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见义勇为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吴峥昕
一次成功就等于一个人做事的认真、仔细。只要有了这些优点,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那是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想出门去寻找成功的感觉。
我走在小区里的小径上,走着走着想:今天,我去邻居家看看,有什么事要去帮忙吧!想着我便走开了。
我在路上走,忽然,我看见一个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锁。我若无其事地上了六楼,往后一望,邻居家没人耶!
我离开了现场,在家中立刻拨打了110。
不一会儿,我的心快跳出胸膛的时候,警察叔叔便飞快地赶到现场,把那个恶人绳之以法,我这才放下了心。
昨天,也就是4月18号,小雨,似乎有什么事要发生了。我是乘公汽回家的,正当我做在车上时,我看见一个高中年龄的人从我们的车前跑过。他跑的十分急,还不时向后看,脸上露出恐怖的表情。“逃命啊!”我暗暗想到。过了不过一分钟。又有一个人在后面赶,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他的手中拿着一把半米长的刀,足足有3毫米厚。他嘴中还骂道:你跟老子站住。
而一车的人,每一个人说打110或120。甚至他们还开玩笑道:这个伙计长大了不得了哪。路旁的行人也无动于衷。只是看着。
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都是这样的,难道见义勇为真的很难吗???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欧阳宝磊
作文 zuowenku.net
作者:刁成卓(双语四年级)
我崇拜的明星有很多,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影视明星······。但是我最最崇拜的小明星确是---李文清。
她中等个,圆圆的脸蛋,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大,红红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非常引人注目。她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而且很乐于助人。
又一次,我和她去教务室送作业,下楼的时候,因为她拉我下的特别快,不小心把我的脚扭伤了,她急忙的对我说:“对不起,没事吧。”她还连忙叫了一个同学,两个人一起把我扶进了医务室,把她累得满头大汗,医生用冰给我敷了一会,然后她轻轻的又把我扶回了教室。后来因为我的脚扭伤,走路不太方便,每次放学的时候,她都小心翼翼的把我送回家;每次上学的时候,她都去我家接我,然后把我扶进教室;每次下课的时候,她都迅速放下手中的笔,跑到我身边,亲切地问我:“去不去厕所?”我说去的话,她就会慢慢的一步一步地把我扶到了厕所。
经过她那几天精心的照顾,我的脚终于好了,我非常感激她,她不愧是我崇拜的小明星---李文清。
我有一个野蛮同桌。平时爱管闲事,有事没事·就对人大呼小叫。一点淑女风范都没有,就是个“野蛮女友”。
我对同桌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相敬“如冰”。但有一件事让我对她改变了观念。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刚倒完垃圾正要往回走,忽然一阵怒吼声灌进了我的耳朵里,循声望去,只见我的同桌一手牵着一个哭得泪流满面的小男孩,一手怒指着一个大男孩厉声的喝问: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能欺负一个比你小的小弟弟呢?还抢他的玩具,尊老爱幼你学到哪里去了!快给小弟弟道歉。”可是对方根本就不吃同桌这一套。疾言厉色的斥责对他好像没事一样,还一脸不屑,嘴上吹着口哨,摇头晃膀的可把人给气死了。“喂!还不认错,否则……”同桌气坏了,连威胁的话都说出来了。不良少年轻蔑一笑,干吗?我还没动手,你想动手呀!我是好男不和女斗,要是动上手,怕你受不了!说完就踢出一脚,只见同桌不慌不忙往旁边一躲,轻松的躲过了这一招,你可能不知道我这同桌不是一般弱女子,人家可是跆拳道高手,只见同桌伸手抬腿,还没看清什么动作呢,不良少年已经来了个大马趴。厉害呀!只见她微微一笑,右手一指那少年,道歉吧!就这几下,服了,不良少年不仅道了歉,还把小弟弟的玩具还了回来。路见不平,伸手援助。我的同桌还有古代女侠的风范呢!
从此以后,我对同桌的“粗鲁野蛮”颇为欣赏,一个女孩能如此有见义勇为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您说我能不改变对她的看法吗?!
