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疾病突发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理查房; 应急演练; ICU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5-01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1]。针对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对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院ICU自2010年1月份以来采用与护理应急预案结合实施护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显著提高了ICU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护理查房的实施
1.1 物品的准备 护理查房的用品分为基本用品及专科用品,应根据病种的需要携带齐全,以保证查房的顺利进行。基本用品:查房车、必要的影像资料、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消毒液等。
1.2 查房程序
1.2.1 查房的对象 病人应选择具有ICU代表性及疑难性的病人为对象。
1.2.2 查房的内容 针对病人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的专项护理查房。
1.2.3 查房的程序 ①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病人,向病人说明目的。②责任护士报告病人病情:自然情况、社会状态、心理状态、一般状态(入院天数、各项检查结果、生命体征、饮食、睡眠质量)、现存的护理问题、各项检查化验指标、正在进行的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需要查房解决的问题等提出护理难点。③查房者对疾病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④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体查,与病人交流了解病情,解答病人的提问,进行健康指导。⑤查房者针对责任护士在查房中提出的护理难点、疑点进行解答。⑥专科组长提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及突发事件,讲解如何正确进行系统评估,组织讨论。
2 护理应急演练的实施
2.1 物品的准备 急救车、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吸引器、深穿包等抢救设备及药品。
2.2 人员的准备 由科室护士长主导,成立护理专科小组,由高等级护士任组长,在查房中,根据ICU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演练内容制订演练计划、模拟突发事件急救方案及人员分工,并组织实施。
2.3 技能储备 每月组织1次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各种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吸引器、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的使用操作训练,由科室经验丰富的高等级护士及专科医生承担培训任务。
2.4 基本资料准备
2.4.1 制定疾病的各种并发症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护理组长确定各个小组成员的特定抢救位置,制定人员职责。
2.4.2 制定需联络人员的联系电话 要求每名成员熟记内容。
2.5 应急演练实施步骤 由护理组长主持演练,发现病人出现突发事件及意外,值班护士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将相关人员迅速集合到ICU,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展开演练,配合医生做好给药、插管、深静脉穿刺及心肺复苏等工作。
2.6 分析总结 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不足,为下次演练积累经验。
2.7 再次演练 全组成员共同分析总结后,修改并确定救护流程,再次进行预案演练,并将该演练过程做好记录,为其他的演练方案提供参考。
3 效果
3.2 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 见表2。
4 体会 1)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突发事件多,开展护理查房与应急演练相结合,能实质性的解决ICU病人的护理问题,护士能熟练掌握各类病人突发事件的护理评估,冷静、及时、准确、有序地处理。2)查房者是关键人物,查房者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查房效果,查房者应在查房前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特殊情况、难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基本了解,并在查房前查阅资料及相关信息,做到对病人情况、治疗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所查病种的前沿信息心中有数,使自己在有知识储备的状态下高质量地完成护理查房。3)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护士长将权力下放给护理组长,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既提升了自身价值,又带动了年轻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从医疗、护理的不同角度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锻炼了应急反应,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应对能力,有利于掌握新技术、新业务,使理论知识尽快强化。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救护水平应急演练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2]。其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3]。结果显示,通过演练,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在ICU实际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快速应对及与抢救人员的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当病人出现突况,护士立即配合医生按照分工开展抢救工作,迅速、主动地准备抢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操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结果显示,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5 小结 传统的ICU护理查房模式过多依赖于医疗指导性查房,而对ICU护理本身的工作重点缺乏重视,这不利于护理观念的转变及护士能动性的提高,我们采用与应急演练与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模式,对ICU危重病人的针对性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能力,促进了护士整体理论水平、临床专业水平、技术操作水平及抢救配合能力,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河北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四、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五、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进行人员补充。
七、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生活支援、医务科全面负责外出医疗队的业务支持。
第三节报告制度
一、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据实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告内容包括:
1、病、伤人员数量。
2、病伤情况。
3、参与救治科室。
二、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根据职责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
1、突发事件的性质。
2、病、伤人员数量及病、伤状况。
3、参与救治科室。
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三、主管院长亲自或委托医务科按照程序向上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医务科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
五、医院指派医务科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上报保卫科负责向公安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中SARS、AIDS、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以及疑似病人。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
4、发生或可能发现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人数)。
5、发生剧毒物品、放射源物品丢失。
6、接诊重大意外事故、知名人士、外籍及境外人员、保健对象、大型活动的特殊情况、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群体患者。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责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传染病预警机制
1、全院及各部门,为了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2、预警分级
①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市无新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医务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购中心及总务科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
②二级预警:本市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未开放隔离区时,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③一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开放隔离区,整合医疗资源,停止探视。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五、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六、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七、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八、SARS及肠道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另附。
九、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
十、未经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十一、在市、区CDC人员到来之前,医务科人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划定对象,实施监控措施。
十二、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患者。
十三、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五节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责任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急诊、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总务科
二、各责任科室定期组织全体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所需防护用品。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并准备后备梯队人员服从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四、强调各科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及严肃性。
六、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组织无关人员进人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七、按照统一要求,主治科室负责在患者左胸前分别挂上相应色带(死亡为黑色;轻、中、重伤为红、黄、蓝带)。
八、对于需手术治序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大手术室进行,并根据需要开放门诊科室手术室。
九、和市血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保证血液供应。积极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血液需求。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需住院的患者。
十一、未经批准,任何科室不得私自转出病人。
第六节保障工作
一、人力资源保障
1、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2、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3、兑现奖惩。
二、信息保障
