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把提升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水平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下大力气加快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使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保持均衡协调。每学年要分秋学期和春学期两次统计当地每个乡镇常驻幼儿人口底数和在园幼儿数,及时准确把握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变化情况。要将动员幼儿入园情况与各地村小、村办园(班)教师工资待遇挂钩,促使各地像动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入学工作那样,重视提高幼儿入园率,推动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教育局将从今年起就各地幼儿园招生下达指导性计划,并严格考核招生计划落实情况。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统计数据不准,许多同志包括在座的部分幼教干部也因数据不实鸣冤叫屈。对此,要通过普遍推行园籍管理制度来强化统计工作,确保准确监控。
(二)抓紧制定农村幼儿园发展规划
各县(市、区)教育局作为县(市、区)政府的教育主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管意识,积极会同乡镇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遵循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幼儿家长接送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分乡镇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农村幼儿园在规划和建设时,按服务人口5000-8000人左右设一所园的标准进行,形成一个乡镇(街道)建有一个中心园,下设若干个成型园的农村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农村幼儿园发展规划确定后,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凡规划所在地已经举办幼儿园的,不再批准新建幼儿园。对不在总体规划之内,又存在布点过散、规模偏小、条件简陋、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的幼儿园,要根据相关规定,依法进行整顿和规范。确有办园积极性的,可动员申请办园者到需要的地方举办幼儿园。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新增多少幼儿园布点,而是要扩大现有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大力提高入园率,并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因此,每一所幼儿园特别是新办的幼儿园一定要有较高水准的规划,有自己的发展思路与特色,一次设计到位,逐步实施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拥有生存的空间,不被竞争所淘汰。因此,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会同乡镇科学制订幼儿园发展规划,并本着对社会、对办园主体双重负责的态度,当好参谋,把好关口。当前各地工作中一些瓜强烈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幼儿园布点不明确、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这项工作必须及早抓好。
(三)努力规范幼教办园秩序
第一,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符合当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幼儿园布局规划、确保安全、符合《江苏省幼儿园设置基本条件》的新申办的民办幼儿园,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及时规范办理办学许可证并予以登记注册。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筹设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筹举办设幼儿园和托儿所;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我市目前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的民办幼儿园,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布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引导他们争取办成规模园。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民宅和旧厂房办园的,要引导和支持他们尽快新建标准化的园舍,扩大办园规模,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效益。第二,维护幼儿正当权益和正常的幼教秩序。对基本符合办园条件但目前尚无任何办园手续的幼儿园,必须在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补办审批和登记手续;对无办园(所)许可证,且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又擅自以幼儿教育机构名义招生的,要坚决予以取缔。第三,处理好乡镇中心园改制存在的问题。对于已经出售或租赁承包时间较长且改制时作出不符合现行法规承诺的部分乡镇中心园,各地要敦促乡镇政府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尽快解决这些幼儿园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施教权”等遗留问题,消除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对于暂不能收回的,一方面要引导其规范办园,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分步实施的回收方案。第四,实施对村办园(班)的有效管理。现有的村办幼儿园(班),要继续抓紧做好重新换发登记注册证书的工作。07年底,凡不符合办园条件,无登记注册证书的村办幼儿园(班)一律停止招生。各县(市、区)继续实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年审制,年审不合格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第五,加强对市区和各县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房地产开发商筹建好小区幼儿园之后,主动介入并负责管理幼儿园,保证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
(四)切实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督查
第一要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督查。幼儿园举办者和园长要进一步学习幼教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依法治园的意识,并按规定任职资格和编制标准配齐领导班子和教师。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幼儿园工作纪律,规范日常工作各项环节,建立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禁止在幼儿园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实验与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杜绝“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的渗透。禁止以小学学前班的形式取代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保证幼儿园班额符合规定,让每个幼儿接受平等的教育。第二要强化卫生保健工作的督查。进一步明确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并认真落实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做到保教并重。第三要落实安全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幼儿园的师生安全是办园的第一位工作。广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忧患意识,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确保幼儿园安全工作措施的到位。要重点抓好用房、饮食、活动、交通等四方面的安全工作。