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活动汇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建立社区假日中队。我校是马塘镇区唯一的一所小学。镇区由四大厂、三个居委会和两个蔬菜村构成。根据区域分布明显、人口较集中的特点,我校倡导并参与建立了社区假日中队。由于同一厂区、同一居委会、同一蔬菜村的学生居住相近,交往频繁,相互熟悉,我们以此为依据建立了9个社区假日中队,并选举产生了中队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由于各中队的学生年龄跨度大,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根据楼群、兴趣及学生的需要建立了若干小队,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身心满足。
2.建立社区教育机构。早在1979年,马塘镇就建起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各单位的工、青、妇负责人等42人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环境的规范管理,1992年始,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由镇党委牵头建起马塘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加上早先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长委员会,形成了马塘镇社区教育网络,促使社区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是通过影前10分钟、街道画廊、镇广播站等途径大力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二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力。如把街道周围的花草树木挂牌,既进行知识性介绍,又予以人格化的力量,增强其德育魅力。
其次,建立社区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保证。我们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根据本地特征,开发建立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技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四个系列的15个社区教育阵地,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两辑社区阵地教育教材,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注意抓好社区假日中队基础建设,做到“有房子”、“有牌子”、“有票子”。
“有房子”是指社区假日中队有自己的“中队之家”。在马塘镇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加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重视,各单位腾出部分办公室,或工会活动室,或其它娱乐场所,作为假日中队集会、活动的场地。有的还挤出一部分办公费,为学生购置活动器材和声像图书。“有牌子”就是除了给教育阵地挂牌外,还在各活动基地挂“中队之家”的牌子,使社区活动基地有名有实。“有票子”就是各“中队之家”在家长、工厂企业的赞助下,并通过开展“拾废献宝”活动,落实了“中队基金”,用于开展活动和奖励。
1.加强目标管理。环境育人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以教育总体目标为准绳,即以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总目标为指标,根据社区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社区教育目标,落实教育责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符合规律,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社区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和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形成共识,增强教育的意识性。
二是根据社会职能及社区特点,制定出各具特色、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体系,力求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目标一体化,使社区教育有据可依,防止社区教育出现“脱轨”现象。
三是依据制定的教育目标落实教育内容。如许多社区中队建立了图书室,双休日学生以小队为单位组织读书、看报,每人发一份读书记录卡,摘录佳词好句,写读书读报体会;有的单位还把让少年儿童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双休日作为每周的一项重要工作,订入计划,并划出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少儿开展打球、看录像、讲故事、猜谜语等娱乐益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四是把教育目标作为考核评价社区教育效果的依据。我们把教育目标分解成若干项小目标,确定各小目标指数,逐一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2.加强活动管理。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德育资源的开发,教育目标的制定,均是开展好社区教育活动的保证。按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变通暂时无法改变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广大少儿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是教育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教育活动,并由校内外辅导员、有特长的家长组成的活动辅导管理队伍分片承包,分块落实,分层活动,分阶段测评,力保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 学生个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学生个人德育积分制。各班级针对本班级学生特色,制定班级班规和德育积分制度,学生获得综合评比流动红旗、卫生评比流动红旗,各种“纪律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奖励,都在加分之列,反之,有违纪现象则减分。
建立班级管理日志,包括课堂纪律情况、课间纪律管理、班级卫生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的是班委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表扬或批评,每月进行总结,纳入学生个人考核积分。
每个月进行个人德育积分的考核,由班委根据各班的班级日志统计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课堂记录,进行个人德育积分的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及时向家长发放家校直通车的联系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作汇报。
每学期进行2-3次的各种“星”的评比,包括“文明礼仪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纪律标兵”、“进步之星”等,年级定期召开表彰会,并且给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家长颁发“全星奖”。
采取学分制来评定德育积分,并且根据家长给学生的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期末进行德育积分的等级评定。
■ 学生个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每个班级在学校范围内有各自的爱校劳动承包责任区;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承包的公共设施,可以是自己家居住的小区范围内的,也可以是学校范围内的。班委会进行个人承包设施的数据统计,年级组把学生承包设施情况进行展示。
每学期学生至少参加1-2次社区活动,可以利用假期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活动后,由社区为学生开具参加志愿服务的证明信;年级组利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由任课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2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并有课题记录或者学习作业。
参与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学校体育艺术节活动,并且记录学分。
学校在科技节期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环保知识,开设水火箭、数独、单片机等兴趣小组,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环保知识,增强环保和科技制作的技能,学生边学习边制作,并上交一件作品,记录学分。
■ 家校直通车联系卡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统计以及学习进步情况,给学生发联系卡,及时与家长沟通。