1、档案室负责收集相关疾病的最新态势,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诊序方法。
2、计算机中心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3、档案室随时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填写表格,进行上报。
三、设备保障
1、总务科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2、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3、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四、后勤保障
1、总务科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2、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4、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总务科保证参与抢救人员的膳食供应。
7、总务科保证医务人员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五、安全保障
1、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科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人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2、遇有突发灾害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电力、热力及通讯部门采取保护措施。
3、与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六、生活保障
1、院办、党办负责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的食宿及身体健康。
2、总务科保证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食宿及身体健康。
第七节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及流程
一、突发事件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突发事件为:
1、化学物品中毒;
2、批量消化系统中毒(食物);
3、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
4、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5、批量外伤(车祸、公共场所挤压伤、爆炸等;
突发事件地点:
1、本市本区;
2、本市外区;
3、外地;
4、本院。
突发事件的抢救分类:
1、院前抢救;
2、院内抢救。
突发事件的通讯系统手段:
1、电话2、手机3、网络4、人工。
突发事件的交通工具:
1、救护车(120);
2、本院车辆;
3、出租车;
4、社会车辆。
突发事故的信息传递系统:
1、总值班;
2、医务科;
3、急诊科;
4、主管副院长;
5、院长;
6、各级卫生局/CDc;
7、其它医院:
8、政府相关部门;
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
1、院长;
2、主管副院长;
3、医务科、护理部;
4、各科主任;
5、各级医师;
6、医疗、护理、行政职能部门;
7、上级指挥部。
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
1、药品;
2、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各类夹板、颈托、绷带、手电筒、蜡烛简易呼吸器。
3、救护车;
4、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对讲机;
5、食品、水。
上述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2、人员依突发事件派出专业人员并定人数,一般医生5人、护士3人。
3、人员依上级需要而定出哪一级专业人员承担。
4、按专业不同分别确定派出人员名单。
5、院内接到通知后应在不超过30分钟内,人员、物资、药品、救护车均必须到达指定部位集合共同出发。
6、随时与医院指挥部联系通报情况。
7、服从现场指挥部和上级指挥部的安排。
8、做好自身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医疗队人员伤亡;
突发事件的外派医疗队:
1、化学物品中毒: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1人(临时确定)。
③队员:护士2名、内科系统医师l一2名、外科系统医师l一2名。
2、消化系统(食物)中毒、消化系统传染病: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1人(l临时确定)。
③队员:护士2名、内科系统医师1名、外科系统医师1名。
3、呼吸系统传染病:
①领队:院长/副院长/医务科/科主任。
②队长:l人(临时确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我县是贵州一个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公路崎岖峡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外地车辆进入我县界内。2011年4月27日12:30,急诊科接到一个急救电话:有1辆从赤水开往厦门的大客车在我县境内-东皇镇草连坝出了车祸,人车翻滚在一个大坡下,需紧急救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到电话,立即启动《习水县人民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并通知各应急救治小组成员立即到位。护理应急小组成员接到电话立即赶到急诊科,启动护理应急预案,按特大型群体伤护理人员调配名单33人,分组进行,责任明确。护理应急小组是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各科护士长及临床科室推荐或选择年龄40岁以下,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临床经验的护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经过培训及演练,考核合格,是一支反应迅速抢救有力的护理应急队伍。并根据各自的专业性质、个性特点等分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组、外科现场急救组、内科现场急救组、外科院内急救组、内科院内急救组、转运组、协调组、物质供应组等。
通过对大型车祸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应急管理,反映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应对、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也反映了一个边远山区的县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
资料与方法
“4·27”车祸伤当场死亡2人,均为成年女性;伤35人,其中男25人,女10人;年龄2~5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2人,骨盆粉碎性骨折2人,肋骨骨折3人,胫腓骨骨折1人,左外耳道皮肤裂伤1人,头皮、皮肤多处裂伤11人,其余人员为软组织伤及擦伤。因该车人员多数是家人、亲戚、朋友邀约外出务工的外地人员,除根据病种外,还考虑家人、亲戚、朋友关系分别安置在骨脑外科22人、普通外科8人、五官科5人,以便互相照顾及提供心里援助[2]。35位患者,除1人转院,2人好转外,均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出院。
护理应急管理:①外科现场急救组:由护理部1名副主任、4名护理应急人员和急诊科“120”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处理和急救处理,对大批伤员进行预检分诊和紧急救治,依据受害者的伤情,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用平时准备好的绿、黄、红、黑飘带标示,本着先救人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的伤员的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本上。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理后,安全转运到急诊科。②陪检、登记、单架组:分别由内科现场急救组人员、急诊科人员、我院清洁工组成。送到急诊科的伤员,根据诊疗常规对患者进行施救后,急诊科人员负责伤员登记、开单检查;内科急救组人员负责陪同伤员到CT室、放射科、检验科做各种检查,正确指导单架队人员安全运送伤员到相关科室。③外科院内急救组:由外科系列各科护士长任组长,各科护理人员为成员组成,负责伤员床位安置、患者的救护,人力、物资、药品的准备工作。④协调组:由门诊护士长、导诊人员和妇产科护士长组成,负责门诊相关检查工作秩序,正确分配引导伤员到各检查科室,以免伤员堆积在一个科室检查,耽误抢救时间;妇产科护士长负责外科楼伤员住院安排工作及科室间的协调工作。⑤物资供应组:由供应室护士长任组长、科室所有人员组成,负责各种物资供应,手术器械包的清洗消毒灭菌,下收下送等工作。⑥人力资源组: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组成,根据伤员在各科住院患者的多少和伤情的轻重,调整内科组应急人员到相关科室参与排班,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 果
“4·27”大型车祸伤经过全院医务人员近4个小时紧张而有序的努力,35名伤员很快得到了救护和安置,做到了“急而不乱,忙而有序”,改变了过去遇大批伤员盲目混乱的状况,保证了应急任务的完成,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表彰。说明了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已上了一个台阶,护理应急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程序化、科学化道路,急救技术、应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讨 论
我院作为县城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院领导及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根据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照病种、数量、时间、季节等,结合医院及当地实际,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并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完善。对应急人员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抓不懈的方针。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群体患者的救治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预防和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国家和省、市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编制。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转变职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快速反应,靠前处置;科学应对,协同处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四)预案启动
本预案随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变化而自行启动应急状态或转入常规状态。有关机构、人员分别按照各自职责、业务范围和预案相应的规范要求,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五)预案界定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对我镇经济、社会稳定构成危害或威胁,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六)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5种。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七)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危害大小、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从轻到重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4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镇政府调度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3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县政府协助,镇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甚至全镇的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在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统一组织,镇政府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1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本镇甚至全县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在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镇政府统一组织,调度全镇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配合上级应急机构紧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八)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重点指一般(4级)及其以下的突发公共事件,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衔接。
(九)应急预案体系