在用房安全方面,严禁在危房、破旧房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园舍内办园,严禁将幼儿园设置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在饮食安全方面,要切实加强幼儿食品管理,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和加工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食堂要有证经营,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在活动安全方面,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在园幼儿的安全观念和自我防护能力;其次要加强活动场地、器械和设备的安全检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强活动的组织,教师要自始至终在现场管理,不做危险游戏。在交通安全方面,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幼儿接送车辆管理。幼儿园原则上实行就近招生,一般不应用车接送幼儿入园,严禁使用非客车辆以及车况不良车辆接送幼儿,接送幼儿的车辆必须经公安交警和运管部门批准,并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方可接送,同时必须定期检测,保持车辆状况良好。此外,要规范幼儿接送交接手续,使用好幼儿接送卡,避免接送程序脱节,导致幼儿失管现象的发生。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要针对幼儿属于弱势群体这一特殊情况,未雨绸缪,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并认真演练,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五)加快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水平
一是要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要以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切实加强对《纲要》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再学习、再领会、再消化,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纲要》的基本理念,把握《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环境、评价等提出的要求,逐步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质量观和幼儿发展观。在领会、把握《纲要》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研究氛围,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各级各类幼儿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从不同起点、通过不同途径向《纲要》的要求靠近,把贯彻《纲要》的过程变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变成探索开放办园、与社区和家庭重构幼教体系的过程,变成改革管理、创造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变成为幼儿创造真正能有意义地度过愉快童年的乐园的过程,以不同方法、不同创意促进本地幼儿教育的发展,实现《纲要》的目标。
二是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各幼儿园要把精力放在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开发上,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知识的灌输上。要继续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研究和探索,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和谐发展。要继续抓好领域教学研究,使教师明确各领域目标,熟悉各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把握指导要点,在教学中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各领域的互相渗透。要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效果。要通过集体备课、主题讨论、园本培训、远程教育课程收视、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幼儿教育新课程的能力。要根据幼儿实际,大力开展问题研究、课(案)例和课题研究等。要建立家长联系制度,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并正常开展活动,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要建立健全县(市、区)幼教学科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幼教教科研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开发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这次会议上开展的环境创设工作研究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的。
三是要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搞好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社区的支持。各地要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不断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要引导家长到幼儿园参与活动,使家长在与幼儿的共同活动中激发学习育儿知识和改进家教方法的主动性,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点从读写算转变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身心发展上来。
五、关于对幼教干部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座的同志是教育行政部门专兼职幼教管理干部。这里,我想结合同志们的工作实际简单谈一些建议:
一是要加强学习研究。平时一定要挤出时间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把幼儿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留心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掌握管理和指导工作的发言权,目前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中有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努力提出解决办法,否则,势必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持续下滑的局面。作为幼教管理干部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二是要善于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不失时机地宣传幼儿教育工作。既要宣传其意义和成绩,也要宣传其经验和问题;既要宣传外地区外单位的先进经验,也要宣传本地区本单位的成功做法;既要宣传困难,也要宣传建议;既要宣传必须花钱才能解决的事情,也要宣传不必花钱就可办到的事情;既要宣传群众,也要宣传领导。总之,要通过宣传,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广泛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教育思想观念取得新突破。按照市委部署,广泛宣传学习,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动员会165场次,专题座谈会1326场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56场次。深入调研,市教育局领导围绕市委教育民生调研课题,开展6个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全市教育系统共形成调研报告630份。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4期教育思想大解放论坛。通过学习宣传、讨论调研、决策部署三个阶段扎实有序的工作,教育系统思想大解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教育管理与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三项教育经费”专户管理,开创全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规范管理的先河;推行市辖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竞争性招标,对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率做出了新探索。
(二)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年全市新建校舍1112幢48万平方米,维修828幢30万平方米,拆除1775幢52万平方米,至今年1月基本达到省提出危房拆除100%、维修完成100%、新建项目主体封顶100%的要求,成为通过省危改验收的7个地级市之一。为使新建项目尽快竣工交付使用,防止出现烂尾工程,今年采取奖励措施,继续加大力度,抓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到8月底,所有新建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顺利通过省专项审计。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取得历史性改善。