一、上半年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宣传、文体工作。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原则,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社区上半年度共发表新闻信息,包括会议要素,活动信息等75篇,在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时发表社区“331”等重大事件。并主动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在“看苏州”上发表社区吴语课堂活动内容4次,新闻报道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精心策划“党建引领 心向万家”社区主题活动,围绕健康驿站、党群心工坊、党群心课堂、缤纷节日,包括烘焙、插花、义诊、吴语课堂等50余次。推举“社区好人”、表彰“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同时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创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宣传。调查辖区范围的小店是否无证经营,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如证实为无证经营,汇总上报。对所有店面发放安全培训通知单。
二是联动中心工作。联动中心成立至今,所在网格接到总案件49件,今年上半年共接单42件,40件已结案。每天关注工作手机,遇到投诉与物业主动协调,紧密配合,明确职责,及时处理居民反馈的问题,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问题更好的解决。同时收集好信息资料,做好上半年联动中心台账工作,主动给上级部门检查,不断完善,确保台账的准确性。
三是其他工作。社区生态环境是关系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也是社区外在形象、文明程度的体现,为更好地创建文明社区,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抓好环境建设。一是实行日查办法,加强对社区卫生环境的监督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社区内无暴露生活垃圾,无卫生死角。二是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向居民宣传文明城市、环境卫生等相关知识。在迎接卫生检查期间,对社区楼道,绿地等全面灭鼠灭蚊杀毒,进行集中整治。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尚须加强,现在仅仅满足于目前会的、已掌握的知识,要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更为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涉猎更为广泛的文化知识领域,以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是需进一步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我工作素养,保持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挖掘小区内的热心党员、群众等居民,扩大社区志愿者人数,努力向小区居民自治发展,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社区邻里乡亲活动,让居民们更加亲密友爱。
一、课题提出背景
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五严”规范,利剑出鞘,直指当前教育两大积弊:一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五严”规范重典治乱,针对教育的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减负增效,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主能力得到提高,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大有裨益。
但是,毋庸置疑,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校外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摆在面前的问题其实相当严峻。据对本施教区家庭调查,课外时间尤其是双休日、节假日,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占我们家访的49%,而这些老人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学生学习基本处于放流状态、无人监护的,占家访的35%,这类学生父母或者上班、打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或者沉迷于娱乐休闲,甩手不管。真正能够关心孩子学习、成长的,少之又少,令人担忧。
如何布好课外自主学习局?怎样盘活家校联系棋?我们认为,建设和发展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将同一社区或相邻社区的学生有序组织起来,让他们在校外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其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和认识,学校于2011年5月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二、立足实践,完善调整,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发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长寿中学积极谋划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开展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取得以下成果:
(一)创建了“学校为主,依托社区,家庭为辅”闲暇日三结合活动模式
1.积极整合校园教育资源,拓展延伸,才艺双修。首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日活动观,具体细致地向学生讲述闲暇教育的知识,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娱乐、休闲。其次,学校积极介入社区中心,与社区密切联系,广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文体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闲暇日活动的平台;积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闲暇活动的场地、器材,使社区设备、场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千方百计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展示的平台,对闲暇日社区艺术培养、才艺展示、文学社读书社等活动成果进行展示、竞赛,激发学生社区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技能,发展能力。
2.充分依托社会活动资源,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江阴市各乡镇社会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又有发达的工商经济资源,更有浓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和文体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向社会,依托活动基地,当一天农家书屋管理员、小区卫生巡视员,过一把社区小管家的瘾,参加读书分享、趣味科学实验、创意手工制作,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公益活动,利用社区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等。社区成立“青少年校外活动站”,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观影,写读书体会、观后感,并评奖,还可开展棋类和球类比赛。这样不但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双休日生活,还可以丰富村民的生活。
3.不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家校互动,同育英才。把闲暇日教育活动延续到家庭中,建立完善的家长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的活动情况向家长反馈,使家庭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如召开“家校联谊会”,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讨论交流,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学生活动场所实地察看学生学习、养成及各方面发展情况,营造“家校互动、同育英才”的育人环境;开展“亲子共行动”、“亲子共成长”活动,让有条件的家长到学校和孩子一起活动或在家庭中开展各类活动,如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亲子共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才艺展示等。
(二)创立了“活动中心-教师志愿者-活动小组” 闲暇日三级有效指导体系
