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新时代思政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思政教育

第1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52-0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后期出现在联邦德国的一种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联邦德国的文学家姚斯和伊泽尔,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姚斯认为,一件作品,在没有读者阅读之前,也只能称其是半成品。因此,站在读者的立场、从接受主体的角度出发就成为接受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后来,学者将接受美学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实际上促成了思政教育思路的转变,也就是从以往的以“灌输论”为主逐渐转变为更加强调“接受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依据内在的需要,有目的、有筛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心理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是相互联结的完整活动体系,是个性化与社会化、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接受主体、客体和载体等是它的基本要素,它反映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养成是主观能动性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e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

e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所受到的影响也来自多方面,不再是单纯的师生、生生、家庭、社会的引导,而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主要包括:

1.信息快速传播导致“快餐”文化的蔓延。e时代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信息的内容也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弄潮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的深刻影响下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正是由于信息快速而宽泛地传播,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大量增加,但是这些信息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知识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无法深入探讨,这使得他们还没有消化刚得到的信息,新的信息又接踵而至。这就像人们吃的快餐,吃着方便,但是营养不足。信息的“快餐”化使信息来匆匆、去匆匆,不能被系统地认识和理解。

2.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导向一元化。e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对全球的经济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它还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我国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唯一指导思想,这造成了价值导向的一元化。这种一元化的价值导向与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摩擦与碰撞,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困惑与迷惘。

3.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冲击大学生价值观。随着网络的发展,大量信息在全世界迅速传递,导致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其中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消极腐朽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产生了较大的侵害,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e时代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容易使人情淡漠,诱发心理障碍。e时代,人们较多采用人与机器对话的形式,年轻人更是热衷于虚拟的网络聊天工具,如微博、微信等,而现实人际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大学生长久沉迷网络,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长期生活在网络制造的虚拟环境中,使其逐渐丧失健康、亲情、情感等,甚至会出现孤僻和冷漠甚至有点变态的心理障碍。

e时代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当然,e时代给我们带来众多问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们寻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有利于吸收、借鉴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措施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把学生当作接受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诱发大学生接受的动机,调动他们相互沟通的积极性。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体现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吸引和感召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中来;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生生相互交往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中不断提高认识。要抓住大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进行科学地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机结合。

2.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不能局限于课堂。随着e时代的来临,各种信息化的工具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形式。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育者应与时俱进,通过邮件、微博等形式,多与学生交流、探讨,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这种方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也容易接受,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外,教育者也应该走出课堂,对学生如何从网络上获取有益信息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摈弃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聊天、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真正达到润物无声。

3.依据学生的差异开展教育。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受教育者具有的能力结构和特点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气质差异,认真分析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的放矢。对于胆汁质的接受主体,在发展其优秀个性品质的同时,要注意帮助其克服粗枝大叶的缺点,培养他们做事的毅力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粘液质的接受主体,教育者应注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新行为;对于抑郁质的接受主体,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最后,要尊重大学生的性格差异,教育者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生活环境,自觉克服不利因素对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4.坚持预防为主、正确引导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应走在前面,坚持预防为主。思想教育活动要面向未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于消极防范的滞后状态。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立足当下,善于根据大学生的情绪、言行举止以及客观的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分析、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发展,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问题发生后,教育者应有耐心,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不能一味地抱怨、批评学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面向未来,积极正确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座谈会、观看影视作品、调研等,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向e时代的科技、文化、经济及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新时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要求来锻炼他们,使他们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书林,陈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黄宪怀.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J].广西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6).

[3]李富生.高校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15).

[4]程丽丽,刘洋.接受理论的接受主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第2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引导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丹尼斯•汤普森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做了系统地阐述。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鉴别能力与批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传媒观,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2〕换言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认知媒介、主动参与媒介、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一)转变观念,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社会各方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度,改变相关人士的落后观念,使其真正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各媒介专门组织和高校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是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认真调研媒介素养状况,细致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从而获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并将此付诸实践,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

第3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应对措施;高校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高校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如今高校的大学生无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信息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网络,并且随着微博、QQ、微信这些通信软件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变成了网络化的交流、沟通。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然而,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识别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网络信息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了全面的了解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具体实况,课题组特意向南京市7所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总数为220,有效卷为215,其中文史类调查问卷占42份、理工类调查问卷占44份、医学类调查问卷占44份、农学类调查问卷占43份、艺术类调查问卷占42份,本次调查对象所涉及的专业多达11个,男生人数79人,女生136人。此次调查方法则是采用随机性问卷发放法、个别访谈法和网络调查等研究方法。[1]