(三)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从*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我市135万多名学生免缴杂费、课本费,全年直接减轻群众负担5.56亿元。义务教育迈进真正意义的免费教育新时代,跨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组织学生入学的责任,建立防流控辍考核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校长“三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考核,加强防流控辍工作。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全市有小学2155所,在校生927381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91%,毛入学率113.99%,毕业生升学率96.82%。初中268所,在校生473776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7.60%,毛入学率109.49%,毕业生升学率为94.19%。
(四)扎实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新跨越。为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市财政*—2011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高中阶段学位建设,每年从市级教育费附加中安排60%的资金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立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支持新建重点项目28个,新建校舍面积8.23万平方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万多个。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取得新进展,吴川一中、遂溪一中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认验收,坡头区一中通过初期评估。*市四中、徐闻中学通过省教学水平评估。目前我市有4所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确认验收,1所学校通过初期验收,11所学校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支持湛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市二中与中英文学校等民办学校联合办学,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制定《*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教育学院与*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并重组,创办*市社区大学,完成*市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工作,建立了中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高中阶段招生奖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完成普通高中招生59993人,增长27.5%;中职招生37944人,增长53%;技工招生12338人,增长13.4%;外送生13561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受到省教育厅的表扬。
(五)重视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取得新发展。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科学楼一幢,增加高中层次教育,使其发展成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集听障、视障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34个班456人,居全省特殊教育学校第三位。做好“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全市““三残”儿童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为92.93%、初中为92.9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全市幼儿园691所,在园幼儿154961人,3—6周岁学龄幼儿入园率为66.03%。
(六)实施“新装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理化生实验室124间并通过了省的检查验收,补充了一批新课程实验仪器。全市现有计算机室742间,计算机40060台,高中生机比为12:1,初中生机比为36:1。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1122所中小学实现联网,举办了3期网络安全培训,培训132人。做好教育信息网的维护与应用,保证高考、中考网上报名、填报志愿等网络通畅。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建站总量名列全省第一,建立了一批特色学科网站。市教育局和4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年广东省首届小学生电脑英文作品比赛,共有15件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10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按新的编制标准完成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完成高中教师资格认定2952人;表彰了200多名市级优秀教师、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265名优秀班主任;评定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176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787人。协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工作,7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举办了全市校本研修展示活动,开展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教师职务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项培训,170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远程非学历学科培训。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代课教师调查摸底和首次“代转公”招录报名工作,解决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进展顺利。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达到99.6%、97.35%、88.35%。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12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25人;参加广东省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湛师附中张妙龄、霞山职中李茸分别获得中学组、中职组综合一等奖。
(八)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扎实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800多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C证培训,5万多高中学生到市德育基地参加军训。继续开展创“双优”学校活动,新评市级双优学校10所,复查35所,验收班级自治示范学校1所,举办“奥运精神伴我成长”、“朝阳读书活动”,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活动,创建“书香校园”,11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表彰了2000多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以庆祝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利用走进形势教育大课堂,让学生感受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学校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31足体育活动和校园集体舞推广活动。成功举办市第*、十八届中学生协作杯田径运动会。参加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金牌总数排全省第七名、团体总分排全省第九名。