1.成立完善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社区活动中心组建了由学校、政府(社区)、家长委员会组成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负责制定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和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对学生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家长反馈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研究情况,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共同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组建有志、有识、有智者组成的教师志愿者团队。社区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有赖于教师志愿者团队的无私奉献,所以,志愿参加社区义教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志于社区辅导的热心人。其次,他(她)应该是一个有识之士,必须对所指导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安排进行全程指导,负责设计活动快餐、确定活动时间、统计活动情况、评价反馈活动情况、必要时要亲自参加到小组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进行亲情化、个性化指导,使指导工作做得深入、充分、全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他(她)还是一个智者,在他(她)的指导和引领下,孩子们的闲暇生活才是快乐的,充实的,有意义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才是富有魅力、卓有成效的。
3.以班级和社区两结合建立活动小组。作为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活动小组以自愿、互助、人员固定但活动形式相对灵活的原则组建。小组一般由8-10名学生组成,施行共同体成员轮值管理制度。每月末或每学期末各小组通过协商讨论制定出闲暇日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等。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不但有共同的文化学习、实践探究,也有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修特长。轮值组长每周一次就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教师志愿者汇报或提出修改意见。
(三)创设了“自主型、实践创新型、开放型”闲暇日“三型”活动内容
设计高效、丰富多彩的闲暇日学习生活内容,既能强化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实践,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类型:
1.自主型活动内容。教师提供学生闲暇日在家复习或者社区中心学习选用的练习题库,即学习快餐(练习题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数量比较充足,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回校后要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把学校监督变成家长或学习共同体成员监督,把老师布置作业,变为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较长的节假日中,教师设计预习或复习提纲,引导孩子自主进行预习或复习。
2.实践创新型活动内容。社区学习共同体要将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科技制作、分组调研、亲身体验等;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如适当安排一些参观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实践活动记录本,写出活动感受、收获等。家长对活动写出反馈意见,教师对活动作出总结性评价。
3.开放型活动内容。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通过调查生活事例为下周学习知识做准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查询、询问家长朋友、走向社会搞调查研究等方式完成。如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通过游记方式,结合各地特点,征集有关材料(如图片、影像等),写出感受、收获,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调查研究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并加入新的元素:对其进行诠释,对比中外传统节日的优缺点,以符合现代人民生活和思想意识为目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较长假期,教师可推荐几本中外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适当的古诗文诵读任务,以帮助完成初中阶段背诵600首古诗的任务和弟子规、三字经等古诗文背诵任务。
(四)创新“学生、教师、班级”闲暇日三元评价、反馈机制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顺利、有效开展,有赖于闲暇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
1.对学生的评价。一是社区教师志愿者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自我评价表,从学习、实践探究活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体评价,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抽查,了解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作为制定下一周指导方案的依据;二是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奖惩制度,定时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开展评比活动,通过评比,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同时通过组织评比,学习共同体间观摩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三是定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的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对开展活动好的共同体和学生个体评出星级小组和星级少年,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并把表彰情况通报学生家长。
2.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对教师志愿者的奖惩制度。学校对参与社区义教的教师实行特殊的评价政策,如学校为每名承担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指导的教师按规定多加工作量,优先安排教师志愿者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业务理论培训、教学研讨、进修考察等;对指导的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绩的,给予该教师相应的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题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优秀教案、反思专题、金点子等评选活动,并根据奖惩制度对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3.对班级的评价。学校制定实验班奖励制度。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开展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如通过评选“活动优胜班级”、“成果展示获胜团体”等活动对获胜班级进行奖励,累积总分作为班级评优的依据,对班级进行有效评价。
学校要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采取不同形式反馈给家长和社区,如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校联谊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素质教育开放周或通过学生表现反馈卡、家校联系卡、校信通、小组互助反馈卡、给家长或给社区一封信、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做专题节目等形式,加大反馈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社会沟通。
三、正视问题,总结反思,争取课题研究最大成效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部分课题组成员缺少将实践中的某些现象、想法、感受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存在应付思想,缺少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
2.课题组研究人员比较少,单纯依靠这些老师来开展课题研究力量太小,而非实验的老师又认为课题研究是课题组的事情与己无关。那么,学校应以何种方式来调动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积极参与研究的非课题组老师,又该如何进行评价,尚待进一步探索。