金刚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镇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镇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镇政府负责制定,经镇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镇直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的预案。由牵头部门与支持部门共同制定,经镇政府批准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并报镇政府备案。
二、指挥机制
(一)机构与职责。
1.领导机构。
成立金刚镇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镇应急委),作为我镇常设的协调议事机构,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镇应急委主任由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副镇长和武装部部长担任,委员由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村委会主任及驻纸坊武警、部队、镇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镇应急委可根据上级要求或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临时召集增补相关镇级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镇应急委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镇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对发生本预案中未预料到且涉及多个部门进行防范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确定指挥机构、现场指挥和相应的职责任务;承担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工作。
2.日常工作机构。
镇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在镇政府办公室(以下简称镇应急办)。镇应急办负责办理镇应急委的日常事务。主任由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由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具体工作由镇政府办公室承担。
镇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执行、督促、落实镇应急委的决定;组织、指导、编制、修订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指导、协调、督促全镇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承担上级应急机构安排的其他工作;发挥枢纽作用。
3.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镇应急委分别设立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工作牵头部门和单位以及参加部门和单位,具体负责指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牵头部门的副镇长任副总指挥,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别设在相应牵头部门和单位,指挥场所设在牵头部门和单位,如果条件不具备,则由专项应急指挥部决定,在适当地方开设,充分利用现有指挥系统硬件设施,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设立金刚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综治办、农技站、畜牧站、水管站、派出所、财政所、安全办、国土资源所、卫生院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由镇国土资源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环保站、水管站、卫生院、经发办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破坏性地震应急指挥部,指挥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由镇政府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环保站、水利站、卫生院、供销社、科协、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参与。
——设立金刚镇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森林火灾应急工作。由镇林业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水管站、农科站、卫生院、兽医站、农机站等有关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与现有的防洪度汛指挥部合署),指挥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中小型水库、重点防洪区域、重要河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部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由水管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武装部、派出所、农技站、卫生院、民政办、林业、国土资源所、村建环保所、有线电视站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镇义务消防队、民政办、村建环保所、水管站、农科站、畜牧站、卫生院、经发办、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建筑工程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建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由城建规划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卫生院、安全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由安全监督管理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国土资源所、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与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合署),指挥采石场、工业及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事故应急工作。由安全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司法所、经发办、国土资源所、工商所、环保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由环保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派出所、财政所、水管站、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由卫生院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食安办、派出所、财政所、环保站、工商所、农科站、兽医站、水管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纸坊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由食安办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金刚中学、卫生院、派出所、民政办、农技站、畜牧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防治高致病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指挥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由畜牧站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武装部、农科站、林业站、经发办、派出所、财政所、环保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设立金刚镇重大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含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办、统战、武装部、卫生院、财政所、各有关村委会等部门参加。
——设立金刚镇突发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镇境内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含突发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司法所、卫生院、财政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5.应急队伍。
在应急处置中承担抢险救灾具体工作的队伍主要有:
(1)紧急救援队,由派出所、镇人武部、环保、民政、卫生、通讯等部门抽调人员和专用救援设备、必需物资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工作分队。各分队及专用救援设备和储备物资列为常备力量,队员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临时通知组队,按照生命救助第一的原则,发挥第一时间迅速投入的作用,迅速、高效开展救援生命工作。
(2)专业救灾队伍,分别由抗震减灾、水利、林业、派出所、医疗急救、环保、安全生产等部门组建,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应急工作。
(3)志愿者队伍,由镇机关各单位全体人员、各村委会抢险应急队成员,企事业单位、农村村民小组等社会力量中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组成,主要参与应急工作的后勤保障、疏散安置、宣传动员等辅助工作。
(4)后备队伍,由民兵组成。后备队伍的调用由镇人民政府与各单位协调,报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批准后,按照上级应急机构的指示配合开展应急工作。
(二)预警、信息与宣传。
1.监测与预测。
各村民委员会、镇属各有关单位(部门),特别是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的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在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中完善、细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隐患调查;利用技术、人工等多种监测手段,掌握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因素;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专家对监测结果、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信息报送
(l)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以政务值班系统为主渠道。各村民委员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部门、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
(2)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应当迅速向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公共事件发生征兆、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各种隐患和现场情况;并有权对相关部门、个人的工作过失和不当处置行为进行举报。
(3)监(预)测和信息报送要点:
——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事件类型、时间、地点、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等。
——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等。
——已采取的措施、下步应对措施和相关请求等。
(4)信息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
——发生或将发生一般级别以下或未确定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民委员会、各部门在接报后立即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在接报后1-2小时内报市应急办;向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相关上级部门汇报。
——发生或将发生一般级别以上(含一般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各村民委员会、各部门在接报后立即上报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在接报后30分钟内报市应急办。对已确定级别较高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先报基本情况后报详细情况的方式,以缩短报送时限,争取处置时间。
(5)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3.预警信息。
镇应急领导机构根据上级应急委的预警级别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做好自护宣传工作和群众稳定工作。
4.宣传报道。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宣传的有关规定,在上级应急机构的指导下,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应急措施、存在困难和下部工作部署。报道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社会效应,突出以尽快、妥善解决突发事件为核心开展宣传.