参加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市二中勇夺金牌6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和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市特殊学校盲人足球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盲人足球比赛夺得冠军。参加省第三届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7名,二、三等奖各8名,获奖总数排全省第二名。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先后开展3次大检查,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抓好教师新课程培训,组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完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考试,规范中考命题与评卷工作,维护中考公平公正。强化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抽考与分析。加强校本教研,各学科教研员送教下乡,上好示范研讨课。继续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学校做好迎接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抓好高考备考调研与指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续5年创出新高。*年全市高考上线总人数排全省第三,本科上线人数14595人,增长16%,本科上线人数增量占全省1/6;选考科类状元占全省1/3;美术类考生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6,体育类上本科人数占全省1/5;被清华大学录取人数占全省近1/6。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一等奖学290人、二等奖647人、三等奖818人。
(九)加强教育督导和法制工作,依法治教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对各县(市、区)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教师队伍建设、事业发展等专项督导考核,督促县级政府落实基础教育发展责任。开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验收确认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570所,占27%。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创等级工作,评上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学校2所,复评省、市一级普通高中5所。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1万多人。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一中、*市二中、坡头区一中、*市第*小获得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开展教育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市教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全市组织检查学校收费2000多所,清理违规收费项目5个,清理违规收费9万多元,通报或曝光有偿补课等案件12宗,处理相关责任人15人。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教育行业风气明显好转。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加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推进“阳光招生”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创新廉政歌曲合唱比赛暨廉政主题文艺晚会。确定*市二中等3所学校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校。受理教育306件,查处违法违纪人员22人。完成4期“行风热线”上线,解答群众疑问133个。继续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教育学院等8所学校被评为*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满意单位。从严治考,加强高考、中考考场建设,规范考场管理和考务工作,实现平安考试。顺利完成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共17万多考生的考务工作。树立人本思想,推进中考改革,将普通话、英语口语考场设到镇一级学校,缩短考试时间,降低命题难度,方便考生,减轻学生负担。增强服务意识,在考生报名、考试、填报志愿等环节,通过媒体访谈、作辅导讲座等形式,为考生提供热心服务、优质服务。心系地震灾区,全市教育系统为灾区捐款1431万多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保障不力,教育债务沉重。*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23.17亿元,占GDP比例为2.65%,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现有教育经费政策也不落实,部分县(市、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没有达到“三个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未能及时安排使用,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和农村税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的政策还没完全落实。加上教育历史欠债24亿元。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经过危房改造后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教学仪器等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足,达标率低;城镇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初中平均班额高达69人。初中辍学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防流控辍”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学校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三)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未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全市教师空编13353名,仍有代课教师5533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教师职务聘任、医疗、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待遇未能很好落实。全市有18100多名已评上职称的教师未得到聘任,其中高级360名、中级12280名、初级5500名。
2017乡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 党的十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并首次将城镇化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推进衡阳城镇化发展,十二届省人大代表石鼓区小组一行深入石鼓区角山乡,就角山乡小城镇发展这一命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乡(街道)干部、居民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角山乡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石鼓区及角山乡基本情况
石鼓区现辖2个乡、7个街道(其中金源街道属松木工业园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9万人。作为石鼓区两个乡之一的角山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北部,东接松木、黄沙湾,南依蒸水,西连蒸湘区呆鹰岭镇,北靠衡阳县潮江乡,现辖杨岭、茅茶亭、旭东、三星、五星、角山、杨泗、云山、莲花、银杯等10个行政村,总面积约3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
二、角山乡小城镇建设现状