1.筹备召开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第二次会议,提请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拟定会议讨论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19年工作汇报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法治工作重要决定和方案备案工作实施办法、<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
2.制定《2020年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市2020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行政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
3.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印发《关于开展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4.做好迎接省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准备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印发《市开展省、市“七五”普法终期评估验收工作自查迎检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单位对照标准,积极自查评估,补缺补差,高标准完成“七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5.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印发《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法律政策知识问答》,组织公职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认真排查因疫情引起的企业复工、保险待遇、合同履行等法律问题纠纷,加大调处力度,强化分类指导与应对,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现场指导雄峰企业有序开展疫情时期复工复产和法治体检,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咨询和建议,教育引导广大企业职工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6.已完成天柱山法治文化广场工程建设待验收,启动滨河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打造优秀法治文化载体和市“一地一品”建设工作。
7.举办全市183个村(居)“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法律知识培训班,弘扬法治精神,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8.利用政法干警进网格之契机,扎实开展各种法治主题活动:6月5日开展消防安全进皖国新城小区,共发放宣传手册100余份;4月15日在东关社区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送法进社区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数二十人次。
9.完成2019年度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工作。
二、存在问题
各地各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存在差异性,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性又不够,而法宣工作面广业务性强,所以整体推动进度不快。
三、下一步打算
1.完成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材料准备工作。
关键词:创新 实践 虚拟社区
一、引言
众所周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使其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对传统教育死记硬背的革新,更满足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不是一项随波逐流的权益之策,而是时代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普遍反映知识基础较好, 能力较差, 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的状况尤为突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是高校的当务之急。尽管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但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建设导师制下的创新实践中心
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传统意义上,高校学生“基础知识导师制”的定位,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基础知识为目标;而导师制下,导师必须是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较强的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双师型” 教师。
实现导师制的一种有效载体就是创新实践中心。创新实践中心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创新设计活动的场所,招募和吸纳对科研创新有兴趣、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同学加入。三到五名同学自发成组,自行提出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导师在课题的选择和立项上给予一定帮助,提供几个可研究方向,同学从中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导师再针对这一课题,与该组同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将时间、内容的安排确定下来,确定所能达到的目标,指导同学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然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按分工工作。研究工程中,导师还应引导大家完成相关设计文件的归纳总结工作,定期召开项目进度讨论会,及时的发现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全过程跟踪指导,引导大家顺利将理论设计转化为实物。项目设计结束后,导师应鼓励和督促大家将设计文件完成,为后续的研究和下届同学提供文字基础。
在这过程中要特别做到以下三点:
⑴ 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导师应让学生放手去做。发现问题,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懂得研发设计过程,掌握产品设计的步骤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导师应起到点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路和想法,真正做到学生为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资料的查阅,学生能加深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的理解,建立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培养出自学能力,在科研创新素质上有一定提升,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⑵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在课题选择上,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在给学生建议课题时,导师应考虑高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尽量选择一些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课题,必须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的预定目标,以增强同学的信心。若课题目标设定过高,一旦难以达成,学生将会产生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日后再难有参与创新实践中心的积极性。
⑶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导师制下的创新实践中心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好地方,但是不同人才应不同对待。导师应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发现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应的安排适合的工作。对于有领导能力的同学,可以安排他承担项目领导工作;对于文笔好的同学,可以安排他承担项目设计的文件总结工作;对于有科研能力的同学,可以安排他科研项目;对于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安排他实践项目。当然,这需要导师付出一定的时间,细心观察,耐心引导,这也是导师制“导”字重要性的体现。
2.积极开展其他多种形式创新实践活动
以创新实践中心为主,还应积极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
⑴ 充分利用学院创新实践的软件与硬件环境,举办各种大学生创新设计比赛,如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生本身具备丰富的创造潜能,一旦有了表达的载体,他们就可以发挥潜能,将自己的创造思想转变成为具体的现实作品。导师可以指导学生选题、寻找资料、确定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产出成品。