2、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的使用情况。手机和电脑是时下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主要方式。据调查结果显示,60.9%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并且经常使用。有36.7%的高校大学生仅有手机,而只有1.9%的高校大学生只有电脑,仅有0.5%的大学生两者都没有。由此可见,南京市这7所高校的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采用手机和电脑接受或是传播新媒体信息,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2)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介产物及信息。调查显示,如今高校大学生最喜欢的媒介产物就是互联网和手机,手机也成为当下大学生最喜欢使用的电子设备。其次学生喜爱的媒介产物便是电脑和电视。学生使用这些媒介产物获得的信主要是当下的热点舆论话题以及一些影视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2]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开展

1、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电子产物的快捷化信息获取方式受到了高校大学生一致的认可,学生借助于当下的网络工具,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生活项目。而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些网络文化信息也改变着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学生在媒体信息的获取中逐渐的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然而,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良网络文化容易给大学生带来错误的思想认知,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3]

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的兴趣点的捕捉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这样的校园平台,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从教育形式上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化渠道,进行多元化方式的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的利用当下新媒体电子设备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以及信息反馈快的优势,将这些新型的思想教育模式不断的应用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便于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兴趣点的捕捉,从而利用媒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的编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案,强化主流意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是围绕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而展开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的直接化和具体化,借助于新媒体下电脑、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节流互动,减少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障碍,实现点对点以及心对心的师生交流,学生让教师理解自己思想,教师为学生指明思想上的错误倾向,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换为多元化、开放性的网络媒体化的教育空间,将单向的说教变为互动性的交流,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进一步挖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兴趣点,丰富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题,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思想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的每一个角落。[4]

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能量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正在上演一场无形的人心拉锯战,通过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的渗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让学生沦为网络拉锯战中的战利品。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主要是受西方一些错误思潮的控制,主要内容有公开的反对马列主义,对进行污蔑和诋毁,企图用网络文化来打压正统的思想文化。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阻止这些不良文化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以及对我们国家的诋毁。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的发展传播思想上的正能量,让学生不受网络不良思想风潮的影响。为了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正确思想政治文化的沐浴下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新媒体下的网络平台,一些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文化,将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故事运用社交软件进行,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5]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科学技的发展,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些错误思想文化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蔓延,逐步的改善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当下的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为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方面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延童,张丽玉.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3)119-120.

[2] 魏毅.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121-121.

[3] 邓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探究[J].青春岁月,2015(6)286-287.

第4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一)存在明显的条块离散与分割状态。从根本上说,思政教育本身是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及动态性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该过程并非仅仅是采用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就能提升教育效果。每一个思政教育载体力量条块分割都非常显著,且彼此配合与呼应极为匮乏,一般会表现出无序、自发等分崩离析的状态,缺乏合理的结构分布。

(二)随意应用载体与盲目跟风。尽管现阶段学术界逐渐意识到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地位,然而,因为在研究思政教育载体方面依旧比较落后,再加上欠缺思政教育载体实际应用能力,对发挥思政教育载体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在实际应用新媒体上充分表现出来,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比较热衷于讨论互联网中比较流行的话题或者视频,并不会深入性讲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三)不够重视思政教育中新媒体载体的重要作用。由于新媒体的特点是快捷传播、检索方便、交互性传播等,所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被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然而,很多人淡化了技术投资新媒体及更新观念,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很多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下形成思政载体合力的措施及途径

(一)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中心与教学平台,完善设计思政学习资源。就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环节来说,必须对传统思政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演绎,发挥理论灌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方法领域,应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有效应用,增加思政教育理论灌输的创新性与新颖化,而且还要设计出完善的思政学习资源,而主干内容、扩展内容、辅助内容共同组成思政学习资源。思政教育理论是主干内容的根本,包括马列理论,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课程。根据思政理论特征,在互联网中通过图像、文本、音频、图形及视频等方式将其凸显出来,以情趣取代枯燥,尽可能时期成为高校生自觉接受思政相关知识的主课堂和主阵地。思政学习辅导内容有背景知识评述、知识介绍、知识阐述等,比如典型案例、教案、相关链接网站及参考资料等。此外,扩展内容则主要有帮助、指导、讨论及测试等,像优秀成果、新观点及名师讲座等。对思政学习资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性。