[中小学生作文选]
[关键词]社区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中图分类号]D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77-04
我国正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国家、省、市各级民主机构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参政议政运作机制。本文在一项实际调查的材料基础上探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走访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调研仅对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八一社区、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进行走访,并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问卷调研面向沈阳市,向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沈北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做了调查。同时,在沈阳市随机抽取了六个社区,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面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填写问卷的社区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在该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居民半数在本社区居住了五年以上,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研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促进社区管理创新。近年来,沈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选举官员的同时,正在把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形成会议提案,对政府工作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委员已从参加会议为完成“学习任务”,转变为积极发表意见、传达民间呼声,参政议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二是通过设立接待日,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建家设站进户,建立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沈阳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家设站进户”运作模式,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收集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开展社区特色建设。2012年6月,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沈阳市区、县(市)级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公开评议和听证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区、县(市)级调解组织可根据需要,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社区代表、新闻媒体、事项当事双方参加的事项调解会议、公开评议和听证。沈河区凯旋社区据此实行了“全社会调解法”,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调解为一体的调解工作体系。2012年10月,“全社会调解法”在全市全面铺开。随着维护和谐稳定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工作从管理走向服务,把调解作为稳定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工作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加入到社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区组织体系中来。
二、当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
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2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大培训力度,介绍社区功能有利于帮助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开展区情、街道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理念培训,帮助代表和委员准确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服务导向。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需培训可以有力地帮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熟悉社区机构设置和社区管理模式,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动态和社区管理的新需求,促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表达社情,更好地发挥促进公众参与和代言、桥梁、引领作用,使其工作更能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更加具有权威和实效。
关键词:观察;写作;要素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如果说怎么写是要锦上添花,那么写什么则是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大多数初中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总是抱怨没有东西可写,教师也感到每周的写作指导对学生帮助不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是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进入初中后,相对于在小学阶段来说,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变了,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教师是新的,同学是新的,校园是新的,而作文要求写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人或事,可以写的内容应该有,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学生仍然说没有可写的东西。特别是当堂要求完成的作文,学生多数表现是想几句写几句,手中握笔,两眼迷茫。其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学生作文时无东西可写,是对生活和学习缺乏必要的观察造成的,或者说是没有积累造成的。由于大脑中没有积累一定的素材,当然就没有写作的欲望,更谈不上写好了。作家都要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没有“积”,当然就更谈不上“发”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更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重视观察,认真观察,以提高感知和评价生活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观察的热情,培养观察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那积累写作素材就有了不竭的原动力。我们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或者是经典的素材,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只要学生有自己的发现,都尽量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成就感、满足感。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和学生一起观看一些美的东西,如猎豹的捕猎视频、美丽的风景图片、网络中感人的材料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经常开展类似的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为学生提供写作动力。
二、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观察
结合学习的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语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者的描写,仔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小女孩高兴得在水里刨抓”。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现了女孩内心激动到什么程度?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经常指导学生这样观察,完全可以使学生养成揣摩语句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
三、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大自然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独自的美,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是那么的多姿多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审美对象,都有不同的审美结果,万事万物都有独自的外在美,也有它的内在美,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把那种美表达出来。如写作石拱桥的说明文,指导学生到梅溪观察子母桥,学生对石拱桥的特点理解更透、印象更深,由于有观察石拱桥的感性积累,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就不会差。
四、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
我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都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底蕴,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在这美好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倒在车轮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危急关头正确处置车辆的最美司机吴斌、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姜瑞峰,我们分析他们的美究竟在哪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性美,究竟哪些是值得我们赞美的。通过这样的比拟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就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底蕴。
五、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我们观察任何事物,可以按照时空顺序,也可以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顺序等来观察。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或从整体到局部,如有学生认为瑶龙山很美,就要求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季节,美在什么地方,并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
六、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
一、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1.结合教材,设置悬念,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发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解疑的动力,这样更便于课堂知识的接受。
2.编顺口溜,既增强记忆又增添趣味。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容易遗忘是必然规律,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保持记忆的时间较短。因而,如何让他们保持记忆显得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编成顺口溜,学生时时挂在嘴边,这样既便于记还不容易遗忘,同时能增添学习的乐趣。
3.趣味小故事是语文课堂的催化剂。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似乎是他们的天性,吸引他们的一个技巧可能就是有趣的小故事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恰当地使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1.在歌词里学习丰富的语言。有不少流行歌曲歌词优美,委婉动人,一首歌就是一首诗。学习歌词,无疑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如苏芮的《牵手》:“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这里含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均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张学友的《夕阳醉了》:“夕阳醉了,落霞醉了,任谁也掩饰不了……”用到了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再现热恋中的人心醉的情态。再者,利用歌曲,能够巧妙地拟出新颖别致的标题。如表现母子亲情,可用《常回家看看》;呼唤见义勇为的美德,可用《该出手时就出手》;突出朋友间的诚信,可用《一句话,一辈子》。这样的标题亲切自然,无疑会胜人一筹。当然,引歌词人文,自然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机智,有文采。