⑵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和课件制作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容易激发出学习兴趣;通过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⑶ 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外,还需把学生与社会或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除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求学生有将这些理论与技能进行应用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长和需求跳出学校寻找相关的企业去实践和进一步学习。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鼓励企业在学校开设应用性项目,让学生参加这些项目,展开发散性思维;二是组织学生到各相关企业实践,为企业提创意、想点子。
3.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区,即“网络社区”。它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社区,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其他朋友探讨、聊天、学习。虚拟社区本身具有许多特点,如集成性、多样性、交流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等。虚拟社区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一载体展现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它全面领悟事物本质;教师还可按照教学要求,设计各种教学情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能理解教学内容。虚拟社区所具备的直接、生动、多元化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智慧。除此之外,它可以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资料共享、师生交流等其他教学辅助设备无法完成的任务。
虚拟社区学习模式的具体步骤是:
⑴ 教师根据本学习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学习主题;根据主题可能要涉及到的知识情况以及各个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学习方式来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⑵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主题,在虚拟社区上提出问题,给每个小组建立小组网页链接,让成员在该链接上协作学习与分享答案。
⑶ 学生在组间交流后,可以随意地去参考其他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虚拟社区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了监控、组织和指导作用,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⑷ 各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果汇报,这时,虚拟社区就变成了成果的展示工具。其他各小组成员可在每个小组结束汇报后向该小组同学提出问题,要求解答。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给予成果评价,给出意见与建议,并对整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改正建议。
⑸ 各小组根据同学及老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自己的最终方案,并提交到虚拟社区上。之后,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弄清同学从中得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技能,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在虚拟社区上提交心得感悟,这样会更有助于深入反思。
⑹ 教师综合各个小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成果汇报的情况、各个小组的最终方案以及学生的心得体会,判断是否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高校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结合以上三种有效途径共同作用,真正实现突破教材,开放内容,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跳出学校,开放空间,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接轨的问题;融合学科,开放项目,解决了学生将基本知识、理论转化为技术发明、革新和设备改造能力的问题;自我激发,开放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很好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朱韶平. 虚拟实验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邵阳学院学报,2010(6)
[2] 徐志红. 基于虚拟社区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计算机教育,2008(24)
[3] 杨晓玲.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 高教论坛,2010(9)
[4] 周志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 现代电子技术,2007(4)
[5] 丁晓云.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电化教育,2003(3)
一、立足社区,实现活动与课程的融合
社区实践与课程学习的结合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有助于公民课程的教学,而且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养成,自我理解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公民参与技能的发展。美国学者弗雷德・纽曼等人把社区服务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提出“努力将学生移至学校以外的社区,观察其中社会过程的发生,研究社区的需求和社区问题,对社会机构提供资源服务,创造新的由青少年操作的计划,参与选举政策和社区组织,以及参与其他方面带领公民行动”。公民教育不能是学校内的封闭式说教,学生必须走出校园,去感悟,去体会,用自己的小眼睛观察社会问题。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活动模式就是立足于社区开展公民活动,达到促进公民行动的目的。
公民教育实践模式共分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强调实践活动与课程学习的结合。学生学习了公民知识,怀着探索的欲望从学校走进社区,再带着问题和疑惑由社区回到课堂中,经过商讨、查询资料、学习交流,学生再次走进社区进行实践操作,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如:和睦小学的同学对华丰社区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了垃圾搬运车没有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搬运垃圾的问题。确定了该研究课题后,实验班四(3)班的孩子们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实地调查、搜集材料,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并把这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向社区相关领导汇报。社区相关领导经过商讨,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带着学生前去反映情况,力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没有停留在实践活动层面上,而是让学生以一名活动者的身份,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二、变换角色,加强情感和行动的一致