(二)创建校园特色网站,提升思政教育辐射力。思政教育教学中,导航系统指的是路径指引、内容检索,和学生共享校园体制要素与物质要素,这就需要打造极具特色的校园网站,比如,在本校互联网中构建视频新闻及图片鉴赏等,能够以视觉出击方式直观的展现出静态的建筑风格与学院风貌,对该校精神和文化进行有效传递。点击图片,可以以其超语言性与直观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情操等产生影响,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对学生理性具有启迪作用,督促学生修身立德。

(三)通过新媒体密切联系学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在影响受教者方面主要是施教者的个人魅力与理论水平,这些都以辅导员、教师及班主任的学识力量与道德为源泉,以往咨询活动与谈话均在该模式上延伸,具体表现为辅导员和教师以撰写博客、开设空间、讨论话题及上传学习辅导材料等方式,在互联网中公开教师MSN、QQ等网络联系方式,构建QQ群与飞信平台,和学生实现心灵接触,同时还要确保工作通道与信息传递的快捷畅通。思政教师还要以身作则,通过经营空间、撰写微博等措施,将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与政治理论素养等彰显出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自身治学态度、道德情操、政治方向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高尚品质进行有效带动,使学生形成一种思政素质情感共鸣,该措施对提升思政教育具有神奇效果。

(四)将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校生精神升华。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部分,而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课外活动,开展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与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美化高校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设高校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新媒体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内涵予以不断拓展,进一步延伸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应该实现高校生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多渠道、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的协调性与完善性,实现高校生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整合,为高校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3]。

三、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信息分散性、海量性等特征所引发的合力不合风险。一些高校生单纯的视新媒体为一种娱乐工具,对手机与互联网等过度使用,这一方面会导致与学生与学习目标相偏离,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通宵上网与手机噪音等会影响到身边的同学。

(二)消除或规避对载体合力不利的反向作用。重视新媒体将更多机会提供给合力形成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其中的反向作用。因为新媒体本身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及虚拟性等特征,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为某些人创造了蓄意破坏的机会。例如,在互联网中发表虚假言论,制造垃圾信息,对媒介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还有的学生伸直侮辱他人名誉等,这些既是媒介行为的失范,同时又触犯了道德底线。

(三)避免过分依赖新媒体。我国长期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社会实践和课堂讨论为辅,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而现代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于始终探索怎样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教育者而言,就像是柳暗花明,该机遇很容易让人对其产生依赖,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往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第5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02

“信息时代,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信息传播大师尼葛罗庞帝的这句话明晰了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作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素养培育者的思想政治教师,更是如此。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培育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人才,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一)容易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容易受到外来西方思想的影响,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不利于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二)容易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混杂,难免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中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加上自制能力比较弱,很难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这都会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引发学生对不良行为的效仿,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教学方式面临挑战

一方面,方便的上网环境会使学生快捷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面临海量的知识以及信息的快速更新,教师难免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使得教师这一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另外,知识的方便获取与查询,也容易使学生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缺乏思考。例如,学习宝等搜题软件,只要扫一下,答案就全部展现。这本是辅助学习的有力工具,但是,学生中不乏使用这些软件来搜索作业答案甚至考试舞弊的行为,从原本的动脑学习的过程变成了简单复制粘贴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平等、互动、自由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影响着中学生。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学思维和方法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

二、面对挑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拓宽知识体系,更新知识结构,始终保持理论和知识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具有对于网络有效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和吸收能力,将健康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管理的知识,借助网络这一重要平台,收集、处理、传播正确价值观念,扩展教育教学阵地。依靠网络信息的力量、依靠科技的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提高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中学生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对于互联网信息有效的鉴别和筛选能力,不可避免会受到灰色信息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树立起屏蔽互联网垃圾信息的绿色屏障。

(三)对原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互联网信息的吸收和使用,甄选出适合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将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本内容相融合,从而拓宽教材内容。与此同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方式,更加突出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将思想政治教学与社会发展接轨、与时代接轨。如果教师忽视网络信息的作用,忽视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成为落后而又古板的说教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根据实际的课程需要,充分运用图片、图表、flas、影音片段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既能够将教学知识化繁为简,提炼精华,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又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容易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反之,如果过度依赖互联网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也容易喧宾夺主,弱化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导作用。因此,既要坚持将互联网的有利信息、网络科技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又要注意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

总之,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会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既不能完全排斥,故步自封,也不能过分依赖,弱化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和政治理论教育功能。而应该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注入活力,使网络成为为思想政治教学服务的新载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李华.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2(4).