近年来,石鼓区按照“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和“一轴两翼”的区域发展思路,十分重视角山片区的开发建设。在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七大功能分区”(蒸水以南传统商贸区、蒸水北岸特色商业区、合江套新兴商业中心区、蔡伦大道沿线新型服务业区、火车北站物流区、角山都市农业区、松木精品工业区)中,角山片区被定位为都市农业区,拟以特色三星蔬菜基地为支撑,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盘活角山小城镇周边土地,把角山乡建设成为“衡阳的菜篮子,石鼓的后花园”,打造特色宜居卫星城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角山片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交通更为便捷。衡角公路纵贯南北,衡邵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内环西路横穿东西,南岳高速、蔡伦大道纵横交错,乡村组道路均已硬化且形成网络。供电供水更有保障。电网改造已完成,220千伏衡阳变电站在角山乡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中供水具备条件,探明地下水储存丰富,日供水能力在1万吨以上。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乡政务大厅、中心卫生院、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综合文化站、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建设广场、公园、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
三、角山乡小城镇发展优势
(一)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角山乡小城镇毗邻城区,它距衡阳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距离投资120亿元的商贸物流航母---华耀城不到5公里,距离衡邵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出口不到4公里,距离华源、中湘等大型专业市场不到6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上北下南、东来西去都很方便、快捷,可以建成衡阳最具潜力的卫星小城镇
(二)有良好的环境优势。角山乡依山畔水,森林资源储备丰富,植被丰茂,蒸水河、杉旭河穿乡而过,水资源充足,自然地形地貌保护完好,远离工业园区,位于中心城区边郊,既无污染,又无喧闹,实属适宜家居的一方风水宝地。
(三)有殷实的产业优势。2010年,三星蔬菜基地进入衡阳市蔬菜基地项目笼子。三年来,三星蔬菜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品、一方一品”的发展思路,朝着“全国一流、万亩连片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三星蔬菜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好的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4887亩,核心示范区连片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建设蔬菜单体大棚600个,连栋大棚43500平方米,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8000余吨,引进了领军现代农业、乐富蔬菜等14家现代农业企业,华桂、君玲等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星等于放心”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特别是经营元宵、粽子及月饼等传统土特产品的君玲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湘南市场第一,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四)有明显的规划优势。根据衡阳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衡邵高速公路以南区域已规划为城市拓展区。这必将极力推动石鼓区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角山乡的小城镇建设提供绝佳契机,加速融城步伐。衡邵高速公路以北区域则适宜发展蔬菜生产、牲猪和水产养殖等现代都市农业,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衡阳市“十二五”规划和石鼓区“南优北拓”发展战略也明确提出,要将角山乡的水、电、路、气统一纳入规划,届时角山小城镇基础设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五)有突出的商贸物流优势。当前,石鼓区项目建设来势较好,区域布局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投资120亿元的华耀城项目将打造成一个辐射湘南、粤北、桂东、赣西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项目现已动工建设,计划在5年内建成;投资12亿元的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崇盛国际中心项目已破土动工,将于2017年建成。这些大型现代商贸物流项目为角山乡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角山乡位于3条高速公路出口处,并且紧邻华源建材装修市场、中湘机电市场、五一批发市场,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滞后。角山小城镇既没有总体发展规划,又没有控制性详规,在建设过程中也对规划不够重视,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等情况时有发生。虽然2011年,角山乡就开始着手制订小城镇建设规划,但因规划设计经费过高(达到15万元/平方公里)等原因,至今仍未出台,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居民建房的自发性较为普遍,集体建设的随意性较为突出,使小城镇的总体布局愈加凌乱、无序。规划滞后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群众对小城镇投资置业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不全。2012年,投资建设和完善了1个集镇农贸市场、1个公办中心幼儿园、1个综合文化站、1个居民集中建房示范点等基础设施。但是,城镇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导致有条件的农民不愿意到小城镇居住,小城镇人气无法聚集。
(三)产业支撑不够。三星蔬菜基地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地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不够,产供销产业链还未完全建立,旅游休闲、绿色餐饮等种养殖衍生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对繁荣小城镇的贡献非常有限。
(四)资金投入不足。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近三年区、乡两级政府加大了投入,但区级财政是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而且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蔬菜基地建设上,开发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够。与此同时,角山小城镇还处于一个自我发展阶段,自身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能力不足,使得角山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十分缓慢。
五、几点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消除瓶颈、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一)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角山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既要保证科学性、超前性、发展性,又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要聘请专业设计机构做控制详规。具体来讲,角山小城镇建设总体布局,从空间分布上,应突出“两点一线”,即以华耀城项目和角山乡政府为点,以衡角公路为轴线;从建设上,应突出发展重点,实行梯次推进,按照“中心城——中心镇”两个层次,统一规划布局,梯度建设,合理确定市区和城镇体系的发展框架,让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使其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对小城镇的建设要体现“八个一”目标:即有一条示范街道;有一幢标志性建筑;有一个小型公园广场;有一个高标准住宅小区;有一个水、电、路相配套的产业园区;有一处具有特色的小景点;有一个标准化的学校;有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政府在财政上应拿出资金扶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