在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中,学生担任着多重角色,既是研究者,进行着社区问题的调查,又是参与者,参与着社区的管理工作;既是活动的体验者,模仿扮演每一个社区人员应尽的义务,又是实践者,积极策划落实每一个活动;既是学习者,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学习做一名合格公民,又是工作者,履行着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学生在探索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中,发展了独立、合作、无私等美德;在督促社区人员的行为时,增强了监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达到社区活动的目标,他们需要与官员交涉,使得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直接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少年是不会把教育者对他所揭示的真理运用于自身的;这样,教育就不能成为一种自我教育,因而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激发了参与的热情。比如:在“楼道堆积物清理”活动中,学生首先以调查者的身份走访,了解堆积物形成的原因和居民的态度。然后,以研究者的身份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寻找对策,积极参与制作宣传画。最后,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页,走访居民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主动帮助居民进行堆积物的清理工作。当然,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居民们不配合,不愿意接受学生讲解安全知识,以家中无处存放物品为由拒绝清理堆积物等。学生面对这些困难,以积极的心态想办法、找对策,用真诚去打动居民,最终使每一户居民都乐于配合工作。学生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获得了居民的理解,极大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热情。
三、双导师制,促使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协调
所谓双导师制,是指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式中,学生的活动在学校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双方的指导下进行,即校内校外两个导师。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不管是物质环境资源还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社区中最有教育价值的人力资源当然是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是最了解社区的人,是与社区居民沟通最多的人,也是最有能力策划、组织活动,更好地保障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人。
在公民教育实践模式中,社区人员不再是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加入到了公民教育活动的导师之列。学生走进社区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公民教育实践不仅是为了解决社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公民素养,提高对社区的认识,增加对社区的归属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以社区为家,为社区的发展服务的意识。比如,和睦小学所在的华丰社区的非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指导者,比学校老师更清楚地了解该社区的非遗文化,更方便邀请一些有经验的社区居民为孩子讲解文化历史,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独特性。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保证活动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更有助于培养社区成员从积极的、多元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双导师制加强了社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实现了学校与社区的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了公民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贯穿反思,加强他律与自律意识的结合
批判反思能力是民主社会公民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批判反思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各项公共事务作出判断,形成合理的决定,采取有效的行动,构建民主生活。在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中,反思始终贯穿于每一个活动中。这里的反思不仅包括对活动本身的反思,还包括学生或教师对自身的反思。反思是检验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形成自律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自律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是公民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经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公民教育社区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实现道德由他律向自律阶段的迅速过渡。“教,是为了不教”,活动通过外在的约束力让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达到内心的和谐一致,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最后达到道德发展的自律阶段,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
比如,“公园内早餐乱丢垃圾现象”的调查研究中,一位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道:
在活动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监督员的辛苦和责任,首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在监督提醒别人时,才更有说服力。有一次,我在值日时,草丛中的一张纸巾十分扎眼。我实在不想去捡,因为纸巾看上去非常脏。于是就装作没看见。这时一位低年级的小同学走过来,随手扔下了手中喝过的豆浆杯。我走过去让他捡起来,没想到他理直气壮地说,那边人家扔的纸巾你怎么不管啊?当时我十分羞愧,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好默默地捡起了他扔下的垃圾和草丛中的纸巾。经历了这件事后,不管是不是我值日,每次看到垃圾我都会赶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在积极的反思中,学生的自律意识逐渐增强,实现了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的自然过渡。
五、鼓励参与,促进学生和公民身份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少年的思想、感情和感受的领域逐渐扩大――把眼光从自己所在的村庄、城市和州扩大到自己的祖国,扩大到当代的现实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是极为重要的。……当一个人的个人利益由于包括了许多人的利益而扩大了范围的时候,这个人也就成为一个公民了。”也就是说,学校公民教育要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要让他们走进社会,用公民的眼光观察社会,逐步培养关注社会事务的兴趣,以公民的身份对社会事务表示关心,担忧和焦虑,并能够以批判的思维看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公民教育社区活动中,学生参与社区事务主要通过一些活动项目来进行。在关注、讨论、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总结和反思,提高了民主素质和公民参与的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参与实际的事务,无论是直接的或是游戏性质的,至少是亲历其境的,有生气的。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偿参与机会比较狭隘的缺点。”公民教育社区实践模式中,每一个课题的选择,都是学生经过调查研究,走访询问,讨论探索后确定的。而教师应做到严格把关,尽量确保学生研究的是公共政策问题,比如:请愿、签名运动、宣传反污染、争取民主的活动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活动。每次在确立问题前后,指导教师都要与社区的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指导老师和社区指导老师共同协商,向学生提出建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的危害性、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开展听证会和最后的行动等各个步骤的工作都经过反复的思考,逐一研究,保证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都是社区的公共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有利于社区的公共利益的。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审视社会问题,力求做到关注自身和服务社区的统一,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对他们研究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公民教育的课题研究的质量,达到学生角色与公民身份的完美统一。