第6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大学期间,非常多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不稳定的阶段,而当今电脑手机信息满天飞,信息网络全球连,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距离已经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QQ、微信、微博等等随处可见,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等都在大学生的手机和电脑上占满了储存空间。据调查,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的高达76%,这使得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可见媒体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多深远。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所以如何将新媒体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思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仍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虽然,最近几年大学创办是越来越多了,跟随而来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辅导员的数量却并没有增长。造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以上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老师及其缺乏。其二就是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不是足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思想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足的。再加上当今的高校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其三是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导致思想政治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时效性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存在局限,虽然高校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如果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没有敬业精神去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纵向、横向理解,这其实是变相的失去了教育的时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代表,为广大群众提供自由、公平的言论平台,广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传统媒体具有缺乏灵活性,范围狭窄的缺点。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是不能比拟的,所以将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能够大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处于思想不稳定阶段,个性比较张扬,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情感,公平公正,客观的评论时事政治,畅所欲言。下面就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1.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

大学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倡导学生广开言论,让他们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根据??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院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班级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规定每个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不仅要积极展开讨论,而且还要定时地做出总结,思想政治教育题材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情况而定,让大学生在这种有趣的环境下更加热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2.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

不论是课堂上,还是事实讨论中,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学生,在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时,辅导员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学校应制定新媒体规范使用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命安全。假使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弹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辅导员一定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且严厉监督,不要让学生由于好奇,而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另外辅导员应该及时找学生谈话,尽早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良思想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强调大学生安全用网,在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得以提高。

3.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对于办学教育而言,大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言而喻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是其他教育的师资力量,我国都还将有待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得培养出一支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并且善于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师资队伍。

4.发挥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号召力

在每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讨论中,将具有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理念以及表现优秀的学生选择出来作为学生的代表,然后学校对这些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骨干培养。由于学生具有崇拜心理,所以学校应抓住这一点,让优秀学生代表在现实生活与新媒体环境中做出表率作用,成为大家的楷模。这样学生就会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向上,认真向优秀学生学习。渐渐地,就会越来越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功能,并且这种方式与校方的管理模式相互影响、协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7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这就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可以合理运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此外,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条件下的图片、语音、文字、视频等元素增强与学生互动的趣味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例如,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并适时向大学生传递各种思政教育信息,或通过微信的相关功能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提升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师生互动的灵活性,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虚拟平台相继出现,大学生可以用虚拟身份在网络上搜集、、传播信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这种虚拟性带给大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使得许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此外,在网络环境下还逐渐出现许多游戏,其中包含大量黄色、暴力信息,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干扰,甚至将这些不良因素带到现实生活中,危及校园安全,并使得大学生逐渐产生暴躁、萎靡等心理问题。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容易面临信任危机。新媒体特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可以用虚拟名称获取他人的信任,或用虚拟名称在网络中散布信息。这使得网络欺诈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在网络环境中陷入信任危机。受这种氛围影响,许多大学生开始不信任他人,不愿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显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并逐步认识世界,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若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高校应当为思政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平台和机会,鼓励思政教师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手段,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此外,思政教室也应当正确的审视自己,根据时代形势和专业要求,主动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尤其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各种新媒体技能,熟悉新媒体平台和工具,提高新媒体使用水平,在思政教育中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增强思政教育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2、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与其他一切教育活动一样,思政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师生互动,搭建切实可行的师生互动平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缺乏必要交流,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所以,若要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思政教师就应当运用多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借助数字媒体或校园网络加强公益劳动宣传,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微信或微博向教师汇报活动进程与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给予正确指导,进而提高活动效率。