(二)多元化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是症结,必须实行多渠道投入。政府财政投。区、乡政府要抓住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用于完善城镇功能设施。充分整合新农村建设等配套资金,投入到小城镇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发挥好该区在村民建房“统规统建”和“统规统建”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设施条件,提升城镇品味。社会资本投。充分盘活土地资源,把那些地段较好的闲置空地、过时建筑物等整合起来,通过运用BT模式吸纳外地、本地投资者,实施以产换资搞建设,以其土地开发权为回报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实行以地生财,做好土地文章。金融信贷投。努力争取国债、政府贷款贴息补助等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向农民及农村非农业企业发行城镇建设证券等方式吸纳资金,逐步解决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全方位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政府要尽快出台小城镇建设规划,策划小城镇建设项目,包装闲置市场资产,积极参加招商活动,借助招商联络点、互联网等平台,引进商家打造商贸或加工业中心,在实现经营业态升级的同时盘活闲置资产,提升经营效益。优化投资环境。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违建户,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另外,精简、规范和取消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实行费用包干,政府、“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凸显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基础,特色经济是城镇建设的动力源泉。角山乡小城镇建设要按照“衡阳市的菜篮子,石鼓区的后花园”的思路,以三星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围绕蔬菜生产,建设好角山乡农产品交易市场,狠抓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贮藏、包装;形成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生产格局。同时,结合蔬菜种植在抓好休闲农业,不断开发旅游项目,带动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积聚人气。充分利用角山乡地处城郊结合部、无工业污染和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一批投资者,将之打造成为具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型小城镇。
2017乡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2】 为有效推进梁集经济建设发展,促进各项工程进度,尽快展现梁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目标。5月15日,梁集镇人大组织了人大代表对梁集镇小城镇规划进行了调研和视察,并召开了座谈会。
一、梁集镇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形成原因。
1、现有规划已经严重不适应梁集小城镇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梁集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出现千户万面的现象,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梁集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居住的相对分散,电网、邮电通信、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
3、粗放建设,房地产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建房,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纵观全国,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发展住宅小区的局面,而这些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
二、梁集镇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座谈会上代表们指出:
1、新农村与小集镇建设有机结合。
当前梁集镇新农村安置点选择在刘场组睢魏路以西,既建设了新农村,又壮大了小城镇建设。建设后无论是逢集还是平时,给居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机实行了新农村与小城镇的结合。梁集镇是县城的后花园,北边是同益农业示范已初具规模,梁集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引用自我摸出的拆迁置换的成功模式,同时要有所创新,改变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将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新农村的基础设施药尽快施工,以利于提前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新农村农户拆迁安置工作。
2、加快招商引资和工业突破,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小城镇商贸繁荣,推进小城镇建设。
由于宁江工业园和农业园的划出 ,使梁集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性的限制限,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厂落户梁集,使农村居住人口流向小城镇。同时还要发展高效农业,释放农村劳动力人口,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交易的频繁,一方面繁荣了小城镇的商贸,另一方面又会使更多的人口到小城镇寻求机会,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3、重注前期规划设计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
首先,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前提条件,它有利于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也有利于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经济、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梁集应依据本地区条件制定出合理的和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据,在城镇布局规划、建筑风格、颜色基调等方面都要协调好。
其次,还要加大对道路、电网、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到梁集来投资开发,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住宅小区,成为梁集的标志性建筑,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人居居住环境。
4、新农村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项目密切结合起来。
首先梁集镇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进行土地综合治理,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利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实行,有机结合起来。借势使徐州同益农业项目成为省内一流,领跑江苏的示范项目,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将项目区的功能定位于生态、环保、绿色、有机及循环的现代农业。重点在于发展蔬菜种植和果蔬深加工。
——资中筠(木 云荐自2012年8月2日《南都周刊》)
随着撤点并校和移民并村进程的发展,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留守在自然村落的人生活境遇进一步恶化,暂时被保留的教学点的教学状况更加令人担忧。目前的移民并村和撤点并校政策,显然无意于也不利于稳定农村人口,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还会持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余凯的一份调研报告的总结词。摘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撤点并校的十年》一文(徐艳兰荐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7期)
教育一直在面对一个天然的挑战: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过明天的生活。我们知道,昨天的知识只有被重新注入新的内涵,才有可能用来教今天的孩子;即使把人类的知识都教给了今天的孩子,也不等于就教会了他们过明天的生活,尤其是过明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意味着,教育事业注定是一个充满理想、挑战的事情。
——莫建明(广东省佛山市南庄中学校长。摘自网络)