2.在广告语中学习鲜活的语言。看电视是现代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广告天天见,穿插在电视剧中的往往叫人生厌。其实好的广告语会给人启发,丰富语言,欣赏广告语也可以变厌为喜,乐在其中。广告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体,用语要通俗,但俗中也可有雅,化用古诗就是一个典例。比如黄河汽车的广告语“黄河之水天水来,黄河汽车遍地开”;伊莱克斯冰箱的广告语“众里寻她千百度,想要几度就几度”;成都全聚烤鸭的广告语“此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等。有的广告语采用对联的形式,可口可乐新春促销使用广告语“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而日本丰田车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俗语的永恒魅力。当然也可把广告语融入作文中,使语言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会有别样的意蕴。
3.在探访名胜古迹中学习诗文。学生在假期中去各地游玩,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说去泰山,就可以联想到杜甫的《望岳》、姚鼐的《登泰山记》;去镇江,就可以联想到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去西湖,就可以联想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享受和延续快乐
一、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处于主动的位置,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而学生处于被动局面,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对话、和谐交流。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是学生问题的积极倾听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满足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一视同仁,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与每一名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教与学的良好氛围。课堂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平等交流、多向互动、倾心交谈,这样教学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基础上的教学,交流也才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平等的交流。只有有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阅读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活动中能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核心,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动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方式,要建立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问题的探究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此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在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时,教师要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既体现教材的思想,又符合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三、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培育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用丰富的知识激励学生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这些知识生动丰富,如果能够充分、灵活地利用,将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在学习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鲁提辖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感受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分析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生动、丰富多彩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通过分析语言,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播下一粒“英雄”的种子,收获“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行为。
(二)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
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感染学生是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动的比喻、巧妙的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生动的描绘,对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健康的情感。
(三)用情态的美感化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的教态、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为乃至精巧的课堂设计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美而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节课都流淌着语文的韵律美以及情感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美,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在美而和谐的氛围里,学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科学审美观的人。
(四)用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
作文是学生思想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作文中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际来说,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的教育,就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让每一个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在作文中淋漓尽致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方法;活动;拓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千人一面,除了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的遏制和带给他们对读书的厌倦外,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今,课程改革已经走进了课堂,笔者尝试着追求新的教学实践――把音乐、方法、活动和拓展带到课堂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个性空间,使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色彩缤纷的世界。
一、以音乐为入点,给学生搭建激感的舞台
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要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音乐正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之一。它能发展人的思维,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音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那雄壮的旋律、豪迈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梁山好汉见义勇为的豪情,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鲁提辖勇救金氏父女的举动了。教学《石缝间的生命》时,我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贝多芬对坎坷命运的不屈抗争,这乐曲似雄壮的激流,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石缝间顽强生命的理解。
(2)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如学习《背影》时,我播放配乐朗诵视频,让课文的内容随着朗诵者深沉的语调、感伤的音乐、暗淡的背景通过画面缓缓推出,把父亲送别时蹒跚的步履、质朴无华的语言、黯淡的衣着、渐行渐远的背影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3)让学生唱以课文内容为词的歌曲。如《再别康桥》《明月几时有》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通过唱以课文内容为词的歌曲,不仅能从感觉到知觉上感受歌曲的内涵,还能从歌曲中了解课文表现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灵活使用教学材料,把“音乐”作为切入点,给学生的情感激发搭建一个舞台。
二、以方法为引导,给学生创设诱发质疑的平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设定一个目标,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有很多这样的方法:
(1) 紧扣课题质疑。如《白杨礼赞》可以这样提问:课文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2)借助单元提示质疑。如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版)第一单元说明提出了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之一是“领会叙述中抒情和议论的作用”,可据此提问:文中哪些是抒情和议论的语句?有何作用?
(3)仿照课后练习质疑。如《石缝间的生命》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主题,选择三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具体描写的”,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的问题。
(4)围绕课文重点质疑。如《铁骑兵》一文中悬念的作用。
(5)抓住课文难点质疑。如《孔乙己》一文中可提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方法为引导,充分满足学生表现欲,学生的注意力会因此高度集中,会敢于质疑问难。老师引导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敢问、好问、善问。所以,课堂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诱发质疑的平台。
三、以活动为途径,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乐园
为了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课上得更有趣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教材及课堂内容,教师可安排一些活动,把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教学《犟龟》时,我请五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犟龟、乌鸦、壁虎、蜗牛、小猴子,下面的学生便成了这五位小演员的“导演”。演员的动作或表情令“导演”不满时,“导演”就会举手提出来,让他们重新表演。又如在八年级下册(语文版)第六单元中的作文改写训练中,将《十五从军征》编成故事。按照要求,我让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小组内讲故事,各小组选出代表,再在班上进行交流。另外,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单元,可安排知识竞赛活动:如诗歌单元,可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古文单元,可开展文言知识竞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发展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乐园。
四、以拓展为支点,给学生构建创新思维的空间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把语文教学进行到最好的状态,是使学生达到自主解决难题,自己辨明对错,主动学习的效果。如果我们真的要达到这个水平的课堂教学,只是从课堂教学上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学习内容开发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挥思维的空间。学习《石缝间的生命》后,我让学生按照“学习导入、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思路、同步练习、学习小结”等要求,对课堂中获取的信息展开讨论,梳理知识结构,理出规律,巩固训练,完成自学目标,最后进行小结,自编本课的学案。教学《背影》时,通过分析课文,学生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一特点有了足够的认识,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迅速进入实战演练,以“我眼中的他(她)”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强调“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拓展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含义,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阅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通过拓展能够给学生构建创新思维的空间。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与音乐、方法、活动、拓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这样就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 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任丽芬.有效备课――初中语文[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