根据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全区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工作的通知》(桂作风效能组发〔20**〕10号)和《关于印发地级市和区直机关单位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桂作风效能组发〔20**〕13号)精神,为做好全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工作,检验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成果,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20**年1月7—11日,对地级市和区直机关单位集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
考核的对象为桂作风效能组发〔20**〕13号文件确定的单位。其中,实地考核的单位主要是14个地级市和32个列入重点监察范围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机关,另选取5个没有列入重点监察范围的其他区直部门进行抽查。
二、考核时间
实地考核时间为20**年1月7—11日,具体日程安排由各考核工作组确定,并提前通知被考核单位。
三、重点考核内容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各级各部门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成效。重点考核如下内容:
(一)理顺职能情况。重点考核各级各部门对职能重复交叉和职能缺失的问题是否认真研究和解决,是否对部门内设机构进行规范和整合,是否明确了岗位和人员职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二)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重点考核该清理的项目是否进行彻底清理,该取消的项目是否取消,该下放的审批权限是否切实下放,是否按要求将审批和收费项目向社会进行公布。是否按要求制定了行政审批业务流程时限表、申请材料目录和审批标准,在部门内部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三)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重点考核各部门是否严格按照“三项制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是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两集中、八公开”的要求是否得到真正执行等。特别重点考核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是否进行充分授权,是否有书面授权书,明确政务服务窗口的职责和权限,服务窗口是否真正根据授权办理业务。
(四)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督机构和电子监察系统的情况。对地级市重点考核各级监察机关是否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是否落实人员,是否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并进行升级,是否制定了行政效能监察的相关制度,完善行政效能监督机制,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对区直机关,重点考核是否明确了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和职责,是否制定了行政效能监察的相关制度,是否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督等。
(五)转变干部作风情况。重点考核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否进一步增强,是否认真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新农村建设活动、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公开承诺活动、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听证质询活动,是否建立健全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等。是否建立健全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相关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以上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成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考核方法
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考核工作中要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听领导汇报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查资料与摸实情相结合,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打分,做到得分有理由,扣分有依据,切实杜绝敷衍了事和“人情分”等不良现象。考核成果要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真实反映出各级机关集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一)听取汇报。召开被考核单位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工作人员会议,听取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工作情况汇报。
(二)查阅资料。查阅被考核单位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及评分情况;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简报以及新闻宣传、社会宣传资料等。
(三)召开座谈会。在地级市,参加座谈会的对象为市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代表;在区直机关单位,参加座谈会的对象为该单位的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代表。
(四)实地考察。对地级市重点考察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作情况和授权情况。对区直部门重点考察其政务服务窗口运作情况、授权情况和重点监察项目办理情况。
各考核组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对照桂作风效能组发〔20**〕13号文件制定的考核标准对被考核单位进行评分,即为被考核单位的实地考核得分。各市各单位作风效能建设的综合评定总分为1000分,其中,区直单位的实地考核评分和公众评议分各占65%和35%。加分办法按桂作风效能组发〔20**〕13号的规定执行。
五、工作组织和安排
考核工作在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从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18个考核工作组,分别负责对各市各有关部门的考核工作。具体分组如下:
六、工作要求
(一)考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深化整改,健全机制,推动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认真做好考核和总结工作,真正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桂作风效能组发〔20**〕10号、13号通知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在考核过程中,如发现有单位弄虚作假,不如实提供考核资料的,除扣完所涉及的项目分外,同时取消该单位作风效能建设评先资格。
(三)在考核工作中,如发现考核人员、考核对象、有关部门和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影响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将视其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处分。
区今年上半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小结
年初,区文明委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成效经验的同时,根据《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试行》和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先后制定了《今年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今年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项目分解》、《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区今年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方案》此外,区文明委还完成了《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一五”规划及年远景目标》初稿。上半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今年,原创:我区继续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除乡外,全区个乡镇、街道,在去年个村、个社区、个窗口单位、所试点学校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抓了个村、个窗口单位和城乡各学校的道德评议工作。通过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市村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乡“六乱”现象和四种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新人新事新风尚不断涌现。道德评议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广泛参与,并做为我区的特色经验在全市推广,得