(三)分级负责。
各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各部门根据预案和各自的职责任务承担责任和义务。对不同(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按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置指挥:
1.未达到级别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4级),由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主要应急措施如下:
(1)由镇应急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应急工作,设立现场指挥
部指挥应急,及时报送信息。
(2)镇应急领导机构可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持。
(3)由上级相关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应急委有关成员率相关部门赴现场进行专业指导和协助应急。
2.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镇应急委做好先期处置工作,由上级应急领导机构启动相关预案进行处置。
3.对上级应急领导机构要求我镇参与,或镇应急委请求参与的涉及市内其它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队伍由市应急办或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指挥。
三、现场处置
(一)先期处置。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事发地村民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确定或预测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级别;立即报送信息。
(二)事中处置。
1.成立现场指挥部。
在处置一般(4级)及其以下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镇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分管突发事件工作的副镇长任指挥长,事发单位、镇机关有关部门及应急队伍负责人组成。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启动后,与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配合组成现场指挥部,由市应急委或专项应急机构统一指挥。
现场指挥部职责是:以抢救受灾人员生命、控制事态扩大为第一目标,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情况负责受灾人员抢救和抢险救灾工作;迅速了解、收集现场情况并上报镇应急委。现场指挥部成员按照工作职责,分口负责,实行责任人制度。
2.组成现场工作小组。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实际等情况,下设若干现场工作小组。现场工作小组从有关部门、应急队伍中配置专门力量,按照职能分工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展开工作。
现场工作小组组成及主要任务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镇政府办公室牵头,主要职责:对现
场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传递和上报,协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现场协调。
(2)抢险救援组,由派出所,武装部、民兵等单位及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主要职能部门组成,主要职责:营救、搜救、疏散人员;封闭、消除危害源;排除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隐患等。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院牵头,环保、农科、畜牧、林业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救治、护理、转送伤员;监测、控制、疫病;收容、清消污染物等。
(4)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民政、派出所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强制)疏散、安置、安抚现场群众;保障被疏散和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等。
(5)治安警戒组,由派出所牵头,武装部、民兵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对现场及周边的重点目标进行警戒,维护秩序。
(6)应急通信组:由镇电信分局牵头,主要职责:保障处置工作的通讯畅通。
(7)交通保障组,由派出所牵头,交通、运政、农机、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交通管制、路桥维修,开设“绿色通道”保障运输畅通。
(8)应急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民政办牵头,财政、卫生、粮食、交通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组织、调集、运输、征用应急物资、设备、食品、药品、房屋、场地等。
(9)生活保障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主要职责:为应急人员提供食、宿等生活保障。
(10)社会动员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宣传办、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动员、组织群众参与辅工作,稳定民心。
(11)善后工作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牵头,民政、卫生、派出所、保险等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组成,主要职责:清理、监测现场;调拨、发放应急款物;处置遇难者遗体;理赔、管理救助捐赠等。
3.应急措施。
(1)镇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现场指挥部经请示镇应急委同意,立即启动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全部或部分力量,以生命救助为首要目标,实施救援行动和紧急疏散,避免事件扩大。
(2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实行准军事化指挥进入待命状态后,全体队员、设备停止其它工作启用紧急救援标志,以最快速度分别抵达指定地点集合,并根据命令派遣部分或全部力量在规定时限抵达现场,并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
(3)镇应急委、应急办成员迅速就位,进入指挥中心(镇政府办公室);有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现场指挥部成员迅速赶到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报送信息;镇应急办开始组织后续力量,准备增援。
(4)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或现场指挥部启动专业救灾队伍应急;必要时,请求市应急委组建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部按照派遣的救援队伍和力量有效地组织现场指挥。
(5)各救援队伍抵达现场后,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命令要求和专项应急预案,配置不同的力量,组成现场工作小组,开展施救工作。
(6)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7)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继续信息报送。
(8)镇应急委指挥、协调有关成员单位或临时召集相关镇级部门组织必需物资,保障救援队伍和受灾人员的供给以及受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畅通;根据事件发展趋势,组织后续力量增援。
(9)镇应急委调集辖区内的应急资源供给;必要时请求上级应急机构指导、协调或后备队伍支援。
(10)现场指挥部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实施下阶段工作;视现场情况,命令镇紧急救援队转为常规救灾队伍或休整、收队。
(1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隐患被基本消除后,在预警信息的机构解除预警信息后,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三)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应急工作结束后,镇应急委组织实施善后工作:
(1)对现场进行清理、监测,继续查排隐患。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件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和家属,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3)依法对征用的应急物资(场所)的所有人给予适当补偿。
(4)救济受灾受害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5)向受灾受害群众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2.社会救助、保险。
各级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保险公司根据投保合同及损失情况,及时进行理赔。
3.调查、总结。
依法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及时确定事件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上报追究责任。镇应急委和有关村民委员会、部门根据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面调查、评估和处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备案。
(四)组织保障。
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并制定相关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1.指挥系统保障。
加强应急指挥机构(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指挥中心(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和技术支撑体系。
2.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网络;建立畅通、稳定、保密、便捷的应急通讯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党政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讯保障;建立应急人员常用、备用通讯联络动态数据库。
3.应急队伍保障
做好金刚镇紧急救援队、各专业救灾队伍、后备队伍等应急队伍的保障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与服务的长效机制。