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网络时代让我们的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阅读变得过分轻松、方便时,我有一个担忧:浅层的浏览会不会从此代替专心致志、费点劲儿的思考,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人们看似夸夸其谈、无所不知,事实上却缺乏深入的、系统的、一贯的思考。
——王 蒙(熊春阳荐自2012年8月3日《人民日报》)
我常跟学生说,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会的。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云”里,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古人,不盲从于社会,时髦不能动。
——陈平原(摘自2012年7月14日《文汇报》)
一方面,困境或意外发生后,我们会感叹自救训练及逃生课太少;另一方面,有这样的训练及逃生课,太多的人又心不在焉。即使学校组织相关的逃生训练,因为不会列入高考、升学考核,学生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游戏方式,缺乏足够的体会与重视。这种逃生知识用时方恨少的现象,值得教育部门、媒体和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关注。
——卞广春(熊春阳荐自2012年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包容永远胜于排斥,建设永远胜于批判——排斥和批判是一种拒绝性的选择,包容和建设是一种成就性的选择。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包容和建设。
——鲁小宁(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高级教师,2001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摘自作者博客)
就要开学了,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新学期是否还教他们的孩子,可是我无可奉告,因为学校不实行循环教学,谁都不知道自己新学年会教哪个班,弄得老师和家长都有点人心惶惶的感觉。作为老师,我们多么希望学校实行大循环教学啊!那样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都应该利大于弊。老师可以利用暑假好好钻研新学期的教材,深入研究班里的每个学生,开学后就能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可是如今几乎年年换个班,一个班将近八十个学生,老师年年都要花费好多时间与精力去认识、了解新接手的学生;而且教好了这个班,下学年还不知道“花落谁家”呢,这大大削弱了老师的积极性。
“来了这一年,你光给村里忙活了,天天饭都吃不全,瘦了这么多,我都怪心疼的,先去我们家吃点饭再忙吧!”陈书记笑着婉拒了她的好意,并保证一会就回家吃饭,李大娘这才一边叮嘱着要好好吃饭一边离开了。
刚才说到的陈书记,就是市XX局派驻的第一书记陈XX,一位女第一书记。去年4月,她主动申请到农村锻炼,被派驻到XX村。履职以来,她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牢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指导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投身到驻村脱贫致富工作中。
到村以后才发现,这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村里2600多亩土地,除去村庄原有的宅基地,基本上都是基本农田,既不能搞建设也不能盖工厂。土壤都是丘陵沙土地,又没有灌溉水源,老百姓种地都是靠天吃饭,一亩地小麦收成也不过三、五百斤,等到收割的时候连收割的机器费用都不够。“难道就给村里盖盖办公场所、搞几个活动就回去吗?不,这不是我到村任职的初衷”。陈XX心想。
去年7月份,市委王书记到XX庄调研座谈时的一席讲话,给她指明了以后村庄发展的道路,必须要用农业“新六产”的思路来做农业,发展集体经济。8月份,她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9月份就把村庄所有土地都流转到了村集体。
她白天和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集体增收项目,晚上就在办公室整理考察报告。为了细化成本,她与这些项目负责人之间的通话有的竟长达1个小时。十几页的调研报告,反复修改了七、八遍。经过反复地调研论证,又请了种植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在村里大规模种植露地蔬菜。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竟然是村支书。“不行,绝对不行!种地肯定得赔钱,你要是把地流转给别人,我们光拿流转费,这我同意。你要是想让我们再去种地,我坚决不同意,明天我就去镇党委辞职!”村支书老杜心里想,你一个城里来的,哪里知道我们这里祖辈里种地就没有挣钱的,不如把地流转给个人或者是企业,稳稳当当地拿个流转费。
陈XX听后,耐下心来一遍遍地给杜书记做工作,又请了镇党委的领导来给他说明利害关系,杜书记这才勉强同意了由村集体的合作社搞种植。后来,看到合作社用现代化的机械和技术进行,大片大片的土地很快就种上了种子,灌溉用滴灌,打药用飞机,作物发芽后长势喜人。杜书记美滋滋地找到陈书记说:“这样行,这样行,我看这样能挣钱”。
刚开始搞种植的时候,由于村里合作社人员都是新从村里聘用的,经验不足,大小事务都找她。有一次去李官一家农机店买小机械设备,中午赶时间她就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路边的小店里简单吃了些饭,吃完饭付了款急匆匆地走了,把钱包忘在了饭店里。就这么忙碌了一下午,直到晚上10点多,派出所给她打了电话,她才知道自己钱包忘了拿。
因为担心村里水源不够灌溉使用,她连着两天蹲守在打井现场,春天岭上凌冽的风吹得脸上的皮肤沾水就疼,打井扬起的尘土让她整个变成了一个“灰人”。
她经常是一早就和合作社的人员到地里,一呆就是一天,周末也是如此。村委和合作社的成员看在眼里,都对她说:“陈书记,你太辛苦了,太累了!”是呀,从过完年,她就没休息过一天,忙的时候连续半个月一天只能睡4、5个小时,体重也从刚入村时的118斤掉到了96斤,整整瘦了22斤。可是,她从来没抱怨过累。
去年有一次,上午11点接到镇上的紧急通知,下午2点半有个美丽乡村的检查,可是在村口中心路上有户村民私自晒了好几千斤的玉米粒,村委安排了义务工去帮忙装袋运到其他地方晾晒。下午1点的时候,陈书记去现场一看,玉米装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她立马着急了,找了户村民借了把铁锨就干了起来。村里干活的还以为她就是做做样子,没想到她一直干到了最后,能装100斤的麻袋她一个人就装了12袋。村委的成员在她的带动下,也都纷纷加入进来,义务工们也加快了装袋的进度,只用了1个半小时就把剩下的玉米全都装好运走了。以前从没干过农活的她,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村民乔相秀给她发信息,感谢她给了他们家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说:“陈书记,以后就是你走了我也会想你的,真的。”乔相秀家庭比较困难,她的小女儿因为出生时早产,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经常生病,5岁了也没能去上幼儿园。陈XX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多次到她家中去看望孩子,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并送去了钱和营养品。她说,看到乔相秀的女儿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心里总想着能帮她做点什么。
陈XX家里也有一个刚刚8岁的女儿,在她到村任职之前都是她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全部交给了自己的丈夫和母亲。有几天母亲有事没能过去,粗心的孩子爸爸一周没给女儿换外套,头发也梳的乱七八糟,视频中看到女儿的样子,她挂了电话就流了眼泪。承诺女儿周末带她去爬天蒙山,因为工作忙一推就推了好几个月,孩子父亲要自己带去,可是女儿就想让妈妈陪着她一起,因为妈妈的失约哭了好几次。但是,每次别人问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总是骄傲的回答:“我妈妈是第一书记!”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2006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6年年鉴》。
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13.举办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版权所有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1.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2.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3.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4.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三责任区调研组
2021年4月20日