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委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区道德评议工作成效和经验。
二是开展未成年人道德论坛活动。去年以来,我们制定方案,设计制作标志,在城乡各学校开展道德论坛活动。今年上半年,这项工作,正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在城乡中小学引起极大的反响,团区委和区教育局拟在今年月份开展全区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论坛演讲比赛。
三是开展未成年上网专项整治活动。月日,在区领导等的带领下,区政法委、文明办、文体局、公安局等个部门,令人组成六个检查组,兵分六路对区网吧进行了“拉网式”的突击检查。共检查网吧家,发现其中存在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无证经营、安全隐患等现象的违规经营网吧家,按照其情节轻重对这家违规网吧给予万元、万元、元、元不等的处罚,并要求马上整改,整改不到位,责成停业整顿或予以取缔。网吧整治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
四是开展道德采风活动。组织人员,对道德评议活动中的个道德典型个人和个集体开展道德采风活动,并争取在月中旬结束,选择一批有份量的稿件向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投稿,并将采风稿件汇编成《议一议·评一评——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一书,在更大范围交流推广,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是组织开展市民教育活动。进一步健全市民教育网络,按照“全民定期培训制”要求,上半年,我们聘请专家学者,编写“爱国爱乡”等八个专题教材,拟定月上旬开展市民教育活动。截至月日为止,全区各口、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文明单位已上报市民文明学校所、个班级、学员数达.万人。
六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今年月日,我们组织了个单位,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百家文明单位“学雷锋便民利民服务”进社区活动。服务项目有家电维修、义诊、植树等个大项、个小项,共为群众义务修理家电、义诊等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多件等次,清洗“个皮癣”万多张,清扫街路万多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多处,植树多株,慰问特困户多户,捐赠钱物万多元,发放宣传品单.万多件张,接待群众卫生、法律、业务
咨询多人次。
七是开展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活动。年初以来,我们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学习雷锋、谷文昌,实践三个代表”经验交流活动,把在经验交流活动中涌现出经验突出、成效明显的个国家、省、市、区四级文明单位的先进经验材料汇编成《春风化雨总是情——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汇编》一书,分发各级、各部门文明创建单位,起示范作用。
八是开展殡葬改革和坟墓专项治理活动。上半年,我们开展了殡葬改苹和坟墓专项治理活动,区里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各乡镇迅速行动起来,截止月底为止,我区火化尸体具,火化率达.%,占全市第位,比去年全年火化率%有了较大进步。各乡镇共查出一重山乱占坟墓多座,寄棺多具,对并新旧坟墓行进统一造册,动员群众进行深埋绿化。如镇在一个月时间内对新建坟墓发出了多份平毁通知书。区文明委把尸体火化率和坟墓整治率列入各乡镇街道年终综合考评精神文明项目的重点内容,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干部、职工实行精神文明“一票否决”,对考评不达标的后三名乡镇街道实行精神文明“一票否决”。
九是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在全区开展双拥共建“五个一”活动。截至月底,已完成路公益广告设置;组织开展了一次双拥工作调研活动;编写了一册双拥活动书——《姹紫嫣红双拥花》,并于月汇编成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双拥新闻报道活动;科技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科技项目进军营活动,“五个一”活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展双拥结对共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双拥共建结对面达%;开展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活动,月底已通过考评验收,可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
十是开展文明创建申报工作。区文明委印发了《关于申报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乡镇街道、文明村社区的通知趴截至月日为止。已申报文明单位个其中市直和东侨个、区直个、文明学校个、文明乡镇个、文明街道个、文明村个、文明社区个。
十一是开展城市“十大”整治活动。继续实行城市管理月考评制度,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集贸市场等“十大”整治与管理力度。经—月月考评,好的职能部门为交警直属一大队城区中队、区环卫处、区工商局、区建设局。
十二是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市委要求和市文明委部署,区文明委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在农村深入广泛地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月日,由市区两级爱卫会组织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市区两级五套班子在家领导和市区直机关单位、学校、部队人参加了专项整治活动,从路南端至绿地,全长公里的路上清理边沟、清除杂草、清扫垃圾,消灭卫生死角达.万平方米,共出动车辆辆,清运垃圾、杂草多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总评年,也是第九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评年。下半年,拟重点抓以下工作。
一是召开创城动员部署会议,掀起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新拟在月中旬召开创城动员部署会议,会议地点拟在区委礼堂,时间半天,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城管各职能部门、创城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拟由部长主持,副书记作动员部署讲话,书记作强调讲话。
二是举办市民教育培训班,开展市民教育活动。拟在月上旬举办市民教育培训班,参加人员为所市民文明学校选派的辅导员。培训班将印发“爱国爱乡”、“社会公德”、“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环境保持”、“市民良好的心态”、“践行市民公约”、“文明礼议”八个教材和“创城标准”、“公民字基本道德规范”、“市民日常行为规范歌”顺口溜、“环境卫生规范歌”顺口溜、《交通秩序规范歌》顺口溜、试卷等。下半年,全区所市民文明学校要组织开展市民教育,要求集中开课时间达课时。
三是加强道德评议的督查工作。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道德评议督查工作,做到边督查、边调研、边总结经验,拟在月召开道德评议经验交流会。
四是加强未成年人道德论坛工作。下半年拟在全面抓的基础上,重点抓五中、十二中、九中、一小、实小、学区等一批重点学校,拟在月份,开展一次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全区性演讲赛,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
五是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乡镇按方案要求,进一步开展以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原创:并把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与人居环境卫生结合起来。拟在月份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现场观摩会。
六是抓好创城迎评督查工作。按照创城方案要求,结合省农村精神丈明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创城会议精神,全面做好创城迎评督查工作,根据会议部署的方案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七是做好迎评点的包装工作。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的总评年,任务重,要求高,除做好面上的准备工作之外,重点做好迎评点的包装工作,必需加大投入,切实做好迎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