镇紧急救援队备战要求如下:各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支持紧急救援工作,充分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紧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落实各项执备勤制度,随时确保紧急救援队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1)设备。所有列入镇紧急救援力量的车辆、设备,储备的救援必需物资保持在岗在位。机械设备要保证油料、电池、零配件等补给充足,定期检查运转情况,保证准备充分、状态良好。
(2)人员。应急队伍在组织队员时,要考虑紧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除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应避免高龄和女性队员,同时保证一定数量的后备队员(车辆驾驶员、专业机械操作员的后备队员不应少于2人/组)。应急队员(含后备队员)必需配备通讯工具,并保持畅通。列入镇紧急救援力量的设备、人员要确保稳定,避免出现因设备、人员频繁调整导致工作、职责脱节的情况出现。各单位确实需要对设备、人员进行调整的必须及时报告获批准后报镇应急办备案。
(3)标志。金刚镇紧急救援队车辆、人员(含后备队员)统一配发标志牌。标志牌在备战状态由各车辆、队员自行妥善保管,紧急救援状态下使用,以确保行动畅通、指挥有序。
(五)应急装备、物资保障。
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装备、物资、粮食的维护、备勤、征用、储备工作;为涉险、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必要的生产能力、生产基地储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储备和信息储备发展的机制;完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建立应急装备、物资动态数据库,避免对应急装备、物资的重复投资。
(六)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挥疾病控制监测网络优势;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急救保障措施;做好医疗设施、装备、药品、防疫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工作;合理布设和建立急救站点,确保有效实施现场救治,逐步实现应急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医护急救资源动态数据库。
(七)经费保障。
镇财政对一般(四级)及其以利及别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年度财政预算安排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经费;加强对应急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险业务,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灾害事故保险;逐步加大社会救助的比重,广泛动员和开展救助捐赠活动,探索设立全镇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基金的机制。
(七)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建设完善;利用人防设备设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提供服务和保障;建立临时避难场所动态数据库。
(八)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应急交通保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公路设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
(九)生命线保障。
保障应急状态下交通、供水、供电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十)宣传保障。
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法规、规定,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加强对在校学生教育,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十一)培训保障。
加强全镇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直接参与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指挥能力和信息处理效率,确保机构高效运转。
四、附则
(一)预案管理。
1.预案的定义和编制主体。
(1金刚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镇应急办组织编制,与《浏阳市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
(2)专项应急预案,是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镇机关关部门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是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属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对应上级专项应急预案的下位预案。由镇相关职能部门或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分别组织编制。
(3)部门应急预案,是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本部门在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相关职能而制定的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属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对应县级部门应急预案的下位预案。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组织编制。
(4)举办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
2.预案审议、批准和备案。
镇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由镇政府办公会议审议和批准;专项应急预案由分管副镇长审议和批准;部门应急预案由各部门审定;各类预案审定完成后下发执行、上报备案。
3.预案修订。
如各类预案制定的法律依据、机构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时,各类预案编制主体应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重新上报备案;专项目应急预案和主要的部门应急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应对突发事件演习。
1、预案演练从实际出发,份额不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内容包括应急联动、紧急集结、协同配合、现场救援、应急保障等。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现场迟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应急准备状态。
2、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规划。宣传、教育等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应急指挥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类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监督与检查
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本预案和各专项预案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考核体系,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4、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县局办税服务厅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有效地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将应急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形成科学、规范、快速反应的应急工作机制,根据省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应急预案》(国税发273号)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处理县局办税服务厅发生的应急事件。应急事件是指导致办税服务厅办税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的突发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流行疫情等。
第三条处理应急事件的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综合考虑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健全机制,预警监控,防患于未然,不断优化应急事件处理方法,提高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2.以人为本、保障优先。保护纳税人、税务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保障公共财产安全。
3.快速反应,即时处置。应急事件发生时,要急事急办,积极应对,果断决策,及时处理。
第二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四条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办税服务厅,影响办税服务厅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包括: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纳税人发生争端、纳税人之间发生争端、突发疾病、纳税人集中上访、综合征管软件和发票代开系统故障、电力故障、其他技术故障等。
第五条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与纳税人发生争端时,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进行以下处理:
1.控制事态发展,制止双方争吵、避免肢体接触。
2.将相关当事人劝离冲突现场,安抚当事人情绪,询问相关情况,并向纳税人反馈处理意见。
3.属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过错的,应当面向纳税人道歉,
4.属纳税人误解的,向纳税人宣传解释相关政策规定,督促纳税人及时、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消除误解或达成和解。
办税服务厅负责人认为争端事件复杂、影响范围大,可能引发突出矛盾的,应向应急处理办公室报告,应急处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
第六条纳税人之间发生争端时,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进行以下处理:
1.控制事态发展,制止双方争吵、避免肢体接触。
2.无法控制事态发展的,拨打报警电话,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第七条纳税人集中上访的应急处理。