按照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现状调研和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第三责任区负责人孟凡奎、陈延海,成员郝运龙、杨叶新、赵德利、姜忠宇。在督导室陈延海主任带领下,郝运龙、杨叶新、赵德利、姜忠宇一行五人于4月7日和9日两天时间,对我市第一中学、建设中心学校、双泉中心学校、讷谟尔学校、沾河高中、龙门农场学校、格球山农场学校、尾山农场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取现场座谈,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学校整体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达标情况
(一)工作成效:1.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各学校依据通知要求,全面启动,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短板和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2.对标对表,不打折扣。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资源配置7条、政府保障程度15条、教育质量9条三大方面以及七个一票否决和五个门槛对照,逐一对照,逐项落实,确保达标。3.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功能室齐全,硬件设施达标。4.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备课上课考评各个环节,开齐、开足、开全三级课程。5.教学管理规范,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6.立足本校实际,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如第一中学重视心理健康,开展咨询培训,重视家校共建,实现开放办学;格球山农场学校校本课程“版画、管乐、拉丁舞”等。7.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骨干团队。8.狠抓落实,勇于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达标情况:
1.资源配置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各学校均达标。(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除第一中学近两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以外,其他学校达标。(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各中小学均达到0.9人以上。(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7.63平方米以上,达标。(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达标。(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2500元以上,达标。(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2.4间以上,达标。
2.政府保障程度
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学校建设、教师编制、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均不超标;小学所有班级学生数均不超过45人,第一中学有个别班级学生数多余50人;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各校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
3.教育质量
巩固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章程基本健全,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各校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不存在过重课业负担现象。不存在以考试形式招生、违规择校、分重点班现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社会认可度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城区、农村学校生源不平均
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没有及时跟进,市区内学生逐年增加,虽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城区学校建设步伐,但总体来讲,建设速度依然滞后于发展速度,造成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突出,如市第一中学个别班级学生数多余50人,大班额现象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实施。相反农村教学点学生少,班额少,随着进城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学校、不足10人的袖珍班越来越多,原来较大的村小变成了教学点,甚至出现了“空壳校”。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且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在农村教学点,教师上课无激情,学生之间缺乏“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加之教学点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造成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比城区教师大得多。
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市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三)部分学校资源配置不充分
1.双泉镇中心学校教学楼,现已有20多组暖气片漏水不能使用强行关闭停用等待维修,还有一部分漏水小能对付使用已供现在取暖,个别暖气开关不好使漏水,使教室地面全是水,致使教室内部分墙面因暖气漏水受潮起皮脱落;锅炉房电路老化断电,为不影响使用,现在临时架设线路维持使用;锅炉烟囱与锅炉连接处老化腐烂,经常冒烟影响锅炉运转;引风机经常有异响,增加油但仍然响动,初步断定引风机老化;因多处供暖部件损坏从而影响教学楼正常供暖。自来水主管线没有深埋到冻土层,致使到冬季就冻,得到7、8月份能化冻,校园内现在没有水;双泉镇青石教学点锅炉老化严重,四处漏风、漏水,引风机异响、老化。2.格球山农场学校综合楼外墙大面积脱落,校园硬化路面多处塌陷破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修缮。运动场三合土四百米标准环形跑道因多年水土流失严重损坏,学生体育课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一体机、实验室的投影等因购置多年设备老化,配置低,严重影响课堂信息化教学效率。计算机教室教师机显示器损坏,需购置显示器一台。语音室设备陈旧老化(2006年的设备),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新换代全套语音设备。3.龙门农场学校美术室、校园警卫室等专用教室有待建设,校园围栏高度不够,应该加高,学校多处基础建设需要维修。4.市第一中学在上下学人员高峰期时的交通安全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公交站点距离校门口太近,上下学时公交车停留造成交通堵塞,人员疏散缓慢。社会闲散人员在放学时段聚集在校门口,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5.尾山农场学校教学楼年久失修,暖气片经常漏水,墙皮脱落严重。专用教室还不够,没有心理健康室、综合实践实验室,缺乏相关专业设施。教师用电脑台数严重不足,目前一个学年组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脑,无法满足教师备课需要;学生用电脑时间已长久,且不能上网,需要添置更新。各班级各室的电子白板使用时间太长,只有三块能正常使用,有的班级的电子白板已经不能用了,且无法联网,设备需要更新。学校操场还是沙石的,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测试达标要求。个别学科缺乏专任教师,学校计算机、生物、政治、科学学科都没有专任教师,目前这些学科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改学科教学。教师队伍整体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基本接近50岁,存在职业倦怠,教师信息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6.建设中心学校校园电线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计算机老旧,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二、整改建议
1.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建设。充分考虑就近入学与道路畅通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新建学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重点倾斜,缓解中心城区学校压力。二要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