3、加强文化项目建设

第8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载体合力

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现在先进的媒体传播效果是新媒体载体合力的结果。新媒体时代,其信息的传播具有超时空性,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媒体传播似乎还是有点滞后,另外,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投入力度还是比较欠缺的,不利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升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常常受限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很好的将思想教育的价值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新闻报道,阐述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载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明显的条块离散与分割状态

从根本上说,思政教育本身是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及动态性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该过程并非仅仅是采用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就能提升教育效果。每一个思政教育载体力量条块分割都非常显著,且彼此配合与呼应极为匮乏,一般会表现出无序、自发等分崩离析的状态,缺乏合理的结构分布[1]。

(二)随意应用载体与盲目跟风

尽管现阶段学术界逐渐意识到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地位,然而,因为在研究思政教育载体方面依旧比较落后,再加上欠缺思政教育载体实际应用能力,对发挥思政教育载体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在实际应用新媒体上充分表现出来,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比较热衷于讨论互联网中比较流行的话题或者视频,并不会深入性讲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三)不够重视思政教育中新媒体载体的重要作用

由于新媒体的特点是快捷传播、检索方便、交互性传播等,所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被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然而,很多人淡化了技术投资新媒体及更新观念,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很多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下形成思政载体合力的措施及途径

(一)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中心与教学平台,完善设计思政学习资源

就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环节来说,必须对传统思政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演绎,发挥理论灌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方法领域,应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有效应用,增加思政教育理论灌输的创新性与新颖化,而且还要设计出完善的思政学习资源,而主干内容、扩展内容、辅助内容共同组成思政学习资源。思政教育理论是主干内容的根本,包括马列理论,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课程。根据思政理论特征,在互联网中通过图像、文本、音频、图形及视频等方式将其凸显出来,以情趣取代枯燥,尽可能时期成为高校生自觉接受思政相关知识的主课堂和主阵地。思政学习辅导内容有背景知识评述、知识介绍、知识阐述等,比方说教案、典型案例及链接网站等[2]。此外,扩展内容则主要有帮助、指导、讨论及测试等,像优秀成果、新观点及名师讲座等。对思政学习资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性。

(二)创建校园特色网站,提升思政教育辐射力

思政教育教学中,导航系统指的是路径指引、内容检索,和学生共享校园体制要素与物质要素,这就需要打造极具特色的校园网站,比如,在本校互联网中构建视频新闻及图片鉴赏等,能够以视觉出击方式直观的展现出静态的建筑风格与学院风貌,对该校精神和文化进行有效传递。点击图片,可以以其超语言性与直观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情操等产生影响,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对学生理性具有启迪作用,督促学生修身立德。

(三)利用网络优势,搭建教育新平台

对比传统的传媒,网络传媒无疑具有更加快速,更加广泛的新特点。对于这种新的网络传媒,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这些优势,让这些优势为思政教育来服务。第一,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思想上达到这个认识,认识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必然性。根据网络传媒的特点认真思考,积极研究新型教育的工作方法,将教育工作方法优化。第二,利用新型网络传媒进行思政教育,并不是说就把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完全摒弃,而是要将他们与新型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个、方式更加完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住新型传媒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将他们完美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型传媒思想教育。

(四)将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校生精神升华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部分,而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课外活动,开展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与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美化高校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设高校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新媒体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内涵予以不断拓展,进一步延伸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应该实现高校生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多渠道、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的协调性与完善性,实现高校生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整合,为高校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3],例如,应该在校园学术讲座、娱乐活动、游戏竞技及辩论演讲等活动中,凸显高校生风采,在互联网中及时更新这些突出高校精神的相关素材,使其成为高校师生点击的目标,一方面将榜样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高雅、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跟得上新媒体传播速度的步伐。现在的媒体传播大都采用载体合力的方式进行信息整合、传递和回馈,新媒体载体合力,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多个传播平台共同分享,使得传播信息更加具有全面覆盖,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如:网络、手机、虚拟空间等进行信息获取,同时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参与进来。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本文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闻报道,来探索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14-185

[2]刘景龙.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65-166

第9篇:新时代思政教育范文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并就此分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应抓住时机地找准切入点,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 立体交叉网络。传统媒体中,报刊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广播直接、广泛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们展示一种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电视能提供各种生动的素材,满足视听感官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利用BBS、E-mail、QQ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参考文献