纳税人集中上访,围堵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县局领导。
1.安抚纳税人,详细了解有关情况,认真听取纳税人的意见。
2.属于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过错的,要求责任部门、税务人员限期改正,并向纳税人及时道歉。
3.属纳税人误解的,向纳税人宣传解释相关政策规定,并督促纳税人及时履行纳税义务。
4.属纳税人故意抵制税务管理的,应进行说服教育,必要时,请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处理。
5.对于集体上访,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规定予以答复,不随意承诺。
第八条对办税服务厅内相关人员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
1.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或者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内突发疾病并较重的,第一发现人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实施救援,并尽快通知其单位或家属。
2.在急救车到来之前,遵循急救中心的指示采取简单的护理措施。工作人员应保持办税服务厅的清净和空气流通,维持好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九条综合征管软件和发票代开系统故障
1.办税服务厅做好向纳税人解释工作,通知纳税人耐心等候并引导至休息区。
2.办税服务厅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将网络故障的原因及故障截屏信息报告县局信息中心,待网络畅通后及时通知纳税人办理相关事项,确保办事秩序良好。
第十条对电力故障的应急处理。
由导税人员或者窗口工作人员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纳税人做好解释工作。指派相关人员做好恢复供电或维修工作。根据恢复供电所需时间长短,合理安排并及时通知恢复办税业务的时间。
第十一条技术故障的应急处理。其它设备故障、网络无法链接、各类操作系统无法响应、突发停电致使设备和数据损失等技术故障,导致办税障碍的应急处理,根据信息技术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十二条危及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应急处理。
纳税人、闲杂人员到办税服务厅无理取闹,严重影响办税服务厅正常工作秩序的,或采取暴力手段冲击、打砸、抢劫,危及公共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启动预案,并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报警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2.紧急疏散现场人员并安排专人保护好票款安全。
3.保护好案发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对事件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发生被盗事件的应急处理。
办税服务厅内部发生被盗事件的,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启动预案,并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报告县局领导。
2.保护案发现场,保存有关证据,及时报警,配合公安机关对事件调查处理。
3.清点财物,确定损失。
4.属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设备被盗的,应按照相关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设备的管理规定办理。
5.属于值班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追究责任部门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责任。
6.加强安全保卫,增强防范意识。
第四章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十四条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
1.第一发现人应发出扑救信息,并立即采取“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等有效措施实施扑救。
2.办税服务厅负责人根据火情大小做出决定是否报警求救。
3.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应组织员工和纳税人,有序地撤离大厅现场。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专人保护好票款财产安全,采取相关措施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处理。
5.清点财物,确定损失。
6.根据火灾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加强防范。
第十五条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对发生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
1.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在场人员生命安全,有序组织人员撤离现场。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行组织抢救工作,加强防范,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3.及时信息,采取有效措施。
第五章保障机制
第十六条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事件处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保证手机等通讯设备畅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日常工作与应急事件冲突时,应优先确保应急事件处理工作的开展。
第十七条办税服务厅、票证库房等重点部位应建立值班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切实加以落实,排除隐患,防微杜渐;县局要组织人员不定期对办税服务厅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县局信息中心做好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线路的维护,办公室定期对办税服务厅的电力、线路和各种设备进行检修,对老化、故障率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或调整。
第六章附则
根据近两年来介人手术病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人、物品、(高值耗材)先进仪器、专业技术、环境、制度及流程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评估,对介入手术室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归纳以下几方面:
(1)手术量逐年增多而复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与2007-2009年相比,手术量增加1.5倍,其中危重病人手术增加55例,新开展手术3种、250例,节假日急诊手术平均增加37%.以上手术量增加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护理人员仅增加1人,未达到1张手术台配备2名专业护士标准。
(2)工作量忙闲不均,工作忙时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3)突发事件,介人手术室特点极易发生突发事件,2007~2009年术中心跳骤停6例,失血性休克1例。
(4)并且高值材料多,先进仪器使用增多。
(5)同时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涉及自身的医疗和护理过程尤其关注。
2、护理风险控制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1.1提理风险管理知识及安全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组织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各种风险管理组织。科室每月以提问,考核等形式进行一次护理风险测评,为完善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再造流程提供依据。
2.1.2专业技术培训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科室第月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及相关业务知识每月考核1次,成绩季累年计,内容纳入护理部年终考核范畴,对新开展的手术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先由医师向科护士长讲授主要配合内容,护士长制定操作规程后再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工作中对业务能力差的人员护士长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业务指导,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近两年来,我科护士成功配合医院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2.2规范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及安全手术环境根据介入手术特点,制定各种风险项目的应急预案及防范风险的操作流程,如制定术中大出血及心跳骤停、交叉感染、防导管脱出堵塞,预防坠床,坠车(交换车)等应急预案。
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完善急性脑造影,急性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等抢救操作流程,建立急救小组,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护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环节,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制度包括药品、物品、各种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等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手术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如地面潮湿应给予提醒,极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率。
2.3加强重点制度执行落实的管理介入手术室主要护理风险的种类为高值耗材开错封、异物遗留体腔、输错液、用错药、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前4种均与查对制度的执行落实与否密切相关,最后一种与消毒隔离制度执行落实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是化解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非常重要的措施。
2.4重视危重病人手术、新开展手术、大手术及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病人为择期手术,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病人,评估风险强度,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四有:有责任护士,有手术护理计划,有安全防范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有完善的手术护理记录,以最大限度在降低此类手术风险,节假日为高危时段,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准备,合理安排人员在岗,抢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是否充足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2.5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在介入手术室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为x线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疗药物的侵害等,其中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利器损伤,尤其以针刺伤最多见,为体现以人为本,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化疗、X线损伤和针刺伤害是可以避免的。2007~2009年介人手术室医护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无职业危险因素造成的任何损害。
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4月——2008年3月共收治148批587例因突发事件造成受伤的患者。其中,男性389例,女性198例,年龄2~76岁。交通伤197例,烧(烫)伤168例,打架纠纷117例,CO中毒51例,砸伤25例,食物中毒19例,甲烷中毒4例,坠落伤3例,运动伤3例。单批受伤人数最多35例,最少3例。
2护理对策2.1 迅速建立急救指挥小组成员有医务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部领导,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
2.2立即执行上报制度值班护士接到电话或见到患者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首先通知值班医生、抢救班护士,然后通知护士长和科主任。护士长和科主任根据患者人数和伤情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2.3严格执行筛检、登记制度受伤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派2名护士参加急诊分诊工作。其中一名护士协助相关专业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筛检工作,根椐伤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及死亡四个等级,同时在患者肢体明显处做好病情标识(红色——重度危重;黄色——中度危重;绿色——轻伤患者;黑色——死亡);另一名护士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为:病情分类、性别、年龄、患者姓名等。这样,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内把病人的基本情况统计出来,为医院上报工作提供准确信息。
2.4依据患者佩戴标识分别送到相同颜色区域进行处置2.4.1 红色区即抢救区,放置位置是在抢救室的北侧,距离抢救仪器设备较近,便于对患者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吸氧、洗胃、吸痰、呼吸机治疗等。
2.4.2黄色区放置位置是在抢救室的南侧,距离护士站较近,便于护士对病人进行观察和处理,如:静脉输液、吸氧、打石膏、伤口包扎等治疗。
2.4.3绿色区放置位置是在走廊的顶端即病人候诊区,此处设有座椅,便于病人休息和集中检查和治疗。
2.4.4黑色区放置位置是在抢救室外侧的一个独立区域,地面铺上大单,将病人尸体有序摆放、用屏风遮挡,由保安人员进行看护。
2.5护士编组,细化职责将抢救班护士编成4个小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人一组。每组负责3~4名病人(重病人1~2名)的抢救治疗和护理。要求护士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5.1 抢救治疗组由抢救技术过硬的护士担任,主要配合医生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洗胃、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采集各种血尿标本等。
2.5.2文件书写组由工作细心的护士负责,要认真仔细地记录抢救过程,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入抢救室时间、疾病诊断、生命体征、各项化验检查的内容及时间、抢救措施,治疗用药的时间、名称、剂量、途径以及病人转归等。
2.5.3物品供应组由总务护士和实习学生完成,负责抢救所需的药品、物品的供应工作。
2.5.4安全护送组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初步稳定,在救治医生的指挥和安排下,由年轻护士负责将患者安全护送到手术室、监护室或病房。护士在护送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路的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护士还要对患者做适当的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多一份安全感,有利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讨论3.1急诊科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之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是理论和实际行动的指南和依据。急救护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专业特点是强调急救时间的有效性,把时间作为急救中重要的效率指标。做好伤员的分类工作可以保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
3.2急诊护士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抢救技术全面、应变能力强。此外,急诊科还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铁一般的纪律,所有当班医护人员必须严阵以待,不得擅自离岗,这是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
[关键词]突发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临床效果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的制约,我国普通民众传染病防治的健康知识较为缺乏,据不完全治疗统计,我国具备基本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人口不到人口总数的一成[1]。近年来,非典、手足口病和感染H7N9禽流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连发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系统准备,医疗机构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反应较为迟缓,诊疗和护理效果不佳。护理应急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建立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职责和流程,将应急护理知识的普及寓于日常护理活动中,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急处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行为规制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2-3]。本文研究了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感染病二、三科为我院专收治突发性传染病的科室,共有护士3例,护师20例,主管护师10例,副主任护师2例,主任护师1例,共36例。于2013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应急管理制度,此前实施传染病常规护理制度。本次观察以2013年9月为中间时间节点,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8月间各随机选取13例和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纳入观察,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患者中24例为住院患者,1例为门诊治疗患者,危重症23例,重症1例,轻症1例,其中80岁以上3例,75岁以上4例,55岁以上16例。组间成员病理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传染病护理,观察期内进行护理人员培训、感染病二、三科管理、患者应急管理和质控分级,进行护理应急管理。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制定确诊患者的转运方案、危重疾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等。建立并逐渐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目录,完善储备体系。细化各个护理环节与岗位的职责。护理部与医务科、感染控制科应该多次采取联合应急救治演练,根据传染疾病的感染特点,对接诊流程、隔离消毒、废弃物处理、标本等进行培训。观察期结束后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4-5。
1.3评价标准:观察期结束后,观察人员从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等两个角度评价了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差异,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护理满意度从时间安排、操作熟练程度、并发症处理、信心和教育程度等角度考察[6-8]。
1.4统计学处理:观察期结束后,将观察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突发传染病治疗效果统计:实施护理应急管理机制后的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人数占比分别为58.33%、33.33%和8.33%,其在显效治疗批次上的人数更多,占比更高,效果更佳。较之于对照组具有比较优势。对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4、8.936、8.824、9.246,P<0.05),见表2。
2.2护理满意情况统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时间安排、操作熟练程度、并发症处理、信心、教育程度方面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9.253、9.612、8.932、8.993,P<0.05),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观察在我院感染病二、三科引入护理应急管理理论,旨在提高医院和患者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护理应急干预是将护理应急管理融入传染病临床护理各个流程的护理模式,其核心要点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护理人员、患者和医院三者的应急管理来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护理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9-10]:
3.1护理人员培训:首先对参与观察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应急管理教育,评估护理人员的知识盲区及支持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讲突发传染病的传播原理和治疗要点,以患者为主体制定应急护理康复计划,根据教育理论和患者学习的特点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况制定应急护理实施方案[11]。
3.2感染病二、三科管理:将传染病区设置在医院相对静谧与隔离之处,避免临近交通要道和人流量大的区域。在传染病区内,划定设防区域,无菌区和不设防区相互隔离,在每个区域的分界处设立警示标示和提示语,配套安装洁净设备设施。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控制传染病区内的人员流动,人员进入应当先杀菌消毒。对于伴有呼吸道和血液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设置专门的隔离治疗室,配备负压空气流动装置和空气过滤装置,确保输入洁净空气,处置污染空气。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床单、注射器、隔离服等医护用品应做到一次性使用,需要重复使用的一起设备要严格进行卫生处置[12-13]。3.3医用器材管理:加强对我院感染病二、三科传染病诊疗设备的购置、安装、调配、清理和保养管理,选购性能优异,质量上乘的医用器材,使用前做好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病患使用的安全。耗材要做到即用即换,设备要做到一次使用,一次消毒杀菌,特别是针对空气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要做到隔离使用,专机专用。建立和强化对设备、溶液和操作人员的污染监测,定期采样送检,监测结果超标时要迅速停用、溯源和消毒。强化备操作流程,确保用前用后消毒杀菌。
3.4患者应急管理:精神卫生方面,对所有传染病患者进行强制心理干预,缓解其焦虑、悲观和抑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有条件的,安排治疗效果良好的病友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阐明传染病防止的原理、方法和流程,指导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致病因素,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饮食方面,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严格禁烟禁酒,保持患者体内生理条件的稳定[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90-01
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在配合医生做好对患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经验缺乏、对护理制度和流程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不足等都可能产生护理风险。
1.2 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人员更新换代快,学习兴趣低,导致护理技术不佳,无菌操作不严格,影响护理质量,导致护理风险。妇产科护理人员要认真掌握正常妇婴护理、异常妇婴护理、妇女常见疾病护理和计划生育妇女护理等技术。
1.3 ?t疗设备因素 护理设备是辅助妇产科护理的重要工具,护理设备种类不齐全、性能不完善和规格不配套等直接影响护理工作正常开展。对设备检查不全面和维修不及时,对设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足,也会影响正常使用。
1.4 组织管理因素 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给力,对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护理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工作量超负荷等问题。
1.5 规章制度因素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参照和依据。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有些形同虚设,不能消除护理风险,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1.6 药物使用因素 妇产科用药十分关键,用药不慎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风险。严格避免错误用药、无效用药和药物配伍不当等风险。能用一种药,避免联合用药;能用小剂量药物,避免用大剂量;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
2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过程
2.1 护理风险规划 妇产科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周密详细的规划,才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很好地管理风险。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定义风险管理过程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2 护理风险识别 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妇产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基础,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只有全面地识别风险,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才有依据。
2.3 护理风险分析与评估 采用定性分析与评估和定量分析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分析与评估,工作成果是得到量化的、明确的、需要关注的妇产科护理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汇总表。
2.4 护理风险应对与控制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有效地消除或控制风险。具体措施可以是护理实施前的前馈控制,也可以是护理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控制,还可以是护理实施后的反馈控制。
2.5 护理风险监控 任何风险都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对护理过程实施监控,以便动态掌握风险及其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做好采取风险应急措施的准备。可以是全员监控,也可以是对个别护理人员或患者重点监控。
3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为确保妇产科护理工作扎实有效,针对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参照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的妇产科护理工作经验,提出的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如下。
3.1 强化法律观念 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其明确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工作中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医患纠纷是护理风险的最终表现,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 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妇产科护理规章制度体系,对工作细节进行严格规范,做到任何护理工作都有章可依,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妥善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妇产科护理常用的规章制度包括责任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新生儿护理常规、助产士准入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等。
3.3 建立妇产科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针对妇产科护理的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和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妇产科常用的应急预案包括新生儿意外、胎膜早破、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组织医护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患者和家属培训应急相关知识。
3.4 排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控制心理压力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合理调配人员,减少工作负荷,注意人力强弱搭配,关心爱护每一位护理人员,为她们开放表达意见和想法的窗口,培养她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她们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3.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深入接触患者,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在尊重患者个人隐私的同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躁不安情绪,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妇产科护理的认知水平,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的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实施的主体,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加强常用药物知识学习,避免错误用药和无效用药,把素质教育和工作实际相结合。
3.7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日常护理中出现的打错针、发错药和观察病情不仔细等风险,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现阶段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缺乏社会经验,要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和爱护患者,转变服务观念,增强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